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改变员工工作心态为切入点,提升企业软实力
以改变员工工作心态为切入点,提升企业软实力
关于提升企业软实力,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
广西项目总部党群工作部
一、企业软实力的研究背景和提升企业软实力的动因
自从有了企业,如何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并获得成功,如何保持企业的稳定发展和长盛不衰,就成为企业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有关研究曾表明,根据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企业的竞争优势不是来自企业内部,而是来自企业外部,即市场环境。
而随着竞争的不断激化,企业的市场寿命越来越短。一些规模、技术力量很好的企业也难逃经营失败的厄运,如王安电脑公司、铱星公司等。在市场经济发达最为发达的美国,平均有62%的公司存活不到5年;寿命超过20年的只占公司总数的10%,只有2%的公司能存活到50年以上。其中,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足7年,大企业的平均寿命也不到40年。这使得人们对企业的关注更加集中到如何能使企业成功持久的运行上。而传统的经济学和企业理论分析的出发点都是从企业成长的外部因素探讨企业的竞争优势,没能从实质上阐述企业竞争优势的源头,因此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于是学者们把研究的目光投向企业的内部。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于上世纪90年代首先提出“软实力”的概念,将此概念引入了企业竞争领域。为深入研究企业内生的能力问题提供新的视角。最初“软实力”只是在国际政治力量中对应于“硬实力”出现。事实上,“软实力”现象不但存在于国际关系领域,而且存在于所有与国际关系相类似的处于竞争关系的所有领域中,其中特别明显的就是企业竞争领域。
二、企业软实力的概念及模型
企业软实力是相对硬实力而言的非物化要素,是企业运行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能有效整合企业资源的综合力;这种力量与企业价值意识相关,能够左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意愿,推动企业达成所期望的目标。硬实力是以物化形式存在的要素,是衡量企业做大做强的客观标准,例如:企业设施、资本、人员、经济规模等。而软实力是整合和使用硬实力的能力,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要素,是最终实现企业运营效能最大化的关键能力。
在企业中,与硬实力(物)相对的软实力要素有两个,分别为人和事(管理活动),人分为决策者与管理者,事则区分有形和无形,因此,企业软实力6力模型即以两大要素为坐标轴绘制而成,主要表现为源动力、感召力、规划力、共识力、执行力、管控力六大能力的协调联动。
源动力:与决策者有关的无形管理。企业家的自我追求、自我超越以及企业家对核心团队的建设与机制设计,构成了企业能否基业长青的动力源与核心命脉。
规划力:与决策者有关的有形管理。不谋全局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不足谋一时,企业家对未来形势的预见能力,对长远目标的系统规划和各种资源的整合能力,是企业长治久安的基本保证。
感召力:与执行者有关的无形管理。感召力是感染和号召企业人及相关利益群体为共同的事业信仰而前行的能力。在企业内部,它通过凝聚人心,驾驭人性,塑造员工行为,并以其强烈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促使员工自动自发的为实现共同愿景而努力的力量;在企业外部,它是通过品牌外延和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形式吸引外部的关注度和认可度,从而提高公信度的力量。
执行力:与执行者有关的有形管理。企业执行力水平直接反映了企业应对变化、融入竞争的综合能力,是企业软实力在竞争第一线的具体体现。企业执行力提升的关键在于企业对于人员基本功的培育和整体执行系统的搭建,两者的和谐匹配,迸发出高效的企业执行力。
共识力:将决策者的梦想变为执行者的理想的无形管理。企业通过组织行为,使团队成员对组织目标和决策消除分歧、达成共识,从而保障企业成员思想统一、行动同步,使大量的灰色“潜规则”转化成量化、透明的“显规则”。
管控力:将决策者的规划变为执行者每天的行动计划的有形管理。针对快速发展中且具备一定规模的大中型企业,如何有效管控企业运营过程?如何确保企业绕开快速发展中的“失序、失调、失衡、失续”的四大陷阱?企业管控力,从实用型的管控工具切入,找准发力点,把握关键点,提升企业经营安全系数。
三、企业软实力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企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它包含的范围很广。一般讲,属于思想文化教育等意识形态方面的建设都列入精神文明建设内。它本身又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各方面的互相配合为条件,靠综合治理来实现。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但企业究竟怎样建设,则是一个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的现实问题。人们在研究探索中发现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企业文化建设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文化系统中一个分支,它是以提高职工的群体意识为宗旨,以培育新的价值观念为核心,以优化企业产品质量为目标的文化体系。我国现代企业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相互促进;以人为本,注重提高企业职工素质;培育现代企业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重视提高企业信誉,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良好企业道德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最佳形式和途径,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的切入点,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内在客观规律的必然反映和要求。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向导和保证。
从约瑟夫对国际关系中“软”“硬”实力的定义可以推论出,企业硬实力主要指企业经济实力,企业软实力则主要指企业文化的影响力。企业文化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由此可知,企业的软实力提升了,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将增强,那么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企业软实力与企业综合竞争力
企业综合竞争力是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生的,由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共同作用下激发出来的,以市场竞争力为主体,以经济效应为目标的,企业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综合能力。企业综合竞争力包含核心竞争能力、可持续竞争能力,市场应变能力、科技开发力,产品竞争力,企业凝聚能力和团结进取能力等7个方面的能力。
其中针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而言,“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含于企业内部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力优势并使企业长期在竞争环境中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建立“核心竞争力”是公司长期竞争优势的来源。
由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可以得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软实力具备了核心竞争力的全部特征。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企业软实力是企业运行中产生的一种综合力,它对企业运行所投入的人、财、物、知识、信息、技术等各种资源要素的交互作用起粘合、润滑、催化、膨胀作用,使彼此分散、隔离的生产要素不断产生类似物理化学性的聚合、裂变反应,从而释放出更大的能量,推动企业的发展。
