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奇葆:以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为动力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时间:2019-05-14 17:08: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刘奇葆:以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为动力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刘奇葆:以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为动力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一篇:刘奇葆:以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为动力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刘奇葆:以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为动力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日期:2012年03月01日 来源:《求是》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102/17266532.html

从四川发展阶段性特征出发,在“十二五”时期,我们要坚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作为战略重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走出一条顺应时代要求、具有西部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一、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历史进程和重大意义

现代化一方面表现为大工业社会化生产方式取代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工业化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农村经济、农业社会向城市经济、工业社会转变的城镇化过程。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从四川情况看,工业化奠基于几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抗日战争期间,沦陷区的工厂大量内迁四川;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把156个重大项目中的13个部署在四川;“三线”建设时期,全国上千个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搬迁和建设在四川;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 来,四川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四川实现现代化必经的历史过程和必须完成的重大使命。只有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才能完善与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现代工业经济体系,构建与现代产业发展相匹配、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实现由西部经济大省向全国经济强省的跨越。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非农就业比重和城镇化率三个指标衡量,全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而四川则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十一五”以来,四川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与全国的差距,出现了由扩大到缩小的“拐点”,进入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双加速”时期。

在加速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时期,发展道路和模式的差异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从国内外发展实践看,如果工业化超前于城镇化,会因城市配套设施的缺乏,出现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房价暴涨等问题。反之,则会由于城镇化缺乏必要的产业支撑,出现产业“空心化”和就业不足现象,产生贫民窟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因此,“两化”必须相辅相成,互动发展,这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只有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才能形成城乡发展的一体化新格局,同步实现现代化。

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时代特色和繁重任务

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区别于传统工业化路径。其基本要求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正在推动产业迅速转型,我们要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情况下走出一条创新驱动的工业化路子;在加快建设“两型社会”的情况下走出绿色低碳的工业化路子;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互补发展的情况下走出高端切入的工业化路子;在生产国际化的情况下走出开放合作的工业化路子;在用好省内有利条件、发挥自身优势的情况下走出加速推进的工业化路子。

准确把握产业分工和定位,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发挥优势、面向市场,着力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在产业分工协作上,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着力建设我国西部重要的战略资源开发基地、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参与和融入全球产业链。在三次产业结构上,突出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核心地位,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格局,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在产业选择上,要在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立足就业压力大的实际,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幅度提升工业经济实力。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两大主攻方向,推动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立足水电、钒钛、天然气、稀土等资源,布局和建设一批重大资源开发项目,推进资源就地转化和深加工,打造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开发基地。有选择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等产业,明确主攻方向,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从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培育拳头产品,注重品牌创建,以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做强企业、壮大产业、开拓市场,不断增强工业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着力促进产业集聚,推动工业经济集中集约发展。产业集聚有利于提高资金、资源使用效率,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大趋势。要着力培育一批集中度大、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产业集群。要以产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培育壮大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依托重点骨干企业整合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加强产业内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形成分工明确、协作配套的产业链条,围绕价值链构建以大带小的产业集群。围绕关联产品聚集企业,促进中小企业抱团式、规模化发展,共同打造特色产品和区域品牌。

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推动相关产业迅速崛起和发 展壮大。当前,四川产业发展处在要素集聚效应大于要素扩散效应阶段,引进发展居于主导地位。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引进产业和行业龙头,带动配套企业跟进,不断完善产业链条。通过引进,高端切入,促进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新能源等产业迅速崛起。实行招商选资,使有限的土地、能源、劳动力和环境容量用于保障重大项目的引进,避免一般性产业挤占发展空间。推进省内区域合作发展,支持市州之间整合资源,发展“飞地”园区。优化投资环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不断提高投资吸引力。

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加快推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工业化进程,必须注重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使工业化建立在科技推动的基础之上,防止低层次的工业化。要针对四川传统产业比重大的实际,更加注重技术改造,使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尤其是要发挥四川军工技术和产业优势,促进军用与民用高新技术结合。充分利用四川在太阳能、风能、核能装备制造等方面拥有的科技和产业基础,在发展新能源上率先突破,形成优势。高度重视节能减排,推广低碳技术应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为发展优势产业、新兴产业腾出资源和环境空间。

