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上报分类引导青年典型案例的通知
关于上报分类引导青年典型案例的通知
各县(区)团委、市直属团委,高新区、开发区团工委:
为展示我市基层团组织在引导青年路径和载体方面的好的做法、好的经验,按照团省委的安排,开展基层团组织分类引导青年典型案例收集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各县(区)团委把分类引导农村青年、企业青年、外出务工青年中好的做法进行总结提炼,形成2个工作案例报团市委宣传统战部;
2、各高校和企业团委分别将分类引导大学生青年和企业青年中好的做法进行总结提升,形成1个工作案例报团市委宣传统战部;
3、工作案例格式可参考团省委分类引导青年工作简报案例写法,于3月10日(下周四)前发邮件至bztswxcb@163.com,联系人:杨丽,电话:3162076,***。
附:分类引导青年工作简报
共青团滨州市委
二〇一一年三月一日
山东省分类引导青年工作
简
报
总第7期
共青团山东省委宣传部 2010年4月20日
搭建灵活的组织构架
扩大团组织辐射范围
有效服务进城务工青年
——青岛市城阳团区委引导进城务工青年案例
【理论依据】保持与进城务工青年的密切联系,深入持续地凝聚、服务务工青年,一条有效地途径就是依靠务工青年中的骨干,发挥其在在务工青年群体中的“内动力”。团组织应当充当“外动力”的提供者,根据务工青年的具体需求和认知规律,运用既符合务工青年特又设臵灵活的组织模式,建立青年骨干发掘培养机制,采取群众工作的方法深入务工青年群体之中,为提高务工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工作生活环境,提供切实有效地的服务和帮助。【工作背景】青岛市城阳区农民工人力资源市场成立于2008年3月,是集求职、住宿、职业培训为一体的农民工人力资源市场。改市场的建立“收编”了马路市场,实现了务工青年在地理区域上的集中。市场上前来招工的单位有120多家,每天的短工成交量在5000人左右,长工在2000人左右,成为城阳区外来务工人员住宿、求职的大型集散地。据调查,在务工人员中,35岁以下青年约占67%。市场农民工青年以从事短工的居多,春耕秋收时节返乡务农,农闲时节返回市场务工,流动性非常强。为更好地服务于市场务工青年,城阳团区委、城阳区夏庄街道团工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采取了更加灵活的方式,实现了市场务工青年的有效引导。
【工作内容】青岛市城阳区农民工人力资源市场成立后,成为一处规模较大的务工青年集散场所。为更好地服务于在这部分务工青年,城阳区夏庄街道团工委在市场内建立了团支部。2009年,城阳团区委选派区外来务工团工委副书记薛超入驻农民工市场,挂职市场团支部副书记,并建立了农民工自我管理的组织——青年互助委员会,选举5名农民工青年骨干担任委员会委员,从而形成“会员进出灵活、服务对应需求、更加注重实效”的灵活组织模式。
一是建立“开放型”组织,有效覆盖务工青年。为适应该市场农民工的特点,青年互助委员会配备了专门的管理人员,推选了市场团支部培养的5名农民工青年骨干任委员。在会员管理方面,青年互助委员会针对市场务工青年的特点,采取了灵活的管理模式,凡在农民工市场登记住宿的务工青年,在本人自愿的基础上,可自动获得青年互助委员会会员资格,该会员资格的有效期为一年。有效期结束后,如该务工青年还继续在农民工市场住宿,可重新登记获得会员资格。动态的会员管理模式,既能够适应农民工市场务工青年流动性强的特点,通过及时更新会员名册,进一步明确青年互助委员会的服务对象,集中资源为会员提供更好的服务;又能够使互助委员会工作人员在进行会员管理的同时,及时了解会员组成的变化情况和会员的需求,为互助委员会开展工作提供依据。
二是提供“个性化”服务,有效凝聚务工青年。务工青年所学的工种、劳动技能熟练程度各不相同,在职业选择、技能培训、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也不尽相同。为了提高务工青年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农民工市场青年互助委员会按照“服务对应需求,更加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发服务项目,在项目运作中突出小型化、精细化和实效性的特点,切实为务工青年解决实际问题。一是职业导航项目。邀请区劳动保障局有关人员和部分职业中介机构负责同志向广大外来务工青年介绍汽车修理、室内装修、美容美发等行业的形势,供广大务工青年学习参考。二是“青年培训就业一卡通”项目。经团组织的积极协调,引入了青岛北部人力资源市场青年中心“青年培训就业一卡通”项目,为符合条件、自愿参加“一卡通”项目的务工青年免费提供劳动技能培训、推荐就业的一条龙服务。三是务工青年维权项目。青年互助委员会,通过海报宣传、小范围讨论、个案讲座等形式向务工青年介绍《劳动法》及相关法律知识,帮助委员会会员收集在劳动过程中权益受到侵害的证据,指导务工青年进行维权。四是健康生活项目。委员会购臵了一批体育用品,供会员免费使用。在周末、节假日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劳动力市场务工青年的文化生活。
三是制定服务申报制度,发掘劳动力市场务工青年的需求。互助委员会在各个宿舍楼设臵了服务申报点,会员可以向服务申报点反映自己在求职、培训、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要求和建议。申报点的负责同志在接到申报后上报互助委员会,由互助委员会讨论决定,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进行妥善解决。
