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选择与坚持—— 清华2015首次研究生毕业典礼 校长演讲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共有1318名同学获得博士、硕士学位。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同学们奋力拼搏完成学业表示祝贺!同时,向悉心指导你们的老师、辛勤培育你们的家人和一路支持你们的亲友,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在今天这个场合,给大家讲点什么。大家知道,在过去几次毕业典礼上,我曾经讲过理想、担当、良知、敬畏等这样一些关于价值信念的话题,勉励同学们在实现自我价值和履行家庭责任的同时,肩负起推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类文明进步的时代重任。这既是对同学们提出的一些做人做事方面的希望,也是我自己经历中的一些感悟和体会。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选择与坚持。前不久,我在台湾访问的时候见到一本书,书名叫《Outliers》,书的内容与去年全校教育工作讨论会的主题很吻合,我就买了下来,在回北京的路上很快读完了。书中讲了很多故事来说明社会环境、机遇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作用。不过,我从这些故事中得到了一些新的不同的感受和启示,在此与大家分享。
第一是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要怨天尤人。这本书讲到加拿大冰球国家队的故事,作者发现在这些国家队选手中有一个规律性现象——他们大部分人都出生在1、2月份,很少有在年底出生的。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在加拿大这个冰球运动狂热的国家,教练们会挑选9到10岁的小选手组成“巡回赛小组”,而分组的时间界线恰好是1月1日,换句话说,1月1日到当年12月31日之间出生的球员会被分在一组。对10来岁的孩子来说,几个月的年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那些大月份出生的小孩发育更成熟,更容易在同组竞争中胜出。而一个小选手一旦被选中,他将拥有更好的教练、更出色的队友、参加更多的比赛。久而久之,这些孩子的成绩会越来越好,其中最优秀的一部分人就进入到国家队。大月份出生的运动员从一开始幸运地获得了那些微小的机会,并通过努力逐渐把这些机会累积成自己的优势,最终成为国家队选手。这个规律不仅存在于加拿大冰球运动中,在美国的棒球运动、欧洲的足球运动甚至在学校教育中也有类似现象。
这告诉我们,每件事情的起步阶段都很重要,不要因为事情小就忽视它,不要因为是刚开始就不认真去做。同学们,你们离开学校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可能是积累未来发展优势的那个机会。希望大家迈好这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把自己的成长融入到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洪流中,即使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也决不要消极悲观、怨天尤人。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体会。
第二是要长期坚持,全心投入,不要轻易放弃。大家在学校时有不少观看高水平演出的机会。当我们陶醉于婉转悠扬的乐曲时,经常会赞叹演奏者的高超技巧,并可能会将此归功于他们的非凡天赋。《Outliers》这本书却讲了另外一个发现:无论是小提琴还是钢琴专业的学生,他们从5岁左右开始学琴,到20岁时,那些具有成为世界级独奏家潜质的学生都至少练习了10000小时,那些被认为比较优秀的学生累计练习了8000小时,而那些被认为将来只能成为一名音乐辅导老师的学生只练习了4000小时。这就是所谓的“10000小时法则”,如果一个人的技能要达到世界水准,他(她)的练习时间通常需要超过10000小时。这个法则也应验在我们熟知的很多著名人士身上。比如,比尔 盖茨就几乎把自己的青少年时光都用在了计算机程序开发上。从1968年他上七年级开始,到大二退学创办微软公司,这期间盖茨持续编程有7年时间,远远超过10000小时,据说当时世界上有盖茨这样经历的人不超过50个。因此,当1975年个人计算机开始进入家庭时代的黎明时刻,能占据最有利的位置去拥抱第一缕曙光的人,自然非“盖茨”们莫属。前不久,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来清华演讲,我问了他一个问题——对于创业者来说,什么最重要?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不要放弃”。我们的古人也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做一件事情,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你才能从中产生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获得与众不同的感悟和洞察,这是一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没有这样的积累,即便机会到了你的面前,也很难能把握住。所以,平庸与卓越之间的差别,不在于天赋,而在于长期的坚持、持续的投入。这是我想告诉大家的第二点体会。
