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江区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时间:2019-05-14 16:4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雁江区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雁江区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第一篇:雁江区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风雨同舟铸辉煌

-----雁江区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1999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启动,同年,地级资阳市成立。站上历史新起点,奋力推进大开发,雁江区与全市人民风雨同舟,翻开了建设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阔步前行。历届雁江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百万勤劳、勇敢、智慧的雁江儿女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奋发图强,锐意进取,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蜀人原乡迸发出了蓬勃生机。2009年,在全省67个丘区综合经济实力排位第7,比2000年上升了3位;全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73亿元,是2000年的4.3倍;规模工业增加值110.5亿元,是2000年的19.3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4亿元,是2000年的9.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2亿元,是2000年的3.9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7亿元,是2000年的2.9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3400元、5004元,是2000年的2.1倍和2.4倍;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末的29.1:42.0:28.9调整为16.1:60.8:23.1。如今,一个开放开发、科学发展、全面繁荣的新雁江正在迅速崛起,发生着辉煌巨变。工业结构调整优化

支柱产业屹然崛起

回首雁江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的十年风雨历程,广大干部群众都切身感受到其中的艰辛与喜悦:2009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51.5亿元,是2000年的17倍;实现规模化工业增加值110.5亿元,是2000年的19.3倍;12项工业经济考核指标中9项位居全市第一。

做强大产业,构建集聚发展支撑。不断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全方位为“1+5”产业集群“强筋壮骨”。2009年造车产业实现产值127.2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大关;机车制造能力、低速货车装备能力分别居亚洲第一、西南第一,造车产业集聚规模企业33户,拉长做粗了汽车产业链条;“1+5”主导产业目前集聚规模企业129户,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95%。

创优大园区,夯实集聚发展平台。不断提高园区的吸附力和承载力,按照“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思路,全力搭建工业集聚发展平台。2009年“四园一带”新建道路4.7公里,完成厂房20.2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20万平方米,建成面积达6.6平方公里,聚集企业84户。南骏产业园、机车产业园被列入全省“1525”工程,分别实现产值61.1亿元、30.7亿元;侯家坪工业园区被省政府表彰为“四川省中小企业孵化园”;侯石工业带(雁江段)、沱东产业园正加速推进。

推进大项目,增添集聚发展后劲。雁江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发展理念,突出项目机制创新。雁江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头落实 “三位一体”包联责任制,年产150万吨的唯鼎干法水泥项目10个月建成生产,仅用24天就完成150亩高质量场平施工的百威英博啤酒场平项目不断刷新“雁江速度”。2009年实施工业项目80个,完成投资32.4亿元。

培育大企业,提升优质品牌效应。按照“骨干企业快速扩张、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理念,该区狠抓骨干企业快速扩张和中小企业快速成长。2009年全区规模以上企业144户,实现产值351.5亿元,亿元企业达52户,其中10亿元企业9户;新培育工业企业50户,新增规模企业19户;赛特化工、临江味业等5户企业被评为“四川省小巨人企业”;大千药业等8户企业被确定为“四川省建设创新型企业”;雅之江塑机工业园被授予“四川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称号。

开展大招商,创新招商引资模式。采取以企招商、上门招商、活动招商、以园招商等方式,着力招大引强,扎实开展“四会双百”等大招商活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2009年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58.4亿元,增长33.9%;推介重点招商项目150余个,签约引进了球墨铸件、汽车轮毂生产等26个项目。

形成大保障,突破集聚发展瓶颈。该区始终把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看作加快工业发展的生命线,努力抓住“灾后重建”和“扩内需、保增长”的大好机遇,真真实实把改善工业投资“软”、“硬”环境作为事关全区发展的大事来抓;全面落实重点项目领导挂联、矩阵管理、组团推进、蹲点服务和目标考核等制度,坚持“六个一联系”、“三个量化”、“三个倒排”,确保项目快速有序推进。2009年共争取国家和省投资项目174个,到位补助资金4.9亿元 “三农”工作不断深化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资阳撤地设市十年来,雁江乘着西部大开发东风,立足服务“三农”,勇于探索,农业经济实现了飞跃式发展。农业总产值从2000年的185409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4557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2051元增长到2009年的5004元。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力。通过财政、金融、企业、农民等多渠道筹集农业产业化资金,实行山林、水土、田园、道路、气电、农机、房屋等的综合治理,狠抓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建设。2000年各级财政涉农投入资金不到5000万,其中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投入不到3000万。到2009年,全区实施涉农重点建设项目17个,各级财政涉农投入资金达3.6亿,其中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投入2.5亿元。

