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背景下北京旅游业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4 18:16: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冬奥会背景下北京旅游业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冬奥会背景下北京旅游业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第一篇:冬奥会背景下北京旅游业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冬奥会背景下北京旅游业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北京申办冬奥会展示了我国的综合实力,同时对北京旅游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2022年冬奥会背景下北京旅游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分析,从完善现有旅游形象品牌、开发新型旅游产品和加大赛事旅游促销三个方面提出对策。旨在为2022年冬奥会筹备工作注入合理思考和建议,并借助冬奥会的契机,改善北京旅游环境、提升北京旅游品牌形象,促进北京旅游业发展。

关键词:2022年冬奥会;北京旅游业;SWOT分析;对策

近年来,随着国际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中国已经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也逐步成为世界十大客源输出国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球性旅游活动的兴起,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物质条件和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使人们的旅游消费观念发生改变,走马观花式的普通观光旅游已不再满足大众的需求,世界旅游消费正朝着个性化、生态化的趋势发展。体育赛事是体育产业的核心产品,也是赛事旅游最具影响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体育赛事已不再是单纯的公益性体育竞赛,它更像是一个商业活动,一个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增加国民经济收入的契机。北京旅游业虽经历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盛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冬奥会赛事旅游的研究仍非常稚嫩。

当前,国内学者对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已经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但大多集中在场地设施、民众支持、大赛组织能力、当前国内冰雪运动水平等方面,并没有从旅游业的视角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本文借助2022年冬奥会这一契机对赛事旅游进行探讨,结合冬奥会的承办对北京旅游业进行SWOT分析,并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抛砖引玉,为冬奥会筹备中北京旅游业的发展方向选择提供依据。

1.2022年冬奥会背景下北京旅游业的SWOT分析

1.1北京旅游业自身优势分析

1.1.1持续增长的旅游趋势近20年来,北京旅游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逐渐成为北京的支柱产业。对北京来说,旅游业已不再是传统的接待事业、服务行业,它已经逐渐转变成一种经济产业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20世纪末,世界旅游组织就指出,中国将成为国际旅游的第一大接待国。就目前的形势看,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已经逐步变为现实,北京旅游正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其勃勃生机与光明前景。

这个时代带给人们的不只是物质,还有成倍的压力、快速的生活节奏,因此人们对慢节奏、高品质业余生活的需求也愈加强烈。走进自然、生态环保、健身娱乐,这是当前人们对旅游的三大主流需求,也因此,集健身、娱乐、自然于一身的赛事旅游近年来备受推崇。赛事旅游作为大型体育赛事活动最重要的收入途径,不仅能为游客带来热情愉悦的观赛感受,同时使游客感受到赛事主办国不一样的人文情怀。因此,继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后,2022年冬奥会将推动北京旅游业的持续升温。

1.1.2丰富的旅游资源 资源是旅游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北京正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集结地。得天独厚的旅游环境、神秘古老的城市韵味,这些都是北京旅游长盛不衰的法宝,究其根源都来自于北京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朝代更迭遗留的文物古迹,“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城市精神,长久积淀的城市风俗等,这些都将对北京旅游业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1.1.3良好的城市形象 良好的城市形象是入境旅游的关键性因素,所谓入境旅游,究其根本也不过是国家形象、城市形象的对外展示,从这点看,北京具有极大的优势。一是近几年北京盛事不断,如2008夏季奥运会、APEC会议、抗战胜利阅兵仪式以及备受瞩目的2022年冬奥会申奥成功等。此外,持续增长的城市经济、安全稳定的城市环境等等,这些都使得北京具有良好的入境旅游吸引力;二是我国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与许多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近年来,国际上的军事冲突和恐怖袭击事件的相继出现,使得中国旅游安全的形象更加突出,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安全美好的城市形象在国际旅游大环境中脱颖而出。

1.2北京旅游业的劣势分析

1.2.1旅游交通路线不完善 2022冬奥会涉及京张两地,其中北京的主会场位于北京北部奥运村周边和远郊延庆县,张家口的冬奥主会场位于崇礼县。单就北京来说,市区与延庆县之间并未修建地铁,公交线路也十分稀少;此外,北京与张家口之间也没有直达的城际列车。京张两地的旅游交通路线的不足将直接影响到游客的出行质量。

1.2.2旅游新线路缺乏,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改革开放后的北京旅游业市场发展迅速,但是同其他旅游业发达国家相比,北京市在旅游品牌形象、旅游特色、旅游宣传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冬奥会举世瞩目,我们要拿出最好的精神面貌接受国际媒体的考量,加大北京旅游宣传力度,实现2015-2022年国家外汇的持续增长。另外,在扩大宣传力度的基础上开发新的旅游线路,以新的线路吸引回头客,以老线路吸引新游客。在开发赛事旅游、商务旅游、修学旅游、度假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方面,都需要形成特色旅游产品和精品旅游线路。

1.2.3旅游环境需加强治理以改善社会大环境旅游景点秩序、旅行社的服务质量、导游服务水平、旅游商品的质量是能否吸引中外游客的关键,要继续加大对北京旅游环境治理的力度,如黑导游、北京一日游等乱象,树立北京旅游业的良好形象,尽最大努力满足游客的需求。近年来,城市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北京的空气质量以及交通状况也时常遭到国内媒体的讨伐。需要加大城市环境的治理力度,为游客提供舒适的出行环境。

1.3冬奥会为北京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1.3.1游客增加将带来的更大的经济效益 实例表明,大型体育赛事直接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兴旺发展,对当地旅游的正面影响具有明显的优势。2014年索契冬奥会为索契迎来了100万游客,这还不包括来看奥运会的游客。每届奥运会所带动的入境游客次数呈增加趋势,赛事旅游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几十年中将持续升温。保守估计,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之时,将吸引50万左右的国际游客。

奥运会期间,游客所有的衣、食、住、行,以及购物消费都是平时生活的一倍甚至数倍,因此,举办过奥运期间的外汇收入将大幅度增加。例如,洛杉矶奥运会的旅游外汇收入约32亿美元;悉尼奥运会旅游收入高达42.7亿元;2014年索契冬奥会使得当地旅游业收入增加了47%。毫无疑问,旅游业在举办国提高外汇收入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外,各奥运会举办国的一系列奥运专题活动,也使举办国的旅游品牌形象得到大幅度提升,为当地旅游业创造了空前的效益。比如澳大利亚的1993-1997年的“体育旅游年”“澳大利亚汽车大奖赛”,一直延伸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使澳大利亚旅游业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见表1)。

