第一篇:艺术素质与人格魅力
谈艺术素质与人格魅力
——无锡高等师范学校 黄涛雯
【摘要】根据当代教育业情况来看,我国有些落后地区还未重视起艺术素质教育。艺术素质教育是很容易打开儿童心扉的,当他们接触艺术品时,他们的内心会感到自由自在,一切丰富的灵感随之而来,这也伴随着儿童学习生活的热情,当这些经验积累多了,他们也就获得了温暖而快乐的生命,感受到人生的奇妙和可贵。在这些自然而然的过程中,如果添加一份适当的引导,和具体的实践,那么,儿童就会潜移默化地形成一些内心美好的品质,也促进他们人格的塑造。当然,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对象,都会造成不同人格的形成。艺术素质教育使儿童敞开想象的心灵之门,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阅历与经验,在不断培育,不断充实的过程中,会使儿童散发出无限阳光的人格魅力。【关键词】辅延小学 艺术素质 人格魅力 孩子是一张白纸,教师可以在上面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这是洛克《教育漫画》“白板说”。对于儿童的艺术素质的发展,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这关系到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与积极生活态度的养成。当然,要进行艺术素质教育,也要得到多方面,多层次的配合,比如校园环境的艺术设计,孩子们感兴趣的艺术实践活动以及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的教师的人格魅力的展现等等。
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为: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首先素质包含着一定的生理基础,更重要的是素质是通过后天培养教育而逐步定向地形成。艺术素质是素质的一种,它同样要通过后天的熏陶而形成以及发展。
首先,从学校艺术环境设计来看,就我最近两个星期的实习而谈,我是在江阴辅延小学实习的,初入校园,我就感觉到孩子们活泼跳跃的身影真的是非常的活力四射,朝气蓬勃,声声不息的朗读声,跟读声悦耳动听,校园呈现着一种含蓄而又伟大的精神,感觉甚是美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的大道的两侧、在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们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所以,走进校园,就看到校园内的花草树木都安排得恰到好处,有利于儿童进行课外活动和休息时的观赏。各个重要场合,例如教室、培训室、少先队会议室、音乐室、走廊等等地方,都张贴着很有启示意义的海报,手工作品,或者是精致漂亮的黑板报„„这些都对儿童精神面貌的形成有重大的意义,从而帮助培养他们的艺术素质。从这些宣传的内容当中,不管是新颖的图画,还是有创意的文字,都有它们特定的寓意,教师们的设计是有一定手段和一定目的的。这样,善于发现的儿童就会去研究其中的含义,久而久之,在他们成长着的观念及艺术素质中,就会产生某种萌芽,它渐渐茁壮成长,潜移默化之中,就会帮助儿童形成一定的人格,并显示出其出乎人意的独特之处,这也就是儿童人格魅力所在。所以说,艺术素质与人格魅力是紧紧相连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重视对于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
除了校园环境,让孩子们多到大自然中去探索,发现,采集,实践,收获是很有必要的。这些环节及过程,在小学的美术课程中就能很好地体现。在实习期间,我给二年级上了一堂美术课,叫做“感觉肌理”,一开始,非常疑惑,觉得这个课题很有难度,既然要让他们感觉肌理,那就要让他们全面地感觉物体的肌理,而不是单一地选择几样。那么,应该怎么进行呢?找什么东西让学生感受呢?冥思苦想,终于有了一定的想法。大自然不是一个很好的资源所在地吗?什么东西是大自然中没有的呢?于是,我让该班学生上了一堂室外采集课,通过磨印,揉纸,模仿画出等形式让学生把室外所看到的各种各样的肌理采集到纸上,看谁能找出最漂亮,最奇妙的肌理。有了这样一条原则,孩子们就会非常兴奋快乐地到室外各个角落去探索,去发现,实现了从做中学,不断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拓展了他们的思维,而且也能够从这样的探索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对肌理这个抽象的概念也逐步地掌握,并且能为下一堂课的运用肌理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不是两全其美的好办法吗?当然,组织好他们外出的队伍也是很重要的,可以分成几个小组并分配小组长,有次序,有规律地实施计划。所以教师的组织能力要达到一定水平,这样更加有利于儿童艺术素质的顺利提高。这堂课通过探索,实践,比一比促进儿童艺术素质的发展,让他们在不同环节中有不同的收获,教师则可以选择一部分学生交流,很自然地,必会发现一些学生聪慧,独特的想法,这也暗示了儿童一定的人格魅力在发展。此外,小学的艺术实践活动还有很多的实现形式,例如剪贴、编织、折纸、泥塑、书法、小报设计等。更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满足小学儿童的兴趣爱好,学校还设立各种兴趣班,舞蹈班、器乐队、号鼓队、声乐组、绘画组、书法组、航模手工组等,这些都由特定指导老师来进行定期的辅导。可见,那么多活动形式可以培养出学生丰富的,多种多样的人格魅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发展指明一定的方向。最后,教师自己的人格魅力是相当重要的,也是必须注意的问题,因为这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身教甚于言教,小学生有内心有巨大的向师性,教师应通过自身完好的人格给学生树立榜样,去熏陶他们的精神,教育他们的思想,感染他们的灵魂,以通过自身的优势塑造儿童的人格魅力。同时,这可以通过各种校艺节,教师表演大会等渠道实施教育,让学生充分领略昂扬向上,积极乐观,创新求实的具有魅力的精神,从而让自己的身心受到震撼,吸纳到一定的人格素养,体会其熠熠生辉的魅力,逐渐培养自己独立创新的人格魅力。我还是结合上课来谈谈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与作用。在见习期间,除了上课,我还听了指导老师几节精彩的课,其中有一节是“我和动物朋友”,我听出了老师上这节课的情感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小动物的思想情感。这主要体现在老师在讲自己与动物在一起的经历,她讲到:“我家有一只小花猫,非常地可爱,晚上我睡觉的时候,它总是喜欢跑进我的被窝里,然后躺在我的胸口,和我一起睡觉,我呀,嫌它脏,总是把它赶下床,然后我可以睡个安稳的好觉,没想到呀,等我第二天醒来的时候,我发现我家的小花猫居然又在我的胸口甜甜地睡觉。”在讲述过程中,还配合了多种切合儿童心理的动作,很贴近实际,可亲可敬,同时也在黑板上示范出这个场景,简单快速。学生们完全沉浸在她讲述的经历中,投合了学生的兴趣,大多数都开心地笑了,很明显,孩子们在察觉老师的情感时也体验到了与之相同的情感,这主要是老师运用了心理学中的移情的手法。老师让孩子们体验到小动物的可爱,老师与小动物的亲近感,那必然会让学生的心理蒙上一层热爱小动物的情感,增强他们的表现欲望,也想来试一试,说一说,画一画,在老师设计的环环相扣的情节下,孩子们又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某种美好积极的品质,促进其人格魅力的形成与发展。
学校的各个方面对孩子们的艺术素质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学校也尽量利用这些影响的作用,给学生提供熏陶,培养的机会。但是当代教育对艺术素质的培养还是存在不足的,有些偏远乡村相当不重视孩子们的美术课,常常抱着可上可不上的侥幸心理,只有领导来检查了,才做好相应的准备。而且,有些美术老师不善对孩子们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常常先给学生确定目的,再确定手段,有时候会对他们的思维进行束缚,对于这一点我们应该重视起来。
第二篇:浅析三毛的人格魅力与作品的艺术特色
是真名士自风流