培育区域特色产业,加快农业经济发展。该区坚持以兴办龙头为带动,通过建设生猪养殖、优质水果、绿色蔬菜、优质粮油等基地,培育区域特色产品,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2009年,全区水果产量16万吨,总产值5亿元,蔬菜产量31.33万吨,实现产值5.4亿元,粮油总产值达18.4亿元。生猪出栏数由2000年的80.58万头上升到164.9万头,总产值从5.73 亿元上升到21.13亿元。

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小康社会。围绕“四川一流,丘区典范”建设目标,突出“一路二水三产业四增收”工作重点,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截止今年上半年,示范片实现农业总产值3.1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3767元,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9.3%。

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建市十年来,雁江区大力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各项社会事业,使全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谐雁江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坚持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举全区人力、物力、财力,重点支持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2009年,该区全部通过了“两基”验收,小学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正常适龄少年入学率98.4%,高中阶段入学率为87%,残疾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6.6%,全区教育事业费总量达到33842万元,是2000年的5.3倍,新修和改建校舍14 所。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2009年全区职高招生超过4646人,保持全市领先水平。

人口和计生事业健康发展。该区坚持把统筹解决人口计生问题放在经济社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来综合决策,围绕“大宣传、大联合、出精品、出效益”的生育文明建设思路,积极破解计生难题。截止2009年底,全区共兑现农村计生家庭奖扶金363.6万元、计生家庭特扶金26.8万余元、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193.4万余元,对23个人口计生技术服务站基础设施进行升级,群众对人口计生工作满意率达94%以上。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大力实施公共卫生工程、农民健康工程,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了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卫生监督执法、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助体系。2009年,卫生机构达232个,是2000年的2.4倍;医疗病床位3236张,是2000年的1.6倍;各类卫生技术人员达3511人,是2000年的1.2倍;乡村卫生医疗技术人员达1079个,是2000年的1.7倍。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达97.31%。

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深入实施“壮大建设文化基础设施、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做大做强文化市场产业”的发展战略。2009年累计投入1033万元大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书社和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五大文体惠民工程,开展经常性特色文体活动。全区现有农村书社(农家书屋)4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个,实现了2000年零的突破。

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全区基本形成了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为主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劳动就业保障体制。2009年,八大民生工程投入资金4.4亿元,57项指标圆满完成或超额完成;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1万人,报销1070万元;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6466万元,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30%。2010年,该区民生工程共9大类74个指标,总投资将达5.7亿元。

基础建设全面加强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区委、区政府围绕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推动沱东新区开发,强化旧城改造,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市规划日臻科学,新区建设突飞猛进。高起点完成了沱东新区城市总体规划。首期20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总用地1835.05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493.56公顷。目前,沱东新区已成功招商25个项目,融资超过50亿元,现已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20个项目建设全面铺开,其中中央大道、迎宾路、中环路等8个项目基本竣工,到年底竣工项目将达到14个,城市道路建成20余公里,新区城市道路骨架已初步形成。

基础设施渐趋完善,城市形象大为改观。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大大改善,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城市功能更为完善。2009年底,建成区面积已达3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5万人。

旧城改造连片推进,商业开发有序进行。大力推进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烟草物流园区、锦绣蓝湾等改造项目已竣工,老资阳中学片区“摩根时代广场”项目、川烟厂片区“达高国际广场”、九曲河综合整治项目正加快推进。2009年共启动旧城改造项目25个,总投资19亿元。

