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低碳城市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3 16:00: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杭州市低碳城市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杭州市低碳城市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一篇:杭州市低碳城市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杭州市低碳城市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成果登记号 11001313 知识产权

成果公报内容(成果简介、创新突破点、同行认可、引用情况、应用情况等)

(1)部分重点行业碳排放现状调查和杭州市低碳控制领域确定研究尚属空白。(2)包括行业控制途径的综合性城市低碳控制研究在全国环保领域未见报道。

(3)为杭州市“低碳环境”建设进行专题研究在国内外尚属首次。(4)本课题针对杭州市现状开展研究分析,探寻对策,较国内同类技术相比,具有较强的开创性、全面性和奠基性。专家评价,该成果综合水平在国内居领先地位,并在一些重要方面已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5)课题成果应用性强,被多部门采纳,也成为政府决策依据和管理部门落实政府低碳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在同类课题中十分罕见。

评价(鉴定、验收)意见

《杭州低碳城市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专家验收意见

2011年10月18日杭州市环境保护局组织专家对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承担的杭州市环境保护科研计划项目《杭州低碳城市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计划编号:2010008)进行验收。参加验收会的有杭州市环保局等相关单位及部门,会议成立了由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环境科学学会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验收委员会(名单附后)。与会专家和代表在听取项目组有关研究情况的汇报,查阅了相关技术文件,经认真讨论,形成如下验收意见:

一、提交的验收材料齐全,内容具体,符合验收要求。

二、项目调查了国内外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杭州市低碳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环境问题,着重研究了杭州市重点工业行业、交通、生活、林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建筑、能源等主要领域的低碳控制技术,提出了低碳发展与控制的应对策略,填补了杭州市在这方面的研究空白。项目研究方法正确,数据翔实可靠,结论可信。

三、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杭州市环保和发改等部门的实际工作中,技术支撑作用和社会效益明显。验收委员会认为,项目已达到项目合同书要求,同意通过验收。

第二篇:低碳城市建设中的城市规划措施

低碳城市建设中的城市规划措施

摘 要:全球化环境和气候状况日益恶化,使得人类不得不重新考虑社会的发展模式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量的增加引发了温室效应,使得气温不断上升,冰川融化,陆地面积减少,土地荒漠化严重,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影响未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想从根本上遏制碳排放量,就必须从全方位入手,动员各方面力量,建设新型低碳化城市。我国低碳化城市建设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强调低碳发展的重要性,使低碳观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要切实将低碳城市建设工作落实到位,建立科学合理的低碳城市规划体系,制定具体的改造方案,充分将低碳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工作之中。对于该如何打造新型的低碳化城市以及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完善城市规划体系,文章将进行系统阐述。

关键词:规划原则;布局合理;交通出行;绿色能源

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正饱受气候变暖的困扰,气候变暖的主要成因就是碳排放量过多造成的。工业生产所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直接进入到大气中,形成了具有保温效应的空气隔离层,使热量不能有效发散出去,聚积在大气上空,造成大气温度的升高,也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在近些年来正在不断显现,世界各国正致力于控制气候变暖的速度,想方设法降低碳排放量。我国也尝试通过进行低碳化城市建设的方法来降低碳排放量,以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活环境。为何要打造新型低碳化城市

低碳城市的本质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目前,发达国家建设低碳城市的经验主要包括:发展清洁技术、清洁能源;推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和建筑;制定高效的交通运输规划;倡导资源回收利用和绿色消费。建设低碳城市,一是着眼于“碳源”的替代、减少和提高效率,二是着眼于“碳汇”处的吸收。其中,最积极的方法是减少输入端的高碳能耗,这需要把重点放在推行低碳导向的新型工业化、新型现代化及具有整合作用的新型城市化方面。新型工业化就是要大力发展低碳型、循环型的物质经济来减少碳排放;新型现代化就是要大力发展公共型、服务型的消费来减少碳排放;新型城市化就是要大力发展紧凑型、组团型的城镇空间来减少碳排放。此外,要提高城市森林覆盖率和绿化率来提高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编制合理的低碳城市建设体系及要遵循的具体编制原则

