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扎实推进县域经济在新常态下科学发展
扎实推进县域经济在新常态下科学发展
作者:罗文阁 《光明日报》(2015年03月28日 07版)
总书记明确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新常态可能带来新压力、新困难、新挑战,但更蕴含着新机遇。郸城县作为全国的一个典型农业大县,务必认知新常态,紧紧抓住国家经济转型的机遇,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在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
科学研判,正确认知新常态
如何理解认知经济发展新常态,决定了如何适应与应对新常态。笔者认为,“新”是相对于过去,不但不同于中国的过去30年的发展,也有别于其他国家的过去经济发展历程。“常”强调的是当前的新特征要持续一段时间,具有阶段性。因此,所谓新常态并非简单字面上的新的稳定态,是指在化解新问题、新矛盾过程中,呈现出的“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等特征。
有关分析指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在很大程度上与预期相符,因为固定资产投资减速,在供应过剩的房地产和制造业领域,投资放缓尤为明显。服务业发展稳定,失业率依然可控,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稳中有进”正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新姿态,“改革红利”正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新动力。
转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条件、环境和增长方式已经或即将发生一系列重大转变,彻底告别过去粗放增长方式。新常态虽在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被系统阐述,但其并非仅仅对中国经济的年度性判断,预计将指导和贯穿我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期的经济发展。把握好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新阶段,是做好各项经济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迎接挑战,积极适应新常态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既要正确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更要准确把握国情省情县情,坚定发展信心,顺势而为,有所作为,努力把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化为发展新机遇。
郸城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一产业比重过大、发展不足、经济体量偏小仍是发展短板。二三产业比重虽然有所调整优化,但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同时,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城镇化水平低,城市功能不够完善。
短板也正是发展的空间,新常态为我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传统农业大县,农业优势突出,发展的空间巨大;工业基础相对较好,科技创新能力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潜力很大;第三产业发展缓慢,适逢国家结构调整机遇,发展活力会持续增强;人口大县,消费需求旺盛;劳动力资源丰富,承接产业转移优势突出;相对优良的资源环境,承载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发展的能力较大。
中央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2015年五大经济任务之一,将进一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加快流转、农业规模经营水平持续提升。作为农业大县、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将会获得更多的政策、资金支持,农业发展的活力和潜力将会进一步得到释放,农业经营效益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新常态下,改革进入深水区,联系郸城实际,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程度。坚持开放带动战略不动摇,持续抓好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争取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项目落户郸城。
精准发力,主动引领新常态
面对新常态,要做到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精准发力,主动引领新常态。实现县域特别是农村的经济发展,要紧紧抓住新常态发展中增速换挡带来的赶超机遇,抓住结构优化带来的升级机遇。
就郸城来说,要主动作为,进一步理清新形势下县域经济工作思路,找准制约问题,发挥比较优势,准确把握自身定位,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做强做大传统优势产业,夯实新常态发展基石。近年来,郸城县立足农产品资源优势,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做文章,把强抓工业作为破解传统农区发展困境的突破口和着力点,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强化技术创新、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增强了县域工业的竞争力,初步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工业强县的转变。今后,郸城要继续抓住工业强县这个牛鼻子,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构建农业多种经营体系和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建立规范有序的土地流转市场,抓紧实施现代农业科技园等一批农业基础设施项目,打造商务中心区发展平台,培育新常态下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者系河南郸城县人民政府县长)
第二篇:新常态下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汇报
新常态下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汇报
新常态下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汇报
“新常态”已经成为当下讨论经济发展态势使用频率非常高的热词。总书记指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稳定。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我们要在推进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格局中,主动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谋求新发展。
认识新常态,开拓新思维。进入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增速由高速向中高速过渡换挡,意味着发展方式的转变、增长动力的切换,老路子走不通了,旧模式难以为继,转型发展升级怎么办?只有准确、全面、深刻地认识新常态的本质内涵、根本特征,才能把握规律、开拓思维,才能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适应并引领新常态。我们始终把学习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一段时间以来,紧扣中央、省委对“新常态”的分析解读和工作部署,着眼于学习理论政策、更新思想观念、提升本领水平,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有要求、学有动力、学有载体、学有成果。一是坚持领导带头、组织推动、专题培训“三并进”,着力扩大学习覆盖面。二是坚持向外学习来破题,不是只顾“埋头拉车”,而是“抬头看路”,着力厘清发展新思路。积极组织领导干部赴发达地区、先发城市学习,点对点看现场,面对面作交流,大家深刻感受到发达地区在新常态下始终保持较高发展速度,在总量扩张前提下追求质效的提升。通过对新常态的学习领会与实践思考,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是一个既要“赶”、又要“转”、更要“改”的地方,要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负责任发展之路,进一步树立改革的思维、开放的思维、市场的思维、创新的思维和法治的思维,让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开明开放、助人成功成为**干群的习惯和自觉,凝聚做大总量、转型升级的强烈共识和不竭动力。
适应新常态,找准新路径。新常态下,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如何谋划?目标如何实现?
