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济源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济源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二○○八年一月二十七日在济源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工作回顾
2007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城乡一体化统揽经济社会发展,抢抓机遇,团结拼搏,务实创新,扎实工作,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初步核算,生产总值达到225.5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增幅居全省第2位,人均达到4500美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6.61亿元,增长38.3%,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03亿元,增长39.1%,增幅居全省第1位;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4亿元,增长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23亿元,增长25.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9.8亿元,增长74.3%,比上年净增1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7.3%,是10年来的最快增速。
——投资、消费和进出口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4.7亿元,增长43.2%,增幅比上年提高30.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1.9亿元,增长42.4%,增幅居全省第2位,比上年前移16个位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0.4亿元,增长18.5%,增幅居全省第3位;进出口总值完成10.95亿美元,增长51.6%。
——节能减排迈出新步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预计下降5.4%;削减化学需氧量1850吨、二氧化硫1620吨,削减量分别比上年提高56.3%、27.2%;城市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15天,连续两年跻身环境质量良好城市行列。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945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346元,增长18.5%,两项指标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幅,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两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镇化率达4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
(一)着力加强项目建设
大力开展“项目建设管理效益年”活动,对所有在建项目实行领导分包制和台账管理制,对30个重点项目实行重点管理和动态管理,对新上项目从环评等各个方面严格审查、选优,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快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实施200万元以上项目625个,完成投资98.7亿元,年度投资超亿元项目达20个。沁北电厂二期、金利8万吨铅熔池熔炼、金马55万吨捣固焦、济钢循环经济二期、济晋高速南段、文化城、黄河小学、环保科研楼、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荆华输变电等项目顺利竣工;济邵高速公路、豫光30万吨电锌二期、万洋富氧熔池熔炼、图文信息中心、济源一中游泳馆等项目快速推进;河口村水库前期工程、蟒河口水库、济钢60万吨高强度机械用钢、中原特钢机加工热处理技改、联创20万吨树脂、济煤三矿技改、济东变电站等项目开工建设;沁北电厂三期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有效推进。
(二)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农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列支2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流转土地3.5万亩,新增薄皮核桃2.3万亩、林果专业村66个,新建、改造蔬菜温室大棚1932座,新增露地蔬菜2.2万亩,新建、改造养殖场区28个,生猪出栏75万头,奶牛存栏4500头;养殖水面达5.7万亩,水产品首次突破万吨大关。引进新品种68个、新模式14项,推广新技术18项;新建农机化示范村、示范园区14个;获得河南省名牌农产品2个,新认证无公害农畜产品基地(产地)19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15个;沃尔玛、济世药业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完成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2万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000人,“阳光工程”受到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专题报道。
工业经济加快发展。传统产业进一步壮大,限上企业达210家,比上年增加33家;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48家,比上年增加7家,其中豫光达到102亿元,成为我市首家超百亿元企业;利税超千万元企业达到52家,比上年增加13家;豫光、济钢、豫港进入河南省百户重点工业企业。机电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建材行业,打破了原有五大传统产业的格局,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4%;石晶光电进入河南省50户高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豫光、白云率先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火炬计划济源矿用机电产业基地通过国家批复。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新增国家免检产品3个、省名优产品9个。启动531和孔山工业集聚区开发工作,修建道路18.6公里,不仅盘活土地资源3.8万亩,而且解决了42个行政村6万名群众的出行难问题。出台优惠政策支持企业上市,中原特钢完成股改,联创化工、金利冶炼等企业上市准备工作积极推进。制定了全省首家铅锌行业管理办法,抬高了准入门槛,明确了行业标准,为铅锌行业做强做优提供了政策环境。成立了铅锌、机电、非煤矿山行业协会,规范了行业自治管理,凝聚了发展合力。大力开展“赛发展、赛环境、赛文化、赛创新”活动,企业发展活力增强。积极开展职工技能练兵比武,荣获河南省第二届职工技术运动会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出台了节能减排实施方案,制定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规划,切实加强污染治理,综合整治企业48家,关停水泥机立窑生产线6条、小发电机组2台。
第三产业稳步提升。充分利用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品牌优势,举办了“首届王屋山登山节”、“济源旅游文化山西行”、“艾斯开尔高空生存挑战吉尼斯纪录”等一系列旅游宣传促销活动,接待国内外游客211万人次,增长22.6%。加大对商贸业发展的引导支持力度,中原国际商贸城初具规模;大力实施方便农民群众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新建、改造农家店178家。
(三)全力加快城乡建设步伐
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强。新修订的城市总体规划通过省政府批复,完成了3个组团、3个重点区域和6个镇规划编制工作,城市水资源开发建设规划基本完成。区划调整取得突破,完成了思礼、王屋、下冶3个乡撤乡建镇和亚桥乡撤乡建街道办事处工作,从此结束了我市“乡”的历史。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3条、10.6公里,供水、供热、供气主管网新增32.3公里,中水回用工程、医疗废物处理中心试运行。绿化覆盖率达38.75%,人均公共绿地达8.86平方米,完成了雕塑小品一期工程,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城市管理全面加强,“周末爱国卫生日”活动积极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得到巩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取得成功。实施小城镇建设项目113个,完成投资3.52亿元,小城镇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支农投入达2亿元,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达到历年来最高水平。实施“百村富民”工程,以点带面,典型带动,加快新农村建设。改造干线公路5.2公里,新建农村公路400公里,居民组通硬化路率达75.3%,行政村通客车率达98%;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0处,实施饮水安全项目139个,农村饮水安全达标率达83%,自来水普及率达83.6%;新建沼气重点村50个、户用沼气池6010座;完成农村标准化卫生所改造180所;建成农村文化中心270个,开展了新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新建农村信息服务点53个;新增广播电视“村村通”50个村,在全省提前3年实现了2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大力推进迁户并村和旧村改造,666户、2988人搬入新居;西霞院移民安置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为各镇、村配备垃圾装载机和运输车22辆、环卫三轮车138辆,建立环卫队148支,初步形成了“村收集、镇运输、市集中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卫生环境。深入开展“3+1”工作,造林7.5万亩,绿化平原林网林带99条、113.5公里;新增和维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702处,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4万亩,再次荣获“红旗渠精神杯”;开发整理土地9700余亩;小浪底专用线、济源大道、新济路等12条干道沿线综合整治初见成效,面貌焕然一新。
(四)强力推进改革开放
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和制度创新,制定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村镇整治、土地流转、生态家园建设、统筹城乡就业、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社会保障等方面的28个配套文件。积极推进豫光集团改制,国有商业企业改制完成减债脱困工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了“整建制+首席代表制+综合窗口代理制”的新模式,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大力推广电子政务“济源模式”,接入用户3675个。创新督查工作机制,完善目标绩效考核管理,抓督查、促落实力度加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畜牧兽医改革、市政公用行业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财税管理改革不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程序、政府采购管理、重点行业税收秩序进一步规范。完成了规范公务员津补贴改革工作。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集中招商,组团参加了第二届中博会、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投洽会、河南—浙江(温州)经济合作洽谈会等大型经贸活动,举行了“中外客商看济源”、“济源籍在外人士暨中外客商中秋济源行”等活动,在香港、深圳分别举行了水资源开发项目推介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9.1亿元,增长25%;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075万美元,增长45.2%;签订招商引资合同92个,新开工、续建、扩建外来投资项目148个,外来投资企业达到224家。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8个,在引进大项目、大企业方面实现新突破。认真落实重大招商项目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和外来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度,实行最低收费制和限时办结制,投资环境不断优化。
(五)全面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好10+6实事。坚持把经济发展的成果用于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投资3.5亿元,完成了省定的10件实事、市定的6件实事,进一步改善了城乡居民的交通、饮水、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卫生等生产生活条件。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在各镇、街道办事处统一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加大对劳动力培训和输出的补贴力度,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50人,为困难就业群众开发公益性岗位384个。加大农民工权益保障力度,立案查处损害农民工权益案件188起,为农民工办理了工伤和意外伤害保险。各类社会保险新增参保人员2.2万人次。新农合参合率达97.3%,大病补助封顶线提高到2万元,出台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施办法,这标志着我市已经形成了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大医疗保险构成的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2400元、1000元,补差标准居全省第二位。新增农村五保对象796人,实现了应保尽保。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建立了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对292户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发放了廉租住房补贴。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加强科技普及和自主创新工作,再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维修改造学校27所,率先在全省完成课桌凳配置更新工作,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6.5万人、2070万元;高考本科上线率达42%,比上年净增763人,达到3231人;济源职业技术学院被评为河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拍摄大型电视剧《愚公移山》,进一步彰显了品牌文化。全面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限价收费病种由10种增加到20种,对医疗机构的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大力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保障了食品药品安全。坚持“逢进必考”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员培训力度加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任务圆满完成。人防、民族、宗教、残联、气象、史志、档案、侨务、外事、河务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安全稳定、廉政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大力开展以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水平、民主法制观念、卫生健康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全民文明素质教育”工程,全民文明素质得到提高。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质量明显提高,满意率达98%。积极推进法制建设,完成了行政执法依据梳理工作,行政执法责任进一步明确,普法教育扎实开展。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被评为“河南省2007年平安建设先进省辖市”。认真开展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国土资源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进一步畅通和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实行市级领导包案制,信访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按照公正公平原则,率先在全省采取“双考”办法安置退伍军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建设以及优抚、双拥等工作进一步加强,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建立安全生产和监管长效机制,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加强,被评为“河南省2007年度安全生产优秀市”。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强化审计工作,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大力开展“一创双优”和发展环境集中整治活动,查处违法违纪案件50余起,干部作风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小金库”专项治理扎实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全市上下鼓足干劲、奋勇拼搏、锐意进取的一年,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济效益显著提升、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的一年,是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济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农业优势产业不突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滞后;工业传统产业比重大,产业链条短,新兴产业规模还小,自主创新能力较低,经济转型任务艰巨;资金、土地、环境等约束加剧,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增多,节能减排形势严峻;旅游业发展机制不活,与周边地区差距拉大;农村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社会保障水平还比较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任务繁重;少数部门和干部仍存在思想僵化、工作标准低、不依法办事等现象,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8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我市撤县建市20周年,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指明了今后五年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必将推动全国经济社会进入新一轮发展高潮;宏观经济仍处于上升发展期,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河南省奋力推动从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向经济大省、工业大省转变,发展势头强劲;我市经过这些年的积累和发展,经济社会进入了规模快速扩张、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期,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全面提速期,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同时,国家宏观调控进一步加强,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经济发展不可预测因素增多,区域竞争更加激烈,给我市加快发展、扩大总量、谋求率先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努力化解不利因素,创新思想,拉高标杆,乘势而上,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委八届五次全会、市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乡一体化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加快发展这一主线,紧紧抓住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两个主题,突出工业经济转型、农业结构调整和以旅游业为突破口的第三产业发展三个重点,强化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节能减排、关注民生四项工作,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4%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以上,第二产业增长18%以上,第三产业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招商引资增长15%以上,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12%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镇化率达到48%以上。
三、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在加快发展中顺应调控,在顺应调控中谋求发展,按照“快中求好、以好促快、又好又快”的基本要求,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做到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
(一)坚持不懈抓好项目建设
广泛动员,多方参与,积极谋划和建设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的项目,拉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全年计划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218个,完成投资107.5亿元。竣工一批项目,豫光30万吨电锌二期、济钢60万吨高强度机械用钢、联创20万吨树脂、万洋富氧熔池熔炼、战成水泥、济煤三矿技改等项目,按计划竣工。加快推进一批项目,河口村水库前期工程、蟒河口水库、济邵和济晋高速公路、济东变电站、柳江集团10万吨绿色蛋品基地等项目,加快建设步伐。新开工一批项目,沁北电厂三期、豫光30万吨再生铅直接还原、济钢循环经济改造三期、中原特钢结构调整及现代化改造一期、豫港60万吨捣固焦、恒通PVC三期、济源煤业20万吨再生铅、万洋废旧电瓶综合回收、国电豫源40万吨树脂、中原国际商贸城二期、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园丁苑、科技馆—城展馆、党校改建、500千伏变电站、531工业集聚区变电站、孔山变电站、双汇150万头生猪加工线、农产品检测中心、国外贷款造林等项目,确保开工建设。积极储备一批项目,小浪底北岸灌区、金马100万吨捣固焦二期、天龙60万吨捣固焦、济阳一级公路等项目,扎实做好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加强项目建设服务和管理。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对新上项目严格评审把关,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环保、节能、安全要求的项目,坚决不予批准;继续对项目建设实行台账管理和领导分包责任制,认真落实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遇到的土地、水电路、手续办理、周边环境等问题,努力提供零障碍、零干扰的施工环境;严格落实项目建设招投标制、项目监理制、安全责任制、竣工验收制,坚决杜绝质量隐患。
(二)着力推动工业经济转型
做强做优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加大力度推动钢铁、铅锌、能源、化工等支柱产业做强做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力争豫光销售收入超150亿元,济钢超100亿元,沁北、金利、万洋超35亿元,新增超亿元企业5家、限上企业30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机械制造、纳米材料、石晶光电、生物制药等产业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引进先进技术,推进产学研结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筹建河南省矿用机电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加大名牌产品培育力度,新增省级以上名牌产品3个。积极推进管理和体制创新,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深入开展以“赛发展、赛环境、赛文化、赛创新”为主题的联手竞赛活动,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发展活力。依托重点企业和行业协会,重点支持机械加工、矿用电器、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实施战略重组,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努力形成规模优势。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确保中原特钢成功上市,清源水处理、联创化工等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整合投融资资源,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机制,加大投入,增强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实力,扶持成长型企业尽快发展壮大。加快工业区建设,优化工业布局。加快工业集聚区水、电、路、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企业早日入驻。抓好科技工业区矿用机电产业基地和火炬创新园建设,积极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鼓励“工业出城、项目上山”,加大对搬迁企业的奖励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向工业区集中。
