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谷堡乡猕猴桃产业发展规划
谷堡乡猕猴桃产业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我乡猕猴桃产业,促进区域经济高速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按照县级猕猴桃产业发展规划精神,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一)基本情况
猕猴桃营养丰富,富含人体必须的17种氨基酸, 是当今国际流行的一种高营养、高保健水果,素有水果之王、Vc之冠美称。谷堡乡是修文猕猴桃原产地,也是全县最大的集中产区。2011年,全乡猕猴桃面积已发展到10000亩,产量8500吨,分别占全县猕猴桃面积和产量的55%和60%。谷堡乡在全县猕猴桃生产格局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该区从1990年开始引进、栽植猕猴桃,到现在已有二十年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全乡猕猴桃面积1万亩,亩均效益5000余元。近两年来,在市场效益的拉动下,我乡猕猴桃栽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存在问题
虽然谷堡乡猕猴桃发展历史较长,但与市场的需求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发展速度慢,规模小;二是技术力量薄弱,果园管理标准化水平低;三是基础设施薄弱,产业投入严重不足;四是产业化程度低,服务体系不健全,贮藏、加工能力弱,无产品深加工企业,品牌建设滞后。另外,对产业还缺乏整体的规划和引导。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谷堡乡猕猴桃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三)发展优势和潜力
1、具有优越的自然资源优势。全乡地势从东向西倾钭。海拔最高点为长冲村梭米山1492米,最低点为大寨村悬棺岩猫跳河出境外850米,大部分地区在1000米至1200米之间。地貌属黔中丘陵区,山高谷深,水域少,旱地多,岩溶分布较广,形态复杂多样。森林覆盖率达52%,累年平均气温13.6℃,平均降雨量1179.5毫米,无霜期265天,日照时间1336.8小时;壤腐殖质丰富,PH值较低,土质松散,通透性好,非常适宜于猕猴桃的生长。
2、具有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目前,全球猕猴桃产量150万吨,仅占世界水果总产的0.2%,占世界苹果产量的1/60。世界猕猴桃的年贸易量为100万吨左右,仅欧洲市场每年需求就达80万吨。我国猕猴桃产量目前尚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每年仍需从新西兰大量进口,以满足京、津、沪等大中城市居民消费。与新西兰、意大利、智利等世界猕猴桃生产大国相比,我国猕猴桃具有成本较低的价格竞争优势、距离中东及东南亚市场较近的区位优势、同一品种成熟时间差异大的销售季节差优势,在国际国内市场都有较强的竞争力。
3.具有强力的政策支持。修文县已被列入全省猕猴桃产业发展规划区。为扶持规划区猕猴桃产业发展,市、县先后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为产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各级政府也把发展猕猴桃产业作为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的突破口,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来抓,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猕猴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4.具有快速发展的良好基础。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果区群众已经掌握了猕猴桃常规管理技术。近两年来,在市场带动和效益驱动下,群众对种植猕猴桃前景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通过今年以来各级果业部门的政策宣传和技术培训,群众扩大种植面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我乡猕猴桃种植尚有大规模发展空间。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紧紧抓住修文县把谷堡乡作为全县猕猴桃产业发展主要园区的机遇,充分利用我乡生态环境优势,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建设为平台,以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创新发展机制,健全服务体系,拓宽投入渠道,培育优势产业,稳步扩大种植面积,大力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努力实现猕猴桃产业绿色化、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把谷堡乡建设成全县重要的猕猴桃生产基地,推进修文县猕猴桃产业带建设。
(二)发展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着眼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立足多样化、优质化的市场需求,用长远的眼光、大流通的思维、市场化的理念,组织商品生产与流通,创立品牌体系,全方位提高修文县果品的市场竞争力。2.群众自愿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合理布局,典型示范,政策扶持,效益推动,调动群众种植猕猴桃的积极性。
3.科技创新原则。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普及适用技术,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果园整体管理水平。
4.产业化开发原则。立足猕猴桃产业整体开发,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构建优势产业群体,延伸产业链,提高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5.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原则。优先在旅游线路和交通主干道布局,高标准配置基础设施,形成生态农业旅游景观,使猕猴桃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
(三)目标任务
到2015年,全乡猕猴桃面积发展到3万亩,产量达5万吨,产值4亿元。其中鲜果销售1万吨,贮藏能力3万吨,加工能力达到1万吨。猕猴桃产业为本地区农民人均提高纯收入达10000元以上。通过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带动贮藏、运输、加工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产业化经营格局。
三、总体布局
在谷堡乡建设3万亩猕猴桃生产基地,形成猕猴桃产业带。新建设猕猴桃产业园区,产业园包括平滩、红星、下硐、平寨、尖山、长冲6个村,平滩村种植4000亩,红星村种植4000亩,下硐村种植2500亩,平寨村种植3500亩,尖山村种植2000亩,长冲村种植2000亩;园区规划种植猕猴桃18000亩,其他各村计划共计种植12000亩。
重点抓好以上6个重点村产业园区建设。同时以谷堡村、上花村、新堰村等村为基点,按照以点串线、轴线联动、片区发展的思路,在小水公路沿线全力抓好集生态示范、旅游观光、采摘品尝、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猕猴桃景观长廊建设。
四、重点工作
(一)科学制定规划。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思路,结合全县的实际,统一规划区域,统一调运苗木,统一栽植标准,着力建设标准化水平高、规模适度的优质猕猴桃生产基地。到2015年,形成以猫跳河谷风光,建成一批集生态示范、赏花品果、采摘游乐、休闲渡假于一体的观光旅游果园。
