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贸物流模式要点
业态特点:商铺为核心,辅以展示区、仓储配送功能区,以及配套住宅、写字楼、餐饮、休闲娱乐等,集交易、仓储、会展、金融、物流、商业、旅游餐饮等为一体的新型服务模式。
定位:商贸物流中心不是简单的原料辅料市场,除了为商家提供交易展示的功能外,还要为商家提供其它增值服务,比如提供会展功能帮助企业尽快在整个行业内获得各种信息和机会,作为物流中心解决商家商品的流通、仓储、保管等各种需求,此外还要提供与产业、生活相关的各种公关服务系统。
项目定位除了关注城市和区域市场、产业行业发展情况、经济和人口情况外,还需要重点关注政府规划及功能定位。
发展阶段:1979年-1984年,批发市场处于小规模、分散化的粗放式发展阶段。1985年-1991年,是批发交易市场建设全面展开阶段。逐步发展成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中心批发交易市场,市场功能和作用也显现出来。1992年-1997年,是商品市场快速发展阶段,出现了大量产地型、销地型和集散地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2002年以后,传统批发市场正面临着一场变革。这就是多业态型、复合经营的“专业市场MALL”。
取地方式:与政府协商,低价获取大量土地。商铺形式决定了容积率不能太高,因此占地面积较大,对土地价格要求较高,此外,商贸物流城的形式规模体量较大,一般都达到几百万平方米,西安华南城项目甚至高达1800万平方米,且能为当地政府带来良好的税收和就业,对提升当地经济竞争力有着较好作用,因此,也增加了开发商和当地政府谈判的筹码,而政府也乐于引进商贸物流开发商,提升区域价值。
选址策略:主要考虑因素分别为,交通因素,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水路港口等;产业因素,区域范围内产业现状,能否提供足够的原材料需求与供给保障;政府支持程度,政府的有效支持能从拿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税收返还等方面提供良好的支持。
商业模式:商贸物流城的模式实际上是商贸与物流叠加的开发模式,其主要操作的模式是物流地产平台开发运营商通过物流、商贸平台的开发,整合分散的物流量与市场资源,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形成商贸与物流的良性互动,构成整个平台的和谐发展。
第二篇:商贸物流工作2007年总结和2008年工作要点
商贸物流工作2007年总结及2008年要点
2007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60亿元(以下皆为预计数),同比增长20%,增幅提高4.7个百分点;社会商品销售总额实现130亿元,增长26%;对外辐射交易额达66亿元,同比净增 20亿元。继续保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销售额、对外辐射交易额、人均消费四个区域“第一”,在xx最大的商贸流通企业、商品零售企业、农产品交易市场、家电批发市场、购物广场、超市、家具市场、酒店档次八个“之最”上新增渝西最大旧车交易市场、禽苗交易市场。商贸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汇集三区、服务西南的现代商贸物流城初现端倪,体现出“三先一稳”的主要特征:
一、城市商圈建设在成渝经济带上二级城市中领先
全面完成 四楼改造工程,新增营业面积平方米,生态美食园、商业中心二期工程等商业设施基本竣工,新增商业面积15万平方米,5000平方米农贸超市和48000平方米的五星级大酒店主体工程竣工,商业面积10万平米的俊豪商业中心开始启动。2007年,两大商圈完成固定资产投入3.9亿元。海鲜高档餐饮,重庆德庄、品牌火锅,知名服务企业,纷纷入驻广场商圈,广场商圈商业氛围开始浓厚; 2007年商圈共完成社零45.1亿元,占全区社零总额的75%。
二、物流基地启动在八大基地中率先
一是科学编制物流规划。聘请xx大学城市与设计研究院的专家、教授对物流园区作出《物流园区——空间发展概念规划》
文本,完成物流园区建设可行性研究和《物流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二是出台扶持政策。制定《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加快现代商贸物流城建设的意见》。三是组建管理机构。成立园区管委会。四是引进重点物流项目。港口物流园有效推进,投资4300万元建成货运码头进出口泊位,现代物流中心启动。
三、专业市场辐射在“三区”区域城市中当先
商贸城一期工程完成80%,建成后商品辐射涵盖渝西、川东南、黔西北在内的3小时经济圈、总人口上千万的西部市场;建材交易中心项目完成征地拆迁、规划等工作,建成后交易吸纳四川东南部、黔西北地区的消费者和客户;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家电批发市场等7个商品市场成交额上亿元,其中,石油、建材、家电、汽车和家具五大行业商品配送已抵达xx和xx等县市,农产品等商品采购已到全国20多个省市。
2008年商贸物流工作要点
2008年,我们将以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为动力,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商贸物流工作全局,以城乡统筹发展为主线,按照国务院批复“发展商贸物流中心”定位和重庆“加快”“率先”要求,加快落实1124商贸发展规划,建设大市场,培育大企业,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力争在城乡商贸统筹发展、物流基地建设、新城商业聚集、“西部义乌”营造上实现新的突破,为提前建成汇集三区,辐射西南的现代商贸物流城和“西部义乌”奠定坚实
