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上海市奉贤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贤文化建设促进区域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时间:2019-05-14 17:4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共上海市奉贤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贤文化建设促进区域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共上海市奉贤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贤文化建设促进区域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第一篇:中共上海市奉贤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贤文化建设促进区域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中共上海市奉贤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贤文化建设促进区域文化发展的若干

意见(摘要)

近年来,我区文化建设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着力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不断提升奉贤文化的建设水平和影响力;紧紧把握文化发展的有利时机,基本建立了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注重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开展“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主题实践活动,丰富拓展了“贤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贤文化”建设,促进区域文化发展,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贤文化”为引领,着力增强文化传承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区人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发展目标。

以更开明、更大气、更具创造性的思路,在全区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巩固提升全国文化先进区创建成果。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基本实现文化理念先进、文化设施齐全、文化事业繁荣、文化市场规范、文化特色明显、文化生活丰富的发展目标,为打造“三区一基地”、建设现代化滨海新城,提供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智力保证。

主要任务

(一)发挥“贤文化”引领我区文化建设的作用

3、深化“贤文化”的理论研究。

“贤文化”是弘扬“敬奉贤人、见贤思齐”历史文明、凸现滨海新城人文特色的地域文化。“贤文化”的内涵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具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显著特征,是奉贤人民加快“三区一基地”建设的精神动力和价值取向。要加强“贤文化”理论的总结和研究,建立“贤文化”研究会,编辑出版“贤文化系列丛书”、“贤文化乡土教材”,通过研究推广“贤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到礼仪之邦、贤达之地人民的风采。

4、加强“贤文化”的传播实践。

要把倡导“贤文化”的价值观念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结合起来。深入开展“敬奉贤人,见贤思齐”主题实践活动,多渠道、多形式挖掘、树立和宣传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新时代贤人,发挥“感动奉贤”等先进人物的引领示范作用,党员干部要带头践行“贤文化”,发挥中小学校主渠道教育和“两台一报”、“言子讲坛”、“宣传大篷车”、“企业文化”载体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加强“贤文化”的渗透提升,把“贤文化”建设纳入区域发展战略,在各领域体现“贤文化”的价值取向。

(二)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5、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构建区、镇(开发区)、村(居)三级文化设施网络。在南桥新城规划建设一批多功能的现代化文化设施,实施区博物馆搬迁工程。完善各撤制镇社区的文化活动分中心建设与管理。常住人口超过10万的镇,可增设1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村(居)文化设施建设要满足群众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需求。不断提高农村有线电视和广播的入户率,到2015年力争达到90%以上,积极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建设。

6、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运行体制机制。

发挥公共财政在公共文化事业中的主渠道作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公用经费一般每年不低于35万元,同时要保证每年的活动经费,至少要为群众免费提供12场展示展览、100部数字电影、100场群众文艺演出、100种可阅读的报刊、1000种新书、3000课时培训讲座、100000小时上网服务以及指导群众健身锻炼和团队活动。农家会所的文化活动经费每年不低于5万元,确保正常运转。

7、推进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

加强群众文化创作。注重发掘“贤文化”底蕴,创作更多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着力加强文学、戏剧、舞蹈、音乐、美术、书法、摄影等方面精品力作的创作生产。进一步丰富公共图书馆藏书量,镇级图书馆“一卡通”外借联网系统实现全覆盖,加速推进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利用。完善公共文化资源配送机制,整合市、区、镇三级资源,实行菜单式按需配送服务,探索“文化扶贫”机制,将文化服务和产品配送到各个公共文化服务网点,并逐步提高对来奉务工人员的文化服务水平。

8、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

丰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菜花节”、“赶海节”、“风筝节”特色活动等载体,广泛开展健康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组织文化指导员和志愿者,加强对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指导和服务,积极培育群众文化活动辅导员队伍、群众文化活动骨干队伍和群众文化活动团队。

9、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

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实施庄行、青村等历史老街保护开发,做好“农垦知青文化”回顾总结工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组织网络和长效机制,定期命名、公布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承基地和传承人,制定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推进优秀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

10、扩大文化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兄弟区县、长三角城市群以及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承办全国性、国际性的文化活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展示奉贤形象。积极实施“走出去”工程,挖掘和创新滚灯、山歌剧等具有奉贤特色的历史文化、民间民俗文化及其各类文化产品,开展有针对性的文化交流合作,充分展现“贤文化”魅力、提升“贤文化”影响力。

