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舆县绿缘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规划(大全)
发展新型农业
建设新型农村
培养新型农民
平舆县绿缘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三农”建设规划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农业发展是做好国家各项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平舆县地处河南省东南部,两省〔河南、安徽)三市(驻马店、周口、阜阳)结合处,土地总面积1282平方公里,总人口105万,其中农业人口90万,是典型的农业大县。
该县交通便捷,道路交织成网,四通八达。东西连接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和京九铁路境内有106国道贯穿南北,新阳、大广两条高速公路呈十字形交汇,县乡、乡村公路全部硬化,实现了村村通油路。通讯、供电、供水、供气、环保等基础产业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成功营造了信息流、物资流、人才流竞相涌入的“洼地效应”。
平舆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物阜粮丰,是传统的农业大县,盛产优质小麦、玉米、芝麻、大豆、花生、棉花、瓜果、蔬菜等。日益加快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使平舆成为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县、白芝麻标准化种植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其中,优质白芝麻种植面积达60万亩,产量、出口均居全国第一,享有“中原百谷首,平舆芝麻王”的美誉。平舆县是江淮流域著名的皮革产地,东和店镇是豫南最大皮张集散地,庙湾镇出产的“庙皮”是历史上最受客商欢迎的汉口路皮货。在“小群体大规模”的畜牧养殖业发展格局中,奶牛养殖及奶品加工产业日渐壮大,成为豫南的一枝独秀。平舆水资源丰富,矿泉水资源储量可观。经原国家地矿部鉴定,地下水为“锶和偏硅酸复合型优质饮用天然矿泉水”,是河南省迄今发现的水质最优的天然矿泉水资源,开发潜力巨大。高扬店镇三所楼村地处高扬店镇政府西侧,全村耕地总面积6000余亩,5000余人。东陶自然村现有土地360余亩,500余人。
一直以来全村只能靠外出务工、零散农产品交易等发展经济,收入较少,目前还没有养牛项目。境内气候条件优越,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偶尔干旱,基本无涝”和“霜雪较短,无霜期长”的特点。地理位置也非常优越,村内道路硬化率高、十分方便,土地集中、平整。村内及土地周边没有涉污企业、环境优良,通讯、电力发达。青贮饲料来源广泛、劳动力充足,饲料及饲养成本较低。交通便利,距镇政府所在地5分钟路程,距大广高速杨埠出口约20分钟路程,交通十分便利。村内电力充足,有线、无线网络、通讯等设施配置到位。
近年来暴露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迫切需求及农业最终的发展归宿等资讯,催使我公司加快投身于发展生态农业大潮的步伐。
为更好的做好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及农民管理等工作,根据本公司日前业务并在涉农领域的自身所见所闻、所感所悟,结合自身实际规划如下:
总体目标是:通过10-15年的努力,把我的家乡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创立独具特色的农业品牌。
一、我的理想:(一)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以上摘自农业 专家对农业产业化的定义。我心中得农业产业化是:
1、规模化:土地集中统一耕种,规模养殖统一标准。把土地集中起来,根据需求种植农作物,把养殖统一起来,按客户要求养殖和生产畜产品。
2、订单化:根据市场需求种植农作物或养殖畜产品,所有的农产品一定先拿到订单再进行种植、养殖和生产,没有订单宁可不种、不养、不生产。
3、科学化:重视质量,科学管理。所种植的农作物及养殖的畜产品要严格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的标准进行种植、养殖和生产,一定要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种养和管理,宁肯低产量确保高质量。绝对做到不上化肥、不打农药、不用添加剂。
(二)农村城镇化:
农村城镇化是指各种要素不断在农村城镇中集聚,农村城镇人口不断增多,城镇数量、规模不断增大,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
我心中的农村城镇化:村容整洁,道路宽广,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绿化率达1:1。住房建设环保规划合理,污水、垃圾、粪便集中处理,人畜分开。公共设施完善,休闲、娱乐、治安、医疗卫生等设施齐全。
(三)农民市民化:
农民市民化是我个人的创意,并不是把户籍上的农民变成市民,而是生活质量和待遇与市民一样。有完善医疗、养老体制,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有自己的工厂、企业,在自己家门口就能上下班,有稳定的收入,有创业者的空间和舞台。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给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农村娃。让世人翘起大拇指的感慨到,你是农民啊!了不起。
(四)事业品牌化:
打造陶氏品牌,利用我的专业及所长打造品牌农业,培养品牌人才,发 动各方力量为我摇旗呐喊、出钱出力,树立品牌形象。誓做本地大学生返乡务农的又一颗新星。
二、我的思路:
(一)立足农业搞经济,要从农业上挣钱。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经济体,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养殖、科学化生产。把农业做大、把产业做强。
(二)发展农村搞建设,要重视农村建设。把农村的建设与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用经济体的方式把农民团结起来,每个经济单位都要承担一定比例的农村建设任务。让经济建设与农村建设同步发展。
(三)成就农民圆梦想,要提高农民素质。重视农民提高素质的工作,培养有文化、有财富、有理想、懂经营、会管理、乐奉献的新农民,圆世代农民翻身梦。
三、我的计划:
“以养带种、以点带面”,先以养殖项目建设为基础,做稳养殖业,同时带动种植业发展;以首批牛场为中心,建设分厂,拓宽其它区域的项目建设,进而全面发展,形成稳定的、规模的种、养市场。实行公司投资独立运营与引导农户散养相结合的模式,引导并掌控本地养牛市场,掌握最新行业资讯与技术。
“先易后难、生态发展”,先按传统种养模式操作,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待市场稳定后,提高产品质量,重视绿色、健康、环保,生产无公害产品。先做好养殖,时机和条件成熟后发展加工业,最后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农业和其它相关服务业。发展其它类型养殖与种植,最终建成生态农业基地。