(二)优化品种结构。在品种结构的布局上,重点以“贵长”为主打品种,开发适宜鲜食和加工的新品种,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到2015年,把我乡绿色猕猴桃、有机猕猴桃建成全国独家。
(三)狠抓示范园建设。进一步强化果农的标准化生产意识,探索研究猕猴桃标准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加快规范建园、配方施肥、科学修剪、人工授粉、合理负载、果实套袋、果园生草、病虫防治、生态示范等关键生产技术的应用,使生产上水平,果品质量上档次。到2015年,建设20个200亩以上猕猴桃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设20000亩县级优质猕猴桃产业园区。优质果率达到85%以上,其中高档果率达到40%以上。建成绿色果品基地2万亩,有机果品基地1万亩。
(四)强化果农培训。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实施科技培训计划。建立以省、市、县专家为主要师资力量、各级专业人员为传播力量、广大果农为受训对象的长效培训机制。注重果农实用技术素质的提高,兼顾经营理念、市场知识、信息技术、政策法规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培训效果。每年培训果农技术骨干5千人次,使全乡猕猴桃种植户每户都有1名技术明白人。
(五)加速推进产业化经营。扶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建设猕猴桃生产、储藏、加工、出口基地,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扶持各种类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着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快猕猴桃产业化经营步伐。到2015年,在猕猴桃集中产区建立存贮能力3000吨以上的储藏冷库10个,各种类型加工企业10个,引进果品商品化处理生产线10条以上。建立比较有影响力的专业合作社10个。
(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每年销售季节,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果品经销大户,到国内外销区市场参加各类农业博览会,或举办产品展示展销会,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同时加强产地市场建设,到2015年建成市级大型猕猴桃商贸交易批发中心1个,建成县级专业市场4个,使谷堡乡为修文县最大的猕猴桃销售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
(七)加强果品文化建设。依托谷堡乡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旅游资源,以建设“一村一品”特色果品专业村为契机,发展休闲观光果园,让游客在观光旅游中了解果品文化,掌握果品生产、加工、贮藏、营养保健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拉动消费,促进猕猴桃产业快速发展。
(八)严格市场监管。加大市场管理力度,严禁滥用膨大剂等激素类药物,依法打击假冒伪劣种苗、化肥、包装等不法行为,充分保护果农、果商和涉果开发者的合法权益。加快猕猴桃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提高检测监管能力,从源头把好产品质量关,确保我乡猕猴桃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乡党委书记谭永红及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唐德富为组长,乡班子成员为成员的猕猴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具体协调、指导和组织实施此项工作。各村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制定规划,明确目标,夯实任务,抓好协调,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为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创造优越的发展环境。
(二)加大资金投入。对规划区内猕猴桃新建园,除上级的补助元外,力争整合各级有关部门支农资金,重点向猕猴桃基地建设倾斜。积极联系各级金融机构,从当地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搞好信贷工作,增大果区信贷规模,重点扶持龙头企业,提高加工和贮运水平,解决企业收购资金和果农生产等问题。扩大招商引资,实施项目带动,吸引和鼓励各种经济成分及所有制形式的组织和企业参与猕猴桃产业开发。逐步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引导、金融投入为支撑、企业和果农投入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三)强化目标考核。乡各部门把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作为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措施,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措施,集中精力,办好这一富民强乡的大事。转变工作方式,整合全乡干部人才资源,强化为农服务,推行领导干部联系村、部门包村和干部进村帮扶的工作机制。把猕猴桃产业发展工作纳入部门和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强有力的奖惩机制,进一步调动各方发展猕猴桃产业的积极性,推动全乡猕猴桃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谷堡乡人民政府
2011年12月12日
第二篇:XX村XX合作社猕猴桃产业发展规划
XX村XX合作社猕猴桃产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为切实抓好我社猕猴桃产业发展工作,提升我村的产业发展品味,落实猕猴桃产业发展政策,确保我村贫困群众全面脱贫致富,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2016年XX县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安府字[2016]4号)文件精神,结合XX村产业发展现状,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村情和产业现状
XX村为省定“十三五”重点贫困村。距圩镇6.5公里,辖区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1504亩,林地面积1.8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4290.5亩。全村共有3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其中25户以上村民小组4个,分别是:小组,小组,小组,小组,村里有小学、幼儿园、村卫生室各1所。全村总人口343户
1514人。
截至2016年,柑橘产业是XX村的主导,在此基础上全村主要发了猕猴桃产业,前期建立了产业基地,但目前仍然存在产业基地建设规模不大,不能形成合力,品牌效应不高,产业化发展不快,中介组织未建立,基地与龙头企业连接较弱,市场化程度不高,科技和资金投入不大,带动农民增收不强等问题。前期开发的猕猴桃产业基地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2016年XX县脱贫攻坚行动计划》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脱贫开发思路,紧盯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突出工作重点、确保打赢XX村脱贫攻坚战,以提升猕猴桃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建设成为全县猕猴桃示范基地。
