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背景下的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时间:2019-05-14 13:24: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时期背景下的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时期背景下的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第一篇:新时期背景下的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名:

号:

业:

指导老师:

所 在 电 大:

目录

摘要„„„„„„„„„„„„„(1)关键词„„„„„„„„„„„„„„(1)

一、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源不够导致很多村级小学撤消、合并„„„„„„(2)

2、老师结构失调,专业单一,教学质量严重滑坡„„„„„(2)

3、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施落后„„„„„„„„„„(3)

二、对当前农村基础教育步入困境的原因分析

1、经济落后是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4)

2、教育经费体制的改革,造成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不足„(5)

3、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低下、经济待遇差„„„„„„„(5)

4、教育内容不适用,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6)

三、对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1、教育资源配置要向农村校倾斜„„„„„„„„„(6)

2、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校“控辍”力度„„„„„„„„(8)

3、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并留住农村优秀教师„„„„(10)

新时期背景下的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

及对策的研究

摘要: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在党的领导下,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部分农村学校,在一费制实行后,在教育方面存在着政府投入有限,公用经费严重不足;中小学校布局在撤点并校后仍存在布点不足或不合理;在教育管理方面,有的学校应试色彩浓厚,教师队伍方面也存在专业素质欠佳的状况。这些问题源于农村义务教育受师资质量,教学设施、经费,教育观念,农村经济收入等因素的影响而难以全面实施,严重影响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因此,笔者建议,对于农村义务教育政府应科学合理地建立经费投入新机制,强化教育内部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破除升学率魔棒,优化农村教师队伍,设法培养并留住农村中小学的优秀教师;让优秀教师愿意留在农村中小学,并为农村义务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农村教育问题与对策、财政资助、师资队伍

近年来,随着国家陆续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贫困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特别是200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乡镇教师工资上划到县(区)级财政,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使得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师队伍基本稳定,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普九”成果得到巩固。但由于历史原因、现实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以及物价上涨因素,农村义务教育仍面临诸多问题,制约着新时期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一、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

1、生源不够导致很多村级小学撤消、合并。

经调查的10个乡,每个乡基本只有1到2所完全小学。生源不够有两个原因,一是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二是很多孩子随打工的父母外出求学。不够到什么程度呢,一般一个学校六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每个班20名左右学生。每个乡只有一所完全学校,意味着10-20几里开外的孩子要么只能在简陋的学校宿舍寄宿(这需要家长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因为每个月需要缴纳一定的伙食费和住宿费,大部分农村家庭负担不起),要么每天一大清早(一般是5点多)起,翻山越岭10-20几里路,赶在早晨7点50前到学校,每天放学再花同样多的时间赶回家,典型的两头跑的状态。

2、老师结构失调,专业单一,教学质量严重滑坡。有绝大部分农村教师不会英语,不懂微机操作,带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老化,很多学校不能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全面开课,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老化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主要有教师队伍的进口、教育经费的投入、教师的待遇、现行教育用人机制、经济社会的发展等问题。目前,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扩大。由于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比城市教师低,工作条件也比城市差,因此,有文凭、素质高的教师都奔向大城市,致使农村中青年优秀教师流失严重。中青年优秀教师的外流直接导致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失调,具体表现为民办教师、教师年龄偏大的比重较大,正规师范类院校毕业生不多。这种现象在当地学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民办教师、老教师知识层次低,缺乏一定的专业基 3

础知识和相应的教育理论知识,这使得他们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只能“照本宣科”,所传授的知识也明显跟不上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正因为如此,才会有50%的村民把本地农村教育问题归结于教师素质差。

3、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施落后。

新义务教育法明确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由政府买单。但目前学校只有每生70元的经费(目前按两免计算,每期下拨的)对于学校工作来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严重入不敷出。随着财政分灶吃饭,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使社会就业和收入问题凸现。为此,县乡政府只得开源节流,减少农村教育经费支出,使得农村中小学教育不断地被“抽血”。特别是一些农村边远山区,由于适龄入学儿童的减少,居住分散、办学效益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都对本地区进行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并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在布局调整过程中,由于未将一些特殊情况特殊处理,给学生上学带来了一定困难,导致部分学生因上学困难而辍学。

