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OT分析下的清远市房地产业优化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4 02:57: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SWOT分析下的清远市房地产业优化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SWOT分析下的清远市房地产业优化对策研究》。

第一篇:SWOT分析下的清远市房地产业优化对策研究

张俊杰(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摘要: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具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在了解清远市房地产业现状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法对清远市房地产行业进行分析,并以此结论对其今后发展提出了优化对策。

关键词:清远市房地产业SWOT分析优化对策

0 引言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处于调整时期,呈现由量价齐跌至量价企稳的态势。由于房地产业对关联产业的带动作用强,同时也是税收贡献度较大的行业,房地产业如何尽快走出低迷并进入持续健康发展的状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本人对市场波动较大的清远市房地产进行了调研,并在SWOT分析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对策。SWOT分析法理论

在众多的战略分析工具中,SWOT分析方法是其中较有效的一种。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它最早由H.Z·安索夫于2O世纪50年代初提出来的。SWOT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

所谓SWOT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2 清远市房地产业现状分析

清远距广州市中心仅64公里,是广东省除佛山外最靠近广州的地级市。花都撤市建区后,清远市已与广州连成一片,并充分承接广州国际化经济和商贸辐射,形成了一个“对接珠三角,辐射大粤北”的大广清经济圈。而清远自从确立了“工业兴市”的发展目标后,短短的几年中,便进入有史以来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大的经济增长时期。与此同时,不少广州、深圳等地的开发商在珠三角城市土地供应出现瓶颈的情况下,开始物色新的拓展场所。清远的良好开发前景,使得不少实力雄厚的开发商纷纷把其视为“突围”的“试验场”和“掘金地”。

清远房地产业起步较晚,初期投资规模较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一些大开发商如碧桂园集团进驻,开发大楼盘现象的出现,清远市房地产投资规模日益扩大,房地产开发企业也迅速扩张,房屋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及房屋竣工面积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见表1)。2004~2008年期间,由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为清远市房地产业的繁荣兴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资料来源:2004——2009年清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清远市统计年鉴)、清远市税务局、清远市房管局、清远市建设局清远市房地产业SWOT分析研究

近年来,清远房地产开发具有以下特征:房地产开发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商品房销售保持较旺局面,空置面积下降;工业地产方兴未艾,住宅开发渐成热潮,旅游地产潜力巨大。伴随国家宏观调控的加强,清远市房地产业在调整中稳步运行。就近年来清远市房地产业发展状况,运用SWOT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可得如下结果(见表2)。清远市房地产业发展的优化对策

虽然清远市房地产业发展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逢难得的发展机会,《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与“双转移”政策也将对房地产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在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后,国民购买意愿降低,市场观望情绪蔓延。清远市如何顺势而为,发挥优势、避免劣势,抓住机会、化解威胁,本文特提出以下对策:

4.1 政府的策略

4.1.1 以支柱产业为目标发展房地产业:作为未来清远第三产业的重要增长点,清远房地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与珠三角城市功能形成错位发展。

4.1.2 经营城市,打造清远城市地产主题:作为“珠三角后花园”,在休闲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政府应把握好机遇,尽早规划,在房地产业发展方向上加强与旅游的结合,做大做强清远的“休闲旅游地产”、“养生地产”和“颐年地产”品牌,以差异化的城市房地产主题开发,有效提升清远有别于珠三角其它地方的城市魅力和竞争力。

4.1.3 坚持品牌经营思路,提倡品质地产开发:目前清远市处于高速的城市发展时期,房地产发展处于放量阶段,呈现健康的发展态势。当前政府部门应重点做好以下五件事:①加大宣传力度,稳定并增强开发商对清远的投资信心。②制定地方性的灵活措施,进一步繁荣清远的房地产市场。③适当放松近年出让地块的出让金收缴的规定。④引入更多的品牌发展商,促进房地产业的升级。⑤鼓励扶持标杆性的企业,发挥示范效应。

4.1.4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组织清远市的精品楼盘到其它购房潜力地区举办巡展活动,把清远市的房地产与旅游进行“捆绑式”推介,打造清远“宜居城市、绿色地产”的形象,全面提升清远房地产的市场关注度。

4.1.5 调整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健全住房保障制度:根据本市的现实情况,改变以前的单纯销售为租售并举或者以租为主,建立以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商品房等类型构成的多层次的住房保障制度。

4.1.6 尽快起动清远市房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依据《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双转移”等重大政策的出台实施,结合清远市“十个一批”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清远城市的建设,有针对性地编制未来十年左右的中长期清远市房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土地、税收、法律等配套,确保房地产在政府引导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及措施。

4.2 开发商的策略

4.2.1 以战略的高度,共同打造“清远房地产”的品牌:要有战略性的发展思路,通过与政府、房协、业界同行等联合共同打造清远房地产的品牌,使清远房地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4.2.2 以高素质的产品打动区内及珠三角购房者:在总体规划、户型设计、园林建设、建筑风格与建筑细部、配套设施、物业管理等各方面下大功夫,做好每一个细节,实现全方位服务,整体提升清远市房地产产品的开发及营销水平。

4.2.3 科学控制房地产开发量与开发节奏:随着广清轻轨的建成开通、《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与“双转移”政策的逐步实施等,今后一段时间清远的房地产市场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开发商需时刻保持谨慎的态度进行房地产开发,密切关注市场的供需情况,科学合理地控制好项目的开发量与开发节奏,避免盲目过量开发,降低项目空置烂尾的风险。

4.2.4 引入国内外先进的房地产专业资源:如城乡规划、建筑设计、工程

管理、房地产广告、物业管理等专业资源。

4.2.5 认清并主动适应房地产业发展趋势:充分认识到房地产业具有公共性,公民的基本居住权的优先性是房地产公共性的基础。为此,房地产企业要重新定价、重新设定企业利润预期、重新定位产品客户对象,让其产品价格调整到消费者有支付能力水平上来,实现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珠三角一体化下清远市房地产业发展研究(征求意见稿)[Z].清远市建设局.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2009年5月.[2]南昌房地产市场前景分析与预测[J].陶满德.刘群红.江西社会科学.2004.5.

第二篇:冬奥会背景下北京旅游业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冬奥会背景下北京旅游业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北京申办冬奥会展示了我国的综合实力,同时对北京旅游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2022年冬奥会背景下北京旅游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分析,从完善现有旅游形象品牌、开发新型旅游产品和加大赛事旅游促销三个方面提出对策。旨在为2022年冬奥会筹备工作注入合理思考和建议,并借助冬奥会的契机,改善北京旅游环境、提升北京旅游品牌形象,促进北京旅游业发展。

关键词:2022年冬奥会;北京旅游业;SWOT分析;对策

近年来,随着国际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中国已经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也逐步成为世界十大客源输出国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球性旅游活动的兴起,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物质条件和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使人们的旅游消费观念发生改变,走马观花式的普通观光旅游已不再满足大众的需求,世界旅游消费正朝着个性化、生态化的趋势发展。体育赛事是体育产业的核心产品,也是赛事旅游最具影响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体育赛事已不再是单纯的公益性体育竞赛,它更像是一个商业活动,一个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增加国民经济收入的契机。北京旅游业虽经历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盛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冬奥会赛事旅游的研究仍非常稚嫩。

当前,国内学者对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已经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但大多集中在场地设施、民众支持、大赛组织能力、当前国内冰雪运动水平等方面,并没有从旅游业的视角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本文借助2022年冬奥会这一契机对赛事旅游进行探讨,结合冬奥会的承办对北京旅游业进行SWOT分析,并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抛砖引玉,为冬奥会筹备中北京旅游业的发展方向选择提供依据。

1.2022年冬奥会背景下北京旅游业的SWOT分析

1.1北京旅游业自身优势分析

1.1.1持续增长的旅游趋势近20年来,北京旅游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逐渐成为北京的支柱产业。对北京来说,旅游业已不再是传统的接待事业、服务行业,它已经逐渐转变成一种经济产业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20世纪末,世界旅游组织就指出,中国将成为国际旅游的第一大接待国。就目前的形势看,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已经逐步变为现实,北京旅游正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其勃勃生机与光明前景。