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乡环境整治扎实开展。在重点抓好中心城市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小城镇建设。截至2009年底,全区城镇化率达到41.5%,是2000年城市化率的1.9倍。丰裕新华村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区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广播电视。2009年,投入资金8133.71万元进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并获全省二等奖。

十年春华秋实,十年沧海巨变。当前,雁江正处在夯实平台、融入世界、加速发展的全新历史时期,在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大潮中,108万雁江儿女正朝着加快构建“新型工业集聚区、现代畜牧示范区、宜居宜商创业区、城乡统筹先行区”四大支撑,奋力推进西部县域经济强区建设的战略目标,以更加铿锵的步伐迈向更加辉煌的征程,以更加澎湃的激情谱写出更加绚丽多彩的乐章!

第二篇:经济社会发展六十年之对外开放资料

甘孜州经济社会发展六十年之对外开放资料

按照甘办发„2009‟38号文件要求,为配合做好《甘孜州经济社会发展六十年》资料的编辑工作,现将甘孜州1993—2008年对外开放工作有关情况整理汇总。

一、主要成就

据不完全统计,1993—2008年,全州实施招商引资项目累计1329个,引进到位资金累计295.50亿元;引进外资到位累计2273.76万美元,争取到国外无偿援助资金折合人民币904.63万元,到2008年底,全州共引进外资项目6个,实际利用外资992万美元,引进国际政府间无偿援助项目4个,援助资金337.3万美元;到2008年底,全州共有外贸出口企业40家,外资企业14家,有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8家,全州累计出口总额累计达到2818万美元。据统计,甘孜州异地企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36483.99 万元,销售收59745.70 万元,利润 4170.22 万元,税收 3184.02 万元,其中,返回州内利润 1026.28 万元,税金 486.60 万元。完成协进协出各类物资总额32514 万元。吸引国内外无偿援助资金、物资达 844.28 万元。

(一)生态能源开发取得新成效。继康定冷竹关水电站、小天都水电站、泸定沙嘴水电站、丹巴陡水岩水电站等项目实施之后,九龙江边水电站、九龙河流域水电开发以及大渡河泸定水电站、猴子岩水电站、雅砻江流域两河口水电站等开发项目相继实施,生态能源开发项目成为招商引资的新亮点。截止2008年底,全州生态能源 1 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21.90亿元。

(二)矿产资源开发有序推进。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各县合理开发矿产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开发矿产资源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截止2008年底,全州生态矿产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累计29.93亿元。

(三)旅游业开发步伐加快。通过引进资金,泸定海螺沟、稻城亚丁及各县景区一批经营性旅游项目加快了开发进程,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的改观,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增强。截止2008年底,全州旅游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累计13.99亿元。

(四)房地产开发成效明显。积极引导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通过招商引资,加快推进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房地产开发带动了各县城镇发展和相关产业发展,全州各县县城面貌焕然一新。截止2008年底,全州经营城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1.98亿元。

(五)引资开发农副产品取得突破。积极引进农副土特产品培植、加工和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开发中藏药和绿色食品深加工取得突破。截止2008年底,全州招商引资到位农副土特产品、中藏药开发资金3.09亿元。

(六)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在加大国内招商引资的同时,我州也注重利用外资工作,通过不懈努力,2000年利用外资工作实现突破,当年实际利用外资60.86万美元,其中国际政府间无偿援助30.86万美元,康定汇康野生食用菌加工公司与日本“乐口乐”公司合资成立全州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康定玖路幸野生食品有限公司 2 成立。世界知名电力企业、亚洲规模最大的私营电力企业之一香港中华电力投资21.5亿元的九龙江边电站已正式启动。世界领先金属硅生产企业西班牙大西洋铁合金公司总投资8.2亿欧元拟新建年产5—10万吨工业硅和1.5万吨太阳能级金属硅项目已达成合作建设协议。香港贡嘎天域公司全面启动燕子沟景区旅游开发项目。康定国际温泉大酒店与香港嘉里建设和永安集团达成合作协议。这些项目实施后,将大大提高我州利用外资水平,提高我州经济的开放度和外贸出口。到2008年底,全州共引进外资项目6个,实际利用外资2792万美元,引进国际政府间无偿援助项目4个,援助资金337.3万美元。

