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谷生态农业公园发展规划(xiexiebang推荐)

时间:2019-05-14 05:52: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清风谷生态农业公园发展规划(xiexiebang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清风谷生态农业公园发展规划(xiexiebang推荐)》。

第一篇:清风谷生态农业公园发展规划(xiexiebang推荐)

清风谷生态农业公园发展规划

摘要:清风谷生态农业公园是福建省三明市特色休闲农业旅游公园,本文就清风谷生态农业公园目前发展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结合目前市场需求,对园区下一步的建设规划做一个说明。

关键词:休闲农业旅游;生态;市场需求; 清风谷生态农业公园基本环境

1.1清风谷生态农业公园地理环境

清风谷生态农业公园坐落在锣拔顶乡村旅游带的门户区域,距离三明市区10公里,距其所属的洋溪镇政府为2.5公里、与梅列区城区相距7公里,交通地理位置优越。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国家部委多次点名“休闲农业旅游”,为休闲农业旅游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休闲农业旅游拥有良好发展前景,福建省及三明市都出台了有关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支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清风谷生态农业公园处在一个良好的发展大背景下目前,目前休闲农业旅游发展走势良好,在全国范围内,自打上世纪80年代起步,经历了90年代的飞速发展,现如今已形成一个稳步发展的趋势,在福建省范围内,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获牌数名列前茅,这一行业已成为福建省三农发展的生力军,在三明市范围内,休闲农业旅游从零开始,近几年来,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为社会提供良好的经济与生态效益。

清枫谷生态农业公园条件优越,但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公园北临半路洋村,南有圳后村,东为连茂村、岩兜村,西临墘头村,规划总面积约60.49公顷,整体形状类似长方形,四面被群山包裹,地貌格局呈现出丘陵与山谷盆地相结合的情形,整体地形自南向北逐渐降低,西北入口处,为整个公园的地势最低点,海拔约为315米,地势最高点为西南方向,海拔约为490米,公园中心部位地势较为平缓,坡度2.3%-15%,边远地区地势坡度大,平均坡度大于50%,局部地区地形坡度高达90%。1.2清风谷生态农业公园园区环境

清风谷生态农业公园常年农业气候资源丰富,如利用植被与水域加以调节维护,可增加旅游气候的适值度,让公园一年四季保持一个适宜休闲的状。公园内还有丰富的水资源,水质达地表水Ⅲ类标准,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但是风水其实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竹笋加工季节,倾倒的废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质。公园现有多种水果,以提子和火龙果为主。

目前公园内部设有约1220平方米的停车场,暂无游客中心,广场面积高达2450平方米,路面为砂石,暂无休闲座椅设施,园区内设有1485平方米中高档次烧烤区,餐饮接待处为五座木廊,为室外中档次半开放餐厅,可容纳50人就餐,园区内暂无住宿设施。两处厕所,与周围景色不搭配,并且无法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内部建设需要增添一些文化氛围,园区内标识牌为铝合全标示牌,部分标准已经损坏。园区内车行道宽3-5米,全长2700米,为全水泥路面,步行道宽1-2米,全长为2500米,为鹅卵石与水泥路面混搭,园区内设有一处水坝,但建设简陋,没有观赏价值,有三口水井供水,但难以满足景区提升后的水量供给,还是方式为直排。园区内的电力由洋溪镇电力线提供,电力线为10kv,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公园的基础设施略不足,整体档次不高,停车场范围无法满足需求,整体基础设施的建设停滞不前,很难吸引到省外游客的参观,难以打造“清风谷”招牌。1.3清风谷生态农业公园园区内资源

目前公园内的招牌旅游项目为采摘提子与火龙果,项目较为单一,无法吸引游客长期参观,公园内植被景观比较差,园区内绿色规划较为粗糙,缺乏精致细密的设计,公园内,无论是停车场还是餐厅,接待游客能力有限,区内可建设用地较少,空间容量比较有限,几个村庄的村民缺乏环境保护意识随意倾倒排放加工费也费水,污染水质的同时,导致了周围环境的变差,目前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建设投资需求较大。

2.清风谷目前市场需求

从清风谷现有旅游市场的调研分析来看,游客 1以本地居民为主,主要来源为三明市

2参观游客的年龄多为25-44岁之间,儿童老人所占比例比较小

3以中等收入人群为主,公职人员,自由职业,个体商人,学生所占比例较大 4游客60%都是专科及以上教育,受教育文化程度都相对较高 5游客月收入水平普遍在2000到5000元区间 6靠亲朋好友介绍是新游客参观清风谷的主要渠道

7游客普遍选择以自驾游为主要出行方式,90%都自行驾车到清风谷游玩 8认为清风谷交通环境一般与良好的游客比例均接近50% 9游客参观清风谷的目的集中表现为体验农家生活、亲朋好友聚会、休闲度假以及缓解压力等方面

10游客参观清枫谷居多,占30%;第二为马岩山庄(25%)、陶然生态家庭农场占据第三(15%)。

11影响游客选择采摘园的主要因素是生态环境是否优良,其次会考虑交通是否方便,采摘品种的口感和质量是否优良等原因

12游客最感兴趣的是生态养生旅游产品,其次是踏溪戏水和主题餐厅。

13游客认为清枫谷的景观打造无法很大程度的吸引他们,园区内缺乏住宿设施;旅游商品种类、标识标牌、游娱体验项目等同样需要改进。

14在休闲农业园区,游客接受的人均消费水平普遍集中在300元以内,仅有少量游客能接受500元以上。

15清枫谷游客回访率较高,有40%游客肯定会再到清枫谷游玩,30%的可能会。结合清风谷现有旅游市场的调研分析来看,游客以中等收入与高文化程度人群为主,出行方式大多选择汽车自驾游,园区内的基础设施显然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同时游客一致认为,清风谷的景观设施较差,因此需要在住宿,餐饮,停车等上多下功夫,提升清风谷服务品质。目前来看,游客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来自于亲朋好友,说明清风谷在营销方面有待于加强,同时我们应该增加园区内活动项目,要达到多留住游客,以及让游客多带亲朋好友来玩的目的,从游客的体验角度出发,以基础设施建设方便游客参观为根本。

3.针对清风谷目前所遇到的几个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丰富产业链内容,对于已有的观光,采摘旅游项目,结合当地民俗文化,通过形势变化来寻找新的特色,形成清风谷自身的品牌特色

2.将景观做得就更为精致,发挥自身的资源特色,结合园区内山地,溪水,林木等地貌,拓展户外休闲体验项目

3.合理布局,园区内可建设空间较小,只有利用较小的空间建造出更全面的设施,才能提供更高质量的旅游服务,扩大园区可容量游客数量

4.加快改造生态水系,呼吁当地政府加强对该地区水域的保护,提高该地区属于工业污染的治理力度,保护清风谷生态景观

5.规划先行,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同时加大融资力度确保资金充足 目前清风谷生态农业公园定位为休闲农业主题公园,按照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标准,发挥区位优势、物产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将清枫谷建设成为“三明领先、福建一流”的,集果蔬采摘、农事体验、田园观光、户外活动、美食民宿等多业态的综合型生态休闲农业公园,三明市及周边城市的休闲养生胜地。以生态郊区环境,农业民俗主题体验,结合农业学院地产,城市家庭短途市场,与低成本游乐等五大要素为核心点,打造低成本中小型农家乐体验。

短期市场服务对象为三明市区与沙县城市居民,提近郊休闲娱乐需求,中期拓展市场为周围设有试吃车程内的城市居民,包括南平市区、顺昌县、尤溪县、将乐县、连城县、明溪县、清流县、泰宁县、永安市、建瓯市等多个地区,提供娱乐内容扩充休闲度假的内容,长期市场,针对周围5小时车程内的城市居民,包括三明市、福州市、龙岩市、南平市、厦门市、泉州市、漳州市的部分市区及县城的城市居民,服务内容你休闲度假为主,扩充住宿服务,最多可针对停留3-5天以上的游客。

