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条件下加快自主创新问题研究.

时间:2019-05-14 17:41: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型工业化条件下加快自主创新问题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型工业化条件下加快自主创新问题研究.》。

第一篇:新型工业化条件下加快自主创新问题研究.

新型工业化条件下加快自主创新问题研

究(1)

自主创新是“十一五”期间国家产业政策扶持的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快,自主创新是目前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不断提高抵御风险能力的重举措。加速推进新型必须加快自主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自主创新;新型工业化;问题;对策

加快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十一五”时期引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任务,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中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迫切需。也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迫切需。面对当前的国际经济环境,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快自主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加快自主创新的客观必然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科技竞争日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加快自主创新是我国基于目前的国际经济环境和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现状而提出来的,目的就是既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又保持较强的创新竞争力。加快自主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综合国力的需。

自主创新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技术进步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而且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是当前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项重措施,也是转变发最方式、增强企业和经济发展后劲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水平和产业结构的技术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总的来看,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中国传统工业化道路以粗放型为主特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主是依托高投入、高能耗取得的,技术创新明显不足,这种粗放型高增长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日渐严重。因此,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必须加快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自主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需。加快自主创新是企业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利器。中国传统工业化是建立在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基础之上的。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外向度只有15%左右,2006年达到了65%,2008年仍高达60%以上,极大地增添了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和潜在风险。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由注重产业大而全“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资源型工业为支撑,以集群化发展为手段,大力优化工业结构,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结合起来,把工业发展牢固建立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坚强支撑,确保新型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加快自主创新是有效应对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提高抵御风险能力的需。今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急剧恶化,美国的金融危机所产生的金融风险已经从虚拟经济蔓延到实体经济,从金融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导致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对中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明显增强,经济明显存在下行风险,中小企业日见困难,而且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会更加艰难。因此,有效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变危机为机遇,就必须加快自主创新。激发企业活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扩大内需,降低对外依存度,增强企业抵御风险能力。

二、加快自主创新在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加快自主创新有利于形成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在科技发展异常迅速的今天,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越来越大,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已明显超过资本和劳动力的贡献率。加快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动经济增长实现由资源驱动、资本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自主创新有利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自主创新是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新型工业化是速度、质量和效益兼顾的工业化。通过加快自主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以达到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目的。新型工业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用科学技术不断促进工业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科学技术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求和规模,决定着工业化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决定着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自主创新有利于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应对当前国际经济危机的有效措施。自主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自主创新有利于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造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的附加值,提高抵御风险和抗击危机的能力,化“危”为“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永远处于发展前沿。

《营生网》--关注您的营生

摘自主创新是“十一五”期间国家产业政策扶持的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快,自主创新是目前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不断提高抵御风险能力的重举措。加速推进新型必...本篇论文由网友投稿,3COME文档只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请大家参考,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尽快处理。

三、加快自主创新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对策构建创新体系,搭建服务平台。大力推动企业建立“政、产、学、研”协作机制,加快建设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产学研结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企业采用技术入股、股票期权等形式,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创新联合体,建立和健全借力合作创新机制。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深度对接,依据地区优势资源,加强技术进步,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使科技创新成为引领产业向高端发展的动力源。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建立研发中心,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通过政府引导。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各种技术创新服务、专利服务、信息咨询等知识密集型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鼓励采取社会资金、政府集中扶持的多元化投资方式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促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加大创新投入,构建支撑体系。当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遭受了重大冲击,对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危害,导致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增加。应对金融危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大自主创新投入,提升科技持续创新能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大力推进自主品牌建设。品牌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大以品牌运营为核心的无形资本运营。着力引导企业实施国际通行的质量标准,帮助企业建立标准化工作制度,精心培育名优产品,着力打造知名、著名、驰名商标,争创更多的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对企业的自主创新采取激励措施。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的企业给予重奖。加快自主创新,加强自主品牌的建设,构筑起坚强的创新支撑体系,全力走出一条由“数量经济”到“质量经济”再到“品牌经济”的扩张提升之路,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加新品种,提高产品的质量,开拓新的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提高竞争力。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鼓励企业开展信息化,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制造技术的融合,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步伐,改造提升优势产业和传统产业,真正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强化人才支撑。加强对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的培养,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力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加快增长创新的激励机制,努力吸引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营造加快自主创新的社会氛围。借助金融危机,以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具竞争力的环境,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等,培养创新型人才和科技领军人物。

《营生网》--关注您的营生

第二篇:论述我国新型工业化条件下加快自主创新.

