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兰州低碳城市发展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4 16:20: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SWOT分析的兰州低碳城市发展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SWOT分析的兰州低碳城市发展对策研究》。

第一篇:基于SWOT分析的兰州低碳城市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兰州低碳城市发展对策研究

摘 要:基于SWOT分析法,对兰州发展低碳城市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其发展优势在于区位优越,科研实力较强和新区建设带动作用明显等方面;而发展劣势主要是高碳产业比重大,煤炭消费占比高,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碳汇能力低下等;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全球经济向低碳转型,国际技术转让与合作,国家优惠政策的实施等方面;而发展的威胁主要为低碳壁垒更加严格,产业转移的环境风险增加。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兰州低碳城市发展的对策主要为加强交流与合作,为低碳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抢抓政策机遇,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实施绿化工程,增强碳汇能力;制定配套政策,建立推动低碳城市发展的长效机制等方面。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城市;SWOT分析;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7-0155-02

一、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1.科研实力较强,为其低碳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兰州市是甘肃省省会城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聚集于此。2011年,兰州市有普通高等学校25所,各类科研机构近70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科研人员10万多人,每年取得的科研成果600多项,2010年成为科技部首批的20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之一。

2.区位优越,有利于与其他地区进行广泛的低碳经济合作与技术交流。兰州位于陇海兰新经济带与沿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是黄河上游经济开发带的重要支撑点和辐射源,也是西北区域性中心城市。随着兰白经济区的建设,兰州将成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支点,西北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3.新区建设带动作用明显。2012年8月兰州新区成为国务院批复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依托新区建设,通过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把兰州新区打造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的集聚区,国家经济转型和承接东中部装备制造业转移的先导区,以带动兰州低碳城市的发展。

(二)劣势(weakness)

1.高碳产业比重大。兰州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重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以重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结构为主,其中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械加工等传统产业占比高达8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很小,工业结构高碳特征明显。

2.煤炭消费占比高。21世纪以来兰州市能源结构逐步得到调整,原煤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但总体占比仍然偏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基本上决定了其能源消费的高碳特征。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进一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以及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以电力、建材、石化、有色和煤化工等为主的高碳产业也将得到加快发展,能源需求不断上升,低碳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3.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虽然兰州在低碳城市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科研实力,但总体上技术水平落后,创新能力不足。重点行业要素利用率低,能耗水平高,科研投入不足,且科研与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结合不紧密,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差,低碳技术开发和储备不足。

4.碳汇能力低下。兰州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360mm左右,干旱现象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导致植被稀少。建城区绿化覆盖率(23.04%)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39.6%),使植被尤其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

(三)机会(opportunity)

1.全球经济向低碳转型。目前全球经济已进入增速放缓、结构转型、创新密集的时期,发展新能源、低碳环保等产业,开发利用低碳技术,倡导低碳生活已形成广泛共识。顺应世界经济社会转型变革的潮流,我国将进入新一轮战略调整期。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未来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一些低碳试点省市的确立和发展可为兰州低碳城市的构建提供借鉴作用。

2.国际低碳技术转让与合作。为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要求发达国家要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和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清洁发展机制则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低碳技术领域的合作提供了一条“双赢”的途径,极大地促进了全球低碳技术的国际合作。我国作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第一的发展中大国,向低碳转型势在必行,对低碳技术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除了投入大量资金加快自主重新研发相关技术外,离不开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这些为兰州低碳城市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技术支持途径。

3.国家优惠政策的实施。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将更加注重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加大扶持力度,增强西部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兰州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把兰白经济区建设成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支点,西北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加快兰州新区建设。国务院批复的《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将甘肃列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兰州为国家石化新材料产业循环经济试点中心城市。省委也明确提出要全面规划建设“兰白都市经济圈”,实施“再造兰州”战略,提升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带动功能,这一系列决策与措施为兰州低碳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四)威胁(threat)

1.低碳壁垒更加严格。随着“碳关税”的推行,低碳产品认证会成为新的低碳经济发展的国际通行做法,对于外贸依存度高达70%以上的我国来说,“碳标签”将日益成为我国产品对外贸易亟须跨越的技术壁垒。发达国家间可能形成的“低碳共同体”以及制定的新的碳排放国际规则和贸易措施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可能遭遇“低碳壁垒”,对于西部落后地区的兰州市来说,在低碳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2.产业转移的环境风险增加。近年来,随着东部地区要素成本全面上升,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地区的部分传统产业开始加速向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转移。兰州新区作为甘肃省兰州市重点规划建设的项目之一,将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对于优化兰州市的产业结构,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缩小与东部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具有积极意义。但随之而来的污染转移,使兰州面临巨大的环境恶化风险,必将影响兰州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低碳城市的构建。

二、对策建议

(一)加强交流与合作,为低碳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应充分利用兰州的区位优势和科研优势,加强与国外、国内尤其是低碳试点省市的交流与合作,争取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通过合作交流,加强低碳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同时充分利用国际技术转让机制,发展低碳技术,克服低碳技术的“锁定效应”[1],破解“低碳壁垒”。针对煤炭消费占比高的现实,重点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技术,以及新能源的开发等清洁能源技术,降低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二)抢抓政策机遇,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和国内外产业分工调整的有利时机,通过循环经济基地和试点城市的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等方式推进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提高能源利用率,使高碳产业逐步向低碳化转型。同时,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原则,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产能转入。针对兰州产业现状及低碳化发展要求,重点打造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群。以新区建设为契机,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区与老城区联动发展、整体提升,把兰州市建设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低碳发展示范区。

(三)积极实施绿化工程,增强碳汇能力。

加大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力度,构建防风固沙生态防护安全屏障,合理开发荒山荒沟等未利用地。在此基础上积极实施绿化工程,合理布局绿色生态空间,加强城市绿化廊道和绿地系统建设,形成以森林、草地、湿地、农地等生态类型多样、功能完善的自然生态系统和城乡一体的生态网络体系和点―线―面结合的绿色生态空间。

(四)制定配套政策,建立低碳发展长效机制

通过调整低碳发展的财政支出政策,支持低碳技术的研发,使其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资源综合利用,新产品开发以及低能耗、高效益的产业倾斜,对循环经济试点项目,采取资金支持、亏损补贴、财政贴息等政策;扩大政府绿色采购产品的范围,在招商引资中加大对低碳技术产业和企业的优惠幅度,在符合国家法律和政策的前提下,尽可能给予最优惠的财税政策;制定相应的信贷政策,鼓励金融机构通过成立各种“低碳”基金以支持传统产业的低碳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逐步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能源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强化对节能产品、可再生能源产品等的差别定价,发挥价格机制对引导节能和低碳排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涂毅.国际温室气体碳排放权市场的发展及其启示[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2):15-19.[责任编辑 吴明宇]

