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原国家级重点中专黄冈农业学校和省部级重点中专黄冈财贸学校、黄冈机电工程学校三校合并,于1999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组建的一所综合性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2010年4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黄冈卫生学校、黄冈市中心医院附属护士学校并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设立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卫生学院。经过60余年的职教磨炼,特别是10余年的高职教育实践,学校已成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湖北省职教先进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首批国家优秀骨干高职院校,是大别山革命老区一颗璀璨的职教明珠。温家宝总理两度视察黄冈时,考察了学院农业技术推广基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时任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曾亲临学院考察,充分肯定了学校在高职教育方面所取得的优异成绩。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几百位将帅的故里、闻名中外的教育之乡黄冈。黄冈是1+8武汉城市圈的重要成员,是中国“窑炉之都”、中国中部钢结构生产基地,正在建设的有中国最大的乳制品饮料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林纸一体化项目基地、武汉城市圈最大的化工园区。学校座落在历史文化名城黄州近郊,与省级黄冈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南湖工业园区相邻,占地面积1278亩,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现设8院、2部10个教学单位,开设普通高职专业57个,在校高职生15000余人。校内教师62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41人,“双师素质”教师544人。拥有纸质图书110万册,电子图书32TB,纸质期刊1207种,电子期刊9000余种,各类计算机3500多台。校内实训(实验)室214个,校内实训基地19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教育实训基地3个,省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6个。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651个、就业基地1041个。建有附属医院1所。
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树立“用老区精神办好高职教育,办好高职教育服务老区经济”的办学思想。确定“立足黄冈市,对接大武汉,面向大别山,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坚持“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提升内涵、创建示范、特色强校、服务至上”的办学理念。坚持“树品牌、创特色、建示范”的办学战略。学校组建以来,广大师生员工发扬老区精神,艰苦奋斗,通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校县对接、校企合作、三赢共进”的办
学模式、“双境培养、双师共教、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确立了“服务社会设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课程体系职业化、课程内容项目化”的课程建设思路,“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内外结合、共建共享”的实训基地建设思路,“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社会服务思路。校企合作机制初步形成、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深入、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服务取得实效。
学校建有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6个,省级重点专业8个,校级示范专业9个。建有国家级精品课4门,省级(含教指委)精品课22门,校级精品课125门。学校坚持对证施教,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158号)”、“建设职业技能鉴定站(17001238号)”、“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420076考点)”。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法多样、特色鲜明,被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评为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学校充分利用黄冈红色资源、人文资源、教育资源,实施“红色精神家园”创建工程。对学生实施成人成才的“两成教育”及父子情、手足情的“两情教育”;注重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的“四职教育”;建立上课率、及格率、毕业率、就业率的“四率考核”长效机制;加强寝室文化建设,着力推进“创造家的环境、提供家的服务、营造家的温馨、培养家的情感”的“四家建设”,让师生在情景中体验,在劳动中锤炼,在合作中进步,在交流中提高,出现了全院上下相互服务的良好局面。将老区文化、企业文化融入学生素质教育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2007年10月受到教育部思政司表彰),师生的职业素质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
学校建立了“合格+特长+就业服务=满意(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学校、社会五方满意)”的就业模式,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通过多种途径,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实现了连续十一届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8%,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率达90%以上。
按照“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学院着力培养“双师”素质、多元角色的师资队伍。形成了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建有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7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聘有18名楚天技能名师;选拔400余名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建成兼职教师资源库,常年聘请650余名兼职教师。形成了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学校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服务老区经济发展。在应用技术研究、高职教育教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等方面成效显著。10余年来,学校累计承担科研项目213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部)级118项,主持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3项,主持省科技厅攻关项目2项,与企业横向合作开发项目11项。获各类科研、技术成果奖励62项,其中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10项。获国家专利8项。学校教职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4000篇。公开出版教材和专著400多种本,其中国家级“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28部,湖北省“十一五”规划教材18部。自主研发的“龟山松萝”、“春缈”茶叶多次荣获“中茶杯”名优茶评比特等奖;“春缈”茶叶于2007年荣获“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金奖,2008年获得国家商标局的注册,获“2009年世界绿茶评比会”金奖。