(七)重大经贸活动取得新成果

2008年10月26—31日,参加了“第九届西部国际博览会”,博览会期间成功举办了“甘孜州招商引资项目推介暨乡城县出口基地推介”会。黄小祥副省长、省商务厅、省招商引资局的领导、州委书记刘道平、州长李昌平、常务副州长刘昌泽、副州长刘坪、部分州级部门、18个县和部分企业负责人以及国内外客商、新闻媒体共计1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共推出招商项目83个,总投资150亿元。会上达成签约项目17个,签约金额40亿元。乡城、康定、丹巴、得荣、雅江、色达、九龙、格萨尔公司等县12家外贸企业还进行了产品展示和宣传对接。博览会期间我州组织了8家企业参加了由商务部、中国商业联合会、省政府共同主办的“四川采购商大会”,签订意向性协议2000万元。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各方好评。

二、主要做法

(一)搭建平台,全力推动招商引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十五”计划以来,我州积极搭建平台,一是充分利用“第四届康巴艺术节暨中国香格里拉国际旅游节”、“康定情歌节”、“海螺沟国际狂欢节”及各县的各类节庆活动,按照“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原则,广泛邀请国内外大公司、大财团来甘孜州实地考察、旅游观光、洽谈项目,推出招商引资项目83个,签订合作项目13个,协议引资26.5亿元,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二是充分利用全国性和地区性的经贸招商活动,搭建合作发展平台,先后组团参加了“香港—四川合作发展周”、“四川—北京经贸合作周”、第四至八届西博会、第二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第二届农博会等重要活动,并利用这些活动,专题开展了“甘孜藏族自州招商说明会”、“甘孜藏族自治州项目推荐会”,广泛地向国内外投资商宣传我州的优势资源、人文景观,推荐招商引资项目337个,达成合作项目38个,协议引资204亿元,扩大了甘孜州对外开放的影响力,加快了优势资源开发步伐,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二)积极走出去,加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合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州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国际国内开放大舞台。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先后到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厦门、深圳等地,加强了与东部发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网上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方式,积极引进这些地区的企业、技术、资金及先进的管理经验,有力地促进了甘孜州经济的发展。据不完全统 4 计,甘孜州先后与13个省区和县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18个县先后与全国各地相关市县建立了友城关系,为扩大对外开放营造了声势。

(三)携手并进,加强毗邻地区的交流与合作。组团参加了周边地区举办的“西部论坛”、“昆交会”、“川、滇、黔毗邻十二地市州协作会”、“川、滇、藏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座谈会”等区域的协作组织活动。通过这些区域活动,密切了与周边接壤地区的合作,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交通条件,启动了理(理塘)—中(中甸)路的改造建设,打通了稻城、乡城至中甸两条出境线,接通了部分省际、州(市)际之间的断头公路、桥梁。同时,引进了周边毗邻地区的一大批合作开发项目,加快了发展步伐。

(四)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对外开放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州县充分认识到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增强开放实效的重点工作来抓。在突破体制和观念障碍上动真格,改善和优化投资硬软环境上下工夫,实行“一站式”办公,积极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便捷、良好服务。

第三篇:经济社会发展

伯乡4村“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开展的三年规划及2014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重点: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围绕社会稳定,长治久安,以经济提高促进宗教和谐,以转变作风拉近干群关系,促进民族团结,积极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力推伯乡社会经济发展上台阶。

二、指导思想

以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同志在莎车县卡群乡调研“三民”活动时的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地委、市委“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各项决策,严格落实“九大任务”,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全力维护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基础。

三、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使我村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明显增强,村阵地的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村民的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明显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宗教充分和谐,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成绩,力促村生活习惯卫生,环境整洁,管理民主,力促农民人均纯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所提高,达到村党支部“有人办事,有钱办事”。

