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街面侵财犯罪的调查
街面侵财犯罪的调查
街面侵财犯罪的调查2007-12-12 18:11:18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街面侵财犯罪的调查街面侵财犯罪的调查(2)
[找文章到☆第1文秘(http://)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2006年以来,XX区共发生335起街头路面侵财案件,其中“飞车”抢夺案件183起,诈骗案件80起,盗窃汽车内财物案件72起,总案值达100万余元;共破获273起,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160名。
一、街面侵财案件的主要特点
(一)发案时间段相对固定。“飞车”抢夺案件多发生在傍晚和夜间,犯罪分子主要利用夜幕作掩护实施抢夺,全部案件中,发生在晚6时至次日凌晨5时的共117起,占64;盗窃汽车内财物案件多发生在中午进餐时间和夜间,犯罪
分子主要利用中午车主停车进餐、购物办事或夜间行人稀少车辆无人看守之际疯狂作案,其中发生在中午的46起,占,发生在夜间的26起,占;街面诈骗案件则多发生在正常的上班时间内,共56起,占70。文章版权归第1文秘网作者所有!
(二)发案部位相对集中。全部街头路面侵财案件中,发生在城区和城郊结合部的有170起,占93;发生在其它地点的13起,仅占7。从具体的作案地点看,犯罪分子主要选择交通便利、易于逃窜的娱乐服务场所较为集中的主干道街面,以及地处偏僻、行人稀少、易于犯罪分子选择作案目标的住宅区街巷和偏僻路段。盗窃汽车内财物案件主要集中在公路边、餐厅饭店门口和无人看守的街巷路口,共发生53起,占。街面诈骗案件多发生在街头路面公共场所,共66起,占,犯罪分子在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选择作案对象,一旦发现目标,立即趁乱实施诈骗,受害人往往来不及思考、辨别真伪,就已上当受骗。
(三)受害者多为妇女和中老年人。335起街面侵财案件中,爱害者80以上是妇女。抢夺案件受害者85以上是将包放在自行车、摩托车车筐中单独骑车或是将包背在肩上单身行走的妇女。街面诈骗案件的受害人多是识别能力差、警惕性不高、贪图便宜或无原则的怜悯同情他人的中老年人,占受骗总人数的70。
(四)作案方式多为流窜、结伙、连续作案。从破获的273起街面侵财案件看,2人以上结伙流窜作案占81。综合分析案情,犯罪嫌疑人在作案过程中各有分工、互相配合,常用“打一枪换一地”的作案方式,得逞后立即逃往异地再故伎重演,以相同的作案手法连续作案。
(五)作案成员大多无业、文化程度较低且青少年居多。打击处理160名犯罪嫌疑人中没有正当职业的151名,占;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146名,占;25岁以下的青少年129名,占总数的。
二、案件多发的主要原因
(一)群众自我防范意识不强。有
些居民缺乏防范常识和自防意识,出门时把包挎在肩上或挂在车把上,加之对周围可疑情况注意不够,很容易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部分车主安全意识不高,没有安装汽车防盗报警器,认为锁上车很安全就随意把包放在车内;有些中老年人防范意识淡薄、迷信思想严重,让犯罪分子连蒙带骗,很容易上当受骗。
(二)案件侦破难度较大。飞车抢夺、盗窃汽车内财物及街面诈骗多为现行案件,犯罪嫌疑人大多数是惯犯和累犯,具有一定的反侦查、反审讯能力,并且作案过程短暂,不容易留下痕迹物证,客观上造成了取证难、认定难,使犯罪分子存有侥幸心理,有恃无恐,频频作案。有的受害者遇到不法侵害时不敢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被抢、被盗、被骗后不知所措,先是与家人联系,后由家人报案,而延误最佳时机,导致侦查工作不能及时展开。
(三)特殊行业管理存在薄弱环节。近几年,二手手机收购、金银饰品加工、废旧物品收购等行业有了很大发展,而管理工作相对滞后。一些业主对手机、金银首饰不问来源而低价购进,为案犯销赃提供了方便,这也是街头路面侵财犯罪案件多发的重要原因。
(四)治安巡逻力度不够。近年来,虽然向街面投入了相当数量的巡逻警力,但由于受警力总体紧张的影响,街面巡逻密度、巡逻频率仍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从而使犯罪分子利用巡逻间隙伺机作案。
三、打防对策
(一)加强安全常识宣传,增强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安全防范常识,增强广大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特别提醒夜晚外出的女性提高警惕,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一旦遇到此类案件,注意记住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和所用交通工具,并及时报警,为公安机关迅速破案创造条件。同时,注意宣传见义勇为的典型事例,在社会面上营造自觉同违法