基础。
一、项目带动,力争“西部义乌”营造实现新突破
一是提前建成商贸城一期工程。按照“义乌”模式,采取“前店后厂”形式,以卖场带动商家致富,以市场带动加工业发展,以吸纳就业推动城乡统筹,产品辐射渝西、川东南、黔西北在内的3小时经济圈,建成集服饰家纺、日用日化、五金电子、文体工艺、食品保健为一体的交易市场;二是加快推进总投资3.5亿元,占地73亩,商业面积10万平米的俊豪商业中心建设;三是启动总投资6000万元,占地160亩的建材交易中心项目及占地100亩、投资1亿元的西南家居广场;四是规划小商品制造基地,支撑西部义乌,带动物流。
二、解放思想,力争物流基地形象有新突破
一是有序推进集物流信息中心、仓储、公路运输、三方物流于一体的物流园建设;二是建成货运码头进出口泊位的基础上,多用途码头力争竣工,加快推动港口物流建设;三是加快投资x亿元的x物流园谈判,力争签定正式协议并启动;四是力争引进1-2家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率先在八大物流基地中出新形象。
三、对外开放,力争新城商业集聚有新突破
一是完成一批重点项目,集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体现古典园林式建筑风格,在地区特色最突出、服务最优、吸引力最强的休闲娱乐餐饮特色街;体现“商住分开、人车分流”、营业面积10万平方米的商业中心;面积5000平方米的农贸超市全面营。力争区域内最大(面积5000平方米、投资2000万)、品种最多、功能最全、内涵最丰,集书籍批发、展示、零售、文化论
坛的为一体的x书城,投资2.5亿元的五星级酒店竣工。二是引进一批大店名店,力争xx超市连锁公司、xx电器,xx百货等落户。三是建立服务业聚集区,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发展餐饮、娱乐、沐浴、保健业。四是创立区域总部经济,引进品牌区域总代理、区域金融中心、区域保险中心、行业区域总部。
四、敢作敢为,力争城乡商贸统筹发展有新突破
一是加快实施农村市场“双建”工程,改善农村消费环境(镇建超市、村建连锁店);二是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双进”工程,方便社区居民消费(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三是积极推进农工产品“双流”工程,促进城乡产品快速流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四是加快实施商贸人才 “双转”工程,激活城乡人才合理流动(依托重庆职业教育基地,充分发挥永川职业教育优势,以培育大批农村商贸人才为突破口,力争用3-5年时间,培养一批农村商贸人,其中,技能型人才比例达80%,40岁以下的达70%。)
第三篇:县商贸物流发展探讨
**县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调研
近年来,**县坚持从县情和行业的实际出发,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市场体系建设初具规模,流通结构明显优化,商贸流通业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
一、发展现状
1、城乡市场日趋繁荣。2013年,全县商贸流通领域企业和个体户**户,其中:企业**户,个体户**户,从业人员
1.82万人,同比增长**%。商业建筑总面积达*万平方米以上,各类城乡市场*个,物流快递达到*家。全县已基本形成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并存、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为主体的多层次、多门类的商品市场体系。
2、开放领域不断拓展。在全县招商引资中,先后引进**、**等多家连锁超市和银座、**等多家连锁餐饮店,修建的时代广场大型商业步行街和**建材灯饰城等大型商贸中心,有力促进了**县商贸流通市场的良性竞争。
3、发展层次加速提升。一方面,连锁经营发展迅速。目前全县连锁超市已达*家,便民店**家。另一方面,现代物流配送方式和相关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和推广。一批现代化、信息化的商业设施正在建设和应用,配送、代理、租赁、1拍卖、典当等经营方式逐步普及,电子订货、网上交易等营销方式初现雏形。
二、主要问题
近年来,尽管我县商贸流通业发展比较迅速,但与周边县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重视程度不够。近几年我县对发展工业、建设新农村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而商贸流通业基本处于放任自流、任其发展的状态,没有像支持农业、工业那样支持商贸流通业发展。
2、规划引导缺失。全县商贸流通规划还停留在一般性、零散性、滞后性的层面,没有形成一个专门性、系统性、超前性的规划。这种规划引导的缺失,使我县商业网点建设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网点建设随意性大,城市建设与商贸项目开发难以协调。如县城南街农贸市场,由于缺乏科学论证,建起后难以发挥应有的功效,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3、市场功能单一。**县农副产品丰富,但优质品率、深加工率低,基本只在县内这个小范围内流动;加工制造业薄弱,可向外输出流通的工业产品很少。因此,从总体上说,我县尚属典型的生产生活用品消费型城市,还没有形成辐射功能较强、大进大出的市场流通体系。
4、规模档次较低。我县现有商贸流通设施档次不高,各专业市场的仓储、运输、配套服务功能不完善;商居混杂