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与企业的软实力几乎等同。提升了企业的软实力则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也随之提升。
五、提升企业软实力应注意以人为本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是企业的根本,提升企业软实力,一切的起点都必须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基础,企业发展壮大,须把着眼点放在人上,做到凝聚人心,树立共同理想,以员工综合素质提高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以员工进步提升企业软实力,企业内外兼修,达到发展壮大,适应激烈市场竞争之根本目的。
手段可以包括建立公正合理的绩效薪酬制度和考核体系,倡导有序良性竞争;鼓励员工在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中承担更多的责任,为员工成长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科学规划和设计员工职业生涯,建设员工职业成长通道,满足员工职业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加强员工培训力度,提高员工业务工作和竞争能力;健全职代会制度,加强事务公开,鼓励员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建立员工信息沟通和诉求通道,健全员工权益保障体系;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创造和改善员工工作条件和环境,全面落实劳动保护各项措施;逐步提高员工福利待遇,努力健全员工生活服务保障体系,使每个员工以促进企业跨越发展为荣,自觉融入到集体中,在企业的发展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和追求。
六、提升企业软实力应以员工心态作为切入点
在软实力的诸多因素中,员工心态是当代国际管理界研究的新视角.即企业心理信息管理。员工主动、自觉、积圾地发挥自已的才智、发掘自身的潜力、达成自我实现与人生价值最大化.这是企业软实力的高端状态。从某种角度而言,企业软实力水平等于员工功能性心理状态水平。
价值多元化、个性化的后现代主义盛行的二十一世纪,鼓舞了几代人的物质激励于段.正在逐渐丧失其魔力.取而代之的是内在激励与人文关怀.关注的对象也由员工行为状态转变为员工心理状态.重视员工的主观感受,包括:主观幸福感、自我满意度、自我效能感等等。
由此,提出了知识经济时代人性化的企业软实力观的两个中心命题:
(一)员工终身发展观
心理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心理需求存在从低级到高级的多个层次。在低级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会追求更高层次的心理满足,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完成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一个具有凝聚力的企业。其员工的归属感应该牢围地建立在双方的共同愿景之上。当企业真正地关注员工作为“人”的心灵.并辅助其职业与人生发展,企业将成为员工实现自我的最重要的生命舞台。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一个致力于自我实现的人,才有可能是一个心态积极,在顺境与逆境中均能保持主动性、自发性与创新性的员工,即企业梦寐以求的黄金软实力。
(二)员工社会化、整体化的全方位关注观
人与机器的一大差别在于:人的效能发挥与其心理状态密切相关。人是复杂的。是身与心、心与行多方位对立统一的结合体。人的外显的行为受到诸多外部与内在因素的影响。员工的主观感受需要得到关注,在必要时给予他们心灵的慰藉,帮助其获得内在的平和与安宁,才是现实意义上的人性化管理。
七、改变员工工作心态的方法
用福利性服务辅助员工成长
作为一项福利性的配置,通过专业的、系统化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技术,帮助员工处理工作与生活中的心理事件(如:提高压力应对技巧、改善情绪控制能力、协助生涯规划、性格调适与人格发展、有效处理人际关系、迅速适应新的环境、纠正行为偏差等等),直接或间接提高企业凝聚力、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与忠诚度、主动性、积极性与工作效率,同时调适员工心态,帮助他们改善生命质量、取得个人发展的最大化。
“人文关怀与辅助员工发展”,通过以下几个渠道优化员工人力资源的利用率与提高产出率:节约招聘成本与培训开支、降低员工流失率、减少赔偿费用、降低缺勤(病假)率、降低管理人员的负担、提高企业凝聚力与公众形象、改善企业氛围、提高员工士气、改进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等等。
面向全体员工的知识普及及认知改变。服务形式包括大型的讲座、传递到每一位员工及其家庭的各种宣传材料等,目标是提高员工整体性的现代心理学基础知识水平,在提高对自身心理状态的关注的同时,构建科学的、理性的心灵观。
针对中层管理人员的主题培训,举办改善对下属人格特征的洞察能力的培训。
针对特定团体的专项辅导。对于公司招募的新人.在常规新人培训之外增加心理培训辅导单元.从职场发展、自我心理调试的角度改善他们的职场自我定位。促进对自我生涯规划的关注与思考.提高其抗挫折能力和对新环境的适应性。
八、打造企业巧实力
改变员工工作心态,提升企业软实力,从而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打造良好的工作团队,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综合实力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完成。当然,我们不能够一味的发展软实力。企业的持续发展,不仅需要硬实力,同时也需要软实力。由此我们引入“巧实力”的概念。
“巧实力”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安全与和平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苏姗妮·诺瑟提出的。2004年,苏姗妮在《外交》杂志上发表题为“巧实力”的论文。该文指出,必须实行这样一种外交政策,不仅能更有效地反击恐怖主义,而且能走得更远。
2006年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学者约瑟夫·奈在《外交》杂志上发表题为“重新思考软实力”的文章,文章称“单独依靠硬实力或软实力都是错误的,将它们有效结合起来可以称作巧实力”。按照约瑟夫·奈的解释,实施巧实力战略的含义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巧实力既不是硬实力,也不是软实力;巧实力是综合了硬实力和软实力的一个整体战略,是力量的基地,也是要实现美国目标的“工具箱”;它既强调强大的军事力量的必要性,同时也极大地关注联盟、伙伴关系和各个层次的机制,目的就是扩大美国的影响力和建立美国行为的合法性;向全世界提供公共产品是这一战略的核心,因为这能使美国的压倒一切的实力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利益和价值观达成一致。
对于美国实行巧实力外交政策的效果,我们不去深究,但是把这种思想引入到企业中,发挥企业的巧实力,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世界金融危机的发生对我国企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很多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将巧实力战略引入到我国企业中,意在打造企业的巧实力,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有效地发挥巧实力的作用,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机遇,建立企业间的战略联盟,不断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关学者对企业巧实力含义的界定借鉴了美国外交政策中巧实力战略的含义。认为企业巧实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指企业管理者综合运用企业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二是在战略管理过程中,有目的地培养并运用各种资源;三是充分分析外部有利的环境,抓住有利时机,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四是建立战略同盟,实现合作共赢。通过对企业巧实力的建设,增强企业内外部的影响力,改善企业的外部形象,提升内部的凝聚力,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条件。