学校立足黄冈市,对接大武汉,面向大别山,服务大农业,社会服务取得明显效益。在大别山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特别是在黄冈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进而走向现代新型工业化城市的进程中,充分发挥了科技人才优势。组建了由41家企业和16所职业院校参与的黄冈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参与科技扶贫与开发;开办技术培训班,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校企合作研发,打造品牌,提升企业竞争力;建立国家“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参与公益事业等途径,为促进黄冈及大别山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黄冈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建筑建材、森工、机械电子6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几年推广实用技术146项,取得直接经济效益9000万元;累计培训社会人员10万余人,开展了各类培训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养工作。学校荣获“2005年度黄冈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进单位”、“2007年度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品牌基地”等称号。2009年获“全省阳光工程实施五周年先进单位”。学校11名教师成为湖北省农业科技110首席专家、黄冈市科技顾问。学校目前正积极实施“十百千万”社会服务工程:即与十县对接、与百村共建、与千企合作、促万户致富,实现了高职教育与服务社会、服务经济的相互促进。
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迈上了新台阶。先后与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埃塞俄比亚、乌克兰、荷兰等国家有关高校、行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进行职业教育交流、师资派遣、留学生培训;与黔南民族职院、宁夏工商职院等8所中西部高职院校建立对口支援和交流合作关系。
建校以来,学校扎根老区、服务老区、建设老区、回报老区,为大别山区及周边地区输送了10余万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已成为黄冈市乃至大别山区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学校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历程,现已步入提升高职教育内涵,打造全国高职教育品牌的良性发展轨道。
第二篇: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原国家级重点中专黄冈农业学校和省部级重点中专黄冈财贸学校、黄冈机电工程学校三校合并,于1999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组建的一所综合性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2010年4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黄冈卫生学校、黄冈市中心医院附属护士学校并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设立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卫生学院。经过60余年的职教磨炼,特别是10余年的高职教育实践,学校已成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湖北省职教先进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是大别山革命老区一颗璀璨的职教明珠。温家宝总理两度视察黄冈时,考察了学院农业技术推广基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时任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曾亲临学院考察,充分肯定了学校在高职教育方面所取得的优异成绩。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几百位将帅的故里、闻名中外的教育之乡黄冈。黄冈是1+8武汉城市圈的重要成员,是中国“窑炉之都”、中国中部钢结构生产基地,正在建设的有中国最大的乳制品饮料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林纸一体化项目基地、武汉城市圈最大的化工园区。学校座落在历史文化名城黄州近郊,与省级黄冈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南湖工业园区相邻,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现设8院、2部10个教学单位,开设51个专业,在校生20000余人,专任教师79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21人,“双师素质”教师399人。拥有各类图书120余万册,各类计算机3500多台,校内实训室、实训中心83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教育实训基地3个,省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6个。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00多个、就业基地近1000个。有附属医院1所。
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树立“用老区精神办好高职教育,办好高职教育服务老区经济”的办学思想。确定“立足黄冈市,对接大武汉,面向大别山,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坚持“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提升内涵、创建示范、特色强校、服务至上”的办学理念。坚持“树品牌、创特色、建示范”的办学战略。学校组建以来,广大师生员工发扬老区精神,艰苦奋斗,通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校县对接、校企合作、三赢共进”的办学模式、“双境培养、双师共教、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确立了“服务社会设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课程体系职业化、课程内容项目化”的课程建设思路,“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内外结合、共建共享”的实训基地建设思路,“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社会服务思路。校企合作机制初步形成、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深入、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服务取得实效。
学校现建有国家重点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8个,校级示范专业9个;建有国家级精品课4门,省级(含教指委)精品课20门,校级精品课78门。学校坚持对证施教,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158号)”、“建设职业技能鉴定站(17001238号)”、“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420076考点)”。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法多样、特色鲜明,被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评为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学校充分利用黄冈红色资源、人文资源、教育资源,实施“红色精神家园”创建工程。对学生实施成人成才的“两成教育”及父子情、手足情的“两情教育”;注重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的“四职教育”;建立上课率、及格率、毕业率、就业率的“四率考核”长效机制;加强寝室文化建设,着力推进“创造家的环境、提供家的服务、营造家的温馨、培养家的情感”的“四家建设”,让师生在情景中体验,在劳动中锤炼,在合作中进步,在交流中提高,出现了全院上下相互服务的良好局面。将老区文化、企业文化融入学生素质教育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2007年10月受到教育部思政司表彰),师生的职业素质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
学校建立了“合格+特长+就业服务=满意(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学校、社会五方满意)”的就业模式,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通过多种途径,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实现了连续九届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8%,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率达90%以上。
