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重庆商贸物流发展情况
重庆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一、总体发展状况
重庆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商贸中心和西部地区消费之都,基本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的会展之都、购物之都、美食之都。2013年,全市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实施“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呈现出经济持续发展、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据初步统计,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2657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693亿元,增长15.5%。
2013年,全市商贸流通业着重“四抓”工作,打造长江上游商贸物流中心、成渝商业功能区的布局、商业网点、区域性边贸中心、区域性保供基地布局、电子商务应用、市和区县(自治县)两级专业市场集群等七个规划。加快了宜居商业设施建设和家政服务体系建设,都市中央商务区、区县中心商圈、商业特色街(专业市场)和乡镇(社区)商业点四个层次商业服务建设如火如荼。积极开展创建国家级、市级、区县级商业示范社区活动,大力推进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巩固提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工程”成果,“一心、一圈、两翼、多极”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获得显著成果。
一是消费止滑促增。会展消费520.2亿元,农商对接金额71.8亿元,家电汽车惠民消费12亿元,汽车消费成为第一消费热点,社零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电商消费初见端倪。京东集团、齐家网、华强北等项目先后落地,全市新增电商市场主体过万户,电商交易额达3000亿元,网络零售市场规模350亿元。三是消费平台更加多样。零售额达100亿以上商圈7个,百亿市场14个,市级以上各类特色街45条,百亿商贸企业10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5000余家。四是消费条件便利实惠。新建社区主要商业设施2000多个,累计建成公租房小区商业设施106万平方米,改建规范化早餐经营网点100个,培育家政服务品牌企业25个。五是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下降至19%;五个级次的物流区域布局体系初步构建,“三基地四港区”国家级物流枢纽平台和市级重点物流园区的物流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国际物流发展环境领先西部,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建成投用,“一江两翼”国际物流大通道网络渐趋完善,“渝新欧”国际货运班列成功开行,航空国际物流加快发展。
二、商贸流通业发展布局
“十二五”期间,重庆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总体布局按照“一心、一圈、两
翼、多极”展开。一是加快商贸物流空间布局。顺应新疆―中亚、东盟泛亚铁路网络、亚欧大陆桥、“渝新欧”等国家级对外战略通道规划建设,依托国家内陆口岸城市和两江新区开放平台建设、城镇化加快发展和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日趋形成等机遇,加快建设商贸物流设施,完善主城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县(自治县)、乡镇四个层级商贸设施空间布局,加快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市级物流枢纽、地区级物流枢纽、专业物流园区和城市配送中心五大物流空间布局体系,联动四川省建设完善成渝商贸物流功能区,逐步构建起层次分明、特色突出、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的现代商贸物流设施网络。二是科学布局主城及其区县核心商圈。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商圈建设的意见》(渝府发〔2012〕64号),城市核心商圈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步行街长度1公里左右,商业商务设施面积50万-200万平方米左右。将提升主城解放碑、观音桥、南坪、三峡广场、杨家坪五大成熟商圈品质。根据重庆市《商业设施建设规划》,主城解放碑商圈为市级商业中心,将严控批发市场、物流设施建设,限制代零售业、无特色餐饮和其他低品们服务业,提升消费档次,打造“西部第一街”;观音桥商圈以步行街为中心,副射主城北部及外来消费者,打造以休闲购物为主题的消费购物中心;沙坪坝商圈以三峡广场为中心,利用科教文化优势打造具文化艺术特色的商业文化中心;南坪商圈以南坪转盘为中心,打造 以商贸、会展、旅游为重点的特色商业旅游中心;杨家坪商圈以步行街为中 心,打造有特色的购物、商务、文化、旅游景观优美的现代化商贸中心,五大成熟商圈将凸显各自特色。同时完善九宫庙、缙云、两路空港、李家沱、江北嘴五大商圈功能;启动西永、礼嘉、茶园、龙盛、陶家五大新商圈建设。同时,加快建成涪陵南门山、黔江主城、永川渝西广场、合川南城、江津遗爱池五个区县核心商圈,完善提升万州高笋塘商圈,形成联系主城、带动周边的6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商圈;远郊区县(自治县)至少分别建成1个核心商圈。另外,城市建成居住区基本实现社区便民商圈全覆盖;实现全市112个市级中心镇和重点示范镇商圈全覆盖。