(三)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发展壮大特色种植业。以优质核桃基地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扩大林果面积,新增优质核桃5.2万亩,新建林果专业村67个;大力发展蔬菜、烟草、药材等优质高效经济作物,新增蔬菜温室和大棚1300座、露地蔬菜3万亩、烟叶1万亩,加快冬凌草种植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养殖业。引导畜牧业“退川进岭上山”,新建高标准养殖场区25个,改造提升20个,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促进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化、标准化水平。新增大型农机50台以上,加大对山区购置小型农机补贴的倾斜力度。积极培育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完成无公害农(畜)产品认证、产地认定20个。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大支持引导力度,扶持柳江集团、万佳食品等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积极培育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强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促进农产品销售。
(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以做大做强旅游业为突破口,促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加快发展旅游业。积极推进景区经营体制改革,走市场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路子,引进外来投资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激发旅游发展活力。按照“用好水资源、打造水景观、彰显水文化、谋求水经济”的发展思路,以济渎庙、西霞院—小浪底、曲阳湖、五龙口温泉为重点,加快推进水资源开发的规划、招商和实施,打造旅游新亮点。强化旅游品牌建设,打造以王屋山为主的旅游品牌体系,进一步彰显景区特色。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提高景区知名度,扩大客源市场,推动旅游经济快速发展。提升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好中原国际商贸城的兴市旺市工作,繁荣城乡服务业,促进信息、金融、保险、物流、中介、社区服务、物业管理、文化娱乐等现代服务业扩大规模、提升水平。
(五)大力倡导扶持全民创业
全民创业是发展之基、富民之本、活力之源,通过多种途径,启动民资、挖掘民力、激发民智,掀起全民创业的热潮,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持久的内在动力。大力弘扬创业文化,破除因循守旧、按部就班、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小农思想,弘扬敢为人先、敢于创新、创业至上、致富光荣的创业精神。大力培育创业主体,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支持能人创业、知识创业、青年创业、回乡创业、二次创业、外来创业,切实解决好群众想创业、能创业、会创业的问题。大力搭建创业平台,以工业园区、专业市场为重点,积极发展创业园区,努力使其成为播撒创业种子、孵化创业项目、扶持创业人才、培育创业群体的有效载体。大力营造创业环境,制定工商、税收、资金、服务、环境等各项激励扶持政策,鼓励发展民营经济,发展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在全市形成千方百计谋创业、千辛万苦去创业、千军万马兴创业的竞相发展局面。
(六)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
牢固树立抓节能就是抓发展、抓减排就是抓环境的理念,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动力,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列入年度考核目标,层层分解,狠抓落实,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对传统产业,重点抓好调整优化、改造提高、拉长链条、综合利用;对落后工艺和装备,加大淘汰和关停力度,继续关停小火电机组,以新代老逐步淘汰烧结机炼铅工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住我省列入循环经济试点省的机遇,尽快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在冶金、建材、化工、电力等行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建成一批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突出抓好重点企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抓好3个国家“千家企业”、5个省“3515节能企业”和年能耗1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降耗,确保重点耗能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1%以上;加强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督管理,确保19家国控、省控重点排污企业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率和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达100%,完成方升化学等5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加大钢铁、铅锌、焦炭企业粉尘废气治理力度;建筑领域,城市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全面执行节能50%的标准,积极推广新型墙体材料;交通领域,淘汰老旧高耗能汽车500台,新建加气站3座,完成对200台出租车和公交车的燃气改造;农业领域,所有规模化养殖场增建污染治理设施,农村卫生厕所达标率达到90%以上,积极发展大中型沼气建设工程;水污染治理领域,重点抓好水源地保护和蟒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流域沿岸企业全部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积极开展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加强建设节水型社会宣传教育,实施一批节水工程项目,扎实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灌区创建活动。强化对节能减排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节能减排考核评价体系,对节能减排定目标、定任务、定责任、定奖惩,实行目标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使节能减排成为各部门、各企业及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七)持之以恒优化发展环境
继续开展“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和发展环境集中整治活动,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坚持实行最低收费制和限时办结制,坚决遏制乱收费现象,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进一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管理,强化执法监督,切实做到公正执法、严明执法,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建设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积极引导企业和周边群众树立和谐共存、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严厉打击各种侵害企业利益、破坏正常生产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建设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教育,崇尚诚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坚持定期开展民主评议、定期进行公开曝光、及时开展集中整治,建立优化发展环境的长效机制。
四、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按照统筹城乡、合理布局、节约土地、完善功能的要求,加快城镇“一三三”布局的规划建设,分类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一)加强中心城区建设
坚持抓城市建设就是抓发展、用市场经济的观念经营城市、按旅游景区的标准建设城市、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管理城市,通过大投入、大建设、大改造,进一步彰显“大气、秀气、灵气”的城市特色。着力完善中心城区基础设施。新建黄河西路、北海大道东段和西段、玉川西街、太行北路、愚公北路等城市道路,完成天坛路改造。新建供水、供气、供热主管网27.5公里,新增排污主管网5公里,治理蟒河河道1.5公里。大力提升城市品位。高标准开展城市绿化美化,新栽苗木5.5万株,新增绿地4万平方米、游园28处,实施雕塑小品二期工程。加快旧城改造和城中村开发步伐,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深入开展城市创建工作。进一步总结经验,巩固创建成果,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取得实质性进展,争创全国节水型城市。
(二)积极推进组团开发和小城镇建设
根据三个组团的发展定位,以镇为开发主体,加快启动一批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小城镇道路、管网、园林绿化、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城市供水、供气系统加快向周边镇区延伸。积极开展小城镇创建工作,按照“五化”标准对小城镇进行综合改造。抓好小城镇工业、商贸业的集聚,培育小城镇主导产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镇区转移。开展观摩评比活动,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推动组团开发和小城镇建设加快发展。
(三)分类推进新农村建设
列支专项资金,在“百村富民”工程的基础上,根据村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把全市526个行政村(居)分为三类,进行分类指导,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入手,加快农村饮水、道路、沼气、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人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村,形成主导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扎实推进“五化”达标,建设生态示范村,把村容村貌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逐步发展成为农村新社区,力争人均收入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加快建设一批人均收入万元村。人均收入在2000—5000元的村,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深入开展清洁农村行动,搞好村庄建设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户户通自来水、能源洁化、街道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人均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村,与扶贫开发、迁户并村紧密结合,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扶持力度,尽快改善生产生活状况,今年实现2000人脱贫。坚持开展“3+1”工作,实施造林绿化2.4万亩,新植平原林网林带23条、15.2公里;实施重点水利工程31个,新增、改善节水灌溉面积1.8万亩;开发整理土地2万亩,新增耕地1万亩;广泛开展干道沿线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城乡干道沿线环境。
五、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一)继续深化各项改革
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入手,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继续抓好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在落实好已出台的城乡一体化配套政策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制度创新,力争取得明显效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行政审批规范化管理,实行各类证照年检在行政审批大厅集中办理。加大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应用力度,规范推广网上办公和主流业务网上传输。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制工作,深化交通、城建、水利等事业单位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村用地制度改革。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制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配套政策,搞好集体林和宜林地明晰产权、确权发证的试点工作。推行“村财务镇代管”管理模式。深化财政支出管理改革。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优化国库集中支付程序,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加大对支农投入、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创新机制,扩大范围,提升层次,提高效果。坚持不懈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与企业优化存量、扩大增量、战略重组相结合,与产业集中布局、拉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相结合,与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相结合,力争在引进大企业、大集团、高新技术、高级人才方面取得突破。坚持开展好两次“走出去、请进来”集中招商活动,突出企业招商、专题招商、产业招商、项目招商、平台招商,切实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建立以专业人员为骨干、工商企业为主体、中介组织为辅助的招商引资队伍,加强管理指导,扩大工作成效。对投资协议、合作意向实行台账管理,跟踪服务、一抓到底,不断提高资金到位率和合同履约率。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铅、锌、白银、煤化工等主导产品的出口规模,积极引导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出口业务。鼓励企业到国外投资开发国际资源。
六、全面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努力使广大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加快和谐社会建设。
(一)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加强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强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将劳动保障服务网络覆盖到镇、街道社区和企业。加强就业管理和劳动保障监察,提高劳动合同签约率,加大农民工工资落实力度,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切实加强企业职工特别是中小企业职工“三金”征缴工作,新增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员2万人次,进一步提高保险金征缴率。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参合率达到98%以上;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扩面工作,参保率达到80%以上。加强救灾救济和社会慈善工作。加强科技和人才工作。积极创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抓好技术研究、引进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引进国外智力工作。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认真落实教育“三个优先”政策,大力发展各类教育,努力提高教师素质,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创建“全国教育强市”奠定基础。扩大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规模,积极争创“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以文化城、篮球城为龙头,广泛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产业。加快实施博物馆改造,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努力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建成由市中心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和村(居)卫生所构成的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医院、医药购销企业管理和医德医风建设,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用药贵问题。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完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加强基础设施和工作队伍建设,增强社区服务功能,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加强土地矿产资源保护管理。严格国土资源管理,坚守耕地红线,以工业集聚区为重点,推广多层标准化厂房,继续开展土地“三项整治”,加大矿山环境整治和矿山储量动态监测力度。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开展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加强统计等各项工作。积极推进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认真做好统计普查和调查工作。加强价格和市场监管,维持物价基本稳定。完成第二届《济源市志》志稿评审工作。继续加强档案、外事、侨务、气象、河务等工作。
(二)加强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安全稳定等工作
继续开展全民文明素质教育活动,扎实搞好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城市活动。大力开展“平安济源”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做好“五五”普法教育和“三五”依法治市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支持驻济部队建设,抓好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工作,做好军转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工作。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强化“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观念,完善信访制度,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活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七、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20件实事 在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大实事的基础上,我市自加压力,提高标准,决定办好20件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让广大群众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提高济源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十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月增加100元以上;城市低保对象人均月补差标准由85元提高到95元,农村低保对象人均月补差标准由不低于30元提高到不低于40元。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无偿提供法律援助。
(十二)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敬老事业。建设市社会福利院,新建、改建4个镇敬老院。争取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45%,集中和分散供养五保对象分别按照年人均2500元、1500元标准补助。继续对85岁以上老人发放敬老补贴。
(十三)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市新增就业1.3万人,再就业2000人,全部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整合培训资源,开工建设职业技能实训中心。继续实施“阳光工程”、扶贫培训“雨露计划”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1万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万人。
(十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100个农村便民超市,覆盖全市三分之二以上行政村。
(十五)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强化食品、药品质量监管,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及时查处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违法违规案件,使全市食品抽检合格率提高3个百分点。新建药品连锁店10家,确保农村药品100%实行配送。
(十六)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深化蟒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全年削减化学需氧量800吨、二氧化硫1.8万吨,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0天以上,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十七)加快“两气一水”建设。新建燃气管网10.9公里,新增燃气用户2500户;新建供热管网9.8公里,新增供热面积79.9万平方米;新建供水管网6.8公里,新增供水用户2500户。
(十八)完善城市环卫设施。在市区新建10座规范化公厕和垃圾中转站。
(十九)实施居民照明工程。对环城路以内居委会背街小巷的路灯进行全面维修,对居民小区照明设施进行完善配套,方便群众出行。
(二十)实行免费婚检和出生缺陷干预。为婚龄人员进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免费对拟怀孕妇女进行出生缺陷预防检查,减少出生缺陷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八、努力建设务实高效勤政廉洁的政府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为民、务实、勤政、清廉,进一步转变职能、拉高标杆、开拓创新、狠抓落实,提高政府工作的执行力、创新力、公信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转变政府职能
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政府工作的重点、政策支持的重点和财力保障的重点放在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上,更加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注重解决就业、就学、就医、救助等民生问题,更加注重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更加注重社会矛盾调处和公共安全防控,最大限度地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切实为群众、为企业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二)坚持依法行政
依法规范行政行为,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强化行政监督,将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监督效果。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土地和矿产资源、政府采购、国有资产转让等公共资源管理权力,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机制。
(三)提高工作标准
坚持解放思想,牢固树立超前意识、总量意识、机遇意识,敢于改变传统思维定势、突破固有观念束缚,始终保持开拓创新、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坚持拉高标杆,发扬“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加压驱动,奋勇争先,超前谋划,追求突破。坚持提高标准,行动求快,措施求实,效果求好,不搞形式主义,不玩数字游戏,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推动实实在在的发展。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加大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经济发展、节能减排、优化环境、为民办实事等重要工作的考核力度,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舞台,干成事者有地位。
(四)转变工作作风
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强化大局意识、公仆意识、忧患意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认真负责地做好各项工作。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精简会议、文件,改进会风、文风,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倡导节俭之风,厉行节约,勤俭办事,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进一步提高公务员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加强公务员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
(五)加强廉政建设
进一步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加强效能监察和执法监察,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人群的监督管理。大力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加强审计工作,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预算执行审计和专项资金审计。进一步完善管理办法,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的监督和管理。加强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村级民主管理。时刻坚守信念防线、道德防线和法纪防线,以清正廉明的政风、勤勉务实的作风,打造群众信赖、人民满意的“阳光”政府!