2.1 编制合理的低碳城市建设体系

为有效促进低碳城市建设,必须完善相关的低碳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低碳经济、低碳城市是理念,只有将其和传统城市规划体系融为一体才能体现低碳城市规划的作用,也是低碳城市历年进程中第一环节。低碳理念融入现有的法定城乡规划编制体系中,在城市各项规划内容中设置低碳目标、实现低碳目标,落实到城市总体布局、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布局、居住区规划、城市公共空间及其相关工程规划建设中。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理念和传统城市规划体系融为一体是现有传统城市规划理论不断完善的体现,也是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所应具备的与时俱进的特点。

2.2 构建低碳城市建设体系要遵循的原则

指标体系作为规划实施的主要控制手段,是将低碳城市由概念到可操作的关键所在。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综合性与单项性相结合。所选指标尽量涵盖低碳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所选指标既能反映总体情况,又能反映各分类、各单项情况。(2)具体明确、相对独立。所选每个指标均反映一个侧面情况,指标之间尽量不重复交叉。(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具备可操作性。所选指标既有定性描述的,又有可量化的。(4)可考评性,即通过常规的方法可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对规划的实施与成果检验可进行有效指导。(5)指标值的适应性。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条件存在着较大差异,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应有不同的指标值,从而更有利于实施和推广。构建低碳城市的突破口和有效途径

3.1 合理规划城市内部结构

低碳城市规划应该按照城市宜居性,中心区域分散性等原则进行操作。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存在的通病就是城区中心区域过于集中,而城乡结合部以及距市中心较远的区域却还有待开发,导致城区繁华地段交通拥堵现象严重,空气质量明显下降,城市部分功能得不到充分利用。为此,在城市规划时,要合理分散人群的居住区域,避免人群过于集结,以实现区域功能发挥的均等化。另外,还要注意居住区和配套措施的搭配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交通资源浪费。

3.2加快产业化升级步伐

工业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源头,对于工业实行产业化技术升级刻不容缓。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存在传统的生产观念,为了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惜以环境的高污染作为代价,所以,政府要对工业生产企业进行科学引导,使之逐步向低耗能低污染的发展道路上转变。一方面,要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能源的使用率和转化率,对于高环境污染的企业要严令予以整改或取缔,对于高耗能企业要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另一方面,制定相关政策帮扶新型低污染工业生产企业的发展;对企业废气排放量要予以严格控制。在城市规划进程中,对于工业生产企业的选址和布局要遵循科学性和环保性原则,尽量将工业企业安排在远离城区和居住区较为密集的区域,实现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3 提倡绿色交通出行方式

汽车尾气的排放虽然不会直接导致二氧化碳排放过量,但是却可以产生其他能够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我国的车辆增多导致尾气排放量急剧增加,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因。要想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改进汽车在燃料消耗方面的设计方法,设计出更为省油节能的车辆;其二,加大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力度,例如,可以拓展地下交通管网的设计和施工,还可以加设出租停靠站和公共交通中转枢纽,方便人们的出行。目前,我国正在建设和完善城际铁路运输体系,力图完善公共交通系统,降低私家车的使用次数。其三,政府应该辅之以低碳出行的宣传手段,鼓励和引导人们使用公共交通出行。第四,政府应该鼓励购车者尽量选择小排量,经济型的车型,限制大排放量车型的生产和销售。

3.4 使用新型施工建筑材料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使用高耗能高污染的建筑材料无疑也是增加碳排放量的源头之一。为此,在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要尽量使用新型绿色环保材料,设计思路要简约实用,以免造成资源的浪费。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建筑施工材料的审核力度,禁止高污染高耗能的施工材料流入市场,对于积极使用节能环保材料的施工单位要予以鼓励性嘉奖。除此之外,还要避免不必要的建筑拆建施工,室内装修要去繁就简。