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良好舆论氛围,并教育群众一旦遇到不法侵害,要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想方设法抓获嫌疑人,争取在最短时间内破案。
(二)加大街面巡逻防控工作力度。配齐配强
街面侵财犯罪的调查
第二篇:街面侵财犯罪的调查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2006年以来,XX区共发生335起街头路面侵财案件,其中“飞车”抢夺案件183起,诈骗案件80起,盗窃汽车内财物案件72起,总案值达100万余元;共破获273起,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160名。
一、街面侵财案件的主要特点
(一)发案时间段相对固定。“飞车”抢夺案件多发生在傍晚和夜间,犯罪分子主要利用夜幕作掩护实施抢夺,全部案件中,发生在晚6时至次日凌晨5时的共117起,占64;盗窃汽车内财物案件多发生在中午进餐时间和夜间,犯罪分子主要利用中午车主停车进餐、购物办事或夜间行人稀少车辆无人看守之际疯狂作案,其中发生在中午的46起,占63.6,发生在夜间的26起,占36.4;街面诈骗案件则多发生在正常的上班时间内,共56起,占70。文章版权归xiexiebang.com作者所有!
(二)发案部位相对集中。全部街头路面侵财案件中,发生在城区和城郊结合部的有170起,占93;发生在其它地点的13起,仅占7。从具体的作案地点看,犯罪分子主要选择交通便利、易于逃窜的娱乐服务场所较为集中的主干道街面,以及地处偏僻、行人稀少、易于犯罪分子选择作案目标的住宅区街巷和偏僻路段。盗窃汽车内财物案件主要集中在公路边、餐厅饭店门口和无人看守的街巷路口,共发生53起,占74.24。街面诈骗案件多发生在街头路面公共场所,共66起,占82.5,犯罪分子在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选择作案对象,一旦发现目标,立即趁乱实施诈骗,受害人往往来不及思考、辨别真伪,就已上当受骗。
(三)受害者多为妇女和中老年人。335起街面侵财案件中,爱害者80以上是妇女。抢夺案件受害者85以上是将包放在自行车、摩托车车筐中单独骑车或是将包背在肩上单身行走的妇女。街面诈骗案件的受害人多是识别能力差、警惕性不高、贪图便宜或无原则的怜悯同情他人的中老年人,占受骗总人数的70。
(四)作案方式多为流窜、结伙、连续作案。从破获的273起街面侵财案件看,2人以上结伙流窜作案占81。综合分析案情,犯罪嫌疑人在作案过程中各有分工、互相配合,常用“打一枪换一地”的作案方式,得逞后立即逃往异地再故伎重演,以相同的作案手法连续作案。
(五)作案成员大多无业、文化程度较低且青少年居多。打击处理160名犯罪嫌疑人中没有正当职业的151名,占94.3;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146名,占91.25;25岁以下的青少年129名,占总数的80.6。
二、案件多发的主要原因
(一)群众自我防范意识不强。有些居民缺乏防范常识和自防意识,出门时把包挎在肩上或挂在车把上,加之对周围可疑情况注意不够,很容易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部分车主安全意识不高,没有安装汽车防盗报警器,认为锁上车很安全就随意把包放在车内;有些中老年人防范意识淡薄、迷信思想严重,让犯罪分子连蒙带骗,很容易上当受骗。
(二)案件侦破难度较大。飞车抢夺、盗窃汽车内财物及街面诈骗多为现行案件,犯罪嫌疑人大多数是惯犯和累犯,具有一定的反侦查、反审讯能力,并且作案过程短暂,不容易留下痕迹物证,客观上造成了取证难、认定难,使犯罪分子存有侥幸心理,有恃无恐,频频作案。有的受害者遇到不法侵害时不敢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被抢、被盗、被骗后不知所措,先是与家人联系,后由家人报案,而延误最佳时机,导致侦查工作不能及时展开。
(三)特殊行业管理存在薄弱环节。近几年,二手手机收购、金银饰品加工、废旧物品收购等行业有了很大发展,而管理工作相对滞后。一些业主对手机、金银首饰不问来源而低价购进,为案犯销赃提供了方便,这也是街头路面侵财犯罪案件多发的重要原因。
(四)治安巡逻力度不够。近年来,虽然向街面投入了相当数量的巡逻警力,但由于受警力总体紧张的影响,街面巡逻密度、巡逻频率仍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从而使犯罪分子利用巡逻间隙伺机作案。
三、打防对策