——浅析三毛的人格魅力与作品的艺术特色 摘要:台湾女作家三毛以其高尚的人格力量,传奇性的人生经历,独特的作品风格和作品中永恒的艺术魅力,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使读者沉浸在她为我们营造的亦真亦幻富有异国风情的艺术世界的同时,于无形之中也接受了一场心灵的洗礼,人格的升华。当我们回过神来,内心仍然会涌动着一股感情:既惊叹其人格的伟大感慨自己的不足,又享受其独具的艺术风格带给我们的自然舒适。
关键词:三毛 人格魅力 作品 艺术特色
作为大千世界里一个独特的生命传奇,台湾女作家三毛的创作不仅把人生最美好、最诗意的东西加以定格,而且使她的生命跨过万水千山,穿越滚滚红尘,在读者的期待视野中成为永久的文学存在。如果说,读书是三毛走向文学生涯的铺路石,旅行为她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活素才,写作则使她的生命姿态展示出最动人的风彩。笔耕,无异于三毛生命过程中不可剥离的一种存在形式。
检视三毛的笔耕道路,品味其作品的无穷魅力,不能不注意到她的文学追求。三毛的文学价值观,与她的个性、文学道路、以及对生活本身的理解,有着密切关系。确切地说,三毛没有纯文学作家那种严肃的创作使命感,也不去刻意追求作品的社会效果,创新对于她,既非经国之大业,千古之文章;也非文学殿堂之捷径,天下扬名之手段。且看三毛的自我表白。“文章千古事,不是我这草芥一般的小人物所能挑得起来的,庸不庸俗,突不突破,说起来都太严重。写稿真正的起因,‘还是为了娱乐父母’,也是自己兴趣所在,将个人的生活做了一个记录而已。”[1]“至于写作,我个人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使命感,我在主观上往往认为,写作品只要背上一种
[2]使命感,那我就完了,就写不出来了。写作这回事,一定要自由自在地写。”“我承认我的作品
并不是什么伟大的巨著,可是,我觉得三毛还有她清朗、勇敢、真诚的一面,起码能给读者,特别是较低层次的读者较清新的一面,不能老叫他们在情和爱的小圈子里纠缠不清。”三毛明确宣称,她的写作是“游于艺”,“写作只是我的游戏之一”、“用最白话的字来说就是玩。”[4]这里的含义并非狭隘意义上的人生玩耍,而是强调兴之所至,即成文章;一切率性而为,并非刻意追求。如同三毛的写作与人生密切相关一样,她的写作观更多地来自于她的人生观。三毛说:“我是游戏人生。„„我的人生观是任何事情都是玩,不过要玩得高明。譬如说,画画是一种,种菜是一种,种花是一种,做丈夫是一种,做妻子也是一种,做父母更是一种,人生就是一个游
[5]戏,但要把它当真的来玩,是很有趣的。”这种人生观乃至写作观的形成,基于三毛自己的生命[3]
体验。曾经陷落在孤独的自闭年代,那份偏执、认真与敏感,使她苦苦挣扎于内心与外界的搏斗中,每每心灵受伤与幻梦破灭,就想到死的解脱。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如何游戏人间,成就自我,生命对她来说是狭窄的暗角。后来经过万水千山的流浪,目睹了色彩斑驳的人生世相,又身历了情感心路的悲欢离合,渐渐彻悟了一己悲观之外的大千世界,体味到个人生命与时间的有限,懂得了珍惜生活和享受生命。从偏执人生到游戏人生,三毛以往的个性和人生有了一个大的反拨,她做了自己过去的叛徒。由此,万水千山之中走出了一个旷达、洒脱的三毛。她说:“生命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趟啊!”[6]她开
始有情有致地去爱人,有滋有味地享受生命,有真有实的游戏人生。她在认真入世、全力“扮演”各种人生角色的同时,学会了从最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好、有趣的事情,于是有了《沙漠中的饭店》、《结婚记》、《悬壶济世》等一系列趣味盎然的故事。需要指出的是,“游于艺”作为三毛的一种文学观念,主要包含了她对文学的功能、文学的价值、写作的动机与心态等一系列问题的自我理解,它并非创作态度上不负责任的“玩世”,也不是写作过程中随心所欲的涂鸦。事实上,写作在她不仅仅是游戏,那是一生的执著。潇洒天涯的同时,伴随着艰苦、单调的沙漠人生;行云流水、信手拈来的文字背后,是夜以继日、呕心沥血的惨淡经营,仿佛天然自成的故事,却用尽了叙事的苦心。三毛父母说女儿一旦进入创作状态,就“六亲不认”,“生死不明”,正是对三毛文学苦心的证明。只不过三毛出于豁达、乐观、自由的人生观和写作观,把这份人生历练和写作艰辛都变成了宝贵的生命方式和生命体验,被世人认为的“苦”,也就成为作者自得的“乐”。在此意义上,喜爱“游戏人生”,能玩味生之欢悦快乐,享受生命的各种滋味,当真地演出人生中精彩的“自我剧”,也不失为一种聪明和达观。敢于宣称“游于艺”,在自由自在的境界中纵情山水,放眼人生,驰骋笔墨,挥洒情感,以自己所能达到的高度,来拓展人生的空间;它所显示的,是一个彻悟人生的成熟女性的胸襟和力量。一个主张“游于艺”的作家,她的作品既然不以描写大众人生、揭橥社会问题为己任,对于自我人生的抒写,就很容易成为三毛创造的中心。三毛一再强调,“我的文章就是我的生活。”“我写的其实只是一个女人的自传”,“迄今我的作品都是以事实为根据的”,“就我而言,我比较喜欢写真实的事物,如果要我写假想的事物,自己就会觉得很假,很做作。”[7]从三毛作品到三毛自述,可见其作品最重要的个性化特色:一是纪实色彩,二是抒写自我。就前者而言,三毛没有走虚构小说的创作之路,她从生活本身受到启发,不去编故事,只去写生活,而她自身奇特、浪漫、新鲜的人生经历,恰恰构成生活中最真实不过的故事,以至于读者往往无法区分它是文学作品,还是生活本身。融纪实性与文学性于一体,借天涯人生抒发个人志趣,三毛成功地运用了写实手法,她的作品由此显得真实、亲切。就后者而言,三毛作品只写自己的故事,篇篇有作者之“我”,一切从“我”出发,由“我”展开叙述,以“我”为中心,以“我”为归缩。作为作品叙述者的三毛,与作品中出现的三毛,以及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三毛三位一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人物兴趣盎然,并把阅读评价直接导向作者本人。正是这种写实、写自我的特色,带来了三毛独特的文体形式。对于三毛作品的文体形式,见其浪迹天涯的旅行见闻,有人称之为流记;见其篇篇有我,独抒性灵,挥洒自如的率性之作,有人称之为散文;见其奇特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个性化的人物塑造,有人称之为小说;见其自我的纪实色彩,有人称之为私小说;作者本人则称之“自传”。究竟哪一种说法,更符合三毛的创作实际呢?三毛的作品,有自己的心境记录,也有作者身边的邻人、朋友的遭遇,但就其主体风貌而言,是在讲作家自己的真实的故事,在文体上,除了《万水千山走遍》等少数文章明显地带有游记色彩,更多的篇什,虽涉及到旅行的题材,而作品的整体风貌,远非游记所能涵盖。三毛对于单纯的景致,一向不感兴趣,她所关注的,是与人生融合的大自然,是刻着文化印迹的生命景观。所以,特定地域中的人,浸润在特定文化氛围中的人,最令她钟情,如同作者自白:“我不爱‘景’,我爱‘人’。”三毛的作品,在文学精神上,更多地得自散文的艺术精髓。就表现自我的人生、个性、人格色彩等方面而言,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言及三毛的作品容量与表现手段,散文这种文体又似乎难以企及其丰富。三毛作品不同于那种带有传奇意味的文学虚构小说,也有异于那些抛离了小说特征的人物传说。在自叙传的色彩上,它与虚构的小说区别开来;而在“小说”这一点上,它又与一般的传记不尽相同。细细品味,三毛是把作者自己活生生地融进作品中去,以纯然个人的感觉和表达方式,展示出作者身历的真实生活,作者眼中的文化景观与人生世相,作者的情感心路乃至个人隐秘。这就围绕作者的自我中心,以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的写实为基础,展示了一幅有人物、有情节、更不乏作者个性色彩的人生图画。确切地说,它主要是以作者的私人生活和情感心路为线索,从个人经历中的撷取素材,并通过小说的创作手段,真实地再现生活原型。所以,把三毛的这种文体称为“私小说”似乎更合适一些。这种真实地描写自我的私小说,在内容和表现手段上,远比游记和散文来得丰富;在现实生活的意义上,人生真实往往胜于文学虚构;在文体类型方面,小说又每每长于传记。由此看来,三毛采用私小说的方式来创作,显然具有一种自我的、大众传播效应的文体优势。私小说作为一种文体,它的提法最初源于日本。日本文论家久米正雄认为,私小说就是作家直截了当地暴露出来的文学。另一位日本战后私小说家藤枝静男也认为:“私小说可以说是探索我自己身上的真实。”写非虚构的、作者自我的真实,是私小说重要的文体特征。在世界文学史上,私小说往往与女性有着不解之缘。日本平安时代(10世纪末至12世纪初)的文学历史上,出现了罕见的女性文学时期《紫式部日记》,、《蜻蛉日记》、《枕草子》、《和泉式部日记》等一批女作家的自传体日记小说的问世,首开了日本私小说创作的先河。这些作品往往出自于女性之手,专事描写远离社会中心的女性的身边琐事,从中可见男权中心社会对于女性社会地位和生存空间的局限与束缚。另一方面,私小说为女作家所钟情,又与女性在特定生存空间中所形成的心态和特质分不开。