2005年发布的《三明市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将清枫谷生态农业公园划入洋溪组团,该组团以休闲、高尚居住、商务为主,建成市级高端服务中心,清枫谷所在地被规划定位为生态民宿度假村,用地类型为商务用地兼娱乐康体用地,规划对土地的利用严格遵循上位规划。

4.解析清风谷下一时期发展策略

4.1产品特色化,拓展、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1针对休闲农业旅游的特点,拓展儿童、亲子等旅游产品,吸引周边家庭旅游市场; 2通过打造烧烤露营、美食体验、游溪戏水等类型项目,吸引周边中青年旅游市场; 以内容、形式的不断创新,功能、服务的人性化,保证游客的高重游率,拓展出稳定的周边市场。

2寓教于农,拜自然为师,让游客轻松愉悦的增长知识做为特色:

2通过对公园内花草树木进行挂牌,配备二维码解说,对重点解说对象提子、火龙果、枫树等设置语音解说、导游员解说,形成整体的科普氛围;

游客可通过体验农事耕作,观看并学习乡村美食制作,亲自酿酒,学习竹编、草编工艺及针织布艺,感受本地农民的勤劳与智慧,认知农耕文明,丰富知识体系、增加动手能力。4.2项目休闲化,打造休闲养生项目

依托环境价值和旅游人气价值,打造养生级的品质生活配套,建设集装箱休闲场地、民宿及别墅休闲养生设施。

4.3景观精致化,塑造核心景观区:

植物景观:依托地形地势设置荷花梯田,在公园内培育郁金香、月季、杜鹃、紫云英等花卉形成花海、花田,打造大地景观,保证公园内四季有花可赏;引入其他枫种,将其与青枫嫁接,并在林下种植花卉,形成立体彩枫林;

设施景观:通过引水及微地形改造以及现有设施提升改造,形成瀑布、叠水,设置滨水栈道、流水餐厅、无边泳池等,提供观水、亲水、戏水场所;在溪流两侧建设民宿区,利用地形起伏建设霍比特小屋,结合石景、水景、植物小品景观的打造,整体形成依山就势·、邻水而居的自然格局。

形成整套产品体系,从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游览,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旅游介绍服务,到旅游辅助服务,完善全套服务体系,针对不同游客群体,提供不同级别不同价格的产业服务,针对较低收入群体可提供一般旅游住宿服务,针对较高收入群体,可提高修养性旅游住宿,以及木屋,民宿,大型养生别墅,在旅游餐饮方面,首先要完善旅游正餐服务,其次要完善旅游饮料服务,小吃服务,生态餐厅等高收入项目,在旅游游览项目上,针对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提供特色科普教育类旅游方案,以及当地民俗风情旅游法,针对学生群体与人员聚会,建立特色烧烤露营项目,同时还应当包括特色休闲运动项目,可以吸取其他游乐园的经验,采纳一些人气较高的活动项目。公园内景观分为三类:公园内生产的产品为题材所做的小品景观、通过花草树木的搭配形成的植被景观、建筑建造设施形成的设施景观。景观结构分别为为:“一带(溪水景观带)”、“五区(入口核心区、烧烤游乐区、观光采摘区、休闲餐饮区、民宿别墅区)”。

“一带”指溪水景观带:以叠水、廊桥、游戏设施、两岸小品形成的,生动有趣、灵动自然的溪水生态景观。

“五区”分别是:入口核心区,由花田花海景观、酒窖广场景观、农耕小品景观形成的入口区景观;烧烤游乐区,由荷塘景观、烧烤露营景观、儿童游乐园景观等构成;观光采摘区,由提子园景观、桃林景观、火龙果园景观、移动采摘园景观共同构成,将每个园区进行主题画设计,在园区内加入该园区的特色元素,同时要提升采摘过程后对水果的回收,避免浪费;休闲餐饮区,由流水餐厅景观、生态主题园景观、草地广场景观、可食地景景观构成;民宿别墅区,由无边泳池景观、可食地景景观、集装箱小憩景观、别墅景观构成。

“一带五区”的绿化问题自然是重中之重,园区内的绿化设施包括 1入口区种植市花(三角梅、迎春花)、市树(黄花槐、红花紫荆),搭配种植向日葵、波斯菊、紫云英、月季等花卉,并摆放犁、磨等农耕农具景观小品,营造农业休闲公园的主题氛围。

2生态停车场种植分枝点高、树冠大、遮阴效果好的树种,达到夏日庇荫的效果,间种常绿和落叶乔木,并以灌木形成车位隔离带,底层种植狗牙根、假俭草等,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

公园中心平坦区域设置草地,形成草坪,作为公共休闲休息地。3广场采用树池、花箱的方式,配置乔木、灌木及各季花卉。

4道路及溪流两侧绿化以保持自然野趣为前提,种植桂花、樱花、玉兰、银杏等乔木,搭配灌木花卉,形成立体植被景观。

5烧烤、露营、民宿、别墅区采用直接种植、盆植等方式,以蔬菜、瓜果为主,打造可食地景,增种乔木花灌,并种植夜来香、茉莉、薄荷,玫瑰等驱蚊植物,减少蚊虫对旅游的不良影响。

5.总结

从目前来看,休闲农业旅游这一品牌走势良好,国家和省内都有多种政策为生态农业公园的发展提供保驾护航,而这一行业近年来逐渐形成一个稳定发展的趋势,在三明市目前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清风谷生态农业公园又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潜力,尽管目前园内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但是清风谷生态农业公园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良好的市场前景,只需要逐渐完善生态农业公园内的基础设施与服务制度,清风谷必将迎来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二篇:安徽省生态农业发展规划

安徽省生态农业发展规划

生态农业是指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总结吸收各种农业方式的成功经验,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原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保护、培植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和减少环境污染,形成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石油农业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它要求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人,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特别是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规律,立足当代,放眼未来,在发展生产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以至根除恶性循环,为当代人以及子孙后代创造一个经常保持最佳状态的生态环境。实践证明,在当前农业面临人口增长,耕地减少,农业资源开发不尽合理,工业“三废”污染、农业自身污染比较严重,广大消费者对农产品信任度不高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是保护和合理开发农业自然资源,遏制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增强我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生态省的重要内容。

根据省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要求,我委编制了《安徽省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本规划以《安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和国家、省级地方法规与政策为依据,从安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重点分析了生态农业建设的有利条件、制约因素、发展概况,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总体目标、建设步骤、建设重点、主要任务、保障措施。

一、基本情况

(一)生态农业发展概况:我省生态农业建设起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末,相继在全省17个地市建立了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生态农业试点50多个,试点面积38万多公顷,受益人口100多万人。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生态农业建设不仅在数量和规模上,而且在质量上都有所提高。目前,全省试点总数增加到150多个,试点面积扩大到150多万公顷,受益人口增长到500多万人,涌现出了一大批县、乡、村试点先进典型。

1、县域生态农业试点建设取得明显成效。1999年,全椒、歙县成为全国第一批生态农业建设县。2000年,颍上县被列入第二批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近几年,桐城、宁国、广德、南陵、舒城、东至、石台、庐江、泾县、金寨等10个县市被列入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县,筛选和建设了一批生态农业示范点和工程项目,获得了初步成效。

2、发展生态农业的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形成。1999年,《安徽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正式颁布实施,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法律保障。2000年,《安徽省生态农业建设“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规划》列入《安徽省农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规划》,使生态农业建设真正纳入政府行为。2000年,省农委印发《安徽省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作为推进生态农业建设的切入点,使生态农业建设真正落到了实处。