**年全镇工作的总体工作思路是: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省市县重要会议精神为指引,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为契机,大力推进“一区一线一带”(公塘生态旅游区、凤凰至高塘快速通道线、禾河路堤与小城镇结合带)工程,实现
“经济强镇、农业重镇、城郊新镇、旅游大镇”的目标。
今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财政收入翻番,公交流通税收突破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以上,完成招商引资2亿元以上,新引进投资一个亿元以上的入园项目1个,为园区企业招工400人以上;新增葡萄、大棚蔬菜种植面积500亩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城镇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谋划产业致富新常态、打造公塘生态旅游区
横江葡萄产业发展越来越面临着市场和土地要素的制约,为巩固传统产业优势,拓宽群众致富渠道,横江镇以横溪村和南陇村列为全国生态旅游重点村为契机,打造公塘生态旅游区为抓手,谋求村民致富新常态。一是重规划,提升生态旅游品位。计划投资10余万元聘请有资质的设计院对公塘生态旅游区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重点突出古村记忆游览区、葡萄园观光区、旅游服务区、农产品贸易区等四区功能齐全的规划与设计。二是重建设,打造生态旅游平台。为打造好公塘生态旅游区这个平台,我们将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来做文章。三是重发展,注入生态旅游持久动力。产业发展是生态旅游的载体。只有做足产业发展这篇文章,才能为生态旅游注入持久动力。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横江葡萄产业。充分发挥横江葡萄合作社的作用,创新种植技术,巩固现有品种,积极开发新的品种,延长横江葡萄上市时间。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唯有百花齐放,方能博人眼球。大力发展井冈蜜柚、高产油茶、火龙果等新兴产业,弥补横江葡萄上市空白期,提升公塘生态旅游魅力,吸引游客眼球。
(二)抓好财政涵养
我们要抓好财政涵养,重点做好招商引资,增加财税返还。一方面巩固现有财源。继续巩固现有招商引资成果,全力做好先歌音响、中科锂能、福园食品、宏鑫通讯和**鼎端科技等落户企业的跟踪和服务工作,根据企业实际有针对性的采取帮扶措施,重点帮扶**鼎端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和投产。牢固树立“招工就是招商、招工胜于招商”的理念,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同时我镇将招工工作纳入今年的目标考核,实行奖惩,确保全年招工和突击招工任务完成。另一方面挖掘新的财源。利用网络、报刊、名片等资料加大宣传,广泛推介横江,扩大横江在外的知名度。广泛收集全镇乃至全县有关的招商信息,认真筛选,提取含金量高的招商信息,加强跟踪。实行走出去战略,积极对外招商引资,主动对接对外招商团,主动出击,力争全年完成一个亿元以上入园项目。
引领新常态,锻造新作风。新常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刚性规则,而是一种状态、一种趋势、一种方向。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升级,关键在人、在干部,在干部作风,既要党员干部充分认识、主动适应新常态,又要善于引领新常态“服水土”,使发展与之相融共鸣。
一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二是开展“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三是推行双联系双服务制度,深入开展“三进三解三促”活动,四是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活动,鼓励做三种干部:做勇于探索、锐意创新的进取型干部;做脚踏实地、清廉务实的实干型干部;做开明开放、助人成功的胸怀型干部。同时,对干部提出“三个不算”、“四个不行”的新要求:“三个不算”,就是工作在抓,没有成果不能算落实;取得了成效,但留下了遗留问题不能算落实;只解决了眼前问题,没有解决后续问题也不能算落实。“四个不行”,就是做成了事,但个人不廉洁不行;发展了经济,但污染了环境不行;规规矩矩,但为官不为、不干事不行;走进了群众,干了事,但没有让群众得到实惠、没有让群众满意不行。通过持之以恒抓作风,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的“新常态”,着力形成了“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百姓的幸福指数”良好风尚,使苏区好传统焕发出新魅力
第三篇:经济新常态下的新改革
经济新常态下的新改革
作者: 邓聿文 | 发表时间:2015.03.16 刊发于总2101期《中国经营报》[评论]版
2015年是一个具有标签意义的年份。它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还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结构调整的紧要之年。这诸多“之年”碰到一块,说明了2015年的不同寻常,其实正是新常态的表现。那么,在新常态下,当几千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聚集北京,召开两会,共商国是,部署一年发展,人们能够从政府工作报告和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中读出什么新变化?