各位代表,2008年是贯彻落实十七大战略部署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和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一年。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前途光明,催人奋进;又面临着压力和挑战,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解放思想,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济源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济源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4年济源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4年3月23日在市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 济源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段喜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3年工作回顾
2003年,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
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加快。初步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完成94.9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0亿元,增长23.7%;财政总收入完成5.34亿元,增长19.8%;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7.5亿元,增长2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1亿元,增长6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6亿元,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797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78元,增长6.8%;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达到56.5亿元和50.4亿元,分别增长19.5%、24.3%。生产总值、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五项指标增幅居全省第一位。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区域布局初具规模,山区中药材、烟叶、制种分别发展到3.3万亩、2.4万亩、2.1万亩,平原蔬菜、优质专用粮分别发展到9.7万亩和16.9万亩,城区花卉苗木发展到1.07万亩,粮经比例调整到55:45。特色农业基地发展迅速,鲜切花基地、樱桃基地快速兴起,10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通过省级认定。畜牧业发展加快,养殖小区发展到224个,养殖专业户达到7157户,农民人均来自畜牧业的现金收入达到954元。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实施工业项目110项,完成技改投资16.6亿元;济钢百万吨钢铁扩改、豫光5万吨电解铅精炼、丰田肥业5万吨复合肥等90个项目按期完工,沁北电厂、豫源2×13.5万千瓦热电联产、豫光10万吨电解锌、金马100万吨焦化、济源煤业乔庄井田开发等项目进展顺利。优势企业快速扩张,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13家,新增限上企业14家。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加快,新增私营企业176家,个体工商户1959户,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开始运行。加强对小煤矿和非煤矿山的集中整治,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第三产业发展加快。旅游业在困境中稳步发展,完成小浪底景区北岸绿化、张岭俱乐部和五龙口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景区“创A”、“创优”活动,王屋山以第一名的佳绩入选第三批国家地质公园。加大市场建设培育力度,建成了城隍商贸中心、丹尼斯天坛店和一批商务楼,城乡市场繁荣。
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效。企业改革稳步推进,20家企业完成改制,改制面达98.4%,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改制开始起步。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全面展开,完成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国库集中收付中心挂牌成立。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完成公务员过渡892人,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改革顺利推进。进一步强化行政审批中心服务功能,实行网上审批,开通了“12345”便民服务热线。开展经营城市改革,对主要路段广告权进行拍卖,收购储备土地1580亩。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实际利用外资1780万美元。实施企业“宁静工作日”制度,加大查处力度,涉企“四乱”明显减少,经济环境明显改善。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绩。交通建设成绩显著,济焦、济洛高速公路进展顺利,完成济邵公路扩建,通道绿化达307公里,新修乡村油路144公里,铺设砂石路230公里。城市建设全面推进,济源篮球城、新济源一中、污水处理厂、济水苑、南蟒河治理进展顺利,城市道路建设和绿化、亮化进一步发展;启动了“都市村庄”改造工程,规划项目108项,大部分已开工建设;加大创建力度,顺利通过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城市验收,国家卫生城市通过省级鉴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2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布袋沟供水工程竣工通水,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完成6.5万亩,农网二期改造全面结束。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5家企业和10种产品通过省级高新技术评审,跻身“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行列。免收山区中小学生杂费的政策得到全面落实,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86%。山区群众收看济源电视节目难问题得到初步解决,济渎庙抢救整修一期工程顺利完成。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胜利,全市没有出现一例“非典”病人和疑似病例。推行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加人员达34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75%。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新增各类参保人员1.8万人。加大扶持力度,5288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为4.35‰。统计工作被评为“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先进单位”。依法加强环保工作,城市水质得到改善。扶贫开发和驻村工作取得新成效。发放救灾资金248万元,较好地解决了受灾群众的生活困难。档案工作荣获“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称号。人防、气象、残联、史志、民族、宗教、侨务、外事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5家单位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大力推进法制建设,依法行政工作得到加强。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社会治安秩序良好。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圆满完成城市民兵工作改革任务。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满意率明显提高。加大政务公开、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新的成效。
总的来看,2003年是近几年来经济增长最快、完成项目和投资最多的一年,是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济部队、武警官兵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距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差距较大。二是工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原材料深加工企业、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偏少,个体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所占比重偏低,环保压力增大。三是旅游业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发展活力不够。四是发展环境仍有待改善,少数群众干扰项目建设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服务质量差,办事效率低,政府自身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2004年,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经济发展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尤其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为我市工业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各地发展步伐普遍加快,对资金、项目、资源、人才的争夺日趋激烈,区域经济竞争加剧,对我市进一步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加快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努力加快发展步伐。根据率先在中原地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立足我市实际,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一争一创一率先”和实现“17116”为目标,以全面提升发展的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为主题,强力实施项目带动和开放带动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调整结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环境,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完成113亿元,增长16.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7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完成77亿元,增长20%;第三产业完成29亿元,增长11%;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2亿元,增长19.9%;财政总收入完成6亿元,增长12.3%;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8亿元,增长2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亿元,增长7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810元,增长14.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30元,增长8.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2‰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三、全力做好2004年的各项工作
(一)继续大力实施“项目建设年”活动,充分发挥投资的第一推动力作用
坚持把项目建设放在政府经济工作的第一位,全力组织好“项目建设年”活动。工业方面,完成豫光10万吨电解锌和8万吨铅扩改、金马100万吨焦化、太行100万吨水泥、博海30万吨焦油深加工、方升5万吨树脂和4万吨离子膜烧碱、正兴10万吨玉米淀粉、中原特钢限动芯棒、乔庄井田开发、神源动力电池、蟒林煤业新井、天龙30万吨焦化、万洋和金利来烧结机技改等项目,加快建设豫源2×13.5万千瓦热电联产、奔月浮法超薄玻璃、济钢竖炉及煤气发电、轵城电瓶组装等项目。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完成1-2个投资额在500万元(山区3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农业方面,抓好蟒河口水库、2万亩农业综合开发、5万亩玉米良种繁育基地、古轵生态苑等项目建设。城建、交通、旅游、电力方面,完成获轵路孟州界至留养段改建、黄楝树至孤山峡公路改建、王屋山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九里沟写生基地、西区变电站等工程,加快济源篮球城、新济源一中、济渎园林苑、南蟒河治理、垃圾处理场、多功能演播厅、地质文物博物馆、人口学校、济水苑小区、豫光经济适用房、丽都花园等项目建设。大力支持服务沁北电厂、西气东输支线、西霞院水库、济洛、济焦、济晋高速公路等国家和省重点项目,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济钢200万吨钢铁扩建、豫光30万吨电解锌二期和10万吨再生铅项目、豫源4×60万千瓦机组、河口村水库、济运高速公路等项目要做好前期工作。
今年是我市安排项目最多、投资额最大的一年,全市上下要齐心协力,多方动员,确保项目建设按计划进行。抓住国家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和上级专项资金;做好开行贷款工作,积极向银信部门推介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作用,缓解融资难问题;积极探索市场化融资的路子,吸纳社会资金和外来投资参与项目建设。开展“重点项目建设优良环境奖”评选活动,对创造优良环境、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施工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市直单位以适当方式予以奖励。严格质量管理,全面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坚决杜绝质量隐患。
(二)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优化工业结构。依托我市比较优势,抢抓市场机遇,加大技改投资,加快优势企业规模扩张,做大做强钢铁、铅锌、能源、陶瓷、农副产品加工五大优势产业,改造提升机电、建材、化工三个传统产业,提升工业经济竞争力。搞好铅锌、焦炭、树脂、钢、玻璃等初级产品的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产品结构由初级型向中高级型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不断提高工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优化工业布局,抓好工业区的规划和发展,天坛工业区要加快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入区企业达到10家以上,科技工业区建设要初具规模,入区企业达到16家以上。大力发展乡镇工业,搞好与大企业配套协作,培育企业集群,引导企业向工业区集中,避免分散布局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加强对工业运行的监测和预警,加大协调力度,确保工业生产正常运行。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监察,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强特色农业基地建设,鲜切花和花卉基地达到5000亩,樱桃基地达到1万亩,烟叶面积达到3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达到2万亩。大力发展畜牧业,扩大养殖规模,抓好无公害畜产品基地建设,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和防疫,保证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围绕特色基地,加快培育一批农畜产品深加工型和营销型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带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绿色和生态农业。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作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贷款贴息和奖补资金。加快信息服务、科技推广、良种繁育、农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现代服务体系。完成3万亩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任务。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建立市、乡、村三级劳务输出管理网络,着力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确保农民务工收入稳步增长。加大山区扶贫开发力度,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扶持贫困农民发展致富项目,组织好“迁户并村”工程,搞好试点,总结经验,积极推进。