企业硬实力主要包括企业的厂房、设备、资产以及产量、利润等日常生产经营所必需的有形物质,企业的硬实力是其发展的物质基础;企业软实力是指企业的创新能力、管理体制、企业文化、企业的品牌和形象等这些无形的东西,企业的软实力是其增强竞争力的必要条件,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片面的追求企业的硬实力,会使企业失去价值追求,不利于长远的发展;而片面的追求企业的软实力,则会使企业失去物质支持,最终也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打造企业的巧实力,合理运用企业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抓住有利的市场机遇,以利于企业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形势下,能够取得又好又快的发展。
九、打造企业巧实力的必要性
在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下,打造企业的巧实力是我国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保持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的主要途径,也是我国企业保持长久发展的必要选择。
(一)打造企业的巧实力是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的必然选择。发端于美国次债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各国的经济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我国企业来说,这既是挑战,又是难得的机遇。金融危机使得各个行业市场委靡,企业成本增加,销售量下降,利润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融资困难加剧,很多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面临着严重的亏损,甚至破产。但是对于我国企业来说,金融危机不能不说是一种机遇,国外很多企业破产重组,我国企业可以利用这个有利的时机进行海外并购,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这种形势下,打造企业的巧实力,巧妙地运用企业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提高创新能力,抓住有利的市场机遇,对于我国企业在金融危机形势下的生存和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二)打造企业巧实力是我国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企业的持续发展,不仅需要硬实力,同时也需要软实力。我国很多企业只注重硬实力的建设,忽视软实力的培养,或者只重视软实力的发展,而忽略了硬实力的建设,这两种情况最终都会导致企业的发展难以进行。硬实力拥有者,往往可以通过高压手段立即获取短期利益,但却未必能确保长期利益;但如果完全依赖软实力,可能会造成硬实力相对较弱,一旦外力介入,合作关系较易生变。因此,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恰当地运用企业巧实力,将软实力和硬实力相结合,这是企业保持长期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打造企业巧实力,可以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机遇。建立战略联盟,实现合作共赢,这是巧实力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产品的更新速度加快,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增强竞争力的难度越来越大。而建立供应链上的战略联盟,是企业增强科研创新能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一种有效途径。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较弱,缺乏核心技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较弱,因此,打造企业巧实力,建立必要的战略联盟,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可以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机遇。
十、打造企业巧实力的策略
(一)建设企业软实力和硬实力,并将硬实力和软实力巧化。硬实力和软实力是巧实力的基础。
(二)了解客户需求,抓住市场机遇。随着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企业的发展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以顾客满意为关注的焦点,因为顾客的满意关系到一个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由此可见,顾客是企业经营的主要驱动力,产品开发、生产以及服务必须围绕顾客进行,并由其参与,产品和服务质量必须满足顾客的需求。
(三)建立战略联盟,变竞争关系为合作关系。巧实力的一个重要战略就是建立战略联盟,将竞争关系变为合作关系。战略联盟是一种资源整合的组织行为,是参与企业根据各自拥有资源的异质性,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结合资源的互补性,追求共同利益的行为。企业在发展经营中,由于自身的能力有限。所要取得的战略经营绩效与企业依靠自身资源所能达到的经营绩效之间存在着差距,因此企业战略联盟成为企业联合发展的必然选择。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关注产业价值链企业的共同利益,达到合作共赢的目标,是企业有效弥补资源不足、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系要条件,有利于企业在不增加规模的前提下,实现规模效益。战略联盟的建立不仅局限于同行业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而且应该注重对产业价值链上的相关企业进行整合。建立战略联盟,对产业链进行整合,可以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提高对市场的控制力,获得企业间的协同效应。
(四)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由创新精神所缔造的应变力,是企业能够在非常时期创造性地发挥巧实力的基础。因此,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应该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提高创新能力,以此抓住有利的市场机遇,建立战略联盟,这是提高企业应变能力的一种途径,而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贯穿于巧实力建设的整个过程。创新不仅仅体现在产品的创新上,更重要的是体现于管理的创新,即企业的战略规划、制度(管理)体系、业务模式、业务流程等方面的创新。
提高创新能力,首先要形成创新型的企业文化,营造创新的氛围,实现思想理念的创新,将管理者和企业员工从传统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建立新的思维方式和管理理念;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提倡组织集体的不断学习和创新,将学习和创新作为企业的精神核心,使企业和员工的学习处于一个开放的环境中,这有利于企业的创新和发展;适当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研发和培育企业的核心技术;建立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培养员工创新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十一、结束语
打造企业巧实力是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有效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措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企业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硬实力。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企业硬实力建设的重点应该是打开各类融资渠道,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从长期形势来看,我国企业巧实力建设的难点就在于软实力严重不足。我国企业要打造巧实力,就必须首先把软实力建设好。