这个时代带给人们的不只是物质,还有成倍的压力、快速的生活节奏,因此人们对慢节奏、高品质业余生活的需求也愈加强烈。走进自然、生态环保、健身娱乐,这是当前人们对旅游的三大主流需求,也因此,集健身、娱乐、自然于一身的赛事旅游近年来备受推崇。赛事旅游作为大型体育赛事活动最重要的收入途径,不仅能为游客带来热情愉悦的观赛感受,同时使游客感受到赛事主办国不一样的人文情怀。因此,继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后,2022年冬奥会将推动北京旅游业的持续升温。

1.1.2丰富的旅游资源 资源是旅游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北京正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集结地。得天独厚的旅游环境、神秘古老的城市韵味,这些都是北京旅游长盛不衰的法宝,究其根源都来自于北京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朝代更迭遗留的文物古迹,“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城市精神,长久积淀的城市风俗等,这些都将对北京旅游业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1.1.3良好的城市形象 良好的城市形象是入境旅游的关键性因素,所谓入境旅游,究其根本也不过是国家形象、城市形象的对外展示,从这点看,北京具有极大的优势。一是近几年北京盛事不断,如2008夏季奥运会、APEC会议、抗战胜利阅兵仪式以及备受瞩目的2022年冬奥会申奥成功等。此外,持续增长的城市经济、安全稳定的城市环境等等,这些都使得北京具有良好的入境旅游吸引力;二是我国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与许多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近年来,国际上的军事冲突和恐怖袭击事件的相继出现,使得中国旅游安全的形象更加突出,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安全美好的城市形象在国际旅游大环境中脱颖而出。

1.2北京旅游业的劣势分析

1.2.1旅游交通路线不完善 2022冬奥会涉及京张两地,其中北京的主会场位于北京北部奥运村周边和远郊延庆县,张家口的冬奥主会场位于崇礼县。单就北京来说,市区与延庆县之间并未修建地铁,公交线路也十分稀少;此外,北京与张家口之间也没有直达的城际列车。京张两地的旅游交通路线的不足将直接影响到游客的出行质量。

1.2.2旅游新线路缺乏,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改革开放后的北京旅游业市场发展迅速,但是同其他旅游业发达国家相比,北京市在旅游品牌形象、旅游特色、旅游宣传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冬奥会举世瞩目,我们要拿出最好的精神面貌接受国际媒体的考量,加大北京旅游宣传力度,实现2015-2022年国家外汇的持续增长。另外,在扩大宣传力度的基础上开发新的旅游线路,以新的线路吸引回头客,以老线路吸引新游客。在开发赛事旅游、商务旅游、修学旅游、度假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方面,都需要形成特色旅游产品和精品旅游线路。

1.2.3旅游环境需加强治理以改善社会大环境旅游景点秩序、旅行社的服务质量、导游服务水平、旅游商品的质量是能否吸引中外游客的关键,要继续加大对北京旅游环境治理的力度,如黑导游、北京一日游等乱象,树立北京旅游业的良好形象,尽最大努力满足游客的需求。近年来,城市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北京的空气质量以及交通状况也时常遭到国内媒体的讨伐。需要加大城市环境的治理力度,为游客提供舒适的出行环境。

1.3冬奥会为北京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1.3.1游客增加将带来的更大的经济效益 实例表明,大型体育赛事直接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兴旺发展,对当地旅游的正面影响具有明显的优势。2014年索契冬奥会为索契迎来了100万游客,这还不包括来看奥运会的游客。每届奥运会所带动的入境游客次数呈增加趋势,赛事旅游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几十年中将持续升温。保守估计,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之时,将吸引50万左右的国际游客。

奥运会期间,游客所有的衣、食、住、行,以及购物消费都是平时生活的一倍甚至数倍,因此,举办过奥运期间的外汇收入将大幅度增加。例如,洛杉矶奥运会的旅游外汇收入约32亿美元;悉尼奥运会旅游收入高达42.7亿元;2014年索契冬奥会使得当地旅游业收入增加了47%。毫无疑问,旅游业在举办国提高外汇收入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外,各奥运会举办国的一系列奥运专题活动,也使举办国的旅游品牌形象得到大幅度提升,为当地旅游业创造了空前的效益。比如澳大利亚的1993-1997年的“体育旅游年”“澳大利亚汽车大奖赛”,一直延伸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使澳大利亚旅游业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见表1)。

1.3.2旅游环境将进一步改善 未来冬奥会筹办工作涉及交通一体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三大重点领域。交通一体化发展方面,2022年冬奥会横跨张家口、北京延庆和奥运村三地,张家口的崇礼县作为雪上项目的主要赛区,离北京奥运村相距260多公里。为使整个冬奥会的比赛流畅顺利,不因路程较远而受影响,交通先行将是未来几年筹办工作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筹办冬奥会能够加速北京乃至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的进程。今后几年,北京在大气污染方面的治理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这既是兑现与国际奥委会的承诺,更是作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良好的空气质量对冬奥会很重要,对市民日常生活更至关重要。产业升级方面,整个旅游大环境的改善将对北京旅游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比如,空气质量的改善、城市整洁度的提高将使北京更具吸引力;交通的建设和完善将增强北京的吞吐能力;住宿设施、体育设施、商业设施的建设和改进都将使北京更好的发展特色旅游项目。

1.3.3旅游品牌形象将进一步提升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近几十年的飞速发展,使世界人民渐渐认识中国了解中国。2008年奥运会让世界人民知道了北京,看到了气势磅礴的宫城、原汁原味的古城和高楼耸立的都市。但是这些远远不够,对于一些发达国家的普通民众来说,北京仍然远离他们的现实生活,北京也只是电视荧屏中那短暂的几分钟。北京不仅仅只有古香古色的建筑、传承百年的老字号,她的春、夏、秋、冬各有韵味,等待世界人民去感受。为了向国外推介北京旅游,国家旅游局、北京市旅游局、各旅游企业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资金,但目前的海外促销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冬奥会的申办成功再一次为北京做了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世界性广告,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提升了中国旅游、北京旅游的品牌形象。据测算,冬奥会期间,全球将有39亿人次通过各种媒体关注比赛、关注北京,这将再一次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北京的风采,为北京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最好的机遇。

1.3.4京冀两地将进一步融合 京张联合申办冬奥会将驱动两地协同发展,使双方能在各个领域开展更广、更深的合作,推动两地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此举还将进一步强化北京与河北省经济上的联系,推进两地在物流、交通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对接,实现优势互补与融合发展,两地合作的务实性和常态化将大力提升。

环境方面,京张将打造“低碳奥运专区”,提升区域宜居指数。“雾霾治理”作为京张申办冬奥会的一项郑重承诺,将在未来几年内成为北京以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2014年10月22日,北京环卫集团就与张家口市政府签订环卫领域合作框架协议,联合组建京张环境公司,向张家口地区输出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环卫运行经验,共同打造京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同时,张家口作为华北地区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将在未来筹划冬奥会的几年中,大力推广和建设可再生清洁能源供电设施,共同打造2022京张“低碳奥运”。

交通方面,京张高铁目前已全线开工,计划2019年通车,京张高铁将经过北京海淀、昌平、延庆,再由延庆进入河北省,最终到达张家口市区,届时,大家乘高铁从城区出发,20min就能到延庆,50min即可到张家口。为了2022年冬奥会,京张高铁调整原建设方案,时速从原来的250km提高到350km,这也使京张高铁成为北京西北唯一具备时速350km的高铁。此外,2015年12月北京政府出台的京津冀一卡通试行计划,也将进一步促进京冀一体化发展。

1.4举办冬奥会为北京旅游业带来的威胁

旅游是人们生活的调剂品而非必需品,这也导致了旅游产业的脆弱性,即环境将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生死存亡。无论是旅游可控的内因还是不可控的外因,其变化都会给旅游目的地带来威胁。因此,需要在筹备2022冬奥会的进程中,正确认识这些威胁,并尽最大努力控制甚至消除这些威胁。

1.4.1环境的威胁 北京市人口承载太多,截止到2015年年底在京常住人口到达2 200万,并且是处在北温带干旱少雨,因此面临极大的环境和水资源压力。截止2014年年底北京市及张家口市周边已有30处滑雪场,并且滑雪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受本地区自然降雪不稳定,不充足的客观条件限制,每年必须大量人工增雪,这样就需要大量的水和电。据测算,造雪成本约为0.5元每天每平米,主要由水费电费两部分组成。完成一个中型雪场的铺设需要一周的时间,成本大约需要100万元。这样的雪场对保护北京市周边环境和水资源的浪费形成潜在的威胁,与北京市建设节能环保型世界宜居城市是不相符的。

