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提升共青团工作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浅谈共青团工作的继承与创新使其更好的发挥作用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带领青年建设新世纪的历史重任。共青团组织应该努力继承二十世纪青年运动的光荣传统,大胆探索共青团工作跨世纪的发展方向。共青团工作,应在继承中创新、开拓中进取,应勇敢地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着眼未来,把共青团事业融入到国家的强盛、党的宏伟目标、青年的进步与时代发展的步伐中,努力实现共青团工作创新与发展的突破。
一、共青团工作的继承与创新
(一)共青团工作要继承党的优良传统优良的传统是共青团工作蓬勃发展的基础。在长期的工作实践过程中,共青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扬大胆创新和开风气之先的精神,积极投身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优良的传统,这些宝贵的经验和优良传统是团事业继往开来的财富与动力,也是我们创新工作思想、保持共青团工作生机与活力的基础,需要我们大力继承和不断弘扬。
1.坚持正确地教育引导青年。教育引导青年,是共青团工作的基点。长期以来,在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征程中,共青团发扬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及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担负着团结教育青年的重要职责。要贴近青年实际,认真履行工作职能,教育引导青年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全面提高素质,使青年一代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帮助青年树立现阶段的全民族的共同理想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要积极引导青年从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国情,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帮助青年把崇高的理想同现实的努力结合起来,正视现实而不回避现实中的困难,积极地去面对困难,勇敢地克服困难,努力为实现全民族的共同理想而奋斗。
2.坚持竭诚服务带领青年。服务带领青年是共青团工作的手段。共青团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服务带领青年,增强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是加强共青团工作最根本的途径,只有竭诚为青年服务,团组织才能更广泛地联系吸引青年,团结影响青年。要加大服务青年的工作力度,把为青年服务作为加强团的建设的突破口,以服务促建设,以服务求活跃,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干部的磁铁作用,不断扩大、加强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坚持服务于青年的成长成才。青年的健康成长,青年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施展才华,是党的要求,是青年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共青团组织的根本任务。共青团不同于其它的群众组织,它必须从党和国家的事业出发,着眼于青年的根本利益,要自觉服务于青年的成长成才。共青团要为青年的成长成才服务,就必须从大处着眼,实处着手,把服务青年的大目标落实到为青年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上,从具体事情抓起,千方百计地为青年的成长成才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团组织才能成为青年的贴心人,才能实现共青团工作的目的,使共青团工作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社会和服务青年。
(二)共青团工作要不断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共青团工作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共青团组织必须在继承中大胆创新,建立适应知识经济变革和发展的创新体系,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只有不断地创新,才有可能推进共青团工作的新发展。要建立共青团的创新体系,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工作手段、工作效果。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在改革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形成一套新的工作体系。
1.创新工作思路。良好的工作思路是搞好共青团工作的基础,思路清晰,能促使共青团工作目标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并能整合团工作的整个资源,使共青团工作的目标得以实现。因此,对每一项团的活动和每一个时期的共青团工作我们都必须结合各种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思路,使团的各项工作任务按照这一思路顺利得以实现。创新工作思路必须按照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在服务大局的前提下开始进行,要正确处理好三服务的关系,既要考虑党政所需,社会所急,更要考虑青年所求。再次,必须在服务大局和服务社会中实现服务青年的成长成才。
2.创新工作内容。创新工作内容就是要在知识不断更新,科技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使团的活动和工作主题更加适应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更好地适应青年的需要。在建功立业方面要注重培养青年的科技素质和创新精神,造就高素质的青年人才。总之,创新工作内容,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加强青年思想建设,使广大青年积极的氛围中茁壮成长。3.创新工作手段。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把握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主题,不断探索共青团工作方式的创新。创新工作方式必须正视新时期广大青年的价值观念、伦理操守、文化心态、行为模式的变化。因此,对共青团组织的思想认识、管理制度,工作机制等就要创新。主要是要改变传统、单一的工作方式,注意整合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运用科技,在新的知识领域里设计团工作的新构架。要更多地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服务和引导青年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提高青年迎接时代挑战的能力。
4.创新工作机制。工作机制的创新,主要是建立科学的社会化运行机制,重点在工作网络、阵地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创新,使团组织在新形势下能够延伸工作手臂,拓宽工作领域,增强工作依托,扩大工作阵地,壮大工作队伍。要紧紧围绕党政工作大局,针对社会和群众需要开展工作,努力扩大工作外延,使工作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工作内容更加贴近社会生活,更加适应青年需求。社会化的青年工作运行机制的建立,将为在服务大局与服务青年的有机结合中加强团的建设提供一种工作依托,从而更有效地吸引青年,凝聚青年,教育青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共青团的作用
(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共青团肩负着重要使命
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要求共青团团结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促进思想认识的和谐一致。思想认识的和谐一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内涵。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要求共青团团结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当代青年要积极承担起推动发展的历史使命,大力弘扬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忘我劳动、开拓进取、创新求实和无私奉献精神,立足本职,争创一流,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社会生产力多作贡献,为深化改革、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多作贡献,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多作贡献。
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要求共青团团结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促进民主法制的和谐统一。当代青年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广大青年群众要增强法律意识,学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自觉遵纪守法,切实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在全社会带头营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觉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稳定是前提,当代青年要发扬识大体、顾大局的优良传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提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用理性合法的方式和途径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珍惜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坚决做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要求共青团团结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促进人与人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在人与人之间强调诚信友爱,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国家来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十分重要。要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要大力开展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与实践活动。
(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共青团要努力奋发有为
第一,要把握好实现共青团组织的根本价值,关键在于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原则。共青团作为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是一个有理想、有旗帜、有追求的组织,要更加广泛地把青年团结、凝聚起来,使之成为一种经过有效组织整合的积极、有序的力量,追随党的事业。
第二,要把握好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关键在于增强团组织凝聚力的原则。一个组织的发展过程应该是这个组织的比较优势不断体现、不断发展的过程。发挥共青团组织特殊的优势,切实帮助青年解决人生成长和发展中的现实问题,让他们在人生的进步、自身的发展上都能得到理解、得到帮助、得到启迪、得到支持,增进他们对组织的归属感,进而增强对社会的归属感,不断提高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要把握好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关键在于着力提高团工作有效性的原则。要把有效性原则贯穿到共青团工作的各个方面,思想教育关键是有效影响,服务大局关键是有效作为,服务青年关键是有效帮助,组织建设关键是有效覆盖。要提高共青团工作有效性必须强化资源配置。要做好四项工作:(1)认真做好弱势群体救助工作。团组织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帮助解决弱势群体的困难。一是利用“希望工程”整合社会资源,解决困难群众子女入学问题。要动员“青年文明号”、“五四红旗团委”等各级各类优秀青年集体积极助学要组织青年企业家、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学校的少年儿童常年结对互助;学校团组织要广泛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帮助贫困学生自强自立。二是利用“青年志愿者”整合人力资源,帮扶孤、寡、病、残等弱势群体。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送温暖”、“一助一”服务活动,为弱势群体送生活物资、送服务、送文化、送医药,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2)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3)努力服务青年就业、创业。一要以下岗失业青年、城镇新增青年劳动力及农村富余劳动力为重点,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使他们能掌握一技之长,增强他们的社会竞争力,切实提高青年的就业、创业能力。努力实施希望工程“”助学计划。(4)积极引导青少年参与“和谐发展”实践。一要积极倡导青年率先建立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积极实践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与交往方式,争做明礼诚信的新一代青年。二是在青少年中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精神,通过深入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引导青少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三是帮助青少年树立环保意识。深入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引导青少年亲身体验家乡的环境状况,教育他们从身边的环保小事做起,在体验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培育和弘扬生态环保文化,教育青少年饮水思源,增强“母亲河意识”,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
总之,
第二篇:如何提升共青团工作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如何提升共青团工作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内容提纲】
◆为什么要提升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调查分析优秀团组织的特点
团组织的凝聚力的概念
为什么要提升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凝聚力和吸引力的评价体系
◆如何提升团工作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提升凝聚力和吸引力的途径和方法
◆从事共青团工作的启示和体会
工作中需要处理好的三种关系
工作中需要坚持的四个原则
工作中需要克服的三个误区
一、为什么要提升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一)调查分析研究优秀团组织的特点:
经过对基层优秀团组织的调查研究,分析得出:优秀团组织具有以下特点:
政治性:政治性是团的灵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作为执政党的青年组织,最根本的职责就是要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是共青团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的最本质,也是优秀团组织最重要的特点。据调查显示,优秀团组织总是始终把团的先进性、政治性摆在首位,把履行根本职责作为评价工作的最重要标准。
科学性:科学性是团工作的生命所系。当前,形势的发展变化、青年群体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给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新变化和新挑战。优秀的团组织总是能够紧密结合青年群体结构多元化和青年需求多样化的新特点,从急速变化的社会现实出发,从青年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创新工作的思路,寻求新的方法,总结新鲜经验,从而增强了工作的科学性。比如,在教育引导青年工作中,注重了解和把握青年的思想意识,能够深入剖析和研究青年的哪些思想是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完全一致的、是值得褒扬的;哪些是体现个性、应当尊重的;哪些是必须高度重视、加以引导的;分清层次对团员青年进行教育引导,充分体现了共青团组织的科学性。
开放性:开放性体现了团的活力。调查研究表明,优秀的团组织都会树立一种开放理念:即工作领域不局限于本系统、本单位,工作对象也不局限于在编在册的团员青年,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工作项目也不局限于本地、本单位的团员青年,而是把握对外开放的大好时机,解放思想,开阔视野,积极借鉴其他单位、省市的做法,找到差距,推动团工作与先进单位接轨、与发达地区接轨,甚至借鉴国际经验,进行国际、国内比对,纵向、横向比对,看看国际上的认识和做法,以此推动本单位团的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在此基础之上,当前社会条件下,优秀团的组织都会有一个共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有一个明确的工作目标。这个工作目标是什么呢?
