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当今世界,文化的力量,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一个社会的不断进步,必须以先进的社会文化和社会精神文明为后盾。大学作为社会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的过程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社会职能和历史使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作为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对于高校自身的发展,还是对于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功能
1、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
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所谓大学校园文化是指以大学校园物质形态为基础的,以师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的,以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由师生参与创办的报刊、讲座、社团及其他文化活动为表征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1]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典型的亚文化,它是直接影响高校师生的软环境。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助于浓郁高校师生的文化生活,提升高校师生的精神境界,增强高校校园的人文气息。大学校园文化同时也体现了一所高校的校风学风与校园精神风貌。根据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可以将其分成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
(1)校园物质文化由大学教育教学和生活物质条件构成,是指能被人们感觉到的客观存在的实体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物质基础和外部形态。[2]它包括校区校舍、校 园绿化、教学设施、校旗校徽等方面。舒适和谐的校园环境,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为学校的校园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提供有利的物质基础。
(2)校园制度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一切文化活动的准则。它包括与大学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学校管理体制及其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及其运行机制、特定的行为规范等。[3]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
(3)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内涵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具体表现为学校的校风、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等方面。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包括一所高校的校风学风、传统文化、人文气息、科研精神的培养与提升,它是一所高校全体师生精神风貌与文化生活的综合体现,也是一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之所在。
2、大学校园文化的功能
大学校园文化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
(1)导向教育功能。大学校园文化能够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现代社会是网络高度发达的信息化社会,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学生来说有时会具有误导作用,使其迷失自我。而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能够引导大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真假美丑,使其不断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2)凝聚激励功能。一所高校的校园文化越浓厚,其凝聚力就越强。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使其文化主体产生强烈的团队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一些校园文化活动往往是以班级为单位展开的,班级成员为了完成活动,需要相互合作与协调,从而增加了彼此间的信赖感与凝聚力。校园文化作为校园精神的一种体现,是全体师生在实践中集体认同的价值取向和情感追求,对其文化主体具有强大的整合力与号召力,从而激励他们为共同的目标奋发进取。
(3)社会辐射功能。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同社会文化处于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之中。学生在大学校园中接触的文化必然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走入社会后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思考行为方式,而大学生又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的行为观念、性格意志必然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使大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诚信友爱、充满活力,这对于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二、延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延边大学作为一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其校园文化在具有普通高校
校园文化共性的同时体现出自身的一些特性。学校历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优化课内、强化课外”为原则,积极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多年来,学校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中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学校设有“阿里郎”社团、“不死鸟”社团、记者协会、天文协会等130多个大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了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的社团活动,不仅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科技文化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大大地丰富了师生课余文化生活。同时学校不断创办出双语主持人大赛、社团文化节、科技文化节等新的文化活动品牌,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给学生们搭建了一个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使校园文化呈现出多姿多彩、内涵深刻、主题鲜明的特色。虽然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是受到物质条件、人文理念、管理思想等方面的限制,依然存在着一些需要重视与解决的问题。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不足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它是校园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物质基础和外部表现。它直接表现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良好的校园物质文化为师生的学习教学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十五”以来,学校加大投入,重点建设,使延大教学设施得到了改善,教学条件的利用也有了新的进步。新校区的扩建、校园网的建设、体育场、民俗博物馆等的建造都体现了学校在校园物质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随着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师生正常需求的不断提高,学校建设依旧呈现落后的特点。学校实验设备的严重不足、多媒体教学设施的陈旧、图书馆的规模不够、校园规划不合理、校舍条件较差、学生文体活动设施的不完备等等都影响了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不严
校园制度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规章制度的制定,二是规章制度的实施。延大在建设制度文化的过程中,编印了《延边大学学生手册》、《延边大学学则》、《共青团延边大学委员会文件汇编》,涉及思想政治、日常管理、基础文明、学习规范、奖励处罚、科技文化、社会实践、学生社团等内容,为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但是,这些制度是否真正落实到实处就不得而知了。学校的潜规则、学生之间的不公
平竞争都是对制度文化的一种漠视。就以期末考试为例,虽然学校特别将考风建设作为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出台了《延边大学学生考试违纪、作弊行为认定及处理办法》及《延边大学考试纪律》等,但每年作弊的学生依然盛行其道,监考教师甚至也只是默认的态度,只不过象征性的每年会处罚几名学生,以儆效尤。制度文化流于形式令人心寒。
3、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不深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2003年我们面对“办一个什么样的延边大学,怎样办好延边大学”的历史性思考,凝练了“求真、至善、融合”校训。新校训的诞生意味着延边大学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对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学校人际关系上都有着不同层次的指导意义,是我校未来发展之路的灯塔。
求真,要求延大人崇尚学术,追求真理。然而目前延大的学术研究氛围并不浓厚,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及真理的追逐缺少热情。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往往是文娱活动多,科技竞赛、学术研讨等活动只是冰山一角。而部分教师的专业水平也不够,以至于无法给予学生更深入更高层次的教导。
至善,要求教师应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应该修身立德,塑造人格。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对我们师生的起码要求。然而延大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并没有特别强调这一点,以文娱活动为主的校园文化建设必然使得精神方面有所缺失。融合,是一种多元文化的融合,是各民族师生之间的融合。
三、建设具有延边大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延边大学金炳民校长曾说道:“延边大学是处在特殊人文、地缘环境与历史渊源中的地方综合性民族特色大学,传承、发展民族文化,融汇、创新多元文化是其必然的使命。延边大学办学60年,生命力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党的民族政策,一个是独特的文化构成。她为发展中国特色的朝鲜族文化履行了自己神圣的使命。”[4]延边大学要想实现边缘的崛起,完成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得秉承“求真、至善、融合”的校训,坚持“边缘觉醒,质量为本,突出特色,学术立校”的办学理念,发扬“崇尚学术、追求真理;完善人格、造福人类;多元共存、融汇创新”的精神,同时必须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建设具有延大特色的校园文化。因此我认为今后延边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应该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民族文化传承
延边大学作为一所具有朝鲜族特色的高校,是培养朝鲜族高素质人才、研究朝鲜族理
论和民族政策、传承和弘扬朝鲜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延边大学地处中国朝鲜族自治地区——延边州。我国朝鲜族总数有192万人,大部分居住在我国的东北三省,其中延边地区的朝鲜族有82万,可以说这里是朝鲜族最大的聚集地,也是朝鲜族传统文化保留得最完整的地区。民族地区的发展,文化是根基,没有民族文化,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民族文化的繁衍和传承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当地唯一一所综合性高等院校,在传承民族文化上具有特殊的作用和使命。
朝鲜族民族文化是延边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应该是延边大学校园文化的特色之所在。因此应该将朝鲜族民族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去,使延边大学的全体师生都能在日常生活中用心地感受朝鲜族文化、切实地学习朝鲜族文化,从而深刻地理解朝鲜族文化,并成为继承与弘扬朝鲜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学校可以通过创办民族特色社团,举办民族艺术节,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全校性的文化活动来浓厚校园朝鲜族文化氛围,突出延边大学校园文化的民族特色。
正在建设中的延边大学朝鲜族民俗博物馆建成后将对建设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该民俗博物馆在建筑风格上保持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内部空间设计包括民俗布展空间、文物仓库、资料室、影像展示厅等。博物馆建成后,将成为一个集布展、研究、教育、体验为一体的朝鲜族民族文化教育基地,将在传承和发扬中国朝鲜族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丰富和活跃朝鲜族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2、注重多元文化共存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因此其民族文化呈现出多样性与多元性。朝鲜族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支流文化。它在追求自身独立发展、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应该与主流文化维持一种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如果一个民族只注意到自己周围的环境,往往只能感受到本乡本土本民族的文化,而难以意识到整个大中华所包括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钜阵的存在。因此延边大学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应该突出朝鲜族文化,同时也应该坚持多元文化的共存。正如金校长所说的那样:“一个国家唱一首歌不行,多元文化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不同的民族文化都有各自的生命力、闪光点,主流文化和亚文化的结合可以迸发出新的火花、延伸出新的文化”。
延边大学应该在今后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融合”的校训,形成多元文化共存,多民族师生和谐团结,共教共学,促进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为构建多元文化做出应有的独特贡献。延大人应该时刻以民族团结为荣耀,不断地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延边大学多汉族和朝鲜族师生,还有一定数量的其他民族师生。民族的差异导致了风
俗习惯、穿着饮食、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不同,而这样的不同有时会导致不同民族师生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时就需要构建一种多元共存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不同民族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扩大彼此之间的宽容与理解,并不断地从对方的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促进自身文化的发展。
3、注重校园文化创新
江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胡锦涛书记也曾说过:“民族要兴旺发达不能没有创新思维。”这些话高度概括了创新的作用。创新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国家富强、民族兴盛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校园文化建设同样离不开创新,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使校园文化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才能从根本上促进高校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大学校园文化是有多层结构的有机整体,大学校园文化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大学精神与理念的创新是大学校园文化创新的灵魂,大学的学科与专业设置与大学制度创新是大学文化创新的关键因素,大学活动与物质文化创新是大学文化创新的外在表现与载体。
当今社会需要高校为其输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型校园文化为其坚实后盾,校园文化建设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活跃的社团文化、浓郁的学术氛围、科学的课程设置甚至是别致的校园景致设置都会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
延边大学一直致力于培养跨文化素质和能力的创新型民族人才,以满足延边地区甚至是全中国对高素质民族人才的需求。这就需要有一种创新型的校园文化作为其依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校园文化永远不能培育出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目前延边大学在校园文化创新方面尚存在着某些不足,如各专业课程的设置比较守旧、刻板,更新周期也比较长。没有及时引进国内外其他高校已经设置的相关新兴的方法论课程,这不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论,对于其进行学习研究带来不利的影响,也不利于更多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延边大学在今后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在坚持自身传统文化的同时,要注意紧随时代的步伐,进行大胆地尝试与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吸收融入新的文化元素,从而为持续不断地培养创新型人才贮备条件。
第二篇: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南京晓庄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邳州市农村小学为例
目 录