我要说的第三点是,要懂得取舍,有所不为,不要被眼前利益所诱惑。去年下半年,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 库克在清华有一个对话活动。当被问到“在过去3年中哪些是你做的最困难的决策”时,库克回答说,最难的是“决定不做什么”。因为苹果公司有太多伟大的、令人兴奋的想法。他又被问到,是不是要从好的想法中选择最好的想法,去掉次好的想法?令人惊讶的是,库克说,我们所有的想法都是最好的想法,但苹果公司只能选择其中一种,并努力把它做到极致,其他的都会果断放弃。同学们,人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对优秀的人而言,选择更是人生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今天你们走向社会,将面临各种各样的机遇、诱惑,也会遇到很多的挑战、挫折。每当这时候,你都是在回答与“选择”相关的问题。我希望大家,无论面对机会还是挑战,都能有舍弃的胸怀和勇气,都能从国家利益出发、从大众福祉出发,选择最有价值的事情,专心专注地做下去,在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事业中让自己从优秀走向更加优秀。
同学们,刚才我讲的是自己从很多人、很多事中得到的三点感悟。当然,即使大家做到了这三点,也未必一定能获得你所期望的结果。刚才童之磊校友就讲到他从2000年创业至今,所经历的多次挫折和失败。但我相信,只要做到了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持之以恒,勇于舍弃,你们就会从自己的每一次经历中收获对成功与失败更为深刻的理解。那时候,世界依然属于你,创造精彩人生的空间依然为你敞开。正如敬爱的朱镕基学长在纪念经管学院建院30周年时,对清华同学们讲的那样,“要大胆地试,不要怕失败;你们还年轻,失败了也无所谓”。
谢谢大家!读后感:
大约在晚饭后看到几位THU的朋友不约而同的转载了这篇文章,刚才大致看了一遍,满满的正能量。
一万小时,大约是一个人三到五年的工作学习时间,能够做些什么呢?反思一下,我的笔记本电脑用了六年大约五千个小时,我用他做了什么呢?CAD,CAXA,MATLAB,LINGO,MAPLE,MATHMATIC,PS,OFFICE等软件真的学会并精通了吗?当初学电脑过国家计算机三级的目标实现了吗? 都没有!
更多的还是用于上人人聊QQ看电视电影,在旁观别人成功的过程中忘记了自己最应该做的事情是“专注坚持”。
也是在今晚,第一次给自己定了一个五年计划。这个计划里除了世俗的一些目标,更多的是一样利用2015-2020年这五年时间踏踏实实做工作,在法律这条道路上走出自己的精彩。
曾经有很长一段,我曾经沉迷于人人和QQ,每天发很多无聊且幼稚的话,自以为很有道理,其实无聊就是无聊,浪费时间也害了自己。真正的存在感不是靠上网刷出来的,而且踏踏实实干出来了。点滴积累,强过空喊口号;一败再败,强过空谈成功。
五年,一万多小时的工作时间,如果用心足够掌握审判实务技能,也可以为今后的发展垫定扎实的基础。
不一定非要为考试、为文凭而夜以继日,但也不能因一时的得意而忘形,坚守心中不变的梦想,为正义之光,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快乐生活。
第二篇:清华校长陈吉宁最新演讲:选择与坚持
清华大学陈吉宁校长于在2015年第一次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演讲非常精彩,值得细细阅读。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共有1318名同学获得博士、硕士学位。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同学们奋力拼搏完成学业表示祝贺!同时,向悉心指导你们的老师、辛勤培育你们的家人和一路支持你们的亲友,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在今天这个场合,给大家讲点什么。大家知道,在过去几次毕业典礼上,我曾经讲过理想、担当、良知、敬畏等这样一些关于价值信念的话题,勉励同学们在实现自我价值和履行家庭责任的同时,肩负起推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类文明进步的时代重任。这既是对同学们提出的一些做人做事方面的希望,也是我自己经历中的一些感悟和体会。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选择与坚持。前不久,我在台湾访问的时候见到一本书,书名叫《Outliers》,书的内容与去年全校教育工作讨论会的主题很吻合,我就买了下来,在回北京的路上很快读完了。书中讲了很多故事来说明社会环境、机遇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作用。不过,我从这些故事中得到了一些新的不同的感受和启示,在此与大家分享。
第一是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要怨天尤人。这本书讲到加拿大冰球国家队的故事,作者发现在这些国家队选手中有一个规律性现象——他们大部分人都出生在1、2月份,很少有在年底出生的。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在加拿大这个冰球运动狂热的国家,教练们会挑选9到10岁的小选手组成巡回赛小组,而分组的时间界线恰好是1月1日,换句话说,1月1日到当年12月31日之间出生的球员会被分在一组。对10来岁的孩子来说,几个月的年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那些大月份出生的小孩发育更成熟,更容易在同组竞争中胜出。而一个小选手一旦被选中,他将拥有更好的教练、更出色的队友、参加更多的比赛。久而久之,这些孩子的成绩会越来越好,其中最优秀的一部分人就进入到国家队。大月份出生的运动员从一开始幸运地获得了那些微小的机会,并通过努力逐渐把这些机会累积成自己的优势,最终成为国家队选手。这个规律不仅存在于加拿大冰球运动中,在美国的棒球运动、欧洲的足球运动甚至在学校教育中也有类似现象。