四、2014工作目标计划

修缮村阵地的基础设施,加强村阵地堡垒实力。开展宣讲培训,提高村领导班子的政治素养、经营管理能力。发掘优秀青

年,充实党员队伍。开展法制教育、政策宣传、技能培训,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和创富能力。开展“四下乡”活动,做好帮扶工作,做好帮耕工作,服务群众,凝聚民心,促进民族团结。召集宗教人士及信教群众,举办宣讲会,治理非法宗教活动。协调解决村集体土地问题,引导村民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完成村前一组至六组4KM的道路硬化工作,改善村容村貌。开展驻村干部双语学习。

五、2014年工作措施

围绕基层组织建设、改变工作作风方面

1、积极培养选拔村级后备干部,有意识地将那些思想素质好、发展能力强、群众信得过、踏实干事且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中青年村民选进村“两委”班子,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组织好村小组干部和村民代表的选举,配齐配强村小组干部,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后备人才的培养。

2、壮大党员队伍,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吸纳优秀致富能手加入党组织。做好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开展远程教育,争取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重点抓好 “三培两带”致富工程,目前我村共有致富能手、科技示范户75人,力争今年发展党员1-2名。

3、进一步配套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种植果蔬。开展远程教育和宣讲活动,扩充农家书屋建设,增加政治、农业经济类书籍,每月举办学习讨论会。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邀请市文工团下乡宣传编排文艺节目。

4、在村务公开栏,同时以公开栏、入户宣传等形式及时公

开村情村务,严格落实村务公开、一事一议制度,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力争将村务决策、村干部补贴、集体财务收支、计生指标、发包、工程投标、宅基地分配、五保救济发放等内容每季度向村民定期公开

围绕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社会稳定工作方面

5、按照市委组织部三民办“三民”工作方案在5月前完成入户走访和宣传教育工作,建立每户家庭及其成员基本情况台账,“一户一册”梳理分类,将发现的问题在村里协调解决。

6、开展技能培训,积极组织村里中青年参加市、乡组织的各种技能培训、创富培训。倡导科技兴农,推广农业机械化。

7、开展法制宣传和民族团结教育。5月份结合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协调乡司法所调派优秀干部下村,集中村民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和“五观”教育,强化村民法制意识和维稳意识,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充分发挥乡司法所、村调委会、治保会矛盾排查组织作用,把矛盾解决在初始和萌芽状态。在6个小组核心处设立法制宣传栏。

8、开展对辍学儿童家庭的劝导工作,在6月30日前完成由乡教育办上报的4村辍学小学生13名,中学生10名的家访工作,扎实开展工作组成员一帮一,“结亲戚、交朋友”活动,保证每月走访一次,尽力解决帮扶对象生活上的困难。

9、发放宣传单、利用学习宣讲日、建立宣传栏等方式宣传强农惠农政策、民族团结先进事迹。

围绕推动民生工程建设、整治村容村貌方面

10、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积极整治村容村貌,做到村委会

有专人负责,每季度开展对各村民小组督导检查评比工作,对整治工作落实好的小组及时进行表彰,对差的进行处罚。大力引导村民建沼气池,全村有条件的农户提倡建有沼气池。搞好庭院经济,提升经济和环境。做好路旁水渠清理工作。

11、加强村集体资产管理。经工作组与村党支部协商,征得乡党委支持,力争在2014年完成对前任书记以不合理低价承包出去的62亩土地的变更工作,重新定价再予以发包,进一步挖掘增加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潜力。优化林果种植结构,提升品质,促进农民增收。

12、开展双语学习。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成立“双语”学习小组,每周一天“双语”日,“每天一句话,3个单词”,做好学习笔记,学习时间以不超过2小时为宜,可适当以趣味性活动来确保参学对象兴趣和学习效率。学习内容以日常工作,贴近生活的词汇、语句为主,争取年末住村干部能达到用双语进行基本日常交流。

伯什克然木乡叶汗里4村

“三民”活动工作组

2014年4月2日

第四篇:2006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定稿]

2006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2006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一、基本县情