[摘 要].................................................................................................................................2 [关 键 词]..............................................................................................................................2
一、问题提出.........................................................................................................................2
二、概念界定.........................................................................................................................3
三、文献综述.........................................................................................................................4
四、研究对象与方法..............................................................................................................4
五、校园文化概述..................................................................................................................4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4
(二)小学校园文化的功能....................................................................................................5
1、德育功能...........................................................................................................................5
2、美育功能...........................................................................................................................6
3、实践功能...........................................................................................................................6
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6 以邳州市农村小学为例...........................................................................................................6
(一)、物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6
1、校徽校旗以及校服.............................................................................................................6
2、教学设施...........................................................................................................................7
3、墙壁文化...........................................................................................................................7
4、图书馆..............................................................................................................................8
(二)制度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8
1、制度不健全.......................................................................................................................8
2、操作性不强.......................................................................................................................8
3、评价制度滞后....................................................................................................................9
(三)精神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10
1、“一训三风”不规范.........................................................................................................10
2、满足教师精神需求的条件不足.........................................................................................11
3、忽视思想道德教育...........................................................................................................11
七、邳州市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的成因分析...............................................................11
(一)校园文化建设意识的淡薄...........................................................................................11
(二)忽视校园文化的功能..................................................................................................12
(三)顽固的应试教育观念..................................................................................................12
八、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13
南京晓庄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
(一)转变观念,以素质教育构建校园文化.........................................................................13
(二)因地制宜,合理定位校园文化....................................................................................13
(三)物质文化建设方面.....................................................................................................14
1、校徽校旗及校服..............................................................................................................14
2、教学设施.........................................................................................................................14
3、墙壁文化.........................................................................................................................15
4、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15
(四)制度文化建设方面.....................................................................................................15
1、以师为本,唤醒教师激情..............................................................................................15
2、以生为本,关注学生成长................................................................................................16
(五)精神文化建设方面....................................................................................................17
1、教师的核心价值观建设....................................................................................................17
2、小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建设................................................................................................18
九、结语..............................................................................................................................19 致 谢...........................................................................................错误!未定义书签。参 考 文 献.........................................................................................................................19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邳州市农村小学为例
[摘 要] 校园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沉积并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它通过熏陶、规范和管理等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的思想及行为产生影响,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校园文化在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其他任何教育手段都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本文通过对校园文化的概念、基本要素、主要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对现今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
[关 键 词] 农村 校园文化 问题 对策
一、问题提出
校园文化作为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整个
南京晓庄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
过程,它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有学校环境、组织制度、舆论风气、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内容,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独特的作用。学生从进校到离校,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校园文化的氛围中,无论课内、课外、个体活动还是集体活动,校园文化总在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然而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一直存在着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校园文化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没有被充分发挥或被充分重视的现象极为普遍。甚至在有些农村小学连校徽都没有,因而学校的核心价值观难以形成,更无从实现内在力量的凝聚,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也无法得到应有的正面引导和促进。
本文基于上述现状,通过对校园文化的概念、要素和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现有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概念界定
文化是中国语言中古已有之的词汇,长期以来“文化”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差异甚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涵盖面非常广泛,因而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可统称为“文化”。与广义“文化”相对的狭义“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作“小文化”。本文主要从狭义文化的角度进行论述。
校园文化的界定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基本性质和功能与社会大文化具有共性,又因为校园文化是社会中的一个特区,即学校所形成的文化现象。因此,它同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校园文化是指在一定的校园内,经长期历史的沉淀而形成的,以校内师生为主体创造并共享的校园精神环境与文化氛围。它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物质文化包括校园的教学教研设施、工作、学习、生活场所和校园环境;制度文化包括学校的教学、教研、生活模式和管理制度;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它包括学校的历史传统、教风学风、人文精神等。
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文化是师生员工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一种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每个师生员工都生活于其中,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这种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
11龙应台.文化是什么[N],中国青年报,2005.10.19
南京晓庄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 的建造与变革,又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着文化氛围的陶冶、引导和塑造。
三、文献综述
近年来研究校园文化或校园文化建设的国内专著比较多,主要有王邦虎主编的《校园文化论》、高占祥的《谈校园文化》、唐为民的《校园文化新视角》、陈国强与林日清合著的《和谐校园的校园文化建设》等。这些著作中,作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校园文化或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关情况,如王邦虎主编的《校园文化论》,对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功能进行了深入探讨,有较强的理论性,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论文也很多,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伍小青的《对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曹小平与龙旭的《关于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汪宏林的《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素质教育功能》,廖进碧的《浅议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等,他们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等观点给本文的写作以巨大启发。
尽管目前校园文化研究成果丰硕,但是或多或少还存在着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国内对于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较为广泛,但是对于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者为数甚少,这就使得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缺乏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
小学是一个特殊的教学环境,小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时期。然而目前对于小学校园文化研究的不透彻,造成许多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缺乏理论指导,容易走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误区,这对小学生以及学校本身都是长期的消极影响,本课题将基于该现象存在的普遍性以邳州市农村小学为例展开实践调查研究。
四、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邳州市农村小学。
研究方法:课题准备阶段以及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阶段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研究邳州市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阶段,主要采用实地考察法、行动研究法、访谈法等。
五、校园文化概述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有着长远的促进作用。学校的办学目标能否达成,主要取决于校园文化这种无形的力量。校园文化的发展需要适应并且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成为先
南京晓庄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
进文化的代表,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引导、规范、熏陶师生的重要作用。
民族优秀文化的振兴需要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支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军事以及综合国力等均有很大增强,但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我们的文化更需要丰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需要振兴。小学是民族文化孕育的起始点,优秀的小学校园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品牌的彰显和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随着教育发展条件的改善,小学的竞争也已从物质环境竞争转向校园文化理念竞争。学校的品牌是一所学校个性品质长期积淀的结果,它由诸多要素构成,其中独特的校园文化是主要要素,校园文化是学校品牌的灵魂,展现了学校品牌的魅力。当一所小学经过校园文化的长期建设,必然会培育和形成蕴涵于学校内部,难以被其他学校模仿的独特的竞争优势,也就是形成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小学文化建设是实现全体成员高层次需要的保证,小学是一个文化团体,主要任务是传递和创新文化。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说,人的最高层次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在一个学校中多数的人都追求自我实现,并且这个学校具有良好的系统,那么这个学校就会朝向健康的方向前进,这也更促进了师生最高层次需求的满足。