这告诉我们,每件事情的起步阶段都很重要,不要因为事情小就忽视它,不要因为是刚开始就不认真去做。同学们,你们离开学校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可能是积累未来发展优势的那个机会。希望大家迈好这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把自己的成长融入到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洪流中,即使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也决不要消极悲观、怨天尤人。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体会。
第二是要长期坚持,全心投入,不要轻易放弃。大家在学校时有不少观看高水平演出的机会。当我们陶醉于婉转悠扬的乐曲时,经常会赞叹演奏者的高超技巧,并可能会将此归功于他们的非凡天赋。《Outliers》这本书却讲了另外一个发现:无论是小提琴还是钢琴专业的学生,他们从5岁左右开始学琴,到20岁时,那些具有成为世界级独奏家潜质的学生都至少练习了10000小时,那些被认为比较优秀的学生累计练习了8000小时,而那些被认为将来只能成为一名音乐辅导老师的学生只练习了4000小时。这就是所谓的10000小时法则,如果一个人的技能要达到世界水准,他(她)的练习时间通常需要超过10000小时。这个法则也应验在我们熟知的很多著名人士身上。比如,比尔盖茨就几乎把自己的青少年时光都用在了计算机程序开发上。从1968年他上七年级开始,到大二退学创办微软公司,这期间盖茨持续编程有7年时间,远远超过10000小时,据说当时世界上有盖茨这样经历的人不超过50个。因此,当1975年个人计算机开始进入家庭时代的黎明时刻,能占据最有利的位置去拥抱第一缕曙光的人,自然非盖茨们莫属。
前不久,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来清华演讲,我问了他一个问题——对于创业者来说,什么最重要?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不要放弃。我们的古人也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做一件事情,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你才能从中产生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获得与众不同的感悟和洞察,这是一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没有这样的积累,即便机会到了你的面前,也很难能把握住。所以,平庸与卓越之间的差别,不在于天赋,而在于长期的坚持、持续的投入。这是我想告诉大家的第二点体会。
我要说的第三点是,要懂得取舍,有所不为,不要被眼前利益所诱惑。去年下半年,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在清华有一个对话活动。当被问到在过去3年中哪些是你做的最困难的决策时,库克回答说,最难的是决定不做什么。因为苹果公司有太多伟大的、令人兴奋的想法。他又被问到,是不是要从好的想法中选择最好的想法,去掉次好的想法?
令人惊讶的是,库克说,我们所有的想法都是最好的想法,但苹果公司只能选择其中一种,并努力把它做到极致,其他的都会果断放弃。同学们,人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对优秀的人而言,选择更是人生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今天你们走向社会,将面临各种各样的机遇、诱惑,也会遇到很多的挑战、挫折。每当这时候,你都是在回答与选择相关的问题。我希望大家,无论面对机会还是挑战,都能有舍弃的胸怀和勇气,都能从国家利益出发、从大众福祉出发,选择最有价值的事情,专心专注地做下去,在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事业中让自己从优秀走向更加优秀。
同学们,刚才我讲的是自己从很多人、很多事中得到的三点感悟。当然,即使大家做到了这三点,也未必一定能获得你所期望的结果。刚才童之磊校友就讲到他从2000年创业至今,所经历的多次挫折和失败。但我相信,只要做到了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持之以恒,勇于舍弃,你们就会从自己的每一次经历中收获对成功与失败更为深刻的理解。那时候,世界依然属于你,创造精彩人生的空间依然为你敞开。正如敬爱的朱镕基学长在纪念经管学院建院30周年时,对清华同学们讲的那样,要大胆地试,不要怕失败;你们还年轻,失败了也无所谓。
第三篇:清华校长本科生毕业典礼励志演讲
《在坚持和选择中自强不息》
文/陈吉宁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是你们人生中阳光灿烂的一天。四年的大学生活,已变成无数难忘的画面,从备战国庆游行的八天七夜,到百年校庆的志愿服务;从阳光长跑的脚步与汗水,到《马兰花开》的泪光和欢笑;从人人网的转载与吐槽,到清芬园麻辣香锅的排队和回味你们把一段终将逝去的青春,永远定格在这里!我和全校教职员工,有幸在你们的故事中充当配角,感受你们的激情,见证你们的成长,分享你们的收获。
今天,也是一个感恩和庆贺的日子。我要感谢所有家长和教职员工,你们的默默付出,使同学们的青春大戏顺利杀青,在更大的舞台上开始更精彩的续集。我衷心祝贺各位受表彰的同学,你们用努力奋斗成为大家的榜样,你们是清华今天的骄傲!我更想到那些曾在学业、爱情和成长中挫败过、彷徨过的同学,你们克服了困难,经历了磨练,战胜了自我,取得了无法用分数记录的进步,你们的毕业更值得祝贺,我为你们感到自豪!
