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港口物流发展分析与研究1
重庆港口物流发展分析与研究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港口物流的相关理论
一、港口在物流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
二、港口物流基本理论分析
(一)港口物流的定义
(二)港口物流在综合物流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
(三)现代港口物流业的形成和一般功能
(四)发展港口物流的必要性分析
(五)港口物流发展的策略
三、港口物流发展趋势
(一)港口物流的柔性化
(二)港口物流的规模化
(三)港口物流的专业化
(四)港口物流的合作化
第三章 重庆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一、重庆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
二、重庆港口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庆港口物流建设缺乏科学性
(二)重庆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缓慢标准化程度低
(三)重庆港口结构性矛盾突出
(四)重庆港口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张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小
(五)体制问题仍是重庆港口物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六)重庆港口物流的专业人才极其缺乏
第四章 重庆港口物流的物流优劣势分析
一、重庆港口物流发展的优势
(一)重庆港口的区位优势
(二)重庆港口的物流量
(三)重庆港口的设施
(四)重庆港口物流企业
二、重庆港口物流发展的不足
(一)重庆港口的吞吐量
(二)重庆港口区位优势与对外开放模式不对称
(三)重庆港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
(四)重庆港口价格竞争激烈难以自律
(五)重庆港口物流发展规划落后
(六)重庆港口物流的发展环境亟待改善
第五章 解决重庆港口物流的措施
一、重庆港口物流应采取的措施
(一)加快重庆港口物流的建设,扩大吞吐能力
(二)充分依托港口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临港工业
(三)以重庆港为龙头突出整体观念,由政府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
(四)构建市内物流网络
(五)加快物流园建设
(六)提高港口物流的竞争力,积极培育统一的现代口岸物流服务市场
(七)加快重庆港口物流的信息化网络化,提高重庆港口的信息化程度
第六章 结论
第二篇:发展港口物流任重道远
发展港口物流任重道远
港口物流是最近几年才频频出现在学术研讨和各类媒体上的新名词。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
近年来,我国港口物流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保税物流园区,目前成为了港口物流最亮点。但是,仍有许多方面还处于传统物流状态,无论是在物流意识上还是在物流硬件设施上,与国外先进的现代物流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港口含金量不高,在对地区发展和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上,与发达国家港口间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是港口物流发展的滞后,国际化、市场化、现代化程度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
目前,世界主要港口中第二代港口仍是发展的主流,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和信息网络化,一些大型港口已经开始向第三代港口转型。第三代港口功能定位为“国际物流中心”。向国际化、规模化、系统化发展形成高度整合的“大物流”、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的“增值物流”、打造技术密集型的“智能港”以及发展“虚拟物流链控制中心”是当前港口物流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在现代物流理念下,传统港口将成为货物转运、聚集、增值、拼装和配送的中心,并且控制着货物的及时流转。港口质量高低已经不再是仅决定于船只进出的速度、码头处理货物的速度和质量,而是越来越取决于与腹地联系的质量、增值服务的质量,如物流和信息等。在这种形势下,我国港口物流业任重道远,应立足实际,抓住机遇,从各方面提升我国港口物流的核心竞争能力。
第三篇:港口物流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我某公司以F.O.B.条件进口羊毛条一批,我方按合同规定及时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办理了投保手续,投保险别为水渍验,外加战争险和罢工险。该批货物的包装条件是毛条外套塑料袋,每四只毛条放于一只大塑料袋,再用麻布包裹,最后装入集装箱内,由D轮从蒙得维亚港运抵上海。货到集装箱堆场后,尽管箱装封识完整,但集装箱内的毛条均受不同程度的水湿。经我商检机构的检验,发现集装箱顶部有十几个烂洞,最大的直径约4厘米。我某公司立即电告卖方,并要求其承担责任,赔偿损失,但对方声称应由我方向保险公司索赔。
试分析此案,并提出解决办法。