三、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实际需要和基本要求

新型城镇化,是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区域、人口、经 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城镇化。这就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城镇发展动力培育,推进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同步,现代城镇与产业互融联动;更加重视区域协调,科学确立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和等级结构,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更加重视城乡统筹,充分发挥城镇化对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双向带动作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更加重视城镇质量提升,完善城镇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

科学构建城镇体系,全面加强城市规划工作。城镇体系的定位要充分考虑四川在西部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城镇体系的结构要与人口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科学预测未来特大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县城和小城镇的人口容量,尤其要研究人口就地城镇化和异地城镇化的趋势,不盲目建新村和扩张小城镇。城镇体系的布局应与生产力布局相匹配,充分考虑主体功能区划分、区域产业布局和重要交通线路走向,依托产业发展城市。城镇体系的形成应与以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的发展趋势相吻合,注重同一经济区内多个大中城市的互动发展,防止区域内城市同质、产业同构。强化城市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导向性作用,组织编制好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抓紧编制四川“四大城市群”区域规划和区域性中心城市规划。

着力发展大中城市和城市群,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实力。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突出发展大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加快发展大中城市,积极发展城市群,率先发展成都平原城市群,推动成都、德阳、绵阳、乐山同城化发展;加快发展川南城市群,推动自贡、泸州、内江、宜宾一体化发展,建设西部重要的大城市密集区;依托区域性中心城市,积极培育川东北城市群,推动攀西城市群发展。集约发展小城镇,支持有条件的中心镇加快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一批特色鲜明的商贸镇、旅游镇和工业镇。

高水平规划和建设城市新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建设“天府新区”是四川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最具意义的战略工程,已纳入国家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我们将抓紧编制建设规划,及时启动起步区建设,再造一个“产业成都”。结合城镇总体规划修编,科学规划城市新区,有序推进城镇空间拓展,弥补现有城区功能的不足和发展的局限。高度重视老城区的改造,将城中村改造和城乡结合部整治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之中,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使城市新区与旧城区在功能上实现互补。

完善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功能定位要把“宜居”放在首位,优先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把“宜居”、“宜业”、“宜商”三者统一起来。适度超前规划和加快建设与城市规模相匹配的 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尤其要加强城市防灾减灾生命线系统建设,增强城市应对重大灾害的能力。城镇要漂亮更要繁荣,留足商贸、文化、餐饮等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重视培育和形成浓厚的商业氛围和生活气息,以现代服务业的繁荣发展聚集人气、培育商气。保障性住房和城市征地拆迁安置房要纳入城市整体布局,原则上与商品房统一规划,帮助进城农民更好更快地融入社区,融入城市。

突出城镇发展特色,注重城镇风貌塑造和品位提升。在城镇规划建设中,要更加注重融入自然、历史、人文等元素,传承历史文脉,塑造城镇个性,形成城镇的文化特色、产业特色和环境特色,提升城镇品位。文化特色是城市特色的源泉,要推进城镇建设与文化深度融合,加强对城市文化遗存的保护,留下并延续“城市记忆”。产业特色是城市发展的根本,要把城市的特色定位与主导产业结合起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环境特色是城市的品质所在,要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充分保护山体、水面、湿地、森林等自然资源,依托和利用这些资源来规划城市,塑造鲜明的环境特色,提升城市宜居宜业的水平。

四、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

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核心在工业化,依托在城镇化,关键在协调联动。推进“两化”互动发展,本质上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的动态调整适 应过程,必须做到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产城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区,结构上三产融合。

加强规划统筹,用科学规划引领“两化”互动发展。推进“两化”互动发展,首先要从规划入手,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交通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发展规划等相互衔接,尤其要在已有交通规划和布局基础上制定产业规划和城镇规划,做到“三规合一”。在制定规划时,坚持领导、专家和群众相结合,不仅要体现党委、政府的发展理念,也要体现专家学者的专业水平,还要体现城市居民的价值需求。

