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晖支教服务团2012-2013年寒假支教总结书(中)
(二)素质拓展课程
在此次“春晖2012寒假贵州(威宁县草海镇保家小学)支教”实践活动当中,我们根据2012年暑假在当地调研所得的信息,于2012寒假期间再次在保家小学开设了精品课程——素质拓展课。无论是在四川还是在更偏远的贵州草海,素质拓展课都还没有进入小学生的课堂,尤其是这次支教的保家小学,教育师资相对落后,除了语文、数学等常规课程外几乎没有开设其他的课程,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比较低。因此,此次支教我们仍然开设了素质拓展课程。
经过前期的调研,我们收集到了这些相关的资料。
一、当地学生由于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等自然条件的限制,眼界比较狭隘,普遍存在着自卑心理;经过上次的支教后,部分学生最后都敢勇于表现自己;
二、当地有彝族、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的杂居,造成学生间文化差异较大,学生之间普遍存在拉帮结派、不够团结等现象;
三、由于文化水平较城市而言偏低,当地学生男女之间存在较大的隔阂,普遍表现为男女生之间互不交流,在做老师规定的活动时不互相接触,包括牵手;
四、由于教育资源的缺乏,学生缺少语言表达方面的锻炼,普遍表现为学生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不敢说出自己的意见,甚至不敢当众说话。
五、在我们上次支教后,涌现出一批积极活跃的学生,但是有极少学生却出现自负现象,也有以自我为中心的。
此次支教,我们在分析了以上问题后,制定了支教期间素质拓展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此次我们将教学目标定位为改变大部分学生自卑心理、提高学生们团队合作能力、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课程实施
为此,我们将两周的素质拓展课程分为“班团文化”“有效沟通”“自尊心”“创造力”4个主题。课程时间为每日下午,根据年龄差异,将学生分为两个班。课程流程为——开展一个有助于大家尽快进入学习氛围、尽快将课堂的气氛调动起来(拉近学生心理距离)的热身活动——当天的素拓主题活动——活动分享、交流。
具体的课程总结如下:
第一天:即17号,在我们春晖支教服务团的志愿者与孩子们见面时,使用了素拓小游戏“我是小厨师”,这个游戏以重复前面同学名
字并说出自己喜爱的菜名和材料的形式,用姓名和材料联系在一起,容易记住互相的名字。活跃了气氛,打破了僵局,加速了学员和志愿者老师之间的了解。
第二天:主题游戏为“班团文化”,由七八个学生组成一组,每个小组发一张白纸和笔等材料,让大家在规定时间内写出自己创建的班级名字、班歌、班规和班级标志。再有同学推荐出班级代表来解释他们创意的内容并带领他们班团文化展示,如:一起唱班歌。展示完毕,大家围成一圈,分享每个班团在活动过程中团队成员工作分配及对班团文化的认识等感想。通过本堂课程,学生发挥了自己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体会到了集体荣誉感,同时也加进了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交流。
第三天:游戏主题为“有效沟通”,具体游戏有“你说我画”“青蛙呱呱”“可怜的小猫”。游戏规则为:2人一组,背靠背,游戏过程中不能出声,一个同学传达内容,另一个同学根据传达者传达的内容,画出老师出示的内容。一轮之后,互相交换角色。游戏结束后进入分享环节,让大家谈谈自己在活动中得到的感
受及在无法用语言交流的环境里,是怎么做到更有效的传达信息。通过这个课程让学生懂得如何在不通过语言的情景下更有效的交流,怎么样做到让你的交流对象明白你表达的内容。
第四天:游戏主题为“自尊心”,活动的主题游戏为“我的生命线”老师给每个人发一张纸,每个人在纸上画出自己的生命线,在线上写
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发生了让自己难忘的事:开心的写在线的上面,不开心写在下面,在后面写下自己的梦想。而后由同学出来分享自己的生命。而后我们会对
同学分享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探讨及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然后由我们大家一起总结我们面对
困难的处理方法及正确的心态。最后每个人向大家大声说出自己的梦想。
第五天:此次为最后一次素拓课,创造力在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要,也是一个学生及人才必要的一项能力,所以我们在最后一次课选择以“创造力”为主题的课程。主题游戏“我们的时装秀”通过老师给他们发的有限的报纸,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设计并做出自己喜欢的报纸衣服。而后分享自己做这个活动之前完成任务的可能性及做完后又有什么样不同的感觉。之后老师再将他们的感受总结,分享一下有关创造力的感想。这次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懂的创造无处不在,创造一切皆有可能。
结论:素质拓展课程:在游戏中体验生活,在游戏中体验成长。
(三)安全健康课程
作为本次支教的新推课程,安全健康课旨在带领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卫生常识,学会防灾避难基本技巧。它的课程内容大致包括:生理卫生常识、饮食安全知识、防灾避难基本知识、紧急救助技能、文化风俗知识等。此次课程的开展形式多样,主要以理论和实践为主线,采用场景重现,情景模拟,知识问答等形式来增强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实践证明,本次课程也取得了不俗的效果,学生能把课程中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和学生有着很好的交流,他们在课程中,不仅学到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还了解了一些必要的急救措施。他们能积极主动的举手提问和质疑,并且在课程的学习中,积极和老师交流和配合,这项课程的开展,将改善当地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教会他们如何保持健康的身体,如何更好的照顾自己,如何正确的救助他人等,以为更好的服务家乡,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四)英语口语课