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明确提出,要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当前我们基层团组织的工作目标就是要突出对青年的吸引和凝聚。这种吸引和凝聚不是针对少数人的,是对全体青年的。要把团组织在广大青年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作为团组织生命力、战斗力的衡量标准,要明白共青团最本质的影响力、战斗力和生命力,不仅仅是在报纸上、电视上,也不在一次活动有多少人参加上,而是在团员青年心中、在团员青年作用的发挥上。
陆昊书记在全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也着重强调了团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问题,那么到底什么是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呢?首先我们来看它的概念。
1.什么是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组织凝聚力又称“组织内聚力”,即指组织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以及组织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团结的程度和力量。它可以通过组织成员对组织的向心力、忠诚、责任感、组织的荣誉感等以及组织成员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抵御外来攻击或同外来组织的竞争力来表示;也可以用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融洽、团结合作和友谊等态度来说明。
2.为什么要提升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调查研究表明,凝聚力和吸引力高的组织有以下特征:
成员间意见沟通快,信息交流频繁,互相了解较为深刻,民主气氛好,关系和谐;组织对每一个成员有较强的吸引力、向心力,成员愿意参加团体活动,无论是生产还是其他活动出席率都较高;组织成员愿意承担更多的推动组织工作的责任,时时关心组织,并注意维护组织的利益和荣誉;组织中每个成员都有较强的归属感、尊严感、自豪感。
由此可以看出,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是一个组织是否有战斗力,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它对组织行为和组织效能的发挥有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
(1)建设一个有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共青团,汇聚青年的智慧和力量,是服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促进延庆发展的客观需要
党的执政能力首先体现为领导发展的能力。对延庆来说,“十一五”既是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和北京战略叠加的发展机遇期,又是发展难度加大和各种困难与问题交织的严峻挑战期。延庆未来五年和今后更长一个时期,将会深入实施生态文明战略,加快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青年,最具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是社会发展最具生机和活力的一支力量,自觉在发展欣欣向荣的大背景中促进青年成长,在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大格局中体现组织作为,是共青团服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需要;把广大团员青年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生力军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广大团员青年在发展中大显身手、展示才华、实现抱负搭建舞台,大力营造让青年干事业、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是共青团的应尽职责。要承担起这样一份使命和责任,就必然要求共青团大力增强在青年中的凝聚力。
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对我县09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了转变发展方式,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在新的起点上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努力促进延庆和谐等四项重点工作。县委侯书记在常委会听取共青团工作汇报时,对共青团提出了四点要求:一要定位准确,找好各项工作的切入点,吃透精神,主动服务;二要生动活泼,开拓工作新领域。既要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又要严谨细致、小处着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要讲求工作实效,注重品牌活动的打造和典型人物的塑造;四要加强自设建设。要抓住机遇,进一步提升工作的境界和水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孙强在我县共青团09年工作大会上要求:共青团要围绕县委提出的中心工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研究举措,凝聚青年力量,切实把青年思想统一到县委提出的要求上来。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县委精神,深刻认识到建设一个有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共青团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实加强共青团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建设,将其与党建相衔接,在党凝聚、整合社会资源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为党的事业汇聚青年的智慧和力量。
(2)建设一个有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共青团,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利益,是巩固党执 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促进青年发展的现实要求
当代青年不仅是未来的力量,也是现实的力量;不仅是传承的力量,也是变革的力量;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也是执政党的希望。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青年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化的今天,青年的地位、价值和作用更是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重视和发掘。同时,社会转型过程中青年首先受冲击、变化最迅速,面临着很多现实的问题。从国际形势来看,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对我国青少年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观点、生活方式,妄图动摇青年的理想信念;从国内情况来看,社会生活多样、多元、多变的特征日益凸显,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激荡,模糊了青年的价值观念。从青年自身来看,当代青年在面对多元价值观念的同时存在众多的人生困惑,在享受精彩生活的同时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发展压力,社会问题青年化、青年问题社会化趋势明显,教育问题、就业问题、预防违法犯罪问题、流动人口问题等等,都是以青年为主体,青年群体在分化、重组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得到合法权益的保障。
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应该积极主动地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而且,凭借共青团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优势,完全有能力最大限度地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满足青年的合理需求。共青团要发挥这一作用,根本在于提升团结凝聚和吸引青年的广度和深度。凝聚青年有广度,共青团才能为一代青年的健康成长发挥作用;凝聚青年有深度,共青团才能引领一大批青年把个人发展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共青团对青年没有凝聚力,青年就会选择其他能够满足自身成长需求的组织;共青团凝聚青年没有广度和深度,就会大大削弱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和共青团的广泛社会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共青团必须大力加强凝聚力和吸引力建设,为青年多办实事、多解难事、多做好事,为促进青年发展发挥有效作用,努力成为青年心目中的第一选择。
(3)建设一个有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共青团,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共青团组织自身发展的根本举措
共青团组织的发展应该和时代的变化、社会的进步、青年的成长进程相一致。面对社会的转型和青年的变化,共青团在自身建设上必须紧跟党建步伐,必须与青年共同发展。目前,共青团在自身建设上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从组织建设来说,在青年群体流动加快、分化明显、重组迅速的新形势下,共青团的组织方式还比较单一,联系青年的手段还不够丰富,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还存在许多“空白点”,不少基层组织自身活力不强,对团员青年的辐射能力减弱,有的甚至松散瘫痪。从教育方式来说,在指导思想一元化和社会思潮多样化的背景下,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比较突出,目标单
一、对象笼统、说教为主的传统思想教育方式脱离青年实际,不受欢迎。从服务方式来说,团组织服务项目“大呼隆”,服务时间不稳定、服务质量无标准,依靠行政手段获取服务资源的途径渐趋狭窄,整合社会资源的机制尚不健全,不能满足青年在教育、就业、心理、维权等方面日益增多、日趋多样的现实需求。从团干部队伍来看,尽管知识化、年轻化程度得到普遍提高,但也不同程度存在着为党做好青年工作的大局意识和紧迫感还不强,开展青年群众工作的本领还不高,深入基层、深入青年的工作作风还不实等问题,导致共青团工作成效还不够明显,距离党政要求、青年期望还有一定落差。
理论和现实都证明,一个组织的衰败不外乎三类原因:一是失去外部需求;二是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三是内部涣散,归根结底是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不强、人心涣散、目标不清、功能丧失。要有效解决共青团目前存在的紧迫问题,就必须抓住凝聚力和吸引力建设这个根本,围绕增强凝聚力这个核心目标,拓宽共青团的发展思路,自觉调整和不断创新机制、载体和手段,逐步解决共青团建设和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建设一个 组织体系健全、服务功能强大、与时俱进的共青团。
实践使我们深切体会到,认识上的深度决定我们工作上的力度。当前,共青团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为增强共青团的凝聚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在党政重视下,共青团组织发挥作用的空间越来越大;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为共青团提供的资源和条件也越来越丰富;同时,团干部和团员的开放意识、知识素养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我们应该有足够的勇气和充分的自觉,适应新形势、进行新探索,努力建设一个有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共青团,推动团组织与社会、青年实现共同发展。