【活动成效】劳动力市场青年互助委员会的建立,将团组织服务、凝聚青年的触角延伸到劳动力市场的务工青年中间,成为团组织在思想上引导、生活上服务、行为上管理务工青年的有效载体。青年互助委员会成立以来,发展会员近600名,组织电影放映40余场,开展扑克象棋等各类文体比赛10余次,为农民工青年捐赠棉衣棉被400余件,组织医务志愿者为600多名务工青年进行了体检。截止目前,接受青年互助委员会各项服务的进城务工青年达1000多人次,参与互助委员会各类活动的务工青年达2000多人次。劳动力市场青年互助委员会成立后,切实强化了对务工青年群体的教育引导。通过实施“职业导航项目”、“青年培训就业一卡通”等服务措施,引导进城务工青年树立了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强了就业本领,有力地促进了务工青年实现就业再创业;通过开展各种维权活动,积极帮助广大务工青年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推广健康生活项目,使务工青年享有积极健康的文化生活,提高了他们的文明素质,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共享电视远程教育平台
——商河县玉皇庙乡团工委引导农村青年案例
【基本创意】农村基层团组织开展青年思想引导工作,经常面临缺少活动阵地、理论水平不足的困难。商河县玉皇庙乡团工委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扩充资源,丰富内容,进一步面向农村青年提供思想教育、就业引导、技能培训等学习内容,探索建立引导和服务青年的新阵地,帮助农村青年提高思想认识、提升技术技能。
【主要做法】玉皇庙乡团工委争取乡党委的支持,将所辖96个村的远程教育平台和拥有20台电脑的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免费向农村青年开放,并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活动开展形式上,采用集中活动和各村分散培训结合、辅导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各村每旬组织一次农村党员和青年集中学习,努力做到“三个贴近”:在教学内容上贴近农村需求,在教育方式上贴近农村现状,在教育组织上贴近农村实际。农忙时少学,农闲时多学;白天少学,晚上多学;对于引导青年思想比较关键的内容、切合农村青年思想实际的内容重点学。
一是着重对农村青年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每月组织农村青年进行学习培训,组织观看形势教育专题片,宣传和解读党的农村政策。有计划地分批对各村青年开展八荣八耻、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专题内容教育,并联系实际进行学习讨论和情感沟通。
二是加强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利用远程教育的节目资源和活动场所,开办农民夜校、开展专家讲座、举办农业生产培训班、编写发放“种植养殖明白卡”,帮助农村青年解决在信息、技术、培训、就业、创业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使他们掌握更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
三是丰富农村青年文化生活。依托远程教育站点配套建设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每个村的团支部书记既是“远程教育管理员”,又是“村青年文化中心管理员”,吸引本村青年组建了乒乓球队、篮球队、秧歌队等,丰富农村青年的文化生活。
【开展成效】活动开展以来,各村利用电视远程教育平台学习的青年达9340人次,集中学习时间1980课时,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20场次,培训返乡青年4600人次,提供致富信息1100余条,青年表现出了高度的参与热情。青年普遍感觉对党的农村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党情和国情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很多农村青年纷纷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有37人被确定为发展对象。
【点评】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具有覆盖面广、内容丰富、信息权威等优点,一些农村还依托远程教育阵地建起了文化活动场所。远程教育平台是一个方便而实用的引导载体。此外,该乡由村团支书担任远程教育的管理员,一方面可以利用远程教育的内容资源开展青年思想引导和服务,另一方面由此和青年建立联系,积累团组织的“人气”,为开展各项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创新工作载体
拓展组织体系 打造青年与企业之间的“三个共同体”
——青岛港团委引导企业青年案例
【理论依据】青年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生力军,打造青年与企业之间的“三个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实现“人企合一”的目标,重点应在创新教育实践载体、拓展组织体系上下细功夫、做新文章,即抓牢核心,创新教育载体,凝心聚力形成内生动力;抓牢关键,创新实践载体,提升团组织服务大局的能力;抓牢团建,拓展组织体系,实现对体制外青年的有效覆盖。
