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务部:六项举措促商贸物流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商务部:六项举措促商贸物流发展
作者:
来源:《珠江水运》2013年第22期
商务部副部长姜増伟于11月12日在全国商贸物流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从加强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建设,鼓励专业化物流发展等6方面,促进中国商贸物流业的发展。
农产品联合会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45.7万亿元,同比增长
9.5%。姜增伟指出,当前中国商贸物流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发展仍然相对滞后,面临着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不高及市场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
针对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制约,姜增伟表示,要积极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鼓励专业化、社会化物流的发展,并努力破解制约城市配送发展的难题,同时要落实各项支持政策,引导行业规范发展。
姜增伟指出,专业化、社会化是今后商贸物流业的发展方向。要支持传统商业物资储运企业转型升级,向现代商贸物流配送中心和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引导工商企业深化细化专业分工,实行主辅分离;鼓励发展具备整合供应链能力的嵌入式第三方物流;鼓励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电子商务物流;鼓励发展农产品的农批对接、农超对接、直供直销等多种产销衔接模式。
尤其是城市物流配送面临的进城难、通行难、停靠难和停车贵等问题,姜增伟表示要优化城市配送网络布局,加大建设城市物流配送中心和终端网点建设,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同时要积极发展多种配送方式,支持电商企业发展“自动取货柜”等网下取货点,发展共同配送,推动企业加强横向联合;并着力改善城市物流配送发展环境。
第二篇:县商贸物流发展探讨
**县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调研
近年来,**县坚持从县情和行业的实际出发,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市场体系建设初具规模,流通结构明显优化,商贸流通业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
一、发展现状
1、城乡市场日趋繁荣。2013年,全县商贸流通领域企业和个体户**户,其中:企业**户,个体户**户,从业人员
1.82万人,同比增长**%。商业建筑总面积达*万平方米以上,各类城乡市场*个,物流快递达到*家。全县已基本形成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并存、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为主体的多层次、多门类的商品市场体系。
2、开放领域不断拓展。在全县招商引资中,先后引进**、**等多家连锁超市和银座、**等多家连锁餐饮店,修建的时代广场大型商业步行街和**建材灯饰城等大型商贸中心,有力促进了**县商贸流通市场的良性竞争。
3、发展层次加速提升。一方面,连锁经营发展迅速。目前全县连锁超市已达*家,便民店**家。另一方面,现代物流配送方式和相关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和推广。一批现代化、信息化的商业设施正在建设和应用,配送、代理、租赁、1拍卖、典当等经营方式逐步普及,电子订货、网上交易等营销方式初现雏形。
二、主要问题
近年来,尽管我县商贸流通业发展比较迅速,但与周边县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重视程度不够。近几年我县对发展工业、建设新农村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而商贸流通业基本处于放任自流、任其发展的状态,没有像支持农业、工业那样支持商贸流通业发展。
2、规划引导缺失。全县商贸流通规划还停留在一般性、零散性、滞后性的层面,没有形成一个专门性、系统性、超前性的规划。这种规划引导的缺失,使我县商业网点建设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网点建设随意性大,城市建设与商贸项目开发难以协调。如县城南街农贸市场,由于缺乏科学论证,建起后难以发挥应有的功效,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3、市场功能单一。**县农副产品丰富,但优质品率、深加工率低,基本只在县内这个小范围内流动;加工制造业薄弱,可向外输出流通的工业产品很少。因此,从总体上说,我县尚属典型的生产生活用品消费型城市,还没有形成辐射功能较强、大进大出的市场流通体系。
4、规模档次较低。我县现有商贸流通设施档次不高,各专业市场的仓储、运输、配套服务功能不完善;商居混杂
严重,资源整合不够,商业利用率低;经营者各自为战,经营的组织化、规范化、集约化程度低。县城内专业市场只有*个,且市场规模小。目前新型业态发展虽快但规模过小,流通领域从设施到管理手段相对落后,流通现代化总体水平还不够高。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把发展商贸流通业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建议成立由政府主导,其他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县商贸流通业发展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商贸流通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抓紧制定全县商贸流通总体规划,明确商贸流通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举措,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到责任单位。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建立商贸流通业发展政府引导资金,重点解决商贸流通业总量偏小、竞争力弱、体制改革滞后等问题,优先扶持企业新建或扩建物流基地、配送中心、仓储等基础设施,推动全县商贸流通产业的集聚和服务功能的提升。
2、完善基础设施。一方面,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引导一批国内外流通企业进入县工业园区建设物流中心,建立配送网络,增强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服务等多项功能。另一方面,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和运输系统建设。建设一批专门网站和门户网站,建立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安全、高效应用系统和数据库,提供迅速、准确、及时、全面的物流