3.凝聚力和吸引力的评价体系
要了解和分析一个组织凝聚力和吸引力的高低,可以进行心理测量。测量凝聚力和吸引力有多种方法。例如,可以请组织每一个成员评定自己对其他成员的感情,然后把这些评定汇总在一起;也可以让组织成员评价整个组织或他们的归属感。其中,测定组织中人际关系的社会测量法是测定组织凝聚力和吸引力的一种主要方法。我们也可以将它应用到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的评测中去。
成员的同质性。组织的同质性指组织成员之间的共同点和相似性。例如,组织成员有共同的奋斗目标、理想、信念;相同的需要、动机、兴趣与爱好;相同的民族及文化背景;相似的个性倾向性及个性心理特征等都是组织的同质性。一般来说,同质性有相互吸引的作用,同质性越高,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就越高。但是,有时组织成员之间工作性质相同,工作能力和水平相当,彼此不服气,可能出现嫉妒、“同行是冤家”等现象,这样会破坏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造成组织内部的不团结。
外部社会影响。一个组织面对外部压力越大,凝聚力就越高。例如,一个国家民族矛盾尖锐,受到外来侵犯时,阶级矛盾便趋于缓和,会出现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的局面;一个企业面临激烈竞争的威胁,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的生存和发展,也需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成员对组织的依赖性。个人参加某组织是因为他觉得该组织能满足其经济、政治、心理需求。因此,一个能满足其成员个人重大需求的组织,对成员才有巨大的吸引力,其凝聚力才高。
组织的地位。某组织在诸组织中的地位、等级越高,其凝聚力就越强。如组织被人尊重,有较快的升迁机会,有更多的经济报酬,有更大的发展可能性等,组织凝聚力就大。
目标的达成。有效地达成目标会使其成员产生自豪感,增强凝聚力和吸引力,而凝聚力和吸引力反过来又会促进目标的达到。
信息的沟通。信息沟通渠道越畅通,凝聚力和吸引力越高;相反,相互间越缺乏联系,则凝聚力越低。
领导者和领导方式。领导者是组织的核心,领导班子自身是否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是否坚强有力,会直接影响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如果领导班子自身不团结,互相扯皮、拆台,组织便失去核心,因而凝聚力和吸引力将受到很大影响。如果领导班子是团结的、协调一致的,而主要的领导者有较高的权利性和非权利性影响力,众望所归,那么组织成员就会紧密地团结在他们的周围,使组织产生较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不同的领导方式对组织凝聚力和吸引力影响也不同。在民主、专制、放任三种领导方式中,民主型领导方式能使全体组织成员有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组织成员有较强的参政意识,成员之间团结协作、互助友爱,因而有较高的凝聚力;而专制型和放任型领导方式则往往降低凝聚力。(这里面有一个很经典的例子,就是勒温试验。早在1939年,著名的德籍美国心理学家勒温等人关于领导方式的实验就证明了这一点,勒温他们训练3位成人充当领导者角色,然后分别以专断、民主和放任自流的3种领导方式与3组1 岁的儿童相处,要求每组儿童都经历3种不同的领导方式。整个研究历时21周,每7周轮换一位领导人。
在专断型领导方式下,领导者独自提出集体目标,制定工作步骤;对儿童严加监视,要求他们无条件地接受一切命令,群体的一切都由领导者决定,儿童没有自由。在民主型领导方式下,领导者和集体成员共同制定计划和作出决定;领导者尽可能地鼓励集体活动,显示集体精神;并能给予儿童客观的表扬和批评。在放任型的领导方式下,领导者只笼统地说明目的,但不直接告诉儿童该做什么和怎样做,也不提供计划和建议,对解答问题也不提供任何帮助,一切由儿童自己决定。
实验表明,专断型的领导方式使儿童群体产生一种紧张、焦虑的心理氛围。领导者在场时,班组纪律较好,领导者不在场时,班组纪律涣散,学习气氛低落;儿童自信心、自尊心与上进心不强;儿童间合作少,活动程式化、效率低。民主型的领导方式使儿童群体出现了情绪高昂而愉快、学习热情高涨的心理气氛;儿童互相鼓励、关心集体,纪律较好,而且能独自承担某些责任,工作效率高。放任型的领导方式使儿童群体出现了情感麻木、行为散漫的气氛,儿童失去了归属感,失去了共同奋斗的目标,不知该做什么,也不知该怎样做;他们间缺少合作,班组集体有名无实。勒温的这一实验在世界心理学界和教育界引起了很大反响。此后多年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该实验的结论。这些结论后来被广泛运用于许多管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对以上几项评测标准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凝聚力强的团组织的评测体系为以下几个方面,即较强的同质性、一定的外部环境压力、能够满足团员青年的合理诉求、合理的工作目标、较高的组织地位、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团结的领导班子和科学的领导方式。
二、如何提升共青团工作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提升凝聚力和吸引力的途径和方法
团的十六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基层组织建设决定着共青团最本质的影响力、战斗力和生命力。在全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陆昊书记提出基层团组织吸引青年的途径有四个:
一是靠先进的思想吸引;
二是靠对青年合理的利益诉求的尊重和服务吸引;
三是靠对青年的兴趣满足来吸引;
四是靠一线团干部的人格魅力和感情来吸引和凝聚青年
今天,我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释,和陆昊书记的是一致的 共青团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主要来自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共青团组织带领青年干事业的有效作为来凝聚青年;
二是加强对青年的人文关怀,用思想的有效影响来凝聚青年;
三是以实实在在的举措解决青年现实问题,用服务的有效帮助来凝聚青年;
四是以共青团为核心的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去联系多元时空分布中的青年,用组织的有效覆盖来凝聚青年;
五是加强对组织成员的正面宣传和事迹报道,用组织成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凝聚青年。
以上五种方法可以用事业凝聚、思想凝聚、服务凝聚和组织凝聚来概括,我认为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描述:事业凝聚是前提,思想凝聚是核心,服务凝聚是途径,组织凝聚是基础,四者统一在共青团的凝聚力建设的全过程,贯穿在共青团工作的各层面。
▲事业凝聚关键是体现有效作为
事业认同是共青团凝聚力和吸引力建设的前提。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 业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前提,北京、延庆的宏伟事业是凝聚延庆青年共同奋斗的前提。共青团要用延庆发展的目标任务感召青年,把青年的智慧和力量集中到延庆发展的各项任务上来,引导青年按照发展需要努力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不断推出站在时代前列的青年优秀典型,促进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用组织培育青年、青年发展延庆的整体形象和有效作为紧紧吸引青年凝聚在共青团组织周围,实现共同发展。
▲思想凝聚关键是实现有效影响
思想文化认同是共青团凝聚力建设的核心。随着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和社会多元思想观念的相互交织,青年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显著增加。共青团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尊重青少年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发挥共青团在典型示范、体验教育、实践参与等方面的优势,让广大青年在组织中受教育、在实践中受教育、在相互启发中受教育。
要用共同理想信念引领青年。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式,以“我与祖国共奋进”为主题,设计载体,策划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延庆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展望延庆“十一五”发展的灿烂前景。抓住迎接建国60周年的契机,充分认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和重要性,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引领青年把个人追求融入到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中,融入到延庆发展的伟大实践中。
要切实为青少年提供人生发展指导。树立青年为本理念,变灌输教育为启发、体验和感悟。比如:在全县少年儿童中开展以“好习惯伴我快乐成长”为主题的好习惯养成行动,在职业青年中开展“职业生涯导航行动”,面向社会开展“今天我们如何成长”系列讨论与实践活动等等,并广泛开展活动进校园、进社区,发挥青年典型的示范作用,让青年在典型激励下收获感悟,在真实体验中自我教育。
要用青年文化感染青年。加强青年文化建设,实施品牌战略,把握青年时尚,增强青年文化活动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实施新品工程,促进青年题材文化作品的创作,给青年提供丰富多彩的选择。发挥青年文艺演出、文化作品、文化人才、文化社团和文化阵地的综合效应,实现青年文化的教育功能。
▲服务凝聚关键是提供有效帮助
服务认同是共青团凝聚力建设的途径和载体。随着社会“四个多样化”特征的日益明显,青年有着越来越多的生存发展问题需要得到帮助和解决。共青团必须强化资源配置,争取党政资源、协同社会资源、整合团内资源,努力建设面向青年、开放互动的服务体系,为广大青年提供个性化、经常性的服务。要探索理顺青年事务管理体制,把青年事务管理纳入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范畴,用公共财政、公共政策等执政资源满足青年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要促进团办实业发展,为共青团提高服务能力提供重要支持。
要细分青年群体,分门别类提供服务。为优秀青年提供发展性服务,通过进一步建立行业性、区域性青联组织团结凝聚各类优秀青年;通过各类青年荣誉的评比表彰,提高优秀青年的社会美誉度;通过输送到党校培训等机制,拓展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发展后劲。为弱势青少年提供保障性服务,依法维护进城务工青年、未成年人等的合法权益;发挥团组织“一助一”、“手拉手”工作机制和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的作用,切实为困难青少年排忧解难。为普通青少年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各种途径为他们激发创造潜能、提升综合素质提供帮助。要扩大青年的交流力度,精心组织好交流活动。
要大力实施青年就业创业行动。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健全工作网络,建立长效机制,依托政府政策,借助社会支持,用好青联、青年创业者联合会、其他自组织的人才、信息资源,为广大青年就业创业优化环境,为大学生自主创业、下岗失业青年 再就业、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组织凝聚关键是扩大有效覆盖
