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们的节日。端午
粽叶飘香暖亲情 端午新风传文明
-----福建省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情况综述
中央文明办:
端午期间,我省各地认真按照中央文明办的要求,把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载体,作为深化各类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抓手,广泛开展龙舟竞渡、经典诵读等丰富多样的端午民俗和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引导人们尊重传统、认知传统、喜爱传统,营造了文明祥和、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爱国爱乡、建设海西的热情。
一、举办大型端午文化节。6月14日—17日,省文明办、省文化厅、省台办和泉州市人民政府在石狮市蚶江后垵澳古渡头和永宁红塔湾联合举办第四届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活动。台湾有关方面的嘉宾和泉州、石狮各界群众共2300多人齐聚石狮,参加了《祈福同祥》开幕式表演、两岸灯谜联猜、民俗踩街、攻炮城、两岸青年歌舞联欢会、对渡(城隍)文化研讨会、台北石狮现代画展等活动,进一步推动了闽台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福州市鼓楼区充分发挥首善之区的人文资源优势,联合福州市三坊七巷管委会、福州市鼓楼区闽都乡学讲习所、福建汉服天下等单位在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三坊七巷南后街举办首届三坊七巷端午文化节。本届端午文化节以“探访三坊七巷、共享传统端午”为主题,共组织了龙舟祈福、兰汤浴、刺“五毒”、猜谜、点雄黄、午时书、学包粽子等七大专场民俗体验活动,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闽都文化。6月16日,泉州市鲤城区举办第二届泉州端午传统民俗文化节,来自社会各界的嘉宾身着汉服依古礼举行颂祭文、系五色丝、刺五毒、点雄黄、抛粽子等传统仪式,宣扬端午节文化,寄托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缅怀、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6月15日—20日,晋江市举办第三届端午民俗旅游文化节。本次活动邀请台湾金门县旅行商业同业公会、金门县“交通旅游局”代表参加,分为载歌载舞庆端午—踩街系列、张灯结彩迎端午—长街展示系列、民俗民风闹端午—民俗系列三大系列,举行了“祥和端午”花灯展、端午“嗦啰嗹”习俗活动、亲情联欢〃爱在端午”包粽子比赛、晋江民俗风情大展示、“民俗薪火代代传”火炬传递、“水上捉鸭”民俗活动、“攻炮城”民俗活动、“侨厝魅力〃印象晋江”摄影展、地方特色小吃展、晋江旅游推介、南音及掌中木偶戏专场等13项活动。各地精彩的端午民俗旅游文化节进一步保护、传承和展示了福建特有的民俗文化,既丰富了端午节日内涵,同时也为促进当地旅游业与经贸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举行龙舟表演赛。龙舟赛作为端午节最常见的一项传统民俗,深受我省各地群众的喜爱。我省龙舟赛已经从祈福纳祥的民俗活动逐步发展成为集体育运动、文化交流、民俗风情展示于一体的盛大节庆活动。今年端午节前后,全省各地虽受强降雨天气影响,但举办龙舟赛的热情不减,各市县区和基层单位共举办龙舟赛130多场次,参加群众达10多万人次。厦门市于5月29日至30日,在集美龙舟池举办了2010联发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来自海峡两岸及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地区的76支队伍参赛。龙海市颜厝、榜山、紫泥、海澄等乡镇,纷纷举办龙舟邀请赛,吸引了来自全市各乡镇及附近的芗城、龙文等地近百条龙舟参与角逐,参加划龙舟的选手达5000人之多。南平市邵武、武夷山、延平等地突出当地旅游特色,举办了武夷竹筏漂流比赛和龙舟赛,积极为9月举办全国龙舟邀请赛备战。端午前后,福州连江县在敖江河段举办了多场龙舟竞渡邀请赛,参加比赛的龙舟达20多条。福安市举办“同泰春”杯龙舟大奖赛,共有12支龙舟队参赛,规模为历届之最,吸引了数万市民群众观看;长泰县由县经济开发区企业组建18支农民工代表队,举办了“银塘杯”龙舟邀请赛。泰宁县举办第五届“大金湖航运杯”龙舟赛,10支龙舟队的精彩表演为泰宁古城增添了浓郁的端午喜庆色彩。密集的鼓声、彩绘的龙舟、欢快的呐喊、飞溅的浪花构成了端午精美的民俗画卷,一场场神采飞扬的龙舟竞渡充分显示了八闽儿女激情创业、共享和谐的幸福与欢欣。
三、开展“粽香传情”系列活动。我省把开展端午节庆活动与关爱弱势群体、弘扬文明新风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包粽子比赛、民俗游园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进一步培育邻里和睦、友爱互助的文明新风,使更多基层群众在过端午节中感受温馨、分享快乐。我省马尾、平潭、海沧、翔安、古田、延平、新罗、梅列、泰宁等县区纷纷开展社区包粽子比赛,街坊邻里和妯娌、婆媳、亲友们在同台竞技、同品粽香中欢庆端午,同时还将扎好的“爱心粽”送到社区送到社区孤寡老人、家庭困难户家中,为他们送上节日的祝福。晋安区、鲤城区、三元区、明溪县等地的社区志愿者还来到光荣院、敬老院打扫卫生,与老同志拉家常,举办“品端午粽香、续文明长河”主题文艺演出和老人生日庆典活动,让老人们共享节日欢乐。