**地处**,北邻**,南接**,西毗**,东连**,全县国土面积****平方公里,现有人口**万,其中农业人口**万,实有耕地***万亩,辖**个乡镇,***个行政村。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以工业化为核心,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发展。截止8月份,实现地方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完成财政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夏粮总产*.*亿斤,增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元,同比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成为**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目前,全县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

二、今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们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发展为上、改革为先、正气为本,抢抓全省*号工程盐化项目落户我县的重大机遇,全方位推进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快速起跳,努力打好“十一五”开局攻坚战。

(一)抢抓发展机遇,重构发展格局,加快推进传统县域经济向现代县域经济转变

按照发展现代县域经济的理念,确立了“以工业化为核心,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外向化、民营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发展思路,强力实施“二、四、五”发展战略,即突出发展**和**两大经济圈,加快建设**工业、**化工、**盐化、三和石膏四大工业园区,全力打造重化工、盐化工、石膏、粮油、建材五大支柱产业,全面推进传统县域经济向现代县域经济转变。围绕这一思路,在“十一五”开局之初,精心组织了以盐化项目、工业园区、政务新区三大战役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为重点的十多项重大工程建设。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三大战役的****多户、近万亩土地的征地拆迁任务,迅速启动了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全面实施了城区合蚌路、定滁路、南环路等出口道路的改造,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二)坚持东向发展,大力招商引资,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的发展活力

我们始终把招商引资放在全县经济工作的首位,坚持“一把手”负总责、“一岗双责”不动摇;坚持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坚持一月一调度、一督查、一通报,紧张快干,紧抓不放,紧逼加压,始终保持高压态势。通过努力,投资***亿元的煤盐一体化项目、投资*亿多元的安徽**、**盐化两个**万吨制盐工程等一批项目入驻**。截止8月底,共引进新建、续建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实际到位资金*.**亿,是去年同期的*倍,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个,投资****万元以上的项目**个。

(三)加快园区建设,完善功能配套,全力打造县域经济的发展平台

按照建设四区的目标,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资近亿元,完成了园区一期、二期主干道路和路网管线铺设工程,种植了道路两侧的观赏树木和草坪,安装了路灯,实现了“六通一平”。在规模扩张上,全面开展园区的二期扩征工作,共扩征土地****亩,使园区规模达到近*平方公里。对被征地农户实行“四统一”安置,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拆迁、统一建房,为被征地农民全部按政策办理了农转非、低保、农保,启动建设了安置房,确保了园区扩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园区管理上,设立了园区管委会,下设综合办、治安办、建设局、财政局、国土分局、招商局等“两室四局”,建立了入园企业管理制度,构建了园区服务体系,努力为客商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同时,积极规划****平方公里的化工园区,加快整合**盐化、三和石膏园区,逐步形成我县经济发展的四大增长板块。

(四)坚持城乡统筹,突出示范引导,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着眼全县整体布局,按照县城——中心镇——中心村的三级体系,精心编制新农村发展规划。分别编制了城镇体系规划、中心镇规划、中心村规划,城乡一体化框架初步形成。积极推进试点示范工作,深入开展“四清四改”活动,粉刷了墙壁,修建了村组道路,改造了自然村庄,规划了农民新村,建设了一批集中供水、供电、就医、计生服务等群众直接受益的公共设施,有力地改善了试点村的公共设施。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和谐家庭、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加强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农民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五)全面优化环境,创新工作机制,努力激活县域经济的发展要素

第一,精心打造优良的发展环境。我们把**的建设与发展放在龙头位置,以城市的标准修编了**总体规划,按照“改造老城区、建设新城

第五篇:温州经济社会发展

温州经济社会发展:回顾与展望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受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温州的经济运行出现了小幅波动,有效控制了民间借贷危机引发的社会问题。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仍然取得了较好成绩,地方生产总值增长水平达到9.5%,经济总量达到3350.8亿元,首次跻身经济总量超3000亿元城市行列,社会发展成绩斐然。