三、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立足本村特点,从本村实际出发,把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主导产业的重要手段,加强规划,分类指导,实现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生态建村。
2、科技为先,龙头带动的原则。切实把加快猕猴桃产品科技创新作为根本途径。按照特色产业和农业产业发展需要,通过组织猕猴桃种植品种比对项目,引进示范和推广新品种,品种改良、节本增效、产后加工增值、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等重点技术,推进猕猴桃产业发展。加强对本村产业发展的带动和支撑,强化为农户的服务功能,形成龙头企业带动的良好格局。
三、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到2020年基本实现主导产业形成规模,特色种植,规模养殖两大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元以上。
——种植规模
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在保桔橘种植的前提下,积极引进优良品种,扩大猕猴桃种植面积,到2020年达到500亩,带动农户50户以上。
——合作经济
围绕特色种植、家畜和劳务主导产业,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综合配套服务。采取典型引路、分类指导的方法,鼓励支持农户种植,依托市场、基地,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发展合作经济,重点建设种植业和劳务产业协会,进一步完善猕猴桃社会化服务网络。
四、实施步骤
(一)2017年建设内容
1、良种引进、科技入户。注册成立合作社,利用合作社加农户的方式,发展猕猴桃产业,到2016年,猕猴桃基地道路、水渠等基础设施基本成型,土地流转完成,土地平整达60亩,种植面积达到60亩带动农户达到10户。
2、动力技能培训。结合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分层次对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各类培训,全年不少于2场次,每场不少于30人。
3、建立电商平台。大力发展电商产业,打造和建设“e邮宝”的平台,和村电商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初步打造宣传牌。
(二)2017年建设内容
与县农技部门衔接,乡农技站为指导,积极开展以农业种植及病虫害防治、经营能力、劳务技能等知识为内容的农民培训。大力推广猕猴桃等特色作物种植,猕猴桃基地基础设施全部完善,合作社种植面积达到100亩。
继续加大力度推猕猴桃果种植推广,全村种植猕猴桃面积达到100亩。
(三)2018年建设内容
1、种植业。猕猴桃合作社进一步充实社员,利用合作社加农户的方式,发展猕猴桃产业,2018年达到种植规模150亩,带动农户达到30户,销售产业具备一定的规模。
2、技术培训。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大力推广多种猕猴桃种植。继续开展以病虫害防治、经营能力、劳务技能等知识为内容的农民培训,全年不少于4场次,人数不少于100人。
(四)2019年建设内容
1、种植业发展。继续完善猕猴桃基地二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提升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猕猴桃在全乡范围内得到大量推广,并具有规模,2、农民培训。继续开展以猕猴桃种植及病虫害防治、经营能力、劳务技能等知识为内容的农民培训,全年不少于10场次,人数不少于200人。
(四)2020年建设内容
继续做好猕猴桃产业发展,持续抓好产业发展组织化水平,力争到2020年底,实现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300亩,带动农户40户,实现贫困户产业全覆盖,合作社入社人数达到100人以上。总种植面积达到350亩,猕猴桃种植户户均增收1.5万元。
XX合作社
2016年2月16日
第三篇:猕猴桃产业实施方案
猕猴桃产业实施方案(一):猕猴桃项目实施方案 水城县泽能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猕猴桃项目 实 施 方 案
为了确保泽能合作社2010年1000亩红阳猕猴桃基地的种植任务圆满完成,根据市发(2010)1号《中共六盘水市委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实施意见》、县发(2010)1号《中共水城县委水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实施意见》及水党发(2010)12号《中共水城县委水城县人民政府关于扶持重点农业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按照《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的要求,结合泽能合作社及水城县都格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区概况
项目实施单位:水城县泽能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猕猴桃项目基地位于水城县都格乡龙井村。龙井村地处水城县西南部,距市中心城区50公里,东邻鸡场,西面与云南省宣威市隔江相望,南抵北盘江,北面是新盘村。全村现有农户1188户,总人口4643人,现有耕地5800余亩。全村最低海拔900米,最高海拔1500米,无霜期达280天左右,尤其是适宜种植猕猴桃的曾家寨一片,无霜期达330天以上,并且全年最低温度不低于-3℃,年平均气温20℃以上,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对发展种养殖业极为有利。都格至红光通村公路横贯项目区,交通便利。为此,水城县泽能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拟在该村新建1000亩
黔宏牌红心猕猴桃基地,采取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运作模式,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努力把项目区建设成龙井村的观光农业示范区。
二、建设思路
以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农耕文化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为手段,以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为载体,以观光、休闲、采摘、品尝、农事活动体验和传统农耕文化回味为目的,把新农村建设与传统农业结合起来,把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追求基地建设与农业系统、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系统的和谐统一。
三、建设内容及布局
1、新建红心猕猴桃基地1000亩,完全按规范化、标准化要求种植、搭架。尽力体现田园风光与生态农业的和谐搭配。
2、基础设施配置:按照山地农业的立体框架,种植园区构筑300立方米水窖三座,50立方米水窖10座,铺设管网;建沼气池10口;建排洪、排水沟渠等。
3、修建一条种植基地观光巡回幽静园区道路。
四、建设要求
1、种植规格原则上采用株行距2m×1.5m,即种植密度为222株/亩;
2、雌雄株比例采用10:1的模式。
3、种植穴(窝)直径0.8m,深0.8m,并保证每亩施用2000 公斤以上农家肥。
4、土地平整,地块面积较大的,采用大棚架;地块相对窄小的,采用篱壁架或“t”型架。水泥柱按3m×4m规格布置。
5、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组织生产。病虫害防治以农业综合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无特殊情况,尽量不使用或少用化学农药。