农村一些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不少农村中小学既没有电脑、语音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也没有图书馆和实验室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场所。虽然全国小学统一都要开设外语课和计算机课,但很多农村学校因为缺乏师资或者设备不齐全,这些课程基本都是形同虚设,即使开设了这些课程,也只是走走形式。在我们给孩子们上课时,孩子们既然告诉我们,他们从小到大从来就没有接触过音乐、美术、舞蹈、电脑这些课程。这些在我们看来非常普通的课程,4

却是农村孩子的心里唯一的向往。但即便如此,农民们告诉我们对下一代的智力投资是必不可少的。很明显,这投资也是有在读子女的农民的主要负担。从调查可以看出,粗略估算一下,就可知道培养一个高中文凭的毕业生要3万多元,这对于当前这个村子的农民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几年的汗水都不一定换得到。但他们并没有埋怨,他们表示:就算教育费用再高,他们也一定要让子女完成学业。因为他们深知没有知识(或者说没有文凭)在如今的社会是越来越行不通了。就像他们自己,大多是小学文化程度,外出打工好一点的工作都找不到,只能到工地、矿井当劳工,这些地方的劳动条件很差,生活很艰苦。虽然他们自己不说,可家人都知道,他们在那些地方干活是拼了命的。

二、对当前农村基础教育步入困境的原因分析

1、经济落后是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长期以来工农业之间的“剪刀叉”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影响农业效益和农民富裕的主要制度性因素。由于农业发展缓慢,农民社会地位低下,农村教育自然也处于弱势的地位。

实行市场经济以来,有头脑和能力的农民都去打工了,农村基本上是老弱病残和文化素质不高的村民留下来,组成了“386180留守部队”(即38指妇女、61指少年儿童和80指老人)。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导致农村积贫积弱的恶性循环。虽然打工者可以赚些钱回到农村来补贴,但农村义务教育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有些是用钱买不回来的。农村教育的发展需要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和政策扶持的力度。5

2、教育经费体制的改革,造成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不足

长期以来,国家财政只负担城市义务教育经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主要由农村、农民自己负担。义务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后,60%左右的县级财政无力保证义务教育支出,农民的教育负担仍然很重,教育质量难以保证。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农村教育附加费和大部分教育集资,使得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大为缩减。在农村地区,教育费附加是补充教师工资不足部分的主要来源,农村教育集资则是改善校舍和办学条件的主要经费来源。国家对于义务教育大概是承担9%,省里面承担13%,大头由县里承担。教育经费几乎要占去县财政经费的半壁江山,还有公务员工资等很多事务需要完成,县财政就经常扣留教育经费来维持县财政的正常运转。由于税费改革造成的经费缺口,只靠地方财政是根本无法填补的,学校公办、民办教师的津贴费和代课教师的工资没有了来源,只好纷纷外出打工。城乡之间同等教师工资差距一般是在一倍以上,如班主任津贴城市中学班主任每月是300-600元,农村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每月是5-15元。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必然是使得好的资源流向城市,进而造成了城市越来越发展、农村越来越困难的马太效应,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举步维艰。

3、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低下、经济待遇差

虽然现代社会教师越来越受到尊重,但据调查显示,有百分之九十的教师觉得他们在社会上并不真正受人尊重。尤其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并不受到人们的尊敬,这是造成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的又一主要原因。据统计数据显示,大约70%的小学教师认为其劳动收益率要 6

比教育系统外的员工低,还有20%的教师认为差不多,但是也有10%的认为高一点。虽然从2001年起,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管理权从乡镇收回,由县级财政统一发放,但由于地区之间经济、社会环境和交通等差距,教师收入仍有差距,甚至校际之间的差距也比较明显。还有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随便被扣留,捐款任务繁重,其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4、教育内容不适用,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