“发展经济、以人为本”,科学经营和管理公司,坚持发展经济,坚持按比分红、按老取酬,杜绝铺张浪费。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队伍建设,把 人放在第一位,一切以人的利益为第一位,关心员工的生活和发展,时刻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为员工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先进的机制管理人,以科学的方法培养人,以人性的真诚留住人。
(一)办好养牛场,也即第一个五年计划(2013-2018年):即根据现有资金和实力,科学规划和建设千头肉牛繁育基地,计划用5年时间办好养牛场,到2018年底确保养殖场存栏3000头。
即日起聘请省畜牧规划研究院的专家进行规划设计,按要求上报土地使用申请资料,请相关专家做环境影响评审,联系畜牧及动物防疫部门申请动物检疫检疫证书等。具体实施是2013年建设圈栏,进行饲养基地、生产、办公建设和防疫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6月底引进优质杂交架子牛500头,繁殖母牛500头,建立冷冻站,培育核心牛群,自扩自繁,2014年底第一批肉牛出栏。以后逐年增加,到2018年底确保养殖场存栏3000头。可行性报告及其它相关资料有关专家正在论证、起草,不日即可上报。
(二)搞好养牛业,也即第二个五年计划(2019-2024年):根据发展情况,用5年的时间扩大养殖规模,发展散养模式。一是吸纳社会资金建设分厂,实行股份制,按比分红;二是牛犊出租,由公司统一购配牛犊,租借给农户散养,提供技术咨询和疾病预防服务,成牛后按行情收购,扣除牛犊成本费和管理费;三是发展饲料加工、兽药销售等行业,建立完善的养牛配套设施及技术服务团队。形成稳定的牛业发展市场,进而带动其它畜产业和种植业的发展,为生态农业打基础。2024年底确保总存栏达30000头。
培养科技人员,打造特色养殖团队和医疗团队,培养一支强悍的销售团队。联系农业大学、农业科学院等农业研究单位,促成这些单位在我处建立实验基地或实习基地,引进其它部分高校资源,增加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牌,联系对口局、委,力争获取国家项目扶持,建设牛业“繁、育、产” 及牛产品集散地。
(三)发展生态业,也即第三个五年计划(2025-2030年):根据公司养殖、种植产业的发展情况,科学规划和发展生态农业,以绿色、健康、环保为标准生产加工生态产品,发展旅游农业和观光农业,发展餐饮和服务业。计划用五年时间发展生态农业,最晚到“三五”末期,生产出合格的生态有机农产品。公司年盈利额比“二五”期间翻一番。
第一阶段。发展沼气建设,生产有机肥料。将本厂、分厂、散户的牛粪、废水统一回收处理,生产沼气,满足本厂生产使用的同时提供给附近居民使用。将沼渣、沼液按照有机肥的生产工艺进行科学生产,生产出合格的有机肥。
根据养殖发展情况,适时扩大养殖规模,强调生物链建立,废弃资源循环利用,以供应绿色健康牛肉,同环境友好发展为目标。采取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标准、统一治污,全面实现标准化管理、生态化养殖、产业化经营、企业化运作、市场化发展的模式,向社会提供安全、优质、绿色的牛肉产品。
第二阶段。种植经济效益更高的农作物,建设无公害蔬菜、水果基地,发展高档食用菌栽培。种植可青贮的粘玉米、可生产蛋糕、面包、薯片等高档副食的小麦等。建设标准化蔬菜大棚,根据有机肥生产情况,建设大棚规模。根据土地情况,种植无公害水果,在果园发展土鸡、家兔等小牲畜养殖。
发展牛肉、牛奶、皮革、有机农产品等加工业,引进或自建屠宰场、牛肉加工厂、牛奶加工厂、皮革加工厂、有机蔬菜及粮食加工厂等,进而发展旅游、餐饮、住宿、洗浴、休闲、娱乐等服务业。可根据各镇情况,将种植、繁育、养殖、加工、旅游、服务等各项产业分散建设在全县各村,真正达到“一乡一品牌、一村一特色”,进而带动全县经济发展。
生态农业是将来农业发展的归宿,也是农业市场追求的最高水准。绿色、健康、环保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三项重要指标,尊重自然规律,科学规划本地农业发展,严格按照生态农业要求,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三五期间”要创立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品牌。
(四)展望:也即第四个五年计划及后期(2030年以后):坚持公司发展模式,稳定产业项目,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中国®东陶”品牌已经形成。建立公司员工完善的医疗、养老体制,做到全体员工有车、有房、有保险,物有所需、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不为经济发愁、不为生活所困。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营销水平,成就一套先进的营销机制,培养一批优秀的营销人才;打造一支一流的管理团队,学习最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最先进的管理人才,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培养独具特色的服务团队,纵观各行各业竞争到最后就是服务的竞争,服务的理念和深度要不断的更新和加强,要及时满足社会的需求,不断的总结、不停的学习,把服务当成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力法宝,常抓不懈。
四、我的社会发展规划
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经济,以经济体的方式把群众凝聚起来,力争全体加入、全员加入,进而推动社会建设。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参与社会管理,重视宣传工作,突出文化产业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作用,成立先进的宣传团队,抵制歪风邪气,把广大群众吸引到正确的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道路上来。
公司每年都要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发展本地公共事业,把农村教育、医 疗、养老放在第一位,优先发展。选聘优秀教师,与重点、名牌大学的附小、附中对接,重视素质教育;联系社区医院,扩大或加强设备投入,提高福利待遇引入高端人才,重视基层卫生所建设,把卫生知识普及、疾病预防、公共卫生防疫、健康生活教育等工作常抓起来;引入先进的社区管理模式,重视文化建设,突出文化氛围,强调管理大家、大家管理的原则。
多种方式的发展经济,以生态农业基地为依托举办农家乐、采摘节、观光季,吸引本地及周边地区群众到此休闲、娱乐、采摘。通过开展品牌产品交流会、生态农业展示会等形式吸引省外、国内、海外的企业来交流、洽谈、合作。
注重农村基础建设的合理、科学,引导群众走集约化、生态化的居住环境建设,不盲目、不跟风,要用经济的手段把农民扶上楼。
五、我的困难
(一)土地
协助我尽快完成土地审批工作,尽快下发批文。
(二)资金
1、资金使用计划:
千头肉牛繁育基地,总投资约1500万,其中厂房建设约250万,机械设备约100万,首批牛犊约800万,流动资金350万。
2、资金来源:
自筹资金700万元,银行贷款400万元,申请扶持资金400万元,希望政府能下拨一批建设资金。
(三)电、路、水
希望政府能把高低压线路架好并接火通电,能给我铺修一条5米宽、350 米长的生产路,能给我打一眼50米深的人畜饮水井。
在国家经济形势好转,农业政策扶持力度空前的大好形势下,我相信中国的农业一定大有作为,我坚信农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农民的生活会更加幸福!