(三)加快构建文化产业发展体系

11、制订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要形成“一核、两带、多圈”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一核”就是以南桥城区为核心,建成一批较高标准的文化设施,形成具有较强带动力和辐射力的文化产业聚集区。“两带”就是南部沿海岸线形成海滩休闲、会展会务、创意文化带,中部沿金汇港形成人文旅游、自然风情、游艇运动的集散地。同时,逐步打造奉城兰博拉大街休闲文化圈、庄行潘垫农耕文化圈、青村申隆生态园旅游文化圈等“多圈”的产业分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创新基地、文化产品制造基地、文化服务集聚基地。奉贤文化产业近期发展重点是文化旅游业、会展节庆业、文化博览业、休闲娱乐业等。

12、落实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根据国家和上海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规定,落实有关土地、人才、税收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充分调动多种所有制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积极培育一批具有成长空间和资本实力的民营文化企业,营造有利于发展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

(四)规范健全文化市场管理体系

13、进一步规范文化行政许可。

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严格办事程序,强化服务意识,争创文明窗口。依托区政府“一门式”服务窗口,推行文化行政事务受理向镇、社区行政事务受理窗口延伸。编制文化行政许可审核手册,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14、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监管机制。

充分发挥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联席会议的协调职能。整合区域执法力量,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建立高效、透明的市场监管机制,继续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盗版侵权等非法行为,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继续探索各方联动的长效工作机制。

15、充分发挥文化行业协会的作用。

加强区印刷协会、文化经营者联合会等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这些行业协会“自我管理、自我维权、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作用,形成有利于促进文化服务、活跃文化市场、规范行业发展的氛围,积极支持和配合文化行政监管部门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工作。行业协会要结合本行业具体情况,承担行业管理、技术推广、信息交流、经营指导、培训咨询、维护权益等服务,确保行业协会健康发展。

(五)建立有效的舆论引导体系

16、加强传统媒体建设。

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区广播、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阵地意识,牢牢把握舆论导向,努力营造敬贤、齐贤的舆论氛围;要积极推进新闻改革,创新报道方式,打造品牌栏目,在把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中形成社会共识。加强新闻宣传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把握舆论传播规律、有效引导社会关切的能力。

17、重视新媒体建设。

加强网络媒体建设和管理,增强网络宣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政府门户网站和各部门网站要强化网络管理的责任机制和队伍建设;要引导社会网站文明办网;要重视新型媒体建设,研究利用手机、社区电子屏等新型传媒平台,加强信息发布和形势任务宣传,传播健康有益信息,引导社会舆论,使之成为传播主流舆论的新阵地。

18、积极引导社会舆论。

区、镇两级政府要加强新闻和信息发布工作。不断完善新闻发布制度,适时建立区新闻发言人制度;不断完善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机制;建立健全舆情分析研判机制。整合全区各种宣传资源,努力形成新闻舆论引导的合力,加强与区外媒体的合作与交流,拓宽对外宣传渠道,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树立奉贤良好形象。

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19、加强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成立区文化工作协调委员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区域文化建设的宏观指导,注重与在奉高校、院所综合协调,推动形成大文化发展的工作格局;适时成立区文化艺术界联合会。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区、镇每五年制订文化发展规划,推进全区文化建设;每五年举办一届文化艺术节,展示文化建设成果。

20、加大文化事业投入的力度。

区、镇两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逐步增加对文化事业的经常性投入,每年投入增幅应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重点用于支持群众文化活动、文化精品创作、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等。营造开门办文化的理念,完善鼓励捐赠和赞助的各项政策。积极创造条件,筹集各方资金,设立区“贤文化”发展专项基金,促进“贤文化”建设与发展。

21、加快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继续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研究编制文化人才发展规划,着重围绕策划、导演、创作、新闻、文化创意等紧缺专业,面向全社会吸引集聚人才。创新文化人才引进机制,聘请高层次高素质的文化人士为我区文化事业发展出谋划策;加大优秀文化人才的引进力度,高度重视发挥本地优秀文化人才的作用,力争在若干专业门类上有领军人物,逐步提高文化人才层次。建立文化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充分整合市、区级培训资源,制订文化人才培养计划,将其纳入区人才发展计划,分步实施,并注重向镇(社区)文化中心倾斜。建立健全人才选拔、考核、任用的激励机制,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通过设立“文化突出贡献奖”、“文化新人奖”等项目,定期对在区域文化发展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优秀人才进行表彰奖励。