三、商贸流通行业发展情况 一是批发零售贸易业。批发业和零售业仍是重庆市消费品市场主导力量。2013年,批发和零售业占重庆市消费品市场零售总额比重达85.2%,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844.19亿元,增长14.4%,拉动重庆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2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23.77亿元,增长15.8%;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120.42亿元,增长14.1%。二是住宿和餐饮业。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67.57
亿元,增长11.2%,增速较上年回落3.7个百分点。其中面向大众消费的中小型餐饮、特色餐饮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高档餐饮消费普遍回落,重庆市四星级以上酒店餐费收入下降13.4%,较上年回落17.0个百分点。重庆市营业收入排名前50强的住宿餐饮企业,有近四成企业全年餐费收入增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三是现代商贸物流。重庆市分别对重庆市主城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县(自治县)、乡镇四个层级的商贸物流业发展进行了宏观布局。就商贸流通工作,明确了8条主要建设任务作为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地区商贸物流中心的重要抓手:一是建设中央商务区,二是打造城市核心商圈,三是建设大型批发市场集群,四是发展会展经济,五是发展餐饮住宿业,六是发展便民商业,七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八是发展电子商务。据统计,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11.8亿元,增长14%,列全国第三位。商品销售总额14282.5亿元,增长17.6%。住宿餐饮业营业额919.6亿元,增长16.2%。重庆货运总量实现迅猛增长,全年重庆完成的货运总量近10亿吨,同比增幅达12.7%。分运输方式看,货运量增幅最大的当属公路运输。去年我市铁路运输全年装车402895辆、发送2334.3万吨,同比增长4.2%。全年到达4412万吨,同比增长10.7%。而水路运输全年累计14360万吨,同比增长11.5%,其中港口货物吞吐量全年累计13662万吨,同比增长9.5%(全年集装箱吞吐量累计91万TEU,同比增长12.8%)。在公路运输上,全年货运量累计达到80695万吨,同比增长13.2%。此外,民航货邮吞吐量全年累计达28万吨,同比增长4.1%。
第二篇:县商贸物流发展探讨
**县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调研
近年来,**县坚持从县情和行业的实际出发,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市场体系建设初具规模,流通结构明显优化,商贸流通业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
一、发展现状
1、城乡市场日趋繁荣。2013年,全县商贸流通领域企业和个体户**户,其中:企业**户,个体户**户,从业人员
1.82万人,同比增长**%。商业建筑总面积达*万平方米以上,各类城乡市场*个,物流快递达到*家。全县已基本形成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并存、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为主体的多层次、多门类的商品市场体系。
2、开放领域不断拓展。在全县招商引资中,先后引进**、**等多家连锁超市和银座、**等多家连锁餐饮店,修建的时代广场大型商业步行街和**建材灯饰城等大型商贸中心,有力促进了**县商贸流通市场的良性竞争。
3、发展层次加速提升。一方面,连锁经营发展迅速。目前全县连锁超市已达*家,便民店**家。另一方面,现代物流配送方式和相关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和推广。一批现代化、信息化的商业设施正在建设和应用,配送、代理、租赁、1拍卖、典当等经营方式逐步普及,电子订货、网上交易等营销方式初现雏形。
二、主要问题
近年来,尽管我县商贸流通业发展比较迅速,但与周边县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重视程度不够。近几年我县对发展工业、建设新农村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而商贸流通业基本处于放任自流、任其发展的状态,没有像支持农业、工业那样支持商贸流通业发展。
2、规划引导缺失。全县商贸流通规划还停留在一般性、零散性、滞后性的层面,没有形成一个专门性、系统性、超前性的规划。这种规划引导的缺失,使我县商业网点建设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网点建设随意性大,城市建设与商贸项目开发难以协调。如县城南街农贸市场,由于缺乏科学论证,建起后难以发挥应有的功效,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3、市场功能单一。**县农副产品丰富,但优质品率、深加工率低,基本只在县内这个小范围内流动;加工制造业薄弱,可向外输出流通的工业产品很少。因此,从总体上说,我县尚属典型的生产生活用品消费型城市,还没有形成辐射功能较强、大进大出的市场流通体系。
4、规模档次较低。我县现有商贸流通设施档次不高,各专业市场的仓储、运输、配套服务功能不完善;商居混杂
严重,资源整合不够,商业利用率低;经营者各自为战,经营的组织化、规范化、集约化程度低。县城内专业市场只有*个,且市场规模小。目前新型业态发展虽快但规模过小,流通领域从设施到管理手段相对落后,流通现代化总体水平还不够高。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把发展商贸流通业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建议成立由政府主导,其他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县商贸流通业发展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商贸流通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抓紧制定全县商贸流通总体规划,明确商贸流通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举措,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到责任单位。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建立商贸流通业发展政府引导资金,重点解决商贸流通业总量偏小、竞争力弱、体制改革滞后等问题,优先扶持企业新建或扩建物流基地、配送中心、仓储等基础设施,推动全县商贸流通产业的集聚和服务功能的提升。
