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答题技巧[5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17:19: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选答题技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选答题技巧》。

第一篇:公选答题技巧

公开选拔面试答题的思维技巧

面试是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机关内部竞争上岗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对参加考试的领导干部的管理水平、工作经验和知识储备的测试,同时也是对其思维能力的检验。那么,如何才能在面试中使自己的思维水平临场发挥出色,比其他竞争对手高出一筹呢?关键是要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保持思维的明晰性

首先,要明确出题的意图。当主考官发问时,注意力应高度集中,摒弃各种杂念,听清题意。同时,反应要灵敏,注意揣摩出题者的真实用意。这样才能使自己答题时思维的指向不致发生偏差。例如,在一次机关内部竞争上岗考试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今天你下班回家,爱人不在家,孩子在学校需要去接,菜没买,家中煤气没了,请你巧作安排让全家人吃上一顿香喷喷的饭。”姑且不论这道题是否出偏了,如果参试者能当场领悟到出这道题的用意在于检测其统筹规划水平和系统思维能力的话,要答好这个题目就不会太难。

其次,要理顺答题思路。有的同志面对试题不知怎样下手。其实,只要理顺了答题思路,问题也就不难回答了。就一般情况而言,思维应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个层次上展开。以“是什么”破题,以“为什么”来说明答题的依据和理由,然后,通过“怎样做”来谈具体的措施和打算。比如,在回答“如何看待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这个问题时,可从对领导干部监督的含义和内容、重要性和必要性、办法措施等方面展开思维,尽量多角度地回答问题,做到要言不烦,详略得当,合理地分布答题时间。

再次,要紧扣中心意旨,提出真知灼见。不能东拉西扯,思维紊乱,不得要领。

二、讲究思维的发散性

要拓宽思路,走出思维定势,破除思维的局限性和封闭性,善于从面试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中引申和发掘,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由表及里地进行剖析。

一是在时空上由此及彼。既可由远及近,也可由人及己。现实问题要寻找历史渊源,共性问题可联系自身的实际,这样延伸和拓展答题的思路,能把问题论述得更加全面清楚。比如,在回答“怎样才能切实做到讲正气”时,既可结合古人有关气节方面的论述及其范例,也可联系实际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二是在层次上由表及里。对一些问题要能透过现象,挖掘本质,揭示事物内部的因果关系,这样答题就会更加深刻而准确。切不可浮在面上,就事论书。

三是在范围上由点及面。既要善于做到具体剖析(点)与概括论述(面)相结合,兼具广度和深度;又要注意从特殊性(点)中得出普遍性(面)的规律。

四是在性质上由正及反。对一些现象既可从正面肯定,又可从反面驳斥,这样就更有说服力。仍以“怎样才能切实做到讲正气”问题为例,既要从正面阐述讲正气的必要性,又要从反面来说明不讲正气的危害性。

三、重视思维的辩证性

首先,要突破直线型的思维模式,多角度地透视题意,善于从矛盾中寻求统一,避免陷入非此即彼的思维陷阱中。譬如,某国家机关内部进行 2 竞争上岗时,有这样一道面试题;“在工作中应做到举重若轻还是举轻若重?”对这样一道题,回答时就不能简单地在两者之间作选择和判断。明智的回答应该是对这两者分别进行分析。举重若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要求讲究工作的方法和艺术性,而举轻若重一定程度上是工作责任心强和工作态度端正的反映,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工作达到理想的境界。

其次,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多侧面、灵活分析和假设可能发生的情况,不要把话说死。譬如,在面试中要求参试者对某部门副局长人选发表意见。三个人选的情况是这样的:王某,47岁,办事稳重,熟悉业务,得推荐票数第一,但魄力较小;丁某,43岁,思想解放,有开拓精神,政绩突出,得推荐票数第三,但工作粗一些;陈某,36岁,思想敏锐,好学上进,精通业务,发展潜力较大,得推荐票数第二,但由于任职时间较短,政绩不够突出。答题时应从干部选用工作的方针和优化班子结构的要求出发,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结起来。较理想的回答应是:从总体而言,要着重考虑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尤其当班子出现年龄老化的情况时,陈某是较为理想的人选;若现班子成员较年轻,有开拓精神,王某可作为副局长的考虑人选;若现班子思想较保守,工作打不开局面,则了某可作为考虑人选。

四、注意思维的缜密性

面试说到底终究不过是“纸上谈兵”,不少面试题目的答案并不具有惟一性,此时,关键是在答题中要有理有据,能自圆其说,切忌前后矛盾,更不能逻辑混乱。列举的材料要能证明自己的观点,而不能离题万里;材料、观点和话题要一致,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观点、看法和理由依 3 据之间要有必然的逻辑联系,遵守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和充足理由律等思维的基本规律。切忌观点混乱,含糊其辞,节外生枝,模棱两可,以偏概全,转移话题。

五、力求思维的形象性

有些题目诸如“你认为自己最突出的优点是什么”等问题,看似简单,但要答好实则不易,参试者要想比竞争对手的思维更有深度,思考问题更加周密,就应善于化抽象为具体。不难想像,在回答“你最突出的优点”时,如果你的答案只是“勤奋敬业”、“工作非常努力”等干巴巴的几句话,是很难得到高分的。在回答这类问题时,采取举例的方法来充实话题,就能够有效避免空发议论。某机关竞争上岗时,获得面试成绩第一的参试者是这样概括自己的突出优点的:一是敬业精神强,每年加班的时间都要超过40天,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个人;二是政策理论水平较高,平时注意学习。思考和调研,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20多篇,有的建议被政府有关部门采纳;三是工作经验比较丰富,先后在六个科室担任过负责人。像这样善于展开问题的答案,内容饱满、骨肉兼备,当然能得高分。

如何在面试中脱颖而出

招聘面试是用人单位以目测和问答为主要方式,选拔所需要的优秀人才的特殊考核形式。通常安排在笔试和其它考核之后进行,面试的成败对应试者来说,往往具有“一锤定音”的作用。经验证明,成功的面试应把握好以下几条原则:

1.化被动为主动的原则

从形式上看,面试是用人单位对应试者的挑选。通常是由考官出题、提问,主导面试进程和结局,考官的态度、评价,决定着应试者的取舍。而应试者则是处于被召唤、被支配、被挑选的地位,似乎没有多少主动权可言。其实,如果应试者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把面试当成推销自己,展示才华的过程和机会,把面试现场当成表现自己的舞台,那么,应试者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面试的主动权,其主观能动性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表现出很大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在事先就会以积极姿态有目的地进行大量卓有成效的准备工作,包括了解和研究用人单位需求状况、专业特点、考官心理、应答对策;在应试过程中,就会表现得精神饱满,热情亢奋,思维机器全面开动,知识积淀不断被唤醒,应对自如,左右逢源,实现正常甚至超常发挥,从而把自己的优势强点与对方的需求有效地对接起来,赢得考官的好感,最终成为面试的优胜者。

2.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并重的原则

面试的目的在于全面考察应试者的素质,重点通常放在内在素质方面。但是,从实际情况看,考官对应试者的直观印象却是十分关键的。应试者以什么样的形象在现场亮相往往会带来不同的效果。一般说来,外在形象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内在素质、气质和修养水平等,并易于给他人形成“首因效应”。良好的第一印象,往往讨人喜欢,进而让人产生由衷的亲和力,这样就在潜意识中对考官的态度和评价产生了微妙的影响。因此,应试者应坚持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并重的原则,在着力表现内在实力的同时,关注一下自己的衣着打扮、行为举止和态度表情,以向考官展示自己良好的修养和形象,做到自信而不自傲,自然而不放肆,展 5 示而不卖弄,重礼节、礼貌而不拘谨卑微。这样,讨人喜欢的外在表现就成为内在素质的一种烘托、说明和强化,从而大大加深考官的印象。

3.心理与才学互动的原则

一般来说,应试者走进面试现场面对考官时,心理压力会大大增加。如果不善于进行心理调节,就会出现心理失控,影响正常应对发挥。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应试者很有才学,但他们的心理素质太弱,一走进严肃的面试现场就紧张心跳,恐惧害怕,不能自己,特别是涉世不深的青年,没有见过这样的阵式,往往乱了阵脚。这种教训应牢牢记取。实际上,心理与才学是一种互动关系。应试者应把自己的心理素质与才学表现协调好,做到以才学稳定心理,以心理支撑才学表现,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此,在面试前既要注意才学准备,又要注意自身心理训;练和面试心理准备。在考试中,特别是入场后的前三分钟,要采取措施,进行积极心理调节,稳定情绪,引导自己进入最佳竞技状态。这样在强大的积极心理支持下,就会有出色的表现。

4.真诚与口才相统一的原则

应试者不但应在专业上用劲,还应注意追求嘴巴上的功夫,比如面试中常用到的演讲、对话等表达方式,要多加练习。面试前,在对有关内容进行预测、材料准备和策略谋划的基础上,还要精心地进行语言表达技巧的设计和试讲,看哪些内容宜直答,哪些宜婉答;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追求哪一种表达风格等。有时候,同样一句话,这样说还是那样说的效果大不相同。在面试过程中,还要把眼耳脑口都调动起来,最大限度地把思想内容表达出来,努力追求出奇新巧,反应敏捷,不断闪现出灼人的思想火花。进而言之,面试口才的最高境界是要善于表达真诚,6 谈吐要真实得体。面试应答一定要说实话,把真诚表达出来,让人信服。真诚的东西才是最有矫力的。、面试应答不是演戏,不是演讲比赛,在这里,考官考察的是应试者的真实观点、看法和水平。所以,应答必须发自内心,实话实说。在这里,口才只是一种手段,决不是目的。我们应善于把个人的真实思想感情,通过卓越的口才表达出来,说得有力度,有重点,有逻辑性,思路清晰,动情感人,形成共鸣。如果你夸夸其谈,华而不实,一味地卖弄日才,那只会弄巧成拙。

公开选拔与竞争上岗面试注意的事项

面试是竞争上岗的重要一环,是考察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决定一个人竞争上岗能否成功的关键。参加面试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忌信口开河,杂乱无章

面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参加面试者必须在事前对要争取的职位作大量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职位特征和胜任这一职位所应具备的素质,在所述的内容上做文章。有些参加面试者对自己要竞争的职位,没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对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翻来覆去地解释,对所应从事的工作,抓不住重点,东扯葫芦西扯叶,自己说不明白,听众也搞不清楚。

二忌狂妄自大,目空一切

有的参加面试者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在谈工作优势时好提当年勇,自认为条件优越,某职位“非我莫属”,做好工作不过是“小菜一碟”;在谈工作设想时,脱离实际,来一些“海市蜃楼”般的高谈阔论,极易引起听众的反感。

三忌妄自菲薄,过分谦虚

面试要求竟职者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的竞争优势,大胆发表行之有效的“施政纲领”。但有的参加面试者却唯恐因自己的“标榜”,而引起评委和公众的不悦,把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估弄到“水平线”以下。这种过分谦虚的表白,不仅不能反映自己真实的能力、水平和气魄,也不利于听者对你做出正确的评价。

四忌吐词不清,含混模糊

面试一般要求参加面试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言简意赅地把自己的基本情况、工作特点、工作设想向听众娓娓道来。但是有的参加面试者却不善于把握演讲的轻重缓急,虽连珠炮式地将整个演讲“一气呵成”,但因吐词不清,或语速过快,使听众不知所云。

五忌服饰华丽,求新求异

参加面试,服饰是一个人思想品德、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和自然流露。参加面试是一项正规、严肃的主题活动,面试考官往往会以所竞争职位的需要和自己的审美观来评判演讲者。因此;参加面试者的穿着应以庄重、朴素。大方为宜。有的参加面试者认为穿得与众不同就会以新奇取胜,于是或服饰华丽,或不修边幅,岂不知,这样做的结果,不仅群众眼里通不过,也不会给评委留下好印象,从而使演讲的效果大打折扣。有幸参加面试为广大人才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和舞台,愿广大参加面试者能够克服演讲中的不良倾向,客观、公正地作好自我评价,科学合理、切合实际地阐明思想观点和施政方案,向公众、向考官推销一个真实、客观的自我,通过竞争找到适合自己展示才华的工作岗位。

全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笔试技巧与应试指南(上)

一、参试者的知识素质结构

对于不同层次的领导者在知识方面的要求是不同的,高层次领导者的知识面要宽,低层次的要专。总起来说包括两个方面。

(一)基础知识

它是领导者知识结构的第一层级。人们通常所说的领导者的知识面应当宽一些,基本功应当扎实一些,主要是指基础知识这个层级。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等基础理论,应当有比较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融会贯通,能够用以指导工作,这既是革命化的要求,又是知识化的要求。

2.毛泽东思想。领导者要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明晓毛泽东思想独创性的理论贡献,深刻理解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以及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3.邓小平理论。领导者要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及其理论精髓,并用以指导各项工作。

4.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5.对于一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方面的知识,都要有所了解,知识面要比较广。因为领导者需要认识和处理的问题包罗万象,涉及各个领域,工作的综合性和多样性,要求知识的多样化,除了应当具备一定的文、史、地理、数学、理化、生物、外语等基础文化知识外,对于社 9 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其他方面,诸如天文、地质、工业、农业、商业、财政、金融、法律、科技、教育、文化、体育、艺术、军事等专门知识,也要有所了解。

6.对于社会生活方面的实际知识也要比较熟悉,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工作经验。

(二)专业知识

它是领导者知识结构的核心。专业知识主要是指本部门、本单位的技术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及领导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就领导者本身来说,要精通包括经济管理、行政管理、科技管理、人才学、领导科学、思想政治工作等专门知识。

二、笔试内容分类

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笔试部分,主要分为公共知识笔试和专业知识笔试两部分。

(一)公共知识笔试

公共知识笔试的主要内容包括: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该部分考试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测试应试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原理,观察、分析和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实问题的能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测试应试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水平以及运用其理论分析和研究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

2.毛泽东思想。该部分考试内容包括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 10 泽东思想独创性的理论贡献、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以及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3.邓小平理论。该部分考试内容主要测试应试者对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以及运用邓小平理论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党史党建。该部分考试内容主要测试应试者对党的历史和党建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并通过总结党的历史发展的基本经验、运用党建学说的基本理论,研究和解决新时期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以及党的自身建设重大问题的能力。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该部分考试内容主要测试应试者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6.行政管理与领导科学。该部分考试内容主要测试应试者对行政管理与领导科学基本概念的了解、基本理论的掌握以及运用有关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法律知识。该部分考试内容主要测试应试者了解和掌握法学基本理论、我国法律的基本制度和部门法基本知识的程度,以及相应的法治观念、法律意识和依法行使法定职权的能力。

8现代科技。该部分考试内容主要测试应试者对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以及前沿问题的了解程度。

9国情国策与时事政治。该部分考试内容主要测试应试者对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中国的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和时事政治的了解程度。

10.公文写作与处理。该部分考试内容主要测试应试者熟悉和掌握 11 公文的基本种类、基本功能和写作的基本要求,公文的行文规则、语言运用和写作基本程序、公文处理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的程度。

(二)专业知识

前面讲的公共知识是对领导干部提出的一般要求,它反映了一个领导者的文化层次,而领导者的专业素质则体现了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和开展某项活动的能力,它所反映的是一个领导者的文化类别。

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专业知识的考试目前主要按行业分类,共分12个大类,每个大类又细分为多个小类。具体是:

l.党务类:纪检、组织、宣传、统战、机关党的工作。

2.经济管理类:宏观经济、内外贸易、交通运输、体改、统计,物价、工商等。

3.财经管理类:财政、金融、税务、审计、保险、证监等。

4.科技管理类:科技、环保、技术监督等。

5.文化教育类:教育、文化、文物、体育、广播电视、新闻等。

6.农林、水管理类:农业、林业水利、畜牧、气象等。

7.卫生健康类:卫生、计划生育、医药、防疫等。

8.司法类:司法、公安、检察、法院、监察等。

9.劳动人事类:人事、劳动、社会保障等。

10外交外事类;外交、侨务、对台事务等。

11群体工作类:工、青、妇等。

12行政类:民政、宗教等。

关于专业经验,考试大纲的要求是:

1.报考副县(处)、正县(处)级职务的,一般应在45岁以下,具 12 备大专以上学历;报考副局(地、厅)、正局(地、厅)级职务的,一般应在50岁以下,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2.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报考副县(处)、正县(处)级职务的,需分别担任正科。副县(处)级职务2年以上;报考副局(地,厅)、正局(地、厅)级职务的,需分别担任正县(处)、副局(地、厅)级职务3年以上;任副职5年以上且特别优秀的,也可报考上一级副职。

3.非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报考县(处)级党政领导职务的应当具备5年以上工作经验和2年以上相应的领导工作经历;报考局(地、厅)级党政领导职务的应具备8年以上工作经验和5年以上相应的领导工作经历。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可根据拟考职位的需要,适当放宽资历条件。

关于专业技术、专业技能则按岗位要求设定。

三、笔试技巧

笔试是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的重要环节。笔试的特点是考生通过解答试题,让主考机关了解自己的知识深度和广度,众多考生同时临场,有统一的、较客观的评判标准,省时高效,经济易行。但笔试也有很大的局限性,考生不能直观地向招考机关展现自己,而要通过卷面展示自己,因此,有必要了解几种常用的技巧。

(一)了解阅卷者的心理

考试一般都要专门制定评分标准,包括标准答案或有关评分要点及各解答步骤的分数分配方案等。评分标准是阅卷者评分的依据,它要求阅卷者按评分标准严格评分,以保证评分的一致性。从理论上讲,评分 13 标准应该是合理的、科学的,这样才能保证评分结果和考试结果的可靠性。然而,由于阅卷者有各自不向的评分原则。因此,往往在不同的人心里又有各不相同的评分标准。有人作过这样的调查,用“你给试题分配分数的原则是什么”的问题分别询问24位阅卷者,结果竟有10多种回答。可见,在给试题分配分数上,评卷人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