五、进度安排 1、2010年7月,完成猕猴桃苗木考察及订购; 2、2010年8月,完成水源点选点及水窖选点; 3、2010年9月,完成土地流转,组织水窖修建及土地平整,4、2010年10月,完成土地开箱起垄、开挖定植沟,备齐定植苗木所需的肥料等物资,回填肥土,布置管网; 5、2010年11月,完成水窖修建、接通管网,完成苗木购进、定植; 6、2011年2月至3月,苗木开始萌发新蔓,插杆引蔓生长; 7、2011年4月至5月,视苗木长势进行摘心,促其主蔓生长健壮; 8、2011年5月至6月,完成基地栽桩搭架; 9、2011年6月至7月,适时清除田间杂草,抓好病虫害防治及其他田间管理工作; 10、2011年11月,全园追施一次农家肥。12月,进行修剪、清园以及主蔓涂白等工作。果园后续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猕猴桃 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管理。
六、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建设总投资1200万元。其中建设资产投资1149.895万元,流动资金50.105万元。
表
1、猕猴桃精品水果基地建设投资概算表 资金来源:
股东自筹资金:345万元,地方政府配套:100万元,贷 款:200万元,申请项目补助资金:300万元,合作社副业滚动筹集:255万元。合计:1200万元。
地方政府配套及项目补助资金要体现农民直接受益的原
则,主要用于种植、水利、道路和支架等重要环节的补助,每亩补助4000元,其中购苗补助每亩500元,架材补助每亩1500元,灌溉水池及管网补助每亩1500元,道路设施补助每亩500元。按标准化精品水果基地建设标准验收兑现。
七、运作模式
采取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运作模式,农户用土地入股,合作社对农户的土地实行保底分红,即在项目未产生效益之前,对农户的土地实行定额补偿,每亩土地补偿金为400元,每年腊月20日前一次付清农户当年土地流转金。项目产生效益后,农户参与公司分红,农户占30%、公司占70%。分红期间,若农户分成达不到600元保底标准的,由合作社负责全额补足,确保项目涉及农户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自然灾害除外。
猕猴桃产业实施方案(二):某村猕猴桃实施方案 项目类别: 精品水果
*****村猕猴桃种植(扶贫项目)【猕猴桃产业实施方案】 实 施 方 案
项目申报单位:**扶贫开发局
项目组织实施单位:**乡人民政府【猕猴桃产业实施方案】 项目实施单位:**乡人民政府 编制时间:二0一三年五月 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猕猴桃种植项目
2、建设地点:*****村
3、建设性质:新建
4、项目主管单位:**扶贫局
项目主管单位负责人:李芳 联系方式:0858—3636858
5、项目组织实施单位:**乡人民政府 项目组织实施单位负责人:***
6、项目实施单位:****银湖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7、项目实施单位法人:陶正学 联系方式:***
7、项目技术依托单位:**乡农推站【猕猴桃产业实施方案】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负责人:***,联系方式:0858-3580008
8、项目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及扶持农户规模
9、项目建设期限:12个月
10、项目编制依据(项目立项批复、项目申报书、地方扶持政策文件等)第二章 项目建设目标、内容、规模及投资概算 帮扶资金建设目标、内容、规模及投资概算
争取争取中央和省级上级财政扶贫资金100万元主要用于解决农户的购买猕猴桃苗木,架材,支付抚育费及技术服务费,在**村新建600亩猕猴桃种植基地。具体投资概算如下:
1、用于购买红阳猕猴桃种子36万元(100株/亩,6元/株)。
2、用于购买架材60万元(1000元/亩×600亩)。
3、三年抚育费17.83元/亩×600亩=1.07万元。
4、技术服务费和品牌建设费2.93万元。第三章 项目建设方案
一、项目建设布局及目标
本项目符合国家、省以“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乡推进、连片开发”的总体要求,符合扶贫要突出重点、打造亮点,产业扶贫是扶根本,要培育特色产业、产业主体、产业园区的三培育,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的发展导向。项目实施后,扶持贫困面广,扶持贫困户多,受益农户众,能促我乡社会、经济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对于加快扶贫攻坚、“三农”攻坚、建设和谐农村、稳定农村是一重大举措。本项目实施采取以猕猴桃种植为主导产业。
通过本项目及整合项目的实施,到2018年,项目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以上,仅猕猴桃种植产业一项使项目农民年人均增收4500元以上。
二、项目建设技术方案及标准
1、园地选择与整地
选择质地疏松、有机质含量丰富、肥力中等以上,排水良好、背风向阳、土壤微酸性的缓坡台地建园。定植穴采用80厘米×80厘米×80厘米的标准进行打坑,表土层放在一面,生土层放在另一面。2、品种选择:红阳。
3、定植密度:定植株行距为2米×3米,亩栽100株,并搭 配授粉树,搭配比例为8︰1。
4、重施基肥与回填:每穴用农家肥20公斤、磷肥0.5公斤与表土导土壤充分拌匀后回填,回填地表后垒成馒头形待定植。
5、定植时期:根据**的气候特点,每年的9月初至12月底是落叶果树栽培定植的最佳时期。
6、定植方法:选择达国标二级以上的猕猴桃嫁接苗作为猕猴桃标准化建设用苗,定植前需解除嫁接口绑膜,剪除伤残根,理顺根系,沾黄泥浆,然后在回填好的坑上挖适宜的定植穴,大小以根系舒展为度,之后把猕猴桃苗放入定植穴进行填土,边填边提苗边适度踩紧,并同时垒好树盘,浇足定根水,每株浇定根水10公斤左右,条件允许的最好覆膜保墒抗旱,以减少浇水次数。
7、定植后管理:定植后至成活的管理主要是抗旱保苗,直到次年的5月份可以确定成活,此期间浇水保活为主,其次是防止人畜践踏损失,如果出现缺窝断行,次年要立即补栽达到规定的株数。
8、水肥管理
项目所在区年降雨量均在1400mm以上,而且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所以猕猴桃园灌溉主要是在春季,一是为了防旱,二是为了促进适时发芽开,特别是4月中上旬结合施肥进行浇水尤为关键,以利促花保果,提高座果率。对于低洼地要开设排水沟,在雨季及时排水,防止水渍引起根腐病及其它病害。全年施肥次数要求4次,最低不少于3次。基肥在秋冬季施入,以有机肥为主,幼龄树株施厩肥20公斤;初果树株施厩肥
20—30公斤,另加施饼肥1—2公斤;成年挂果树株施厩肥30—40公斤,另加饼肥2—3公斤,鸡粪2—3公斤。追肥次数3次,即3月上旬施萌芽肥,谢花后6月上旬施壮果肥,待新梢停止生长,花芽开始分化,追施第三次追肥,以促进光合作用和果实膨大。成年结果树第一次株施复合肥0.5公斤,第二次株施硫酸钾0.5—1.0公斤、尿素0.5公斤,第三次株施复合肥0.5公斤。追肥时应配合追施清粪水,亩施1000—1500公斤。对于幼树追肥量适当减少,并进行看树追肥。9、整形修剪
苗木定植时,选留2—3个饱满腋芽进行截干处理。待萌芽发新梢后选留一个强壮的新梢,在其旁立一根竹竿,固定引蔓,防止缠绕,促其迅速向上生长。达到架面或稍低位臵时,对强壮新梢摘心,逼使在新梢上部萌芽2个枝蔓选为永久性主蔓。在棚面上将2个主蔓向相反两个方向布臵。以后在2个主蔓上每隔50厘米左右选留一个结果母枝,在结果母枝上约30厘米左右,适当地选留一些结果枝。结果枝一般三年左右进行一次更新,其它多余的枝条一律从基部剪除。
10、花果管理
(1)人工辅助授粉:正常情况下按8:1的雌雄株搭配雄株,自然授粉率比较高,但若遇天气不利自然授粉,为保证座果率,应采取人工辅助授粉。(2)疏花疏果:从结果母枝抽生结果枝,一个结果母枝能抽生10—20个结果枝,每个结果枝座果4—8个。授粉前先
