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连港口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大连港口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2010-10-14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标签: 大连 港口 物流发展 运输体系 集装箱
摘要: 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号角的吹响,大连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推动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大连应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利用区位优势和港口条件,人力发展港口物流。
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号角的吹响,大连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推动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大连应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利用区位优势和港口条件,人力发展港口物流。
一、大连发展港口物流所面临的机遇
1.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带动了国际贸易和航运业的蓬勃发展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所呈现的一个主要特征,它也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全球经济一体化最主要的标志是国际贸易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20世纪50年代初的国际贸易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仅10%左右,到80年代末上升到近30%,2000年上升到40%左右,2010年将上升到50%。由于国际货物贸易量的90%以上是通过航运业来完成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对航运业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而航运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起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从航运总体容量来看,全球经济一体化导致了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必将引起国际贸易派生的国际航运容量日益提高,这为发展港口物流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
2.世界集装箱航运市场容量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大型跨国公司纷纷在发展中国家建立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目前全世界4.5万家跨国公司的投资、生产、经营和其他活动已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们拥有世界生产总值40%以上、贸易总值50%以上和海外投资额90%以上的份额,并主宰着航运业的发展。这一方面导致从发展中国家向工业化国家长距离运输各种初级商品的需求量的减少;另一方面,由于跨国公司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输入大量半成品原料,进行制造和装配然后再出口,从而引起批量小、价值高、运货期短、可靠性要求高、适合干集装箱运输的货物需求的增加。据统计,集装箱货物运量在整个海运贸易中的比重,已从20世纪60年代的12%~14%,上升到目前的23%左右,从价值上讲,则高达80%。同时,集装箱货物贸易年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4.7%~
5.5%之间。
3.国家经济区域发展重心的北移和建设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南方沿海部分省市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在进入21世纪以后,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重心必然应当北移,作为一个整体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便自然而然地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有专家认为,未来20年中国改革与经济发展的重心将迅速北移,东北作为一个整体经济区,其地位和作用将大大加强,并非常有可能成为未来20年中国经济的“第四个增长极”。另外,中央提出了关于建设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决定,这是继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之后的第二个国际航运中心。区域性
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建设将是重要内容,政策和资金卜的支持将为其奠定良好的基础。
4.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对大连港发展的需求
辽宁提出要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要原材料加工基地,大力发展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构筑开放型的经济体系。黑龙江提出要发挥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重点建设装备制造业、石化工业、能源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森林工业等六大基地。吉林则提出加快建设汽车产业、石油化工产业、农产品加工、现代中药和生物药、光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等五大基地。这些大型产业基地的建设和产业振兴,从多方面对大连港的发展提出迫切需求。