对生命和情感的独特体验,使女性热爱具体生命超过思考抽象历史,关心家庭、人生命运胜过探讨社会的宏观建构,品味感情生活长于驰骋哲理世界。因而,女作家在塑造女性自我形象的同时,也创造了更适合于女性发挥,表达的文体。时至今日,三毛对私小说文体的选择和采用,自然具有了一种女性创作意义上的吻合。这种文体对于三毛传奇经历的实录,自我个性的张扬,女性生命意识的充分表现,以及“水仙花”般的自恋情结的悄然释放。它无疑使三毛找到了最合适的表达方式。放眼三毛的私小说创作,自我是一个无所不在的灵魂。“我”——三毛——Echo构成三位一体的形象,她既是作者本人,又是作品的叙述者,同时也是小说表现的主角。三毛说“我是一个:‘我执’比较重的写作者,要我不写自己而去写别人的话,没有办法。我的5本书中,没有一篇文章是第三人称的。有一次我试着写第三人称的文章,我就想:我不是‘他’,怎么会知道‘他’在想什么?所以我又回过头来,还是写‘我’”。正是由于这种强烈的“我执”,三毛作品构成了奇特的人生风景。她用生活来塑造自己,用心来诉说自己,赢得了无数的读者。就作品的内容而言,“我”所叙述的一切,是三毛长长的生命旅程和情感心路,是三毛塑造的自我形象。从受到老师当众惩罚、走向心灵自闭的少女时代,到选择绘画与写作,把自我“滋润浇灌成了夏日第一朵玫瑰”的生命时光,《雨季不再来》这部作品集中呈现的是三毛感伤的雨季人生。从撒哈拉沙漠的定居到万水千山的流浪,在《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等集子里,三毛传奇人生引人入胜。从处处留情的青春萌动到矢志不移的神仙伴侣,《梦里花落知多少》写尽了三毛的爱情人生。从沙漠上的“悬壶济世”,到“温柔的夜”的热情助人,人们读出了三毛的博爱人生。而透过23本呕心沥血写成的作品集,三毛的笔耕人生足迹又清晰可见。三毛的心向读者洞开,她真实地坦露着自己的一切:世系、家庭、性格、嗜好、信仰、思想、心态、修养、成长过程乃至隐秘的感情生活。读其文,如见其人,如知其心。
从作品的主题发掘来看,执著于写“我”,三毛的眼光掠过了社会重大矛盾的捕捉,她更着意于从自我的经验世界里感悟人生的底蕴、情感的价值、人性的层次;更侧重表现大自然中的“我”,多元文化景观中的“我”,且具有一种哲理深度和文化品位,从而能诱发读者的思考,乃至激起心灵的震颤。透过作品的构成关系可知,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均系于“我”一身。似乎所有的人物、事件、物体,乃至风景,都是为了三毛这个东方的奇女子而显形。由此带来的作品魅力,自然是自叙传的真实和亲切,自我个性的鲜明和生动。在“三位一体”的角度下,根据“我”的位置,三毛的主要作品又可分为两种情形。一类是以“我”为主角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两个集子中的大部分篇什,当属这种情形。作品集中描写的是三毛自己的故事,坦露的是私人性的情感体验。“我”在沙漠中开饭店,我为沙哈拉威人“悬壶济世”,“我”在荒山之夜遇险,“我”与荷西的爱情神话,“我”看沙漠洗浴风俗,“我”与沙漠上的“芳邻”相处„„这里,不仅篇篇有我,而且一切的故事因“我”而生发,围绕“我”而表现。在“我”的身历中,三毛活泼的个性飞扬着,喜怒哀乐的神情浮动着,[8]
作品讲述的是各种各样的人生故事,从中贯穿和最后凸现的则是作者鲜明的自我形象。另一类是“我”为次要角色的作品。如《娃娃新娘》、《士为知己者死》、《巨人》、《卖花女》、《永远的玛利亚》、《哑奴》、《沙巴军曹》、《哭泣的骆驼》等等。在这些故事中,三毛退居次要位置,以旁观者或参与者的身份出现。但她并非生活中冷漠的看客,作者无法不动声色地写这个“自我”,她在作品中留下浓重的创作主体的投影。正如三毛自己所说的那样,“就像《哭泣的骆驼》,我的确是和这些人共生死,同患难,虽然我是过了很久才动笔把它写下来,但我还是不能很冷静地把他们玩偶般地在我笔下任意摆布,我只能把自己完全投入其中,去把它记录下来。”“我”与作品中的主人公,或是命运背景相关,如《哭泣的骆驼》所涉及的西属撒哈拉面临瓜分的政治骚动;或是往来密切、感情相通,如与姑卡、达尼埃、哑奴、沙伊达、鲁阿这些沙哈拉威人的交往;或是和周围环境发生着碰撞与矛盾,如与卖花女、玛利亚的相遇与纠纷。一旦作品的主人公命运或性格心态发生演变,“我”不可能无动于衷,漠然处之,“我”势必对这一切做出情感反应和价值判断,“我”的性格也会在生活的各种碰撞中迸出火花。所以,主人公的命运往往成为触发三毛思想感情变化的催化剂。《士为知己者死》写的是米盖无奈的世俗婚姻,折射的是三毛追求个性平等的现代爱情观;《沙巴军曹》、《哭泣的骆驼》塑造的是特殊政治背景下的悲剧性人物,坦露的是三毛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卖花女》、《永远的玛利亚》揭示的是人间自私、欺诈、无耻的行为,反衬的是三毛夫妇的善良、淳厚。作者着力刻划的是主人公的一切,但最后的停泊地是三毛的心灵世界。从“我”这个次要角色身上,照样散发出自我的主体精神和人格光辉,这实际上是从特殊的角度完成了三毛形象的自我塑造。纵观三毛,她用自己的作品告诉了人们一个朴素而深刻的真理:“在你的生活里,你就是自己的主宰,你是主角。”
参考文献:
[1]三毛.尘缘[A].哭泣的骆驼·序[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2][3]热带的港夜——三毛对话录[A].三毛昨日、今日、明日[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公司,1988.[4][5]三毛.我的写作生活[A].梦里花落知多少[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公司1984.[6]三毛.白手成家[A].撒哈拉的故事[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4.[7][9]热带的港夜——三毛对话录[A].三毛昨日、今日、明日[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8]两极对话——沈君山与三毛[A].梦里花落知多少[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4.[9]
第三篇:运用教学艺术展示人格魅力
运用教学艺术 展示人格魅力
广东省封开县江口中学 英语科组 黎楚明
[内容提要]: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具有多重的人文和社会意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英语课堂是师生沟通互动和教师充分展示自我的大舞台。本文通过对英语教师的人格魅力的解读和如何运用教学艺术去展示出来这二方面进行探讨。
关健词:英语课堂教学 教学艺术 人格魅力
近几年来,随着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恰当地运用教学艺术来展示人格魅力已成为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如何运用教学艺术来展示我们英语教师的人格魅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英语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跃出教科书框架,学活书本,从而使学生变得更聪明,这已成为我们英语教学工作者当今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那么,我们作为英语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那里和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去展示呢? 所谓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具有较为完美或独特的人格并由此而对他人产生影响力、亲和力、吸引力和感召力。而人格,则由思想、学养、道德、意志、气质、情感及性格等诸多元素综合而成。学生接受英语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一种人格完善的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英语教师本身人格魅力所施加的影响。正如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所强调的:“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所谓“已不正焉能正人”,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敬其师,信其道。可以这么说,英语教师的人格力量是英语基础和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一个英语教师有了人格魅力,他才会有威信,才会受到学生的尊重,他的教育才会获得较大的成功。可见英语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我在英语教学中,充分意识到英语教师的人格魅力所在和运用好教学艺术来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就可以积极影响学生和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提高综合素质,充分展示人格魅力