3.5 推广绿色能源的使用

低碳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要实现能源供给和排放的低污染或无污染,因此,要注重新型清洁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目前我国开发和利用的新型能源主要有太阳能,风能和生物技术能源,这些能源具有绿色环保无污染等特点,且具有持久性和可重复利用性,利用这些能源取代高污染能源可以取得明显的降低碳排放量的效果。结束语

传统的高耗能,高排放的社会生活生产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要,要想实现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二者的统一,就要坚持走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此过程中,我国要致力于低碳城市规划和发展的事业,广开渠道,同时还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化城市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8(04).[2]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03).[3]鲍健强,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04).

第三篇: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青岛市为例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青岛市交通拥堵、自然资源浪费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打造智慧城市的呼声更加高涨。智慧城市是打造幸福青岛的必要因素,通过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对传统城市产业进行智慧化的改造,从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建设一个“智能、互联、协调、创新”的智慧城市,是青岛城市发展新理念的体现,也是城市幸福新品质的提升。关键词:智慧城市 智慧青岛 公共服务信息化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3.73%,比世纪初提高了17.5%。如此成就举世瞩目,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动力。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城市问题。公共安全、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恶化、交通拥堵等,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的障碍性因素,如何克服现有城市发展困境,形成城市发展新的动力,是当前每个城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基于这样的大背景,2008年IBM公司率先提出“smartplanet”理念,从该理念里诞生了“smartcity”这一概念。此概念一经提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这一理念引入本国对未来城市建设的方向,纷纷进行设计和建设。我国政府和学术界也对智慧城市建设予以了高度重视。

所谓“智慧城市”,指的是按照科学的发展理念,利用最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云计算、物联网、光网络这些技术手段,整合城市运行的各个核心系统,实现人、物、城市功能系统的协同联动与无缝连接,从而智能响应民生、公共安全、环保、商务活动、城市功能等多种城市需求,建设安全、高效、绿色、便捷的城市形态,创造美好幸福的城市生活。目前智慧城市不仅成为了国内外关注的热点,更是各城市把握最新信息技术变革的机遇,推动城市网络化、数字化发展向智能化发展转变,迈进信息社会的必然趋势。抢占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先机,就能抢占创新型城市建设制高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城市未来发展制高点。

青岛市是我国五个计划单列市之一,也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2011年1月,国务院批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青岛市作为其核心区域和龙头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青岛城市公共服务、发展蓝色经济等方面的服务能力提出挑战,优化和提升城市服务能力,成为了城市建设的又一个重心。因此,2010年以来,青岛市对智慧城市高度重视,提出建设“无线城市”,多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建设“智慧城市”的工作任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务,希望通过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优化提升城市宜居水平,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全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城市优质的“软环境”,提升对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汇聚、转化和辐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2013年青岛市成为首批十二个国家级试点城市之一。

2“智慧青岛”建设现状

2.1智慧青岛战略规划解读

《智慧青岛战略发展规划(2013年一2020年)》指出,“通过智慧青岛建设,实现信息技术创新发展、信息服务无所不在、居民生活便捷安全的目标,到2016年,智慧青岛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形成智慧应用引领智慧产业突破发展的格局;到2020年,智慧青岛建设效果全面显现,成为宜居宜业的智慧城市典范”。“智慧青岛”将打造“一个中心、三个平台、三套保障体系和两大着力点”。即“1332架构”。所谓“一个中心”即城市云中心,包括基于感知设备、传输网络的信息资源中心以及公共云平台。“三个平台”分别是市民服务平台、企业服务平台、城市运行服务平台,其中,市民服务平台涵盖智慧教育、智慧健康等。企业服务平台涵盖智慧财税、智慧园区等。城市运行服务平台涵盖智慧环保、智慧交通等。“三套保障体系”即推进保障体系、信息安全体系、社会成长体系。“两大着力点”分别是智慧企业、智慧产业,智慧企业包括生产经营各环节信息化及产品数字化、网络化等,智慧产业包括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及3D打印、新型显示等电子信息制造业等。

