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营经济发展报告(最终版)
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党和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成分,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着力发展民营经济不但是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主要经验,也是我国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工业化进程的主要方向和根本着力点。
一、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主要表现在通过民营经济的日益兴起和蓬勃发展,逐步形成了民营经济为主导的发展特色。分析我市目前的经济结构,除电业、通信、金融等国家垄断行业外,其他经济组织几乎全部为民营经济;按行业分布来看,涉及煤炭、建材、建筑、房地产开发、饮食、服务、工业、加工业等,涵盖了各个行业门类,基本形成了民营经济一统江山的局面。据统计,2007年我市个体工商户7710户,同比增长1.8%,从业人员11285人,同比增长0.8%,注册资金13684万元,同比增长0.9%,产值6130万元,销售额37090万元。私营企业475户,同比增长6.9%,从业人员7282人,同比增长1.4%,注册资金31868万元.同比增长4.2%,产值7653万元.销售额4773万元。
二、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
1、经济规模日益扩大,经济总量得到扩张。
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和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民营经济实现质量、速度和效益同步提升。2007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26.8亿元,增长33.5%,实现工业增加值11.85亿元,增长53.5%。
园区入驻企业40余家,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2亿元,增长9%,实现工业增加值2亿元,增长12%,吸纳就业2100多人。全年续建和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76个,投资总规模69.2亿元,到位资金9.97亿元,完成地区下达任务的115.9%。目前,西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产业园落户乌苏;中国化工集团年产80万吨电石(一期30万吨)、江苏大生集团10万锭棉纺等项目开工建设;中电投乌苏2×3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前期工作基本结束。
2、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成绩突出
去年以来,乌苏市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产业化的财政投入力度,对具有明显产业优势、市场容量大、经济效益高的企业或基地实行重点倾斜,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发挥充分作用,共带动农民增收近12亿元。
截至目前,我市已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各类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8家,拥有固定资产总值9.6亿元,带动本地及周边基地农户8万户、面积95万亩、农民增收11.8亿元。其中,新疆天玉淀粉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消耗玉米8万吨,带动本地及周边地区玉米种植面积20万亩、玉米种植户53000户、农民增收3500万元;屯河番茄制品乌苏分公司每年以订单的方式与农户签定购销合同,番茄种植户达3000户,基地种植面积5万亩,带动农民增收4000万元;海川乳业公司销售收入1100万元,带动300余户农民增收450万元;星光等5家棉纺、棉蛋白、棉花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全市棉花种植20900户,面积63万亩,增加农民收入108380万元。
3、现代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乌苏泥火山景区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引进资金600万元,全年接待游客30.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10万元,分别增长15%和16%。饮食、运输、宾馆等传统服务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8亿元。
4、劳动就业广开门路,对社会贡献明显提高。2007年,我市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5082人,比去年同期增加258人,外出劳务总收入82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8万元。
民营企业安置就业和再就业员工20667人。民营经济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安置城镇待业人员、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方面发挥了主渠道作用
三、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市的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要 把发展的良好势头保持下去,在现有的基础上取得新突破、新发展、新成绩,必须对当前的新形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充分认识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我市民营企业从事传统产业的多,深加工、高科技、高附加值以及外向型的企业少;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结构不合理、规模小、档次低;生产性企业少,服务性行业多,重复建设的项目多,其原因是对民营企业的发展缺乏全面的引导、监督、管理和服务。
2、部分企业经营者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落后。一方面是文化素质不高,民营企业中有大专学历以上的专业人才很少,具有高学历的高技术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另一方面是经营管理水平落后,大部分是凭经验闯天下、看胆略撞财运,缺乏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经验和进行资本运作的能力,小农经济、小富即安的观念根深蒂固。
3、集约化程度低,形不成规模效益,集聚度低,配套度低,多数处于“小、散、乱”状况。龙头企业规模小,“龙头”功能不强。我市虽然有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但总体来说,企业个体规模小、产业结构不合理,肉类等畜产品加工企业缺乏,作为龙头企业所应具备的引导生产的功能、占领市场的拓展功能、加工增值的开发功能、扶持基地的服务功能、联结农户的带动功能尚不强。
5、品牌效应不明显。目前,乌苏市虽有少数几家企业注册了产品商标,并打造出了系列产品品牌,但这些品牌域外市场知名度还不高,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6、据了解2006—2007年乌苏市个体私营经济户数发展缓慢,产值和销售额有滑坡的趋势,主要是物价上涨和企业实力单薄,经营不善等因素造成。一些在风雨中飘渺的小业主不得不倒闭和停业,而且各种税费在不断的增长,使一些原本经营很困难的个体户举步为艰。