答:对于集装箱发现的受不同程度的水湿,就这个条件还不能确定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损失:一种情况是装船前,由于卖方包装不符合规定,使用有烂洞的集装箱,而使毛条受湿,另一种情况也有可能是装船后由于在运输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集装箱顶部出现十几个烂洞所引起包装损毁从而使毛条受到损毁的。对于第1种情况,就是由于卖方包装不符合规定而使毛条在运输过程由于海水、雨水等原因,而使货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水湿,针对这种情况,虽然我方投保了水渍险外加战争险和罢工险,但是是由于卖方包装不当而引起货物受损,是属于是保险公司保险的除外责任,我方不能向保险公司索赔,而应凭借买卖合同向卖方索赔;因为其包装不符合合同规定。但是使用的是FOB贸易术语,装船之后的一切风险是由我方负责的。若是装船前已经出问题了,但是我方却没有检查出来,那我方也承担着部分的责任。故应该与卖方进行协商,各承担一部分的责任。对于第2种情况,就是卖方可以出具相关的证明证明装船前所有的包装是符合规定的,那就表明运输过程中集装箱损坏了,导致顶部的十几个漏洞,导致毛条在运输过程受到不同程度的水湿,针对这种情况,我方应该首先查明是什么原因导致集装箱损坏的,并参考航运时的天气等客观情况,若是由天气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我方可以向保险公司要求索赔。但是若查明集装箱损坏是由于人为的原因,就应该直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我方应该凭借运输合同向船方或其他相关人要求赔偿提出,或声明保留索赔权。
第四篇:浅析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
我国港口物流经过多年的经营,目前发展势头迅猛,年吞吐量不断扩大,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如规模小、基础设施薄弱、缺乏远景规划等问题和不足。本文对我国港口物流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 :港口物流;现状;问题;对策
0 目录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环境及现状..........................................1 2我国港口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 2.1 大多数港口物流建设缺乏科学,长远的发展战略规划与远景规划.....2 2.2 物流规模普遍较小,物流基础设施薄弱...........................2 2.3 物流建设各自为政,物流联盟程度不高..........................2 2.4 港口物流管理水平有限,信息化服务水平较低,专业人才缺乏.......2 3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对策................................................3 3.1 加强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提高港口物流管理水平.................3 3.2 重视物流联盟,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4 3.3 加快培养港口物流专门人才.....................................4 4 结论................................................................5 1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环境及现状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港口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港口作为综合运输链中一个主要环节,其战略地位日益加强,是我国进行国际贸易的重要保障和依托。中国拥有1.8万公里海岸线,11万公里内河航道,设有1460多个港,承担着9%的国内贸易运输和85%以上的外 贸货物运输。随着港口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国内港 口也已意识到发展港口物流的重要性,纷纷加快了对港口物流的规划和建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至少有20多个省市和30多个中心城市政府制定了区域性物流发展规划和政策,并将开发物流园区作为发展物流的途径。
港口是水陆运输的起点和终点,是对外贸易进出口货物的集散中心。经济全球化、港口国际化、服务需求多元化,为我国港口和港口物流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促进了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陆集装箱吞吐量强劲增长,成为我国港口经济的最大亮点。2003年完成4800万标箱,跃居世界第一。其中上海、深圳港完成 1128万标箱和1062万标箱,分别列世界集装箱大港第三和第四。香港突破2000万标箱,雄踞全球龙头老大。2)加入WTO后,我国加快了港口国际化、市场化的进程。2003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成为我国港口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港口法制建设上了新台阶,港口管理步入了依法行政、依法治港的历史新阶段,推动了港 口经济市场化的良性发展,促进港口管理加速与国际接轨。
3)港口成为我 国对外开放的门户和窗口。目前,我国有对外开放的港口已有140个,中国已与50多个国家签订了海运协定,已有30多个国家近百家境外航运公司获准在中国港口开辟集装箱班轮航线。我国的港口物流业虽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从其发展现状来看,还处在起步阶段,与国外先进的现代物流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2我国港口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大多数港口物流建设缺乏科学,长远的发展战略规划与远景规划
自1999年世界银行与国家经贸委联合举办“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研讨会”以来,现代物流在我国迅速发展,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港口物流建设缺乏科学、长远的发展战略,规划脱离自身实际,可操作性差。在港口物流的开发过程中存在着种种误区,主要表现在物流园区功能模糊,不切实际的盲目圈地,物流规划缺乏依据,各地互相攀比,重复建设,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企业经营成本的低效率。
