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 考试科目名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一、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概率论占60%,数理统计占40%
4、题型结构
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计算题: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证明题:2小题,每小题 20分,共4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1、要求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有深入的理解,能计算一些常见分布的期望、方差。
2、了解假设检验、点估计及区间估计的统计意义,能解决一些经典模型的检验问题、区间估计、点估计及方差分析。
3、理解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理。●考试内容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一)基本概念
1、概率、条件概率、Bayes 公式
2、古典概型、几何概型
3、独立性、伯努利试验
(二)离散随机变量
1、离散随机变量的定义
2、经典的离散随机变量的分布 a.二项分布 b.几何分布 c.泊松分布 d.超几何分布
3、离散随机变量的期望、公差
4、离散随机变量的特征函数
5、离散随机变量相互独立的概念
6、二维离散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条件分布、边缘分布及二个离散随机变量的相关系数
(三)连续随机变量
1、连续随机变量的概念
2、密度函数
3、分布函数
4、常见的连续分布 a.正态分布 b.指数分布 c.均匀分布 d.t分布 e.2分布 f.F分布
5、连续随机变量的期望、方差
6、连续随机变量独立的定义
7、二维连续随机变量的联合密度、条件密度、边缘分布及二个连续随机变量的相关系数
8、连续随机变量的特征函数
(四)独立随机变量和的中心极限定理和大数定律
1、依概率收敛
2、以概率 1 收敛(或几乎处处收敛)
3、依分布收敛
4、伯努利大数定律
5、利莫弗林德伯格中心极限定理
(五)点估计
1、无偏估计,克拉美-劳不等式
2、矩估计
3、极大似然估计
(六)区间估计
1、置信区间的概念
2、一个正态总体的期望的置信区间
3、大样本区间估计
4、两个正态总体期望之差的置信区间(方差已知)
(七)假设检验
1、检验问题的基本要素:第一类错误的概率、第二类错误的概率、检验的功效、功效函数、检验的拒绝域、原假设、备择假设
2、一个正态总体的期望的检验问题
3、大样本检验
4、基于成对数据的检验(t 检验)
5、两个正态总体期望之差的检验
(八)方差分析
1、理解方差分析的思想,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
2、了解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
(九)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1、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定义
2、回归线的斜率的最小二乘估计
3、回归线的截距的最小二乘估计
4、随机误差(随机标准差)的估计
第二篇: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精选)
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802]
考试科目名称:管理学
一、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管理学原理占75分(50%)和管理经济学占75分(50%)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材料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管理学原理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理解企业管理运营的规律,理解管理学理论体系中的基本工具与方法。
3、能够运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工具以及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企业经营管理问题。
●考试内容 管理学原理部分
(一)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的概念及其特征;
2、管理的基本职能;
3、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涵和意义;
4、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二)管理思想的发展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2、法约尔的经营管理理论;
3、梅奥的霍桑试验和人际关系学说;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5、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6、西蒙的决策理论;
7、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
8、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发展的新趋势。
(三)管理的基本原理
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和意义;
2、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的基本内容;
3、责、权、利和能力四者之间的关系。
(四)管理的基本方法
1、管理的法律方法的内容与实质、的特点与作用及正确运用法律方法;
2、管理的行政方法的内容与实质、特点与作用及如何正确运用行政方法;
3、管理的经济方法的内容与实质、特点及如何正确运用经济方法。
(八)管理决策
1、决策概念和分类;
2、决策的原则与过程;
3、决策的影响因素;
4、决策的方法。
(九)计划与计划工作
1、计划的概念及其内容;
2、计划的性质;
3、计划的分类;
4、如何编制计划;
5、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
6、滚动计划法的优缺点;
7、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步骤和优缺点。
(十)组织设计
1、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形态的关系;
2、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3、锥形组织结构和扁平形组织结构的基本特点;
4、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影响因素;
5、各种组织形式的依据、优点和局限性。
6、权力的性质和特征。
7、组织中集权与分权问题;
8、制度分权与授权问题。
(十一)人员配备
1、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