7、随着经济结构继续优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招工难”问题较为突出,集中反映出我市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职业技术教育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8、部分干部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领导方式、工作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把握全局、处理复杂问题、服务企业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个别部门还存在抓落实不到位、效率不高、作风不实的现象等等。
四、对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展望
中共乌苏市委三届四次全会(扩大)会议,确立了“增加农牧民收入、培植市级财源、构建和谐乌苏”的三大主题的发展战略,明确了乌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重点和发展方向,围绕这个总体要求,在打造工业强市的战略实践中,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本会有以下几点建议:
1、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国务院32号文件明确提出,新疆要推进重点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坚持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坚定不移地发展民营经济,是培植市级财源,加快乌苏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实现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的必由之路。要牢固树立“抓经济必须抓招商”,“抓招商就是促发展”的思想,积极调动一切力量,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强化劳动力资源培训,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促进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尽快落地建设,通过大规模资产集中投入的强劲拉动,实现经济总量的快速提升,走出一条具有乌苏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2、把特色农业与加工工业紧密结合起来,培育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
扶持天玉淀粉、屯河番茄、海川乳业、乌苏啤酒等龙头企业发展。按照“高科技含量、高技术装备、高附加值”的思路,立足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面向周边大企业的市场需求。
3、发展现代旅游业和和服务业
要按照“以周边县市游客为主、重点发展周末休闲旅游”的定位,充分挖掘南部天山、北部荒漠生态资源及乌苏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加快休闲娱乐、服务设施和旅游产品 市场建设,建成一批极具地域特色的旅游景点,努力使乌苏成为北疆旅游线上的新节点和重要支撑。要以旅游业的大发展带动我市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4、激活民营主体投资第三产业的积极性
吸引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参与商贸物流、运输、公共服务等传统服务业,鼓励发展信息、中介、物流配送、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5、大力加强民营经济建设所需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有效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加快就业培训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为加快推进民营经济建设培养一大批重点产业急需的技术管理人才和掌握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产业工人。
第二篇: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民营经济是经济社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解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x月份,委托各县区人大常委会开展了民营经济发展专题调研;x—xx月,选择部分企业进行了实地走访,深入了解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全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模实力逐年壮大。
xxxx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xxx亿元、同比增长x.x%,占gdp的xx.x%;xxxx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xxx亿元、增长x.x%,占gdp的xx.x%;xxxx年,全市共有民营企业xx.x万户,个体工商户xx.x万户,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xxx亿元、增长xx%,占gdp的xx.x%。截至xxxx年x月底,全市共有民营企业xx.x万户、个体工商户xx.x万户,分别较上年年底净增x.x万户、x.x万户。(二)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我市民营经济三次产业比例xxxx年为x.x:xx.x:xx.x,xxxx年为x.x:xx.x:xx.x,xxxx年为x.x:xx.x:xx.x,第二、三产业的比重逐年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呈现出多领域、全方位发展和向新型产业拓展的态势,涉及领域不断拓宽,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领先技术水平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相继落户,一批重点民营企业为加快全市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三)社会贡献日益突出。
民营经济税收逐年增长,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例始终保持在xx%以上。xxxx年,我市民营经济税收xxx.x亿元、同比增长xx.x%,占全部税收的xx.x%。xxxx年,民营经济实现税收xxx.x亿元、,增长xx.x%,占全部税收的xx.x%以上。xxxx年x—x月份,民营经济缴纳税收xxx.x亿元、增长x.x%,占全部税收的xx.x%。(四)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积极宣传、落实上级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并出台了《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支持民营企业的优惠政策,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活动,领导干部深入民营企业宣传政策、协调解决问题,有效解决了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增强了企业的发展信心,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二、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思想解放还不够,创新意识还不强。