1.4.2安全隐患的威胁 按照国际标准雪道的饱和度为一公顷不超过13人,或每名滑雪者至少拥有50m2的活动空间。京张两地的大部分雪场在周末或假期期间初级雪道每公顷达400人左右,中高级雪道达到100人左右,远远超过国际雪道饱和度标准。

京张两地雪场一般设初级道、中级道和高级道3种,初级滑雪者人数众多。初级道数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初学者的需求,崇礼万龙滑雪场的初级道仅为2条,因此初级道上滑雪者最为拥挤。另外,大多数初学者在一名教练的简单指导下便被送到初级道的顶端,他们几乎不能控制自己的下滑速度,极易发生冲撞危险。

2.以冬奥会为契机,北京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以冬奥会为契机,整合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充分体现“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的冬奥理念,全面展现北京旅游的“新形象、新景观、新体验”。

2.1整合规划,完善古都特色旅游

北京旅游一惯秉承“老北京和京城皇家文化”理念,打造古都特色旅游。应该在城市规划和旧城改造的基础上,整合规划,完善古都特色旅游。一是大力开发古都精品旅游。对皇城、大栅栏、什刹海景区、钟鼓楼老街市景区等历史古迹重点保护、建设与规划;对长城保护区、帝王陵寝保护区、通州古运河文化景区等重点保护并开发。形成独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开发更具历史内涵的旅游产品,展现古都的老北京与京城皇家文化;二是继续完善特色旅游区域。重点开发两园一河(颐和园、圆明园、昆玉河),尽快使昆玉河将昆明湖与玉渊潭连接起来,形成一条贯穿北部的水系,将两大皇家园林联通,恢复历史面貌,形成北京一条新的水上旅游风景线。在城市环境整治和改造建设中,注重完善提高三里屯酒吧街、秀水市场、红桥市场、潘家园旧货市场、古玩城等具有旅游吸引力的商业文化场所。

2.2围绕“三大消费提升工程”,开发现代旅游产品

深入挖掘旅游消费潜力,以冬奥会为契机,实施旅游产品、旅游精品和旅游商品“三大消费提升工程”,推动旅游消费水平全面提升。一是开发休闲度假产品。针对游客关注的“养生”“环保”等理念,以“老字号”旅游产品为基础,开发新型定制产品;依托现有的“鸟巢”“水立方”“798艺术区”、APEC会址等新兴资源,打造“新字号”体验产品;二是培育扶持新业态。围绕构建城区观光体验环,大力发展融合时尚元素的商务旅游、会议会展、都市休闲、研学旅行、房车营地等现代旅游产品。围绕构建京郊休闲度假环,持续提升国际驿站、休闲农庄、汽车露营等乡村旅游新业态;三是大力开拓入境旅游市场。创新推广方式,重点抓好以美国市场、欧洲市场、韩日市场、港澳台地区市场为主的境外推广活动;最后,在提高现有旅游产品质量的同时,对旅游资源进行多重组合和深度开发,扩大文化范围,推出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特色旅游专题,比如会展旅游、赛事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等。

2.3强化旅游促销,广泛吸引国内外游客

北京旅游业需充分利用2022年冬奥会这一平台,加大宣传与推广力度,把冬奥会引发的潜在商机转换为真正的旅游需求。一是精心策划促销主题,深入开展宣传促销活动。围绕2022年冬奥会,策划一年一度的主题旅游活动,比如2016年“北京相约冬奥城”,举办冬奥会专题展览,宣传2022年冬奥会;2017年“北京冰雪运动嘉年华”,借助北京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在延庆、密云等地举办冰雪运动嘉年华,激发人们对冬季出行、冰雪运动的热情;2018年“平昌冬奥传北京”,在韩国平昌冬奥会期间,借鉴平昌冬奥会的宣传经验,借助国际媒体大力宣传北京冬奥,吸引国际媒体的眼球;以及冬奥筹办后期场馆建成之后的一系列宣传促销活动等等;二是旅游商品开发。以组织北京冬奥纪念品设计大赛或者其他公益形式,向全社会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征集设计创意,制作反映北京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的创意新颖、内涵丰富的旅游纪念品系列,比如玩偶、明信片、地图、邮票等;三是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充分利用2016年里约奥运会和2018年平昌冬奥会开展各种活动,2018-2022年是北京冬奥会的最佳宣传时段,在此期间,充分利用国际化、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手段,同国际网站合作,在国际互联网上开展各项奥运宣传活动。此外,还需要关注冬奥会后的宣传促销活动,以避免后奥运的旅游低迷现象。

3.结语

北京市在2008年举办完夏季奥运会时创造了巨额的旅游收入,同时留下了奥运主题旅游景点和宝贵的经验,这都是奥运会给旅游业留下的财富。北京旅游作为中国旅游城市的“领头羊”,近几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同世界其他旅游发达城市相比,在旅游线路、旅游环境、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从参与度上来说,尽管冬奥会不能与夏季奥运会同日而语,但是对促进主办城市相关产业的良性发展不容小觑。北京旅游业需把握好2022年冬奥会这个契机,正确认识自身现状,整合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精品线路,强化旅游促销,推动北京旅游健康快速的发展。在未来几年里,京张的冰雪旅游项目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参与其中,体验冬奥会冰雪项目的乐趣,同时旅游相关产业也会得到更多的发展良机。

第三篇:黄山国际旅游节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黄山国际旅游节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运用SWOT分析法。对黄山国际旅游节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了分析,认为黄山国际旅游节对丰富旅游产品,提升城市形象,宣传黄山的知名度,促进地区旅游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欠缺和矛盾。在当前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全国各种旅游节庆活动繁多的环境下,黄山国际旅游节应采取有效策略和措施,谋求今后的发展。引言

黄山市山灵水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类型互补,相得益彰。目前,拥有以自然景观闻名于世的世界双遗产地黄山风景区与以徽文化为底蕴的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宏村,作为一个地级市拥有了两项世界遗产,在全国仅有,也成为黄山市打造现代国际化旅游城市的重要物质依托与品牌支撑的载体。

黄山国际旅游节全称为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是由国家旅游局和安徽省人民政府联袂主办、安徽省旅游局和黄山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是安徽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商机最好的盛大节庆活动。自1991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了11届。黄山国际旅游节通过对黄山绝美风光和徽州灿烂文化的全面展示和推介,进一步加快黄山和安徽旅游国际化进程,加快实现黄山建设旅游大市、文化大市、生态大市和现代经济强市的目标,促进黄山市和安徽省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最近一届黄山国际旅游节于2007年11月4日至10日举行,主题为“魅力黄山,和谐徽州”。节日期间,安排了黄山旅游目的地营销国际论坛、徽州乡村旅游新产品(线路)体验游、花山谜窟国际论坛、第三届中国国际健走节、瑞典瓦拉市艺术团访问演出、中国徽州―西藏―敦煌三大地域摄影展、徽州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展暨旅游工艺品评比等系列活动。

但与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旅游节庆活动相比,黄山国际旅游节仍面临着产品知名度不高、节庆的规范性欠缺、民众基础薄弱、行政干预过多等问题。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对黄山国际旅游节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今后的发展对策。黄山国际旅游节的SWOT分析

2.1 优势分析(strength)

第一,资源优势。首先,黄山市最大的特点是旅游资源丰富,景观独特,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民俗资源门类全,品位高,分布的密度大,这在全国乃至在全世界都不多见。在黄山市这样一个地级市,980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两处世界遗产,三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处世界地质公园,两处国家地质公园,25处国保单位,1处国家5A景区,13处国家4A景区,这成为黄山发展旅游最为基础的条件。黄山市徽派文化底蕴丰富,内涵深广,是中国三大区域文化(藏学、敦煌学、徽学)之一,涵盖了哲、经、史、医、科、艺诸多领域。大自然造就的天下无双的山水风光和大量展现中国古老文化的人文景观吸引了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植根于“徽文化”沃土的黄山国际旅游节先天优势明显。其次,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品位不断提高,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和改善。黄山市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突出旅游新城特色,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城市,以“山抱城、城抱水、山水城绿共和谐”的突出优势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近年来,黄山的经济结构和投资环境不断优化,经济发展迅猛。最后,旅游企业有力支持。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黄山市拥有二星级及以上饭店61家,旅行社104家(其中国际社13家,国内社9l家)。服务接待设施较为完善,旅游服务人员众多。这些都为旅游节的举办提供了良好的旅游配套服务。