组织纽带是共青团凝聚力建设的基础和依托。当前共青团基层组织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有团员无组织、有组织无活力等现象在一定范围内普遍存在,各类青年自组织的兴起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青年的分流。要坚持一手抓新兴领域,一手抓传统领域;一手抓覆盖面的扩大,一手抓内在活力的增强。要加强团的基层建设,进一步健全组织,全面活跃工作。要不断强化共青团引导和主导各类有生机、有活力的青年组织的意识和能力,积极主动地以多样化的联系方式和多层次的组织形式应对青年群体结构和时空分布的变化。要分类、有序、积极地推进对青年的有效覆盖,通过工作和活动使“社会人”成为组织影响的人,通过社团、自组织的骨干等使“社会人”成为组织联系的人,最终通过建立团组织使“社会人”真正成为“组织人”。
要进一步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内在活力。增强基层团组织活力,一是加强活动、工作项目的横向联动和上下互动,推动基层团组织工作联手、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实现协作共赢。二是加强团内民主。要通过加强委员会和团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共青团工作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要进一步加大新兴领域建团力度。在社区,可以探索楼宇或楼门团组织。在“两新”领域,要大力推行联合建团、行业建团、园区建团等多种建团方式,努力提高建团率。要在组织管理、运行机制和作用发挥上创新思路,使团组织既能建起来,又能转起来、活起来。
要不断创新组织形式。要大胆尝试组织联系、活动联系、政策联系、阵地联系、骨干联系等多种手段,扩大对青年的联系。以团组织为核心,通过青联、志愿者协会、创业者联合会等联系优秀青年群体,通过青年中心和种类繁多的青年社团、兴趣小组联系普通青年群体,通过建立青年社团联盟等方式不断将青年自组织纳入到团的工作体系中,发挥它们在广泛联系青年中的积极作用。
三、从事共青团工作的启示和体会
(一)工作中需要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团市委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时,08年11月21日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座谈会,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青少年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开展座谈交流。
与会专家提出要正确处理三个关系,我觉得很有借鉴意义:
一是要处理好党的任务与团的任务的关系,切实发挥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
二是要处理好团的先进性与群众性的关系,具体把握好团的先进属性和覆盖、影响全体青年的要求之间的尺度;
三是要处理好受教育与做贡献的关系,使广大青年参与团的活动时,在受教育中做贡献。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共青团和青年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这要求在共青团工作中要坚持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坚持各项工作协调开展,整体推进,努力为团的事业添砖加瓦。
结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我认为做好共青团工作,具体要把握好“三种关系”:
一是要把握好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的关系。共青团工作既要继承,又要扬弃,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五四”精神之所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离不开一代代共青团人的传承和创新。“朝气蓬勃、奉献进取”一直是共青团干部的精神状态,一定要继续坚持、继续发扬。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要把传良的传统继承下来,并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赋予优良传统以新的内涵,以符合时代特征的新方式发扬光大。
二是要把握好营造声势与夯实基础的关系。善于宣传和营造声势一直是共青团组织的工作优势。要正确处理好营造声势和夯实基础的关系,多做打基础、谋长远的事。要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对党政要求、青年渴望、能力范围之内的工作,既要通过项目启动、舆论宣传扩大影响,同时要保证活动项目、阵地、成效具体有形、掷地有声。
三是要把握好尽力而行和量力而为的关系。共青团工作要坚持把在团的岗位的有限时光融入到团的长远事业之中,在工作中做到为与不为、扩大声势与具体有形、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的统一,坚决反对做表面文章,不搞损害青年利益的“拍脑袋工程”、“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共青团工作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的问题。
2.工作中需要坚持的几个原则
围绕中心,强调工作的规划性。团的工作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广泛联系青年,凝聚青年力量,服务党政建设大局,这是团工作的基点,也是方向性的问题。实际中,要特别强调工作的规划性,也就是对工作要有全盘性考虑,有前瞻性。开展工作前,要作好充分的调研,了解当前的中心任务是什么,团应该在服务中心工作中发挥什么作用,承担什么任务,做好团的工作计划,有步骤、有目的、有措施的实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巩固和扩大团的影响力。
明确前沿,突出工作的时代性。团章中讲: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生力军和先锋队。在经济发展迅速、各种思想碰撞激烈,变化日新月异的二十一世纪,共青团要带领青年,紧紧跟随党走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要经得住环境的变化和考验,打造一支年轻化、高素质、懂科学、有创意、敢于奉献的青年队伍。要做到这些,就要求各级团组织必须从青年的特点和需要出发,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变化,大力推进共青团工作理念、活动方式方法、组织方式和工作机制创新,使团的工作具有时代性、充满时代感,永葆共青团生机和活力。
紧扣主题,注重工作的关联性。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是团工作的有效载体,也是展现共青团组织活力和优势的重要手段。在开展活动时,应该注意挖掘活动深层的意义,不能单一的为开展一个活动而搞活动,要紧扣时代和发展的主题,紧扣目前单位重点工作的主题。同时,要注意结合,在熟悉本单位当下的几项重点工作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和把握各项工作之间的共性环节,切实将资源进行整合,用有限的时间和形式,实现效果的最大化。
坚持规范化、制度化之路,保证工作的可持续性。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共青团工作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团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去年底,团县委研究制定了〈团县委常委会议制度〉、〈团县委全委会议制度〉,今年又出台了〈“1+1+X”联系基层调研服务制度〉、〈团干部培训制度〉、〈团县委机关干部学习制度〉等多项制度,这些都是在加强团县委的规范化建设。基层团组织也要认真研究,深入思考,要以目前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基层团组织的“三会一课”制度,坚持规范化管理队伍,制度化建设队伍,最终保证团工作的可持续性。
3.工作认识上需要克服的误区
不能干(责任问题)。工作中,“不能干”直接反映了团干部的政治性和责任感。应该将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作为锻炼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而不是因为怕担责任,拒绝工作。
不好干(态度问题)。工作中,“不好干”直接反映了团干部对工作的认识程度。工作态度端不端正,积不积极,上级领导交付工作任务时,你首先想到的是这个活不好干,然后不想去干,存在畏难情绪?还是欣然接受,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竭尽全力的去完成。这两种工作态度带来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干不了(能力问题)。工作中,“干不了”直接反映了团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态度积极,但能力不强,完成工作的质量肯定不高。要避免这一问题,就应该注意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努力做到三多,即多学习、多锻炼、多思考,只要付出的比别人多一些,就一定能够有收获。
以上就是我对团工作的一些简单的思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的启发。最后我想用下面的四句话来作为今天讲课的结束语,并希望在今后的团工作中共勉。
给爱干事业的人以机会;
给善干事业的人以舞台;
给多干事业的人以关心;
给干成事业的人以激励。
第三篇:浅谈提升共青团工作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内容提纲】
◆为什么要提升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调查分析优秀团组织的特点
团组织的凝聚力的概念
为什么要提升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凝聚力和吸引力的评价体系
◆如何提升团工作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提升凝聚力和吸引力的途径和方法
◆从事
共青团工作的启示和体会
工作中需要处理好的三种关系
工作中需要坚持的四个原则
工作中需要克服的三个误区
一、为什么要提升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一)调查分析研究优秀团组织的特点:
经过对基层优秀团组织的调查研究,分析得出:优秀团组织具有以下特点:
政治性:政治性是团的灵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作为执政党的青年组织,最根本的职责就是要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是共青团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的最本质,也是优秀团组织最重要的特点。据调查显示,优秀团组织总是始终把团的先进性、政治性摆在首位,把履行根本职责作为评价工作的最重要标准。
科学性:科学性是团工作的生命所系。当前,形势的发展变化、青年群体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给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新变化和新挑战。优秀的团组织总是能够紧密结合青年群体结构多元化和青年需求多样化的新特点,从急速变化的社会现实出发,从青年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创新工作的思路,寻求新的方法,总结新鲜经验,从而增强了工作的科学性。比如,在教育引导青年工作中,注重了解和把握青年的思想意识,能够深入剖析和研究青年的哪些思想是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完全一致的、是值得褒扬的;哪些是体现个性、应当尊重的;哪些是必须高度重视、加以引导的;分清层次对团员青年进行教育引导,充分体现了共青团组织的科学性。
开放性:开放性体现了团的活力。调查研究表明,优秀的团组织都会树立一种开放理念:即工作领域不局限于本系统、本单位,工作对象也不局限于在编在册的团员青年,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工作项目也不局限于本地、本单位的团员青年,而是把握对外开放的大好时机,解放思想,开阔视野,积极借鉴其他单位、省市的做法,找到差距,推动团工作与先进单位接轨、与发达地区接轨,甚至借鉴国际经验,进行国际、国内比对,纵向、横向比对,看看国际上的认识和做法,以此推动本单位团的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在此基础之上,当前社会条件下,优秀团的组织都会有一个共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有一个明确的工作目标。这个工作目标是什么呢?