闽侯县在各级文明单位中开展“我包粽子献爱心”专题活动,走访慰问了200多户困难户和老同志。厦门市开展“粽香邻里”与和谐邻里歌手大赛两项娱乐活动,各区相继举办社区居民包粽子比赛,邀请辖区内的空巢老人、道德模范、文明市民代表共度端午佳节,同时将比赛中包好的粽子送到同心儿童院。和谐邻里歌手大赛以爱国歌曲为主,经各街道组织社区歌手进行初赛,由各区推荐优秀节目参加全市决赛。同时厦门市还举办了2010年海峡两岸第六届端午文化论坛,邀请海峡两岸以及日本、韩国、菲律宾的多位民俗专家、学者进行交流,进一步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漳州、南平、宁德等地以端午节日为契机,深化军警民共建、城乡共建和社区共建活动。东山城关边防工作站官兵向台轮同胞赠送粽子与台胞们一起吃粽子、拉家常、叙亲情;龙海市程溪镇下庄村发扬优良的拥军传统,10多位村妇自发为驻地部队送去4000个粽子;该市海门边防派出所官兵和海门小学学生端午节一起看望浮宫镇的百岁老人,并为市区福利院送来端午礼品;霞浦县三沙边防所官兵带着糯米、蜜枣和粽叶来到台轮,和船上的台湾同胞共包“同心棕”;延平区在8个社区共建片中,开展“电力与您心连心”端午节有奖知识问答活动,宣传安全用电知识及健康保健等知识。宁德市在福安、柘荣等地开展端午畲族风情文艺活动,畲族群众聚在葡萄沟边举办畲歌盛会,表演传统舞蹈打枪担、奶娘踩罡等节目,开展畲歌对唱活动。大众、广泛的端午群众性文娱活动为节日增添了喜气色彩,进一步融洽了邻里关系,使社会生活变得更加温馨、和谐。
四、开展经典诵读与民俗传承活动。我省充分利用各地丰富的人文资源,广泛组织开展经典诵读和端午民俗传承活动,提升节日文化品位。福州市以中小学生为主,在各校开展端午经典诗词诵读比赛和书法展览活动。仓山区依托闽都乡学讲习所,邀请民俗专家开设了端午节文化讲坛系列知识讲座10多场次,向市民介绍端午民俗知识及其相关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厦门市结合开展首届经典诵读节活动,组织开展以“弘扬嘉庚精神,传承中华文化”为主题的中华经典系列诵读活动,在全市设立了23个经典诵读联系点,通过聘请、特约有关专家担任辅导员、提供专项经费支持、评选诵读之星等办法,推动全市形成“学习国学、品味经典”的浓厚氛围。漳州市在市电视台、闽南日报、漳州广电报分别设立“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专题栏目,分期介绍端午节的民风民俗,跟踪报道各乡镇、村端午节的各种文化活动。在各学校开展“话说端午节”主题活动,通过黑板报、广播站、国旗下讲话等形式,组织中小学生开展主题班队会,在孔庙举行“过端午佳节,咏中华经典”活动,引导学生收集端午诗歌、传咏端午儿歌等,并结合方言特色,用中古音诵古诗迎端午,较好地传承了闽南乡土特色文化。晋江市在晋江经济报、市广电台开设专栏,邀请民俗专家讲解包粽子、“水上捉鸭”等端午民俗知识;在市图书馆举办端午民俗风情展示、开设《仲夏蒲月话端午》视频讲座,介绍端午的来历和沿袭,展现闽南独特端午习俗。泉州市鲤城区在教育系统开展端午节诗文朗诵会和诗词歌会,先后举办第三届“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经典古诗文朗诵比赛、“明端午历史”知识竞赛、“品味端午、传承文明”主题班会等活动,通过“背诵童谣、小小故事会、端午知识抢答、学习包粽子、做香囊、游戏互动”等形式,让同学们体验和感受端午节传统民俗,品味端午民俗文化。三明市举办端午诗歌吟诵会,组织端午风俗绘画、小报设计、端午诗词书法等比赛活动,梅列区还编印了《端午知识问答50题》,供各级文明单位和基层学习宣传使用。南平市开展“走近端午”文化宣传活动,宣传悬白艾、挂菖蒲、佩香囊、戴荷包等端午传统习俗,同时在建瓯、松溪等市县组织有条件的中小学围绕“为什么要过端午节”“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你想怎样过端午节”三个问题开展学习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广泛地开展阅读交流、上网调查了解、民间采访等综合实践活动,促进了国学知识进课堂。
第二篇:我们的节日端午
“我们的节日端午”活动实施方案
荔城区北高高峰小学
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营造端午节文化氛围,依照市、区文明办有关文件要求,在我校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主题
粽情粽意
二、指导思想
以回顾端午渊源为契机,以突出传统习俗为特征,以增强民俗体验为重点,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的始终,通过组织开展群众性和校园文化活动,挖掘传统节日的深厚文化内涵,引导小学生在活动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增进爱国主义情感,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活动时间
2013年6月10日―6月15日
四、活动内容
1.以“我们的节日——端午”为主题,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儿童节与端午节两个节日较接近,结合六一主题队日活动,穿插诵读关于端午习俗的诗歌,让广大学生在诵读中了解端午、认同端午、喜爱端午、过好端午,在感受传统文化氛围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
2.以“走近端午”为主题制作一份节日小报,能反映端午的习俗,反映自己的心声、生活的体验。
3.以“我们的节日——端午”为主题,开展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说说相关的知识。