阅卷中的认识过程就是阅卷者知觉和思维的过程,这里的知觉主要是指对考生答卷的知觉。在阅卷时,由于阅卷者与考生是相互隔绝的,因而,后者是次要的,有时不起任何作用。阅卷中的思维主要是指比较、判断、分析和综合等。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人们在知觉过程中要遵循知觉的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这些规律,当客观事物只有部分作用于感官时,人就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补充,知识经验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知觉存在差异。在阅卷时,阅卷者对考卷的知觉有知觉者主体经验作参考,知觉的结果与客观现实中答卷的好坏并非完全一致。因此,知觉对阅卷时评分的客观性有一定影响。

从阅卷者主观的角度来看,他们的知觉是以观察为主的,而这种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并伴有积极思维活动的,阅卷(评分)就是要根据标准对考生每道题答案的对错进行判断和评估并赋予相应分值。其中包含了记忆、分析、综合、比较和判断等行为。分析是指把事物的个别属性分解出来,比如,在给作文评分时,既要把作文分成若干段落来思考,又要对作文的卷面、词句、内容、特点等分别来看;综合则是把事物的各种属性结合起来,比如,对作文评分时,经过对作文的分析之 14 后,要把作文各部分、各种属性综合起来看,形成对作文的整体认识;比较是把事物的某些属性加以对比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差异,比如将考生的答案与评分标准比较,在考生的答案之间作比较;判断就是对事物进行最后定论,对试卷作何意见,评多少分。

目前,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的试题类型主要有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类。前者比较简单,比如判断题,阅卷者只需将考生答案与标准答案对照一下,便打分,几乎不加思考,即使外行人也能完成,一般不容易出现差错,有偶然性的差错也很容易纠正,对这类试题现大都采取计算机阅卷的方式,对于后者,阅卷者的心理过程就复杂多了,上面所说的知觉。分析、综合、比较和判断在阅卷中都可能存在,环节越多,过程越复杂,阅卷者的差异就越大,阅卷者情感过程中的爱好或厌恶、心境、美感、理智感和意志过程中的自制力以及个性心理等都能产生影响。最典型的是在评作文题时,阅卷者需要对卷面、立意、意境、结构、层次、语言及文字作出判断,这样,不同的阅卷者,所给的分数必然有差异。

(二)根据阅卷心理形成应试策略

l.卷面务整洁,字迹力求工整

由于阅卷人对考生是陌生的,阅卷人对考生的了解只是通过一张试卷,因此,考生在试卷上要下一番功夫。考生在答题时,按照规范的格式书写,又没有乱涂乱画,字写得认真且清晰,阅卷人看起来既省力又省心,整洁的卷面。工整的字体首先给阅卷入良好的第一印象。这样可能产生光环效应,对提高自己的成绩是有利的。另外,阅卷是一种艰苦的脑力活动,长时间的评阅工作必然会使阅卷人身心疲劳,智力活动效 15 率下降,如果考生字写得潦草,又乱涂乱画。且不按照规定的格式答题,必然引起阅卷人的烦躁情绪,影响评分的结果。因此,只要时间允许,一定要认真书写,字体未必像书法艺术那样给人以美的享受,但至少应清晰可辨。

2.答案简明扼要.切忌画蛇添足

一般情况下,正确因行标准答案是以要点或纲目的形式出现的,否则试卷和试题评定就会因人而异失去统一的标准。由于阅卷者对评分标准的顺从,标准答案之外的观点,除非确属高见,且能得到大多数阅卷者的认可,否则难以得分。实际上,由于每个阅卷者在个性上的差异和认识上的差别,标准答案之外的观点受到一致认可的机会是不多的。因此,考生答题一定要简明扼要,只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思即可。对要点的解释要准确,若解释不对,还不如不解释。

3.做题先易后难,以求得到鼓舞

实践表明,成功的经验可以使人的心理需要和期望得到满足和实现,产生愉悦感和良好的情绪,使人得到鼓舞和激励,从而增强信心,提高人的活动能力,进入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状态。反之,则会使人灰心丧气,产生一种挫折感,降低人的活动能力,难以进入积极的心理活动状态。因此,考生在答题时,先要通看一遍试卷,心中有数后,按先易后难的顺序答,力争在不断满足、不断激励中愉快地完成全部试题。如果遇到一时解不开的题目,暂时抛在脑后,等完成其它题目后再做。4.要准确,力争一次成功

由于人的心理活动具有定势性倾向,先前所进行的心理活动往往影响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方向,使人习惯于按照业已形成的思路去思考问题。16 如果已经出现了错误,往往是很难发现和纠正的。因此,在答卷时,要把求准放在第一位,在求准的基础上求快,并且求准应立足于一次成功,即使放慢一点速度也争取一遍成功,这样就省去了反复检查的功夫。如果抱着“反正后面还要检查”的态度草率从事,不但难以保证答题的准确性,而且浪费了许多时间,可谓欲速则不达。5.尽量做到最后复查一遍

考试是一种紧张、复杂的智力劳动,总免不了犯错误,最后复查一遍是避免错误很有效的办法。试卷答完之后,头脑因得到相对的放松而较为清醒,因而,更容易发现在答题过程中注意不到、考虑不周的一些问题,提高试卷的准确度。在复查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解答上,避免思维定势的干扰,故多采用逆向检查法和变换方式检查法,前者指不从其正面按部就班、循老路前进,而是从其反面一步一步地进行反证;后者则是用与原来不同的方式解答同一问题,如能殊途同归爪可以确定答案是正确的。

(三)注意通免常出现的差错

在笔试过程中,有些题目并不是不会,很可能由于失误而出现差错,下面分析其表现形式和产生原因,以提醒考生在考试中避免。1.选择性差错

这是在各类考试中常见的现象。考试时,如果考生对心理焦虑程度控制失度,就会引起对卷面解题信息感和灵敏度的下降。当出现外形、意义相近,但特征、本质内容有差异的相似试题时,很容易被相似因素所迷惑,造成信息感知的“错觉”,进而出现解题失误,另外,由于对题意理解不全,没有把握问题的精神实质,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动手做题,17 也容易出现失误。为此,考生在接受解题信息时,首先,必须调整情绪,保持心绪的平静,防止因焦虑过度而感知能力降低。其次,要认真审题,在弄清试题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试题的含义及提问角度,再进行本质特征的比较,弄懂试题提问的目的及解答要求,然后,再细心拟定作答内容,从而准确解答。再次,平时复习备考,掌握考试内容时,必须注意知识掌握的准确性,严格区分相近的问题,力求甚解,切忌望文生义,胡编乱造。2.遗忘性差错

考生由于记忆发生故障,眼瞅着问题复习过,但又记不起来了。这是因为:第一,考生在接收知识信息时,对考试目标、内容、要求等不甚明确,在生理、心理、时间、备考内容等方面与考试的需求对应性较差,在考场上出现原先贮存信息的消失,或信息联络的暂时中断。第二,考生解题时注意力分配不当,引起记忆模糊或不完全。第三,正巧进考场的那段时间记忆能力较差。为了避免此类现象,必须注意两点:备考时尽可能使备考内容与考试内容相对应,并有意识、有规律地进行应试生理机能和心理功能的适应性训练;在考场上要恰当控制情绪,合理分配解题注意力,不要做着这题却想着那题,防止出现短时遗忘造成信息联系的中断,万一答题中一时卡住,也不要焦躁,更不能胡乱拼凑。应暂时停止作答,迅速将注意力转移,等顺利解答了其他题目后,回过头来再集中回忆,或者干脆放下笔静坐几分钟,缓解一下紧张情绪,等冷静后再作答。

3.自是性差错

这类差错主要发生在那些骄矜和侥幸取胜的考生中。他们对试题的解 18 答总是视难为易,以易解难,在审题时粗心大意,只看到问题的一方面,就立即作答,误将一些与解题非关联性的条件作为解题的已知条件,或者漏掉某些与解题紧密相关的要害内容,而单凭主观相象作答,致使解题失误,要克服这类差错,重要的就是要克服盲目自信。答卷时,应当见易思难,视易为难,认真细致,避免粗疏,镇定自若地解答。4.猜测性差错

这类差错主要发生在那些缺乏主见和自信心的考生中。他们在解题时容易为他人的神情或暗示所左右,如遇到不能准确理解题意或根本未理解题意等情况,便凭一时的感觉错误地推断,有的考生则以其他考生的面部表情、眼色等形式的暗示为依据判断是非,造成胡乱猜测。要避免此类差错,就要坚信自己意见的正确性,防止因他人暗示而造成应考失误,强化自信心,并把这种自信贯穿于应考的全过程。5.习惯性差错

这类错误主要由于考生受原有知识技能、经验等方面的影响所致,在考试时,一种惯性使考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解题思维引向定势,严重影响了能力的发挥。避免这类错误的方法是:消除紧张情绪,充分发挥想象力,避开思维定势的影响,根据试题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地设想答案,然后进行分析筛选,从而正确地做出解答。

(四)学会一些答卷策略

在考试过程中,如果确因知识或能力所限,对试卷上的题无能为力(或从未学过,或没能力做完),不妨采取一些小策略来应付。

1、增加一分也好,决不留下空白

由于参加考试的人较多,考生也许因一分之差而名落孙山。其实在考 19 场上多得几分并不难。因为许多试题的评分标准不仅看最终答案,而且要看整个答题过程。考生即使对问题一知半解.也应尽力做答,不留空白,就有可能得分。一些主观性试题在评分时有变通的可能,如果考生一字不答,阅卷者也无能为力。考生对题目一定尽力去答,能走一走算一步,再说,试题本身往往就有正常的暗示作用,随着题目意思发一些议论,阅卷者在评分时说不定就可以从中“挖掘”出一些可以给分甚至符合答案的观点来,尤其是一些文史类的题目最为明显。2.只要不倒扣分,不妨尝试回答

选择题一类的题目适合尝试着回答,一般情况下,答错了是不倒扣分的。越来越多的教育和心理学家相信,猜测和估算也是人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能力。许多研究证明,在标准化考试中,“勇于猜测的人”比“谨慎小心的人”更容易得较好的分数。曾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让400名考生回答两份等值的标准化测验题,第一次不鼓励猜测,第二次鼓励猜测,结果发现,第一次平均分数22。5分,而第二次则上升到46。2分,差距很大。从理论上讲,是非判断题,猜对的可能是50%,四择一的试题,猜对的可能占25%,而实际猜测所得分数往往要多,猜测大都有一定的线索,况且,考生对试题一无所知的情况是不多的。即使凭常识也可排除一些不正确的选择项。另外,在解答阅读理解性质的选择题时,题与题之间往往有一定的暗示,甚至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考生可以根据其中一肯定正确的选择去推论其它各题的选择,往往做对一个就全做对了。另有一种特殊情况,若考生对有的试题一无所知,为求得一定得分起见,就把最终选择定在同一项选择上,即全部选A或B或C,这样其中肯定有对的,并且一般B(对的机会比A、D多,因为若A对,考生选 20 择A后就不再往下看了,若D对,则浪费考生的做题时间,因此,一般把正确的答案放在B、C上。当然这只是通常的情况,没有规律。3.根据题目所给分数科学分配时间,不要提前交卷

许多人考试失误是由于时间没掌握好所致。他们或者毫无时间观念,慢条斯理地答题;或者只着眼于字体工整,卷面整洁而精雕细做;或者被一难题缠住,无法脱身;或者先紧后松,唯恐答不完而草草从事,答完后才发现时间还早,而卷面上的字连自己都不认识……这都不可取。因此,考生要学会统筹安排时间,要把试题的数量、难度结合自己书写速度安排时间,做到心中有数。不要被一题缠住,草稿尽可能简略,书写力求工整不错,若提前做完了,也不要提前交卷,要认真检查,哪怕是一个数字,一个符号,每检查一遍都会有所收获。

(五)客观性试题技巧

这种性质的试题在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中使用较多的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下面逐一介绍其解题方法。1.选择题

包括单项选择、双项选择和多项选择三种,其主要功能是有效考查应考者对所考科目知识掌握的广度,较全面地检测应考者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解这种题需要考生有扎实的基础和较强的判断能力,也需要冷静仔细地分析比较。答题时要掌握下列方法:(1)逐项淘汰。先认真读懂题干,再把题干与第一个选择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看两者是否相符,不符就转入下一项,若前三项都被淘汰,就可认定第四项是正确的。当然,若仅读了第一项就认定是正确的,最好也把其他选项浏览一遍,以保证确认的准确性。(2)印象确认。这适用于正误判断和程度差异判断 21 两种性质的选择题,当你快速读一遍选择题的题干和选项后.如果某一个选项最先被确认是正确的,便可将此项定为正确项。(3)双向比较。即将备选项进行纵、横两个向度的比较,以各选项与题意要求差异的大小,分辨出合乎题意的选项,通过这种向度的比较,能较好地避免因漏选或多选而失分。(4)两头收缩。即去掉大同,排除小异,将选择范围逐步收缩到最小,这最适用于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在设计时一般不以各项中都相同的某一点内容作为确立正确选项的依据,故可把“大同”的东西置于选项考虑之外。同样,某一个选项独有的特征也不可能是多项选择正确项的依据,这就可排除“小异”。两头收缩,作出正确判断。(5)大胆猜测。如果无法认定哪项正确时,不必太在意,不妨在分析的基础上大胆地猜测.这样既不会太浪费时间,也不会影响情绪。2.判断题

其主要功能是考查应试者对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是对于各种近似易混概念、公式、事件等记忆、分辨能力的测验。这种题看似简单,但如果草率对待,思路不对,同样会造成错误。

(1)根据试题表现形式,确立答题思路。判断题有两种形式,一是直接结论式,是非项的陈述本身就是一个判断句。另一种是推理式,是非项的陈述在前,题干在后。在答题时,要注意前者宜采用回忆、辨析、差别定义的思维路线,首先回忆需要使用判断的知识内容,再分辨是非,找出干扰因素,作出正确判断;后者需对是非项进行推理,然后根据推理得出结论。(2)把握题目的设错特点,判断题目的设错手段主要有四种:即前提错、事实错、逻辑错、结论错,当然还有其他设错手段。答题时,要把握好设错的特点,这样才能提高辨别错误的速度和准确性,22 无论如何,知要全面、细致理解题目陈述内容的含。,避免被迷惑。(3)重视作答小窍门。判断题的作答方式简单,因此必须要慎重,严格按要求作答,若需要改动,千万要处理干净,不要因涂改而产生歧义;不能在作答处划上对错两个符号,要大胆地判断;若有倒扣分的规定,更要注意。3.填空题

其主要功能是检测应试者对知识掌握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侧重记忆、辨别等能力。填空题所测内容大都是必须准确记忆、辨别、理解,而又是易忘、易混、易错的内容。填空题的答案是唯一的,要用简明、准确、完整的语句作答,这当然需要记忆要准确,但也有下列技巧:(1)在答卷之前,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试题所叙述的内容与空白处应填写内容之间的关系,然后才能着手按照先后顺序填写。(2)切忌填写的内容与题目本身的内容不相符。填空后必须重读一遍,看所填内容与题日本身的内容是否协调,意思上是否连贯、完整,是否有卡壳现象,若有要重新斟酌准确。(3)不能张冠李戴。如果题中连续设几个空,考生在答题时马马虎虎就可能出现此类现象。因此在作答时要注意答案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一答案与前后相关内容的相容性,做到对号入座,避免答案全部正确而彼此位置颠倒所造成的失误。(4)逻辑上不能混乱。有些考题旨在检验考生对某些知识内在逻辑关系的把握程度,作答时一定不要随意改变逻辑次序,否则,即使填出也会因逻辑次序混乱而扣分。(5)要灵活运用联想、排除、对照、搁置等方法,恰当解决填空时所遇到的困难。

全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笔试技巧与应试指南(下)

(六)主观性试题解题技巧

在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中,主观性试题主要包括:简答题、辨析题、判断分析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综合思考题、阅读理解题、情景模拟题、写作题、职业能力测验题等。下面介绍部分题型的解题方法。1.简答题

这类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基本原理、原则、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及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分析能力。考生在解答时需注意;(1)要清楚简答题解答的特点是针对性强,要点鲜明,表述精炼。解答时需开门见山,抓住重点,突出重点。(2)答前先打草稿或列出提纲,然后按要点顺序答题,一般不用举例。(3)要认真审题,善于抓住问题的实质,使用表现问题实质的关键词语。2.辨析题

这类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科学原理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科学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生在解答时需注意:(1)对题目进行分析,弄清是非实质,然后再判断是对还是错,并运用有关原理分析说明命题正确或错误的理由。用简单的语言总结,即结论判断,结论证明,结论推理。(2)判断题实际上是问答题的变种,是从正反两方面来理解基本原理,在做出判断后;阐述理由与做简答题一样。解题的关键是判断,而判断的准确与否又在于基本原理的把握,而基本原理的运用又必须首先对基本原理所含的主要理论内容、是非界限和正反两方面的观点有全面理解和掌握。(3)注 24 意事项:原理的运用必须慎重,结论的判断必须以对命题的认真分析为基础;对问题阐述观点要鲜明、简明扼要,对结论的推理不能逻辑混乱,自相矛盾。3.论述题

这在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解题难度大,常被认为是拉开档次的题目。其实论述题也并不象有些考生所想象的那样可怕,只要知识面广,思路正确,同样容易做好。(1)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确定本题所要论述的中心问题。作为论述题一定要有论述的中心议题,全部回答都要围绕着这一中心问题而展开。(2)提出论点,即自己的主要观点,考生提出的论点一般宜精不易受最多设三个级次的论点,即论文题目直接提出的问题为一级论点,回答一级论点问题的论点为。级论点,以回春三夜夜点问题的论点为三级论点。这样形成以论点为支撑、以中心问题为主轴的文章体系。(3)要善于精心选择论据,论点是否正确,关键要看论据是否充分,这就要求考生在论据的选择上要注意:论据要有针对性,所选论据必须是能说明论点的材料,对论点具有强化作用;论据要有代表性,不能堆砌材料,也不能生拉硬凑,对所用的材料要进行筛选,(4)重视论述的方法,做到深刻全面。要以充分的事实为依据,做到以事述理,以理服人,不能只讲空洞的大道理;再者,要注意说理的逻辑性,材料的运用要符合逻辑,不能互相矛盾,在表达上要规范、准确。(5)在上面回答的基础上.最后做出鲜明的结论,这是全文所述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要紧扣命题中心.做到观点鲜明。