严重,资源整合不够,商业利用率低;经营者各自为战,经营的组织化、规范化、集约化程度低。县城内专业市场只有*个,且市场规模小。目前新型业态发展虽快但规模过小,流通领域从设施到管理手段相对落后,流通现代化总体水平还不够高。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把发展商贸流通业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建议成立由政府主导,其他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县商贸流通业发展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商贸流通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抓紧制定全县商贸流通总体规划,明确商贸流通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举措,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到责任单位。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建立商贸流通业发展政府引导资金,重点解决商贸流通业总量偏小、竞争力弱、体制改革滞后等问题,优先扶持企业新建或扩建物流基地、配送中心、仓储等基础设施,推动全县商贸流通产业的集聚和服务功能的提升。
2、完善基础设施。一方面,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引导一批国内外流通企业进入县工业园区建设物流中心,建立配送网络,增强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服务等多项功能。另一方面,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和运输系统建设。建设一批专门网站和门户网站,建立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安全、高效应用系统和数据库,提供迅速、准确、及时、全面的物流
信息服务。加快交通体系建设,完善路网结构,提高货物吞吐能力。
3、提升产业层次。一是着力完善流通网络。在发展壮大超市、专卖店、专业店等新型业态的同时,积极引导商贸流通企业向电信、旅游、租赁等多种行业拓展,提高连锁经营的总体规模和水平。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积极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形成以县城为重点、乡镇为骨干、村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品零售网络。二是致力发展电子商务。重点支持苹果、黄花、白瓜籽等加工营销企业开展农特产品网上营销,培育发展电子商务流通市场,科学引导流通企业发展。加强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研究,规划建设好为各大专业市场开展商品储存、配送、信息化服务的物流园区。
4、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强化市场监管。组建商务综合执法大队,加大依法治商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击假冒伪劣和商业欺诈,规范商贸流通市场秩序。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广泛吸引外资、内资以及民间资金,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通过外引内联破解商贸流通发展的资金“瓶颈”,提升商贸流通发展的规模、档次和水平。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公招选拔一批、整合调配一批、培训提高一批的办法,建设一支商贸流通管理人才队伍。坚持把
引进资金与引进人才、引进先进管理技术结合起来,不断优化商贸流通经营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结构。
第四篇:商贸物流发展调查报告
商贸物流发展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推动我区商贸物流业健康发展,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提升物流标准化水平,充分发挥区域性商贸物流节点城市作用,围绕国家、省、市即将实施的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计划和商贸物流标准化试点等工作,对区内商贸物流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形成调查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城乡商贸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我区城乡商贸物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随着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工作的推进,城市商贸物流专业化、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为城市商贸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农超对接”和农资流通体系试点等工作,有效促进了我区农村日用工业品、农资和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批发市场通过功能再造和制度创新,延伸了加工、配送功能,缩短了供应链流程、提高了流通效率。餐饮企业通过建立现代化主食配送中心,实现网点的统一配送、及时补货,保证了食品的新鲜度,为方便居民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商贸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配套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我区商贸物流基础设施投资稳步增长,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逐年增长态势,形成了通用仓储与专业