5.大连经济的发展和港口吞吐量的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大连市国民经济迅速、健康、快速发展。近十年来,全市GDP增长速度平均增长13.3%,地方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3.6%,2004年大连市GDP突破1900亿元。大连对外经济也不断发展,2004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2亿美元,地方出口超过100亿美元。2004年大连港口生产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吞吐量1.45亿吨,比上年增长15.2%,增幅创造历史新高。全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21.1万TEU,增长32.4%,增幅位居全国第二。港口基础设施投资2004年完成58.8亿元,新增吞吐能力3553万吨,新增岸线泊位长度1608米。水运生产也在持续高位攀升,2004年在大连注册的航运企业完成水路货运量895万吨,增长48%;货运周转量140亿吨公里,增长25%,完成客运量34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4亿人公里。
二、大连发展港口物流的战略
1.战略目标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港口条件和优势,把大连建设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航运中心是指具有航线稠密的集装箱枢纽港、深水航道、集疏运网络等硬件设施和为航运业服务的金融、贸易、信息等软件功能的港口城市。建设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内涵是:面向国内、国际的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大连港口和城市的比较优势,谋求生产要素跨区域、跨国界的配置与循环,通过参与国内外市场的分工、交换与竞争,促进城市的现代化、国际化,成为大连乃至东北区域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的桥梁和纽带。为此,大连要依托大连港建成面向国内、国际的两个市场,覆盖东北亚,辐射渤海湾,连接华北、华中、华东,兼顾区域物流服务的综合型物流中心,成为中国北方和东北亚重要的物流基地。
2.战略选择
(1)一体化战略
一是横向一体化。大连港要搞好与周边港口的合理分工,培育大连港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在正确判断和处理与周边地区港口(包括天津、青岛港及韩国、日本的港口)市场分工的基础上,围绕东北经济及大连港的特点,发展具有大连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港口功能。同
时发挥大连对周边特别是对省内港口的带动作用,搞好分工与合作,实现港口资源的优化配置,共同促进东北经济快速发展。在辽宁港口集疏运网络体系中,大连港东由黄海大道及铁路东边道连通丹东港及吉林东部口岸干港,北连营口港、沈阳、哈尔滨干港,西连锦州、葫芦岛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网络框架初现端倪。从货种疏运看,各港各有其优势,但在远洋航线运输及外贸集装箱运输中,大连港的网络核心功能发挥的比较明显,因而辽宁沿海港口完全有条件进行优势互补,形成合作共赢的横向港口一体化。
二是纵向一体化。大连港应该努力提高港口服务质量和效率,为货主提供更好更多的增值服务,同时采取各种措施拓展腹地的范围,开发更多的货源。大连港要转变经营方式,提高港口竞争能力,必须从单一的运输、仓储等分段服务,向原材料、产成品到消费者全过程的物流服务转变,为用户提供报关、流通加工、包装、配送等增值服务,运用“一票到底”的多式联运模式,以最简便方式、最佳运距、最短时间完成运送程序,使物流的效率与效益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服务价格也必须向更加弹性化、多样化、组合的公开价格策略转变。要达到这些目的,只有通过调整港口内部经营结构,建立完善的港口物流管理系统,提高物流服务功能和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才能真正提高港口的竞争力。同时要不断提高通关效率、港口效率、政府效率,完善海关、边防、检验检疫,仲裁、金融、保险、贸易、保税、海事等口岸环境,通过提供一体化和高水平的服务,吸引更多的直接腹地和中转腹地的运输需求,实现大连港口物流服务纵向一体化。
(2)集中化战略
港口有大小,实力有强弱,而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港口的经营目标和市场定位是不同的,即使同是从事物流服务,服务的范围和重点也是不同的。东北经济和大连港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大连港应突出发挥区位和深水岸线优势,重点发展深水化泊位、大型化船舶、远洋化航线、专业化货种,在适度发展集装箱的同时,应下力气发展油品、矿石、粮食和汽车等大宗货种,把大连建设成东北亚地区的油品、矿石、粮食和汽车转运中心,建成东北亚地区最大的客滚运输中心。大连港现有的港区如大港区、寺儿沟、香炉礁、黑嘴子港区泊位等级低,陆域狭窄,集疏运不畅,与市区交叉,难以承担越来越多的货物运输需求。需要按照大连城市规划中“北进西拓”的要求,将杂货、集装箱、油品等业务向北转移至大窑湾、大连湾乃至长兴岛港区,发展专业化的集装箱港区。老港区可以依托市区优势,重点开展国际客运旅游服务。
(3)差异化服务战略
打造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关键是建设面向东北亚的国际主要枢纽港和中转港。大连港要与青岛、天津等进行国内竞争,还要与韩国釜山、日本东京、横滨、神户等港口展开国际竞争,但大连港与这些港口相比虽然有巨大的潜力,但还不具备与它们进行直接竞争的实力。要想迅速崛起,大连港应该努力提高港口服务质量和效率,为货主提供更好更多的增值服务,港口要因地制宜发展自己的特色物流,针对不同客户的个性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以吸引更多的货流量。
(4)人才制胜战略