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2“智慧青岛”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目前,青岛港正努力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一流的智慧港口;青岛肉菜全程追溯体系也将结合物联网技术在生产基地远程无线监控,在云计算、数据仓库深度分析等方面探索智慧流通。

“青岛市应急指挥调度项目”、“青岛农业大学无线数字校园建设”、“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无线校园网络工程”、“物联网技术在空调器上的研究与应用(海尔物联网空调)”、“青岛市数字化城管无线数据采集项目”、“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青岛啤酒移动销售管理系统”和“无线传感智能监控系统在太阳能大棚里的应用”共8个项目人选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评定的首批山东省“无线城市”示范工程。

“众e通”是青岛智慧城市建设的典型项目之一,于2010年6月在青岛市南区湛山街道办事处试点,2011年10月开始在青岛市南区各街道办推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11月,通过“众e通”系统已经受理家庭刷卡缴纳水、电、煤气费、通信费4000多笔,实现交易金额50多万,个人政务查询1研多次。

青岛作为2014年世园会的承办城市,进行园区规划时曾启动“世园会数字化园区规划”。青岛世园会的“数字化”包含非常多的系统,包括基础设施、通信、安防、智能交通、公共广播、信息发布、智能导览等。

由青岛一家本土企业自主研发的一套集森林防火的指挥调度、人员定位、短信收发等数据信息交互为一体的森林防火系统,已经在山东一些重点防火林区实现了100%信号覆盖,提高了森林防火指挥调度效率。该系统目前正向新疆、甘肃等地的林业地区推广。

此外,中国联通云计算基地落户青岛,并逐步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数据电氏重点项目。

3“智慧青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智慧城市理念为青岛未来城市发展展现了一幅美好蓝图,然而作为一种以科技为核心推动力的城市发展战略,要顺利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将面临一些问题。

3.1 政府规划不完善

城市信息资源共享不够,政府、部门间业务协同不强,实现信息化便民、惠民的目标不明确。信息化管理运营体制和机制尚未健全,尤其缺少运营准入标准,部门各自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战、信息互不共享等现象普遍存在。

3.2没有真正做到便民、惠民

“智慧青岛”建设中存在管理机制不完善、领导重视程度低、部门自身利益等诸多问题,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便民、惠民。“智慧青岛”建设应贴近经济社会发展、贴近百姓生活、贴近实际需求,以老百姓的信息生活为导向,以便民惠民为基本前提。

3.3行业人才匮乏。

国外凭借几十年的发展,在物联网领域积聚了大量人才,而青岛的物联网发展时间较短,技术创新型人才较为匮乏,需要政府和企业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青岛市的企业技术研发水平相对薄弱,目前青岛进入互联网领域的企业基本上都是中小企业,用于技术研发的资金很受限制,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

4对于建设“智慧青岛”的建议

青岛提出“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立足本土优势”建设现代化国际青岛的目标,必须率先构建“智慧城市”,始终在城市信息化方面走在前列,必须大力提升城市信息化应用水平,积极运用新兴网络和信息技术,推进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着力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

4.1合理规划

研究制定发展物联网产业的政策措施,制定智慧青岛工作方案,组织力量制定智慧青岛建设近期、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明确具体方向,编制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智慧青岛路线图,落实有效措施。制定规范的职责分配、资金注入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能、保障各项资金顺利运转,为智慧城市建设保驾护航。