经济仍是重中之重
经济是中国两会的主题。对于2015年的中国经济,政府工作报告是这样表述的: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凸显,今年面临的困难可能比去年还要大。去年经济增长7.4%,首次低于年初预定目标。今年这一目标定为7%,足以说明政府对经济的困难有充分预估,两会前央行的再次降息也显示了这点。
经济新常态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告别高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但对于中国经济能否保证中高速增长的问题,学界其实并不乐观,很多人忧虑经济的问题不是强身而是保命,有可能较长时间锁定在中低速增长的路径中。一些学者最近发文表示,中国去年较为平稳乐观的经济数据存在两个“看不懂”:平减指数与CPI、PPI的关系出现了显著背离,发电、运力和货币这三个与经济增长相关性最强的指标与实际经济增速背离。如果按照消费与工业物价走势,以及电力、运输和货币所表现出的经济运行态势,去年的实际经济增长水平可能已经“破5”,现价增长率更可能在去年四季度已经进入负值。假如这种看法是真实的,7%的经济增长目标其实不低,不经过努力很难达到。
当然,既是新常态,经济发展的方式也要跟着改变。即使是保增长,也不能像过去一样只是大上项目,尤其是上一些污染严重的项目;必须在保增长的同时,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为此,需要进行程度更深、领域更广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更多激发市场活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行力度更大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遏制国企大扩张;围绕实体经济进行深层次的金融体制改革,消除引爆地方债务危机的燃点;扎实进行投资体制改革,提高投资效率;下决心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遏制收入分配不合理现象蔓延;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克服经济下行压力。这也就是政府工作报告所说的,要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015年,中国经济必须保增长和促改革同步推进,才能真正体现新常态之特质。
改革须向纵深挺进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在中国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是“拦路虎”,不深化改革,就难以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对此,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去年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以释放市场活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啃了不少硬骨头,今年仍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统筹兼顾,真抓实干,在牵动全局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增强发展新动能。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总量虽然已经位居全球第二,人民的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但也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有些矛盾和问题并未因国力增强而有所改善乃被克服,相反,进一步恶化,如贫富分化加剧;资源环境被严重破坏;经济结构失衡,转型升级缓慢;社会结构的固化与碎片化;主流意识形态缺乏解释力;腐败的弥漫性蔓延,政府信用恶化;权力失控,法制松弛,滥用专政工具等等。上述矛盾和问题在经济高增长时期,可以因蛋糕做大,收入增长而被暂时遮蔽或不显突出,但在金融危机后的近二三年,中国经济增速下降剧烈,债务问题凸显,影响财政、就业和公共服务,留给政府解决问题的时间不多,若它们迟迟得不到缓解,中国将极可能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鉴于中国特殊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加上人口庞大,如果走不出这个陷阱,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堪忧,用执政党的话说,很可能“亡党亡国”。而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依靠进一步深化改革。
去年实施的重点改革,包括简政放权,财税、预算、税收制度改革、利率市场化、民营银行试点,能源、交通、环保、通信等领域的价格改革,以及科技资金管理、考试招生、户籍改革、公务员车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等,应该说,取得的成效还是不错的。像公务员车改,十几年来屡次试点,但总是在原地踏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也是多年来无法突破,这两项改革均被认为涉及既得利益,但去年在中央力推下,都有了进展。
2015年的改革,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安排,将继续把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作为重头戏,在投融资体制、价格、财税、金融、国企、户籍、土地等改革方面取得实效,让人民从改革中受益。
中国改革的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因此,新常态下的改革,必须围绕治理现代化来进行,只有这样,才是中国需要的“新”改革。为此,在实施上述改革的同时,还需要推进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改革。因为从中国的情况看,越往后,经济改革受政治的羁绊越大。事实上,一些经济改革举措从形式而言属于经济改革,但就其所起作用及内容而言,却是政治改革之一种,如预算改革。故而,经济改革最终要成功,必然触及政治和社会改革。
经济改革的内容主要是针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政治改革的重点是要建立一种适应中国国情的分权和制衡机制;社会改革的目标则是建立社会自治,推进社会民主,解决民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问题,三者合力,形成一种广泛的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法治开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今后十年部署的任务,而2015年则是开局之年,这个“局”开得好不好,代表委员的履职情况如何,两会是一个检验。
两高报告不用说,政府工作报告也多处涉及到依法治国。即使是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看起来和依法治国关系不大,但其实大有关系。国家的规划和预算安排能不能按照法定程序,依法进行,直接关乎依法治国的质量。
在中国的政治设计中,人大是立法机关,法院和检察院是司法机关。立法的质量如何,能否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司法公正,是衡量真假依法治国的试金石。今年的人代会有一项重要议程,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作为“管法的法”,《立法法》在颁行的15年里,影响了国家的立法宗旨、程序乃至效果。单单根据《立法法》中“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只能制定法律”这一条,就废除了严重损害公民权利的收容遣送制度、劳动教养制度。
这次《立法法》修改的内容超过三分之一,二审草案进一步明确了中央与地方的立法权限,将原来只对40多个城市的立法权扩大到全部280多个地级市,并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专属立法权事项作了进一步细化。根据税收法定原则,《立法法》修正草案也将明确税种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此外,引人关注的还有,无法律依据,地方规章不得减损公民权利之规定。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在城市治理上,动辄用限号、限行、限购等方式,来限制公民合法权益,引起社会很大意见,如果这条通过,将对地方政府的权力是一大限制。