按照“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学院着力培养“双师”素质、多元角色的师资队伍。形成了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建有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7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聘有11名楚天技能名师;选拔400余名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建成兼职教师资源库,常年聘请240余名兼职教师。形成了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学校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服务老区经济发展。在应用技术研究、高职教育教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等方面成效显著。10余年来,学校累计承担科研项目213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部)级118项,主持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3项,主持省科技厅攻关项目2项,与企业横向合作开发项目11项。获各类科研、技术成果奖励62项,其中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10项。获国家专利8项。学校教职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4000篇。公开出版教材和专著400多种本,其中国家级“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28部,湖北省“十一五”规划教材18部。自主研发的“龟山松萝”、“春缈”茶叶多次荣获“中茶杯”名优茶评比特等奖;“春缈”茶叶于2007年荣获“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金奖,2008年获得国家商标局的注册,获“2009年世界绿茶评比会”金奖。
学校立足黄冈市,对接大武汉,面向大别山,服务大农业,社会服务取得明显效益。在大别山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特别是在黄冈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进而走向现代新型工业化城市的进程中,充分发挥了科技人才优势。组建了由41家企业和16所职业院校参与的黄冈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参与科技扶贫与开发;开办技术培训班,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校企合作研发,打造品牌,提升企业竞争力;建立国家“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参与公益事业等途径,为促进黄冈及大别山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黄冈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建筑建材、森工、机械电子6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几年推广实用技术146项,取得直接经济效益9000万元;累计培训社会人员10万余人,开展了各类培训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养工作。学校荣获“2005黄冈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进单位”、“2007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品牌基地”等称号。2009年获“全省阳光工程实施五周年先进单位”。学校11名教师成为湖北省农业科技110首席专家、黄冈市科技顾问。学校目前正积极实施“十百千万”社会服务工程:即与十县对接、与百村共建、与千企合作、促万户致富,实现了高职教育与服务社会、服务经济的相互促进。
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迈上了新台阶。先后与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埃塞俄比亚、乌克兰、荷兰等国家有关高校、行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进行职业教育交流、师资派遣、留学生培训;与黔南民族职院、宁夏工商职院等8所中西部高职院校建立对口支援和交流合作关系。
建校以来,学校扎根老区、服务老区、建设老区、回报老区,为大别山区及周边地区输送了10余万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已成为黄冈市乃至大别山区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学校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历程,现已步入提升高职教育内涵,打造全国高职教育品牌的良性发展轨道。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07138346388 版权所有 ©2002-2012 Huangga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地址:湖北省黄冈市南湖教育区桃园街109号[438002] 制作维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07138345155
鄂ICP备06007463号
第三篇: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奖学金申请书
申请书
尊敬的校领导各位老师
我叫xxx是建筑工程学院建工200909班的学生,经过一年对建筑专业知识的学习现在也是大二的学子,我知道建筑专业是一个艰苦的专业但我会努力的把它学好。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一直保持较高的思想觉悟,严格的要求自己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并于2010年4月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现在是一名积极分子。在学生工作方面我一直本着锻炼自我服务大家的宗旨在班上是副班长兼体育委员,在此之间我一直以一名学生干部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负责保持乐观的心态,并努力配合其他班干开展的各项活动,尽力的为同学服务,获得了辅导员和同学们的支持与信任,于2010年10月被学院评为文明学生。
在校内我是校曲艺协会的的副会长在哪里不仅在思想、学习、工作积极的要求进步同时更加注重在实践中锻炼自我,服务全院各位师生。在为别人服务的同时也是我感受到了大学生活的乐趣和对生活的热爱;因为我知道要成为优秀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大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技能,更重要的是有奉献社会满怀感恩的心回报社会,把自己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去。在参与学校各项活动中的同时我没忘记学好本专业的知识,经过我不断的努力学习现在没有不及格的科目各科学习都良好,在学习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在这一年中我在各方面都获得了明显的进步,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各方面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在此我要感谢学校各领导的大力培养
和老师的指导,以及同学在工作和学习中对我的支持和帮助,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努力的完成自己的任务,更好的锻炼自己。
我深知自己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但今后我将继续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把握机会投身学习和生活中。我要把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本领;提高到保持与党的先进性来高度的要求自己,从而增加学习科学、文化业务知识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努力成为本能职岗位的内行能手。
现在特向学校申请本专业的奖学金,望领导审核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时间:2011年3月7日