(二)小学校园文化的功能
校园文化的功能,不是短效的,也不是可直接接触的,然而生活在校园之中可以感受得到。学生置身于校园环境之中,受校园文化的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会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有进取精神的人。
1、德育功能
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润物无声的作用。校园建筑布局合理,校园景致鸟语花香,教育设施文明健康等,都会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尤其是对好奇心强的小学生来说,优美环境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带给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对低俗文化和腐败思想也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及言行具有规范作用。当学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及集体舆论的要求时,他就会自我调节矫正。学生有时可能不接受老师的教育,但却不能反驳同学们的批评。优美的校园环境同样能规范学生的行为,在地面光洁、环境优美的场所,乱扔纸屑、随地吐痰的不良行为会自动消失。
南京晓庄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
2、美育功能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审美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特殊阶段,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又缺乏辨别美的能力,难免会常把新奇当做美的现象,认为只要外表漂亮的事物就是美的。
而优良的校园文化有利于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从更深层次上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校园环境的美可以升华为情感美,安适美丽的校园建设、漂亮整洁的教室布置、朴素大方的服饰以及校园空气的净化、文明礼貌语言的使用、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均可在悄无声息中诱导学生鉴赏美、追求美甚至是创造美。
3、实践功能
竞争力在现今社会尤为重要,学校可通过各种竞赛活动来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并提高竟争能力。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校也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主阵地。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交往的信心,丰富的活动既给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交际场所,也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既可培养学生的特长及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多种技能,还可以磨炼学生意志,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为今后踏入社会奠定基础。
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以邳州市农村小学为例
邳州市位于徐州市东,隶属于江苏徐州,相对于省内其他县市,经济状况属偏下水平。邳州市有24个镇,现有农村小学数十所。在校教师多为从教多年的老教师,学历偏低,年龄偏大,大多年轻的新教师在分配时不愿到农村小学任教,由于师资的不足,学校只能聘用临时代课教师,或者是一名教师身兼多门学科的教学工作,农村小学的学生家长文化水平相对来讲较低。
(一)、物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校徽校旗以及校服
作为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校徽和校旗是极其重要的标识物,但有的学校并没有正规的校徽和校旗,这就很难让学生和教师形成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虽然是农村小学,但校徽校旗就好比一个国家的国徽国旗,再小在贫穷的国家也有自己的国徽国旗,这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也代表着这个国
南京晓庄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
家的态度。但就笔者了解的几所小学来看,只有陈楼镇果园小学有稍像样的校徽,设计为大写字母“C”和“L”的字样,“C”相对较大,置于“L”的转折处,整体像是一个老式扩音器,据了解是“时代的呐喊”之寓意,然而关于校旗,目前的状况是一所学校也没有。
另外,学生作为校园的主体,学生的校服有着举足轻重的体现校园文化的作用,但由于学校订制校服的盲目性和专断性,邳州市农村小学的校服几乎一样,均是以绿色作为主色调的运动服,不具有识别性,单单从校服来看,并不容易辨别出学生来自哪所小学。而且,学生校服的穿着率很低,大多需要在学校的压制之下才会穿。
笔者发现经常有同学在早操后(学校要求早操必须穿着校服,否则扣班级分数)进了班级就将校服脱掉的现象,课后问过五年级一名女学生(兼代五年级一个班的思想品德课):“一进教室怎么就把校服脱掉了呢?”,学生回答:“不想穿”,我说:“刚刚做完早操就脱衣服,容易感冒”,学生回答:“不会的,校服我就上操的时候穿一下”。
2、教学设施
配备齐全的教学设施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学校的教学设施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教学媒体、实验仪器以及体育器材。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需要配套且齐全的教学设施。学校虽现存一些必要的教学设施,如录音机等,但由于配套磁带的未及时更新其他限制性原因,这些教学设施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充分发挥,造成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学校实验仪器很少,且比较陈旧,在教学过程中几乎不会使用,通过调查了解到,需要使用实验仪器的科目一般都是自然科学课,又因为该门学科是个“不重要”的学科,因而老师和学生并不重视,更不会在课上大费周章的做实验。问到教自然科学的教师,他有些无奈:“没办法,科学课是副科(邳州当地的说法,一般语数外称为“主科”,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等称为“副科”),副科学的再好有什么用啊,学生作业也多,还是留点时间给学生写作业吧,学校也是这样的意思”。
体育器材相对单一,一般都是篮球、排球、跳绳、单双杆等老几样,据了解学校体育课的内容一般是跑步、跳绳和仰卧起坐等简单项目,就算是集体比赛活动,也通常是排球和篮球比赛。其实,这样的现状本质不是体育活动单一,用不到太多体育器材,而是体育器材单一制约了体育项目的多样化。
3、墙壁文化
学校走廊及教室墙上多数为名人警句的挂图,且全部由市场上购回,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名言
南京晓庄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
警句较为成人化,与大学校园中使用的挂图并无两样,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在选用挂图时并没有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缺乏趣味性,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中午休息时间在镇南小学拉到一名五年级的学生,指着墙上一幅挂图,是巴金的“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问他:“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看了看,说:“老师,这太难了吧。”我又问:“那这走廊上的画儿,你能看懂哪一个啊?”,他不好意思的咧咧嘴:“我都不知道上面写的什么,没看过。”
4、图书馆
图书馆的资料是小学生最重要的课外阅读来源之一,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拓展视野,了解历史文化和科普知识,但从了解到的几所小学来看,大部分的图书馆形同虚设,其中有的图书量与规定数量相差甚远,且几乎常年无更新。在访谈中问几名学生:“你们经常去图书馆借书吗?”,他们大多摇头,有个四年级学生甚至说:“没听说学校有图书馆。”由此看来,图书馆仅仅作为一种虚设,而且据了解学校每年投入的图书资金也几乎用于增添教师用书,真正用于小学生书籍的资金少之又少。
(二)制度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制度不健全
经过了解,农村小学大部分规章制度均由校长说了算,而且多为口头传达,贴在墙上的一些制度表反而沦为了装饰。制度建设比较全面的仅有个别小学,将学校各项制度归纳起来,如陈楼镇左庄小学,主要包括:每周一次的例会制度、政治学习制度等,教师管理方面的考勤制度、值周制度、备课制度、班主任考核办法、上课制度、作业批改制度、考试制度、奖惩制度等。学生管理方面的德育实施细则、升旗制度、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安全管理制度、周评比制度等。部门管理方面的校长职责、教导主任职责、教研组长职责、班主任职责等。问题的关键是大部分小学仅有其中的几项制度,许多教学常规要求只是口头宣传。个别学校仅仅有部门规章制度和教师工作量化考核办法。
2、操作性不强
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有利于科学合理、规范有序地管理工作、明确责任,而笼统模糊、抽象、南京晓庄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
只讲原则的管理制度,落实起来比较困难。比较典型的表现为挂在墙上的制度表,虽然面面俱到但操作性不强,例如:
镇南小学教学工作检查制度
a、学校领导要深入备课组和教研组,尽可能参加各学科教研活动以及集体备课活动,定期检查集体活动纪录,督促教师按时参加集体备课活动。
b、每学期三次抽查教师备课笔记,特别是新教师的备课笔记,备课是否认真,教案是否规范,发现用老教案上课或无教案上课的教师要及时批评教育,做好检查纪录。c、每学期举办一次评选优秀教案活动,进一步提高备课的质量。
d、负责教学的中层以上干部每周至少听两节课,教研组长每周至少听一节课,教师每周互相听课至少一节。
e、认真做好听课笔记,提出教学意见或建议,课后及时与授课教师交换意见。
f、每次考试后教师都要填写质量分析表,作出成绩统计及试题分析,汇总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提出改进教学的对策,反映学生对学校的意见和要求。
g、学校领导要仔细阅看教师的质量分析表,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了解教师的意见和要求,以促进教师更好的教学。
这些制度看似非常的细仔,实际操作起来不好把握,比较抽象。
3、评价制度滞后
评价制度是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制度,可以发挥激励、教育、信息反馈等功能。但是,农村小学的评价制度在很大程度相当落后,对教师、学生的管理依然盯着陈旧的细节。下面的一些管理制度的内容,可以进一步反映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
镇南小学文明班级评比制度(纪律部分)
(一)、出勤(10′)
1、迟到一人,扣0.5分
2、无故旷课,扣1分。
(二)、课间操(10′)
1、进场不排队,扣0.5′。
2、整队时纪律吵闹,扣1′。
3、课间操音乐响起时整队尚未完毕,扣0.5′。
南京晓庄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
4、做操期间推搡、打闹,扣1~2′。
5、课间操退场无秩序,扣1分,情节严重扣2~4′。
6、班主任未到场,扣1′。
7、无故不上操,次扣1′。
(三)、行为习惯(20′)
1、未佩戴红领巾,扣0.5′。
2、学生穿拖鞋、男生留长发穿,扣0.5′。
3、攀爬围墙及树木,扣2′。
4、随地吐痰、随地丢果皮纸屑,扣2′。
5、携带危险性玩具进校园,扣1′。
6、吵架、打架,扣2分,情节严重扣3~5′。(如果是无故挨打者不要扣分。)
7、损坏公共财物,破坏花草树木,扣1′。
(四)、课堂(10′)
1、早读秩序混乱,扣1′。
2、不遵守课堂纪律,扣1′。
3、课堂秩序混乱或公然顶撞老师,扣2′。
从以上制度的制定可以看出,没有突出以人为本,而是以罚为主,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与学校的制度文化长期发展不能保持协调一致。
(三)精神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一训三风”不规范
“一训三风”作为精神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核心作用和导向作用。可是在调查中发现,仅有陈楼镇果园小学提出了较完整的 “一训三风”,有的小学没有具体的规定,有的甚至对“一训三风”的概念都很模糊,比较规范的只有一所小学。陈楼镇果园小学: 校训一一“实事求是”
校风一一“勤奋、求实、严格、创新” 教风一一“因材施教,倡导创新” 学风一一“严谨治学”
南京晓庄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
尽管如此,该校校训并没有自己鲜明的个性,非常大众化。
2、满足教师精神需求的条件不足
小学教师作为一个文化人群体,精神需求是多样化的,又因为小学教师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他们在认知和情感态度各方面正处于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强烈的向师性特点更是对教师的一言一行、工作态度、内在情绪、价值观等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农村小学教师人数少,分担的课多、备课量大、授课任务重、批阅作业多等现状,教师的课余时间很少有参加专业进修、教学理念学习等机会。因此,小学教师的内在激情的低迷是小学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
3、忽视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道德教育过程就是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完善过程。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校仅仅认为上思想品德课就可以了,没有把思想道德教育和教师的传授知识结合起来,没有有意识地将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的价值取向与高尚的道德情操融于课本知识之中,重视教书,忽视育人。
七、邳州市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的成因分析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确存在许多与教育改革与发展不相适应的一面。如果不很好的总结、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那就将会耽误教育事业。我们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的高度来搞清楚这些问题产生、存在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施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笔者认为农村小学文化建设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校园文化建设意识的淡薄
实习期间,笔者在课余与镇南小学的老师交谈时刻意问了些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如“什么是校园文化建设”,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开运动会、组织文艺汇演等这些内容。
由于地理原因,农村小学之间距离较远,除了开会其它时间都忙于自己学校的事,外出学习的机会比较少,校园文化建设也只能是闭门造车。另外,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实践由于理论上的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在目前学校领导心目中,有计划、有目的营造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作用的意识还不强,主动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实践工作的还不多,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探索
南京晓庄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
工作力度不够。许多学校领导对此项工作没有明确的认识,甚至是不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学校教师更没有人来专门研究此项工作,因此,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也就无从谈起。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整体上看,物质文化建设多,精神文化仍局限在德育工作层次上。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校风,可许多学校却不重视校风建设与培养,校风的建设与培养取决于校训的制定,校训往往是凝聚几代校园人思想和学校特色的一种理念,是学校办学发展和特色追求的目标和方向,它需要几任领导甚至几代人的探索研究才能形成稳定的、内涵丰富的、具有特色的校训。2然而,邳州市目前的农村小学校训在内容上几乎是一样的,什么“团结拼搏、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勤奋求实”等,到处可见。这种情况说明邳州市小学的办学理念盲从现象极其严重,缺少办学理念上的文化思考。
(二)忽视校园文化的功能
绝大多数农村小学都将校园文化的功能看作是改善学生学习生活的娱乐方式,将校园文化建设当成德育工作中的附属品,没有意识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励志、规范和管理等功能,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正常进行。反思学校的工作,不难发现学校在教育过程中,重视的只有学校校园环境建设、教学教研质量、学生行为规范等因素,缺少以人文精神为主导的校园文化的研究。
忽视校园文化功能现象还体现在精神文化偏差严重、制度文化陈旧老化、师生文化缺乏人性化,总体看来,就是学校办学没有特色、学生发展缺少特长、教育管理功能低效。目前,从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状况看,对校园文化建设缺少指导性的、系统的理论认识,即使有有价值、有借鉴意义的理论,在实践中也缺科学、有效的实践过程,这是导致精神文化偏差所的主要原因。
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被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上,并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教育培养目标和学校发展定位的高度上认识。
(三)顽固的应试教育观念
在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是应试教育,在农村学生们被灌输最多的思想就是“不好好学习就在家种地”,因此,哪怕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也被迫背负繁重的作业,体育课被语文数学课强占的例子数不胜数,说到底这都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带来的后果。要想使校园文化建设顺利进行,正确认识教学“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的理念刻不容缓。我国教育改革提出素质教育,2 赵中建.校园文化[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
南京晓庄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应该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素质教育可以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和谐的空间,以素质教育作为基础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是一直包含各方面教育因素在内的教育资源。
