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建设物流枢纽城市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3 22:26: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建设物流枢纽城市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建设物流枢纽城市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第一篇:重庆建设物流枢纽城市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重庆建设物流枢纽城市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谢运洁

(重庆教育学院图书馆重庆400067)

摘要: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重庆建设物流枢纽城市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物流中心;SWOT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国家“十一五”规划要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实现企业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系列化运作。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加强物流新技术开发利用,推进物流信息化。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2007年6月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重庆市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重庆市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重庆在“十一五”期间,打造长江上游区域物流中心,推进全国统筹城乡发展顺应了国家发展规划的要求。

20世纪末21世纪初,党中央、国务院为进一步发展我国国民经济,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重庆作为西部地区的核心区域、长江上游水陆交通主要枢纽,打造长江上游区域物流中心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在此背景下,本文认为有必要运用企业战略管理的一种分析方法—SWOT(S-Strengths优势、W-Weaknesses劣势、O-Opportunities机遇、T-Threats威胁)分析方法对重庆建设物流枢纽城市的内部条件之优势与劣势和外部环境之机遇与挑战进行客观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相应的发展对策。下面就重庆市建设物流枢纽城市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详细的分析。S(Strengths)———重庆建设物流枢纽城市的优势分析

1.1 区位优势

重庆具备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明显区位优势,重庆管辖着长江干线1/3的航线,北有陕西、宁夏、内蒙,南有云南、贵州、广西,西有四川、西藏、新疆、青海、甘肃,东接湖北、湖南,是长江经济带与成渝经济带结合区、东部和西部结合区、渝贵川结合区的重要节点,是撬动“连接中国11个省市区,跨越东、中、西三大经济带,辐射近4亿人口的长江流域”这一杠杆的支点。重庆是西部地区唯一能依靠长江航运的城市,在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中,具有承接东西、沟通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是人流、物流的重要集散地,从而也引发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聚集。

1.2 交通优势

重庆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是我国西部地区惟一拥有水、陆、空和管道运输四位一体的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城市。

(1)公路:2007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0470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49公里,一级公路11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谢运洁(1980年-),女,四川南充人,重庆教育学院图书馆信息技术部,馆员;武汉大学情报学硕士,主要从事信息技术管理、文献检索教学、信息管理、物流等方面的研究。

386公里、二级公路6300公里、等外公路54747公里。到2010年,重庆市将建成“二环八射”,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914公里,将大大提高交通运输能力。重庆在“二环八射”高速公路网基础上,还将再规划 “一环两射”及“一联线”。

(2)铁路:重庆现有5条铁路与全国相连,2007年铁路营运里程达到1257公里,已开通直抵达香港九龙的集装箱专列。2010年,重庆将建成为拥有“八干线”(即:成渝线、渝黔线、襄渝线、渝怀线、兰渝线、达万线、万宜线)的西部最大的铁路枢纽城市,铁路营运里程达到1394公里。

(3)航空:重庆现有机场三个,其中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可起降波音747大型货机。目前已开通至日本名古屋、美国西雅图、泰国曼谷、法国土鲁兹、韩国汉城、新加坡,中国香港、澳门等地的国内国际(地区)110多条航线。

(4)港口:长江年货运量13亿吨以上,是密西西比河的1.6倍、莱茵河的2.3倍,居世界之首。长江的运能相当于10条京广铁路。重庆是长江三大港接点之一,是西部最大的通海港,已实现江海联运,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重庆境内有大小通航河流30余条,有上百个港口分布在航道上,吞吐量在50万吨以上的港口有15个,其中长江干线12个。九龙坡集装箱码头年通过能力20万个标准箱,寸滩港集装箱通过能力达70万个标准箱,汽车滚装通过能力达30万辆。2010年,重庆港口货物吞吐能力将达1.25亿吨,集装箱160万个标准箱,汽车滚装76万辆。重庆内河航运在西部各省中独具优势,境内航道网络沟通70%的区、县(市),是云南、贵州、四川等西南地区沟通东中部地区的水上通道。

如此便利的交通环境赋予了重庆极强的商品集散及广阔的市场辐射能力,也为重庆建设物流枢纽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1.3 政策优势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重庆直辖、重庆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务院3号文件《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物流业被列为国家十大振新行业之一等政策的实施,加快了重庆对内外资的引进。

1.4 产业优势

重庆是中国西部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之一,同时也是长江上游最大的商贸口岸,辐射中国西南、西北和华中地区。直辖至今,重庆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的发展,直辖10年生产总值翻了近两番,增长了2倍。200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436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61.23亿元,2010年,重庆工业产值预计达到1万亿元,将聚集2万亿元的贸易销售额和巨大的物资运输量。工业、农林牧业和第三产业的良好发展为物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

1.5 能源优势

重庆是中国电力最有保障的几个城市之一;重庆现有500多万千瓦电力装机容量;并有12条22万伏-50万伏的干线与湖北、四川、贵州相连;2010年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重庆境内天然气探明储量3650亿立方米,气田开采量占全国1/4;重庆是我国南方重要煤炭生产基地之一,煤炭探明储量30.5亿吨;重庆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超过5000亿立方米,经济可开发的水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820万千瓦;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1.6 教育优势

重庆拥有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57所高等院校和众多的科研院所。近年来,这些高校都紧随时代步伐,大力开设物流专业,已经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的物流人才。同时,重庆拥有许多物流基地和物流园区,这些可以为高校学子提供很好的物流实习基地,是培养物流专业人才的摇篮。

1.7 规模优势

重庆现有汽车运输经营户56587户,其中大型货运企业515家,集装箱运输户9户;水路运输经营户达2800家左右,建制企业63户,44家骨干企业。铁路运输由铁路货运公司、铁路

集装箱运输中心和铁路快运公司经营,货运代理户总计1303家。储运方面,重庆市拥有189万多平方米的仓库、15亿公斤容量的粮库、125万立方米的石油库、6万吨容量的冷藏库、4.7万平方米的危险品仓库、货场38万平方米,这些数据每年还在不断的增加。W(Weaknesses)——重庆建设物流枢纽城市的劣势分析

2.1 物流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相对于国内比较发达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来说,重庆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较小,运输网络密度较低,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物流中心还比较缺乏,严重影响着物流集散和运输效率的提高。

2.2 物流企业服务水平不高

目前重庆大部分物流企业缺乏现代物流经营理念、规模小、装备旧、信息化程度低、行业竞争大、经营状况不佳,只能提供单一的服务并且服务水平不高。绝大多数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因而也造成物流成本过高。从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来看,全国总体上保持在20%左右,上海约为12%,青岛约为13%,重庆约为18%,与沿海发达地区差距不小,与发达国家8%至10%的先进水平差距更大。并且尚未引进和培育出在国际上有影响、在全国或者区域物流中具有带动和示范作用的龙头企业。