第二篇:发展低碳农业对策研究

发展低碳农业对策研究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紧缺的情况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已日益为社会各界所重视。从目前看,对低碳经济发展研究的视野主要集中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着重于解决工业高排放、高能耗引发的环境问题,而对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即农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而事实上农业生产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伴随着化学农业、石油农业、机械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和农村的能源消费迅速增长,农业已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使农业在节能减排中有所贡献,必须大力发展低碳农业,为此,我们提出本研究课题,旨在推动我市现代农牧业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型,通过发展低碳农业节约资源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使我市农牧业发展走上生态文明之路。

一、我市发展低碳农业的背景分析

(一)低碳农业的由来及其特点

1、低碳经济与低碳农业。

**年英国政府在《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体》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理念;其后**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使“低碳”理念更为世人所知。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人们之所以对低碳经济高度关注是因为在当今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新技术尤其是新能源资源的巨量开发利用,给我们的社会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与变化,而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剧增以及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导致温室效应日益严重,引发了全球变暖与能源资源枯竭等世界范围性的危机。而其中农业生产在产生高能耗的同时受到的危害更为严重,很多气候灾害的出现,使农业结构、农业病虫害发生规律和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产生了变化,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困难,随着农业环保问题日益严峻,低碳农业应运兴起,由低碳经济引出低碳农业。

低碳农业是指以减少大气温室气体含量为目标,以减少碳排放、增加碳汇和适应变化技术为手段,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壤有机质、做好病虫害防治、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等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方式转变,实现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放、高碳汇的农业。低碳农业首先是一种理念,是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发展方向,它更注重整体农业能耗和碳排放的降低。不仅要像生态农业那样提倡少用化肥农药、进行高效的农业生产,而且在农业能源消耗越来越多,种植、运输、加工等过程中,电力、石油和煤气等能源的使用都在增加的情况下,还要更注重整体农业能耗和排放的降低。

2、低碳农业的特点。

低碳农业具备五大特点。

一是低耗性。低碳农业体系是科学地安排不同生物在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或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环境条件,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得到更多更好的产品。二是持续性。低碳农业的转型,不仅意味着农业经济形态的转变,更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农业革命,它涉及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农业生产技术转型、食品安全、国民健康、城乡关系,以及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多方面的问题。低碳农业并不意味着产出剧烈下降,生产停滞不前,而是要求农业可持续发展。三是高优性。低碳农业是生产绿色产品的过程,既要收获优质产品,又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产生态双安全。四是协调性。低碳农业运作与发展涉及多领域,尤其是生产与生态的协调。资源与环境是农业生产的自然基础,资源贫乏、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现实困惑都要求人们必须发展低碳农业。低碳农业的本质是生态农业经济,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通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强化生态建设来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更是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五是系统性。发展低碳农业,要有统筹的思维,即要考虑如何从技术、制度、管理等方面避免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作用,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农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食品安全和人们健康,这无疑是发展低碳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我市发展低碳农业的意义

1、低碳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模式。

低碳农业是把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的发展模式,是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整体功能的一种高效农业技术体系。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报告中,对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节能减排做了重要工作部署,连续几年以来的党中央一号文件,对贯彻落实发展生态农业、节能减排、绿色经济都作了进一步的工作部署。因此,发展低碳农业是现阶段包头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举措,是农牧业走科学化和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发展方式,是环境保护与生态保护策略相一致的现代农牧业发展方式。

2、低碳农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

低碳农业首先是节约型农业。尽可能节约投入农业各种资源的消耗,使人力、物力、财力科学合理的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第二,低碳农业是效益型农业。以最少量的物质投入获取农业最大的产出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提高物质利用率、土地产出率。第三,低碳农业是安全型农业。通过采取多项措施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中可能对人类、经济、社会、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水平,优化农业生态环境。应当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把低碳农业作为包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农牧业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使农牧业发展走上生态文明之路。

3、低碳农业是提高农业固碳功能的可行途径。

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减排,可以通过二氧化碳减排和固碳两种方式来实现。农业是天生具有固碳这一生态功能的产业,比如森林系统具有强大的碳吸收能力,草地与农田土壤有机碳库在固碳方面的作用十分显着,湿地也具有巨大的固碳和调节气候的功能。然而,农业的生产功能是追求作物的高产、稳产、高效,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随着农业机械、化肥等的大量使用,农田土壤受到严重的面源污染,湿地遭到严重的破坏,农业固碳的生态功能不断减弱,土壤、湿地中的碳逐渐氧化分解,农业由“碳汇”变成了“碳源”,必将大大加剧气候变暖的进程。因此,提高农业碳汇能力,恢复农业生态功能,需要从农业生产环节入手,减少高碳能源及化肥的使用。低碳农业是在农业生产、加工等过程减少碳排放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提高农业固碳功能的可行途径。

4、低碳农业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从全球范围来看,食品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单位能耗指标、环保指标要求越来越高,农业产品出口的质量控制正逐渐由单纯的产品质量认证转变为全过程的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农业竞争力集中表现在产品的数量、质量、安全、效益和生态等五个方面,它是一个地区农业发展和科技进步水平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企业不仅生产的最终产品质量要合乎标准,而且在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都要达到单位能耗标准、环保标准等。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不同,低碳农业是在农业生产、加工等过程减少碳排放和环境污染的农业发展模式,它一方面要求保证农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强调农业生产、加工等环节的节能减排。因此,发展低碳农业,是提升包头农牧业市场竞争力,实现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二、我市发展低碳农业的潜力分析

(一)我市农牧业生产基本情况

**期间,在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我市积极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大力实施“南菜北薯、乳肉并举”战略,全力提升菜、薯、肉、乳四大主导产业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实现了农牧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年,我市农作物播种面积31.0万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2.5万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100万吨,其中,小麦、玉米、马铃薯产量分别达到6.2万吨、80.1万吨、12.4万吨。年末全市牲畜存栏达260万头(只),全年肉类、鲜奶和禽蛋产量分别达到15.7万吨、**万吨、2.6万吨。全市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49.2万千瓦,农机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

设施农业发展迅速。通过实施“南菜北薯”战略,设施农业快速发展,滴灌、覆膜、喷灌技术推广工作和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稳步推进。全市蔬菜保护地总面积达到5.1万亩,设施马铃薯面积达到54万亩,占马铃薯种植总面积的比重达到43%。达茂旗在全国马铃薯主产区率先基本实现马铃薯种植全程机械化。

畜牧业生产方式明显转变。奶产业基本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奶牛小区由178个增加到219个,奶站由416个减少到200个,奶牛规模化水平达到70%。羊产业基本实现由散养为主向舍饲圈养的重大转变,全市累计新改建羊舍饲棚圈270万平方米,建设青贮窖32.6万立方米,羊规模化饲养水平达到50%。