第二篇:多元文化促进区域校园文化建设

多元文化促进区域校园文化建设

北碚区教育委员会

校园文化建设包含着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物质文化,其核心是以精神文化档次的提升,引领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并将这些内在的文化符号外显于学校的物质文化之中。我区引导和指导学校利用其独有资源、挖掘其丰富内涵,在多元文化的浸润下全方位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的水平,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一、传统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我区大力引导和指导区域内的中小学校从自身的办学沿革出发,充分汲取学校长期积淀的优质教育文化和本区富藏的传统教育文化瑰宝,推陈出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彰显各自的校园文化特色。重庆市兼善中学,是由上个世纪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中国实业界四个不能忘记的人”之一的、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引用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命名创办的优质学校。办学至今,该校为社会和国家培育出了一大批有用之才。该校围绕“兼善天下”办学理念,大力实施“兼善教育文化”建设,并在学校办学的全方位予以实施,形成了“兼善教育”的独有校园文化,使这所具有近百年历史的优质学校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北碚区晏阳初中学,秉承创办者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全方位践行和彰显“公平教育”理念,将教育的阳光雨露洒向了在校的每一名学子,托起了农村孩子健康成长的朝阳。

二、本土文化驱动校园文化建设

北碚作为中国抗战时期“陪都的陪都”,是抗战后方迁建区,大批文化名人和文艺机构汇集于此,被誉为当时中国东方文化的“诺亚方舟”,抗战文化具有历史的代表性。我区在实施区域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求学校因地制宜地将其融入到自身校园文化建设中,丰富校园精神文化内涵。梅花山小学,地处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的陵园旁,学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元素,充分挖掘与张自忠将军相关的丰富教育资源,开展系列德育实践教育活动和德育教育科研,彰显出忠勇爱国的校园文化特色,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修养得到更大的提升,在市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龙凤桥小学挖掘对中国革命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红岩魂”系列的“挺进报”曾在校翻印的革命历史资源,赋予“挺进精神”新的教育内涵,并将其融贯到学校教育教学和校园物质文化之中,采取校园文化展“挺进”、每周升国旗活动中讲“挺进”故事、宣“挺进”誓言以及全校开展“挺进小报”设计、制作、比赛等多种形式,使全校师生在“挺进”的感召中,与时俱进,学校形成了“挺进”办学特色。夏坝中学借助复旦大学旧址为代表的教育资源,用复旦大学“爱国奉献,学术独立,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复旦精神浸润学校师生,形成了拓展复旦教育精神的办学特色。金刀峡镇中心校,挖掘金刀峡古镇丰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以“知古镇、爱家乡”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主题,开展系列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以小见大,培养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的高尚人文品质。

三、课程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办学的核心阵地在课堂。作为重庆课程改革的先行区,我区借助本区丰富的文化和教育资源,强化“地域文化衍生、优势学科发展、校园文化凸显”三类基于三级课程体系的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推动区域校园文化建设。澄江镇小学借助本镇被列入中国民间非物质文化艺术遗产名录的“北泉板凳龙”资源,提炼出“龙腾云山,志在天下”的办学理念,把“龙”的精神融贯到学校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之中,将其引入到学校的课程文化建设中,借此开发出校本课程,自编校本课程教材,并将其艺术传人引入学校,编排了千人板凳龙操等,提振了全校师生的精、气、神,使学生的体魄得到了更好的强健。江北中学在“人文至善、科学求真,让师生创造生命的精彩”办学理念指引下,将生命教育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通过开设生命教育论坛、编辑生命教育个案、建立生命教育网站、开展生命教育课题研究和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等,构建起生命教育课程文化体系,以此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营造出了充满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中山路小学传承140多年前“朝阳书院”的办学精华,开发出“国学”教育校本课程,编制出各年级的国学校本教材,开展以“讲、读、诵、传、习”为主要内容的“国学”教育,实施于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有力的大幅提升。实验小学以“学书砺志,翰墨育人”为办学理念,将书法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校园文化当中,将中国文化精髓之一的书法文化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名学生。

四、特色文化彰显校园文化建设

特色学校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办好每一所学校的关键举措。我区加强特色学校建设,指导学校以“文化特校,文化育人”为指导思想,以“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为办学境界。2008年制定了《北碚区特色学校创建行动方案》,从纵向“三个阶段”、横向“三步推进”开展特色学校评估命名工作。2010年进一步深化学校特色建设,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广泛开展了“一校一品”特色建设活动,拓展了学校特色项目的数量,实现了每项特色项目的本校学生全覆盖。通过在全员的基础上组建特色队,同类型特色项目学校的竞赛、展示等,促进了学校特色项目的普及和水平的提高。从特色项目到学校特色,再到特色学校,使每一所学校凸显出自身的办学特色,彰显学校特色文化,促进了每一名学生全面发展。朝阳小学以武术操作为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既锻炼了学生体质,又磨练了学生意志;梨园小学以少年交警教育为凸显点的国防教育特色,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王朴中学形成以科技创新为特色的校园文化,积极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该校学生作品多次获得国家和市级表彰;澄江镇希望小学充分利用剪纸这一民间传统工艺对学生进行民间传统文化教育,形成了以剪纸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既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又使中国民间文化得以传承;复兴镇中心校利用当地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儿童线描画”优势,将其引入到学校办学之中,全校学生整体开展“线描画”学习,学校被命名为“北碚区农村儿童线描画复兴创作基地”,提升了教师、学生艺术修养,学生在国内外各级儿童绘画比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形成了“儿童线描画”办学特色。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我区将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让每一名学生都享受均衡优质的教育。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优化奉贤人才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优化奉贤人才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