第三篇:我们的节日端午
西新楼社区举办“我们的节日-端午包棕子比赛”
2009年5月21日下午,西新楼社区居委会举办“我们的节日-端午包棕子比赛”主题活动。约50名来自不同岗位、不同家庭的女同志,大显身手,各展精彩。最终产生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所包棕子全部赠送社区百岁老人、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员。
第四篇:我们的节日 端午文稿
【片头 我们的节日·端午——中华长歌行】
【解说词】这个节日,已经传承了千年。
这个节日,被赋予了很多含义。
这个节日,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用不同的方式,迎着着它的到来。这个节日,就是端午节。
【淡出】
【解说词】这是一块桃花流水、福地洞天的神奇热土,独特的地域文化源远流长。它头枕武陵山余脉,怀抱洞庭水乡,宛如一颗镶嵌在沅湘大地上的璀璨明珠。因山川形要而拥有“黔川咽喉、云贵门户”的战略地位,因人文渊薮而享有“三楚名邦、九川重镇”的美誉。它,就是常德。
2000多年前的纷乱战国,他,对内主张依法治国、举贤授能,对外联齐抗秦、保家卫国,却因佞臣诬陷,流放江南,在沅湘一带“行吟泽畔”。在国都被占、救国无望的的情况下,他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他,就是屈原。
千百年来,他的人格和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系中,屈原已经成为廉洁正直、不懈求索、御侮抗争、热爱祖国的文化符号。更值得注意的是,屈原的这种影响,不仅仅是通过精英文化渠道来传播,它还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渗透了民风民俗,融入到了世代相传的民族精神。
【片花 龙舟竞渡柳叶湖】
【龙舟竞渡的现场】
【主持人出镜
观众朋友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就是每年端午节的时候,在柳叶湖举行的龙舟竞渡的比赛,场面非常的激烈,我们看到选手们都是争先恐后、齐心协力的向着最后的终点来冲刺,赛龙舟,不仅仅可以让我们了解更多的过端午节的风俗,而且更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那种顽强拼搏的精、气、神】
【解说词】民俗民风的形成,是一定文化积淀的结果。武陵地方的龙舟竞渡,一是同五月五日端午节紧密联系,而是同屈原这个人物密切相关。最早记载荆楚地区竞渡活动的,是南北朝时期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是日竞渡,采杂药。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凫。一自以为水车,一自以为水马。舟将及土人悉临水而观之。”【图片+字幕模板】 【常德善卷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贵体健
关于竞渡,我觉得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一些风俗习俗或者传说,比如有点地方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再就是武陵地方纪念的屈原。不管纪念的先人是谁,竞渡只是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这种形式要表现怎样的思想内容。就像武陵地方纪念屈原,并成为民俗活动的核心主题,传承数千年不衰,这主要是因为屈原的精神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爱国心声。人们的灵魂深处,需要有这样一种精神的介质和寄托。】
【解说词】常德,在古代称为武陵、朗州、鼎州,历来人文鼎盛,是湘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说起武陵竞渡,不得不提及两个人:唐朝的刘禹锡和明朝的杨嗣昌。
因改革失败,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从805年到814年,刘禹锡在朗州生活了10年。他对武陵地区的屈原文化给予了高度关注,不仅学习屈原进一步对地方民歌进行改造,创作了竹枝词,还对武陵屈原文化与竞渡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考证。他在其创作的《竞渡曲》序中说:竞渡始于武陵,至今举楫相和之音,咸呼云“和在”,斯招屈原之义。这一记载,肯定了“竞渡始于武陵“,同时也明确了竞渡“招屈原”的目的。
武陵地方名士杨嗣昌写出了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唯独一部系统研究竞渡文化的著作《武陵竞渡略》,在其开篇即宣称“竞渡事本招屈,实始沅、湘之间。今洞庭以北武陵为沅、以南长沙为湘,故划船之盛甲海内,盖犹有周楚之遗焉,宜诸路仿效之者不能及也。”
《武陵竞渡略》全文5000多字,33个小节,从历史与现实两方面,对武陵竞渡的缘起、日程、船制、桡法、号令、战术、船歌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考察,称得上是一部竞渡风俗研究的百科全书。
【常德文化艺术研究所所长 雷元淦 千百年来,武陵竞渡风俗不仅保持了“招屈”的核心本义,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内容和程式。不论是刘禹锡的《竞渡曲》,还是杨嗣昌的《武陵竞渡略》,或者是往后描绘武陵竞渡的诗歌,只要将他们进行对照,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武陵竞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情况,而屈原文化则是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