4.2动员社会广泛参与

由政府牵头,邀请市有关部门及各电信运营商、通讯终端生产厂家和物联网企业参与。举行专家讨论会,搜集各方经验。可邀请智慧城市建设专家学者以及资讯产业的领导者,开展研讨会,积极吸收各方建议,并且扩大青岛知名度,打造国际一流智慧城市。除此之外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实时掌握城市居民需求,积极引导市民参与,营造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和谐的动态的良性的发展环境。目前,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越来越流行,政府可以搭建一个微博互动平台,与大众互动交流,畅所欲言,这样既能实时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掌握大众需求,阻止部门僵化,又能吸引新思想,增强创新能力,还能增强大众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动性,增强成就感。

4.3完善监督制度

建立健全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部门,定期通报各项目标任务的进展情况,加快健全重大项目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重大项目的立项、招投标、资金使用、项目验收、效果评价等环节的监督管理,有效考察、监测和评估“智慧青岛”建设各项任务的实施进度。

4.4大力发展技术,培养人才

有重点的突破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解决需求与技术不成熟的矛盾,既需要技术与市场整合,还需要市场规模化应用。

加快建立物联网人才培养体系。由于企业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动力和实践者,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支撑者和引领者,专业培训机构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润滑剂和助推器,四者需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推进建设合理完善的物联网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支撑,以专业培训机构为补充的优势互补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研发和产业集聚带动人才集聚的机制,扩大对外开发和交流,引进技术和创业团队,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配套企业来青岛共谋发展。结语

智慧城市虽然是个新兴的概念,但却是数字城市、智能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对城市发展方向的高度概括,并且被认为是最终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智慧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结果,更体现在过程中。

青岛虽然在智慧城市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国际一流的智慧城市建设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久的系统工程,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要充分认清智慧城市建设对于未来城市发展的影响以及必然性,以实现各级政府高效便捷运转为手段,以保障人民群众幸福健康为目标,使城市建设少走弯路,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世伟.说“智慧城市”[J].图书情报工作, 2012,(2).[2] 佚名.智慧城市[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3,(22).[3] 王聪.智慧城市有多“聪明”[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13,(10).[4] 朱小丽.基于对标的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3.[5] 史建政, 于东敏, 刘振强.基于国际对标的廊坊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与对策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9(6).[6] 袁顺召.武汉市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3.[7] 王奕程.智慧城市建设研究[D].安徽大学, 2014.[8] 张金凯.浅谈“智慧青岛规划”[J].中国信息界, 2014,(1).[9] 李玥.取经台北 建设“智慧青岛”[J].信息化建设, 2013,(12).[10]佚名.山东青岛:打造“智慧城市”典范[J].工程建设标准化, 2014,(1):25-25.[11]崔婧.云端服务支撑智慧青岛[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2013,(13).[12]王丽.青岛市建设“智慧城市”的思考[J].中国信息界, 2011,(6).[13]姜秉国, 韩立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5).[14]韩立民, 于会娟.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青岛市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0,(2):131-136.[15]佚名.青岛[J].新经济, 2009,(8).[16]佚名.青岛市[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03,(12).

第四篇:基于SWOT分析的兰州低碳城市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兰州低碳城市发展对策研究

摘 要:基于SWOT分析法,对兰州发展低碳城市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其发展优势在于区位优越,科研实力较强和新区建设带动作用明显等方面;而发展劣势主要是高碳产业比重大,煤炭消费占比高,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碳汇能力低下等;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全球经济向低碳转型,国际技术转让与合作,国家优惠政策的实施等方面;而发展的威胁主要为低碳壁垒更加严格,产业转移的环境风险增加。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兰州低碳城市发展的对策主要为加强交流与合作,为低碳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抢抓政策机遇,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实施绿化工程,增强碳汇能力;制定配套政策,建立推动低碳城市发展的长效机制等方面。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城市;SWOT分析;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7-0155-02

一、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1.科研实力较强,为其低碳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兰州市是甘肃省省会城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聚集于此。2011年,兰州市有普通高等学校25所,各类科研机构近70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科研人员10万多人,每年取得的科研成果600多项,2010年成为科技部首批的20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之一。