以高考为中心的教育体制和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内容,使“升学”成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唯一目标,忽略了农村基础教育习惯养成、能力培养和思想观念更新的主要目标,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能力和知识积累以外,不能从思想、观念、技术和生活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以至于高考落榜的农村学生“种田不如老子,养猪不如嫂子,挑担不如妹子”,并为此受到人们耻笑,再加上近几年大中专毕业生自主择业制度的改革,一些农村大学毕业生不但不能成为国家干部,连固定单位也找不到了。农民送孩子念书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拥有一个“铁饭碗”。如今这个期望落空了,于是,农民们更加觉得“读书无用”了。

三、对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1、教育资源配置要向农村校倾斜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五条明确规定:县级人民政府编制预算,除向农村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外,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

a.经费投入要扶持薄弱校。教育经费是现代教育事业的血液,7

也是义务教育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从总体来看,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几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不到4%的法定要求。而有限的经费在投入时,又人为地制造了种种差异:重高等教育轻基础教育,重城市教育轻农村教育,重名牌校、重点校轻农村校、薄弱校。教育经费投入的失衡,必然造成办学条件的失衡。造成办学成效的差别,造成学校间发展的不平衡。缩小差距的措施有:一是在对学校拨款时,应充分考虑农村学校的实际,在拨款数额上予以倾斜。使城乡办学条件大致平衡,使城乡学生人人享受同等的教育资源。

b.从教学硬件设置方面向农村倾斜。目前,我省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硬件设施的配备差距较大。为缩小差距,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政府对教育器材、图书、电脑等的配备必须首先考虑农村中小学,使它们尽快达到省二类校配备标准。尤其是对农村校通过信息现代化技术与城市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所需经费由县(市、区)财政统筹解决。加快农村学校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步伐,加强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及时对学校校舍进行安全检查、并及时维修、改造,改善寄宿生宿舍,改善生活配套设施的工作必须专款专用,专人负责。由于计划生育和城镇化建设原因,现今农村学生数减少,应尽快进行学校布局调整、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校舍建设应向镇中心校倾斜较为妥当。

c.关注特殊群体教育。一要切实落实国家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各项政策。切实落实国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和资助贫 8

困学生政策。建立有效机制,认真落实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除杂费和提供必要寄宿生生活补助的经费。二要建立和完善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认真做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机制,加强对以接受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为主学校的扶持,切实落实收费“一视同仁”的政策。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解决进城务工农民托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切实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纳入“双高普九”工作之中,不断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优先保证农村残疾儿童少年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努力改善学校随班就读工作条件。三要继续做好推进义务教育向两头延伸工作,促进各类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加工农村普通高中的教育投入力度,提高办学质量和吸引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尤其是要逐步建立完善县级政府统筹为主,社会广泛参与,学校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新型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促使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

2、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校“控辍”力度

城市办学条件好,教育资源好,家庭经济收入好,父母素质高,且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对子女读书非常重视。但农村却不同,子女多,经济困难,农村父母非常注重眼前经济利益,不顾长期效应。据了解,目前农村初中校有的辍学率达到10%。在我们家访中,确实了解到,上高中、上大学的子女父母住房基本上是又破又烂的一层平房,而初中中途辍学,让子女到外地打工,上羊毛厂等的家庭却盖起三层小洋楼。现在大学生就业困难,有的农民认为培养子女就是一场赌博,能 9