【片花 粽香飘沅澧】
【村姑教学包粽子】
【主持人出镜
看来,要做出美味可口的粽子,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除了吃粽子之外啊,我们武陵地区其实还有很多的民风民俗。我现在的位置,就是柳叶湖的渔樵村,大家可以看到,这里的门上都贴上了钟馗画像,悬挂着菖蒲艾叶,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它的过节方式,如系香囊、喝雄黄酒等等,可谓是多种多样】
【解说词】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常德城乡家家采悬艾叶挂于门,称为“禳毒”,或剪菖蒲为虎形戴在头上,称为“辟毒气”。锤雄黄置于酒中而饮,或涂小儿两耳,称为“开聋”。屋内外遍洒雄黄水,以避蛇虫。这一天,常德城乡各地,吃用苇叶、芭茅叶包的粽子,吃艾蒿或盐茶煮的鸡蛋,还吃甜酒、粑粑、包子、麻花、挂面等,并以粽子等馈赠亲友。
【常德文化艺术研究所所长 雷元淦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种种节俗,如采药,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饮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卫生活动。端午实在可算是传统的医药卫生节,是人民群众与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今天这些卫生习俗仍然是应发展,并应弘扬传承的。】
【常德善卷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贵体健
对于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可能是生日,一个民族最重要的还是节日,节日是生活中的一个庆典,也是生活中的一个高潮。我觉得节日有非常重要的两个属性。一个节日是精神性的,就是我们过节的时候,知道节日的魂是什么,为什么要过这个节。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节日的文化性,因为节日的文化表达了我们民族对于自然、对于人间真诚的一种感情,我们能够很好的享受这个文化。享受了节日文化,我们就传承了这个文化】
【片花 武陵文脉长】
【主持人 提起武陵文脉,人们总是用“德山巍巍,沅水汤汤”来概括,以山之巍峨、水之浩荡来形容武陵文脉的源远流长、精深博大,还有生生不息。从城头山遗址,到德山的善卷老人,到陶渊明笔下的桃源仙境,再到现代常德的和谐奋进,以“屈原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精深时时感召着世人,催人奋进,同时也见证着城市的发展与繁荣】
【解说词】沅水之滨,矗立一座连绵六华里、气势辉煌的艺术墙。这座艺术墙,就是被我国当代诗书画家誉为“名邦首创 中华一绝”的中国常德诗墙。镌刻在这里的的诗篇,“竖贯三千年,横跨五大洲”,既是常德地方特色的充分展示,又是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稻谷陶盘不计年,稀珍出土五洲传。中华古史重新写,澧水先民献一篇”。诗中的内容概括了彭头山遗址和城头山遗址发现的时代意义。1988年澧县彭头山城头山遗址被发掘,发现有距今八九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居住群、物葬等。其中,以碳化的稻谷属世界的已知最早的栽培稻之一。城头山是国内至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完整的早期古城。石破天惊的新发现使得海内外众多学者、专家纷纷签名要求把中华文明史提到9000至10000年。常德的远古农耕文明在世人面前尽显风采。
这首先秦时期的古歌谣《击壤歌》,背后也有一个生动的故事。尧舜之时,枉山隐居着一位天下高士,叫善卷。尧帝曾求教于他,舜帝要让王于他,而他不受。愿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隐居生活。善卷的德行载于史册,传于千古,开了中国道德文化的先河。后人仰慕其德性,遂改枉山为德山。“长沙沙水水无沙,常德德山山有德”的民谣,也便不胫而走。
沅芷澧兰,屈迹芳踪。两千多年前,屈原因佞人馋毁,被放逐江南,辗转来到洞庭湖西岸,“沅湘”之间处处都留下了他活动的足迹。其间,德山歇宿,“乘舲船余上沅”,“朝发枉渚”,而有《涉江》之作;登太阳山而观土人之祭祀,遂有《九歌》之篇等,屈原用其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让澧兰增色,芷水生香。古往今来,沅澧大地的历代人民,对屈原“行吟泽畔”的遗迹耳熟能详,膜拜有加,并以此为基础,采用各种方式,传播其德操,接续其文脉,阐扬其精神,从而形成了蔚然一方的屈原文化,并最终凝聚成为互相文化中“忧世爱国”的最引人注目的内核,为后人提供精神滋养。
【主持人
因为常德与生俱来的地理区位优势,千百年来,诸如朝廷使者,衙门官吏、迁谪文人、戍边将士,凡有事于西南者,无不往来于沅水之上。从楚国的宋玉,到东汉在此任职的应奉,到唐朝的刘禹锡、李玉群,再到现代的丁玲,翦伯赞等等,他们经枉渚而想朝发,仰屈亭而思忠良。他们受屈子精神的激励,得屈骚艺术的滋养和启迪,成就了自己无悔的人生,他们的诗文,也成为了武陵屈原文化世代传承的绚丽篇章。】
【解说词】漫步在常德城,这里的彩云丽日、沅芷澧兰等自然景观无不浸染着屈骚风韵,这里的三闾路、三闾桥、招屈亭等一串串纪念性的地名,无不凝聚这后世对于屈原,这位伟大诗人的深切缅怀,见证这常德地方屈原文化发展的源与流。