2.2 物流规模普遍较小,物流基础设施薄弱
现阶段我国现代物流正在起步,2003年中国社会物流总成本27974亿人民币,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1.4%,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反映出中国物流仍处于落后状态。港口物流也不例外,其规模普遍较小,业务单一,规模经济性较差。港口运输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均达不到国际港口的先进水平。物流基础设施薄弱,有些虽建造了功能较高的现代化仓库,购买了大量的物流处理设备,但这些设施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集疏运配套设施建设不能充分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2.3 物流建设各自为政,物流联盟程度不高
现阶段港口物流的活动范围有限,与相关海运、铁路、公路等大型物流企业联系不紧密,缺乏长期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很难使物流服务快捷、准确及柔性连接。与工业企业、加工企业的联系也较少,物流联盟程度不高。2.4 港口物流管理水平有限,信息化服务水平较低,专业人才缺乏
现代化港口应是现代物流信息中心,而港口信息化是港口现代化的先决条件,是 港口开展物流服务的技术保障。随着港口航道的加深、船型的加大,每小时的运营成本逐步提高,要求港口必须进出顺畅、装卸及时、服务全天候,各类商品物资的通关集疏、储运、配送等物流环节能紧密配合和相互协调。这就需要构筑强大的信息平台,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对港口物流全过程进行良好控制与管理,为客户提供准确、及时、优质的信息。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沿海港口和内河大型港口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但是信息化服务水平还较低。港口物流信息系统没有形成统一标准,还不能适应发展要求,导致一些单位和部门建立的信息数据不能相互沟通,形成信息“孤岛”。物流作业各环节之间没有较好的衔接,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实现困难,物流活动难以顺畅进行,客户需求不能得到很好满足。此外,港口物流专门人才缺乏,决策层、管理层对现代物流的认知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港口物流发展对策
从总体上说,未来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战略实质上具有同一性,所不同的只是在港口物流实现形式上的差异。因此,针对我国港口物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港口物流业的发展环境,从宏观的角度,提出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主要对策。3.1 加强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提高港口物流管理水平
物流运营的质量取决于各个环节的柔性连接,以较低的成本满足客户的需要。业务流程重组,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港口物 流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港口通过物流信息网络开展电子商务,并发展成电子物流中心,形成离岸贸易和远程物流,并实现物流全过程的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使得港口物流业务中运输、装卸、仓储、包装、分拨、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服务,都建立在公共服务平台上。
从港口物流管理来看,应根据港口物流不同时期发展的要求,完善港口功能,借助于信息处理平台的业务流程重新组合,尽量减少中间作业环节,加强连续作业的过程,实现作业流程的科学化、合理化,充分利用现有的物流设施,扩大增值服务,增强港口的辐射能力。3.2 重视物流联盟,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整个物流链之间的竞争,随着船舶的大型化和国际班轮运输公司联盟趋势的加快,港El物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不败,港口物流企业必须整合供应链管理中利益相关主体,通过物流系统各要素的整合,产生协同效应,实现船公司、港口、货主等企业的共赢。在班轮公司、货运代理方面的合作,通过优惠的港口费率,承揽适箱货源,以随时订舱或承包班轮一定箱位等方式为班轮配箱,减少班轮公司亏舱的风险,从而增加班轮公司挂靠该港和开辟支线的信心。在码头泊位方面的合作,可以出让股份给班轮公司,与其共同经营,以此稳定原有航线,并开通更多的航线,不断提升港口竞争力。在堆场及仓储上的合作,港口可以采用投资参股,共同经营的方式,吸引班轮公司、直接经济腹地乃至间接经济腹地提供适箱货源的公司,做好第三方物流服务,在内陆设立自己的场站,或与班轮公司在内陆场站上合作,建立有利的物流通道。在流通加工方面,注意和货主企业及商业企业的联合,或出租仓房,或共同投资。在物流信息上的合作,为了能与集装箱班轮公司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就要联手在信息平台的开发上加强合作。3.3 加快培养港口物流专门人才