河南省平舆县高杨店镇东陶村 联系人:陶风平
联系电话:*** 邮箱:tfp84@126.com QQ:784300954
平舆县绿缘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2014年1月1日
第二篇: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项目计划书
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项目计划书
一、前景:
随着耕地及传统农民的日益减少,“科技密集型农业”逐渐的兴起,加之生态的严重破坏。恶劣疾病逐渐增多。引用马云最近的一段演讲“十年前,有谁听说过身边的谁得了癌症,那个时候,癌症是个稀奇的词,只听过没见过,但现在谁能说自己身边的朋友,亲戚,同事中没有得癌症的。”是的,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品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认知到食品安全及环境问题的重要性。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过去的解决温饱问题到现在的讲营养,讲保健,讲生态,讲回归大自然。。而发展生态农庄项目正好符合现代人不断追求生活质量的要求。
二、地理位置分析及优势:
当阳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处于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是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旅游风景区。距宜昌市68公里,距荆门市59公里,距枝江市仅37公里。地理位置优越。而该物业位于当阳市群力村,距当阳市中心仅5公里车程,该物业独门独院,且院内近10000平方绿化已成雏形。时尚又不失沉稳的近500平四合院静于绿意间,旁带2独栋4单间小别墅。而这一切的惬意紧邻60亩的水库,水库中间有小岛,且水库分支众多,最长的一支长达700余米,而两旁的山林既是美景也是天然的生态养殖场。
三、项目内容(大纲):
该项目分五期进行:
(每期进行需在上期达到一定期望值)
第一期:
整体规划布局(充分考虑二、三、四、五期发展规划); 园林改造; 田园规整;
果树选择及分布种植; 现有房屋修整;
土鸡养殖(分月逐批饲养); 休闲农庄经营
(目的:规划在前,经营在后,合理布局,稳步进退,自负盈亏,农庄模式成立)
第二期:
扩大养殖规模及品种; 水上项目开发; 农家酿酒项目植入; 农庄经营扩张。
(目的:循环农业链的搭建,农庄农家项目的多元化,订单农业及农业观光的奠基)第三期:
青少年生态农业培训教育基地;
生态农业旅游观光; 订单农业生产。
(目的:扩大农庄知名度;创造稳定营业外客源;带动周边农户增加收入;模式套模式环环相接环环生利;塑造社会品牌)第四期:
农副产品半深加工;
整合宜昌周边地区生态农业产品; 大宜昌地区设点设店(专卖)
(目的:充分利用前期奠定的品牌影响力,整合资源,为我所用。进一步塑造地区品牌效应;带动更多农民就业及增加收入)第五期:
发展连锁(连锁的项目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自有品牌生态农业产品专卖店及生态农庄的各个项目或项目综合)
(目的:扩大品牌占有率、影响力;帮助生态爱好者创业成功;为生态农业代言带给更多人健康的食品及适宜的环境;影响人们从自身环境的改变从而带动社会环境的改变)
2015年1月
张洋
***
***
第三篇:重庆双有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xiexiebang推荐)
重庆双有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董事会决议
2012年2月10日,在綦江南海岸茶楼,由公司全体股东研究一致通过,聘请牟永恒为重庆双有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在公司建设期间,主持全面工作。
全体股东签字:
2012年2月10日
第四篇:安徽省生态农业发展规划
安徽省生态农业发展规划
生态农业是指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总结吸收各种农业方式的成功经验,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原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保护、培植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和减少环境污染,形成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石油农业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它要求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人,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特别是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规律,立足当代,放眼未来,在发展生产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以至根除恶性循环,为当代人以及子孙后代创造一个经常保持最佳状态的生态环境。实践证明,在当前农业面临人口增长,耕地减少,农业资源开发不尽合理,工业“三废”污染、农业自身污染比较严重,广大消费者对农产品信任度不高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是保护和合理开发农业自然资源,遏制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增强我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生态省的重要内容。
根据省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要求,我委编制了《安徽省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本规划以《安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和国家、省级地方法规与政策为依据,从安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重点分析了生态农业建设的有利条件、制约因素、发展概况,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总体目标、建设步骤、建设重点、主要任务、保障措施。
一、基本情况
(一)生态农业发展概况:我省生态农业建设起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末,相继在全省17个地市建立了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生态农业试点50多个,试点面积38万多公顷,受益人口100多万人。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生态农业建设不仅在数量和规模上,而且在质量上都有所提高。目前,全省试点总数增加到150多个,试点面积扩大到150多万公顷,受益人口增长到500多万人,涌现出了一大批县、乡、村试点先进典型。
1、县域生态农业试点建设取得明显成效。1999年,全椒、歙县成为全国第一批生态农业建设县。2000年,颍上县被列入第二批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近几年,桐城、宁国、广德、南陵、舒城、东至、石台、庐江、泾县、金寨等10个县市被列入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县,筛选和建设了一批生态农业示范点和工程项目,获得了初步成效。
2、发展生态农业的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形成。1999年,《安徽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正式颁布实施,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法律保障。2000年,《安徽省生态农业建设“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规划》列入《安徽省农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规划》,使生态农业建设真正纳入政府行为。2000年,省农委印发《安徽省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作为推进生态农业建设的切入点,使生态农业建设真正落到了实处。
3、生态农业技术体系逐渐完善。在近二十年的探索和发展中,各地总结推广了许多生态农业模式及其技术类型,主要有:“猪—沼—果(菜、鱼、粮、菌)”、“种—养—加—沼”、“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五早‟多熟制栽培”、“小流域综合治理”、“稻田养殖”、“果园立体种养”、“立体农业”、“观光生态农业”、“矿区塌陷地综合治理”等。这些生态农业典型模式及技术类型经过分类整理和归纳总结,形成了《安徽省生态农业典型模式及其技术》,已经对外发布,在全省推广应用,初步构架了适合我省各种生态类型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