(一)商业网点规划方面。大型商业服务网点过于集中,重复建设问题显现,其他路段没有或缺少商业网点布局规划。
(二)商贸体系建设方面。部分市场基础设施配套落后,内部布局不合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老市场与新市场、新市场与新市场之间功能雷同、业态相似,企业物流普遍规模较小,经营管理方式落后,商贸流通企业内部经营机制还不健全,专业化、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缓慢。
三、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合理布局发展规划。围绕提升城市中心功能、增强区域辐射带动作用,科学制定我区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以规划引领全区商贸物流业规范、持续、健康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严格落实扶持政策。根据我区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实际,清理、修订制约商贸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认真落实省、市、区政府相关文件精神,在资金、税收、土地、用水用电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三)逐步优化发展环境。一是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审批手续,规范服务和执法行为,依法对市场监督和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健全消费维权网络,搭建消费者平台,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二是积极建立和支持现有各类批发市场完善物流服务功能,逐步形成集展示、交易、仓储、加工、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批发交易型配送模式。三是加大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在商贸物流领域的推广
第五篇:涟源市十二五商贸物流发展规划
涟源市“十二五”商贸物流发展规划
按照我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根据当前商贸物流业的发展现状,现针对我市商贸物流业“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拟订如下规划。
一、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抓住发展战略机遇期,坚持市场化导向,信息化提升,国际化推进,品牌化带动,改造提升传统商贸物流业,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拓展壮大特色休闲服务业,积极构筑区域商贸物流中心,不断优化商贸物流结构,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主体多元、业态多样,布局合理、运作有序的现代商贸物流格局,尽快对接、融入“长珠潭”城市群,使涟源商贸物流业成为繁荣城市经济、便利人民生活、强化城市功能的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
(二)基本原则。
扩大开放原则。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主动学习国际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引进新型商业业态,吸引更多国际品牌和跨国商贸物流企业落户涟源,加快融入国际市场。
产业结合原则。坚持与旅游、文化、交通、会展、制造等产业互相配合,联动发展,吸引更多的外来消费,扩大涟源消费规模。通过与其他产业结合,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开发新的商贸物流业空间,提供新的发展服务。
市场导向原则。继续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配置商贸物流业资源的作用,形成消费为引导、企业为主体、政府有效监管和适度调节的良性发展机制,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全力推进商贸物流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便民利民原则。广大群众是商贸物流业最基本的服务对象,要坚持与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变化相适应,推进商贸物流业网点和设施建设,建立安全、诚信、舒适的购物环境,保障基本生活必需品供给。积极发展高端商贸物流业,不断完善社区商业和农村商业,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功能完善的消费服务体系。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涟源商贸物流业的发展目标为: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88亿元,年均增长18%。2.现代物流:建成湘中物流功能区,使城乡现代物流业得到较快发展,涟源成为湘中地区重要的现代物流枢纽。