【工作背景】青岛港现有在岗职工共20700人,35岁以下青年9859人,占48%,其中正式工4618人,农民工5241人;28岁以下团员3669人,其中正式工团员2481人,农民工团员1188人。青年是港口最活跃、最具创新力的群体,是港口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正确引导青年,实现青年与企业由利益共同体向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转变,使青年自觉把个人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青岛港团委亟待破解的问题。为此,港口团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尝试采取“三抓牢两创新一拓展”的方法,实现了对企业青年的有效引导。
【主要做法】
一是抓牢核心,创新教育载体,凝心聚力形成内生动力。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实现了由灌输式教育向辨析式教育转变,由单向式教育向亲情互动式教育转变,2009年,港口团委组织由300名老革命、老模范、老码头组成的“三老”报告团,深入到每个队(团支部)进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港口、爱岗位的“五爱”教育。通过门到门,班到班,以主题团日的形式,请报告团成员为青年员工讲解共和国的发展史、港口的创业史、改革开放30年的变迁史等内容。老同志们用亲身的经历、鲜活的事例为青年员工上了生动的教育课,帮助青年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安全生产教育上,港口团委把职工家属请到码头上,用讲述事故案例的形式,让职工及其家属亲身感受安全生产对企业和家庭的重要性,提高了青年员工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其牢固树立起“政治平安、生产平安、治安平安、信访平安、消防交通平安”高于一切的理念。港口团组织长期坚持“两代海港人结对子传帮带”活动,基层团组织与离退休老同志签订协约,老同志负责给青年员工进行做革命传统教育,青年员工帮老同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敬老、爱老、助老的志愿者,形成了两代海港人和谐互助的良好局面。使青年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陶冶、灵魂的洗礼,自觉融入港口建设发展,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二是抓牢关键,创新实践载体,提升团组织服务大局的能力。今年以来,港口团委紧紧围绕港口创建“平安年、创新年、管理年”的工作主题,除了利用好青年突击队、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青年岗位能手等传统的活动载体外,积极开动脑筋,创新工作载体,在“五四”期间举办了“凝心聚智创新发展青年强港论坛”,并把论坛推广到基层团组织,层层举办,充分调动了青年参与创新创效的积极性。论坛让青年自主选择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作为论文指导老师,围绕港口、公司、岗位的发展精心撰写论文,积极建言献策,共征集论文986篇,在集团、公司论坛上发表236篇,汇总合理化建议及金点子1280条。港口团委把优秀论文上传到集团内部青年网上进行推广,实现资源共享。论文中很多意见建议被集团、公司采纳,其中有15条建议被集团领导称为“金牌建议”,为港口建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提升了港口青年服务大局的能力。
三是抓牢团建,拓展组织体系,实现对体制外青年的有效覆盖。青岛港现有8500多名农民工,其中35岁以下5241人,占62%,他们的劳动关系都在各个地区的劳务输出办事处。为此,港口团委积极与办事处联系协调,通过“个人志愿、支部考察推荐、致函办事处、入团考试、入团宣誓”等程序,积极培养优秀农民工加入团组织。目前已有474名农民工加入了团组织。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加入团组织的青年农民工组织关系在各自的办事处,尽管同一个队(团支部)的青年农民工来自不同的办事处,但都参与所在队(团支部)的所有团的活动,实现了团组织对团员的有效覆盖。团组织通过长期教育引导,帮助他们实现了由技能匮乏向技能熟练转变、由挣钱吃饭向实现价值转变、由短期务工向当家作主转变、由打工者向新时期产业工人转变的“四个根本性转变”。
【活动成效】青岛港团委通过开展“三抓牢两创新一拓展”活动,增强了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打造青年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实现青年与企业“人企合一”的目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引导青年员工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人生追求的目标;青年强港论坛引导青年发挥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为实现青年自身价值、展示创新成果搭建了平台,实现了青年员工与港口共发展;组织体系的拓展扩大了团组织的覆盖面,实现了对体制外青年的有效覆盖,提升了团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小树林文化论坛与学生心连心