八、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以素质教育构建校园文化
加强小学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对于深化教育改革,进行素质教育,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和繁荣小学校园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此项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学校领导要重视。上级部门要重视和支持校园文化研究,不断提高理论素质。其次,加强科研力量。教师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因到他们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要坚持以校为本,以学生为本,强调贴近学校实际和学生文化开展研究。学校可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校园文化理论,开展论文评比和经验交流活动。再次,农村小学应加强与城区小学的联系,积极参加相关的交流会议,多向校园文化建设较好的学校学习并反思,同时借鉴和引用人类学的研究成果以及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的科学理论成果,来加强校园文化理论研究,使校园文化建设摆脱闭门造车的局面。
(二)因地制宜,合理定位校园文化
农村小学与市区小学有很大差异,如农村小学周边有土地、农田、牲畜,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各学校应该结合周边实际,发挥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充分挖掘校内外教育资源,创造性地建设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在学校校园文化定位上,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山川地貌,风因地而异,还可应充分挖掘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学校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使之形成有别于其它学校的人文特色。如邳州港上镇盛产桃花,田园庭院,到处栽种着大大小小的桃树,且每年还有桃花旅游节,港上的小学就可以借助桃花“春天和希望”的寓意,将这种欣欣向荣的精神作为本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出发点。总之,充分挖掘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可以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创造性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展示本校的特色。可以创作自己的校歌,制作独特的校旗和校服,在校园内建造特色雕塑,修建独具匠心的花园、草坪,栽种有地方特色的花草树木。校训等也不要千篇一律的都用“求实,创新”这类词语。办自己的校报、校刊、广播站,创造性地开展各种独具特色的课外文体活动。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受社会文化的制约,但名副其实的校
南京晓庄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
园文化,应该而且必须立足校内。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师生员工参与的积极性,才能形成校园文化的特色,繁荣校园文化。
所以要因地制宜,突出自己的特色,发展自己的特色。建设校园文化,要从学校自身的实际出发,努力形成学校的特色文化。这种特色文化,既包括学校的光荣历史、杰出校友的贡献,也包括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特点。特色文化一旦形成,不仅学生一进入学校就能受到它的感染熏陶,自觉、不自觉地融入其中并努力丰富它,而且学生毕业后,还会将具有本校特色的文化气质带到社会,给社会以影响。
(三)物质文化建设方面
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物质文化的存在是必须的,它主要包括物质生活资料,如建筑、设施、设备、资料等,是校园文化发达程度的外部标志。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中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因此,一个学校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如果比较成功的话,往往会让人印象深刻,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的建设应确定为重点。
1、校徽校旗及校服
由于对校园文化理论上的不了解,校徽校旗的空缺在农村小学并不罕见,但由于校徽校旗所具有的独特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各个学校应根据自己既已定位的校园文化,设计并使用能体现自己校园文化特色的校徽校旗,学生在长期接触的过程中,就会形成一种归属和信仰,这也就是校徽校旗潜移默化的作用。
校服作为学校的特殊标识物,特有的设计,统一的穿着,能够极其有效地体现该校校园文化,因此要想达到体现校园文化的效果,就要充分考虑校服的设计与本校校园文化的贴合,同时,征求学生的意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学生才是校服穿着的主人,只有得到学生认可的校服,才能使学生从心里愿意穿着校服。
2、教学设施
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齐全的教学设施。但由于配套资源的跟进不及时、主科副科的应试教学观念,导致有些既有的教学设施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更何谈增加更多的教学设施呢?教学设施是必须的,但没有合理的利用,再多也是枉费。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将既有的教学设施利用起来,比如学校的录音机,由于学生听力水平差,所以英语听力考试都是由教师来念,但这样只会形成恶
南京晓庄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
性循环,学生听力提高不了,更是用不了录音机。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使学生习惯使用录音机来听写。当然,这也是要建立在教师教学观念改变的前提之下的。
3、墙壁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墙壁也会说话。”可见墙壁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在举足轻重,但针对上述标语无趣、陈旧以及成人化等问题,可以从如下几点着手:由学校确定宣传的主题,在学生中进行广泛征集,围绕主题挑选学生推荐的或是自己撰写的又不失教育意义的内容;在宣传形式上要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张贴学生身边榜样的事迹和照片,宣传标语做到图文并茂,可爱的卡通造型等;宣传的内容不能一成不变,要做到常换常新。相信因为有了学生的参与,因为有了常换常新的内容,因为有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宣传形式,势必会提高宣传内容的关注度。
4、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
学校的图书馆为建设学校的读书氛围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学校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使图书馆投入使用和管理,定时增加图书的种类和数量,努力提高借阅的流通率,让学校图书馆真正发挥服务作用。同时,学校还可以建设班级图书角。学校可先拨出图书专用经费到各个班级,由各个班级根据学生的需求购置一定数量的图书,同时开展图书交换的活动,号召学生每人带一定数量的图书来校,充实每班图书角的图书数量和种类,鼓励班级与班级、年级和年级之间定期进行交换。内容丰富图书角,将会使学生在课内学习之余,尽情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四)制度文化建设方面
制度文化建设是调动起学校成员的非智力因素,使学校成为和谐的精神家园。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要从根本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更要将其落到实处,使学校中的一切事物都人性化起来。
1、以师为本,唤醒教师激情
在过去的年代里,我们过多的强调了教师的奉献精神,正因为如此,教师的需要经常被忽视,特别是作为一个文化团体特殊的精神需要。有些学校即使意识到满足教师需要的重要性,多数也是采取物质奖励,其实物质奖励激发的激情很短暂,只是满足了教师的低层次需要。
当今的小学教师早已不再是人们传统观念里的孩子王的形象,他们的需求更多的是精神层面上
南京晓庄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 的,这就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中应采取以精神激励为主的原则。精神激励主要是满足教师的高级需要,如自我价值实现等需要,从价值观的角度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唤起教师的激情。
教师内在激情的唤醒,首先要求校领导具有高度的人文精神,尊重和赏识每一位教师。教师都有一种希望自身工作价值得到他人积极认同的心理,尊重和赏识是对教师工作的一种积极评判,将会极大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3
例如在制订管理制度时,校长决不能专断,而应让全体教师参与制度的制订及修改。这样,学校制订的管理制度符合教师发展的需要,是一种主动追求,教师自然能够自觉遵守。
“终身学习”是现今社会越来越被认同的一种观念,特别是在校园这个文化团体里,引导教师确立的观念,请优秀教师来开展实际指导,给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而不是从形式上靠一些死板的规章制度来约束教师该有的热情,从而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
著名教育人士魏书生曾说:“有作为的人,每天都在塑造着新我,每天都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设计自我。他的心灵像电闪雷鸣,不断放射出新的光芒和声音。”这应该是每位教师必须具备职业素养和追求,教师只有拥有了激情和创造的欲望,才能不断挑战自己的能力,寻求新的教育理念,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把这种态度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使他们形成好学深思的品质,同时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有利于唤醒教师激情的人性化规章制度无疑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举足轻重的构成要素。
2、以生为本,关注学生成长
小学文化建设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成高素质的人。关注每个小学生的发展成长,首先要真正尊重每个学生,以公正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元智能,发现他们每个人的闪光点,引导他们追求自己的正当权利,学会自我评价,实现自我价值。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也要彻底改变,把小学生真正引导到一种平等、理解的师生关系之中,把他们当成一个有思想的人来倾听他们的内心,保障他们休息的需要、游戏的需要、隐私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让他们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全面发展自己。这种新型师生关系在有些城区已经能够初步形成,但在农村小学还有很大的距离,大部分还是唯师是从,这也正是农村小学改革最迫切的任务。
例如针对学生不愿穿校服的现象,“不穿着校服就扣班级的分数”这样一种文明班级评比制度其实是在无形中将学生不愿穿着校服的心理更推进了一步,学生均有逆反心理,特别是高年级学生,3朱延江.新时期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N],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
南京晓庄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
他们有自己个性化的追求需要,学校越是规定要惩罚的条款,学生越是要对着做。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学生领取的校服并不是他们喜欢的,千篇一律个的校服是学生认为校服仅是一种将他们统一化的工具,根本不能理解校服对于彰显一个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学校订制校服的初衷是有积极意义的,但由于盲目和专断,没有顾及征求学生的意见,所以结果差强人意。如果学校能够在订制校服时通过采取问卷等形式来了解学生的需求,那么满足学生意愿的校服学生自然乐意穿着,“不穿就扣分”的评比制度用“穿戴整齐的班级加分”来取而代之,会将原来制度的消极影响变为积极影响,原来的约束和惩罚以一种奖励的形式存在。
此外还有三好学生评比制度、优秀班干部评比制度、学习标兵评比制度等,评价的方式应该多样化,可采取自评、集体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式,甚至可以发动家长参与评价。在奖励时,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通过向家长颁发喜报、集体广播表扬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和潜在动力。这些人性化的措施如能真正落到实处,必能使校园文化建设的效率和效能得到大幅度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的能使学生在充满民主、和谐气氛的校园里得到全面健康发展,能让学生时刻感受到生活在这种氛围之中,为自己是这样的集体中的一员而感到骄傲。
(五)精神文化建设方面
师生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灵魂,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是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与管理活动的最高标准与原则,而其他层面的文化建设都是它的外在表现。
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只有把建设重点放在师生核心价值观上,才能真正凝聚起全校力量,指引校园文化及学校发展的方向,增强学校的竞争力与活力。
“学校价值观建设从具体的方面说,就是要解决学校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价值观问题,既包括批判那些错误的价值观,也包括解决不同人群的价值分歧与冲突问题,并根据时代的要求,形成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反映时代进步趋势的新的学校价值观。”4只有当学校师生对做事方式以及对多发问题不约而同有了同一套标准化适应方式时,才可以说学校核心价值观真正已经建立了。
1、教师的核心价值观建设
对于教师来讲,在进入学校成为教师之前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做事都有自己的原则,教师原有的价值观可能会与学校的核心价值观相融,也可能是互斥,针对教师价值观与学校冲突的现象要加以调控和引导,使科学健康的价值观始终处于主导地位。4 赵中建.校园文化[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
南京晓庄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
校长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人物,要当好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者,并首先使核心价值观形成的过程成为自己本人身体力行的过程,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校长更不能武断地以学校核心价值观抑制教师个人的个性发展的倾向,而是要注意到价值观的层次性和差异性,将先进性与广泛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提倡什么和要求什么区别开来,切忌形式主义和一刀切,既要重视主流核心价值观的倡导和宣传,也不能忽视一般价值观,对于教师中存在的多元的非主流价值观,应解读其存在价值、适用范围及影响程度,正视它、研究它、把握它,有包容之心。
另一方面,校长必须把积极倡导的核心价值观,细化成教师的岗位规范、规章制度、道德意识,人性化地引导教师明确文化理念和价值倡导,将理性教育与情感教育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另外,可以利用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活动,如进行贴近教师教学生活实际的师德培训、可操作性和参与性强的校本教研以及开展沙龙论坛等方式让教师不断践行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在不断的磨合中产生对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认同。
2、小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建设
形成初步的科学人生观和方法论是小学生价值观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具有崇高的理想、自信心、道德责任感和自律能力。但由于小学生对 “价值观”等抽象概念的含义难以理解,所以针对小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针对性、渗透性和实效性的要求相对来讲更有难度。
首先,教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以身示教。同时,价值观教育不能像文化知识一样靠讲授来传达给学生,而是在进行理论教育时,尽量选择一些较具体的人生价值观点,诸如“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等。更多是要创设机会,引导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从而感受、体验与内化,让他们知道学校崇尚的内容以及杜绝的内容。
例如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心强、可塑性大以及生活经验贫乏,可以多采用介绍先进事迹、树立周围榜样人物的方式进行价值观教育,因为榜样具有形象、生动、权威性的特点,所以很容易为小学生所观察学习和认同。
此外,还要多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将小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有争议的价值观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让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这些真实案例进行讨论,让小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将思想认识提高到新层次,教师再加以引导,从而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5
小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是其今后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的基础,而价值观的形成又是一个艰难而长期的过程,因此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勇气和良好心态来积极面对。校园文化建设 5廖进碧.浅议中学校园文化建设[N],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南京晓庄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 的各个方面只有围绕核心价值观来进行,才能使校园文化得到充分的彰显并将学校联结为一个整体。当学校核心价值观被学校全体成员认同、接受后,学校的规章制度也会随之被内化,学校的凝聚力也将会大大增强,进而形成强大的竞争力。
九、结语
本文在初次选题时仅从校园文化的三个大方面考虑,认为文章大概已能了然于胸,但在开题报告资料搜集的过程中以及开题时答辩教师的质疑,我也对自己的课题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文化是个虚无缥缈的东西,仅靠观察,势必只得其表,文化的存在离不开物作为载体,但仅有物,又不成文化。山川河流,丛林沟壑,长久存在,却不是打从它存在的那一刻起就有文化并存,还是因为文人墨客或是历史事件的缘故,那物才有了文化。仅靠问卷,答卷者答卷势必会违心,或多或少。那么得到的结果也就不是那么可靠了,与之相关的结果分析就无从进行下去,相应对策也更是无从谈起了。因此,该课题曾一度被放弃。