2.区位优越,有利于与其他地区进行广泛的低碳经济合作与技术交流。兰州位于陇海兰新经济带与沿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是黄河上游经济开发带的重要支撑点和辐射源,也是西北区域性中心城市。随着兰白经济区的建设,兰州将成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支点,西北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3.新区建设带动作用明显。2012年8月兰州新区成为国务院批复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依托新区建设,通过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把兰州新区打造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的集聚区,国家经济转型和承接东中部装备制造业转移的先导区,以带动兰州低碳城市的发展。

(二)劣势(weakness)

1.高碳产业比重大。兰州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重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以重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结构为主,其中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械加工等传统产业占比高达8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很小,工业结构高碳特征明显。

2.煤炭消费占比高。21世纪以来兰州市能源结构逐步得到调整,原煤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但总体占比仍然偏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基本上决定了其能源消费的高碳特征。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进一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以及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以电力、建材、石化、有色和煤化工等为主的高碳产业也将得到加快发展,能源需求不断上升,低碳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3.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虽然兰州在低碳城市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科研实力,但总体上技术水平落后,创新能力不足。重点行业要素利用率低,能耗水平高,科研投入不足,且科研与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结合不紧密,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差,低碳技术开发和储备不足。

4.碳汇能力低下。兰州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360mm左右,干旱现象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导致植被稀少。建城区绿化覆盖率(23.04%)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39.6%),使植被尤其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

(三)机会(opportunity)

1.全球经济向低碳转型。目前全球经济已进入增速放缓、结构转型、创新密集的时期,发展新能源、低碳环保等产业,开发利用低碳技术,倡导低碳生活已形成广泛共识。顺应世界经济社会转型变革的潮流,我国将进入新一轮战略调整期。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未来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一些低碳试点省市的确立和发展可为兰州低碳城市的构建提供借鉴作用。

2.国际低碳技术转让与合作。为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要求发达国家要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和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清洁发展机制则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低碳技术领域的合作提供了一条“双赢”的途径,极大地促进了全球低碳技术的国际合作。我国作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第一的发展中大国,向低碳转型势在必行,对低碳技术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除了投入大量资金加快自主重新研发相关技术外,离不开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这些为兰州低碳城市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技术支持途径。

3.国家优惠政策的实施。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将更加注重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加大扶持力度,增强西部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兰州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把兰白经济区建设成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支点,西北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加快兰州新区建设。国务院批复的《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将甘肃列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兰州为国家石化新材料产业循环经济试点中心城市。省委也明确提出要全面规划建设“兰白都市经济圈”,实施“再造兰州”战略,提升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带动功能,这一系列决策与措施为兰州低碳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四)威胁(threat)

1.低碳壁垒更加严格。随着“碳关税”的推行,低碳产品认证会成为新的低碳经济发展的国际通行做法,对于外贸依存度高达70%以上的我国来说,“碳标签”将日益成为我国产品对外贸易亟须跨越的技术壁垒。发达国家间可能形成的“低碳共同体”以及制定的新的碳排放国际规则和贸易措施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可能遭遇“低碳壁垒”,对于西部落后地区的兰州市来说,在低碳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2.产业转移的环境风险增加。近年来,随着东部地区要素成本全面上升,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地区的部分传统产业开始加速向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转移。兰州新区作为甘肃省兰州市重点规划建设的项目之一,将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对于优化兰州市的产业结构,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缩小与东部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具有积极意义。但随之而来的污染转移,使兰州面临巨大的环境恶化风险,必将影响兰州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低碳城市的构建。