加强产城统筹,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按照“产城一体”的要求,围绕工业发展需求优化城镇功能,以产业发展促进城镇扩张。工业发展要以城市为载体,协调和处理好与城市的空间关系,注意改变一些地方远离城市搞工业的做法。把产业园区作为“两化”互动发展、产城融合的重要结合点与突破点,根据产业园区建设需要布局城市新区,通过城市新区建设服务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建设规模较大的产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要同步规划建设生活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在把园区建设成为“两化”互动发展示范区的同时,建设成为产业新城和城市新区。

加强区域统筹,以“两化”互动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大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和增长极,区域是城市发展的依存和扩散的腹地。着力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加快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支撑和带动“五大经济区”发展。认真实施成渝经济区规划,形成“双核五带”的城市和产业发展格局。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要求,在推动区域发展上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切忌不讲条件地盲目发展工业和扩大城市规模。四川地处长江上游,肩负着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加强管理统筹,建立与“两化”互动相匹配的社会管理体系。企业入园、农民工进城、非城市居民落户,是“两化”互动的关键问题。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核心是要解决好新进城人口更好更快融入城市的问题。要加快户籍等制度改革,帮助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进城落户,享受与当地市民同等的权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就业培训。尽快建立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强化社区的自治和服务功能,更好地适应“两化”发展需要。

加强“三化”统筹,正确处理“两化”互动和“三化”联动的关系。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者相互促进,在“两化”互动中推进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坚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切实加大“三农”投入,保持四川作为 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优势农产品供应基地的地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坚持城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按县域范围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科学确定县城、乡镇和新农村的空间布局。坚持依托中心城镇或场镇辐射新村,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综合体,努力建设农民的幸福家园。

第二篇: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http://.cn 四川在线(2011-7-27 14:39:32)来源:四川日报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刘捷

工业化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必然的历史进程,省委、省政府立足四川实际,遵循发展规律,作出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决策,对于我省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我省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非常重要的时期,我们要抓住发展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努力实现四川发展新跨越。我委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好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按照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要求,着力推动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增强我省产业整体竞争力。加大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的推进力度,切实抓好一汽大众轿车基地、四川石化下游产业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成都汽车、德阳重大装备等重大产业基地。推进优势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实施“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设西部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支持物流园区、总部基地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

二、大力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我省城镇体系尚不完善,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特别是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较少。我们要把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发展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增强区域中心城市对要素集聚、产业发展和就业吸纳能力,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十二五”期间,我省城镇化率将提高7.7个百分点,有近700万农业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将新增上万亿元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资需求。要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能力,切实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

三、着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两化”互动发展。产业发展要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延伸产品价值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创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城市建设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城镇内涵的提升,促进土地、能源等集约节约,优化城市内部功能,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加快编制实施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科学确定主体功能定位。

四、创新体制机制,破解发展难题。制定推动产业优化扩张、促进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支持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意见。探索通过统筹城乡一体化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新途径。研究制定适应“两化”发展需要的户籍制度。千方百计破解资金、土地、能源等瓶颈制约问题,强化要素保障。

第三篇:以新型城镇化为切入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以新型城镇化为切入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2011年11月11日,**区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书记在大会上作报告时动员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强区、‘两化’兴区”战略,为实现跨越发展、强区富民而努力奋斗!

在未来的五年里,是东宝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是东宝乘势而上、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提升东宝人民幸福指数、实现强区富民的关键时期。从东宝发展所处的阶段性特征来看,正在步入一个大投入、大产出,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新阶段,必须高扬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旗帜;从人民群众对发展的期盼来看,群众需求更加多样,改善民生任务更加繁重,必须自我加压,把强区富民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大追求;从东宝发展的物质基础来看,产业兴则东宝兴,工业强则东宝强,必须把“产业强区”作为我们工作的第一抓手;从市辖区职能来看,立足城市、服务城市、发展城市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必须在推进“两化兴区”中借力发展、自我超越。策马扬鞭新征程,我们面临的机遇千载难逢,面对的挑战更加严峻,迫切需要我们认清形势、理清思路,团结拼搏、跨越发展,奋力向强区富民的目标阔步前进。在这样的形势下,东宝区提出了实施“产业强区、‘两化’兴区”的战略。