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方面。两会前,最高法院出台了司法改革65条,提出要设立巡回法庭、跨行政区划法院、知识产权法院;禁止让刑事在押被告人或上诉人穿着识别服、马甲、囚服等具有监管机构标识的服装出庭受审,强化人权保障;推动省级以下法院人员统一管理改革;建立院、庭长在监督活动中形成的全部文书入卷存档制度等措施,这些改革有的正在落实,它们着眼于提高法院特别是审判的独立性,有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
中国的依法治国是一个长过程,在2月召开的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学习班上,中央提出了抓“关键少数”的提法。“关键少数”一般指的是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因为他们掌控着巨大的权力和资源,其法治意识如何,能否做到依法行政,带头遵守法律,成为治国理政的法治“模范”,对依法治国,带动全社会落实法治,形成运用法治监督领导干部用权的新常态,非常关键。然而,这“关键少数”能不能包括非官员代表委员,大体说来,这上千名的非官员代表委员是社会精英,他们拥有的权力和资源比起社会中的多数群体来,多得多,如果他们能够利用其影响力,真正行使法律赋予代表委员的职责,中国的法治状况将也比现在要好得多。
反腐任重道远
腐败不停,打虎不已,反腐是新一届班子施政最突出的特征,也是执政党最得民心的举措。3月2日,军方一次性打包公布了十多名副军级以上高级将领的腐败情况。紧接着,3月4日,河北省委秘书长景春华落马,这显示中纪委并不因为两会举行而推迟打虎进度。
对反腐,政府工作报告是这样指出的:少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乱作为,一些腐败问题触目惊心,有的为官不为,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办的事不办;腐败现象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权力寻租,要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紧紧扎住制度围栏,坚决打掉寻租空间,努力铲除腐败土壤,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对腐败分子零容忍、严查处。对腐败行为,无论出现在领导机关,还是发生在群众身边,都必须严加惩治。
十八大后的中国反腐,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为第五代领导人赢得了巨大声誉,但从目前来看,腐败状况还非常严峻,反腐要深入面临着阻力。一是尚有很多领域的腐败黑幕没有揭开或者刚刚揭开一点,例如,前不久中央巡视组对第一批央企巡视意见的反馈让外界看到,央企的腐败不亚于官场。包括央企在内,中国的国企有上万家,加上金融机构,这一大块的腐败还只是撕开一个小角。除此外,学校、科研机构、文化领域的腐败尚未触及。可见,反腐任务还非常繁重。二是反腐从治标到治本的过渡,能否建立一套与法治相衔接的预防腐败体系。针对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积累起来的巨大腐败存量,开展疾风暴雨式的反腐是必要的,至少在未来几年里,这种反腐方式还不能退出,但客观而言,它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需要在大规模反腐后,适时推进制度反腐。这当然不是说,目前的反腐没有进行制度建设,最大的制度改变,就是加强了中纪委对反腐的主导和统领。
反腐的制度建设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的制度建设是针对一切公权力和政府行为的,包括公民参与、信息公开、预算民主、简政放权等,就此而言,它已经超越了反腐范畴,但对遏制腐败有预防作用;狭义的制度建设是针对腐败行为和反腐机构的,它包括重组反腐机构,加强中纪委对反腐的主导地位和相对党委的独立性,强化办案过程的公开和透明,建立官员财产公示制,及利益回避机制等。
当前在这两方面都有一定进展。去年新修了预算法,规定政府所有收入都要纳入全口径预算,加大了对政府的预算约束。刑法修订也加大了对贪污贿赂的惩处力度,还建立了国际追逃网络,加强反腐的国际合作。另外,进一步规范了对裸官的管理,官员财产申报也强化了抽检环节。中央深改组会议最近还通过了上海试点规范领导干部亲属经商办企业,以遏制涉及官员亲属的裙带腐败行为。
执政党的强力反腐是从严治党的关键一着。从一开始,这轮反腐就有着明确思路,即先治标后治本,通过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以惩戒、教育、预防的“三位一体”,使官员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尽管如此,同腐败官员的较量还任重道远,要使反腐不出现反复,在加强执政党内部反腐力度和制度革新的同时,需要开放外部对权力和腐败的监督,调动公民反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外部多元主义去遏制政府权力腐败。
环境问题格外被关注
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在近年的两会上,环境问题愈来愈受到代表委员的重视。
对于环境问题,要说政府不重视那是假的,五大建设中就有一个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治国方略的组成部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用了四段集中进行阐述,表示要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铁腕治理环境污染,对偷排偷放者出重拳,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对姑息纵容者严问责,使其受到应有的处罚。生态环保贵在行动、成在坚持,一定要实现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永续发展。
然而,环境污染和破坏并未因为政府的重视而有很大改善,相反,一些方面程度还在加重,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进入重化工业发展阶段,该阶段客观上会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所谓先污染后治理,这可能是人类工业化的一个发展规律,至少在当下人类尚没有找出一条没有污染的发展之路,不承认这点不行。二是保护环境的法规没有得到认真执行和落实。中国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普遍存在,但在环保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尽管环保部门由以前的副部级升格为部级,成为内阁的一个机构,可在各政府部门中,一向是个弱势部门。当然,环保立法自身漏洞也很多,例如,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严重滞后于今天的现实。所以如此,乃在于长期以来以GDP为政绩的考核体系,以及地区之间的竞争,追求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是地方政府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地区之间的竞争又加剧了这一倾向。
不论富贵与贫困,环境问题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在经历过多次大面积的雾霾后,全民的环境意识和权益被激活,环境开始成为一个公共话题与政治问题,这些年因环境破坏引起的群体事件已越来越多,政府也真正意识到不解决环境不行。所以在去年,重新出台了被称为最严厉的环保法,强化了政府责任,明确环境保护工作的考核评价制度,环境保护工作做得好不好,是对政府及其有关负责人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完善了环境保护的管理制度,重在源头管理和过程管理;集中解决环保中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环保部门可以对污染企业实行日罚。值得一提的是,新的环保法还规定了环境信息的公开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参与制度和诉讼制度,允许环保组织对企业进行公益诉讼,这是一个重大突破,它将开启公民环境参与之门。