但听得辅导教师的一席谈话之后,决心将该课题进行下去。凡事需善始善终,经过考虑,我将论文研究范围锁定在自己的家乡,与教学实习活动齐头并进,并借此机会在学校里进行了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的大量谈话,并选取适当事例用之于本文中,用以支撑自己的论文观点。个人认为随机的谈话比正式的问卷或访谈更具有可信性,且其传达的信息量相对来讲也较大。
但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加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个范围极大的课题,所以本文中势必有些不妥之处,可做文章之处尚有制度文化建设方面的内容,规矩与方圆,自由与个性,此中微妙关系,以后有机会希望能够继续深究。
参 考 文 献
[1]龙志勇.对中小学校园规划模式的思考[J],广东科技,2006 [2]赵中建.校园文化[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 [3]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龙应台.文化是什么[N],中国青年报,2005.10.19
[5]曹小平,龙旭.关于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教育信息化,2006年第6期
[6]罗安圣,陈香艾.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N],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6月第20卷增刊
南京晓庄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
[7]朱延江.新时期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N],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8]李献东.必须搞好中学校园文化建设[N],潍坊教育学院学报,1997(3)
[9]廖进碧.浅议中学校园文化建设[N],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10]王雅珍.谈谈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J],黑龙江教育,1994(3)[11]邓敏.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12]汪宏林.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素质教育功能[J],辽宁教育研究,2001(1)
第三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大学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一个学校的精神之所在。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社会竞争能力的提高,对于开发学生智力、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衡量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在高校校园文化高速发展的同时,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针对校园文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时代发展的要求出发,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问题对策
校园文化是社会大文化中的一种亚文化,是一种群体性的文化。大学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反映高校师生员工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一种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1]校园文化是通过一定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使生活在其中的学生无形中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对现在的文化价值产生认同,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2]校园文化是大学的个性,是学校彼此区分的标志。高校校园文化凝聚在高校的办学传统、办学特色、校规校纪、校风、校训、校歌等精神品格中,存在于校园环境、基础设施、文化景观等物质载体之上,并集中体现为高校师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高校校园文化体现着高校的学风、教风、作风和整体素质,对广大师生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具有潜移默化作用和导向作用。因此,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学术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功能
我们通常所说的学校校园文化,是以学校中教师和学生群体为主要力量,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所创造、积累的反映师生共同信念的一切物质成果、精神财富的总和。学校校园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部分。其中,校园物质文化主要包括生活资料,如校园建筑等;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精髓和学校精神的集中表现,它包括师生情感、理想等;而制度文化对校园文化有导向和约束作用,严格的校纪可以促进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校园文化对学校所有成员,尤其是对学生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感等具有重要的现实及潜在的影响。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校园文化的一些基本功能:
第一,育人与教化功能。育人教化功能是校园文化最根本的功能。高校教育的主要活动是使学生接受特殊的“身份文化”。身份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归属,校园文化以学校的价值观为核心,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构建特殊的教育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把母校的精神和威望印刻在大学生身上。
第二,导向功能。导向功能是指高校校园文化可以通过自身各种文化要素集中、一致的作用,引导大学生主动接受一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他们向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良好的校园文化,将多元化的社会文化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转化为大学生追求健全人格和高尚品质的内在动力,把大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第三,激励功能。大学师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大学师生广泛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状况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又是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的具体体现。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激发师生强烈的创造欲望,激发他们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使每个人的潜能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工作学习中争取更大的成绩。
第四,陶冶功能。陶冶功能是指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不是强行灌输的,而是寓教于生动形象的情境中,通过有形的、无形的多种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于潜移默化之中感染人的情绪,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从而最终塑造理想的人格。
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近几十年来, 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虽然有长足的发展, 但目前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归纳起来,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片面重视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滞后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使它成为承担精神文化的载体,建设物质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但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却背离了这一宗旨。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发展,各高校在物质文化设施上均增大了投入,新建了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多功能娱乐厅等教学和文化设施,而在精神文化建设上投入的力度远远不够。有的高校甚至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校园环境的美化和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一味强调发展校园环境和娱乐文化。所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侧重于校园物质文化而忽视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就只能流于形式。这种忽视精神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的行为在许多高校普遍存在,是高校文化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
(二)校园文化特色不特,千校一面,缺乏创新意识(建筑上假山假水,文化上一味的追求研究型大学)
高校校园文化应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共性是高校建设应遵守的一些规律和原则。个性或特色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特殊性、身份识别性,它和特定的、具体的校园文化内容相连,具有鲜明的个体差异性。这正是校园文化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对学校成员具有巨大的号召力、感召力的根源所在。就当前校园文化整体发展现状讲,相当一部分学校在推进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组织文化建设,尤其是促进学校精神的形成中,尚未注重体现各学校自身的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校园文化建设千篇一律,个性不明显。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办学定位趋同;二是人才培养模式趋同;三是校区大规模建设趋同,造成有大楼无建筑。
(三)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层次上
目前, 绝大多数高校都把校园文化建设附属于学生管理部门, 只把校园文化建设看作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 有的高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或者等同于学生业余活动的开展, 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上, 并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并认为校园文化建设主体是学生,而老师管理者被置身事外。
(四)校园文化建设中观念和价值取向出现多元化和功利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高校校园文化不可避免地烙上市场经济的印记。目前,学生的价值取向逐步趋向于功利化的趋势。校园中个人主义思想的存在,导致部分教师和学生不讲原则,只讲实用,缺乏责任感和团队精神,人际关系淡漠等。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当今学生思想意识中出现了诸多不良倾向。这些观念的存在不利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应该给予及时的关注和引导。
(五)多校区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尖锐挑战。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高校的合并和扩招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随之而来的是高校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校园相对独立的封闭格局被打破,许多高校都拥有两、三个甚至更多的校区。在这种格局下,往往是新、老校区学生间因分离而缺乏相互的沟通和交流,新、老校区间的内部教学环境、周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差异。高校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多个校区间的校园文化建设就很难做到和谐、统一。于是,新时期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如何传承老文化、如何整合跨文化和如何构建新文化等多方面的挑战。
三、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推进高校持续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所高校,如果没有健康向上的校园精神和文化氛围,将很难立足于高校之林。”针对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我们要冷静思考,积极应对,努力开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一)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高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作为重点予以特别重视
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偏重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很少有高校把这类文化活动纳入学校长远规划,这势必使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长远眼光,削弱校园文化在高校完成其培养目标过程中的作用,也使校园文化不能形成与学校特色相一致的特征。高校要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真正予以重视,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使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提高认识,全员共建
长期以来,人们一定程度上倾向于把校园文化建设看作是校团委、学生处等行政机构和学生自己的事,而很少把其他部门和教师纳人其中,这就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主力军。高校必须树立校园文化共建意识,充分调动全校上下共建校园文化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领导的带头作用,教师的表率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全员共建校园文化的局面。
(三)在物质文化建设中突出精神文化建设
物质和制度文化建设是基础,也是精神建设的载体。但精神文化建设是高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正如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所说:“大学,大师也,非大楼也。高校只有真正突出精神文化建设,特别是大学精神的重塑,才能真正留住大师的前提下培养真正的大师。
(四)坦然面对多元文化,不断强化主流文化意识,注重借鉴非主流文化。
文化的多元化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必要。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步伐,不同地区、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必然加强,不同文化出现在同一时空是我们必然要面对的一种局面。但是,构建校园和谐文化、倡导和促进多元文化融合共生的前提是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核心不能丢。在这一前提之下,注重借鉴西方文化中合理的成分,强化文化兼容性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更要有世界性眼光和广博的胸怀,对世界先进文明成果进行认真研究和积极借鉴。
(五)抛开功利,突出特色
大学在文化建设方面只有抛开功利性,才能彰显其个性,才能显示出独特的文化魅力,形成自己的大学精神,这种大学精神充分体现了一所学校的特色。这种精神才是大学发展的不竭动力。普林斯顿大学第 28 任校长威尔逊先生曾说:“普林斯顿不像哈佛,也不希望像哈佛那样;反之,也不希望哈佛变成普林斯顿。”可见,保持学校的独特“精神”和“个性”,才是学校校园文化的精髓。
(六)强化校风建设,培育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要大力倡导认真学习、勤于学习的良好风气。通过加强和完善大学生行为规范,严格管理,狠抓考风、考纪,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他们自觉地把学习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结合起来,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等,努力形成勤于学习、奋发向上、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通过加强师德建设和学术道德教育,宣传师德建设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力,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积极建设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优良教风,形成对教职工具有凝聚作用、对学生具有陶冶作用、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的优良校风。参考文献:潘懋元
〔l]潘撇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2] 黄腾蛟,何永宏.论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81-83.〔3]张春和等.高校校园文化价值冲突的现状与思考【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崖刃2003(2).[4]盛宏寿.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与原则【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2(4).[5]王磊.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自议IJ].重庆工学院学报,2(X)6(4):145.[6] 郑慎德,张军,等.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研究[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7]林岳新.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少年价值观培养研究[M]中国科技出版社,2011.