——山东大学团委引导大学生案例
【活动背景】山东大学小树林文化论坛坚持“开放、争鸣、求真”的风格,围绕师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国家社会重大历史事件、学校改革发展重要举措、学术思想观点等展开讨论,搭建起开放、和谐、自由、平等的思想交流平台,论坛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校园生活等方方面面。师生们围坐在小树林,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论坛已成为对青年学子开展思想引领的重要载体。
【主要做法】小树林文化论坛采用项目化运作方式,按照“分级管理、协作组织、项目运作、联动保障”的组织原则,校团委成立了专门的组织委员会,具体负责有关的组织协调工作。各学院、学生组织以及有关单位根据参考话题进行申报,活动主题、内容、组织形式、时间地点以及音响设备、场地布景等事项均由校团委统筹安排、审核确定。
校团委在实施过程中注重了“三个环节”,即前期话题、嘉宾、主持人的选择,中期组织实施,后期宣传制作。首先是话题的选择。论坛引入专家学者对话题的理性分析和论证指导,注重吸收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深化内涵,提高水平。选择那些具有敏锐洞察力和活跃的思辨能力、知识结构丰富、生活阅历广博的学生作为主持人,直接负责论坛的策划。在嘉宾方面,围绕每期话题的特点,吸引师生广泛参与进来,通过专家学者观点的争锋,鼓励学生听众思想的碰撞,形成台上台下亲密互动的氛围。其次是采取项目化运作。对每期论坛组织实施,包括主持人的选择、环节的设计、背景音乐的实现、现场的布臵、现场的音响和视觉效果等,都由一支组织完整、训练有素的团队具体执行。最后,在后期的新闻宣传和视频制作方面,及时将文字、照片、视频等资料留存、加工,定期制作资料汇编。在校园网上传,视频资料上网,通过网络共享,增强品牌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在校外,通过各级媒体大力宣传活动的时代性和创新点,扩大品牌的宣传效应,提升品牌的知名度。
【活动成效】小树林文化论坛以其自由开放的环境、贴近生活的话题、丰富多彩的内容、互动热烈的现场,吸引着来来往往的师生,让青春激昂、求知若渴的青年学子流连忘返。小树林里,凉风习习,鸟鸣啾啾,师生们围坐一起,围绕不同的话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得到了思想的升华。七年过去了,小树林文化论坛这座自由开放、充满活力的殿堂已成为教育引导大学生的重要载体。
第二篇:常柴股份有限公司青年分类引导典型案例
常柴股份有限公司地处常州,是一家有近100年历史的民族企业,主要生产和销售各种用途的柴油机产品,目前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国机械工业500强企业。公司有团员400多名,青工1140多名。团委下设8个团总支,20个团支部,共有团干部10人。在青年分类引导活动中,公司共青团结合机械行业的自身特点,围绕企业“质量服务年”和“打一场消灭废品歼灭战”的号召,以评选“常柴青年质量示范岗”为活动载体,开发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将团的活动与企业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服务于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联系组织、凝聚引导企业青年,达到了积极的效果。
“常柴青年质量示范岗”评选引导活动基本创意
紧扣常柴分类引导青年工作中心,以评选“常柴青年质量示范岗”为活动载体,以团委、人力资源部、质量保证部、各制造厂、常柴读书网、公司厂报为联动平台,通过连续性的评优推先,弘扬爱国爱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精神,在公司青年中形成一种人人创优的良好氛围。
通过”常柴青年质量示范岗”评选引导活动,在常柴青年中树立产品质量优、工作质量优、服务质量优的先进典型,营造“人人重质量、个个争创示范岗”的质量环境,引导青年立足岗位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和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实践企业“为美好生活提供绿色动力”的社会使命。
同时通过评优引导活动,充分展现团组织的战斗力,让广大青年员工乐于亲近团组织,愿意参加团活动,无形中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强化企业团组织的号召力和引导力,让引导工作事半功倍。
“常柴青年质量示范岗”评选引导活动主要内容和运作模式,“常柴青年质量示范岗”评选引导活动由团委组织开展,评选对象为企业各个岗位的青年员工,评选方式为基层团组织推荐,部门领导审核,汇总到团委通过常柴读书网公示,最后转发质量保证部鉴定考察,质量保证部根据岗位考察筛选后反馈到团委,团委正式公布并申报奖金、颁发奖牌,并汇总示范岗选手事迹到厂报《今日常柴》上刊登,进一步深化影响力。活动每季度开展一次,每次评出的质量示范岗获公司质量基金奖励300元,并计入人力资源部的员工质量诚信档案,获得青年质量示范岗标兵的员工可申报常州市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整个评选过程通过制订具体的质量量化指标,使青年看得到、做得到、够得着,并采取从下往上推荐申报、从上而下的审核等程序,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作用,激活基层团干部工作热情,通过宣传、推荐、评选、表彰等程序树立具有一定典型示范作用的优秀青年岗位,利用厂报的内外宣传功能对人物进行采访挖掘,从而展示常柴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活动中配合开展了我与常柴质量服务年演讲比赛,通过讲述身边人身边事,潜移默化中引导更多的常柴青年提升质量意识,组织质量示范岗人员走访市场,开阔视野,走访常柴客户了解产品配套质量情况,学习新的质量理念,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常柴青年质量示范岗”评选引导活动工作成效