2、农牧业科技工作成效显着。

一是积极实施重大农牧业科技项目。近年来来,我市围绕农牧业菜、薯、乳、肉四大主导产业,积极开展重大农牧业科技项目攻关和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先后实施“内蕃4号新品中试与示范”、“奶业重大关键技术研究”、“肉羊杂交改良、快速繁育”等重大科技项目。达茂旗塞北铃脱毒种薯科技示范基地等种植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成为引导农牧民科学致富的重要渠道。二是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通过整合全市所有面向“三农”的科技服务资源、信息资源、服务手段和服务形式,提升基层科技服务能力,实现了农牧业科技服务与广大农牧民“零距离”的衔接。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以“96048”农牧业科技服务热线为平台,乡设服务站,村派科技特派员为主体的“网格化”畜牧兽医科技服务网络。三是科技培训成效明显。依托包头市农广校等培训机构,深入旗县区基层,通过空中课堂、流动课堂、田间课堂、固定课题,借助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灵活多样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为广大农村牧区培养了创业能手、经营能手、综合管理人才达56.59万人次。

3、生态环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期间,我市森林覆盖率由9.25%提高到15.1%,5年提高了5.85个百分点。森林面积增加243万亩,达到*万亩;森林蓄积增加18万立方米,达到332万立方米,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双增长;五年完成国家和自治区下达的各项林业重点工程任务220万亩,其中,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67.8万亩,“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26万亩,退耕还林工程18.3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99万亩。

从**年起我市启动实施“黄河湿地、大青山森林、山北草原”三大生态工程,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已经初见成效。黄河沿线湿地景观道路、景点建设和蓄水工程等恢复性保护工作全面实施,黄河湿地沿线景观得到明显改善;*山南坡绿化工程10万亩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大青山南坡和京藏高速公路两侧景观林带基本形成。

在全市范围实施围封禁牧战略,加强对山北地区2400万亩草场保护,转移安置2万农牧民,同时,在国家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治理和我市“收缩、转移、集中”战略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示范带动下,全市草场植被覆盖度达到28%,较禁牧前提高了5.7个百分点,草原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在此基础上,**年又延伸启动了城郊结合部绿化工程,着力将城市周边宜林地全部绿化,完成绿化面积2万多亩,城郊生态环境更加美观。

4、沼气工程建设和秸秆综合利用初具规模。

**年以来,包头市将沼气工程建设作为促进农户增收、改善农村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工程。目前,包头有农牧区户用沼气池7600座,村级物业站24个,联户工程5个,大型沼气工程1处。同时,在丰富和完善“一池三改”和“四位一体”两种基本模式的基础上,推广了玻璃钢型、砖混型、混凝土型、“两池一体”、“三池一体”和小型沼气工程等新型模式。

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我市农业技术部门进行了积极地探索,组织实施了《秸秆生物反应堆》项目,在**年通过自治区专家验收鉴定。该项目示范推广面积达6850亩,平均亩增产30%以上,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了社会生态效益,利用生物技术和生物质资源开展农业生产,对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提升保护地生产水平、推进绿色有机蔬菜瓜果的进程,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和指导作用。

(二)我市发展低碳农业潜力巨大

低碳农业的核心内容是以低消耗(能源、资源)、低污染(环境、产品)、低排放(废弃物、CO2等温室气体)为基础的现代农业,实质是能源和资源利用高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以及清洁生产问题,发展低碳农业一般可参考如下路径:一是合理且更有效率地利用化肥;二是推广施行节约型农业;三是新型农作物育种技术;四是畜禽健康养殖技术;五是沼气工程节能减排;六是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等。

就包头目前的农牧业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我市发展低碳农业潜力巨大:

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目前,我市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无公害农业转变,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产品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这些都为今后积极推进改良土肥配方、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土壤有机质以及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推广实施节约型技术等提供了良好的生产条件。

畜牧业规模化发展。我市畜牧业发展迅速,奶牛业与肉羊养殖业已形成一定规模,正在按照“生态、健康、循环”的原则朝着规模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这为推广畜禽健康养殖技术,实现传统养殖方式向清洁养殖方式的转变,以低碳模式实现养殖业污染物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农牧业科技水平较高。我市农牧部门始终高度重视农牧业科技工作,农牧业科技创新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各种农技培训使得农牧民科技素质不断提高,已经形成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牧民,科学种田和就业、创业能力不断增强,这些都为推广和实施低碳农业的各类新型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和人才保障。

沼气工程和秸秆综合利用前景广阔。沼气工程和秸秆综合利用是发展低碳农业非常重要的途径,通过对农村牧区各种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和深度利用,可以大大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我市农作物播种面积达31.0万公顷,每年粮食产量可达100万吨左右,按照粮食产量与秸秆产量1:1的较小比例计算,每年至少可产生100万吨的秸秆用于综合利用,市场前景广阔;我市畜牧业牲畜存栏达250万头左右,由此产生的养殖污染物产量巨大,可以广泛用于沼气工程建设和农业生产的天然有机肥等用途。

森林、草原碳汇潜力巨大。森林和草原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沙固沙、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价值和碳汇价值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它主要是指森林、草原等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森林、草原碳汇主要是通过森林和草原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是实现低碳农业发展的关键部分。有研究表明,每增加1%的森林覆盖率,可以使大气中吸收固定0.6-7.1亿吨碳;草地有机质每增加0.1个百分点,可增加草地碳汇6亿吨。我市森林和草原面积较大,今后还将继续加强绿色生态建设,森林和草原面积将进一步加大,森林、草原碳汇潜力巨大。

此外,近几年我市积极推进新农村和新牧区建设,加快实施各类农牧业重大项目以及建设农牧业示范基地,可以说,从当前我市农牧业的发展条件来看,发展低碳农业的各种要素的积聚能力不断提高,基本具备了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绿色农业经济”的有利基础,发展低碳农业潜力巨大。

三、我市发展低碳农业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宣传,编制全市整体规划

低碳农业是一个新兴的农业发展模式和技术体系,对于广大的农牧民而言,需要改变过去传统的农业思想,提高对低碳农业的认识和理解。因此,要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培训、讲座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念,提高全民的认识。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发展低碳农业的积极性,培育全社会参与共识,大力倡导低碳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和全民积极参与的低碳农业发展体制。特别要让农业生产的主体,农牧民和农牧业企业主认识到这些问题,并把应用低碳农业技术、发展低碳农业成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编制农牧业总体规划,减少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碳生产率。要做到以下几点:将低碳农业的经营模式纳入我市农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将低碳农业的研发技术纳入我市的科技攻关计划;制定农村牧区新能源发展利用纲要,使农业生产的碳排放量由高向低转变;制定专项规划,提出低碳农业的发展目标、重点和相关措施等,建立低碳农业的科学核算机制,研究确立低碳农业的统计方法和考核指标。

(二)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低碳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不仅是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改善农牧区民生建设的必要手段。