以旅游业为龙头,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我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尽快做大做强旅游业。改革旅游管理体制,形成全市统一领导、市场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经营管理体制,公开转让景区经营权。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景区旅游回线,开发特色旅游项目,打造精品景区和景点。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继续在国家和省级主要媒体上加强宣传,筹办具有济源特色的旅游节,积极开拓客源市场。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景区建设贷款贴息、旅游宣传补助和旅游发展奖励。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108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达到1000万元。搞好市场规划和建设,抓好亚飞汽车城、农机汽车商贸城、南街集贸市场、天坛钢材城、西街灯具市场等专业市场建设。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特许经营等现代流通业,加快发展商贸、餐饮、交通运输、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物业管理、金融、保险等,促进第三产业全面繁荣。
(三)大力推进城镇化,构筑加快发展的载体
抓住我市列入“中原城市群”的机遇,按照有利于经济发展、以人为本、突出特色的原则,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强规划工作,完成城区总体规划,调整城市土地总体规划,完善城市详细规划,增强规划对城市建设的指导和调控作用。加快市区建设,修建桃园路、沁园南路、学苑东路、汤帝南路等,基本实现城区路网畅通;完成沁园路、周园路、文昌路等人行道改造,搞好街道、街口的绿化亮化,完善公厕、垃圾中转站等配套设施,加快推进精品街建设;加快城区改造步伐,全面完成规划项目建设,改善城市形象,繁荣城区经济;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市区多建高楼,提高城市品位;加强城市供水、供电、供热、供气建设,集中供热面积增长10%以上,新增煤气用户5000户以上;继续开展城市创建活动,力争国家卫生城市通过验收、国家园林城市通过省级鉴定。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加快发展小城镇,完善城镇功能,充分发挥小城镇集聚生产要素、促进商品流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作用。通过经济推动、产业扩张,带动城镇规模膨胀,形成工业化和城镇化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完善加快城镇化的政策措施。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实行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土地供应政策,允许乡镇企业和农民按规定将农村用地置换为城镇建设用地。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以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的政策,取消城乡户籍差别。加快社区建设,完善城市基层管理。打破地区保护和城乡壁垒,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开通农民进城的“绿色通道”,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四)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富民强市步伐
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坚持把服务放在第一位,多支持少干预,多指导少指责,多服务少设卡,多协调少扯皮,多帮助少收费,努力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在融资、土地、技术、人才等方面遇到的难题,以宽松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催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继续修改完善有关的政策措施,保障非公有制企业享有同等的待遇和市场准入机会。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科技含量高、效益好、没污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更能发挥本地优势的产业和项目,对发展前景比较好的产业,要大力扶持,逐步培育成为主导产业。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克服“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观念,克服家族管理的弊端,改进粗放落后的管理方式,逐步与现代管理、科学管理接轨。非公有制企业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增强社会责任感,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五)大力开展“对外开放年”活动,促进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
要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开展“对外开放年”活动为动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扩大对外开放。抓住新一轮全球和全国范围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采取各种有效的招商形式,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要增强招商引资工作的针对性,发挥我市劳动力、资源、能源等优势,吸引外商来我市投资兴业。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充分发挥工业区的优势载体作用,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商务成本,真正把工业区建成外资密集、带动力强的招商引资平台。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作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补助和奖励资金。积极组织参加有关的“贸易投资洽谈会”,积极参与东西合作、豫沪合作,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全面落实出口退税贴息政策,鼓励各类企业扩大出口。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走出去”,拓宽发展空间。落实目标责任,完成招商引资1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070万美元,出口额达到1.32亿美元。
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大社会评议和行政监察力度,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形成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良好行政环境。坚持实施企业“宁静工作日”制度,大力整治“四乱”,坚决查处扰乱正常经营的违法违纪案件,为广大企业和工商户营造宽松的经营环境。及时协调解决厂村矛盾、厂群矛盾,促进厂村共同发展。大力建设“诚信城市”,树立政府诚信形象,开展全民诚信教育,形成崇尚信用、维护信用的良好社会信用环境。实行外来投资项目一把手负责制、服务承诺制、无偿代办制和跟踪保障制,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强化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观念,营造“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六)深化改革,完善加快发展的机制
继续推进企业改革。全面完成企业改制任务,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改革要取得明显进展;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规范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企业用工、人事、收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依法加强对改制企业的监管,督促企业认真贯彻执行《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等法律法规,依法用工,保护职工合法权益。
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农户在承包期内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流转办法,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土地征用制度,保障失地农民利益。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税率降低一个百分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加大对违法违纪人员的查处力度。
积极推进投资体制改革。深化城建融资体制改革,多渠道吸引外来资金和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开拍卖桥、路、广场冠名权;深化城市公用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对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实行特许经营,对市政设施维护、绿化养护、道路清扫、垃圾清运、公厕保洁等进行公开竞争招标,推进市场化经营;加大市区土地收购、储备、拍卖力度,土地储备力争达到5000亩以上。
继续深化行政管理和财税体制改革。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完成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改革,严格财政支出管理,确保收支平衡。依法强化税收征管,堵塞漏洞,清缴欠税,加强发票管理,以票控税,做到应收尽收。
(七)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推广体系,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和科技进步奖励制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加大危房改造力度,提高农村办学水平;义务教育实行一次性收费,继续免收山区中小学生杂费;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确保新一中秋季招生;职业技术学院要强化师资和教学设施建设,做好迎评促建工作。抓好培养、吸引、选拔人才工作,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继续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公务员和工作人员,鼓励机关工作人员领办、创办非公有制企业,完善机制,拓宽人才使用方式,充分发挥人才的第一资源作用。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创建活动,加强下岗失业人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坚决遏制出生性别比失调现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开展“大气治理年”活动,依法关闭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企业,坚决制止新上重污染项目,推广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确保大气质量明显改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强化国土资源监察,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加大对无证矿山、煤矿和乱建乱占行为的查处力度,完善有偿使用机制,改进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行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落实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和再就业技能培训,为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再就业创造条件。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4050”人员就业。认真做好复转军人和随军家属的安置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符合条件的城市贫困居民要全部纳入“低保”范围;以个体、私营和外资企业为重点,扩大城镇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社保资金征缴管理制度,对拖欠工资和“三金”、引起职工群体上访的企业,依法严厉处罚;探索建立低收入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孤寡老人的集中供养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切实做好救灾救济工作。
大力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改革文化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加快城区、山区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搞好文艺精品创作,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疾病信息网络和预防救治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推进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覆盖率达80%以上。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争取全国女篮甲级联赛河南主场赛在济源举行。积极支持关工委开展工作。办好老年大学,改善老干部活动设施条件。加强统计工作,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搞好第一次经济普查。加快第二届市志续修工作。继续做好档案、人防、民族、宗教、残联、侨务、外事、气象等工作。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正确导向,加强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继续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规范文明单位的建设与管理。宣传科学,反对迷信,开展“扫黄打非”集中治理,净化文化市场。发挥文化大院、文化广场的阵地作用,提高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
高度重视民主法制建设。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决议,自觉接受监督。加强与人民政协的协商,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完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加强法律援助,依法保护妇女、儿童、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支持驻济部队建设,开展拥军优属和军民共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争创“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市”。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维护良好社会治安秩序。高度重视信访工作,落实信访责任制,积极化解遗留问题,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八)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自主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办实事,求实效,珍惜民力,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坚持察实情,讲真话,不虚报浮夸;坚持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
建设服务型政府。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改进工作作风,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认真组织实施行政效能监察,坚决纠正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
建设求真务实的政府。坚决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坚决制止短期行为和虚假政绩,坚持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人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从现实条件和可行性出发,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干一件事,成一件事,繁荣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加大“目标管理,末位淘汰”实施力度,加大“十项重点工程”和“十项重点工作”督查落实力度,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干部得到褒奖,使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惩戒。
建设依法行政的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依法制定各项政策,增加政策的透明度。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实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开展行政执法人员社会评议活动,对服务态度差、办事效率低、吃拿卡要的行政执法人员要严厉查处、严肃处理。
建设廉洁为民的政府。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权力观教育,加大政务公开、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力度,把反腐败寓于各项工作之中,始终保持公务员队伍的清正廉洁,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勤勤恳恳为民。