1.3.2旅游环境将进一步改善 未来冬奥会筹办工作涉及交通一体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三大重点领域。交通一体化发展方面,2022年冬奥会横跨张家口、北京延庆和奥运村三地,张家口的崇礼县作为雪上项目的主要赛区,离北京奥运村相距260多公里。为使整个冬奥会的比赛流畅顺利,不因路程较远而受影响,交通先行将是未来几年筹办工作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筹办冬奥会能够加速北京乃至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的进程。今后几年,北京在大气污染方面的治理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这既是兑现与国际奥委会的承诺,更是作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良好的空气质量对冬奥会很重要,对市民日常生活更至关重要。产业升级方面,整个旅游大环境的改善将对北京旅游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比如,空气质量的改善、城市整洁度的提高将使北京更具吸引力;交通的建设和完善将增强北京的吞吐能力;住宿设施、体育设施、商业设施的建设和改进都将使北京更好的发展特色旅游项目。

1.3.3旅游品牌形象将进一步提升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近几十年的飞速发展,使世界人民渐渐认识中国了解中国。2008年奥运会让世界人民知道了北京,看到了气势磅礴的宫城、原汁原味的古城和高楼耸立的都市。但是这些远远不够,对于一些发达国家的普通民众来说,北京仍然远离他们的现实生活,北京也只是电视荧屏中那短暂的几分钟。北京不仅仅只有古香古色的建筑、传承百年的老字号,她的春、夏、秋、冬各有韵味,等待世界人民去感受。为了向国外推介北京旅游,国家旅游局、北京市旅游局、各旅游企业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资金,但目前的海外促销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冬奥会的申办成功再一次为北京做了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世界性广告,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提升了中国旅游、北京旅游的品牌形象。据测算,冬奥会期间,全球将有39亿人次通过各种媒体关注比赛、关注北京,这将再一次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北京的风采,为北京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最好的机遇。

1.3.4京冀两地将进一步融合 京张联合申办冬奥会将驱动两地协同发展,使双方能在各个领域开展更广、更深的合作,推动两地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此举还将进一步强化北京与河北省经济上的联系,推进两地在物流、交通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对接,实现优势互补与融合发展,两地合作的务实性和常态化将大力提升。

环境方面,京张将打造“低碳奥运专区”,提升区域宜居指数。“雾霾治理”作为京张申办冬奥会的一项郑重承诺,将在未来几年内成为北京以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2014年10月22日,北京环卫集团就与张家口市政府签订环卫领域合作框架协议,联合组建京张环境公司,向张家口地区输出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环卫运行经验,共同打造京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同时,张家口作为华北地区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将在未来筹划冬奥会的几年中,大力推广和建设可再生清洁能源供电设施,共同打造2022京张“低碳奥运”。

交通方面,京张高铁目前已全线开工,计划2019年通车,京张高铁将经过北京海淀、昌平、延庆,再由延庆进入河北省,最终到达张家口市区,届时,大家乘高铁从城区出发,20min就能到延庆,50min即可到张家口。为了2022年冬奥会,京张高铁调整原建设方案,时速从原来的250km提高到350km,这也使京张高铁成为北京西北唯一具备时速350km的高铁。此外,2015年12月北京政府出台的京津冀一卡通试行计划,也将进一步促进京冀一体化发展。

1.4举办冬奥会为北京旅游业带来的威胁

旅游是人们生活的调剂品而非必需品,这也导致了旅游产业的脆弱性,即环境将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生死存亡。无论是旅游可控的内因还是不可控的外因,其变化都会给旅游目的地带来威胁。因此,需要在筹备2022冬奥会的进程中,正确认识这些威胁,并尽最大努力控制甚至消除这些威胁。

1.4.1环境的威胁 北京市人口承载太多,截止到2015年年底在京常住人口到达2 200万,并且是处在北温带干旱少雨,因此面临极大的环境和水资源压力。截止2014年年底北京市及张家口市周边已有30处滑雪场,并且滑雪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受本地区自然降雪不稳定,不充足的客观条件限制,每年必须大量人工增雪,这样就需要大量的水和电。据测算,造雪成本约为0.5元每天每平米,主要由水费电费两部分组成。完成一个中型雪场的铺设需要一周的时间,成本大约需要100万元。这样的雪场对保护北京市周边环境和水资源的浪费形成潜在的威胁,与北京市建设节能环保型世界宜居城市是不相符的。

1.4.2安全隐患的威胁 按照国际标准雪道的饱和度为一公顷不超过13人,或每名滑雪者至少拥有50m2的活动空间。京张两地的大部分雪场在周末或假期期间初级雪道每公顷达400人左右,中高级雪道达到100人左右,远远超过国际雪道饱和度标准。

京张两地雪场一般设初级道、中级道和高级道3种,初级滑雪者人数众多。初级道数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初学者的需求,崇礼万龙滑雪场的初级道仅为2条,因此初级道上滑雪者最为拥挤。另外,大多数初学者在一名教练的简单指导下便被送到初级道的顶端,他们几乎不能控制自己的下滑速度,极易发生冲撞危险。

2.以冬奥会为契机,北京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以冬奥会为契机,整合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充分体现“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的冬奥理念,全面展现北京旅游的“新形象、新景观、新体验”。

2.1整合规划,完善古都特色旅游

北京旅游一惯秉承“老北京和京城皇家文化”理念,打造古都特色旅游。应该在城市规划和旧城改造的基础上,整合规划,完善古都特色旅游。一是大力开发古都精品旅游。对皇城、大栅栏、什刹海景区、钟鼓楼老街市景区等历史古迹重点保护、建设与规划;对长城保护区、帝王陵寝保护区、通州古运河文化景区等重点保护并开发。形成独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开发更具历史内涵的旅游产品,展现古都的老北京与京城皇家文化;二是继续完善特色旅游区域。重点开发两园一河(颐和园、圆明园、昆玉河),尽快使昆玉河将昆明湖与玉渊潭连接起来,形成一条贯穿北部的水系,将两大皇家园林联通,恢复历史面貌,形成北京一条新的水上旅游风景线。在城市环境整治和改造建设中,注重完善提高三里屯酒吧街、秀水市场、红桥市场、潘家园旧货市场、古玩城等具有旅游吸引力的商业文化场所。

2.2围绕“三大消费提升工程”,开发现代旅游产品

深入挖掘旅游消费潜力,以冬奥会为契机,实施旅游产品、旅游精品和旅游商品“三大消费提升工程”,推动旅游消费水平全面提升。一是开发休闲度假产品。针对游客关注的“养生”“环保”等理念,以“老字号”旅游产品为基础,开发新型定制产品;依托现有的“鸟巢”“水立方”“798艺术区”、APEC会址等新兴资源,打造“新字号”体验产品;二是培育扶持新业态。围绕构建城区观光体验环,大力发展融合时尚元素的商务旅游、会议会展、都市休闲、研学旅行、房车营地等现代旅游产品。围绕构建京郊休闲度假环,持续提升国际驿站、休闲农庄、汽车露营等乡村旅游新业态;三是大力开拓入境旅游市场。创新推广方式,重点抓好以美国市场、欧洲市场、韩日市场、港澳台地区市场为主的境外推广活动;最后,在提高现有旅游产品质量的同时,对旅游资源进行多重组合和深度开发,扩大文化范围,推出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特色旅游专题,比如会展旅游、赛事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等。