4、生态农业工作基础不断加强。一是加强舆论宣传,提高环保意识。省农业生态环境总站累计编发各种期刊和技术资料15000多份,在《安徽日报》创办“农业生态环保建设巡礼”专栏,整体报道全省农业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及其典型经验,在省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二是加强机构建设,不断健全工作体系。目前,全省已建立省市县级农业环境保护机构53个,其中:省级站1个,市级站12个,县市级站40个。三是开展农业环境和农产品质量调查与监测,先后完成了农业部、省政府有关部门部署的8次规模较大的农业环境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调查与监测评价工作,为治理淮河、巢湖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决策的出台提供了科学依据。四是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目前,全省已认证“安徽无公害农产品”385个,总产量100多万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总面积3.1万公顷。全省有128个企业180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绿色食品产地监测面积480万亩,产品总量66万吨,产值33亿元。全省通过认证的有机食品面积4.8万亩。五是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积极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目前已在全省52个县市569个村实施了“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据统计,我省农村户用沼气池拥有量20万口,建城镇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池441处,大中型沼气工程60处,安装太阳能热水器200万立方米,全省农村省柴节煤普及率达95%以上,建成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示范点13处,供气达2986户。
(二)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利条件:安徽位于华东腹地,地处长江、淮河中上游。土地面积13.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4%,其中平原、山地、丘陵、台地、水面所占比例分别为49.6%、15.3%、14.0%、13.0%和8.1%,耕地面积417.8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30.06%。是华北与华东的过渡地带,具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生态条件。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地形多样,土壤肥沃,生态系统多样,是南北物种汇集地和重要的基因库,生态环境质量和物种多样性保持良好,可更新资源恢复能力较强,森林覆盖率达到28.9%,全省农业生态环境总体状况较好,尤其是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环境优势明显。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淮河、巢湖流域污染治理和江淮分水岭地区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建立自然资源保护区,既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又保护了一大批农业自然资源;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提高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组织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优质农产品比重进一步提高;积极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组织农业科技“三下乡”活动,农民科技种田水平不断提高;推广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三)主要制约因素:近几年来,安徽省农业生态环境虽然局部有所改善,但从整体上看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城市污染、水污染和农田污染事故不断发生。
1、水资源比较缺乏,旱涝灾害频繁。全省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616亿立方米,居全国第20位,人均水资源仅为1125立方米,是全国的一半。水资源分布不均,淮河流域耕地面积占全省的67%,但水资源只占全省的35.6%。长江流域耕地面积占全省总量的31%,而水资源占55%。水利设施不配套,旱涝灾害交替发生,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的危害。
2、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是五十年代的2倍多。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近600平方公里,皖西大别山区水土流失面积达530平方公里,占山区面积的65%,土壤流失总量达到2726万吨。淮北平原地区盐、碱化较重,土壤养分下降明显,有效耕层变浅,土壤结构变差。
3、工业污染、农业自身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加剧了农业环境质量的恶化。随着现代化工业、农业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发展,人类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在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排放出的废弃物日积月累,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2002,全省废水排放总量14.28亿吨,比上年增加0.7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6.46亿吨,生活污水排放7.82亿吨。污水源源不断地流入江、河、湖泊,导致淮河、巢湖、长江流域水污染严重。同时,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养分失调、理化性质变差,造成农业自身污染有逐年加重发展的趋势。据2002年统计,全省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为270.33万吨、7.43万吨,每公顷耕地分别占有647.07公斤、17.78公斤。直接影响到我省农产品的出口率和市场占有率,进而影响到从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
4、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随着人口、经济的发展,非农用占地迅速增加,耕地急剧减少。据统计,全省耕地面积已由1949年的509.2万公顷,减少到2002年的417.7万公顷,共减少91.5万公顷,约占18%,人均耕地由0.18公顷,减少到0.065 公顷,而且减少的耕地多是城郊的 一、二类基本农田。
二、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遵循“立足示范,着眼推广,注重基础,讲究效益”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确定发展思路、目标和基本战略。
(一)指导思想
以保护自然资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针对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及系统工程方法,实行生物措施、农艺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新机制,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与分类指导的原则。我省自然生态类型多样,生态环境问题复杂,各地治理、建设的模式和标准不一。因此,在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要求的同时,要结合不同类型区域的实际,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
2、坚持综合建设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农艺、生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种草与造林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水土流失治理与产业开发相结合,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林、草、粮、菜全面开发,根据不同区域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以及市场发展趋势,重点突出不同类型区域内生态农业试点市县,重点推广投资少、见效快、效果好的小微型工程技术,充分发挥耕作措施、生物措施的作用。