现代港口物流人才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才能,首先,现代港口物流是集商贸、金融、运输、系统工程、信息技术与手 段等多种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和集约化的物流服务将成为物流业的主流方向。港口物流管理人才应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仅仅靠掌握一些物流供应链中局部的知识是满足不了环境发展要求的。其次,现代港口物流人才的特点之一反映在对供应链的管理能力上,物流管理人才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企业内外资源进行整合的能力、对经营全过程进行管理的能力和丰富经验。现代港口物流人才的另外一 个要求是反映在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上。近几年,物流企业经营形象的提升与一些企业的物流改造大都体现在信息系统与客 户服务水准的提高。作为现代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港口物流服务的水平依赖于对货物装卸作业的跟踪能力和对堆存业务的信息化管理等手段。这不仅仅包括静态跟踪和动态跟踪,也包括对供应商、客户和第三方物流业务的无缝连接,以提供增值服务,这一切都将通过有效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来实现和完成。因此对未来港口物流管理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必须系统地掌握电子信息处理与应 用的技术。
针对物流人才需求的不同,港口物流企业除了在国内外市场上招募有知识、有资质、有经验的物流专门人才外,公司的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公司的培训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可针对中高级管理人才和普通物流作业人员,将培训分为不同的档次,对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培训注重物流及管理知识的融会贯通及提高其应用能力和管理、调能力,对普通物流作业人员主要是灌输物流理念和某方面的具体操作技能。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港口物流的发展没有固定的模式,+我国各个港口应根据自身的实际,充分利用现有的供求关系与腹地以及港口自然条件等,并依据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借鉴国内外港口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地走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迅速发展港口物流。
第五篇:国内外典型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分析
国内外主要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分析
摘要:港口物流已成为现代物流链中的重要节点,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对国内外各3个主要港口物流发展概况及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港口物流 发展模式
一、何谓“港口物流”
港口物流是最近几年才频频出现在学术研讨和各类媒体上的新名词。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港口物流是特殊形态下的综合物流体系,是作为物流过程中的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节点,完成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中基本的物流服务和衍生的增值服务。
二、国外主要枢纽港口物流发展模式
世界港口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港口功能定位为纯粹的“运输中心”,主要提供船舶停靠、海运货物的装卸、转运和仓储等;第二代港口功能定位为“运输中心+服务中心”,除了提供货物的装卸仓储等,还增加了工业和商业活动,使港口具有了货物的增值功能;第三代港口功能定位为“国际物流中心”,除了作为海运的必经通道在国际贸易中继续保持有形商品的强大集散功能并进一步提高有形商品的集散效率之外,还具有集有形商品、技术、资本、信息的集散于一体的物流功能。[1]目前,世界主要港口中第二代港口仍是发展的主流,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和信息网络化,一些大型港口已经开始向第三代港口转型。
(一)鹿特丹港口物流模式-鹿特丹港位于莱茵河与马斯河河口,西依北海,东溯莱茵河、多瑙河,可通至里海。港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码头总长42公里,吃水最深处达22 米,可停泊54.5万吨的特大油轮。港区基础设施归鹿特丹市政府所有,日常港务管理由鹿特丹港务局负责,各类公司承租港区基础设施发展业务。鹿特丹被誉为新亚欧大陆桥西桥头堡城市。
鹿特丹港口物流模式简单说来可以称之为地主型物流中心模式。这种模式下,港口管理局拥有很大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和土地使用权,由其统一港口地区的码头设施和临港工业以及其他设施的用地管理。通常港口管理局拿出一部分仓库和堆场开辟为公共型港口物流中心,但其只负责管理和提供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本身不直接参与物流中心的经营。当物流中心建成后再由港口管理局有重点地选择业务基础牢固,信誉好的物流经营方加盟,逐步吸纳工商企业加入物流中心,便其将原材料采购,配送等职能交由物流中心负责,参与供应链管理。一般说来鹿特丹港物流发展模式主要有这些特点:一是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租赁给企业自主经营;二是港口配套设施齐全,储、运、销形成一条龙服务;三是港口物流中心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四是港口工业发展迅速,已形成物流链。
鹿特丹港口物流的发展经验与模式分析如下: 1.多样化集装箱运输形式
鹿特丹港是欧洲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它的装卸过程完全用电脑控制,集装箱装卸量已超过320万箱。鹿特丹的集装箱运输形式主要有公路集装箱运输、铁路集装箱运输和驳船集装箱运输。