信息服务。加快交通体系建设,完善路网结构,提高货物吞吐能力。
3、提升产业层次。一是着力完善流通网络。在发展壮大超市、专卖店、专业店等新型业态的同时,积极引导商贸流通企业向电信、旅游、租赁等多种行业拓展,提高连锁经营的总体规模和水平。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积极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形成以县城为重点、乡镇为骨干、村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品零售网络。二是致力发展电子商务。重点支持苹果、黄花、白瓜籽等加工营销企业开展农特产品网上营销,培育发展电子商务流通市场,科学引导流通企业发展。加强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研究,规划建设好为各大专业市场开展商品储存、配送、信息化服务的物流园区。
4、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强化市场监管。组建商务综合执法大队,加大依法治商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击假冒伪劣和商业欺诈,规范商贸流通市场秩序。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广泛吸引外资、内资以及民间资金,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通过外引内联破解商贸流通发展的资金“瓶颈”,提升商贸流通发展的规模、档次和水平。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公招选拔一批、整合调配一批、培训提高一批的办法,建设一支商贸流通管理人才队伍。坚持把
引进资金与引进人才、引进先进管理技术结合起来,不断优化商贸流通经营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结构。
第三篇:商贸物流发展调查报告
商贸物流发展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推动我区商贸物流业健康发展,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提升物流标准化水平,充分发挥区域性商贸物流节点城市作用,围绕国家、省、市即将实施的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计划和商贸物流标准化试点等工作,对区内商贸物流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形成调查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城乡商贸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我区城乡商贸物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随着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工作的推进,城市商贸物流专业化、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为城市商贸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农超对接”和农资流通体系试点等工作,有效促进了我区农村日用工业品、农资和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批发市场通过功能再造和制度创新,延伸了加工、配送功能,缩短了供应链流程、提高了流通效率。餐饮企业通过建立现代化主食配送中心,实现网点的统一配送、及时补货,保证了食品的新鲜度,为方便居民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商贸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配套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我区商贸物流基础设施投资稳步增长,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逐年增长态势,形成了通用仓储与专业
(一)商业网点规划方面。大型商业服务网点过于集中,重复建设问题显现,其他路段没有或缺少商业网点布局规划。
(二)商贸体系建设方面。部分市场基础设施配套落后,内部布局不合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老市场与新市场、新市场与新市场之间功能雷同、业态相似,企业物流普遍规模较小,经营管理方式落后,商贸流通企业内部经营机制还不健全,专业化、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缓慢。
三、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合理布局发展规划。围绕提升城市中心功能、增强区域辐射带动作用,科学制定我区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以规划引领全区商贸物流业规范、持续、健康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严格落实扶持政策。根据我区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实际,清理、修订制约商贸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认真落实省、市、区政府相关文件精神,在资金、税收、土地、用水用电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三)逐步优化发展环境。一是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审批手续,规范服务和执法行为,依法对市场监督和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健全消费维权网络,搭建消费者平台,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二是积极建立和支持现有各类批发市场完善物流服务功能,逐步形成集展示、交易、仓储、加工、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批发交易型配送模式。三是加大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在商贸物流领域的推广
第四篇:2013年重庆商贸物流发展情况
重庆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一、总体发展状况