2、外部招聘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3、内部晋升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4、管理人员选聘的标准、选聘程序、方法和考评的内容及考评工作程序和方法。
(十二)组织力量的整合
1、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
2、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和不利影响;
3、如何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十三)领导与领导者
1、领导的内涵及其要素;
2、菲德勒的领导权变理论的分析标准与内容;
3、管理方格论;
4、领导艺术的基本内涵。
(十四)激励
1、激励的概念与过程;2亚当斯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
3、波特—劳勒综合激励模型的基本内容。
(十五)沟通
1、沟通概念与过程;
2、各种类型沟通的内涵及其优缺点;
3、非正式沟通的特点及其如何管理;
4、沟通的障碍因素及其克服问题;
5、冲突产生的原因、处理的方法;
6、谈判以及如何谈判。
(十六)控制与控制过程
1、控制的基本原理;
2、有效控制的基本特征;
3、控制过程的基本内容;
4、如何选择控制的重点;
5、制定控制标准的方法。
(十七)管理的创新职能
1、创新职能的基本内涵;
2、创新职能的主要内容;
3、创新管理的重点与方法。
管理经济学部分
(一)市场供求分析
1、需求:(1)需求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需求定理。(3)需求函数与需求曲线。(4)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2、供给。(1)供给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供给定理。(3)供给函数与供给曲线。(4)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3、均衡理论及其运用。(1)均衡价格的确定。(2)均衡的变动与供求法则。(3)价格机制的作用。(4)均衡理论的运用。
(二)消费者行为分析
1、效用的概念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特征。
3、消费者均衡的确定。
4、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5、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应用。
(三)需求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计算及应用。
2、需求收入弹性的概念、计算及应用。
3、需求交叉弹性的概念、计算及应用。
(四)生产决策分析
1、生产函数及其分类。
2、单一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1)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概念、相互关系及其计算公式。(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3)生产的三个阶段与企业的理性选择。
3、两种可变要素的最优组合。(1)等产量曲线的含义及性质。(2)等成本曲线的含义及特征。(3)最优投入要素的确定。(4)规模收益分析。
4、生产函数与技术进步。(1)技术进步对生产函数的影响。(2)技术进步的三种类型。
(五)成本利润分析
1、几个重要的概念(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经济成本与会计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增量成本与沉没成本、个体成本与社会成本、会计利润、经济利润与正常利润)。
2、短期成本函数与长期成本函数。(1)短期成本曲线。(2)边际成本递增规律。(3)长期成本曲线。(4)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3、成本收益分析方法。(1)贡献分析法。(2)盈亏平衡分析法。(3)利润最大化原则。
(六)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
1、完全竞争市场。(1)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2)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3)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短期与长期产量决策。
2、完全垄断市场。(1)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2)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与收益曲线。(3)完全垄断企业的短期与长期均衡。
3、垄断竞争市场。(1)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2)垄断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3)垄断竞争市场的短期与长期均衡。
4、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七)定价实践
1、影响定价的主要因素
2、常用定价方法。(1)成本加成定价法。(2)增量分析定价法。(3)差别定价法。(4)目标成本定价法。(5)新产品定价法。(6)多产品定价法。(7)内部转移价格。(8)搭配销售定价。
(八)市场失灵与政府微观经济政策
1、市场效率及其标准。
2、市场失灵的概念及原因。
3、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
第三篇: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 ] 考试科目名称:企业战略管理(复试)
一、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 20分,共40分 案例分析题:1小题,每小题 25分,共25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掌握常用的战略管理分析工具,理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体系的研究方法。
3、能够运用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企业管理问题
●考试内容
1(一)战略管理概论
1、战略管理的本质。
2、战略管理的概念、特点及作用。
3、战略管理的产生与发展,各主要学派的基本观点。
4、战略管理与其他企业管理范畴的联系与区别。
5、战略管理要素、战略管理层次与战略管理过程。
6、区分总体战略、经营单位战略、职能战略。(6)熟悉企业战略管理的全过程;
7、管理者在战略管理中的地位,战略管理者与一般管理者的区别。
8、战略管理者的观念、能力和行为方式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二)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1、企业战略环境的构成要素。
2、宏观环境因素分析。
3、产业竞争性分析。
4、竞争对手分析。
5、行业结构与经济状态的战略分析。
6、行业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特点;