打造企业软实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企业硬实力的配合和支撑,也需要企业有意识的培养内外各种资源,并有效地加以应用。我们以员工的心态作为切入点,全面提升员工的工作态度,建立积极向上的和谐团队,营造成功的社会形象。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软实力。为我们的企业面对当前经济形势,有效地发挥巧实力的作用,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壮大提供有力的支撑。
第二篇:如何提升企业软实力
如何提升企业软实力
企业软实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在企业发展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章在探究企业软实力内涵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围绕如何提升企业软实力这个主题提出了塑造企业形象、品牌形象,培育员工综合素质、优秀企业文化等建议。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促使中国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中国企业在品牌管理、技术创新、人才建设等软实力方面与国际优秀企业之间仍存在很大差距。如丰田、英特尔、诺基亚等世界知名品牌之所在其所处行业具有领先地位,是由于品牌、人才、技术、信誉等构成的软实力的竞争优势。因此,中国企业要真正具备与世界一流企业同台竞争的实力,还需要把握节奏培育好软实力,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有可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开始研究企业软实力,但因为研究的时间较短,相对国外的研究,软实力基础理论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企业软实力的培育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如何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稳定发展和长盛不衰并且获得成功,一直是企业家和学者们追求的目标和永恒的课题。
软实力的内涵及影响因素
(一)企业软实力的内涵
“软实力”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约瑟夫〃奈在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提出的,以后又有学者把“软实力”引申应用于企业。这一概念的提出明确了软实力的重要价值,即与传统硬实力同等甚至超过了它的地位。企业的软实力是指企业在某种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下,为谋求自身发展长期形成的社会的文化认同感而产生的亲和力、吸引力、凝聚力。
企业之间的竞争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从长远来看,软实力甚至比硬实力更具有持久性和影响力。国家软实力主要由文化和经济元素构成,而企业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中的核心内容和基础。由此说明,培育企业软实力的目的,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当前的竞争力、生存能力和兴旺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二)企业软实力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要全面提升企业的软实力,关键在于找出影响企业软实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硬实力
企业的硬实力是指企业办公楼、设备、资本等,是以物化形式存在的。企业的硬实力是软实力存在的基础,为软实力的发展提供物质载体。企业的硬实力和软实力都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两者关系十分密切、相辅相成,软实力要靠硬实力支撑,硬实力要靠软实力辅佐。硬实力对软实力的影响作用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程度不同。2.创新能力
企业的创新能力是指企业随时根据环境的变化,创造性地采取相应对策,以维护企业的竞争优势。创新能力贯穿于企业生产过程中,是企业发展动力与源泉的软实力。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创造性的破坏”以后,创新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无论规模多大、名气多大的企业,要想获得持久发展,都需要新的竞争优势、需要创新。
3.企业家的修为
企业家的修为是指企业家的修养、素质、诚信。企业家是建设软实力的主体和源动力,其具有企业管理的能力,称为“源动力”,这种“源动力”既不是企业家精神也不是企业家能力,而是企业家的修为。企业家自身的超强自我驱动力和自我完善力,能够激发员工士气,改变员工行为,塑造企业精神,从而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
综上所述,创新能力是影响企业软实力因素最为关键的因素。并且,影响企业软实力形成的各项因素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同时,企业硬实力和软实力共同影响企业的经济实力,如何提升企业软实力
(一)全面塑造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指的是人们对企业的总体主观印象,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展市场规模、赢得客户信任、获得政府扶持等都有很强的作用。一个优秀的企业应该将其品牌内涵、服务理解能内容渗透给客户、员工等受众对象,塑造企业形象,赢得更广泛的发展空间,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积极提升企业的内在形象。主要包括:企业精神、社会信誉、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形象。第二,塑造企业的外在形象。主要包括:企业办公环境、营业场所环境和员工着装等方面的形象。第三,积极宣传企业的形象。企业的公关部门要借助新闻媒体、报纸刊物等有影响力的媒介进行宣传,借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
(二)塑造品牌形象
品牌是一种形象认知度、感知度、忠诚度,是企业最重要的软实力。品牌的基本功能是促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好感,使品牌对用户产生影响力。如何更好的塑造品牌形象,主要在于:
第一,突出自己的差异性。在塑造品牌形象时,要突出与强化自己的差异性,创造品牌优势,这种品牌优势是其他的企业无法复制的,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第二,塑造品牌核心价值。品牌核心价值是品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关键,品牌的一切传播活动都要围绕品牌核心价值展开进行。例如,青岛海尔的核心价值就是“真诚”,其广告语为“真诚到永远”;诺基亚的核心价值是“科技、人性化”,其广告语为“科技以人为本”。
(三)全面优化员工的综合素质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企业必须尊重员工、依靠员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服务,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发展。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第一,培育他们树立高尚的价值观,即培养他们自觉遵从高尚的价值标准,更多地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在面对“大我”与“小我”的选择中,应以大我为重,更多地关心社会集体利益,有集体责任感。第二,加强技术学习教育。企业每年都应针对各个岗位员工制定实用性强的培训方案和教育学习,以提升员工的职业能力。第三,奖罚分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对参加各类培训的优秀员工和在各自工作岗位上表演突出的员工加大奖励力度,对违反公司规章制度、违反职业道德等的员工进行处罚。只有赏罚分明,才能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因此,全面优化员工的综合素质,着力打造“高素质、高质量、高标准”的人才队伍,可带动整个企业的快速发展进步。