活动参与人数本企业四个制造厂2000人左右,(加上配套厂、供应商、经销商估计在5000人左右),通过活动的开展,以点带面,提升常柴青年的质量意识,使参加评比活动的青年充分认识到一线青工也要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做工人也尽力做一名好工人,立足本职把好质量关,树立强烈的质量责任意识,为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作出一份努力,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奉献社会,从而实现自身价值。在公司团委开展活动的同时,团委还与公司配套厂、供应商、经销商团组织定期走访交流,增进了友谊,实现了双赢。最为重要的是,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使常柴团组织在青年员工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很多青年员工都希望通过团组织这个年轻人自己的组织渠道展现自我价值,团组织的凝聚力大大增强。
“常柴青年质量示范岗”评选引导活动案例评价
一是搭建了一个企业青年展示技能的舞台。评选活动自开展以来已经有100多人次被评为“常柴青年质量示范岗”,他们的努力被更多的人熟知,让默默奉献的企业青年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消除了有些青年不被重视的心理抱怨,使他们愿意全身心的为企业服务。
二是开辟了一个让企业青年成长成才的有效渠道。众多的优秀青年在自身岗位被评为示范岗后,团组织通过厂报《今日常柴》、常柴读书网等渠道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为他们铺就了成才之路。公司铸造厂一线青工郭成,因其敬业的表现被多次评为常柴青年质量示范岗,引起了公司重视,近日被评为公司“技能专家”,这意味着他今后将享受几乎和中层干部同等的待遇,这是“常柴青年质量示范岗”在促进青年成长方面最为典型的例子。
三是形成了一条团组织联系青年的纽带。因为整个评选活动是公司团委牵头,与各部门的基层团支部形成联动,把基层团支部充分调动起来,联系和组织青年,形成活力基层。广大青年员工通过活力基层的评选推荐活动,更加认可和亲近团组织,让团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四是打开了一个企业团工作的崭新局面。由于评选活动着力将团活动与企业经济建设相结合,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向结合,让团的思想引导工作有了有力的着力点,团工作不再是枯燥的“空对空”,而是与企业经济工作紧密相连,所以,企业各个环节都愿意支持和配合这样的活动,使团的各项引导工作在企业内部得以顺利开展。
五是凸现了一种经验推广的影响力。在整个评选引导活动中,我们的活动不仅局限在企业内部,还将触角延伸到企业外部。定期组织优秀的质量示范岗成员走访常柴经销商、供应商、配套商,让他们充分了解产品市场,知道本身岗位的重要性,在走访过程中无形中推广了一种工作经验。我们的大配套厂东风农机有限公司团委就主动与我们联系,要求学习我们“常柴质量示范岗”的先进经验,在他们公司内部学习开展,取得了很好成效。
六是实现了团组织引导青年思想的最终目的。通过评选引导活动,在为企业经济工作和人力资源工作服务的同时,大大增强了团组织的战斗力和号召力,团组织在评选优引导工作中提倡的“爱国爱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精神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青年认可和追求,企业青年牢骚和怨言少了,努力和奉献多了,他们已经深深地相信,不管在什么岗位,只要付出努力就会有回报,争先创优在企业内部蔚然成风。
第三篇:分类引导青年
案例:
邢某,男,1983年出生,内蒙古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2007届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成绩优秀,曾担任学生干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保持优异成绩的同时注重培养各方面的能力。2007年,他通过努力在第七届中国职业模特大赛内蒙古赛区荣获冠军。2007年毕业后,他怀揣着年轻的梦想与激情参加了自治区西部志愿者的招募,最终通过考试,作为一名西部志愿者在呼市赛罕区法院服务一年。在此期间,他的个人能力和工作热情得到了单位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2008年他又主动联系学校,积极报名参加了自治区“村官”考试,以较强的综合素质脱颖而出,担任呼和浩特土左旗白庙子乡刘家营村主任助理。从政是他自小的梦想,用行动来为人民办事是他最终的目标。于是,在这期间他便开始了边准备公务员考试边做村主任助理的生活。“村官计划”一年期满后,他又于2009年参加了自治区选调生考试,被录取。