论述我国新型工业化条件下加快自主创新

加快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十一五”时期引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中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迫切需要。面对当前的国际经济环境,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快自主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加快自主创新的客观必然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科技竞争日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加快自主创新是我国基于目前的国际经济环境和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现状而提出来的,目的就是既要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又要保持较强的创新竞争力。加快自主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综合国力的需要。

自主创新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技术进步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而且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是当前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转变发最方式、增强企业和经济发展后劲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水平和产业结构的技术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总的来看,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中国传统工业化道路以粗放型为主要特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是依托高投入、高能耗取得的,技术创新明显不足,这种粗放型高增长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日渐严重。因此,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必须加快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自主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需要。加快自主创新是企业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利器。中国传统工业化是建立在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基础之上的。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外向度只有15%左右,2006年达到了65%,2008年仍高达60%以上,极大地增添了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和潜在风险。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要由注重产业大而全“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资源型工业为支撑,以集群化发展为手段,大力优化工业结构,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结合起来,把工业发展牢固建立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坚强支撑,确保新型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加快自主创新是有效应对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提高抵御风险能力的需要。今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急剧恶化,美国的金融危机所产生的金融风险已经从虚拟经济蔓延到实体经济,从金融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导致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对中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明显增强,经济明显存在下行风险,中小企业日见困难,而且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会更加艰难。因此,要有效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变危机为机遇,就必须加快自主创新。激发企业活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扩大内需,降低对外依存度,增强企业抵御风险能力。

二、加快自主创新在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加快自主创新有利于形成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在科技发展异常迅速的今天,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越来越大,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已明显超过资本和劳动力的贡献率。加快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动经济增长实现由资源驱动、资本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自主创新有利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自主创新是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新型工业化是速度、质量和效益兼顾的工业化。通过加快自主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以达到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目的。

新型工业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用科学技术不断促进工业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科学技术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规模,决定着工业化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决定着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自主创新有利于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应对当前国际经济危机的有效措施。自主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自主创新有利于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造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的附加值,提高抵御风险和抗击危机的能力,化“危”为“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永远处于发展前沿。

三、加快自主创新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对策构建创新体系,搭建服务平台。大力推动企业建立“政、产、学、研”协作机制,加快建设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产学研结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企业采用技术 入股、股票期权等形式,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创新联合体,建立和健全借力合作创新机制。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深度对接,依据地区优势资源,加强技术进步,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使科技创新成为引领产业向高端发展的动力源。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建立研发中心,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通过政府引导。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各种技术创新服务、专利服务、信息咨询等知识密集型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鼓励采取社会资金、政府集中扶持的多元化投资方式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促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加大创新投入,构建支撑体系。当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遭受了重大冲击,对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危害,导致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增加。应对金融危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加大自主创新投入,提升科技持续创新能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大力推进自主品牌建设。品牌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大以品牌运营为核心的无形资本运营。着力引导企业实施国际通行的质量标准,帮助企业建立标准化工作制度,精心培育名优产品,着力打造知名、著名、驰名商标,要争创更多的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对企业的自主创新要采取激励措施。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的企业给予重奖。加快自主创新,加强自主品牌的建设,构筑起坚强的创新支撑体系,全力走出一条由“数量经济”到“质量经济”再到“品牌经济”的扩张提升之路,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加新品种,提高产品的质量,开拓新的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提高竞争力。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鼓励企业开展信息化,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制造技术的融合,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步伐,改造提升优势产业和传统产业,真正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nb

本篇论文来自www.xiexiebang.com[范文论文网]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sp;

本篇论文来自www.xiexiebang.com[范文论文网]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第三篇: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