2.3 物流市场管理混乱

重庆目前的物流市场非常混乱,条块分割现象很严重,还没有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的供应链条。

重庆市还没有建立全市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各类物流信息资源没有得到整合,造成物流资源浪费、货物通关效率低。工商企业无法借助网络信息掌控货物流动过程中的实时信息,致使工商企业对物流企业缺乏信任,推进企业物流业务分离工作难以开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企业缺乏滋生发展的外部环境。O(Opportunities)——重庆建设物流枢纽城市的机遇分析

3.1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将极大提高物流量的增长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将要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中,从而极大地缓解基础设施落后对经济制约的作用。国家对西部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加上西部地区本身的优势,将会吸引大量资金流向西部,国内发达地区以及国外跨国公司将在西部建立其分支机构。这些都将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货物的频繁流动,从而带动物流服务需求的增长。重庆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支撑点和依托地,其快速的经济发展的波及效应及城市扩张的辐射作用,将为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3.2 重庆被批准为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

直辖的重庆实行市对区县直管,没有中间层,行政损耗相对较小,运行成本相对较低,执行效率相对较高,这种体制优势有利于统筹市内各区域发展;地域扩大和人口众多,使重庆土地资源、旅游资源、能源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更加丰富,这种资源优势有利于全市生产力空间布局的科学规划和各类资源的有效配置;处于我国南北东西几何位置的枢纽,这种区位优势有利于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实施“以点串线、以点带面、重点开发”战略,加快建设和发展。

3.3 重庆被批准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重庆市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报请国务院同意,正式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中国首次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3.4 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正式挂牌

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享受“国外货物入区保税、国内货物入区退税、区内自由贸易”等特殊的税收政策。内陆保税港区的设立,标志着重庆站在了内陆开放的最前沿,重庆港将成为长江最大的枢纽港,同时拥有西部最大的货运吞吐量和内陆最便宜的货物运输费用。

3.5 物流业被列入国家十大振新产业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促进了物流业自身平稳较快发展和产业调整升级,同时服务和支撑其他产业的调整与发展、扩大消费和吸收就业。

3.6 《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出台

为重庆量身订制的《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国务院2009年3号文件)近期出台,3号文件明确了诸多先行先试任务,使我市下一步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思路、工作方向、着力点更为明确,物流业被列入国务院支持重庆发展的重要项目,使重庆物流业发展得到了更多政策支撑。T(Threats)——重庆建设物流枢纽城市的挑战分析

4.1 外资物流企业加速进入中国市场,物流市场竞争激烈

外资物流企业在我国经营多年,已有一定基础,大多数都得到了高增长和高回报,使其更看好我国市场。联邦快递(FEDEX)、荷兰天地(TNT)、德国辛克(SCHENKER)、敦豪(DHL)等纷纷在重庆设立分支机构、增加投资、创新服务、扩大业务。这些外资公司纷纷入驻重庆对本土物流企业来说无疑是个严峻的挑战。

4.2 面临周边城市的激烈竞争

在西部大开发的大浪潮中,同样作为重要的中心城市的西安、成都等地,在物流方面都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从经济实力、运输总量、便捷程度都对重庆建设现代化的区域物流枢纽城市造成严重的威胁。周边城市都提出了积极建设物流基地、大力发展物流产业的战略,因此,重庆要建成现代化的区域物流枢纽城市将面临周边城市的激烈竞争。

4.3 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竞争的日趋加剧,客户对物流服务的要求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将更高。主要提供货物运输、仓储服务的传统物流服务已不能满足当今市场的需要,客户会要求物流企业参与其物资管理、能为其产品提供包装、配送等增值服务,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5 重庆建设物流枢纽城市的对策

5.1 建立大运输量的城市快速交通运输体系

重庆市政府应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加快渝万铁路、成渝城际铁路的建设,增修石忠路,外环东、南、北段,江合一期,水武,武彭,彭黔八段高速公路,完善主城、万州、涪陵、永川、江津、奉节、合川、武隆八大港口码头、江北机场、人和汽车货运站、唐家沱火车货运站、井口货运站、上桥储运中心等设施建设,整合这些设施的无缝连接。

5.2 建设一个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

以重庆市政府为主导建设重庆物流信息平台,实行企业会员制,会员企业可以通过平台发布广告和承接物流业务,客户可以通过平台获取物流信息和办理委托物流业务,实时了解货物的运输、储存情况,海关、检验检疫、外经贸、工商、税务、公安、金融、交通等部门可以通过平台对会员进行管理,资源配置与共享。

5.3 整合现有资源,培育现代物流主体,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

整和现有重庆市的客户资源、能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重点引导规模大、效益好的钢铁、汽车等大型生产企业如重钢、长安铃木等剥离自营物流功能,形成以钢铁及大宗原材料、汽车及零部件配送为主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物流供应社会化、集约化,全面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推动传统储运企业及批发贸易企业如重庆交运集团、重庆港务物流集团以及重庆长安民生物流集团等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此外还要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及物流中介服务机构,大力发展新兴的民营物流服务企业,加强与传统储运业的嫁接和联合,着力打造一批在国内有影响、有规模、有实力的现代物流企业。

5.4 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依托重庆现有的金融网络和服务体系提高票据结算速度,缩短资金在途时间,完善金融综合服务,为现代物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5.5 开发利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

开发利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促进物流组织与经营管理高效化。开发应用GIS、GPS等技术,对物流基础设施及物流企业进行综合管理,实现电子地图与数据信息之间的图数互动及快速定位查询功能。

5.6 加强培养、引进物流专门人才

通过各种有力的措施和方法培养、引进物流专业人才,建立强大的物流业人才队伍,国内的上海和深圳在这方面发展相对较早和较成熟,重庆完全可以吸收经验取长补短,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物流体系。

鼓励学校开设物流专业,改革教学模式,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贯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渠道,实现“产、学、研”结合培养物流专业人才。

5.7 建立健全现代物流体系的法制法规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制定重庆物流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将其纳入重庆整体经济规划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做好城市现代物流体系的规划与设计工作,将其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结束语

将重庆建成物流枢纽城市,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发展西部地区经济、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利用一切的优势,聚合一切的要素,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引下,以更加开放的思路,和更加务实的精神,经过不懈的努力,克服各种困难把重庆打造成为长江上游区域物流枢纽城市。

参考文献:

[1]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重庆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2]卞彬,倪春华.论壮大重庆物流产业发展的基本途径[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5).[3]彭维德.打造重庆长江上游物流中心带动区域经济发展[J].港口经济,2007,(2).[4] 孙朝霞,蒋明,刘小艳.基于SWOT分析论重庆发展现代化区域物流中心的战略[J].物流科技,2006,(10).[5]孙仁中.发展现代物流业提高重庆竞争力[J].决策管理,2006,(8).[6]孙元明.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现代物流中心的基础、思路及对策[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Study on Counterplan of Chongqing Constructing a Logistics Pivot City

with SWOT Analysis Method

Xie Yun-jie

(Library Of Chongqing Educational CollegeChongqing400067)