奉委(2009)21号

为进一步优化奉贤人才发展环境,更好地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谋划人才工作,加快推进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为“三区一基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现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坚持“四个优先”,提升人才工作理念

要把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作为提升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优先战略,坚持“四个优先”,即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人才投入优先保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解放思想,敢于打破体制机制障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才全面发展。加强对人才的教育引导,充分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意识。鼓励和支持优秀人才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二、强化政策引导,加大规划执行力度

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在人才培养、引进、激励和保障等原有政策的基础上,对人才得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更大的支持。一是积极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不同层次人才的住房需求,实施人才安家补助、人才租房补贴,加快推进人才公寓房建设。二是开辟医疗绿色通道,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便捷、周到的医疗服务。在奉贤区制定医院设立高知病房,服务有突出贡献的高级专家。三是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多渠道解决人才子女就学问题。

加大我区“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和2008—2010年人才发展行动计划执行力度,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研究、指导、协调和调动。大力推进重点产业人才集聚、重点项目人才保障、非公领域人才服务、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育以及“三区联动”人才发展。进一步落实党管人才工作机制,抓好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夯实人才工作基础,健全人才工作网络,扩大人才工作覆盖面,推进人才工作向基层延伸、向“两新”组织延伸。

三、坚持引育并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紧缺急需人才引进力度。有计划地引进和招聘“三区一基地”建设和重点项目紧缺急需人才。积极创造条吸引科研院所落户我区,带动高层次优秀人才流入。加大人才储备力度,积极储备一批学历层次高、专业紧缺、综合素质好的青年人才。认真落实“三支一扶”计划,做好“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工作。通过多种途径,鼓励和吸引奉贤籍优秀人才回乡发展创业。积极参与本市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吸纳我区产业发展中紧缺的高端人才。

创新人才培育机制。探索建立区域内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共建人才培育机制,积极发挥各类培训基地作用,加紧培育产业紧缺人才。将我区产业项目需求与高校、院所的专业、人才资源优势相结合,促进技术、项目和人才的交流互动。强化校企合作产学研载体建设,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的原则,选择一批重点扶持的创新型企业,建立创新型人才培育和科研基地。

加强人才队伍能力建设。继续做好区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青年尖子选拔培育工作,发挥他们的引领示范作用。积极拓展高层次人才海外培训。继续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落实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开发力度。指导企事业单位将人才的职业资格、学历、职称等于人才的任职岗位、工资报酬相挂钩,鼓励人才自主学习,岗位成才。

四、搭建工作平台,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根据用人单位需要和人才需求,积极搭建各类服务平台。一是积极发挥每月18日人才市场的作用,促进用人单位和人才之间的供需交流。二是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畅通政府、企业和人才之间的信息沟通。三是通过组建人力资源开发协会、举办人才沙龙等方式,搭建人才交流联谊平台。

结合奉贤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要紧紧围绕“三区一基地”建设和区重点项目,开展紧缺人才需求调查,建立奉贤区人才开发目录,调整充实人才信息库,完善全区人才动态统计机制。加大人才户籍引进和居住证办理的政策落实力度。探索建立单位和个人的失信惩戒机制和人才评估制度。

五、加大投入力度,增强财力支撑保障

加大公共财政对人才开发的投入力度,建立人才发展投入的长效机制。按照《奉贤区2008—2010年人才发展行动计划》要求,2009年区财政人才资金预算1000万元,2010年1500万元,以后按财政收入增幅同比增长。加大人才资金对高级专家管理、人才培训、科技攻关和学术交流、优秀人才激励保障、人才储备、引进高层次人才安家补助等工作项目的支持力度。

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按照“谁培养、谁使用、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加大人才资源开发的资金投入,不断强化人才发展的财力支撑,促进人才队伍发展和素质提升。

六、加强指导考核,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加强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及其办公室力量,建立各镇(开发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形成区、镇两级人才工作组织网络。明确工作职责,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健全人才工作考核激励机制,将人才工作纳入对镇(开发区)的绩效考核体系,实行考核。对成员单位实行职责分工和工作评估,定期评选优秀工作项目,表彰在人才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