一是不断加大财政对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坚持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牧业基础设施和农村牧区民生工程。二是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重点加强农牧业水利建设,提高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力开展节水灌溉,推广节水技术。切实抓好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和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实施沃土工程,广泛开展科学施肥,提高测土配方施肥面积。积极发展农牧业机械化,加大农机补贴力度,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三是抓好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牧区电网改造工程,加大农牧区公路建设力度,加快农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突出抓好农牧区生活污染治理,实施农牧区清洁工程,建立农牧区生态能源新模式,不断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提高农牧民幸福指数。

(三)重视低碳农业的研究、示范和推广

应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低碳农业对于我市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重视并推动关于低碳农业的研究、示范和推广。

首先,加快推广目前已经比较成熟的低碳农业技术,如节水灌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业机械节能减排技术、绿肥饲用技术、沼气工程、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等各种节能减排技术。进一步改善农牧业的能源利用结构,在有条件的地方结合设施农业、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技术。

其次,选择与乡村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相符合的低碳农业经营模式,尤其要将低碳理念与各旗县区原有的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有益经验结合起来,在我市近郊、远郊和山北地区等不同类型地区分别建立若干低碳都市型农业示范区,充分发挥示范企业、农牧户的传、帮、带作用,为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提供样板和相关技术支持体系,率先在对我市农牧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领域实现低碳化发展。

最后,要加强低碳农业技术的研究。要系统收集整理有关我市农田灌溉耕作、农作物布局、化肥农药使用、病虫防治、新品育种、畜禽养殖、农作物秸秆利用等资料数据,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充分调动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加强低碳农业技术的集成创新,建立以经营性为取向、多元灵活的低碳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根据我市农牧业产业的布局和特点,研究提出适合我市农牧业自然生产条件的一系列低碳农业发展综合配套技术。

(四)加快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

要进一步加快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种植结构低碳化改造和养殖业低碳循环发展,把重点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生产作为低碳农业的调整方向,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循环农业。要进一步抑制高耗能和高排放涉农企业生产,积极开发和生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能源消耗低的农产品,通过深加工实现农产品增值,同时,将各类农产品加工后的副产品及有机废弃物进行系列开发、深度加工,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要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流通领域的各项制度。通过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技术、无害加工保鲜技术、农产品信息交通网络,鼓励农产品和农资的低碳运销,实现加工物流环节的节能减排。强化农产品生态标识制度,在现有“有机产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中逐步加入有关碳排放量的参考标准。

建立低碳农业品牌机制。把市场、种养殖基地、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科研机构等各项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产、供、销、研一条龙的低碳农业产业链,创建符合国家绿色标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低碳农业品牌。积极争取获得中国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提高产品公众美誉度,注重品牌宣传,将品牌农产品与低碳、环保、健康联系在一起,凸现低碳农产品的环保、安全、营养功能,取得长期的市场购买认同,从而赢得市场、赢得声誉。

突出发展农牧区旅游业。农牧区旅游业是典型的低耗能、低污染的低碳产业,应充分发掘我市广大农村牧区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大力开发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农事参与、餐饮接待、康体修炼、特色农产品加工观光等特色鲜明的农牧区旅游产品。

(五)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政策支持

制定低碳农业发展的鼓励政策,建议尽快出台《低碳经济(农业)促进法》,依据法律制定低碳农业税收优惠、融资优惠政策,刺激和引导企业增加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投入,进行农业清洁生产、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技术研发。坚持把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投入,建立健全低碳农业投入保障机制。在增加财政支农的基础上调整资金使用方向,加强对农牧业发展特别是低碳领域的补贴和转移支付力度,比如对有机肥技术、秸秆综合利用、养殖废弃物处理、清洁能源等低碳技术研发推广提供财政支持;通过税收杠杆对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型农业生产项目予以抑制。

加强农业政策性银行对从事低碳农业项目的贷款支持,为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低碳农业产品开发以及低碳农业发展项目提供银行贷款。制定和实施农牧业碳汇及生态补偿政策。抓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扩大全市林业生态建设的投资规模,抓好三大生态工程和特色绿化工程,开展碳汇造林试点及计量监测,为进一步建立我市林业碳汇市场创造条件。保持和增加草原碳汇的关键在于防止草原的退化和开垦,要巩固北部草原围封禁牧成果,通过人工种草和退化草地恢复、舍饲圈养、轮牧、引入优质牧草等方式增加草原碳汇,维护草地碳平衡。健全和落实林业和草原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农牧业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利用,鼓励发展循环农业和生物质经济等,努力实现生态保护和农牧民增收“双赢”。

第三篇: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对策研究

2012-7-19 9:11 孙明涛

摘要: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国际关系及外交事务的重要话题之一。气候全球变暖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中国要发展低碳经济,就要积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人类社会发展对于化石燃料的依赖,减轻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本文将在分析目前世界和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及所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研究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对策。

关键词:低碳经济,产业结构,清洁能源

一、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

所谓低碳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的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据预测,中国在202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在节能减排问题上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压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环境条件,提倡节能减排,避免走很多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

二、中国经济发展与能耗现状

(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能源消耗量的急速上升在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经济的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经济迅速增长,到现在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能源消耗的急剧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近几年的能源消耗总量较七十年代已经增长了近50倍。这一发展趋势显示出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偏高,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能源安全。我国一旦成为能源净进口国,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必将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影响中国将来的社会经济发展。

(二)中国社会生态环境系统急剧恶化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以付出巨大的环境为代价的。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8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321.2万吨,废水排放量为571.7亿吨,工业固体废弃物19亿吨。与此同时,我国的矿产和水资源利用率只有发达国家综合利用率的25%左右,也就是说我国每单位GDP的资源能耗是发达国家的4倍以上,是发展中国家的2倍以上。

“厄尔尼诺”现象和“反厄尔尼诺”现象等自然灾害频发。伴随着工业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不断地向自然界强取豪夺,破坏了地球生态循环系统。1998年长江洪水,200年济南特大暴雨,2008年年初南方雪灾和5月汶川大地震再到近期全国各地各种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频发,这些都是大自然像人们无休止的破坏敲响了警钟。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特征的绿色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举措。温室气体导致南极冰川迅速融化,海平面上升。专家预测,到2100年,还行面将上升一米左右,世界上2%生活在低洼地区的人口将失去家园,部分沿海城市将永久消失。因此,自2003年英国率先开始节能减排行动之后,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开始了世界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的全球气候变化不仅给工业带来影响,也将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有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到本世界末世界农作物将会减产10%-12%.中国地域广阔,横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种大陆性气候,气候变化将会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我国的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农业危机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团结;其次,我国的工业发展是以农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农业受到影响,必然会波及工业的发展;最后,中国的农业十分薄弱,对自然条件特别依赖。

农业在中国的基础地位决定了我国必须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系统的不利影响。

(三)发展低碳经济是促进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的新契机

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还是以第一、二产业为主,虽然近几年来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远远不如第一、二产业。我国目前还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经济增长对于第一、二产业的依赖过于严重。同时,在工业结构方面,我国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严重不协调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能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重要原因。我国第一、三产业以26.9%的能耗创造了国家51.4%的GDP.因此,我国的产业结构急需升级,发展低碳经济,努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降低单位GDP碳排量,保证中国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