第二,区位优势。从旅游区位看,黄山市位于长三角旅游圈,与上海、杭州一起构成“名山、名水、名城”的黄金旅游线。长三角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旅游市场发展成熟,居民出游人数多,这都为旅游节提供了充足的国内客源。黄山市已成为徽州文化旅游的核心、安徽旅游的亮点、华东旅游的腹地、中国旅游的名片、世界旅游的胜地,背靠华东、面向全国、拓展海外的旅游区位格局基本形成。从交通区位看,近年来,黄山市的交通瓶颈不断突破,“舒适、便捷、安全”的交通环境正逐步形成,外部交通网不断扩大。徽杭高速、婺景黄高速、合铜黄高速相继建成通车,实现了黄山与浙江、江西的经济对接,与省会合肥乃至皖北地区的距离也大大缩短。铁路客运延伸至北京和上海,开辟了至香港、韩国的包机航线,国内航线达20条,4D级黄山机场正在扩建。旅游可进入性进一步增强,拉近了黄山国际旅游节和客源市场的距离,有利于旅游流的聚集和扩散。

第三,品牌特色鲜明。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打好黄山牌,做好徽文章”,黄山市进一步提出了建设“三最”的目标即“全国最美、生态最佳、山区最富”,把黄山风景区打造成为全国闻名的风景名胜区。留存于徽州大地的古村落、古建筑、古桥、古塔等;让人们可以窥见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成为今天当地居民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如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近年来,不仅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而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十佳最具魅力名镇。而作为人文旅游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徽州民俗风情,正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成为黄山市的第三旅游资源。与之相对应的,黄山国际旅游节也叫做徽文化节,突出了黄山市的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鲜明特色,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

21世纪初,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了黄山要成为“安徽旅游龙头、华东旅游中心、中国旅游名牌、世界旅游胜地”,提出把黄山市建设成为现代经济强市和旅游大市、文化大市和生态大市,提出了黄山旅游国际化和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相应做出了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决定,这样就从单一的以黄山风景区为代表的自然观光旅游产品发展到以西递宏村、歙县古城等为代表的以徽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产品,以太平溃、新安江为代表的水上旅游产品,上海名城―杭州名湖―黄山名山的“三名”世界级旅游黄金旅游产品,牯牛降生态旅游,休宁乡村福地旅游,齐云山道教圣地旅游等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度假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共同丰富着黄山旅游产品的内涵。

2.2 劣势分析(Weakness)

第一,产品知名度不高。把黄山国际旅游节和国外一些著名的节庆活动(如巴西狂欢节、慕尼黑啤酒节、西班牙斗牛节)相比较,我们不难发现黄山国际旅游节虽然名为国际旅游节,但在海外市场上知名度低,即使和国内一些大型旅游节相比,例如青岛国际啤酒节、潍坊风筝节、洛阳牡丹节等,也是有一定的差距。

第二,节庆的规范性欠缺。规范性是著名节事成功的秘诀之一。西班牙斗牛节共有156项活动,在长达4个世纪的历程中,每年7月8日~14日,这些活动分布在潘普罗那市固定的时间和空间,从早上8时至深夜24时,以时分的精确性年复一年,百年不变。同样,每年新年来临之际,在洛杉矶帕萨迪那市科罗拉多大道都准时出现盛大的花车游行,也是百年不变。而且这些著名节庆的活动内容、时空安排等计划都通过各类媒体早早公诸于众,形成一种“有组织的无政府状态”。这种严谨周密的管理和确定性是塑造节事主题的关键,也是节庆活动产品化的基本条件。而黄山国际旅游节在时间和内容的安排上大都缺乏连续一贯性,很多处于一种随机无序状态,使人对该节庆感觉混沌,无法形成一个整体的明晰概念。

第三,民众基础薄弱。节庆本身是一项具有社会效益的活动,广泛的民众性是节庆活动赖以成功的基础。一个节庆要想吸引游客,首先必须得到当地人们的认可、支持和喜爱。没有当地居民如痴如狂地参与和投入的节庆,是不可能像巨大磁石一样吸引各方游客的。而目前黄山国际旅游节由于是由政府部门牵头主办,体现的是“长官意志”,很少考虑到大众的需求,活动以表演性、观赏性、知识性为主,参与性和互动性较差,旅游节召开的时间又短,不少本地居民甚至都不知道有这样的盛事,没有形成普天同庆、万民同乐的气氛,也就无法拉动旅游消费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四,行政干预过多。从国外成功的节庆活动来看,活动的筹备、项目的策划、活动的管理、活动的促销等都有一套成熟的理念和专业化的团队,并且经过长时间的精心准备,使活动的各个细节都趋于完善。而黄山国际旅游节是由政府部门牵头主办,政府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过于重要,管辖的范围过于宽泛。节庆活动往往上指下派,按行政方式运作,这样就造成节事活动成本过高,政府财政负担过重。而且,由于政府办节注重政治影响,经济意识不足,一方面易造成政府财政压力过大,另一方面节庆却办得华而不实,节事绩效并不显著。

2.3 机会分析(0pportunity)

首先,客源市场稳定。在国际客源市场中,目前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等是黄山旅游的主要入境客源国,其中年接待韩国游客已近20万人次,年接待日本游客达3万人次。国内客源市场中,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沪、宁、杭游客和来自安徽本省的合肥、芜湖及皖北地区的游客是其主要客源地区。这些主要客源国或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旅游市场繁荣,居民出游需求强烈,比如杭州的市民出游率高达166.8%,而且居民旅游消费水平较高,比如,南京达到1205.3元/人。近年来,黄山市的主要客源市场对其旅游产品的兴趣有所下降,新的大规模客源市场只有韩国,而黄山国际旅游节的举办恰恰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产品,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求变,对主要客源市场做出深入研究,开发出有针对性的、质量高的旅游活动和旅游产品,必定会对黄山旅游业有一个巨大的推动。

其次,政策机会。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打好黄山牌,做好徽文章”,黄山市确立了黄山旅游国际化和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突出黄山国际旅游节的“国际化”,每届旅游节期间,省政府和市政府都有很大的投入,节前还赴韩国、日本、香港、东南亚、美国、西欧、南美等地促销黄山旅游产品,进行“黄山节”境外嘉宾邀请工作,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黄山国际旅游节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了黄山市的旅游形象,推动了黄山国际旅游节的发展。

再次,奥运会和世博会辐射契机。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为长三角旅游圈及全国的旅游经济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黄山作为中国名片和长三角旅游圈中的一份子,必定会全面接受全球盛会的全面辐射。这两次盛会将为黄山国际旅游节带来大量客源,“黄山节”一定要把握住这难得的好时机,全面塑造黄山市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旅游形象,吸引外部投资,促进旅游经济快速增长,加强各种合作平台的建设。

第四篇:基于SWOT分析的深圳会展业的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深圳会展业的发展对策研究

SWOT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proposals of Shenzhen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摘要】:深圳会展业依托深圳的区位交通、市场、产业和旅游等优势,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会展规模已位居全国第四位。本文通过对深圳会展业进行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深圳会展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硬件不足、缺乏会展专业人才和宣传推介不足等问题,以及全国各会展城市的挑战。随着国际会展业重心加速向中国倾斜以及深圳市政府对会展业的大力扶持,深圳会展业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深圳会展业应在展馆建设、创建品牌会展、会展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和会展行业协会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

【Abstract】: Relying on the advantages in location, market, industry and tourism, Shenzhen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has been ranked fourth in china over more than 20 years of development.Herein we use the SWOT method to analyze Shenzhen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on the basis of which we conclude that there exists many disadvantages such as exhibition hall limitation, related professional shortage and lack of publicity as well as the threat from other cities.As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transfer to china gradually and Shenzhen government expands the support to the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Shenzhen should seize the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y to propel the development of Shenzhen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especially in the aspect of exhibition hall construction, exhibition brand establishment, professional cultivation and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association supervision.【关键词】:深圳;会展业;展馆;SWOT分析

【Keywords】:Shenzhen;MICE;exhibition hall;SWOT analysis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会展业作为新兴的现代服务贸易型产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有着城市“助推器”的会展业因其强大的经济关联效应和经济带动效应,为促进城市产业升级,提升城市形象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国内很多城市都将会展业的发展作为助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城市间会展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一、全国及深圳的会展业发展现状