7、掌握驱动行业竞争的五种竞争力量;
8、成功关键因素分析的主要思路。(三)企业的内部环境分析
1、企业内部环境及其分析方法。
2、企业资源。
3、企业独特竞争能力分析。
4、企业核心能力。(1)核心能力的概念;(2)核心能力的评价标准;(3)核心能力的培育方法。
5、战略外包。
6、持续竞争优势。
7、SWOT分析法。
8、战略要素评价矩阵。
9、波士顿矩阵(BCG)。
10、价值链的构成和分析原理。(四)企业使命与战略目标
1、企业使命的含义。
2、企业使命的意义。
3、企业使命的表述。
4、战略目标。(1)战略目标的定义;(2)战略目标的特征;(3)设定战略目标的原则;(4)设定战略目标的方法和技术;(5)战略目标的表述。
(五)公司战略选择
1、稳定型战略的类型与优缺点。
2、发展战略的每一具体战略类型的含义及其优缺点、适用条件。
3、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方式。
4、防御战略。
5、并购与重组战略。(1)企业购并的动因;(2)企业购并易出现的问题;(3)有效购并的要点。
6、国际化战略。
7、专业化战略。
8、一体化战略。(1)一体化战略的类型、动因和优缺点;(2)纵向一体化;(3)横向一体化。
9、多元化战略的动因和条件,区分各种类型的多元化,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应性。
10、企业组建战略联盟的动因和基本形式。
11、战略匹配。
12、混合型战略。(六)公司竞争战略的选择
1、成本领先战略的概念及其形式、适用条件、优缺点、实现途径。
2、差异化战略的概念及其形式、适用条件、优缺点、实现途径。
3、集中化战略的概念及其形式、适用条件、优缺点、实现途径。
4、三类通用竞争战略的异同点。
5、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企业的竞争战略。
6、新兴产业、成熟产业和衰退产业阶段的战略选择依据。
7、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背景和动因。
8、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类型。(七)职能战略
1、市场营销战略。(1)市场细分;(2)市场选择;(3)市场进入;(4)市场营销竞争;(5)市场营销组合。
2、财务战略的资金的筹集与运用、利润分配。
3、生产战略的地位、制定过程、问题及对策。
4、研发战略。(1)研究与开发战略的意义;(2)研究与开发战略的类型与选择。
5、人力资源战略。(1)人力资源战略的含义和目标;(2)人力资源开发战略;(3)人才结构优化战略;(4)人才使用战略;(5)人力资源战略的选择。
6、每一种职能战略的具体实现形式,以及在整个企业战略体系中的作用。
(八)战略实施
1、企业战略与组织的融合。
2、典型的组织结构形式。
3、组织结构的进化。
4、企业组织的战略创新。
5、战略与资源的关系。
6、企业战略资源。(1)企业战略资源的内容;(2)企业战略资源的评估与分配;(3)战略与资源的动态组合。
7、战略管理对企业家的要求;企业家应具备的战略素质;企业家的战略思考逻辑;企业家的培养与激励。
8、战略的权变性特点。
9、战略评价方法及战略选择过程。
(九)战略控制
1、战略控制的特点、原则。
2、战略控制的方式。
3、一个有效的战略控制系统的要求和条件。
4、战略控制的过程。
5、战略控制的基本类型。
6、战略变革的力量分析过程。
第四篇:华南农业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
华南农业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
《园林规划与设计》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本课程考试是为招收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园林规划与设计方向)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选拔性考试,旨在测试考生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实际动手能力。
二、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
园林规划与设计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6小时。
三、试卷结构
(一)分数比例
风景园林基础知识占50分,快题设计占100分。
(二)试卷结构
1、基本知识
(1)填空题:占10分,内容为风景园林学科的相关概念及基本知识,主要覆盖风景园林专业各部分的知识点。
(2)名词解释:占15分,主要为各风景园林学科的重要概念及术语。
(3)简答题:占25分。
2、快题设计:占100分,内容为在指定场地上按要求做一套园林规划设计方案。
四、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一)基本知识
1、考试内容
(1)园林的概念和设计内容:园林的概念,园林的范围,园林相关基本术
语,园林的功能和意义,园林的类型,园林设计的任务和内容,园林设计的依据和原则等。
(2)园林的立意和主题:园林立意及主题概念,园林立意的方法,园林使用功能设置,园林景观内容设置等。
(3)园林的形式及布局:园林的基本布局形式及其特点,布局的依据和要求,布局的方法等。
(4)园林景观及营造手法:园林景观的类型,造景手法的概念,常用造景手法及其要点等。
(5)形态设计基本知识:形态及造型的基本概念,形态构成的一般方法,造型设计的一般方法,造型设计中形式美的法则,空间限定及空间设计的一般方法,空间尺度与空间效果等。
(6)园林历史与园林文化:中国古典园林简史,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西方园林简史,西方古典园林的特点,中国古典园林名著,西方现代园林的发展,中外园林历史名人,园林文化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等。
2、考试要求
(1)理解园林的概念,掌握构成园林的要素及其常见表现形式;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园林的范围并能完整表述当前园林所涵盖的范围;熟练掌握与风景园林相关的各种术语和专有名词;了解园林的功能作用和意义,能分析和描述园林的主要价值;了解园林的常见类型及其要求;了解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一般程序及各阶段工作要求;了解园林设计的一般依据和基本原则。
(2)理解园林设计中立意的含义及立意的常见方法,了解意义与设计主题的关系;了解园林作为人们特殊的活动场所,它应该提供和可以提供的使用功能;了解园林中景观内容的一般组成和设计要求。
(3)熟练掌握园林布局的基本形式类型(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及其主要特点,能说明其渊源背景及文化意义;了解面对具体项目时确定布局形式的依据和要求;熟练掌握形成特定布局形式的一般方法。
(4)了解常见园林景观的类型划分及其划分依据;熟练掌握造景手法的概念及其实际应用要点。
(5)了解形态和造型的概念,了解形态构成及造型设计的一般方法,以及
它们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了解造型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及其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了解空间限定(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限定)的方法及空间设计的一般方法和要点,了解园林中常见的空间类型及设计要点。