各位代表,我市已具备了加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又面临良好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机遇,任务艰巨,前景光明。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团结拼搏,开拓进取,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2014年济源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2月10日在济源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济源市市长 王宇燕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环境和严峻挑战,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总定位”,围绕“总目标”,把握“总要求”,努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生产总值完成460亿元、增长12%、高于全省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95亿元、增长15.9%,财政总收入完成56.4亿元、增长19.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4.6亿元、增长19.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6亿元、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6.3亿元、增长1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9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58元,分别增长9.2%、12.3%。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抓重点破难点,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年初,受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市场有效需求不足、自身结构性矛盾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经济下行趋势明显。面对严峻形势,我们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全力以赴稳增长促发展。
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坚持按季度召开经济运行会,强化经济运行的服务和指导,重点解决传统骨干企业的困难和问题,着力遏制工业经济下滑;搭建产销、银企、用工对接平台,强化要素保障供给,确保企业稳定生产。随着一系列措施实施,经济增速稳中趋升、效益稳中向好。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大力开展重点项目百日攻坚行动,建立健全早餐会、周通报、月点评工作机制,及时解决征地拆迁、要素保障等突出问题。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262个、亿元以上项目121个,完成投资313亿元,增长23.6%。沁北三期、富士康模具一期、济钢高洁净机械用钢、鲁泰能源、丰源石油轻烃、伊利液态奶加工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豫光冶炼渣技术改造、中国煤科机电产业园、中原特钢重型机械关重件等项目加快推进,职教园区一期、农村敬老院改造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站等一批民生项目建成投用。
开放招商富有成效。实行四大班子成员抱团招商和产业招商业主负责制,先后在北京、厦门、深圳等地举办专项推介会10余次,积极参加第八届中博会、港澳经贸交流等重大招商活动。招商引资突破2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25亿美元,增长13.1%;引进实施了富士康精密机械自动化和新增产能、北京新纪元电动汽车、西安交大科技园、巨力钢丝绳、建业十八城、上海九硕蟒河休闲文化产业带、上海升龙东夫城中村改造和连地整体开发、多尔克司奶牛养殖等一批重大项目。全年进出口总额完成29.5亿元,其中出口完成14.5亿元,增长85.9%。出入境检验检疫办事机构获批。深化境外交流合作,与韩国漆谷郡缔结友好城市。
产业集聚区竞相发展。紧紧围绕建设“五百亿元和千亿元级产业集聚区”目标,统筹推进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打造科学发展载体。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3亿元,增长11.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44亿元,增长7.8%;税收收入18.5亿元,增长24%;从业人员达6.7万人。虎岭集聚区入选省“十强”,玉川集聚区被评为省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区,高新技术开发区荣获全国煤矿用防爆电器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二)调结构促转型,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加快解决制约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努力增强发展的科学性。
工业结构明显优化。坚持优化存量和扩充增量相结合,大力推动以传统骨干企业为主体的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引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成长性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226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136家、超百亿元企业3家,豫光连续六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济钢、万洋、金利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钢产品深加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有色循环等产业集群快速壮大,集聚企业103家,占全市经济总量的40%以上;高技术产业增长78.3%,高于全市62.4个百分点,高成长性产业占全市工业的20.8%。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中期验收。国家煤矿用防爆电器产品质检中心开工建设,豫光金铅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大力加强节能减排,完成11家企业污染源综合治理和节能技改,实施15家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依法关闭32家企业落后产能和生产工艺,全年共削减化学需氧量580吨、氨氮76吨、二氧化硫5300吨、氮氧化物6500吨。
现代农业规模壮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建成王屋蔬菜制种、下冶烟草、轵城奶牛养殖等精品园区10个,完成投资1.5亿元;8个农业产业化集群实现销售收入189亿元,双汇生猪和阳光兔业被认定为省级产业化集群;与中国农科院合作成立绿茵蔬菜制种院士工作站;隆平高科、植物蛋白、大河粮油等项目进展顺利,产业化龙头企业达49家;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总产22.1万吨;创新融资模式,争取国开行支持贷款5800万元,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90%;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达695家,沁水农业开发公司、玉泉蔬菜专业合作社、个体经营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积极作用。“3+1”工作扎实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实施项目36个,河口村水库进展顺利,荣获省“红旗渠精神杯”,造林绿化植树1966万株,开发整理土地6000亩,村容村貌和重点区域综合整治成效明显。
服务业提速发展。服务业市场主体达1.7万余户,增长11.3%;实施服务业项目110个,完成投资117亿元,增长43.8%。组建市旅游集团,设立王屋山、五龙口旅游管委会,全年项目投资2.7亿元,累计接待游客69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9亿元、增长25.3%。引进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信尧城市广场、泰宏豪生、新八方家电城等投入运营,印象新城、中原国际商贸城三期、德泰酒店等加快推进;编制完成中心城区商业网点规划,整顿规范农贸市场,完成槐仙、商业城、南街等夜市整治提升。华铁集装箱物流项目进展顺利。房地产业完成投资31.9亿元,增长17.5%;商品房销售面积91万余平方米,增长10.6%。保险业加快发展,实现保费收入8.6亿元,增长17.7%,中国人寿、人保财险实现省直管。金融运行总体平稳,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达274亿元、210亿元,分别增长20.1%和12.4%。
(三)重特色强管理,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
始终坚持全域城乡一体化发展,多措并举推动新型城镇化,预计城镇化率达55%,较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
新型城镇化内涵不断提升。抢抓国家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重大机遇,努力探索符合济源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上报待批,全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纳入全省总体布局,省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正式批复。城乡总体规划获批实施,九大片区、城市基础设施、小城镇等50余项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大力实施国家智慧城市、国家低碳城市、全国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建设,成为首批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市和全国中美低碳生态试点市,济源新型城镇化发展站到更高层面。
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整体推进。九大片区开发全面展开,完善片区建设工作机制,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规范城中村改造、房屋征收补偿、保障性住房等政策措施18项。实施片区项目65个,完成投资38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7.6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增加到32万。实施小城镇建设项目83个,完成投资17.3亿元,小城镇吸纳农村人口转移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克井、承留、思礼、轵城入围全省百强乡镇。编制完成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方案13个,新开工项目5个,完成投资6亿元,新入住群众4000人,丹桂园、盘溪苑、三湖嘉园等新型农村社区加快推进。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焦济洛城际铁路前期快速推进,济阳高速实质性开工准备就绪,南环至南站、黄河路东延等竣工通车,完成投资10.8亿元。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1.8公里,新增“两气一水”管网70.5公里,供气覆盖率达96%,供热覆盖率达46%,新增供热面积85万平方米、用户8100余户,供热管网首次跨过蟒河;新增改造雨污管网39.8公里,第二污水处理厂主体建成,西气东输二线支线开工建设。
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强城乡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国家级城市管理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获批。加强城市游园、广场、公园、绿地综合整治,完成12条道路、7个游园绿地、13个居住小区等重点区域绿化提升。实施沁园路、济渎路等城市主干道路灯改造,完成黄河路、沁园路、济源大道、世纪广场、湨河两岸夜景亮化。自行车租赁系统、智能公交系统、出租车电召系统上线运行,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深入开展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出台违法建设认定处置办法,进一步规范城乡建设秩序。持续开展“五城联创”、环境卫生秩序集中整治,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通过省级测评。
(四)推改革破瓶颈,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取消审批事项36项、承接39项,率先在全省推行模拟审批新机制。积极推动财税体制改革,首次将社会保险基金、国有资本经营纳入政府预算体系,将政府性基金预算与公共财政预算合体并用,率先在全省实行镇级国库集中支付全覆盖。“营改增”试点稳步实施。加快推进政资政企分开,完成43家机关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建立市级企业国有资产全覆盖统一监管体系。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成30个村产权确权登记和2个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试点。理顺产业集聚区管理、财税、投融资等运行体制,把31个村(居)、4个居民组划入集聚区管理。事业单位、公交、医疗、供销社等改革深入推进。
发展瓶颈得到有效破解。创新土地保障机制,积极推行城乡建设用地人地挂钩、增减挂钩,积极争取报批土地1.17万亩,大力开展闲置低效利用土地专项治理,清理整治2198亩,挖潜盘活1182亩。充分发挥市投资公司融资平台作用,通过信贷、企业债券、信托等多种形式,为城建、交通、教育、九大片区等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金融体系加快完善,德瑞恒通高端装备创投基金、兴豫生物医药创投基金成功设立,中原证劵、国都证劵营业部正式运营,市财政注资市担保公司3000万元,全社会各类融资新增65亿元。深入开展美丽济源环保治理专项行动,加强大气、水和农村环境整治,完成48项环保治理任务;加强总量预算指标管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增量,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五)惠民生保平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深化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财政民生支出41.8亿元,增长19.7%,占财政支出的72.7%,省定“十大民生工程”和市定“十大幸福工程”较好完成。
就业创业工作不断加强。完成技能培训2.1万余人、职业技能鉴定9100余人次,新增城镇就业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被评为全省全民技能振兴先进市;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3亿元,新增个体工商户6320户、企业836家,扶持3689人成功创业。各类市场主体注册资本达305亿元,增长14%,居全省前列。
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强化社保扩面征缴,新增各类社会保险参保7.9万人次,累计征缴11亿元,增长47.5%,城镇退休职工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城乡低保等待遇提高。将遗留失地居民纳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敬老补贴扩面至80岁以上老人。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8.5%以上,35个病种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范围,率先在全省开展城镇职工医保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试点,城镇职工和居民大额医疗保险支付限额提高到30万元和28万元。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13.6亿元;保障性住房全部开工,2189套主体封顶。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组建职业教育集团,职教园区入住学生8000余人,职业技术学院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黄河科技学院应用技术学院首届招生,实现本科教育零突破;高考本科上线率达71.85%;新建改造幼儿园22所。率先在全省全面推行“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模式,5家市直医院与省内外名院组建“医联体”。成功举办第二届市运会暨全民健身大会,建业五人制足球主场落户我市。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文化中心、农村数字电影等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王屋山的女人》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率先在全省实现计生奖励扶助城乡全覆盖,人口出生率稳定在13‰以内。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主体建成,老年公寓、妇女儿童医院具备开工条件。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大力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群众安全感指数位居全省前列。创新群众工作机制,坚持领导接访日和信访联席会议制度,省以上交办事项按期办结率达100%。广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主要农产品、肉类产品检测平均合格率均达99%以上。持续加强安全保障型城市建设,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创历年最好水平。
一年来,我们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热点问题处理和重大决策落实情况督导,高质量办理、答复人大议案建议104件、政协提案194件。充分发挥规划、财税、土地、编制等专业委员会集体议事决策机制,修订完善政务公开、土地管理、财政预决算、行政决策监督等制度23项,发布各类政府信息2.3万余条。充分发挥12345市长热线作用,受理群众来电来函14.8万件,综合办结率99.3%。深入推进“六五”普法,依法治理、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得到加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执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积极推行模拟审批、并联审批、网上审批,尽量压减审批环节。深入开展“一创双优”和“开门纳谏”集中整治活动,着力解决影响发展环境的案事件,发展环境综合评分位居全省第2位。不断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坚持一年两次对干部作风进行民主评议。持续加强效能监察,坚决查处机关工作人员违纪违规行为,纠正损害群众利益和破坏投资环境等不正之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工程建设领域、财政性资金和民生项目监管力度,强化预算执行审计、绩效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严格规范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工作;开展清退超标办公用房、公务用车“两统一”、财政供养人员“吃空饷”、保障性住房等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各种腐败行为。