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明确提出,要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当前我们基层团组织的工作目标就是要突出对青年的吸引和凝聚。这种吸引和凝聚不是针对少数人的,是对全体青年的。要把团组织在广大青年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作为团组织生命力、战斗力的衡量标准,要明白共青团最本质的影响力、战斗力和生命力,不仅仅是在报纸上、电视上,也不在一次活动有多少人参加上,而是在团员青年心中、在团员青年作用的发挥上。
陆昊书记在全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也着重强调了团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问题,那么到底什么是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呢?首先我们来看它的概念。
1.什么是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组织凝聚力又称“组织内聚力”,即指组织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以及组织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团结的程度和力量。它可以通过组织成员对组织的向心力、忠诚、责任感、组织的荣誉感等以及组织成员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抵御外来攻击或同外来组织的竞争力来表示;也可以用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融洽、团结合作和友谊等态度来说明。
2.为什么要提升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调查研究表明,凝聚力和吸引力高的组织有以下特征:
成员间意见沟通快,信息交流频繁,互相了解较为深刻,民主气氛好,关系和谐;组织对每一个成员有较强的吸引力、向心力,成员愿意参加团体活动,无论是生产还是其他活动出席率都较高;组织成员愿意承担更多的推动组织工作的责任,时时关心组织,并注意维护组织的利益和荣誉;组织中每个成员都有较强的归属感、尊严感、自豪感。
由此可以看出,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是一个组织是否有战斗力,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它对组织行为和组织效能的发挥有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
(1)建设一个有凝聚力
和吸引力的共青团,汇聚青年的智慧和力量,是服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促进**发展的客观需要
党的执政能力首先体现为领导发展的能力。对**来说,“十一五”既是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和**战略叠加的发展机遇期,又是发展难度加大和各种困难与问题交织的严峻挑战期。**未来五年和今后更长一个时期,将会深入实施生态文明战略,加快推进政治
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青年,最具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是社会发展最具生机和活力的一支力量,自觉在发展欣欣向荣的大背景中促进青年成长,在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大格局中体现组织作为,是共青团服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需要;把广大团员青年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生力军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广大团员青年在发展中大显身手、展示才华、实现抱负搭建舞台,大力营造让青年干事业、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是共青团的应尽职责。要承担起这样一份使命和责任,就必然要求共青团大力增强在青年中的凝聚力。
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对我县09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了转变发展方式,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在新的起点上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努力促进**和谐等四项重点工作。县委侯书记在常委会听取共青团工作汇报时,对共青团提出了四点要求:一要定位准确,找好各项工作的切入点,吃透精神,主动服务;二要生动活泼,开拓工作新领域。既要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又要严谨细致、小处着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要讲求工作实效,注重品牌活动的打造和典型人物的塑造;四要加强自设建设。要抓住机遇,进一步提升工作的境界和水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孙强在我县共青团09年工作大会上要求:共青团要围绕县委提出的中心工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研究举措,凝聚青年力量,切实把青年思想统一到县委提出的要求上来。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县委精神,深刻认识到建设一个有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共青团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实加强共青团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建设,将其与党建相衔接,在党凝聚、整合社会资源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为党的事业汇聚青年的智慧和力量。
(2)建设一个有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共青团,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利益,是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促进青年发展的现实要求
当代青年不仅是未来的力量,也是现实的力量;不仅是传承的力量,也是变革的力量;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也是执政党的希望。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青年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化的今天,青年的地位、价值和作用更是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重视和发掘。同时,社会转型过程中青年首先受冲击、变化最迅速,面临着很多现实的问题。从国际形势来看,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对我国青少年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观点、生活方式,妄图动摇青年的理想信念;从国内情况来看,社会生活多样、多元、多变的特征日益凸显,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激荡,模糊了青年的价值观念。从青年自身来看,当代青年在面对多元价值观念的同时存在众多的人生困惑,在享受精彩生活的同时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发展压力,社会问题青年化、青年问题社会化趋势明显,教育问题、就业问题、预防违法犯罪问题、流动人口问题等等,都是以青年为主体,青年群体在分化、重组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得到合法权益的保障。
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应该积极主动地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而且,凭借共青团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优势,完全有能力最大限度地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满足青年的合理需求。共青团要发挥这一作用,根本在于提升团结凝聚和吸引青年的广度和深度。凝聚青年有广度,共青团才能为一代青年的健康成长发挥作用;凝聚青年有深度,共青团才能引领一大批青年把个人发展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共青团对青年没有凝聚力,青年就会选择其他能够满足自身成长需求的组织;共青团凝聚青年没有广度和深度,就会大大削弱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和共青团的广泛社会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共青团必须大力加强凝聚力和吸引力建设,为青年多办实事、多解难事、多做好事,为促进青年发展发挥有效作用,努力成为青年心目中的第一选择。
(3)建设一个有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共青团,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共青团组织自身发展的根本举措
共青团组织的发展应该和时代的变化、社会的进步、青年的成长进程相一致。面对社会的转型和青年的变化,共青团在自身建设上必须紧跟党建步伐,必须与青年共同发展。目前,共青团在自身建设上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从组织建设来说,在青年群体流动加快、分化明显、重组迅速的新形势下,共青团的组织方式还比较单一,联系青年的手段还不够丰富,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还存在许多“空白点”,不少基层组织自身活力不强,对团员青年的辐射能力减弱,有的甚至松散瘫痪。从教育方式来说,在指导思想一元化和社会思潮多样化的背景下,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比较突出,目标单
一、对象笼统、说教为主的传统思想教育方式脱离青年实际,不受欢迎。从服务方式来说,团组织服务项目“大呼隆”,服务时间不稳定、服务质量无标准,依靠行政手段获取服务资源的途径渐趋狭窄,整合社会资源的机制尚不健全,不能满足青年在教育、就业、心理、维权等方面日益增多、日趋多样的现实需求。从团干部队伍来看,尽管知识化、年轻化程度得到普遍提高,但也不同程度存在着为党做好青年工作的大局意识和紧迫感还不强,开展青年群众工作的本领还不高,深入基层、深入青年的工作作风还不实等问题,导致共青团工作成效还不够明显,距离党政要求、青年期望还有一定落差。
理论和现实都证明,一个组织的衰败不外乎三类原因:一是失去外部需求;二是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三是内部涣散,归根结底是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不强、人心涣散、目标不清、功能丧失。要有效解决共青团目前存在的紧迫问题,就必须抓住凝聚力和吸引力建设这个根本,围绕增强凝聚力这个核心目标,拓宽共青团的发展思路,自觉调整和不断创新机制、载体和手段,逐步解决共青团建设和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建设一个组织体系健全、服务功能强大、与时俱进的共青团。
实践使我们深切体会到,认识上的深度决定我们工作上的力度。当前,共青团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为增强共青团的凝聚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在党政重视下,共青团组织发挥作用的空间越来越大;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为共青团提供的资源和条件也越来越丰富;同时,团干部和团员的开放意识、知识素养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我们应该有足够的勇气和充分的自觉,适应新形势、进行新探索,努力建设一个有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共青团,推动团组织与社会、青年实现共同发展。
3.凝聚力和吸引力的评价体系
要了解和分析一个组织凝聚力和吸引力的高低,可以进行心理测量。测量凝聚力和吸引力有多种方法。例如,可以请组织每一个成员评定自己对其他成员的感情,然后把这些评定汇总在一起;也可以让组织成员评价整个组织或他们的归属感。其中,测定组织中人际关系的社会测量法是测定组织凝聚力和吸引力的一种主要方法。我们也可以将它应用到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的评测中去。
成员的同质性。组织的同质性指组织成员之间的共同点和相似性。例如,组织成员有共同的奋斗目标、理想、信念;相同的需要、动机、兴趣与爱好;相同的民族及文化背景;相似的个性倾向性及个性心理特征等都是组织的同质性。一般来说,同质性有相互吸引的作用,同质性越高,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就越高。但是,有时组织成员之间工作性质相同,工作能力和水平相当,彼此不服气,可能出现嫉妒、“同行是冤家”等现象,这样会破坏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造成组织内部的不团结。
外部社会影响。一个组织面对外部压力越大,凝聚力就越高。例如,一个国家民族矛盾尖锐,受到外来侵犯时,阶级矛盾便趋于缓和,会出现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的局面;一个企业面临激烈竞争的威胁,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的生存和发展,也需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成员对组织的依赖性。个人参加某组织是因为他觉得该组织能满足其经济、政治、心理需求。因此,一个能满足其成员个人重大需求的组织,对成员才有巨大的吸引力,其凝聚力才高。
组织的地位。某组织在诸组织中的地位、等级越高,其凝聚力就越强。如组织被人尊重,有较快的升迁机会,有更多的经济报酬,有更大的发展可能性等,组织凝聚力就大。
目标的达成。有效地达成目标会使其成员产生自豪感,增强凝聚力和吸引力,而凝聚力和吸引力反过来又会促进目标的达到。
信息的沟通。信息沟通渠道越畅通,凝聚力和吸引力越高;相反,相互间越缺乏联系,则凝聚力越低。