英语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善统一,不仅要在自己讲授的课程中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而且我们的健康而丰富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操也十分重要,这不仅有益于自身素养的提高,表现出人格美和教学艺术美,更重要的是可以影响学生领悟和体验生活与艺术,让学生学会不仅用眼睛而且用心灵去感受真、善、美。我在课堂上注重启发学生,如把汉语的“人”,说成“healthy body+mental health makes a perfect human being.”;“聪”=“ear+eye+mouth+heart”,以此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通过平时观察和实践,我觉得一个英语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他还要有一颗善良和慈爱的心,在平等的基础上善待每一个学生,不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家庭背景的不同而高看或歧视某些学生。而且他的胸怀很博大,能容得下性格各异与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的学生,我们不仅要是学生的良师,也要是学生的长者,还要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学生能做到信任和宽容,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是一味地灌输,包办代替,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我们要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从不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对学生在探索的过程,在学习生活中的过失,采取的是宽容的态度,相信并让学生自己纠正过失。作为英语教师,我们的人格魅力还来源于美好的自身形象,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和衣着仪表,在洁身自好的同时,也会影响和教育学生讲究仪表,注意文明,让那些行为不检点的人在我们面前自显形秽,无地自容,从而予以收敛,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自身形象的优秀品质。这样学生就喜欢接近我们,我们就会很容易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同时我们对学生教育的话语才有分量,才富有感召力,对学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力。我认为,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还会有准确的判断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他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事物的变化具有前瞻性,进而能对学生因材施教,更有益于学生的发展。他对事物的发展方向有着准确的判断,从而能得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办起事来八面玲珑,得心应手。一个有特色教学的英语教师的还要有优雅气质,拥有优雅气质的教师一定是学识渊博,充满激情,充满理想,充满活力的人。这样的英语教师会给学生留下十分美好的印象,他们很会讲究教育的方法和艺术,倍受学生的喜爱,他的品质会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会乐意接受他的教育和培养。
二、积极运用艺术,有效调控课堂节奏
诙谐美,它是最高层次的美,最能反映人的思想品味和文化素养,也是人们渴望达到的精神境界。英语中的幽默与笑话更是不胜枚举,它们集中反映出英美人的机智与风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谐趣文,品味其中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激活其“幽默细胞”,并恰如其分地表现幽默,做一个品格健全的人。例如:有一天早上我见到有好几个同学在伏台想睡觉的样子,我就走到他们身边,不失时机向他们问候“Good night!”,学生听到我这样说一下子不明白什么意思,我马上重复多一次,他们终于知道我的用意思,便很自觉地认真学习起来了;还有一次我还走近课室,学生还在讨论问题,我就说了句,“Oh,my God,I did enter a zoo by mistake.So many birds and animals are here.”学生们一听我这么一说,同时我还通过表情让语言的表达更加准确、丰富,这样就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了。在学生学习情绪低下时, 我给他们以鼓励, 要求他们一起朗读这样的句子:Don’t be shy, just try try.Never say die.I wasn’t born yesterday.Are you kidding me?Don’t trouble trouble until trouble troubles you.所以,教师亲切而自信的目 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感,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英语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和英语语音语调。一位优秀教师讲课的生动程度,很大部分是靠面部完成的。所以我平时的英语教学中会根据教学内容,通过面部表情和体态动作的配合,恰如其分地表达其意义内涵,尽可能地切合英(美)人生活习惯,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如我在回答学生“不”时,为了加深影响,我会偶尔睁大眼睛,双户肩一耸,两手一摊,头一摇,然后说“NO”,再如我在表扬学生回答正确时,也不妨竖起大拇指,连声说:“Good, Very good!” 这样往往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倍觉英语有滋有味,其乐无穷。此外,微笑也是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有效手段,它是师生良好关系的纽带,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和鞭策,能给学生以亲切、礼貌、信心和力量,从而增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感和成功感。教学语言美还体现在语言的文明、礼貌上。如在课堂上不断出现 Please, Thank you!I’m sorry.等给学生以文明礼貌的感染和美好人际关系的体验。在请学生回答或做某事时,用 Would you like„? Will you please„? 等使学生感好英语的委婉曲折之美。在回答问题或操练时经常用一些肯定词。如Good, Good job!Wonderful!Marvelous等给学生更是一种肯定、鼓励和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用 Yes, No等表示否定禁止时,比汉语给学生造成的消极暗示要轻,更能显出英语的礼貌、委婉,同时对学生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
三、设法创设情景,增强师生情感交流