一些部门和干部对民营经济重视不够,摆放位置不高,工作力度不大,有的思想上存在顾虑,不愿意与民营企业打交道、不敢和民营企业家交朋友,重“清”轻“亲”,缺乏主动服务意识。一些民营企业存在小富即安、小富即满思想,缺乏拼搏奋进精神,创新意识不强,研发投入不足,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有待加强。社会上创新创业氛围不浓,打工的多、创业的少,保守求稳的多、敢闯敢试的少。二是企业数量还较少,规模还比较小。
与发达地区甚至周边省市相比,我市非公经济企业的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从民营企业数量来看,xxxx年,我市每千人拥有中小企业数不到xx个,而全国每千人拥有中小企业数近xx个,差距明显。全市xx.x万户民营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xxx家,所占比例仅有x.x%。无论是xxxx中国民营企业xxx强,还是xxxx年安徽民营企业百强,我市均是空白、没有一家企业上榜。三是产业层次还较低,质量还不够高。
我市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批发零售业、制造业中,而在技术含量高的新兴产业中则涉足不多,总体上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以中药产业为例,与前几年相比,药业企业产值整体提高,但是主要产品仍旧是以饮片加工为主,中成药所占比重仅有xx%左右,中成药制造业和高附加值的中药衍生产品生产等规模比重较小,品种结构单一,利润及财政贡献率较低,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四是企业管理还不够规范,水平还比较落后。
全市民营企业中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高、中级技能人员总量占从业人员的比例总体很低。大部分中小企业管理水平较差,没有现代管理意识,尤其是本土企业,相当一部分企业还是家庭式的经营管理模式,经营观念陈旧,管理方式粗放,没有长远规划,缺乏发展的眼光。利用资本市场融资能力不强,完成股改和挂牌上市的企业数量较少,融资规模偏小,全市新三板挂牌民营企业仅有xx家。五是营商环境还需要优化,为企服务还不够。
一些部门重政策制定轻贯彻落实、重审批轻服务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部门仍然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和“弹簧门、玻璃门”以及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企业融资渠道有限,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可抵押物少、资信低,致使企业贷款难度大,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些民营企业反映,政府担保公司担保贷款同样要有抵押物,而且手续同样繁琐,还要另外缴纳一笔担保费。三、对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解决以上问题,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实现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大力优化发展环境。
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摆上突出位置,更加关心民营企业发展、关注民营企业家成长,做到工作上亲切关怀、生活上清白交往,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活动,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大力宣传民营经济发展中创业的成功人士和先进典型,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多措并举引导民营企业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争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模范。(二)切实加大支持力度。
加强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扶持,在市场准入、信贷支持、上市融资、人才引进等多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激励、帮助更多民营企业做大做强。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全面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通过降低企业税费负担、降低企业用能用地成本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加大民营经济政策宣传力度,发挥电视、报刊、网络等作用,及时发布和解读产业、财税等政策措施,让企业熟悉知晓、用足用好。(三)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加大对人才引进培育的财政扶持,鼓励民营企业采用股权激励、技术入股、成果奖励等多种方式,制定对高层次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民营企业发展;大力发展扶持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校企合作”项目,为企业精准培育急需的专业人才、技术人才;加大对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的培训的扶持,通过组织培训等途径,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四)着力解决融资问题。
多措并举、千方百计化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研究制定有效措施,切实解决企业的不动产手续办理等历史遗留问题,帮助企业盘活资源、提高融资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重点支持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有技术、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发展,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用好发展基金,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融资保障;充分发挥担保公司的作用,引导担保机构积极开展股权、商标权、专利权质押等方面的业务,不断扩大融资担保能力;进一步完善鼓励和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政策,加大对企业上市直接融资的扶持力度,为企业上市营造更优的环境。(五)突出抓好招商引资。
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招商引资理念转型升级,坚决摒弃拼地价、拼资源的老路子,更加注重选商择资,切实增强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真正把那些对我市发展有较大带动力的大项目、好项目引进来。坚持多措并举,推进招商方式创新,积极灵活地开展以商招商、专业招商、借会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招商引资活动。加强招商项目的后续服务,实行跟踪保姆式服务,积极协调帮助企业解决在项目建设、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有效解决重招商轻服务的现象。第三篇: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当前民营经济状况