找到工作,就算赌赢,找不到工作就是彻底赌输,大大降低了农民培养子女的积极性,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当地政府一定要意识到全面提高“双高普九”质量,核心是“控辍”,增强依法“控辍”的责任意识,树立“今天失学的儿童就是明天的青壮年文盲”和“一个辍学生就可能产生一个贫困户”的社会责任感,加大“控辍”政府行为和工作力度,强化各种有效措施。镇长、村长、校长是“控辍保学”的第一责任人。与行政官员绩效、考核挂钩。做好“拉网式”组织入学和依法“控辍”工作,要把初中“控辍”工作任务落实到县、乡、村和学校,做到责任到人,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抓出成效,象抓计划生育一样抓辍学生。解决初中“控辍”问题的最根本途径上依靠制度的建设和创新。要建立和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免交学杂费制度和城镇“低保”家庭学生入学资助制度,建立鼓励社会各界对义务教育捐赠的优惠制度,建立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就学的有关制度,建立政府参与初中“辍学”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的投诉、受理和处罚制度。要强化教育执法主体的工作责任,加大对乡镇政府落实“控辍”责任情况的督促检查。政府各部门要齐抓共管,全面贯彻执行国务院重新制定的《禁止使用童工规定》,严厉打击非法使用童工行为。作为学校,要尽最大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对学生要“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动员辍学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终究不是一级政府,学校就是对学生不收一分钱,且走破脚皮,磨破嘴皮,有的学生就是坚决不到校入学,学校也奈何不了他们,所以一定要靠政府行为才能确保“控辍”,实实在在追究监护人的责任,真真正正做到“依法入学”。10

3、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并留住农村优秀教师

a.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城镇教师下乡支教。一是积极做好城市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支教工作。鼓励和支持当地办学质量比较高的城市中小学与农村中小学义务学校建立办学共同体,并组织开展短期执教等形式多样的支教活动。并把到农村中小学支教作为评定职称的一个硬性条件。二是建立激励机制,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的结构比例,积极促进城镇学校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

b.完善教师配置、交流制度,合理利用教师资源,缩小城乡差距。一是在教师调配过程中要尽量从教师缺额情况考虑,先满足教师缺额多的学校,要避免城市学校到农村中小学挖优秀骨干教师的做法,坚决杜绝机关事业单位到农村中小学借用教师的做法;二是规定城市学校都有接受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跟班学习的义务,县教育主管部门可组织农村中小学教师到城市中小学去挂职学习、锻炼;三是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定期交流轮换制度,这样可以把相对较好的学校校长和老师轮换到相对较差的学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同时也避免了农村教师或校长产生惰性,以及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影响学校的发展。通过这些形式来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c.建立教师的养老、医疗和住房公积金制度,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后顾之忧。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障水平是一个与其它因素具有较高相关性,对农村中小学教师供给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提高农村义务教师的社会保障福利待遇,所以要将所有农村教师纳入社会统筹养老、失业保险范围,其费用由个人、用人 11

单位和财政共同负担,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在退休、落聘、下岗等状况下,都有生活保障;同时,建立教师医疗和住房公积金制度,为教师看病、买房提供资助,从而最大限度地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后顾之忧。

总之,办法比问题多,我们农村义务教育要在地方政府的倡导与组织下,形成社会和家庭参与教育的机制。包括参与改善办学条件;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参与对教育的监督与评估;为学校教育提供各种社会实践场所等。当政府、社会、家庭三方力量融为一体、各显其能、各尽其力时,农村义务教育必将走上可持续的健康发展道路。

第二篇:关于在新时期背景下西部边远贫困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在新时期背景下西部边远贫困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的调查报告》

西部农村中小学校,由于交通闭塞,住户分散,学生们“走读”、干家务、干农活锻炼了身体,磨炼了吃苦耐劳的意志,由于教学管理、教师素质、教学环境、家长思想等因素影响,使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有其特殊性。在贵州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的今天,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状况再次为世人所关注。义务教务普及仍面临巨大挑战,特别是比较边远的地区小学教育在硬件设施,教师资源仍然很短缺。虽然义务教育取得巨大成功,但是仍然还有一部分地区那里的孩子,在他们的家乡没有学校,没有老师,他们对知识对城市孩子学习条件是多么渴望……

一、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现状与巨大成就

1,实施教育工程,有力地推进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

近几年国家相继推出一系列政策来重点扶持农村教育,使得义务教育得以初步均衡发展,——1995年以来,实施了两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央和地方共投入资金200亿元,共支持522个贫困县改善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其中支持西部地区贫困县469个,占国家扶持县市数的90%。

——2001年以来,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和“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中央和省级政府共投入资金100多亿元,中央资金重点向西部地区给予了倾斜。