一年来,我们大力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后备力量及人民防空建设,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驻济部队、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重要贡献。落实老干部政策待遇,帮助老干部解决实际问题。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发挥作用。第三次经济普查顺利开展。对口援疆成效明显。人防、史志、民族、宗教、侨务、对台、档案、气象、河务、慈善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前所未有的困难中奋力前行,在激烈竞争的发展中创新突破,经受了十分严峻的考验,实现了好于预期的经济增长,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工作成绩,积累了难能可贵的宝贵经验,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砥砺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驻济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外来投资者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经济转型升级任务繁重。传统重化工业面临着淘汰产能、行业重组的生存考验,重点骨干企业尚处于改造提升、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多数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市场抗风险能力低,经营状况不容乐观。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培育期,第三产业总量偏小、占比较低。二是城市转型提质任重道远。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有限,城市框架、人口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与地区性中心城市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城市管理水平有待改进提高,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需要纵深推进。三是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亟待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优质医疗资源短缺,农村群众出行难,局部环保问题突出,一些群众居住条件较差、生活不够便利等。四是从严治政需要不断加强。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服务意识和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干部作风和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惧,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让人民群众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效,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变化。
二、全力做好2014年的各项工作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市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综合分析研判今年的发展环境,仍要客观清醒地把握积极因素和不利影响。一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将释放新的改革动力和发展活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将释放出巨大的投资需求和消费潜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国际国内产业转移速度加快、质量提升,为我市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三大国家战略规划,为加快区域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国家加快调整优化结构,淘汰过剩产能,短期内给我市传统产业带来巨大压力;土地资源、资金供给和环境保护政策有新的重大调整,要素保障日益紧张,持续保持经济较高速度增长难度增大;随着省直管体制范围扩大,我们既要面对“17+1”的同台竞技,又面临“10+1”的倒逼压力,形势逼人,不容松懈。对此,我们务必审时度势,科学把握宏观形势,既不骄傲自满,又不妄自菲薄,立足市情,趋利避害,抢抓机遇,防范风险,努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两个率先”总定位和总目标,把改革创新、扩大开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按照“发展求特色、建设出精品、创新当尖兵”总要求,坚持以城乡一体化为统揽,着力扩大需求稳增长,着力优化结构促转型,着力改革创新增后劲,着力创造优势强支撑,着力改善民生促和谐,调中求进、变中取胜、转中促好、改中激活,切实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实现新突破。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在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控制在3.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今年要着重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化工业仍然是我市的当家产业,在当前总体困难的情况下,要采取产业链垂直整合、加大技术改造和加强企业管理等措施,努力实现企业保生存求发展;同时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抓住行业重组洗牌的机遇,化危为机,做强做大。要通过深化改革,将豫光、济钢等重点骨干企业改造为装备先进、效益优良、节能环保、法人治理结构科学的现代化企业集团,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实施豫光再生铅冶炼、巨力钢丝绳、中原特钢重型机械关重件、金马焦炉煤气制氢、丰源石油轻烃二期、低热值煤发电、沁北电厂四期等项目;大力推动铅锌绿色低成本发展,建设优特钢产业基地;积极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水泥行业整合重组。
加快发展高成长性制造业。充分发挥我市比较优势,抓住全省实施1000个基地型、龙头型项目建设机遇,加快推进电子信息、机械加工、装备制造、矿用电器、食品加工等产业发展。重点实施富士康精密机械自动化和新增产能、富士康配套产业园、中国煤科矿用机电产业园、伊利乳饮料等项目,进一步做大总量、提升效益,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尽快培育形成带动工业升级的主导力量和新的支柱产业。
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抓住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政策机遇,积极对接全省460个产业创新发展重大项目,强力推进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重点实施新纪元电动汽车、太阳能光伏电站、国电大岭风电、中节能冷链装备、力帆启动电池、生物医药产业园等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兴产业。
发展壮大中小微企业。结合省中小企业百千万成长工程,按照中型企业抓成长、小微企业抓培育的思路,确定100家成长性好、带动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倍增计划企业,切实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鼓励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扶持政策,重点围绕信息、融资、管理、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提供服务,在土地、税收、人才等方面加大扶持;整合资金设立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基金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建立政银企融资合作平台,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帮助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全面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紧紧围绕考核晋级标准,坚持“四集一转”,完善产业配套,壮大产业集群,促进集聚区提质发展,尽快达标加星。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综合服务中心、科研服务平台、金融保险质检等配套功能,完成投资24亿元以上;加大产业集群培育,提升主导产业集群化水平,在电子信息、有色冶炼深加工、钢铁深加工、矿用电器、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按照一体规划,联动开发,推动产城互动发展。积极主动对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力争在重大交通、航空物流、信息消费等方面取得突破;探索建立市级产业集聚区考核评价机制,提升专业园区发展水平。
提升工业发展内涵和质量。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依托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助推创新发展,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创新型企业等5家以上,新建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12个以上;深化与中科院、西安交大、郑州大学等科研高校合作,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引导企业对照行业顶尖水平开展对标,推动我市企业在同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把人才队伍和企业家队伍建设放在更紧要的位置,培养引进一批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紧缺适用人才。深入实施专利、标准、品牌、商标战略,大力开展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积极培育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和省(市)长质量奖,完成国家煤矿用防爆电器质检中心建设。以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为依托,积极推广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开展“两化融合”典型示范,促进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发展。
第四篇:济源市总工会
济源市总工会
济工发〔2009〕19号
关于举办济源市第四届职工读书节活动的
通 知
各系统工会、直属基层工会,各镇(办事处)工会联合会: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职工素质,落实中央保增长、促发展方针,进一步推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市总工会决定举办第四届职工读书节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自2009年7月8日至2009年9月30日为第四届职工读书节活动开展时间。
二、活动内容
1、举办演讲比赛。市总工会9月初举办以迎接国庆60周年,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保增长、促发展、克难攻坚为主题的演
讲比赛,以陶冶职工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强感,号召全市职工为战胜经济危机,促进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贡献。
2、举办专家讲座和职工讲书活动。一是市总将举办专家讲座及职工讲书专场活动,打造本届读书活动亮点,提升职工读书层次、积极性,进一步促进职工读书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二是市总将组织读书先进职工赴省参训,并到先进地区观摩交流,提高素质、开阔视野,加快培养高素质职工队伍。
3、开展理论研讨撰写论文活动。各级工会要组织单位职工结合自身工作、专业,通过读书学习,围绕工会、职工、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促发展等议题自拟题目,撰写论文,提高职工思想理论专业修养,集思广议,为本单位和全市发展建言献策。
4、出版职工作品集。市总将选择职工优秀作品出版《济源文学》读书节专号或职工作品集。鼓励单位在济源日报刊登专版或出版单位职工作品专集。
三、活动形式
1、推荐书目。由市总工会和55家直属工会负责推荐,共推荐68本书供职工阅读。
2、网上启动职工读书节。7月8日在济源市总工会网站(www.xiexiebang.com)上启动第四届职工读书节活动。并通过小灵通、手机向职工发送信息,倡导读书修身,敬业奉献。
3、开展读书活动。各级工会要精心组织职工参与并积极举办以提高职工技能及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的朗诵、演讲、讲书、书画比赛、劳动竞赛等活动。广泛动员广大职工采取培训、集中学习、自学、自我读书等形式促进活动开展,通过读书学习把广大职工的思想凝聚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上来。
4、开展网上评选作品、论文活动。各直属工会要积极组织职工开展书评、读书心得、读书感悟、文学作品创作、论文撰写等活动,于每月底前将4篇优秀作品及1篇优秀论文上传济源市总工会网站进行网上评选。
5、开展读书明星、书香家庭和学习型组织评选活动。本次读书节将进行读书明星、书香家庭、学习型班组和单位评选活动,通过评选,进一步宣传读书典型,鼓励单位、职工、家庭进行智力投资,投身读书学习,提高素质,奉献社会。
6、推进职工书屋建设。按照全总、省总职工书屋建设要求,制定职工书屋投资建设奖励办法,进一步加强我市职工书屋建设,扩大职工书屋的覆盖面。全市职工书屋要合理布局,确保有能力投资,有潜力发展,有相应规模,管理规范,效果显著。今年市总工会确定试点职工书屋15家(名单附后),并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建设职工书屋。
7、建立流动职工书屋。依托济源市图书馆,在我市先进职工书屋中设立流动职工书屋(名单附后),扩大先进职工书屋规模,提高职工阅读条件,采取传阅、推荐书目、兴趣小组等形式增强
职工阅读兴趣及自觉性,发挥我市图书馆资源的整体优势,促进职工素质提高和企业的创新发展。
8、召开总结表彰会。总结职工读书节和创争活动开展情况,表彰读书和创争活动先进集体和个人。
四、表彰奖励
本届职工读书节设读书明星10名,书香家庭10个,学习型班组20个,学习型单位10个,先进职工书屋15个,优秀作品、论文若干篇,给予表彰奖励。
五、有关要求
1、各级工会及广大职工要进一步提高对职工读书节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把职工读书节活动做为提高职工素质、促进单位发展进步的有效载体。明确各级工会是第一责任人,职工是主体的责任,要积极争取行政支持,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精心组织,通过行之有效的形式,促进读书活动广泛深入开展。
2、抓关键环节,确保读书节活动效果。读书活动是读书节活动的核心内容,要把广大职工吸引到读书活动中来,鼓励一部分优秀职工参与作品创作,讲书活动。对有条件的职工、家庭、班组、单位要积极推荐申报读书明星、书香家庭、学习型组织、先进职工书屋等荣誉。通过扎实有效的活动使读书节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3、市总工会将组织专业人员对上传网上作品进行评选,职工也可以参与网上投票,评出优秀作品。各直属工会要高度负责,严把作品质量关,在逐级评选的基础上,推荐优秀作品参评,对于多报、延时上报作品不予评选。
4、读书明星、书香家庭、学习型组织、先进职工书屋评选由各直属工会申报,每个直属工会限报2项,每项限报1个名额,截止时间为9月10日,市总工会将组织人员对书香家庭,职工书屋进行考核,对其他荣誉进行评选,择优予以表彰。
5、活动结束时,各直属工会将本单位读书活动开展情况,职工、班组参与读书节活动人数报市总文化宫文体办。不上报的不参与评选。
附:
1、第四届职工读书节推荐书目 2、2009年济源市试点、流动职工书屋名单
3、读书明星、书香家庭、学习型班组、学习型单位评选条件
4、济源市职工书屋奖励办法
济源市总工会
2009年7月6日
附件1:
第四届职工读书节推荐书目
一、文 学:
《草房子》 《倾城之恋》 《是非之辩》 《平淡生活》 《吃亏是福》 《文化苦旅》 《阴残阳缺》 《灰色诱惑》 《霜冷长河》 《风雨定陵》 《包容的智慧》 《恰同学少年》 《明朝那些事》 《激情与霓红》 《人间正道》 《道路与梦想》 《人生困惑问庄子》 《沉沦的土地》
《我能动谁的奶酪》 《黄石的孩子》 《我的团长我的团》 《别说不可能》 《扶桑》 《青春微亮不离伤》 《浮沉》 《红色间谍》 《许三观卖血记》 《黑坟》 《原狱》 《我主沉浮》
《奥巴马回忆录:我父亲的梦想》 《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 《当我谈跑步的时候我在谈什么》
二、经 济
《国家公诉》 《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 《魔鬼经济学》 《奥巴马凭什么赢》 《中国经济前沿观察》 《生活中的经济学》
《经营才略与决策》 《绝对权力》 《至高利益》
三、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创新思考》 《中国可以说不》 《责任胜于能力》 《西点法则》 《落实力就是战斗力》 《道德情操论》 《高水平说话,高智商办事》 《梦想与疯狂》 《好心情带来好运气》 《水知道答案》
四、爱国教育类
《民族的脊梁》 《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 《永恒的时代精神》 《民族的骄傲》 《我爱中华国》 《创业者》 《爱国主义教育100例》 《近代爱国诗抄》
五、哲学、历史、医药卫生、数理、数理科学、综合性图书 《江泽民传》 《不生病的智慧》 《五分种成为记忆王》 《党校同学》 《秦腔》 《古希腊神话》
《额尔古纳河右岸》 《中国30年: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变迁》
附件2:
2009年济源市试点、流动职工书屋名单
一、试点职工书屋
1、济源市济世药业有限公司职工书屋
2、济源市公路管理局职工书屋
3、济源市国土资源局职工书屋
4、中国石油化工河南济源石油分公司职工书屋
5、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职工书屋
6、济源日报社职工书屋