2、完善基础设施。一方面,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引导一批国内外流通企业进入县工业园区建设物流中心,建立配送网络,增强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服务等多项功能。另一方面,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和运输系统建设。建设一批专门网站和门户网站,建立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安全、高效应用系统和数据库,提供迅速、准确、及时、全面的物流
信息服务。加快交通体系建设,完善路网结构,提高货物吞吐能力。
3、提升产业层次。一是着力完善流通网络。在发展壮大超市、专卖店、专业店等新型业态的同时,积极引导商贸流通企业向电信、旅游、租赁等多种行业拓展,提高连锁经营的总体规模和水平。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积极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形成以县城为重点、乡镇为骨干、村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品零售网络。二是致力发展电子商务。重点支持苹果、黄花、白瓜籽等加工营销企业开展农特产品网上营销,培育发展电子商务流通市场,科学引导流通企业发展。加强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研究,规划建设好为各大专业市场开展商品储存、配送、信息化服务的物流园区。
4、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强化市场监管。组建商务综合执法大队,加大依法治商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击假冒伪劣和商业欺诈,规范商贸流通市场秩序。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广泛吸引外资、内资以及民间资金,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通过外引内联破解商贸流通发展的资金“瓶颈”,提升商贸流通发展的规模、档次和水平。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公招选拔一批、整合调配一批、培训提高一批的办法,建设一支商贸流通管理人才队伍。坚持把
引进资金与引进人才、引进先进管理技术结合起来,不断优化商贸流通经营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结构。
第三篇:商贸物流发展调查报告
商贸物流发展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推动我区商贸物流业健康发展,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提升物流标准化水平,充分发挥区域性商贸物流节点城市作用,围绕国家、省、市即将实施的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计划和商贸物流标准化试点等工作,对区内商贸物流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形成调查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城乡商贸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我区城乡商贸物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随着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工作的推进,城市商贸物流专业化、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为城市商贸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农超对接”和农资流通体系试点等工作,有效促进了我区农村日用工业品、农资和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批发市场通过功能再造和制度创新,延伸了加工、配送功能,缩短了供应链流程、提高了流通效率。餐饮企业通过建立现代化主食配送中心,实现网点的统一配送、及时补货,保证了食品的新鲜度,为方便居民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商贸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配套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我区商贸物流基础设施投资稳步增长,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逐年增长态势,形成了通用仓储与专业
(一)商业网点规划方面。大型商业服务网点过于集中,重复建设问题显现,其他路段没有或缺少商业网点布局规划。
(二)商贸体系建设方面。部分市场基础设施配套落后,内部布局不合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老市场与新市场、新市场与新市场之间功能雷同、业态相似,企业物流普遍规模较小,经营管理方式落后,商贸流通企业内部经营机制还不健全,专业化、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缓慢。