3、生态农业技术体系逐渐完善。在近二十年的探索和发展中,各地总结推广了许多生态农业模式及其技术类型,主要有:“猪—沼—果(菜、鱼、粮、菌)”、“种—养—加—沼”、“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五早‟多熟制栽培”、“小流域综合治理”、“稻田养殖”、“果园立体种养”、“立体农业”、“观光生态农业”、“矿区塌陷地综合治理”等。这些生态农业典型模式及技术类型经过分类整理和归纳总结,形成了《安徽省生态农业典型模式及其技术》,已经对外发布,在全省推广应用,初步构架了适合我省各种生态类型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

4、生态农业工作基础不断加强。一是加强舆论宣传,提高环保意识。省农业生态环境总站累计编发各种期刊和技术资料15000多份,在《安徽日报》创办“农业生态环保建设巡礼”专栏,整体报道全省农业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及其典型经验,在省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二是加强机构建设,不断健全工作体系。目前,全省已建立省市县级农业环境保护机构53个,其中:省级站1个,市级站12个,县市级站40个。三是开展农业环境和农产品质量调查与监测,先后完成了农业部、省政府有关部门部署的8次规模较大的农业环境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调查与监测评价工作,为治理淮河、巢湖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决策的出台提供了科学依据。四是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目前,全省已认证“安徽无公害农产品”385个,总产量100多万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总面积3.1万公顷。全省有128个企业180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绿色食品产地监测面积480万亩,产品总量66万吨,产值33亿元。全省通过认证的有机食品面积4.8万亩。五是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积极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目前已在全省52个县市569个村实施了“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据统计,我省农村户用沼气池拥有量20万口,建城镇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池441处,大中型沼气工程60处,安装太阳能热水器200万立方米,全省农村省柴节煤普及率达95%以上,建成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示范点13处,供气达2986户。

(二)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利条件:安徽位于华东腹地,地处长江、淮河中上游。土地面积13.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4%,其中平原、山地、丘陵、台地、水面所占比例分别为49.6%、15.3%、14.0%、13.0%和8.1%,耕地面积417.8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30.06%。是华北与华东的过渡地带,具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生态条件。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地形多样,土壤肥沃,生态系统多样,是南北物种汇集地和重要的基因库,生态环境质量和物种多样性保持良好,可更新资源恢复能力较强,森林覆盖率达到28.9%,全省农业生态环境总体状况较好,尤其是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环境优势明显。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淮河、巢湖流域污染治理和江淮分水岭地区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建立自然资源保护区,既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又保护了一大批农业自然资源;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提高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组织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优质农产品比重进一步提高;积极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组织农业科技“三下乡”活动,农民科技种田水平不断提高;推广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三)主要制约因素:近几年来,安徽省农业生态环境虽然局部有所改善,但从整体上看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城市污染、水污染和农田污染事故不断发生。

1、水资源比较缺乏,旱涝灾害频繁。全省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616亿立方米,居全国第20位,人均水资源仅为1125立方米,是全国的一半。水资源分布不均,淮河流域耕地面积占全省的67%,但水资源只占全省的35.6%。长江流域耕地面积占全省总量的31%,而水资源占55%。水利设施不配套,旱涝灾害交替发生,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的危害。

2、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是五十年代的2倍多。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近600平方公里,皖西大别山区水土流失面积达530平方公里,占山区面积的65%,土壤流失总量达到2726万吨。淮北平原地区盐、碱化较重,土壤养分下降明显,有效耕层变浅,土壤结构变差。

3、工业污染、农业自身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加剧了农业环境质量的恶化。随着现代化工业、农业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发展,人类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在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排放出的废弃物日积月累,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2002,全省废水排放总量14.28亿吨,比上年增加0.7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6.46亿吨,生活污水排放7.82亿吨。污水源源不断地流入江、河、湖泊,导致淮河、巢湖、长江流域水污染严重。同时,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养分失调、理化性质变差,造成农业自身污染有逐年加重发展的趋势。据2002年统计,全省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为270.33万吨、7.43万吨,每公顷耕地分别占有647.07公斤、17.78公斤。直接影响到我省农产品的出口率和市场占有率,进而影响到从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

4、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随着人口、经济的发展,非农用占地迅速增加,耕地急剧减少。据统计,全省耕地面积已由1949年的509.2万公顷,减少到2002年的417.7万公顷,共减少91.5万公顷,约占18%,人均耕地由0.18公顷,减少到0.065 公顷,而且减少的耕地多是城郊的 一、二类基本农田。

二、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遵循“立足示范,着眼推广,注重基础,讲究效益”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确定发展思路、目标和基本战略。

(一)指导思想

以保护自然资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针对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及系统工程方法,实行生物措施、农艺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新机制,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与分类指导的原则。我省自然生态类型多样,生态环境问题复杂,各地治理、建设的模式和标准不一。因此,在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要求的同时,要结合不同类型区域的实际,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

2、坚持综合建设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农艺、生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种草与造林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水土流失治理与产业开发相结合,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林、草、粮、菜全面开发,根据不同区域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以及市场发展趋势,重点突出不同类型区域内生态农业试点市县,重点推广投资少、见效快、效果好的小微型工程技术,充分发挥耕作措施、生物措施的作用。

3、坚持软硬结合,注重科技、法规等软件作用的原则。在加强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土流失治理等硬件建设的同时,大力抓好技术研究、科技推广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等软件建设,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法规对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作用。

4、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等农业自然资源,要坚决依法办理申请报批手续,防止出现新的农业生态环境破坏。

5、坚持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彻底改变“政府要环境、农民要效益”两相矛盾的局面,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把生态农业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按照农业产业化的思路,创立适合当地资源优势,有市场前景的主导产业和产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三、总体目标和建设步骤

2003—2007年,突出发展养殖业和和高效经济作物,建设专用小麦、水稻、棉花、双低油菜、茶叶、花生、蔬菜、猪牛羊禽肉、蜂产品、水产品等十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巩固完善14个国家和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县,新建不同自然生态类型的乡、村、农场生态农业试点150个,试点覆盖面积100万公顷,基本实现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初步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的目标。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建立有效的生态农业建设管理和技术推广体系,初步控制破土乱挖、毁地取土、开山毁林等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防治城镇工业的“三废”污染。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行科学施肥,控制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物质的施用量,防止农业自身污染。建成100个省级生态村,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粪便无公害处理达到30 %,农民人均纯收入2700元,全省农产品优质品率达到50—60 %,使安徽成为国内重要的生态农业基地。

2008—2015年,在试点市县乡村,发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庭院经济,实行畜禽圈养,粪便、废料、废水入池制沼气,沼气烧饭、点灯,推广太阳能热水器、风能发电等,缓解农村能源短缺状况;推行路旁种花种树植草坪,农田渠沟配套、林网化;发展山区用材林、果木林、经济林立体种植,消灭荒山荒坡,实现全面绿化,将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破坏降低到最低限度,使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建成一批生态农业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400元,主要农产品中有机及绿色农产品比重达到18 %左右。

2020年,在全省范围,基本实现农业生产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融为一体的生态农业体系,全面完成我省生态农业建设目标和任务,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食品比重达到20 %,农民人均纯收入7300元。

四、建设重点和重大项目

(一)建设重点:根据全省自然资源分布、农业生产布局和农业自然生态类型,按照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及生态类型划分的基本原则,生态农业建设布局分为五个基本生态类型区域:淮北平原区、江淮丘陵区、沿江平原区、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分区域生态农业的建设重点:

淮北平原区:主要包括阜阳等6个市,占全省国土面积20 %。地跨淮河中游,本区人少地多,易涝易旱,土壤结构差,部分地区有次生盐渍化威胁,淮河及其支流水系污染严重,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农产品污染严重。重点应积极发展节水农业,提高灌溉效率,重视农田防护,建设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主产区。防止和治理土壤退化、水资源污染,综合治理污、旱、涝、盐、碱,建立低耗、优质、高产农田生态系统和秸秆多层次利用的农牧结合的生态系统。在稳定粮、棉、油生产的同时,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草食性畜禽,提高畜牧业和水果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推广“猪—沼—粮、菜、果”等生态农业模式和农作物秸秆气化等技术,提高农村生物能利用率。严格控制工业“三废”污染和城镇、工矿企业废弃物污染,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环境质量。