政府工作报告除表示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外,还提出要采取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的支柱产业;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拓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办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措施。
从其他国家的环境治理经验来看,要改善环境,一方面是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改变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决策模式和管理方式,做到决策透明化和阳光化;另一方面是严格环境立法,启动公民环境参与,形成环境参与的强大公民行动。如此才能还公众一个美丽家园。
让权力不再任性
中国的事情能否办好,关键在执政党和政府。事实上,对一个垄断社会关键权力和资源的政府来说,无论是经济发展,深化改革,依法治国,反腐败以及社会治理,都和它有关。而某些政府部门的问题,则是有权太任性。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用了一定篇幅,从四个方面谈了如何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即要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坚持创新管理,强化服务,着力提高政府效能;坚持依法用权,倡俭治奢,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持主动作为,狠抓落实,切实做到勤政为民,把中国政府建设成一个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句话,成为一个现代政府。这就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说,政府要“大道至简,有权勿任性”;换言之,政府不应将简单的事情弄得太复杂,太复杂了,权力就会任性,但这需要为权力划定清晰边界,精简政府职能。
尽管技术的发展为政府管理经济和社会提供了高效手段,但是,中国政府本质上还不是一个现代政府。因为现代政府的一个本质特征是权由法定,依法行政、依法用权,没有对权力的高度自觉,权大于法,权力在使用过程中就会任性,怎么方便怎么来,怎么有利怎么来,从而,公民的各项权利势必会遭到权力及其使用者的侵犯。
要使政府成为一个廉洁高效具有公信力的良善政府,就须按照治理现代化要求对政府予以改造,首先对政府应限权,把政府打造成一个有限政府。政府并非管得越多越好,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政府的效率是建立在只管该管的事情基础上,而非眉毛胡子一把抓,大事小事全揽在手,事情管得多,就需要相应的权力去支撑,否则,有责无权,事情不可能做好。而赋予政府过多过大权力,又必然会带来腐败后果。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的,腐败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权力寻租。
目前,对政府限权,除了用法律明确规制政府的权力外,另一方面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该放的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去年中国政府共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47项,其中,关系投资创业创新和就业的有160多项,涉及社会组织、事业单位业务活动有70多项,有力地激发了市场和企业的活力,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促进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今年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安排,将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针对公民和法人的非行政许可审批,建立规范行政审批的管理制度,简化注册资本登记,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公布省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中国正处在一个发展并向现代化社会迈进的过程中,所谓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主要是指要减少过去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尚未改变的、对市场或社会过多介入的事项,让市场、社会组织和公民少受政府不必要的管制,能够自主地决定自己的事务和命运。当权力在制度约束下不再任性了,政府自身才能建设好,中国也就不会犯大的颠覆性错误。一切重在落实
政府工作报告也多次提到要狠抓落实。任何雄心勃勃的计划、规划和设计,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去执行,就只能停留在纸面上,空中楼阁而已。从这个角度说,强调制度的执行力,是如何都不为过的。
中国的很多事情,不在于没有设想,而在于执行不力,宏图早已画好,但因为各种原因,最后都虎头蛇尾。不只计划是这样,立法、制度、政策、规章甚至领导人的命令也难逃这个宿命。所以,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后,中央一再强调,一分规划,九分落实,担心的就是这么好的东西落实不了。特别是在当前反腐态势下,一些官员抱着明哲保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不积极去落实中央已有部署,对此,两会前召开的中央深改组会议再次提出了“最后一公里”问题,不能让事情阻断在这“最后一公里”上,这说的仍是执行和落实问题。
两会一定程度上是贯彻落实的会议。大的规划都已制定好,方向已经明确,真正要两会出台的政策措施不会很多,两会只要把发展蓝图或者施政纲领,在代表委员讨论和审议其可行性后,再分解部署,一件件把它们落实下去。尤其是今年的两会,两个主要的决定在去年都已出台,今年的任务就是贯彻落实。对此,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精神面貌要有新状态。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狠抓贯彻落实,创造性开展工作。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对实绩突出的,要大力褒奖;对工作不力的,要约谈诫勉;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总之,要坚持主动作为,狠抓落实。这是基于过去历次的教训。
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规划作出后,如何落实就成为攸关成败的大问题。改革和法治是鸟之两翼和车之两轮,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说,前者是动力,后者是保障,如果不能将两个决定的规划和部署一条条贯彻落实,就不可能完成改革任务,建设法治国家,当然也就无法实现中国梦了。事实上,党和政府的战斗力就体现在执行党和国家的法律制度、保证国家的战略部署能够得到落实上。
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已有部署和决策,就不能大而化之,而应制定一个实施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内中有阶段性的目标和任务,有对应的部门,有监督者,越细致越好,从这点来说,两会前出台的公安改革100条和司法改革65条,值得赞赏,因为它把要改革的任务和达到的目标都一项项列出来,并承诺完成时间,建立问责机制,这样才能倒逼政府主动作为,不得偷懒。
第四篇:在新常态下展现新
适应新常态 展现新作为
团结广大职工群众为构建和谐xx努力奋斗 ——在二届三次职工、会员大会的工作报告
xxxxxx(xx年x月xx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深入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贯彻落实党委xxx全委(扩大)会提出的目标任务,总结2015年工作,部署2016年工作。现在,我代表公司工会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过去一年的工作回顾