领导者和领导方式。领导者是组织的核心,领导班子自身是否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是否坚强有力,会直接影响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如果领导班子自身不团结,互相扯皮、拆台,组织便失去核心,因而凝聚力和吸引力将受到很大影响。如果领导班子是团结的、协调一致的,而主要的领导者有较高的权利性和非权利性影响力,众望所归,那么组织成员就会紧密地团结在他们的周围,使组织产生较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不同的领导方式对组织凝聚力和吸引力影响也不同。在民主、专制、放任三种领导方式中,民主型领导方式能使全体组织成员有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组织成员有较强的参政意识,成员之间团结协作、互助友爱,因而有较高的凝聚力;而专制型和放任型领导方式则往往降低凝聚力。(这里面有一个很经典的例子,就是勒温试验。早在1939年,著名的德籍美国心理学家勒温等人关于领导方式的实验就证明了这一点,勒温他们训练3位成人充当领导者角色,然后分别以专断、民主和放任自流的3种领导方式与3组11岁的儿童相处,要求每组儿童都经历3种不同的领导方式。整个研究历时21周,每7周轮换一位领导人。
在专断型领导方式下,领导者独自提出集体目标,制定工作步骤;对儿童严加监视,要求他们无条件地接受一切命令,群体的一切都由领导者决定,儿童没有自由。在民主型领导方式下,领导者和集体成员共同制定计划和作出决定;领导者尽可能地鼓励集体活动,显示集体精神;并能给予儿童客观的表扬和批评。在放任型的领导方式下,领导者只笼统地说明目的,但不直接告诉儿童该做什么和怎样做,也不提供计划和建议,对解答问题也不提供任何帮助,一切由儿童自己决定。
实验表明,专断型的领导方式使儿童群体产生一种紧张、焦虑的心理氛围。领导者在场时,班组纪律较好,领导者不在场时,班组纪律涣散,学习气氛低落;儿童自信心、自尊心与上进心不强;儿童间合作少,活动程式化、效率低。民主型的领导方式使儿童群体出现了情绪高昂而愉快、学习热情高涨的心理气氛;儿童互相鼓励、关心集体,纪律较好,而且能独自承担某些责任,工作效率高。放任型的领导方式使儿童群体出现了情感麻木、行为散漫的气氛,儿童失去了归属感,失去了共同奋斗的目标,不知该做什么,也不知该怎样做;他们间缺少合作,班组集体有名无实。勒温的这一实验在世界心理学界和教育界引起了很大反响。此后多年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该实验的结论。这些结论后来被广泛运用于许多管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对以上几项评测标准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凝聚力强的团组织的评测体系为以下几个方面,即较强的同质性、一定的外部环境压力、能够满足团员青年的合理诉求、合理的工作目标、较高的组织地位、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团结的领导班子和科学的领导方式。
二、如何提升共青团工作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提升凝聚力和吸引力的途径和方法
团的十六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基层组织建设决定着共青团最本质的影响力、战斗力和生命力。在全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陆昊书记提出基层团组织吸引青年的途径有四个:
一是靠先进的思想吸引;
二是靠对青年合理的利益诉求的尊重和服务吸引;
三是靠对青年的兴趣满足来吸引;
四是靠一线团干部的人格魅力和感情来吸引和凝聚青年
今天,我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释,和陆昊书记的是一致的共青团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主要来自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共青团组织带领青年干事业的有效作为来凝聚青年;
二是加强对青年的人文关怀,用思想的有效影响来凝聚青年;
三是以实实在在的举措解决青年现实问题,用服务的有效帮助来凝聚青年;
四是以共青团为核心的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去联系多元时空分布中的青年,用组织的有效覆盖来凝聚青年;
五是加强对组织成员的正面宣传和事迹报道,用组织成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凝聚青年。
以上五种方法可以用事业凝聚、思想凝聚、服务凝聚和组织凝聚来概括,我认为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描述:事业凝聚是前提,思想凝聚是核心,服务凝聚是途径,组织凝聚是基础,四者统一在共青团的凝聚力建设的全过程,贯穿在共青团工作的各层面。
▲事业凝聚关键是体现有效作为
事业认同是共青团凝聚力和吸引力建设的前提。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前提,**、**的宏伟事业是凝聚**青年共同奋斗的前提。共青团要用**发展的目标任务感召青年,把青年的智慧和力量集中到**发展的各项任务上来,引导青年按照发展需要努力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不断推出站在时代前列的青年优秀典型,促进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用组织培育青年、青年发展**的整体形象和有效作为紧紧吸引青年凝聚在共青团组织周围,实现共同发展。
▲思想凝聚关键是实现有效影响
思想文化认同是共青团凝聚力建设的核心。随着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和社会多元思想观念的相互交织,青年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显著增加。共青团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尊重青少年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发挥共青团在典型示范、体验教育、实践参与等方面的优势,让广大青年在组织中受教育、在实践中受教育、在相互启发中受教育。
要用共同理想信念引领青年。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式,以“我与祖国共奋进”为主题,设计载体,策划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展望**“十一五”发展的灿烂前景。抓住迎接建国60周年的契机,充分认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和重要性,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引领青年把个人追求融入到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中,融入到**发展的伟大实践中。
要切实为青少年提供人生发展指导。树立青年为本理念,变灌输教育为启发、体验和感悟。比如:在全县少年儿童中开展以“好习惯伴我快乐成长”为主题的好习惯养成行动,在职业青年中开展“职业生涯导航行动”,面向社会开展“今天我们如何成长”系列讨论与实践活动等等,并广泛开展活动进校园、进社区,发挥青年典型的示范作用,让青年在典型激励下收获感悟,在真实体验中自我教育。
要用青年文化感染青年。加强青年文化建设,实施品牌战略,把握青年时尚,增强青年文化活动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实施新品工程,促进青年题材文化作品的创作,给青年提供丰富多彩的选择。发挥青年文艺演出、文化作品、文化人才、文化社团和文化阵地的综合效应,实现青年文化的教育功能。
▲服务凝聚关键是提供有效帮助
服务认同是共青团凝聚力建设的途径和载体。随着社会“四个多样化”特征的日益明显,青年有着越来越多的生存发展问题需要得到帮助和解决。共青团必须强化资源配置,争取党政资源、协同社会资源、整合团内资源,努力建设面向青年、开放互动的服务体系,为广大青年提供个性化、经常性的服务。要探索理顺青年事务管理体制,把青年事务管理纳入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范畴,用公共财政、公共政策等执政资源满足青年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要促进团办实业发展,为共青团提高服务能力提供重要支持。
要细分青年群体,分门别类提供服务。为优秀青年提供发展性服务,通过进一步建立行业性、区域性青联组织团结凝聚各类优秀青年;通过各类青年荣誉的评比表彰,提高优秀青年的社会美誉度;通过输送到党校培训等机制,拓展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发展后劲。为弱势青少年提供保障性服务,依法维护进城务工青年、未成年人等的合法权益;发挥团组织“一助一”、“手拉手”工作机制和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的作用,切实为困难青少年排忧解难。为普通青少年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各种途径为他们激发创造潜能、提升综合素质提供帮助。要扩大青年的交流力度,精心组织好交流活动。
要大力实施青年就业创业行动。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健全工作网络,建立长效机制,依托政府政策,借助社会支持,用好青联、青年创业者联合会、其他自组织的人才、信息资源,为广大青年就业创业优化环境,为大学生自主创业、下岗失业青年再就业、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组织凝聚关键是扩大有效覆盖
组织纽带是共青团凝聚力建设的基础和依托。当前共青团基层组织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有团员无组织、有组织无活力等现象在一定范围内普遍存在,各类青年自组织的兴起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青年的分流。要坚持一手抓新兴领域,一手抓传统领域;一手抓覆盖面的扩大,一手抓内在活力的增强。要加强团的基层建设,进一步健全组织,全面活跃工作。要不断强化共青团引导和主导各类有生机、有活力的青年组织的意识和能力,积极主动地以多样化的联系方式和多层次的组织形式应对青年群体结构和时空分布的变化。要分类、有序、积极地推进对青年的有效覆盖,通过工作和活动使“社会人”成为组织影响的人,通过社团、自组织的骨干等使“社会人”成为组织联系的人,最终通过建立团组织使“社会人”真正成为“组织人”。
要进一步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内在活力。增强基层团组织活力,一是加强活动、工作项目的横向联动和上下互动,推动基层团组织工作联手、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实现协作共赢。二是加强团内民主。要通过加强委员会和团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共青团工作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要进一步加大新兴领域建团力度。在社区,可以探索楼宇或楼门团组织。在“两新”领域,要大力推行联合建团、行业建团、园区建团等多种建团方式,努力提高建团率。要在组织管理、运行机制和作用发挥上创新思路,使团组织既能建起来,又能转起来、活起来。
要不断创新组织形式。要大胆尝试组织联系、活动联系、政策联系、阵地联系、骨干联系等多种手段,扩大对青年的联系。以团组织为核心,通过青联、志愿者协会、创业者联合会等联系优秀青年群体,通过青年中心和种类繁多的青年社团、兴趣小组联系普通青年群体,通过建立青年社团联盟等方式不断将青年自组织纳入到团的工作体系中,发挥它们在广泛联系青年中的积极作用。
三、从事共青团工作的启示和体会
(一)工作中需要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团市委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时,08年11月21日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座谈会,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开展座谈交流。
与会专家提出要正确处理三个关系,我觉得很有借鉴意义:
一是要处理好党的任务与团的任务的关系,切实发挥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
二是要处理好团的先进性与群众性的关系,具体把握好团的先进属性和覆盖、影响全体青年的要求之间的尺度;
三是要处理好受教育与做贡献的关系,使广大青年参与团的活动时,在受教育中做贡献。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共青团和青年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这要求在共青团工作中要坚持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坚持各项工作协调开展,整体推进,努力为团的事业添砖加瓦。
结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我认为做好共青团工作,具体要把握好“三种关系”:
一是要把握好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的关系。共青团工作既要继承,又要扬弃,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五四”精神之所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离不开一代代共青团人的传承和创新。“朝气蓬勃、奉献进取”一直是共青团干部的精神状态,一定要继续坚持、继续发扬。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要把传良的传统继承下来,并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赋予优良传统以新的内涵,以符合时代特征的新方式发扬光大。
二是要把握好营造声势与夯实基础的关系。善于宣传和营造声势一直是共青团组织的工作优势。要正确处理好营造声势和夯实基础的关系,多做打基础、谋长远的事。要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对党政要求、青年渴望、能力范围之内的工作,既要通过项目启动、舆论宣传扩大影响,同时要保证活动项目、阵地、成效具体有形、掷地有声。
三是要把握好尽力而行和量力而为的关系。共青团工作要坚持把在团的岗位的有限时光融入到团的长远事业之中,在工作中做到为与不为、扩大声势与具体有形、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的统一,坚决反对做表面文章,不搞损害青年利益的“拍脑袋工程”、“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共青团工作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的问题。
2.工作中需要坚持的几个原则
围绕中心,强调工作的规划性。团的工作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广泛联系青年,凝聚青年力量,服务党政建设大局,这是团工作的基点,也是方向性的问题。实际中,要特别强调工作的规划性,也就是对工作要有全盘性考虑,有前瞻性。开展工作前,要作好充分的调研,了解当前的中心任务是什么,团应该在服务中心工作中发挥什么作用,承担什么任务,做好团的工作计划,有步骤、有目的、有措施的实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巩固和扩大团的影响力。