现在的学生偏重于情感因素,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人的情绪和情感是在一定情境下产生和表现的。“触景生情”,说的是情境对人的情绪的影响。一个良好的情境,一个适合学生说英语的情境,能消除学生说英语的恐惧感,消除他们的紧张感,唤起他们说英语的欲望。比如;我运用有关东西方文化或传统节日,在Thanks Giving Day(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到来时,我加上一句 Today is thanks giving Day,you should give thanks to„?还有在十二月一日“世界爱滋病日”说对学生说:“Today is the World Aids Day.What do you know about it?” 让学生课下思考。还有中国传统的春节,我在电脑上显示有关Red Packets和The Lion Dance的资料,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用英语学习思维。欣赏和教唱英语歌曲,在很大程度上既能让学生感受英语的优美动听,又能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还能加深师生间的情谊,所以我在平时英语教学也加上这个环节,例如:Pretty boy,Seasons in the sun,the day you went away等等很受学生青睐。对于回答错误的同学,不马上说:“NO, you are wrong.”,而是说:“Please think it over.” 此外,我认为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就应把烦恼、恩怨抛开,用轻松、愉快的心情感染学生,呈现给学生的是一种朝气蓬勃的形象。英语教师的人格魅力是英语教学艺术中最宝贵的内在力量,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能否促进学生在人格健康发展,而且对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业进步都具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在英语教学工作中要做到:运用特色的教学艺术,将教学中的英语单词、句子、语法知识等,通过教学艺术加工,让学生在美的教学中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在美感中扩大思维空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激发学生积极探求、思索未来的情感世界,产生教有所受、点有所到、启有所教学效果。
主要参考书目: 1.(美)杰斐尔·亚瑟.2003.Charm of Character [M] 时代出版社 2.谢利民,郑百伟.2002.现代教学基础理论 [M] 上海教育出版社 3.教育部.2003.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 4.王蔷.2003.Teaching English in the Primary School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浅谈班主任的人格魅力-班主任工作艺术
浅谈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文/李家模
班主任工作是有声有色的,但又是无言的。所谓“有声的”,是指班主任语言交流的影响。所谓“无言的”,则是指班主任自身榜样的影响。乌申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全部教育的基础”。班主任虽然具有一定的行政权力,但他对学生最有效的影响并非权利因素,而是他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呢?我认为,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求真、向善、立美。
一、求真
所谓“求真”,就是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它是班主任素养中最基本的因素。这种精神包括三点:即好学习、善思考和会创造。
第一、好学习。一个班主任要想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努力学习。一般来说,班主任都要承担教学工作。作为任课教师,他应当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的教育理论知识。马卡连柯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可见,一位教学水平很差的班主任,是很难赢得学生尊敬的,所以,班主任应当成为学科教学的专家。
作为班主任教师,承担着关心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责任。中学生求知欲强,对未来世界充满好奇心。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对于培养其创新精神,开发其内在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要回答同学们千奇百怪的问题,班主任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不是博学多才的班主任,就很难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杰出人才。
班主任要想具备精深而广博的知识,只有努力学习。海纳百川方能至深至广,学贯中西才会更精更博。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形象已大大改变,许多学生懂得的知识,教师却不一定懂。作为班主任若不努力学习,将无法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班主任只有鼓起“学而不厌”的风帆,“发愤忘食,乐而忘忧,”才能引导学生好学上进,才能带领学生到知识的海洋去遨游,才能激发学生去攀登科学的高峰。
第二、善思考。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异常复杂的劳动,因为其劳动对象是复杂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都具有不同的个性和特点,而影响学生发展变化的因素更是错综复杂的。面对这些情况,班主任必须善于思考。在班级教育过程中,班主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1、怎样团结全班同学,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2、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3、怎样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4、如何优化班级管理,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等。要解决好这些问题,班主任必须开动脑筋、用心思考、精心设计、认真实施。有的班主任利用高科技手段组织班级活动,令人耳目一新;有的班主任提倡“顺耳忠言”,实施“无批评周”,学生无不叫好;也有的班主任以“凡人凡言”来营造班级文化氛围,使学生深受鼓舞;还有的班主任将家访的对象确定为进步明显的学生,向家长报忧更报喜,以引导后进生不断进步。总之,凡是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班级教育内容和方式,都是班主任深思熟虑的结果,而优秀的班主任也正是在不断思考与努力探索的过程中逐步成长起来的。
第三、会创造。陶行知先生指出:“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常言道,“教无定法”。班主任工作没有也不可能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优秀的班主任总是从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并创造新的工作途径和方法,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例如,有的班主任组织开展“自主十分钟活动”,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的班主任要求学生每天抄写一句格言,从而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也有的班主任处罚学生的方法新颖别致,犯了小错误罚唱一首歌,犯了大错误写一份说明书,使学生经历一次心灵的洗礼,从而自觉地运用自己内心深处的光芒,去照亮前进道路上的黑暗。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只有打破常规思维,敢于标新立异,才能品尝到创造成功的喜悦,才能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二、向善