重庆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商贸中心和西部地区消费之都,基本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的会展之都、购物之都、美食之都。2013年,全市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实施“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呈现出经济持续发展、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据初步统计,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2657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693亿元,增长15.5%。
2013年,全市商贸流通业着重“四抓”工作,打造长江上游商贸物流中心、成渝商业功能区的布局、商业网点、区域性边贸中心、区域性保供基地布局、电子商务应用、市和区县(自治县)两级专业市场集群等七个规划。加快了宜居商业设施建设和家政服务体系建设,都市中央商务区、区县中心商圈、商业特色街(专业市场)和乡镇(社区)商业点四个层次商业服务建设如火如荼。积极开展创建国家级、市级、区县级商业示范社区活动,大力推进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巩固提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工程”成果,“一心、一圈、两翼、多极”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获得显著成果。
一是消费止滑促增。会展消费520.2亿元,农商对接金额71.8亿元,家电汽车惠民消费12亿元,汽车消费成为第一消费热点,社零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电商消费初见端倪。京东集团、齐家网、华强北等项目先后落地,全市新增电商市场主体过万户,电商交易额达3000亿元,网络零售市场规模350亿元。三是消费平台更加多样。零售额达100亿以上商圈7个,百亿市场14个,市级以上各类特色街45条,百亿商贸企业10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5000余家。四是消费条件便利实惠。新建社区主要商业设施2000多个,累计建成公租房小区商业设施106万平方米,改建规范化早餐经营网点100个,培育家政服务品牌企业25个。五是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下降至19%;五个级次的物流区域布局体系初步构建,“三基地四港区”国家级物流枢纽平台和市级重点物流园区的物流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国际物流发展环境领先西部,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建成投用,“一江两翼”国际物流大通道网络渐趋完善,“渝新欧”国际货运班列成功开行,航空国际物流加快发展。
二、商贸流通业发展布局
“十二五”期间,重庆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总体布局按照“一心、一圈、两
翼、多极”展开。一是加快商贸物流空间布局。顺应新疆―中亚、东盟泛亚铁路网络、亚欧大陆桥、“渝新欧”等国家级对外战略通道规划建设,依托国家内陆口岸城市和两江新区开放平台建设、城镇化加快发展和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日趋形成等机遇,加快建设商贸物流设施,完善主城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县(自治县)、乡镇四个层级商贸设施空间布局,加快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市级物流枢纽、地区级物流枢纽、专业物流园区和城市配送中心五大物流空间布局体系,联动四川省建设完善成渝商贸物流功能区,逐步构建起层次分明、特色突出、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的现代商贸物流设施网络。二是科学布局主城及其区县核心商圈。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商圈建设的意见》(渝府发〔2012〕64号),城市核心商圈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步行街长度1公里左右,商业商务设施面积50万-200万平方米左右。将提升主城解放碑、观音桥、南坪、三峡广场、杨家坪五大成熟商圈品质。根据重庆市《商业设施建设规划》,主城解放碑商圈为市级商业中心,将严控批发市场、物流设施建设,限制代零售业、无特色餐饮和其他低品们服务业,提升消费档次,打造“西部第一街”;观音桥商圈以步行街为中心,副射主城北部及外来消费者,打造以休闲购物为主题的消费购物中心;沙坪坝商圈以三峡广场为中心,利用科教文化优势打造具文化艺术特色的商业文化中心;南坪商圈以南坪转盘为中心,打造 以商贸、会展、旅游为重点的特色商业旅游中心;杨家坪商圈以步行街为中 心,打造有特色的购物、商务、文化、旅游景观优美的现代化商贸中心,五大成熟商圈将凸显各自特色。同时完善九宫庙、缙云、两路空港、李家沱、江北嘴五大商圈功能;启动西永、礼嘉、茶园、龙盛、陶家五大新商圈建设。同时,加快建成涪陵南门山、黔江主城、永川渝西广场、合川南城、江津遗爱池五个区县核心商圈,完善提升万州高笋塘商圈,形成联系主城、带动周边的6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商圈;远郊区县(自治县)至少分别建成1个核心商圈。另外,城市建成居住区基本实现社区便民商圈全覆盖;实现全市112个市级中心镇和重点示范镇商圈全覆盖。
三、商贸流通行业发展情况 一是批发零售贸易业。批发业和零售业仍是重庆市消费品市场主导力量。2013年,批发和零售业占重庆市消费品市场零售总额比重达85.2%,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844.19亿元,增长14.4%,拉动重庆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2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23.77亿元,增长15.8%;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120.42亿元,增长14.1%。二是住宿和餐饮业。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67.57