4.阅读理解题

这类题主要是检测应考者对语言文字材料的阅读、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包括阅读材料和回答问题两部分,具有综合程度高、考查内容范围广的情点。考生在回答时要学会使用下列方法:(1)善于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许多考生习惯于先读材料再做回答,这样可能造成如下的结果:读了材料后没有印象,回答问题时没有线索,只好再读一遍,浪费了时间;再者,开始不知道有多少问题、是些什么问题,回答时难免不准确。为此,考生在阅读材料之前先看提问,再带着问题阅读材料,使之在思想上有较为明确的印象,这样能提高阅读效果。(2)边阅读边思考,抓住问题的关键。阅读不同于看小说,要慢慢地读,在读的过程中,要弄清材料与所提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特别注意与答题相关的重要概念、重点观点、重要依据,并对他们进行分析理解,从而把握关键的东西。(3)分析材料中的观点与材料主体思想的关系,弄清材料中的特定背景下为什么用这些观点来反映中心思想,分析各重要观点与所在文段主体思想及全文主体思想的逻辑关系,从而确定答题的角度。5.案例分析题

这类题主要是用来考核应考者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运用原理恰当,理论与案例紧密结合,条理清楚。考生在解题时需把握住下面的要领:(1)考生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由于案例分析题是根据案例所反映的情景而提出问题,这如同电视向观众展示一段故事情节后,根据情节提出问题要观众回答一样,考生不是案例当事人,而是观众,是局外人,只有把握好自己的位置,做出的答案才能正确。(2)根据案例选择最准确的原理。要在认真阅读案例材料、准确把握题意要求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原理,可见,原理的选择是否准确,原理 26 的运用是否恰当,决定了解题的成败。那么选择原理的要诀是什么呢?一要抓住案例情节的实质,以便确定分析的重点;二是运用原理紧扣案例进行分析,要根据材料描绘的情景选择原理和组织作答材料;三是处理好分析重点问题与分析重点相关问题所用原理的关系,防止所用原理彼此孤立,甚至相互矛盾;四是分析得出的结论必须科学、准确。(3)切忌空谈,分析要具体,条理要清楚,要以理明事,据事述理,不能只讲空洞的大道理,否则令人厌烦。同时,还要注意叙述的条理性和逻辑性。6.作文题

这类题属于考查应试者逻辑思维、形象逻辑、创造思维、书面表达等多种能力的综合性试题,分为命题作文和条件作文两类。无论是哪种作文题,考生在做答时,都要注意抓住几个重要环节:提炼主题一构思结构一文字表述一润色补缺。在写作技巧上要注意下列几点:(1)要符合写作的基本要求。①短小精焊,要避免因文字繁杂而影响文章主题的表达和中心的阐述;②观点明确,中心突出。切忌论点过多,避免因此而引起的逻辑混乱、观点不明、思路分散;表意确切,用词要恰当,引用的数据、人名、年代、事件等准确无误。(2)在写作时,必须先弄清题意,再根据题意要求确定文章的体裁,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此基础上构思结输和组织材料。(3)写完后要仔细通读全文,看看中心是否突出,观点是否正确,层次结构是否合理论据是否有力,如有不妥之处,尽快修改。

7、情景模拟题

这类题正好与案例分析题相反,它要求应考人把自己置身于情景之 27 中,从自身材料精述情景的感受中,悟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考生不是局外人,而是“戏”中人。以此来考查应考人的适应能力和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答题方法上需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考生应进入角色,以真实的心态去感受和体验,面对情景去分析和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当然,也不能因此忘记自己的任务(考试),受情景的迷惑而使观点偏颇,在开始答题后,要走出情景;二是要处理好答题要求与作答方式的关系,答题的方式方法要与答题规范要求一致。情景模拟题一般有两种题型,即提出处理问题的方案或发表对问题的见解,考生在回答时,必须看懂试题的要求,以防答非所问。

(七)自始至终保持必胜的信念

自信对考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有了自信,才能生存于世上,应付各种挑战,克服障碍,处书决断,坚守自己的信仰;反之,如果没有它,便会轻视自己的人生价值,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而受别人的支配。所以,人们常说,有了自信便能成功。自信为什么这样重要,原因有二:其一,自信能排除恐惧、不安等不必要的烦恼,使你能运用清晰的头脑,创造新的意念,并培养新的友谊,它还能使你获得一切成功阶段上出现的良机;其二,你的自信,将引起别人对你的信心,成功多半落在一个具有自信心的人身上。对于参加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的应考人来说,建立自信心,是获胜的保证。因此,考生在整个考试过程,必须保持自信心。

1。了解自信的本质

通常来说,每个人都有他理想的自我和实际的自我之分,实际的自我又可分为主观的自我和客观的自我。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就是主观的自我,28 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是客观的自我。如果主观的自我高于客观的自我,那么这个人就充满自信,如果主观的自我低于客观的自我,那么这个人就缺乏自信,为此,你首先要重视自己、尊重自己,要维护自己的个性、自己的尊严,决不能看轻自己,要坚信自己的能力、自己的独立性,不必理会别人对自己怎样评价,自己的事情由自己做主,自己的命运由自己来把握。实际上,正如世界上有三分之二的人患有或多或少的营养不良症一样,也有同样数目的人患有自信不良症,营养不良症可以由药物来治疗,自信不良症却没人给你开药方,唯一能帮助你的,只有你自已,要相信自己并不比别人差。2.可以判断一下自己的自信度

回答如下几个问题可以帮助了解自己的自信度:①在别人面前,会不会老担心着别人对你有怎样的看法?③是不是常有“今不如昔”的感觉?③与生人见面会不会胆怯?④对即将来临的考试是否感到心慌?⑤是否会把过错嫁祸给别人?⑤在家里和工作单位里,是否总想发火?(7)是否怕失去日前的工作,弄得鸡飞蛋打?(8)与上级谈话是否会忸怩不安?上述八个问题中,如有一个“是”或类似肯定的回答,那便是危险的信号,必须尽快调整自己,恢复自信心。

3.多想一想自己的优势和潜能,有利于增强自信。u

你可做一份属于自己的优点检查表,这样你会发现自己比想象中有着更多的优点:①情绪上的优点:温暖,敏感,关心别人,有同情心,能针对别人的需要做出适当的反应,慷慨,慈善,能鼓舞别人的信心,了解别人,体贴、照顾别人,考虑周到,接纳别人,支持别人,体谅别人,直觉准确。②智能上的优点:善于分析,知觉敏锐,聪明、智慧,29 反应快,善于掌握观念,能做深度的思考,领悟力强,记忆力好,对学问有好奇心,语言能力强,有良好的推理能力。③美感上的优点:对颜色敏感,对设计有创新意识,有想象力,能发明,能即兴而作,懂得配置家具,懂得选衣服,能安排食物和花卉,懂园艺,能弹奏乐器,能绘图,能唱歌,能演戏,能做手工艺,能跳舞。④人格上的优点:有热心,有勇气,有决心,诚实、坦白、公平,幽默感强,机动,自然,有口才,有说服力,思想开放,弹性大.有号召力,负责任,卖力,活泼,内省,温和,热情,整洁。(5)体能上的优点:平衡能力强,体力好,有忍耐力,协调性好,动作敏捷,具备竞赛的精神,双手灵活,体型良好。通过挖掘自己,就不难发现自己没有注意到的优点,你也许会感到自己是颇有能力的,有比其他人优越的方面,从而较客观地把握自己的能力。

4.克服影响自信的阻力

人的自卑感一般来源于幼年时双亲的教育不当,也就是说是社会压抑了人的个性,妨碍着自信的形成。如在家里,要服从长辈,尊重别人,要顺从别人的意见,要好好学习大人的行为,做什么事情都要征得别人的许可等等,这对孩子的社会化是有帮助的,但也压抑着他的个性和自信。在许多学校里,不但要求思想和行为上的一致,还要批评那些有个性的孩子,使得孩子只有采取社会一般认为正确的感觉、思维和行为。因此,明确自己自尊心理的来源,也就向着克服自卑感迈进了一步,这对建立自信心很有帮助。

四、考试方法和试卷结构

(一)公共科目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

l.考试方式

笔试、闭卷

2.试卷分数

满分为100分或150分

3.考试时间

150分钟或180分钟

4.试题难易比例

司(厅、局)级领导职位考试,容易题约

20%、中等难度题约

50%、难题约

30%;处(局)级领导职位考试,容易题约

30%、中等难度题约

50%、难题约

20%;科(局)级领导职位考试,容易题约40%、中等难度题约50%、难题约10%。

五、考试内容比例

政治约25%;经济约20%;法律约20%;管理约20%;科学技术约10%;历史、国情国力、公文写作与处理约50%。

六、试题题型

(一)客观性试题:判断题,选择题等。

(二)主观性试题:改错题,辨析题,案例分析题,论述题,写作题(议论文)等。

(二)专业科目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方式

笔试,闭卷

2、试卷分数

满分为100分或150分

3、考试时间

150分钟或180分钟

4、试题难易比例

司(厅、局)级领导职位考试,容易题约20%、中等难度题约50%、难题约30%;处(局)级领导职位考试,容易题约30%、中等难度题约50%、难题约20%;科(局)级领导职位考试,容易题约40%、中等难度题约50%、难题约10%。

5、试题题型

(一)客观性试题:判断题,选择题等。

(二)主观性试题:改昏题,辨析题,案例分析题,论述题,计算题,写作题等。

(三)面试

1、面试的目的

面试是对笔试合格者的进一步测试,面试的目的是测试应试者在领导能力素质、个性特征等方面对选拔职位的适应程度。

2、面试的方法

一、结构化面试

结构化面试又称标准化面试。该方法要求测评要素设计、试题构成、评分标准确定、时间控制、考官组成、实施程序和分数统计各环节必须扫标准化程序进行。考官根据应试者的应答表现,对其相关能力素质作出相应的评价。

二、无领导小组讨论

无领导小组讨论是一种集体面试的方法。该方法要求一组应试者(一 32 般5-7人)在给定的背景下围绕指定的问题展开讨论。考官根据应试者在讨论中的表现,对其相关能力素质作出相应的评价。

三、文件筐测验

文件筐测验也称为公文处理测验。该方法要求应试者扮演某一特定角色,在规定时间内对来自工作各方面的文件、报表、信件和其它信息进行处理。考官根据应试者的处理情况,对其相关能力素质作出相应的评价。

四、其它面试方法

工作取样法,角色扮演法,演讲法等。

在目前条件下,以结构化面试为主,其它方法可根据具体条件酌情使用。

3、面试的程序

一、结构化面试的程序

对应试者进行身份确认;应试者抽签排出面试顺序;考务人员宣布考试规则;应试者入场;主考官宣读指导语;主考官提问,应试者回答问题;考官根据需要进行追问;考官独立评分;考务人员统计评分结果并存档。

二、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程序

对应试者进行身份确认;考务人员宣布考试规则;主考官根据需要对参加小组讨论的人员进行角色的随机分派;主考官司将有关资料发给应试者;主考官宣读指导语;应试者按给定的时间准备;应试者进行自由讨论;考官独立评分;考务人员统计评分结果并存档。

三、文件筐测验的程序

对应试者进行身份确认;考务人员宣布考试规则;考官向应试者发放材料;主考官司宣读指导语;应试者在给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考官根据需要进行讨论;考官根据需要对应试者进行提问;考官独立评分;考务人员统计评分结果并存档。

四、其它面试方法的程序

其它面试方法的程序根据其内在要求确定。

4、面试的测评要素一、一般能力

(一)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提示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特征及变化规律的能力。

(二)语言表达能力:清楚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说服动员别人,以及解释、叙述事情的能力。

二、领导能力

(一)计划能力:对实际工作任务提出实施目标,进行宏观规划,并制定实施方案的能力。

(二)决策能力:对重要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分析判断,作出科学决断的能力。

(三)组织协调能力:根据工作任务,对资源进行分配,同时控制、激励和协调群体活动过程,使之相互配合,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

(四)人际沟通能力:通过情感、态度、思想、观点的交流,建立良好协作关系的能力。

(五)创新能力: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路、提出新观点和找出新 34 办法的能力。

(六)应变能力:面对意外事件,能迅速地作出反应,寻求合适的方法,使事件得以妥善解决的能力。

(七)选拔职位需要的特殊能力(该能力测评要素根据不同职位要求确定)。

三、个性特征

在面试中表现出来的气质风度、情绪稳定性、自我认知等个性特征。

5、面试的测评要素比例

一般能力约20%;领导能力约70%;个性特征约10%

江苏如何“考厅长”

经过80多天的紧张忙碌,江苏省公开选拔21名副厅级领导干部的工作已经结束,目前被选拔人员已相继走上被委任的工作岗位。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柯广坚说:“这次公选真正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做到了“群贤毕至”、好中选优。据了解,在报名参加考试的2886人中,最后选出了21名优秀年轻干部,他们的平均年龄为37.2岁,40岁以下的占73%,最小的31岁,具有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的占66.7%,其中57.l%的人是从副处级破格提拔的,实现了“使用一批,发现一批,激励一批”的良好效果。像江苏这样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办法目前已在全国推开,但权威人士指出,江苏的此次公开选拔,在考试这个关键环节为全国公开招考作出了良好的示范。对此次公开选拔的考试,江苏省对考什么、怎么考进行了反复酝酿,35 他们认为,这次不是考专家,也不是考学生,而是考副厅级领导干部,形成了以事择人、考用一致的共识。同时还明确了两条原则:通过考试,把报考者中那些专业知识较丰富但缺乏实践经验的人、党政机关工作经验比较丰富而理论素养较差的人剥离出来。把这样两种类型的参考者剥离出来后,那些既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者便自然脱颖而出。

此次江苏公选考试的题目力图体现这个指导思想。此次考试中有这样一个题目: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能够将潜藏在物质运动中的巨大信息资源挖掘出来,加以利用。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与物质资源同等重要的资源,其作用正在与日俱增。„„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和各国人民加强交往具有重要作用,但必须看到,因特网上也存在一些令人不安的问题,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十分有害的东西泛滥;有些人有日的地发布不符合事实的信息,误导人们对真实信息的认知;人人隐私、企业秘密难以保全,黑容攻击甚至造成通讯中断、网络瘫痪。

对于这个题目,考试要求是:“阅读以上材料,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以‘高科技与人类公德’为题,写一篇论文,篇幅在1000字左右、”这个题目占整个基础知识试卷满分(10分)的1/2强(60)分,这样的命题既考参考者的理论素养,又考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家们认为,这道作文题出得较好,题材新颖,立意深远,亦文亦理,不偏不倚。应试者也反映,作文题目出得好,容易下笔,但要写好绝非易货。考试结果也确实如此,大多数应试者分数集中在40分左右,进入50分以上高分段的仅有数十人。

类似的考题还有许多。比如,面试题中就有这样两道:一道称当你被任命为副厅长后,万一出现这样的困难——同级不支持,下级不服气,你如何开展工作?另一道题称,在对一工程最后审定方案时出现了两种情况,如采用国内设备,价值比较便宜,但质量难保证;如采用进口设备,质量比较有保证,但资金投入较大,在这样情况下作为最后方案审定上报的决策者,你怎么办?这样比较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题,都受到了普遍的认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江苏此次能够命制出比较科学的题目,是与他们集思广益、认真听取多方意见分不开的。在公选工作开始后,公选办公室组织专人兵分几路,请中央组织部命制了部分公共基础知识试卷,邀请北大、清华、南大、复旦等全国39所高校和科研院所300多名专家、教授分散命题,命制了240多套试卷。随后,按照公共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英语三个门类,建立了这次考试的专用题库。在此基础上又邀请了省内外56位专家分23个审题小组集中封闭审题、组合,创制了a、b、c、d四套公共基础知识试卷,21个职位的ab各两套专业知识试卷和ab两套英语试卷,然后,通过电脑选定一套试卷作为此次考试的考题。

此次考试的结果也表明,这样的考题选出了既有相当理论素养又有相当管理水平的人选。一方面是那些偏重理论研究者被刷了下来。南京有两所著名高校的多位教授、博导都热情很高地报名参选,满以为在笔试、口试中定能夺优,可结果都未能如愿,全军覆没,没有一个人入围。其中有一位颇有感触地打电话给公选办的熟人说,这次考题出得太绝了,光有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经验是很难答好的。另一方面是理论底子比较薄的党政机关的副厅长、处长们,在笔试以后全部被淘汰了,也没有一人 37 进入“决策”圈,其结果是只有那些理论功底扎实又有比较丰富实验经验者方有可能考得高分。

当然,也并非考分第一者都一定中选,因为最终还是要看综合素质。在这次新委任副厅级职位的21人中,多数人都是考分名列第二或者第三,是因为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优于考分居于榜首者。这是符合“德才兼备”的要求的。

试论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的这段论述,深刻地说明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创新决定民族国家发展命运的时代。随着创新成为整个时代的显著特征,培养和开拓创新能力正在成为新时期领导干部的当务之急。为此,我们应该在五个方面培养创新能力:

一是树立高度的全局观念。就范围和社会影响而言,创新分为局部性创新和全局性创新、战术性创新和战略性创新。全局性和战略性创新是根本性创新。只有站在全局高度,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才能进行全局性战略创新。当然,局部与全局是相对而言的,相对于某个部门是全局性的,对更大的范围里来说可能只是局部。但,不谋全局就不足谋一隅——任何负责局部工作的领导者,都要善于把全局工作与局部工作融合在一起,这样局部创新才能对全局工作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

二是注意提高学习能力、增加知识积累。知识与创新密切相关,不存在离开知识的创新能力。创新是建立在既有认识成果(知识)基础上的。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是创新的材料、基础和背景。知识越多,经验越丰富,产生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大。