近年来,我县按照“围绕发展抓环境,抓好环境促发展”的思路,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突破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县的软硬环境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改善和优化,为客商投资打造了良好的环境平台:政策环境有了进一步优化。县委、县政府先后制订和完善了《关于支持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国内外客商投资的规定》等一系列拉动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大力实行“免二减三”,并对投资大、发展快、创税高的企业家,在经济上给优惠、社会上给地位、政治上给荣誉。服务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全面推行部门服务承诺,实行了“一事一议政策机制”,促进了工业园区的积聚效应。法制环境得到进一步整治。加大对“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打击力度,积极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大力整顿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偷税漏税、坑蒙拐骗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独具特色的各类市场建设和“绿色通道”工程的实施,为促进产品交易起到了日趋明显的作用。发展环境的改善,有力推动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截止2009年11月底,我县民营经济企业达到662户,从业人文秘杂烩网员16623人,工业园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户,新上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7个;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制定鼓励技术创新新政策,并完成13个省市级新产品开发,其中10个为省级新产品,3个为市级新产品,园区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8.1亿元,上缴税金1.01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批环节仍很繁琐。县委、县政府制定的政策部门执行不彻底,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执行不理想,新上一个项目,要经过立项、环评、规划等多个部门审批,拖上几个月时间的事并不鲜见。
2、收费标准随意性大,“三乱”现象有所反弹。一些执法部门收费罚款讨价还价,标准不清;有的人员收费,把权力作交易人情收费,毫无原则可言。有的部门借企业证件年检之机,搭车收费;有的部门把收费罚款作为工资等来源,对收费下指标、搞提成,不得不将收费向企业转移,造成投资环境恶化,在等界线不明确的地方,易发生乱收费问题,亟待规范。
3、投资环境问题反映强烈。一些企业反映,企业在施工建设期间,经常遇到当地百姓以土地是他们的地盘为由强行插手工程,而且费用还比当地市场要高,如不答应则阻拦企业施工,还有一些社会闲杂人员垄断建筑材料,强买强卖,“砂霸”“石霸”现象又有出现,致使企业建设成本增加。
4、城镇环境亟待整治提升。近年来,虽然我们在硬件环境上投入了很大资金,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城镇环境仍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有的街巷路难走,雨天泥泞难行,主街道地面破损严重,施工后留下的疮疤得不到及时修复,以街代市现象依然严重,街巷内垃圾成堆,随地大小便,随地乱吐痰现象普遍,墙上“小广告”等城市“牛皮癣”屡见不鲜。
三、建议对策
1、加大力度,进一步营造优化发展环境的浓厚氛围。要按照“服务型政府”的执政理念,创新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领导干部将主要精力放到营造优化环境上来,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改善发展环境的积极性,用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把各行各业、社会各界引领到优化环境的实践中来,使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公民都成为优化环境的组织者、参与者、受益者,都成为优化发展环境的实践者、推动者、创造者。
2、全面发动,标本兼治,切实加大综合治理力度。要齐抓共管,协调联动。要有效地解决有些部门、单位和个人等待观望,上边热、下边冷,上边服务承诺,措施定得硬,下边软磨不执行的问题,真正把社会各方面参与环境建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要从解决影响优化环境的突出问题入手,逐步深入,由治标到治本,从根本上、源头上、体制上加以解决。要采取硬措施,加大打击力度,对影响投资建设的人和事要坚决处理,决不手软,狠刹“三乱”歪风,以使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环境有个根本的好转。
3、抓好政策宣传,推动现有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要通过多种形式,抓好政策宣传,狠抓政策落实不力等突出问题,大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办事效率,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效能。提高监管人员素质,改进监管办法,努力创造高效便民的服务环境。
4、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企招商,发挥现有骨干企业作用,改造现有企业,提升档次。以商招商,发挥现有外商作用,拓宽引资渠道,寻求更多外来资金。重点招商,针对农村实际和农产品加工需求搞好农业招商,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园区招商,发挥工业园区作用,加强规划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第四篇:全市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全市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按照统计增加值核算对民营经济的界定,民营经济是指资产归我国内地公民私人所有的经济成分,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以及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经济和其他经济中的私有经济成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全市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按照统计核算界定的民营经济范围,市统计局对20**年以来全市民营经济的增加值进行了测算,主动与工商、税务、商务等部门沟通对接,了解了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税收、对外贸易等情况,调度搜集了全省及部分市民营经济有关指标,对近年来全市民营经济发展
情况进行了专题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总体保持较快发展,对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凸现,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经济总量逐步扩大,所占份额稳步提高
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由20XX年的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亿元。20XX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 %,比20XX年提高个百分点,年均提高约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预计实现增加值亿元,增长%,对 gdp增长的贡献率为%,拉动全市gdp增长个百分点。