江淮丘陵区:主要包括合肥等3个市,占全省国土面积25 %。属典型的江淮分水岭易旱丘陵和岗地,人多地少水土流失,地力下降,巢湖流域水系污染严重。重点应实行粮经作物种植与畜禽水产养殖相结合,在保护现有耕地的前提下,发展稻田种养、圩区粮、禽、水果林立体种养生态系统和生态蔬菜大棚等,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计划,发展经果林、用材林,走旱粮(经)、油套种的生态经济路子,大力发展人工牧草和林果业,把发展畜牧业和林果业与防治水土流失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增加高效有机肥的使用量,推广节水农业、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总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大力推广“猪—沼—粮、菜、果、渔”和“五位一体”改圈改厕改厨三结合的沼气池、太阳能暖圈、太阳能热水器、卫生小水井、高效种植或养殖场的生态模式,遏制工业、城镇和工矿企业“三废”污染,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沿江平原区:主要包括马鞍山等6个市,占全省国土面积15 %。地跨长江两岸,境内湖泊众多,是省内重要粮、棉、油、鱼产区,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加剧。重点应以稻棉、蔬菜等粮经作物种植和水产养殖为基础,保持种植业平衡发展,促进养殖业快速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建设投入合理的高产稳产低耗农田生态系统和农牧农水结合型良性循环农业经济系统,实施退耕还草、退田还湖计划,充分利用耕地和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粮、经、饲、水生动植物和草食性畜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畜牧业、渔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加快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推广“猪—沼—粮、菜、渔”和“稻田立体养殖”等生态农业模式,遏制工业、城镇和工矿企业“三废”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大别山区:主要包括六安和安庆市的一部分地区,占全省国土面积10 %。长江中下游北岸及淮河中下游南岸主要支流的发源地,山多田少,是省内仅次于皖南山区的第二大林茶基地和重点产茧区域,也是省内中药材主要产地。重点应发展以名特稀优农产品为主体,以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改造坡地为中心,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恢复和扩大林草植被,控制水土流失,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模式,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无公害、绿色、有机茶、高山蔬菜等特色农业,提高资源利用率、生态效益和农民收入。

皖南山区:主要包括黄山和宣城等市,占全省国土面积22 %。是省内最重要的林、茶生产基地和全国著名的茶区。重点应发展山区立体生态农业,以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森林和旅游资源、合理开发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主,形成独特的山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优势和山区旅游优势,开拓国际和国内农产品和旅游市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计划,发展草食性畜禽,改善农业结构。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大力推广“山区立体农业开发”、“小流域综合治理”、“猪—沼—果、菜、茶”等生态农业模式,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提升旅游资源优势。

(二)重点项目:按照《安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结合《安徽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围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农业发展方向,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更好地发挥我省农业资源比较优势,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发展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绿色和有机食品工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1、全省农业生态环境监督监测网建设项目

为提高全省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监督监测能力和农业生态环境信息收集、处理、传递的速度与质量,根据国家《21世纪议程》(农业行动计划),结合我省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手段落后、信息处理传输能力薄弱的实际,重点建设省、市、县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监督监测中心和重点乡镇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点,尽快形成全省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分析、技术培训、监测咨询体系,为生态省建设提供有效服务。①建设省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监督监测中心,选择8个市建分中心,购置监测与技术培训仪器设备,主要包括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紫外线分光光度计、红外线分光光度计、大气采样器、测汞仪、培训教学器材、信息处理、传输设备等,承担全省及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监控和检测、信息处理和传输、技术培训和咨询等工作。②选择50个具有区域代表性、有较好的工作条件的县市,建设县市级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监督监测站,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开展日常性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监控和检测工作。③选择80—100个具有一定工作基础的乡镇,建设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监督、监测网点,配备简便易行的仪器设备,获取网点监测数据。投资框算:55000万元,其中:省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监督、监测中心建设投资5000万元。区域性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监督和监测分中心、县市级监测站、乡镇级监测网点建设投资50000万元。全省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监督监测网建成后,将有效地开展全省农业环境和农产品质量监督监测分析,逐年提出各地特别是淮河流域、巢湖流域和长江流域农业环境质量状况,为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省和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管理以及决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有效地减轻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状况及其造成的经济和生态损失;对全省农业主管部门领导及农业环保工作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逐步开展对全省乡村干部和农民技术人员的农业环保知识培训,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生态环境意识和技术水平。

2、巢湖流域、沿江地区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

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中污染最严重的一个,党和国家对巢湖水污染治理十分重视,已经投入巨资开展污水治理,控制污水排放。但是,在面源治理方面,由于投资短缺,治理措施缺乏,收效不好。沿江地区水质污染较重,农田大气,土壤、生产用水和农产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直接影响到农产品在国内外的市场占有率。在巢湖流域建设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农业示范区,组成生态屏障,提高巢湖治理效果。在沿江地区建设以推广应用生态农业模式及其技术、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农业示范区。①在巢湖流域和沿江地区,扩大市、县、乡、村、户四级生态农业示范点建设规模。②根据资源、生态优势和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建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生态农业示范工程,同时,抓好生态农业示范点建设,在现有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的基础上,根据生态区域分布和农业产业布局,适当考虑当地工作基础,建设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市、县,为生态省建设打基础。③在沿江地区,建设无公害水稻、油菜、水产品生产基地,推广“猪—沼—粮、菜、果”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生态农业模式和技术,建设以沼气为纽带的生物质循环利用工程;④建设农业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种群保护区,实施退田还湖、退耕还林、还草计划,大力发展畜牧业、渔业,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投资框算:194500万元。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控制和减轻项目区内农业面源污染,显著改善流域内生态环境状况,促进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发展,不断改善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彻底改变目前农产品卖难、出口更难的状况,推动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冲出国门,走向世界。实施本项目,有利于提升全省生态环境整体质量水平和优势,加快实现小康社会的进程。

3、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①黄河故道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砀山、萧县是我省酥梨、葡萄主产区。砀山酥梨名满天下,萧县葡萄品质优良。利用黄泛区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优质水果及其加工品,对推动我省优质果品走向国内、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的意义。拟在砀山、萧县区域内,建设无公害砀山酥梨果园3000亩、无公害优质苹果园2000亩、无公害优质葡萄园3000亩、无公害优质桃园3000亩。投资框算:4000万元。②大别山和皖南山区无公害茶叶、山核桃、板栗等名优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大别山和皖南山区农业自然资源丰富,污染源少,生态环境优良,因地制宜开发生产无公害名优农产品,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本项目选择在歙县、广德、泾县、宁国、金寨、岳西、东至等县市的适宜地区,连片开发无公害绿茶、竹笋、山核桃、蕨菜、薇菜、食用菌、青梅、板栗等农产品,严格限制农药、化肥等化合物质的使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残留量,提高品质和市场占有率。拟在歙县、岳西、潜山、金寨、泾县、东至县建设无公害绿茶生产基地,在祁门县建设无公害“祁红”红茶生产基地,在广德、霍山县建设无公害竹笋生产基地,在宁国、歙县建设无公害山核桃生产基地,在金寨、歙县建设无公害板栗生产基地,在泾县、歙县建设无公害青梅生产基地,在祁门、石台、金寨等县市建设无公害食用菌生产基地。投资框算:15000万元。③无公害小麦、水稻、油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淮北平原是我省小麦主产区,占全省小麦面积的78%,在亳州、阜阳、宿州、滁州等市的部分县市,连片建设无公害小麦生产基地,具有优势和潜力。沿江平原是我省水稻主产区,质量高、品质优,在宿松、怀宁、太湖、贵池、东至、铜陵、当涂等市县,连片建设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在庐江、居巢区、桐城、怀宁、东至、贵池等县,建设无公害油菜生产基地,具有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生产,控制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物质的使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降低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投资框算:163500万元。④无公害生猪、家禽生产基地项目。在合肥、六安等四市建设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在宣城、巢湖等四市建设无公害家禽生产基地。投资框算:64000万元。⑤无公害肉牛、肉羊生产基地项目。在阜阳、亳州等四市建设无公害肉牛生产基地。在阜阳、亳州等五市建设无公害肉羊生产基地。投资框算:75000万元。⑥在合肥、淮南两市建设无公害奶牛养殖基地。投资框算:36000万元。以上项目总投资框算357500万元。