三是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与批判精神。创新是对传统的扬弃。如果把传统视为绝对完善和神圣不可违反的东西,不敢越雷池半步,那就永远不会有创新。在现实中,传统往往是与“权威”、“上级”、“书本”、“经验”等等联系在一起的。要创新,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要有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做到不迷信权威,不固守经验,不拘泥框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里的“怀疑”,不是怀疑一切,而是遇事问个为什么,不盲目相信和崇拜;这里的“批判”,也不是否定一切,而是指对对象采取分析的态度。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领导者,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上级,珍视经验,依靠专家,但又不迷信他们。当这些东西与实践发生矛盾时,他们又会真正从实际出发,尝试用新的思想和新方法来解决问题。这就是创新。

四是要有自我否定的精神。创新不但要敢于否定他人,而且要勇于否定自己。现实中不乏这样的领导干部,新到一个岗位后,为了打开局面,一般能够推陈出新,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和创新。但是一旦取得一定成绩之后,就陶醉于这些成功经验之中,走不出自己设定的框框,很难继续创新。否定他人易,否定自己难。那些已经有过成功经历的干部尤其要提醒自己这一点。

五是健康的个性和独立性。个性是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总和。由于生理素质和生活经历的个体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于 39 他人的个性特征。独立性是指主体具有自主性,在思考和行动时能够自由做出决定,不受他人的干扰和支配。创新与个性和独立性密切相关,因为创新虽然是社会和认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但最初的创新总是由个别人做出的,需要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没有独立思考,就没有创新。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践性的活动,创新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三个重要环节:第一,善谋大事、善干实事,在新的发展时期,领导干部要把创新的着力点放在谋大事上。实践证明,领导干部干大事、实事,一定要在充分把握全局发展方向的前提下,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和“官样”文章,集中时间精力,看准一件做一件,做一件成一件,在大事、实事上闯出路子干出成效来。

第二,善攻难点,善破难题。领导干部在创新活动中就是要勇于挑重担,着力攻难点,破难题。以多向思维,想别人所未想,谋他人所未谋。领导干部也要率先垂范,沉下基层,抓好难点,热点问题,拿出响当当的示范精品来,以此推动全局,提高整体效应。

第三,善抓落实、力求实效。作为领导干部,在创新活动中,要善于为部属创造好的干事环境和氛围,创造催人奋进的激励机制,以释放每一位同志最大的干事潜能,这样才能把创新思路落到实处。这首先要善于为部属搭建干事的平台,要松绑放手,给部属予以足够信任,让他在自己的领域内尽量施展才干,各显神通。当他们取得成就时,要充分的肯定并予推广,同时引导他们再上升到更高的高度。当遇有困难或挫折时,要为他们充当“靠山”,主动承担责任,以保护其旺盛的工作斗志。40 其次,要营造良好的干事氛围。从一定意义上讲,选拔任用是对干部的一种重要激励。对此,要善于引用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一方面通过公开选拔、优化组合、交流换岗、民主测评等途径和方法,把一批有作为的好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另一方面,应该通过试用制、末位淘汰制、聘任制等形式,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考核机制,实现优胜劣汰。与此同时,还要抓住思想政治建设根本,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公仆意识、创业意识、发展意识和危机意识,这样才能不断优化环境,确保整个群体以及群体中的各个成员永远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第二篇:公选结构化面试答题技巧(很全)

公选结构化面试技巧

这里只重点强调几个必须注意的基本技巧。

1、在面试思维技巧上,严格按照“四步曲”来思考和回答问题。四步曲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怎么办”。这是赢得高分的不二法门。因为,一是从辩证法、两点论等哲学的角度来看,任何类型的题目都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分析和处理,这样才能全面透彻地说清楚楚,也符合我们的辩证思维技巧;二是操作起来简便易行,便于掌握。所以在平时的训练和答题过程中,首先要找准“题眼”,即问题的症结和实质、核心,也就是“考点”。然后,在此基础上,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怎么办”的“四步曲”回答,会达到“八九不离十”的效果。在此,我们特别提醒广大考生,别人都只强调“三步曲”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而忽视了“怎么看”的问题,而这正是你区别于别人,能表达出你的理论和政策水平的亮点和关键所在。以题为例:

例如问:“现在一些部门和领导存在这样一些问题:联系领导多、联系群众少;听取汇报多、深入基层少;发文件多、抓落实少。你认为其原因何在?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答题思路】

1、(是什么)题目中所反映的这三种现象在我们干部队伍中一定程度的存在,反映了我们部分干部在工作作风、思想作作风方面存

在的错误的群众观、不正确的政绩观、浮躁的工作观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贻误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影响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对我们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百害无一利,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为什么)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源主要有:第一,执政理念发生严重偏差,没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第二,党性修养严重不够是产生这种现象的思想根源;第三,干部考评体系的不科学不合理是产生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提拔任用干部时是上面说了算,群众的话语权十分有限;第四,干部监督、问责不到位也是产生这一原因的关键因素;第五,干部作风漂浮。

3、(怎么看)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我们正处在推进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群众观、工作观,发扬我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4、(怎么办)解决办法:

第一、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踏踏实实做事,不要急功近利。要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要热衷于“密切联系领导”。

第二,转变工作作风,重视调查研究,注重调研时效,要深入

了解民情,充分尊重民意。强化宗旨意识,彻底改掉官僚主义的陋习。

第三,依法建立健全官员责任追究制,落实领导问责制。要加强决策监督,实行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加大对造成重大决策失误者的惩罚力度。

第四、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第五、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第六、改革和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干部考评体系,让作风漂浮、不负责任、形式主义的干部提拔重用没机会、工作没舞台,创造一个注重实效、关注民生、真抓实干的工作氛围。

2、答辩时注意语言的条理性、逻辑性、深刻性、创新性、全面性。要讲究技巧,反应要敏锐,逻辑要严密,思路要清晰,表达要准确,声音要抑扬顿挫,底气要足,要能打动评委和旁听者,因为旁听者的情绪也可感染评委。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高分。

这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从答辩内容来看,答辩时一定要紧扣以下三点:(1)直奔主题,不要拐弯抹角。这一点很重要,不能出口千言,离题万里。一般情况下,答辩要求在30分钟内回答3一5道题,每题5一6分钟,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展开,不可能泛泛而谈,只能直奔主题。例如我在回答最后一道题,即“假如你被选上并被送训,请你以“领

导干 部-定要慎独”为题,发表一个5分钟的即兴演讲时,就直入主题,顺着什么是“慎独”,领导干部为什么要“慎 独“、怎样才能做到“慎独”这个思路,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释,事后据评委讲,这道题回答得也相当不错。(2)尽量多答要点。这也是公选答辩得高分的一条成功经验。如果评委手中某个题目的参考答案只有三个要点,而你回答出的五个要点中正好有三个与参考答案相一致,那就很 难失分。反之,如果评委手中系每个题目的参考答案有多个要点,而你只回答出了三个要点,就是回答得再好,你也只能得60%~70%的分数。(3)必须结合当前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即答题要考虑结合现实的紧密度。这也是参选者答辩时必须把握的一个重点。

二是从表达技巧来看,观点要明确,层次要清楚,语言要灵活,有的话不能讲死。在涉及数字而又把握不准时尽量用敦为模糊的语言。例如:我认为这个问题包含如下“几个”要点,在此用“几个”而不用具体的数字“三个”、“四个”或“五个”来回答。从实践经验来看,答辩是个灵活运用知识的过程。灵机应变,快速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把话讲死,就不利于发挥。如果笼统他讲“几个”主要观点,就有利于灵活发挥,反之,如果话一讲死,而回答时又一时记不起来,就会忙中出错,出现卡壳,越是卡壳越紧张。后面就是完全能回答出的题目也答不好了。这样的教训也不少见。

3、掌握分类答辩技巧,注重答辩方法,力争出奇制胜。

(1)职位动机类答题技巧。考官对这种题的评分参考包括:“对自我有清醒的认识,自我评价比较客观,并能明确自己未来的努力方

向,给人的印象深刻。行为端庄自信,不矫饰不炫耀,成就取向较高。语言表述准确,精练”。答动因时在语言上可以用“报考这个职位我有三个情结、有四个优势”等句式,注意真诚、可信、简练以及引用数据的准确性。

(2)政策理论类公共题,严格按“四步曲”来思考和回答。只有这样才能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环环紧扣,赢得高分。这类题答题时要求紧扣主题,思想理论水平较高,有较强的宏观思维能力和独到见解,能结合实际,语言表达流畅生动,富有感染力,思维敏捷,举止大方。

例题: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提高领导干部从政道德水平是件至关重要的工作,请联系实际谈谈你自己的看法。【答题思路】

1、(是什么)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即官德,指的是各级领导干部恪守职业道德,严守官德,保持政治操守,是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

2、(为什么)官德不正的成因有很多方面,信仰沦丧、教育不力、监督失效、强权政治、司法不公、官官相护等,都在某种程度促成或者纵容了官德不正的现象。纵观今天的部分官员,对共产主义信仰不坚定,信仰缺失;在对待权力的态度上,部分官员不是奉行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而是奉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大肆进行权钱交易;在生活作风和工作作风上,部分官员借口“大气候不好”,为自己的不当行为开脱;在形象问题上,部分干部形式主义严重,拜金

主义和霸权思想让他们时刻不忘作威作福。所有这些原因,在思想上、作风上都导致官德的腐败。这种腐败和单纯的经济腐败相比,具有更大的危害,它不仅导致国家和民众的经济利益受损,而且会从组织上、声誉上败坏整个干部队伍的形象,并可能由此衍生更多的不良现象。

3、(怎么看)“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古人说:“治国之要在治吏。”官风决定民风,“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领导干部作为公众人物,他们的道德水平,自然地成为群众的楷模和标杆。领导干部自身的道德修养,对民众有巨大的示范作用;领导干部的道德风貌,直接影响和带动着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只有形成一个以干部队伍为依托的道德示范群体,整个社会的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才能得以真正的提高。

4、(怎么办)解决官德不正的问题,有人认为要靠教育,我们认为这的确不可或缺,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光靠教育也许还不足以解决问题。更重要的,应该是在加强监督方面做更有成效的工作。这种监督也包括很多方面。

首先是组织监督,纪检、监察部门要以防微杜渐的态度,认真观察干部的言行举止,从细节入手,注意防止干部思想作风的腐化。

其次是人民监督,事实证明,干部的生活作风、工作作风,人民群众所闻最多,所掌握情况最准,要在如何吸收民众对干部的评价意见特别是批评意见方面多做工作。

第三是司法监督,对干部的不当行为,不管小事大事,司法部门都可以依法监督。从某种意义上讲,当前的官德不正问题,已经成为

吏治腐败的一个重要特征。官德问题,涉及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问题,也涉及到民众的福祉和安全问题,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第四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守住官德,净化社交圈。

注意:答对策性面试题时还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

1、当前怎么办、长远怎么办、根本上怎么办?

2、政府怎么办、部门怎么办、自身怎么办?

3、体制机制怎么办、法律政策怎么办?

(3)答组织协调类题目要注意条理性、理论性、概括性、深刻性。这类题目主要是考察考生的组织、领导、协调、沟通等方面的能力。我们以例题为例。

例题:请举一个以往领导工作中,你亲自组织和参与的一项工作任务,在此过程中遇到了哪些组织和协调方面的困难?你是怎样解决的?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题思路】

1、选择实例时,一定要选择能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案例。比如城乡公路建设、城区改造、农村低保、扫黑除恶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还可举处臵群体性事件等。

2、讲遇到的困难时,要适当具体化,能扣人心弦、吸引考官眼球。比如融资难、利益关系协调难、工作推进阻力大、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技术力量差、装备水平低、群众集体上访等。

3、讲解决困难时,其措施要具体有效、富于创新,所涉及到的数据要力求准确。

4、讲启示时要有条理性、理论性、概括性、深刻性。比如:通过完成这项工作,对我今后进一步做好工作至少有这么几个启示(五个始终做到):

第一,始终做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第二、始终做到坚持民主集中制,力求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

第三、始终做到四个尊重:尊重规律、尊重法律、尊重专家、尊重事实。

第四、始终做到坚持党的领导和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相统一。

第五、始终做到把群众的利益高举过头顶。

(4)情景应变类题目要掌握三个要领。高度的针对性、逼真性使得情景模拟法不仅可以对应试者简单的能力与素质进行评价,同时也可用于测试复杂的能力与素质。即对应试者的素质进行全面测评。应试者处理问题的合理性、决策的科学性及其组织协调能力是主考官员对应试者做出评定的主要依据。为了能够从众多的应试者队伍中脱颖而出,应试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沉着应对,准确感知。情景模拟面试的内容一般都可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形或样板,两者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似性。不同的只是情景模拟面试因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及主考官员的参与而使气氛比平时更为紧张。而且,应试者的表现状况将对他的事业或其他方面产生影响,出于利害关系的考虑,应试者往往会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处理不好的话,将会使应试者心慌意乱,感到无从下手,从而导致应试失败。因此,在情景模拟面试中,应试者心理与情绪的调节

与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准确地感知模拟情景中的事物及其本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应试者一定要使自己的心绪保持稳定,沉着地去应对所面临的问题。

二要大胆创新。情景模拟法以考查应试者的全面素质为目的,它所考查的内容不仅包括简单的能力资格与素质条件,而且还包括创新等复杂的能力与素质。因而,考生在情景模拟面试中,不能仅限于简单地演示平日工作中的方法手段,而应对事物进行灵活处理,以平时的经验为基础,根据模拟情景中的条件和线索进行大胆创新,探索新的解决同一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这种突破常规的做法或勇气,往往会给主考人员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是循规操作。情景模拟面试中,有一些内容的应答是不容许应试者创新的。如公文处理及机关事务处理等,他们的处理原则及程序都有明确规定,应试者只能循规操作,而不可自作聪明擅自更改某些规则。

(5)专业知识类要结合以上几种答法灵活应对。因为专业知识的出题方式和思路会以前面几种方式出现,主要测评考生在所报职位方面的专业知识情况。在此不必赘述。

第三篇:公选结构化面试答题技巧

公选结构化面试答题技巧

这里只重点强调几个必须注意的基本技巧,希望引起各位考生的高度注意。

1、在面试思维技巧上,严格按照“四步曲”来思考和回答问题。四步曲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怎么办”。这是赢得高分的不二法门。因为,一是从辩证法、两点论等哲学的角度来看,任何类型的题目都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分析和处理,这样才能全面透彻地说清楚楚,也符合我们的辩证思维技巧;二是操作起来简便易行,便于掌握。所以在平时的训练和答题过程中,首先要找准“题眼”,即问题的症结和实质、核心,也就是“考点”。然后,在此基础上,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怎么办”的“四步曲”回答,会达到“八九不离十”的效果。在此,我们特别提醒广大考生,别人都只强调“三步曲”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而忽视了“怎么看”的问题,而这正是你区别于别人,能表达出你的理论和政策水平的亮点和关键所在。以题为例:

例如问:“现在一些部门和领导存在这样一些问题:联系领导多、联系群众少;听取汇报多、深入基层少;发文件多、抓落实少。你认为其原因何在?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答题思路】

1、(是什么)题目中所反映的这三种现象在我们干部队伍中一定程度的存在,反映了我们部分干部在工作作风、思想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错误的群众观、不正确的政绩观、浮躁的工作观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贻误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影响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对我们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百害无一利,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为什么)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源主要有:第一,执政理念发生严重偏差,没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第二,党性修养严重不够是产生这种现象的思想根源;第三,干部考评体系的不科学不合理是产生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提拔任用干部时是上面说了算,群众的话语权十分有限;第四,干部监督、问责不到位也是产生这一原因的关键因素;第五,干部作风漂浮。

3、(怎么看)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我们正处在推进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群众观、工作观,发扬我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4、(怎么办)解决办法:

第一、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踏踏实实做事,不要急功近利。要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要热衷于“密切联系领导”。

第二,转变工作作风,重视调查研究,注重调研时效,要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尊重民意。强化宗旨意识,彻底改掉官僚主义的陋习。

第三,依法建立健全官员责任追究制,落实领导问责制。要加强决策监督,实行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加大对造成重大决策失误者的惩罚力度。

第四、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第五、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第六、改革和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干部考评体系,让作风漂浮、不负责任、形式主义的干部提拔重用没机会、工作没舞台,创造一个注重实效、关注民生、真抓实干的工作氛围。

2、答辩时注意语言的条理性、逻辑性、深刻性、创新性、全面性。要讲究技巧,反应

要敏锐,逻辑要严密,思路要清晰,表达要准确,声音要抑扬顿挫,底气要足,要能打动评委和旁听者,因为旁听者的情绪也可感染评委。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高分。这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从答辩内容来看,答辩时一定要紧扣以下三点:(1)直奔主题,不要拐弯抹角。这一点很重要,不能出口千言,离题万里。一般情况下,答辩要求在30分钟内回答3一5道题,每题5一6分钟,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展开,不可能泛泛而谈,只能直奔主题。例如我在回答最后一道题,即“假如你被选上并被送训,请你以“领导干 部-定要慎独”为题,发表一个5分钟的即兴演讲时,就直入主题,顺着什么是“慎独”,领导干部为什么要“慎 独“、怎样才能做到“慎独”这个思路,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释,事后据评委讲,这道题回答得也相当不错。(2)尽量多答要点。这也是公选答辩得高分的一条成功经验。如果评委手中某个题目的参考答案只有三个要点,而你回答出的五个要点中正好有三个与参考答案相一致,那就很 难失分。反之,如果评委手中系每个题目的参考答案有多个要点,而你只回答出了三个要点,就是回答得再好,你也只能得60%~70%的分数。(3)必须结合当前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即答题要考虑结合现实的紧密度。这也是参选者答辩时必须把握的一个重点。外语学习

二是从表达技巧来看,观点要明确,层次要清楚,语言要灵活,有的话不能讲死。在涉及数字而又把握不准时尽量用敦为模糊的语言。例如:我认为这个问题包含如下“几个”要点,在此用“几个”而不用具体的数字“三个”、“四个”或“五个”来回答。从实践经验来看,答辩是个灵活运用知识的过程。灵机应变,快速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把话讲死,就不利于发挥。如果笼统他讲“几个”主要观点,就有利于灵活发挥,反之,如果话一讲死,而回答时又一时记不起来,就会忙中出错,出现卡壳,越是卡壳越紧张。后面就是完全能回答出的题目也答不好了。这样的教训也不少见。