2015年,公司工会工作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这一主线,认真履职履责,在服务职工群众、推动民主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持职工队伍稳定、引领职工立足本岗建功立业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履行职责,坚持“两个维护”,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一年来,在党总支的领导下,工会坚持“两个维护”原则,(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改进工作作风,构建维权平台,提高职工维权意识,促进院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1.在职工会员代表大会上,工会和行政方签订了集体 合同和女工专项集体合同,依法建立了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2.维护职工的民主参与权。在重大事项决议、重要制度制定等方面,工会认真执行了企务公开。职工代表大会上,院主要领导进行了述职述廉,对2014年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通报,对2015年“六件实事”进行了公开承诺,同时对副科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了民主测评。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后备领导人员管理办法》选拔推荐后备干部x名。
3.认真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月”活动。一是成立了由主要领导、工会主席、部门领导、职工代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为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按照协商程序,行政方和工会方代表按要约时间进行了平等协商,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调低、扩中、限高”,出台xxx年工资调整方案。
4.不断完善帮扶机制。年初,工会根据工作需要,出台了《慰问活动实施办法》。日常工作中,工会坚持把送温暖、送政策送岗位和送技能相结合;将重大节日慰问和重点帮扶相结合,深入开展了扶贫帮困工作。x月,组织人员参加了xx抗震救灾活动。为xx农场的学校、医院、办公楼等设施进行了结构质量鉴定,给xx农场群众捐赠了xx箱方便面和xx件饮用水;两节期间,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党员、离退休人员等x人次,发放慰问金xx元;在“送清凉”“三节”慰问活动中,主要领导分别慰问了xx工程项目的一线职工,送去慰问品、慰问金合计xx元;对职工家庭的丧事进行慰问,发放慰问金x元;对患病职工及其家属慰问,发放慰问金x元。
5.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依据x、xx工会通知,制定了《“情系职工、维权帮扶”工作方案》,会同xx局成立了“职工维权服务站”;建立了工会主席接待日制度,开通了信访接待热线,搭建了职工维权需求平台。现已解决职工诉求x件。
6.结合“三严三实”“四强”专题教育活动,xx “开门搞活动”,领导班子成员深入一线调研、与职工座谈,广泛征求职工群众的意见建议,对职工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立行立改、边查边改,使职工群众亲身感触到领导干部的作风转变,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
(三)以竞赛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主力军作用
工会组织职工参加xx组织的“安康杯”劳动竞赛、“青年安全文明示范岗”、“巾帼文明示范岗”、“导师带徒”、“五小”等活动并取得实效。2015年创建青年安全文明示范岗1个,青年突击队x个,巾帼文明示范岗x个.2.申报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x个,申请专项经费x万元;向x申报职工创新补助资金x万元的可行性项目正在获批中。
(四)贴近民生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实事 1.对一线员工基本工资调增。2.为全体员工进行体检。
(五)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地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增强企业活力。
1.结合单位特点,组织开展了“庆五一迎五四”职工系列文体活动。
2.开展了xx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
3.“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开展了“牢记使命维稳戍边▪我是兵团人”活动。
4.按时完成了2015工会经费的上缴任务。2015年,工会在上级工会和公司党总支的正确领导下,在“三个委员会”委员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履行工会职责,积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在考核中,受到了上级的好评。在此我代表公司工会,向支持工会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全体职工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2015年的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
(一)总体工作思路: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及群团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x、xx公司党委、工会各项重点工作,紧紧围绕xx中心工作,履行工会职能,加强民主管理,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面加强工会自身建设,为实现全局“十三五”发展目标建功立业。
(二)重点工作 1.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按照“哪里有职工,哪里有项目,哪里就建立工会组织”的要求,扩大工会组织和会员覆盖面。
2.以职代会和企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建设为重点,继续推进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3.组织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三五”、“青年安全文明示范岗”、“工人先锋号”、“巾帼文明示范岗”、“和谐小康家庭”等创建活动。
(三)为职工群众办理六件实事 1.为职工上调不低于xx的基本工资。2.为全体员工进行体检。
各位代表、同志们: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新的目标已经明确,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在公司党总支和上级工会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本次大会提出的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携手共进,攻坚克难,在新常态下,展现新作为,为推动gs的长足发展做出新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五篇:在经济新常态下开展好工商联工作
在经济新常态下开展好工商联工作 ——浙江省工商联十届四次执委会议在舟山举行
12月17日,省工商联十届四次执委会议在舟山举行,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孙文友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国政协常委、省工商联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作工作报告,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李剑飞主持会议并讲话。