据《大清统一志》所引《方舆胜览》记载,常德的招屈亭很是特别,因为它不是后人新建新立的纪念性建筑,而是屈原生前活动过的地方,是当时人为了纪念屈原并为屈原招魂而改的名称。只是后来因为构建城区防洪堤网,才将招屈亭进行了移建。唐代刘禹锡谪居朗州10年,久居住在招屈亭畔,相似的坎坷,相似的情怀,让他提起招屈亭以及屈原文化遗迹就感到无比亲切,无比激动,也留下了“屈平祠下沅江水,月照寒波白烟起”,“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等动人诗篇。招屈亭,也成为了古代武陵城的标志性景点,成为了历代文人雅士尤其是壮怀激烈之士缅怀屈原、寄托情怀的场所。【主持人 我身后了就是屈原公园,是经市政府决定,在原临江公园基础上,为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建设的具有综合性功能的公园。我们可以静心漫步,徜徉其间,嗅着幽幽芷兰,和着缕缕诗韵,一同回望伟大诗人屈原的高洁,给心灵一次洗礼】
【解说词】沿着大门小道往里走大概50米,就转进了公园的主体,映入眼帘的是以“天问”为主题的屈原全身立式雕塑。雕塑以白色花岗岩为材料,体现了诗人的高风亮节和崇高品格。
在公园两公里的主要沿线,设立了屈原作品碑刻。将屈原的诗作,如《离骚》、《九歌》、《天问》等楚辞作品刻在汉白玉石碑上,一路铺展开来,形成了一本流动的屈原诗集,游客可以一边赏景、一边诵诗。此外,陆续在建造的 “九歌台”、“灵均台”、“天文台”等景点,也将让游客们随时随地感受屈原生平事迹及其作品精华的艺术熏陶。
青松挺拔、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流水碧波,更重要的是这浓郁的屈原文化氛围,如今的屈原公园,已经成为市民们纪念熏陶、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每当清晨日暮,院内乐曲悠扬,还一排灵动的和谐景象。
【片花
德行天下 和谐奋进】
【解说词】爱国主义,是端午节传承至今的一个重要的精神内涵。屈原所具有的爱国忧民的思想,廉洁正直的品格,不懈求索的精神,无不时时刻刻激励着为理想而奋斗的仁人志士。尤其是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沅澧流域的精英出现了高层次高密度的集结,他们在屈原精神的感召下,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抛头颅,洒热血,谱写出一幕幕执着追求的光辉篇章。尽管岁月匆匆,但是当年他们用自己的鲜血甚至生命,铸就的那一个个动人心脾的故事,却在不断的穿越时空,向我们走来!
【流动图片 宋教仁 蒋翊武 刘复基 林伯渠 黄爱、王尔琢、陈辉、余家锡、辛树帜、帅孟奇等】
【解说词】1882年,宋教仁出生于桃源,1904年,湖南第一个、也是中国内地第一个反清革命团体华兴会在长沙创立,宋教仁被推举为副会长,与黄兴等一大批革命之士开始筹划革命暴动。却因机密泄露,起义失败,宋教仁被迫流亡日本。在经过屈原行吟的洞庭湖时,他慷慨放歌“噫吁嘻!朕沅水流域之一汉人兮,愧手腕之不灵。谋自由独立于湖湘之隅兮,事竟败于垂成。”此后不久,他毅然自号“桃源渔父”、“武陵渔父”。
【常德文化艺术研究所所长 雷元淦 渔父是屈原作品中的形象,这实际上是屈原自身思想斗争的反映。以渔父为号,宋教仁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在革命的征途上不管遇到怎样的挫折,任何时候不能退缩,激励自己勇往直前】
【解说词】从日本回国后,宋教仁见证了清王朝的灭亡,并与孙中山、黄兴等一起,组成了国民党。为制约袁世凯,宋教仁主张成立责任内阁。也因此,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袁世凯行刺于上海车站,不治逝世,年仅31岁,成为中国“为宪法流血的第一人。
抗日战争时期,在常德这块热土上,屈原御侮抗争精神衍化为伟大的抗战精神。让我们把时间定格在1943年的那个冬天,常德,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喋血孤城。常德大会战,震惊中外!
1943年10月,湘西北重镇常德。日军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军携所属4个精锐师团3万余人连克沙市,岳阳之威势,和驻守常德之国民党第五十七师8529人代号为“虎贲”的热血将士在常德城下展开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殊死对决。
“一寸山河一寸血”,“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中国广大爱国官兵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屈原的御侮抗争精神。抗战精神成为激励中华民族知耻而后勇、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食粮,成为中华民族永远屹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标志!
今天,沅澧大地的人民已经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时代列车驶入21世纪,常德,正以“德行天下 和谐奋进”的豪迈步伐,不停地向前跨越,跨越。置身这座美丽的现代化城市,你没有理由不为之倾倒,“桃花源里的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际花园城市 ”、“中国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等等,无数的殊荣,无数的荣耀,让这座城市显得是分外妖娆!