(一)加强安全常识宣传,增强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安全防范常识,增强广大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特别提醒夜晚外出的女性提高警惕,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一旦遇到此类案件,注意记住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和所用交通工具,并及时报警,为公安机关迅速破案创造条件。同时,注意宣传见义勇为的典型事例,在社会面上营造自觉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良好舆论氛围,并教育群众一旦遇到不法侵害,要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想方设法抓获嫌疑人,争取在最短时间内破案。
(二)加大街面巡逻防控工作力度。配齐配强各
级巡逻队伍,科学安排警力,采取车巡与步巡相结合、公开与秘密相结合的办法,加强街面巡逻防控,尤其是对易发案部位和区域,加大巡逻密度、频率,并派人蹲点守候,力争抓获现行。
(三)加强阵地控制工作,强化外来人口的管理。一方面加大对二手手机市场、金银饰品加工行业的管理,控制赃物的流向,以物找人,破获案件。另一方面加大对外来人员、无业人员和出租房屋的管理力度,通过登记、检验身份证及向外来人员原籍了解情况等方法,从中发现可疑人,并加以控制,掌握行踪。同时,在外来高危人群中物建信息员及时发现犯罪线索。
(四)加大打击力度。刑侦部门组织专门力量加大对街面侵财犯罪案件的侦破力度。对发生的案件及时、全面梳理,从涉案的交通工具、犯罪嫌疑人的特征、作案手段、特点等方面加强串并工作,寻找破案捷径。涉案地派出所要根据梳理出的案件情况,划定工作范围进行面上排查,注意发现可疑人员。同时,对抓获的犯罪嫌疑人运用审讯谋略,加大审讯力度,力求挤清余罪,争取抓一个破一串。
第三篇:侵财犯罪成因及对策
一、侵财犯罪成因
(一)无业人员较多,没有固定生活来源。这些人绝大多数无业或是农民,家庭生活相对贫困。同时,有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
站在手,写作无忧!]价值观已经严重扭曲,既贪图享乐又好逸恶劳。有些罪犯多次被劳教或判刑,刑满释放后很快又重操旧业,再次走上犯罪的道路。在对此类罪犯进行谈话教育的时候了解到,他们的信仰就是“有钱就有一切”。对自己的人生没有长远打算,过一天算一天,不犯事就尽情地享乐挥霍,被捕后在看守所、监狱有稳定的生活保障,也并不感到可怕。
(二)把盗抢作为发家致富的门路。盗抢侵财犯罪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持个人或家庭生活,以此来发家致富。罪犯王某,30岁,已因盗窃三次被判刑。当被问及为什么会一犯再犯时,他说“盗窃也是一种本事,得手的时候多,失手的时候少。一旦被抓住,就咬紧牙关,只承认一次,判刑不会太重,再说偷来的钱足够自己的老婆孩子过上好日子,我在监狱里不愁吃不愁穿,也挺好。”竟然很满足这种生活方式。
(三)文化偏低,年轻无知。涉及侵财犯罪的这141人,有很多人小学都没有毕业甚至是文盲。文化程度低下导致其个人素质低下,法律意识淡薄,考虑问题简单。许多罪犯特别是青少年罪犯在第一次犯罪时或多或少地带有游戏性质。在实施了犯罪后还往往不认为是犯罪。
(四)家庭不完整,家庭关系不和睦。有的在押人员走上犯罪的道路,虽有诸多原因,但是亲情缺失、缺少关爱是重要原因之一。有的罪犯从小失去双亲,由亲戚抚养长大,由于疏于管理教育致其恶习滋生,长大后不务正业,又听之任之,最后导致犯罪;有的罪犯自幼父母离异,使孩子小小年纪便在社会上流浪;有的父母教育孩子简单粗暴,孩子不堪忍受而离家出走,浪迹街头,被坏人拉下水。
(五)许多罪犯心理变态,盗窃成瘾。据他们讲:“偷不到东西就好像丢了东西”。在押的四进宫罪犯唐某说,见到钱包就感到手心痒痒,不偷就觉得难以忍受,在监狱里经过警官的教育,自己也想改正,可一旦出去,就又按捺不住占有欲而再次犯罪。
(六)刑满释放后,被视为异类,难以被社会接纳。侵财犯罪特别是盗、抢犯罪,性质不是十分恶劣,但影响坏,为世人所厌弃,有些刑满释放人员回到社会后,大多成了无业者,被视为洪水猛兽,左临右舍避之不及,自己去闯荡社会一没门路、二没资金,为谋职犯难。面对这种情况,有些人破罐子破摔,再次走上犯罪道路。
二、工作对策
(一)加强对罪犯的思想教育改造工作。要通过系统的法制教育、认罪服法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劳动教育、人生观教育,使罪犯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犯罪的危害,促进其认罪服法,提高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公德的观念,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重视文化教育和生产技能的培养,使他们既能清除犯罪的恶习,改造思想,又能增长知识,培养技能,掌握一定的谋生手段,为释放后安置就业、自谋职业、自食其力奠定基础。