对于英语口语,我事先在出发之前向前一届去贵州的志愿者进行了部分了解,并且对自己可能遇到的情况作出相应的评估,因此,自己写的教案对于贵州保家小学有一定的适应性,注重唤起孩子们英语兴趣的激发。教案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1~2年级大部分为最简单的英语知识,以保证他们的英语基础;3~4年级将肢体语言与英语知识相结合,通过肢体表演加深孩子们的印象;5~6年级注重情景对话的引入,通过情景对话将英语知识与对话相结合,有助于课堂知识的吸收。
到达保家小学,学生的年级参差不齐,由小学一年级到初中各个年级的学生组成,因此,教案的适当变动便尤为重要。针对大家学习的程度,我将原先的几个部分相互穿插,由简到繁,增加了课程的适应性。因为有两个教学班,每天的课程只有一节,因此相互的课程之间的衔接存在一定问题,一个班的相应两节课程相隔一天,每次上课会回顾前面学习的知识,所以教给孩子们的知识有所限制,但是最后所得的成果,虽然与预期目标有一定差距,但是依旧相对于平常教学有很大提升。
因为英语口语针对两个班,每天只有一次课,因此两天一个循环。第一次课程的主要内容为英语动作口令及颜色用语:动作口令包括right(右边)、left(左边)、up(向上)、down(向下)、hide(隐藏)、show(出现)。在教孩子们这些英语单词的时候,为了加深孩子们对
单词的记忆,还引入一些比较形象的动作。例如:在学up的时候,通过比较夸张的表情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印象,继而记住单词。此外,引导学生举手进行搭档,其中一个做动作,一个用英语来进行表达,在学习单词的同时,加深了学生时间的感情。另外,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还进行鼓励教育,通过“you,you are,you are the best”等用语实现。
第二次课程是颜色用语,在课程开始之前,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例如:让学生举手回答问题,这是什么颜色?学生用汉语来回答,继而向英语中推进,“那么我们用英语该怎么说呢?”,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课程学习。学习中,适当添加英语句型-“what’s the color of this...?”-“it’s...”继而通过英语句型的相互联系,加强单词的记忆。应用此句型可充分利用教师里面的有颜色的东西来辅助记忆,同时从生活中的例子中,抽取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物品,也能很好辅助记忆。此外,通过多次的反复记忆,反复读写同一个单词,也能取得很好的记忆效果。
从第三次课开始,适当穿插一些英语歌曲来辅助教学,带去的英语歌曲大部分是旋律比较抒情的以及调子比较简单的。Little star便是一首很简单的儿童歌曲,一共只有四句歌词,加之有中文版的旋律,即很好教学,需要的只是将英语单词带入调子。其中有部分单词因为发音问题,纠正了很多次,最后终于成功,因此可以看出当地的英语口语水平还是有很大的需要提升的必要。
总的来说,本次英语口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为自己不是专
业的英语专业学生,自己的口语水平有限,但是还是尽力把我最好的口语水平教授给学生。另外,教案的设定可能还是与当地的教育水平有所偏差,因此,这便为以后的支教提供了条件与值得借鉴的地方,因此本次支教还是比较成功的,孩子收获了一定的东西,便是我最高兴的。
(五)经典诵读课程
总的来说,这次经典诵读是很成功的。
本次经典诵读的教案安排是一步一步慢慢加深的,通过最先的开口读,然后进一步可以朗朗上口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步是能够驭情于声。因此,经典诵读的课程设置具有很强的连续性,由浅入深,最后达到一定的诵读效果。
音韵讲堂,是最基础的课程,针对较低年级,其课堂方式:课上围绕每个主题,由与主题相关的音频、图片、文字资料引入,低年级以诗歌类短小易记忆的题材进行诵读练习。课后学习包括晨读、晚练。最大限度的显现课堂价值。
第一讲的内容是较短的顺口溜,《阿牛放牛》《采蘑菇》《布谷鸟》,这三首比较短小的顺口溜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们勇于开口,克服心理的胆怯,为以后的长篇诵读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内容之间适当穿插了一些小游戏,达到调动气氛,加强积极性的作用。
第二讲的内容在第一讲的基础上有所加深,长度也有所变化,但是基本目的还是锻炼孩子们的开口讲话的勇气,比较长的朗诵材料是对孩子们的朗诵能力的极好锻炼方式,更是改变平时读书的平淡无奇
朗读方式的好方法。
第三讲是以亲情主题的《感恩父母》散文诗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出最真实的感恩情怀,唤起孩子们对自己爸爸妈妈的言语感恩。深化感恩教育。
第四讲是爱国主题,《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散文诗,本段散文诗是最后一天汇演的节目,因此感情的把握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此散文诗的感情朗诵,孩子们的情感酝酿意识得到增强,敢于开口、乐于开口。且能够在记忆诵读素材时,可以选取其中关于“理想”“感恩”“爱国”的句子直接当成奋斗、学习的座右铭,为孩子们的学习提供一种隐形的动力。而且也可以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意识,为以后爱国精神以及比较完善的人格有很大帮助。