(四)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支撑企业发展的基础。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彰显出企业独具特色的底蕴,塑造核心价值理念。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培育特色文化。积极推进企业文化与当地传统文化相融的特色文化、社区文化等企业文化建设,着力打造体现行业特点、企业个性的文化品牌,构建企业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第二,确立核心价值观。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准则。企业要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先进的核心价值观。第三,提升企业凝聚力。积极开展各式各样的公益活动和宣传活动。在企业中开展健康丰富的文化活动,能够陶冶员工的情操,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使企业的凝聚力得到提升。
结束语
“硬实力”有时候可以在短期内获取,而“软实力”只能立足于企业本身,从潜移默化中逐步提升。因此,企业要着眼长远重视“软实力”,把提升企业软实力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提升企业软实力只要能够做到规划全面、战略正确、投入适度、重点突出,就能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三篇:加强企业软实力建设 提升员工价值观范文
加强企业软实力建设 提升员工价值观
炼油厂徐健
摘要:分析了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互动效应,指出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基本功能的实现都受到企业文化直接或潜在的影响,同时这些功能的实现又反作用于企业文化的形成、维持及发展。在企业文化变革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系统进行相应的调整,可促进新的企业文化的形成,两者必须有效结合,才能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关键词: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管理 软实力 企业发展
企业软实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价值观受市场经济复杂性的影响,存在着一种消极、错误的思想意识,使部分员工负面情绪增加、甚至否定自身的价值。这种消极的力量,严重制约着企业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落实。因此,加强企业软实力建设引导员工走出思想误区,正确看待自身价值,提升员工的价值观,已成为企业加强软实力建设,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用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用强有力的思想工作,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首先应切实重视当前员工队伍的现状,认真分析和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要把及时帮助和引导这部分员工做出正确合理的价值判断,阻止错误的价值观导致错误行动的现象的自然蔓延滋长,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内容。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地对员工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教育,帮助员工形成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增强员工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增强员工的企业责任意识,使员工自觉地将实现自身价值与为企业的科学发展融为一体,振奋精神,团结协作,开拓进取,迎难而上,为企业的发展奉献智慧和力量。
二、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培育员工的价值观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它集中地反映了员工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状态。作为企业员工,其价值取向是否与企业发展保持一致,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因此,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培育员工的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企业在文化建设上首先要体现以人为本。确立企业与员工共同的愿景,形成企业与员工为之努力的总目标,唤起企业的使命感,激励员工的敬业精神,使企业与员工围绕共同的奋斗目标,努力拼搏,实现共赢;企业领导干部要确立与企业发展一致的正确的价值取向,坚持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自由主义、以权谋私、享乐主义、任人为亲不正之风的滋生和漫延,保持纯洁性和战斗性;人是企业中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努力培养和使用好人力资源,发挥聪明才智,实现自我。
三、加强机制建设,激励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企业的分配机制、用工机制决定着员工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因此,企业应实施科学的分配机制和用工机制,合理利用和开发企业人力资源,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激励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1)企业要实施好对员工的继续教育工程,使员工为企业奋斗有目标,为员工自身价值实现的实现创造条件。员工素质的高低,是衡量员工所在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加强企业职工的继续教育和开发、培养,不仅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而且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员工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例如,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多年来持续推进员工继续教育工作,曾多次荣获集团公司专项技能大赛金牌,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力量。(2)利用好非经济报酬的激励方法,扩大员工的工作价值。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经济报酬”导向不利于企业与员工形成良好的心理契约,而非经济报酬则有助于企业和员工之间形成良好的心理契约,赋予了员工更大的工作责任,为员工提供了培训、晋升等个人发展的机会而增加了员工的满意度,有利于员工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因此,在稳定的经济报酬的基础上,利用好非经济报酬的激励方法,更能持久地激励广大员工在工作中敢于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在工作创新中充分展示自身的价值。(3)让有为者有位,让有位者更有为。企业组织部门应该给有为的人以位,这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要求,也是用人导向。尤其不要用组织干部编制去解决其他干部的待遇问题,确保责权利的相互统一,让真正有为的人得到企业的尊重和重视,激发工作热情,实现工作价值,让有位的人能够切实履行好岗位职责,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发展。(4)企业要切实关心员工,人的本能就是要求进步,因此,企业在引导员工正确看待自身价值的过程中,应多为员工着想。要关心员工的工作、生活和成长,鼓励员工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学管理。在政治上帮助员工成长,把他们培养