孙文友指出,2014年,省工商联坚持“两个健康”工作主题,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发挥优势,认真履职,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在服务发展大局中发挥作用。围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浙商回归等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组织开展了“千企联千村,合力治污水”专项行动、百家浙商企业及其回归项目盯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二是在对外交往交流中作出贡献。通过“商会搭台、政府支持、中介服务、企业唱戏”的形式,组织企业赴印度等国家开展“携手浙商—丝绸之路行”活动。这是总书记出访印度后中印双方举办的第一次大型经贸活动,也是我省迄今在境外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经贸交流活动。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得到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的充分肯定和浙商的广泛赞誉。三是在推动工作创新中走在前列。省工商联的中小微企业专项监测服务工作、商会调解和法律顾问制度、全国劳动争议调解示范点建设、“银行+商会+企业”的金融服务模式以及商会承接政府部分职能转移等一系列探索极具浙江特色的创新工作,得到了国家及省委、省政府领导肯定。
孙文友表示,要着眼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增强发展信心、转变发展方式,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每一位企业家要认真思考、认真研究、认真应对的重要任务。首先,在新常态下,继续高速增长已经做不到;其次,在新常态下,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都要转型升级;第三,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要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第四,在新常态下,政府调控要改进,政府要转变职能,改进服务。作为市场先发地区和开放前沿地区,我省较早出现经济新常态,也在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上先行一步。这几年来,省委、省政府按照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作出的战略部署,坚持以改革统领全局,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上打出了一套“组合拳”。通过“五水共治”形成倒逼机制、通过“三改一拆”拓展发展空间、通过“四换三名”促进结构调整、大力推进浙商回归工程、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改革创新。
孙文友希望广大企业家不断增强投资创业的信心,科学认识、积极应对、主动适应新常态,深刻认识到除了正在实施的“四大国家战略”,我省还面临着国家正式立项的长江经济带龙头、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石化产业基地和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的“四张清单一张网”、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部署实施的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建设等新优势、新机遇;要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借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四换三名”、“三改一拆”等工作契机,增加创新投入,倒逼技术革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要主动配合支持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形成同频共振的节拍,进一步为浙商回归、“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作出新的贡献,全面构筑项目、总部、资本、人才、科技、公益事业“六位一体”的浙商大回归格局。
孙文友强调,要着眼更好促进“两个健康”,进一步明确工商联工作的方向,深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切实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要着眼促进全面深化改革和法治浙江建设,进一步加强工商联自身建设,进一步拓展组织网络、提升能力水平、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思路,主动适应全面深化改革、法治浙江建设和经济新常态的要求。
南存辉在省工商联十届四次执委会议工作报告中指出,2014年,省工商联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一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形成了以企业家的表率引领教育、以企业党组织主抓教育、以企业文化平台实现落地、以经济服务成效衡量教育效果、以教育手段多样化提升有效性的长效机制,同时通过“最美浙江人•浙商好故事”主题宣传活动,讲好了浙商故事,活动得到省委副书记王辉忠两次批示。二是“千企联千村,合力治污水”专项行动取得成效,截至11月,全省各级工商联发动民营企业认捐治水资金16.62亿元,组织动员6414家民营企业参与“五水共治”捐资和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结对行政村1229个。三是调查研究和参政议政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围绕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等重点主题,全年形成调查报告16篇,多篇调研文章活动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全国工商联高度肯定和省政协嘉奖。四是浙商创业创新工作扎实推进。积极推进金融、科技、外联、法律、浙商回归等服务工作,发挥省小微企业金融促进会作用,成立互助基金68家,为5200多家小微企业下放贷款60亿元,开展“法律服务走进商会”活动,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亿余元。五是“五好”县级工商联建设成果初显。目前全省会员数量19.8万个,商会组织2621个,“五好”县级工商联达标单位61个,同时出台有关文件政策,指导基层商(协)会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六是商(协)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稳步推进。召开商(协)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工作研讨会,认真总结并及时推广一批典型经验,全省工作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取得了阶段行成效,受到了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和省委副书记王辉忠的充分肯定。七是“携手浙商—丝绸之路行”活动成功举办。11月25日至12月3日,组织我省企业赴印度、土耳其和希腊成功举办“携手浙商—丝绸之路行”活动,这是我省迄今在境外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得经贸交流活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出席在印度举行的大会并作主旨演讲,印度外交国务部部长、商工部部长、财政部部长、工商联合会会长等出席,400余名浙印工商界人士参加大会,浙印企业签订11个合作项目,签约总金额25.11亿美元,浙江卫视、浙江日报、中华工商时报先后大篇幅报道,印度28家知名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八是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巩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集中行动,努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南存辉指出,2015年要以中央和省委全会精神为指导,在服务大局上精准发力,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进商(协)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动作,围绕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建设,积极引导企业依法经营,围绕“两美”浙江建设,深入开展“千企联千村、合力治污水”专项行动,围绕经济转型升级,努力推动“浙民投”的组建;要以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为抓手,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要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为重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参政议政工作;要以第三届世界浙商大会为平台,着力推进浙商创业创新;要以“五好”县级工商联建设为着力点,进一步夯实组织建设;要以作风建设为保障,努力提升工商联工作水平。