3、掌握分类答辩技巧,注重答辩方法,力争出奇制胜。

(1)职位动机类答题技巧。考官对这种题的评分参考包括:“对自我有清醒的认识,自我评价比较客观,并能明确自己未来的努力方向,给人的印象深刻。行为端庄自信,不矫饰不炫耀,成就取向较高。语言表述准确,精练”。答动因时在语言上可以用“报考这个职位我有三个情结、有四个优势”等句式,注意真诚、可信、简练以及引用数据的准确性。

(2)政策理论类公共题,严格按“四步曲”来思考和回答。只有这样才能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环环紧扣,赢得高分。这类题答题时要求紧扣主题,思想理论水平较高,有较强的宏观思维能力和独到见解,能结合实际,语言表达流畅生动,富有感染力,思维敏捷,举止大方。

公选结构化面试的出题类型和命题特点

公选领导干部结构化面试题目千变万化,但仔细分析,我们也可以找出其中的规律。与公务员面试、企业人员招聘面试相比,公选面试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规律。

从题目的数量和结构化面试的时间上来看,公选结构化面试题一般出4—6道题。时间在20—30分钟左右。2009年,湖北公选副厅、杭州公选副局都是4道题20分钟;四川公选副厅、徐州市公选新闻发言人都是5道题30分钟,上影集团公选副总裁面试是为6道题30分钟。

从出题的内容上看,大致分为公共题和专业题两个部分。公共题注重测试基本政策理论水平、领导水平和对时事热点问题的敏感度、关注度,专业题主要是测试考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背景。具体分,我们又可以从测试的方向上把它分为五类:

第一类为职位动机类。这是常见的一种面试开头方式。如上海市公选上影集团副总

裁职位面试第一题就是“谈谈你报考这个职位的动因。你认为当前我国电影行业的主要问题何在?怎样解决?”。四川公选巴中市副市长职位第2题问:“你认为你对报考副市长这一职位有哪些优势和不足?你上任之后将怎样开展工作?”。徐州市公选市政府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结构化面试第一题要求考生先简要介绍自己的情况,并结合市政府副秘书长兼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的要求谈谈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有的考试还问考取以后将在工作中如何做,你认为你所报考职位所在行业主要问题何在,并结合实际谈谈你的对策,等等。这种题一般只一题,不是每个公选中都会考,特别是现在很多地方为规避考生透露个人信息不利于考官公平公正的打分,干脆回避掉这个问题。比如说湖北今年的公选就没有这个内容。但考生还是必须要认真准备,特别是要结合所报职位进行一些行业上的思考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结合行业思考问题是必然会涉及到的。

第二类为政策理论类,必考无疑。这类题主要包含公共理论题和公共政策题两个方面,主是检测应试者的理论修养和政策水平,是一个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所以是必考题。8月12日湖北公选审计厅副厅长职位时第一问就是问:“现在一些部门和领导存在这样一些问题:联系领导多、联系群众少;听取汇报多、深入基层少;发文件多、抓落实少。你认为其原因何在?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这主要测试应试者思想素质中的群众观、权力观、工作观和事业观、政绩观等。8月13日、14日湖北公选省妇联副主席职位和省工商联副主席职位面试第一题是问:“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提高领导干部从政道德水平是件至关重要的工作,请联系实际谈谈你自己的看法”。这是考“官德”,主要考评应试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党性修养方面的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9月6日四川巴中市副市长职位面试第一问:“现在有的干部调研时走马观花不深入,有的干部决策时乱指挥瞎决策·,你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对解决这些现象有何建议?”2008年上海市公选上影集团副总裁面试第二问:“温总理在2008年3月答记者问时说:„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让你坐在台上‟。你是怎样理解的?”考察应试者的群众观念。杭州市公选市政府法制办副主任面试题第一问:“胡总书记最近指出,必须始终不懈地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使各界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请你谈一谈,这些指示精神对于做好今后的工作有哪些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果你通过公选,担任了副局级领导干部,你将如何贯彻落实?”这是测评考生的党性修养、宗旨意识、官德等方面的理论水平和素养。杭州市公选文广新局副局长前面两道题问:“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央在宏观调控政策上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的要求,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可行的措施来实现保增长扩内需?”;“中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加强和谐文化的建设?”这是典型的公共政策类题,紧扣当前重大政策和时事热点来发问,要求考生关注时事,有较强的政策水平和政治敏感性。考试论坛

第三类组织协调类,必考无疑。主要测评应试者的组织、领导、协调、沟通能力。如今年湖北公选省妇联副主席、省工商联副主席职位结构化面试第二道题都是要求考生举一个以往领导工作中亲自组织和参与的一项工作任务,在此过程中遇到了哪些组织和协调方面的困难?是怎样解决的?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湖北省公选审计厅副厅长职位面试题有一问,“假如你走上新的领导岗位之后,分管的处室干部中,有的敬业但缺乏开拓精神,有的干劲大但平时要求不严,有的工作负责但缺乏大局观念。你将如何带好这支队伍?”主要测试领导方法,如用人、激励和授权等。四川省公选巴中市副市长职位第三题问:“你认为你在过去的工作中你最满意的工作是什么?有何启示?”。徐州市公选市政府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结构化面试问:“作为市政府副秘书长,如果你的领导让你负责一项重要而又紧急的工作,但此时应该配合你的工作的同事非但不配合你的工作,反而从中作梗,请问你将如何做好这项工作?。”上影集团副总裁职位面试题:“有人说:一把

手就是抓主要问题。你认为怎样才能当好一把手?”。

第四类为情景应变类,必考无疑。主要测评应试者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反应水平。湖北省公选审计厅副厅长职位面试问:“某厅拟用半年时间对过去的政策性、规范性文件进行一次清理,其中有一些文件是与其他部门联合发文,涉及面广、难度很大,厅里决定有你主抓此项工作,你怎么办?你认为这项工作的难点有哪些?应如何解决?”测试考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具体执行力和工作方法等。上影集团副总裁面试第五问“你作为上海影视集团副总裁,看见街头有你们公司刚出品的电影的伪劣光盘出售,你怎么处置?”。徐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公选面试第四问:“我市某地发生一起重大的安全事故,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极大关注、众说纷纭,但与此事相关的责任部门的领导希望市政府待事件处理完毕后再发布消息,作为新闻发言人,你将如何对待和处理?”。杭州公选法制办副主任出题:“假设你担任市政府法制办的副主任,一段时间以后,坚持严格依法行政,那么对部门、对政府草拟的文件措施把关很严格,一些不合格的文件、措施都因为你没有签字而导致出不了台,因此就有很多部门说你做事情比较呆板,没有创新精神,对此,你如何处理?”还有一问:“某市一大型国有企业向职工非法集资,期满以后无法兑现,引发了数名职工向市政府集体上访,市领导要求你代表市政府法制办来参与、办理这件事情,请你依法提出有关的处理意见”。

7、单位一、二把手有矛盾,你怎么办?

【参考答案】

第一,在工作中,由于每个人的观点和立场、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方法、领导风格和艺术、资历和年龄不同,单位一、二把手有矛盾是难免的,我应该承认和接受这种现象。

第二,处理单位一、二把手有矛盾,要以工作为重。服从一、二把手的领导,对一、二把手不分亲疏远近同样尊重,对直接分管领导安排布置的工作要坚决完成,对不直接分管领导安排布置的工作,要在不影响和加剧一、二把手矛盾的情况下设法完成。

第三,不参与一、二把手的矛盾。不在一、二把手之间互相传说,一、二把手在自己面前诉说对方的不是保持沉默,对一、二把手交办的私事注意保密,对单位同事间私下议论对一、二把手矛盾现象不参与,必要时加以制止。

第四篇:公选考试技巧

“公选”笔试考试中,论述题、作文题做起来较难,分值又高,如何做好这两种题是取得高分的关键,笔者就此作一分析比较,以期对应试者有所启发。

一、关于论述题

这种题是考察应试者对某些科目的理论把握水平或实践应用水平的,其操作重点在于理性的论说、阐释、解析。解答论述题必须做到:要点准确、思路清晰、论说有序、解答圆满,要尽量达到使人读起来感觉有板有眼、有理有据、有条不紊的效果。解答论述题最好分出层次,列出几个要点,回答得清晰明确,使人在阅卷时一目了然。即使对于不熟悉的题、没把握的题,也应尽量按自己仅有的一点理解去发挥、去阐述,因为有些论述题的答案并非固定的几条,如果另有发挥且有道理,即使不合要点也能得分,所以论述题下的卷面要尽量不留空白。

二、关于作文题

公选试题中,作文是个重头戏,做起来不易,却能看出一个人的理论功底、思想水平、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性素质。所以应试者必须做好这道大题。就目前的情况看,写好作文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认真审题。弄清楚题目的要求,确立正确、科学、积极、上进的观点。第二,要明确要点。仔细思考文章要分几个层次论述,列好提纲,在此基础上,再思考论述的思路,搜集典例,做到胸有成竹。第三,写好开头和结尾,使开头简洁明了,富有吸引力,使结尾发人深省,富有激情。第四,要控制容量。作文不应少于要求的字数,但也没必要写得太多。写得太多,一方面浪费时间,另一方面也会给阅卷者造成该考生控制能力弱的不良印象。第五,字迹要清晰、规整,保持外观形象的整洁。总体来说,作文的关键在于明确主题,分清层次,讲究言语流畅、文雅词秀,争取使阅卷者读起来有一种意深、顺口、悦目、赏心的感觉

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笔试部分,主要分为公共知识笔试和专业知识笔试两部分。

(一)公共知识笔试

公共知识笔试的主要内容包括: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该部分考试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测试应试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原理,观察、分析和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实问题的能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测试应试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水平以及运用其理论分析和研究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

2.毛泽东思想。该部分考试内容包括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独创性的理论贡献、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以及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3.邓小平理论。该部分考试内容主要测试应试者对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以及运用邓小平理论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党史党建。该部分考试内容主要测试应试者对党的历史和党建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并通过总结党的历史发展的基本经验、运用党建学说的基本理论,研究和解决新时期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以及党的自身建设重大问题的能力。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该部分考试内容主要测试应试者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6.行政管理与领导科学。该部分考试内容主要测试应试者对行政管理与领导科学基本概念的了解、基本理论的掌握以及运用有关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法律知识。该部分考试内容主要测试应试者了解和掌握法学基本理论、我国法律的基本制度和部门法基本知识的程度,以及相应的法治观念、法律意识和依法行使法定职权的能力。

8现代科技。该部分考试内容主要测试应试者对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以及前沿问题的了解程度。

9国情国策与时事政治。该部分考试内容主要测试应试者对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中国的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和时事政治的了解程度。

10.公文写作与处理。该部分考试内容主要测试应试者熟悉和掌握公文的基本种类、基本功能和写作的基本要求,公文的行文规则、语言运用和写作基本程序、公文处理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的程度。

(二)专业知识

前面讲的公共知识是对领导干部提出的一般要求,它反映了一个领导者的文化层次,而领导者的专业素质则体现了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和开展某项活动的能力,它所反映的是一个领导者的文化类别。

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专业知识的考试目前主要按行业分类,共分12个大类,每个大类又细分为多个小类。具体是:

1.党务类:纪检、组织、宣传、统战、机关党的工作。

2.经济管理类:宏观经济、内外贸易、交通运输、体改、统计,物价、工商等。

3.财经管理类:财政、金融、税务、审计、保险、证监等。

4.科技管理类:科技、环保、技术监督等。

5.文化教育类:教育、文化、文物、体育、广播电视、新闻等。

6.农林、水管理类:农业、林业水利、畜牧、气象等。

7.卫生健康类:卫生、计划生育、医药、防疫等。

8.司法类:司法、公安、检察、法院、监察等。

9.劳动人事类:人事、劳动、社会保障等。

10外交外事类;外交、侨务、对台事务等。

11群体工作类:工、青、妇等。

12行政类:民政、宗教等。

关于专业经验,考试吧纲的要求是:

1.报考副县(处)、正县(处)级职务的,一般应在45岁以下,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报考副局(地、厅)、正局(地、厅)级职务的,一般应在50岁以下,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2.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报考副县(处)、正县(处)级职务的,需分别担任正科。副县(处)级职务2年以上;报考副局(地,厅)、正局(地、厅)级职务的,需分别担任正县(处)、副局(地、厅)级职务3年以上;任副职5年以上且特别优秀的,也可报考上一级副职。

3.非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报考县(处)级党政领导职务的应当具备5年以上工作经验和2年以上相应的领导工作经历;报考局(地、厅)级党政领导职务的应具备8年以上工作经验和5年以上相应的领导工作经历。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可根据拟考职位的需要,适当放宽资历条件。] 笔试是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的重要环节。笔试的特点是考生通过解答试题,让主考机关了解自己的知识深度和广度,众多考生同时临场,有统一的、较客观的评判标准,省时高效,经济易行。但笔试也有很大的局限性,考生不能直观地向招考机关展现自己,而要通过卷面展示自己,因此,有必要了解几种常用的技巧。

(一)了解阅卷者的心理

考试一般都要专门制定评分标准,包括标准答案或有关评分要点及各解答步骤的分数分 配方案等。评分标准是阅卷者评分的依据,它要求阅卷者按评分标准严格评分,以保证评分的一致性。从理论上讲,评分标准应该是合理的、科学的,这样才能保证评分结果和考试结果的可靠性。然而,由于阅卷者有各自不向的评分原则。因此,往往在不同的人心里又有各不相同的评分标准。有人作过这样的调查,用“你给试题分配分数的原则是什么”的问题分别询问24位阅卷者,结果竟有10多种回答。可见,在给试题分配分数上,评卷人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

阅卷中的认识过程就是阅卷者知觉和思维的过程,这里的知觉主要是指对考生答卷的知觉。在阅卷时,由于阅卷者与考生是相互隔绝的,因而,后者是次要的,有时不起任何作用。阅卷中的思维主要是指比较、判断、分析和综合等。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人们在知觉过程中要遵循知觉的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这些规律,当客观事物只有部分作用于感官时,人就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补充,知识经验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知觉存在差异。在阅卷时,阅卷者对考卷的知觉有知觉者主体经验作参考,知觉的结果与客观现实中答卷的好坏并非完全一致。因此,知觉对阅卷时评分的客观性有一定影响。

从阅卷者主观的角度来看,他们的知觉是以观察为主的,而这种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并伴有积极思维活动的,阅卷(评分)就是要根据标准对考生每道题答案的对错进行判断和评估并赋予相应分值。其中包含了记忆、分析、综合、比较和判断等行为。分析是指把事物的个别属性分解出来,比如,在给作文评分时,既要把作文分成若干段落来思考,又要对作文的卷面、词句、内容、特点等分别来看;综合则是把事物的各种属性结合起来,比如,对作文评分时,经过对作文的分析之后,要把作文各部分、各种属性综合起来看,形成对作文的整体认识;比较是把事物的某些属性加以对比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差异,比如将考生的答案与评分标准比较,在考生的答案之间作比较;判断就是对事物进行最后定论,对试卷作何意见,评多少分。

目前,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的试题类型主要有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类。前者比较简单,比如判断题,阅卷者只需将考生答案与标准答案对照一下,便打分,几乎不加思考,即使外行人也能完成,一般不容易出现差错,有偶然性的差错也很容易纠正,对这类试题现大都采取计算机阅卷的方式,对于后者,阅卷者的心理过程就复杂多了,上面所说的知觉。分析、综合、比较和判断在阅卷中都可能存在,环节越多,过程越复杂,阅卷者的差异就越大,阅卷者情感过程中的爱好或厌恶、心境、美感、理智感和意志过程中的自制力以及个性心理等都能产生影响。最典型的是在评作文题时,阅卷者需要对卷面、立意、意境、结构、层次、语言及文字作出判断,这样,不同的阅卷者,所给的分数必然有差异。

(二)根据阅卷心理形成应试策略

1.卷面务整洁,字迹力求工整

由于阅卷人对考生是陌生的,阅卷人对考生的了解只是通过一张试卷,因此,考生在试卷上要下一番功夫。考生在答题时,按照规范的格式书写,又没有乱涂乱画,字写得认真且清晰,阅卷人看起来既省力又省心,整洁的卷面。工整的字体首先给阅卷入良好的第一印象。这样可能产生光环效应,对提高自己的成绩是有利的。另外,阅卷是一种艰苦的脑力活动,长时间的评阅工作必然会使阅卷人身心疲劳,智力活动效率下降,如果考生字写得潦草,又乱涂乱画。且不按照规定的格式答题,必然引起阅卷人的烦躁情绪,影响评分的结果。因此,只要时间允许,一定要认真书写,字体未必像书法艺术那样给人以美的享受,但至少应清晰可辨。

2.答案简明扼要.切忌画蛇添足

一般情况下,正确因行标准答案是以要点或纲目的形式出现的,否则试卷和试题评定就会因人而异失去统一的标准。由于阅卷者对评分标准的顺从,标准答案之外的观点,除非确属高见,且能得到大多数阅卷者的认可,否则难以得分。实际上,由于每个阅卷者在个性上的差异和认识上的差别,标准答案之外的观点受到一致认可的机会是不多的。因此,考生答题一定要简明扼要,只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思即可。对要点的解释要准确,若解释不对,还不如不解释。

3.做题先易后难,以求得到鼓舞

实践表明,成功的经验可以使人的心理需要和期望得到满足和实现,产生愉悦感和良好的情绪,使人得到鼓舞和激励,从而增强信心,提高人的活动能力,进入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状态。反之,则会使人灰心丧气,产生一种挫折感,降低人的活动能力,难以进入积极的心理活动状态。因此,考生在答题时,先要通看一遍试卷,心中有数后,按先易后难的顺序答,力争在不断满足、不断激励中愉快地完成全部试题。如果遇到一时解不开的题目,暂时抛在脑后,等完成其它题目后再做。