港口物流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是制约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物流意识的不足是港口物流发展的瓶颈,所以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发展策略中的重中之重。由于物流管理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正向技术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通晓物流管理的技术人才是港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物流经营管理人才除具备良好的货物和货运知识外,更要掌握电子物流经营管理技术。因此,要从长远考虑,注重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在培养具有开拓精神的高级管理人才的同时,造就一般业务人员物流技术骨干队伍。可以与高校合作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的物流专业人才,而且要留住人才,同时千方百计从国内外其他地区吸引专业人才。
3.战略实施
(1)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区域物流体系
要发展大连港口物流,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是根本出路。在任何时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动都是产业载体对劳动力、资本、技术和制度等因素及其变化,依据“成本一收益”经济原则决定的配置行为所演绎出产业分化和重组的过程。在经济日益趋向一体化的今天,产业结构的变动将更多地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不仅能源、原材料的大部分供应增量以及资金等生产要素来自国际市场,产品增量也要投向国际市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许多实践证明,利用港口优势发展区域经济,促进结构调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之一,同时区域经济发展反过来也会增加港口物流的需求量,促进港口物流的发展。
(2)发展临港工业
从一些比较成熟的国际航运中心的成长看,优良的港口条件不是生成国际航运中心的惟一决定因素。临港产业的兴起,对国际航运中心的迅速发展同样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临港产业的优势在于减少原材料或产成品运输中转次数,最大限度地降低运销成本。大连应按照“产业强市,工业先行”的思路,依托港口大力发展临港工业、保税区、加工业区、现代物流中心等,作为未来产业规模扩大和结构提升的重要支撑力量之一。充分发挥大连的加工优势和口岸优势,将腹地的农业、林业、矿藏等资源引入大连发展临港加工业,使这些资源获得增值。也可以利用口岸优势吸引国内外的投资者来大连投资建厂,促进大连加工制造业的结构优化和技术提升。
(3)港口资源整合政府应力口大力度对港口物流产业进行整合,积极引导传统运输企业向物流企业转型,对现有的港口物流企业加大重组力度:加大港口物流规模,并引入先进物流管理理念提高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积极加强与公路、铁路、航空领域的横向合作,以及与海关、商检、银行、保险的纵向合作,保证物流链的通畅、高效的运行,对物流基础设施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率。
(4)建设先进的信息网络
信息化、网络化是现代港口发展的重要特征。要对现有的口岸信息系统、海关及检验检疫信息系统、保税区信息系统等各种口岸信息资源进行统一整合,建立面向货主、与经贸、口岸、航运等联网的开放式物流信息系统,使之成为港口物流的强大支撑,实现物流全过程的可视化、自动化、无纸化和智能化,使得现代物流企业将包装、运输、装卸、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系统来管理,有效提高港口运作效率。
(5)争取政府更多的优惠政策
要发展大连港口物流产业,应对国内外物流企业竞争,必须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取得一定的政策优惠,为港口物流中心的发展争取一个有利空间。这些政策包括土地政策、工商与城管政策、奖励带头开发企业的政策、产业调控和引导政策等,为大连港口物流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
(6)完善集疏运体系
目前港口运输与铁路运力之间矛盾突出,公路运输成本偏高,成为制约港口发展的瓶颈。因此,需要政府帮助协调铁路部门,在疏港铁路、大窑湾集装箱枢纽站、东北集装箱双层重载班列、东部边境铁路建设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加快推进港铁联运,在加快港口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和构筑新的港口集疏运体系。
(7)多渠道吸引资金参与港口物流产业
港口物流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方面的参与才能成功,因此要积极吸引班轮公司、跨国码头经营集团和专业物流公司参与码头和堆场等各种设施的投资建设与经营管理,以实现多赢
第二篇:大连港口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大连港口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2006-10-11 16:51:53 来源: 作者:进入论坛
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号角的吹响,大连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推动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大连应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利用区位优势和港口条件,人力发展港口物流。
一、大连发展港口物流所面临的机遇