(6)了解中外园林发展简史;要求掌握以自然山水园代表的中国古典园林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品;以规则式园林代表的意大利、法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品;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名著及其主要内容;了解西方现代园林发展简史及代表性人物和他们的代表性作品;了解园林文化及流派的主要概念及特点。
(二)快题设计
1、考试内容
适度规模的公共园林或居住区庭园的方案设计。
2、考试要求
考生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场地的园林方案设计,重点测试考生进行园林设计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应用园林设计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方案应做到功能明确合理,布局科学完整,景观内容生动丰富,并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同时设计方案的表达应准确、充分、美观。
一般设计方案应包含下列内容:
①简明扼要的设计说明;②设计总平面图;③关键的全局立面图或剖面图;④局部的详细设计图或单体设计图;⑤必要的设计表现图;⑥其他必要的图纸(如设计概念分析图、交通系统分析图、空间分析图等,具体内容视设计方案而定)。图纸的具体内容应以能完整清晰地表达设计意图为准则。此外,考生应注意各种图形及文本的合理编排和设计(包括文字的规范书写)也是考察内容之一,应慎重对待。
考生在考试中应自带必要的绘图工具(如铅笔、橡皮、绘图笔、圆规、分规、各种尺具、上彩色的工具和材料等)及若干数量(6-8张)A2幅面的绘图纸张。、《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杨赉丽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2、《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李敏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3、《园林设计》,唐学山等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4、《园林建筑设计》,杜汝俭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5、《园林建筑工程与设计》,吴为廉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
第五篇: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病理生理学
Ⅰ 考查目标
Ⅱ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Ⅲ 考查范围 Ⅳ 试题示例
Ⅴ 辅导书推荐、辅导班、网站推荐Ⅵ 主要参考文献
目
录
Ⅰ 考查目标
病理生理学专业课程考试涵盖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病理生理学各论(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实验等几部分内容。要求考生通过系统学习相关的基本概念、疾病的原因和条件、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发生机制,较系统地掌握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认识疾病的本质,具备运用科学的思维、逻辑推理方法举一反三地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Ⅱ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1、绪论和疾病概论:
健康与疾病、病因学、发病学、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2、基本病理过程: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细胞信号转导异常、细胞增殖和凋亡异常、应激、缺血再灌注损伤、休克、凝血瘀抗凝血平衡紊乱(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3、病理生理学各论(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
心功能不全、肺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脑功能不全
4、病理生理学实验:
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高钾血症、发热、水肿、缺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失血性休克、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急性右心衰竭、呼吸衰竭、氨在肝性脑病中的作用、酸碱平衡紊乱。
四、试卷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 48分
2、问答题:
90分
3、实验题:
12分
Ⅲ 考查范围
绪
论
【考查目标】
了解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性质以及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考查内容】
一、病理生理学的任务
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阐明疾病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病理生理学在研究疾病时侧重于患病机体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原因和机理。
二、病理生理学的性质
与多学科密切相关的综合性边缘学科,既是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又是一门实验性学科。临床观察特别是动物实验在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中起重要作用。
三、病理生理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沟通基础与临床医学,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四、病理生理学发展的历史。
疾病概论
【考查目标】
1.要求掌握疾病的概念,熟悉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2.了解死亡和衰老的概念;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考查内容】
一、疾病与健康的概念
人类对疾病认识的历史演进,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认识。健康、亚健康的概念及标准。疾病的概念及本质。
二、致病因素和疾病发生条件的一般概念
病因和致病条件的概念及特点。病因的种类。