亿元,增长11.2%,增速较上年回落3.7个百分点。其中面向大众消费的中小型餐饮、特色餐饮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高档餐饮消费普遍回落,重庆市四星级以上酒店餐费收入下降13.4%,较上年回落17.0个百分点。重庆市营业收入排名前50强的住宿餐饮企业,有近四成企业全年餐费收入增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三是现代商贸物流。重庆市分别对重庆市主城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县(自治县)、乡镇四个层级的商贸物流业发展进行了宏观布局。就商贸流通工作,明确了8条主要建设任务作为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地区商贸物流中心的重要抓手:一是建设中央商务区,二是打造城市核心商圈,三是建设大型批发市场集群,四是发展会展经济,五是发展餐饮住宿业,六是发展便民商业,七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八是发展电子商务。据统计,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11.8亿元,增长14%,列全国第三位。商品销售总额14282.5亿元,增长17.6%。住宿餐饮业营业额919.6亿元,增长16.2%。重庆货运总量实现迅猛增长,全年重庆完成的货运总量近10亿吨,同比增幅达12.7%。分运输方式看,货运量增幅最大的当属公路运输。去年我市铁路运输全年装车402895辆、发送2334.3万吨,同比增长4.2%。全年到达4412万吨,同比增长10.7%。而水路运输全年累计14360万吨,同比增长11.5%,其中港口货物吞吐量全年累计13662万吨,同比增长9.5%(全年集装箱吞吐量累计91万TEU,同比增长12.8%)。在公路运输上,全年货运量累计达到80695万吨,同比增长13.2%。此外,民航货邮吞吐量全年累计达28万吨,同比增长4.1%。
第五篇:新化县商贸物流发展情况汇报
新化县商贸物流发展情况汇报
2012-8-20 15:50:38新化县商务局
一、商贸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新化县商贸物流呈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到2011年底,全县商贸物流等产业已发展到15129家,从业人员约60985人,实现增加值46.34亿元。年增长10.4%(可比价),高于同期GDP 0.3个百分点。
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因我县不断加强设施建设,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一大批市场、商场、超市、餐饮、住宿、物流企业相继建立,沃尔玛、友谊阿波罗、步步高等一批国内外大型知名商贸企业的进驻,为县零售贸易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11年,我县实现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76亿元,同比增长17.9%,连续五年名列全市首位。批发零售餐饮业实现增加值7.84亿元,年均增长10.3%。
今年,我县已把汽贸家居建材广场、农贸综合大市场和物流园列入全县重点项目建设之中,汽贸家居建材广场占地200亩,总投资12亿元。新化农贸综合大市场项目规划用地298亩,总投资8.7亿元。新化物流园建设拟与新化农贸综合大市场相邻,项目规划用地300亩,总投资8亿元。另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和定点屠宰场建设也列入商务部门的重点规划之中。
二、商贸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新化县商贸物流近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从它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来看,差距还很大。一是对发展物流产业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扶持政策难以落实,大型物流企业规划建设总是停留在调研之中。二是商贸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布局不合理,不能形成产业集群,专业化和现代化服务水平低。目前,我县缺乏规模较大的商业批发市场,不能吸引大量外地客商来经商,县外大量的购买力不能流入,反而部分购买力外流。宾馆酒店基础设施档次不高,经营方式和营销理念落后,竞争力难以有效发挥。县内的物流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体系不健全,辐射功能不强,现代化搬运和管理水平低,运营成本高。三是诚信体系建设不健全,经营缺乏信誉,商业欺诈现象尤存,不同程度上挫伤了消费者的积极性,削弱了扩大内需的基础。四是外贸出口环境不理想,激励机制滞后,大多数进出口企业未能办理直接进出口业务,难以发挥较强的竞争力。
三、商贸物流发展的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商贸物流的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合理规划布局商贸物流企业,完善批发市场功能和培育专业批发商为重点,以现代物流配送中心为节点,以服务于商贸服务业和居民消费为目标的城乡配送体系。充分运用社会物流资源,建立工业制成品、农产品、生产资料等大宗商品跨区域运输的配
送网络。十二五期间,初步建立一套与商贸物流发展和适应的高效通畅、协调配套、绿色环保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把我县打造成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四、下阶段商贸物流发展做法
1、高度重视商贸物流发展。加快扶持力度,努力解决物流税收、用地、交通、管理体制、科技创新、物流投资融资等难题。不断培养和引进商贸物流管理人才。
2、千方百计拉动内需。继续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扩大消费活动,提高市民消费信心。抓好会展节庆活动,组织引导流通企业开展促销活动。扩大汽车、住房、餐饮、旅游等新消费热点,进一步推进城市商业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城市消费。贯彻落实国家优惠政策,搞好“家电下乡”等工作,完善销售网络,拉动农村消费需求。加大市场的监管和服务,保障市场供应,努力改善民生,积极开展农超对接。
3、合理规划,重点建设专业特色市场。按着《新化县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要求,建设好县级中心商业区、中心镇商业区、居住区(社区)商业、街坊商业、特色商业街、批发市场,提升城镇形象和品位。重点引进打造一批上规模、上档次、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专业市场和具有梅山特色的市场。在全县形成一场一类,各具特色、配套齐全的市场格局,从而达到活跃市场繁荣
经济的目标。
4、加强培育骨干商贸流通企业。要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培育骨干企业。加快农贸综合大市场和物流园建设,增强辐射功能,形成商贾云集的商品集散地,为我县成为商贸流通中心打造坚实的平台。要大胆学习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把汽贸家居建材市场、农贸综合大市场和物流园建设作为目前的重点项目早日抓落实,力争三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
5、完善市场体系建设。打造以县城为中心的大型商贸平台,以中心镇为枢纽的商贸辐射网络,逐渐完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诚信经营、监管有力的服务体系,利用交通优势及历史沿革的影响,使我县成为区域性的商贸流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