Abstract: This article studies on counterplan of Chongqing constructing a logistics pivot city with SWOT analytical method in advantage, inferior position,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Keywords: Logistics Center;SWOT Analysis Method;Counterplan

第二篇:浅析连云港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连云港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关键词:连云港国际物流中心SWOT分析

论文摘要:连云港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提升连云港城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连云港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的优势和劣势兼备、机遇与挑战并存。连云港应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扭转劣势,来应对挑战,要以港口建设为龙头,积极构建国际物流中心服务体系。

近年来,连云港国际物流取得迅猛发展,受到国内外物流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2007年初温加宝总理到连云港考察以后,连云港的发展已经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发展的层面。为了抢抓战略机遇,连云港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区域性国际枢纽港和国际物流中心的目标。本文在分析连云港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tL,的现实意义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方法,综合评价连云港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的优势、劣势、发展机遇与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一、连云港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的现实意义

1.连云港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连云港建设国际物流中心,推动大陆桥区域物流合作,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连云港是陆桥经济带的对外开放窗lZl和商品集散地,在陆桥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内外实践表明,物流领域的合作是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整合区域内物流资源,建设高关联度的一体化区域物流平台,可以作为推动陆桥区域合作的重要切人点。物流中心城市在区域物流合作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连云港依托大陆桥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加快建立国际物流体系,对于加快沿桥地带的开发开放,进一步增强陆桥区域经济竞争力,促进陆桥经济带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连云港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tL,,是连云港加快发展、扩大影响、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建设国际物流中心,形成高效便捷的国际物流服务网络,可以显著改善连云港物流业运行状态,提升城市整体经济运行效率。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将带动商贸、金融、保险等物流相关业务的增长,从而提高物流业对连云港城市经济的贡献率。建设国际物流中心,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物流环境,可以极大地增强连云港对国内外投资者的吸引力。连云港建设国际物流中心,推进地区物流合作,能够促进地区物流资源的优化组合,实现城市间的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实现区域内物流规划、通关、物流信息和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对接,为连云港市发展现代物流业营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连云港为腹地服务的能力。

二、连云港建设国际物流中心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区位战略优势

良好的区位资源是形成国际物流中心的客观和先决条件。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东

桥头堡,南联长三角,北接渤海湾,隔海东临东北亚,又通过陇海铁路西连中西部地区以至中亚,具有沿海、沿桥、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特殊地理区位优势。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连云港港与日本和韩国港口的最近距离只有700海里,如果以郑州西端为起点计算,西北省区的货物从连云港港进出口分别比经上海、青岛近425公里和487公里。因此连云港港既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便捷、最经济的出海口,又是连接太平洋西岸与大西洋东岸大陆桥运输的国际枢纽。

2.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趋完善

发达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形成国际物流中心的核心条件。连云港港口现有生产性泊位3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32个,最大泊位15万吨级,实际通过能力7000多万吨。港口已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个港口有贸易运输往来,开辟了40余条国际国内集装箱、杂货、客货班轮航线,月航班230多个。连云港以港口为中心的海陆空交通运输体系日趋完善,连云港机场现为国家4D级标准,民航开通了到中国重要城市北京、广州、上海、大连等地的航班;铁路客运和货运列车可直通北京、上海、南京、成都、武汉、宝鸡等大中城市,并通过京沪线、京九线、陇海线等连接中国各地;连云港公路对外交通已全部实现高速化,国家重点建设的同

三、连霍两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

3.集装箱运输跨越发展、国际物流服务日益拓展

集装箱吞吐量是一个地区国际物流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连云港集装箱吞吐量2OO7年突破200万箱,已跻身全国十强、世界百强集装箱大港行列,向集装箱干线港迈出坚实一步。连云港形成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国际物流服务品牌:外贸运输量、外贸比重在沿海港口中名列前茅,是江苏最大的外贸港;为全国进口氧化铝、出口铝锭和胶合板第一港,出口焦炭和进口化肥第二港,三大活牲畜接卸港,五大粮食进出口港,沿海出口煤炭唯一无索赔港,是我国沿海重要的生产资料中转港之一;作为亚欧大陆间的水陆中转港,连云港承担了新亚欧大陆桥1992年正式开通以来9o%以上的国际过境箱运量。连云港集装箱运输的迅猛发展、国际物流服务品牌的日益拓展,为连云港发展国际物流打了良好的基础。

(二)劣势(ess)

1.连云港国际物流业的集聚、辐射能力不强

虽然连云港国际物流业发展较快,但总体上看当前连云港国际物流产业尚面临集聚度不高、辐射能力不强的突出问题。连云港现有的物流企业整体上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缺乏跨国物流公司,缺乏跨国采购和跨国配送业务,大部分物流企业仍停留在传统物流的经营层面,距离现代物流企业有较大差距,物流增值服务能力弱。物流企业之间缺乏信息沟通,缺乏协作,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难以提供一体化的服务。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和服务于区域经济或城市内部的各种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建设明显滞后,国际多式联运未能有效发挥作用。

2.国际物流信息化服务功能有待于发展

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是国际物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连云港在国际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尚有很大的不足,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以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连云港现有的物流信息平台资源还比较分散,缺乏有效的整合。港口与海关的EDI系统还很不完善,船务公司、港口、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代理、货主等各用户之间不能实现高效衔接。连云港物流信息化深层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发展,特别是跨区域的物流信息平台亟待发展。

3.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尚存在结构性矛盾

当前,国际物流快速发展与物流基础设施的结构性矛盾尚比较突出。连云港港口陆域面积严重不足,堆场能力不足,港口吞吐能力不能适应吞吐量增长需要,港口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运能和运量的矛盾比较突出。铁路集疏运能力不足,港口物流集疏运系统尚待进一步完善。从已形成的港口功能判定,连云港港口仍处在以运输功能为主导的第一代港口向第二代港口的过渡阶段,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尚不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

(三)机遇(oppDnI1rIies)

1.国家和省市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高度重视

2OO7年元旦温总理视察期间,给予连云港很高的战略定位,提出要把连云港的发展摆上国家战略层面,要求连云港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交通部专门召开党组会研究落实总理指示精神,表示将在港口规划建设、临港产业布局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国家发改委、铁道部、海关总署等有关部门也纷纷表示将给予连云港港口更多的支持。江苏省委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连云港的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超常扶持政策,举全省之力振兴连云港,强调港口发展是重中之重。连云港市把港口带动战略作为连云港谋求跨越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把港口作为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临港产业的有力依托、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和现代物流的优势平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高度重视,给连云港国际物流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2.区域崛起振兴的机遇