2.港城一体化的国际城市 鹿特丹作为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和工业基地,在港区内实行“比自由港还自由”的政策,是一个典型的港城一体化的国际城市,拥有大约3500家国际贸易公司,拥有一条包括炼油、石油化工、船舶修造、港口机械、食品等部门的临海沿河工业带。
3.现代化的港口建设
鹿特丹港以新航道为主轴,港池多采用挖入式,雁列于主航道两侧,按功能分设干散货、集装箱、滚装船、液货及原油等专用和多用码头,实行“保税仓库区”制度,构成由港口铁路、公路、内河、管道和城市交通系统及机场连接的集疏运系统。
4.功能齐全的配送园区
鹿特丹港在离货物码头和联运设施附近大力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其主要功能有拆装箱、仓储、再包装、组装、贴标、分拣、测试、报关、集装箱堆存修理以及向欧洲各收货点配送等,发挥港口物流功能,提供一体化服务。
5.不断创新的管理机制
鹿特丹港务管理局不断在进行功能调整,由先前的港务管理功能向物流链管理功能转变,继续扩大港口区域,尝试使用近海运输、驳船和铁路等方式来,促进对物流专家的教育和培训,建设信息港,发展增值物流。
(二)新加坡港口物流模式
新加坡港位于新加坡的新加坡岛南部沿海,西临马六甲海峡的东南侧,南临新加坡海峡的北侧,是亚太地区最大的转口港,也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又称狮城、星洲或星岛。该港扼太平洋及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自13世纪开始使是国际贸易港口,已发展成为国际著名的转口港。新加坡港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的中心。
新加坡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具有供应链物流中心和联合型物流中心两种模式的特点。供应链型物流中心是由港口物流企业与航运物流企业共同组成物流中心,这种模式是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各方分工合作,共同投资组成紧密型物流集团来经营航运与物流两个供应链环节。联合型物流中心是由港口与保税区,或者与所在城市共同组建的物流中心。一般说来新加坡港物流发展模式主要有这些特点:一是实行自由港的政策,为客商提供方便和优惠;二是物流分工明确,集约经营;三是培育港口物流链,港口与加工业联合发展;四是物流服务形式多样,提供多种增值服务。
其港口物流发展的经验与模式分析如下:
1.政府支持
1997年7月,新加坡物流倡导委员会制定发展纲领,同年新加坡贸易发展局联合13个政府机构,展开“1997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先后推出了“1999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以及 “2001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成功地将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整合成“一条龙”服务。
2.物流与高科技的结合
新加坡物流公司基本实现了整个运作过程的自动化,新加坡政府启动“贸易网络”系统,实现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在线信息交换,物流企业都先后斥资建成了电脑技术平台。
3.专业性强服务周全
新加坡境内的物流公司专业化、社会化程度高,可以为某一行业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也可以为各行业的客户提供某一环节的物流服务,物流企业以满足客户需要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由物流公司和客户共同研究选择出一种或几种最理想的服务方式,最终找出能最大限度为客户提供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三)安特卫普港口物流模式
安特卫普港是比利时最大的海港,欧洲第三大港。地处斯海尔德河下游,距河口68~89千米。港区总面积10633万平方米,其中水域占1315万平方米,港区岸线总长99千米,货物吞吐量近亿吨,是排名鹿特丹港和马赛港之后的欧洲大港。
安特卫普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简单说来属于共同出资型物流中心,即多方合资经营港口物流中心。该模式通常是以港口为依托,联合数家水、陆运输企业或以股份制形式组成现代物流中心,成为装卸、仓储、运输、配送、信息处理的统一体,开展一条龙、门到门、架到架的综合性服务。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一方面可以解决港口资金缺乏的困境,另一方面通过与国内外先进的物流企业进行合作,更快地了解和掌握国际上现化物流中心的经营和管理技术及运作方式。一般来说安持卫普港口物流的发展模式主要有这些特点:一是由港务局与私营企业共同投资;二是有着良好的基础设施;三是有着畅通的集疏运网络;四是有着高效的政府管理方式。
其港口物流发展的经验与模式分析如下:
1完善的交通网络
安特卫普港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拥有300多条班轮航线与世界上800多个港口相连,水运与密集的高速公路、铁路为核心的陆运相衔接,形成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
2.良好的硬件设施
安特卫普港拥有汽车、钢材、煤炭、水果、粮食、木材、化肥、纸张、集装箱等专业码头,备有各式仓库和专用设备,建有炼油、化工、石化、汽车装备和船舶修理等工业开发区。
3.现代化的信息服务
安特卫普港拥有现代化的EDI信息控制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使用“安特卫普信息控制系统(APICS)”。私营行业还建立了 “安特卫普电子数据交换信息系统(SEAGHA)”,并与海关使用的“SADMEL系统”以及比利时铁路公司使用的“中央电脑系统”等其它电子数据交换网相连。
三.我国主要港口物流发展