三、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合理布局发展规划。围绕提升城市中心功能、增强区域辐射带动作用,科学制定我区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以规划引领全区商贸物流业规范、持续、健康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严格落实扶持政策。根据我区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实际,清理、修订制约商贸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认真落实省、市、区政府相关文件精神,在资金、税收、土地、用水用电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三)逐步优化发展环境。一是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审批手续,规范服务和执法行为,依法对市场监督和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健全消费维权网络,搭建消费者平台,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二是积极建立和支持现有各类批发市场完善物流服务功能,逐步形成集展示、交易、仓储、加工、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批发交易型配送模式。三是加大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在商贸物流领域的推广
第四篇:新化县商贸物流发展情况汇报
新化县商贸物流发展情况汇报
2012-8-20 15:50:38新化县商务局
一、商贸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新化县商贸物流呈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到2011年底,全县商贸物流等产业已发展到15129家,从业人员约60985人,实现增加值46.34亿元。年增长10.4%(可比价),高于同期GDP 0.3个百分点。
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因我县不断加强设施建设,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一大批市场、商场、超市、餐饮、住宿、物流企业相继建立,沃尔玛、友谊阿波罗、步步高等一批国内外大型知名商贸企业的进驻,为县零售贸易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11年,我县实现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76亿元,同比增长17.9%,连续五年名列全市首位。批发零售餐饮业实现增加值7.84亿元,年均增长10.3%。
今年,我县已把汽贸家居建材广场、农贸综合大市场和物流园列入全县重点项目建设之中,汽贸家居建材广场占地200亩,总投资12亿元。新化农贸综合大市场项目规划用地298亩,总投资8.7亿元。新化物流园建设拟与新化农贸综合大市场相邻,项目规划用地300亩,总投资8亿元。另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和定点屠宰场建设也列入商务部门的重点规划之中。
二、商贸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新化县商贸物流近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从它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来看,差距还很大。一是对发展物流产业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扶持政策难以落实,大型物流企业规划建设总是停留在调研之中。二是商贸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布局不合理,不能形成产业集群,专业化和现代化服务水平低。目前,我县缺乏规模较大的商业批发市场,不能吸引大量外地客商来经商,县外大量的购买力不能流入,反而部分购买力外流。宾馆酒店基础设施档次不高,经营方式和营销理念落后,竞争力难以有效发挥。县内的物流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体系不健全,辐射功能不强,现代化搬运和管理水平低,运营成本高。三是诚信体系建设不健全,经营缺乏信誉,商业欺诈现象尤存,不同程度上挫伤了消费者的积极性,削弱了扩大内需的基础。四是外贸出口环境不理想,激励机制滞后,大多数进出口企业未能办理直接进出口业务,难以发挥较强的竞争力。
三、商贸物流发展的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商贸物流的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合理规划布局商贸物流企业,完善批发市场功能和培育专业批发商为重点,以现代物流配送中心为节点,以服务于商贸服务业和居民消费为目标的城乡配送体系。充分运用社会物流资源,建立工业制成品、农产品、生产资料等大宗商品跨区域运输的配
送网络。十二五期间,初步建立一套与商贸物流发展和适应的高效通畅、协调配套、绿色环保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把我县打造成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四、下阶段商贸物流发展做法
1、高度重视商贸物流发展。加快扶持力度,努力解决物流税收、用地、交通、管理体制、科技创新、物流投资融资等难题。不断培养和引进商贸物流管理人才。
2、千方百计拉动内需。继续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扩大消费活动,提高市民消费信心。抓好会展节庆活动,组织引导流通企业开展促销活动。扩大汽车、住房、餐饮、旅游等新消费热点,进一步推进城市商业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城市消费。贯彻落实国家优惠政策,搞好“家电下乡”等工作,完善销售网络,拉动农村消费需求。加大市场的监管和服务,保障市场供应,努力改善民生,积极开展农超对接。
3、合理规划,重点建设专业特色市场。按着《新化县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要求,建设好县级中心商业区、中心镇商业区、居住区(社区)商业、街坊商业、特色商业街、批发市场,提升城镇形象和品位。重点引进打造一批上规模、上档次、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专业市场和具有梅山特色的市场。在全县形成一场一类,各具特色、配套齐全的市场格局,从而达到活跃市场繁荣