三、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损伤与抗损伤,因果交替,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四、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神经机制,体液机制,组织细胞机制和分子机制。
五、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潜伏期、前驱期、临床症状明显期和转归期。康复的概念与分类。
死亡的概念,死亡的时相,死亡的标志和判定标准。
七、衰老
衰老的概念与主要的学说。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考查目标】
1.掌握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脱水、钾代谢紊乱)的一般病因发病学和机体变化的规律。2.熟悉水中毒、水肿的一般病因发病学和机体变化。3.了解机体对水和电解质代谢的调节机制。【考查内容】
一、脱水
(一)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
概念、原因和机制、临床表现特点、防治原则。
(二)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
概念、原因和机制、临床表现特点、防治原则。
(三)正常血钠性水紊乱(等渗性脱水)
概念、原因和机制、临床表现特点、防治原则。
二、水肿
概念、分类、基本机制、水肿的特点、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常见水肿类型、特点和发病机制。
三、钾代谢紊乱
(一)高钾血症:概念、原因和机制、防治原则。
(二)低钾血症:概念、原因和机制、防治原则。
酸碱平衡紊乱
【考查目标】
1.掌握单纯型酸碱中毒的一般病因、发病学和机体变化规律。2.熟悉反映酸碱平衡的各项指标及其意义。
3.了解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病因、发病学和机体变化规律。【考查内容】
一、反映血液酸碱平衡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pH值、PaCO2、SB、AB、BB、BE和AG。二、四种单纯型酸碱中毒
(一)代谢性酸中毒
概念、原因和机制(AG增高型代酸、AG正常型代酸)、机体的代偿调节、机能代谢改变、防治原则。
(二)呼吸性酸中毒
概念、原因和机制、机体的代偿调节、对机体的影响、防治原则。
(三)代谢性碱中毒
概念、原因和机制(盐水反应性、盐水抵抗性)、机体的代偿调节、机能代谢变化、防治原则。
(四)呼吸性碱中毒
概念、原因和机制、代偿调节、机能代谢变化、防治原则。
三、混合性酸碱紊乱
相加型、相消性。
缺
氧
【考查目标】
1.掌握各种类型缺氧的病因及其特点。
2.熟悉缺氧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变化及其发生机制。
3.了解常用的血氧指标及氧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考查内容】
一、缺氧的概念。
二、常用的血氧指标
氧分压、氧容量、氧含量、氧饱和度。
三、各类型缺氧的病因、血氧变化特点和组织缺氧的机制
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织中毒性缺氧。
四、机能与代谢变化、五、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年龄、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机体代谢状态、锻炼适应情况。
六、氧疗及氧中毒。
发
热
【考查目标】
1.掌握发热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
2.熟悉体温升高的分类,发热时机体代谢与功能的改变。3.了解发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和临床处理原则。【考查内容】
一、发热的概念
区分发热、过热与生理性体温升高。
二、原因和机制
发热激活物的种类与性质
内生致热原的细胞来源和种类、内生致热原的作用部位(POAH和OVLT)中枢发热介质(前列腺素、环磷酸腺苷,Na/Ca2比值)
+
+发热体温上升的基本环节
发热的时相、热代谢特点和临床表现 热限及其成因、三、机能代谢变化。
物质代谢的改变:糖、脂肪、蛋白质、水盐及维生素代谢的变化。
生理功能的改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循环系统功能、呼吸功能及消化功能的改变。
防御功能的改变:抗感染能力的改变、对肿瘤细胞的影响、急性期反应。
四、发热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治疗原发病 一般性发热的处理 必须及时解热的病例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考查目标】
1.熟悉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过程和机制。2.掌握细胞信号转导异常发生的环节和机制。3.熟悉与信号转导异常有关的疾病。【考查内容】
一、细胞信号转导系统概述
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
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膜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通路(G蛋白耦联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丝/苏氨基酸激酶型受体、肿瘤坏死因子家族、离子通道型受体),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
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调节靶蛋白活性的主要方式:可逆磷酸化快速调节靶蛋白的活性、调控基因表达产生较为缓慢的生物效应。
二、信号转导异常发生的环节和机制
细胞外信号发放异常:神经体液因子分泌异常、病原体及其产物的剌激、理化因素剌激。
受体或受体后信号转导异常:遗传性受体病、自身免疫性受体病、继发性受体异常、受体后的信号转导通路成分异常。
三、与信号转导异常有关的疾病
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肿瘤、心肌肥厚和心衰的信号转导异常的发生机制。
细胞增殖和凋亡异常与疾病
【考查目标】
1.熟悉细胞周期调控机制。
2.掌握细胞周期调控异常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3.了解细胞周期调控异常的防治。
4.掌握细胞凋亡的概念、过程、调控机制及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细胞凋亡调控异常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5.了解细胞凋亡在疾病防治中的意义。【考查内容】
一、细胞增殖异常与疾病
(一)细胞周期的基本概念、细胞周期调控的机制。
(二)细胞周期调控异常与疾病
细胞增殖过度:Cyclin的异常、CDK的增多、CDI表达不足、检查点功能障碍。
细胞增殖缺陷
(三)调控细胞周期与疾病防治
合理利用增殖相关信号
抑制Cyclin、CDK的表达和活性
提高CDI的表达和活性
修复或利用缺陷的细胞周期检查点
二、细胞凋亡异常与疾病
(一)细胞凋亡的概念、细胞凋亡与坏死的比较、细胞凋亡的生理学意义。