(二)市场主体发展迅速,单体规模不断扩大
从工商注册登记情况来看,20XX年末,全市个体工商户总户数达到万户,是20XX年的倍,注册资金达到亿元,是20XX年的 倍;私营企业达到万家,是20XX年的倍,注册资金达到亿元,是20XX年的倍。20XX年末,全市个体工商户户均注册资金万元,比20XX年增长%,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金万元,比20XX年增长%。
(三)发展动力持续增强,出口创汇能力提升
民间投资已成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力量。20XX年,全市民间投资达到亿元,比上年增长%,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同时,民营企业积极开展进出口贸易,出口队伍不断扩大。全市有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由20XX年的126 家发展到20XX年的310家。20XX年,全市民营企业出口额突破 亿美元,是20XX年的 倍,占全部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90%以上,为全市出口创汇,拉动外需做出了重要贡献。20XX年出口总额排在前十位的民营企业出口总额达到亿美元,占全部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60%。
(四)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社会贡献日益增强
民营企业已成为全市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20XX年,全市民营企业实现税收收入亿元,比20XX年增长65%,年均增长%,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到25%,比20XX年提高9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吸纳就业能力不断提升,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要渠道,社会效益日益显现。20XX年,全市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从业人数已达到万人,比20XX年增加万人。
(五)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品牌战略取得成效
近年来,全市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民营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取得了良好成效。20XX年,全市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与20XX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了个百分点,第
三产业比重上升了个百分点。截至20XX年底,全市民营企业已获29个省著名商标,5个中国驰名商标;已创建17个山东名牌、4个中国名牌,分别占全市的%、80%;培育3个优质产品生产基地龙头骨干企业。
二、全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综合实力较弱,市场主体少、规模偏小
20XX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低于全省个百分点。全市每万人拥有个体工商户户,低于全省户及全国 326户的平均水平;每万人拥有私营企业户,比济南少户,比青岛少户。从企业来看,也存在骨干企业少、规模普遍偏小的问题,20XX年全市949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占比达到70%。其中,工业小、微企业353家,占比达88%;建筑业小微企业97家,占比 74%;重点服务业小微企业77家,占比79%。
(二)融资渠道不畅,发展资金短缺
民营企业自身发展规模较小,可抵押资产较少且缺乏充足的资本积累,普遍存在贷款难、发展资金紧张的问题。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受贷款担保条件等因素限制,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加剧,融资成本上升,整体效益下滑,继而陷入贷款难的恶性循环。虽然随着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化和针对性扶持政策的出台,一些优质民营企业融资难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我市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仍然存在着很大的资金缺口。20XX年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亿元,仅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
(三)科研投入不足,创新能力较弱
目前,我市民营企业产业层次较低,主要从事传统产业的基础产品生产经营,从事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少;生产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创新型企业少,多数民营企业不注重技术革
新,科研投入不足甚至全无。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只有%的企业设立了研发机构,只有%的企业有研发经费,全市研发投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
(四)组织形态比较落后,高级人才较为缺乏
我市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截至目前,全市民营企业中股份公司仅占%,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同时,目前我市大多数民营企业不重视人力资源建设,没有人才发展的长远规划,仍面临着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匮乏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并且,由于员工待遇低,稳定性较差,人员流动快也给民营企业的稳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20XX年,全市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8654元,比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低18828元。
(五)宏观经济稳中趋缓,民营经济发展压力加大
近年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面对周期性和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国内宏观经济运行呈现一定程度的回落态势,我市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同样也出现了减缓趋势。自2010年开始,民营税收增长速度持续下滑,由增长%一路下滑至20XX年的下降%。
(六)考核监测体系不健全,难以满足工作需要
今年,全省下发了对各市民营经济的考核方案,而我市在民营经济统计监测和发展考核等方面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一是标准和口径不统一。我市的民营经济主要由工商、统计、税务、商务等部门分别统计,各单位对民营经济的统计口径偏差较大,造成指标间可比性较差。二是民营税收、民营经济增加值等指标没有分区数据,不利于对各区和各镇(街道)的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考核和对比。