(二)加强治安防范,减少犯罪机会。要通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各项治安管理措施的落实,逐步构建以派出所社区民警和巡警为骨干,与群防群治相结合,以居民区、内部单位和公共场所为基础,以可能影响社会治安的特殊人群、危险物品管理为重点,点线面结合,群防群治、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全方位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真正做到管理到位、防范严密、打击有力。
(三)挤清余罪,扩大战果。要大力提高民警的素质,建立和完善深挖犯罪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看守所犯罪信息资料库的作用,加强与办案单位的密切配合,强化手段,多渠道开展深挖犯罪工作,力争最大限度地审清挤透,深挖余罪,消除其侥幸心理。建立教育培训机制,组织民警学习法律知识和侦查破案技能,完善奖励机制,对深挖犯罪成绩突出的民警及时表彰奖励。建立高效的线索查证机制,提高查证效率。建立在押人员检举揭发奖励机制,及时兑现奖励政策。
(四)加强对刑满释放人员的管理,巩固改造成果。看守所要做好留所服刑罪犯的出监教育工作,并与罪犯原所在地、单位通报其在押期间的表现,为社会帮教做好接茬工作。罪犯原所在地公安机关、单位要尽可能安排好罪犯出狱后的生活出路,真心关注其生计,防止无路可走,重新犯罪。同时,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行为表现、生活状况、家庭问题、人际交往,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教育,巩固改造成果。
第四篇:预防和减少侵财型犯罪的几点思考(精)
侵财型犯罪案件居高不下,已成为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影响社会治安的主要犯罪形态,我们对此应保持警惕。在此,笔者结合甘肃省金塔县检察院2006年至2009年9月来办理侵财型犯罪案件的基本情况,试对侵财型犯罪的现状、特点、成因及预防措施提出一些思考,以期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侵财型犯罪的现状和特点
(一)侵财型犯罪的案件的现状
2006年,金塔县检察院经审查共批准逮捕盗窃、抢劫、抢夺等各种侵财型犯罪15件24人,占批准逮捕总数的38%和45%;2007年,共批准逮捕各种侵财型犯罪19件29人,占批准逮捕总数的56%和63%;2008年,共批准逮捕各种侵财型犯罪15件23人,占批准逮捕总数的40%和38%,2009年1-9月共批准逮捕各种侵财型犯罪15件20人,占批准逮捕总数的57.7%和39.2%。盗窃、抢劫、抢夺等侵财型犯罪案件一直居高不下,并且呈曲线上升趋势。
(二)侵财型犯罪案件有以下突出特点
1、农民和无业人员犯罪案件比较突出。在审查批准逮捕的侵财型犯罪96人中,农民和无业人员89人,占92.7%。
2、共同犯罪案件比较突出。在审查批准逮捕的侵财型犯罪96人中,共同犯罪26件58人,占60.4%。犯罪嫌疑人相互勾结,相互壮胆,纠结成犯罪团伙,作案时部署周密,分工明确;个别犯罪团伙甚至形成了盗、抢、销“一条龙”。
3、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容忽视。在审查批准逮捕的侵财型犯罪96人中,未成年人10人,占10.4%。这些犯罪嫌疑人或来自单亲家庭,或早早逃学在社会上混迹多年,受社会不良分子熏染,走上了犯罪道路。
4、作案手段不断翻新,科技含量不断增强,先后出现了利用专门工具开锁入室盗窃和利用ATM取款机犯罪的案件。
二、发生侵财型犯罪案件的原因
(一)“社会转型”引发犯罪。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体制变革带来的农村劳动能力过剩、城镇无业人员增多等问题,为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受金融危机影响,外出务工人员短时期内出现回流,部分人员返回后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缺乏收入,生活没有保障,情绪波动较大,长期在社会上游荡,特别容易发生侵财型犯罪行为。
(二)“好逸恶劳”引发犯罪。有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严重扭曲,既贪图享乐又好逸恶劳。他们的信仰就是“有钱就有一切”,对自己的人生没有长远打算,过一天算一天,不犯事就尽情地享乐挥霍,被捕后在看守所、监狱有稳定的生活保障,也并不感到可怕。如张某本人无正当职业,为满足个人欲望便以盗窃谋生,很多时候一日三餐都靠偷盗解决,一日因贪杯竟醉倒在行窃的商店内,被事主当场抓获。张某2008年8年刑满释放后,12月因盗窃未遂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在走出拘留所的当天晚上就又开始疯狂作案,先后潜入居民住宅、商铺、手机店盗窃了10部价值5700余元的手机和价值不等的金手饰、衣服等物品。