——2002年,国务院决定实施《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和《国家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中央和西部省级共投入资金200亿元。——2003年国家启动“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中央和西部省级政府共投入资金19.14亿元。

——2004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各类专项资金达到100亿元,其中大部分投向西部地区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

——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计划用5年时间,构建起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新机制。西部地区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费、教科书费和贫困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的“两免一补”政策,中央和西部地区共投入资金70亿元。

2.“普九”人口覆盖率快速提高,“两基”攻坚取得进展明显

在国家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战略指导下,西部地区克服财力不足的重重困难西部地区广大农村成人识字水平持续快速提高,表1西部地区“普九”人口覆盖率及平均受教育年限比较

单位:%

2,教师学历层次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西部地区面向乡镇以下农村教师培训工作全面展开,教师学历合格的比例稳步上升,教师学历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正在缩小

西部地区小学、初中专任教师总量增长变化及学历合格比较

单位:%

3,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基础

西部地区通过实施多项中小学建设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部分地区计算机教学得以普及。学校硬件设施,学校建设,都有所改善总之,西部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教

师队伍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展明显,重点工程按计划完成,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第三篇: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背景下

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

鹿邑县老君台中学

王 魁

新课改背景下

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

1、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2、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策。(1)国家和地方政府采取曙光政策,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2)学校多措并举,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3)热爱教育事业,努力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关键词:义务教育 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学科不配套、学历层次偏低、职称结构不合理、工作环境不好、待遇偏低、进取精神不强等。为了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国家和地方政府、学校要采取相应措施,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策

(一)国家和地方政府采取相关政策,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1、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校的投入。国家和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校的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例如,新建教学楼,使中小学的班容量达到规定的标准;建学生公寓,满足寄宿制学生的住宿要求;建立实验室、校园网,让农村学生也能够享受城市学生的学习条件;建教师公寓,让农村教师也能享受到城市教师的住宿条件,让他们安家落叶。

2、增加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收入。农村教师的收入比城市教师普遍要低。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出台政策,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例如,到农村任教的教师增加两级工资;放宽农村学校的职称结构比例;实行城乡学校经费统一管理、统一使用,让农村学校教师同城里教师一样享受课时津贴等措施,这样能够增加农村教师的收入,缩小城乡教师之间的收入差距。

3、构建城乡学校一体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在本地区构建城乡学校一体化,即以城区的一所优质学校为核心,与同一区域若干所相应的农村学校组成办学实体,实现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资源共享、成果共享等一体化体系,形成城乡学校一体化。构建城乡学校一体化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1)统一领导和管理。统一领导和管理包括教师的统一安排、经费的统一使用、教育教学的统一要求等。

(2)消除“城区教师”与“农村教师”的身份。要做到这点,最重要的是“城乡学校一体化”内的教师待遇要统一。农村学校的教师与城区学校的教师工资、福利、奖金、住房公积金等要统一政策;城乡教师有平等的学习进修、评优、晋级的机会。此外,农村学校教师还可享受交通费、伙食费、上浮工资等农村任教补贴,以此鼓励教师到一体化内的农村学校任教。

(3)实行教师轮岗制度。为保证农村学校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应实行教师在城区和农村任教轮岗。一般以三年为一轮,至于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几轮要视一体化学校内的实际需要和各教师的具体情

况而定。

4、实行临近退休的优秀教师赴农村支教政策。地方政府制定政策,将城市临近退休的优秀教师赴农村支教可以延长其工作年限,鼓励临近退休的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

(二)学校多措并举,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除了靠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引导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外,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1、制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学校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工作目标,采取不同的措施,来促进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高。

(1)不同层次教师的提高。对新教师,采取新老结对的方式给与必要的专业指导。如果本校没有合适的指导教师,可以在本区域内选择指导教师,让年青教师尽快胜任本岗位的教学工作。中年教师年富力强,在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要帮助他们认真总结提高,学习教育理论,撰写教育论文,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使他们尽快成为学科带头人。老年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是观念滞后,因此,对于老年教师主要是更新他们的教育理念。通过学习教育理论,参加教师业务培训等,让老教师既要发挥他们的业务专长,又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在教学业务上再学习、再提高。对于学历不达标的教师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教育,学校在经费上给与支持,使本校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达到100%。