四、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一)政府主导,提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及法律帮助

1.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约束十七大指出,我国新阶段的发展路线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路线要求我们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把低碳经济纳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体系之中。

2.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完善的法律支撑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高度重视。但是由于我国的市场机制不完善等原因,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完善的法律作支撑。一方面,发展低碳经济必然会涉及到一些企业或者政府部门的利益,需要法律支持;另一方面,节能减排在我国还没有转化为企业责任和自觉行动,需要法律进行约束。

(二)政府鼓励开发新能源和新技术

中国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这就导致我国在清洁能源开发方面始终没有突破。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加大低碳技术的投入力度,出台新能源发展规划。同时,学习发达国家的技术,掉接清洁能源发展机制,促进中国低碳技术的发展。最后,我们还应该积极进行低碳技术创新,寻求技术突破,解决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

(三政府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低碳经济发展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征收碳关税的要求促使中国企业低碳意识越来越强烈。政府可以以此为契机,利用市场的推动作用,鼓励企业研发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能耗,以积极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

(四)大力宣传节能减排思想、提高公众生态意识

目前,世界各国都实施了一系列举措,让人们充分的意识到自己在日程生活中的排放量和碳排放的危害,这有利于人们树立低碳生活的观念。大力宣传低碳观念,能有效地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结论

中国走低碳经济道路,既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也符合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但是,目前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还是存在很多现实的困难,只有政府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定能够突破资源和环境的制约所带来的发展问题,走出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04)

[2]付允,马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03)

[3]胡淙洋。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01)

[4]姜维久。日本能源结构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的启示社会科学战线2007,(04):96-998

[5]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01)

[6]孟德凯。关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J].管理科学文摘,2007,(09)

[7]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J].发展研究,2009,(02)

[8]吴晓青。关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建议[J].环境保护,2008,(05)

[9]谢军安,郝东恒,谢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2008,(12)

[10]邢继俊,赵刚。中国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中国科技论坛2007,(10):87-92

[11]赵小平。以节能减排为切入点,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财经界。2007,(3)

第四篇:岳阳县发展低碳经济对策研究

岳阳县发展“低碳经济”对策研究

喻帜文

【摘要】面对世界各国高度关注气候变化,协议实行强制和自主减排相结合的约束措施的高压态势,岳阳县必须结合本县实际情况,研究自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索适应自身发展的低碳经济对策,以主动应对来赢得发展先机。

【关键词】岳阳县 低碳 机遇 挑战 对策 什么是低碳经济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岳阳县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

“低碳”一词是在世界各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倡减少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提出的。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指出:自1750年以来,全球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由于人类活动而显著上升,现在已远远超过工业化时代之前数十万年间的水平,其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65万年以来的最高点。并且认为,全球气温上升由人类活动导致的可能性超过90%。

2009年12月,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以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自然环境的急剧恶化,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郑重承诺: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形势,面对世界各国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发展“低碳经济”的强烈呼声,岳阳县理应顺应潮流,发展低碳经济,保护县域家园。岳阳县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世界各国高度关注气候变化,协议实行发达国家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自主减排约束的高压态势下,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政积极倡导、大力扶持低碳经济的大好形势下,岳阳县发展低碳经济,既面临巨大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

3.1 面临的机遇

3.1.1 认识上的机遇。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认识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岳阳县地处湘北洞庭湖畔,是洪涝灾害严重的地方,上世纪90年代前,曾多次遭遇洪涝灾害,1998年尤为厉害,洪水涨至海拔36米,防洪大堤多处出险甚至垮塌,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了很大损失;1990年前,新开、新墙等乡镇因钒冶炼污染致上万亩农作物减产失收,上万亩山林枯萎,数万人健康受损,生命遭到威胁;2006年岳阳县发生新墙河砷污染事件,又致县城上十万人饮水出现问题;近年来,新墙等地陶瓷企业污染又引起了红网网民的猛烈抨击。深受环境影响和污染的岳阳县人民环保意识在血的教训中日益强烈,环保呼声日益高涨,为我们发展“低碳经济”带来了认识上的良好机遇。3.1.2 政策上的机遇。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气候大会,虽然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但并没有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而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000美元,步入了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不具法律约束的协议,就难达到强制效果,这对岳阳县转变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准备,也减免了这一阶段为碳排放埋单的巨额费用。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政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地方节能减排、发展清洁能源、发展低碳经济进行引导并给予扶持。1997年11月,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6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2007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遏制高耗能行业再度盲目扩张的紧急通知》;2007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2007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通知》。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上,谁争取主动,谁就能抢得先机,获得先利。

3.1.3 清洁能源上的机遇。2002年,长江三峡水力发电厂成立,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2009年,湖南桃花江核电站、华容小墨山核电站建设启动,项目完成后,总装机容量将达1000万千瓦,年发电能力达700亿千瓦时。近年来,岳阳县农村沼气能源发展迅速,柏祥镇海东农庄、筻口镇西冲畜禽养殖公司等企业建起了大中型沼气池,装备了发电设备。西冲沼气工程群计1300多立方米,沼气发电装机30千瓦,海东农庄沼气池达16500立方(美国援建项目),沼气发电装机50千瓦,年发电7.2万千瓦时。全县沼气池发展到5.6万个,按每10立方沼气池年产沼气450立方米,每立方沼气折合标煤0.7公斤计算,可年产沼气达2000多万立方米,折合标准煤1.5万吨。全县有水电站15座,水电装机容量仅11000多千瓦,年发电仅1500多万千瓦时,按每千瓦时相当0.36公斤标准煤计算,折合标准煤5400吨;鹿角风电站建设进入准备阶段,管道天燃气也入境进城。水电、核电、风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为岳阳县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

3.1.4 科技创新上的机遇。近年来,岳阳县县委、县政府积极倡导节能减排,鼓励科技创新,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先后培育了湖南科伦、岳阳大力神电磁、华中电磁、向红机械化工、利尔康生物、天欣陶瓷、弘泰陶瓷等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湖南省建筑陶瓷工程技术中心、岳阳大输液工程技术中心等2家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组建了以天欣陶瓷为依托的岳阳市建筑陶瓷产业产学研战略联盟、以科伦制药为依托的岳阳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学研战略联盟等2家市级产学研战略联盟。岳阳县科技发明增长迅速,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率达15%,全县专利授权累计达230多件。2008年,岳阳县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荣誉称号,2009年,岳阳县荣获“湖南省推进新型工业化红旗单位”荣誉称号。各类科研机构的建立、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为技术升级和节能减排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3.2 面临的挑战