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

是加快发展的必须之举

会议传达了全省推进“两化”工作会议精神。会议指出,省委、省政府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作为“十二五”时期的重大任务,这是着眼于四川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部署,这次会议从理论到实践,都体现出了其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雅安目前刚迈入工业化中期,要实现“两化互动,三产共融”的目标,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更加主动有为地推进“两化”互动发展,要借这次全省推进“两化”工作的东风,推动我市“两化”发展上台阶,赶上全省“两化”发展进程。

会议指出,全国的工业化进程已经进入中期水平,雅安刚刚结束工业化的初级阶段,进入工业化中期,雅安的城市化率处于全省中等水平,工业化城镇化与全省、全国相比有很大差距,因此雅安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时期,“双加速”需要双推动,需要“两化”互动发展。对于雅安而言,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已成为加快发展的必须之举,尤其是加快工业化进程,以此带动促进城镇化。要全力打造我市的“三个百亿产业园”向千亿或更大产业集群发展,用工业生产的集中性和规模化,引导生产要素不断向城镇聚集,实现就地就业和非农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的比重,形成“两化”良性互动、相互支撑,三产共融的发展格局。

突出城镇特色

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会议要求,各县区和各部门要增强推进“两化”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按照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要求和目标,高标准、高水平思考市、县区城市功能定位,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区域的不同资源优势和竞争力,加大对外开放,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型产业上大做文章,走绿色、低碳、生态的“四化”产业发展之路,同时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统筹协调发展,以新型工业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动力,推动区域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各县区要高度重视城镇规划,要强调城镇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导向性。市级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县区城镇规划审批把关。在程序上尽量简化,在发展上支持到位,防止千城一面的城镇建设现象。要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要把“宜居、宜业、宜商”的幸福指标放在首位,从而突出城镇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会议强调,推进“两化”互动发展,核心在工业化,依托在城镇化,关键在协调联动。各级要把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作为整体来研究部署,加强规划统筹,用科学规划引领“两化”互动发展,坚持产城统筹,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坚持工业化为主导,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带动区域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好“两化”互动和“三化”联动的关系,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者的相互促进。推进“两化”互动要切实保障群众利益,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强化要素保障,加强政策和机制创新,大力选拔和培养推进“两化”互动发展的人才,实现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互动发展,实现“两化”互动,三产共融,产城一体的发展新格局。

加强安全监管防范工作

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会议还总结分析了我市今年上半年的安全生产工作,并通报了昨(1)日荥经县一煤矿发生瓦斯爆炸的重大安全事故情况。会议强调,全市各级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要求,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认真总结反思荥经县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教训,举一反三,全面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检查大排查,全力加强汛期、学校假期、农村道路客运、交通运输、食品、建筑工地等生产生活领域的安全监管和防范工作,强化现场监管责任,加大安全责任的问责力度,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会议原则通过了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关于贯彻落实全省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会议精神,市矛盾纠纷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市委、市政府拟表彰的“大调解”先进集体、个人和十佳调解能手名单,市委组织部关于全省组织部长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专题研讨班会议精神及贯彻落实建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推荐评选工作等事项的请示,会议还传达了国家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到雅安调研期间的讲话精神。会议还研究审定了其他事项。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培基,副市长毛凯、朱玉贵、黄剑东、廖磊、吕芙蓉,市政府秘书长李景峰汇报列席了会议。记者 王大军

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战略

对我市“尚处于工业化起步期、城镇化初始期,'两化'水平与全国、全省差距十分明显”有了更加形象、深刻、理性的认识,尤其是明确提出“工业化滞后是我市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论断,进一步增强了忧患意识、跨越意识和责任意识

核心提示

为奋力推动追赶跨越、加快发展,8月9日,我市召开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市委书记李刚的重要讲话,引起与会人员的广泛共鸣。与会人员分成三个小组围绕李刚书记讲话精神,结合自身工作踊跃发言,为推动“两化”大突破,实现巴中新跨越谈感想、谈体会、谈措施,共同描绘巴中美好未来

参加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的第一组代表,围绕市委书记李刚在全市“两化”工作会上的讲话进行了热烈讨论。市领导熊光林、李树海、谭红杰、张玉策、经伟宪、蒋兴权、杨白华、曹华及巴中军分区政委补鹤龄,市政府秘书长郭宝渝等参加讨论。