一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得以确立。2011年市委提出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国际大都市发展战略和“1650”大都市城市网络格局,解决了温州城市定位和大都市布局的关键问题,可以说解决了温州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大都市发展战略定位的确定预示着温州进入了以城市化带动的新一轮发展时期。

(二)经济增长进入了以投资和消费带动的双轮驱动的阶段。2011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51.5亿元,同比增长89.2%,投资率达到52%,比上年增加825亿元,增幅首次位居全省首位,全年新增投资量超过“十一五”期间的累计总增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强动力;消费受物价上涨的影响略有放缓,但增长趋势不变;外需增幅回落。从美欧目前的经济形势看,依靠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已经基本释放完毕。在温州“十二五”规划的扩张性投资战略带动下,“十二五”期间,温州的经济增长动力将转向依靠投资和消费的双轮驱动,随着温州大都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投资需求会呈现下降趋势,带动效应将逐渐降低,更长期的经济增长将转向依靠消费和创新推动,所以要保证温州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应加快消费结构升级,优化消费环境,加大对创新主体的培育和科技投入。

(三)城乡统筹成为温州新的发展主题。以“三分三改”为核心,以农房集聚为切入点的具有温州特色的城乡统筹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这是一场涉及户籍、土地、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社会管理等社会体制的全面改革,必将形成新的城乡关系。

(四)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覆盖面继续扩大,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截止2011年11月底,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13.7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22.53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9.9万人,参保率已达到90%以上;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04.1万人、87.8万人和68.6万人。全市应参合农民524.50万,实际参合农民519.37万,参合率达到99.02%。新农合全市人均筹资水平达到373元,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达到275.45元,分别比上年提高85.5%和96%。先后出台了《温州市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办法》和《温州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联席会议制度》。

二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在当前扩张性投资带动战略的引领下,受银行信贷增长制约,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保障面临一定的困难。

(二)民间信用危机和房地产限购限贷政策延续致企业资金周转能力下。降民间借贷危机严重损害了温州的商业信用,危机以后,一些外地供货商减少对温州企业的货款拖欠额度,进货商减少对温州企业的预付款额度,企业周转资金骤减。信用危机降低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市场主体、市场主体之间的信任度,影响企业的正常融资行为,借贷危机发生后,为规避风险,民间资金不断压缩借贷规模,并开始向债务人或融资中介抽资。房地产价格和交易低迷直接导致房屋变现能力差和房产抵押物缩水风险,上述因素都将降低企业资金周转能力,极易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

(三)社会发展滞后,社会发展的多项指标位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浙江省发改委和统计局发布的2007-2010年全省11个地市社会发展水平评估的结果看,温州社会发展综合水平位列全省倒数第三,在人口发展、生活质量、公共服务、社会稳定、生态环境五项总指数中,除社会稳定指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他指数均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生态环境指数位列全省末位。

(四)过度追求物质利益、攀比、炫耀性消费、过度投机等不良社会心态蔓延,已经成为温州社会的集体焦虑。由此产生的社会行为扭曲、行为失范和诚信缺失问题,而社会诚信缺失和不计风险的逐利行为正是金融**爆发的社会因素。矫正不良社会心态不仅仅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基本保证更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投融资平台作用,建立投资需求与资金供给相匹配的投资策略。改变当前以银行为主的狭窄融资渠道,提升市场化融资的能力,拓宽投融资平台的资金融通渠道。一是由投资主体独立自主地进行筹资活动,包括扩股、贷款、发债,舍得让民间资金进入一些前景良好的项目。二是基础建设工程和社会保障工程。

根据项目资金的实际需要进行融资,防止过度融资,平衡投资资金需求与资金的期限和规模结构,注重项目的投资效益与偿债能力,控制债务风险。

(二)政府应增强企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短期来看,需要积极争取更多的信贷资源和特殊信贷政策;成立财政划拨的担保基金,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问题;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对陷入债务危机的企业进行债务重组或资产整合;综合运用国土、规划、税收等行政手段,对重点企业进行扶持。长期来看,应加强产业引导和扶持,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温州民间借贷危机重创了民间信用体系,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亚于釜底抽薪。建立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将有助于加快温州民间信用的重建,并由熟人经济向现代契约经济过渡。