3.2.1 生产、生活习惯上的挑战。建国以来,县内传统产业主要以砖瓦、石灰、水泥、铸造、陶瓷等行业为主,这些中小企业生产上一直用煤炭作能源;广大城镇居民生活上多以煤炭作燃料;各类交通工具也主要以石油为能源。要改变人们生产、生活上用煤、用油的习惯,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

3.2.2 产业调整、升级上的挑战。近年来,岳阳县积极优化招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进力度,规模工业产值增长率达30%,财政收入增长率达14%。2009年,全县共引进项目118个,合同引资41亿元,实际到位15亿元,规模企业发展到12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达到13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3亿元,已形成了“三园三区”(县城生物医药园、新墙建材工业园、台湾农民创业园、麻塘电磁铁功能区、新开食品工业区、鹿角临港工业区)的初步布局。并初步形成了以科伦制药、利尔康生物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以丰利纸业为龙头的造纸产业,以9634为龙头的军品产业,以湘渝焦糖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产业,以天欣陶瓷、亚泰陶瓷为龙头的建材产业等五大支柱性产业。其中,以陶瓷、水泥、砖瓦等为主建筑材料生产企业主要以煤炭为能源,大部分食品加工企业也以煤炭为主要能源。而建材、食品加工两大产业涉及的企业数量多,规模大,要大规模地进行能源置换,根本就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3.2.3 人才、技术上的挑战。对传统产业进行低碳改造升级的关键是人才和技术,没有人才和技术的支撑,就没有设备、工艺的更新,就谈不上低碳改造。近年来,岳阳县虽然出台了包括面向全国引进高素质人才、分别给予博士、硕士每年10万元、2万元补助等优惠的一系列人才战略措施,加大了人才引进的力度,先后引进200余名高素质人才,但相对岳阳县130多家规模企业、200多个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无论从人才数量上看,还是人才结构上看都严重不足,尤其是缺乏学科领头人才。

3.2.4 设备、资金上的挑战。要改造传统产业、要淘汰落后产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设备。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何以进行技术改造、何以进行设备更新。岳阳县财政收入仅3亿元,每年支出达9亿多元,资金缺口巨大,靠财政资金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岳阳县工业起步晚,企业还处于成本回收阶段,企业积累相当少,靠企业积累也无从谈起。

3.2.5 清洁能源供应上的挑战。我国是一个富煤、少油、缺气的国家,水能、核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在整个一次能源中所占的比重不足四分之一。岳阳县域内清洁能源产能相当低下,虽有水电站15座,水电装机容量11000多千瓦,但年发电仅1500多万千瓦时,折合标准煤5400吨;有沼气5.6万户,折合标准煤1.6万吨;而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几乎没有,清洁能源仅占综合能源消耗(工业部分)19.7万吨标准煤中的十分之一,除去生活沼气产能,还不到3%。岳阳县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为了紧跟世界发展低碳经济的形势,顺应广大人民的呼声,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的情况,岳阳县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提高全民思想认识,抓宣传促低碳。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开展低碳经济的宣传教育。让各级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和广大民众充分认识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现实性、紧迫性,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低碳排放的责任意识,树立低碳生产、低碳消费的理念,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发展低碳经济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4.2 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抓法规促低碳。县委、县政府要建立科学的碳排放考核机制,通过对各乡镇、县直各部门的考核,来促进乡镇和部门对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视。各级党政也要制订相关政策,加大政府投入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税费约束机制等,积极引导构建低碳生产、经营模式,尤其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参与低碳领域的技术创新、设备更新。

4.3 突出工业节能减排,抓重点促低碳。近年来,岳阳县工业产值已超过农业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为此,岳阳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先后关停了新开钒冶炼厂、县水泥厂、五垸水泥厂、杨林硫酸钼厂、长湖粉煤灰加工厂等一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改造了丰利纸业、蓝海造纸、弘泰陶瓷等一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但岳阳县工业企业中,绝大多数为高碳企业,尤其是砖瓦、陶瓷、水泥等建材企业数量多、规模大,节能减排的难度相当大。因此,岳阳县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工业节能减排,而工业节能减排的关键又在建材产业的节能减排。解决了建材产业节能减排也就为工业节能减排扫清了障碍,也就为岳阳县发展低碳经济铺平了道路。

4.4 关注农村节能减排,抓“三农”促低碳。岳阳县农村面广、人多,农村国土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90%以上,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化肥、农药已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物资。化肥占全部农肥的80%以上,农药施用面积达90%以上。部分尿素、碳胺等化肥还进入了水产、生猪等养殖业领域。因此,农村节能减排绝对不容忽视。近年来,岳阳县积极鼓励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新墙、筻口、麻塘、黄沙街等地建立了以生物有机肥、低毒农药为主要农资的优质葡萄生产基地、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优质名茶生产基地,为引导全县农业向环保低碳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但毕竟农村面广、人多,碳排放总量不是小数目,再者,要扭转农村高碳生产习惯也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因此,关注农村节能减排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头戏”。

4.5 重视开发水风沼等能源,抓新能源促低碳。岳阳县地处洞庭湖畔,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雨量1300多毫米,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境内有大中型水库4座,有一定的发展水电的良好条件;洞庭湖区还是发展风电的良好场所,广大农村也有推广应用沼气能源的良好条件。近年来,岳阳县大力发展沼气能源、发展小水电,积极推广太阳能、风能装置等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县沼气用户达5.6万户,相当年节煤达1.6万吨,相当减排二氧化碳4.1万吨;全县有水力发电站15座,年发电1500万千瓦时,折合标准煤5400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4000多吨。4.6 重视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抓碳汇促低碳。据专家研究,森林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森林每生长出1立方米的蓄积量,平均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出1.62吨的氧气。岳阳县现有林地面积7.9万公顷,林木蓄积量215万立方米。近年来,全县年均增加蓄积9.7万立方米,增长率达4.8%。按这样的增幅计算,到2020年将增加蓄积100多万立方米,相当于吸收183万吨二氧化碳,也就是说可以基本解决全县2年的综合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

本文作者系岳阳县科技局副局长、县科协副主席

第五篇:基于SWOT分析的深圳会展业的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深圳会展业的发展对策研究

SWOT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proposals of Shenzhen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摘要】:深圳会展业依托深圳的区位交通、市场、产业和旅游等优势,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会展规模已位居全国第四位。本文通过对深圳会展业进行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深圳会展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硬件不足、缺乏会展专业人才和宣传推介不足等问题,以及全国各会展城市的挑战。随着国际会展业重心加速向中国倾斜以及深圳市政府对会展业的大力扶持,深圳会展业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深圳会展业应在展馆建设、创建品牌会展、会展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和会展行业协会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

【Abstract】: Relying on the advantages in location, market, industry and tourism, Shenzhen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has been ranked fourth in china over more than 20 years of development.Herein we use the SWOT method to analyze Shenzhen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on the basis of which we conclude that there exists many disadvantages such as exhibition hall limitation, related professional shortage and lack of publicity as well as the threat from other cities.As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transfer to china gradually and Shenzhen government expands the support to the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Shenzhen should seize the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y to propel the development of Shenzhen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especially in the aspect of exhibition hall construction, exhibition brand establishment, professional cultivation and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association supervision.【关键词】:深圳;会展业;展馆;SWOT分析