【主持人
不一定要有雕像,才能永垂;不一定要有碑刻,才能不朽。文化是生生不息的,只要我们传承下去,先人的睿智和精神,将会永远流传。不管是善卷文化,屈原文化,亦或者是桃花源文化,他们的实质始终如一,那就是“和谐”。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加应该利用好这些文化瑰宝,致力于城市的发展,致力于国家的繁荣昌盛,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城市形象歌曲 德行天下】
第五篇:我们的节日端午心得体会(通用)[范文模版]
我们的节日端午心得体会(通用8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们的节日端午心得体会(通用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们的节日端午心得体会1吃,固然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如农历春节里的饺子,中秋佳节的月饼……这里面,不乏中国从农耕社会演变过来的饮食记忆,还有季节和自然中的特殊定格。不过,如果在端午这样的中国传统节日中,我们的参与热情仅仅是吃,的满足感只是来自于味蕾和胃,甚至连端午常识都只是来自于商家店招信息时,也就失去了端午节的“初心”。
端午节已经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汨罗江边,诗人末路悲悯放歌,忠心一片慷慨赴死,只因爱这个国家爱的深沉。“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端午的诗被屈原写满,其蕴含的以爱国为主题的丰富内涵是我国巨大的精神财富,既有政治性、社会性,也有文化性,既纵贯古今,又跨越山河。
端午节的节俗更是“千姿百态”,传递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饮雄黄酒、佩香袋、悬艾草、插菖蒲、挂钟馗像等民俗活动,都与驱邪祛病、养生保健有关。进入盛夏各种疾病多发时段,利用雄黄、艾草、菖蒲等矿植物的药性来解毒、杀菌、去风寒,以达到健身和净化环境的目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智慧。更有龙舟竞渡、蓄兰沐浴、驱逐五毒等传统节目,反应了古人对生者生存健康状况的高度关注,体现了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节日中大量美好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俗生活意境如果只是被食物取代,被各种商业促销打断,不仅让人意兴阑珊,恐怕还会让我们大失所望吧。
端午节既代表过去,也代表未来,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民族凝聚力的典型象征。让民族节日传承下去,让民族文化代代传承下去,是我们的责任也是端午节应被赋予的含义。
我们的节日端午心得体会2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来了。所谓花年年相似,人年年不同。今年的端午节恰逢上海世博会,高考结束,南非世界杯开始。所以,可以说今年的端午节比往年更精彩,更好玩。
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民间节日,是全民健身、防病治病、避瘟疫和毒药、祈求健康的节日。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相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投江为国捐躯的日子。两千多年来,农历五月初五已经成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屈原,一位爱国诗人,听到攻破楚都的消息,心痛如绞。他毅然写下自己的杰作《怀沙》,投身汨罗江,为国捐躯。沿河的人们带领船只争夺救助,沿着水唤起灵魂,把粽子扔进河里以避免鱼虾吃掉他的身体。这种习俗已经持续了两千多年。
母亲说:“几千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肺腑的诗篇,已经深入人心。人都是惜字如金,哀痛不已,世人都在议论他们的话,以此来传承他们的话。在民间文化领域,中国人把端午节的赛龙舟和吃粽子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端午节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做粽子也是端午节的保留节目之一。妈妈和阿姨总是买很多粽子叶,少用水泡,洗干净,码好。粽子的馅料通常是糯米,用绿豆和红枣煮熟。然后,经过妈妈和阿姨灵巧的忙碌,我们的孩子像猫一样围着蒸笼转,等待粽子出来的那一刻…
长大学习后才知道,包粽子的习俗和中国历史上的爱国诗人屈原有关。据说屈原跳进汨罗江后,群众为了防止水里的鱼咬诗人的身体,就做了许多粽子扔进水里。这样,鱼吃了,就不会伤害诗人了。所以为了保护和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就有了更热闹的“龙舟赛”。
我们村没有赛龙舟,但黄石每年都有这样一个热闹的场面:
在木兰河岸边,人们早早地聚集在岸边,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水面上,几只整齐的龙舟队,鲜艳的衣服在风中飘扬,男孩们渴望激情地尝试。随着一声锣响,各队争相参赛,大家齐心协力争第一。这时,鼓声、鞭炮声和人们的喊声……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我们的节日端午心得体会3在我的家乡,人们喜欢春节。大人喜欢春节的热闹。孩子喜欢吃饺子,喜欢收红包,我觉得不是。印象中,中秋节、元宵节、清明节都不是特别的节日,印象最深的是端午节。
端午节最有趣。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说到粽子,我很激动。在我的家乡,粽子是用浸泡过的糯米包裹在竹叶里,然后在锅里蒸。这样,米饭就有了竹子的味道
不一会儿,就割了一小捆。回到家,爸爸把艾蒿插到房檐上,密密麻麻的的一排,像一队士兵在为我们家站岗。我问爸爸为什么要插艾蒿,爸爸说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呢。传说古时候,有一个村子的人都特别坏,上天派一个神仙来调查,决定要惩罚他们。神仙驾着祥云来到村子的上空,突然看到一个妇女带着俩个孩子往村里走,她怀里抱着一个大孩子,地上却领着一个小的孩子。神仙感到非常奇怪,就落下云头,来到妇女面前,问她为什么。
妇女回答说,因为小的孩子是自己的,大的孩子是邻居托她照管的,所以她要把大孩子照管好。神仙听完,觉得这个妇女是个特别善良的的人,决定要救她,就对她说:“大姐你好,您是个善良的人,请您把这些艾蒿在五月初五那天早晨天亮前插到你家的房檐上,就会保佑你家平安无事了。”说完,神仙就化作一股青烟回上天去汇报去了。
妇女回到家,按照神仙的指示插好艾蒿,想到插艾蒿能保平安,就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全村人,全村人都在五月初五那天早晨插好了艾蒿。端午的早晨,神仙再次来到这个村子的上空,决定放火烧掉这个村子,可定睛一看,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插着艾蒿,不知哪一家是那位善良的妇女的家。神仙知道是善良的妇女想救全村人,于是成全了她的美意。从那以后,人们就在端午这天起早插艾蒿,以此保佑全家幸福平安。
端午不但有粽子这种美食,还有“插艾蒿保平安”这么美好的传说,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还要传承与人为善的传统美德。我爱端午!