3、坚持软硬结合,注重科技、法规等软件作用的原则。在加强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土流失治理等硬件建设的同时,大力抓好技术研究、科技推广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等软件建设,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法规对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作用。
4、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等农业自然资源,要坚决依法办理申请报批手续,防止出现新的农业生态环境破坏。
5、坚持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彻底改变“政府要环境、农民要效益”两相矛盾的局面,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把生态农业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按照农业产业化的思路,创立适合当地资源优势,有市场前景的主导产业和产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三、总体目标和建设步骤
2003—2007年,突出发展养殖业和和高效经济作物,建设专用小麦、水稻、棉花、双低油菜、茶叶、花生、蔬菜、猪牛羊禽肉、蜂产品、水产品等十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巩固完善14个国家和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县,新建不同自然生态类型的乡、村、农场生态农业试点150个,试点覆盖面积100万公顷,基本实现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初步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的目标。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建立有效的生态农业建设管理和技术推广体系,初步控制破土乱挖、毁地取土、开山毁林等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防治城镇工业的“三废”污染。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行科学施肥,控制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物质的施用量,防止农业自身污染。建成100个省级生态村,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粪便无公害处理达到30 %,农民人均纯收入2700元,全省农产品优质品率达到50—60 %,使安徽成为国内重要的生态农业基地。
2008—2015年,在试点市县乡村,发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庭院经济,实行畜禽圈养,粪便、废料、废水入池制沼气,沼气烧饭、点灯,推广太阳能热水器、风能发电等,缓解农村能源短缺状况;推行路旁种花种树植草坪,农田渠沟配套、林网化;发展山区用材林、果木林、经济林立体种植,消灭荒山荒坡,实现全面绿化,将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破坏降低到最低限度,使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建成一批生态农业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400元,主要农产品中有机及绿色农产品比重达到18 %左右。
2020年,在全省范围,基本实现农业生产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融为一体的生态农业体系,全面完成我省生态农业建设目标和任务,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食品比重达到20 %,农民人均纯收入7300元。
四、建设重点和重大项目
(一)建设重点:根据全省自然资源分布、农业生产布局和农业自然生态类型,按照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及生态类型划分的基本原则,生态农业建设布局分为五个基本生态类型区域:淮北平原区、江淮丘陵区、沿江平原区、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分区域生态农业的建设重点:
淮北平原区:主要包括阜阳等6个市,占全省国土面积20 %。地跨淮河中游,本区人少地多,易涝易旱,土壤结构差,部分地区有次生盐渍化威胁,淮河及其支流水系污染严重,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农产品污染严重。重点应积极发展节水农业,提高灌溉效率,重视农田防护,建设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主产区。防止和治理土壤退化、水资源污染,综合治理污、旱、涝、盐、碱,建立低耗、优质、高产农田生态系统和秸秆多层次利用的农牧结合的生态系统。在稳定粮、棉、油生产的同时,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草食性畜禽,提高畜牧业和水果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推广“猪—沼—粮、菜、果”等生态农业模式和农作物秸秆气化等技术,提高农村生物能利用率。严格控制工业“三废”污染和城镇、工矿企业废弃物污染,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环境质量。
江淮丘陵区:主要包括合肥等3个市,占全省国土面积25 %。属典型的江淮分水岭易旱丘陵和岗地,人多地少水土流失,地力下降,巢湖流域水系污染严重。重点应实行粮经作物种植与畜禽水产养殖相结合,在保护现有耕地的前提下,发展稻田种养、圩区粮、禽、水果林立体种养生态系统和生态蔬菜大棚等,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计划,发展经果林、用材林,走旱粮(经)、油套种的生态经济路子,大力发展人工牧草和林果业,把发展畜牧业和林果业与防治水土流失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增加高效有机肥的使用量,推广节水农业、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总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大力推广“猪—沼—粮、菜、果、渔”和“五位一体”改圈改厕改厨三结合的沼气池、太阳能暖圈、太阳能热水器、卫生小水井、高效种植或养殖场的生态模式,遏制工业、城镇和工矿企业“三废”污染,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沿江平原区:主要包括马鞍山等6个市,占全省国土面积15 %。地跨长江两岸,境内湖泊众多,是省内重要粮、棉、油、鱼产区,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加剧。重点应以稻棉、蔬菜等粮经作物种植和水产养殖为基础,保持种植业平衡发展,促进养殖业快速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建设投入合理的高产稳产低耗农田生态系统和农牧农水结合型良性循环农业经济系统,实施退耕还草、退田还湖计划,充分利用耕地和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粮、经、饲、水生动植物和草食性畜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畜牧业、渔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加快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推广“猪—沼—粮、菜、渔”和“稻田立体养殖”等生态农业模式,遏制工业、城镇和工矿企业“三废”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大别山区:主要包括六安和安庆市的一部分地区,占全省国土面积10 %。长江中下游北岸及淮河中下游南岸主要支流的发源地,山多田少,是省内仅次于皖南山区的第二大林茶基地和重点产茧区域,也是省内中药材主要产地。重点应发展以名特稀优农产品为主体,以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改造坡地为中心,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恢复和扩大林草植被,控制水土流失,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模式,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无公害、绿色、有机茶、高山蔬菜等特色农业,提高资源利用率、生态效益和农民收入。
皖南山区:主要包括黄山和宣城等市,占全省国土面积22 %。是省内最重要的林、茶生产基地和全国著名的茶区。重点应发展山区立体生态农业,以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森林和旅游资源、合理开发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主,形成独特的山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优势和山区旅游优势,开拓国际和国内农产品和旅游市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计划,发展草食性畜禽,改善农业结构。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大力推广“山区立体农业开发”、“小流域综合治理”、“猪—沼—果、菜、茶”等生态农业模式,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提升旅游资源优势。