【Keywords】:Shenzhen;MICE;exhibition hall;SWOT analysis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会展业作为新兴的现代服务贸易型产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有着城市“助推器”的会展业因其强大的经济关联效应和经济带动效应,为促进城市产业升级,提升城市形象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国内很多城市都将会展业的发展作为助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城市间会展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一、全国及深圳的会展业发展现状

(一)全国会展业的发展状况

据统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会展业从无到有,年均保持20%以上速度增长,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助推器。2013年,中国展览市场总量延续上升趋势,增长率超过10%,2013年全国举办经贸类展会2363个,比2012年增长15%,展览总面积7015,比2012年增长16%。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全国室内可租用面积大于等于5000平方米,且举办2个以上经贸类展览会的展馆共有132个,中国内地已获得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的国际化专业展览会58个,居世界第四位。2013年我国会展业的直接产值超过4000亿人民币,实现社会就业超过2200万人次。

近几年,中国的会展业发展迅速,一些大型的国际会议开始逐渐选择中国,2012年国际展览协会(UFI)2012年亚洲研讨会在深圳开幕,这是UFI亚洲研讨会首次在中国大陆举办。2013年国际大会与会议协会第52届年会在上海举办,2014年北京将承办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APEC)非正式会议。国内城市不断承接高端国际会议,城市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我国会展业的地域分布较为集中。上海、北京、广州作为会展中心城市优势明显,无论是举办展览场次还是展览面积占全国比例高达20%以上。定位于国际会展之都的上海是国内会展城市的龙头老大,展览规模是北京、广州的之和还多。除此之外,天津、成都、宁波、大连、沈阳以及深圳等城市会展业也蓬勃发展,其中中小城市如无锡、昆山、义乌、桂林等城市通过举办结合当地产业特色的会展而异军突起。

(二)深圳会展业的发展状况

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深圳以发展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会展中心城市之一。据深圳会展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会展中心共举办98场展会活动,展览总面积258万平方米,在各会展城市中,位列上海、北京和广州之后,位列第四位。

深圳的会展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深圳会展业的发展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始于1989年深圳八卦岭老国展中心投入使用,展场面积8800平方米,从此深圳会展业迅速发展,举办展览会、交易会、博览会等展会160多场;第二阶段开始于1999年位于深圳深南大道的高交会会展中心建成,展场面积3.6万平方米,以第一届高交会为标志,深圳会展业进入品牌化的快速发展阶段。第三阶段开始于2004年深圳会展中心的建成使用,展场面积10.5万平方米,从此深圳会展无论是品牌还是规模,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据统计,在深圳每年的展会排期中,稳定的展会多大74个,高交会、文博会、机械展、礼品展、安防展、家具展、光电博览会等12个展会已取得了UFI认证,其中高交会已经成为国内高科技的第一展,目标打造“世界科技第一展”。文博会成为我国唯一国家级、国际化的文化产业博览会。安博会、光博会是该行业全世界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专业展会。

二、深圳会展业的SWOT分析

(一)深圳会展业的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深圳南接香港,东临大亚湾,西抵珠海口,北邻东莞市和惠州市,处于珠三角的咽喉要地,是华南沿海重要的交通枢纽,是货物和人员进出华南地区的重要陆海空关口,对中国内陆城市具有强大的集聚功能和辐射作用,具备大陆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深圳毗邻国际大都市香港,能够得到国际最前沿的商业信息,是深圳会展业实现国际化的独特优势。

2、产业优势。成功展会背后往往有雄厚的产业基础为支撑,这已是中国会展行业的普遍现象。深圳的产业经济发展迅速,无论是服装、家具、珠宝、纺织、玩具等传统产业还是互联网、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深圳都有着非常雄厚的产业基础,其中,电子、机械、服装、家具、钟表、黄金珠宝以及印刷产业已经明显远远领先全国其他城市。深圳高新技术产值已经连续数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有不少传统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最大的生产基地。产业的发展无疑会拉动会展业的发展,同时会展业也会促进产业的发展,扩大深圳优势产业的影响力,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2、市场优势。作为国内四大一线城市“京上广深”之一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经济发达,经济总量位列全国第四位。深圳产业配套、市场要素齐备,上下游产业齐全,金融体系较为健全,市场经济体系和运作机制发达完善。经济实力是会展重要的物质基础,深圳拥有完善的会展配套设施,交通、服务、娱乐等相关产业会带动会展业的发展。

3、旅游优势。有着“全国文明城市”、“国家花园城市”美誉的深圳具有浓郁的现代滨海城市特色,是中国南方有名的旅游胜地,拥有世界之窗、欢乐谷、红树林、民俗文化村、青青世界、华强北电子商业街等一大批著名景观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食和各具特色的商品市场,每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数千万游客前来旅游观光。近些年来,深圳市不断加强会展业和旅游业的合作,旅游业和会展业相互促进,旅游业对会展业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会展业也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二)深圳会展业的劣势分析

1、硬件不足。随着深圳会展业的日渐壮大,硬件不足的问题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问题之一。深圳会展中心仅有10.5万平方米,面积太小已成为业界共识,以2013年第69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为例,一共有20多个国家的2700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总展位超过6000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医院买家和经销商参会,参会人员将会展中心围的水泄不通。据主办方介绍,由于深圳会展中心场地限制,仍有几百家希望参展的国内外企业无法参展,由于场地限制太大,考虑过转移到其他城市。类似于医博会,家具展、光博展、安博展等大型展会都收到场地面积的制约,如果不尽快建设新的展馆,这些展馆很可能被周边城市展馆蚕食。

2、专业会展人才短缺。目前深圳会展的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缺少真正掌握外语、精通展览设计、会议组织策划、了解国际惯例、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员,严重制约着会展的组织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调高。在我国会展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高校设立会展的相关专业,但是我国会展人才的依然严重短缺,一是国内高校会展专业的招生规模较小,二是由于会展专业培养不能有效对口市场的需求,尤其是高级会展人才匮乏。

3、会展的宣传推介不足。会展和城市形象息息相关,一个知名的会展是城市一张有力的名片,同时城市知名度的提高也有利于会展业的健康发展。宣传推广对一个城市的形象和会展业十分重要,不仅能够提升深圳会展业的整体形象,更能提升深圳整座城市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2013年深圳市举办了深圳会展业的武汉推介会、美国推介会、巴西推介会,这对于推广深圳会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又是远远不够的。