第四篇: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湖南 学院 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考籍号: 邮 编: 电
话: 055109100019
422000 ***
姓
名:
指导教师:
专
业:
朱伟
袁向荣
教育管理
地
址: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题
目:
中小学校园文 化建设中存在的 问题分析及策略邵阳区邵阳师范大
专部28班
思考
2011年4月
目 录
摘要.....................................................................................................................................3 关键词.................................................................................................................................3 前言.....................................................................................................................................4
一、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及重要意义.................................................................4
1、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4
2、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4
二、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分析.............................................................................5
1、校园物质设施建设落后.......................................................................................5
2、校园文化建设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和谐.......................................................5
3、应试教育主宰着校园,校园文化的地位不高...................................................6
4、社会通俗文化中的浅层文化在校园文化中占主要地位...................................6
5、对中小学校园文化的研究一直较为薄弱...........................................................7
三、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思考.............................................................................7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8
2、创造和谐人际关系,优化人际环境...................................................................8
3、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开放性,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9
4、创建校园主流文化...............................................................................................9
5、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管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10 结束语...............................................................................................................................11 参考文献...........................................................................................................................11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策略思考
朱伟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摘要: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我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在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本文在阐述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从各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加强我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文化;问题;对策
School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Zhuwei(Hunan First Normal College, Hunan Changsha, 410205)
Abstract: Campus culture is the soul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Is cohesive school image to improve school show the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civilization.so,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s very important,But because China's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has a late start and its development is slow,in construction process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Based on elaborating the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chool culture,Analysis the reasons,And from every Angle advances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strengthening our country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Key words: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campus culture,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我国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受到注意,但由于各方面的影响,整体水平并不高。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我们还应知道,校园的物质环境、校园人际关系、校园文化的地位以及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还远远不够。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历来众说纷纭,可以说有学校就有校园文化,在人们没有认识到校园文化作用的时候,校园文化只是自然地反映着学校物质、精神风貌。不同的时期,人们精神面貌不同,校园物质条件不同,学校活动内容的重点不同,建设的校园文化也就不同。
一、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一)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何为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组织里,以学校组织成员为文化主体,通过组织内部的教学、科研、生产、生活和文化实践活动所创造出来的文化财富的总和,其中包括学校群体的价值观与准则、校史传统、习惯、作风、道德规范、行为方式以及语言符号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组合、编码、加工、改造而形成的一种整体文化模式【1】。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它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学校里任何课程都无法办到的。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是指以中小学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为主体,在学校的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这种方式和结果以具有校园特色的物质形式和精神形式为其外部表现并影响和制约着校园人的活动与发展。它涵盖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与此相对应,它所释放出的强大心里制约力量,使校园人受到氛围、制度和观念三方面的控制。而这三层对应关系中,精神文化建设和办学理念是其核心。
(二)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进行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必须的,因为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要是 4
校园文化没建设好,中小学生也就没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更不能好好的学习了,还怎么谈国家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所以进行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以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
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个性、陶冶情操、发展各方面能力,其中,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它能给予学生情感的精神食粮,使中小学生做到道德提升、人格发展、快乐生活。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起到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
二、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分析
总的来说,我国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还处在薄弱环节,从校园的物质环境、校园人际关系、校园文化的地位以及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来看,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大部分教师和个别学校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还不是很深,以至于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校园物质设施建设落后
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由于受到地域的影响,很多学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很不理想,城镇学校还较好,农村中小学校举步维艰。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化的娱乐设备和娱乐休闲方式逐渐进入普通百姓家,社会上的游戏厅、舞厅、网吧、酒吧等娱乐场所无时不对中小学生产生诱惑力。校园物质设施落后,活动内容与活动方式也常常缺乏新意,学生的兴趣在校园里得不到满足便走向社会去寻找能够满足他们兴趣的场所。于是才会出现中小学生光顾网吧等娱乐场所,与社会不良分子接触等现象,这些消极因素,对中小学生心身发展和学习都是是有的影响,对校园文化建设也是有影响的。
(二)校园文化建设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和谐
(1)师生之间的不和谐。教师在激烈的竞争中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寄托于学生。教师把校长给予的压力转嫁到学生身上,于是他们偏爱成绩好的学生,歧视甚至驱赶成绩差的学生。那些调皮成绩又差的“双差生”,成了教师进职称、得奖金、评先进的主要障碍,于是教师想方设法驱赶,迫使其转学或辍学,造成了师生的严
重对立。
(2)教师之间的不和谐。当前,极少数教师感情淡漠,无心经营融洽的人际关系,彼此之间存在一种微妙的“隔阂态”。平时大伙都是“菜地里的萝卜——个个是头”,孤傲清高,对自己缺少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把同事当作是“抢名次”的对手,相互防备着,有了新的教学理念、新方法、新信息不与他人分享。他们总是“各扫门前雪”,暗自使劲,守着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秘密,争取在有限的职称名额中脱颖而出,优先晋级;或为了在升学率的竞争中名列前茅,压倒群雄,千方百计地排斥甚至陷害对手,以致关系十分紧张。这不仅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也阻碍了和谐校园的形成和发展。
(3)学生之间的不和谐。现在的中小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缺少合作的机会,加之当前信息化、网络化等多种原因,同窗之间冷漠、相欺、相残,缺少宽容和诚信友爱。比如有些学生借口帮助同学而大骗钱财,绑架同学,甚至敲诈父母,走上犯罪道路。还有不少中学生受不良文化和影视作品影响,在校园里称王称霸,对弱小同学动辄拳脚相加,有的还对教师大打出手。甚至有些中学校园里出现了“学生老大”这种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向学生收取“保护费”等,破坏了校园的和谐与安全。
(三)应试教育主宰着校园,校园文化的地位不高。