猕猴桃产业实施方案(三):2016猕猴桃产业基地建设工作方案 猕猴桃产业实施方案(四):2016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意见》,持续、有效、扎实推进xxxx县新农村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依据xxxx县2016—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项目整合、资金捆绑、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典型引路、连线扩面”的工作思路,结合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实际,现制定2016年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协调发展、城乡共建”的原则,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以建设“县域经济富强、人民生活富裕、社会文明和美、生态环境优美”新xxxx为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示范村建设为抓手,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全面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状况,逐渐缩小城乡差距,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设目标
(一)示范村建设有序推进。2016年全力抓好36个示范村建设,其中:县级以上重点示范村12个,示范村12个,巩固提高村12个。
(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重点示范村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6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幅5个百分点以上,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10%以上,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比重达到30%以上,7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掌握一门以上农业实用技术或其他技能。
(三)农民生活明显改善。人均居住面积25平方米以上,且具有抗御本地区基本烈度地震能力,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电话(含移动电话)入户达到全覆盖,人畜安全饮水率达到90%以上。逐步扩大农村绿化面积,建设美丽新农村。
(四)村庄建设有序整洁。合理制定村庄建设规划和旧村改造规划,村间街道实现硬化、美化、绿化、新化、净化、亮化等,建有基本排水设施,生活垃圾实行定点堆放、定时清运并实现无害化处理,建立健全长效卫生管理机制,农户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60%以上。
(五)村级管理规范有序。“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率达80%以上,村两委会班子团结和谐、制度健全,“双高双普”目标全面实现,计划生育政策全面落实,有完备的两委会阵地、文化广场、图书室及健身设施。
三、建设任务
(一)科学编制规划。坚持“节约土地、完善功能、方便群众、超前发展”原则,按照规划引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要求,科学编制村庄建设及旧村改造规划,切实增强规划连续性、权威性、严肃性和实用性。(牵头单位:住建局;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住建局、新农办、农林局、发改局、国土局、环保局)
(二)引领发展产业。根据各示范村产业发展实际,积极做好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高标准规划猕猴桃产业、设施农业、畜牧业、手工布艺等一批主导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引领全县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一村一品”彰显特色,产品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牵头单位:农林局;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农林局、新农办、财政局、发改局、畜牧局、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发办、科技局)
(三)建设完善阵地。阵地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强基础、促发展、壮实力、构和谐的重要载体。2016年结合新型社区建设,完成村级两委会阵地建设任务。(牵头单位:组织部;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纪检委、组织部、新农办、住建局、民政局、国土局、财政局、审计局)
(四)建设文化广场。以繁荣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综合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为目的,切实加强村级文化广场建设,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作用。2016年全面建成15个示范村文化广场,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农家书屋,充分发挥其作用。(牵头单位:新农办;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新农办、财政局、国土局、文广局)
(五)强化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达标,实现“六化”和“六个一”的目标,“六化”即:道路硬化,边沟围墙一体化,村道路绿化,环境净化,路灯亮化,文化活动经常化。“六个一”即:有一个科技文化活动室,有一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有一个幼儿园,有一个休闲健身场所,有一个便民超市,有一个农村信息服务平台。(牵头单位:发改局;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发改局、财政局、交通局、水利局、农发办、国土局、电力局、卫生局、教育局)
(六)整治村容村貌。结合“四城联创”目标,扎实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入户工程,积极实施“五化”、“一池四改”、“绿色家园”建设,实现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建立健全长效卫生管理机制,实现村庄美、环境好,辐射带动全县乡村环境卫生明显改善。(牵头单位:新农办;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新农办、城管局、住建局、环保局、卫生局、创建办、农工部、民政局、人社局、国土局、交通局、财政局)
(七)强化技能培训。按照各村产业发展实际,因村、因人、因时而定,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分期分批进行农民实用技能培训和乡土人才培养,重点加强对猕猴桃产业和手工布艺从业人员的培训,实现“一户一策”、“一人一技”,提高广大农民实用技能水平,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牵头单位:农林局;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农林局、人社局、畜牧局、科技局、农发办、财政局、教育局、科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党校、教育局、工商联)
(八)创建学习型村镇。按照《创建学习型村镇实施方案》要求,以“一镇两村”示范点为抓手,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管理功能,加强指导、强化落实,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群众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牵头单位:宣传部;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宣传部、新农办、信息办、广播电视台、妇联、团县委)