4、绿色食品工程

①拟在皖南、皖西山区建设50万亩茶叶基地,改建、扩建一批茶叶深加工企业。投资框算:20000万元。②拟在亳州、宿州等13个市建设20万亩水果基地和30万亩蔬菜基地,改建、扩建一批水果、蔬菜深加工企业。投资框算:36000万元。③拟在合肥等4个市改建、扩建一批乳制品深加工企业。投资框算:24000万元。④拟在合肥等6个市建设畜禽良种繁殖基地,对部分畜禽深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投资框算:24000万元。以上项目总投资框算104000万元。

5、农药安全使用工程 ①拟在合肥等沿江、沿淮地区建设农药精准施用技术开发中心。投资框算:10500万元。②拟在安庆等4个市建设农药残留检测中心。投资框算:10800万元。③拟在合肥等6个市建设农药区域试验站。投资框算:9000万元。④拟在全省36个县建设农药安全使用示范基地,在45个县建设农药降低使用示范基地。投资框算:45600万元。以上项目总投资框算75900万元。

6、乡镇企业污染防治

①拟在我省长江、巢湖、淮河流域和黄山、九华山等旅游风景区域,建设集中治理和防治污染工程。投资框算:30000万元。②选择8个市作为试点,重点建设乡企行业污染防治工程。投资框算:24000万元。以上项目总投资框算54000万元。

7、生态家园工程

①拟在全省17个市建设农村户用沼气综合利用工程,建160万口沼气池,进行“一池三改”。投资框算:480000万元。②在全省40个县建设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投资框算:39000万元。③在全省50个县建设村镇生活污水净化工程。投资框算:14000万元。④ 在全省60个市县建设秸秆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工程。投资框算:32000万元。⑤随着科技进步,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必然趋势,拟在全省60个市县建设太阳能光电产品开发利用利用工程。投资框算:50000万元。以上项目总投资框算615000万元。

8、退耕还草工程

①拟在阜阳等5个市建设退耕还草工程,退耕还草200万亩。投资框算:10000万元。②在皖西南山区、库区和旅游风景区建设草原保护工程,草原保护面积300万亩。在长江、淮河流域地区建设200万亩草地工程。投资框算:40000万元。以上项目总投资框算50000万元。

9、农田整治工程

①拟在江淮分水岭地区、淮北地区和大别山、皖南部分山区,建设21个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县,10万亩节水示范区。投资框算:12000万元。②在全省10个县建设秸秆还田示范区,引进和推广综合利用新技术,保墒增温,培肥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投资框算:10000万元。③在我省皖北平原、江淮丘岗、皖西大别山、沿江平原和皖南山区建设沃土工程综合示范基地。投资框算:12000万元。以上项目总投资框算34000万元。

10、生态渔业工程

①拟在17个市和国家及省优势水产品养殖重点县建水产病害防治工作站30个,投资框算:15000万元。②在全省扩建和新建国家级、省级水产原良种场20个,投资框算:8000万元。③在国家和省优势水产品区域建设出口水产养殖示范基地20个,扶持10个水产加工出口龙头企业,投资框算:20000万元。以上项目总投资框算43000万元。十类项目总投资158.29亿元。

五、主要保障措施

生态农业是大农业概念,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综合性强,工作难度大。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政策、行政和技术措施,才能使生态农业建设工作更有效地开展起来。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发展生态农业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关系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广生态农业的指示精神,真正把生态农业建设作为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长期工作,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中,作为一项重要建设内容,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掀起生态农业建设的高潮。当前,要深入持久地宣传贯彻《环境保护法》、《农业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支持生态农业建设的强大舆论和自觉行动。要按照国家七个部委局联合发出的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政府都要建立以政府主管领导担任组长,农业、计委、科委、财政、林业、水利、环保、国土资源等部门参加的生态农业建设领导小组和具体办事机构。省生态农业建设领导小组对全省生态农业建设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各地生态农业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本地区的生态农业建设工作。生态农业试点县要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县生态农业建设领导小组和具体办事机构。各试点乡、村、农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确立一名主要负责人组织、协调和指导生态农业试点建设工作。

2、完善政策,健全法规。鼓励企事业单位、集体和个人等参加生态农业试点和示范工程建设。对“四荒”开发和生态农业建设项目,可以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采取承包、租赁、购买等形式进行建设和经营,治理和开发成果允许继承、转让。对小型微型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工程等,要推行股分合作制,鼓励支持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在劳动联合的基础上,实行资本联合。允许“四荒”拍卖使用权一定50年不变,对治理难度大的还可以更长一些。积极推广“以奖代补,先干后补”和预交工程建设承包金等做法。坚持建管并重,谁破坏谁治理谁补偿,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凡属占用森林资源、造成水土流失和对农业生态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坚持“三同时”原则,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按规定报批和实施。污染严重的造纸、酿造、皮革加工等企业必须提取专项资金用于企业的污染治理。

强化行政执法职能,认真解决执法队伍不健全、经费不足、手段不强的问题,尽快建立起一支懂法律、懂政策、尽职尽责的执法队伍。严厉打击破坏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对违法案件,执法部门要及时查实处理,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地方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规、规章。在“十五”期间,将提请省人民政府和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安徽省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安徽省农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补偿办法》、《安徽省农业自然资源保护条例》等法规,基本形成比较完备的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使生态农业建设逐步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3、广辟财源,增加投入。坚持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筹集资金;按照事权、财权的划分,逐步建立起合理的投资机制。制定和完善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基金制度,尽快研究出台《安徽省农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补偿办法》,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偿使用自然资源和恢复环境的经济补偿机制。各级政府都要把生态农业建设投资纳入财政预算,各级财政用于生态农业建设的投入要逐年增加,其中省级财政每年用于生态农业建设的经费要达到省级财力的0.5%。从省里征收的排污费和土地占用费中划出3%作为生态农业建设的专项经费。同时,加大扶贫和农业综合开发用于这方面的投入。金融部门要积极支持生态农业建设,优先安排政策性、商业性贷款,逐步增加有关专项贷款规模。积极争取国家金融组织、外国政府及外商投资。按照责、权、利相结合,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生态农业建设活动,扩大资金来源。

4、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件事关千家万户、涉及万水千山、影响千秋万代的大业,必须统一规划,分类实施。省市县都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制定生态农业建设总体规划和目标,保证规划的有效性、严肃性和连续性。制定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必须按照“整体、循环、协调、再生”的原理和“立足示范,着眼推广,注重基础,讲求效益”的原则,运用生态农业的基本理论、农业区划的科研成果和科学的设计方法,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以及发展趋势等,进行深入的综合分析研究,选择最佳方案。要保证规划“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干到底”。生态农业建设规划要与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农业综合开发、村镇建设、农田基本建设、林业建设、农村能源建设、丰收计划、星火计划、扶贫开发等项目结合起来,在计划中做出安排,确保规划的严格执行。