作为漳河镇的一名村官,我认为漳河镇应结合本镇实际,以新型城镇化为切入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过去,漳河镇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积极推进“两化”建设:第一,从新农村建设入手推进“两化”建设。下半年,镇政府聘请了50余名清洁工,对集镇及三岔路口实行全天候保洁。共开展了大型卫生大扫除20余次,清运处理垃圾近9000吨。全镇新建沼气池250口,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29台,节能炉129台。投资1700

多万元新建通村通组公路140多公里,其中硬化道路68公里,涉及32个村。新植绿化苗木6.4万余棵。新建污水厂1处,投资46万元,垃圾中转站1处,投资8万多元,治理下水管道500多米,投资5万多元;集镇道路维护投资20多万元。新挖、改造当家堰364口,可增蓄水105万方,直通自来水农户600多户,自来水受益人口达1200多户,农村人居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

第二,从旅游业发展入手推进“两化”建设。一是投资1000万元,启动了休闲岸泊景点一期码头改建工程。漳河休闲岸泊景点建设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十二大重点工程”之一。项目总投资8773万元,项目建设共分四个阶段,建设内容为入口大门、游客接待中心及码头、中心广场、生态停车场、公共厕所、茶楼、服务站及配套道路、绿化、水保、排污管网等十大基础设施。目前已完成土方填固工程12万方,启动了水保工程建设;二是投资300万元,实施了观音岛一期维修改造工程;三是投资1000万元,启动了常青岛一期“太乙阁”建设项目;四是投资1400万元,实施了漳河沙滩浴场改造建设项目;五是投资80万元,实施了漳河虹鳟鱼养殖观赏基地改造项目。

第三,从小集镇整治入手推进“两化”建设。全镇在保护漳河的大前提下,着重对农村居民密集的小集镇进行环境整治,一是投资20余万元对冯店、周集片区的街道进行整治;二是投资30余万元对安团街道进行硬化;三是投资40余万元对却集街道进行美化亮化;四是投资50余万元对“三八街”进行立面整治,统一房屋立面颜色、统一修建花台、统一安装路灯、统一栽种树木。

总结过去,我们得出城镇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必然选择,那么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着力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要着力加快新农村建

设步伐,实现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互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发挥好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漳河镇在部分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试点,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一些地方的人居和生态环境,城乡差别进一步缩小。要继续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地把城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做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在发展新产业的基础上,做大搞活城乡市场,把新农村建设发展起来的新产业推向市场,促进镇-乡-村联动发展,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的层次和水平。

第二、要着力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实现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既是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过程,也是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资源要素向农村扩散的过程。要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把产业集聚和区域集中作为切入点,努力在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上有新突破。一方面,要加速农业与现代工业的融合。要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积极推进品牌经营、市场营销和资本运营三大战略,着力培养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竞争力强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团,建立一批产业集中度高、关联度强、带动面广的农业产业化集群示范区,形成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区域性农业产业化品牌。加快推动农产品转变为工业品,农民转变为农业工人,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另一方面,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加快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积极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的作用,提高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企业化和组织化程度。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产量农业向效益农业的转变。要在有条件的对农村产业辐射强的城镇,加快建立大宗农产品交易市场和集散中心,不断增加务农收入,提高农民经济地位,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差别。

第三、着力加快农村改革步伐,实现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推进城乡改革联动。农村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必须坚持城乡联动,统筹谋划。一方面,要优化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按照严格审批、局部试点、封闭运行、风险可控的原则,规范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试点,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在现有家庭承包经营土地的基础上,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要着力破除城乡体制壁垒。要把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作为城乡改革联动的突破口,在提供公共服务、放宽城镇户籍准入、扩大城镇住房保障覆盖、实现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让进城农民工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权益,使城镇化成果更多地惠及农村和农民,真正实现“进得来、留得住、有工作、能增收”。