苏霍姆林斯基说:“你不仅是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精神力量,它主要包括四点:即重责任、有爱心、讲民主、尚公正。
第一、重责任。班主任是成人世界派往儿童世界的“全权大使”。为了完成这一重大使命,他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这是班主任素养的厚重基石。
第二、有爱心。班主任工作是爱的事业,这种爱包括自爱与爱人两个方面。所谓自爱,是指从爱护教育者的名誉出发,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自尊、自重、自立、自强,从而获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尊重与信任,成为可敬可爱的人。由于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一群善于模仿的孩子,因此,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处于最严格的监督之下,因此,班主任只有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所谓“爱人”,是指班主任在履行职责时对学生所产生的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这种情感是教育的基础。现代教育专家认为,“因为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应从广度与深度两个方面加以解释。从广度上来说,它是一种博爱,一般来说,好学生、听话的孩子,往往比较讨人喜欢。而从深度上来说,班主任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外在表现,更要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青少年的心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班主任要善于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和他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流,及时掌握其内心的变化,发现其成长过程中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引导他们健康发展。
第三、发扬民主。讲民主,克服以教师为中心,这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原则。教育的民主化是以师生双方人格平等为前提的,没有师生双方人格的平等,就没有教育民主可言。教育民主要求班主任提高民主意识,尊重和理解学生,和学生平等地探讨问题,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采取说服的方式,而绝不能压服,同时欢迎学生批评老师,虚心接受学生的意见,有错必纠。有的班主任在公开场合让学生批评老师,这是民主管理的体现,它有利于改进班级工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创新的精神,从而养成民主习惯,成为国家的主人翁。
第四、崇尚公正。讲公正,这是人们普遍的心理需求。笔者在高中学生中以“我心目中的最佳班主任”为题作了一项调查,其结果显示,“公正无私,对学生一视同仁”排在最佳班主任应具备的各项素质之首。这表明了中学生对教育公正的迫切需求。有的班主任在学生中威信不高,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处理问题不公正。因此,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以公正为标尺,对学生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才会具有较高的威望,才能有效的开展好班级教育活动。
三、立美
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是人的天性。敢爱美、欣赏美、创造美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作为播撒美的种子的人,本身更应该具有完美的形象,从外表到心灵都应当是美丽的。
外表美是班主任美的形象的外在表现,它包括仪表美、语言美和动作美。班主任的仪表美体现在得体的发型、合体的服饰和丰富的表情上。他的穿着打扮要美观大方,一举一动皆有涵养。班主任的语言表达要准确、精炼、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富有节奏感和启发性,有时如高山瀑布直泻深潭,雄浑而有力;有时似潺潺小溪轻轻流淌,委婉而动听。班主任的语言还应该极富魅力,仿佛是一首优美的歌曲,妙不可言、令人陶醉。班主任的动作应该潇洒优雅、端庄大方,态度要亲切自然、谦逊和蔼。总之,班主任从仪表、语言到动作,都要自然和谐,具有较高的品位,令人赏心悦目,使人产生美感。学生在这种美的形象熏陶下,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外表美是班主任形象美的外观,内心美才是美的形象灵魂。班主任的精神世界应当是美丽的,而要想心灵美丽,必须笑对人生。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就对你哭。如果整天哭丧着脸,哪有美感可言?乐观、开朗、笑对人生,这是一种高尚的境界,它是美的。要想进入这一美的境界,就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魏书生老师说:“索取不是爱,献身才是爱……因为你不想索取,你就永远不会有索取不到的痛苦;因为你总想献身,你就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享受到因献身而欲望满足所产生的幸福。”“你会在这献身中寻找欢乐与幸福的真谛。”
要想使心灵美好,就要宽宏大量、与人为善。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宽阔的胸怀能包容一切。班主任应宽大为怀,切勿在小事上斤斤计较,要有以德报怨的雅量,那时别人会因为你的宽容而感到快乐,而你自己也会因此而愉快和幸福。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笑对人生,那么他必定具有一颗美丽的心灵。人们因美而笑,因笑而更美。
班主任从内到外都应当是美丽的,这种美是照耀学生心灵的阳光。只有用美的形象去影响学生,才能激发他们的美感,陶冶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的完美人格。
总而言之,真、善、美是人们的最高追求,也是班主任追求的最高目标。真、善、美三者虽有区别,但却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美存在于真与善之中,求真、向善又都是为了达到美。当然,这一目标是很高的。班主任要不畏艰难,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下一代青少年,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代师表。
第五篇: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人格魅力养成
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人格魅力养成一、综合素质与人格魅力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内涵,学术界的看法不尽一致,笔者认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思想品德素质,智力素质,心理素质,角色素质和健康素质五个层面上。这五个层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思想品德素质体现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行为等一系列道德要素的有机结合;智力素质反映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面的广博等情况;心理素质主要指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如气质、性格、能力,以及个性倾向性如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角色素质为角色规范、角色认同、角色适应、角色整合诸方面的素质;健康素质则指体力、精力、耐力、毅力等生命指标,同时还与其它四因素紧密相联系。