(三)促进资源的城乡均等配置,振兴农村发展,实现城乡共生共荣。巨大的城乡差别是重城市轻农村的城乡二元体制留下的现实后果,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农村则日渐衰败,温州是城乡发展“两极化”问题突出的典型。“十二五”期间,温州应抓住作为国家新一轮农村产

权制度改革试验区3年的试验期限积极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快农村社会经济体制改革步伐,激活农村内生发展资源,促进城市反哺农村,实现城乡共生共荣。

(四)充分利用温州人经济发展温州。“十二五”期间,温州要达到年均50%的投资率,不仅要靠内源性资源的投入,还要积极利用温州人经济来发展温州。据统计目前有230万温商遍布海内外,是温州与其他城市相比较最为宝贵和独特的资源,海内外温州商人不仅拥有巨大的经济资源,还掌握先进的经营理念和广大的产品销售渠道。当前正值国际经济转入低谷时期,而国内经济依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温州要充分利用温商这个宝贵资源,积极抓住这个机会,主动联络海内外温商,积极构建发展项目与资金、人才、技术的对接平台,抓住目前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时机使更多的在外温商参与到温州新一轮发展中来,海内外温商同时也要抓住“十二五”期间温州的发展机会回乡投资兴业,内外合力使温州的资源在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把社会建设放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作为未来推动温州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在温州已经难以为继,政府急需转变发展思路。要破除那种认为加大社会建设投入是经济发展包袱的误区,把社会建设提升到城市重大战略发展层面。杭州、宁波的经验已经表明,政府致力于社会发展不仅保障了民生,提高了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而且促进了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财政收入不仅没有减少而且还持续大幅增长。

(六)提炼新的温州精神。温州是一个极具地域文化性格的城市,瓯越先民很早就通过海洋从事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在与大海的风浪搏击中砥砺出温州人坚韧的品质。受瓯越文化和永嘉学派的影响,自宋代以来就主张“义利并重”、“工商兼本”的功利文化。外界对温州人的印象也主要是会赚钱、投机以及精明。新的时代温州人给外界的印象需要提升,需要提炼新的温州精神。温州精神不仅要提炼保留温州地域文化中所积淀的最优秀的品格,比如诚信、坚韧、拼搏,更需要体现温州人具有世界眼光和人文关切的追求,比如友爱、包容、大

气、创新等等。提炼温州精神,不仅可以使城市精神成为温州人和新温州人共同认同的行为指南,也有助于不同群体间的相互融合尊重,对城市发展和社会和谐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下载雁江区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雁江区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

    六十年风雨兼程 六十年成就辉煌 日期:2009-9-2 六十年风雨兼程 六十年成就辉煌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十大变化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

    利津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利津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利津县位于山东省东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北濒渤海,东依黄河,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1665.6平方公里,海......

    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冯卯镇党委、政府 今年以来,围绕区委、区政府年初确定的任务目标,结合我镇特点,镇党委、政府一班人认真谋划,突出重点,以招商引资、提高财政收入为目标,以......

    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情况2013年,我们密州街道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围绕建设东部新城,以招商和稳定为抓手,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立足街道实际,确立了“......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农业方面:立足于促进农民增收,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稳步推进“特色种植业、水生蔬菜产业、畜禽产业、水产业、特色农业旅游”五大产......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提纲

    关于石安镇今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汇 报 提 纲 中共石安镇委 石安镇人民政府 (2007年7月18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镇党委、人大、政府向光临石安镇检查指导工作的......

    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汇报材料

    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汇报材料 按照县人民政府全会安排,现将谭家山镇2015年上半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2015年,仍是谭家山转型升级、经济调优巩固之年。全年......

    奉节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2012)

    奉节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2年2月) 一、基本县情 奉节县地处长江三峡西首,幅员面积4087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1个管委会,总人口105万。县情有以下特点: 一是区位优势明显。奉节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