(九)提高农民素质。利用春节、农村古庙会、夏日纳凉晚会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按照“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标准,对全县12个重点示范村进行精神文明户创选评活动,对评选出的“十佳好公婆、好媳妇、十大孝子”进行表彰。新闻媒体要加大对身边好人好事和见义勇为等行为宣传报道,加大群防群控力度,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学法、守法、用法。(牵头单位:宣传部、政法委;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宣传部、政法委、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文明办、计生局、广播电视台、信息办、团县委、妇联、信访局、文广局)
四、实施步骤
(一)规划准备阶段(2016年1月1日—3月31日)。按照新农村建设任务和工作实际,做好宣传、动员、安排部署、同时做好两委会阵地、文化广场的选址、村庄建设、旧村改造、产业发展、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编制和各个项目的前期资金筹措等工作。特别要做好猕猴桃产业发展前期的土地流转、规划、苗木购置、栽植及春季田间管理工作,以及做好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6年4月1日—11月10日)。具体实施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任务,重点是推进两委会阵地、文化广场的建设,积极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壮大发展“一村一品”。要根据农时气候及猕猴桃生长特点,及时加强实用技术培训。结合“三夏、三秋四禁止”活动,采取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对农村环境卫生及村容村貌进行整治,确保乡村环境卫生取得明显成效。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6年11月11日—12月31日)。对新农村建设2016年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做好查漏补缺和考核验收总结等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继续采取县级领导包抓、部门帮扶、各镇(中心)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包抓机制。牵头单位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责任单位要明确分管领导,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具体措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配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营造氛围,创造条件。各级干部要带头宣讲新农村建设理
论政策。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宣传美丽新农村、新风貌、新农民、新科技、新政策等。及时推广新农村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将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融入新农村,丰富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
(三)加大投入,增强后劲。县上继续按照新农村建设“以奖代补、部门帮扶、项目捆绑”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对阵地建设、文化广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各涉农部门要积极争取省、市涉农项目和补助资金,重点向示范村倾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带动社会资金积极投入新农村建设,引导资源向农村有序流动,夯实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逐步缩小城乡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真正实现农村农民共享改革成果。同时,要严格按照《xxxx县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加强对建设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xxxx县新农村建设考核办法》,加强对各类规划设计指标完成情况,工程项目完成情况,投入情况等全面进行考核。
(四)合力共建,齐抓共管。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充分利用地缘、亲缘、人缘等关系,组织引导全县所有企事业单位、机关工作人员参与新农村建设。通过企业帮扶,增强村企之间的联系,共同发展实现双赢。通过“同乡联谊”活动,吸引县外能人回乡投资建设,为家乡做贡献。邀请曾在我县工作过的领导干部回乡视察指导,为新农村建设献计出力。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帮扶单位与镇(中心)、村的联系,充分调动帮扶单位和包村干部的积极性,形成合力,推动新农村建设。
(五)明确主体,发挥作用。加强对农民的组织引导,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以奖代补”谁投资谁受益等奖补政策,调动农民群众自己投入发展产业、改善环境的积极性。对于村内集体公益项目建设,通过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方式,引导农民投资投劳。坚决杜绝村集体举债搞建设,倡导农民办好自己的事,建设好自己的家园。
(六)示范引领,树立典型。县、镇(中心)、村都要着力培养和选好各类典型,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好经验、好做法,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以典型示范、典型带动促进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
(七)加大督查,严格奖惩。将新农村建设纳入镇(中心)目标责任考核。对全年新农村建设成绩突出的镇(中心)进行表彰,考核排名最后一位的镇(中心),全县通报批评,电视曝光。对半年和年终两次考核排在最后一名的镇(中心)给予经济处罚,由纪委、组织部对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按效能问责办法进行问责。对帮扶措施到位、责任到位、成效显著的包扶单位,在次年农业农村工作会上进行表彰奖励。
第四篇:猕猴桃产业发展工作汇报材料
镇位于嘉陵江、白龙江、清江三江交汇处,距广元市中心仅29公里,北与利州区盘龙镇、宝轮镇接壤,西连剑阁县剑门关国家级旅游风景区,是蜀道精品旅游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镇辖8个村、2个社区居委会,幅员面积41.9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8万人,镇内交通便捷,旅游资源丰富,古城现已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