经济的目标。
4、加强培育骨干商贸流通企业。要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培育骨干企业。加快农贸综合大市场和物流园建设,增强辐射功能,形成商贾云集的商品集散地,为我县成为商贸流通中心打造坚实的平台。要大胆学习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把汽贸家居建材市场、农贸综合大市场和物流园建设作为目前的重点项目早日抓落实,力争三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
5、完善市场体系建设。打造以县城为中心的大型商贸平台,以中心镇为枢纽的商贸辐射网络,逐渐完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诚信经营、监管有力的服务体系,利用交通优势及历史沿革的影响,使我县成为区域性的商贸流通中心。
第五篇:关于全区商贸物流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全区商贸物流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区委关于建设工贸旅游强区战略目标,区人大常委会抽组部分人大代表和有关方面负责人组成调查组,由常委会副主任王正举带队,于9月中旬深入柳湖建材市场、平凉商城、世博伟业、新世纪购物中心、陇东蔬菜瓜果批发市场等商贸物流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召开了涉及商贸物流发展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企业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听取区商务、工商、规划、供销等部门的工作汇报和企业代表的意见建议,对全区商贸物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现将调查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区现有批发零售贸易和住宿餐饮企业及个体经营户15230户,其中:商贸企业578户、仓储运输企业91户、其它企业及个体经营户14561户,有农资、化肥、建材、汽车、家具、粮油、花卉、蔬菜瓜果、日用百货、五金家电、活畜交易等各类专业市场20多个42 万平方米,农村有区域性重点集贸市场21处,全区培育形成了以平凉商城为中心的百货批发区、以崆峒东路为中心的工业机电贸易区、以新民路为中心的民族餐饮贸易区、以柳湖路为依托的物资批发区和以火车南站为中心的仓储货运区五大商贸功能区,配套完善了西郊果菜保鲜储备库、八里石油储备库、火车南站化肥、农资、建材储备库,初步形成了大型物资仓储、低温冷藏、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的商品物流体系。区域性商贸中心聚合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仅平凉商城、新世纪商厦、世纪金鼎等百货批发零售商场年营业额达到5亿元以上,其中30%的商品销往周边六县和固原、泾源、镇原、彭阳等县(区);东郊瓜果批发市场作为陇东地区最大的果菜批发交易市场,年交易量4亿斤、交易额3.5亿多元,辐射陕、甘、宁、青、新、川等八个省(区);黄牛年贩运屠宰量达20万头,年销售额6亿元,畜产品销往兰州、西安、北京、上海等30多个城市。2011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3.1亿元,增长速度17.8%,其中:城镇零售额37.2亿元,农村零售额5.9亿元。截止2012年6月底,全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24.6亿元,增长速度 17 %。其中:批发业销售额20.48亿元,同比增长23.8%;零售业销售额12.04 亿元,同比增长12.5%;住宿业营业额 0.82亿元,同比增长28%;餐饮业营业额1.78亿元,同比增长 11.9%。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各级领导重视,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近年来,建设商贸物流中心已经成为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市委明确要求把建设崆峒“西兰银几何中心物流枢纽”作为全市“四三二一”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区委也提出了建设“工贸旅游强区”的奋斗目标。2011年区上成立专抓商贸流通工作的商务局,制定了《崆峒区“十二五”商贸物流中心建设规划》、《崆峒区农村乡镇集贸市场规划》、《崆峒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规划》、《崆峒区现代服务业“十二五”— “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及发展项目》等规划,全区上下发展商贸物流业的氛围日渐浓厚。同时,随着平定高速、西平铁路等一批重大交通和城建工程的实施,我区周边交通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城市扩容提质大大加快,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到48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26万人,为建设商贸物流中心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平台。