4.要准确,力争一次成功

由于人的心理活动具有定势性倾向,先前所进行的心理活动往往影响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方向,使人习惯于按照业已形成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如果已经出现了错误,往往是很难发现和纠正的。因此,在答卷时,要把求准放在第一位,在求准的基础上求快,并且求准应立足于一次成功,即使放慢一点速度也争取一遍成功,这样就省去了反复检查的功夫。如果抱着“反正后面还要检查”的态度草率从事,不但难以保证答题的准确性,而且浪费了许多时间,可谓欲速则不达。

5.尽量做到最后复查一遍

考试是一种紧张、复杂的智力劳动,总免不了犯错误,最后复查一遍是避免错误很有效的办法。试卷答完之后,头脑因得到相对的放松而较为清醒,因而,更容易发现在答题过程中注意不到、考虑不周的一些问题,提高试卷的准确度。在复查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解答上,避免思维定势的干扰,故多采用逆向检查法和变换方式检查法,前者指不从其正面按部就班、循老路前进,而是从其反面一步一步地进行反证;后者则是用与原来不同的方式解答同一问题,如能殊途同归爪可以确定答案是正确的。

(三)注意通免常出现的差错

在笔试过程中,有些题目并不是不会,很可能由于失误而出现差错,下面分析其表现形式和产生原因,以提醒考生在考试中避免。

1.选择性差错

这是在各类考试中常见的现象。考试时,如果考生对心理焦虑程度控制失度,就会引起对卷面解题信息感和灵敏度的下降。当出现外形、意义相近,但特征、本质内容有差异的相似试题时,很容易被相似因素所迷惑,造成信息感知的“错觉”,进而出现解题失误,另外,由于对题意理解不全,没有把握问题的精神实质,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动手做题,也容易出现失误。为此,考生在接受解题信息时,首先,必须调整情绪,保持心绪的平静,防止因焦虑过度而感知能力降低。其次,要认真审题,在弄清试题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试题的含义及提问角度,再进行本质特征的比较,弄懂试题提问的目的及解答要求,然后,再细心拟定作答内容,从而准确解答。再次,平时复习备考,掌握考试内容时,必须注意知识掌握的准确性,严格区分相近的问题,力求甚解,切忌望文生义,胡编乱造。

2.遗忘性差错

考生由于记忆发生故障,眼瞅着问题复习过,但又记不起来了。这是因为:第一,考生在接收知识信息时,对考试目标、内容、要求等不甚明确,在生理、心理、时间、备考内容等方面与考试的需求对应性较差,在考场上出现原先贮存信息的消失,或信息联络的暂时中断。第二,考生解题时注意力分配不当,引起记忆模糊或不完全。第三,正巧进考场的那段时间记忆能力较差。为了避免此类现象,必须注意两点:备考时尽可能使备考内容与考试内容相对应,并有意识、有规律地进行应试生理机能和心理功能的适应性训练;在考场上要恰当控制情绪,合理分配解题注意力,不要做着这题却想着那题,防止出现短时遗忘造成信息联系的中断,万一答题中一时卡住,也不要焦躁,更不能胡乱拼凑。应暂时停止作答,迅速将注意力转移,等顺利解答了其他题目后,回过头来再集中回忆,或者干脆放下笔静坐几分钟,缓解一下紧张情绪,等冷静后再作答。

3.自是性差错

这类差错主要发生在那些骄矜和侥幸取胜的考生中。他们对试题的解答总是视难为易,以易解难,在审题时粗心大意,只看到问题的一方面,就立即作答,误将一些与解题非关联性的条件作为解题的已知条件,或者漏掉某些与解题紧密相关的要害内容,而单凭主观相象作答,致使解题失误,要克服这类差错,重要的就是要克服盲目自信。答卷时,应当见易思难,视易为难,认真细致,避免粗疏,镇定自若地解答。

4.猜测性差错

这类差错主要发生在那些缺乏主见和自信心的考生中。他们在解题时容易为他人的神情或暗示所左右,如遇到不能准确理解题意或根本未理解题意等情况,便凭一时的感觉错误地推断,有的考生则以其他考生的面部表情、眼色等形式的暗示为依据判断是非,造成胡乱猜测。要避免此类差错,就要坚信自己意见的正确性,防止因他人暗示而造成应考失误,强化自信心,并把这种自信贯穿于应考的全过程。

5.习惯性差错

这类错误主要由于考生受原有知识技能、经验等方面的影响所致,在考试时,一种惯性使考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解题思维引向定势,严重影响了能力的发挥。避免这类错误的方法是:消除紧张情绪,充分发挥想象力,避开思维定势的影响,根据试题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地设想答案,然后进行分析筛选,从而正确地做出解答。

(四)学会一些答卷策略

在考试过程中,如果确因知识或能力所限,对试卷上的题无能为力(或从未学过,或没能力做完),不妨采取一些小策略来应付。

1、增加一分也好,决不留下空白

由于参加考试的人较多,考生也许因一分之差而名落孙山。其实在考场上多得几分并不难。因为许多试题的评分标准不仅看最终答案,而且要看整个答题过程。考生即使对问题一知半解.也应尽力做答,不留空白,就有可能得分。一些主观性试题在评分时有变通的可能,如果考生一字不答,阅卷者也无能为力。考生对题目一定尽力去答,能走一走算一步,再说,试题本身往往就有正常的暗示作用,随着题目意思发一些议论,阅卷者在评分时说不定就可以从中“挖掘”出一些可以给分甚至符合答案的观点来,尤其是一些文史类的题目最为明显。

2.只要不倒扣分,不妨尝试回答

选择题一类的题目适合尝试着回答,一般情况下,答错了是不倒扣分的。越来越多的教育和心理学家相信,猜测和估算也是人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能力。许多研究证明,在标准化考试中,“勇于猜测的人” 比“谨慎小心的人”更容易得较好的分数。曾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让400名考生回答两份等值的标准化测验题,第一次不鼓励猜测,第二次鼓励猜测,结果发现,第一次平均分数22。5分,而第二次则上升到46。2分,差距很大。从理论上讲,是非判断题,猜对的可能是50%,四择一的试题,猜对的可能占 25%,而实际猜测所得分数往往要多,猜测大都有一定的线索,况且,考生对试题一无所知的情况是不多的。即使凭常识也可排除一些不正确的选择项。另外,在解答阅读理解性质的选择题时,题与题之间往往有一定的暗示,甚至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考生可以根据其中一肯定正确的选择去推论其它各题的选择,往往做对一个就全做对了。

另有一种特殊情况,若考生对有的试题一无所知,为求得一定得分起见,就把最终选择定在同一项选择上,即全部选A或B或C,这样其中肯定有对的,并且一般B(对的机会比A、D多,因为若A对,考生选择A后就不再往下看了,若D对,则浪费考生的做题时间,因此,一般把正确的答案放在B、C上。当然这只是通常的情况,没有规律。

3.根据题目所给分数科学分配时间,不要提前交卷

许多人考试失误是由于时间没掌握好所致。他们或者毫无时间观念,慢条斯理地答题;或者只着眼于字体工整,卷面整洁而精雕细做;或者被一难题缠住,无法脱身;或者先紧后松,唯恐答不完而草草从事,答完后才发现时间还早,而卷面上的字连自己都不认识„„这都不可取。因此,考生要学会统筹安排时间,要把试题的数量、难度结合自己书写速度安排时间,做到心中有数。不要被一题缠住,草稿尽可能简略,书写力求工整不错,若提前做完了,也不要提前交卷,要认真检查,哪怕是一个数字,一个符号,每检查一遍都会有所收获。

“干部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为官必须有德” 无论是当下正在进行的领导班子换届工作,还是年终总结,都进一步突出了对干部“德”的考核评价,“德”成为选拔任用、考察干部的“方向标”,成为干部考核工作的一个新特点。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在选人用人问题上的基本导向和原则。德与才是党员干部素质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与才相比,德是前提,决定着才发挥作用的方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调用以德为先的标准用人育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当前,有的干部出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主要不是出在勤政上,而是出在廉政上。只有始终坚持以德为先,才能使党员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为“官”有德,也是公众道德示范的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是群众中产生的优秀者,作为“公众人物”,他们的道德水平,自然地成为群众的楷模和标杆。党员领导干部道德高尚,就有人格魅力,就有威望,“如夏日之荫,冬日之炉,不求亲人而人自亲之”;相反,如果道德恶劣,腐败腐化,在群众眼中就一钱不值。更重要的是,所谓上行而下效,个别领导干部德之不佳,还会使少部分群众产生失望情绪,对自身道德要求下降。这种“官德毁而民德降”的苗头是十分可怕的。

因此,对干部德的考核,必须坚持“群众公认”。对一个干部的德行好坏的判别,不是一时半会儿、更不是凭领导一两次印象就能得出来的。有的干部,在领导面前很上进,在群众面前懒懒散散、吆五喝六;有的干部,单位里面很积极很谦虚,回到家里对家人不敬不孝;有的干部,工作期间看似清廉正派,八小时以外灯红酒绿。识别这样的人要靠群众的力量,干部德行的好坏,要靠群众来评说。群众的观察最直观、最准确、最客观。毕竟,一个德行不好的人,纵使对单位、对领导、对同事掩饰得再好,在日常生活中,狐狸尾巴终究也会露出来,躲不过群众的眼睛。要想选准人、用好人,就必须注重群众公论,善于借助群众的慧眼来选人用人。

对干部德的考核要坚持“群众公认”,说到底就是体现了干部必须接受群众监督的原则。干部选拔是个系统工程,不能重使用、轻培养,更不能只任命、不监督。放弃对干部的监督,只会害了干部。领导上的监督,有关部门的监督,当然是必要的,然而最直接、最广泛、最有力的监督,还是来自群众的监督。只要群众有权给干部打分,有权根据干部平时的表现决定干部的进退去留和奖励惩罚,那么,干部肯定会在德上谨慎得多。有些干部为什么不把群众放在眼里?为什么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为什么不怕被群众批评德之差?就是因为群众对他来说无足轻重。

干部德的表现有其特殊性,需要我们在考察中尽可能地延伸触角、扩大范围、广开言路。尤其对干部八小时以外的表现、对干部公职管辖范围以外的表现,要力求多找知情人听知情话。有时还要善于从看似不经意的片言只语中听出“弦外之音”,更要不惜从民间的闲言碎语中追踪事实真相,通过各种民主、公开的方式,搜集、了解、综合群众的评价意见。可见,对干部德的考核,就应当坚持群众公认。

十七届四中全会就党内民主建设作出了专门部署,请结合实际谈你怎样看待党内民主的问题

1、(是什么)党内民主指党员和党组织的意愿、主张的充分表达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党内民主的基本内容是:所有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享有党章规定的权利并应履行其义务;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应由选举产生;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党内讨论决定问题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党员有权了解和直接参与党内事务的权利。党内民主最突出的、反映其本质的特征,就是党员对党内权力的分享,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

2、(怎么看)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这是因为:(1)党内民主可以保持党的团结,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党内民主可以制约过分集权,克服官僚主义,有效地防止腐败;(3)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3、(怎么办)把握发展党内民主的若干重点

发展党内民主,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过程,要善于把握重点。首先,必须有利于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 其二,必须逐步理顺党内的权力运行体制;其三,必须有序地构建党内民主的制度体系;其四,必须不断地形成发展党内民主的有效机制。

以基层党建为重点,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党的组织对党员的服务,最根本的是政治服务。党内民主的核心价值就是实现广大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其工具层面的价值则是达成党内的共识。所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就是要便于表达和综合党员和党员所联系的群众的利益,并为党员的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提供资源与平台。

以党的代表会议常任制为重点,完善党内民主的基本制度。党代会常任制能够真正实现党章所规定的党的代表大会作为党的最高权力机构的功能,是党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选举的基本平台。在每一届党组织的任期内,选举产生本届党组织的党代会实行年会制和代表常任制,从而建立起党组织、委员、党代表、党员群众、人民之间的代表链。党代表会议常任制要从党代表直接选举入手。通过党代表的直接选举,强化代表对选区党员群众负责的意识,从而增强代表们民主参与的动力。并且,党代表的直选,必然完善着并推进委员的选举,同时还推动着党的基层组织领导人和党员人大代表的选举,对党的干部的选举会发生积极影响。

以规范全委会与常委会的工作为重点,理顺党内权力运行体制。首先要健全民主集中制,这是党内民主程序化的起点和改善党内民主意识和作风的起点。民主集中制的核心是集体领导,切实实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党委委员一人一票,重大决策实行票决制。切实解决书记权力过大的问题。重大事项的决定,必须由党委全委会通过表决做出,表决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执行。其二,要建立健全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的制度,理顺党内权力运行机制。以此为基础,推进并建立健全全委会和纪委会向党的代表大会负责、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的制度。其三,要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的关系,并明确三个党组在国家权力机构中的作用,理顺党政关系。党委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不能以党代政。要解决党政机构重叠的体制问题,解决民主集中制和行政首长负责制等权力运行机制问题。

发展党内民主的重点是完善党内民主制度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没有制度作保证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党内民主制度是由党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选举制度、决策制度、干部制度等构成的一个有机的体系,这个制度体系的核心就是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根据四中全会精神,建立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

一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强调以明确权责为重点,完善地方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是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建立健全党务公开、党内情况通报、党委新闻发布、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党员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等制度;

三是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党代表大会代表提案制度,落实和完善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继续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严格控制选任制领导干部任期内职务变动;

四是落实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扩大党代表对提名推荐候选人的参与,改进候选人介绍办法,改进和规范选举程序和方式;

五是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推行和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健全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

六是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第五篇:答题技巧

第二节 复习

复习的过程可以分为这样三个主要的阶段c整理、精读、泛读。

一、整理

这里所谈的整理主要是指对前一阶段听课内容的整理。这个阶段不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只需要对听课的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就可以。在上课过程中,考生不一定能将老师讲授的内容全部记录下来,此时,需要借用其他同学的记录将上课中所涉及的重点、难点、重点题型的变化都归纳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听课记录。

二、精读

对考生来说,精读耗时较长。精读的效果将直接决定考生成绩的高低。所以,考生要对此给予高度关注。

尽管考生都是生产上的骨干力量,时间非常紧张,但是,这个重要的阶段却绝对不可以小视。那么如何精读?精读到什么程度? 这里的精读,指的是要逐字逐句地阅读教材中的文字。一般来讲,精读应该有两遍。第一遍精读要达到对每一个词汇都能够正确理解。第二遍精读要做到对教材中的文字的理解能达到一定的深度,能够找到一段文字中重要的知识点,并能读懂语句的弦外之音。(一)正确理解

所谓正确理解就是明了文字真正的含义,真正领会语句在这里所要表达的意思。<<法规>>这门课不同于其他的两门课,有的语句是法律上的专有词汇,而且会涉及很多外延的法律知识,要想正确理解这些语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例如,关于诉讼时效有这样一段文字:“时效,是指一定事实状态在法律规定期间内的持续存在,从而产生与该事实状态相适应的法律效力。时效一般可分为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对于消灭时效,后面进一步作了解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诉讼时效。但是,什么是“取得时效”呢?文中没有作进一步的解释,考生就有必要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来确认一下什么是“取得时效”了。

而在教材中,这样的类似例子还有很多。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首先一一攻克。(二)弦外之音

所谓弦外之音就是文中隐含着意思,但是却没有直接说出来的话。弦外之音很容易成为考题。要解答出这样的题型需要考生能够真正理解教材,所以,考生必须要能够真正理解这些弦外之音。

例如,《建筑法>>中关于分包的规定有这样一条:“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可以将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分包单位;但是,除总承包合同中约定的分包外,必须经建设单位认可”。这里就有隐含的意思。从“除总承包合同中约定的分包外,必须经建设单位认可”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分包单位分成了两种:一种是总承包合同中约定的分包商,另一种是总承包合同中没有约定的分包商。显然,这两种分包上是互相排斥的,他们共同构成了分包商这个集合。对于总承包合同以外的分包商需要经过建设单位认可,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法条的原文直接得出。但是,总承包合同里面约定的分包商是否需要经过建设单位的认可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建设单位没有认可那个分包商,他会与总承包商签订合同吗?既然已经签订了合同,就意味着它已经认可了这个分包商。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个规定中读出它的弦外之音——所有的分包商都要经过建设单位的认可。

由于法律相对于其他科目的特殊性,这样隐含着的语句在书中非常多。对于重点章节中这样的句子,我们要好好体会。(三)能够找到重要的知识点

作为考生,应该能够对知识点的重要性作出基本的判断,这样会提高学习的效率。书中重要的知识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数字型考点

这种考点很容易识别出来。由于其答案比较标准,很容易受到出题人的青睐。对于这样的考点,虽然不必将所有的数字都记下来,但是对于重要条文中的数据必须要掌握。

例如,书中关于领取施工许可证的法律后果中有这样的规定:

“● 建设单位应当自领取施工许可证之日起三个月内开工。因故不能按期开工的,应当向发证机关申请延期;延期以两次为限,每次不超过三个月。既不开工又不申请延期或者超过延期时限的,施工许可证自行废止。

● 在建的建筑工程因故中止施工的,建设单位应当自中止施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向

发证机关报告,并按照规定做好建筑工程的维护管理工作。建筑工程恢复施工时,应当向发证机关报告;中止施工满一年的工程恢复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当报发证机关核验施工许可证。

● 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批准开工报告的建筑工程,因故不能按期开工或者中止施工的,应当及时向批准机关报告情况,因故不能按期开工超过六个月的,应当重新办理开工报告的批准手续。”

这段文字来源于《建筑法>>,应该说是很重要的规定。在这段文字中,有多处数字型考点,例如“三个月内”、“延期以两次为限,每次不超过三个月”、“自中止施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中止施工满一年的工程”、“超过六个月的”等都是属于这种类型。2.主体型考点

所谓的主体型考点就是考察考生能否确定某些建设行为的主体是谁,也就是某些事情应该是谁去做的问题。这样的考点答案惟一,也很容易出现在考题之中。

例如,《建筑法》中关于报建的规定:

“建设单位必须在建设工程立项批准后,工程发包前,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部门办理报建登记手续。未办理报建登记手续的工程,不得发包,不得签订工程合同。”

类似的建设行为,我们都要清楚是谁去做。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还是监理单位? 考生应该注意类似的知识点,这样的知识点在书中有很多。在这众多的知识点中,我们要尤其注意重要法律法规之中这样的知识点。3.分类型考点