。地少人多,制约了粗放型农业的发展,我镇的实际,要求我们必须走产业化集约化发展道路,努力提高产业附加值。党政一班人积极探索,努力寻求产业化发展新途径,猕猴桃产业以其高收益,高附加值被确定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上级的猕猴桃网产业扶持政策使的猕猴桃产业踏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近三年以来,我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农业局的精心指导下,始终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坚持把加快猕猴桃基地建设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的重头戏,创新思路,坚持标准,重点突破,2(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09月引进四川中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天雄、石盘两村开展猕猴桃产业基地建设,高标准建设核心示范园1500亩,带动辐射全镇猕猴桃产业发展,收到了良好效果,使猕猴桃产业在全镇农村经济中的拉动作用日益显现,极大地加快了全镇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工作思路,切实找准切入点和突破点
为使我镇猕猴桃产业上档次、上规模,我们高标准、高起点打造示范园区的的基础设施,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入住园区,带动全镇的猕猴桃产业发展,现已在天雄、石盘两村发展820亩,其中天雄村150亩,一社70亩,四社80亩;石盘村670亩,其中一社185亩,二社188亩,三社62亩,四社43亩,6社140亩,七社52亩。目前长势良好,即将挂果产生效益。
二、加强宣传引导,营造猕猴桃基地建设的良好氛围
我镇加强宣传动员,走村入户做群众的思想动员工作,重点宣传猕猴桃发展前景及猕猴桃种植技术,激起了群众的极大热情和干劲。协同村组落实地块,协调业主与农户关系,使业主引进来、留得住。并通过组织学习交流会、现场会、科技下乡活动等形式,组织干部群众对猕猴桃示范基地进行现场学习,增强群众建设基地的热情和干劲。同时,区上在土地调整、水电供应、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极大地调动起了广大群众发展猕猴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推进猕猴桃产业集中连片发展提供了便利。
三、完善基础设施,构筑发展平台
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生产条件。突出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硬化道路,修建蓄水池,铺设管网等等。从而,为我镇猕猴桃的产、供、销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提升科技含量,努力提高我镇猕猴桃的市场竞争力
从基地建设一开始,就定调为走高科技、高水平的发展道路,努力提升我镇猕猴桃产业的科技含量。建园伊始就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建园,以四川中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依托,注册了广元中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金艳、a16两个黄肉猕猴桃新品种,大大提高了我镇猕猴桃的市场竞争力。
虽然我镇在猕猴桃产业发展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兄弟乡镇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将按照区委、区政府和农业局的要求,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我镇猕猴桃产业发展新局面。
第五篇:平安堡镇产业扶贫发展规划
平安堡镇产业扶贫发展规划
平安堡镇产业扶贫发展规划
(2018—2020 年)
为了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培育和提升特色扶贫支柱产业,拓宽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渠道,打赢扶贫这个攻坚战,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如下产业扶贫发展规划。
一、重要意义
做好产业扶贫工作是保障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的根本措施。做好产业扶贫工作,指导和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是落实中央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各项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2018 年实现脱贫摘帽,是新时期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做好产业扶贫工作,不断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产业发展,可以有效减少贫困人口,保障全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为做好新时期产业扶贫工作,要求全镇党员干部进一步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切实把思想统一到脱贫攻坚这一战略决策部署上来,落实到产业扶贫的各项工作当中去。要准确把握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形势和新任务,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紧紧抓住产业扶贫这一有利抓手,踏踏实实地为贫困村、贫困户谋划好产业扶贫项目,落实好产业扶贫措施,确保我镇脱贫目标如期实现。
二、基本镇情
平安堡镇位于兴隆县东北部,距县城 15 公里,与承德市营子区交界,国道112 线和京承铁路贯穿全境。全镇总面积 106.1平方公里,辖***个行政村,有5***户、15953 口人,耕地面积 8000 亩,林地面积 7 万亩,其中果树种植面积**.*万亩,森林覆盖率 64.3%。全镇以工矿业为主导产业,国家粮食储备库、开
滦集团控股的平安矿业有限公司、承德建龙特殊钢有限公司坐落我镇。镇内煤、铁、石灰石、沙岩、页岩等矿产资源丰富。截止到 20**年底,我镇共有 4 个省级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贫困人口发生率**.*%。
三、总体目标
按照“年内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总体思路,分步推进实施。2018 年,通过集中力量攻坚,全镇 4 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全部脱贫;2019-2020 年,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果,稳定实现脱贫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县平均水平。
四、产业扶贫思路
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是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抓手,是防止贫困户返贫的重要保证,我镇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为贫困户增产增收工作上,把责任目标体现在规划引领上,把任务措施落实在项目建设上,把责任保障体现在加强领导上,利用好产业发展特点,突出林果“+”,包括特色种养殖产业、设施农业、光伏产业、旅游产业,股份合作、劳务收入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制定产业扶贫帮扶措施,至 2020 年实现建档立卡“回头看”后系统内贫困户产业扶持全覆盖,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五、产业发展重点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按照“特色优先、效益优先和限时脱贫与持续发展相结合、产业发展与推进改革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发展以林果业为主导,设施农业、特色养殖业为补充的各具特色的扶贫产业。