(二)构建市场网络,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完善。紧密结合中心城市建设,发展专业市场,培育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大力发展商贸功能区,初步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重点商贸企业为龙头,以312沿线为辐射带,以乡村农贸市场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网络的市场体系。先后实施了新世纪商厦扩建、新民商厦、世纪金鼎、陇东物资建材市场、国际家具汇展中心、百兴大厦、广成大酒店、平凉世博伟业家居广场等大型商贸设施建设工程,布局了以百货批发、工业机电、民族餐饮、物资批发、仓储货运为主的商贸功能区,建成了草峰、花所、高寨等一批农村大型综合农贸市场。做大做活以振辉商贸、好来西商贸为龙头的商贸物流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代理配送等新型商业模式。努力扩大外贸出口,保持外贸持续稳定发展。全区现有各类商业网点1.5万多个,从业人数近10万人。全区社会商品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6年19.3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43.1亿元,增长2.23倍。
(三)实施“两项工程”,落实惠民政策。一是认真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展标准化连锁农家店建设,农村流通设施规模和经营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消费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自2006年开始连续六年建设“农家店”,现乡镇覆盖率达100%,行政村已覆盖179个,覆盖率71%。结合开展“双联”活动,贫困村村级商贸综合服务社将实行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区共验收合格“农家店”377户,“乡镇示范店”10户,建设配送中心1个。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市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二是有序推进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实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严格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城乡消费品市场得到有效拓展。截止2012年8月底,全区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86240台(件),销售额20582万元,共兑付补贴资金2360万元,补贴对象涉及全区17个乡镇4.6万多农户。家电以旧换新工作截止2011年12月底,共回收三大类旧家电2378台,销售新家电2249台,销售总额1072.3万元,财政补贴68.93万元,兑付率100%。惠民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消费,拉动了内需,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加强商务执法,强化商贸服务管理。一是加强商务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执法装备配置。组建商务执法大队,理顺执法机制,做到规范执法。按照商务部有关工作要求,做好“12312”举报投诉和商务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设备装备配置工作,落实商务综合执法“五统一”。二是重点保障肉品、酒类商品等民生安全。严厉打击私屠滥宰、注水肉等违法行为,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严把酒类市场准入关和流通许可证制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三是强化成品油市场管理,保障市场供应。健全了成品油市场应急预案,进一步加强成品油市场监测预警工作,做到在油品供应偏紧时优先保障农业生产、重点建设项目、城市公交和公共事业的成品油供应。四是强化商贸服务行业监管,在规范中促进发展。依托养生平凉建设,积极支持餐饮企业发挥本地特色,参与行业交流,推动特色食品企业与超市对接,做响做强优势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制定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促进和完善现代服务业体系,积极发展信息、家政、中介等新兴服务业、培育金融保险、网络传媒、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为实现全区跨越式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我区商贸物流业发展虽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市区发展战略目标相比,商贸业态发展不足,商圈打造和农村市场开拓力度不够,现代物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发展水平不高,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
1.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认识不足,对商贸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调研中发现,个别部门和领导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重工业、轻服务业”、“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发展观,对现代物流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对政府在物流业发展中的职能定位不够明确,还没有真正树立起大物流理念,而把现代物流当作一般的流通、传统流通抓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企业对专业物流服务发展观念滞后,对第三方物流在降低生产成本中的作用认识不足。调研中,商贸业主认为,政府在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方面,目前仍按照商业地产的管理方式对待,不够合理,特别在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以及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规费收取方面缺乏系统明确的扶持政策,物流行业监管还处于放任自流阶段,不利于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