连云港港口吞吐量中6o%的货物来自中西部地区,作为国内最早开展集装箱海铁联运的港口,连云港的“五定”班列承载着广大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梦想,它在推动中西部开发、带动陆桥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的区域协调发展,需要连云港的快速发展。从江苏的经济发展看,江苏省委、省政府将连云港作为苏北振兴的龙头,打造承接国内外产业和资本转移的功能平台。连云港是江苏扩大开放和经济国际化的自然通道,对于实现江苏“两个率先”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是苏北地区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依托。因此,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随着江苏省大力实施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和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连云港建设国际物流中心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四)挑战()

1.沿海港口城市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的竞争日趋激烈

港口作为海陆交通枢纽和货物中转集散地,是联结国内外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在整个国际物流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港口城市建设国际物流中心具有天然的优势。从国外的情况看,国际物流中心也多是条件良好的港口城市。当前,国内沿海城市

为构筑现代流通平台,集聚物流,加快经济发展,发起了抢占”国际物流中心”制高点的争夺战。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整合港口资源,加大投入,聚集优势促进港口上规模、大发展。连云港南侧的苏州港发展迅猛,去年集装箱增幅超过连云港,提出建设江苏省“第一外贸港”和“集装箱干线港”的目标;北侧山东省沿海港口以青岛港为中心,联合日照港、烟台港,积极打造北方国际物流中心;连云港面临的“南北夹击”的竞争态势日趋激烈。

2.大陆桥区域国际物流协作缺乏

新亚欧大陆桥区域是连云港国际物流中心主要服务对象,当前,陆桥区域物流联动发展机制形成,缺乏统一的一体化物流发展战略框架和多层次的协调合作机制。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区各自都有独立的物流发展规划和定位,缺少统一协调和整体的发展战略。沿线很多城市在物流规划中都将自身定位为区域物流中心城市,规划了大量的物流园区。由于受条块分割体制的影响,跨区域基础设施很难实现“无缝隙”衔接,造成了地区间物流资源浪费、重复定位等问题,影响了区域整体形象,制约了经济效率的提高。大陆桥区域国际物流协作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区域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大陆桥沿线物流业的整体发展,也必将成为连云港建设国际物流中心的一个很重要的外部挑战。

三、连云港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的对策建议

连云港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的优势和劣势兼备、机遇与挑战并存。连云港应抓住外部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扭转内在劣势,积极应对外部的竞争和挑战,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和发展。结合上述分析,借鉴国内外先进港口城市国际物流发展的基本经验,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以港口建设为龙头,积极构建国际物流中心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港口在国际物流业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完善港口物流服务功能,构建连云港国际物流中心服务体系。连云港要抓住政策机遇,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围绕将连云港港建集装箱优先发展的亿吨大港、青岛和上海之间最重要的集装箱干线大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组合大港的发展目标,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系统,提升港集疏运条件。结合主港区功能布局调整及南侧港区疏港通道建设,立足于港口现已形成的氧化铝、胶合版、焦碳等服务品牌,建设港口大型散杂货国际贸易和物流中心。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尽快把港口物流园区建设成为集中转、仓储、配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际物流园区。

2.以物流信息平台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国际物流业的支撑体系

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对国际物流体系的建设意义重大。连云港要充实和完善现有的公共平台,使各种资源更好地整合起来,以满足国际物流中心发展的需要。当前要大力推进港口EDI信息中心的规划建设,打造数字化港口,提高港口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实现电子通关和贸易无纸化,扩大增值服务J。要积极推进区域物流信息一体化进程,加强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构筑以连云港为基础,以大陆桥沿线区域为主体,辐射全国乃至全球,功能包含公共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以及供应链管理、货运管理等专业信息服务的区域性国际物流公共平台,努力扩大物流信息服务的辐射半径,增强连云港国际物流中心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3.鼓励物流企业发展,提高国际物流产业链的整体水平

物流企业是物流的真正供给者,也是推动物流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国际物流中心的形成,必须有一批强大的以第三方物流为主的现代物流企业作支撑。连云港做大做强一批龙头物流企业,鼓励这些企业争创自己的品牌,形成自己的特色。要鼓励企业结成战略联盟,降低经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物流企业与货主企业形成的纵向联盟,形成信息互补、利益共享;通过物流企业之间结成的横向联盟,实现服务一体化,形成规模化经营。实施“物流总部经济”战略,通过引进外资、股份合作等方式,吸引跨国物流公司和国内知名物流企业落户连云港;鼓励连云港物流企业以连云港为中心“走出去”,建成以连云港为中心的物流网络体系,推动连云港成为国内重要的物流服务输出城市,打造以连云港国际物流业为核心的国际物流运作平台。

4.争取设立保税港区,为国际物流中心建设营造政策优势

连云港建设国际物流中心,面临着周边港口城市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应该看到,与上海、青岛等先进港城相比,连云港建设国际物流中心的主要差距并不仅仅在国际物流基础设施上,更是在整个建设和发展的政策软环境上,如何提供和营造一个良好的适合国际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是连云港能否实现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目标的关键。当前,连云港要积极争取保税港区政策,为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营造造更有利的政策环境。拥有自由港政策是世界上许多国际物流中心的共同特点,世界大港普遍实施自由港政策,保税港区是我国的“准自由港”。迄今为止,我国已经批准设立上海洋山、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海南洋浦、宁波梅山、广西钦州、厦门海沧和青岛前湾等八个保税港区。连云港在此项政策的争取上已经明显滞后,当前应抓住机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争取早日将连云港纳入区港联动试点范围,并逐步促使连云港向保税港区及自由港方向发展。

第三篇:基于SWOT分析的兰州低碳城市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兰州低碳城市发展对策研究

摘 要:基于SWOT分析法,对兰州发展低碳城市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其发展优势在于区位优越,科研实力较强和新区建设带动作用明显等方面;而发展劣势主要是高碳产业比重大,煤炭消费占比高,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碳汇能力低下等;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全球经济向低碳转型,国际技术转让与合作,国家优惠政策的实施等方面;而发展的威胁主要为低碳壁垒更加严格,产业转移的环境风险增加。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兰州低碳城市发展的对策主要为加强交流与合作,为低碳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抢抓政策机遇,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实施绿化工程,增强碳汇能力;制定配套政策,建立推动低碳城市发展的长效机制等方面。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城市;SWOT分析;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7-0155-02

一、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1.科研实力较强,为其低碳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兰州市是甘肃省省会城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聚集于此。2011年,兰州市有普通高等学校25所,各类科研机构近70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科研人员10万多人,每年取得的科研成果600多项,2010年成为科技部首批的20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之一。

2.区位优越,有利于与其他地区进行广泛的低碳经济合作与技术交流。兰州位于陇海兰新经济带与沿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是黄河上游经济开发带的重要支撑点和辐射源,也是西北区域性中心城市。随着兰白经济区的建设,兰州将成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支点,西北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3.新区建设带动作用明显。2012年8月兰州新区成为国务院批复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依托新区建设,通过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把兰州新区打造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的集聚区,国家经济转型和承接东中部装备制造业转移的先导区,以带动兰州低碳城市的发展。