2.3强化旅游促销,广泛吸引国内外游客

北京旅游业需充分利用2022年冬奥会这一平台,加大宣传与推广力度,把冬奥会引发的潜在商机转换为真正的旅游需求。一是精心策划年度促销主题,深入开展宣传促销活动。围绕2022年冬奥会,策划一年一度的主题旅游活动,比如2016年“北京相约冬奥城”,举办冬奥会专题展览,宣传2022年冬奥会;2017年“北京冰雪运动嘉年华”,借助北京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在延庆、密云等地举办冰雪运动嘉年华,激发人们对冬季出行、冰雪运动的热情;2018年“平昌冬奥传北京”,在韩国平昌冬奥会期间,借鉴平昌冬奥会的宣传经验,借助国际媒体大力宣传北京冬奥,吸引国际媒体的眼球;以及冬奥筹办后期场馆建成之后的一系列宣传促销活动等等;二是旅游商品开发。以组织北京冬奥纪念品设计大赛或者其他公益形式,向全社会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征集设计创意,制作反映北京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的创意新颖、内涵丰富的旅游纪念品系列,比如玩偶、明信片、地图、邮票等;三是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充分利用2016年里约奥运会和2018年平昌冬奥会开展各种活动,2018-2022年是北京冬奥会的最佳宣传时段,在此期间,充分利用国际化、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手段,同国际网站合作,在国际互联网上开展各项奥运宣传活动。此外,还需要关注冬奥会后的宣传促销活动,以避免后奥运的旅游低迷现象。

3.结语

北京市在2008年举办完夏季奥运会时创造了巨额的旅游收入,同时留下了奥运主题旅游景点和宝贵的经验,这都是奥运会给旅游业留下的财富。北京旅游作为中国旅游城市的“领头羊”,近几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同世界其他旅游发达城市相比,在旅游线路、旅游环境、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从参与度上来说,尽管冬奥会不能与夏季奥运会同日而语,但是对促进主办城市相关产业的良性发展不容小觑。北京旅游业需把握好2022年冬奥会这个契机,正确认识自身现状,整合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精品线路,强化旅游促销,推动北京旅游健康快速的发展。在未来几年里,京张的冰雪旅游项目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参与其中,体验冬奥会冰雪项目的乐趣,同时旅游相关产业也会得到更多的发展良机。

第二篇:青州文化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

青州文化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

山东省青州市委党校 吴全军

中文摘要: 文化旅游是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旅游体验的旅游活动的集合。笔者运用SWOT分析法对山东省青州市的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青州文化旅游SWOT分析对策

一、文化旅游的内涵

所谓文化旅游,关键在文化,旅游只是形式。文化旅游之“文化”应解释为对旅游之效用及旅游之目的所作的定性。因此,文化旅游可定义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主要以消费文化旅游产品,体验与享受旅游活动中的文化内涵,从而获得身心愉悦的一种旅游活动。我国文化旅游可分为以下四个层面,即以文物、史记、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层;以现代文化、艺术、技术成果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层;以居民日常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祭祀、婚丧、体育活动和衣着服饰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层;以人际交流为表象的道德伦理文化层。

二、青州市文化旅游业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地研究,进而分析确定其优劣势、了解其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从整体上看,SWOT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第二部分为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环境。目前该方法广泛用于研究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和公司战略问题。这一方法有利于开拓思路,正确制定策略。

(一)优势分析

1.历史地位重要,文化悠久灿烂

“青州”这一名称,最早来自于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以当今的“青州”为治所是从东晋开始,此后历经隋、唐、宋、金、元、明、清等封建王朝,建制虽然频繁,但“青州”均为州、府、郡、道、路的治所。在长达 1600 年的历史进程中,“青州”始终是山东境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名副其实的古城。

“青州”乃是东夷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是由考古发现和历史典籍所证实的。在东夷文化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青州”一地的文化慢慢融合于齐鲁文化。但在“青州”这一特定区域内,又形成了相对统一的文化氛围,这就是“青州文化”。青州文化反过来又推动了齐鲁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秦汉之后,各种文化逐步融合并汇入了统一的中华文化之中。

“青州”作为华夏东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必然会促使文化更加繁荣地发展前进,使其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佛道文化鼎盛,文物古迹丰富

自两晋开始到唐代,青州的佛教发展迅猛,境内佛寺林立,僧徒众多。据考证有名著录的寺院就有四十多座,其中尤以龙兴寺最为显赫,被誉为“正东之甲

1作者简介:吴全军,男,汉族,1974年11月出生,山东青州人,山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专业。现为山东青州市委党校讲师。

寺”。云门山、驼山、尧王山上有着历代开凿的众多佛教石窟,而且还有昊天宫等大量的道教遗迹,这些都说明佛道文化在青州历史上曾鼎盛一时。青州境内文物古迹甚多,青州博物馆、云门山摩崖巨寿、玲珑山魏碑书法、偶园假山,让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元代真教寺、明代衡王府牌坊、满州旗兵城、明清十里古街,还有尧王山、黑山等山上的石刻,都让人感受到青州文化的丰厚底蕴。

3.名人名家众多,名篇佳作荟萃

北宋以及明代至清初是青州文化发展的两个辉煌时期,其间出现了众多的名人佳作。如北宋初年青州先后诞生了被誉为“古今第一”的山水画家李成,科学家兼诗人燕肃,既是才子又是“贤相”的王曾,承陈抟之先启邵雍之后的经济学家李之才等名人。继之范仲淹、欧阳修、夏竦、文彦博、赵抃、曾布等文坛巨匠也都在青州做过官,还有诗人黄庶和黄庭坚父子,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在青州寓居20年。明代,青州境内仅考取的进士就有80名,其中累官至二品以上的有邢玠、钟羽正、刘珝、赵秉忠等15人。清初的冯溥、房可壮和任浚,都曾官属当朝一品。青州历史上还出过6个状元:文状元苏德祥、王曾、张唐卿、普颜不花、赵秉忠,武状元丁殿祥。这些名人名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不但为人们传颂至今,而且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园地增添了绚丽的色彩,促成并持续发展了青州文化的高峰期。

4.民间文化发展迅速,与节庆文化相得益彰

近几年,青州民间文化发展迅速,群众性广场文化的开展,也推出一些不同主题的广场文化品牌。如锣鼓秧歌大赛、少儿歌舞大赛、广场文化表演秀、青年歌手大奖赛、云门山山会文艺表演等为主要内容。另外,以节庆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品牌可谓风生水起,引人瞩目。青州立足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各民族文化百花齐放的局面,把群众喜闻乐见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大力推广,先后举办了状元文化特展、孝文化展、万人拜寿、金秋旅游文化月、花卉文化艺术节、东夷文化节等一系列文化活动。这些文化品牌主题新颖,以其示范性极大地提升了全市人民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对于树立青州良好的文化形象,促进青州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劣势分析