(2)构建良好的教师集体。良好的教师集体有利于学校工作发挥整体效能,有利于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教师群体的成长与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行为调节机制。学校要努力帮助教师树立群体的共同目标:一方面是将学校总体目标内化为教师个体目标;另一方面让教师个体已有的目标融入群体目标体系,这样全体教师就会在学校共同目标的旗帜下通过人际沟通形成一个整体。培养教师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例如热爱教育、热学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等良好行为规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全体教师共同遵守的准则,影响、支配和调节教师的教育行为。正确的舆论导向,对教师个体和全体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学校管理中,要扶持正确的理论,抵制和纠正错误导向,促使教师群体团结一致,奋发进取。此外,在学校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促使教师和睦相处、互相谅解和合作共事。

2、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农村学校分布较散,有的地处偏远闭塞村落,难免有“天高皇帝远”的松懈,加之文化娱乐生活落后,教师容易自由散漫,教师行为难免失范。学校要通过经常性的师风师德教育,定时组织教师进行政治理论和教育法规的学习;定期进行师德考评,查摆自身存在的师德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有意识树立身边的典型,为大家提供学习的榜样;同时要及时总结工作经验,要注意发现新的问题与苗头,对教职工的考核要实行师德“一票否决”;要通过各种教育活动达到转变教师观念,让教师自觉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一心扑在教学上,无怨无悔。

3、解决农村教师的后顾之忧。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很重要的原因是农村学校生活不方便,住房条件较差,子女入学困难等。要想让农村教师扎根农村任教,作为学校必须要解决农村教师的后顾之忧。作为学校管理者要为教师做好服务,关心他们的生活,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和子女入学难等问题,这样才能让他们安心工作。

4、以科研为先导,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想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必须引导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要制定教科研制度,积极引导并鼓励教师参加教育科研,要求学校每个教师都要参与一个课题的研究,通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相互交流、写反思小结、撰写教育论文和研究报告等,提高农村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

(三)热爱教育事业,努力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1、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把教师这个职业当作事业来做,甘于清贫,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更应该如此,才能够扎根于乡村教育。因此,作为一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就应该把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让这些农村学生享受同城里一样的教育,培养出令你佩服的学生,这是先生之最大的快乐!

2、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作为教师应该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成为一种自觉行为,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作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要有一种只是恐慌感和危机感,不学习就有落伍和淘汰的危险。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乡村中小学,信息闭塞,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向书本学,向同行学,向专家学;学习

教师职业道德,学习教育家的实践性著作,学习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把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炼成课题进行研究,撰写教育论文和教育札记,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努力使自己成为创新型、专家型教师。

参考文献

1、无名氏.《语文教学与环保意识培养》.教育网.2008

2、戴苏伟.《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存在问题》.教育网.2007

3、李镇西.《教育天地》.河南.青年出版社

第四篇:城镇化背景下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策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

策研究

XX市XX塘区教育局局长陆XX给我们做了题为“”报告,使人收获颇丰。

XX市六县八区,义务教育还算发展均衡,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也都在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学校经费问题,乡镇经费投入还是相对不足的;第二,在教师方面,农村学校的缺编不大,但是更多的人宁愿无编也要待在城里;第三,乡镇中小学学生的礼仪、礼貌、气质都没城里的孩子好,而且问题学生相对较多。

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呢?