1.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带动了国际贸易和航运业的蓬勃发展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所呈现的一个主要特征,它也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全球经济一体化最主要的标志是国际贸易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20世纪50年代初的国际贸易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仅10%左右,到80年代末上升到近30%,2000年上升到40%左右,2010年将上升到50%。由于国际货物贸易量的90%以上是通过航运业来完成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对航运业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而航运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起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从航运总体容量来看,全球经济一体化导致了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必将引起国际贸易派生的国际航运容量日益提高,这为发展港口物流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
2.世界集装箱航运市场容量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大型跨国公司纷纷在发展中国家建立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目前全世界
4.5万家跨国公司的投资、生产、经营和其他活动已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们拥有世界生产总值40%以上、贸易总值50%以上和海外投资额90%以上的份额,并主宰着航运业的发展。这一方面导致从发展中国家向工业化国家长距离运输各种初级商品的需求量的减少;另一方面,由于跨国公司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输入大量半成品原料,进行制造和装配然后再出口,从而引起批量小、价值高、运货期短、可靠性要求高、适合干集装箱运输的货物需求的增加。据统计,集装箱货物运量在整个海运贸易中的比重,已从20世纪60年代的12%~14%,上升到目前的23%左右,从价值上讲,则高达80%。同时,集装箱货物贸易年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4.7%~5.5%之间。
3.国家经济区域发展重心的北移和建设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南方沿海部分省市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在进入21世纪以后,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重心必然应当北移,作为一个整体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便自然而然地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有专家认为,未来20年中国改革与经济发展的重心将迅速北移,东
北作为一个整体经济区,其地位和作用将大大加强,并非常有可能成为未来20年中国经济的“第四个增长极”。另外,中央提出了关于建设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决定,这是继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之后的第二个国际航运中心。区域性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建设将是重要内容,政策和资金卜的支持将为其奠定良好的基础。
4.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对大连港发展的需求
辽宁提出要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要原材料加工基地,大力发展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构筑开放型的经济体系。黑龙江提出要发挥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重点建设装备制造业、石化工业、能源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森林工业等六大基地。吉林则提出加快建设汽车产业、石油化工产业、农产品加工、现代中药和生物药、光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等五大基地。这些大型产业基地的建设和产业振兴,从多方面对大连港的发展提出迫切需求。
5.大连经济的发展和港口吞吐量的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大连市国民经济迅速、健康、快速发展。近十年来,全市GDP增长速度平均增长13.3%,地方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3.6%,2004年大连市GDP突破1900亿元。大连对外经济也不断发展,2004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2亿美元,地方出口超过100亿美元。2004年大连港口生产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吞吐量1.45亿吨,比上年增长15.2%,增幅创造历史新高。全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21.1万TEU,增长32.4%,增幅位居全国第二。港口基础设施投资2004年完成58.8亿元,新增吞吐能力3553万吨,新增岸线泊位长度1608米。水运生产也在持续高位攀升,2004年在大连注册的航运企业完成水路货运量895万吨,增长48%;货运周转量140亿吨公里,增长25%,完成客运量34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4亿人公里。
二、大连发展港口物流的战略
1.战略目标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港口条件和优势,把大连建设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航运中心是指具有航线稠密的集装箱枢纽港、深水航道、集疏运网络等硬件设施和为航运业服务的金融、贸易、信息等软件功能的港口城市。建设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内涵是:面向国内、国际的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大连港口和城市的比较优势,谋求生产要素跨区域、跨国界的配置与循环,通过参与国内外市场的分工、交换与竞争,促进城市的现代化、国际化,成为大连乃至东北区域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的桥梁和纽带。为此,大连要依托大连港建成面向国内、国际的两个市场,覆盖东北亚,辐射渤海湾,连接华北、华中、华东,兼顾区域物流服务的综合型物流中心,成为中国北方和东北亚重要的物流基地。