本次支教最深的感触是,当地孩子们的口音太重,平时朗读完全被地方口音淹没,因此纠正孩子们的口音成为尤为重要的一步。例如有些孩子朗读很富有感情,但是偶尔口里却会冒出一句地方方言,很是煞风景。但是这些问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解决的,不能一蹴而就,只有当地小学注重了普通话的普及,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本次经典诵读是第一次开课,上课期间在置信小学做了一个学期的经典诵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因为保家与绵阳当地小学有很大的不同,还是有很多没有考虑到位的地方,志愿者们会积极总结,争取以后将经典诵读做成一个精品课程,更加完善,再次去到保家,肯定会有不同的效果。
二、活动篇
(一)开班仪式
春晖支教服务于1月17日到达保家小学,经过1天时间的调整于1月18日上午10时左右进行了开班仪式,随着开班仪式的进行,此次的贵州支教正式拉开了序幕。在开班仪式中,首先由马敏桥校长为本次支教活动致辞,紧接着春晖此次支教的成员分别向孩子们做自我介绍,并强调课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简单的开学典礼后,此次的支教正式行课。
(二)回访施李园家
1月24号放学后,春晖小分队一行人在40分钟的行走后来到施李园同学家中。这是一栋很普通的乡村住房,周围的土墙块已经脱落了许多,走进家中,迎上来的是施李园父母热情的笑脸。家中的陈设很普通,堆满了破破旧旧的杂物,但也整齐。很快,我们便坐了下来。在这之后的交流中,我们慢慢了解了施李园,这个苦难而坚强的女孩。她告诉我们,目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并且聊了聊自己的兴趣和梦想,或许,在她的心中,失去的双腿不会将她打垮,只会将她越挫越勇。那份心底的执着,会支撑她走到海阔天空。施李园的父母不同于普通的农村观念,他们都是极为开明的。在他们心中,从未放弃过这个与常人不一样的孩子,施爸爸每天按时接送女儿,母亲在家务农,家中还有几个正在读书的子女,或许生活的重担已经让他们有些不堪重负,但却不能把他们打垮,一家人其乐融融,笑的时候,是最幸福 的。另外,我们也在征求了施爸爸同意后,决定将施李园的情况通过各种网络渠道进行募捐,以筹得假肢的费用。幸运的是,不久之后,我们的努力成功了。施李园得到了好心人的全额手术费捐助。园园重新奔跑的梦实现了。
(三)文艺汇演
为了检验团队的支教成果和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团队准备在支教结束之际,举办一场“我学我秀”的文艺汇演,在汇演前期,由团队成员准备好文艺汇演活动的策划书,并由各个课程的主讲老师准备表演的节目,然后选拔同学对节目进行排练。此次活动,团队将会场安排在户外,在1月27日晚上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了舞台的搭建。1月28日一早,我们对节目进行了最后一次的彩排,此次文艺汇演,所有参与者都拿出了百分之百的热情,节目形式多种多样,歌曲串烧、舞蹈、朗诵等等,每一个节目,都是同学们精心排练后的成果。团队的每一个成员站在一旁,看着同学们投入的演出,既紧张又欣慰。这群可爱的孩子们,就像一张张白纸,我们带来了彩笔,教会他们如何美化自己的生活。而他们独有的天真与活泼,也感染了在座的所有人。文艺汇演持续了近一个小时,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既然学校的老师检验了我们的支教成果,也让我们和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支教生活。
(四)爱心捐赠
为了更好的开展在贵州的支教活动,我们于2012年12月6-7号在107广场开展“爱心1+2”义卖活动,此次义卖活动期间,全校掀起了一场爱心资助的风潮,有很多同学和老师都加入到献爱心的行列中来,通过两天的爱心义卖,团队共筹集了6000多元爱心资金及爱心物资。
在贵州支教期间,团队走访了阳关山,给那里的孩子带去了一些字典、图书和保暖物品并在阳关山建立了首座“春晖漂流图书室”,得到了社会上的爱心人士的关注。
在最后的“我学我秀”文艺汇演的间隙,团队对施李园同学进行了爱心捐赠,由西南科技大学第九党支部代表黄论为施李园现场捐赠1000元的现金捐助。
一、走访交流篇
(一)活动背景
威宁是“冻雨之乡”,自然环境恶劣,居民生活条件艰苦,当地居民靠外出务工和种地为收入主要来源。保家小学位于威宁县城西偏北十公里处,属村级完小,现有学生1800余人,为草海镇较大的小学,但教师仅有数70余人,学校的基础设施经过学校的发展已更加完善,但师资的欠缺及教学内容的单一一直困扰着学校的发展和当地学生的求学。
根据2010到2012年我们在保家小学已有的3次支教活动,所
了解到的当地大概的教育状况,此次支教我们决定在保证支教课程正常授课的业余时间外,对保家小学及周围学校的居民的教育意识、卫生安全意识等问题进行深入的调研。同时与当地执教多年的老师进行交流,对团队的“支教课程”、“支教方式”、“学生学习意识”、“团队建设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希望通过此次调研走访和交流,我们可以更加准确的了解草海镇当地学龄儿童的求学状况和当地居民的生活卫生状况,并希望找到可以解决以上问题的途径及方法;更多地造福于贫困山区的孩子们。
(二)活动安排
1、此次走访交流概况
时间:2013年2月17日——28日(非正常行课时间)调研方法:访谈、田野考察 受访群体:
——保家小学(支教主要所在地,位于贵州毕节威宁草海镇)——原阳关山小学(原团队支教所在地,位于草海镇草海孤岛上)——个别贫困学生家庭(保家小学、阳关山小学周边)走访交流内容:和2012年07月暑假团队以贫困学生个体具体数据资料采集为主的调研所稍有所不同的是,此次调研更多的倾向于对当地关于教育、卫生等方面总体意识的总结与提炼。
2、回访交流 具体对象:
残疾女孩施李园
李兴摆(原阳关山小学教师,现春晖漂流图书室管理员)回访重点:在我们介入前后,他们所处状态的变化,以及变化体现在哪些具体方面?