(三)思维不成熟,交友不慎,引发青少年犯罪。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他们易冲动,好感情用事,明辨是非的能力差,很容易受到感染误入歧途。这些无知的孩子走向犯罪很简单,一部影视剧、一款网络游戏甚至一句话就能让他们走上犯罪道路。蒲某(18岁)和高某(13岁)家住兰州市红古区,二人均生活在单亲家庭,且双双缀学在家,2008年9月跟随他人到金塔县三合乡王某家采摘棉花打工,在田间休息时不知是谁说了一句“摘棉花太累,我们把主人家的摩托卖了做路费回家吧”。蒲、高二人便乘人不注意溜回王某家中将其停放在院内一辆价值3680元的摩托车偷出后,以300元的低价卖掉后返回了兰州。
(四)受教育程度低引发犯罪。侵财型犯罪主体以无业人员、农民居多,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九成以上,有些甚至是文盲。犯罪嫌疑人文化程度低,法制观念淡薄,缺少一技之长,没有更多的就业本领,容易萌发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念头。
三、预防和减少侵财型犯罪案件发生的对策思考
根据当前侵财型犯罪案件的特点和发生的原因,笔者认为应当采取如下对策:
(一)加大打击侵财型犯罪案件的力度。一是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侵财型犯罪活动,对现行案件要做到快捕、快诉、快结。二是要本着“什么犯罪突出重点打击什么犯罪,什么问题严重重点整治什么问题”的原则,适时组织开展区域性专项斗争和专项整治活动,努力做到即能震慑犯罪,又能保护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使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有一个安定的环境。
(二)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力度。一要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工作方针,加大巡逻力度,用好监控录像系统,预防减少现行案件的发生。二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好居委会、治保会、护村队等自治性组织的作用,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创建安全文明社区和村镇的活动,落实各项防范措施,构筑全方位的安全防范体系。三要针对当前城乡人口流动较大,闲散人员、无业人员较多的实际,切实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和法制宣传教育。要大力加强报刊、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大众媒体的法制宣传力度,更多地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文艺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法制宣传的覆盖面和感染力,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人人知法、懂法、守法的浓厚氛围。司法部门也要结合办案经常性地深入到企业、工厂、农村、街道、学校等单位以案讲法上法制课,对走访单位中存在的问题,要开展司法建议,协助走访单位整章建制,堵塞漏洞,减少犯罪分子作案的机会。
(三)加大对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的力度。要根据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把未成年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渗透到生产、生活及其他各项工作中去,关心未成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袭。学校、家庭、社会要密切联系、及时沟通情况,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认真落实“宽严相济”的司法刑事政策,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要侧重引导教育,做好感化工作,对可捕可不捕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尽量做到不捕,把工作基点放在教育、感化和挽救上。同时也可通过上法制课、庭审观摩、青少年维权岗活动等形式向未成年人宣传法制知识,用实际案例警示未成年人切勿误入歧途。