尊重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充分理解、充分信任、热情关怀、放手使用人才。大力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提高人才的社会影响力,营造爱才、惜才、引才、用才和“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以更广阔的事业舞台、更开放的制度环境、更积极的激励措施、更便利的生活条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创新、创业的活力和热情,为推动奉贤“三区一基地”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本章见自发布之日起试行,试行期至2012年12月31日止。如遇尚未享受完有关政策的,执行期顺延至期满。本意见由奉贤区委组织部、奉贤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中共上海市奉贤区委员会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 二〇〇九年九月二十三日

第四篇:加强县域文化建设 促进文化和谐发展

加强县域文化建设 促进文化和谐发展

市文化局课题组

党的十七大把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指出要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市紧紧抓住十七大召开的历史机遇,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县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持续提升宜宾文化软实力营造了和谐发展氛围。

一、发展县域文化的主要做法

(一)打造一个品牌,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以“一县一品”为着力点,努力打造凸显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推动了县域文艺创作。目前已获得国家级金奖2个,银奖1个,铜奖4个,优秀奖4个;省级金奖11个,特等奖1个,银奖28个,铜奖22个。每两年一届的全市戏剧小品比赛已连续举办七届,“酒都风情”、“翠屏之春”、“玉壶之春”等为代表的群众性品牌文化系列活动已成届制延续开展,在全省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夯实两馆基础,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巩固和扩大图书馆、文化馆两馆建设成果。目前全市已建图书馆10个,文化馆11个。其中:珙县图书馆、文化馆新馆工程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市图书馆新馆工程已竣工试运行,达标国家二级馆;县级图书馆9个,达标国家三级馆5个,占县级图书馆总数的55.56%;市文化馆摆脱了20多年来“有馆无舍”的窘境,达标国家三级馆;县级文化馆10个,达标国家一级馆1个、二级馆1个、三级馆3个,占县级文化馆总数的50%,基本实现了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

(三)实施三大工程,推进文化惠民行动。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三大社会文化工程有序推进。去年,我市启动了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国家援建项目工程,目前已完成或基本完成项目土建工程的乡镇达8个以上。今年将再启动16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国家援建项目工程,依托市、县两级图书馆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分中心,已建成宜宾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分中心和江安县、宜宾县等县级支中心。全面推进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去年全市2414个行政村(未含扩权强县试点的宜宾县,下同)已放映农村公益电影28968场,观众达450多万人次,全面实现了“每村每月放一场电影”目标。

(四)做好四篇文章,拓展文化发展空间。一是持续开展“双创”活动。以创建文化先进县、文化先进乡(镇)“双创”活动为载体,推进基层文化建设。目前已创建四川省文化先进区县8个,占区县总数的80%;中国民间艺术之乡4个,占乡镇总数的2.27%;四川省文化先进乡镇46个,四川省民间艺术(特色)文化之乡10个,四川省文化示范乡镇13个,共计69个,占乡镇总数的39.2%;市级文化先进乡镇97 个,占乡镇总数的55.11%。二是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宜宾建城史已达2193年,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达17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35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有馆藏文物9222件,其中珍贵文物1569件。组织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到去年底,全市共普查文物1713处,新发现文物658处,核实消失文物301处。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五粮液传统酿造技艺”等3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五粮液传统酿造技艺、江安竹簧工艺、宜宾面塑、珙县珙石雕、兴文大坝高装”等6类11个项目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是强化文化市场建设与管理。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执法水平,依法行政,净化市场环境。到去年底,活跃在全市各级文化市场的各类文化经营单位(场所)已达1020家,累计吸纳资本27余亿元。四是大力培育文化产业。我市文化产业相对集中于音像、文化娱乐、网络文化、印刷、图书报刊等行业,去年底,各类文化企业(经营场所)已达1883家(含新闻出版部门统计数据,下同),从业人员16503人,生产(经营)收入22.67亿元,上缴税金总额0.87亿元,利润总额1.98亿元。

二、发展县域文化的三点体会

(一)必须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始终把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作为文化工作的根本主线,围绕服务大局深入开展文化各项工作,奋力完成了“2008宜宾早茶节”文艺演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优秀文艺节目展演、《走向繁荣——宜宾市改革开放30周年文化巡礼》展览、“2008 中国宜宾酒圣节”文艺演出等系列文化活动。在抗击严重冰雪灾害和“5.12”特大地震的过程中,组织开展了“四川省2008真情移动‘文艺直通车’到基层百场巡演”、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巡回展演等多种形式的“送文化下乡”活动及“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主题文艺创作活动,创作各类文艺作品达504件,编发专辑3集;举办了2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7周年暨“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文艺演出,充分体现了对文化发展的高度自觉和科学把握。