2.战略选择
(1)一体化战略
一是横向一体化。大连港要搞好与周边港口的合理分工,培育大连港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在正确判断和处理与周边地区港口(包括天津、青岛港及韩国、日本的港口)市场分工的基础上,围绕东北经济及大连港的特点,发展具有大连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港口功能。同时发挥大连对周边特别是对省内港口的带动作用,搞好分工与合作,实现港口资源的优化配置,共同促进东北经济快速发展。在辽宁港口集疏运网络体系中,大连港东由黄海大道及铁路东边道连通丹东港及吉林东部口岸干港,北连营口港、沈阳、哈尔滨干港,西连锦州、葫芦岛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网络框架初现端倪。从货种疏运看,各港各有其优势,但在远洋航线运输及外贸集装箱运输中,大连港的网络核心功能发挥的比较明显,因而辽宁沿海港口完全有条件进行优势互补,形成合作共赢的横向港口一体化。
二是纵向一体化。大连港应该努力提高港口服务质量和效率,为货主提供更好更多的增值服务,同时采取各种措施拓展腹地的范围,开发更多的货源。大连港要转变经营方式,提高港口竞争能力,必须从单一的运输、仓储等分段服务,向原材料、产成品到消费者全过程的物流服务转变,为用户提供报关、流通加工、包装、配送等增值服务,运用“一票到底”的多式联运模式,以最简便方式、最佳运距、最短时间完成运送程序,使物流的效率与效益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服务价格也必须向更加弹性化、多样化、组合的公开价格策略转变。要达到这些目的,只有通过调整港口内部经营结构,建立完善的港口物流管理系统,提高物流服务功能和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才能真正提高港口的竞争力。同时要不断提高通关效率、港口效率、政府效率,完善海关、边防、检验检疫,仲裁、金融、保险、贸易、保税、海事等口岸环境,通过提供一体化和高水平的服务,吸引更多的直接腹地和中转腹地的运输需求,实现大连港口物流服务纵向一体化。
(2)集中化战略
港口有大小,实力有强弱,而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港口的经营目标和市场定位是不同的,即使同是从事物流服务,服务的范围和重点也是不同的。东北经济和大连港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大连港应突出发挥区位和深水岸线优势,重点发展深水化泊位、大型化船舶、远洋化航线、专业化货种,在适度发展集装箱的同时,应下力气发展油品、矿石、粮食和汽车等大宗货种,把大连建设成东北亚地区的油品、矿石、粮食和汽车转运中心,建成东北亚地区最大的客滚运输中心。大连港现有的港区如大港区、寺儿沟、香炉礁、黑嘴子港区泊位等级低,陆域狭窄,集疏运不畅,与市区交叉,难以承担越来越多的货物运输需求。需要按照大连城市规划中“北进西拓”的要求,将杂货、集装箱、油品等业务向北转移至大窑湾、大连湾乃至长兴岛港区,发
展专业化的集装箱港区。老港区可以依托市区优势,重点开展国际客运旅游服务。
(3)差异化服务战略
打造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关键是建设面向东北亚的国际主要枢纽港和中转港。大连港要与青岛、天津等进行国内竞争,还要与韩国釜山、日本东京、横滨、神户等港口展开国际竞争,但大连港与这些港口相比虽然有巨大的潜力,但还不具备与它们进行直接竞争的实力。要想迅速崛起,大连港应该努力提高港口服务质量和效率,为货主提供更好更多的增值服务,港口要因地制宜发展自己的特色物流,针对不同客户的个性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以吸引更多的货流量。
报告在线
(4)人才制胜战略
港口物流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是制约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物流意识的不足是港口物流发展的瓶颈,所以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发展策略中的重中之重。由于物流管理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正向技术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通晓物流管理的技术人才是港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物流经营管理人才除具备良好的货物和货运知识外,更要掌握电子物流经营管理技术。因此,要从长远考虑,注重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在培养具有开拓精神的高级管理人才的同时,造就一般业务人员物流技术骨干队伍。可以与高校合作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的物流专业人才,而且要留住人才,同时千方百计从国内外其他地区吸引专业人才。
3.战略实施
(1)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区域物流体系
要发展大连港口物流,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是根本出路。在任何时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动都是产业载体对劳动力、资本、技术和制度等因素及其变化,依据“成本一收益”经济原则决定的配置行为所演绎出产业分化和重组的过程。在经济日益趋向一体化的今天,产业结构的变动将更多地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不仅能源、原材料的大部分供应增量以及资金等生产要素来自国际市场,产品增量也要投向国际市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许多实践证明,利用港口优势发展区域经济,促进结构调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之一,同时区域经济发展反过来也会增加港口物流的需求量,促进港口物流的发展。