首先,增加投入,扩容增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务工人员涌到城区,因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也成了一个问题,必须相应的增加投入,扩大学校容量。

其次,利用区位优势,“学在XX”。XX市的众多高校都集中在XX区,因此这里有浓郁文化背景的撑托,XX区的中小学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发展自己。

再次,注重城乡的均衡发展,鼓励优秀教师到乡镇或城区任教。

最后,要树立文化立校的意识。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发展本校特色文化。如XX路小学的经典诵读和XX路小学的科技教育。

第五篇:新时期国有企业工会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国有企业工会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黄匡曦 栏目:工会工作 添加时间:2010-8-6 14:30:2

2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转型时期,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打破了传统的产业格局,国企工会的工作也因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针对企业组织结构、劳动关系、协调对象、工作机制等日益扩大化、复杂化的问题,工会组织应当积极探索符合新时期企业特点的工作模式,尽快完善机构调整,维护企业和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关键词:新时期;国有企业;工会;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4(C)-0000-0

2国有企业工会组织是联系党政与群众的桥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型国有企业的改造,劳资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国有企业内部格局也出现了大规模调整。在新形势的要求下,工会机构要就其机制调整、体系改革等探寻一条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思路,就目前面对的困难和挑战提出建设性的应对策略,在新时期的经济建设中继续发挥其阶级代表和主力军的作用。

一、工会面临的问题

(一)工作模式落后

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企业的文化、组织、技术等工作环境,社会整体处于知识经济的信息化时代,在文化观念上也呈现多元式的思想基础。然而国有企业很多工会的工作模式及方法还停留在传统阶段,理论思维滞后,活动形式陈旧,无法倾诉职工内心真正的需求。说明工会对当前社会形势了解不够,不能适应群体多样化的人文环境,缺乏对宏观经济大局的操控手段。

(二)机构职能削弱

在计划经济环境下,工会政治地位较高,能够参与管理,督促生产政治任务的完成,监控干部贪污腐败;然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工会职能明显削弱,政治地位也由监管部门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从属机构,在经济职能中又得不到实际的权力,无法深入参与民主管理和维权抗争。因此,在国有企业实施重组改制的过程中,本应随之整顿改组的工会机构往往得不到重视。个别党政领导认识不到工会在企业稳定、改革、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甚至认为工会工作无足轻重,合并办事机构,精简成员,导致其效力进一步削弱,无法贯彻落实上级工会的目标任务,难以切实发挥对企业和职工负责有效的组织作用。

(三)员工层次复杂

现代企业结构导致了员工队伍的分流,新型所有制形式带来了分配制度改革,过去国有企业中单一化的职工阶级逐渐分层,出现了不同的经济群体,员工与企业所订立的劳动关系不再一成不变,而是种类繁多。管理干部、科研人员、基层工人等各阶层之间都存在着较大的地位与收入差距,对自身权益有着不同的需求。职工就业状态与

劳资关系日趋复杂,极易出现劳动争议或冲突等情况,给工会的维权工作带来挑战,容易陷入多方利益难以权衡的尴尬局面。

(四)工会队伍混乱

工会政治地位在企业中的降低,使其组织机构上也出现了相应的弱化。

1、工会干部多由行政干部代理或交叉任职,或任由领导自行安排。干部往往不能以纯粹的身份代表职工利益,或者不能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会工作中。这种身份重复错位必然会影响工会正常行使职权的力度,造成角色混乱。

2、基层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工作水平和业务素质都有待提高。工人代表维权能力不强,理论基础薄弱,不能有理有力地主张权利义务。

队伍的混乱造成了职能的缺失。在权益维护、待遇争取、劳资纠纷等与工人利益密切相关的活动中,工会实际很少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丧失了群众威信,使组织机构形同虚设。

二、问题形成的原因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工会工作所遇到的大多数问题,并不是改革本身的消极效应,而是由于企业领导不够重视、工会职责发挥不到位、对新形势的战略性估计不足、工作人员能力欠缺等原因造成的。针对这些问题,工会自身要积极思考,认真研究对策,提出建议性的应对措施。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审时度势,开拓创新

在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的转型要求工会随之更新理念,跟随社会趋势,适应新型规则。首先,要解放思想,摒弃墨守陈规的思维方式,以时代的创新理念为指导,提出符合当前社会规律的观点和方法。其次,要敢于开拓实践,打破原有固定模式,采用灵活有效的活动方式,重新安排工会的工作内容。同时要熟悉新的政策流程,运用法律武器,坚持依法维权。最后,要建立良好的工作作风,以追求实效为目的,树立国有企业工会在经济大潮中屹立不变的中流砥柱形象。