(二)劣势(weakness)

1.高碳产业比重大。兰州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重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以重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结构为主,其中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械加工等传统产业占比高达8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很小,工业结构高碳特征明显。

2.煤炭消费占比高。21世纪以来兰州市能源结构逐步得到调整,原煤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但总体占比仍然偏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基本上决定了其能源消费的高碳特征。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进一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以及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以电力、建材、石化、有色和煤化工等为主的高碳产业也将得到加快发展,能源需求不断上升,低碳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3.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虽然兰州在低碳城市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科研实力,但总体上技术水平落后,创新能力不足。重点行业要素利用率低,能耗水平高,科研投入不足,且科研与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结合不紧密,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差,低碳技术开发和储备不足。

4.碳汇能力低下。兰州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360mm左右,干旱现象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导致植被稀少。建城区绿化覆盖率(23.04%)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39.6%),使植被尤其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

(三)机会(opportunity)

1.全球经济向低碳转型。目前全球经济已进入增速放缓、结构转型、创新密集的时期,发展新能源、低碳环保等产业,开发利用低碳技术,倡导低碳生活已形成广泛共识。顺应世界经济社会转型变革的潮流,我国将进入新一轮战略调整期。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未来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一些低碳试点省市的确立和发展可为兰州低碳城市的构建提供借鉴作用。

2.国际低碳技术转让与合作。为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要求发达国家要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和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清洁发展机制则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低碳技术领域的合作提供了一条“双赢”的途径,极大地促进了全球低碳技术的国际合作。我国作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第一的发展中大国,向低碳转型势在必行,对低碳技术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除了投入大量资金加快自主重新研发相关技术外,离不开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这些为兰州低碳城市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技术支持途径。

3.国家优惠政策的实施。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将更加注重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加大扶持力度,增强西部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兰州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把兰白经济区建设成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支点,西北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加快兰州新区建设。国务院批复的《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将甘肃列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兰州为国家石化新材料产业循环经济试点中心城市。省委也明确提出要全面规划建设“兰白都市经济圈”,实施“再造兰州”战略,提升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带动功能,这一系列决策与措施为兰州低碳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四)威胁(threat)

1.低碳壁垒更加严格。随着“碳关税”的推行,低碳产品认证会成为新的低碳经济发展的国际通行做法,对于外贸依存度高达70%以上的我国来说,“碳标签”将日益成为我国产品对外贸易亟须跨越的技术壁垒。发达国家间可能形成的“低碳共同体”以及制定的新的碳排放国际规则和贸易措施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可能遭遇“低碳壁垒”,对于西部落后地区的兰州市来说,在低碳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2.产业转移的环境风险增加。近年来,随着东部地区要素成本全面上升,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地区的部分传统产业开始加速向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转移。兰州新区作为甘肃省兰州市重点规划建设的项目之一,将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对于优化兰州市的产业结构,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缩小与东部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具有积极意义。但随之而来的污染转移,使兰州面临巨大的环境恶化风险,必将影响兰州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低碳城市的构建。

二、对策建议

(一)加强交流与合作,为低碳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应充分利用兰州的区位优势和科研优势,加强与国外、国内尤其是低碳试点省市的交流与合作,争取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通过合作交流,加强低碳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同时充分利用国际技术转让机制,发展低碳技术,克服低碳技术的“锁定效应”[1],破解“低碳壁垒”。针对煤炭消费占比高的现实,重点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技术,以及新能源的开发等清洁能源技术,降低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二)抢抓政策机遇,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和国内外产业分工调整的有利时机,通过循环经济基地和试点城市的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等方式推进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提高能源利用率,使高碳产业逐步向低碳化转型。同时,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原则,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产能转入。针对兰州产业现状及低碳化发展要求,重点打造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群。以新区建设为契机,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区与老城区联动发展、整体提升,把兰州市建设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低碳发展示范区。

(三)积极实施绿化工程,增强碳汇能力。

加大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力度,构建防风固沙生态防护安全屏障,合理开发荒山荒沟等未利用地。在此基础上积极实施绿化工程,合理布局绿色生态空间,加强城市绿化廊道和绿地系统建设,形成以森林、草地、湿地、农地等生态类型多样、功能完善的自然生态系统和城乡一体的生态网络体系和点―线―面结合的绿色生态空间。

(四)制定配套政策,建立低碳发展长效机制

通过调整低碳发展的财政支出政策,支持低碳技术的研发,使其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资源综合利用,新产品开发以及低能耗、高效益的产业倾斜,对循环经济试点项目,采取资金支持、亏损补贴、财政贴息等政策;扩大政府绿色采购产品的范围,在招商引资中加大对低碳技术产业和企业的优惠幅度,在符合国家法律和政策的前提下,尽可能给予最优惠的财税政策;制定相应的信贷政策,鼓励金融机构通过成立各种“低碳”基金以支持传统产业的低碳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逐步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能源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强化对节能产品、可再生能源产品等的差别定价,发挥价格机制对引导节能和低碳排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涂毅.国际温室气体碳排放权市场的发展及其启示[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2):15-19.[责任编辑 吴明宇]

第四篇:中远物流swot分析

中远物流公司SWOT分析

简介: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是国内著名的物流企业,其成立于1995 年12月,是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员企业之一,是中远集装箱运 输有限公司直属的大型国际货运及班轮代理公司。截止2011年8月,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中远集装箱船务代理有限公 司)共在中国各地设立了257家网点公司,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以大连、天津、青岛、武汉、上海、厦门、华南为龙头,以全国主要城镇货运网点为依托的货运综合服务网络体系。在国际货运、集装箱船代、多式联运、拼箱、项目开发等方面,业务规模和综合实力均位居国内同业前列。

优势(strength)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是世界第二大航运物流集团,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航运物流集团,目前拥有和经营着600多艘现代化远洋船舶,总计超过3500万吨。中远集团目前拥有数百家成员企业,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以香港、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欧洲、澳洲、非洲和西亚等9个区域公司为辐射点,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1300多个港口的全球业务网络,堪称国内物流业的“旗舰”。

1、中远物流的决策能力、企业管理水平和资本运作能力不断提升,决定中远物流目前在国内物流市场的领导地位。

2、网络布局方面,整合中远集团遍布全球货运网扩优势形成了海运、铁路、公路,空运等全方位功能齐全的物流网络系统。网络遍布八大区域:大连、北京、青、上海、宁波、厦门、广州、武汉,在韩国、日本、新加坡、希腊和香港设有人代表处,并与国外40多家货运代理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在29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300多个业务网点。