3、走访交流场景还原
为进一步了解保家小学附近一带地区孩子的学习状态和家长对孩子受教育所持有的态度,团队多次随机对当地的一些孩子进行了家访。在孩子的带领下以及当地居民的引导下我们顺利地开展了家访。
如上文提到,本次走访的目的异于去年07月暑假团队以贫困学生个体具体数据资料采集为主,此次调研更多的倾向于对当地关于教育、卫生等方面总体意识的总结与提炼。
下面就调研走访的不同人群剪取些许调研场景:
(1)家访放羊女孙颖
2013年1月23日他对许多人来说是个平凡的日子,但是对于我们的团队成员却是一个让人无法平静的日子。我还记得那一天下午天气很好,我在操场上正在上着学生都喜欢的素拓课,我们在尽情的玩我们的游戏,分享我们的收获时,我隐隐的感觉到有两双渴望的眼睛时不时看着上课的我们,是两个小学生,是两个很久以前就想来上课但是没有办法来上课的学生,一个是姐姐,有着长长而漂亮的头发,可爱的小脸蛋,但是无情的寒风却吹裂了她的脸和双手,身上穿的很破而且很薄的衣服,还有那双破的让我们无法想象的鞋子,脚趾头都露出来了,想想这样的穿着在那样的寒冷冬天可以保暖吗?而害羞和
害怕的她却是躲在我们的带去的旗子的后面,时不时胆袪的看着我们上课。我们发现后经过我们的和她的交流并取得她的同意后我们决定要去她的家看看,并看看有哪一些我们可以帮到忙的,并了解一下她们家的家庭情况及周围环境。
我们领了几双手套和读书用品作为礼物在她的带领下走向去她家的路。走的并不是路而是田边“如隐如现”的小路,路上又是“沟壑纵横”真的很难走啊!想想自己小时候走的路虽然难走但是也没有这么难啊!要是小雨了真的很难想象她们要怎么样走来上学!这时我们遇到了正在田里放羊的80多岁的女孩的爷爷,当看到他踉跄地“跑”过去追赶偷吃邻家地里蔬菜的羊儿时,我们好是心痛。
陆续映入眼帘的不是一簇簇漂亮的“乡间别墅”,破烂的土房到处都是,到了她家也不例外的是一座老旧的房子。房子前还绑着一头牛,还养着一头猪,很脏很乱……
出来接我们的是她的母亲,她的母亲很热情地叫我们进去坐,进过我们和他母亲的交流,我们才知道女孩要常常帮她那年迈的爷爷放10多头羊,还要帮忙照看小弟弟,还要承包家里的很多家务!因为她的爸爸在外省打工,母亲要
在家做农活。唉,可怜了一个只有十岁的小女孩,也因为这些她在学校的成绩也不好且因穿的很破,很多小孩都很不喜欢她。我们谈话期间,孙颖一直在很靠近墙角的位置紧攥着衣角没有说过一句话。
听到这些我们为这位小女孩感到隐隐的痛,为此我们为她找了一
位爱心人士希望可以帮到她,因她的母亲觉得这事的由孩子的父亲做主,那我们只好等等,可是当他父亲回来时,他并不在意我们,只是忙着做自己的事,再让他们相信我们的身份之后,他还是不怎么理睬我们,表现一副很不关心孩子的样子,并说孩子学习要靠她自己,做大人也帮不上什么忙,读不好可以早点出去打工之类的。还有我们也观察到了他们对男孩的偏袒,买回来的苹果母亲就给男孩吃一个而女孩只有看着且不敢向父母要吃,男孩穿的整整齐齐而女孩呢?怎么可以这样啊!但是对于这些我们也不好说什么,只是我们希望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些时间、可以让女孩多一点的时间读书和上学,无奈的我们,只有留下他们觉得没有面子的爱心人士资助孩子的申请表,而后我们就这样带着沉重的心情离开了。路上我们都很希望每天可以看到女孩来上我们的课而不用在家做那么多的家务。这个女孩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真的值得好好
去反思啊!
4、调研结果分析
(1)接受教育程度低,教育质量不高
当地没有学前教育学校,缺乏学前教育,而且当地孩子的家长很多都是只接受了很少的教育比如小学一二年级,甚至没有接受过教育,所以对孩子的学前教育基本没有帮助。还有当地有很多只接受一二年级学生的学校,当地称为春小,一般情况一个春小有十多个学生,但是只有一两位老师,而这一两位老师要同时教授一二年级的所有课程。甚至还出现有的地方都把学校给拆了,学生要到很远的地方读书,这样学生的绝大部分精力就不得不花费到了求学的路上,甚至部分学生入学年龄太大了,读完小学就16岁左右。所以当地教育在教育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孩子受教的质量普遍较低,受教育的程度也普遍较低。所以如果低年级没有学好基础知识,相当一部分学生升入高年级后会跟不上进度,成绩就会普遍不好。还有部分学生不得不离开家庭前往更远的地方求学,在外求学之路同样异常艰辛,常常不能够按时得到家庭的生活给及,出现有上顿没下顿的现象往往不在少数。所以,即使有考上高中的学生,也会因为此般原因不能坚持上学的信念!