2、商贸流通行业规划相对滞后,布局不尽合理。多年来,我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由于缺乏有力的总体规划,商业网点基本是由商家引领,自发形成,有的区域重复建设、过度竞争,有的区域还不能满足需要。城区大型零售网点过于集中于市中心地带,新建区域商业配套服务欠缺;专业批发市场“有市无场”与“有场无市”并存,一些批发市场处在城区(如东郊蔬菜批发市场),造成交通拥堵、环境脏乱差等问题,难有更大发展空间,而城郊近年来兴建了一批规模大、标准高、功能全的专业市场(如世博伟业)由于位置偏远,受老市场冲击,造成市场低迷;同时,在城市建设与改造过程中,受利益驱动,一些较大商网被分割出售,如平凉商城,商铺与人居混杂,不利消防安全,造成经营管理困难等问题。目前我区尚无肉类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猪肉在三里塬占道交易,牛羊肉在城区新民路占街为市交易,既影响城市交通秩序,又不利于食品卫生安全管理。
3.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影响和制约了现代商贸物流业的发展。一是流通业资本投入不足。我区商贸物流业主要以民营企业为主,近年来,对流通业的资本投入多为自然投入的社会零散资本,投资方向多为小型的品牌代理和餐饮服务业,而缺乏集中的优势资本的投入。政府对发展流通业缺乏政策引导和专项扶持资金,金融部门对传统零售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显弱,使传统的流通企业投入减少,经营困难,特别是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较少,企业抗风险能力严重不足。二是现代物流业发展人才较为短缺。我区物流业从业人员主要以仓储和运输服务人员为主,普遍缺乏现代物流经营、管理和运作的相关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特别是缺乏物流方案设计运作、信息处理方面的人才,制约了物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4.现代物流业的基础配套设施不到位,物流产业链没有形成。虽然我区在各种新兴市场的建设中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物流业运行网络不健全,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低,大型企业自营物流比重偏高,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社会物流缺乏统一规划管理。物流业务绝大多数集中在传统的运输、仓储业务,组织化程度较低,服务功能单一,辐射半径较小,没有形成各自互补的物流产业链,新兴的物流业务比重很低。没有建立连接行业与政府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行业协会。物流业内的特种运输公司和仓储设备公司等都还是空白,能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现代物流公司较少,专业的物流园区更是我区现代物流发展的一大空缺。
四、几点建议
我区发展的亮点在商贸,发展的潜力在商贸,为财政做贡献的希望在商贸。我区发展大商贸具有一定的政策优势(作为平凉市的中心城区,发展商贸业一直都是市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区位优势(是平凉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快捷便利,人流、物流、信息流密集交汇,为商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人文优势(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等一系列需求,为商贸物流业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经济优势(是全市金融、保险、商务、文化中心),以商贸流通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前景看好。建议今后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一)深化思想认识,明确商贸物流发展定位。现代商贸物流业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带动下迅速成长起来的全新的服务业,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产业层次、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按照建设工贸旅游强区的战略目标,科学确定商贸物流发展定位,形成以专业批发和特色零售并重,辐射功能强、交易流通量大,网路健全、布局合理、商务配套的商贸流通格局。具体来说,一是要通过建设有特色的零售业旗舰打造周边地区高端零售中心,充分吸纳周边购买力。二是要通过建设门类齐全的专业批发市场,一方面巩固和提升对周边地区的商品辐射力,另一方面通过与全国各级各类批发市场充分对接,将本地优势资源和产品纳入全国市场。三是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通过培育物流主体,完善物流设施,降低物流成本,力争形成大进大出大流通大物流局面。
(二)加强政策支持,落实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政府要在积极推进城市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商贸发展,做到商贸经济与城市建设齐头并进。要加强对商贸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对商贸发展目标考核力度;进一步修改完善全区商贸发展规划;加大商贸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出台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国土、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上给予优惠扶持,打造符合现代化发展趋势的物流产业,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同时,加强对物流企业的监管力度,要防止个别企业借“物流”之名,行圈地之实。