成为政治上坚定、工作上先进、作风上正派的现代企业员工;为员工创造安全、健康、清洁的工作环境,使员工工作情绪达到最佳状态,真切的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5)企业应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使员工感受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企业还应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组织氛围,鼓励信息共享和团结协作。例如,通过实行党代表常任制,积极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提高企业党委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扩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促进企业和谐发展。通过坚持开展企业厂长民主联系人会议,为员工积极参与企业发展建设,搭建平台;通过建立职工活动室,帮助员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员工们产生强烈的归属感;通过定期组织思维创新沙龙活动,促进员工相互交流想法、分享经验,形成更强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从而真正实
现员工自身价值与企业价值的相互融合,使双方的心理期望得到满足。企业软实力需要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企业管理等各项工作来支撑和不断的增强、延续,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因素。提升企业“软实力”,对内可以增强亲和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可以增强吸引力、认同力和影响力,进而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参考文献: [1] 宋淑丽.强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才质量[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1.[2] 杨沛霆.企业赢思维训练,2005.
第四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软实力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软实力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站在战略高度精辟指出,“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优劣在于文化”。可见,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作用。企业有了积极向上的优秀文化,它就会重视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赢得客户、打响品牌,终成“百年老店”;反之,企业缺乏优秀的文化,它就像一个没有个性和创业激情的人,终将在市场竞争中湮没沉沦,失去竞争力,为市场所唾弃。正是由于企业文化在促进企业发展战略实现过程中的灵魂和支柱作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才将其单独立项加以规范。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企业文化在促进企业发展战略实现中的重要作用
美国兰德公司的研究表明,世界500强之所以强,固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关键在于以文化力致胜。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条件下,企业要实现发展战略,做大做强,应当重视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一)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为企业提供精神支柱。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有一点精神,要有理想和追求。因为有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他才能活出精彩,活得有价值。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样需要具备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精神。有了这种现代企业精神,才能将企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心紧紧连在一起,让他们尽最大努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有了这种现代企业精神,才能让企业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困难情况下不致被击倒;才能让企业抓住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这种现代企业精神集中体现为企业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提供精神支柱。
(二)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具有的不可交易和不可模仿的独特的优势因素,是企业竞争中最具有长远和决定性影响的内在因素。通常认为,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具有以下特征: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关键技术、真实稳健的财务状况、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真实诚信的服务态度、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公平公正善待员工、鼓励员工开拓创新的激励机制等。所有这些特征,几乎都与企业文化有关。我国中医药行业的著名老字号—— —北京同仁堂[38.09 1.49% 股吧],之所以历经300多年而不衰,不可否认的是其拥有“核心技术”,但同样重要的在于历代同仁堂人前赴后续、不懈追求,始终恪守和培育“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修合无人心,存心有天知”的文化传承。为此,企业应当重视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为内部控制有效性提供有力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指出,“企业应当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企业文化是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抓手,表现形式往往是系列规章制度及其落实。这些规章制度连同其他管理规范,甚至包括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要真正落实到位,都必须努力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就不能统一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思想和意志,就不能激发其潜力和热情,就不能培育对企业的认同感,就不能形成卓越的执行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为了真正发挥内部控制在强化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应当重视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致力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
二、如何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
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