(2)发展临港工业
从一些比较成熟的国际航运中心的成长看,优良的港口条件不是生成国际航运中心的惟一决定因素。临港产业的兴起,对国际航运中心的迅速发展同样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临港产业的优势在于减少原材料或产成品运输中转次数,最大限度地降低运销成本。大连应按照“产业强市,工业先行”的思路,依托港口大力发展临港工业、保税区、加工业区、现代物流中心等,作为未来产业规模扩大和结构提升的重要支撑力量之一。充分发挥大连的加工优势和口岸优势,将腹地的农业、林业、矿藏等资源引入大连发展临港加工业,使这些资源获得增值。也可以利用口岸优势吸引国内外的投资者来大连投资建厂,促进大连加工制造业的结构优化和技术提升。
(3)港口资源整合政府应力口大力度对港口物流产业进行整合,积极引导传统运输企业向物流企业转型,对现有的港口物流企业加大重组力度:加大港口物流规模,并引入先进物流管理理念提高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积极加强与公路、铁路、航空领域的横向合作,以及与海关、商检、银行、保险的纵向合作,保证物流链的通畅、高效的运行,对物流基础设施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率。
(4)建设先进的信息网络
信息化、网络化是现代港口发展的重要特征。要对现有的口岸信息系统、海关及检验检疫信息系统、保税区信息系统等各种口岸信息资源进行统一整合,建立面向货主、与经贸、口岸、航运等联网的开放式物流信息系统,使之成为港口物流的强大支撑,实现物流全过程的可视化、自动化、无纸化和智能化,使得现代物流企业将包装、运输、装卸、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系统来管理,有效提高港口运作效率。
(5)争取政府更多的优惠政策
要发展大连港口物流产业,应对国内外物流企业竞争,必须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取得一定的政策优惠,为港口物流中心的发展争取一个有利空间。这些政策包括土地政策、工商与城管政策、奖励带头开发企业的政策、产业调控和引导政策等,为大连港口物流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
(6)完善集疏运体系
目前港口运输与铁路运力之间矛盾突出,公路运输成本偏高,成为制约港口发展的瓶颈。因此,需要政府帮助协调铁路部门,在疏港铁路、大窑湾集装箱枢纽站、东北集装箱双层重载班列、东部边境铁路建设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加快推进港铁联运,在加快港口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和构筑新的港口集疏运体系。
(7)多渠道吸引资金参与港口物流产业
港口物流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方面的参与才能成功,因此要积极吸引班轮公司、跨国码头经营集团和专业物流公司参与码头和堆场等各种设施的投资建设与经营管理,以实现多赢。(来源:综合运输)
第三篇:发展港口物流任重道远
发展港口物流任重道远
港口物流是最近几年才频频出现在学术研讨和各类媒体上的新名词。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
近年来,我国港口物流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保税物流园区,目前成为了港口物流最亮点。但是,仍有许多方面还处于传统物流状态,无论是在物流意识上还是在物流硬件设施上,与国外先进的现代物流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港口含金量不高,在对地区发展和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上,与发达国家港口间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是港口物流发展的滞后,国际化、市场化、现代化程度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
目前,世界主要港口中第二代港口仍是发展的主流,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和信息网络化,一些大型港口已经开始向第三代港口转型。第三代港口功能定位为“国际物流中心”。向国际化、规模化、系统化发展形成高度整合的“大物流”、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的“增值物流”、打造技术密集型的“智能港”以及发展“虚拟物流链控制中心”是当前港口物流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在现代物流理念下,传统港口将成为货物转运、聚集、增值、拼装和配送的中心,并且控制着货物的及时流转。港口质量高低已经不再是仅决定于船只进出的速度、码头处理货物的速度和质量,而是越来越取决于与腹地联系的质量、增值服务的质量,如物流和信息等。在这种形势下,我国港口物流业任重道远,应立足实际,抓住机遇,从各方面提升我国港口物流的核心竞争能力。
第四篇:港口物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目录
港口物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搜索关键字】港口 物流 发展前景 预测报告
【出品单位】 上海东滩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09年9月【报告页码】 82页【图表数量】 22个
→内容简介
港口物流是指以建立货运中心、配送中心、物流信息中心和商品交易中心为目的,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代理、包装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能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即港口物流就是指港口作为整个物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依托在这个节点上所形成的服务平台上所进行的物流活动。在港口物流发展过程中,港口物流发展轨迹是一个由成本理念到利润理念再到综合物流服务理念的过程。港口物流是特殊形态下的综合物流体系,是作为物流过程中的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节点,完成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中基本的物流服务和衍生的增值服务。