(二)细胞凋亡的过程:凋亡信号的转导、凋亡基因激活、细胞凋亡的执行和凋亡细胞的清除。细胞凋亡的主要变化: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细胞凋亡的生化改变(包括DNA片段化、内源性核酸内切酶激活及其作用、凋亡蛋白酶的激活作用)。
(三)细胞凋亡的调控:细胞凋亡的诱导因素和抑制因素;细胞凋亡信号转导系统的多样性、偶联性、统一性和多途径性;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氧化损伤、钙稳态失衡以及线粒体损伤。
(四)细胞凋亡与疾病:细胞凋亡不足引起的疾病;细胞凋亡过度引起的疾病;细胞凋亡不足和过度并存引起的疾病。
(五)细胞凋亡在疾病防治中的意义。
应
激
【考查目标】
1.掌握应激的概念,应激反应基本表现中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和细胞体液反应。2.熟悉应激原及其分类,全身适应综合症的概念和分期,应激反应中的功能代谢变化。3.了解应激反应与疾病的关系。【考查内容】
一、应激的概念
应激、应激原的概念与分类。
二、应激的全身性反应
(一)神经内分泌反应与全身适应综合征
蓝斑一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结构基础、主要中枢效应、主要外周效应、代偿意义与不利影响、与下丘脑—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的关系。
下丘脑—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结构基础、主要中枢效应、主要外周效应、代偿意义与不利影响。
其它激素:β一内啡肽、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抗利尿激素与醛固酮等的变化及其意义。
全身适应综合征的分期及主要变化:警觉期、抵抗期、衰竭期。
(二)急性期反应
急性期反应、急性期反应蛋白的概念,急性期反应蛋白的种类、来源及生物学功能。
三、细胞应激反应
热休克蛋白的概念、分类、生物学功能及其表达调控。
五、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代谢变化(高代谢率,糖、脂肪、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
功能变化(心血管系统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变化,免疫系统变化,消化系统变化等)。
六、应激与疾病
应激性疾病与应激相关疾病的概念。
应激性溃疡、原发性高血压、应激相关心理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
缺血—再灌注损伤
【考查目标】
1.掌握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
2.熟悉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原因与影响因素。
3.掌握发病机制中自由基、钙超载和白细胞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4.熟悉心肌缺血一再灌注损伤。
5.了解脑、肺、肠、肾的缺血一再灌注损伤,了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原则。【考查内容】
一、缺血—再灌注损伤概念
缺血—再灌注损伤、氧反常、钙反常、pH反常的概念。
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与条件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常见原因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因素(缺血时间,侧支循环,器官对氧的需求程度,再灌注的条件)
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自由基的概念、分类、来源及其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钙超载的概念、发生机制及其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白细胞激活的机制及其损伤作用。
四、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
(一)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功能变化、心律失常、心肌能量代谢变化、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的表现及发生机制。
(二)脑、肺、肠、肾的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表现及发生机制。
五、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防治原则
消除缺血原因,尽早恢复血流 控制再灌注条件 改善缺血组织代谢
清除自由基、减轻钙超载、抑制中性粒细胞激活 细胞保护剂的使用。
休
克
【考查目标】
1.掌握休克的概念,休克发生的起始环节,休克的分期及各期微循环障碍的发生机制和相应临床表现。
2.熟悉休克常见病因及常见的分类,休克的细胞代谢改变,休克时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及发病机制。
3.了解失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的特点及发生机制,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考查内容】
一、休克的概念
休克的概念 休克研究的历史。
休克的始动环节:血容量降低,血管床容量增加,心泵功能障碍。
二、休克的病因和分类
根据病因分类 根据始动环节分类 根据血液动力学特点分类。
三、休克的发展过程
休克的分期,微循环变化特点及发生机制(休克早期、休克期和休克晚期)。
有关微循环障碍发生的机制:神经机制一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的作用。体液体制一儿茶酚胺、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加压素、激肽、花生四烯酸产物、氧自由基等的作用。细胞机制。
四、休克时各器官系统功能变化
肾、肺、心、脑和肝胃肠等主要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及其发生机制,各器官系统功能障碍对休克过程发展的影响。
SIRS, MODS, MSOF的概念。
五、防治原则
病因学治疗 扩充血容量
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纠正酸中毒 防治细胞器官损伤。
凝血瘀抗凝血平衡紊乱
【考查目标】
1.掌握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基本概念、发病机制、功能代谢变化及其发生机制。2.熟悉DIC的常见病因,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DIC的分期。3.了解DIC的分型,DIC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考查内容】
一、DIC的基本概念
二、DI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激活凝血Ⅻ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组织严重破坏使大量组织因子入血,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血细胞受损。其它促凝物质入血。