3.从业人数:全市商贸物流业从业人数占全市从业人数的比重达到40%。4.连锁经营:全市连锁经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40%以上。5.市场建设:加快城乡集贸市场改造升级,优化市场布局、提升市场档次,力争建成10个年成交额过亿的市场。
6.外贸进出口: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860万美元,年均增长20%。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发展商业中心。
1.提升市区商业中心层次。以交通路、人民路、光蓝路以及涟源大道为主轴,以莲花广场、三角坪、五马广场、光明山、芙蓉广场5个商业中心为重点,组成“四线五点”市级商业中心。利用交通路、人民路、光缆路商业人流集聚,市场活力强劲的优势,把“四线五点”连结成一个整体,继续提高商业集聚程度,推进网点布局战略调整,提升商业设施品位,提高新型业态比重,形成既具有各自特色,又能发挥连动互促效应的商业格局,力争在规划期内建设成市级商业会展中心。
2.建好重点商业圈。一是以市经开区为中心,通过统筹规划、有序建设,建设市级新型商业区,按现代都市商业标准建设硬软件设施,构筑空间布局,设置业态结构,形成与市区相协调的配套齐全、功能完备的现代都市商业中心。二是以在建的六亩塘大市场为依托,加大招商力度,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及知名品牌,开设专卖店、专业店、特色店,形成新的商贸圈。三是以石马山工业园、涟源市机电设备工业材料物流园为中心,整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围绕工业机械形成研、产、贸易一条龙服务的商业圈,要在该工业园内征地200亩建设煤机产业园,做大做强进出口贸易。
(二)发展社区商业和农村商业。
1、推进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一是建立完善农贸市场设置和管理标准体系,强化规划实施,完善市场布局,发挥政府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资金投入,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农贸市场整改和提升。二是实施“三绿工程”,按照绿色市场标准加强硬件建设,培育一批绿色市场示范样板企业,充分发挥连锁超市的优势,实施与生产基地产销对接、定牌生产,建立货源基地、加工配送中心,形成现代供应链。三是引导企业积极创塑“菜篮子”商品品牌,开设品牌专销网点和专区、专柜,鼓励生鲜专卖的连锁、规模化发展。四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改超”工程,通过对传统农贸市场的业态提升、整合改造,鼓励盘活存量商业网点,加快将传统农贸市场向连锁生鲜食品超市升级。
2、建设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一是健全完善农村市场网络体系,发挥市场机制对农村商业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农商联手,实施“农超对接”,加强城乡合作,促进市场资源双向流动,发展现代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农资供应和居民基本生活的网点。二是积极导入代理制和专业专卖等新型营销方式,鼓励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进入农村市场,整合、改造农村商业资源,改善农村的购物环境。三是积极推进优质农产品配送中心和农副产品交流中心建设,进一步培育、改造和提升农村农产品市场,提高市场规模化程度和促进规范化管理。四是大力发展以流通贸易型为龙头的农业合作组织,促进农产品进入大市场、大流通,建成中心镇为核心、乡镇为骨干、乡村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实现“镇镇有连锁超市”、“村村有放心示范店”,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市场体系。
3、推进社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一是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大力发展以服务社区居民为中心,具有多项服务功能的社区商业服务中心和连锁便利店等。二是通过制定标准,规范发展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餐饮、美容美发、沐浴、洗衣、家电维修、生活用品租赁等生活性服务业,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三是鼓励连锁化、品牌化经营,提升服务水平与档次;支持服务细分、服务创新和特色经营,增强服务功能,满足市民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到“十二五”期末,连锁便利店达到500家。
(三)大力发展特色商贸。