明确前沿,突出工作的时代性。团章中讲: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生力军和先锋队。在经济发展迅速、各种思想碰撞激烈,变化日新月异的二十一世纪,共青团要带领青年,紧紧跟随党走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要经得住环境的变化和考验,打造一支年轻化、高素质、懂科学、有创意、敢于奉献的青年队伍。要做到这些,就要求各级团组织必须从青年的特点和需要出发,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变化,大力推进共青团工作理念、活动方式方法、组织方式和工作机制创新,使团的工作具有时代性、充满时代感,永葆共青团生机和活力。
紧扣主题,注重工作的关联性。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是团工作的有效载体,也是展现共青团组织活力和优势的重要手段。在开展活动时,应该注意挖掘活动深层的意义,不能单一的为开展一个活动而搞活动,要紧扣时代和发展的主题,紧扣目前单位重点工作的主题。同时,要注意结合,在熟悉本单位当下的几项重点工作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和把握各项工作之间的共性环节,切实将资源进行整合,用有限的时间和形式,实现效果的最大化。
坚持规范化、制度化之路,保证工作的可持续性。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共青团工作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团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去年底,团县委研究制定了〈团县委常委会议制度〉、〈团县委全委会议制度〉,今年又出台了〈“1+1+x”联系基层调研服务制度〉、〈团干部培训制度〉、〈团县委机关干部学习制度〉等多项制度,这些都是在加强团县委的规范化建设。基层团组织也要认真研究,深入思考,要以目前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基层团组织的“三会一课”制度,坚持规范化管理队伍,制度化建设队伍,最终保证团工作的可持续性。
3.工作认识上需要克服的误区
不能干(责任问题)。工作中,“不能干”直接反映了团干部的政治性和责任感。应该将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作为锻炼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而不是因为怕担责任,拒绝工作。
不好干(态度问题)。工作中,“不好干”直接反映了团干部对工作的认识程度。工作态度端不端正,积不积极,上级领导交付工作任务时,你首先想到的是这个活不好干,然后不想去干,存在畏难情绪?还是欣然接受,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竭尽全力的去完成。这两种工作态度带来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干不了(能力问题)。工作中,“干不了”直接反映了团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态度积极,但能力不强,完成工作的质量肯定不高。要避免这一问题,就应该注意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努力做到三多,即多学习、多锻炼、多思考,只要付出的比别人多一些,就一定能够有收获。
以上就是我对团工作的一些简单的思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的启发。最后我想用下面的四句话来作为今天讲课的结束语,并希望在今后的团工作中共勉。
给爱干事业的人以机会;
给善干事业的人以舞台;
给多干事业的人以关心;
给干成事业的人以激励。
第四篇:提升共青团工作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几点思考
提升共青团工作凝聚力
和吸引力的几点思考
摘要: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已经明显呈现出一系列新变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结构调整逐步走入深层次,利益格局变化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人的思想观念变得日益丰富与活跃。这些变化对广大青少年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深刻地改变了共青团工作的外部环境。针对工作对象和工作环境的变化,我们必须严肃思考在新的形势之下,如何不断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丰富和完善工作内容和工作手段,切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团组织的光荣使命。
关键词:共青团、团组织、工作、凝聚力、吸引力
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直接体现着团组织的活力和组织生存价值。现实工作中,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表现为:按照党赋予共青团的工作使命和职责,团结带领广大青少年充分参与社会生产生活,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团的吸引力是指,广大青少年认同团组织的宗旨目标,乐于加入团组织。团的凝聚力是指,广大团员青年围绕着团组织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自身能动作用,热情地为组织工作。团的战斗力是指,团组织获取并运用组织内外资源,团结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完成同时期的工作任务,最终实现团的奋斗目标的能力。切实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团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团组织如果失去了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不可能完成自身被赋予的职责和使命,本身也就失去了作为一个组织存在的意义。
一、为什么要提升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经过对基层优秀团组织的调查研究,分析得出:优秀团组织具有以下特点:
政治性:政治性是团的灵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作为执政党的青年组织,最根本的职责就是要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是共青团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的最本质,也是优秀团组织最重要的特点。据调查显示,优秀团组织总是始终把团的先进性、政治性摆在首位,把履行根本职责作为评价工作的最重要标准。
科学性:科学性是团工作的生命所系。当前,形势的发展变化、青年群体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给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新变化和新挑战优秀的团组织总是能够紧密结合青年群体结构多元化和青年需求多样化的新特点,从急速变化的社会现实出发,从青年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创新工作的思路,寻求新的方法,总结新鲜经验,从而增强了工作的科学性。比如,在教育引导青年工作中,注重了解和把握青年的思想意识,能够深入剖析和研究青年的哪些思想是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完全一致的、是值得褒扬的;哪些是体现个性、应当尊重的;哪些是必须高度重视、加以引导的:分清层次对团员青年进行教育引导,充分体现了共青团组织的科学性。
开放性:开放性体现了团的活力。调查研究表明,优秀的团组织都会树立一种开放理念:即工作领域不局限于本系统、本单位,工作对象也不局限于在编在册的团员青年,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工作项目也不局限于本地、本单位的团员青年,而是把握对外开放的大好时机,解放思想,开阔视野,积极借鉴其他单位的做法,找到差距,推动团工作与先进单位接轨、与发达地区接轨,甚至借鉴国际经验,进行国际、国内比对,纵向、横向比对,看看国际上的认识和做法,以此推动本单位团的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在此基础之上,当前社会条件下,优秀团的组织都会有一个共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有一个明确的工作目标。这个工作目标是什么呢?
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明确提出,要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当前我们基层团组织的工作目标就是要突出对青年的吸引和凝聚。这种吸引和凝聚不是针对少数人的,是对全体青年的。要把团组织在广大青年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作为团组织生命力、战斗力的衡量标准,要明白共青团最本质的影响力、战斗力和生命力,不仅仅是在报纸上、电视上,也不在一次活动有多少人参加上,而是在团员青年心中、在团员青年作用的发挥上。陆吴书记在全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电视电话会
议上也着重强调了团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问题,那么到底什么是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呢?首先我们来看它的概念。
1、什么是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组织凝聚力又称‘‘组织内聚力”,即指组织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以及组织成员之问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团结的程度和力量。它可以通过组织成员对组织的向心力、忠诚、责任感、组织的荣誉感等以及组织成员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抵御外来攻击或同外来组织的竞争力来表示;也可以用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融洽、团结合作和友谊等态度来说明。
2.为什么要提升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调查研究表明,凝聚力和吸引力高的组织有以下特征:成员间意见沟通快,信息交流频繁,互相了解较为深刻,主气氛好,关系和谐;组织对每一个成员有较强的吸引力、向心力,成员愿意参加团体活动,无论是生产还是其他活动出席率都较高;组织成员愿意承担更多的推动组织工作的责任,时时关心组织,并注意维护组织的利益和荣誉;组织中每个成员都有较强的归属感、尊严感、自豪感。
由此可以看出,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是一个组织是否有战斗力,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它对组织行为和组织效能的发挥有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
(1)建设一个有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共青团,汇聚青年的智慧和力量,是服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促进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青年,最具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是社会发展最具生机和活力的一支力量,自觉在发展欣欣向荣的大背景中促进青年成长,在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大格局中体现组织作为,是共青团服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需要;把广大团员青年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生力军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广大团员青年在发展中大显身手、展示才华、实现抱负搭建舞台,大力营造让青年干事业、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是共青团的应尽职责。要承担起这样一份使命和责任,就必然要求共青团大力增强在青年中的凝聚力。
(2)建设一个有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共青团,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利益,是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促进青年发展的现实要求。
当代青年不仅是未来的力量,也是现实的力量;不仅是传承的力量,也是变革的力量;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也是执政党的希望。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青年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化的今天,青年的地位、价值和作用更是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重视和发掘。同时,社会转型过程中青年首先受冲击、变化最迅速,面临着很多现实的问题。从国际形势来看,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对我国青少年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观点、生活方式,妄图动摇青年的理想信念:从国内情况来看,社会生活多样、多元、多变的特征日益凸显,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激荡,模糊了青年的价值观念。从青年自身来看,当代青年在面对多元价值观念的同时存在众多的人生困惑,在享受精彩生活的同时承受着巨大的生存
发展压力,社会问题青年化、青年问题社会化趋势明显,教育问题、就业问题、预防违法犯罪问题、流动人口问题等等,都是以青年为主体,青年群体在分化、重组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得到合法权益的保障。
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应该积极主动地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而且,凭借共青团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优势,完全有能力最大限度地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满足青年的合理需求。共青团要发挥这一作用,根本在于提升团结凝聚和吸引青年的广度和深度。凝聚青年有广度,共青团才能为一代青年的健康成长发挥作用;凝聚青年有深度,共青团才能引领一大批青年把个人发展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共青团对青年没有凝聚力,青年就会选择其他能够满足自身成长需求的组织;共青团凝聚青年没有广度和深度,就会大大削弱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和共青团的广泛社会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共青团必须大力加强凝聚力和吸引力建设,为青年多办实事、多解难事、多做好事,为促进青年发展发挥有效作用,努力成为青年心目中的第一选择。