第四、着力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实现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同向。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使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城乡人均公共物品趋于合理,城乡居民权利趋于平等。通过科学规划,完善公共设施,提高绿化水平,美化城镇环境,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努力把小城镇建设成辐射和带动农村发展的消费中心、生产要素集散中心、“三农”服务中心、社会保障和公共社会服务中心。另一方面,要加快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要加快建立有利于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的激励机制,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聚集。政府的公共财政更多地投向农村,土地增值收益更多地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五、要合理规划城市布局,统筹区域发展。作为工业化空间表现形态的城镇化,带着城镇功能单

一、空间布局不合理等病症,难以充分体现现代城市的优越性。为此,必须根据城镇的不同规模和区域角色定位,对城市作出科学布局,建设宜居宜业的城镇人居环境;与此同时,根据区域规划部署,发展大中心城市规模适度、分工科学、功能配套的城市群,发展特色产业,发挥城市积聚的高辐射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六、要破除户籍障碍,统筹城乡发展。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的城镇化,即农民转变为市民的一个过程。这就要求大中城市进一步放宽户籍限制,降低落户要求,并将附着于户籍之上的社会福利均等化,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医疗、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解决好人口城镇化的问题,事关城镇化成败,事关社会和谐稳定。

第七、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城镇化过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建设,注意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科学发展。尽管城镇化的推进不能做到零污染,但降低到自然环境系统本身能够承受并良性运转的程度,是推进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处理生态环境问题的基本准则。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坚持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努力扭转经济上去了、城镇建设上去了,环境问题却多起来的局面,确保两者协调发展,实现“双赢”。

总之,**镇应结合自身实际,紧跟时代步伐,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强区、‘两化’兴区”战略,为实现跨越发展、强区富民做好领头兵带头人,万众一心、抢抓机遇、顽强拼搏,共同谱写东宝跨越发展的新篇章,共同开创美好未来。

第四篇:四川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举行刘奇葆作重要讲话

四川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举行刘奇葆作重要

讲话

7月23日至25日,四川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在成都举行。会议全面分析当前我省工业化城镇化现状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和部署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促进“两化”互动发展工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强调要肩负起重大历史使命,更加主动有为地推进“两化”互动发展,努力保持“两化”快速推进的势头,加快四川现代化建设步伐。

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省政协主席陶武先,省委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李崇禧出席会议。

刘奇葆指出,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重要时期。省委、省政府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作为“十二五”时期的重大任务,这是着眼四川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部署。工业化城镇化,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进程,是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必然要求,只有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才能迅速建立起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现代工业经济体系,加快构建起与现代产业发展相匹配、科学合理的现代城镇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是把握四川发展阶段性特征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抢抓机遇重塑“四川经济版图”的战略举措,必须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作为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的“重头戏”,努力保持“两化”快速推进的势头,加快缩小我省与东中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不断提升四川在西部和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是有效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和社会问题的现实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要求,必须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努力形成“两化”良性互动、相互支撑的发展格局。

刘奇葆指出,我省刚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必须把加快工业化进程作为首要任务,走出一条顺应时代要求、具有四川特点的又好又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路子。要在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情况下走出一条创新驱动的工业化路子;要在加快建设“两型社会”的情况下走出一条绿色低碳的工业化路子;要在市场重新“洗牌”、新兴产业同时起步的情况下走出一条高端切入的工业化路子;要在生产国际化的情况下走出一条开放合作的工业化路子;要在用好有利条件、发挥自身优势的情况下走出一条加速推进的工业化路子。要准确把握产业分工和定位,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要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抓重大产业项目,抓龙头企业,抓重要产品,大幅度提升工业经济实力。要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培育壮大产业园区,促进工业经济集中集聚发展。要积极承接国内外重大产业转移,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坚持招大引强,推动相关产业迅速崛起和发展壮大。要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加快推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