同学们,你们成长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人类的命运休戚与共,各国的发展息息相关;你们成长在信息化方兴未艾的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蓬勃发展;你们成长在文化交融日益加深的时代,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文明交相辉映;你们更成长在中国快速崛起的时代,我们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中华民族更加自信地迈向伟大复兴。
与我们这一代人相比,你们的视野更宽、知识更广、节奏更快,更自觉地开始了个性发展,更多地拥有了独立、平等和开放的意识。今天,你们大学毕业了。无论毕业后是走向社会还是继续读研,你们都将置身新的环境、面对新的变化。你们的学习成长将拥有更大的自主性,生活交往将面对更复杂的社会关系,事业发展将面临更多的机遇、更多的选择。我想告诉你们,机遇不仅孕育着成功也伴随着挑战,迎接挑战不仅需要追求卓越,也要懂得坚持,更要学会放弃。
今年1月,我们在达沃斯举办了一场高层圆桌会议,邀请了多位世界知名人士,请他们对清华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当谈到对年轻人的培养时,澳大利亚前总理、现在又再次担任总理的陆克文先生对我说,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要回答三个重要问题:你相信什么?你为什么相信?你能为你所相信的做些什么?
因为每个人的生活和事业都不会一帆风顺,总是起起伏伏,甚至会遭遇挫折和失败。当人生处于低潮的时候,只有回归到最基本的价值观,坚信自己所相信的,才能在挑战中把握机遇,在绝望中看到希望。今天,我想结合身边的三个故事,对同学们的未来发展谈一些看法。
大家知道,清华最近启动了苏世民全球学者项目。在和项目捐赠人苏世民的交往中,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说起学生时代有一位田径教练,总让他们大冷天在停车场练冲刺和中长跑。在他们累得筋疲力尽、双腿麻木的时候,教练还冲他们大喊:再跑一圈,再跑一圈!
因为训练多一分付出,对抗才多一分收获。在一圈又一圈的奔跑中,他逐渐懂得,“再跑一圈”不仅是对身体的训练,更是意志品质的磨练,这也成了他的价值追求和人生信条。“再跑一圈”,就是选择努力和坚持,努力就是机遇,坚持就有希望。
第二个是关于选择的故事。两年前,我校新闻学院组织研究生国际实习,很多同学争着去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但有一个女生主动提出要去埃及。那时候,埃及正处于严重的动荡时期,政局不稳,社会混乱,随时面临着各种危险。
但她觉得,作为一个未来的新闻人,应该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应该在风险中锻炼成长。听了她的故事,我很受感动,也很欣赏她对新闻事业的执著和热爱。我相信,她的选择不仅意味着更大的付出和努力,更折射出她的独立人格和职业信念。
还有一个是清华长期合作伙伴新加坡佳通集团的故事。集团执行董事林美金女士曾跟我说,公司最早是在印尼做轮胎,总裁林德祥先生热心公益事业,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了很多贡献。由于林先生的为人和经营之道,集团的一个子公司顺利取得了烟草产业的经营执照。一般来说,大家都会认为这是一个赚钱的好机会。
但林先生对子女们说,一本万利的生意谁都想做,但这种生意容易让人见利忘义,对企业发展不利,对子女们的未来也不好;何况烟草不利于公众健康,做烟草有违他的道德良知。在如此巨大的诱惑面前,他们毅然决定放弃。这么多年来,佳通集团始终以橡胶轮胎为主业,经过三代人的努力,终于成为新加坡著名的跨国企业。
同学们,这三个故事揭示了同一个道理,那就是:不管你处在人生的高峰还是低谷,命运终究需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当你经过长途跋涉、身心疲惫时,只有坚持“再跑一圈”,才能冲出困境、跨越极限,迎来意想不到的新机遇,迈向人生旅程的新起点;当你面临困难挑战、风险危机时,只有坚持独立思考、不随大流,才能做出正确选择,敢于迎难而上,超越自我,赢得尊重;当你面对巨大的压力或者诱惑时,只有坚守最基本的价值观,才能看淡得失、懂得放弃,获得内心的宁静,感受到生命的厚重。
同学们,XX年,你们大学毕业了。1XX年前,建校不久的清华参加了第一届远东运动会,开启了中国学校参加国际竞技之先河。90年前,汪鸾翔学长创作了清华校歌,成为我们永远的心灵之歌。时光流逝,有些人经历了命运的波澜,赢得了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有些事经过了岁月的磨洗,已成为历史长河中最妙曼、最独特的风景。
今天是7月17日,是你们从过去走向未来的节点;今天,刚好也是清华老学长杨绛先生102岁生日。杨先生与清华同岁,走过了百年沧桑,历尽了人生坎坷,却始终保持着高贵、生动和优雅的品质,把她的温馨、温暖和安宁传递给我们。
前几天我去看她,先生特意叮嘱说,学校很忙,生日时就不要来了,替她吃一碗长寿面就行。我提议,今天我们都去吃一碗长寿面,为我们的老学长贺寿,也为你们的明天祝福。祝愿你们在坚持中成长、在选择中成熟,像杨绛先生那样生命之河长流、事业之树长青!