1、建设和培育商业特色街区。一是按照“彰显特色,诚信服务,管理规范”的思路,以金地带步行街为主,引导调整经营结构,扩大特色经营规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街区品位,完善商业特色街购物、休闲的综合服务功能。二是充分利用人民路是市区商业最繁华地区及市级商业中心的“一线”等优势,把人民路建设成为国内、国际知名品牌高度集中,专卖店、专业店、老字号商店高度集聚的时尚购物街。三是发挥光蓝路贯穿市区东西的作用,对特色餐饮、建材加工等商业网点的布局、业态和功能进行战略调整,发展新型业态,提高设施现代化水平,提升经营品位。四是以火车站广场为中心,以住宿、餐饮、娱乐等为主,利用区域内历史文化、人文环境、商业特色的优势,形成多行业、多业态、多功能的时代商业街区。
2、推进休闲服务业发展。一是创新发展涟源餐饮,繁荣餐饮市场。加强对涟源餐饮文化的研究,发掘湘菜的历史文化内涵,提升湘菜的竞争力和扩张力。以龙山茶叶、珠梅土鸡等品牌为主培育名菜、名店,增强湘菜的发展后劲,保护和发展“老字号”名店,促其发扬光大。二是积极引导餐饮、休闲企业提升服务档次,增加个性服务,提高管理水平。推进涟源餐饮与海内外各种餐饮的文化交流,扩大湘菜知名度。三是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菜点风味,满足国内外游客需求,并充分利用各类载体,积极推动茶楼业、酒吧业、咖啡馆等休闲服务业的发展。重点是完善和组建休闲服务业有关协会,推进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引导创办有国际水准的品牌企业和品牌服务。
3、推进风景区商贸物流业发展。按照将“山水风光、历史文化、时尚购物、休闲娱乐、观光旅游”融为一体的要求,充分发挥我市旅游资源优势,通过增加和完善商业服务配套设施,开发综合性的娱乐休闲项目,努力推进“吃、住、行、游、购、娱”同步协调发展,使龙山、湄江、白马等风景区商业服务设施在层面布局、行业设置、业态结构与现代旅游业发展相适应,满足国内外游客的购物休闲需求。旅游区商贸以推介涟源特产、突出涟源特色为主,打造具有江南特色的古镇文化旅游购物区、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商旅休闲区、集山水风光精华的商旅特色区、返璞归真的农家餐饮购物区等,吸引中心城区等外来消费,实现从单一旅游观光到综合性“体验经济”的飞跃。
4、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一是适应消费需求升级,加快发展家政、保洁、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服务业,并积极培育和引进市场调研、投资指导、设计咨询、信息服务等各类中介行业。二是壮大会计、法律服务、公证等服务机构,规范和推进拍卖、租赁、典当业的发展。三是引导和促进会议会展、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保健等服务业发展。
(四)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业。
1、建立合理的物流空间结构。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规划,发展物流企业集聚的物流功能区:以提供都市配送型、行业分拨型物流服务为主的城南区域;以提供产业基地型、枢纽中转型物流服务为主的石马区域;以提供专业市场型物流服务为主的城北区域。
2、重点发展三大物流领域。涟源现代物流发展要充分利用商业经济繁荣、工业基础扎实的优势,重点发展以下三大领域:一是都市配送型物流。依托城市消费品市场的优势,立足于连锁经营,通过重组、改造、联合等方式,发展壮大现有连锁经营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力争形成辐射全省的消费品配送物流服务中心。二是产业基地型物流。依托煤机产业集聚优势,发展煤机产业基地型物流。根据市经开区的规划布局,引进外资建设专业的煤机产业物流园,以形成合理的物流服务网络布局。三是行业分拨型物流。根据行业特点和需要(特别是医药、通讯、农产品、烟草等),发展行业分拨型物流,合理布局分拨配送中心。此外,依托市郊发达的专业市场,结合其功能改造和提升,发展专业市场型物流;依托有利的交通枢纽地位,发挥综合运输优势,大力推进多式联运,发展枢纽转运型物流。
(五)调整提升专业批发市场。
1、优化市场布局。对现有市场分布组织实施战略性调整,按商品类别和行业特点分区、分类向园区集聚,整合形成规模优势。规划期内,在城西南外围地区要建成建筑装饰材料市场园区;在城东南外围地区要建成物资、金属材料与汽车及配件市场园区;在市经开区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在莲花广场、芙蓉广场要建设成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在芙蓉广场要建成1个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在环北中路以北娄涟公路以南的范围征地50亩建成城区蔬果批发市场;在经济开发区征地50亩以上,建设一个上规模的肉类联合加工厂。总之,各专业批发市场的布局要既接受辐射,又充分利用资源,使全市逐步形成以城市商品交易市场为中心,环绕城公路布局为骨架,农村城镇商品交易市场为依托的商品交易市场空间布局。