5、依靠科技,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具有丰富的内涵,它继承了传统农业的精华,吸取了现代农业先进技术。生态农业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要有针对性开展一批有关生态农业的科研项目,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经验和技术,要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先进农业科学技术,例如覆盖栽培技术、少耕免耕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水平种植保水保肥技术等。科技人员是先进科技推广和应用的载体,要重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通过科技人员与农民的结合,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生态农业的科技含量。省市县生态农业建设领导小组都要成立生态农业建设技术顾问组,聘请专家、学者作技术顾问,对生态农业建设进行研究和指导。要按照有关法规,建立健全农业环保技术推广体系,充实和加强农业环保专业队伍,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把我省生态农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三篇:某镇生态农业发展规划

某镇生态农业发展规划

某镇位于风景秀丽的山脚下,全镇土地总面积13225公顷,辖27个行政村,总人口7.2万人,全镇有林地面积7450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56.3%。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围绕深入实施“双带动”发展战略,以建设经济文化强镇、打造生态旅游名镇为中心,以争创全省特色文化旅游园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典范镇为目标,突出“一条线,两长廊,六大片”建设,增加森林资源、调优种植结构、创建特色精品、提高绿化档次,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干三年,林果满园”,着力建设生态乡镇、山水乡镇、宜居家园、幸福枣乡。为实现以上目标,提出如下规划:

一、林果生产规划

倾力打造“十里梨花长廊、百世神童流芳、千年紫藤常青、万亩梨园飘香”的特色品牌,突出发展以大枣、黄梨、核桃等为主的林果生产。

1、大枣 以黄沙路两侧为发展重点,向外辐射1000米范围内以堰边栽植为主;黑石大枣中心区见缝插针,以补植为主;葛石村、柴庄村适宜栽植枣树的地块全部栽植枣树。计划每年新发展大枣2000亩。

酸铃枣树改接 沿黄沙路两侧以及北部山区酸铃枣树集中的区域,分期分批、有计划地进行改接。计划每年改接1000亩。

2、黄梨 黄梨是镇的一大特色,每年都要举办梨花节,我们要在新品种引进、扩大规模上狠下功夫。以刘庄、张崖、鹿崖等村为重点,力争每年新发展梨园面积300亩,到2017年,沿神童山环山路两侧全部栽满梨树,倾力打造“十里梨花长廊”景观效果。

3、核桃 重点以涧西岭、宁庄岭等为重点,辐射带动周边村大力发展薄皮核桃。计划利用3--5年的时间,涧西岭核桃发展到5000亩,涉及的村有涧西、三埠、兴龙等村;宁庄岭核桃发展到10000亩,涉及的村有宁庄、朝东庄、北庄等村。

4、着力打造56公里绿色生态画廊 56公里绿色生态画廊自东云岭开始,沿枣园路、东部山区环山路、北部山区环山路,到西北部山区环山路河洼水库止,沿线空挡地方适宜栽植枣树的栽植枣树,适宜栽植梨树的栽植梨树,适宜栽植核桃的栽植核桃,适宜栽植金银花的栽植金银花,适宜栽植桃、杏的栽植桃、杏,适宜栽植苹果的栽植苹果等等。在发展新资源的前提下,必须大力保护现有老资源,不准采伐、移植、买卖大树,因为这是老人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和财富。

二、畜牧生产

镇是畜牧大镇,突出龙喜诚畜牧养殖和丰达黄粉虫特色养殖示范带动,大力发展饲养小区。主要以石集、夏庄、沙埠、张家崖等村为主,发展奶牛养殖。力争使石集奶牛养殖达到600头以上,西官奶牛养殖达到300头以上,辐射带动周边村发展奶牛养殖。

三、汉马河小流域治理

突出“汉马河生态经济景观线”一条线打造,依托汉马河综合治理项目,开发建设水上文化乐园和休闲度假村。主要目标任务是拦河截流增加蓄水量、垒砌石堰增加美观效果、栽植风景树增加景观效果。

第四篇:谷林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

谷林幼儿园3-5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政策文件,以教研为先导,以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保教质量为中心,树立“以人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注重保教结合,把幼儿园建成教育思想较先进、管理科学较规范、师资结构较合理、幼儿全面发展的优质园。

二、幼儿园三年发展目标:

在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实践新《纲要》的过程中,转变教育观念,落实教育行为,通过三年的努力,把幼儿园建成师德修养好、保教质量高、幼儿喜欢、家长放心的优质园。

1.师德修养好——自觉遵守幼儿园师德规范的十条要求,重视和加强师德建设;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为人师表,尊重幼儿、热爱幼儿。

2.保教质量高——进一步提高教研水平,以研促教,提高教师保教能力,能及时对应突发问题,善于捕捉幼儿自主生成主体,把握最佳教育时机,适时调整教育计划,切实提高保教质量。

3.幼儿喜欢——幼儿园环境充满童趣、乐趣,教师与幼儿既是师生关系,也是伙伴关系。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平等、互动的保教环境,幼儿敢于提问、大胆探索、亲身体验、积极学习。

4.家长放心——树立为孩子服务为家长服务的思想,解决家长的后故之忧,对每个幼儿一视同仁,使幼儿在园内能健康活泼的成长。

三、幼儿培养目标:

培养幼儿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有初步责任感。

1.健康活泼——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愉快的参加各项运动,动作发展协调,增强体质,有开朗的性格。

2.好奇探究——愿意动脑筋,有学习兴趣,对自己不懂的事情或感兴趣的事物有较强的学习愿望。

3.文明乐群——会主动、正确的使用礼貌用语;愿意与人交流,乐于和同伴分享快乐并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4.有初步责任感——有爱劳动的情感,愿意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同情心,乐于帮助同伴,能包容同伴的过错。

四、幼儿园综合发展计划

(一)、园务管理:

发展目标:全面落实新《纲要》、课程改革的精神,发扬科学民主、求真务实、以人为本的管理风格,强化分层管理,形成团结协作的管理网络,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良性运行机制。

实施措施:

1、每月教职工的学习,加强教职工的政治思想建设,注重学习反思、倡导批评监督。

2、教职工在思想上强化三个意识:“一体意识”、“开拓意识”、“服务意识”,形成一支“开明、团结、廉洁、高效”的好教职工,使幼儿园整体工作有较好的发展。

3.充实、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较科学的考核、评价和奖励等方面的措施,以法治园,以情育人,充分调动全园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成功标志:

1.有一个自身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教职工0.。2.教职工对园长工作满意率在90%以上;对领导班子工作满意率在90%以上。

(二)队伍建设 发展目标:构建适合我园实际的园本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师德修养,提倡多兼专长,建设一支“争鸣、探究、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的教师团队。

实施措施:

1、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培训。

2、鼓励教师参加职务培训,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积极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培训,鼓励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提高教育理论修养和文化底蕴。

3、开展岗位技术练兵,努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和领导幼儿游戏的水平,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知识素养、理论修养,有较为扎实的专业技能,能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4、努力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通过培训及自学,要求全体教师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建立班级主页,进行交流。

5、努力提高教师领导幼儿游戏的水平。

6、构建园本教师培养基地,培养研究型教师,建立小中大三个园级研究课题。

7、逐渐调整后勤人员的队伍,力求做到年轻化,知识化。成功标志:1.教师的基础素质有提高,家长对教师的师德评价满意率要在90%以上。2.1—2名能成为园级骨干教师,1—2名有教学特长的教师。

(三)、保教工作 发展目标:

1.科学、规范、合理地安排好幼儿一日活动。2.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体差异,捕捉教育契机,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体现个别化教育。

3.充分、合理地利用好幼儿园的资源,为幼儿发展服务。实施措施: 1.一日活动内容安排遵循计划性与灵活性的统一,集体、小组与个别活动相结合。创设与幼儿经验相适宜的环境,在关注幼儿活动的同时,实现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以及幼儿与环境产生有效的互动。