(一)全国会展业的发展状况

据统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会展业从无到有,年均保持20%以上速度增长,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助推器。2013年,中国展览市场总量延续上升趋势,增长率超过10%,2013年全国举办经贸类展会2363个,比2012年增长15%,展览总面积7015,比2012年增长16%。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全国室内可租用面积大于等于5000平方米,且举办2个以上经贸类展览会的展馆共有132个,中国内地已获得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的国际化专业展览会58个,居世界第四位。2013年我国会展业的直接产值超过4000亿人民币,实现社会就业超过2200万人次。

近几年,中国的会展业发展迅速,一些大型的国际会议开始逐渐选择中国,2012年国际展览协会(UFI)2012年亚洲研讨会在深圳开幕,这是UFI亚洲研讨会首次在中国大陆举办。2013年国际大会与会议协会第52届年会在上海举办,2014年北京将承办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APEC)非正式会议。国内城市不断承接高端国际会议,城市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我国会展业的地域分布较为集中。上海、北京、广州作为会展中心城市优势明显,无论是举办展览场次还是展览面积占全国比例高达20%以上。定位于国际会展之都的上海是国内会展城市的龙头老大,展览规模是北京、广州的之和还多。除此之外,天津、成都、宁波、大连、沈阳以及深圳等城市会展业也蓬勃发展,其中中小城市如无锡、昆山、义乌、桂林等城市通过举办结合当地产业特色的会展而异军突起。

(二)深圳会展业的发展状况

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深圳以发展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会展中心城市之一。据深圳会展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会展中心共举办98场展会活动,展览总面积258万平方米,在各会展城市中,位列上海、北京和广州之后,位列第四位。

深圳的会展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深圳会展业的发展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始于1989年深圳八卦岭老国展中心投入使用,展场面积8800平方米,从此深圳会展业迅速发展,举办展览会、交易会、博览会等展会160多场;第二阶段开始于1999年位于深圳深南大道的高交会会展中心建成,展场面积3.6万平方米,以第一届高交会为标志,深圳会展业进入品牌化的快速发展阶段。第三阶段开始于2004年深圳会展中心的建成使用,展场面积10.5万平方米,从此深圳会展无论是品牌还是规模,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据统计,在深圳每年的展会排期中,稳定的展会多大74个,高交会、文博会、机械展、礼品展、安防展、家具展、光电博览会等12个展会已取得了UFI认证,其中高交会已经成为国内高科技的第一展,目标打造“世界科技第一展”。文博会成为我国唯一国家级、国际化的文化产业博览会。安博会、光博会是该行业全世界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专业展会。

二、深圳会展业的SWOT分析

(一)深圳会展业的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深圳南接香港,东临大亚湾,西抵珠海口,北邻东莞市和惠州市,处于珠三角的咽喉要地,是华南沿海重要的交通枢纽,是货物和人员进出华南地区的重要陆海空关口,对中国内陆城市具有强大的集聚功能和辐射作用,具备大陆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深圳毗邻国际大都市香港,能够得到国际最前沿的商业信息,是深圳会展业实现国际化的独特优势。

2、产业优势。成功展会背后往往有雄厚的产业基础为支撑,这已是中国会展行业的普遍现象。深圳的产业经济发展迅速,无论是服装、家具、珠宝、纺织、玩具等传统产业还是互联网、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深圳都有着非常雄厚的产业基础,其中,电子、机械、服装、家具、钟表、黄金珠宝以及印刷产业已经明显远远领先全国其他城市。深圳高新技术产值已经连续数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有不少传统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最大的生产基地。产业的发展无疑会拉动会展业的发展,同时会展业也会促进产业的发展,扩大深圳优势产业的影响力,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2、市场优势。作为国内四大一线城市“京上广深”之一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经济发达,经济总量位列全国第四位。深圳产业配套、市场要素齐备,上下游产业齐全,金融体系较为健全,市场经济体系和运作机制发达完善。经济实力是会展重要的物质基础,深圳拥有完善的会展配套设施,交通、服务、娱乐等相关产业会带动会展业的发展。

3、旅游优势。有着“全国文明城市”、“国家花园城市”美誉的深圳具有浓郁的现代滨海城市特色,是中国南方有名的旅游胜地,拥有世界之窗、欢乐谷、红树林、民俗文化村、青青世界、华强北电子商业街等一大批著名景观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食和各具特色的商品市场,每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数千万游客前来旅游观光。近些年来,深圳市不断加强会展业和旅游业的合作,旅游业和会展业相互促进,旅游业对会展业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会展业也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二)深圳会展业的劣势分析

1、硬件不足。随着深圳会展业的日渐壮大,硬件不足的问题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问题之一。深圳会展中心仅有10.5万平方米,面积太小已成为业界共识,以2013年第69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为例,一共有20多个国家的2700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总展位超过6000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医院买家和经销商参会,参会人员将会展中心围的水泄不通。据主办方介绍,由于深圳会展中心场地限制,仍有几百家希望参展的国内外企业无法参展,由于场地限制太大,考虑过转移到其他城市。类似于医博会,家具展、光博展、安博展等大型展会都收到场地面积的制约,如果不尽快建设新的展馆,这些展馆很可能被周边城市展馆蚕食。

2、专业会展人才短缺。目前深圳会展的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缺少真正掌握外语、精通展览设计、会议组织策划、了解国际惯例、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员,严重制约着会展的组织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调高。在我国会展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高校设立会展的相关专业,但是我国会展人才的依然严重短缺,一是国内高校会展专业的招生规模较小,二是由于会展专业培养不能有效对口市场的需求,尤其是高级会展人才匮乏。

3、会展的宣传推介不足。会展和城市形象息息相关,一个知名的会展是城市一张有力的名片,同时城市知名度的提高也有利于会展业的健康发展。宣传推广对一个城市的形象和会展业十分重要,不仅能够提升深圳会展业的整体形象,更能提升深圳整座城市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2013年深圳市举办了深圳会展业的武汉推介会、美国推介会、巴西推介会,这对于推广深圳会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又是远远不够的。

(三)深圳会展业所面临的机遇

1、深圳市政府对发展会展事业的大力支持。深圳“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商贸会展业,“促进会展品牌专业化、国际化”,“扩大高交会、文博会等展会国际影响力,扶持打造电子、通讯设备、珠宝、家具、服装、游艇等专业会展品牌”。从2004年深圳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发展深圳会展业的意见》,提出会展业发展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的指导方针和建设国际会展名城的发展目标。2005年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实行品牌会展排期保护的通知》,通知对深圳市16个展览面积达2万以上的品牌展会予以排期保护,促进了会展业的良性发展。2006年市政府出台了《深圳市会展业及国内参展财政资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把每年对会展业的资助提升至2000万元,2009年又将财政资助资金规模扩大到5000万元。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深圳市品牌展会认定办法》开展展会评定工作以加大对品牌展会的资金支持力度。又相继颁布了《深圳会展业财政资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补充规定来扶持会展业的发展。

2、国际会展业重心向中国转移。会展经济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经济的发展带动着会展业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世界经济向中国转移,国际会展业的重心也正向中国加速转移。在世界范围内,会展业逐步形成了以欧洲的德国、美洲的美国和亚洲的中国“三足鼎立”的格局。作为中国经济的核心城市之一和前沿城市,深圳的会展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四)深圳会展业所面临的威胁

1、国内外城市的竞争。近些年,由于会展业成为各城市大力发展服务业的新宠儿,会展业的竞争也进入白热化。除了上海、北京和广州等会展业大鳄外,还有重庆、成都、天津、沈阳等城市争做中国会展业第四把交椅,各城市市政府强力支持会展业的发展,纷纷出台新规定、加大资金投入以扶持会展业的发展,场馆建设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去年刚刚投入运营的重庆国际博览中心,总建筑面积达60万平方米,室内展览面积20万平方米,展馆规模仅次于全国最大的广州国际会展中心;2012年在成都奠基的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规划面积不少于265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200亿元人民币,将建设成为我国中西部最大的国际会展中心;作为国家商务部和天津市政府合作项目的国家会展中心规划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展馆面积达40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会展中心。