(2)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多样化
大部分家长采取了支持的态度,少数情况由孩子自己决定。总的来说,家长们都支持自己的孩子能够开开心心的完成自己的求学之路。希望孩子能够在学校学到更多的东西,不仅仅学知识,也学习如何做个合格的人。少数家长由于家庭经济确实困难,家庭人口又多,无法让每个孩子都读书,只能由孩子自己选择是否读书。而且特别是对待女生,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很多农村的父母认为女孩没有多大的必要去上学,反正要嫁出去的,学那么多也没有用,所以女孩子要在家做家务,带比自己小的弟弟或者妹妹,这样一来,能够更好的为男孩子提供上学的机会。所以男孩吃的,穿的都要比女孩好。而且当地流行的“读书无用论”也让很多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理不睬
(3)解决方法和措施
1希望国家及当地的政府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可以给予相应的解决○措施,比如给予困难的学生相应减少学费和给予经济方面的帮助。
2希望通过我们和一些和我们做同样支教的公益团队的努力,可○以把这里的情况告诉更多的人(通过媒体的报道)让更多的人来关心这边的孩子的成长。
3经过我们和当地老师的交流,老师觉得当地的教育观念和学习○风气需要跟多的积极的思想去影响他们,给他们营造一种良好的教育观和学习环境。
4希望会有跟多的爱心人士和大学生可以到这个地方来做较长期○的支教。
此次支教,团队将重心适当转移到了解当地文化风俗,教育普及等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在走访调研中,发现以下三个问题十分突出,(4)就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卫生习惯差:
1多普及安全卫生知识,增加相关课程。○
2在图书馆内多添置相关书籍。○3可在班级内开办相关比赛或在空余时间举办相关比赛。○4做家访时志愿者可参与学生的家务整理,并以轻松的聊天方式○传达好的生活习惯。
重男轻女观念严重:
1给予重男轻女观念严重家庭中的女孩子更多的关注与呵护,树○立她们的信心,促使她们奋斗努力。
2在授课过程当中,使男孩、女孩有更多的接触,将男女平等的○观念融入日常生活中。
3家访过程中,以轻松的语气与家长交流,尝试使他们的观念有○所变化。
4支教结束后,志愿者可与部分孩子保持书信联系,建立远程关○注。
家长不重视教育问题:
1在支教过程中,可抽出一部分时间开办亲子活动,使家长与孩○子们共同感受学习乐趣。
2在图书馆中多添置相关书籍,使孩子们树立自己的理想。○3可将相关书籍、报纸分配到每个家庭。○4在做家访时,可带视频资料等使学生和家长了解山外面世界的○精彩,指明教育是改变现状的唯一方法。
5组织一场大型主题晚会,深入贯彻中央有关教育的文件,让当○地百姓清楚其中的厉害关系。
第二篇:寒假支教总结【下】
寒假支教总结【下】
我们都一样
(二)“当蜗牛也爬上金字塔的顶峰,那么它看到的就是和雄鹰一样的。只要在爬,就足以给自己留下令生命感动的日子。”
我们都一样,同一片蓝天下,我们呼吸着同样的空气,站立在同样的中华大地上。我们都一样,都怀着对知识,对新奇事物的渴望,渴望幸福的童年,渴望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都一样,别以为我就土的什么都不知道,我也很好奇那个“爱情”哩,我也很想要个平板或者ipone呢„„
但我们更多的是不一样。
支教的地方地处贵州省黔南州玉石之乡——罗甸县。支教的小学——白龙小学。贫困小学,但是却比我们想象的好。学校有国家补助的小学生营养计划食堂,有我们捐助的微波炉,电磁炉。还有电冰箱。消毒柜。老师的办公室里有那么多的书籍,化学仪器,未开发出来的数学,物理教具,那么好的大音响,黑白和彩色2台打印机,一台电脑„„让我们无比惊讶!看着堆放在墙边的厚厚一摞崭新的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我不禁唏嘘。比起我小时候读书的小学,土墙都已经旧的掉墙皮,头顶上是又黑又破的草席,一下雨就漏雨,就得挪动桌子,现在的这所小学的水平已经很不错了。
支教的地方也没有我们预期的那么穷。很多人家除了老屋外,都已修了新房子。有的家里还铺有地板砖,皮沙发,音响,大彩电,房子修得都很阔气,实在让人咋舌。有的甚至一年能挣十几万,已经在县城甚至市里买了多块地皮,重新在城里盖了新楼房。有个小孩居然手里揣着ipone,别着耳机,上课听歌。这些多是在外地已经打工多年的人家。但也有少数仍在老屋里居住,吃的也很差„„
我们不禁怀疑,这里真的贫穷吗?看起来不是那么穷。但是,这里贫富差距却很大。更重要的是,不是物质上的贫穷,而是精神上的贫穷。即使孩子的成绩很好,很聪明,也不愿意把孩子送到县里去读初中,情愿在离家更近的乡上。“读书无用论”在这里很是普遍,尽管这些热情好客的村民,不论平时对老师,还是这些天对我们大学生都非常尊重。但是家长包括孩子,几乎都极少考虑过读完高中以后的打算。很多人打算混完初中,就出去打工挣钱。是啊,就像村里提前出去到南方“掘金”的人一样。真正对孩子有远大打算的极少。
打工,在中国城镇化的浪潮中,他们离开了家乡,奔向了“那涌动着财富的地方”,无论艰辛与否,他们在外地确实有更多发财致富的机会,挣足了钱,他们又像候鸟一样,回到家乡,把房屋重修得阔气些,带回来远方城市的讯息和痕迹,这些都无限刺激着这些闭塞(这里很多都装有卫星接收器,更多的是思想上的闭塞!)的山村的神经,对财富的渴望吸引着更多同乡一起南飞。客观上,这确实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但是与此同时,很多孩子被抛在家中,由爷爷奶奶抚养,“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变化已经不可能让他们和父辈一样,拥有相同的生存轨迹,他们渴望着新时代年轻人的生活(很多小孩写到想要平板,想要ipone,很多已经有了QQ,爆料哈,我是高三结束才有的QQ账号。),但是现实却并没有那么容易地实现他们的愿望,面对他们的依旧是无言的大山,而内心涌动的是外面财富的涌动,同龄人的精彩和自己的无奈,与焦躁不安。
对知识的那些深沉而着迷的渴望?那种对阅读爆炸式的渴求增长呢?我不能说没有,我只能说很少。(那时,我能看的书极少,没有任何玩具。不论是同学的作文书还是高年级的课本,哪怕是字典都会兴致勃勃地翻阅,三年级就已经把初中的语文课本读过了。)我不否定孩子都有爱玩的天性,这里的孩子,他们的贪玩也能理解。我也不否认他们的非常懂事——背着沉沉的竹篓,或者是背着小弟弟小妹妹,矮矮的个子,压弯了腰,再牵一头牛,感觉人一下子老了许多。但是,他们对自己的命运的认知,却很少。我只知道,一个从农村长大的孩子不容易,你要想和别人一样,就得更早地成熟,更早地明白事理,就得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你和别人不一样!