2.以游戏为主要教育教学方式,满足幼儿游戏的需求。在观察、解读幼儿的过程中学会认同、学会共享、学会回应。

3.加强观察记录的有效性研究。针对记录,反思我应该怎么做?哪些行为是有效的?有什么教育价值

4.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家庭、社区及家委会、家长志愿者也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接纳他们的建议,利用好这些可以利用的资源。

成功标志: 1.针对游戏活动的环境创设积累一定的经验。

2.整理一套关于主题活动与游戏活动相互链接的资料。3.学校、居民中提高我园的知名度。

(四)、卫生保健 发展目标:

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心,提高卫生保健质量,把卫生保健工作渗透到幼儿发展的全过程,使幼儿身心得到发展,促进幼儿的健康。

实施措施: 1.规范保健室的建设。提高保健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做好对幼儿、家长和教工各种卫生知识的宣传和安全教育。

2.做好幼儿体检工作和各种疾患幼儿的矫治工作,提高矫治率。3.做好传染病的早发现、早预防、早隔离工作和安全隐患的处置工作。1.体弱、贫血、龋齿幼儿的矫治率在90%以上。

2.事故的发生率控制在0.5%以下。

(五)、家庭社区 发展目标:

1.完善新形势下家教方法,扩大向家庭、社区的辐射面,使家长真正成为幼儿教育的合作伙伴。

2.以理论为指导,创建富有特色的家庭社区工作模式,真正实现幼儿园教育资源与社区教育资源的双向开放。

实施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拓宽教育渠道,吸取社会教育力量,支持幼儿园发展。

2.贯彻《纲要》,更新观念,把社区教育、家庭教育、亲子教育纳入幼儿园工作范围,构筑沟通平台,实施家园社区共育。

4.针对性的宣传科学育儿知识,介绍或传授具体保教方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5.定期开展家长学校活动,共同担当其培养幼儿的任务。6.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园活动。成功标志:

1.教师领导家庭社区工作的能力有所提高。2.本园在周边地区有较好的声誉和口碑。

3.使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满意率达90%、参与幼儿园的活动达90%、参加听讲座率90%、0—3岁婴幼儿受教育每年4次以上。

(六)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和办学条件 发展目标:

为丰富幼儿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围绕安全、美观、丰富、童趣的要求,继续改善园内硬件设施,为幼儿创设和谐的物质环境。

实施措施:

1.向教育局提出大修申请。

2.合理布局校园四周的装饰墙、宣传窗、净化幼儿园,营造优美、幽静、舒适的育人环境。

3.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推广多媒体教育。4.利用园舍的边角为幼儿提供各类可供探索的玩具。幼儿园3-5年发展计划二:谷林幼儿园3-5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在教育局正确领导下,在镇政府一如既往的关怀下,高举三个代表的旗帜,依法治园,不断优化师资队伍、深化课程改革、精化办园条件,不断探索创新。认真贯彻实施幼儿园新《纲要》;以幼儿园两个法规为准绳,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探索办园特色,提高办学效益,全面提高保教质量,争取在2018年挤身于安福县同类示范幼儿园。

二、具体目标:

第一阶段:2015年-20116 幼儿园不久,各方面基础较差,而且办园规模只有4个班,同时教职员工基本年龄偏大,因此,第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规范幼儿园各项工作,艰苦创业,站稳脚跟,为第二年的创建乡镇示范幼儿园和成为常规管理先进单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1、加强幼儿园常规管理,建立建全规章制度和考核标准,并基本形成“敬业、勤奋、务实、创新”的园风。

2、正常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着重对照“一日活动常规细则”,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园幼儿的一日活动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卫生习惯,严格规范教师行为,强化教师职责,使幼儿园的各项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3、不断改善园所环境,优化设施,做好园内美化绿化工作,使幼儿园整体布局更加合理,环境更加安全、美观。

4、积极开展创建工作,不断提高保教质量。第二阶段: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能够继续努力,进一步加强幼儿园的科学管理,改善办园条件,加强科研力度,提高保教质量和办园档次,努力创建乡镇同类示范幼儿园。

1.加强幼儿园的科学管理,园领导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更新观念,树立现代化意识、竞争意识、育人意识。提高幼儿园的管理水平,使幼儿园各项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2.加大投入,改善办园条件,添置相应的教学设备和教玩具,提高幼儿园现代化程度。

3.加大力度培训师资。首先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文化水平的提高,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增强创新意识和科研意识。其次,带教师出去参观、学习、开眼界。第三,鼓励教师勤于总结、思考,写好工作总结,做好反思。

4、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为创建做好准备工作。第三阶段:

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奋发努力,开拓创新,办出幼儿园的特色,使其真正成为安福县乡镇示范幼儿园。

1.培养更多的品德优、习惯好、能合作、会交往、爱探索、会生活、会学习、健康自信、聪明活泼、诚实勇敢的好孩子。

2.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逐步形成办园特色,营造良好的社会声誉,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与名园、名师结对,借助他们的力量提高办园质量。

3.建立一支观念新、文化层次较高、动手能力强、掌握现代教学手段的教师队伍。4.建立以激励机制为核心的层级管理框架,强化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各环节,逐步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5.努力改善办园条件:进一步调整幼儿园的整体布局,充分利用空间,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游戏环境。

6.实现扩班目标,使幼儿园规模不断扩大。第四阶段:

在第三阶段的基础上,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运用发展的眼光,挖掘自身潜力,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园特色,强化内涵建设,在课程改革、创特色教育、树自身品牌上下工夫。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帮助教师确立专业发展目标,与每位教师签定目标任务书,年底将对照任务书进行考核,真正做到奖罚有依据,奖惩分明。

2、加大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的研究,力求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幼儿达到体能健康、心理健康和智能健康的金三角结构。

3、适应现代教育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充分开发优质资源并合理利用,如社区资源、家长资源、外校资源等,为幼儿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全面的视野和空间。

4、投入资金美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教育文化氛围。第五阶段:

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内涵建设,以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创品牌,树特色,将幼儿园建设成为一流的优质园,努力实现县级示范园的办园目标。

1、加强学习,利用多种途径帮助教师树立新型的现代教育观念,实现新时期教师角色的转换,成为终身的学习者、生命的关怀者、平等的交往者、宽容的教育者,并引领教师逐步从传统的教授型向科研型、学者型发展。

2、切实做好师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及文化素养加强园本课程培训,继续搞好幼儿园健康特色教育,使教师不仅具有运用课程的能力,更具备选择课程和生成课程的能力,使园本课程更系统化。

3、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帮助教师掌握现代教学技术,能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会课件制作并在园内开展评比活动。

4、进一步改善办园条件,做好幼儿园的扩建工作。

幼儿园3-5年发展计划三:谷林幼儿园三至五年发展规划

谷林幼儿园是一所民办幼儿园,创办于2011年9月,我园占地面积250、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学前班1个,有大班1个,小班1个,中班2个,在园幼儿人数120人,教职工8人。为了使我园快速的发展起来,在较短的时间内走向正规化,特制定三至五年未来发展规划。

第一年(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

完善幼儿园软硬件设备的配置,包括教学、游戏、消防等方面的建设。巩固本区域内的学生人数,提高教学质量。措施与计划:

一、在保教方面不能有轻游戏重上课、轻德重智等倾向。

二、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三、坚持“爱”的教育、“德”的教育,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保证幼儿得到尊重、信任、理解,不能歧视幼儿。

四、搞好教师的队伍建设,开发每位教师的潜能,为我园的发展释放能量。

五、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要求每位教师牢记在心,时刻用此来约束自己,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六、完善园内内部环境,如家园联系,班级环境,墙刊设计等还需进一步完善。