引导目标: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基层就业观
关键点:大学生普遍认为基层就业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期望值相距甚远,而且条件艰苦、信息闭塞,跟大城市相比缺少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个人能力的发挥。
其基本逻辑:
1.去大城市发展是个人成功的标志,符合社会世俗的评价和父母的期望。
2.基层条件艰苦,基础设施较差,医疗、教育水平落后于大城市。
3.基层机会少,留在基层没有发展潜力。
4.到基层去是“大材小用”,不利于个人能力的发挥。
针对关键点的具体引导思路:
1.转变观念,选择基层更易取得成功
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认为去大城市发展是个人成功的标志,符合社会世俗的评价和父母的期望。具体表现为一些农村的毕业生,他们想通过上大学这条捷径,改变原有的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状态,而不想再回到原来的穷乡僻壤,认为成功就是能在大城市当白领。而一些城市的毕业生,他们早就己经熟悉了城市的生活,患着“城市依赖症”。而且这种“依赖症”很早就已有之,在城市就不了业就转去考研,或者低工资就业也不肯去基层。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是个人价值的最大发挥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成功与城市、基层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毕业生在基层踏实工作取得业绩要比在大城市一无所成更有成就感。
现在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通过自身经历证明了当年去基层就业的选择是正确的,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例如:内蒙古大学原人文学院(现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6届本科毕业生吕晨光。毕业前曾在新华人寿内蒙古分公司实习,成绩优秀拟被录用,但他毕业后毅然选择到基层工作,2006年8月作为组织部选调生奔赴呼伦贝尔。现任内蒙古党委统战部秘书。
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任职,不仅会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更符合社会价值的要求。从长远看,毕业生选择基层更易取得成功。
2.西部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基层状况不断改善
有些毕业生认为基层社会保障与工作环境等各方面条件与大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基层工作艰苦。首先,所谓的艰苦,都是相对来说的,在城市就不苦了吗?不但苦,而且还可能面临入不敷出、为了肚子和房子而发愁的局面。而在基层,情况就宽松了许多。
我们承认,基层总体上的生活条件与大城市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家逐渐加大了对基层建设的投入力度。在西部大开发即将继续推进的10年中,基层的各项基础设施也随之不断完善,许多基层已经一改从前艰苦落后的面貌。国家实行的农村医疗保障体制和九年义务教育促进了基层、农村的医疗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谈到大家最关心的待遇问题,在基层工作国,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与城市持平甚至高于城市。而且相对于大城市“亚健康”、“城市病”而言,基层人口较少、开发较晚,因而城市污染小、有利于健康,更适合居住。
3.就业优惠政策,使大学生在基层发展机会更多 由于国家建设的需要,国家对基层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许多大政方针都逐渐倾向于基层。具体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国家提出“三支一扶”“村官计划”“西部计划”“特岗教师”“民生工程”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根据内蒙古近期出台的政策,凡是到农牧区基层单位、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将获得薪酬或生活补
贴,并依照国家规定办理有关的社会保险。如果属公益性岗位,还将获得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同时,凡是到旗县以下农牧区基层单位就业且履行一定期限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应征入伍的高校毕业生,将相应地享受学费、助学贷款代偿政策。此外,内蒙古还规定具有基层工作经历或参加基层服务项目期满的高校毕业生,报考行政事业单位岗位、研究生时也将优先录取。
在基层工作两三年之后,考公务员的机会也比应届毕业生多。锻炼自己的同时,为农村做出了贡献,何乐而不为?和大城市相比,基层的高学历人才并不是很多,容易被重视,承担的工作责任大,锻炼机会多,崭露头角相对比较容易。大学生想施展自己的才能应该选择基层,这里机会多、上升空间最大。