1.文化旅游业起步较晚,品牌深度开发不足,发展思想不够开放,创新精神不够强。

2.相应的配套服务功能不健全。至今全市还没有一家全面负责接待旅游的机构,再僻如导游人员的素质、各宾馆接待标准等问题缺乏协调,这将对青州旅游大的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3.文化旅游产品、纪念品缺乏创意开发。现在青州旅游产品、纪念品除了几本介绍青州文物风光的书、《状元卷》复印件、佛像雕塑复制品等少量外,很少见到有青州文化特色的东西,即使有也没有形成经济规模。像国内著名旅游城市里那种旅游产品、纪念品专卖街、专卖店,青州至今还没有。

(三)机会分析

发展文化旅游业,正面临一系列千载难逢的机遇。一是当前国家十分重视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温家宝总理强调:“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国家制定了保护、利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一系列战略措施。当前,我国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日臻完善,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文化旅游业进入了发展的转型时期和重要战略提升期。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市场。二是山东省文化旅游业正在蓬勃兴起。省委、省政府从实际出发,坚持实施打造经济文化强省发展战略,大力挖掘齐鲁文化内涵,全方位展示齐鲁文化魅力,依托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优势,把旅游产业开发与历史、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三是青州区位特色和自身的发展基础。青州区位优势突出,地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三区”交汇点,地理位置优越,周围大中城市辐射带动效应明显,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青州把文化旅游业定位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端产业,积极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全力积极把青州打造成为“东方花都、文化青州、假日花园”。

(四)威胁分析

全国各地都开始充分认识到文化旅游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纷纷将文化旅游业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产业,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由于青州缺少在国际上久负盛名的文化资源,如名山大川、文化古迹等,甚至在国内的知名度也不是很高,处于竞争劣势。如何避免因发展滞后被市场边缘化,成为青州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三、青州市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对策思考

1.进一步发掘和规划的文化资源。对文化资源进行充分发掘、认真整理,整合现有的文化研究力量,组成研究历史文化的专家队伍。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划拨专项科研基金,设置研究课题,提供研讨和交流平台。改变纯学术的研究模式,紧紧围绕打造文化旅游胜地的目标,从景点包装、旅游宣传的视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术研究,以研究成果服务于旅游文化建设。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合理规划。要做到全市一盘棋,将众多“散珠碎玉”般的文化资源整合起来,充分论证,科学规划,优化配置,精心包装。为赋予旅游资源更多的“文化味”,一方面着手对云门巨“寿”、驼山摩崖石刻造像群等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了新的佛寿文化旅游区;围绕玲珑山北魏郑道昭书法题刻,对附近的明代井塘古村落进行了深度研讨、开发,着力打造书法文化旅游区;聘请古城专家阮仪三对原来用于居住的城区十里古街进行规划,编制完成了古城保护开发规划,并依托城区的范公亭、李清照祠等历史文化纪念馆,着手兴建古城文化旅游区。另一方面,结合大旅游发展,新规划了龙兴寺遗址博物馆、龙兴寺、东夷文化生态园、将军文化生态园等22个文化旅游项目。

2.加大宣传推介的力度。采用媒体营销、网络营销、节会营销等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推介。比如可以在海内外范围内征集青州旅游整体形象的主题广告词,并选取一两条意义深远琅琅上口的广告词,在国家级和省级主要媒体黄金时间宣传推介。当今社会,企业在向集团化发展,农业在向产业化发展,旅游是一种综合性行为,要发展文化旅游业,也要打破自身各自为政的界限,应互相沟通,抽调精干人员,组建旅游公司之类的营销队伍,来宣传推销自己;另外,也可以与本地和外地有影响的旅游公司合作,扩大客源量。在面向社会宣传和推销自己方面,综合考虑旅游线路和宣传品、推介产品的制作。还可以把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相结合,统一包装、统一宣传促销。广造声势,大力宣传。编制精美的专题宣传资料,如拍摄相关的专题片,印制旅游宣传手册和导游图。编写与人文资源有关的电视剧、电影、戏剧、小说等文艺作品,举办组织相关的研讨会。定

期或不定期邀请外地知名旅行社及社会各界名人考察,在重要媒体上宣传介绍青州等等,来进一步宣传推介,提高知名度。

3.积极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全面放宽政策,激活民间资本,鼓励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文化、娱乐、旅游、休闲领域。同时,按照“专业策划、市场运作、政府推动、群众参与”的原则,把本土文化办成具有影响的特色文化品牌。通过组建民俗艺术团、建立景区民俗馆、建设民俗村、举办民俗文化盛会等途径把特有的民俗文化打造成品牌,向外界展示自己的魅力。

4.培育和引进新型文化旅游管理人才。知识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它需要的人才也是一种新型的人才,知识经济时代的文化旅游业操作与运行需要大批具有高新技术知识及管理才能的人才。文化是没有时空界线的,古今中外的文化均是息息相通、血脉相连的。另外,各个文化系统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文化旅游从业人员要具备包括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在内的综合知识体系。其中的创新能力主要是指依靠高新技术、着眼新的思维视点来研制开发新型高质文化旅游产品,并通过切实可行的途径将文化旅游产品的实质内涵、潜在价值及无穷乐趣传达给旅游者;管理能力是指在网络系统运行、营销战略计划与信息分形处理方面的经营决策知识化、科学化;良好的道德品行是任何时代与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条件。

5.以全新的理念开发系列文化旅游产品。旅游商品是体现本地区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景观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载体。随着文化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和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扩大,游客对旅游商品要求的也越来越高。青州旅游纪念商品并不多,而能吸引游客眼球的文化旅游商品更少。要大力开发旅游产品,既要突出文化特色和地方特色,又要有艺术性和实用性。重点反映青州的文化内涵、突出旅游纪念意义。如开发与景点有关的人物塑像,与名人发明创造有关的复制品,与某些活动有关的艺术纪念品等等。这样既可以提高青州的知名度,也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6.大力实施行业联动战略。文化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旅游酒店的兴建、设计、装饰等方面应该体现青州的文化特色,使游客在住宿的时候就能体验到浓郁的文化氛围。旅游餐饮业也是能够体现异质文化的重要行业,青州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饮食和风味小吃,也是彰显青州文化特色的重要物质载体,所以,青州餐饮业应在口味、工艺、包装、环境营造等方面做出调整,为游客提供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餐饮食品。同时,政府职能部门也应为文化旅游开发提供相关的政策环境,在招商引资,规划开发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任冠文.文化旅游相关概念辨析 [J]旅游论坛,2009.02