(二)必须始终不渝坚持改革创新。启动和调研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市电影公司作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提出了公司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工作意见,加大了清理人、资、债等改革前期准备工作力度,组建了宜宾市映三江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部分区县也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四川宜宾九彩虹观光生态农业科技园被评为四川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产业试点基地“莱茵时代影城”年票房收入已达400多万元;酒都剧场、杂技哪吒、川剧笔点江天等3个四川省文化产业品牌已向省文化厅申报争取品牌扶持资金,努力形成文化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的发展机制。

(三)必须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树立“政府不必是唯一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的理念,用政策引导、表彰奖励、评估定级等手段,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以大项目推进基层文化设施改善。去年,我们全力推进酒都剧场迁建工程前期工作,工程项目监理、土建和舞台机械等招标工作已完成或正在进行,全年完成投资计划1200万元;有序推进宜宾市历史文化名城博物馆工程前期筹备工作,力争年底开工建设。按照中央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要求,宜宾市及江安、长宁、珙县、屏山等4个文物大县,已向发改部门申报文化馆、博物馆等拟建项目10个,预计投资3.21亿元,必将强力推进我市各县(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三、强化措施,创新方式,进一步发展县域文化近年来,我市在发展县域文化中虽成绩明显,但仍存在着文化事业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人才队伍不稳,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困难和问题。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扎实抓好文化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全面规划。坚定实施县域文化建设“一把手”工程,把县域文化建设列入全市各县(区)委、县(区)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形成领导重视、部门配合、人人参与、共促文化繁荣的局面。

(二)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绩效考核。加大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出台和完善有关政策,拓宽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事业,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化投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县域文化建设投入格局。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同步安排、同步实施、同步考核、同步奖惩,确保县域文化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整合文化资源,搭建发展平台。以向家坝水电站开工建设为契机,把握历史机遇和文化发展趋势,着眼于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文化,整合文化资源,形成凸现当地文化特色和文化个性,塑造宜宾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建设文化强市。

(四)创新体制机制,培养文化人才。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力争在创新上有所突破。增强文化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形成一套育人才、引人才、选人才、用人才和留人才的机制和制度,为县域文化建设增添内在动力。

第五篇:建设特色文化园区 促进区域发展

建设特色文化园区 促进区域发展

2011-05-24 14:16:0

2祁述裕

全国各地各类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中,特色文化园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类别。本文所说的特色文化园区,重点是指近些年来在西部地区方兴未艾的生态博物馆、民族文化生态村、国家公园等建设。特色文化园区建设的共同特点是,以特定地域空间为载体,通过保护和利用文化资源,实现保育文化、改善当地居民生活的目的。特色文化园区建设已经成为促进西部区域发展的一条路径。

一、国内外特色文化园区建设概况

随着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加速,通过建设特色文化园区保护和利用文化资源,受到各国重视。20世纪70年代,以法国为代表的国际博物馆协会领导人着眼于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倡导生态博物馆(ecomuseum)理念。与传统博物馆以静态建筑为载体不同,生态博物馆强调以活态社区为载体,以社区居民为主体,保护社区各种人文资源。在欧洲,生态博物馆更多是着眼于对工业文明遗产的保护。1971———1974年,戴瓦兰以法国索勒特索煤矿区为依托,建立了生态博物馆。这是最早的工业社区生态博物馆试验。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城市化,日本出现了农村人口流失,农业衰败的严重问题。在此背景下,日本提出了“造村运动”的理念。“造村运动”倡导依托乡村文化资源,努力形成一村一品,发展1.5级产业。一村一品要求每一个乡村培育出一个有当地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1.5级产业是鼓励在传统农、林、木、副业基础上,增加其文化内涵。比如,开发编织等手工艺产品,发展特色旅游等。

受日本“造村运动”启发,上世纪90年代,台湾地区文建会在台湾乡村倡导“社区总体营造”运动。该运动有五个核心理念,即人、文、地、景、产。人,指生活在乡村中的人口;文,指乡村的文化;地,指地理特色;景,指乡村的独特风景;产,指当地特别的物产。“社区总体营造”运动旨在通过发掘地方文化内涵,提升地方竞争力。以台湾南投县埔里镇桃米社区为例。桃米社区位于台湾腹部的山地乡村。多年来,当地农民以竹笋为主要生活来源,收入微薄。年轻人

流失十分严重。1999年“9.21大地震”,桃米社区毁损的房屋超过2/3,再遭重创。后来,在台湾文建会帮助下,桃米社区居民发展特色旅游,发掘地方特色餐饮业,提炼特色品牌,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1]