(二)重点项目:按照《安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结合《安徽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围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农业发展方向,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更好地发挥我省农业资源比较优势,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发展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绿色和有机食品工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1、全省农业生态环境监督监测网建设项目
为提高全省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监督监测能力和农业生态环境信息收集、处理、传递的速度与质量,根据国家《21世纪议程》(农业行动计划),结合我省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手段落后、信息处理传输能力薄弱的实际,重点建设省、市、县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监督监测中心和重点乡镇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点,尽快形成全省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分析、技术培训、监测咨询体系,为生态省建设提供有效服务。①建设省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监督监测中心,选择8个市建分中心,购置监测与技术培训仪器设备,主要包括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紫外线分光光度计、红外线分光光度计、大气采样器、测汞仪、培训教学器材、信息处理、传输设备等,承担全省及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监控和检测、信息处理和传输、技术培训和咨询等工作。②选择50个具有区域代表性、有较好的工作条件的县市,建设县市级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监督监测站,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开展日常性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监控和检测工作。③选择80—100个具有一定工作基础的乡镇,建设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监督、监测网点,配备简便易行的仪器设备,获取网点监测数据。投资框算:55000万元,其中:省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监督、监测中心建设投资5000万元。区域性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监督和监测分中心、县市级监测站、乡镇级监测网点建设投资50000万元。全省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监督监测网建成后,将有效地开展全省农业环境和农产品质量监督监测分析,逐年提出各地特别是淮河流域、巢湖流域和长江流域农业环境质量状况,为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省和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管理以及决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有效地减轻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状况及其造成的经济和生态损失;对全省农业主管部门领导及农业环保工作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逐步开展对全省乡村干部和农民技术人员的农业环保知识培训,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生态环境意识和技术水平。
2、巢湖流域、沿江地区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
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中污染最严重的一个,党和国家对巢湖水污染治理十分重视,已经投入巨资开展污水治理,控制污水排放。但是,在面源治理方面,由于投资短缺,治理措施缺乏,收效不好。沿江地区水质污染较重,农田大气,土壤、生产用水和农产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直接影响到农产品在国内外的市场占有率。在巢湖流域建设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农业示范区,组成生态屏障,提高巢湖治理效果。在沿江地区建设以推广应用生态农业模式及其技术、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农业示范区。①在巢湖流域和沿江地区,扩大市、县、乡、村、户四级生态农业示范点建设规模。②根据资源、生态优势和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建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生态农业示范工程,同时,抓好生态农业示范点建设,在现有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的基础上,根据生态区域分布和农业产业布局,适当考虑当地工作基础,建设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市、县,为生态省建设打基础。③在沿江地区,建设无公害水稻、油菜、水产品生产基地,推广“猪—沼—粮、菜、果”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生态农业模式和技术,建设以沼气为纽带的生物质循环利用工程;④建设农业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种群保护区,实施退田还湖、退耕还林、还草计划,大力发展畜牧业、渔业,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投资框算:194500万元。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控制和减轻项目区内农业面源污染,显著改善流域内生态环境状况,促进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发展,不断改善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彻底改变目前农产品卖难、出口更难的状况,推动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冲出国门,走向世界。实施本项目,有利于提升全省生态环境整体质量水平和优势,加快实现小康社会的进程。
3、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①黄河故道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砀山、萧县是我省酥梨、葡萄主产区。砀山酥梨名满天下,萧县葡萄品质优良。利用黄泛区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优质水果及其加工品,对推动我省优质果品走向国内、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的意义。拟在砀山、萧县区域内,建设无公害砀山酥梨果园3000亩、无公害优质苹果园2000亩、无公害优质葡萄园3000亩、无公害优质桃园3000亩。投资框算:4000万元。②大别山和皖南山区无公害茶叶、山核桃、板栗等名优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大别山和皖南山区农业自然资源丰富,污染源少,生态环境优良,因地制宜开发生产无公害名优农产品,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本项目选择在歙县、广德、泾县、宁国、金寨、岳西、东至等县市的适宜地区,连片开发无公害绿茶、竹笋、山核桃、蕨菜、薇菜、食用菌、青梅、板栗等农产品,严格限制农药、化肥等化合物质的使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残留量,提高品质和市场占有率。拟在歙县、岳西、潜山、金寨、泾县、东至县建设无公害绿茶生产基地,在祁门县建设无公害“祁红”红茶生产基地,在广德、霍山县建设无公害竹笋生产基地,在宁国、歙县建设无公害山核桃生产基地,在金寨、歙县建设无公害板栗生产基地,在泾县、歙县建设无公害青梅生产基地,在祁门、石台、金寨等县市建设无公害食用菌生产基地。