[2]刘玉,杨达源.知识经济时代的文化旅游[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04

第三篇:SWOT分析下的清远市房地产业优化对策研究

张俊杰(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摘要: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具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在了解清远市房地产业现状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法对清远市房地产行业进行分析,并以此结论对其今后发展提出了优化对策。

关键词:清远市房地产业SWOT分析优化对策

0 引言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处于调整时期,呈现由量价齐跌至量价企稳的态势。由于房地产业对关联产业的带动作用强,同时也是税收贡献度较大的行业,房地产业如何尽快走出低迷并进入持续健康发展的状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本人对市场波动较大的清远市房地产进行了调研,并在SWOT分析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对策。SWOT分析法理论

在众多的战略分析工具中,SWOT分析方法是其中较有效的一种。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它最早由H.Z·安索夫于2O世纪50年代初提出来的。SWOT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

所谓SWOT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2 清远市房地产业现状分析

清远距广州市中心仅64公里,是广东省除佛山外最靠近广州的地级市。花都撤市建区后,清远市已与广州连成一片,并充分承接广州国际化经济和商贸辐射,形成了一个“对接珠三角,辐射大粤北”的大广清经济圈。而清远自从确立了“工业兴市”的发展目标后,短短的几年中,便进入有史以来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大的经济增长时期。与此同时,不少广州、深圳等地的开发商在珠三角城市土地供应出现瓶颈的情况下,开始物色新的拓展场所。清远的良好开发前景,使得不少实力雄厚的开发商纷纷把其视为“突围”的“试验场”和“掘金地”。

清远房地产业起步较晚,初期投资规模较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一些大开发商如碧桂园集团进驻,开发大楼盘现象的出现,清远市房地产投资规模日益扩大,房地产开发企业也迅速扩张,房屋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及房屋竣工面积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见表1)。2004~2008年期间,由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为清远市房地产业的繁荣兴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资料来源:2004——2009年清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清远市统计年鉴)、清远市税务局、清远市房管局、清远市建设局清远市房地产业SWOT分析研究

近年来,清远房地产开发具有以下特征:房地产开发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商品房销售保持较旺局面,空置面积下降;工业地产方兴未艾,住宅开发渐成热潮,旅游地产潜力巨大。伴随国家宏观调控的加强,清远市房地产业在调整中稳步运行。就近年来清远市房地产业发展状况,运用SWOT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可得如下结果(见表2)。清远市房地产业发展的优化对策

虽然清远市房地产业发展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逢难得的发展机会,《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与“双转移”政策也将对房地产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在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后,国民购买意愿降低,市场观望情绪蔓延。清远市如何顺势而为,发挥优势、避免劣势,抓住机会、化解威胁,本文特提出以下对策:

4.1 政府的策略

4.1.1 以支柱产业为目标发展房地产业:作为未来清远第三产业的重要增长点,清远房地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与珠三角城市功能形成错位发展。

4.1.2 经营城市,打造清远城市地产主题:作为“珠三角后花园”,在休闲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政府应把握好机遇,尽早规划,在房地产业发展方向上加强与旅游的结合,做大做强清远的“休闲旅游地产”、“养生地产”和“颐年地产”品牌,以差异化的城市房地产主题开发,有效提升清远有别于珠三角其它地方的城市魅力和竞争力。

4.1.3 坚持品牌经营思路,提倡品质地产开发:目前清远市处于高速的城市发展时期,房地产发展处于放量阶段,呈现健康的发展态势。当前政府部门应重点做好以下五件事:①加大宣传力度,稳定并增强开发商对清远的投资信心。②制定地方性的灵活措施,进一步繁荣清远的房地产市场。③适当放松近年出让地块的出让金收缴的规定。④引入更多的品牌发展商,促进房地产业的升级。⑤鼓励扶持标杆性的企业,发挥示范效应。

4.1.4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组织清远市的精品楼盘到其它购房潜力地区举办巡展活动,把清远市的房地产与旅游进行“捆绑式”推介,打造清远“宜居城市、绿色地产”的形象,全面提升清远房地产的市场关注度。

4.1.5 调整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健全住房保障制度:根据本市的现实情况,改变以前的单纯销售为租售并举或者以租为主,建立以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商品房等类型构成的多层次的住房保障制度。

4.1.6 尽快起动清远市房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依据《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双转移”等重大政策的出台实施,结合清远市“十个一批”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清远城市的建设,有针对性地编制未来十年左右的中长期清远市房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土地、税收、法律等配套,确保房地产在政府引导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及措施。

4.2 开发商的策略

4.2.1 以战略的高度,共同打造“清远房地产”的品牌:要有战略性的发展思路,通过与政府、房协、业界同行等联合共同打造清远房地产的品牌,使清远房地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4.2.2 以高素质的产品打动区内及珠三角购房者:在总体规划、户型设计、园林建设、建筑风格与建筑细部、配套设施、物业管理等各方面下大功夫,做好每一个细节,实现全方位服务,整体提升清远市房地产产品的开发及营销水平。

4.2.3 科学控制房地产开发量与开发节奏:随着广清轻轨的建成开通、《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与“双转移”政策的逐步实施等,今后一段时间清远的房地产市场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开发商需时刻保持谨慎的态度进行房地产开发,密切关注市场的供需情况,科学合理地控制好项目的开发量与开发节奏,避免盲目过量开发,降低项目空置烂尾的风险。

4.2.4 引入国内外先进的房地产专业资源:如城乡规划、建筑设计、工程

管理、房地产广告、物业管理等专业资源。

4.2.5 认清并主动适应房地产业发展趋势:充分认识到房地产业具有公共性,公民的基本居住权的优先性是房地产公共性的基础。为此,房地产企业要重新定价、重新设定企业利润预期、重新定位产品客户对象,让其产品价格调整到消费者有支付能力水平上来,实现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珠三角一体化下清远市房地产业发展研究(征求意见稿)[Z].清远市建设局.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2009年5月.[2]南昌房地产市场前景分析与预测[J].陶满德.刘群红.江西社会科学.2004.5.