当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还没有真正地从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上来,相当一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在升学率的强大压力下,抓智育、抓升学竭尽全力,但对校园文化建设很少考虑,文化活动开展不多。另外,课程陈旧且设置不尽合理,没有体现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弹性和宽容性,以学科竞赛、考试作为衡量学校好坏的标准,造成学校只重视有竞赛任务、有升学考试任务的学科,例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削弱了对提高人的素质有关的人文教育和艺术教育,影响了活动课程的安排和开展。此外,巨大的学习压力和繁重的课外作业也影响了学生开展学习以外的活动。在大多数高考班级,只设置与高考有关的课程,而与高考无关的学科一律不开,也不参加知识竞赛、社团活动、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以及各项大型教育活动,这种状况造成开展全面素质教育成为一句空话,而校园文化建设也失去了应有的地位。
(四)社会大众通俗文化中的浅层文化在校园文化中占主要地位。
所谓浅层文化,主要是指服饰、发型、语汇、消闲嗜好等等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在当前,阅读畅销的通俗文学作品、观看收视率高的通俗连续剧,喜欢的流行音乐,盲目模仿与狂热追星,是中小学生课外文化生活的一般时尚。据《上海中
【2】学生文化生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表明,在课外阅读方面,29.09%的中学生喜爱阅读通俗文学;在收看电视方面,29.95%的中学生喜爱看电视连续剧和外国影视片,尤其爱看武打凶杀片和侦探片(占64.05%);在选择音乐方面,70.71%的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尤其偏爱港台流行音乐;在文娱活动方面,43.27%的中学生去过音乐茶座或卡拉OK厅,28.34%的中学生参加过营业性舞会,46.48%的中学生去过电子游戏机房。在领导与教师中还存在着更严重的问题,包括庸俗的关系、金钱至上、打麻将赌博成风等等,污染了校园的文明风气。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学生以模仿影星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为时髦。明星的生活常是学生闲谈时的热门话题,知道这些事越多越觉荣耀,不知者被讥为“老土”,甚至不少明星的语汇成了学生流行的语汇。在不少学生的书包里,最精美和心爱的本子上常贴有他们崇拜的明星偶像的照片和抄录着流行的歌曲【3】。这些都说明,很多学生以及教师崇尚浅层文化,喜爱新异、刺激、实惠的东西;同时受当前经济转型期的浮躁的社会心态影响,没有精力也没有兴趣去学习和欣赏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高雅的国外艺术文化,更没心思建设校园文化了。
(五)对中小学校园文化的研究一直较为薄弱。
在校园文化的研究中,其中研究中小学校园文化的文章和资料微乎其微,绝大部分是研究大学校园文化的,因为从事校园文化研究的大多是大学教师,他们身居大学校园,对中小学校园文化比较生疏,同时高校是人文荟萃之地,有非常浓厚的文化氛围,便于研究;另一方面,中小学的科研力量一直较为薄弱,并且在应试教育的大趋势下校园文化研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和推进全面素质教育,中小学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与研究才开始得到重视,经济发达地区的部分学校率先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整体水平并不高【4】。
三、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思考
中小学校是培养我国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基地,是发展和传播先进文化的场所,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中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确保先进的校园文化在基础教育中的良好建设,所以要通过多种有效的途径,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培养先进 的文化意识,认真搞好我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根据我国中小学的校园文化现状,我想谈谈我的对策: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入手。校园环境的建设要做到:绿化、美化、净化、静化。校园的美化不应只局限在校园的整体布局、建筑装修及教学设施的更新添置等纯粹的物质文化的层面上,还应表现在通过对校园环境的点缀所体现出的全校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的审美观等精神文化上,如校园板报的内容形式,办公室、教室的布置,名人画像、名言警句、艺术作品的悬挂等,要让校园内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是风景、一草一木都是教育资源、一砖一瓦都能体现引导和熏陶,宣传栏、宣传窗、文化墙、文化长廊,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区域都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平台,教学楼内的正容镜、开放式阅览长廊,教室内布置的国旗、国歌、国徽、名人名言和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处处充满着人文精神,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当然物质文化的建设不能由学校领导包办,必须依靠师生一齐动手,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创造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
(二)创造和谐人际关系,优化人际环境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良好的集体意识是一种向上的群体规范,是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
(1)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日常的正式或非正式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同时也是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要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精湛的教学艺术、良好的外表形象,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尊敬教师,勤学守纪,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2)正确处理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间应做到彼此平等、真诚相待,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互谅互爱,互相促进提高。教师之间不能因为学历、职称、工 8
龄、分工等的差别轻视对方;同一学科教师要丢弃“同行是冤家”不良风气,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不同学科的教师要打破划地为牢的学科偏见,要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与发展。教师可通过教学或科研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增进教师间的交往,体验与其他教师一起努力取得的成功,还可通过参加学校、学院等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中,增进彼此的了解,建立友谊。
(3)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既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优良集体的形成,教师要有目的地加以引导,强调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应遵循守纪、理解、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鼓励学生具有自信、公平竞争、助人为乐、大度为怀的精神。提倡同学间学习上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纪律上互相督促,互相提醒;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提高。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除烦恼;要正确地引导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学生在这种团结友爱、相互尊重的气氛中才能得以健康地成长。
(三)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开放性,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
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开放性,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政策。首先是让学生走出去,长期以来很多学校从管理角度出发,利用学校的围墙把学生与外面的世界隔开,认为这样可以使学生避免外界的干扰,从而使学生健康地成长,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学生的大多数校园活动过多地局限在校内,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单纯而又缺乏与社会充分接触的校园活动当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却在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教育者要使学生走出校园,充分接触大自然,更多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的心灵慢慢成熟起来;其次是引进来,在满足师生需要的前提下,把学校的校园活动场所,如,体育馆、图书馆等全面对社会开放,校园文化活动吸纳社会各界的参与,把其他学校的学术讲座、体育竞赛、文艺演出引进校园。这种建设的思路既可以塑造校园形象,加深外界对学校的了解,又可以拓展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
(四)创建校园主流文化
校园文化本来应是丰富多彩的,可当今各中小学的校园文化还是停留在解放前,没有创新,没有特色,以至于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所以要吸引同学就得要创建主流的校园文化,不同的中小学有着不同的办学特色。上级教育部门应当赋予中小学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让各中小学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9
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排除外界的干扰,形成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比如:
(1)图书柜要建到班级,可以在校园内外围墙、走廊、过道张贴着读书标语,校门口每月一期的荐书栏向学生、家长推荐好书,百米长廊内名人故事、成语故事一步一景,开放的学校图书室随时欢迎师生借阅,学校筹建的“快乐书吧”,让师生在这里享受读书,可以随时交流读书感受;图书不再锁在图书馆,而是建在教室和办公室。
各中小学也要在创建活动中积极投入资金为师生订报、购书、丰富藏书,并投入资金更新长廊、展室等文化设施设备,为校园建设营造读书氛围,提供物质的保障。
(2)读书要延伸到家庭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促生者、心灵的塑造者、生活的引领者,也必须是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阅读的先行者,教师要用自己的阅读带动、引领学生的阅读。学校校长是读书的带头人,要经常把自己看到的好的内容打印或复印下来,与学校老师共同分享,老师再与同学分享,同学回家也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共享读书的美好时光,分享读书的浓浓乐趣,把学习气氛延伸到家庭。
(3)可开展丰富多校园文化的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合唱团、器乐队、舞蹈队、书法小组、运动队、文学社、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还可以开展艺术节、读书节、英语节、科技周、环境日等校园文化活动,在“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八一”建军节、教师节、“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以及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要开展活动,都要搞的有声有色。
(五)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管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及文化建设工作研究,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指导我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和繁荣中小学校园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只有在思想上重视、管理上落实、理论上指导,才能切实搞好我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要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工作管理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工作,要加强研究力量,加大资金投入,重视督导检查评比,及时总结反馈经验,中小学领导要带头参与校园文化研究管理。
西方发达国家的校园文化建设伴随着其经济的发达而发展起来,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他们积累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我国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起步晚,10
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为了尽快缩短我国与国外的差距,使我们早日能够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来,我们必须学习借鉴国外的校园文化建设经验。国外校园文化与我国有着诸多方面的差异,如社会历史条件差异、时代特质差异、价值体系差异、理论基础差异等。因此,在借鉴学习国外校园文化建设时,我们必须加以批判地吸收、借鉴西方校园文化建设经验。
校园文化以其独特魅力贯穿于一个学校的发展,它体现了一个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和品味格调,特别是提高全体师生的凝聚力,营造优良的校风学风,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育优秀的人才,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起步晚,又由于各方面的影响,整体水平不高,但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不断找出存在的问题,不断加以改正、创新,那么我国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必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贺乐凡《中小学教育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秦久明《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J].(河北财经学院学报》.1991年.第5期