4.基层空间广阔,大学生能力和自身价值能充分发挥
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目前毕业生不愿去基层很大程度上受到毕业生自身观念的影响。很多毕业生认为到基层去是“大材小用”。因此,他们认为到基层去就业是屈就,需要他们放低姿态。
现如今,就业难就业压力大的问题屡见不鲜,实际上这只是就一线二线城市而言。大城市的人口容量已经接近饱和,就业、生活压力大,基层更适合发展。毕业生千军万马涌向城市的结果,是有的毕业生开出了“零起薪”的价码,有的为了解决户口而不惜放弃专业,还有的走上了并不适合自己的岗位。与之相对应的农村和基层,却表现出对人才的渴盼与热心。
基层有广阔的天地,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只要有想法,有干劲,就可以大胆地放开手脚去做。基层,民风淳朴、工作务实,易于养成个人良好的工作作风,磨砺自己的意志。随着整个社会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基层接收信息程度与大城市相比是一样的。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反哺农村,他们立足农村,深入基层,用知识、活力和观念,在服务基层中,发挥自我能力,找到了自己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引导路径、媒介:宣传与实践相结合1.宣传方面包括举办国家对基层就业的政策宣讲,邀请基层就业的成功典型做报告,利用网络、报刊、短信平台等多种媒介让广大学生了解相关政策并与相关人士面对面交流。
2.实践活动包括与当地各级政府组织沟通交流,组织广大学生到基层去实践,实地了解基层的情况。
第四篇:分类引导青年优秀工作案例
分类引导青年优秀工作案例
兰州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唱响红色主旋律
推动变革促发展”红歌赛暨首届
青年歌手大赛圆满结束
一、理论依据
红歌的唱响,是对祖国的赞扬和歌颂,其合唱活动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是科学发展观用于指导广大职工思想文化提升的科学实践。红歌合唱活动,传承了革命理想,改善、提升了广大职工的思想文化素质,有效地促进和发展文明和谐企业的氛围。红歌合唱活动在形式上丰富了学习党的活动方式,用唱红歌的方式将心向党的思想深入到兰州九州通人的心中,其效果更独特。
二、活动创意
为了提高党的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兰州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党支部、团支部在充分调研分析后,积极创新 党的思想教育形式,丰富活动内涵,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教育阵地作用,努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在司职工。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兰州九州通业务拓展以及公司职工年龄结构的年青化,建立健全企业文化以及丰富企业文化内涵成了一项重点工作,开展唱红歌暨首届青年歌手大赛活动不仅丰富了广大员工单一的工作生活,同时加强与巩固了广大青年员工的爱国思想。
三、活动背景
在党中央与各级党组织的有力号召与正确引导下,兰州九州通党支部于2011年7月圆满举办举办了兰州九州通首届红歌赛,不仅丰富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更有力的推进了企业精神文明的建设,加强了党员、团员队伍的建设,提升了党团共建的机制。为了庆祝建团91周年暨几年五四运动93周年活动,经兰州九州通党支部与总经办研究决定,公司团支部于5月7日主办了兰州九州通“唱响红色主旋律
推动变革促发展”红歌赛暨首届青年歌手大赛。
四、基本做法
信息宣传:通过公司内部信息交流平台即时通以及公司文件群发此次活动开展的通知;
海报张贴:通过宣传栏、X展架等媒介,对此次活动的意义、内容等进行张贴、悬挂宣传;
组织报名:公司各部门根据参赛要求报送参赛选手及曲目,自行准备伴奏; 初赛:初赛由各部门自行组织实施;
决赛:决赛由公司团支部主办,设评为九人,满分9分; 后期宣传:比赛活动结束后,通过公司网络新闻、行政简报、党支部简报、团支部简报等期刊刊登宣传,并报送安宁园区党工委、团工委等部门。
五、活动成效
红歌是一面旗帜,红曲是一把号角。一曲雄壮、高昂的歌曲,可鼓舞我们的士气,激发我们的信心。气势磅礴、顿失滔滔、一泄千丈的《黄河颂》将现场的气氛顿时凝聚,《红旗飘飘》唱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在一首首熟悉的红色旋律中,员工家属曹老先生的独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又一次唤醒了一段段不朽的红色记忆,同时唱出了对党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再现了军民鱼水情深的场景,弘扬了红军战争时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放声高歌,我们深情祝福,红色经典歌曲的旋律弥散在兰州九州通。《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个人,在心中祝愿祖国越来越富强,甘肃越来越美好。
伴随着营销部激情洋溢的《歌唱祖国》,此次红歌大赛圆满的落下了帷幕。
第五篇:分类引导青年汇报
克山团县委分类引导青年工作的汇报