第四篇:广西旅游业发展的SWOT模型分析和战略对策研究

广西旅游业发展的SWOT模型分析和战

略对策研究

摘要:研究与分析广西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探求科学发展模式,对广西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试着运用管理科学的“SW0T”模型,对广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力求从整体上把握广西旅游业的发展态势,根据分析结果,得出一些有益的发展政策意见。关键词:广西;旅游业;SWOT;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22-0021-02

1广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旅游业在广西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广西按照“一个旅游龙头、两条黄金旅游带、两大旅游集散中心、五大旅游特色、六大旅游品牌、八大旅游区、十条精品旅游线路”的总体旅游框架发展,来桂旅游人数稳步提升。据统计,2008年广西旅游总收入达533.7亿元,占广西GDP的7.5%,国内旅游人数9687.41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201.02万人次。2009年是广西全面启动建设过千亿元旅游产业的第一年,预期目标为接待入境旅游者207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6.36亿美元,国内游客人数1.0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85亿元,旅游总收入630亿元,同比增长18.0%。力争到2010年,广西全区旅游总收入达6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同期全区GDP的10%左右。

2广西旅游业的SWOT分析

2.1广西旅游业发展的优势

①区域地缘优势。广西地处祖国南疆,东连广东省、香港、澳门,西靠云南省,东北紧邻湖南省,南邻北部湾,遥望海南省,大陆海岸线1595km,西南与越南民主共和国接壤,陆地边境线1020km。是我国西南、中南地区与东南亚的重要陆地通道和海上通道,并通过中南半岛进入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具有出入境便捷的地缘优势。

②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优势。广西地处亚热带低纬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

候区域,丰富的雨水为广西的地表水景观和地下水景观资源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证。其次,广西独具内陆省份欠缺的海上水域风光资源。再次,广西总体受工业和生活污染的程度较轻,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③水域景观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完美结合。广西各风景河段两岸均发育奇峰怪石,并有良好的植被,与碧水、蓝天、飞禽、渔夫、古寺等组成一幅幅迷人的山水画,如漓江、南流江河段„„在众多河流旁的山上常有古寺、古树,并有清泉相伴。瀑布、绝壁、怪石、古树<优麦电子商务论文>有机结合,湖泊、青山、碧水、奇花异草构成美丽画卷,再加上人工建筑的亭台楼阁等旅游设施,和谐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了无数游人前往休闲度假。

2.2广西旅游业的劣势

①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不合理。首先,广西的旅游业区域布局不和理,具体表现在桂林市一枝独秀,接待海外游客和旅游创汇均占全区的80%左右。而在产品结构上,旅游产品结构单调、资源老化、吸引力不高。以喀斯特山水地貌景观为主体的观光旅游项目无法提供多样的旅游消费、满足各类游客的需求,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滞留时间(人均停留时间仅为1.43t)和重游度。

②旅游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近两年来旅游黄金周暴露出来的行路难、住宿难、游览难等问题,实际上是基础设施短缺所造成的。这主要表现在:

旅游交通运输不能适应旅游业的发展。国内航线尚未形成联网运输;区内尚无旅游专列,公路技术等级偏低;尚未形成省内环线旅游通道;区内景区(点)之间交通方式单一(仅以公路为主),而水运和海运均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旅游涉外饭店、旅行社的数量、档次、功能比例失衡。目前我区拥有星级饭店384家,但高档饭店不多,且集中在桂林和南宁。饭店硬件中的设计、装潢、设备及配套设施,转件中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能满足客人的需要。

旅游购物设施不完善。除桂林市旅游商品市场规模较大外,其他地方没有像样的旅游购物设施。

③各地缺乏互助协作的观念。各地发展旅游产业缺乏联合、互动发展的观念,缺乏“大区域,大旅游”协作经营和宣传促销的观念。如广西某县的岩溶山水景观非常丰富,原本可以创建一个国家级甚至世界级地质公园,但这些景点分别被几个私人老板把持,各干各的,无法合作,直接影响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④旅游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没有培育出旅游精品和标志性的王牌产品,缺乏推陈出新以及针对不同年龄结构、收入结构、文化结构的创新产品,品牌意识和精品意识不足。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目前只有桂林漓江、兴安乐满地这样中国一流的产品才称得上具有国际竞争力。

2.3广西旅游业的机会

①国家政策的倾斜和西部大开发。广西享有很多国家给予的政策上的优惠。如国家经济发展向中西部倾斜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政策、扶贫开发政策、沿海开发政策、边境开发政策等。此外,广西纳入西部大开发的范畴,国家旅游局已确定21世纪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旅游业的方针,这为广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千载难逢的机会。②“三农”问题的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进一步解决使得农业结构得到调整,农业生产率提高,农民闲暇时间增加。近年来农村交通条件的逐步改善(公路下乡),交通畅通。农民旅游在今后的旅游经济中将发挥重要作用。③中国入世和2008北京奥运会。

旅游业是天然开放型行业,加入WTO,有利于优化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建立更加符合国际规则的运营机制、扩大广西入境旅游市场,增加国际客源。此外,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全国旅游业的国际客源量增大,广西也受到了辐射效益。

④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是中国通往东盟的桥头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广西旅游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特别是每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在南宁召开,为广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4广西旅游业的威胁

①景区污染和破坏性开发。在各个旅游景点,可以看到游客留下的垃圾大量堆积,造成环境污染。一些地区过分追求眼前利益,使自然景物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桂林象鼻山背脊上的高级住宅小区、漓江兴坪码头的宾馆建筑、漓江边上的希望小学、阳朔糖厂、福利采石场等,都是漓江风景带上的败笔,使景观得完整性与完美性受到难以恢复的破坏,降低了漓江景观带的使用潜质。②区域竞争和国外同行挑战。广西的喀斯特地貌和民族风情资源与周边云南、贵州相似,滨海资源与海南、广东相同,旅游客源市场相近,区域竞争激烈。其次,国内兄弟省份旅行社的“做大做强”对广西旅游企业也是很大的威胁。再次,国外同行先进的管理、高新的科技、优质的服务、雄厚的资金、气吞山河的战略也给广西的旅游带来了严重的挑战。③各种不可抗力因素的存在。旅游业是脆弱的行业,抵抗不可抗力因素的能力较弱,对国内外形势和安全因素依赖性很强。如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禽流感、雪灾和汶川大地震,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都使广西旅游业遭受了重大的打击,大部分景点和宾馆在几个月内经营惨淡。

3广西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根据模型分析,广西旅游业的发展优势明显,但不利因素也同时存在。要做大做强广西旅游业,必须发挥优势,因势利导,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要把握内外部环境的动态关系,及时调整发展战略。

3.1景区治理战略

①实施交通大网络。旅游开发,交通先行。应尽快打通省级公路和区内的二级公路,努力完善区域旅游合作环境与交通条件;加快建设广西通往越南,走向东盟各国的国际公路;开通至国内主要城市和广西重要客源地、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航线;增开旅游专列。②解决基础设施问题。加强市政公用设施、信息网络平台、旅<优麦电子商务论文>游安全保障、大型商贸物流设施、会展商务设施、接待服务设施等。建立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和旅游商品批发市场,重点旅游市县和旅游区设旅游购物中心和特色旅游商业街;建立全区旅游商品批发市场销售网络体系,促进旅游产品流通。③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强旅游人才队伍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培养高层次和短缺人才为重点,把吸引、培养和用好人才作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使各类人才供给在数量、素质和结构等方面适应区域旅游竞争、国内旅游竞争和国际旅游竞争的需要。