三、促进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引导
研究制定鼓励创业、激励先进的政策措施,根据发展速度、税收贡献及科技创新情况,对优秀民营企业创业者和企业家,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发全民创业热情。严格执行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降低民营企业准入门槛,进一步完善全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发展基金、微型企业扶持资金等专项资金的申领使用制度,引导民营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向科技要效益、向科学管理要效益,鼓励企业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
(二)提高服务效能,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进一步简化和取消行政审批权,为民营企业提供便利,充分发挥行政服务大厅部门集聚效应,优化部门服务职能,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使企业少
走弯路。相关职能部门要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加强部门与企业间的交流互动,更有效更切实地为企业提供资金、技术、维权、引进人才、法律援助等服务。从各部门选拨一批懂经济、会管理的干部到企业进行挂点帮扶。定期召开企业座谈会,密切关注企业运营情况,了解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
(三)拓宽融资渠道,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加强银行与民营企业之间的联系,健全民营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和信用档案,解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鼓励银行开发符合小微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加大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风险补偿力度,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强化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服务。通过企业入股、社会筹集和政府支持建立互助资金,发展以市场机制运作的信用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规范有效的担保。探索银企合作的新方式,借鉴
助保金贷款、过桥资金等融资办法,缓解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另外,要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企业融资方面的作用,抱团融资;鼓励优质民营企业上市融资;抓住国家、省加大对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等政策扶持的机遇,努力争取各类专项资金支持。
(四)强化创新驱动和人才培养,打造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
引导民营企业调整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把企业发展要真正转变到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上来。支持民营企业联合科研机构、高校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努力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培育更多的自主品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完善民营企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引进和培养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引导民营企业与高等院校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加大企业管理和业务培训力
度,提高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素质,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五)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强化目标责任落实
研究建立对有关部门及各区、各镇(街道)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的考核机制和具体办法,把民营经济发展纳入各级各部门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研究制订全市发展目标,并细化分解到有关部门及各区各镇(街道),明确责任分工。围绕目标,对各责任单位承担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实施季度监测,定期发布目标完成情况。
第五篇:民营经济发展材料
优化环境 强化措施 努力开创民营经济发展新局面
近年来,我镇始终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有效手段,不断强化措施,优化环境,全镇民营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06年,全镇民营经济税收达2400余万元,占全镇工商税收的67%。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镇农民增收、财政增长、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一、突出三个到位,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民营经济要发展,外部环境是关键,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条件。为此,我们始终坚持做到宣传发动、政策落实、管理服务三个到位,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
1、宣传发动到位。绣惠作为章丘古城,群众素有务工经商的良好传统,这种传统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民营业户“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意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近年来我们对民营经济采取“思想放开、政策放活、路子放宽、环境放松、扶持发展”的策略,不断提高民营经济的地位,让民营经济唱主角、演大戏。同时,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舆论阵地,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宣传党和国家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努力创造一种从事民营经济光荣、勤劳致富高尚的社会舆论氛围,积极引导民营业户闯大市场、办大企业、当大老板,有效促进了民营经济向规模型、效益型发展。
2、政策落实到位。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优越的经营环境、宽松的投资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在落实各级关于发展民营经济优惠政策的同时,结合实际制定了《绣惠镇关于加