第一,要注重塑造企业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坚持不懈、努力使全体员工都必需信奉的信条,体现了企业核心团队的精神,往往也是企业家身体力行并坚守的理念。它明确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哪一种行为是企业所崇尚的、鼓励大家去做的,哪一种行为是企业反对的、大家不应该去做的。正像一个人的所有行为都是由他的价值观所决定的那样,一个企业的行为取向也是由企业的价值观所决定的。这种价值观和理念是一个企业的文化核心,凝聚着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思想观念,从而使大家的行为朝着一个方向去努力,反映出一个企业的行为和价值取向。比如,迪斯尼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健康而富有创造力”,简短而内涵丰富。企业文化建设始于核心价值观的精心培育,终于核心价值观的维护、延续和创新。这是成功企业不变的法则。为此,应当注重以下方面:一要着力挖掘自身文化。要注意从企业特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出发,把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有机地结合起来,总结出本企业的优良传统和经营风格,挖掘整理出本企业长期形成的宝贵的文化资源,在企业精神提炼、理念概括、实践方式上体现出鲜明的特色,形成既具有时代特征又独具魅力的企业文化。二要着力博采众长。要紧紧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开放、学习、兼容、整合的态度,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创新、自成一家的方针,广泛借鉴国外先进企业的优秀文化成果,大胆吸取世界新文化、新思想、新观念中的先进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长避短,为我所用。三要根据塑造形成的核心价值观指导企业的实际行动。
第二,要重点打造以主业为核心的品牌。品牌通常是指能够给企业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其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企业产品或劳务的品牌与企业的整体形象联系在一起,是企业的“脸面”或“标识”。品牌之所以能够增值,主要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在市场竞争中,企业无不重视其产品或劳务品牌的建设。打造以主业为核心的品牌,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应当将核心价值观贯穿于自主创新、产品质量、生产安全、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文化建设中,着力打造源于主业且能够让消费者长久认可、在国内外市场上彰显强大竞争优势的品牌。
第三,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应当信守的重要原则。企业要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全体员工办企业的方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用美好的愿景鼓舞人,用宏伟的事业凝聚人,用科学的机制激励人,用优美的环境熏陶人。努力为全体员工搭建发展平台,提供发展机会,挖掘创造潜能,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其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精神。同时,要尊重全体员工的首创精神,在统一领导下,有步骤地发动全体员工广泛参与,从基层文化抓起,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全员共建。努力使全体员工在主动参与中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认同企业的核心理念,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四,要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领导责任。在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过程中,领导是关键。俗话说,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绵羊,久而久之,这群绵羊就会变成“狮子”。要建设好企业文化,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规划、狠抓落实,这样才能取得实效。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当站在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系统思考,出思想、谋思路、定对策,确定本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提出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
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要与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相适应,要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主管部门,安排专(兼)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形成企业文化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各职能部门分工落实、员工广泛参与的工作体系。与此同时,企业要深入调研、制定规划,认真梳理整合各项工作任务,分清轻重缓急,扎实推进。要着力将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企业文化规范,通过梳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对员工日常行为和工作行为进行细化,逐步形成企业文化规范,以理念引导员工的思维,以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使企业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做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同成长、共生死,真正实现“人企合一”,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对企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
三、如何解决并购重组中的文化整合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收购享有“世界上最安全汽车”美誉的瑞典豪华品牌沃尔沃轿车,堪称“蛇吞象”故事的现代版。由此,人们自然会想起2004年联想集团[4.59 0.88%]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它们之间不乏相同点。回顾收购后5年多走过的历程,在肯定收购取得了初步成功的同时,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并不讳言联想曾经走过的弯路,他的经验之谈中包括:对境外并购交易中文化融合的难度,估计多高都不算过分。他甚至由此发出感叹:“文化磨合决定收购的成败!”当初评估收购风险时,柳传志认为主要存在于四个方
面:市场流失、员工流失、文化磨合和业务整合。其中,文化磨合是他最为担心的。收购后维持上至最高管理层、下至销售人员不变,只是迈出文化磨合的第一步。在收购后的日常管理中,两国复杂的国情和两个企业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还是给联想集团带来了种种不和谐的尴尬。由此可见,我国企业在进行企业并购尤其是境外并购过程中,应当重视并购相关风险,尤其应防止忽视企业间文化差异和理念冲突,确保并购重组成功。
国际著名咨询公司科尔尼公司的统计分析表明,企业并购失败风险主要发生在两个阶段,即企业并购交易开始前可研阶段和并购完成后整合阶段;而在约三成的失败案例中,风险均发生在并购前可研阶段。因此,企业在并购前,应当重视对并购双方的企业文化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估,并将评估的重点放在并购双方在国家文化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文化能否相互融合等方面。企业并购完成后是否会发生文化冲突,应当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内容。