谢谢大家。
第四篇:清华研究生毕业典礼校长的讲话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清华研究生毕业典礼校长的讲话
清华大学2015年第一次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综合体育馆举行,1300多名毕业研究生同学身着学位服参加了典礼。校领导陈吉宁、陈旭、程建平、邱勇、韩景阳、史宗恺、邓卫、姜胜耀、吉俊民、杨斌,校长助理尤政,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孟安明、曾攀出席典礼。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杨斌主持典礼仪式。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孟安明通报了清华大学2015年第一次研究生毕业及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情况。2015年研究生第一次毕业630人,其中博士294人,硕士336人(含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数据)。2015年第一次授予研究生学位1318人,其中博士316人,硕士1002人。
在热烈的掌声中,校长陈吉宁发表了题为《选择与坚持》的演讲。陈吉宁代表学校,向毕业生同学表示祝贺,向同学们的老师、亲友表示敬意和感谢。他从自己读到的《Outliers》这本书谈起,与毕业生同学们分享了从几个故事中得到的感受和启示。
第一个故事讲的是加拿大冰球国家队选手,他们的生日大多集中在1、2月份。这是因为这些大月份的选手从一开始幸运地获得了一些微小的机会,通过努力逐渐把这些机会累积成自己的优势。陈吉宁说,希望同学们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这些都可能是积累未来发展优势的机会。
第二个故事讲的是“10000小时”法则,即如果一个人的技能要达到世界水准,通常需要经过10000小时以上的练习。陈吉宁告诉同学们,平庸与卓越之间的差别,不在于天赋,而在于长期的坚持和持续的投入,这是一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从中产生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获得与众不同的感悟和洞察,当机会到来了才能把握住。
第三个讲的是苹果公司的故事,他们只选择一个想法,并努力把它做到极致,其他的想法哪怕再好都会果断放弃。讲完这个故事,陈吉宁说,人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对优秀的人而言,选择更是人生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希望同学们无论面对机会还是挑战,都能有舍弃的胸怀和勇气,都能从国家利益出发、从大众福祉出发,选择最有价值的事情,专心专注地做下去,在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事业中让自己从优秀走向更加优秀。
最后,陈吉宁引用朱镕基学长在纪念经管学院建院30周年时对清华学子的寄语“要大胆地试,不要怕失败;你们还年轻,失败了也无所谓”,鼓励同学们要坦然面对失败与挫折,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持之以恒,勇于舍弃,努力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1993级本科校友、1998级研究生校友、中文在线董事长童之磊作为校友代表发言。实习记者 张 宇 摄
1993级本科校友、1998级研究生校友、中文在线董事长童之磊作为校友代表发言。童之磊以自己在数字出版这一创新道路上坚持不懈奋斗的故事为例,鼓励同学们在世界变革的新时代要胸怀大志、独立思考,选择一条最合适自己的路矢志不渝地走下去,这样才能引领时代、改变世界,肩负起清华人的责任与使命。
毕业生代表、建筑学院2009级博士生袁晓辉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清华五年半学习科研生活的感悟。她表示要怀有持续学习的态度和对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追求,在这个变革的时代里用不变的心来回报母校的培育。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学位授予仪式上,校领导为毕业生授予学位,并与毕业生合影留念。清华大学“研究生良师益友”导师代表,特等奖学金获得者导师代表,学术新秀获得者导师代表,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导师代表,学校各院系、部门负责人,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以及部分毕业生亲友参加了毕业典礼。
校长陈吉宁发表了题为《选择与坚持》的演讲,以下为演讲内容: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共有1318名同学获得博士、硕士学位。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同学们奋力拼搏完成学业表示祝贺!同时,向悉心指导你们的老师、辛勤培育你们的家人和一路支持你们的亲友,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在今天这个场合,给大家讲点什么。大家知道,在过去几次毕业典礼上,我曾经讲过理想、担当、良知、敬畏等这样一些关于价值信念的话题,勉励同学们在实现自我价值和履行家庭责任的同时,肩负起推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类文明进步的时代重任。这既是对同学们提出的一些做人做事方面的希望,也是我自己经历中的一些感悟和体会。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选择与坚持。前不久,我在台湾访问的时候见到一本书,书名叫《Outliers》,书的内容与去年全校教育工作讨论会的主题很吻合,我就买了下来,在回北京的路上很快读完了。书中讲了很多故事来说明社会环境、机遇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作用。不过,我从这些故事中得到了一些新的不同的感受和启示,在此与大家分享。