深圳会展业除了国内城市的竞争以外,还有来自国外城市的挑战。亚洲会展业最发达的的新加坡,依靠其发达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较高的服务水准、较高的国际开放度以及较高的英语普及率成为国际会议的亚洲首选地,早在2000年就被国际协会联合会评为世界第五大会展城市,经UFI在亚洲认证的展览会有三分之一都在新加坡举办,每年举办的展览会和会议等大型活动多达3000多个。

2、国外会展公司对深圳的威胁。中国经济的崛起带动会展业的迅速崛起,中国会展市场丰厚的利润吸引着国外会展业巨头纷纷来华设立分公司,如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美国克劳斯国际展览公司以及英国励展博览集团等纷纷通过各种方式抢占中国市场。它们以其雄厚的资金、丰富的会展经验、组织机构健全等优势势必对深圳会展业的发展造成威胁。

三、深圳会展业发展的对策

第一、加快深圳新的展馆建设。目前的深圳展馆已不能满足会展业发展的需求,根据国际惯例,深圳会展中心10.5万平方米的展场面积只能算作中型的会展中心了,而且和国内的几个竞争城市相比已经处于劣势,呼吁政府加快深圳展馆建设,完善场馆硬件配套设施,否则将会影响深圳会展业的发展。

第二、要有品牌意识,展会要创品牌。只有有了自己的品牌,才能不断吸引更多的参展商来参加,深圳应该利用其优势产业发展全球知名的专业品牌展,加强会展的宣传推广工作,不但能够更快的提升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同时也使处于该行业的公司从中受益,国际知名展会往往是产品快速走向全球市场的一条捷径。深圳展会走向国际的过程其实也是深圳城市国际知名度提高的过程。

第三、加快会展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提高会展从业人员的素质。建议政府加大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招揽国内外旅游、会展业的领军人物,有计划的培养本地人才,借鉴国外会展专业人才的教育模式,通过合作办学、邀请国内外专家举办讲座以及组织出国参观访问等形式培养我市会展业紧缺的各类人才。

第四、加强深圳会议展览业协会建设。我市会展行业协会组织有待健全,目前大部分展览依然是政府主导,因而制约了会展行业的市场化和专业化。政府要转变职能,明确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职能范围,政府应该从办展向监管转变,从宏观上调控和支持会展业的发展。行业协会负责对展览企业进行资质评估、收集信息、协调经营主体、专业培训等职能。

第五、寻求国际合作,与国际接轨。深圳应该不断加强与港澳台的互动交流,联合整合资源,形成相互参展、联合办展、联合推广等多种合作模式,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同时加强与国际会展协会(UFI)、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等国际组织的合作,推进深圳市会展国际化,构建国际化的会展发展体系。

【参考文献】

[1] 马勇,肖轶楠.会展概论[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2] 魏农建.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3] 王保伦.会展旅游[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8-9.[4] 卞显红,黄震方.我国会展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旅游科学,2001,(4):9-12.[5] 龚孔屏.基于SWOT分析的义乌会展业发展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2009,(5).[6] 周建华.提升成都会展业竞争力路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8,(12).

第五篇: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及其优化对策研究

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及其优化对策研究

摘要:农村是农村商业银行的主战场,如何巩固和发展农村市场已经成为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课题。农村经济存在着弱势性的特点,农户分散,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加上农村商业银行本身在软硬件上的不足,面对同业激烈竞争等诸多挑战。对农村商业银行进行SWOT竞争力分析,提出优化股权结构、强化基础建设、突破区域限制、加快金融创新等建议。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现实竞争力;环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8)02-0047-06

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城镇化不断推进,中央对“三农”问题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农村受到越来越多金融机构的关注,农村金融市场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各大商业银行也开始将业务延伸到农村,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农村是农村商业银行(简称“农商行”)的主战场,支持“三农”是农商行的历史责任和根本方向,如何巩固和发展农村市场,实现自身的可持续经营,已经成为农商行面临的主要课题。面对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优势,农商行需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这就需要农商行对自身的竞争能力进行科学分析,找出其中的优势,查找自身的不足与差距,有的放矢地提升竞争能力,解决自身生存和发展问题,在农村市?稣疚冉鸥?,继续保持自身农村金融供给机构主力军的市场地位。

农村商业银行是由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内部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落后、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突出,造成农村金融机构获取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偏高而投资收益率低,同时又受制于规模发展、跨区域经营、金融创新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农村商业银行目前市场占有率较低,其中传统业务占比较高,银行业务单一化,从业人员素质低,进一步阻碍农商行盈利能力提高。然而,农村商业银行几十年来一直扎根农村,自身具有网点多、地熟、人熟、产品贴近农村实际等优势。因此,农村商业银行必须明确自身的优劣势,取长补短,“打铁必须自身硬”,这样才能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农村商业银行环境竞争力分析

(一)经济发展环境因素影响

中国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受地域因素影响较大,经济发展水平可以通过所在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两个指标进行衡量,所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银行绩效。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来说,如果地处经济发展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可利用资源增多,需求主体众多,农村商业银行由此可以直接享用当地经济发展成果,银行利润来源点增多,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二)市场发展环境因素影响

近年来,农村商业银行不断寻求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通过服务需求多样化的主体,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网点建设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老网点纷纷升级改造,新开网点不断拓展,自助银行遍地开花,在服务市民和中小企业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开始走差异化之路。但是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差异化不够明显,没有根据服务对象深入进行差异化、个性化服务。

(三)监管发展环境因素影响

金融监管环境有利于农村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各级政府、银监部门都将深化农信社改革创新作为工作重点之一。进一步巩固农信社改革成果,在此基础上深入推进农村商业银行的筹建工作,指导农村商业银行进行结构化治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创新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鼓励农村商业银行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上市挂牌规范化优质化经营等。这些政策法规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利于农村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

二、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的SWOT分析

利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优势、弱势、机遇和威胁,进一步为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提高提供针对性建议。

(一)农村商业银行的优势所在

1.业务发展潜力较大。农村商业银行各项改革创新持续推进,各项业务发展迅速,经营效益得到持续提升,资产规模得到显著提高,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成立农村商业银行后,资产平均增速屡创新高,并成为资产规模增长潜力大的梯队。

2.机制灵活决策较快。农村商业银行虽然是一家一级法人银行,但内部层次机构过于简单,组织架构扁平化,信息传递迅速,便于决策,同时其经营机制灵活,可以较快适应环境变化,响应国家政策要求,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推广业务捕捉先机能力强,可以拓宽市场范围。

3.本土经营优势明显。农村商业银行机构网点都在本地,可以兼顾城市和农村,最大程度地熟悉市场需求实际,同时与当地企业、事业单位活动联系密切,本土经营优势明显。与当地其他银行相比,拥有广大的农民客户群体优势,业务增长潜力巨大,可以说具有稳固的业务发展基础,本土经营的地缘、政缘和人缘优势皆已具备。

4.逐步深化战略合作。近年来,随着各类战略投资者不断被引入农村商业银行,农商行与其战略伙伴之间的关系对自身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强,深化与战略伙伴之间的合作可以实现金融创新、客户资源共享。同时,农村商业银行在与战略投资者的深化合作中,决策能力、金融能力、盈利能力、服务能力等都得到增强,差异化竞争优势逐渐形成。

5.品牌形象显著提升。农村商业银行始终坚持“服务本地、服务小微、服务三农、服务城乡”的经营理念,因为需求主体数量众多,服务“三农”意识不断强化,服务质量得到保证,在农村地区的金融供给主体中树立了高质量的形象,得到需求方与监管方的一致好评,农村商业银行认可度较高,大大提升了农村商业银行的三农品牌和市场影响力,不断增强了农村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的软实力。

(二)农村商业银行的劣势所在

1.亟需扩大业务规模。农村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远远小于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关业务市场占有额相对较低,在这种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降低,同时经营成本提高,不利于提升农商行的影响力。

2.需要调整经营结构。由于历史原因,农村商业银行目前仍以传统存贷款业务为主,中间业务占比小,近几年虽然中间业务有所发展,但是依旧是以信贷为主,其经营模式无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业务结构明显不合理,不高的存款稳定性、较低的储蓄存款份额、不合理的经营结构等使得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3.有待转变发展方式。传统的外延、粗放方式是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式,在业务出现雷同的时候,业务发展依赖于扩张贷款规模,寻求较高的存贷利息差收入,这种单一的收入结构不利于农村商业银行提升自身对成本风险控制的管理水平,更是限制了农村商业银行向专业化、多元化发展方式的转变。