(四)通过各种渠道,努力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无业人员的就业问题。想方设法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切实做好其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努力从源头上有效地控制和减少犯罪的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五篇:大数据环境下的侵财犯罪发展及侦查策略
摘要:目前我国暴力犯罪下降,侵财犯罪走高,对社会造成一定影响的侵财案件时有发生,犯罪分子作案的职业化特点明显,手段迅速更新,作案的方式也在较为多样化,犯罪主体的流动性强、低龄化特点突出等不断为侦查勘破案件带来难度;天网工程、金盾工程等信息化系统工程的建设,公安机关汇聚的数据种类越来越多,数据总量也越来越大,侦查过程与科学技术相结合,注重侵财犯罪侦查的战略思路和策略的创新研究,在打击已出现的侵财犯罪的同时,还要加强防范和强化侦查队伍的建设,深化工作机制、丰富侦查手段。
关键词:大数据;侵财犯罪;侦查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8-0038-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侵财犯罪屡有发生,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已经成为了相关学者专家的重点工作,并且侵财犯罪也已经上升成为一种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侵犯财产的犯罪,不管是在哪个国家,也不管是总数量上还是个别特例上,其数量和频率都是远超于侵犯人身的犯罪;在一些发达国家地区,在所有的犯罪案例中财产犯罪这一类就占据了80%以上,可见财产犯罪在是社会中出现的频率之高;当下是我国快速发展的阶段,处于一种现代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转型期,刑事犯罪案件是社会中常见的矛盾表现形式,并且保持长期高位运行的状态,对社会发展、民生安全都起到了严重的威胁;这就使得对侵财犯罪发展及侦查策略的研究变得更具现实意义。
侵财犯罪的主要特点
随着天网工程、金盾工程等信息化系统工程的建设,公安机关汇聚的数据种类变多,数据规模更大;在这些数据中,不仅包含有常规的数据规格结构,还有一些新兴科技技术采集所得的大量的视频、语音等非结构化数据。然而面对如此海量的信息数据,如何从中准确地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如何有效的将其运用于实际的侵财犯罪侦查当中,是目前公安机关面临的难题;另外如何实现多源异构数据之间的关联与融合,将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以一种例题形象的形式展现出来,如图1所示,有利于主动防控、精确打击,提高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的能力和水平,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目前我国钱财犯罪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侵财犯罪逐年走高,暴力犯罪降幅明显;近年来侵财犯罪在所有犯罪发案的数量中占据了绝大部分,基本上在80%左右,相比之下侵犯人身、爆炸、纵火、绑架等案件发生率有所降低;2)有广泛社会影响力侵财案件屡有发生,这一特点的侵财犯罪是指具备犯罪案件的成因中有一些过于敏感的因素、人民群众或者多方媒体平台对案件的关注度极高、案件的发生给公众带来极大的心理恐慌,对群众的人身安全或心理安全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3)多发性侵财犯罪相对稳定中呈现变量,盗窃案件始终保持刑事发案数量首位,诈骗犯罪呈现快速增长,抢劫案件逐年下降;4)侵财犯罪时间有较为明显的分布规律;发案时间:犯罪事件一般在一些重大活动、节日等,空间分布:地域经济发展对发案数量和类型影响明显;5)地域性侵财犯罪职业化发展态势明显,手城乡收入差异较大的影响,产生的一些心理失衡,加之生活压力较大,容易滋生犯罪心理,并且特定区域、特定手段等非一成不变,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犯罪分子自身的经验不同会有不同的手段和方式;6)作案手段更替迅速,多种方式叠加使用,寄递渠道越来越多被应用于犯罪,利用网络实施侵财犯罪逐年走高,犯罪流程“精细化”实现利益最大化;7)流动性、低龄化成为犯罪主体突出;青少年、流动人口二代犯罪现象突出,由于在一些经济较为发的城市,有许多外来务工人员 会带着孩子一起留在同一城市,但流动人口的子女大多都疏于家庭的教育,一定程度上难以融入城市,会受到一些不正确价值观和消费观等因素影响,致使流动人口二代侵财犯罪现象突出。