(3)建设一个有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共青团,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共青团组织自身发展的根本举措
共青团组织的发展应该和时代的变化、社会的进步、青年的长进程相一致。面对社会的转型和青年的变化,共青团在自身建设上必须紧跟党建步伐,必须与青年共同发展。目前,共青团在自身建设上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从组织建设来说,在青年群体流动加快、分化明显、重组迅速的新形势下,共青团的组织方式还比较单一,联系青年的手段还不够丰富,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还存在许多“空白点”,不少基层组织自身活力不强,对团员青年的辐射能力减弱,有的甚至松散瘫痪。从教育方式来说,在指导思想一元化和社会思潮多样化的背景下,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比较突出,目标单
一、对象笼统、说教为主的传统思想教育方式脱离青年实际,不受欢迎。从服务方式来说,团组织服务项目“大呼隆”,服务时间不稳定、服务质量无标准,依靠行政手段获取服务资源途径渐趋狭窄,整合社会资源的机制尚不健全,不能满足青年在教育、就业、心理、维权等方面日益增多、日趋多样的现实需求。从团干部队伍来青,尽管知识化、年轻化程度『导到普遍提高,但也不同程度存在着为党徵好青年工怍的大局意识和紧迫感还
下强,开展青年群众工作的本领还不高,深入基层、深入青年的工作作风还不实等问题,导致共青团工作成效还不够明显,距离党政要求、青年期望还育一定落差。
理论和现实都证明,一个组织的衰败不外乎三类原因:一是失去外部需求:二是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三是内部涣散,归根结底是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不强、人心涣散、目标不清、功能丧失。要有效解决共青团目前存在的紧迫问题,就必须抓住凝聚力和吸引力建设这个根本,围绕增强凝聚力这个核心目标,拓宽共青团的发展思路,自觉调整和不断创新机制、载体和手段,逐步解决共青团建设和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建设一个组织体系健全、服务功能强大、与时俱进的共青团。
实践使我们深切体会到,认识上的深度决定我们工作上的力度。当前,共青团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为增强共青团的凝聚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在党政重视下,共青团组织发挥作用的空间越来越大;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为共青团提供的资源和条件也越来越丰富;同时,团干部和团员的开放意识、知识素养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我们应该有足够的勇气和充分的自觉,适应新形势、进行新探索,努力建设一个有凝聚力和吸引 力的共青团,推动团组织与社会、青年实现共同发展。
二、如何提升共青团工作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团的十六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基层组织建设决定着共青团最本质的影响力、战斗力和生命力。在全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陆吴书记提出基层团组织吸引青年的途径有四个:
一是靠先进的思想吸引;二是靠对青年合理的利益诉求的尊重和服务吸引;三是靠对青年的兴趣满足来吸引:四是靠一线团干部的人格魅力和感情来吸引和凝聚青年今天,我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释,和陆吴书记的是一致的共青团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主要来自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共青团组织带领青年干事业的有效作为来凝聚青年;二是加强对青年的人文关怀,用思想的有效影响来凝聚青年;三是以实实在在的举措解决青年现实问题,用服务的有效帮助来凝聚青年;四是以共青团为核心的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去联系多元时空分布中的青年,用组织的有效覆盖来凝聚青年;五是加强对组织成员的正面宣传和事迹报道,用组织成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凝聚青年。
以上五种方法可以用事业凝聚、思想凝聚、服务凝聚和组织凝聚来概括,我们认为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描述:事业凝聚是前提,思想凝聚是核心,服务凝聚是途径,组织凝聚是基础,四者统一在共青团的凝聚力建设的全过程,贯穿在共青团工作的各层面。
▲事业凝聚关键是体现有效作为
事业认同是共青团凝聚力和吸引力建设的前提。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前提,北京、企业的宏伟事业是凝聚企业青年共同奋斗的前提。共青团要用企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感召青年,把青年的智慧和力量集中到企业发展的各项任务上来,引导青年按照发展需要努力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不断推出站在时代前列的青年优秀典型,促进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用组织培育青年、青年发展企业的整体形象和有效作为紧紧吸引青年凝聚在共青团组织周围,实现共同发展。
▲思想凝聚关键是实现有效影响
思想文化认同是共青团凝聚力建设的核心。随着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和社会多元思想观念的相互交织,青年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显著增加。共青团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尊重青少年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发挥共青团在典型示范、体验教育、实践参与等方面的优势,让广大青年在组织中受教育、在实践中受教育、在相互启发中受教育。
要切实为青少年提供人生发展指导。树立青年为本理念,变灌输教育为启发、体验和感悟。比如:在职业青年中开展“职业生涯导航行动”,面向社会开展‘‘今天我们如何成长,’系列讨论与实践活动等等,并广泛开展活动进农村,发挥青年典型的示范作用,让青年在典型激励下收获感悟,在真实体验中自我教育。要用青年文化感染青年。加强青年文化建设,实施品牌战略,把握青年时尚,增强青年文化活动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实施新品工程,促进青年题材文化作品的创作,给青年提供丰富多彩的选择。发挥青年文艺演出、文化作品、文化人才、文化社团和文化阵地的综合效应,实现青年文化的教育功能。
▲服务凝聚关键是提供有效帮助
服务认同是共青团凝聚力建设的途径和载体.随着社会“四个多样化”特征的日益明显,青年有着越来越多的生存发展问题需要得到帮助和解决。共青团必须强化资源配置,争取党政资源、协同社会资源、整合团内资源,努力建设面向青年、开放互动的服务体系,为广大青年提供个性化、经常性的服务。
要细分青年群体,分门别类提供服务。为优秀青年提供发展性服务,通过进一步建立行业性、区域性青联组织团结凝聚备誉优秀青年;通过各类青年荣誉的评比表彰,提高优秀青年的荣誉度。美誉度;通过输送到党校培训等机制,拓展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发展后劲。为弱势青少年提供保障性服务,依法维护进城务工青年、未成年人等的合法权益;发挥团组织“一助一”、“手拉手”工作机制和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的作用,切实为困难青少 年排忧解难。为普通青少年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各种途径为他们激发创造潜能、提升综合素质提供帮助。要扩大青年的交流力度,精心组织好交流活
动。
▲组织凝聚关键是扩大有效覆盖
组织纽带是共青团凝聚力建设的基础和依托。当前共青团基层组织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有团员无组织、有组织无活力等现象在一定范围内普遍存在,各类青年自组织的兴起-定程度上引起了青年的分流。要坚持一手抓新兴领域,一手抓传统领域;一手抓覆盖面的扩大,一手抓内在活力的增强。要加强团的基层建设,进一步健全组织,全面活跃工作。要不断强化共青团引导和主导各类有生机、有活力的青年组织的意识和能力,积极主动地以多样化的联系方式和多层次的组织形式应对青年群体结构和时空分布的变化。要分类、有序、积极地推进对青年的有效覆盖,通过工作和活动使“社会人”成为组织影响的人,通过社团、自组织的骨干等使“社会人”成为组织联系的人,最终通过建立团组织使“社会人”真正成为“组织人”。
要进一步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内在活力。增强基层团组织活力,一是加强活动、工作项目的横向联动和上下互动,推动基层团组织工作联手、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实现协作共赢。二是加强团内民主。要通过加强委员会和团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共青团工作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要不断创新组织形式。要大胆尝试组织联系、活动联系、政策联系、阵地联系、骨干联系等多种手段,扩大对青年的联系。以团组织为核心,通过青联、志愿者协会、创业者联合会等联系优秀青年群体,通过青年中心和种类繁多的青年社团、兴趣小组联系普通青年群体,通过建立青年社团联盟等方式不断将青年自组织纳入到团的工作体系中,发挥它们在广泛联系青年中的积极作用。
结论: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新时期共青团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关系到共青团组织能不能进一步提高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水平,能不能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青年工作的历史使命,我们要继续深入思考、认真研究,在未来工作中不断加以总结,以使我们的共青团事业更加蓬勃地发展。参考文献及资料
1、《团支部工作实务》中国青年出版社
2、《青春践行一新时期哈工大共青团工作探索与实践》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3、《中央企业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学习参考丛书.实践荟萃》
第五篇:提升团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方法 2
关于“如何提升团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调研报告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主力军和突击队。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我们的民族就是这样的民族,我们的党就是这样的党。
为了广泛联系青年,为了赢得青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来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代表和维护青年权益,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在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共青团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紧紧把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加强自身建设,领导广大青年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新时期,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对青年群体的影响,相对于社会其他群体,可以说是最大的。这也为共青团的工作提出了挑战。为了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青年工作,组织动员青年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党加强对共青团的领导工作,领导共青团加强自身建设,积极探索和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青团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切实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努力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共青团事业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这次调研活动从青年和共青团青年工作的重要性出发,团委书记对新时期党领导共青团建设的工作路径、基本原则、时代特点、基本经验进行梳理和阐述,以期总结出新时期党领导共青团建设的规律,对共青团更好地发挥好党的助手和
后备军作用、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提供借鉴和参考。首先景书记对新时期共青团建设面临的社会挑战和自身建设的问题进行阐述,对新时期党领导下的共青团进行的各方面建设工作做以背景的陈述,以突出新时期党领导共青团建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随后景书记从新时期党领导共青团建设的实践出发,对党领导共青团对其工作思路、组织运作模式、资源整合方式、活动运作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探索进行阐述。紧接着,景书记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对党领导共青团建设的原则进行概括,主要包括坚持政治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坚持凝聚青年组织与凝聚青年个人的统一、坚持组织覆盖与工作覆盖的统一等三个原则。第四章阐述了新时期党领导共青团建设的时代特点,新时期党领导共青团建设表现出了更加注重意识形态工作、积极参与政府青年事务管理、不断拓展社会化工作空间等三个特点。第五章对新时期党领导共青团建设的实践进行总结。总结党领导共青团建设的经验和规律,以期对当前共青团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