(一)大力发展林果业。把林果业继续作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第一产业,重点
是对贫困户原有林果产业进行合理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帮助支持贫困户通过见缝插针新栽、改劣换优提效、参与林果加工销售增效等方式,提高林果产业效益。
(二)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坚持特色种养业服务乡村旅游理念,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地,积极发展土猪、柴鸡、羊、牛、小杂粮等小规模、多品种特色种养业,培育壮大庭院经济。
(三)积极发展设施农业。重点支持食用菌、蔬菜养殖大户带动贫困户发展食用菌、设施菜、露地菜养殖,实行大户带动养殖、销售,增加贫困户经营收入。
(四)持续发展光伏扶贫产业。积极支持有发展光伏扶贫产业意愿的贫困户发展光伏扶贫项目。
(五)大力实施生态扶贫。用足用好生态补偿政策,拓宽贫困户就业渠道,按照“三优先”原则,凡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特困供养人员)具备护林员履职条件的,优先聘用。原则上,男专职护林员年龄放宽到 65 周岁,女专职护林员年龄放宽到 60 周岁。
(六)继续实施股份合作扶贫。对于自我发展能力弱、丧失劳动能力或没有发展产业意愿的贫困户,可用到户扶贫资金直接到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入股,享受保本分红扶持。
(七)大力支持旅游扶贫。依托良好的资源条件和便利的交通优势,大力引导乡村旅游开发公司、各类农家经营主体、能人大户优先使用贫困户劳动力参与生产经营,优先委托贫困户开展订单生产,帮助贫困户通过务工、服务等方式增收脱贫;鼓励贫困户充分利用景区优势,发展休闲观光、特色餐饮、工艺品制作、加工销售、商贸物流等配套服务业增收脱贫;支持没有自主生产能力或向外发展条件的贫困户通过土地、山林资源股份合作、委托经营等方式获得资产收益增收脱贫。
(八)积极推进电商扶贫。持续推进电商扶贫工程,健全完善电子商务及配送综合服务网络,免费为贫困户开展电商知识培训和技能指导,引导和鼓励电商平台帮助贫困村贫困户把资金、技术、管理“引进来”,把资源、产品、服务“卖出去”,帮助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
六、产业帮扶模式
(一)以奖代补模式
20**年精准识别“回头看”后识别出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及 20**年以来,已脱贫但成效不明显(未得到过产业资金扶持或用产业资金自己发展产业失败的),且还有发展其他产业意愿的脱贫户,按 2**元/户再安排奖补资金予以支持。
(二)股份合作模式
对没有获得过产业扶持的贫困户按一般建档立卡贫困户 10**元/户、低保五保建档立卡贫困户 4**元/户标准安排产业到户扶持资金,根据贫困户意愿,可入股也可以自行发展产业。原则上种植林果、发展畜禽养殖、设施农业等需达到一定规模。
(三)资产受益模式
对已获得过产业扶持,但仍有意愿发展光伏产业的,再按 5 千瓦规模给予 3万元/户担保贷款支持,财政基准利率贴息三年。
(四)整合项目模式
整合各种项目、资金,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给予重点支持,在灌溉、造林、标准园创建、作业路、护堤坝、农用物资、文体设施、圈舍、培训、劳务输出等各方面项目优先用于支持贫困村、贫困户。
(五)带动脱贫模式
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特色加工企业采取多种模式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积极流转贫困户土地,安排贫困人员就业。
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特色加工企业(须有关部门核准发放的有效证照,正常经营六个月以上),每吸纳 1 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就业并签订一年以上用工合同的,按规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每人 5 万元额度,一般不超过***万元,县级财政部门按规定给予三年贴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特色加工企业每安排 1 名贫困人员就业,签订用工合同和脱贫承诺书,并且使该贫困人员家庭年收入超过脱贫标准后(有就业人员的工资发放银行凭证),每脱贫 1 人,县财政给予每年**元/人扶贫补贴,期限三年。
2、支持贫困村组建专业合作社,可将贫困户享受的到户增收补贴、小额贷款等资金进社入股分红。对专业合作社实施的产业扶持脱贫项目,除中央补助资金确有规定支持的事项外,省级以下涉农整合资金及县配套资金的**%作为贫困户货币出资,**%归专业合作社社员集体持有;所形成收益的**%分配给贫困户,**%归专业合作社社员集体所有。对社员达到***户以上(贫困户社员比例不低于**%)、运转良好的合作社,每脱贫 1 人,县财政给予每年**元/人扶贫补贴,期限三年。
3、鼓励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特色加工企业,流转贫困户土地,每流转贫困户 1 亩土地,县财政给予**元扶贫补贴。
(六)科技带动模式
根据贫困户发展产业需要,组织有能力、有意愿的贫困户分门别类参加各类技术培训,安排专人负责,无偿提供一切技术、信息和相关服务,确保贫困户有收益。
七、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层层签订脱贫攻坚工作责任状,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在全镇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
身上有指标”的工作格局,确保精准脱贫工作责任落实到行动中、体现在成效上。
(二)强化资金投入。科学运用中央和省、市、县各类专项产业资金,助力贫困户脱贫。整合各类扶贫资金和涉农项目资金,集中财力、物力,集中攻坚脱贫。鼓励社会各界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引导群众自筹资金,为脱贫项目提供坚强的资金保障。同时,主动向上争取资金,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开辟多元融资渠道,依靠内外力量发展经济,努力使脱贫攻坚工作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由“给钱给物”型向“帮助上项目、帮助建项目”型转变。
(三)强化服务指导。镇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要指导乡村干部和群众按要求实施项目、发展产业,力促早日脱贫致富。各涉农站所要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提高群众应用科学技术的能力,增强农民群众整体素质。要围绕农业主导产业,为贫困户提供新技术、新品种,提供市场信息、农业信息和项目信息,促使更多贫困户走向产业致富道路。各站所要结合部门实际及相关政策,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扶持方案,加大行业扶贫力度,统筹使用各种资源,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四)强化氛围营造。全镇广大干部群众要树立“一盘棋”思想,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打好“攻坚战”,确保各项脱贫措施掷地有声、落地开花。各村要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各项产业扶持政策要求、工作成效,使脱贫攻坚工作家喻户晓、尽人皆知。要及时总结先进典型,大张旗鼓进行表彰,着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和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浓厚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