4.亟待加强风险管理。尽管此前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尚处于可控范围,但是市场发展环境瞬息万变,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理念只有不断更新,才能进一步加强风险防范,完善风险监管体系。此外,全员合规管理和合规教育还有较大完善空间,风险管理团队的定价和成本管理能力不强,亟需打造一支优秀的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团队,准确分析定位农商行所处环境中的特殊风险,全面提升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监督管理水平。

5.亟需开发人力资源。农村商业银行员工年龄结构合理,但是学历结构有待提升,尽管本科队伍人才占67%,但是有很大部分是通过继续教育提升的学历,这制约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员工队伍建设工作仍需加强,需要进一步培训发展专业型人才,建立员工薪酬激励机制,吸引外来优秀人才,同时留住内部专业人才,拓宽农村商业银行的人才来源渠道,打造一流的人才团队,改变创新业务、加强监管、产品销售等专业高端人才相对不足的发展现状。

(三)农村商业银行的机遇所在

1.社会经济发展快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正大力推动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丰富的金融业务发展机遇,既为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农村商业银行实现自身转型发展带来了强有力的动力,这是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良好机遇。

2.新兴产业崛起迅速。“十三五”计划期间,我国持续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传统产业转型,高科技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涉农产业发展势头较大,另外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农村创新创业比例大大提升,为农村商业银行拓展业务、优化信贷结构、创新科技金融等提供了良好机遇。

3.小微企业支持度大。近年来,小微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中作用不可小觑,国家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为加快小微企业的快速成长步伐,围绕服务小微企业,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出台了相关的监管及激励机制,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服务小微企业的质量。今后,小微定向宽松政策或成常态,拓展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小微金融服务业务区间。

4.金融改革逐步推进。“十三五”期间,金融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金融市场建设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框架和宏观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业双向开放进一步扩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国家金融安全网进一步强化,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力进一步提升,这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综合化、差异化经营带来机遇。

(四)农村商业银行的威胁所在

1.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经济发展全球化的浪潮使得国际经济发展形式复杂多变,经济发展中不确定因素逐渐增多,国内经济发展遭遇瓶颈期,增速下滑,结构调整面临巨大?毫ΑR虼耍?宏观经济政策调整频率加大,金融业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监管政策收紧明显。立足《巴塞尔协议III》,金融监管政策进一步完善,提高了我国银行业的资本管理、风险管理及市场准入等标准,未来,农村商业银行资本的补充压力较大,同时还面临着风险管理与风险防控的双重考验,在此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将受到来自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约束。

3.跨区发展经营受限。基于风险因素考虑,银监会对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异地发展监管更加严格,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大大减缓了农村商业银行的省外跨区经营进程,同时也影响了农村商业银行的省外跨区经营能力,这种限制在短时间内难以找到妥善的解决办法,进一步限制了农村商业银行向异地空间拓展业务的能力。

4.经营环境不容乐观。当前金融脱媒问题严重,直接融资不断扩大,市场利率化进程改革推进,导致农村商业银行融资成本、客户保留率、稳定负债率等衡量指标受到很大影响。此外,房地产产业贷款风险需要地方融资平台加强监管力度,避免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提升。对于高污染、高耗能资源行业以及产能过剩行业,银行贷款风险加大,隐形风险增多,威胁着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

5.同业竞争日趋恶化。不断介入的外资银行、重心下移的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日益壮大的城商行、不断兴起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非银行金融机构(担保公司、私募基金等)以及间接融资市场中网络金融的不断介入,使得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

三、农村商业银行现实竞争力分析

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构成。每位主体都以自己职责范围为限,明确自身责任,同时严格以制度规范自己行为,从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经验来看,要想大力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需要明确农商行自身各业务部门的职责,加强对二级支行的约束力,准确理解国家相关政策。

(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尽合理

1.股权集中度过高。省市政府股权占比较高等问题,虽然利于决策,但是应当引进多元化投资者,以免造成一股独大,不利于农商行的健康发展。

2.信息披露制度和透明度定性指标较差。这主要是针对没有上市的农村商业银行透明度较差而言,难以在网络上查到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报告或者相关财务数据,其信息披露制度亟待改进。

(二)金融创新能力不足

1.业务创新水平较低。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不尽如人意。虽然目前金融产品多样化,但是农商行自主研发创新金融产品的能力尚有很大进步空间,这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与国内同业的产品类似,缺乏独特创新。所以农村商业银行需要结合农村需求主体的实际需求,提供符合农户特色化需求的金融产品。

2.创新缺乏长远的设计和规划。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大局意识不强,大多基于各自部门利益,导致金融产品的开发受到影响,外加缺乏系统化的管理经营经验,产品规范性不高,标准化程度低,严重影响到农商行金融产品营销推广。个性化不足的产品供应无法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农村商业银行的衍生金融产品创新度较弱,各类金融产品组合的创新更少。此外,农商行新型金融产品占比低,业务发展远未达标,由此可见,农村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规划不足。

(三)服务能力较弱,品牌意识淡薄

农村商业银行服务能力可通过员工学历结构、绩效考核机制、管理层的综合素质及经营管理能力以及内部控制四个定性指标进行一定程度的衡量。

1.员工学历结构不合理。农村商业银行员工大多数学历不高,但由于近几年连续招聘大学生、研究生,输入了新鲜血液,员工知识结构发生了变化,总体符合农商行发展要求,但是缺乏专业、高层次人才,对于农商行创新业务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制约,迫切需要从外引进高端人才。

2.绩效考核机制不科学。虽然是小银行,但是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大企业病,激励约束机制缺乏,整体经营活力不足。对于一级支行的考核指标过多,造成模糊经营现象,无法准确定位分析农商行绩效,对于财务指标以及战略发展目标没有科学规划,差异化竞争优势尚不具备,对于客户经理考核力度不够。其主要核心因素影响衡量指标不够科学,时而对指标进行调整,但对指标调整偏向扣分标准和奖励指标重视程度不够。对此,需要精简基层银行考核指标体系,以解决激励和约束功能竞争力不足问题。

3.管理层的综合素质及经营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作为农村银行业主要金融机构,农商行的经营水平高低,甚至经营结果的成败,最主要取决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经营管理水平。(1)农村商业银行的领导层大多来自农信系统,由于改制有些领导来自政府、人民银行、银监部门,虽然其不全部来自于合并之前的信用社体系,但农村商业银行的绝大部分高级管理层具有非常深厚的银行从业经验或者银行管理经验。他们本身就是当地人,对当地中小企业的了解程度深,同时,与当地企业领导人建立友好联系,可以帮助农商行得到当地企业的大力支持。(2)农村商业银行打造了一批具有可贵高尚的勤奋精神和积极进取品质的管理团队。国家改革农商行的初心就是服务“三农”,所以自其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树立“农村金融供给专家”的良好形象,以微笑服务、专业服务、周到服务为标准,着力于综合实力的提高以及亲和力的发展。

4.内部控制有待加强。随着经济发展,金融风险更加多样化,国家正加大力度制定经济金融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完善风险监管体系。为了使农商行的业务活动合乎规范化,银行时刻坚持“自我监督、自我防范、自我制约”的原则,强化农村商业银行的责任追究、业务规范等内部控制机制。但是由于历史问题遗留,仍存在业务运营分散化、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等显著问题,亟需通过优化部分业务流程,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运作效率与质量。

四、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优化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提升的SWOT分析,农商行竞争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外部环境因素制约、公司治理结构与部门设置不合理、系统内部协调性不够、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落后以及创新能力不足,由此应有针?π蕴岢鎏嵘?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优化对策建议。

(一)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

由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制而来的农村商业银行,为了进一步提升其竞争力,必须优化股权结构,重视公司治理工作。

1.优化分散股权。股权结构争取最大优化力度,可通过逐渐减少地方政府在农村商业银行的持股比例,引入多元投资主体,不断实现农村商业银行的股权持有主体多元化,从而使得农村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得到有效改进。

2.引入战略投资者。具有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经验、风险防范意识是农村商业银行亟需挖掘的投资主体,他们可利用自身具备的人才优势,通过技术创新带动金融服务产品创新,以此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达到改善农村商业银行治理能力的目的。同时加强对风险有效性的识别可避免不良贷款率提高,提升农商行稳定持续经营的能力。但是,农村商业银行对于优质战略投资者的引进,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做到规范引进。