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暂行规定》,对民营经济在奖励政策、子女上学等方面予以放宽。在落实优惠政策的同时,我们始终强化三条措施营造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浓厚氛围,一是及时抓典型,从政治上关心、思想上教育引导,使一批有开拓精神、能带领群众发展民营经济的能人走上村干部岗位,从而带动民营经济的大发展。二是在经济上奖励、资金上扶持。在镇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每年在全镇总结表彰大会上拿出专项资金对纳税10强民营企业进行物质奖励,同时,对纳税5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负责人设立突出贡献奖,在广大干群中引起很大震动,很快形成了你追我赶、竟相发展的热潮。三是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民营企业负责人恳谈会,每半年组织民营企业家外出参观,积极鼓励的民营企业新上项目,启发引导他们在相互对比中找差距,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3、管理服务到位。近年来,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一流的服务环境。一是建立了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派出政治素质高,协调能力强的机关干部做党建工作指导员,在做好党建日常工作的同时,负责解决民营业户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同时,通过改善对镇直单位、机关部门的管理,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催生了民营经济的活力。二是建立领导干部与民营企业联系点制度。副镇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家民营企业,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水、电、场地、治安等困难和问题。同时,还尽可能地在信息、信贷、法律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和支持。
二、搞好三个结合,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民营经济要实现集约化发展,需要相对集中、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的发展载体。为此,我们认真做好民营经济发展与民营园区、专业市
场、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文章,为民营经济发展打造了良好的发展载体。
1、与园区建设相结合,发展加工业户。园区建设是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近年来,我们以“功能齐全、环境优美、设施完备、产业聚集、特色明显”为目标,不断加大桃花山民营工业园建设力度,积极发挥桃花山工业园紧邻省道244线和济青路的区位优势,主动承接“一区三组团”的辐射,鼓励民营企业向园区集中。完成了园区规划设计,对桃花山路、金山西路和金山路进行硬化,拉开了“三纵三横”的道路框架。同时,完善了排水、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桃花山工业园入园企业达到30余家,从业人员达到2300人。初步形成了以东方管道设备有限公司、惠学特耐有限公司、沃泰铝土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为龙头的机械加工、锻打铸造和耐火材料三大特色产业,成为促进全镇特色经济发展,实现财政增收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平台。
2、与发展专业市场相结合,发展经营业户。我们坚持把培育、壮大专业市场作为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载体,立足“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的原则,对绣江路沿线机电设备、钢铁、五金、闲置设备四个专业市场进行全面扩建改造。在实施过程中,按照“规划先行、合理布局”的原则,着眼于提高市场服务能力、档次和水平,合理划分经营、管理、服务等功能分区,切实发挥市场辐射带动作用。目前,市场经营业户达到1100余户,从业人员4000余人,年交易额2亿元以上,纳税300万元,交易范围已涉及全国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市场功能逐步呈现由地方性向区域性发展的趋势。在发展专业市场的同时,我们积极引导业户从初级产品交易向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通过市场带动机械加工产业的发展,目前全镇机加工加工业户达到140余户,每年带动群众增收200余万元。
3、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发展商贸业户。为发挥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吸引民营经济更快聚集,我们本着“筑巢引凤”的原则,不断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硬化了中心大街、S244线、明绣路、锦川路等城区主要道路,修建了绣江河三桥,启动了文化路建设,形成了城区“三横五纵”的交通大框架。大力实施城区环境综合整治,累计栽植各类绿化苗木6000余株,新铺地面砖40000平方米,安装路灯236盏,修建排水沟7200米,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完成了女郎山休闲广场、组团式林区建设和绣江河东关北段综合治理工程,城镇特色初步显现。同时,组织实施了太西路商业安置一条街、明绣路综合开发等一批城建重点工程,为商贸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目前,镇城区商贸业户达400余家,丰富了群众生活,繁荣了城镇经济。
三、实施三轮驱动,推动民营经济总量迅速膨胀
我镇作为工业老镇,虽然民营经济发展较快,但整体规模小,外向型、科技型企业发展滞后。为此,我们从加快民营经济结构调整入手,采取强化领导推动、骨干大户带动、招商引资促动等措施,推动民营经济实现 “升级提速”。
1、强化领导推动。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党委书记、镇长任正副组长,城建、土管、工商、财税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各办事处、村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班子,真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其他领导配合抓,一抓到底的领导格局。同时,将民营经济发展纳入村级星级管理,年初下达发展民营经济目标任务,实行超奖欠惩,有效带动了民营经济发展。
2、骨干大户带动。骨干企业是镇域经济实力的代表,近年来我们组织实施了“扶优扶强“工程,着力培植大集团、强企业,重点扶
持了东方石化、惠学特耐、顺熙机械等一批初具规模的企业,形成了“骨干企业为龙头、民营企业跟着走”的发展格局。骨干龙头企业的壮大,催生了一批中小民营企业迅速跟进。2006年,全镇税收过50万元的民营企业达到12家,其中过100万元的5家。
3、招商选资促动。把依靠外力、实施外向带动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实现了借梯上楼,借水行船。通过实行专业招商、落实招商工作领导责任制和各级干部目标责任制,采取以情招商、以企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等措施,迅速膨胀经济总量,取得了明显效果。通过招商选资,加强技术合作,有效提高了民营经济的科技含量和竞争能力。截止目前,全镇已有2家民营企业获得自营出口权,4家通过了民营企业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200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