二、特色文化园区成为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路径

20世纪中叶,生态博物馆理念被引入中国。1995年,中国政府与挪威政府合作,在贵州共建苗族梭嘎生态博物馆。这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生态博物馆,也是亚洲第一家生态博物馆。梭嘎生态博物馆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的崇山峻岭之中,海拔1400-2200米,面积120多平方公里。梭嘎乡共有12个苗族寨子。仅有4000多人,有自己的语言。梭嘎乡的苗族以长角头饰为象征,属于苗族支系中的“长角苗”,保存和延续着古老而独特的文化。20世纪90年代,梭嘎苗族村寨基本上处于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状态,文化古朴,有丰富的婚恋、丧葬和祭祀礼仪,被称为人类工业化前生活的活化石。

1995年4月,中挪两国博物馆学家发布了一份《在贵州省梭嘎乡建立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1997年10月23日,中挪两国首脑签署了《挪威合作开发署与中国博物馆学会关于中国贵州省梭嘎生态博物馆的协议》。1998年8月和10月,中挪两国博物馆学家讨论制定了“六枝原则”,共有九条,其核心内容是强调当地居民参与,民主管理,保护文化优先,鼓励和促进社区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等。

梭嘎生态博物馆的成立,改变了梭嘎苗寨的境况。其一,长角苗的文化遗产得到了系统保存。1998年10月31日,梭嘎生态博物馆资料信息中心在陇嘎村建成开馆,面积420平方米,配有档案室、展览室、视听室等,濒临消失的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被储存在这里。同时,整体维修保护了村内10幢百年以上极具特点的民居,编写了10万多字的《中国贵州六枝梭嘎生态博物馆资料汇编》。其二,提升了梭嘎苗寨的知名度。梭嘎生态博物馆的成立,使前来观光、研究的人络绎不绝。从1998年以来,梭嘎生态博物馆接待了10余万参观旅游者和专家学者。其三,当地居民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实现了水、电、路三通。随着旅游业的出现,当地居民也有了新的职业,如艺术表演,导游等,增加了收入。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大大增加。1998年,当地居民人均收入不到200元,2008年达到1680元。其四,丰富、拓展了博物馆理念。梭嘎生态博物馆的核心理念是强调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这对拓展博物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梭嘎生态博物馆的建立产生了很大的示范效应。不仅贵州在此基础上兴办了多家生态博物馆,也带动了周边省份建设生态博物馆的热情。200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提出了“1+10工程”,即一个“龙头”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和10个民族生态博物馆的组合。广西的“1+10工程”有两个特点:其一,定位简洁明了。“1+10工程”的建设宗旨为“促进社区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推动社区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第二,连锁经营。根据广西多民族特点,将广西省级民族博物馆与各个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形成一个体系,这是生态博物馆建设新的探索。不仅西部地区,东部一些地区,对建设生态博物馆也有浓厚的兴趣。如浙江安吉市积极实践生态博物馆建设。

云南以民族文化生态村、国家公园等概念探索建设特色文化园区。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云南有关研究机构就与美国大自然协会合作,在云南实施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腾冲县和顺乡、新平县南碱花腰傣村、丘北县仙人洞彝族村、景洪市巴卡基诺族山寨等一些成功试点。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与生态博物馆建设有异曲同工之处,强调专家指导,强调当地居民自我建设、自我管理,减少政府干预等。[2]

国家公园建设理念、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2009年6月,国家林业局将云南省确定为建设国家公园的试点。云南省成立了省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对《云南省国家公园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四个试点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进行了批复。丽江市老君山国家公园是其中之一。老君山国家公园是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面积约710公里。有丰富奇特的自然风貌,有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云南确立的国家公园还包括迪庆普达措国家公园,大理苍山国家地质公园等。

三、特色文化园区的价值

从目前来看,各地生态博物馆、民族文化生态村、国家公园等特色文化园区建设差异很大,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徒有虚名也不少。总体来说尚处在探索之中。但其价值和意义应予充分肯定。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特色文化园区建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实践。近些年来,中央反复强调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科学发展;强调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必须找到减少物质资源消耗、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特色文化园区建设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为依托,通过对文化

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工业经济发展方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极有意义的探索。

其二,特色文化园区建设丰富了主体功能区建设思路,为西部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径。为保护生态环境,国家“十一五”规划和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均提出要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规范空间开发秩序。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大多是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的西部地区。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列出了22个限制开发区和1164个禁止开发区,其中有17个限制开发区和大多数禁止开发区均位于西部地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要求要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发展前提。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又要发展经济,常常是两难选择。特色文化园区建设为解决两难选择提供了路径。西部一些特色文化园区建设证明,生态资源、人文资源越是得到很好保护,地方经济越是可能做到绿色发展、差异化发展、可持续发展。

其三,特色文化园区建设为传统与当代找到了结合点。特色文化园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总是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最佳目的地,像黄山、丽江等一些地域文化鲜明、环境优美的城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特色文化资源稀缺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这些特色文化园区天人合一的自然环境、闲适的生活态度与后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理念有很多契合之处。