企业并购完成后,应当特别注重文化整合。一要在组织架构设计环节考虑文化整合因素。如果企业并购采用的是吸收合并方式,则必然会遇到各参与并购企业员工“合并”工作的情况。为防止文化冲突,既要在治理结构层面上强调融合,也要在内部机构设置层级上体现“一家人”的思想,务必防止吸收合并方员工与被吸收合并方员工“分拨”现象。如果企业并购采用的是控股合并方式,则应在根据公司法组建企业集团时体现文化整合。要在坚持共性的前提下体现个性化。
要以统一的企业精神、核心理念、价值观念和企业标识规范集团文化,保持集团内部文化的统一性,增强集团的凝聚力、向心力,树立集团的整体形象。同时允许子公司企业在统一性指导下培育和创造特色文化,为下属企业留有展示个性的空间。二要在并购交易完成后的企业运行中,进行深度的文化整合。可以考虑以下三种整合方式:以并购方的文化进行整合;以并购方的文化为主体、吸收被并购方文化中优秀的一面进行整合;以并购双方的文化为基础创建全新的优秀的文化。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其过程相对都会较长。境外并购尤其如此。不变的原则是,应当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促进文化融合,减少文化冲突,求同存异,优势互补,实现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促进企业文化的整合与再造,确保企业并购真正成功。
四、如何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
企业文化形成并用以指导领导和全体员工行为后,应当保持相对稳定,防止朝令夕改。当企业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时,企业的发展战略可能发生改变,企业文化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实现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第一,要着力构建企业文化评估体系。企业文化评估是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的重要环节。企业应当定期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以及取得的进展和实际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估,着力关注以下主要内容:董事、监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责任履行情况;全
体员工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企业经营管理行为与企业文化的一致性;企业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参与企业并购重组各方文化的融合度;员工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等。在此过程中,应当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全面评估与重点评估相结合,注重评估指标的导向性。要突出关键指标,确保评估指标的可操作性。二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注重评估方法的科学性。要根据评估内容和指标功能,量身定制不同的评估标准。三是,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估结果的有效性。既要引导企业通过对照评估标准,自我改进、自我完善,不断激发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要兼顾社会公众以及企业利益相关者,借助专业机构力量,提升文化评估专业水平和公信力。
第二,要着力根据综合评估结果推进企业文化创新。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持续动力。企业要重视企业文化评估结果的利用,既要巩固和发扬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果,又要针对评估过程中发现的企业文化缺失,研究分析深层次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以此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调整以及企业内外部政治、经济、技术、资源等因素的变化,着力在价值观、经营理念、管理制度、品牌建设、企业形象等方面持续推动企业文化创新。其中,要特别注意通过不断打造以主业为核心的企业品牌,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和跨越。
企业的软环境,不仅事关企业形象,而且事关人心向背;不仅事关当前,而且事关长远。在复杂多变的后危机时期,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同时存在。为抢抓这一重要机遇,企业尤其应当重视企业文化软环境建设,让持续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走跨越发展之路。
第五篇:企业文化,提升企业软实力
企业文化,提升企业软实力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说过,“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优劣在于文化”。企业有了积极向上的优秀文化,它就会重视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赢得客户、打响品牌,终成“百年老店”。
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有一点精神,要有理想和追求。因为有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他才能活出精彩,活得有价值。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样需要具备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精神。有了这种现代企业精神,才能将企业全体员工的心紧紧连在一起,让他们尽最大努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我国中医药行业的著名老字号北京同仁堂之所以历经300多年而不衰,不可否认的是其拥有“核心技术”,但同样重要的在于历代同仁堂人前赴后续、不懈追求,始终恪守和培育“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修合无人心,存心有天知”的文化传承。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和意志,激发其潜力和热情,培育对企业的认同感,从而形成卓越的执行力。
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使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企业发展目标相一致,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增强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让职工有家的感觉,让每个职工的心灵有所归属,精神有所寄托,生活有所保障,公司是职工的家,要让每位员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抓得住心,才能留得住人。试想:在如今物欲横行的年代,当职工对公司说“感恩”时,那是一句多么难得的话语,那其中包含了公司对职工多大的吸引力,那中间又能让职工焕发出为企业作贡献多么大的动力。我想,那将是每位老板、企业家听到的舒心最悦耳的话语。
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基础,也是企业在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发展人才、留住人才的最好办法。尊重人才,用美好的愿景鼓舞人。努力为全体员工搭建发展平台,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其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精神。努力使全体员工在主动参与中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认同企业的核心理念,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企业的软环境,不仅事关企业形象,而且事关人心向背;不仅事关当前,而且事关长远。在复杂多变的后危机时期,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同时存在。为抢抓这一重要机遇,企业尤其应当重视企业文化软环境建设,让持续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走跨越发展之路。
郑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