人格魅力则表达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和能力等特征以及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学识、素质的内在结构与行为表现的有机融合,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能力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魅力是人们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它不同于一般的能力、魄力。能力、魄力等是魅力的雏形和“粗坯”,魅力则是它们臻美的“艺术品”。而在今天的社会里,一个能受到别人欢迎、容纳的人,他实际上就具备了一定的人格魅力。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不再是仅仅需要掌握单一技能的高精尖人才,更需要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宽、基础雄厚、具人格魅力的高精尖复合型人才,以能应付新的挑战。
综合素质提高和人格魅力养成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模式,对他人的东西机械地模仿,极易出现“东施效颦”现象。这就要求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这样每个人都会有也应该有自己的人格特点和魅力特色。
人格魅力源自较高的综合素质,体现人的性格特征,是一个人心理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它能反映一个人的道德品格、思想情感、性格气质、学识教养、处世态度等。
1.在对待现实的态度或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上,表现为对他人和对集体的真诚热情、友善、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和交往,关心和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待自己严格要求,有进取精神,自信而不自大,自谦而不自卑;对待学习、工作和事业,表现得勤奋认真。
2.在理智上,表现为感知敏锐,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在思维上有较强的逻辑性,尤其是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在情绪上,表现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开朗,振奋豁达的心境,情绪稳定而平衡,与人相处时能给人带来欢乐的笑声,令人精神舒畅。
4.在意志上,表现出目标明确,行为自觉,善于自制,勇敢果断,坚忍不拔,积极主动等一系列积极品质。综合素质提高和人格魅力养成,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为重要。
首先必须认清当前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趋势,深刻认识综合素质提高和人格魅力养成的意义和长远利益,养成主动力、积极的习惯;
其次必须克服思想障碍,大胆探索创新,认真学习实践,注重形成特色;
再则充分完善人格,自觉主动培养信仰坚定、矢志不移的坚强毅力;品行高洁、才学逸群的吸引力;沉着果断、潇洒自如的感召力;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亲和力;举止得体、言谈机智的感染力;勇于开拓进取的创造能力。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任永辉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
1摘 要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极为丰富,其对于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人文素质教育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08)09—0005—02人文素质是一种内在品质、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从深层次上体现了人才的质量。因此,提高我国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使之人格、人性、人伦完美,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极为丰富,其对于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提高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加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能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全社会共同培育起一种强大的民族力量。以增强我们的精神力量。在校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通过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对世界、对民族、对社会和对个人的理性认识,从而大大增强大学生的精神力量,推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
(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类为争取自身的生存、发展和自由,以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不断追求自身解放的一种自觉的文化精神。人文精神强调的是追求运用知识时的良知、责任感和价值观。通过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不断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青年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环节。
(三)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实现、精神文明不断升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就需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需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高校应从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入手,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成为具有较高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水平、民主法制观念、敬业和奉献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二、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易经·乾卦·象传》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古人从四季推移与日月星辰运行等自然现象中悟出了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在数千年华夏文明史上一直是最重要的、居于主流地位的文化精神。所谓“自强不息”,就是自我发愤图强,永不停息,这是一种尚刚精神的体现,它对于培养我们民族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产生过并将继续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各业竞争日益激烈,面对竞争局面,我们应当树立知难而进的进取意识,在竞争中开创新局面,推进自己的事业。