我们的节日端午心得体会4在历史长河中,一个节日的形成,是岁月和人们长期打磨的结果。端午节,祭祀只是其中内容之一,它更是除秽驱病的卫生节,也是诗人节、运动节、女儿节,除了吃粽子,还要挂菖蒲、赛龙舟、祭屈原……闻一多先生考证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很多考古发现也支持此说。然而,要是一直拘泥于节日发端的初衷,那后来的端午纪念曹娥、伍子胥、屈原,都无从说起了;这个节日也不可能流布到大江南北,甚至超越国境,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端午,和春节、中秋一样,是中国文化的醒目符号之一,承载的是融入民族骨血的天人合一、活力贲张与家国情怀。我们的祖先,用一种轻松、活泼而健康的心态,设计并享受着端午等节庆带来的中国式精神生活。丰富的节日文化信息,饱含着生机勃勃的通达理念和娱乐精神。端午,可避邪可食粽也可尽情打扮明丽的小女儿;清明,可祭祖可踏青亦可浣足放风筝;中秋,那月亮更是可祭可拜,可玩可嚼……
节日的真意,常常在生活的体验与回味中浮现出来。苏轼看到的端午,是“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欧阳修则陶醉于“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而今的端午节,列入世界非遗名录,又是法定假日,仲夏时节,扶老携幼,吃粽子,说故事,游胜地,让中华文化的远香,丝丝缕缕地渗入膝前儿女纯净的心田。
新时代的标志,就是每一天都洋溢着多元与多变。如同刚刚过去的这三天,既有传统的端午与夏至,也有舶来的父亲节。传统节日流传至今,附丽的各种意义早已重重叠叠,如同被包裹得紧密的香粽,内里或有糯米、枣泥、豆沙甚至蛋黄、火腿、五花肉等多重滋味,然而用“端午”这鲜亮的粽叶一包,棱角分明又百味杂陈,可以拎着无尽的滋味游走于长江黄河,穿越于远古今朝,让我们既享受当下的天伦之乐,又追怀祖先的盛德、美好与忧伤——这不正是节日于我们的终极意义吗?
如此佳节,云何不乐,道一声“快乐”又何妨?当然,节日的百般滋味,又非一句“快乐”可以了得。它是一个郑重的提醒,让我们从庸常生活中抬起头来,有了回首倾听先祖叮咛的机缘,有了从纷繁世相中感悟人生道理的自觉。文化的薪火,或就在这一抬头、一省思的机缘中,渐渐传承了下去、炽热了起来。
我们的节日端午心得体会5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等待已久的端午节。下午,我刚回到家,就见妈妈与奶奶专心致志地包着粽子,只见奶奶手中拿着粽叶,卷成陀螺形,放入米和蜜枣,之后就包成四角形。我看了之后觉得又有趣,有简单。
于是就走上前去说道:“我也来包粽子好吗?”奶奶和妈妈爽口地答应了。我也学着妈妈和奶奶的样子,拿来粽叶卷成陀螺形的,我卷啊,卷啊,可卷起来的就是没有妈妈和奶奶的好。我不灰心,一连卷了好几次,终于卷出了一个令我自己比较满意的形状,可拿来与奶奶和妈妈的一对比,哎呀,还是别有差距。我心里想:“我是第一次包粽子,包地不好那是理所当然的了。”当我放上米时,米好似一个个顽皮小孩从上面倒下去,下面漏出来,我倒了半天见米还不满,才发现我的棕叶有一个很微小的洞,又看了看奶奶和妈妈放米的时候,米好像一个个乖娃娃,随妈妈奶奶任意摆布,妈妈见了,说:“这样的粽叶不“合格”。
我又做了一次,这一次我做得很精细,很细心,尽量满足妈妈对我的要求,几分钟后,我欢呼起来:“哦,成功咯!”我终于做出了一个最好的粽叶。再一次放上米,米也不再像顽皮娃娃那样,而是乖乖的躺在它们的“小疽园”里。要把米全部包裹起来了,我左一片叶子,右一片叶子,把米遮拢,尽量不撒到外面,可是还有一些米像娃娃还没有玩够似的,又跑了出来,无奈,我只好不管撒出来的米了,继续包我的粽子。为了不在让米再次撒出来,我又多用了一片粽叶当做“外衣”捆上线,一个怪怪的粽子出现在我的眼前,虽然不太好,但是我是进我最大的努力包出来的,我也非常满意,奶奶和妈妈见了还夸我做地不错呢,我听了美滋滋的。过了一会儿,粽子蒸好了,我拿着自己的“作品”吃了起来,觉得不其他的粽子好吃多了,因为粽子是自己做的,吃起来肯定香。这个端午节我过得真开心,真有趣啊!