克山团县委根据上级团组织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把分类引导青年工作当做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迅速行动、精心组织、周密布署,确保了此项工作顺利进展。现将我们的一些做法及取得的效果汇报如下:
1、深入调研。我们有针对性地选择试点乡农村青年(在家务农的青年、忙时务农、闲时到城镇务工的青年,经营一定规模的种植、养殖业和从事个体经商的青年)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农村青年对党的领导和国家政策的认识、对农村建设的看法、农村青年自身发展认识与需求。在收集整合、系统分析问卷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充分了解了当代农村青年的思想状况、对农村现状的意见与建议以及其对自身发展的信心与需求。
2、开展座谈。重点根据广大青年发展需求,开展了部分青年座谈会,参会人员包括分类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以及部分青年代表。通过召开座谈会的形式与试点对象进行面对面的深度访谈,访谈内容设置主要围绕掌握农村青年、企业青年的意识关键点,涉及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对本单位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党政工作的疑问和现阶段所面对的困难等。与会青年对基层团组织的建议与要求展开了热烈讨论,同时根据青年的意见与建议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
3、举办培训。以乡团支部为单位对农村青年、进城务工青年开展了多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第一,思想教育。通过远程教育,与村党总支电化教育相结合,组织农村青年学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创业等方面的知识,运用青年习惯的逻辑和语言进行“翻译”和转化当前理论,让青年团体准确理解我们当前的理论和宗旨。第二,技能培训。根据村实际情况和进城务工青年实际需求,联合农业中心、职业学校等单位整合资源开展技能培训,内容涉及法律法规、种植养殖等多方面。培训由于针对性强且浅显易懂,使农村青年的思想认识和技术水平得到了提升,受到了农村青年的普遍好评。
具体案例:
一、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明确社会责任。
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不仅关乎着学生的发展,而且关 乎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今天在校的中学生,是生长在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一代,中国传统文化、市场经济文化以及外来西方文化等多元文化都在深刻影响着他们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部分学生存在着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思想及生活自理能力的认识不足。为此我们把对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作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点,有的放矢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我们每逢重大节日,都会组织党校优秀讲师、心理辅导专家来到了克山县第一中学进行专题教育,使学生们意识到应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将来的生活,如何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
家有用的人,如何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几次专题教育活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明显提高,对待生活态度有了积极变化,对于人生目标更加明确,达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引导农村青年进入企业务工,实现农企双赢。
徽记食品是我县新成立一家以食品加工为主劳动力密集型的青字号企业,企业成立之初,在人员招募上存在很多问题。团县委了解这一事情后,结合分类引导青年活动的开展,主动帮助他们解决难题。团县委深入到县内6各乡镇,充分挖掘农村资源,向农村青年介绍企业的规模和进行农村土地流转的意义。经过一周的努力,有80多名青年来到公司,经过培训,正式上岗。同时,进入企业后,结合共青团活动的开展,我们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后续工作。针对多数企业员工对身份转变、环境改变、压力增强而不太适应的实际,我们又多次开展座谈和联谊活动,还建立了徽记食品QQ群,给企业青年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平台,也让企业青年随时掌握团的精神及各项活动开展并参与进来,真正达到了企业增效,农民青年增收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