二是落实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鉴于市区同处一城的实际,规划一经确定,要协调市上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保证其严肃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加强与区直相关部门的沟通,如对2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项目在核发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许可证之前,可由市区商务主管部门共同出具商业网点规划确认意见书;对新建和新开展经营的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项目和各类商品交易市场的新建和改扩建,由市区商务主管部门依据规划和规范程序进行预审,对重要的大型商业设施、批发市场项目、特殊流通行业召开听证会,听取有关部门、专家、各界代表的意见。同时,要尽快规划建设肉类食品专业批发市场,切实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
(三)开拓城乡市场,建立健全城乡商贸流通服务网络。一是打造新的城市商务区。目前,新民路是城区的商业核心区,但是过于集聚的商贸企业,给周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布局的不合理,不利于人民群众快捷便利的购物需求。结合城市“北扩”发展战略,在新城区、东城区、西城区建立区域性商业中心,积极鼓励支持企业引进大型连锁超市、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等,力争将该区域发展成为我区新型的商业中心。同时,围绕搞好社区服务,引导和鼓励新世纪等大型商业企业向居民小区延伸,开设一批小型超市、便利店,方便群众购物。二是构筑完善农村流通网络。继续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按照规定的标准要求,建立以配送企业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集日用消费品、药品、农资销售、农副产品收购为一体的城乡连接、互动畅通的农村流通体系。构建新型农产品市场营销网络,努力搞活农产品流通。建立仓储及预冷保鲜设施、加工配送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系统等公共服务设施,培育无公害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建设乡镇农贸市场。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鼓励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农产品流通协会,支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市场营销“一站式”服务。
(四)积极整合资源,大力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当前,第三方物流已成为现代物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应积极推进商贸领域由企业物流向社会专业物流的转变,真正形成以产业形态出现的第三方物流。有重点的选择若干资质好、有发展前景的物流企业,在政策、用地、资金等各方面予以倾斜扶持,培育成专业化、规模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使其尽快形成竞争优势。一是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服务经营商落户,或对我区现有交通运输和仓储批发企业通过合资或引进外资嫁接,组建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较短时间内接轨国内外物流市场网络。二是加快促进现有相关服务企业重组转型,将现有的交通运输和货运代理企业、商业、物流储运企业,通过扩大经营范围、延伸服务领域,建成物流配送中心、仓储中心。同时,引导大型商贸企业内部独立创建配送中心。三是鼓励企业物流联盟发展,支持商贸企业与物流企业、物流企业与邮政、运输、仓储等企业结成合作联盟,以提高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五)转变政府职能,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商贸”理念,努力实现由微观向宏观管理过渡,由管企业向管行业过渡,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过渡,明确职责,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和服务,建立既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又有利于经济有序运行的商业监管体系。一是贯彻落实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生活服务业、特殊流通行业的国家和地方标准、规范。重点加强定点屠宰、再生资源市场、酒类流通市场、餐饮业、宾馆酒店业、家政服务等行业发展的指导和监管,以确保商贸行业有序、健康发展。二是逐步建立健全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引导、鼓励、组织各专门行业特别是新兴行业和优势行业组建一批代表性强、运作规范、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行业协会,强化行业自律、协调行业管理。三是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采取联合执法等形式,强化对商贸经营秩序、安全生产、食品流通安全的监管,重点实施“放心肉”工程,严把畜禽屠宰进场检验检疫关和肉品出厂检验关,严禁病害肉品流入市场。同时,加大市场稽查力度,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坑害消费者的不良经营行为,推进诚信体系建设,促进商贸业规范、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