中远物流根据多年航运发展的经验,紧紧抓住市场高涨时期的发展机遇,实施全面的改革和调整,实现把不稳定,波动的发展模式成功转换成稳定、协调的发展模式。

3、政府政策不断支持和引导,对中远物流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中远作为53家由中央直管的特大型国企,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中之重的企业,在国家政策的引革下,中远物流积极改革。十五大为国个改革指明了方向:对国有企业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中远物流在国家一系列的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物流标准规范完善等政策扶持下,加快了中远物流产业结构、资本结构、网络资源结构和人员结构的调整优化步伐,加快进入国际国内的资本市场的步伐。

4、中远物流与大货主的战略合作过程中,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与客户同成长,在伴随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物流服务同时,实现企业自身的战略目标。中远物流为客户量身定制物流解决方案,提供专为顾客配置的服务资源和工作团队,使得顾客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中远物流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中远物

流稳定客源,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市场拓展的方式上,中远物流采取伴随客户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策略,开发满足客户全球化扩张的物流需求,同时拓展海外物流市场。

5、中远物流拥有一个广泛的、现代化的信息网络系统,在基础设施网络、企业服务网络和信息资源网络中实现运营操作成本最优化,为客户提供更有效率的物流服务。

为迅速扩展物流业务、做在物流积极建设硬件环境。在项目操作过程中,中远物流记分利用大客户资源,搭建覆盖全国的基础设施完美、服务水平较高的现代物流配送网络体系,从根本上降低了物流运输成本,实现物流操作规模化。劣势:(weakness)

1、涉及业务多 优势市场定位不明确

中远物流目前重点发展的市场有家电物流、汽车物流、电力物流、石化物流、会展物流、零售业物流,不仅仅只局限在海洋运输上,由于每个行业的服务内容和特点不同,而且中远以往并不涉及到这些领域,因而我们考虑企业将存在着业务多而不精的劣势。

2、风险管理水平低,风险处理技术含量高,对信息必须加以支持和处理,且工作量大。

由于中远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信息的整合,面对复杂而繁多的信息,必须加以筛选、加工和处理;同时着对于企业的风险处理的相关技术要求高,一旦信息无法及时协调将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但我们发现,中远在信息风险防范管理方面缺少应急预案,对于应急事件,没有给出具体的风险处理体系制度,可能为日后风险的处理埋下伏笔。

3、存在管理的集中与分散,精细化欠缺。

1998年9月,中远集团成立中远物流工作组,决定由中远集运带头,统一指挥和协调中远物流业务,为具体开展“门到门”服务提供决策支持。2000年9月,中远集团在运输部增设了物流处,并明确物流处统一归口管理中远集团物流工作,全面规划、推进、协调中远物流业务。同时,中远集团要求集团海外区域公司根据各自具体情况及业务发展现状,建立相应的物流业务部门,共同开拓和推进中远物流业务。

中远这种集中和分散的管理模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缺乏精细化。物流工作组只能提供战略及战术上的定位支持,而对于生产的第一线的作业无法很好的监测和控制,这务必影响战略、战术的执行,为企业带来损失。

4、成本与利益考核欠缺,国企通病,跑冒滴漏严重。

中远作为中国物流行业的国有老大,系统庞大,存在着体制机制不先进等问题,中远必须立足现状,不断在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科技创新等一系列的体制机制进行创新改革,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5、中远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风险或挑战应该是如何建立一个不随市场剧烈波动而大幅波动,而是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的问题。也就是说,中远应该着力于建立这样一种经营模式,在市场好的情况下,中远能比竞争对手更赚钱,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中远能比竞争对手少亏钱或不亏钱;在市场剧烈波动的情况下,中远的经营效益能比竞争对手更为稳定,而不是大起大落。

6、控制成本,提升规模经济水平、信息技术建设水平成为核心竞争力,相对竞争对手,中远物流经济规模水平和信息技术建设水平与劣势水平,成本优势的提高是规模经济水平的关键,单靠严格的成本控制是无法实现成本优势的,应该着眼于整体价值链的成本最低化,通过成本结构调整来实现成本优势。在整个物流网络规则设计中,注定网络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物流系统的正北现代化水平,通过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发挥物流系统网络的整合力量,以实现供应链物流成本最小化、增值最大化和郑家柔性与控制能力。

7、完善营销系统组织结构,分析物流企业的特点,规划营销策略手段,提高企业市场营销能力。目前中远物流的市场战略定位于大型制造企业,分销商、批发商,采取以大客户为中心的项目物流营销观念,通过与大客户保持战略性合作关系,不断提高客户品牌忠诚度和高附加值创新服务,“做大、做强”项目物流,以实现规模化经营。但营销结构和营销技术手段要不断改进,以适应变化的市场和客户需求

8、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促进企业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保持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

风险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如不能积极应对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而因出现重大失误,导致财务风险,使企业经营受到了重创,甚至是盈利能力下降。风险控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往往企业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成为滞后性行为,风险成为损失后才采取行动。因此必须提高风险控制的技术水平,以支持风险预警等控制系统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机会(opportunity)加快企业进入国际国内资本市场的步伐,既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资金,又促进企业“转机建制”,为成功建立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奠定坚实的资金和体制机制基础。

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提出,决定了中国航运、物流及相关业需求的增长速度和规模,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为包括中远在内的中国航运物流企业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

21世纪前30年,世界经济贸易将有望保持基本平稳持续增长,这将会为全球范围内航运、物流及相关产业发展提供稳定并不断扩大的市场空间。国际上可持续发展观不断深化,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方兴未艾,企业公民和低碳时代已经来临;我国政府也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企业。这对于建设和谐中远、打造百年中远必然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持久的发展动力。

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从市场需求看,我国目前是全球最富有经济活力的国家之一,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许多跨国企业正在将更多的业务转向中国,并通过外包物流来降低供应链成本,如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沈阳、武汉等中心城市,IBM、联想、三星等众多跨国企业已经进入了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此外,由于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预计其物流市场的需求将超过400亿元人民币。这无疑会给我国物流业带来巨大的机遇和丰厚的利润。政府的重视。2001年3月,国家经贸委、铁道部等七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最新发布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中,也已把发展物流配送中心列为重点鼓励发展的内容;全国物流标准化委员会2003年9月在北京正式成立后开始全面推进物流标准化工作;科技部已把“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示范工程”列为“十五”科技重点之一。截止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的30多个中心城市正在制定或已出台了各省市的物流发展规划,各级政府的重视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入世后的机遇。入世后,国内市场的逐步开放,我国企业在降低成本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压力下,将加大对物流外包的需求;国外物流公司的涌入,也将激发本土企业借鉴和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威胁(threat)中远外部面临的更具不确定性、变化性和竞争性的环境,包括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全球贸易结构的失衡,如2008年以来爆发的严重的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

航运物流业市场发展的周期性,如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航运市场的深度下跌;国际国内资本、金融市场,以及资源、能源特别是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非传统安全及低碳经济时代来临,安全、环保成本上升;