所谓分类型考点指的就是对某个事物如何分类的问题。这样的知识点在书中不是很多,但是这样的考点由于答案比较固定,也很受出题人青睐。这样的考点非常容易出现在 多选题中。

例如,书中有关于物权的种类的理论。有这样的一段话:

“物权可按如下划分,1)根据物权的权利主体是否为财产的所有人划分。

● 自物权,又称所有权,是指权利人对自己的所有物享有的物权

●他物权,是指在他人的所有物上设定的权利。2)依据设立目的的不同划分。,用益物权,是指对他人所有物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外国民法规定的地上权、地役权、永佃权等,都是用益物权。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权、国有土地使用权、采矿权等也属用益物权。

● 担保物权,是指为了担保债的履行而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特定的物或权利上所设定的权利。如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都是担保物权。3)按物权的客体是动产还是不动产划分。

,动产物权,是指以能够移动的财产为客体的物权。如外国民法中规定的质权和我国《民法通则》中规定的留置权。

,不动产物权,是指以土地、房屋等不动产为客体的物权。如外国民法规定的地上权、永佃权、地役权和我国《民法通则>)中规定的土地使用权。”

这就是非常典型的分类型考点。对于这样的考点,考生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只能是

机械性地记下来。4.程序型考点

程序型考点考察的是某项工作的程序。这种考点要求考生掌握正确的程序,即谁在先,谁在后的问题。

例如,书中关于招标程序的规定是这样的:

“(1)成立招标组织,由建设单位自行招标或委托招标;(2)编制招标文件和标底;

(3)发布招标公告或发出投标邀请书;

(4)对投标单位进行资质审查,并将审查结果通知各申请投标者;(5)发售招标文件;

(6)组织投标单位踏勘现场,并对招标文件答疑;(7)确定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所需要的合理时间;(8)签收投标书。”

这种知识点的出题方式很有可能会是取出来其中的几个步骤找出哪个程序是正确的。

将其顺序打乱,请考生

这样的知识点在书中不算多,最典型的就是关于招标程序的规定。所以,考生应该对这部分的程序给予关注。5.混淆型考点

混淆型知识点考察的主要是易于混淆的两个或多个知识点。这样的考点是有些难度的,要求考生必须要能够很准确地掌握这两个或多个易于混淆的知识点。

例如,关于要约的撤回和要约的撤销就是一个混淆型考点。要约的撤回是指在要约发生法律效力之前,要约人取消要约的行为。而要约的撤销是指在要约生效后,要约人取消要约,使其丧失法律效力的行为。

这两个概念非常近似,他们的区别实质上就在时间点的不同,以要约发生法律效力为标志,一个在其前面,一个在其后面。掌握了这个关键的区别后就不容易混淆了。

为了正确解答这样的试题,考生在学习的时候应该注意总结混淆型考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便于记忆。例如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总结出要约的撤回和要约的撤销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二者都是通过后一个意思表示否认了前一个意思表示。2)二者都是要约人所为。

不同点:

后一个意思表示发生的时间不同。一个在要约生效前,一个在要约生效后。

做了总结之后,就很容易区别混淆型知识点了。6.条件型考点

条件型考点主要考察考生是否掌握了某些事物的形成条件。这样的知识点要求考生要能够熟练掌握这些条件,避免多选、少选或者选择了近似但不正确的条件。条件型考点本身还可以进一步细分:(1)充要条件型

这是典型的条件型试题,即某些条件是某些失误形成的充要条件。例如,关于必须招标的工程的规定是这样的:、“(1)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

1)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 2)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 3)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资金的项目。(2)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规模标准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规定的上述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必须进行招标:

1)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2)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3)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4)单项合同估算价低于第1.2。3项规定的标准,但项目总投资额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通过上面的规模和标准的规定,可以看到,一个工程项目必须招标的充要条件是既要符合招标的范围,也要符合招标的标准,二者缺一不可。这样的考点由于与重要的法律相结合,显得尤其重要。·(2)前提条件型

这种题型主要是考察考生是否掌握某件事存在的前提条件。因为,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条件,则该事物是不存在的。例如,关于合同条款空缺的规定:

“长合同法》第62条规定:“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61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适用下列规定:

● 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特定标准履行;

● 价款或者报酬不明确的,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市场价格履行;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按照规定履行;

● 履行地点不明确的,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 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 履行方式不明确的,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方式履行;

● 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的,由履行义务一方负担。”

这就是一个前提条件型知识点。在这个知识点中,考生要掌握的不仅是里面的具体的对应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要掌握这是在合同中没有明确规定,双方又达不成协议后才按照这个规定来履行合同的。如果忽略了这个大的前提,就容易判断错误。7.理解型考点

《法规》这门课考试题型只是选择题,没有名词解释一类的问答题,所以,书中的概念不必死记硬背。但是,考生必须深刻体会概念的内涵。有一些考题就是考察考生对概念

是否清楚。例如,关于主体、客体的概念就是很重要、需要认真体会的知识点。

“建设法律关系主体,主要是指参加或管理、监督建设活动,受建设工程法律规范调整,在法律上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组织或公民。”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所共同指向的事物。”

从这个概念中,考生要认真体会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主体是能够发出动作或行为的人或单位,其之所以发出一些动作,目的就在于客体。在一些模拟题中经常有这

样的题型出现: /

(例题)下列可以作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是(ABC)。,A.国家机关 B.法人或其他组织 C.自然人 D.建设资金 E.生产资料 8.选择型考点

这样的知识点在书中不算多,但是有一些考点确实很容易获得出题人的青睐。从以往其他执业资格考试试题来看,这样的一些考点出现的频率还是很高的。例如,书中关于执行政府定价的商品所采用价格的规定:

“<<合同法》第63条规定: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在合同约定的交付期限内政府价格调整时,按照交付时的价格计价。逾期交付标的物的,遇价格上涨时,按照原价格执行;价格下降时,按照新价格执行。逾期提取标的物或者逾期付款的,遇价格上涨时,按照新价格执行;价格下降时,按照原价格执行。”

这是一个非常容易出现的考点,因为它后半句中有四种情形,到底采用哪一个价格,需要考生根据具体的案例做出选择。这样的知识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要求考生必须能够去伪存真,准确把握这个知识点才能选出正确答案。对于这样的知识点,考生在复习的时候,也应该做一下归纳总结。通过对上面法条的归纳总结,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价格有选择的时候,适用的价格的原则就是让违约者吃亏。有了这个基本的指导思想,就不用在那四个情形中绕圈子了。9.关系型考点

这种知识点在法规试题中毫无疑问会占有很大的比重。因为它考察的是考生是否真正理解了知识点,只有考生理解了并且理解到一定的深度才能做好这样的题型。例如,<<建筑法》中关于分包工程的有关规定中有这样的规定:

“……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按照总承包合同的约定对建设单位负责;分包单位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总承包单位负责。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就分包工程对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对于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首先,要理解“负责”的含义。在日常生活中总能听到“负责”这个词,比如说,科长要向处长负责等。那里的负责是一种信息的流向,是一种组织分工,含有领导与被领导的意味。但是这里的“负责”却没有这个意思,因为建设单位和总承包商之间,总承包商与分包商之间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合同双方的关系。它的意思是“履约”,也就是说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都应该按照合同去履约。其次,我们要理解连带责任的概念。什么是连带责任?书中也作了说明,所谓连带责任,是指在同一债权债务关系中以上的债务人中,任一债务人都负有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义务。债权人可以向其中任个或者多个债务人请求履行债务,可以请求部分履行,也可鹦请求全部履行,负有连任债务人不得以债务人之间对债务分担比例有约定来拒绝部分或全部履行债务。连带人中一个或者多人履行了全部债务后,其他连带债务人对债权人的履行义务即行解除是,对连带债务人内部关系而言,根据其内部约定,债务人清偿债务超过其应承当的,有权向其他连带债务人追偿。

对于连带责任的含义,考生一定要好好体会。现在再来分析一下上面法条之间系。从合同关系土看,建设单位与总承包商之间存在总承包合同,总承包商与分包商存在分包合同,而建设单位与分包单位之间却是什么合同关系也没有。所以,要是依同关系来看,如果分包商工程质量出了问题,建设单位是不可以直接要求分包商予以的。但是,根据上面的法条,总承包商与分包商之间就分包工程要承担连带责任,这来,如果分包商的工程质量出了问题,建设单位就可以越过总包商而直接要求分包商赔偿责任。此时所依据的就不是合同关系了,而是法律。10.禁止型考点

书中有一些禁止型的规定,这些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因为既然是禁止的,就意是加以强调的。违背了就是违法,所以,对于这样的知识点考生也要予以注意。例如中关于保证人的禁止性规定:

“保证人须是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人,既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其他组织或4下列单位不可以作保证人:

1)国家机关不得作保证人,但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贷进行的转贷除外;

2)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作保证人; 3)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不得作保证人,但有法人书面授权的,可在范围内提供保证。”

对于这样的知识点,考生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记忆。为什么不允许学校作为人?因为作保证人是有风险的。学校一般都是公益性事业,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具备市场经济主体资格,因此不宜作为保证人。如此以来,这样的禁止性知识点就很容握了。

三、泛读

精读需要大量的时间,考生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看更多的遍数。两遍精读之,应该进行泛读了。所谓泛读,指的就是只看重点的内容,而不去字斟句酌去读:个句子了。由于有了前面精读的基础,并已在书上标注出了重点,考生们在泛,时候只要注意看重点内容就可以。只有对于尚不能理解的部分才有必要进一步,后面的详细的文字。泛读应该是跳跃性的、精进性的,每泛读一次都应该减少;泛读的部分,以至于后面的泛读只需要看一下提纲和目录就可以了。这样可以1抓住重点又能节约大量的时间。

第三节 冲 刺

冲刺可以分为两个步骤:听课和做题。(一)听课

前文中已经对听课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但是,这里所说的听课不同于前面所说的听课。前面的听课具有基础性质的听课,而这里的听课则具有冲刺性质。L听课的必要性

(1)有利于将知识整体化

知识都是互相关联的,熟悉一个知识点也有利于对另一个知识点的掌握。例如,<<民法通则>>中谈到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包括: 1)法律行为主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2)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 3)行为内容合法 4)行为形式合法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考生是需要掌握的谈到了合同成立的有效要件包括: 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合同法》中也

1)合同当事人应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2)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自愿和真实 3)合同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4)具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合同生效必须具备的形式要件

仔细阅读相关解释后会发现,这两部分的要件其实是同一个说法。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签订合同本身也是一个民事行为,自然就要符合民事行为成立的要件。这就属于知识点相关联的地方,复习的时候注意到这一点就很容易掌握了。

(2)有利于强化知识点

考试之前,由授课教师对整本书作一下归纳总结,将相关的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非常有助于巩固前面学习的成果,对随后的考试无疑会有很大的帮助。2.如何听课

此时的听课与前面谈到的听课是有差别的。此时的听课应该是有针对性地听课。因为考生在前面的学习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疑问存在。听课之前,将这些问题整理一下,带着问题去听课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此时授课的时间一般都会很短,《法规>>这门课应该以1天为宜,因为它不同于其他的那几门,知识点很散,需要一个一个串起来很费时。如果你选择的辅导班将《法规》这门课安排了半天的时间的话,就要注意不必跟着教师的思路在书上去寻找,那样容易由于

查找而跟不上教师的思路。所以,此时最好是集中精力去听。(二)做题

做题阶段也是冲刺阶段的一项重要的环节。这一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两个:正确选择习题集,二是积累并掌握正确、科学的解题技巧。1.正确选择习题集 ·个是

有的考生可能以为做的题越多越好,可事实并不尽然。《法规>>这门课中几乎全部都是法律条文,这些条文的用语都是很严谨的,改变了其中的一个字,其含义就可能会改变。所以,按照《法规}这本书来编制习题集,可以编出来成千上万道。如果考生盲目做题,就会陷入题海不能自拔。而这些习题有的不仅是无意义的,甚至是具有很强的负面效应的。同时,对于法规中的话,未必各个作者的理解都是相同的,有的作者给出的答案可能就是错误的。

例如:选项“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项目必须招标”是否正确? 很多辅导书中都认为它是正确的,因为法规中有明文规定。然而,它却是错误的。为什么呢?我们在前面已经谈到了这个问题,必须招标的项目需要同时符合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所以,不能孤立看一个知识点。,正因为上面的原因,所以,考生在做题之前一定要注意选择正确的习题集。2.掌握解题技巧

中国有句话,叫“熟能生巧”。做题之前,必须首先真正掌握了书中的知识,才能去做题,才能谈“技巧”的问题。(1)数字型考点

(例" 根据<<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A。7日 B„15日 C.30日 D.3个月

此题的答案是C。对于这种数字型知识点,原则上应该是以记忆为主,但是也并不是无规律可循。对于日期的规定,中外有很大的差别,外国的数字一般都是7的倍数,如14天、28天等,而中国的数字一般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10天、半个月、一个月等。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我国的<<施工合同范本》参照FIDIC修改后,日子也都改成了7的倍数了。·

(例2] 根据《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的规定,属于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的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人民币以上的,必须进行招标。

A.50万元 B,100万元 C.150万元 D.200万元

此题的答案是D。其书中相关的知识点是: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规定的上述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达到下列标准之;的,必须进行招标:

1)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2)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3)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4)单项合同估算价低于第1.2.3项规定的标准,但项目总投资额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这个知识点有4个数据,即200万、100万、50万和3000万。最容易混淆的是前三个数据,谁与谁对应是要注意掌握的。但是他们之间也是有规律可循的,首先这三个数据都是倍数的关系,相对来讲容易记忆。其次考虑到其所对应的项目的造价的大小就容易找

到对应关系了。(2)主体型考点

这类题相对比较容易解决,考生具有一些相关的知识基本就可以解决问题。(例题)建筑工程开工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

A.施工单位 a建设单位 C监理单位 D.设计单位

这是很典型的主体型考点。而且对于某些建设行为是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来完成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对于这样的知识点,掌握起来并不难,考生只需要就记住一点,施工单位的任务就是施工、设计单位的任务就是设计,至于其他外部的事情基本都是由建设单位去完成的。掌握了这个主导思想就不难处理这类题目了。

(3)分类型考点(例11 代理的种类包括(C1)E)。A.表见代理C委托代理K.指定代理

B.无权代理D.法定代理

这种分类属于非常直接的分类方式。因为这是书上的原文直接做成的题目。对于这样的题目,考生只能依靠记忆将书上的分类记住才能正确做出选择。这样的分类在书上并不多,主要的只有四五个知识点。·

(例2)由于业主没有及时支付工程款,根据合同的约定,承包商提出终止合同关系。这种终止属于(BC0)。A.自然终止 B„协议终止

C.违约终止 n业主和承包商之间法律关系的终止 E.业主和承包商之间法律关系的中止

这个例子属于一种变形的分类。虽然主要也是考察考生对分类的知识点是否掌握,但是他却更侧重考察考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个分类的本质,这就有一些难度了。在上面这个例子中。对于C、D两个选项,相信很多考生都能选出来,但是对于B项恐怕就有一些难度了。为什么呢?因为有的考生可能会认为,这个案例既然属于违约终止,就不能再属于别的分类了。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比如人按照性别可以分为男女,按照年龄可以分成年人和未成年人,这两种分类矛盾吗?显然不矛盾。合同中约定的业主应该按时支付工程款,如果不支付,则承包商可以单方面解除合同。这个条件是约定好的,直接写入合同中来的,所以也属于“协议”终止。另外我们可以参见<<考试用书》中关于约定解除合同部分。那部分知识与这里是相对应的。(4)程序型考点

这种类型的考点在书中很少,最值得关注的部分就是关于招标投标程序的规定。(例11 下列关于招标程序的表述,正确的是(B)。

A.编制标底、成立招标组织、发售招标文件、踏勘现场 B.成立招标组织、编制标底、发售招标文件、踏勘现场 C踏勘现场、发售招标文件、编制标底、成立招标组织 D.发售招标文件、踏勘现场、成立招标组织、编制标底

这种形式的试题大家是需要注意的,这是很容易出现的形式。这就要求考生要能记住整个招标的程序哪个在先,哪个在后。记住这个次序,就不能单纯地去记忆了,考生必须能够理解整个招标的含义以及每一步骤的工作,这样就会很容易理解,谁应当在先,谁应 当在后了。

(例2] 关于开标程序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开标的时间应在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后3天内公开进行 B,开标时,由招标人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

C,投标文件应当由投标人委托的公证机构检查并公证 n开标由招标人主持

这是另一种关于程序的试题,这个例子与前面的例子考察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前面侧重考察的是谁先谁后,而这个则侧重考察招标程序中的相关规定。(5)混淆型考点

(例题)下面的行为中当事人应当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是(D)。A.承包商没有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完成工程 a业主没有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支付工程款

C,承包商在投标时借用了其他企业的资质,在资格预审时没有通过审查 D.发出中标通知书后业主改变了中标人

这是本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那就是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区别。这两个概念是非常容易混淆的概念,所以,考生必须要非常精确地掌握两者的区别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区别在于:

1)缔约过失责任发生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而违约责任发生在合同订立以后。违约责任中的“约”指的就是合同中的约定,所以,如果没有生效的合同约定,就谈不上违约了。

2)缔约过失责任强调当事人一方要有过错,而违约责任不管当事人是否有过错,只要事实上没有按照合同的约定来做或没做好就要承担违约责任。

3)缔约过失责任强调另一方当事人要有实际损失,而违约责任则并不强调守约方是否实际有损失。

例如,某甲欺骗某乙说:“我有工程需要向外分包,你是否希望自己来承包这个分包工程?”