2、整合市场资源。发挥区域优势、特色,依据《涟源城乡商贸网点规划》要求,紧密结合交通布局,对“低、小、散、重”市场实施“关、停、并、转”,从而逐步实现我市商品交易市场的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原则上市区主城区不再新建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批发市场,现有的市场要按照建设标准进行改造提升,并逐步向交通便利的郊外集聚。推进专业批发市场向规模型、特色化、外向型发展,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股份制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市场主体法人化、经营公司化。日用消费品市场重点发展:依托地方产业、带动产业升级、有专业特色和辐射力较强的工业品市场和现有的省、市重点市场。生产资料市场重点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辐射力的市场和现有的省、市重点市场。农副产品市场重点发展:与农业产业化和发展效益农业相结合的农副产品、粮油批发交易市场,及果蔬、水产品、肉类、花木等专业特色市场。
3、提升市场档次。积极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现代流通方式,对传统商品市场进行改造、提升,促进市场经营从摊位式向店铺式、公司式发展,市场经营策略从注重价格向注重品牌转变,市场交易从现货交易方式向展示、订单和网上交易拓展。改革传统低层次的经营方式,积极采取总代理、总经销、特约经销等方式,大力引进国内外著名品牌,塑造品牌市场形象。推进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优势互动,在巩固市场交易功能的基础上,拓展市场的信息、价格形成、外商采购、物流配送以及网上虚拟商城等功能,积极创造条件向现代批发中心转变。
三、主要举措
(一)加强领导和协作,形成各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落实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必须加强领导,整体协调,发挥“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优势,形成各部门密切配合,各乡镇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市政府制定城市总体商贸物流业规划和关系国计民生的流通规范,引导商贸物流业有序发展,保障流通安全。乡(镇)政府要充分发挥在区域商贸物流业布局规划、资源整合、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网点管理等方面的主力作用。商贸部门与城市发展的其他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与协调,共同推动城市与商贸物流业的互动发展。
(二)进一步扩大开放,推进我市商贸物流业的国际化。
一是在扩大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上更上一层楼,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加快我市商贸物流业和国际接轨。二是进一步拓宽商贸物流业利用外资领域,在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贸易批发和中介服务等领域,全面引进外资,发展合资合作项目。三是提高招商引资的水平和质量,注重功能提升和综合竞争力提高,大力引入新的经营方式、新的服务理念和新的服务产品,引进国际先进的商贸物流业业态、知名企业及著名品牌。四是坚持“走出去”发展战略。支持我市优势商贸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三)发挥民营资本优势,推进商贸经济多元化发展。
一是利用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民间资本活力和潜力巨大的优势,大力吸纳民间资本投入现代商贸物流业。二是允许和鼓励社会资本的介入,加强政策引导,适时制定和公布国家鼓励发展和限制发展的商贸物流产业目录。三是尽可能下放权力或简化程序,鼓励个私经济以参股、控股、收购、兼并、联合等形成参与商贸物流业的资源整合。四是努力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外资的投入,通过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或“担保基金会”的类似组织进一步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困难。
(四)深化商贸物流业改革,做强做大商贸物流企业。一是深化商贸物流企业改革,推动商贸大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完善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充满活力的经营机制。二是加快培育发展商贸流通大企业,支持大企业通过规范上市、合资合作、经营者持大股、股权流动和吸引社会投资等形式,不断推进股权结构的多元化、社会化。三是鼓励商贸流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特许经营、托管等方式,开展跨部门、跨地区、跨所有制的重组,实现规模扩张。四是积极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现代流通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商贸物流业。鼓励传统中小商贸物流企业改造成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等现代业态。
(五)加快商贸物流人才开发,提高商贸物流队伍素质。