第一是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要怨天尤人。这本书讲到加拿大冰球国家队的故事,作者发现在这些国家队选手中有一个规律性现象——他们大部分人都出生在1、2月份,很少有在年底出生的。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在加拿大这个冰球运动狂热的国家,教练们会挑选9到10岁的小选手组成“巡回赛小组”,而分组的时间界线恰好是1月1日,换句话说,1月1日到当年12月31日之间出生的球员会被分在一组。对10来岁的孩子来说,几个月的年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那些大月份出生的小孩发育更成熟,更容易在同组竞争中胜出。而一个小选手一旦被选中,他将拥有更好的教练、更出色的队友、参加更多的比赛。久而久之,这些孩子的成绩会越来越好,其中最优秀的一部分人就进入到国家队。大月份出生的运动员从一开始幸运地获得了那些微小的机会,并通过努力逐渐把这些机会累积成自己的优势,最终成为国家队选手。这个规律不仅存在于加拿大冰球运动中,在美国的棒球运动、欧洲的足球运动甚至在学校教育中也有类似现象。
这告诉我们,每件事情的起步阶段都很重要,不要因为事情小就忽视它,不要因为是刚开始就不认真去做。同学们,你们离开学校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可能是积累未来发展优势的那个机会。希望大家迈好这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把自己的成长融入到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洪流中,即使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也决不要消极悲观、怨天尤人。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体会。
第二是要长期坚持,全心投入,不要轻易放弃。大家在学校时有不少观看高水平演出的机会。当我们陶醉于婉转悠扬的乐曲时,经常会赞叹演奏者的高超技巧,并可能会将此归功于他们的非凡天赋。《Outliers》这本书却讲了另外一个发现:无论是小提琴还是钢琴专业的学生,他们从5岁左右开始学琴,到20岁时,那些具有成为世界级独奏家潜质的学生都至少练习了10000小时,那些被认为比较优秀的学生累计练习了8000小时,而那些被认为将来只能成为一名音乐辅导老师的学生只练习了4000小时。这就是所谓的“10000小时法则”,如果一个人的技能要达到世界水准,他(她)的练习时间通常需要超过10000小时。这个法则也应验在我们熟知的很多著名人士身上。比如,比尔•盖茨就几乎把自己的青少年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时光都用在了计算机程序开发上。从1968年他上七年级开始,到大二退学创办微软公司,这期间盖茨持续编程有7年时间,远远超过10000小时,据说当时世界上有盖茨这样经历的人不超过50个。因此,当1975年个人计算机开始进入家庭时代的黎明时刻,能占据最有利的位置去拥抱第一缕曙光的人,自然非“盖茨”们莫属。前不久,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来清华演讲,我问了他一个问题——对于创业者来说,什么最重要?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不要放弃”。我们的古人也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做一件事情,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你才能从中产生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获得与众不同的感悟和洞察,这是一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没有这样的积累,即便机会到了你的面前,也很难能把握住。所以,平庸与卓越之间的差别,不在于天赋,而在于长期的坚持、持续的投入。这是我想告诉大家的第二点体会。
我要说的第三点是,要懂得取舍,有所不为,不要被眼前利益所诱惑。去年下半年,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在清华有一个对话活动。当被问到“在过去3年中哪些是你做的最困难的决策”时,库克回答说,最难的是“决定不做什么”。因为苹果公司有太多伟大的、令人兴奋的想法。他又被问到,是不是要从好的想法中选择最好的想法,去掉次好的想法?令人惊讶的是,库克说,我们所有的想法都是最好的想法,但苹果公司只能选择其中一种,并努力把它做到极致,其他的都会果断放弃。同学们,人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对优秀的人而言,选择更是人生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今天你们走向社会,将面临各种各样的机遇、诱惑,也会遇到很多的挑战、挫折。每当这时候,你都是在回答与“选择”相关的问题。我希望大家,无论面对机会还是挑战,都能有舍弃的胸怀和勇气,都能从国家利益出发、从大众福祉出发,选择最有价值的事情,专心专注地做下去,在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事业中让自己从优秀走向更加优秀。
同学们,刚才我讲的是自己从很多人、很多事中得到的三点感悟。当然,即使大家做到了这三点,也未必一定能获得你所期望的结果。刚才童之磊校友就讲到他从2000年创业至今,所经历的多次挫折和失败。但我相信,只要做到了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持之以恒,勇于舍弃,你们就会从自己的每一次经历中收获对成功与失败更为深刻的理解。那时候,世界依然属于你,创造精彩人生的空间依然为你敞开。正如敬爱的朱镕基学长在纪念经管学院建院30周年时,对清华同学们讲的那样,“要大胆地试,不要怕失败;你们还年轻,失败了也无所谓”。