三、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 肝功能严重障碍 血液的高凝状态 微循环障碍
不恰当使用纤溶抑制剂。
四、DIC的分期和分型
高凝期,消耗性低凝期和继发性纤溶亢进期的主要特点及其发生机制。
分型:按DIC发生快慢分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按DIC代偿情况分型(代偿型,失代偿型和过度代偿型)。
五、DIC的临床表现及发生机制
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贫血的主要发病机制。
六、防治原则
防治原发病 改善微循环
重建凝血和纤溶间的平衡。
心功能不全
【考查目标】
1.掌握心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的概念,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基本发生机制、心脏和心外的代偿反应。
2.熟悉心力衰竭的诱因与分类,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各重要器官功能的变化。3.了解心力衰竭时神经 — 体液的代偿反应,防治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考查内容】
一、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的概念
二、心功能不全的原因和诱因
心功能不全的原因: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心脏(容量、压力)负荷过重
心功能不全的原因和诱因:感染、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紊乱、心律失常、妊娠和分娩。
三、心功能不全的分类
按发生部位分类: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
按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分类: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按心输出量的高低分类:低排出量性心力衰竭和高排出量性心力衰竭。
四、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
神经-体液调节机制的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心脏的代偿反应:心率加快、心脏紧张源性扩张、心肌收缩力增强、心室重构 心脏以外的代偿:血容量增加、血流重分布、红细胞增多、组织利用氧能力增强的发生机制及意义。、五、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心肌收缩功能降低:心肌收缩相关的蛋白质改变,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
心肌舒张功能障碍:钙离子复位延缓,肌球-肌动蛋白复合体解离障碍,心室舒张势能减少。
心脏各部分舒缩活动不协调。
七、心功能不全时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心输出量减少:心脏泵血功能降低、器官血流量重分配的表现及发生机制。静脉淤血:右心衰引起的体循环淤血和左心衰竭引起的肺循环淤血的主要表现。
八、心功能不全的防治原则。
防治原发病及消除诱因
调整神经-体液系统失衡及干预心室重塑 减轻心脏前、后负荷 改善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改善心肌的能量代谢。
肺功能不全
【考查目标】
1.掌握呼吸衰竭的概念、病因、基本发病机制,呼吸衰竭时的机能代谢变化。肺性脑病用氧治疗时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2.熟悉呼吸衰竭时的血气变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概念、原因和发病机制。3.了解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考查内容】
一、呼吸衰竭的概念
呼吸衰竭的概念、诊断标准和分类。
二、呼吸衰竭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的常见病因。外周性气道阻塞引起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肺泡通气不足时的血气变化特点。
(二)肺换气功能障碍
弥散障碍:常见病因、血气变化特点。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分类、常见病因、发病机制及血气变化特点。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
三、呼吸衰竭的机能代谢变化
酸碱平衡及电解质代谢紊乱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肺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
呼吸功能变化 循环系统功能变化 肾功能的变化
四、防治原则。
防止与去除病因 提高PaO2 降低PaCO2
改善内环境及重要器官功能
肝功能不全
【考查目标】
1.熟悉肝功能不全的概念、常见病因和机制。
2.掌握肝性脑病的概念,掌握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比较公认的几种学说。3.熟悉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
4.了解肝性脑病临床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了解肝肾综合征的概念、分类及发病机制。【考查内容】
一、肝功能不全
肝功能不全和肝功能衰竭的概念 肝功能不全的常见病因和发病机制 肝细胞及肝非实质细胞损害与肝功能障碍。
二、肝性脑病
(一)肝性脑病的概念、分类。
(二)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氨中毒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氨基酸代谢失衡学说、GABA学说的主要观点及各学说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地位。
(三)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
氮负荷增加 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
脑敏感性增高
(四)防治原则
防治诱因
降低血氨
左旋多巴、支链氨基酸的使用。
三、肝肾综合征
肝肾综合征的概念、分类
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肾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激肽系统活动异常,前列腺素、白三烯的作用,内皮素的作用,内毒素血症。
肾功能不全
【考查目标】
1.掌握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概念、病因和类型。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经过、少尿的发生机制和少尿期的代谢紊乱。2.熟悉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