第四篇: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四川省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的历史文化名城——乐山市,与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隔江相望。学院是2002年4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含医药卫生、财经旅游、机械电子、新能源类学科的一所综合性全日制公立普通高等学校。2003年学院被国家教育部正式列入“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基地”院校。2007年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被乐山市授予“乐山硅材料产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2008年,学院被乐山市授予“乐山硅材料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2011年被授予“乐山市物联网教育培训基地”。
学院组建以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求生存,创新特色求发展,面向社会,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狠抓教育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积极转变办学理念,探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在高职教育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学院占地面积385亩,现有专任教师446人,有教授8人、副教授116人,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101人,“双师素质”教师达到70%,聘有多名外籍教师任教。有在校学生一万余人。设有新能源工程系、财经管理系、旅游系、艺术设计系、机电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护理系、药学系、体育系和基础公共课程部,开设文科、理科和工科所属专业28个。学院拥有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和与所开设专业相应的实验、实习、实训场所和培训基地,有3所附属医院和2个校内实习工厂。图书馆藏书近55万册。学院组建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在国家级、省级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900多篇,40多篇论文获得国家或省级奖励;主编、参编规划教材《高等数学》、《公共计算机》、《大学英语》、《职业口才训练教程》等50多种。有4项科研课题获得省级奖励,32项科研课题被省级批准立项;4项教学改革获四川省教育厅立项;2项科研成果获乐山市科技进步奖,6项科研成果获乐山市政府一等奖,15项科研课题被乐山市科技局批准立项。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厚德笃志、求真创新、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科学管理,从严治校。坚持走内涵发展和“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与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泸州医学院等多所高校建立了联合办学关系。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301医院)、广州珠江医院、四川大学华西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武警四川总队医院、中科院成都分院、北京华联、深圳华为集团、LG电子惠州有限公司、乐山和邦、乐山菲尼克斯等省内外90多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的人才培养与就业合作关系,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近几年来,学院招生人数和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同类学校前列,一批护理、机电专业毕业生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芬兰、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工作,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称职率达90%以上,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学院先后为国家培养输送了一大批卫生、旅游、财经、营销、机械、电子等方面的中高级业务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第五篇: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综合性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位于辽宁省省会、辽宁中部城市群中心——沈阳。沈阳庞大的装备制造企业群是学院进行高职教育强有力的依托。学院是教育部确定的国家高职高专“数控技术”高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高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国家“数控技术”类学生实训(师资培训)基地,辽宁省职业院校师资、院校长培训基地和沈阳市装备制造业技能培训基地。
学院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占地面积779亩,建筑面积近21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图书55万册,在校生近万人。2006年学院在辽宁省教育厅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取得了优秀,被省政府命名为辽宁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获得了辽宁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党委书记、院长王强教授于 2007 年荣获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学院加强校企合作,落实以真实企业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院建有相当于现代中型装备企业设备齐全的实习工厂,并已立项建设36000平方米的现代信息技术虚拟实训基地。学院与沈阳机床集团等多个大型企业建立了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开展订单式培养,建设数控技术等顶岗实习基地86个。
学院加强教学团队的建设,有一支肯奉献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院专任教师475名,其中具备企业工作经历的占40%,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占42%。学院聘请知名企业总工程师和车间主任、分厂厂长兼任学院教学副院长和各系部主任,行业和企业一线技能专家160余人常年为学生讲授技能课程。
学院加强内涵建设,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和工作过程,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企业对岗位能力的需求,重构课程体系,开发精品课程、精品教材、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通过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学生技能水平大大提高,双证融通率达到98%。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高度评价。
学院加强示范和精品课程项目的建设,建设省、市、院级示范专业17个,省级试点专业2个,国家、省、院级精品课程18门,十一五规划和省级精品教材23部。学院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促进了学生的面发展。学院坚持面向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社会认可度高,第一志愿上线率达174%,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达到90%以上,位于辽宁省高职同类学校前列。学院同时为社会提供培训服务和技术服务,累计培训28万人,为企业创造利润累计达到1300万元,发挥了高职院校的辐射功能和带动作用。
学院与英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多个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院校建立广泛联系与交流合作,数百名学生实现了境外实习和就业。
自强不息的沈职院人以服务沈阳地方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实现服务对象增值和满意为理念,不断探索高职教育的新路子,必将开拓高职教育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