上述现象也说明,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能够和谐相处。以前,基于历史进化论的历史观,人们认为,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变过程,文化也是由传统向现代的变迁过程。传统理念、习俗的解体,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传统与现代是对立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社会势如水火。实际上,在当代商业社会我们常常看到相反的情形,传统理念与现代理念、传统习俗和时尚往往能够和谐相处,甚至常常相得益彰。比如,在拉萨的八角街,人们能看到,西藏的传统工艺品将佛教文化与时尚相结合,成为商品社会传播藏族文化的极好载体。佛教、少林武术这些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不但没有式微,相反借助商业平台如鱼得水,充分彰显其价值和影响力。这说明,就保存本土文化来说,在经济上越成功,对保存本土文化越是有强烈的自觉意识。因此,特色文化园区不仅在经济领域提供了有别于工业经济的发展路径,也在观念领域提供了有利于彰显个人价值和生活情趣的另一种方式。

其四,合理利用人文资源是对文化资源最好的保护。特色文化园区建设过程说明,合理利用人文资源是对人文资源的最好保护。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一些学者赞同建设生态博物馆、民族文化生态村,但很反感利用人文资源的提法,认为文化遗产资源只能提保护,而且必须保持原貌,任何变动都是对文化遗产资源的破坏。这种观点初衷很好,但不具有可操作性。因为如果文化遗产、文化资源不能为当代社会服务、不能为当地居民服务,文化遗产保护也就失去了意义。同时,对西部许多生活在温饱线上下的当地居民来说,文化资源如果不能起到改善生活环境的作用,期望他们自觉保护文化遗产,也只是空中楼阁。在建设贵州梭戛生态博物馆时,中方专家与挪威专家就有不同观点的争论。挪威专家认为,为防止现代知识污染当地美好文化,不应该让当地长角苗女孩去读书。中方专家则认为应该让她们获得现代知识,学习更多的技能,这也有利于提高保存自己文化的自觉性。挪威专家认为,长角苗妇女由于长期背水,为保持身体平衡,有着独特的站姿与走姿,不应引入自来水,以免破坏长角苗妇女独特的走姿;而中国学者认为,不能因为要保持当地妇女的身形,而要她们长此以往地背水。上述争论的焦点是,究竟是人为文化遗产服务,还是文化遗产为人服务。实际上,只有在当地居民看到地方文化资源有利于改善当地生活环境时,才能真正激发起保护文化遗产的热情,文化的保护才能得以实现。

我们确实要正视目前文化资源利用中普遍存在的盲目开发、破坏性开发的问题。上述现象的出现,一是急功近利;二是监督不力。但因噎废食,对文化资源利用一概排斥也是不可取的。

四、特色文化园区建设的启示

一是需要重视跨区域合作。一些特色文化区域往往跨行政区划,如果仅仅着眼于本地区的规划,会出现重复建设。以酒文化为例。以赤水河为动脉,方圆500公里汇集了许多名酒,是中国著名酒乡。在该区域内的遵义仁怀镇茅台酒厂有酒文化园区,宜宾五粮液酒厂也有酒文化园区,其他酒厂都计划做酒文化园区,这就需要统筹协调,避免雷同。还有,少数民族往往分布广,具有跨行政区划的特点。在建设少数民族文化园区时,也要注意统筹协调。如苗族山寨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重庆、广西等多个省市,如何避免重复建设应该引起重视。

二是鼓励因地制宜,探索为当地居民接受的管理方式。从目前来看,特色文化园区的管理方式各有特点。有以下几种:

1.政府为管理主体。地方政府在特色文化园区建设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2.非政府组织为管理主体。贵州省黎平县地扪侗族生态博物馆就是一例。地扪侗族生态博物馆受香港明德集团资助,由中国西部文化生态工作室负责建设和运营。该工作室是一个在香港注册成立的非政府组织。

3.外来公司为管理主体。如黄山市世界文化遗产———宏村就是与北京一家旅游公司合作,由该公司负责经营。

4.当地村级组织为管理主体。如黄山市世界文化遗产———西递村就是由村办集体企业经营和管理。

各种管理模式都有优势和不足,仍需要在实践中检验。(责任编辑:林秀琴)注释:

[1]参见祁述裕、于国华:《海两岸文化产业的比较与借鉴》,《东岳论丛》,2010年第10期。

[2]参见尹绍亭、鸟尼尔:《生态博物馆与民族文化生态村》,《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作者单位: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部)

来源:《福建论坛》2011年第2期

下载中共上海市奉贤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贤文化建设促进区域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共上海市奉贤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贤文化建设促进区域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