七、教师、保育员可以通过上岗、互相交流等不断学习,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

第二年(2015年9月2016年9月

在第一年的招生基础上,推出优惠措施,吸引区域之外的幼儿入园。同时,举办各种面向社会的活动,提高知名度。

措施与计划:

一、提高保教质量

1、根据我园幼儿的特点,按学前班大、中、小班制定不同班次的教育目标。从各个方面注重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2、加强班级管理,扩展特色课程的实施,争取做到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色。

3、注重挖掘幼儿的特长,开展英语、美术、舞蹈等兴趣小组活动。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4、坚持保教结合,抓好膳食管理,园内清洁,班级卫生,环境创设,餐眠护理,健康检查,病幼照顾,放学候接等工作。做到分工明确,人人有职,人人有责,奖罚分明,做到教中有保,保中有教。

5、认真做好预防、接种、体检等卫生工作。重视安全教育工作,认真组织幼儿开展各种活动,做到安全,无事故发生。

6、抓好园风建设,教师要注重自身道德行为的示范性,不断完善各个中心的职责,要求人人明确规范,形成良好的团结协作氛围。

二、做好全体职工的培训计划。

三、加强家园合作,在提升自身建设的同时用各种方法来转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第三年(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

自筹资金或政府资助,重新规划新建幼儿园。再接再厉,促进幼儿的素质与幼儿园的总体质量提高。

措施与计划:

一、加强目标管理,幼儿园的系统化管理。

(1)园长和幼儿教师通过自学和培训,提高自身水平和业务能力。(2)增添现代化的教学设施。

(3)加强幼儿常规管理,完善各种制度和记录。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园内生活和社会活动,创设一个宽松、愉快、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形成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三、本着不断创新的原则,合理规划,科学设计,继续完善的思想,争创三级的办园条件,推进幼儿园的发展。

第五篇:XX生态农业公园2020年景区开放工作方案

XX镇XX生态农业公园2020年景区开放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落实中省市县关于“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精神,促进我镇乡村旅游发展,放大农旅融合发展的聚合效应,镇党委、政府定于2020年3月21日起恢复XX生态农业公园开园迎客。为确保景区开放工作安全、平稳、有序进行,特制订本方案。

一、开园时间

2020年3月21日

二、开放景点

XX镇XX生态农业公园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XXXX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四、人员分工及职责

(一)疫情防控工作组

组长:XX

成员:XX

职责:1.XX公司负责做好景区开放前的准备工作,落实疫情防控用品等物资保障,游客服务中心、医疗急救点,配备一次性口罩、消毒液、医用体温表等医用物资。强化员工健康日监测制度。员工上岗时须进行体温检测,并记录台账。一旦发现员工有体温异常、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立即停止工作就近就医并及时上报。加强办公场所、公共场所通风换气,对景区景点的卫生设施、顾客用品及内部交通工具等进行一次彻底清洁消毒。2.XX公司负责做好游客游览管理工作。在旅游景区主入口醒目位置设立告示牌,提醒游客遵守相关防控的要求、注意事项,并公布疫情防控有关部门的电话。对游客测量体温,实行实名登记,对有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的,禁止入内并立即上报属地疫情防控部门。售票窗口和检票口服务人员、保洁员、讲解员等必须正确佩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并落实有效防护措施。3.XX公司负责景区景点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加强景区停车场防控和消毒管理,团队和自驾车辆实行分区停放,引导分散下客入园。旅游景区垃圾箱(桶)实行“一日两清理两消毒”制度,保持区内环境整洁。增设废弃口罩回收专用箱(桶)。公共卫生间通风良好,卫生设施完善,须配备洗手液、一次性擦手纸,并确保供水正常。坐、便池、洗手台、把手等清洁后用消毒水消毒,地漏每天用消毒水冲洗。4.镇卫计办和镇卫生院要切实做好疫情防控的指导工作并加强日常监管。

(二)交通管理工作组

组长:XX

成员:XX及各村交通安全协管员

职责:1.线路规划:负责景区开放期间车行线路的规划以及单行道的设置并做好公示公告工作;2.设施安装:从场镇至景点之间道路指示牌、警示牌的设置;3.交通管理:负责做好从场镇到景点之间的交通指挥、交通安全工作,处理好各种交通突发事件;4.景区外停车场和景区内商户摊点的规划和管理;5.景区内通行管理及安全由XX公司负责。

(三)安全保障工作组

组长:XX

成员:XX及各村支部书记

职责:1.隐患排查:负责在活动之前对景区及周边地区涉及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及森林防火开展隐患点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治并建立应急预案;2.应急处突:负责活动期间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森林防火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3.景区内各项游乐服务设施安检质检等规范达标及安全责任由XX公司负责。

(四)治安秩序维护工作组

组长:XX

成员:XX及各村平安建设网格员

职责:1.秩序维护:负责协调XX派出所做好开园期间治安稳定工作;2.出勤考核:每天实地抽查各组工作人员到岗到位情况;3.综合管理: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牌、执勤袖笼制作,负责景区综合管理各项工作,负责处理游客投诉事宜。

(五)环境卫生工作组

组长:XX

成员:XX及各村保洁员

职责:1、公路清淤:做好太仙路、场镇到景区之间的道路清淤、清障及清洁卫生;2.环卫设施:由XX公司负责景区内公厕、垃圾桶的规划和设置工作;3.清洁卫生:景区内的保洁工作由XX公司负责;镇城环办负责街道清障、清淤等清洁卫生,做好场镇的日常保洁,确保场镇干净整洁,环境卫生工作按照平常进行管理。

(五)宣传协调工作组

组长:XX

成员:XX

职责:1.媒体接待:负责活动期间各类媒体的采访接待工作;

2.资料收集:整理收集牡丹花活动相XX件、图片资料等。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

做好XXXX生态农业公园开园工作事关XX镇旅游的声誉和整体形象,各村、镇属各部门所有职工一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各工作组要积极行动,主动配合,严格按照各自的职责要求开展工作,要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做好开园期间各项工作,确保游客赏牡丹花顺利、祥和、有序开展,增强游客满意度,让XX的对外形象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履行职责、工作到位。

各组成员实行组长负责制,要结合各组职责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和相关应急预案,各组成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开园期间要到岗到位,落实值班、领导带班和重大事件专报制度,做到本职工作与开园值班工作相结合,除县上开会外,必须按照分组安排各负其责,各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在双休期间仍然要坚守岗位,未经允许不得离开工作岗位,按照出勤发放补助。

(三)落实责任、务求实效。

各组负责人及成员要集中精力抓紧抓好开园期间的各项工作,尤其做好安全工作,各组按照职责承担各自的安全责任,做好与县级相关部门和景区业主的联系协调工作,把各项工作抓好抓实。对工作突出者,镇政府将给予一定的奖励,即节假日加班补助,对不坚守工作岗位的,按照出勤扣发工作补贴,并追究相关工作责任。

下载清风谷生态农业公园发展规划(xiexiebang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清风谷生态农业公园发展规划(xiexiebang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农业示范区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一、“十一五”前三年规划实施情况(一)主要目标完成情况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截止2007年12月,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11428万元,同比增长15.63%,占规划目标11800万元的96.85%;农民人均纯......

    平舆县绿缘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规划(大全)

    发展新型农业建设新型农村培养新型农民平舆县绿缘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三农”建设规划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农业发展是做好国家各项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平舆县地处河南......

    蓝鹊谷健步走第1站 世纪公园

    蓝鹊谷 健步走 世纪公园 规则活动名称:蓝鹊谷 健步走世纪公园 (奖崇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一日游和3D计步器)活动时间:2012年4月21,22日上午9:30—10:50。 9:30在世纪公园1号门镜天湖......

    谷堡乡猕猴桃产业发展规划(共5篇)

    谷堡乡猕猴桃产业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我乡猕猴桃产业,促进区域经济高速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按照县级猕猴桃产业发展规划精神,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形势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