打工,遗留下来的这些孩子,他们内心的孤独,有谁懂?不是没有电话,有的父母一个月给打四五次电话,但是有的小朋友却已经开始不愿意接父母电话,亲情已经有了间隙。小小的年纪,爷爷奶奶都已很年迈,这里的小孩几乎都会自己做饭。砍柴,做饭,背着弟弟妹妹,放牛,命运让他们承受了太多不该他们承受的东西。成绩差,我们认为在小学,家长的鼓励,督促和关爱是非常重要的。孩子还那么小,就离开父母,回到家就是做饭放牛,然后和小伙伴到处玩,晚上看动画片看到很晚„„这就是他们一个人的生活。爷爷奶奶年事已高,又隔代,就算他们有些话想说,又向谁说呢?这些恐怕才是这群孩子最缺少的吧!
打工,如何更好地发展区域当地经济,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让爸爸妈妈们在家乡就能致富?
我无法阻止中国城镇化带来的打工浪潮,就像我无法阻挡中国教育资源的分配整合浪潮一样,留给我的只是纠结,矛盾和无奈。
这里的小学最缺的,显然是软件——教师的教育水平,否则也不会连英语课都有书开不了。校长坚守了十年打算调走,而那些刚分配过来的老师据说也很不情愿,打算调走。县教育局筹划着将这些村小合并到中心小学去。很显然,这已经成为了趋势,而且很好理解。地势的险峻,与外界交流的困难,有谁愿意继续留在这样的地方继续安安心心地教书呢?没有好的负责任的老师,有哪位家长愿意把孩子继续放这里念书呢?或者是由于经济条件的好转,越来越多的家长情愿把孩子(尤其是成绩还不错的孩子)送到乡上,送到县上读书,(正如我们想的那样),那样,即使乡村小学,初中,高中就算有部分很负责而且能力还行的老师,没有好的生源,学生越来越少,他们还怎么教下去呢?于是,更加迫切地调离。最终导致乡村教育的式微。县城(或者城市)的学校会无限扩大,变得越来越臃肿,而越来越多的孩子将支付更高的就读成本,金钱成本,距离成本,亲情成本。(我接触过一些住校或者是在异地就读的同学,真的非常不方便,而且很难能和家人见一面。)中国整体的教育状况不就是这样吗?说不清,这样是好还是不好。因为优胜劣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整合是必然趋势。但是,请不要让孩子承受太多不该他们承受的沉重!提高乡村教师津贴,继续坚持实施不同教育水平地区不同高考试题制度,将大学生支教,免费定向医学生,师范生与大学生村官更好结合,当地政府应协助大学生,为志愿服务的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和便利,国家提供更多的服务补助和偏远地区产业优惠政策,让优秀人才安心扎根,自由地施展才干„„路还很长,中国很大,我们知道,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我和你一样,一样的坚强,一样的全力以赴追逐我的梦想。”他们和我们不一样,但他们又和我们一样。一样的权利,一样的渴望,一样的梦想。
第三篇:大学生支教服务团暑期社会实践
让青春的热血燃烧在神圣的讲台
---记10年大学生支教服务团暑期社会实践
愿青春的岁月为祖国建设多添一份意义,愿年轻的努力为未来成长多添一份回忆,在偏远的山区,一个更加渴望知识的地域,我们尽我们的一份力量,为他们带来知识迷人的光芒。--------题记
10年的暑假对于我们来说将会是特别难忘的。在这一个暑假,我们这些来自不同学院的七名学生在校团委的组织下,由王老师带队,组成大学生支教服务团来到了平山县前大地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支教服务活动。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活动,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们由此得以凭我们的能力,在我们所热爱的教学领域里为山区的孩子尽意份力量,也得以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不足、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体验一种独特的努力的生活。
在这一周的短短时间里,我们通过精心准备开设了富有特色的又不失科学的课程,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让我们的教学尽量受到山里孩子们的欢迎,也希望我们的努力能给他们带来尽量多的帮助。鉴于当今社会对于学生生命教育的日渐重视以及我们对于生命教育的进一步理解,我们在教学的同时开展了“小学生生命教育现状调查”的活动。另外,我们借这次亲临山区这一独特地域的机会,联系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实际,开展了与此相关的"居民社会认知“的调查活动,以期对改革开放带给山区居民的生活影响有比较翔实细致的了解。丰富的又富有意义的活动,让我们全心投入,在投入的过程中我们也体会到了一种复杂的快乐,一种有多种感觉交织而成的复杂的快乐:因为努力而快乐,因为努力有了成果而快乐,因为有这个机会来努力而快乐„„
7月7日,我们大学生支教服务团坐上了前往目的地的汽车。我们这个团队由来自文学学院、数信学院、法政学院、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的总共7名同学组成,这样的组成使我能够在各方面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这一天,我们服务团全体八个成员首先走访了前大地村,和一些居民、学生做了交流,了解这里的生活、学习等各方面情况,之后我们还到学校
去看了看,并向张校长了解了小学的教学情况。这样子,我们对这里的情况有了更多的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看到了这边的一些问题.因处于山区,每一个自然村都很小,人口也少,一个村里面孩子不多,这导致学校的开办比较困难;村与村之间的距离太远,又因生源少,所以只能几个村子共用一所小学,这使得不在学校所在地的学生上学很困难,他们每天都得走很长的路过来;学校与市区距离较远,使得很多应该配备的材料无法配足,学生的文具、课外书、教辅书等都比较缺乏;学校规模小,因而多请老师是不恰当的,故而只有两名老师,这样的情况又使学校在教学工作等方面存在缺陷„„看到这些,我们很受触动,再次感受到自己原来的受教育环境的优越,也使我们更加坚定了要好好上课的决心,我们要让自己的到来对这边的学生有尽量多的帮助。
接下来,我们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认真讨论了教学安排与各人分工。我们认为首先要帮助孩子们打好基础,所以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基本科目是必须要开的,而且要占教学时间的大部分,但我们又不能让学生感到太枯燥或太辛苦,所以又安排了即可以让孩子们放松又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自身德智体美的音乐课