刘奇葆指出,要把握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更加重视城镇发展动力,更加重视区域协调,更加重视城乡统筹,更加重视城镇质量,努力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要构建科学的全省城镇体系,全面加强城市规划工作,强化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导向性作用,城镇体系的定位要与四川发展定位相一致,城镇体系的结构要与我省人口城镇化进程相适应,城镇体系的布局要与生产力布局相匹配,城镇体系的形成要与以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的发展趋势相吻合。要加快发展大中城市特别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实力。要高水平规划和建设城市新区,加快建设天府新区,科学规划发展城市新区,统筹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要完善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科学确定城市功能分区,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繁荣发展城市经济,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大力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要突出城镇发展特色,在城镇规划建设中融入更多的地方元素,传承历史文脉,塑造城镇个性,形成城镇的文化特色、产业特色和环境特色,提升城镇品位。刘奇葆指出,要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做到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产城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区,产业上三产融合。要加强规划统筹,普遍推行“多规衔接”,尤其要在已有交通规划和布局的基础上制定产业规划和城镇规划,用科学规划引领“两化”互动发展。要加强产城统筹,重点围绕产业园区、产业聚集、产业新城三个层次,推进产城互动发展,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要加强区域统筹,着力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加快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四大城市群”,推进城市间重大基础设施配套、衔接和共建共享,以“两化”互动带动区域协调发展。要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尤其在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切忌不讲条件地盲目发展工业和扩大城市规模。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要切实按照规划要求,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设好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要加强管理统筹,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加快户籍制度及相关制度改革,加强就业促进,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建立与“两化”互动相匹配的社会管理体系。要加强“三化”统筹,在“两化”互动中统筹做好农业现代化工作,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县域内三次产业发展,依托中心城镇或场镇辐射新村,建设“新农村综合体”,大力提高城乡统筹和建设水平。

刘奇葆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强化政策支持,加大督查力度,为推进“两化”互动发展营造良好条件和环境。要切实保障群众利益,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让群众不仅在“两化”的结果中充分受益,而且在“两化”过程中及时受益。要坚持节约集约用地,认真执行国家土地政策,尽量减少对平原特别是耕地的占用,科学配置土地资源,严肃查处违法用地行为。要强化要素保障,加快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和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加快以水电为重点的能源开发,大力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要加强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梳理和用好国家支持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创新市县行政区划管理体制,建立以常住人口为基础的新型城市管理制度。要大力选拔和培养人才,在领导班子中选拔配备懂工业、懂城市建设、懂金融的干部,开展大规模的干部培训,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倡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积极稳妥推进“两化”互动发展,坚决防止搞形式主义和所谓的“政绩工程”,做到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开创“两化”互动发展新局面。

蒋巨峰在讲话中总结了上半年经济工作,对下半年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蒋巨峰指出,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总体态势良好,体现了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当前,我省经济运行还存在着物价偏高、资金趋紧、中小企业运行困难、扩大内需难度加大、服务业发展滞后、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等困难和问题。我们要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继续巩固提升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坚持年初确定的目标不调整、不改变,咬紧牙关、加倍努力,确保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并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蒋巨峰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投资拉动、产业支撑,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保持投资持续增长,突破重大制约因素,强化项目的汇报衔接,搞好协调服务。要做强做大三次产业,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强化对企业的指导帮助服务;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生产,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要切实保障改善民生,深入实施十项民生工程,做好就业社保工作,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切实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工作部署,下半年要着力抓好事关全局的十项工作:一是强力推进“两化”互动发展。解决发展理念问题,研究实现途径,落实促进政策,创新工作机制,加强相关培训。二是加快实施成渝经济区规划。三是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四是着力强化要素保障协调。五是保持物价总体水平基本稳定。六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七是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八是全力抓好防灾救灾工作。九是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十是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和灾区发展振兴。

成都市、资阳市、开江县、西昌市和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电力公司负责人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前往成都市青白江区、龙泉驿区和遂宁市、射洪县实地参观考察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情况。

会议还表彰了2010年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和2010营业收入上台阶的大企业大集团。

第五篇:市长人代会发言:以城镇化为引领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

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在省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上的发言之四

(2011年1月)

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于传统城镇化而言的。郭庚茂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把加快城镇化作为带动“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坚持以产兴城、以城带乡,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这一阐述为我省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城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资料显示,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直接消费可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可以说,最大的内需在城镇化,促进发展最大的潜力也在城镇化。当前,我省正处于蓄势崛起和转型攻坚期,一批城市新区发展框架已经拉开,产业集聚区建设渐入佳境,中原经济区即将上升到国家层面,为我们提供了加快发展的空间。这些都为我们加速推进城镇化打下坚实基础。可以说,当前正是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大好时机。相对于传统城镇化而言,新型城镇化到底“新”在什么地方?作为地方政府应该如何着力?如何突破?如何运作?这是一篇能够改变广大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质量的大文章,是一个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性问题。漯河近几年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也从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借用网络新语言,我认为应该在四个方面“给力”:

一要在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上给力。新型城镇化所引发的转移就业、二三产业的发展壮大、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三大需求”,决定了新型城镇化的大厦必须以坚强有力的产业支撑,通过产业的发展壮大才能满足和解决“三大需求”。当前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在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的同时,还必须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机遇,把新兴产业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引进一批重点项目,努力构建符合区域实际、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漯河市一方面在大力提升中国食品名城产业层次的同时,另一方面,紧紧围绕电子信息和新能源、盐化工、造纸三大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战略重组力度,尽快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竞争力较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要在城乡联动发展上给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难点在县、乡两级,因为县、乡两级历史欠账最多、基础最薄弱,而没有县、乡这两级的城镇化,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新型城镇化。下一步,我们在继续做大扮靓中心城市的同时,要用更大的力度同步推进大县城和中心镇建设,抓紧拿出集聚20万人口的县城发展规划,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市品位,增强承载能力。高标准做好中心镇规划,着力扶持一批经济实力强、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心镇,切实提升城镇对农村以及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

2力,促进城乡联动发展。

三要在塑造城市特色上给力。现在很多城市基本上千城一貌,大同小异,而有特色、有个性的城市并不多。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沙、澧两河在市区交汇这一独特自然资源,着力实施沙澧河开发建设,倾力打造时尚之都,努力把漯河建成中原地区最美丽的城市。目前,澧河一期、沙河一期已经竣工开园,沙河二期正在顺利推进,水上旅游项目正式启动,西城区开发建设初见成效。一个碧水穿城、林茂花艳、建筑精巧、环境秀美的水域靓城已经初步显现在人们面前。我们通过坚持不懈地打造城市特色,不仅带动了漯河的城市形象和品位的提升,而且提高了市民文明素质,推动了招商引资,加快了经济发展。

四要在农民得实惠上给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生活水平,让民生质量实现新的跨越。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各项具体工作特别是拆迁和新型社区建设中,我们充分尊重民意,超前做好各种预案,全力保障社会稳定,切实把新型城镇化做成真真正正的民心工程。为突破农民市民化这个难题,我们大力创新体制机制,认真落实有关政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准入条件和迁移限制,构建城乡一体的养老、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让农民“进得来”、“愿意进”。同时,我们还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避免出现

3分散的农村贫困户变成聚集的城市低保户,让农民“留得下”,使城镇化速度与城镇创造就业、接纳人口、提供公共服务和城市综合管理能力相协调。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升新型城镇化各项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立足宜居,突出特色,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满足群众现代化的生活诉求,努力打造中原时尚之都,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下载刘奇葆:以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为动力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刘奇葆:以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为动力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皋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与思考

    如皋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与思考 施建石 4月中旬,江苏省委、省政府在无锡召开全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统一思......

    加快转变我市经济发展方式的建议与思考

    加快转变我市经济发展方式的建议与思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十七大提出的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是推动永......

    强化引导与服务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强化引导与服务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市政协常委祁建兵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民营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截止2010年底,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个体工商......

    加快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与思考

    加快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与思考 峨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政府 县长立克幸福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

    关于我市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调查与思考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探索科学发展之路——关于我市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调查与思考吴仕华今年2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的回顾与思考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的回顾与思考 市监察局课题组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是中央统一部署、纪检监察机关牵头协调、政府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的一项重要工作......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训

    一、多选:1、政府要对(ABD)等方面实施有效激励与监督,协调消费者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利益矛盾。A消费对象 B消费行为 C消费时间 D消费“尾部”2、以下属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

    以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1[5篇材料]

    加强南湾水库水资源管理 推进水利发展方式转变 熊翊术 水资源管理是水利工作的永恒主题。没有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就没有现代水利;没有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就没有可持续发展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