(二)健全机构,依法尽责

工会机构的建立与完善关系到工人阶级是否真正掌权、党的执政地位能否有效领导企业的改革与稳定等,要高度重视,及早进行。根据新型国有企业结构,应分级分层建立工会组织,并将其纳入到生产、管理、经营的各个环节中。根据《工会法》中对工会组织、工人权益等做出的规定,要求不得恣意任免任期未满的工会领导,确保行政意图、企业运行和员工流动等都不会影响工会队伍的整齐,并给予工会相应的地位和权力。

现代工会的职能要由政治监督转变为经济管理,进而扩展到干预企业经营运行、监督用工合同的签订、协助合理完善分配制度、维护职工利益、组织对企业发展方向的讨论、制定重要的规定章程等。要时刻代表工人阶级说话,在此基础上保证公司生产经营的稳定健康。还要进一步保持企业与上级工会和党政组织的政治联系,接受上下监管,体现工人当家作主的优越制度,依法发挥应有职责,完善企业工会的结构和效用。

(三)结合实际,深入工作

企业工会的工作内容应当抓住“一个中心,两个把握”的原则,即以生产目标为中心,把握员工切身利益,把握员工思想动态,以此出发点来明确工作对象及重点,提高活动针对性。

1、深入职工群体,详细了解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尤其要把一线工人的权益保障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2、根据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建立民主评议机制,完善工作评估流程,保证宏观参与,以此测评自身对维权工作履行的成效。

3、要与人事、管理等部门紧密合作,关注职工就业方式,解释多种劳动争议,协调各方劳资冲突。为实现不同群体的多方权益,企业工会应及时调整代表对象,全面兼顾考虑。

4、关注工作实际,细心细致了解实践规律,牢牢掌握形势格局,坚定工作目标,避免工作出现偏差。

(四)整肃队伍,加强学习

为了提高工会工作水平,要根据企业实际需要确定规模,建立系统化的组织队伍。要鼓励工会干部和成员有意识地加强学习,针对新环境中的工作方法、新时期下的法规政策等自觉了解,面对时代挑战,履行好自身职责。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切实贯彻党的政策方针,提高理论水平,为工会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在理论基础上开拓思维,创新办法,适应时代发展,了解现代科技、金融等知识,做好经济环境下的业务转型。

3、加强对《劳动法》、《工会法》等最新法律法规的学习,牢牢掌握法律武器,建立维权意识,时刻提醒自己代表职工利益,准备依法为工人权益的争取而战斗。

4、培养用现代表达方式进行维权的能力,学习普及外语、计算机等知识,熟练写作,以便应用于各类沟通环节及指导交流工作。

5、要严格按照“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原则深入工作,改进工作作风,投入大量精力在各层次职工调研了解中。尤其是对一线工人等弱势群体,必须及时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以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质量的标准。

6、要培养工会干部和成员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醒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不仅是职工的一员,更是职工利益的代言人和保卫者,督促他们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成为群众可以依靠、愿意依靠、渴望依靠的有力组织。在新的经济时期,国有企业工会不仅不能丧失原有的地位和功能,而且应与时俱进,建立创新型机构,强化组织

职能,贴近职工生活,围绕职工利益,深化改革,深入工作,积极发挥工会效力。保证在新的劳资关系模式下,劳动者的利益仍然能够得到切实保障,在和谐社会下协调劳资关系的正常,促进国有企业发展壮大。

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吕学军.关于加强新时期国有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探讨[J].中国职工教育,2007(10).[2]阮虹.企业工会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改进思考[J].党群在线,2008(6).[3]张其林.对新时期工会工作创新与发展的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4).[4]庄惠.创新和发展国有企业工会职能的探讨[J].现代商业管理,2005(12).[5]孙学军.浅谈当前企业工会维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工教育,2006(2).[6]高建忠.浅谈新时期国有企业工会工作可能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研讨,2009(6).

下载新时期背景下的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时期背景下的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