第1部分 认识港口物流业
一、港口物流内涵及特点
(一)港口物流的内涵
(二)港口物流产业的特点
二、港口物流的要素构成(一)港口物流基本要素
(二)港口物流服务平台
三、港口物流演变及类型
(一)港口物流的演变
(二)港口物流的类型
(三)发展港口物流的作用
四、港口物流的影响因素
(一)地理与自然环境条件
(二)腹地经济基础条件
(三)港口基础设施条件
(四)港口体系竞争状况
(五)管理与综合服务水平
(六)国家政策
五、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及相关产业
(一)港口的物流产业集群
(二)港口物流业、港口服务业与临港产业
六、港口物流产业发展趋势
(一)“大物流”
(二)“一体化”
(三)“国际化”
(四)“多功能化”
(五)“系统化”
(六)“标准化”
(七)“智能港”
(八)“虚拟链”
(九)“供应链”
第2部分 国内港口物流产业研究
一、中国港口概况
(一)中国沿海三大港口群现状
(二)中国港口物流发展的特点
(三)中国港口相关规划
二、国内外港口集装箱运输
(一)全球集装箱港口群
(二)国内集装箱港口
三、国内港口散货及液体货物运输
(一)港口铁矿石运输
(二)北煤南运
(三)港口原油运输
第3部分 港口物流产业细分一、一般仓储运输业
(一)基于不同市场的仓储运输业
(二)基于不同联运模式的仓储运输业
二、专业批发交易业
(一)产业型专业批发交易业
(二)消费型专业批发交易业
三、供应链物流业
(一)供应链物流相关概述
(二)港口供应链物流细分
四、加工物流产业
(一)原料加工物流业
(二)组装加工物流业
五、逆向物流产业
(一)逆向物流的定义
(二)逆向物流的分类
(三)引起逆向物流的主要原因
六、物流配套服务业
第4部分 港口物流业发展模式
一、港口物流业发展模式
(一)国际航运中心模式
(二)港口区域物流体系模式
(三)虚拟供应链式联盟模式
(四)区港联动物流模式
(五)港口物流“网状布局”模式
二、港口物流业发展案例
(一)新加坡港
(二)鹿特丹港
(三)汉堡港
(四)安特卫普港
(五)洛杉矶港
(六)上海港
(七)深圳港
三、主要港口物流发展启示
(一)港口管理模式对港口物流的发展有深刻影响
(二)政府在港口物流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三)现代航运业发展对港口物流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四)建立国际物流中心是港口物流发展的趋势 第5部分 港口物流产业空间分析
一、产业空间类型
(一)基于区位不同的港口物流产业空间分类
(二)基于功能不同的港口物流节点分类
二、特殊产业空间
(一)港口综合物流园区
(二)保税物流园区
(三)保税港区
三、案例分析
(一)鹿特丹港口物流园区
(二)新加坡港口物流园区
(三)香港港口物流园区
(四)江阴长江港口综合物流园区
(五)江苏华东石化物资交易市场
第五篇:港口物流论文
港口物流论文
一、我国港口发展现状 我国拥有 1.8万千米的海岸线,11万千米的内河航道,承担着 9%的国内贸易运输和 85%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沿海沿江有 1460多个商港,上海、大连、天津、秦皇岛、宁波、青岛、广州、深圳等八大港口货物吞吐量均超过亿吨,加上香港、高雄,我国亿吨大港已占世界亿吨大港的半壁江山,其中上海港超过3亿吨,成为世界第三大港。与此同时,集装箱吞吐量成为我国港口经济的最大亮点,目前,港口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门户和窗口,我国对外开放的港口已有 140多个,已与 50多个国家签订了海运协定,已有 30多个国家近百家境外航运公司获准在中国港口开辟集装箱班轮航线。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集装箱吞吐量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中国与美国、欧洲、亚洲之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贸易流量。目前,在世界港口集装箱运量排名榜中,香港、上海、深圳三地稳居二至四位。中国已占到世界集装箱吞吐量的近1/4。2006年,中国沿海港口吞吐量超过 1亿吨的港口达到 12个,其中上海超过 5亿吨,港口货物吞吐量稳居世界第一位。且随着中国进入重工化阶段后对大宗货物的需求飙升,中国内地港口运输量急剧增长。我国已形成环渤海经济带、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及西南沿海等地区的五大港口群;亿吨级大港均在积极筹划其跳跃式发展的蓝图,中小港口也望在中国港口发展的大潮中把握机遇。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与合作局面,各港口群间相互争夺货源,竞争异常激烈。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将进一步加剧港口间的恶性竞争,甚至出现两败俱伤的局面。区域范围内缺乏合理分工,重复建设严重,远未形成干线港、支线港、喂给港相互协调发展的局面。
二、我国五大区域港口群 自北向南依次是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西南沿海地区。环渤海地区港口群主要由辽宁、津冀和山东沿海港口群组成,服务于中国北方沿海和内陆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其中辽宁沿海港口群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营口港为主,津冀沿海港口群以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秦皇岛港为主,山东沿海港口群以青岛、烟台、日照港为主。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上海、宁波、连云港港为主,服务于长江三角洲以及长江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东南沿海地区港口群以厦门、福州港为主,服务于福建省和江西等内陆省份部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台“三通”的需要。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由粤东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组成,依托香港经济、贸易、金融、信息和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在巩固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同时,以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港为主,服务于华南、西南部分地区,加强广东省和内陆地区与港澳地区的交流。