3.2区域联动战略

没有规模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发展优势才能形成可持续的竞争力。要切实加大部门联动和区域合作力度,走资源共享、效益共赢的道路。政府部门应科学管理,对区内各旅游企业加以正确引导,加强互助合作;大力推进企业改革进程,组建新的企业集团,优化企业结构。此外,应该注意与周边地区和东盟的合作,充分发挥广西桥头堡的作用。

3.3产品营销战略

①抓好旅游教育,提高文化素质。让每一个广西人都树立“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意识。让每个游客在广西都能感受到广西人民的文明和友好,达到间接营销的目的。②利用好东盟博览会的机遇。应充分利用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召开的机遇,进一步扩大广西旅游业的对外开放,通过博览会把广西推荐给国外游客。③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旅游部门要制定科学详细的营销方案,敢于走出去。如积极参加旅游洽谈会和旅游交易会等。同时还要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善于利用现代化通讯和网络手段,如电子商务,实现低成本高收入的营销模式。

3.4特色品牌战略

任何现代人工的摸拟,都只能是赝品,都不具备高档次的旅游资源价值。所以,广西应该开创自己独特的品牌。为此,应该注意一下两点。

①旅游资源和产品的整合。形成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有强烈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精品旅游区和旅游线。②调整和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和游览方式。首先应拓展消费层面,实现广西旅游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发展。其次,应着力改造提高现有的山水景观项目内涵,挖掘民族风情文化,开发一批生态型、独具特色的民族旅游项目。

第五篇:旅游业交通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实证研究

旅游业交通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实证研究(1)摘 要 武当山旅游资源独特,文化底蕴深厚,但是相对滞后的旅游交通管理手段及现实条件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文章以实证形式分析了武当山旅游资源禀赋以及交通管理现状,并从交通路线管理、交通工具和景区道路的改革与发展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 旅游交通管理 实证 武当山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交通管理条件是地区旅游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其可进入性、网络化程度以及道路质量的优劣,对客源吸引、线路组织、旅游大环境的营造等方面均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如果没有完善的交通管理网络系统的支撑,即使再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只能处于待开发状态,无法充分发挥其旅游经济价值,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制约。

武当山区位条件优越,资源独特、道教文化底蕴深厚,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道教圣地,武当山发展的潜力是很大的。然而旅游交通的管理手段滞后却成为制约武当山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巨大的瓶颈。为了提高武当山旅游资源的可进入性,提升其真正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档次,对武当山旅游交通管理的再认识是很必要的。1 武当山旅游资源评价

武当山有着无与伦比的美,是自然美与人文美高度和谐的统一,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1)武当山自然景观奇特绚丽。这里层峦叠壑,有72峰、36岩、24涧、11洞、10石、9台等胜景。主峰天柱峰素有“一柱擎天”之誉;环绕主峰的众峰千奇百怪,争雄斗奇,但又朝向主峰,形成天造地设“万山来朝”奇观。武当山四季景色各异,不管何时游览都能享受其神秘空灵的自然美景。

(2)武当山道教建筑雄伟壮观。这里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发祥地,所建道教古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号称“万古之奇观”。据统计,唐至清代共建宫观庙宇500多处、2万余间。明代鼎盛,皇帝把武当山道场作为皇室家庙,建成9宫9观等33处建筑群。现存较完好的古建筑129处,仍不失当年宏伟气势。

(3)武当山道教文化源远流长。除道教建筑外,武当山的道教武术、道教音乐、道教法事、道教药膳、道教珍贵文物等也蜚声海内外,特别是武当拳更是在国际上享有广泛声誉。另外,武当有关真武等的传说故事、风俗民情等也丰富多彩,异彩纷呈。武当山旅游交通管理现状分析

2.1 武当山旅游交通管理现状

(1)公路交通。为发展旅游业的需要,武当山的公路交通近几年来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改善。目前,316国道(汉十公路)、209国道穿境而过,汉十高速公路十堰至襄樊段已经开通,初步形成了“十”字形的交通网。武汉至十堰、十堰至银川的高速公路正在兴建和完善,将进一步改善武当山的旅游交通,促进武当山旅游事业的发展。景区外交通:武当山发往全国各地或途径武当山的班车北达北京、石家庄、郑州;西到汉中、安康、西安;东到南京、无锡,南达长沙、深圳等。省内交通更是四通八达。

景区内交通:武当山城区到乌鸦岭25km旅游公路、老君堂至琼台中观15km索道公路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山路转弯处还专门安装了反光镜;蒿口至五龙宫、官山吕家河至田畈业已修通旅游公路。武当山旅游制定车辆有100多辆,司售人员服务较周到,游客上下山比较方便,乘车收费较合理。武当山正拟建旅游车队,以期把旅游交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铁路交通。武当山附近的火车站有:武当山站、武当山西站(六里坪站,距武当山11km)、十堰站(距武当山34km)。襄渝铁路横贯武当山麓。开通的铁路旅客列车经过武当山的有40多列,分别至北京、上海、广州、厦门、青岛、武汉、郑州、西安、洛阳等大中城市。且武汉到武当山有专门的旅游专线车。

(3)航空。老河口机场距离武当山90km、襄樊机场距离武当山180km、武汉机场距离武当山500km。且老河口机场正在扩建,将开通北京、广州、西安等大中城市的航班。2.2 武当山旅游交通管理的现实问题

随着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以及发展旅游业意识的增强,武当山地方政府近年来在武当山旅游交通方面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和投入。但短期内,武当山旅游交通管理还跟不上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步伐,与其世界文化遗产的地位也极不相称。在安全、方便、快捷的旅游交通上,武当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从公路交通方面看。武当山只是初步形成“十”字形的交通网,两条国道也是多年前修建,路况条件难以满足旅游交通需求。同时,通往武当山的交通车辆也只是提供一般运营服务,根本没有为专程前往武当山的游客提供的旅游专线车辆,尤其是公路运输工具在软硬件方面都没有达到要求。武当山从山门到南岩这一段公路与国内其他很多景区相比确实上了一定档次,不仅提高了景区内车辆的安全性,也使武当山旅游交通总的面貌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但由于山路弯度较大,加上形形色色的车辆出入,每年还是有大型交通事故发生。此外,普通的巴士没有起到带客“游”的目的,仅仅作为一个把旅客带上山的交通工具。

(2)从铁路方面看。虽然武当山站处于襄渝铁路沿线,却只是一个小站。据近年的列车时刻表来看,前几年并没有武当山这一站。游客只能在六里坪(距武当山11km)或十堰站(距武当山34km)下车后改乘中巴到武当山。为了发展武当山旅游业的需要,近几年新增了武昌至十堰的旅游专线车,并且专设了武当山一站。作为一个过路站,列车在武当山只停留10分钟。而且游客在武当山站根本买不到卧铺票,就连硬座票也不能完全保证。返程游客只能提前到十堰站订票。如此交通条件,根本不能满足游客需求。