当代大学生要树立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人生观,积极主动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和奋斗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二)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别突出的主题,是“夙夜在公”、“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等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深化与升华。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爱国精神,可以激励当代大学生以历代爱国英雄为榜样,继承爱国主义传统,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刻苦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报效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天人合一的和谐意识
华夏祖先在上古时代农耕经济背景下形成了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易传·文言》,强调人与自然要相互适应、相互协调。北宋张载正式提出“天人合一”命题,他认为天地犹如父母,人与万物都是天地所生,都由气所构成,有着共同的本性,人民都是我的同胞兄弟,万物都是我的朋友:“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正蒙·乾称篇》),表达了人不仅要仁爱四海之民,而且要善待自然万物的崇高精神境界。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人的行为与自然规律的协调,大学生应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天人合一”思想,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应清醒认识到如果凭借人的贪欲膨胀而肆意掠夺与破坏自然资源,那就是涸泽而渔、杀鸡取卵,人类将再无资源可用。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牢固树立环保意识,自觉维护生态平衡,保护野生动植物,绿化环境,防治环境污染,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保证社会经济的综合、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不为物役”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不为物役”,“物”被儒家表述为“利”,与“利”相对的是“义”。儒家并不弃绝功利与财富,他们肯定人对“利”的合理追求,但如果“利”与“义”形成对峙,就应该舍“利”而取“义”。儒家强调“利”的追求必须接受“义”的制约,相对于“义”,“利”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可以合理地追求金钱和财富,但有些人滑向了一味追求物欲之境地,将对金钱的索取看作人生价值所在。大学生应引以为戒,汲取传统文化“不为物役”的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高尚的人生观,不做金钱的奴隶,避免滑入拜金主义的泥潭。
(五)仁人君子的道德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德”的首要问题就是“仁”,“仁”的基本精神是爱人:“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仁”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这种接人待物的态度,深刻地体现了“爱人”的精神,是进步和高尚的。儒家所说的“君子”是至善至美的“完人”,怀有“三军可多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勇毅气概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品格,具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在今天,这种“仁人君子”的道德修养,对于净化人们的灵魂,净化社会风气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引导他们以传统文化中的仁人君子为楷模,自觉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完善自我人格。
三、引导大学生积极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一)提高认识,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目前,大多数高校重理工轻人文,重技术轻素质,忽视甚至轻视人文素质教育,尚未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摆在重要位置。鉴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学校应重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把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纳入教学计划,选派精通传统文化的教师开设相关选修课程,使学生有一个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
(二)营造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氛围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每天处于其中的一种人文环境,它的好坏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素质有很大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以某种特有的潜在作用影响制约着大学生的思想感情、道德水平,改造着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形成大学生牢固的道德观念、崇高的思想品德、积极向上的人格精神。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的学习、娱乐和兴趣、爱好进行正确引导,将传统文化寓于校园文化之中,举办有关传统文化的文化周、文化月活动,开设有关专题讲座,组织学生观看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影视作品等。校园文化氛围是一种潜在的第二课堂,把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可以使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和熏陶。
(三)分清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
传统文化是在过去形成的,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其中精华与糟粕并存,有些带有专制时代特点的内容已经过时,如“三纲五常”、“忠君”等。传统文化中的“礼”过去指遵守那个时代的社会规范,现在则应以现行的法律法规、习惯为准则。因此,大学生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时,不能食古不化,唯古人之言行是崇,而应适应时代的需要,讲究权变,以便更好地完善自己,把自己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有用之才。参考文献:
[1] 张立英.弘扬祖国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2] 李庆祝.浅析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