投资框算:15000万元。③无公害小麦、水稻、油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淮北平原是我省小麦主产区,占全省小麦面积的78%,在亳州、阜阳、宿州、滁州等市的部分县市,连片建设无公害小麦生产基地,具有优势和潜力。沿江平原是我省水稻主产区,质量高、品质优,在宿松、怀宁、太湖、贵池、东至、铜陵、当涂等市县,连片建设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在庐江、居巢区、桐城、怀宁、东至、贵池等县,建设无公害油菜生产基地,具有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生产,控制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物质的使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降低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投资框算:163500万元。④无公害生猪、家禽生产基地项目。在合肥、六安等四市建设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在宣城、巢湖等四市建设无公害家禽生产基地。投资框算:64000万元。⑤无公害肉牛、肉羊生产基地项目。在阜阳、亳州等四市建设无公害肉牛生产基地。在阜阳、亳州等五市建设无公害肉羊生产基地。投资框算:75000万元。⑥在合肥、淮南两市建设无公害奶牛养殖基地。投资框算:36000万元。以上项目总投资框算357500万元。
4、绿色食品工程
①拟在皖南、皖西山区建设50万亩茶叶基地,改建、扩建一批茶叶深加工企业。投资框算:20000万元。②拟在亳州、宿州等13个市建设20万亩水果基地和30万亩蔬菜基地,改建、扩建一批水果、蔬菜深加工企业。投资框算:36000万元。③拟在合肥等4个市改建、扩建一批乳制品深加工企业。投资框算:24000万元。④拟在合肥等6个市建设畜禽良种繁殖基地,对部分畜禽深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投资框算:24000万元。以上项目总投资框算104000万元。
5、农药安全使用工程 ①拟在合肥等沿江、沿淮地区建设农药精准施用技术开发中心。投资框算:10500万元。②拟在安庆等4个市建设农药残留检测中心。投资框算:10800万元。③拟在合肥等6个市建设农药区域试验站。投资框算:9000万元。④拟在全省36个县建设农药安全使用示范基地,在45个县建设农药降低使用示范基地。投资框算:45600万元。以上项目总投资框算75900万元。
6、乡镇企业污染防治
①拟在我省长江、巢湖、淮河流域和黄山、九华山等旅游风景区域,建设集中治理和防治污染工程。投资框算:30000万元。②选择8个市作为试点,重点建设乡企行业污染防治工程。投资框算:24000万元。以上项目总投资框算54000万元。
7、生态家园工程
①拟在全省17个市建设农村户用沼气综合利用工程,建160万口沼气池,进行“一池三改”。投资框算:480000万元。②在全省40个县建设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投资框算:39000万元。③在全省50个县建设村镇生活污水净化工程。投资框算:14000万元。④ 在全省60个市县建设秸秆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工程。投资框算:32000万元。⑤随着科技进步,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必然趋势,拟在全省60个市县建设太阳能光电产品开发利用利用工程。投资框算:50000万元。以上项目总投资框算615000万元。
8、退耕还草工程
①拟在阜阳等5个市建设退耕还草工程,退耕还草200万亩。投资框算:10000万元。②在皖西南山区、库区和旅游风景区建设草原保护工程,草原保护面积300万亩。在长江、淮河流域地区建设200万亩草地工程。投资框算:40000万元。以上项目总投资框算50000万元。
9、农田整治工程
①拟在江淮分水岭地区、淮北地区和大别山、皖南部分山区,建设21个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县,10万亩节水示范区。投资框算:12000万元。②在全省10个县建设秸秆还田示范区,引进和推广综合利用新技术,保墒增温,培肥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投资框算:10000万元。③在我省皖北平原、江淮丘岗、皖西大别山、沿江平原和皖南山区建设沃土工程综合示范基地。投资框算:12000万元。以上项目总投资框算34000万元。
10、生态渔业工程
①拟在17个市和国家及省优势水产品养殖重点县建水产病害防治工作站30个,投资框算:15000万元。②在全省扩建和新建国家级、省级水产原良种场20个,投资框算:8000万元。③在国家和省优势水产品区域建设出口水产养殖示范基地20个,扶持10个水产加工出口龙头企业,投资框算:20000万元。以上项目总投资框算43000万元。十类项目总投资158.29亿元。
五、主要保障措施
生态农业是大农业概念,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综合性强,工作难度大。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政策、行政和技术措施,才能使生态农业建设工作更有效地开展起来。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发展生态农业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关系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广生态农业的指示精神,真正把生态农业建设作为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长期工作,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中,作为一项重要建设内容,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掀起生态农业建设的高潮。当前,要深入持久地宣传贯彻《环境保护法》、《农业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支持生态农业建设的强大舆论和自觉行动。要按照国家七个部委局联合发出的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政府都要建立以政府主管领导担任组长,农业、计委、科委、财政、林业、水利、环保、国土资源等部门参加的生态农业建设领导小组和具体办事机构。省生态农业建设领导小组对全省生态农业建设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各地生态农业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本地区的生态农业建设工作。生态农业试点县要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县生态农业建设领导小组和具体办事机构。各试点乡、村、农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确立一名主要负责人组织、协调和指导生态农业试点建设工作。
2、完善政策,健全法规。鼓励企事业单位、集体和个人等参加生态农业试点和示范工程建设。对“四荒”开发和生态农业建设项目,可以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采取承包、租赁、购买等形式进行建设和经营,治理和开发成果允许继承、转让。对小型微型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工程等,要推行股分合作制,鼓励支持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在劳动联合的基础上,实行资本联合。允许“四荒”拍卖使用权一定50年不变,对治理难度大的还可以更长一些。积极推广“以奖代补,先干后补”和预交工程建设承包金等做法。坚持建管并重,谁破坏谁治理谁补偿,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凡属占用森林资源、造成水土流失和对农业生态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坚持“三同时”原则,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按规定报批和实施。污染严重的造纸、酿造、皮革加工等企业必须提取专项资金用于企业的污染治理。