(3)从航空运输方面看。最近的老河口机场和襄樊机场距武当山分别为90km和180km,虽然从这两个机场到武当山的公路交通非常便利,但增加了游客的路程时间;且下了飞机又转乘汽车,易给游客带来负面心理影响。据调查,这两个机场主要接待的是国外游客,他们要先坐飞机抵达北京,然后再从北京乘飞机到武当山。外国游客对旅游安全、舒适、便捷等方面要求相对较高。但是这两个机场的班机都是小型飞机,从安全系数、便利程度和运输档次上都难以满足外国游客的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海外市场的开发。武当山旅游交通管理问题之对策分析

(1)景区外的交通管理方面,可以增加旅游专线的铁路、公路、航空客运班车和班机。对这些专线车进行内部改造和外部包装,使其成为真正的服务于游客的“旅游车”。例如,在车内以风光片、专题片的形式面向游客进行报道。在景区运营的旅游车配备服务人员,随车介绍沿途风景名胜、风俗民情、旅游须知等。丰富游客旅游生活,增加对武当旅游区的了解,增添旅游活动的乐趣。另外,政府与铁路部门应多多沟通,将武当山站设为停靠大站,增加在武当山站停靠的列车次数,并且游客在武当山站也可购买当日返程硬卧票。航空客运方面,如果有能力的话,最好有武当山自己的机场。增加航班数量,增添大型直升飞机,提高飞行的安全性能。

(2)对于景区内部的交通管理,武当山的旅游交通管理手段及方法必须以国内外成功发展的例子为榜样,建设现代化的旅游交通管理网络。

一是线路设计方面。武当山还应该增加旅游线路的设计和规划。目前,武当山的主体线路是一日游的“道教建筑游”,这一线路已经陈旧,不能适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精品线路如“两山一江游”、“秦楚帝王文化游”、“秦巴风情游”、“南水北调中线源头游”“武当道教文化游”等,由于处于正在开发阶段,组织的游客也不多。由于线路开发不够,游客不能全面领略武当山的道教文化,于是就有了有些游客所说的“武当山不可不去,也不可再去”的说法。因此对武当山的线路设计应遵循系统性、适当超前性、“风景线”、以人为本和保护环境的原则,将景点用线路串起来,既可以增加景点数量,延长游客的观光时间,又真正做到让游客满意。

二是公路交通工具方面。可以考虑禁止外部车辆进入武当山景区,在景区内部统一使用“旅游敞篷车”。这种敞篷车以电力作为能源,比九寨沟的“绿色环保车”更为干净。与武当山目前运营的巴士相比,“旅游敞篷车”安全、无污染,还能满足游客悠闲欣赏沿途风景的要求。

从索道工具来看,武当山索道自投入运营以来争议颇多。部分专家认为,在景观核心区内建观光电梯,破坏了自然风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景观变得很不和谐。同时,由于索道的快捷,缩短了游客在景区的停留时间,对旅游区的经济并非是件好事。也有专家认为,项目本身对当地自然环境影响不大,影响主要来自其附属设施如停车场等。笔者调查发现,武当山索道主要是建在山的背面,并非核心景观区;而且,乘坐索道可以俯瞰走神道所不能看到的自然美景。再者,建设索道本是为了方便游客,不能单从景区的经济目的出发而否定索道的服务功能。如果武断地去拆除索道,那么由此所带来的建筑垃圾和对景点的破坏也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对于武当山的索道建设运营,我们应多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案例,在方便游客和环境保护之间达到适度的平衡。作为一种特色交通工具,从乌鸦岭到上金顶的一段山路上,有很多轿夫在路途等候着提供服务,价钱从20~200元不等。这段路比较艰险难走,轿夫的出现方便了游客,而且这种特色交通方式也成为武当山交通旅游的一道风景线。但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当地政府对轿夫还没有很系统的管制,这种交通方式也还没有为广大的游客所接受。

三是景区道路。除了交通工具外,包括公路和步行道在内的景区道路也是重要一环。对于景区建设来说,一方面要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任何开发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另一方面也应充分考虑到游客的需要;同时,还应在解决人造设施与景区自然风光的协调问题上下功夫。总之,在武当山景区应该实现交通设施景观化。

我们再来看一看武当山目前的步行道。武当山步行道主要是乌鸦岭到南岩和金顶的道路。通往南岩的朝拜道比较平缓好走。通往金顶有明代和清代两条古神道,明道较为艰险,但是景致绝佳。一般人都愿意沿此道登金顶。但由于路途遥远又艰难,对中老年人和小孩来说很困难。当地政府正考虑对此道路重新铺砌为青石板路。因为这既能给游客带来方便,又能体现神道古朴的韵味。如果这一措施得以实施,也将是武当山另一道风景线。

当然,从武当上旅游业管理的实证研究上看,在发展绿色旅游交通、推进旅游可持续发展方面,旅游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期待着我国旅游行业综合旅游交通网络的日趋完善和旅游行业的兴旺腾飞。

参考文献 范学锋.武当山旅游手册[M].湖南:湖南地图出版社,2004 2 费振家.武当旅游交通研究[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3)龙启德.贵州森林旅游交通线路及旅游线路的组织与规划探讨[J].贵州林业科技,2003(11)

Ps:上述资料来源于互联网

下载冬奥会背景下北京旅游业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冬奥会背景下北京旅游业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旅游业交通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实证研究

    摘 要 武当山旅游资源独特,文化底蕴深厚,但是相对滞后的旅游交通管理手段及现实条件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文章以实证形式分析了武当山旅游资源禀赋以及交通管理现状,并从交通......

    眉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眉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马亚翠 (中共眉县县委党校 陕西眉县 722300) 【摘 要】 本文分析了眉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在创新发展理念上实现......

    平江县旅游业SWOT分析及总体开发思路

    平江县旅游业SWOT分析及总体开发思路一、平江县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1.1区位及交通优势。往北到岳阳119千米且与湖北通城县相邻;东与江西省修水、铜鼓县交界;南与......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当前我国的中小学德育一直都是理想化的教育。小学生刚踏入校门我们便以抽象神圣的字眼为他们定下了超越了儿童能够......

    黄山国际旅游节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黄山国际旅游节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运用SWOT分析法。对黄山国际旅游节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了分析,认为黄山国际旅游节对丰富旅游产品,提升城市形象,宣传黄山的......

    论文—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杨立公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工作中与新课程理念不相适应的观念和现象也渐渐凸现:学生的自主、平等、法制......

    衡阳市旅游业swot分析及总体开发思路(DOC)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规划学课程作业 学生姓名: 邓 娜学号:20103932 学院: 旅游学院(华天旅游酒店管理学院) 专业年级: 旅游管理(国际旅游)2010级题目:衡阳市旅游业SWOT分析及总......

    北京冬奥会大背景下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可行性研究[推荐]

    北京冬奥会大背景下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可行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8)07-029-01 摘要 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大背景下,为了实现“3亿人上冰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