李剑飞指出,要深刻认识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科学把握新常态:首先,要清醒认识新常态下我省经济发展具有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和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三个特点;其次,要充分认识新常态下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包括政策战略机遇、科技创新机遇、市场空间机遇等;第三,要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是应对新常态的关键,深刻认识到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对社会生产力的解放,也是对社会活力的解放,必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各级工商联要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自觉推动改革,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
李剑飞表示,要大力推进非公有制企业转型发展,积极适应新常态,做到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稳中求进、积极引领创新和切实履行责任。
李剑飞强调,要更好地发挥工商联优势作用,努力在新常态下实现新作为,在引导企业依法诚信经营方面形成新常态,在投身全面深化改革实践方面形成新常态,在服务浙商创业创新方面形成新常态,在干部作风转变和能力建设方面形成新常态,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建设、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议期间,表彰了2014全省工商联系统先进单位和“十大亮点工作”,通报了杭州市上城区工商联等61家县级工商联为“五好”县级工商联,有关单位作了交流发言,省工商联和省建行续签合作协议,举行了浙商•单位结算卡首发仪式,通过了工作报告决议和有关人事事项。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资金结算部副总经理周玉旺,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行长黄先俊,省工商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黄正强,省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任治、尹健、赵小敏、潘建漳,省工商联副主席张必来、崔秀玲、汪力成、王振滔、潘建清、周志江、陈爱莲、楼永良、李德麟,省商会副会长王云友、郑胜涛、蒋文标、王海斌、吴建荣、倪良正、孙平范、楼明,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副行长林顺辉,省工商联党组成员、秘书长林建良,省工商联党组成员、省委统战部经济处处长闵涛,省工商联副巡视员、会员处处长黄强,省工商联副巡视员、法律处处长李德林,省工商联处室负责人,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有关处室(部门)负责人及中国建设银行宁波市分行、舟山分行有关领导及省工商联执委出席会议。
会议前一天举行了浙江省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舟山群岛新区行活动,副省长、舟山市委书记、舟山群岛新区管委会主任孙景淼出席会议并致辞,全国政协常委、省工商联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主持会议,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李剑飞出席会议并讲话, 舟山新区党工委副书记、舟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周江勇作舟山投资环境介绍。
孙景淼对省工商联和广大浙商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帮助新区发展表示感谢。他说,今年以来,新区发展呈现速度快、亮点多、环境优、前景好的特点,已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等多个国家战略的叠加地,国家在舟山建设江海联运服务中心,通过舟山把世界经济与长江经济带联系在了一起。可以说,舟山加快发展的发力期已经到来。企业家是最善于把握机遇、最善于创业创新的群体。希望大家紧紧围绕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等新区重大发展战略,积极投身新区建设大潮,为新区建设加力,为企业发展再创辉煌,也希望大家发挥以商引商的作用,多向海内外朋友宣传推介舟山
李剑飞说,此次组织企业家走进舟山,既是支持和推动浙商创业创新,也是支持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具体行动。希望各位企业家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瞄准舟山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国家政策重点支持产业,深度考察对接、深入分析判断、迅速果断决策,与新区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发展。
周江勇说,联系发展大势和新区实际,舟山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是企业家的正确选择;现在是投资舟山的良好时机,投资舟山是明智之举;舟山有大家可以选择的好项目,投资舟山关键在海洋。企业家们到舟山投资兴业,舟山必然会回报以惊喜。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浙江省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授牌仪式。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和榜单发布是了解和认识中国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重要渠道,是展示大型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在引领中小微企业发展发挥示范作用的重要窗口,是分享民营企业发展成功经验、典型做法和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省已经连续16年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企业数名列全国第一,充分展示了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成果。会议前,企业家们还参观了舟山市城市展示馆,实地考察了舟山港综合保税区
省工商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黄正强,舟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忻海平,舟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伟江,省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任治、尹健、潘建漳及138家浙江省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代表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