某乙说:“当然愿意。”

某甲说:“那好,你回去购买机械、材料然后回来与我签订合同。”

当某乙购买了机械设备、材料后来找某甲签订合同,某甲告诉某乙自己根本没有工程要分包。

由于某甲与某乙还没有签订合同,某乙不能要求某甲承担违约责任,但是他可以要求某甲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在《法规》这本书中,这样易于混淆的知识点并不多,但是却很容易出现在试题之中,希望考生对此要给予高度关注。(6)条件型考点

(例q 下面的条件中不属于申请施工许可证必须具备的条件是(BE)。A.已经办理该建筑工程用地批准手续 a需要拆迁的,拆迁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C.有满足施工需要的施工图纸 n按规定已经委托了监理

E.建设资金已经百分之百到位

这就是对申请施工许可证必须具备的条件进行考查。由于申请施工许可证的条件很多,所以,不可能将那八个条件都罗列出来,肯定是选取其中的几个来考查。而且一般来讲应该是采用排除式出题比较合理,否则会有遗漏条件的嫌疑。考生必须要真正理解为什么办理施工许可证要求有这些条件才能容易记住这些条件,不可机械性记忆这几个条件。

书中符合这种类型的知识点也很少,考生可以对这有限的几个知识点给予特别的关注。

(例2] 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合同中的质量要求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 E.给付货币的,应当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 C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

D.给付货物的,应当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这是一个前提条件型知识点,主要考察的就是大的前提条件,即“合同中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而双方当事人又达不成协议的”这个前提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个前提条件,才可以按照后面的规则来履行。对于这一点也不难理解,如果合同中已经约定了某个事项,那么只需要按照那个约定履行就是了,没有必要再按照别的来做。

(7)理解型考点

(例题1 关于债的说法正确的是(BE)。A.债只能表现为钱 B.债可以表现为行为

C只要当事人互负债务,就可以抵消 n只要当事人死亡,债就解除了

E.债权的实现需要相对人的积极协助

这是考查考生对债这个概念的理解。对于债,抓住其本质是“义务”就容易理解了,因为义务表现的形式就很多了。否则考生容易局限在“欠债还钱”的圈子里,认为债就是钱。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几个选项,对于A项,明显是不对的,它就是刚才所说的局限在欠债还钱的圈子里了。对于C项,我们知道抵消是有条件的,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才可以抵消,那就是数额对等、种类相同并且已到履行期限。目前只有一个条件,显然是不妥的。对于D项,债因当事人死亡而解除是有条件的,只适用于“具有人身性质的合同之债”才能够因当事人死亡而消灭。对于E项,是正确的选项,这是书中的原文,因为债权能否实现不一定,如果债务人不还钱,这个债权就实现不了。所以,需要相对人的积极协助。

书中这样的知识点很多,所以在精读阶段一定要将这些知识点弄清楚。(8)选择型考点

(例11 合同中的标的物为执行政府定价的商品。合同中约定了由甲公司向乙公司交付货物,则(AB)。,A.逾期交付货物,遇价格上涨时按照原价格执行 B.逾期交付货物,遇价格下降时按照新价格执行

C.逾期交付货物,遇价格上涨时按照新价格执行 · n逾期交付货物,遇价格下降时按照原价格执行

E.如期交付标的物,遇价格上涨按照订立合同时价格执行

这个知识点是最典型的选择型考点,这道题出现的形式还是比较直白的,它也可以变换一下形式,通过具体的数据来让考生选择。这两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关于对这类题的准备,前文已经做了讲解,这里不再重复。

这种类型的知识点不多,除此之外,还有一处需要考生注意的,那就是工程保险中关于保险期开始和终止的知识点。

(例2] 某承包商在4月2日与保险公司签订了建筑工程一切险的保险合同,该承包商于开工日期(4月20日)前10天,即4月10日将用于工程的水泥卸放于工地。则该保险合同生效的日子是(B)。

A.4月2日 B.4月10日 C 4月20日 D.发生损失之日起生效

这个知识点倒也不算难,我们只要注意了书上的相关的知识,注意“以先发生者为准”就可以解决问题了。相关的知识点: „

“建筑工程一切险白工程开工之日或在开工之前工程用料卸放于工地之日开始生效,两者以先发生者为准。

保险终止日应为工程竣工验收之日或者保险单上列出的终止日。”(9)关系型考点

这种考点有一定难度,它要求考生对知识有了深刻地理解才能够选出正确的答案。而且书中这种类型的知识点也很多。所以,考生在精读的时候就要注意将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一下处理。

(例11 某建筑公司没有委托某甲采购水泥,某甲却以该建筑公司代理人的身份为之订购了一批水泥,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CD)。A.某甲的行为属于无权代理,该合同无效 B.某甲的行为属于表见代理,该合同有效

C.只有水泥供应商有正当理由相信某甲有代理权,该合同才成立

n如果水泥供应商有正当理由相信某甲有代理权,则如果建筑公司不支付水泥货款 就要承担违约责任E.如果水泥供应商有正当理由相信某甲有代理权,则如果建筑公司不支付水泥货款

某甲就要承担违约责任这是考查代理关系中各方关系的知识点,更确切说是在考查“表见代理”这个知识

点。这个知识点是个难点。要想做出正确的答案,必须要正确理解“表见代理”。但是,在书中并没有明确写出表见代理这个概念。在书中只有相关的法条描述:

“《合同法》第49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这就需要

授课教师向外延伸一下,向学员介绍一下关于表见代理的知识。

(例2] 甲公司是甲级资质,乙公司是乙级资质,他们组成联合体投标,并且约定如果遭遇业主索赔,各自承担50%的损失,则(8CD)。A.依据<<建筑法》,这个联合体的资质是甲级 B.依据《建筑法》,这个联合体的资质是乙级

C如果遭遇了业主1000元的索赔,业主可以要求甲公司自己全部支付,而甲公司不

得拒绝

n如果遭遇了业主1000元的索赔,业主可以要求乙公司自己全部支付,而乙公司不

得拒绝 .

E.如果遭遇了业主1000元的索赔,业主可以要求甲公司支付1000元,同时要求乙

公司支付1000元,两个公司均不得拒绝

这是关于《建筑法>>中联合体中各成员单位之间的连带责任的知识点。关于连带责任前文已经论述,不再重复。

另外有一点需要指出来,那就是《建筑法>>和<<招标投标法》关于联合体资质的认定的规定是有一定差别的,<<招标投标法9强调如果按照较低的成员的资质来确定联合体的资质的话,要满足一个条件,那就是这两个成员单位必须是“同一专业”。

(10)禁止型考点

(例d 下面的行为中违反<<招标投标法>>的是(ABD)。„ A.投标者互相约定抬高投标价 B.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公开标底 C.投标人的投标报价低于标底

D.招标人将其他投标人的情况告知某投标人 E.投标人在投标截止日前撤回投标文件的

为什么要对一些行为予以禁止?这是因为那些行为违法,不予禁止的话将损害国家或集体的利益,这是解这类题的基本思路。上题中AIlD项都符合这个特点,具有社会危害性。但是C项却不是,尽管投标报价低于标底将会被作为废标处理,但是并不意味着这是违法行为,因为它不涉及到别人的利益。对于E项,是合法的行为,这一点,《招标投标法>>中是有明确规定的。(例2)下面的行为中,没有违反《消防法》的是(D)。A.未经公安消防机构批准在仓库内设置员工宿舍 B.携带火种进入储存危险品的场所 C电焊工没有持证上岗 n在施工现场使用明火

这是《消防法》中关于一些禁止性行为的规定。对于这样的规定,尽管说记住书上的知识点是必要的,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联系一下自己的施工实际情况,就完全可以确定前三项是有一定危害性的,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对于D项,我们也容易想到施工现场经常有明火在使用。书中写的是“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因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应当按照规定事先办理审批手续”。

第四节 临 场

考生走进考场的时候,意味着所有的复习备考的总结。在临场发挥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心理准备

考试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竞争,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自然也不例外。考生都想取得完满成绩,因此考试时不免要承担一定的心理压力。既然已经走进了考场,那就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所以,此时沉着应对,轻装上阵方才能发挥出正常水平。

二、时间分配

事实上,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法规》这门课都不存在考试时间不足的问题。如果考生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完全可以时间充裕地答完题。但是如果考生没有掌握相关知识点,即使时间再长些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这里所说的时间分配主要指的是考生对单选和多选考虑时间的长短,而不是指由于时间不够用而面临取舍的问题。

一般来讲,单选题相对还是容易一些,考生可以考虑在这上面多花费一些时间。多选题由于难度较大,就可以考虑相对少花费一些时间。也就是说,尽量争取时间的价值,提高时间的收益率。

三、考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对于单选题,宁可错选,不可不选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考生选择了就有机会得分,没有选择是绝对没有机会得分的。选择题是计算机评分,它不管你是不是真正理解了这个知识点,只看结果。所以要每题必选。

2.对于多选题,宁可少选,不可多选

因为多选题的评分标准与单选不同,选的都正确但是少选了,每个选项可以得0.5分,但是,如果有一个选项选错了,整个题就一分没有了。所以,我建议对于多选题,只做把握的,不要去冒风险。

3.注意单选题中各个选项之间的互斥性

如果你对其中的一个选项特别有把握,它就是正确的,那就不用看其他的选项了。因为四个选项之间只能有一个是正确的。4.注意选项之间的对应关系

有的时候,四个选项之间是很有一些对应关系的。

(例题)关于消防设计图纸的审核,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B)。A.由设计单位将消防设计图纸报送公安消防机构审核 B.由建设单位将消防设计图纸报送公安消防机构审核 C由施工单位将消防设计图纸报送监理单位审核 D.由监理单位报送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审核

这道题中的对应关系,首先是各个主体之间的对应,也就是要求考生来选择到底是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还是监理单位来报送消防设计图纸。再来看一看后面的对应关系,题目有四个选项,三个部门候选。对于这样的选项,一般来讲正确答案都会出现在

具有相同点的选项之间(例如AB项后面都是公安消防机构审核)。因为,出题人都希望给考生设置两个阶段来完成这道题,比如说这个例子,第一个过程是希望考生将公安消防机构从其他的选项中区别出来,而后再进入下一阶段,选择主体。所以,这样一来,就给了考生可乘之机,确定了这个相同点后,就已经有了50%的把握了。(注:此题的知识点属于一级建造师考试范围,不属于二级建造师考试范围,在此列出,仅仅为了说明答题的技巧)

四、结束语

经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把整个备考阶段总结为:积极听课—细心复习—分类总结—正

确做题—进退有度—切莫心急。

例题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某承包商与业主签订了一个工程施工合同,在他们之间的法律关系中,(法律关系客体。A.业主 C建设活动

注解:此题的答案是C。

B.承包商n业主及时支付工程款)是

这道题考查的是考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客体这个概念。一般来讲,在建设工程合同中,客体都不会是人。所以,可以排除A和B。但是,C和D哪个是客体呢?我们知道客体是主体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事物。签订工程施工合同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它的范围是很广的,整个的建设活动都是目的所在。而业主支付工程款是业主的义务,也就是法律关系 中的内容。

2.工程施工过程中,业主提出变更,要求增加土石方的工程量,这属于(A.主体变更 B.客体变更 C内容变更 n事件

注解:此题的答案是B。+ 解答这类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有这样的一个规律:D项与前三项在提法上明显不同,前三项都是包含变更字样,而D项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考生没有把握知道肯定是哪个,那就排除D项,也就是说,这样的另类一般来讲不会是正确选项。否则,试 题的答案不是太明显了吗? 3.下面的合同中属于委托代理的是(A.业主与施工单位签订的施工合同 B.业主与监理单位签订的监理合同

C.业主与勘察设计单位签订勘察设计合同 D.业主与材料供应商签订的材料采购合同

注解:此题的答案是B。·

什么叫委托?委托就是由别人去办自己的事。在这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符合这一点,因为监理单位是接受业主的委托代表业主去进行项目管理的。

4.业主没有按照合同的约定及时支付给承包商工程款,则承包商对此的诉讼时效是()。

A.2年 E 1年 C.4年 D.20年 注解:此题答案是A。

这四个选项的四个数都是书中出现的数据。一个是普通诉讼时效,一个是短期诉讼时效,一个是特殊诉讼时效,还有一个是权利的最长保护期限。但是,书中并没有直接写出来索要工程款是属于哪一种。其实它是属于普通诉讼时效。什么叫普通?就是相对于不普通而言的,将短期的、特殊的去掉,剩下的就都是普通的了。

5.开工前,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的是(‟)。

:A.建设单位

B.施工单位

C.监理单位注解:此题的答案是A。

n监督单位

这种题型我们在前面已经有了较详细地论述。那就是施工单位管施工、设计单位管设计,只有建设单位才是负责外围的事务。

6.甲公司与乙公司组成联合体承包,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甲公司与乙公司仅对自己所负责的工程承担责任,不对对方负责的工程承担责任

B,这个联合体是以一个投标人的身份去投标的C中标后,甲公司和乙公司要签订一份协议来约定自己在联合体中的权利义务D.甲公司与乙公司必须资质相同,注解:此题的答案是B。

对于A项,主要考查的是两个公司要对共同承包的工程承担连带责任的知识点。对于C项,不应该是中标后提交协议,而应该是投标的时候就提交。对于D项,《建筑法》和《招标投标法》中没有这个规定,否则就谈不到用较低的单位的资质来确定联合体的资质了。

7.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

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

B.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15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

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

C.招标人和投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投标人的

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

D.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按照中标通知书订立书面

合同,注解:此题正确答案是A。

我们来看这四个选项,首先看数字,只有一个是15,其他都是30,根据我们前面关于解题技巧的论述,这个答案基本就可以排除了。剩下三个选项中,只有D项“中标通知书”与其他的不同,这个答案也基本可以排除了。C项和A项中我们看到只有C项有投标人,而AB项都是中标人,基本可以排除C项了。剩下的就是A+项了。

这种方法是在没有掌握这个知识点的前提条件下根据命题人的心理来声0断的。一般来讲,可以作为一种救急的方法。如果考生已经掌握了这个知识点:,直接作出选择就可以了。

8.下面的行为中属于违约的是()。A.施工图未经审查就开始施工

B.因不可抗力导致承包商没能按时竣工 C中标通知书发出后招标人改变中标结果的 n建设单位未经验收就使用工程的注解:此题答案是B。

此题需要注意两点:1..违约必须要有“约”可供违才能有机会构成违约。如果没有一个有效合同的存在,则不能构成违约。2.违约不同于违法。违约是违反了合同的规定,违法则是违反了法律的规定。

上面的四个选项中的A、C、D项都是违法行为,只有B项是违约行为。解答这类问题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看到,如果四项中的三项具有共性,而只有一项不同,则这一项就必是正确答案。

9.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单位中可以作保证人的是()。A.学校 B.幼儿园

C.医院 n某企业的计划科

注解:此题答案是D。

上面的四个选项都是书中直接提到的不可以作为保证人的主体。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D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的,那就是经法人授权。

上面的题也可以用前文提到的排除法解决。毫无疑问,学校、幼儿园、医院具有相同的性质,不同于某企业的计划科。既然只有它是另类,估计它就是正确的选项。,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债权转让中,债权人需要征得债务人的同意,该转让行为才有效 8.债权转让中,债权人只要通知了债务人,该转让行为就有效 C.债务转移中,债务人只要通知了债权人,该转让行为就有效

n债权债务概括转让中,债务人只要通知了债权人,该转让行为就有效

注解:此题答案是民

这个考点也是需要考生注意的,那就是转让债权和转移债务的条件是不一样的,前者需要征得债权人的同意,而后者则只需要通知债务人就可以了。之所以有这样的规定,是因为债务转移对债务入没有风险,而债权转让则会使债权人有风险,有可能由于新债务人的不诚信而实现不了债权。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选项,至少有一个错误选项)1.下面属于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的有(A.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B.延付租金的C.业主未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的n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的E.寄存财物被丢失的注解:此题答案是A131:。

此题的形式需要考生注意。我们都知道符合短期诉讼时效的有四种表现形式。但是,并没有规定要求在答案中就必须要将这四种都列出来。此题就只给出了三个答案。对于D项,“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的”并不是符合短期诉讼时效的条件,还应该在此基础上增

加一个条件,那就是“未声明的”才可以。2.申请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需要具备的条件有(A.已经办理用地批准手续 a已经确定建筑施工企业 C.建设资金已经落实

D.需要进行消防设计审核的,消防设计已经通过审核 E.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已经经过监理工程师审查

注解:此题的答案是ABCD。

这个题型也需要考生注意。在学习申请施工许可证的条件时知道并没有直接提到“需要进行消防设计审核的,消防设计已经通过审核”这一条。所以,有的考生可能会以为这个选项就不是正确选项了。但是,需要注意,在申请施工许可证的条件时还有最后一条,那就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而后面的<<消防法》中则规定:“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单位应当将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报送公安消防机构审核;未经审核或者经审核不合格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发给施工许可证,建设单位不得施工。”两者结合起来,我们看到D项就是正确的选项了。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学习教材要注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关性。

(注:此题的关于<<消防法》的知识点属于一级建造师考试范围,不属于二级建造师考试范围,在此列出,仅仅为了说明答题的技巧-)

下载公选答题技巧[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选答题技巧[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很重要)公选答题技巧与思路[优秀范文5篇]

    一、把握命题规律和基本原则 (一)公选命题或考试的基本原则 2009年9月1日,广东公开遴选38个副厅级干部素质测试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网络问政、正确政绩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议论文答题技巧

    议论文答题技巧(语文版九年级)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议论文答题技巧(语文版九年级) 2009-06-14 1、 分清论点和论题。 ① 论点:观点、主张。如反对自由主义。......

    现代文答题技巧

    最全、最实用的阅读理解答题公式 说明文 1.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问: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本文使用了xx的说明顺序对xx(说明对象)加以说明,使文章更具条理性。......

    高中历史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解题技巧答题模式及答题思路 一、选择题解题技巧 “三看三思”的方法。 审题干“三看”: 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

    申论答题技巧

    申论答题技巧注意写作的几个误区 1、申论取得成功的关键是用材料说话。必须把材料消化到九成熟。 2、申论考试不是个性化的考试,而是标准化和程序化的考试。老师每天阅卷无数......

    成人高考答题技巧

    成人高考答题技巧一、提前进入“角色”,“净化”考试情境考试时间是有限的,也是宝贵的。为了在考试过程中分分秒秒均能发挥最佳水平,考生在进入考场前应提前进入“角色”——让......

    阅读答题技巧

    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答题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