二、对策建议

(一)加强交流与合作,为低碳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应充分利用兰州的区位优势和科研优势,加强与国外、国内尤其是低碳试点省市的交流与合作,争取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通过合作交流,加强低碳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同时充分利用国际技术转让机制,发展低碳技术,克服低碳技术的“锁定效应”[1],破解“低碳壁垒”。针对煤炭消费占比高的现实,重点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技术,以及新能源的开发等清洁能源技术,降低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二)抢抓政策机遇,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和国内外产业分工调整的有利时机,通过循环经济基地和试点城市的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等方式推进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提高能源利用率,使高碳产业逐步向低碳化转型。同时,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原则,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产能转入。针对兰州产业现状及低碳化发展要求,重点打造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群。以新区建设为契机,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区与老城区联动发展、整体提升,把兰州市建设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低碳发展示范区。

(三)积极实施绿化工程,增强碳汇能力。

加大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力度,构建防风固沙生态防护安全屏障,合理开发荒山荒沟等未利用地。在此基础上积极实施绿化工程,合理布局绿色生态空间,加强城市绿化廊道和绿地系统建设,形成以森林、草地、湿地、农地等生态类型多样、功能完善的自然生态系统和城乡一体的生态网络体系和点―线―面结合的绿色生态空间。

(四)制定配套政策,建立低碳发展长效机制

通过调整低碳发展的财政支出政策,支持低碳技术的研发,使其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资源综合利用,新产品开发以及低能耗、高效益的产业倾斜,对循环经济试点项目,采取资金支持、亏损补贴、财政贴息等政策;扩大政府绿色采购产品的范围,在招商引资中加大对低碳技术产业和企业的优惠幅度,在符合国家法律和政策的前提下,尽可能给予最优惠的财税政策;制定相应的信贷政策,鼓励金融机构通过成立各种“低碳”基金以支持传统产业的低碳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逐步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能源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强化对节能产品、可再生能源产品等的差别定价,发挥价格机制对引导节能和低碳排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涂毅.国际温室气体碳排放权市场的发展及其启示[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2):15-19.[责任编辑 吴明宇]

第五篇:低碳问题

低碳知识问答

1.什么是低碳经济?

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2.低碳经济的意义

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3.什么是低碳?

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用通俗易懂的话说,就是想 尽一切办法在原来的基础上尽量少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一切能降低温室气体排 放的行为方式都可以认为是低碳,当然不能为了少排放而放弃发展,那就是所谓的因噎废食 了。

4.什么是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这样的好处在于,首先是为你节约了开支,其次也为创造健康环境做出了贡献。

5.低碳和环保是不是一回事?

可以这样认为,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不但包含了原来的绿色环保发展模式,以及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有“低”的成效。所以低碳经济与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战略均不相驳。

6.原始社会岂不是最好的低碳经济社会?

低碳不等于贫困,贫困不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原始的生产方式确实碳排放低了,然而却不能使经济高增长,所以也不符合低碳要求。也就是说,我们要权衡好发展与减排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方面。

7.

下载杭州市低碳城市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杭州市低碳城市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低保问题及相关对策研究

    城市低保问题及相关对策研究 【摘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个特色,自建立以来保障了很大一部分城市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

    环境问题 不容忽视 低碳生活 从我做起

    环境问题 不容忽视 低碳生活 从我做起 五环中学 高二.七班 刘丽云 指导老师 王福燕随着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丰富。但是我们的世界是否因此更加美......

    城市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及防治对策

    城市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及防治对策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实......

    低碳城市及低碳产业论文

    低碳革命与生态文明课程论文 学院: 文学与新闻学院 专业:广告学姓名: 姜风学号: 1141046009 课程名称:低碳革命与生态文明 低碳革命与生态文明课程论文 低碳城市:城市发展的方向及......

    国内低碳城市案例

    新闻标题:发布时间: 2010年4月14日 国内低碳城市案例 阅读次数:75默认字体 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

    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范文)

    发改气候[2010]1587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 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去年11月国务院提出我国2......

    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现阶段,信息资源建设主要包括文献资源建设、数据库建设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组织等。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应自始至终应围绕着我院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