一是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造就高层次经营人才和提高全员素质并重,建立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加大各层次人才培养力度。二是依托职业学校,发挥中介组织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合作办学,加快培养我市急需的商贸职业经理、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会展等方面的人才。三是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计划的对现有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和培训提高。四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尽快形成高素质人才资源的集聚优势。
(六)以技术创新为手段,加快推进商贸物流现代化。
一是继续扩大连锁经营的规模。鼓励企业以资本运作、管理技术或品牌资源为纽带,以特许、加盟经营等形式,向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支持连锁经营企业向城市社区、农村市场和市外拓展。二是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推进流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流通效率。鼓励企业推进网上销售、扩大电子商务的规模,积极培育电子商务应用示范企业。三是选择一批在现代物流领域已经起步并取得明显成效的优势企业作为重点联系企业,加强引导、扶持和服务,发挥其典型示范作用,广泛推行现代物流理念和管理技术。
(七)转变政府职能,自觉服务企业和加强市场监管。
一是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强信息发布、建立公共服务平台等形式,强化对企业的服务。二是强化政府对流通安全、特别是食品流通安全的监管,完善监测防范网络,实施严格的安全监管措施。三是建立和完善市场应急体系,防范风险,确保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安全供应。四是推进行业规范建设。推进物流系统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尽快建立物流标准化推进制度。五是运用公共财政手段,支持农贸市场改造、生鲜食品超市建设、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和粮食、猪肉等重要商品储备体系建设。六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对食品等关系公众利益的检测信息定期公布,引导市民正确消费。
(八)加快法制、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规范、公平、有序的市场经营环境。一是对关系消费安全与城市流通安全的领域加快建章立制步伐。分有计划地出台畜禽定点屠宰、租赁业、典当业、旧货业经营等地方性法规、规章、条例;建立和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和交易规则。二是加强商贸物流业规划工作。按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推进商贸物流业网点规划、物流规划、电子商务规划的实施,促进商贸物流业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三是继续推进“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积极参与全国性商业诚信体系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四是支持消费者权益、知识产权保护等机构开展工作,维护市场秩序。五是推进行业协会的改革和发展,加强商贸领域的行业协会建设,扩大行业协会的覆盖面,充分发挥其在推进商贸物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九)提升商贸物流业发展质量,全面实施商贸物流业品牌战略。
一是通过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切实保障各类原创性品牌的合法权益,力争培育一批叫得响、体现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企业品牌、商品品牌、服务品牌。二是建立品牌市场转让机制,挖掘一批有历史文化含量的传统品牌,推进“老字号”与新型业态、现代技术结合,不断发展壮大。三是鼓励主城区、经开区对国际顶级品牌招商,同时推动各乡镇根据自身的风貌特点和发展定位,对相关特色的国际品牌招商。四是鼓励行业和社会中介组织有序参与品牌建设,发挥中介组织在品牌评价、品牌文化传播及品牌营销培训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五是大力发展商品品牌总代理、总经销,提升商贸品牌形象,鼓励以品牌为龙头,带动业态结构、组织结构和商品结构调整。
(十)建立科学有效的统计体系,为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是充分利用当前的统计指标和经济普查成果,做好数据分析工作,同时发挥各专业部门的作用,对各类商贸物流业统计数据加强整合与共享。二是建立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商贸物流业发展统计体系,会同政府统计部门,完善统计指标,逐步建立能客观反映商贸服务发展情况的统计体系。三是在用好商务、统计、工商、物价、税务等政府部门统计资料的同时,支持社会中介组织和有关咨询机构、研究机构对我市商贸物流业发展的专项问题开展研究,提供数据,充分发挥全社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