与体育课。鉴于今年地震所造成的重大损害以及其凸显的人们安全知识的缺乏,我们特地开设了安全教育课程。另外,我们还根据当地普通话不标准的情况开设了普通话纠音课。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仅切合实际有针对性,而且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做到了有所特色。我们根据各自专业与特长分得不同的科目,并把新闻稿撰写等工作也做了合理的分配。这次讨论,大家都积极参加,这不仅使我们的安排能够尽量合理有效,而且活跃的参与气氛再次让大家充满了干劲,我们相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能做得很好。
7月8日,是我们正式开始支教活动的一天。早上,我们举行了简单的开班仪式,前大地村小学的张校长和前大地村的村党支书都到场做了简要的发言,他们对于我们本次支教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样的活动很有必要,同时希望我们能够更好地来教这些孩子们。接下来我们几个也都轮流上去做了自我介绍,看着底下坐着的30余个孩子,都端正的坐着,我们的紧张感消减了一些,可谁知道,这些现在端正坐着的孩子后来竟表现出多么的调皮。在短暂的开班仪式结束后,我们便开始了我们的课程,而结下来的几天便就是这样的、按照课表进行的有条不紊的教学生活,一直到我们离开这里。
既然是支教服务团,那么教学活动自然是我们的重点,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和意义所在,也是我们这次要发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来努力的工作。大家都很重视教学的质量,努力进行备课,而且还在备课之前与孩子们交流,以使备课起到更大的效果。另外,我们也尽量在自己没课的时候去听课,看看别的同学是怎么样来上课的,在对比中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英语课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一门课,他们对这种带着异国气息来自远方的语言充满了兴趣,这也体现出孩子们想走出大山的理想,英语课上我们主要教授了他们基本的发音与常用的单词,通过互动的方式并结合适当的作业来调动大家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巩固大家的记忆。数学课我们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和吓人的题海作页,而是以有趣的题目来激发孩子们对数学课的兴趣,在讲解的过程中渗透方法的点拨,使孩子们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思维,而这正是学习数学最关键的地方。语文课上我们试图以新的方式来讲旧的知识,让孩子们感受到语文的有趣和有用,语文课也是进行德育的重要课程,所以我们根据当地情况大胆尝试,自己编写了简短的与山里孩子贴近的课文,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也教会他们热爱家乡和自信自强。音乐课室很轻松活泼的课,我们教了孩子们“泼水歌”“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等旋律简单又优美的儿歌,另外还结合10奥运年的时事,教孩子们唱“北京欢迎你”,让奥运给中华带来的欢乐和骄傲也融入这山里孩子们的心中,每一节音乐课校园里都飘荡着孩子们稚嫩而响亮的歌声。体育课我们着重培养孩子们的团结合作精神,选用了一些好玩的集体性游戏,让孩子们在玩闹中学会团结互助。安全教育课与普通话纠因课我们都是采取互动的引导的教学方式,尽量让孩子们上得开心又能在开心中不知不觉掌握了知识。
课堂上我们争取上好课,课下我们也不忘进行辅导。而孩子们也是很喜欢学习的,他们总会在晚上来到我们的宿舍要求补课。孩子们对于我们的教学是欢迎的,他们能够很好地完成作业,课下还会高高兴兴地哼着我们教的歌曲。除了辅导,我们还想着能否再多地为这里做些事情,所以我们在课下带着孩子们看课外书,所以我们抽时间把这里的所有图书整理了一遍并整齐地摆放好,所以我们在自己没有课的时候也来到学校准备为那些临时来的中学学生辅导功课,所以我们留下了联系方式希望以后他们需要时还能再帮助他们„„
补课结束时,我们还和他们一起玩玩游戏,在越来越多的接触中我们更了解了这些孩子,而我们与孩子们的感情也越来越好,他们总会在去学校之前来到我们的宿舍,等着我们要和我们一起去学校。放学后,他们也会围着我们说说笑笑地一起回去。前大地村位于美丽的驼梁风景区,每天傍晚在辛苦的教学工作过后,我们会出来散散步,而孩子们也都会陪着,说着好多这里有趣的事情,听着他们的讲述,我们了解了山里的生活是什么模样,也更喜欢这些孩子们。
”小学生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和”居民社会认知调查“也是我们这次的重要活动。关于居民社会认知的调查,是结合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形势的,这个调查活动是具有一定意义的。我们也想好好完成这份工作,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问卷的设计有些不合实际,在又做了几份之后,我们越发感受到问卷设计的问题相当严重,比如数量太多无法拖着别人都答完,题目重复混乱似无章法,措辞不当设问不当等。因而我们只能决定用一种灵活的方式来对待,不能墨守成规了。小学生生命教育现状调查活动也是很有必要的,在成绩当道的今日小学教育,生命教育也不知已经被忽视到怎样的程度,而生命教育却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学生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这样的一个调查不仅可 以深入了解一下相关的情况,也能唤起学生以及老师对此的注意。在有关于生命教育的调查活动后,我们还要进行尽可能深入的总结,希望能进我们微薄的力量唤起更多人对生命教育理应具备的重视。