3.了解急性肾功能不全时肾组织损伤及其机制,急性肾功能不全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4.掌握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5.熟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过程;尿毒症的概念。
6.了解尿毒症的功能代谢变化、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考查内容】
一、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变化;肾小管功能障碍。
二、急性肾功能衰竭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概念、分类(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小管坏死的病因:肾缺血,肾中毒。
(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管阻塞、肾小管原尿返流、肾小球超滤系数降低。
(三)发病过程:少尿期(少尿或无尿、水中毒、高钾血症、低钠血症、代谢性酸中毒、氮质血症);多尿期,恢复期。
(四)非少尿型的基本病理变化及特点。
三、慢性肾功能衰竭
(一)慢性肾功能衰竭概念、病因。
(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展过程:代偿期、肾功能不全期、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
(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健存肾单位减少、矫枉失衡,肾小球过度滤过。
(四)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机能代谢变化:氮质血症,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夜尿、多尿、低渗尿,钠、钾、镁代谢障碍,代谢性酸中毒,高血磷,低血钙);肾性高血压;贫血;出血倾向:免疫功能障碍;肾性骨营养不良。
四、尿毒症
尿毒症的概念。
尿毒症主要临床表现的发病机制: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障碍,皮肤症状,物质代谢障碍(糖耐量降低,负氮平衡,高脂血症)。
尿毒症的毒性物质作用:甲状旁腺激素的作用,胍类化合物的作用,中分子物质的作用,其它毒性物质的作用(尿素、胺类、酚等)。
脑功能不全
【考查目标】
1.了解脑的结构、代谢与功能特征、脑的疾病表现特征。
2.掌握认知障碍和意识障碍的概念、脑的结构基础、产生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病因和发 病机制、对机体的影响。
3.了解脑功能不全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考查内容】
一、脑的结构、代谢与功能特征、脑的疾病表现特征。
二、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的概念 认知的脑结构基础
认知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病因和发病机制 认知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三、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的概念
意识维持和意识障碍脑结构基础
意识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病因和发病机制、对机体的主要危害 意识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病理生理学实验
【考查目标】
掌握病理生理学各实验的目的、实验设计原理、材料与方法、注意事项等。着重动手能力和训练独立从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考查内容】
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高钾血症、发热、水肿、缺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失血性休克、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急性右心衰竭、呼吸衰竭、氨在肝性脑病中的作用、酸碱平衡紊乱。【考查要点】
各个实验的目的、设计原理、材料与方法、注意事项等。
Ⅳ 试题示例
1、名词解释(共8小题,每题6分,共48分)试题示例: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2、问答题(共6小题,每题15分,共90分)试题示例:
何谓“I型呼吸衰竭”和“II型呼吸衰竭”?为什么对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主张低浓度持续给氧?
3、实验题(共1小题,每题12分,共12分)试题示例:
回忆曾经做过的病理生理学的实验,试设计一个休克的动物疾病模型,并说明观察的指标及方法。
Ⅴ 辅导书推荐、辅导班、网站推荐
辅导书推荐:
《病理生理学》金惠铭,王建枝主编
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研究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辅导班: 无辅导班
网站推荐:
暨南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jnu.edu.cn/
广东省重点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网站:http://bsszd.jnu.edu.cn/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病理生理实验室网站:http://bszds.jnu.edu.cn/
Ⅵ 主要参考文献
1.《病理生理学》金惠铭,王建枝主编
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研究会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2.《人体病理生理学》王迪浔,金惠铭主编
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Guyton AG and Holl JE.Medical physiology.10th edition.Philadelphia: Saunders Comp, 2002.4.Mcphee SJ, Lingappa VR, Ganong WF et al.Pathophysiology of Disease: An Introduction to Clinical Medicine.Mc Grow-Hill, 2000.5.Poith CM, Kunert MP: Pathophysiology: Concepts of Altered Health States.Lippinott Willians & Wilkins, Philadelphia, 6th edition,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