谢谢大家!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加油!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五篇:清华研究生毕业典礼校长的最后一讲
清华研究生毕业典礼校长的“最后一讲”
2015年01月30日09:45 清华新闻网 我有话说 收藏本文
清华[微博]新闻网1月27日电(实习记者 曲 田)1月27日,清华大学[微博]2015年第一次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综合体育馆举行,1300多名毕业研究生同学身着学位服参加了典礼。校领导陈吉宁、陈旭、程建平、邱勇、韩景阳、史宗恺、邓卫、姜胜耀、吉俊民、杨斌,校长助理尤政,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孟安明、曾攀出席典礼。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杨斌主持典礼仪式。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孟安明通报了清华大学2015年第一次研究生毕业及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情况。2015年研究生第一次毕业630人,其中博士294人,硕士336人(含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数据)。2015年第一次授予研究生学位1318人,其中博士316人,硕士1002人。
在热烈的掌声中,校长陈吉宁发表了题为《选择与坚持》的演讲。陈吉宁代表学校,向毕业生同学表示祝贺,向同学们的老师、亲友表示敬意和感谢。他从自己读到的《Outliers》这本书谈起,与毕业生同学们分享了从几个故事中得到的感受和启示。
第一个故事讲的是加拿大冰球国家队选手,他们的生日大多集中在1、2月份。这是因为这些大月份的选手从一开始幸运地获得了一些微小的机会,通过努力逐渐把这些机会累积成自己的优势。陈吉宁说,希望同学们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这些都可能是积累未来发展优势的机会。
第二个故事讲的是“10000小时”法则,即如果一个人的技能要达到世界水准,通常需要经过10000小时以上的练习。陈吉宁告诉同学们,平庸与卓越之间的差别,不在于天赋,而在于长期的坚持和持续的投入,这是一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从中产生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获得与众不同的感悟和洞察,当机会到来了才能把握住。
第三个讲的是苹果公司的故事,他们只选择一个想法,并努力把它做到极致,其他的想法哪怕再好都会果断放弃。讲完这个故事,陈吉宁说,人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对优秀的人而言,选择更是人生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希望同学们无论面对机会还是挑战,都能有舍弃的胸怀和勇气,都能从国家利益出发、从大众福祉出发,选择最有价值的事情,专心专注地做下去,在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事业中让自己从优秀走向更加优秀。
最后,陈吉宁引用朱镕基学长在纪念经管学院建院30周年时对清华学子的寄语“要大胆地试,不要怕失败;你们还年轻,失败了也无所谓”,鼓励同学们要坦然面对失败与挫折,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持之以恒,勇于舍弃,努力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1993级本科校友、1998级研究生校友、中文在线董事长童之磊作为校友代表发言。实习记者 张 宇 摄
1993级本科校友、1998级研究生校友、中文在线董事长童之磊作为校友代表发言。童之磊以自己在数字出版这一创新道路上坚持不懈奋斗的故事为例,鼓励同学们在世界变革的新时代要胸怀大志、独立思考,选择一条最合适自己的路矢志不渝地走下去,这样才能引领时代、改变世界,肩负起清华人的责任与使命。
毕业生代表、建筑学院2009级博士生袁晓辉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清华五年半学习科研生活的感悟。她表示要怀有持续学习的态度和对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追求,在这个变革的时代里用不变的心来回报母校的培育。
学位授予仪式上,校领导为毕业生授予学位,并与毕业生合影留念。清华大学“研究生良师益友”导师代表,特等奖学金获得者导师代表,学术新秀获得者导师代表,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导师代表,学校各院系、部门负责人,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以及部分毕业生亲友参加了毕业典礼。
校长陈吉宁发表了题为《选择与坚持》的演讲,以下为演讲内容: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共有1318名同学获得博士、硕士学位。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同学们奋力拼搏完成学业表示祝贺!同时,向悉心指导你们的老师、辛勤培育你们的家人和一路支持你们的亲友,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在今天这个场合,给大家讲点什么。大家知道,在过去几次毕业典礼上,我曾经讲过理想、担当、良知、敬畏等这样一些关于价值信念的话题,勉励同学们在实现自我价值和履行家庭责任的同时,肩负起推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类文明进步的时代重任。这既是对同学们提出的一些做人做事方面的希望,也是我自己经历中的一些感悟和体会。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选择与坚持。前不久,我在台湾访问的时候见到一本书,书名叫《Outliers》,书的内容与去年全校教育工作讨论会的主题很吻合,我就买了下来,在回北京的路上很快读完了。书中讲了很多故事来说明社会环境、机遇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作用。不过,我从这些故事中得到了一些新的不同的感受和启示,在此与大家分享。