3.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和监督机制。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较大提升,需要由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组成的监事会来保障,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必须加强日常业务经营的监督频率,确保监督具备独立性。同时,加强治理债权人的管理力度,信息披露不断得到完善,保证经营管理的透明特征,加强外部债权人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的评估和监督。

(二)强化基础建设,提升整体竞争力

1.完善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建设。因信用社体制的历史问题仍然存在,农村商业银行的员工大部分是以前农信社员工,人才建设成为短板,创新性人才更是缺乏。但是,人才是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换言之,人才得到保障,农村商业银行才能进行金融创新,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的支持。为了提高农商行的核心竞争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引进高素质人才,培养创新性人才。农村商业银行应该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引进高水平人才,发挥人才的创新作用,为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注入创新活力。吸引人才的方式可以是待遇留人,也可以是感情留人,通过打造具有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吸引人才。二是定期培训现有员工,提升现有员工的竞争力。定期培训现有农村商业银行员工,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重点培养一些高素质的人才,让他们成为农村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建立健全员工激励机制。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创新绩效考核系统,真正实现员工薪资与银行绩效紧密相连,实现劳动量决定薪酬,通过贡献不同领取不同薪资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服务积极性和创新积极性,同时对于业绩好的员工给予带薪学习、带薪休假等奖励,通过激励让每一位员工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凝聚力。农村商业银行是由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自身的企业文化相对弱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就要求农商行明确自身定位,建立企业长远的发展规划,明确企业愿景,找准市场定位。建立符合农商行特色的企业文化,面向三农,面向县域,面向社区,面向小微企业,做“小”、做“散”、做有特色品牌的零售银行。继承和发扬农信“朴实、踏实、务实”的实干精神,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团结一心,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

3.利用“互联网+”,建设“网络银行”。未来,网络银行的建设水平代表着银行的竞争能力。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必须重视网络银行的地位作用,通过建设成高标准、高起点的网络银行,充分发挥“网络银行”优势,将网络银行做大做强,与国内大型银行进行竞争。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顾客希望办理业务时间得到缩减,甚至期盼足不出户便可以办理各项银行业务。所以,为了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建设网络银行。一是农村商业银行可以自己建立大数据中心,将自己的现在和潜在的客户引入,与客户建立长期互惠的合作关系,为将来大数据营销客户提供基础。二是健全和完善移动支付业务。在互联网金融和移动支付业务突飞猛进的今天,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有立足之地,必须依托网络银行完善移动支付业务,逐步打造有自身特色品牌的移动业务。三是要开发农村商业银行的网络理财业务,随着农村经济日益壮大,农村商业银行的客户存款额日益增加,必须通过理财等手段留住优质客户。

(三)突破区域限制,实现规模经济

因有着特殊经济地位,银行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农村商业银行和大多银行一样会通过扩张规模,以实现掌握众多营业网点和客户资源的目的。但是农村商业银行因地域性限制,难以向自己培育起来的大的优质客户提供更高效的金融服务,随着优质客户金融需求的日益扩大,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更是强烈的想通过扩大规模、突破地域性限制实现利润的突破。农村商业银行在未来发展中,只有达到银行业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才能实现在外地开设分行的目标。农商行可以制定未来三年目标,一是在经营区域外开设分行,二是达到新三板上市条件,争取上市。

(四)加快金融创新,实现产品多元化

农村经济日益壮大,农村地区与外界保持着日趋紧密的联系。农村商业银行的客户群日益优质,需求的多元化要求农商银行摒弃以往“坐门等客”的传统思维,积极走出去,了解市场,了解客户,在保持传统个人信贷和企业信贷产品基础上,综合考虑各个影响因素。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信用环境,创新担保方式,应推行“家庭金融模式”,以稳妥的家庭成员担保取代他人担保,解决农户担保难问题。针对新三板企业,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适时扩大企业股权抵押担保。对于公职人员,根据其经济状况和信用状况,可以推出适度信额的信用贷款。所以农村商业银行应该从业务角度入手,针对农村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品种少、服务不先进等现状与日益增加的客户需求之间的矛盾,通过金融创新,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农村商业银行的服务优势。

(五)强化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竞争力水平

农村商业银行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存款成本上升;二是贷款定价机制不健全,导致利息水平下降;三是不良贷款的产生导致了大量不生息资产。针对以上三个方面问题,一是要降低存款成本,提高活期低成本存款的比重,加强同政府企业的联系,吸收活期存款,同时避免与同行在存款市场的低价恶性竞争。二是要建立科学的利率定价机制,确保合理的高利率水平,避免步入贷款余额上涨、整体收息水平下降的怪圈,区分不同客户和风险程度确定利率水平,对于相对较高风险的贷款执行高利率,对于确实需要执行低利率的客户视其贡献度建立严格的审批手续。三是严格贷款审批流程,严格不良贷款问责,严格执行不良贷款清收激励制度,确保不良贷款维持在最低水平。

农村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中,需要注重防范各类风险,加大风险监管力度。具体来讲,一是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农村商业银行健康经营的保障,风险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及事后监管均可通过风险监督管理体系得到保证。二是提高农村商业银行认定、评估以及对应风险的能力,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识别、评估、防范机制。三是引进或培养专业的风险管理控制人才,将风险控制举措与员工职责、人员素质相匹配。四是提高农商行资产质量。银行竞争实力提升与银行风险抵补能力以及安全运营发展能力密切相关,为了巩固农商行的竞争力,不良贷款率等相关指标应在控制的合理范围内?M一步降低,以不断提升农村商银行的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焦瑾璞.中国银行业竞争力比较[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2]周立,戴志敏.中小商业银行竞争力与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张向菁.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4]黄兰.银行竞争力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2.[5]李文军.商业银行的效率与竞争力[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6]李镇西.中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7]张洪转.中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Analysis on Rural Commercial Banks Competitiveness and Optimization Countermeasures

Liu Feng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Jinan Rural Commercial Bank,Jinan 250101,China)

Abstract: The countryside is the main battlefield of the rural commercial banks,how to consolidate and develop the rural market has become the main topic faced by commercial bank.Rural econom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eakness,scattered farmers,backward economic development,coupled with the lack of software and hardware in the agricultural business itself,facing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industry and many other challenges.Through SWOT analysis of the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mpetitiveness,it is concluded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ownership structure,strengthen infrastructure,break through territorial limitation and quicken financial innovation.Key words: rural commercial bank,competitiveness,realistic competitiveness,environmental competitiveness

下载SWOT分析下的清远市房地产业优化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SWOT分析下的清远市房地产业优化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于SWOT分析的杭州会展旅游及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杭州会展旅游及发展对策研究摘要:近年来,各类以会议、展览、奖励为特征的商务旅游在我国各大城市发展迅速。杭州作为会展旅游的典型代表,休博会的成功举办为杭州......

    唐山房地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精选5篇)

    唐山市房地产企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专业:工程管理 学号:********** 姓名:*** 摘 要:唐山房地产业是唐山市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产业链绵长,对唐山经济的安全良性运行影响甚大......

    个人的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

    个人SWTO分析及发展对策 姓名:王宇 学号:L01214027 专业:行政管理 个人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 L01214027 王宇 【摘要】本文通过确定职业发展目标,运用 SWOT 分析法进行自我分析,认......

    个人的SWOT分析和发展对策

    个人的SWOT分析和发展对策 生命科学学院07生物科学200711000155郑晓燕摘要:本文通过确定职业发展的目标,运用 SWOT 分析法进行自我分析,认清自己目前所处的内外环境,采取策略进......

    大学生创业的SWOT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创业的SWOT分析及对策 摘 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知识失业”、“教育过剩”的现象出现在一些行业和地区,另外高校每年都在不断扩招,毕业人数逐年增加,所有......

    重庆建设物流枢纽城市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重庆建设物流枢纽城市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谢运洁 (重庆教育学院图书馆重庆400067) 摘要: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重庆建设物流枢纽城市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四个方面进行......

    广西旅游业发展的SWOT模型分析和战略对策研究

    广西旅游业发展的SWOT模型分析和战 略对策研究摘要:研究与分析广西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探求科学发展模式,对广西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试着运用管理科学的“SW0T......

    基于SWOT分析的兰州低碳城市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兰州低碳城市发展对策研究 摘 要:基于SWOT分析法,对兰州发展低碳城市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其发展优势在于区位优越,科研实力较强和新区建设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