中国拥有1.8万公里海岸线,11万公里内河航道,承担着9%的国内贸易运输和85%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沿海沿江有1460多个商港。中国有五大港口群,自北向南依次是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西南沿海地区。港口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门户和窗口,对外开放的港口已有140多个,中国已与50多个国家签订了海运协定,已有30多个国家近百家境外航运公司获准在中国港口开辟集装箱班轮航线。
(一)香港港 香港港——中国天然良港,远东的航运中心,在珠江口外东侧,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香港地处我国与临近亚洲国家的要冲,既在珠三角入口,由位于经济增长骄人的亚洲太平洋周边的中心,可谓是占尽地利。香港港是全球最繁忙和最高效率的国际集装箱港口之一,也是全球供应链上的主要枢纽港。目前有80多条国际班轮每周提供约500班集装箱班轮服务,连接香港港至世界各地500多个目的地。香港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繁忙货柜港的美誉,是世界最大的港口物流中心。
其港口物流发展的经验与模式分析如下:
1.发挥自身特点,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香港以中国内地特别是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为腹地发挥自身特点,依托中国大陆,连接欧美,面向东南亚,重点做好占其港口吞吐量83%以上的转口贸易中的中转货运物流,把香港建设成为虚拟供应链控制中心,使香港物流业的覆盖面遍及整个内地。
2.建设基础设施,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香港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口,其港口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起点高,先进的港口设备堪称世界一流,其物流运作的速度和效率也是首屈一指。
3.政府扶持,创造优越的发展软环境。香港政府一直重视物流业的发展,提出要把香港建成国际及地区首选的运输及物流枢纽中心,香港成立了物流发展督导委员会和香港物流发展局,强化与港口物流相匹配的服务功能,健全法律制度,提供金融与保险等一系列物流援助或服务、快捷高效的海关通关服务等。
4.重视人才,提高物流管理水平。香港与大学和教育机构合作,培养一流的港口物流操作管理人才,同时通过建立全球公认的公务员廉洁制度,提高港口物流从业人员全员素质,从而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
(二)上海港 上海港位于长江三角洲前沿.居我国18000km大陆海岸线的中部、扼长江入海口,地处长江东西运输通道与海上南北运输通道的交汇点.是我国沿海的主要枢纽港.我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口岸。上海市外贸物资中99%经由上海港进出.每年完成的外贸吞吐量占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的20%左右。上海港依江临海.以上海市为依托、长江流域为后盾,经济腹地广阔,全国31个省市(包括台湾省)都有货物经过上海港装卸或换装转口。上海港的主要经济腹地除了上海市以外,还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和重庆市。
上海港物流发展的战略及经验:
1.正确定位,加快建设。长江三峡的开发建设,使上海港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因此上海港认清当前的形势,上海市政府城市规划整体布局和港口现状及发展加快建设,形成“一首两翼”的三大港区布局。即以外高桥港区为龙首集装箱港区,以洋山深水新港区、浦西为两翼,形成三大港区遥相呼应的港口格局。
2.目前我国的港口竞争主要以价格竞争形式表现,恶性的价格竞争使许多港口的经营陷入了困境。竞争是每个行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推动力,但是不正当的竞争常常使竞争企业双方受损。港口要发展,必须更新观念,发展现代物流,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3.升级口岸,引导发展。随着上海市新型工业化与外向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提升港口硬件和区位优势,这也将成为上海更好的吸引外商投资的必要条件。口岸升级尚存在困难。所以要高度重视水运口岸建设,积极协调解决口岸升级中的各种问题,这对于上海港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大连港
大连港地处辽东半岛南端,为东北地区最大的港口,海陆空交通发达,是辽宁及东北地区主要进出口门户,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及合作的窗口。大连在东北的几大城市中的货物运输总量最高,而且在环渤海经济区,货运量也是比较高的。
大连港物流的发展战略目标:(1)进行深水港建设。海运作为最主要的货物运输方式,使港口必须吸引船公司的干线船舶挂靠,才能成为运输链中最大量货物的集结点。船舶大型化对港口深水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世界主要港口都争相进行了深水泊位和航道的建设,以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2)提供货物配送功能。港口中新的典型的物流服务是其货物配送的功能。这区别于以往传统的仓储功能。这些港口的配送中心已经越来越多的开始提供诸如包装、定价、贴标签、产品组装、修理、退货处理等典型服务。
(3)港口装卸工艺的高度自动化。鹿特丹的ECT码头和新加坡的巴西班让港都采用了自动导航集装箱运输车(AVG)组成无人驾驶集装箱港内运输系统,使车辆定位的精度提高,大大加快了港口物流的通过速度。
(4)港口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和物流的关系非常密切,港口不仅是货物流通的中间环节,而且是信息流通的中间环节,物流服务要求以港口为基地的电子信息、交流从以前分散的、局限的流通发展成为高精密的、连接运输链各方的信息流通方式。
(5)完善以港口为节点的集疏运系统。为了提供快速、可靠和灵活的物流服务,港口必须能够提供与其海向腹地和陆向腹地相连接的高效集疏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