第一是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要怨天尤人。这本书讲到加拿大冰球国家队的故事,作者发现在这些国家队选手中有一个规律性现象——他们大部分人都出生在1、2月份,很少有在年底出生的。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在加拿大这个冰球运动狂热的国家,教练们会挑选9到10岁的小选手组成“巡回赛小组”,而分组的时间界线恰好是1月1日,换句话说,1月1日到当年12月31日之间出生的球员会被分在一组。对10来岁的孩子来说,几个月的年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那些大月份出生的小孩发育更成熟,更容易在同组竞争中胜出。而一个小选手一旦被选中,他将拥有更好的教练、更出色的队友、参加更多的比赛。久而久之,这些孩子的成绩会越来越好,其中最优秀的一部分人就进入到国家队。大月份出生的运动员从一开始幸运地获得了那些微小的机会,并通过努力逐渐把这些机会累积成自己的优势,最终成为国家队选手。这个规律不仅存在于加拿大冰球运动中,在美国的棒球运动、欧洲的足球运动甚至在学校教育中也有类似现象。
这告诉我们,每件事情的起步阶段都很重要,不要因为事情小就忽视它,不要因为是刚开始就不认真去做。同学们,你们离开学校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可能是积累未来发展优势的那个机会。希望大家迈好这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把自己的成长融入到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洪流中,即使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也决不要消极悲观、怨天尤人。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体会。
第二是要长期坚持,全心投入,不要轻易放弃。大家在学校时有不少观看高水平演出的机会。当我们陶醉于婉转悠扬的乐曲时,经常会赞叹演奏者的高超技巧,并可能会将此归功于他们的非凡天赋。《Outliers》这本书却讲了另外一个发现:无论是小提琴还是钢琴专业的学生,他们从5岁左右开始学琴,到20岁时,那些具有成为世界级独奏家潜质的学生都至少练习了10000小时,那些被认为比较优秀的学生累计练习了8000小时,而那些被认为将来只能成为一名音乐辅导老师的学生只练习了4000小时。这就是所谓的“10000小时法则”,如果一个人的技能要达到世界水准,他(她)的练习时间通常需要超过10000小时。这个法则也应验在我们熟知的很多著名人士身上。比如,比尔•盖茨就几乎把自己的青少年时光都用在了计算机程序开发上。从1968年他上七年级开始,到大二退学创办微软公司,这期间盖茨持续编程有7年时间,远远超过10000小时,据说当时世界上有盖茨这样经历的人不超过50个。因此,当1975年个人计算机开始进入家庭时代的黎明时刻,能占据最有利的位置去拥抱第一缕曙光的人,自然非“盖茨”们莫属。前不久,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来清华演讲,我问了他一个问题——对于创业者来说,什么最重要?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不要放弃”。我们的古人也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做一件事情,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你才能从中产生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获得与众不同的感悟和洞察,这是一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没有这样的积累,即便机会到了你的面前,也很难能把握住。所以,平庸与卓越之间的差别,不在于天赋,而在于长期的坚持、持续的投入。这是我想告诉大家的第二点体会。
我要说的第三点是,要懂得取舍,有所不为,不要被眼前利益所诱惑。去年下半年,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在清华有一个对话活动。当被问到“在过去3年中哪些是你做的最困难的决策”时,库克回答说,最难的是“决定不做什么”。因为苹果公司有太多伟大的、令人兴奋的想法。他又被问到,是不是要从好的想法中选择最好的想法,去掉次好的想法?令人惊讶的是,库克说,我们所有的想法都是最好的想法,但苹果公司只能选择其中一种,并努力把它做到极致,其他的都会果断放弃。同学们,人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对优秀的人而言,选择更是人生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今天你们走向社会,将面临各种各样的机遇、诱惑,也会遇到很多的挑战、挫折。每当这时候,你都是在回答与“选择”相关的问题。我希望大家,无论面对机会还是挑战,都能有舍弃的胸怀和勇气,都能从国家利益出发、从大众福祉出发,选择最有价值的事情,专心专注地做下去,在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事业中让自己从优秀走向更加优秀。
同学们,刚才我讲的是自己从很多人、很多事中得到的三点感悟。当然,即使大家做到了这三点,也未必一定能获得你所期望的结果。刚才童之磊校友就讲到他从2000年创业至今,所经历的多次挫折和失败。但我相信,只要做到了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持之以恒,勇于舍弃,你们就会从自己的每一次经历中收获对成功与失败更为深刻的理解。那时候,世界依然属于你,创造精彩人生的空间依然为你敞开。正如敬爱的朱镕基学长在纪念经管学院建院30周年时,对清华同学们讲的那样,“要大胆地试,不要怕失败;你们还年轻,失败了也无所谓”。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