侵财犯罪侦查战略思路的建构与策略
侦查队伍建设实际完成犯罪案件勘破的基础工作,专业化的建设就更是重中之重的基础工作。我国公安机关对于侵财犯罪的侦查队伍建设力度一直在不断加强,力求完善每一环节的侦查细节,为的是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环境和趋向以及案件自身的侦查需求。
在进行专业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三个层面的工作细节:强化复合培养,要求侦查队伍中的人员适应大数据环境下的案件侦查思路,熟悉侦查流程,善于利用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案件的侦查;其次强化证据意识,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为一些不法分子做假证提供了机会,这就使得法治环境对取证程序、取证效果的要求有了更高的要求,执法人员则需要结合案件实际情况,树立起严格的证据意识,确保诉讼;另外强化专家合力,侵财侦查队伍的建设,不仅需要内部人员的积极参与和组成,也需要适时的引入相关专家或一些富有经验的人员,内部与外部的优秀人员合力建立起更加专业有利的侦查队伍。
在此基础上,还要注重深化侵财犯罪侦查工作机制,高度关注地域性侵财犯罪人管控机制,探索“流动人员”社区矫正机制;提升侵财犯罪侦查多维手段,主要有持续丰富信息碰撞方法、探索延伸新型方法、深度参与视频体系建设、重视传统手段与现代技术交互运用。
大数据背景下侵财犯罪侦查策略之深化
随着互联网、计算机科学技术、云计算、自媒体等多方面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世界已不可避免地进入大数据时代,对数据本身价值的挖掘和利用已经成为时下的重点研究课题。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于公安机关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咋繁复错综的数据中调取出有用的信息有一定的难度,但当出现犯罪案件时,广泛全面的数据可以为公安机关提供更多的侦查入口。
3.1大数据侦查的提出与界定
大数据侦查是在近年来大数据时代逐渐产生的环境下提出的较为新型的概念,是一个概括利用大数据相关技术,进行相关案件的侦查活动的专有名词;大数据侦查与传统概念下的信息化侦查有一定的区别,更强调利用数据整体的规模化和集约化,还有利用大数据进行案件侦查,必须有强有力的系统平台为支撑。对于大数据侦查进行概念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是指围绕侦查工作目标,以现代技术搭建平台为支撑,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智能处理和专业分析开展侦查工作的理念与方法之统称。
大数据侦查在侵财犯罪中的应用,为侦查过程及模式带来了多方面的变化:侦查模式变革,由数据到案件的形成,如图2所示;侦查应用核心―依据数据分析提供可量化的预测;思维方式演变―大数据思维,从精确性到相关性。
3.2大数据侦查的发展思考
首先要转变理念做出相关的发展规划,从侦查实践出发,研究发展计划、研究数据需求、明确案件所需的数据信息的采集计划、制作预警指标和数字模型等;拓展整合数据来源,利用现有的网络、无限、微软等现代科技设备和手法,实现多种形式的交互,则会出现更大规模的数据源,使得案件侦查工作可以找到更多的突破口;提升智能处理设备,现有的智能设备虽然能满足于现阶段的使用需求,但相关的研究和创新工作力度还是要不断加强,与时俱进,保证大数据的价值不能只在规模庞大层面,要将其上升至“具有较高加工处理能力”上;同时一定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大数据固然能节省许多人力和物力,但不代表能完全替代,并且对数据的深度分析和研究还是要依赖各领域的专家。
4结束语
大数据环境下对侵财犯罪的侦查工作步骤,大多都需要借助自然语言理解技术和挖掘算法技术,深度挖掘、构建动态的人员社会关系网络,实现高危人群的团伙活动趋势预测和规律推演,进一步定量分析犯罪团伙内部的关联关系,打击流窜性团伙犯罪,特别是现阶段国际反恐形势严峻,该技术有助于推动全国反恐、维稳等工作的高效开展,促进国家安全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海量的社会关系数据中高效、快速地完成对人员的多层关系过滤与挖掘。该技术能有效的辅助并提高案件在侦破过程中的效率,极大提高了串并案的破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