7天的时间是很快的,14日,我们便坐上了回校的汽车。回想这7天里,我们八名成员吃在一起,住在一起,为同样的事情努力着,不知不觉就更加熟悉,感觉也越来越亲密。在这7天时间里,我们也对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明白了知识对于山里的孩子以致所有人是多么的重要,明白了作为一名老师是多么得可贵,明白了教师这个职业是多么的重要,明白了自己的肩上负有着怎样的责任。支教活动结束了,而我们的这一段经历和由此而生的感悟将会伴着我们的学习生活一直继续下去。
第四篇:黔南师院春晖支教队
黔南师院春晖支教队赴长江大学队开展观摩、交流活动
为加强两队的建设,促进两队友谊在各方面以及相互学习。2014年7月26日,张贵林队长率队一行3人到长江大学赴贵州春晖支教队开展两队观摩、交流活动。其中长江大学及受援学校德江县长丰乡农晨小学教务主任李主任及杨老师、长江大学带队队长张羽穆陪同观摩。在两队商量下各队派出一名英语老师进行公开课交流、黔南队派出周梅老师、长大派出杨宇科老师,两位老师都为大家展现了时代的风采。
(图为: 黔南师院队周梅老师)
(黔南队周梅老师《五年级 apple tree》)
经过2个多小时的精彩卓绝、两位老师都取得了大家的徐徐掌声,赢得了各队的一致好评...此次交流活动,在两队队长的精心安排下行程丰富、内容充实,各支教老师们纷纷表示受益非浅,并希望类似活动能继续开展,实现资源共享,智慧互生,优势互补,从而促进我们的专业水平更好、更快发展与专业技能尽快提高。(张贵林)
(长江队:杨宇科老师)
(长大队杨宇科老师《三年级 wnit3 what colour is this balloon》)
最后大家在长江大学队 进行了座谈、交流、相互点评...2014年暑期黔南师院赴德江县春晖支教队
2014年7月27日
第五篇:策划书·春晖支教文化月
春晖支教服务团支教文化月
一、项目背景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春晖支教”社会实践活动开始于2004年,至2010年先后开展8次泸沽湖达祖小学支教活动;若干次在四川省绵阳市置信小学,龙门小学,平武县小学,大龙山小学以及新皂小学等多所学校开展素质拓展和第二课堂辅导教学;2010—2011学年寒假在贵州省保家小学开展首次以支教为主的支志愿服务活动;2011年暑假,前往云南省宁蒗县浪放小学开展以支教为主的夏令营活动。
为广泛宣传规范的大学生支教文化,传播纯洁的支教思想,改变传统大学生短期支教认识,吸引更多大学生加入关注西部教育,服务西部教育的队伍中,特举办此次春晖支教服务团支教文化月活动。
二、团队介绍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春晖支教服务团于2010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为专业化管理和组织支教,一个由众多爱心在校大学生组成,一个立足校园,面向西部偏远山区教育的校园公益组织。
春晖支教服务团以更加专业、更加全面、更加卓越为服务宗旨,致力于大学生支教服务事业的发展。
专注于每年寒暑假及在校期间的支教助学、爱心一帮一等公益活动。以精神扶贫为主,物质援助为辅,用爱传播知识、感染他人,旨在为改善贫困山区教育落后面貌以及唤起社会关注做出自己的努力,为在校大学生奉献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创建更精彩的平台与自我展示的空间。
无数次的活动开展,让我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完整的教学管理制度。同时获得了诸多表彰,其中不乏国家级的奖励,曾在2006年泸沽湖达祖小学支教中由中宣部等五部授予“优秀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称号,2010年获得校级“十佳优秀团队”,荣获土建学院“金石奖—最佳团队”称号,2011年荣获谷歌公益设计大赛“全国优胜团队”。
三、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春晖支教服务团支教文化月
·开展地点:西南科技大学
·项目时间:2011年10月24日—2011年11月6日
·项目内容: 周年晚会“春晖杯”演讲比赛一周年成果展示闭幕式与颁奖典礼
四、项目安排
1、周年晚会
2011年10月24日晚上庆祝土建学院春晖支教服务团成立一周年。晚会同土建学院戏剧社联合举办,晚会中将颁发最佳志愿者、最可爱的人、优秀工作组、突出奉献奖。
晚会结束后院领导、指导老师、顾问老师、赞助商、合作伙伴、获奖者、荣誉成员、新成员前往指定地点庆贺。
2、“春晖杯”演讲比赛
演讲比赛设有: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优秀奖3名最佳演讲者1名
2011年10月20日演讲比赛参赛人员前期演讲培训
培训师:土建学院分团委书记何莎莎老师演讲协会负责人2011年10月25日演讲比赛初赛
评委:演讲协会成员春晖支教服务团成员
2011年10月27日演讲比赛决赛
评委:土建学院团委书记何莎莎老师赞助商
演讲协会部分成员春晖支教服务团部分成员
2011年10月26日公布“春晖杯”演讲比赛名单
3、一周年成果展示
2011年11月1日至6日,分别在西区梧桐大道和107广场以及东区彩虹广场开展春晖支教服务团一周年成果展示。成果展中通过图片与解说员讲解宣传纯洁的支教文化,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我们的行列中来,让更多的人认识春晖支教服务团。
4、闭幕式与颁奖典礼
2011年11月6日晚,在西七阶梯教室总结此次文化月成效,总结经验,与“春晖杯”演讲比赛颁奖典礼。
四、项目目标
·长期目标:
为提高土建学院春晖支教服务团的支教质量、不断创新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注入更多能人志士,实现春晖支教服务团飞跃式的发展。·近期目标:
引导当代大学生和社会正确认识大学生短期支教,传播纯洁的支教思想,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大学生支教的行列中,为改善西部贫困山区教育做出微薄的贡献。
五、项目评估
1、活动开展前期,团队组织开展讨论支教文化月项目实施可行性
分析与可推广性分析。
2、活动开展中,询问相关老师、赞助商与参加人员,“现场问题现
场总结”,随时保持不断完善活动的心态,坚持将此次文化月活动做到更好,达到活动的近期目标,为实现长期目标做好坚实的铺垫。
3、活动结束后期,展开一次随机调查问卷活动,通过面对面的问
卷形式了解此次活动效果与产生的影响。
4、后期支教活动报名与参与人数的评估。通过往后的支教活动的报名和参与人数的统计,利用线性分析文化月活动的影响,并对参与支教的志愿者进行询问调查,了解其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的春晖支教服务团。
六、详细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