(三)深圳会展业所面临的机遇

1、深圳市政府对发展会展事业的大力支持。深圳“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商贸会展业,“促进会展品牌专业化、国际化”,“扩大高交会、文博会等展会国际影响力,扶持打造电子、通讯设备、珠宝、家具、服装、游艇等专业会展品牌”。从2004年深圳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发展深圳会展业的意见》,提出会展业发展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的指导方针和建设国际会展名城的发展目标。2005年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实行品牌会展排期保护的通知》,通知对深圳市16个展览面积达2万以上的品牌展会予以排期保护,促进了会展业的良性发展。2006年市政府出台了《深圳市会展业及国内参展财政资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把每年对会展业的资助提升至2000万元,2009年又将财政资助资金规模扩大到5000万元。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深圳市品牌展会认定办法》开展展会评定工作以加大对品牌展会的资金支持力度。又相继颁布了《深圳会展业财政资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补充规定来扶持会展业的发展。

2、国际会展业重心向中国转移。会展经济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经济的发展带动着会展业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世界经济向中国转移,国际会展业的重心也正向中国加速转移。在世界范围内,会展业逐步形成了以欧洲的德国、美洲的美国和亚洲的中国“三足鼎立”的格局。作为中国经济的核心城市之一和前沿城市,深圳的会展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四)深圳会展业所面临的威胁

1、国内外城市的竞争。近些年,由于会展业成为各城市大力发展服务业的新宠儿,会展业的竞争也进入白热化。除了上海、北京和广州等会展业大鳄外,还有重庆、成都、天津、沈阳等城市争做中国会展业第四把交椅,各城市市政府强力支持会展业的发展,纷纷出台新规定、加大资金投入以扶持会展业的发展,场馆建设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去年刚刚投入运营的重庆国际博览中心,总建筑面积达60万平方米,室内展览面积20万平方米,展馆规模仅次于全国最大的广州国际会展中心;2012年在成都奠基的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规划面积不少于265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200亿元人民币,将建设成为我国中西部最大的国际会展中心;作为国家商务部和天津市政府合作项目的国家会展中心规划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展馆面积达40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会展中心。

深圳会展业除了国内城市的竞争以外,还有来自国外城市的挑战。亚洲会展业最发达的的新加坡,依靠其发达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较高的服务水准、较高的国际开放度以及较高的英语普及率成为国际会议的亚洲首选地,早在2000年就被国际协会联合会评为世界第五大会展城市,经UFI在亚洲认证的展览会有三分之一都在新加坡举办,每年举办的展览会和会议等大型活动多达3000多个。

2、国外会展公司对深圳的威胁。中国经济的崛起带动会展业的迅速崛起,中国会展市场丰厚的利润吸引着国外会展业巨头纷纷来华设立分公司,如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美国克劳斯国际展览公司以及英国励展博览集团等纷纷通过各种方式抢占中国市场。它们以其雄厚的资金、丰富的会展经验、组织机构健全等优势势必对深圳会展业的发展造成威胁。

三、深圳会展业发展的对策

第一、加快深圳新的展馆建设。目前的深圳展馆已不能满足会展业发展的需求,根据国际惯例,深圳会展中心10.5万平方米的展场面积只能算作中型的会展中心了,而且和国内的几个竞争城市相比已经处于劣势,呼吁政府加快深圳展馆建设,完善场馆硬件配套设施,否则将会影响深圳会展业的发展。

第二、要有品牌意识,展会要创品牌。只有有了自己的品牌,才能不断吸引更多的参展商来参加,深圳应该利用其优势产业发展全球知名的专业品牌展,加强会展的宣传推广工作,不但能够更快的提升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同时也使处于该行业的公司从中受益,国际知名展会往往是产品快速走向全球市场的一条捷径。深圳展会走向国际的过程其实也是深圳城市国际知名度提高的过程。

第三、加快会展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提高会展从业人员的素质。建议政府加大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招揽国内外旅游、会展业的领军人物,有计划的培养本地人才,借鉴国外会展专业人才的教育模式,通过合作办学、邀请国内外专家举办讲座以及组织出国参观访问等形式培养我市会展业紧缺的各类人才。

第四、加强深圳会议展览业协会建设。我市会展行业协会组织有待健全,目前大部分展览依然是政府主导,因而制约了会展行业的市场化和专业化。政府要转变职能,明确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职能范围,政府应该从办展向监管转变,从宏观上调控和支持会展业的发展。行业协会负责对展览企业进行资质评估、收集信息、协调经营主体、专业培训等职能。

第五、寻求国际合作,与国际接轨。深圳应该不断加强与港澳台的互动交流,联合整合资源,形成相互参展、联合办展、联合推广等多种合作模式,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同时加强与国际会展协会(UFI)、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等国际组织的合作,推进深圳市会展国际化,构建国际化的会展发展体系。

【参考文献】

[1] 马勇,肖轶楠.会展概论[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2] 魏农建.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3] 王保伦.会展旅游[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8-9.[4] 卞显红,黄震方.我国会展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旅游科学,2001,(4):9-12.[5] 龚孔屏.基于SWOT分析的义乌会展业发展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2009,(5).[6] 周建华.提升成都会展业竞争力路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8,(12).

下载基于SWOT分析的兰州低碳城市发展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SWOT分析的兰州低碳城市发展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现状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现状:未上马已脱缰 无一合格 在过去的一年里,“低碳城市”这4个字在中国远比全球变暖升温更快。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它独占10%的提案;将它敲入中文搜索引擎百......

    杭州市低碳城市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杭州市低碳城市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成果登记号 11001313 知识产权 成果公报内容(成果简介、创新突破点、同行认可、引用情况、应用情况等) (1)部分重点行业碳排放现状调......

    基于SWOT分析的杭州会展旅游及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杭州会展旅游及发展对策研究摘要:近年来,各类以会议、展览、奖励为特征的商务旅游在我国各大城市发展迅速。杭州作为会展旅游的典型代表,休博会的成功举办为杭州......

    个人的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

    个人SWTO分析及发展对策 姓名:王宇 学号:L01214027 专业:行政管理 个人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 L01214027 王宇 【摘要】本文通过确定职业发展目标,运用 SWOT 分析法进行自我分析,认......

    个人的SWOT分析和发展对策

    个人的SWOT分析和发展对策 生命科学学院07生物科学200711000155郑晓燕摘要:本文通过确定职业发展的目标,运用 SWOT 分析法进行自我分析,认清自己目前所处的内外环境,采取策略进......

    重庆建设物流枢纽城市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重庆建设物流枢纽城市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谢运洁 (重庆教育学院图书馆重庆400067) 摘要: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重庆建设物流枢纽城市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四个方面进行......

    中国城市低碳发展专业委员会

    中国城市低碳发展专业委员会 中国城市低碳发展专业委员会在国务院参事等领导的关怀下成立的全国性社团组织,已与山东德州、湖北大冶市等地方政府达成良好的合作伙伴致力于......

    我们发展的未来-低碳城市

    低碳城市规划 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研究和实践逐渐成为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城市是碳减排的关键,而城市规划作为建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