7、济源市环境保护管理局职工书屋
8、坡头镇工会联合会职工书屋
9、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职工书屋
10、济源金康达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职工书屋
11、济源市邵原焦化有限责任公司职工书屋
12、克井镇柿槟村职工书屋
13、河南恒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职工书屋
14、农村信用联社职工书屋
15、河南中原辊轴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职工书屋
二、流动职工书屋
1、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书屋
2、河南省电力公司济源供电公司职工书屋
3、中原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职工书屋
4、河南省济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职工书屋
5、华能沁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职工书屋
6、交通基层综合书屋
7、济源市煤炭高压开关有限公司职工书屋
8、市华宇矿业电器有限公司职工书屋
9、下冶顺达煤业联合会职工书屋
10、河南省检察院济源分院职工书屋
11、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职工书屋
12、济源市就业服务局职工书屋
13、济源市丰田肥业有限公司职工书屋
14、市金利金铅有限公司职工书屋
15、豫港焦化集团有限公司职工书屋
附件3:
读书明星、书香家庭、学习型班组、学习型单位评选条件
1、读书明星条件: ⑴每月读书在3本以上;
⑵每月写读书心得、感悟等5篇以上; ⑶每月被报刊杂志采用文章1篇以上; ⑷每季度完成一本读书笔记。
2、书香家庭条件
⑴家庭藏书不少于1000册,每年购买新书不少于20册,订有2种以上报刊;
⑵拟定有家庭成员读书计划;
⑶家庭成员每月写读书心得、感悟等两篇以上; ⑷家庭成员有读书笔记;
(5)家庭成员学习好、工作好,人际和谐。
3、学习型班组条件:
⑴有班组读书学习、培训计划; ⑵利用班前、班后会进行学习;
⑶每两周召开一次书评会;班组成员每月写出读书心得2篇;班组成员每人提合理化建议1条以上;
(4)确定有知识型职工、读书标兵典型;(5)班组工作得到改进提升。
4、学习型单位条件
⑴组织领导坚强有力,活动计划严谨,组织周密,工作开展深入扎实;
⑵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了团队学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的制度和氛围;
⑶组织竞争力明显增强,职工队伍素质显著提高; ⑷每年对职工书屋投入不少于2万元。
附件4:
济源市职工书屋奖励办法
为了激励单位投资职工书屋建设,为职工创造更好的读书条件、读书环境,有效整合资源,促进全市职工书屋的健康规范发展,特制定以下奖励办法:
一、职工书屋建设标准
1、职工书屋藏书量达到1000册以上。
2、图书品种齐全、有目录、分类摆放、标识清楚。
3、书屋面积50平方米以上,有电脑、书架,阅览桌椅。
4、有专人管理,有借阅管理制度,管理规范,借阅登记完整,定期统计借阅情况。
5、坚持每年增加职工书屋投资,不断更新淘汰图书,能满足职工阅览需要。
二、奖励标准
1、新投入职工书屋3—5万元,奖励5千元图书。
2、新投入职工书屋5—10万元,奖励1万元图书。
3、新投入职工书屋10万元以上,奖励2万元图书。
4、对于逐年增加职工书屋投资的,酌情予以奖励。
三、考核办法
1、达到以上建设、奖励标准的单位,由单位向直属工会申报,直属工会向市总工会申报,市总工会进行实地考核,考核时由单位提供投资书屋原始发票及复印件。
2、将考核结果,报市总工会班子会议研究通过后予以奖励。
3、确定为市试点书屋的单位要按照建设标准进行投资,于申报当年完成书屋建设目标,跨建设不予奖励。
第五篇:济源市济水一中
济源市济水一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结题鉴定书
一、课堂有效教学内涵的界定
所谓“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有效性”有三个基本要素:
1、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
2、有效率:教学效率应是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比值。教学投入是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的投入。教学产出是指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包括学生知识、技能的增长,身心素质的进步、成熟,个性的成长,创造力的培养以及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教学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实践中有效教学也可表述成是教学所得与教学所耗的比值。
3、有效益:是指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及吻合的程度。即教学效率=教学效果/教学时间以及人力、物力。这里所说的效果不只是指显形的考试成绩,还包括隐性的学生内在能力和素质提高的程度。
教学效率与效果成正比,与时间、人力、物力成反比,我们追求的就是用最少的时间和资源(人力、教具、资料等)的投入去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是学了没有结果,即使教师教得再苦再累,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累,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2.系统论: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整体观念。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功能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而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研究有效教学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有效教学系统结构,协调有效教学各要素关系,使有效教学系统的要素、环境、目的达到最优化。
3.美国著名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学生一个人在数理逻辑上智能领域有多聪明,而在于教师怎样开发学生优势智能领域,要在教育中彰显学生个性,实施个别差异教育,使拥有不同天资和禀赋的学生在实施个别差异教育中能够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
三、研究目标
科研目标:构建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现行人教版教材为基础,以中小学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体系。拉动电子教案、课件、资料的编写,信息技术的软硬件设施辅助教学,促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育人目标:将有效教学理念深入教师心田,并且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过重负担,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可持续发展;教师能身心健康、快乐地工作、生活、学习,促进其专业化发展。
四、研究重点和难点: 我们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怎样教学才算有效,这是一个复杂问题。有时教师讲得很多,讲得很细,讲得很辛苦,自以为效果不错,但恰巧是阻碍了学生的思考,阻碍了学生探索性学习的产生,这种教学不是有效教学,最多只能说是低效教学。我们要研究有效的教学的途径与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这不仅是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关注的焦点,而且也是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我们认为,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指在教学中能基本实现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是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我们通过大量的调研和思考后认识到,要全面落实“十七大”有关教育的论述,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和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改变或改善传统的高耗低效的教学方式,把教师和学生充分的、最大程度的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已成为我们目前实施有效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因此,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探寻出一条适合我校的有效教学模式,激活教师思想,使其转化为有效的教学生产力,是真正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夯实基础的需要。
★★★新课程如同春风,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春天的气息,带来了勃勃生机。在新课程理念的光照下,我们提出了“只有教不好的教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和“做最好的自己”的有效教学目标,以此为理念指导,教师主宰的课堂逐步得到富有活力的重建,“环节有效、课堂高效”逐渐成为教师的共识,教学行为由往常过多的关注教师“教”而变为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课堂上,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教学环节、教学情景的设计和实施能够服务于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服从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我们突破的难点是:通过研究力求达到有效教学的主阵地——优化课堂结构、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改善师生课堂学习质量和生命质量,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行动策略。最终,我们要实行这样的教学景原——在我们的课堂里,孩子们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预设重构、生成和发展,学习的过程是孩子愉快地和文本对话、与文本同欢喜共悲伤,亲历或痛恨,或赞美,或抒怀,或感慨,或悔恨等的情感体验过程和车站过程;我们的有效学习的课堂将成为催生学生智慧和创新的车间,每个走进其间的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求知的乐趣,求知的愿望,并且有能力自己学习,有能力找到所需的知识;我们的有效学习课堂将是学生的梦想之旅,在这里,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不断地生长梦想,满怀激情地与书本拥抱;在这里,他们学会思考,学会合作,赢得效率;在这里,他们敞开心灵,放飞梦想,将人类的文化精华转化为自己生存的火炬,从而成为新世纪的精神巨人。
学生的有效学习与教师的有效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应用有效教学策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一个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最好的、最基本的渠道。
五、研究思路: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本着“调查论证——制定方案——培训学习——分组实施——阶段反馈——课堂实践——构建模式——总结提升——形成成果”的课题研究思路。以学校教科室、教研组、课堂、实验室等为主要研究阵地,打造研究载体。明确了课题研究的阶段和每个阶段的重点任务以及人员的合理分工,每个课题组成员既有统一的目标,又有既定的工作,在课题论证、制定方案、培训学习等过程中,课题组结成一个“科研成长共同体”,有效保证了研究的实质性进展。值得一提的是,我校是城区一所最有影响力的初中,参与课题研究的物理团队教师平均年龄34岁,年富力强,有很好的人力资源,有很强的教研能力。在学校的全面指导协调下,改革评价机制,权利适度下放,给实验教师宽松的研究和实践空间,使我们能放开膀子,围绕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真正的进行研究和实践。依托校本研修,济源教育科研博客圈、研修茶座博客圈、济水一中研修博客等网络平台,各实验教师都建立了自己的研修博客,通过网络开展跨时空研究与交流,就研究中的问题与教科所、教研室的教育领导和专家对话,研讨,让专家随时加入到课题组的理论学习与研究指导活动,增强了课题研究的时效性。针对研究的困惑和难点,我们多次在课题组内外组织专题进行讨论和征求意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善实验方案和试验载体,调整研究力量与时间的部署,制定课题研究的实践性策略,创新实验研究方法。最终我们选定的主攻方向围绕课堂教学的方法有效性、环节有效性、活动有效性、评价的有效性等进行突破性研究。围绕主攻方向,明确了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加大实施力度和实践力度。我们广泛搭建的课堂研究载体和平台,围绕有效教学的方法、途径开展同课异构、研讨课、示范课、成果评选等活动,加强有效教学的课堂模式研究,课堂实践与理论研究同步跟进,对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凸显出来的问题进行研讨,加以重点突破,对先进教师进行表彰激励,加以模范引领。我们还通过建立了“学科教学资源库”,个人博客,及时整合有效教学的各种教育资源和信息,收集实验过程中的数据,撰写心得体会,教学反思,学法指导的相关资料和案例。分阶段展开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会,征集学生和相关方面的意见,暴露问题,进行修整。在不断实践和反思过程中,我们及时对课题组出现的一些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有效提升和推广,用于指导教学实践,把课题研究推向纵深。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关于实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为本研究提供科学性依据和可借鉴的资料。
2、经验总结法:目的是结合本校实际与本课题有关的实践经验进行筛选,从中提炼出一些符合实际且可操作的措施,为建立我校实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3、行动研究法:以创建实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为研究目的,以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进行动态性研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
4、活动实践法:教师、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七、研究步骤:
★★★
(一)准备阶段(2008年5月至2008年9月)
1、调查分析,了解教学现状
只有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并致力于解决问题,教师才会有研究的动力。因此,在这一阶段里我们制定了“学校课堂教学现状”调查方案,在教师和学生中进行了调查问卷,对现有的课堂教学情况从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发展方式几方面着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校学生在学习中,对确定学习目标认识不够,多数学生没有这个习惯;学生的质疑意识和探究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都不够强。学校的信息硬件设施落后,除了原来的四个“育才班”安装有多媒体之外,学校的大会议室仅有一台,对于处理物理教学中微观的物理现象、受地域限制的一些物理模型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办公室仅有的一台电脑,多数情况下成了教师娱乐的工具,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不能得心应手。多数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式还是被动吸收式,缺乏主动学习和研究。这一调查结果让我们对课题的研究有了更迫切的需要。
2、学习提升,制定研究方案
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各种因素发挥整体效能的过程,这就迫切要求教师加强有效教学理论的学习。随着课题的确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效教学理论的培训,掀起“头脑风暴”学习。①先是在周二的集体教研例会上带领课题组成员们学习了《有效教学论》的第一部分,什么是有效教学,使课题小组的成员对有效教学有了初步的认识;②布臵了《有效教学论》的继续学习任务,并为老师们提供了学习网址;③充分利用学校和家里的网络设施,共享学习,使所有成员都能在短时间内学习有效教学理论。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以往难以解决的课堂低效问题找到了解决的理论支撑,“怎样才能使教学更有效” 成了老师们经常讨论的话题;④成立了以学校一把手和主抓教学的副校长为课题研究的专家组,便于我们随时请教;⑤通过查阅书籍、网上搜索等手段,了解了国内外有关有效教学的研究现状,先后学习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课堂教学有效性心得》、《课堂教学有效性界说偏失的现状、影响及其纠正》、《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的几点构想》、《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等文章,并在教研例会上讨论完成了课题的理论综述。课题组成员相互学习、交流这些理论,统一了思想,切实做好了课题实验的前期理论准备工作。《有效教学论》的系统学习为我们的方按的制定和研究工作有效开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3、专家论证,加强研究实施 在我们的开题报告形成之后,学校教科室也非常重视,为了使我们的研究具有可行性,学校教科室召开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开题答辩会。
这次答辩会由特级教师、学校主抓教育科研的副校长孔冬青同志亲自主持,学校一把手段和平和主抓教学的副校长卫强为组长带领学校班子全体成员为评审组参与了会议的全程。