西南沿海地区港口群由粤西、广西沿海和海南省的港口组成,以湛江、防城、海口港为主,服务于西部地区开发,为海南省扩大与岛外的物资交流提供运输保障。
三、五大港口群特点
1.环渤海地区港口群: 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其腹地煤炭、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同时,东北、华北也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虽说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由于第一产业及第二产业中采掘业、冶金和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业所占比重较高,对港口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潜力。统计显示,环渤海港口群腹地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从2004年开始超越珠三角和长三角,而且该趋势仍在继续中。同时,2001-2005年期间,环渤海投资增速也连续五年超过25%。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为环渤海区域未来经济长期增长打下基础。
2.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 ⑴发展速度快。不仅原中央所属的港口规划起点高,基建力度大,设施上马快,投产运营好,不少地方港口的建设速度和规模也异乎寻常。以深圳的蛇口、赤湾、妈湾等港区为例,都是10年之间拔地而起的;其他如珠海、惠州、中山、茂名、南海等港口同样成长迅速,这些地方港口的功能、规模和效率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成为港口群中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⑵大小港口各显其能。虽然珠三角具有良好的建港资源,但各地在建设和发展港口的进程中,不是盲目拔高自己,求大求全,而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港口所处的位置、进出货物的数量和流向,因地制宜地建设相应等级的码头(泊位)。除广州、深圳等港口大进、大出、大手笔外,其他像中山、太平、南海的集装箱码头,茂名的原油码头,都是小中见大的典范。⑶多力并举。港口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回报低,在国家财力紧张的情况下,除保证重点外,难以满足众多港口的建设需要。珠三角港口的建设则依靠社会力量,倡导多元投资,鼓励货主自建,改变了计划经济的单一建港模式,如深圳港的蛇口、赤湾、盐田港区集装箱码头,广州港的电厂码头,珠海高揽港区的油品码头等,都是多渠道建设港口的丰硕成果。⑷功能配套。广东省港口体系已基本形成,在能源、建材、粮食、化肥、滚装、集装箱运输等接卸、转运方面,做到了大中小结合,普通与专业结合,海港与河港结合。⑸一类、二类开放口岸并重。珠三角港口群中的一类口岸,担当了外贸货物进出口的主角。二类口岸则凭借毗邻港澳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众多小船来往其间航程短、时间少、成本低、效率高、机动灵活的优势,一类、二类口岸既各显“神通”,又相互支持、互补。3.东南沿海地区港口群: 东南沿海港口群全部集中于港口岸线资源丰富、优良深水港湾众多的福建省,由厦门港、福州港、泉州港、莆田港、漳州港等港组成。
4.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 珠江有八大口入海,河网水系发达,港口众多,水上交通极为便利。珠江三角洲为我国最早成功推行改革
开放立起思想思想港口区开
四、舶向河港在发各个成为定位成为竞争合作发展演好珠江发展部署彼此港;地位以深连、南沿泉州江、港口源、整体合理信息口群对港 的区域之一。改革开放20年来,珠江三角洲初步建了市场经济体制和外向型经济体系。珠江三角洲人解放,改革开放的思想深入人心,从而最早形成了意识和经济体制的优势。西南沿海地区港口群由粤西、广西沿海和海南省的组成,以湛江、防城、海口港为主,服务于西部地发,为海南省扩大与岛外的物资交流提供运输保障。五大港口群之间物流合作与竞争体系 在新一轮的国际物流竞争中,随着世界海运业的船大型化和超大型化发展趋势,中国五大港口群及内口都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港口群挥装卸集装箱船货物的运输功能外,还将参与组织物流环节业务活动及彼此之间的衔接与协调,逐步全球国际贸易和运输体系中的物流基地。全球卫星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将现代化港口管理的主要手段,世界各地港口物流的与合作模式将呈现出多元化。港口群之间的竞争与,着眼于核心港口朝集装箱枢纽港和中转港的方向,其他港口围绕核心港口发展自身特长与优势,扮辅助港口的角色。中国沿海所规划的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三角洲和西南沿海五大港口群布局,符合我国经济的客观需要。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出台港口群战略,显然各港口群之间首先是分工与协作,其次强调之间的公平竞争。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建设重点为上海、宁波、舟山等珠江三角港口群的建设,在巩固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同时,充分发挥粤港两地港口资源优势,重点是圳和广州港为主;渤海湾港口群建设的重点是以大天津和青岛港为主,以及辅助港的集疏运系统;东海港口主要是以厦门港为干线港,相应发展福州、等支线港的集疏运系统;西南沿海港口主要是以湛防城、海口等支线港组成的集装箱运输系统。五大群需在各自的功能、区位条件、发展潜力、腹地资产业分布及集群特色等方面入手,明确各港口群的定位,以国际、国内航运市场为导向,统筹规划、布局,最终形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备,畅通、优质安全、便捷高效、文明环保的现代化港,以适应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口群的客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