此外,当今领先跨国公司正在推进的向全球公司的系统和战略转型,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从过去主要是硬件竞争同时上升到软件竞争等,如应对不当,都将对中远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重大风险和挑战。来自国外物流企业的挑战。入世后,国外物流企业纷纷看好我国物流市场,不仅已有部分世界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先期进入了我国市场,更多的国外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将陆续进军我国物流市场。我国的物流企业面临着国外物流企业的巨大挑战。

第四方物流企业初现端倪。当人们在对第三方物流的理解上还懵懵懂懂的时候,第四方物流已经迫不及待地跃出水面,成为物流产业又一关注的焦点。第四方物流的出现势必在经营理念上带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一定的冲击,是保持企业现有的管理模式不变,还是寻求新的体制创新,或者是在两者间寻求协调发展,将是企业管理者们亟待思考的问题。

第五篇:青岛港物流公司SWOT分析

青岛港物流公司SWOT分析

2008年8月19日

【摘要】为抓住机遇,建设青岛港现代物流中心,运用SWOT分析法,对青岛港物流公司目前各项业务状况和公司整体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发展青岛港物流公司定位和战略措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SWOT分析;发展战略;港口物流;青岛港

0引言

青岛港物流公司是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港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目前拥有员

22工512人,l万m仓库4座,占地92万m。公司建立了专业化操作基地:出口拼箱基地、空箱分拨基地、海铁多式联运基地、危险品基地、集装箱维修基地等。公司下设8个基层单位,包括场站、铁路港站、集装箱维修中心、仓储中心、捷顺报关有限公司、海关查验平台服务队、神州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和机械队等。

青岛港物流公司依托青岛港集团,在发展港口物流与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总体上仍存在经营规模小、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短缺、融资能力弱、货源不稳定、网络缺乏等问题,综合竞争力不强。

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对其经营现状进行深入剖析。

1竞争优势(Strength)

1.1装箱、拼箱、拆箱、出口集装箱场站、集装箱CFS服务及冷冻箱维修、箱管等服务 出口集装箱场站每月可操作出口箱量逾30000TEU,这是青岛港物流公司的传统业务之一,也是支柱业务之一,对公司收入贡献较大。

公司场站由原集装箱公司的集运干箱场站、集英冻箱场站、汽运场站、加工厂场站组合而成,这些场站开展集装箱CFS服务及冷冻箱维修、箱管等服务已有十几年历史,而且都有各自的服务特色和客户群,几家场站一起划归物流公司可以优势互补、客户资源和服务设施共享,为客户提供更好的物流服务。

1.2铁路港站服务

青岛港物流公司拥有前湾港区唯一的铁路港站,可以提供铁路货物发送、接卸、倒箱等服务,港口和铁路部门联合开设了5定班列,可达成都、西安、郑州等内陆地区。这些地区及沿线货主出口货物可以用列车运至港站,港站给予办理铁路箱换箱下海或者卸棚车装箱下海等服务,方便了货主,减少货主运费支出,拉近港口和内陆地区的距离。而进口货物则可以直接在青岛港通关或者转关,然后在港站拆箱,将货物装棚车或者装铁路箱运至目的地,这样不仅解除了货主的还箱后患,为货主节约大量费用,还使货物运输时间大为缩短。

1.3货代、报关报检等服务

青岛港物流公司与海关合作,报关场所占地6万m。拥有查验平台、过机房、汽车衡等设施,提供进出口海关查验、检验检疫服务。该业务属于半垄断性质业务,除青岛港物流公司之外,仅有大亚、捷丰等极少数场站可以开展检验查验服务,月查验箱量维持在4000TEU左右。该业务基本上无风险,随着进出口贸易量和海关监管力度的加大,查验量还会逐月增加,业务收入更会逐步上升。,国际货代月操作进出口箱量约2000TEU,月代理进出口报关、报检约500票,月代理公路运输约500TEU。

2竞争劣势(Weakness)

2.1发展规划不全

青岛港物流公司在企业管理、业务协调等诸多方面还不够顺畅,发展规划不全,缺乏一个全局企业规划。

2.2物流技术水平偏低

2004年1月l日青岛港物流公司成立,青岛港集团并没有注入新的资金,只是将原来的4个场站、1个港站和1个报关公司合并,整合原有资源进行运作。其中,集运场站、集英场站、港站、捷顺报关公司原隶属于青岛港集装箱公司,汽运场站隶属于青岛港汽运公司,加工厂场站隶属于青岛港加工厂。这些场站、港站及报关公司在和原隶属公司剥离后缺乏全面的物流经营经验和资源,因此,物流公司在成立之时并没有初始优势。经过4年发展,青岛港物流公司在物流技术、基础设施方面都取得长足发展,具有一定积累,但是,物流技术水平偏低、物流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2.3人才短缺

当前在我国物流行业中,专业人才存在着较大的缺口,而青岛港物流公司的情况尤为突出。青岛港物流公司成立之初,由于对其经营状况没有十足把握,很多能够独当一面的业务人员选择了去薪酬更高的合资企业,其他一部分人也设法留在汽运公司或加工厂,而不愿去发展前景不明的物流公司。更有一些业务人员宁可辞职留在青岛市内另找工作,因为青岛港物流公司在前湾港区,远离青岛市区,上下班要奔波3~4个小时。因此,公司成立之初人员结构呈现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专业人员偏少的状况,这些因素制约着青岛港物流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2.4经营规模小。服务水平低。网络化经营程度不高

青岛港物流公司虽已经营4年多,公司发展状况日益见好,经营规模有所扩大,服务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但是,和先进的物流公司相比,或和亿吨大港的发展前景相比,经营规模依然偏小,服务水平仍然较低,网络化经营程度不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3机会(Opportunity)

3.1中央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

2物流业的发展已引起中央高度重视,《“十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积极引进新型业态和技术,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多式联运,改造提升传统流通业、运输业和邮政服务业”。这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勾划了宏伟蓝图,也为发展物流业提供了政策依据。面对这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企业发展条件已经成熟,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进行战略转型,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3.2大量外资进入扩大了市场容量

由于我国在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供应方面的比较优势以及巨大的市场前景,许多跨国企业在我国开业建厂,我国正在变成世界制造基地,成为全球制造中心。我国在成为制造大国、经济大国的同时也必将成为物流大国,大量外资企业的到来为我国物流市场增加了新的需求。显而易见,青岛港物流公司也将是这个不断扩大的物流市场受益者。

3.3着力打造万国码头。为物流业发展提供发展机遇

2005年9月,青岛港招商局国际集装箱码头项目主体工程全面开工,项目由招商局国际码

2头(青岛)有限公司独资建设,总投资44.96亿元,占地265hm,其中集装箱综合港区占地

2165hm。,建设6个集装箱专用泊位和2个3万t级多用途泊位,岸线长2272m,工期3年。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年吞吐量250万TEU和60万t杂货的通过能力。