强化行政执法职能,认真解决执法队伍不健全、经费不足、手段不强的问题,尽快建立起一支懂法律、懂政策、尽职尽责的执法队伍。严厉打击破坏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对违法案件,执法部门要及时查实处理,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地方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规、规章。在“十五”期间,将提请省人民政府和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安徽省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安徽省农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补偿办法》、《安徽省农业自然资源保护条例》等法规,基本形成比较完备的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使生态农业建设逐步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3、广辟财源,增加投入。坚持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筹集资金;按照事权、财权的划分,逐步建立起合理的投资机制。制定和完善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基金制度,尽快研究出台《安徽省农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补偿办法》,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偿使用自然资源和恢复环境的经济补偿机制。各级政府都要把生态农业建设投资纳入财政预算,各级财政用于生态农业建设的投入要逐年增加,其中省级财政每年用于生态农业建设的经费要达到省级财力的0.5%。从省里征收的排污费和土地占用费中划出3%作为生态农业建设的专项经费。同时,加大扶贫和农业综合开发用于这方面的投入。金融部门要积极支持生态农业建设,优先安排政策性、商业性贷款,逐步增加有关专项贷款规模。积极争取国家金融组织、外国政府及外商投资。按照责、权、利相结合,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生态农业建设活动,扩大资金来源。
4、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件事关千家万户、涉及万水千山、影响千秋万代的大业,必须统一规划,分类实施。省市县都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制定生态农业建设总体规划和目标,保证规划的有效性、严肃性和连续性。制定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必须按照“整体、循环、协调、再生”的原理和“立足示范,着眼推广,注重基础,讲求效益”的原则,运用生态农业的基本理论、农业区划的科研成果和科学的设计方法,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以及发展趋势等,进行深入的综合分析研究,选择最佳方案。要保证规划“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干到底”。生态农业建设规划要与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农业综合开发、村镇建设、农田基本建设、林业建设、农村能源建设、丰收计划、星火计划、扶贫开发等项目结合起来,在计划中做出安排,确保规划的严格执行。
5、依靠科技,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具有丰富的内涵,它继承了传统农业的精华,吸取了现代农业先进技术。生态农业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要有针对性开展一批有关生态农业的科研项目,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经验和技术,要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先进农业科学技术,例如覆盖栽培技术、少耕免耕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水平种植保水保肥技术等。科技人员是先进科技推广和应用的载体,要重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通过科技人员与农民的结合,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生态农业的科技含量。省市县生态农业建设领导小组都要成立生态农业建设技术顾问组,聘请专家、学者作技术顾问,对生态农业建设进行研究和指导。要按照有关法规,建立健全农业环保技术推广体系,充实和加强农业环保专业队伍,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把我省生态农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五篇:绿缘绿植演讲稿
演讲稿
各位评委老师以及现场的各位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我们的店名是:绿缘绿植。让我猜一下,大家现在一定在想:你们的店到底是做什么生意呢?接下来允许我逐步解开大家的疑惑。
我们店主要经营各种特色盆景,同时兼售鲜花,花盆,花药,花肥,花种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在提高,绿色环保意识已日渐深入人心。经市场调查显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盆栽花卉店很受欢迎,而长治市为特色盆栽的营销盲区,因此,这对于我们的“绿缘绿植”是个很好的契机。
我们的创业宣言是:
我们崇尚真诚,我们不会坑人;
我们创业艰辛,我们愿意承担风险;
我们不是富二代,我们没钱去挥霍;
我们蓬勃向上,我们有一颗火热的心。
下面就请大家同我一起走进我们的绿缘绿植盆栽店去逛一逛。首先是专为情侣量身订做的盆栽:
瞧!一对对红色恋人相恋、相伴、相依、相偎,一对小鼠含情脉脉,一对小刺猬相互依偎在树叶下避雨,一对小奶牛背靠背相濡以沫,这些是否都是你对他(她)的美好期望呢?
仙人球内柔外刚,用全身的刺保护自己一颗容易受伤的心。送仙
人球给对方时既代表着对他(她)的爱的坚持,也代表着对他(她)的信任,信任他(她)能保护自己的心。
考研、期末考试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这样地压力我们想释放但是耗不起时间,太纠结了!我们的可爱减压系列盆栽可以帮助你,学的困了,抬头看一看它,你会瞬间轻松很多!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亲情,友情,净化空气、美化家居系列盆栽来满足广大顾客的需求。
这种会说祝福语的叫做魔豆,用不了几天这颗小小魔豆就会挺出2厘米左右可爱的豆瓣和嫩绿的叶子,豆瓣上面就会显示出神奇的字眼。
为了增强竞争力,本店还兼收各种鲜花、花盆、花肥、花种。在准备开店之前,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市场分析。首先,我们考虑到:我们第一步该怎么办,进货市场在哪,产品是要别人配送到店还是自己去进货,进货懂不懂花语,怎样更好的种植设计盆栽、插花、包装、保鲜、摆放,如何去选址,如何去开拓市场,这些做好了,我们就已成功了一大半。经过考虑,我们选择把店开在我们学校附近,长医师生及附近的居民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客源。对于市场的开拓,我们将尽力联系一些单位做较大的生意以及加盟网店。
其次,我们考虑的是我们的竞争优势、劣势。优势有:同类竞争者较少,发展空间大;政策上,国家大力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技术上,我们通过努力学习,掌握了较多的盆栽种植保养技术等,同时我们勇于创新,可以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以学生为切入点,学生的好奇心强,喜欢追求新产品,其次周围学生人数多,销售量大,这对我们来说是一大契机;地理上也是一大优势。劣势有:作为大学生,社会经验较少,在竞争中处于被动一方;在校大学生信用档案与社会没有接轨,导致融资借贷困难重重;实践能力、组织领导、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创业能力等不够成熟,有待进一步提高。
针对我们的顾客来源,我们制定了以下营销策略:
开业期间,我们通过猜花谜、送盆栽,发放宣传单页、会员卡,利用便捷的网络如QQ、贴吧、微博等方式 进行广泛宣传。营业期间,我们会与学校各社团进行合作,使我们的盆栽店真正走入校园,在节日期间,我们将进行节日大酬宾、推出近期的创意盆栽来回馈广大顾客。在价格方面,我们会 针对不同消费能力的人群制定不同的价位,兼顾各个阶层的消费者。在经营模式上,我们针对大型盆景或购买量较大的顾客,提供送货上门服务,以及发展租赁盆景业务为各种活动、会议布置会场。
财务是一个企业的命脉,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财务规划:我们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向家人朋友自筹资金
⑵、申请小额创业贷款
为创业者提供小额创业,是国家鼓励创业的主要政策之一。
⑶、YBC创业贷款
YBC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华青年联合会、中华合会共同倡导发起的一个旨在帮助青年创业教育项目,该项目可为18岁至35岁的青年提供无息无抵押贷款,贷款总额在3万元至5万元左右。
根据资金来源,我们制定了这样的股体结构,我们的总资产由同同贷款及每人的出资构成,共9万,股份按个人的出资比例来分。
按年计算,我们的启动资金为23500元。我们的第一批货需支出13820,预计收入为7720。
组织管理,首先我们的管理理念是:
尊重客户,服务客户。
金杯银杯不如客户的口碑;
金奖银奖不如客户的夸奖。
重视客户的感受和需求,诚实守信地为客户服务。
按市场需要定位—让客户动心;
规划设计创新—让客户倾心;
每一个员工都会按此表进行登记入档。我们店设店长、园艺师、财务负责人、销售员各一名,他们各有各的职责。
奖励制度:对表现突出的员工,在年终颁发年终奖(开始为月工资的20%,以后随店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社会在进步,特色盆景、花卉日益得到人们的垂青,因此绿色养殖将会成为市场上的一大热点。若经营得当,本店将会扩大规模,盆栽种类也会更加齐全,各类服务也会更加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