3、张娜《校园文化的作用不可忽视》[J].《湖南教育》.1999年,第2-3期:
4、李钟陵;《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第五篇: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现阶段,信息资源建设主要包括文献资源建设、数据库建设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组织等。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应自始至终应围绕着我院教学科研的需要,围绕着读者信息需求来开展。因此,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了解掌握广大师生读者的信息需求,分析研究目前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研究对策,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改进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也才能克服信息资源建设的盲目性,加强针对性,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体系。
一、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馆藏资源绝对数量不足
按照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规定,财经政法类高职高专院校生均图书80册为合格标准。低于生均45册将被亮黄牌限制招生。而截止到2008年9月,我馆馆藏纸质图书为53.9万册,按在校生12000人计算,生均图书刚好达到45册,已经濒临亮黄牌的边缘。另外标准还规定,图书馆生均年进新书量要达到3册,而我馆目前生均年进新书量不足2册。所以本次读者问卷调查中,读者反映最集中的问题就是图书陈旧,新书数量少,品种少,面窄。而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就是经费不足,经费不足是制约图书馆馆藏建设的根本原因。
2、藏书结构有待于更加合理化,专业图书、特别是新开设专业图书需要加强
藏书结构主要是指馆藏专业性图书与非专业性图书以及各学科之间藏书的比例。高校图书馆的藏书主要由专业用书和非专业用书两大部分组成。专业用书是为了满足专业教学、科研的需要;非专业用书是为了满足增长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应提供以满足读者本专业或同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图书为主。如果馆藏图书与读者专业相对应的图书所占比例较小,即可说明藏书结构不合理。我院在改建高职院校以前专业设置比较单一,专业图书以法律类为主。改建高职院后,我院近几年增加近二十几个新专业,这些新增专业馆藏图书基础比较薄弱,但图书资料需求都很强,由于经费有限,不能短时间内满足这么多学科的需求,而以前专业还需要保证图书收藏的系统性、连续性,如此以来供求矛盾日益凸显。而由于专业图书总体利用率不高,采访图书时就偏重于借阅率较高的 1 人文社科类文学书,致使专业书所占比例偏低。
另外,新书比例小,内容陈旧过时的书偏多也同样可以反映出一种藏书质量上的不合理。一部分专业性图书的时效性很强,特别是计算机等科技类图书,和一些英语、计算机、公务员和司法考试类的图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一类的图书将成为观点陈旧、知识老化的旧书。藏书内容过时的旧书长期压架,会影响读者的借阅和藏书的利用率。这些问题也是本次读者问卷调查中读者反映相对集中的问题。
3、藏书利用率特别是专业藏书利用率偏低
藏书利用率是指馆藏图书被读者借阅图书的册(次)数占总馆藏或者某类图书总册数的百分比。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我国图书馆的藏书利用率普遍比较低。前苏联规定一般图书馆的藏书利用率要达到140%~300%,日本市民图书馆则期望达到400%,而我国图书馆藏书的利用率平均只有30%左右。通过对我院图书馆近几年来图书和期刊借阅情况的统计分析,馆藏图书平均每天借阅大约1000册左右,期刊平均每天借阅70余册次,藏书平均利用率在40%左右。读者利用最多的依次是I(文学)、H(语言、文字)、F(经济)、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K(历史、地理)、D(政治、法律)、B(哲学、宗教)、C(社会科学总论)8个大类。调查结果表明,总的来看,图书流通率呈增长趋势,但增长的幅度不很均衡。另外,从图书流通量的的统计结果看,我院图书馆历年来流通率遥遥领先的是I(文学)类,占总流通率的45%,而与我院所开设的各专业相关的图书,如法律、外语、计算机、经济、管理、园林园艺等各类图书的借阅量总和仅占全部借阅量的45%左右,专业图书的借阅量明显偏低。
专业图书借阅量偏低从我们馆藏结构的分析来看,主要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读者与技术型、应用型学生读者的多方位信息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文献信息资源的总体定位。我院作为一所普通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学术型和研究型主流读者群体不同,我们的藏书结构要从不同角度分别满足教师学术型和技术型双重信息需求以及学生读者的基本阅读需求。从本次调研情况来看,我院读者对于案例分析、各种考试的题集、教学辅导材料需求比较大,而我们购买的专业图书多偏重于理论性,这也是造成专业图书利用率偏低的一个原因。
4、校区分散导致书刊资料的收藏分散,且不能实现资源共享
目前,我馆的图书采购实行统一采购,然后根据各校区的专业设置对分编后 的新书进行统一分配,由于校区较多,经费有限,为增加采购图书的品种,复本量一般限制在专业图书为2--4本,综合性图书为6本,有限的复本分散在三个校区就显得更少了。由于目前我院三个校区分属三个不同的网,校本部是教育网,西院为电信网,新校区为网通,致使三个校区不能联网,也就不能实现图书的通借通还和解决馆藏信息资源的共享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馆藏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和购书经费的浪费。
5、读者群体素质偏低,学习风气不高
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群主要是学生,藏书利用率的高低与学生直接相关。在图书馆藏书规模、藏书质量和管理水平确定的情况下,藏书利用率的高低则直接取决于作为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的学生读者队伍群体的状况。我院学生的主体是专科生,与其他本科院校相比,读者群体中阅读型和研究型的读者比例很小,学生利用图书馆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较差,对专业性图书的利用和吸收能力较低,学生所借的绝大部分图书都是小说、历史、健康、娱乐、美容、美食等业余欣赏性图书。这就造成了专业性图书利用率低,文学类图书利用率高这样一种局面,这与我们馆藏建设的初衷又是相违背的。
6、对电子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够,利用率不是很高
从本次读者问卷调查结果来看,纸质图书和期刊的利用率最高,基本达到了60%以上,而电子资源方面,中国学术期刊网达到35%,而其他电子资源利用率才在20%左右,这就说明了我们对电子资源的宣传和培训力度不够,许多读者还不了解我们图书馆有哪些电子资源和怎样使用这些电子资源,这就无形中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7、工作人员主动服务的意识不强,对馆藏资源的深度挖掘不够。
目前工作人员还习惯于被动服务,局限于简单地借借还还,主动服务、个性化深层次服务方面还不够。图书馆还没有形成特色馆藏,也没有建成自建的特色数据库。另外,随书光盘、随书磁带等一部分视听资源还没有纳入规范化的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加强信息资源建设的对策研究:
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我们认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需要从以下方面改进和加强:
1、继续加大图书经费的投入力度 为使我馆的馆藏数量早日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规定的标准,即符合生均80册图书、生均年进书量3册的条件,学院应进一步加大对图书经费的投入力度,并且随着文献价格的增长而保持一个适度的增长,考虑到学院目前搞新校区建设资金比较紧张,我们经过测算,年购书经费达到100万元比较适合,可基本满足新增图书、报刊以及电子资源的需要。同时我们将进一步拓宽图书经费来源渠道,采取开源节流的措施,一方面通过图书的招标采购,实洋结算的办法,最大限度提高图书经费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利用电子阅览室的创收来补充部分图书经费。
2、采取有效措施,建成适合我院专业发展需要的馆藏体系
(1)根据学院的建设方案和教学科研的需要,结合学院重点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文献资源建设方案,全面加快馆藏资源建设,科学合理地整合校区间的馆藏结构,积极开展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创建随书光盘数据库,逐步形成以法学类图书为支柱,以农林类、经济类、管理类图书为支持的特色鲜明的馆藏体系,力争使我馆成为河北省法律文献信息中心。
(2)合理确定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投入比例,按照优先重点学科和专业(即法律事务、司法助理、法律文秘3个学院重点专业)、确保新增专业、兼顾其他专业的原则,合理确定各系、专业文献经费投入比例,依据各系、专业课程设置情况采购文献。合理确定印刷型文献与电子文献的投入比例,合理确定图书与期刊、中文与外文的投入比例。
(3)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继续实行和完善图书招标采购机制。坚持和把握文献资源建设的特色性、适用性、针对性、系统性、思想性、少复本多品种的原则。
(4)成立图书采购小组,聘请学科带头人担任采购顾问,定期召开座谈会和发放读者问卷调查,广泛征求读者意见。设置学科联系人,与各系部保持联系与沟通,交流信息,以确保馆藏资源的适用性、科学性和专业性。要求采编部要有各系部的教研室主任、学术带头人、课题主持人的联系方式,每次将新书目录和采访数据以及新书通报通过邮件发送给他们,并电话通知,这样可以加强与老师的沟通,提高图书采购的专业性和适用性,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5)加强对馆藏信息资源的宣传推介力度,通过新书通报、网络宣传等形 式开展馆藏信息资源的宣传,提高馆藏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3、开发文献信息资源,强化信息服务职能
(1)开展定题信息跟踪服务。定题信息跟踪服务就是根据科研人员某一特定研究课题的专门需要,有针对性地收集和整理国内外最新文献信息,编制专题性题录、索引、文摘或综述等资料,并根据需要提供原文服务。该项服务要根据课题进展情况提供阶段性和连续性服务,要一跟到底不能中断,直到课题完成为止。
(2)图书馆要为教师提供他们迫切希要的本专业最新的、最先进的科技资料和动态信息。要大力开展SDI服务(计算机化的定题服务),把有关检索课题输入计算机建立需求文档,通过校园网络向师生提供定期服务。
(3)编译综述性信息资料。期刊论文的内容广泛,知识新颖,情报含量高,但是,全面收集和了解某一方面的信息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应利用馆藏期刊编译有情况、有分析、有对比、有见解的综合述评或专题研究报告,使教学科研人员了解和掌握相关学科的发展水平、趋势和最新研究成果,为其制定规划、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开展情报信息服务。
(4)抓好重点学科和精品课程的信息资源建设。重点学科和精品课程建设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的决定性因素,能否围绕重点学科发展,搞好馆藏建设,提供优质充分的信息资源保障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任务。因此,在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将突出重点,有所倾斜,优先重点学科和精品课程的信息资源建设,对于省级以上的精品课程,图书馆将协助它们建立起专业资料室。
4、有计划地适时剔除旧书。
我们计划在明年校本部搬家前,把校本部书库过时破损较严重的图书剔除后再打包,剔除的图书和要上架的图书分开搬运。这样开架的书库不再有太多过时的图书,尤其是计算机方面、英语考试题和一部分流通量大、磨损较严重的文艺书等,保证流通书库的图书是流通量大的、有用的书籍,也节省了馆藏空间。
5、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养和教育,提高主动服务的能力。
一是确定每周一上午为固定的业务学习时间,每学期我们制定一个学习计 5 划,鼓励大家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并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来提高馆员素质。二是职工的继续教育可采取多种形式,如对工作业绩突出、业务能力强、具有发展前景的职工派出去参观考察、学术交流、短期培训等;三是采取定期岗位轮换制度,进行岗位培训,以强化职工的工作适应能力和对图书馆各个工作流程的了解,使职工成为工作上的多面手。一个人常年在一个岗位上容易产生惰性,准备明年搬新校区时重新调整部分人员岗位。
6、早日解决各校区信息资源通借通还、共建共享的问题。
随着明年校本部整体迁入新校区,新校区和西院的联网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实情况证明,校区之间不能联网,给校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带来诸多不便。根据有关部门规定,大学校园必须接入教育网,而目前西院和新校区接入的都是电信和网通的宽带,校本部迁入新校区后将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建议学校早日与有关部门联系,争取将新校区与西院通过专线接入教育网,将解决包括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在内的一系列问题。
7、加强对馆藏电子资源得的宣传,整合网络信息资源,提高电子资源的利用率(1)、通过举办讲座和培训;技术部工作人员到系部、处室上门宣传;文献检索课课堂推介等形式,加强对馆藏电子资源的宣传和推介力度,使更多的读者了解并且会使用我们的电子资源。
(2)、尽快完成远程访问系统的软件和设备的安装工作,并向广大教工读者开放,使教工读者在家里就能访问我馆的电子资源。
(3)、整合网络信息资源,开展网上免费信息站点导航。一是对互联网免费资源直接链接,或是将地址稳定、性能可靠、学术价值高的网址特别是与我院的某些学科(或是特色学科)相关的主题作为搜集的重点,并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类,制作站点导航。推荐给用户,进行网络信息资源导航服务;二是对网上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优化组合,使其成为本馆馆藏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网络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