在答辩会上,课题主持人郭维军宣读了开题报告,然后以段和平校长为首的评审组对报告进行质疑,主抓教学的副校长卫强就开题报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面对面的培训、点评,使我们受益匪浅,为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开题报告提供了帮助,为今后的课题研究增强了研究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同时,这次活动为本课题的实施争取到了物质上的保证。本次答辩会后,我们按照专家的意见认真对方案进行了再一次的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成功的召开了课题的开题会。为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业务支持,从而保证了课题研究的有序开展。
★★★
(二)实施阶段(2008年9月至2010年4月)
1、分组研究,双向推进。为了使课题研究扎实深入,结合学校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分备课组进行研究的方式,基于课题组成员分散在八九年级备课组的现状,同时在八九年级进行课题研究,但是重点放在九年级,进行有效课堂行为设计的研究,并从有效的集体备课、有效的教学设计(即有效的教与学的方式和有效练习设计)、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的三个子课题中选取两个进行分组研究,双向推进实施。学校积极为课题组的老师们搭建研究平台,提出了行动、实践研究的方法,不怕出问题,出问题了,反思问题,纠正问题,只要思路不错,纠正后再实践的战略决策。并提出在学校 “2008文化节”上,让课题组成员分别上一节有效课堂的研究课,让市教研室和教科所的相关领导给予指导。同时学校多方筹措资金,优先为九年级16个班配备多媒体教学设施,使多媒体真正的走进了班级,为课题的实施提供物质条件的保证。
2、“同步运行”,预设引领 随着课题的确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效教学理论的头脑风暴学习。在每次的课题组例会上,我们都有计划地进行有效教学的理论学习,并围绕课堂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如何有效运用教与学方式,如何有效练习、如何有效使用信息技术四个子课题“同步运行”进行了研究。通过2个月的研究,我们感到单纯从情境创设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还不能形成完整的有效教学课堂,在教学中,时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总是在教师上完了课后才发现课前的预设有很多问题,课上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益,课前的教学设计也失去了有效性。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促使老师们的课堂真正有实效、有价值,征得段校长的支持,在主抓教学的副校长卫强的带领下,我们课题组一行到焦作永威中学学习参观,回来之后,我们集思广益,调整了研究思路,先根据所学经验,结合我们教学实验的探索,先预设了一个有效教学的模式,引领教师进行大胆的实践和创新,从有效集体备课和教学设计、信息技术等方面拉动有效教学课题研究实施。
3、同伴互助,共同实施
在确立了研究重点之后,课题组召开了第一次物理组全体成员例会,在例会上,向八九年级物理组全体教师传达了本学期课题的研究重点,并对有效教学行为设计的要求进行了解读,要求八年级把物理备课组主要研究新授课的有效教学模式,九年级物理备课组主要研究复习课的有效教学模式,并对该课型的教学环节进行研究设计。研究任务虽然布臵了下去,经过两周的探索,经过反馈得知大家对任务的理解还有很多不明确的地方,操作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在我们比较迷茫之际,学校的段校长提出了要想超常规的出成果,就得大胆的否定原来的自我,超常规的预设和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后矫正,矫正后再实践的战略思想。于是,我们又召开了第二次全体物理组成员研讨会,为每个成员印发了《济水一中物理组复习课和新授课教学模式》试行稿(详见附件三),共同进行学习,共同讨论,并提出几点要求,明确了进行有效教学行为设计的步骤蓝本,为各成员的研究提供了帮助。
这次研讨会后,各备课组长和全组成员一开展同伴互助,对有效教学的行为设计有了深入的理解,也都明确了各自的研究任务,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各备课组组织老师开始查阅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及心理学等相关的资料,对各自选定的课型集体进行了设计和论证,并参照试行稿进行了集体备课。
4、突出行动,强化实践。有效教学的模式设计仅仅是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为了验证我们的行为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具有普遍性,课题组决定自己先通过突出行动研究,强化教学实践环节,加强过程性、操作性研究,进一步掀起有效教学的研究氛围。
①骨干引领,以点带面
我们课题组有3名市级学科带头人,3名市级骨干教师,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确保课题研究有质量,我们决定先由这些骨干教师各上一节研究课,将物理学科的有效教学模式设计运用到实际中,用具体的课例进行验证。骨干教师接到任务,都认真进行了准备,并在上课后结合所采用的模式设计进行了教学反思,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案例,所有观摩教师就课堂的有效性进行研讨。骨干教师的引路为物理组全体教师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并拉开了课题实践验证的序幕。同时,采用课后教师先简单说课,说自己的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的预设,再进行自我反思,谈自己在课堂中实施中有效性的落实情况的得与失,接着备课组成员主要找问题、提建议。一个个生动的范例,及时地为老师理清了思路,掀起了课题研究的热潮。
②同课异构,优势互补。
随着骨干教师的引领式研究的开始,各备课组也开展了组内的研究与实践。各备课组的每位教师都选定一节所要验证课型的内容,先自行进行教学设计,然后由组长带领全组教师进行课前说课,讲课的老师阐述自己的设计后,讲课人和组内成员围绕情境的创设、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练习等问题共同探讨,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案,对个人初备的教案中设计的难点、焦点问题提倡并要求组员之间进行“说辩”,在“说辩”中达成共识,从而提高了课堂预设的有效。因为是同一备课组,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相同,大家对教材都比较熟悉,提出的建议也比较合理,这种同伴互助式的试讲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有效起到了及时指导的作用,也极大保证了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杜绝了低效课堂的出现。在确立了富有个性的教案之后,课堂教学环节便成了教师研究的核心。各备课组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或同课异构,或一课三上,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同课异构”活动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一种尝试。为了验证《济水一中物理组复习课和新授课教学模式》试行稿(详见附件三)的可操作性,九年级备课组充分利用团队的力量,把《运动和力》的内容分为五个课时,每人负责一个课时,按照这复习课五个环节进行教学设计,进行了课堂展示,并就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进行了研讨,所有的物理老师都参与了研讨,大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对复习课的行为设计再次进行了论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校主抓教学的卫强副校长也参与了我们的活动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更为可喜的是,通过这次的研讨活动,使大家深受启发,期末复习阶段,其他各备课组也纷纷学习九年级物理组的做法,分工明确,发挥团队精神,对每个单元的内容重新进行了整理,按照五个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大大提高了复习的实效性。再如八年级备课组的研究活动,他们采用集体教研的形式:备课组内的四位教师,每两位教师结成一组,共备一节课——《欧姆定律》;再选定其中的一人上课;听课、评课,备课组和课题组全员参与,就如何有效创设情境,如何使教与学的方式更有效等问题开展集体“会诊”活动。如此有效的同伴互助,不但促进了课题的研究,同时促进了教师群体的集体成长。
③构建网络 共享研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年来通过博客工具来进行交流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时尚。为了促进教师的互助交流,我校开通了济水一中研修茶座博客群,参与教师充分利用这个网络平台,将自己研究体会等通过博客让全市的物理教师共享,并在上面开辟了专有栏目,对实施中的困惑提出问题,进行交流。其中的一些点子和建议,使课题组的老师受益匪浅。各备课组在组内创建了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把原创或收集到的相关课程资源、教学资源(如课件、教学设计、练习、案例)等、有选择地整合利用于自己的教学实际中,为课题研究丰富了资料。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学校班子一行,认真的研究和调研,请市教研和教科所的专家,一起把我们的教学模式加以提升,抓住主要环节,命名为“三环自主”教学模式(详见附件四)。④模块整合,实现突破
为了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服务于教学,避免课题研究与教学工作脱节,我们制定了集体听课制度,并把学校班子领导分工到各个年级,由督导室和教导处联合执行。本学期,在物理组掀起研究实践高潮的同时,我们继续保持集体听课的传统做法,对参与同课异构的教师进行第二天地跟踪看课、研课,集体分析诊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分模块、分环节、分层次对做课教师的教学设计的实施再次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提倡做课教师进行研讨后的二次设计,逐步形成有价值的教学设计。在“2008、2009文化节”上,我们对“自学——互动——反馈”三个模块进行整合总结,构成有自己学科特色的有效教学模式——“三环自主”教学模式,赢得了观摩教师的一致好评。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还根据研究的子课题模块,强化过程管理,坚持每月一次的课题组例会制度,总结每月的研究情况,以指导下个月的工作。使每位教师都能在每月里,上一节课题研究课,设计一篇优秀教案,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反思,制作一份有效的教学课件。认真学习有效教学的相关文章,每学年撰写一篇有关有效教学研究的案例或论文。
⑤技术支撑,优化提升
电子教案和电子课件(PPT)的制作有助于有效的信息技术支撑优化教学。课题组成员虽然在参加课题之前都拿到计算机中级以上合格证,但是由于培训时间较长,学校教室也没有配套的多媒体设施。所以原来学习的相关技术由于时间的冲淡,教师普遍感觉陌生,不上手。于是利用暑假和平时教学之余,参加了市电教站组织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和现代信息技术(初级和高级)培训,为有效优化教学提供了技术的保障。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10年4月——2010年5月)
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根据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理论提升的基本课题实践思路,历经两年时间,基本形成物理本学科有效教学模式。整理相关资料,形成相关论文,进行交流,表彰先进教师。并做好课题的结项工作,申报课题结项。力求通过本课题成果转化,打造成形成我校特色,为我校的长足发展夯实后劲。
八、研究成果:
我们课题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为了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教学理念,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教师的不断进步。从2008年5月立项伊始,历经两年的实践研究,通过严密的课题论证,理论学习,参观考察,大胆实践,不断反思,我们认为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初步实现了研究目的。科研目标初步基本达到,育人目标也初见成效。
(一)研究成效 1.学生受益
①首先在课题研究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精神振奋,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②学生从繁重的作业负担中解脱了出来,变痛苦的学习为愉快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强制学习为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③在创设“三环自主”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真正落实了三维目标。
2.教师受益
我校试验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既是指导者也是参与者,在师生交往中发展了自己,在理论认识中丰富了自己,在把握规律中端正了自己,在借鉴他人中完善了自己,在反思总结中提升了自己。从而真正成为新课改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本课题组撰写论文40余篇,展示优质课20节,郭建波、郭江波、张四海等老师快速成长为省物理优质课教师,济源市骨干教师。卢海峰、牛慧琴、赵丽霞是团队的新秀,也是课题组的精英成员,通过课题研究的历练,已经成长为校级教学能手。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国家、省、市级论文评比中有多人获奖,成就了我校教师团队的专业化发展。
3.学校受益
通过课题研究参加实验的教师和学生得到明显的提高,这些师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为课题研究的有力推动者,让有效教学理念成为学校校本教研发展的标向,从而带动学校教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4.理论贡献
我校依托物理学科进行教学研究,经过反复实践、总结、反思、修改,探索出了“三环自主”有效教学模式(详见附件四),这是本课题组成员经过辛勤的劳动,对教学研究工作做出的一点贡献,仅供参考。
5.创新之处:
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本土资源,优化了物理课堂教学;探索出有效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三环自主”,促进我校物理教师团队的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发展。
(二)认识成果
1、有效教学的理念进一步提升
随着课题研究的展开,我们组织教师共同学习了《有效教学论》等的教学理念得到提升。对课堂有效学习的内涵和意义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老师们真正认识到:
①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②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是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以后,学生有无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是学了没有结果,即使教师教得再多再苦再累,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累,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2、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步成型
通过阶段研究,我们初步确立了物理学科的有效教学模式——“三环自主”课堂教学。我们依据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从初中生学习理化生课程的心理特点出发,认为“三环自主”的教学模式达成需要以下几个环节: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反馈拓展。我们对学生学的行为和教师教的行为进行了设计与论证(详见附件四:三环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实质的解读)。
(三)实践成果
1.一系列的初中物理试卷的编写、专题讲座、九年级电子教案、九年级的电子课件(PPT)等本土特色的集体备课成果。
2.优化了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步形成了本土的“三环自主”教学模式,促使我校物理教师一系列省市物理优质课的诞生。
3.助推了我校物理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一系列教学论文相继诞生,教师培训积极而富有成效,在短短的两年内,我校物理教师在各方面取得了非同一般的成绩。
4.对于学生层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初步预防和有效延缓了八年级物理教学两级分化的产生,使九年级的物理学习后劲加以持续和发展,使学生在每年的全国
初中物理竞赛和中招考试中成绩名列我市前茅,有效的提高了我校的物理教学成绩,为减负提质做出了有益的探索。5.在设施方面,有效的刺激和拉动了学校的课堂教学设施的发展,两年来,学校逐步为每个班级配备了教学多媒体,电子教鞭,充实完善了实验室的实验设施。为教师人手配备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为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提供了硬件保证。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它对于减轻师生的身心负担,提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要进行不断地研究与探索,挖掘出更多的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来丰富和发展我校的教育理论宝库。
今后,我们将在课题实践的基础上,以饱满热情完成课题最终成果的转化,以达到实验的最终目的,让物理教师团队获得发展,让我们的学生获得发展,让我们的学校硕果满园。
九、课题附件目录 附件一:开题报告 附件二:中期报告
附件三:预设的物理新授课、复习课有效教学模式
附件四:提升过的“三环自主”教学模式及课题组上的研讨课中新授课、复习课教案
附件五:课题组成员实践小结 附件六:课题组外出学习心得 附件七:课题组参见课题活动实践图片汇总 附件八: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附件九:课题组成员在课题实施阶段的获奖证书复印件 附件十:课题组学习材料
附件十一:课题组编写的电子教案、PPT课件、单元测试卷、2009和2010年参与市电教站组织编写的实验加试辅导材料、课题组编写的十套2009年中考模拟试卷、专题复习资料(光盘1)
附件十二:课题组成员张四海老师参加的2010年河南省物理优质课大赛视频(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