此外,青岛港集团集装箱码头项目、青岛港迪拜环球码头项目、青岛港泛亚码头项目都在上报、审批过程中,这些项目的建设工期均为3年,全部建成后将形成8个5万~10万t级泊位、吞吐量600万TEU的通过能力。青岛港海丰码头项目、董家口港区鲁能通用码头项目、鳌山湾港区等项目也在计划筹建中。

青岛港成为万国码头指日可待,这为青岛港物流公司的大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物流平台和一个供应链的整合载体,青岛港物流公司和其他物流企业一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机遇。

4威胁(Threat)

4.1人才竞争加剧

我国加入WTO已经6年,外资物流企业可以在华设立独资分公司,我国物流业的大门已经敞开。开放后的我国物流市场竞争将会十分激烈,中外物流企业将上演一场人才争夺大战。外资企业进军我国市场首先要做的就是推行本土化建设,不惜重金利用各种手段从国内物流企业“挖”走高素质物流人才,势必加剧国内物流人才的竞争。青岛港物流公司也面临着这个威胁,成立4年多来,每年都有一些本科以上学历员工辞职离开。如何为人才成长提供适合的土壤,如何让有专长的人才留得下、干得好,是公司管理层已经意识到并在采取解决措施的一个大问题。

4.2市场竞争加剧,物流业面临重新洗牌

大量跨国物流企业的进入加剧了市场竞争,物流业面临重新洗牌局面,青岛港物流公司也在所难免。

(1)一些大型跨国物流企业凭借强大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遍布全球的网络优势全面进军国内市场,使得国内一些势单力薄的物流企业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危险。青岛港港口西移战略实施之后,中远集团、中海集团、马士基、伊藤忠、菱光、住友、韩进海运、胜狮货柜、以星航运等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外著名物流企业纷纷在西海岸建设专业化的物流园区。

(2)国内一些大型企业集团也在开发区致力于物流业的发展,以海尔、海信、澳柯玛、国风、颐中等工业园区为代表的企业迅速发展物流业,有的已经发展成相对独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3)一些有眼光的外资物流企业为了避免孤军作战、分散经营的局面而适时调整战略,加强联合,从资源、资金、网络的规模化入手,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企业内部流程,通过兼并、代理等方式走规模化经营之路,一些业务已上轨道的本土物流企业会不断被不同的外国物流企业收购和整合。

面对来自四方八面的挑战和物流市场格局的转变,发展会越来越艰难。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立足之地,更好地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是青岛港物流公司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5青岛港物流公司定位与战略措施

5.1发挥港口行业优势,大力发展港口物流

青岛港集团作为青岛港物流公司的母公司和出资人,自然格外关注青岛港物流公司的发展,会从各方面为其发展提供方便。当前港口竞争已经从成本差异竞争转向质量竞争,进而转向服务竞争,而在以服务为核心的竞争中,物流服务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港口有很多新的理念在发展,提升物流服务能力也是港口发展的一个新理念。因此,青岛港集团也希望借助青岛港物流公司的发展促进青岛港向第三代港口转换。

青岛港物流公司员工大多来自青岛港集团各个部门和QQCT、前湾、西港、大港等公司,这些职工有着常年的集装箱、件杂货、散货等货物运输装卸经验,具有各自的业务特长和密切的人脉关系,这也是公司发展港口物流的宝贵人力资源。

港口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属于国家优先鼓励发展的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较强的发展优势,因此青岛港物流公司应当发挥港口行业优势,大力发展港口物流。

5.2以港口物流业务为主业,全方位发展物流服务

港口物流是一个多部门、多行业、多种经济形式综合的经济发展活动。港口有能力组织物流链,从重传统功能转向重物流服务,并在围绕服务的同时利用现有资源发展产业链,这将是对现代物流业的贡献,也是港口物流企业的发展出路。

青岛港物流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具备了发展全方位配套物流服务的能力。港口西移为青岛港物流公司发展全方位配套物流服务提供了有利条件,炼油、造船、集装箱制造等一批工业项目的发展为物流公司全方位发展物流服务增加了市场需求。一批批中外物流企业在开发区抢滩

发展,加剧了青岛市物流服务市场的竞争。青岛港物流公司发展全方位配套物流服务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生存的需要。

5.3建设青岛港现代物流中心

青岛港建设现代物流中心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备。此外,从青岛市的发展来看,西海岸出口加工区已经建成,物流业发展的舞台进一步扩大,为把产业和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青岛市政府已明确提出建设中国北方国际物流中心的远大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青岛港必须具备物流集散、货物存储、分拨、配送等物流服务和市场交易、信息管理、服务咨询等增值服务功能,必须通过提供多元化服务来挖掘“第3利润源泉”,开发包装、流通加工、储运、配送、免税自由贸易等物流功能,完善融资、报关、商检、货物保险、风险规避、信息交流、专业人员培训等辅助服务,提高综合物流效率。在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地区等区域经济高速增长后,以青岛市为龙头的胶东半岛都市群已成为我国北方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明显上升,综合交通体系及对内对外开放的空间格局日渐凸显,人口、经济、城市总量规模不断扩大,而青岛市又是半岛城市群中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大物流形成大港口,大港口带动区域经济起飞。青岛港物流公司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借天时地利之优势,致力于建设青岛港现代物流中心。

作者:王平来源:水运管理

下载重庆建设物流枢纽城市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建设物流枢纽城市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流信息管理个人SWOT分析(范文模版)

    SWOT分析 2010级物流管理1班唐弋魏110523170137 未来5年的目标: 2014年顺利从广西民族大学毕业,3年内就职于沿海地区一家大中型物流企业,尽可能实现自己的专业价值,吸取工作经验......

    黄山国际旅游节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黄山国际旅游节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运用SWOT分析法。对黄山国际旅游节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了分析,认为黄山国际旅游节对丰富旅游产品,提升城市形象,宣传黄山的......

    基于SWOT分析的深圳会展业的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深圳会展业的发展对策研究 SWOT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proposals of Shenzhen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摘要】:深圳会展业依托深圳的区位......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SWOT分析和对策大全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SWOT分析和对策 08旅游管理(应用日语)罗佳20082501B449 SWOT分析法(也称TOWS分析法、道斯矩阵)即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

    中小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国商贸》 CHINA BUSINESS&TRADE Logistics物流商论中小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分析及对策研究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欧阳少娟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贾玉林 摘 要:在当今竞争激烈......

    重庆港口物流发展分析与研究1

    重庆港口物流发展分析与研究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港口物流的相关理论 一、港口在物流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 二、港口物流基本理论分析 (一) 港口物流的定义 (二) 港口物流在综合......

    SWOT分析下的清远市房地产业优化对策研究

    张俊杰 (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摘要: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具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在了解清远市房地产业现状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法对......

    基于SWOT分析的杭州会展旅游及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杭州会展旅游及发展对策研究摘要:近年来,各类以会议、展览、奖励为特征的商务旅游在我国各大城市发展迅速。杭州作为会展旅游的典型代表,休博会的成功举办为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