我们的节日端午心得体会6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家乡最有特色的一天,端午节——。虽然端午节在中国人当中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盛大节日,但是在中国的南方和北方都有端午节的习俗。但是,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比北方更有趣,更浓郁。
端午节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端午节的每一天,我们每个家庭都会包一种“中山绿豆棕”,像圆棍形状的手臂一样粗。鲜竹叶是用来绑棕的,里面有食材,有咸粽子和甜粽子两种味道。甜粽子包括莲子、红豆沙、栗子泥、枣泥:咸的,就是腊肉、烧鸡、蛋黄、扇贝、香菇、绿豆、叉烧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锅里煮。粽子煮好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味,香味会溢出整个厨房。
这一天,村里的“龙舟”太幼稚了!对我来说一点都不过瘾。看电视直播的龙舟比赛。在广阔的江面上,20多条“传统龙”展开了角逐。长长的龙舟上挤满了肌肉鼓鼓的大个子。鼓手在中间,前面的人在欢呼,响亮,霸气。威风,震撼.毛毛雨,河水汹涌。在这里,男人勇敢坚强,这很棒!在北方,“扒龙舟”的习俗并不常见,因为北方的河流没有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没有南方的轰轰烈烈。这就是我家乡端午节的独特之处。
家乡的端午节,你给了我多少欢乐和喜悦!端午节香,龙舟响,是的男人双!端午节流露出真正的故乡情怀,是一个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爱国精神的敬仰和赞美。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我的心脏头别有一番滋味。
2022年,又一个新的端午节即将到来,我怀着一颗思念,期待,激动的心去迎接你。去欢迎你。
我们的节日端午心得体会7“端午临仲夏,时清日复长。”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的“端”是“开端”的意思。
大家都知道端午节与屈原有关,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这端午节还和孝顺的曹娥有关呢。因为曹娥的父亲被江水淹死了,她到处找也找不到父亲的尸体,所以自己在五月初五跳江了,后来曹娥抱着父亲的尸体浮了上来。人们为了纪念曹娥这种孝顺父母的精神而设置了端午节。
端午节的习俗,可有趣了,有赛龙舟、挂艾草、画额、避五毒、包粽子等等。“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端午节的早上,就给我系上了五彩线。五彩线很漂亮,这个礼物是我最喜欢的,我心里特别开心。这五彩线可不能随便丢弃,要在端午节后的第一场雨时摘下来扔进小河中,寓意是将身体中的疾病随水冲走。这五彩线中也寄托着妈妈对我的浓浓爱意啊!
妈妈给我系五彩线后就要包粽子了。妈妈先把糯米泡好再把粽叶洗干净。她拿起一片大的和一片小的粽叶来包。先包枣粽然后包肉粽。我妈妈包的粽子最好吃了。
还有一个习俗,我非常感兴趣——避五毒。五毒是指蝎子、蛇、蜈蚣、蟾蜍和壁虎。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避五毒呢?老话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所以我们要驱赶这些害虫。我们要在此日午前,在屋角及阴暗处撒石灰或是喷雄黄酒来灭五毒、驱晦气。同时也可以将室内室外打扫干净。原来端午节也是要告诉人们要讲究卫生啊。
今天,我带着妈妈给我系的五彩线,吃着香甜的粽子,过着这美好的传统节日,真是很开心。我还想过一次这样的节日。
我们的节日端午心得体会8这次学校为了庆祝端午节这个传统的节日特地举办了一场活动,这场活动是我至今参加的意义比较重大的活动了。老师和同学们都在一起为着这个节日庆祝,是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在活动结束之后,我有了一些体会。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这个节日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这次学校举行的活动,正好应了“继承传统”这一主题。活动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写一篇关于端午节的作文,写得好的用作学校展示墙上展示,也有奖品,我也参加了,虽然没有得奖,但是还是很开心,毕竟优秀的人真的挺多,我的作文还是有欠缺的地方,在整个展示墙贴出来的作文,都是很优秀的了。第二部分就是朗读诗词,每个班都会在学校的操场上进行诗词朗读,这场面可是学校里比较盛大的了,朗读端午节相关的诗词,不仅是对端午节的纪念,也是对诗词文化的传播。同学们能在那么多师生的面前进行朗读,也是需要勇气的,而我也是其中之一,更是能体会其中的感受,特别的激动和紧张。第三部分,就是在学校礼堂进行的晚会表演了。同学们在一个月前就为了这场晚会做准备了,可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晚会上,各种形式的表演美轮美奂,格外吸引人的目光,我坐在场下欣赏,不自觉的就带入到表演中去了,为这个节日准备的节目,都是很精彩的。
此次的活动,于我是一场很特殊的活动,让我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即使是活动结束了,我依旧还在回忆它。最喜欢的莫过于在这一天里学校发的粽子了,都是学校的食堂阿姨自己包的,不仅大且量足,真的是很喜欢呢。活动虽然结束了,可带给我的震撼却一直在,它的意义还在,活动的结束不是节日的结束,这个节日会一直伴我们成长下去,还有明年的端午节。我在活动中感受最深的就是,很多在节日里会做的事情,学校竟然都有展示。比如挂艾草、撒雄黄酒等等习俗,我们都有见识到。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了端午节这天都会做的事情,有了一个深刻的记忆。
在这次的活动,我觉得是对传统节日的一个宣传,更是大家重温过去快消失了的习俗。进入现代,所有的东西都在发生改变,而这些传统节日里的习俗却渐渐在被人遗忘,只因为很少有人再去传承,所以这种活动应该多举行,才能有让更多人去记起,尤其是新一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