定位更准 信心更足

市委常委谭红杰、平昌县县长张根生等在发言中说,这次会议既是4月8日市委工作会议后的又一次十分重要的全市工作会议,也是市委工作会议的一次重要延伸和细化,具有里程碑意义。前不久,市委中心学习组成员到周边市州重点考察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情况,结合我市发展的实际状况,对我市“尚处于工业化起步期、城镇化初始期,‘两化’水平与全国、全省差距十分明显”有了更加形象、深刻、理性的认识,尤其是明确提出“工业化滞后是我市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论断,进一步增强了忧患意识、跨越意识和责任意识。

差距明显,但机遇同在。大家认为,在周边市州你追我赶的发展势头中,勤劳、智慧的巴中人没有理由不迎头赶超、加快发展。这次全市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细化了我市“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具体目标、路径、方法和保障措施等,因而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对巴中来说,可以借鉴其他市州先进的发展理念,积极发挥后发优势,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把准资源优势,以资源换资本,以资源换产业。这些都是我市“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客观基础和条件,因而信心更足了。

空话少了 措施实了

空话少了,措施实了。这是第一组讨论的显著特点。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李树海在讨论中说,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品牌整合,如我市的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要形成具有巴中特色的优势产品走向市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引进资本雄厚、技术过硬、具有实力的企业进行整体包装。在城镇体系建设中,尤其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为巴中城镇化发展扫清制度上的障碍。

巴州区区长张平阳说,思路窄、办法少、力度小、人才缺是当前工作的几条“拦路虎”。在“两化”互动的推进中,尤其在生产力的布局上,各县(区)需要进一步分工细化,做到各有侧重,防止争抢资源、无序发展。

市委副秘书长吴显明说,这次会议中明确提出了环境留人、环境积聚、环境锻造的要求,对政务服务工作来说,当前就是要进一步优化程序、再造流程、缩短时间、提高效益,做到园区建设到哪里优质的政务服务就到哪里。

决不动摇 绝不折腾

市政协主席熊光林、副市长魏文通及市政府秘书长郭宝渝等在发言中说,市委书记李刚的讲话是巴中发展思路的大创新。“两化”互动是改变巴中贫穷落后的根本措施和有效路径,是定位的大提升。在全面分析巴中市情基础上,进一步明晰了产业和城市发展定位;是目标的大跨越。提出了未来五年产业发展比“十一五”实现“两个翻番”、城镇化率达到45%、中心城区力争形成建成区达到80平方公里和80万人口的大城市的具体目标;是发展举措的大突破。从规划到建设,从基础设施到产业发展都有具体的举措。

过去,一有全市性重大决策部署,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巴中在争论中丧失了许多机遇,削弱了发展力量。这次会议明确提出了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尤其要做大做强绿色农产品加工业、矿产资源开发业,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和突破性发展新兴产业,并提出了未来五年工业的主要奋斗目标。代表们一致认为,全市上下要扭成一股绳,做到不争论、不质疑、不动摇、不折腾,把别人10年、20年完成的事情,在巴中用五年或更短的时间来完成,真正实现巴中的追赶跨越。

增强“两化”互动的内生动力

要准确把握巴中在“两化”中所处的阶段性特征问题。在推进“两化”互动中,必须适度超前发展城镇化,以此带动工业化。只有让群众真正体会到城市生活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才能增强“两化”互动的内生动力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支撑,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依托。按照省委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部署,对于“发展滞后、发展不足”的巴中来讲,应该怎样在这条路上探索前行?8月9日,出席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的市领导明亮、周茂琦、陈兴国、李茂群及巴中军分区司令员李友贵参加第二组讨论。

审视市情 进一步明晰发展路径

工业化率21.8%,城镇化率29.3%。

这是当下巴中的两项重要指标。一组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和让人深思的数据。巴中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有多少距离需要追赶?

“以城镇建设为例,由于我市经济基础差,财力薄弱,投入严重不足,规划滞后、规划管理不严、城市品位低,城镇功能不配套的问题比较突出。”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局长袁太政坦言。

虽然我市目前还处于传统农业转型期、工业化起步期、城镇化初始期和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期。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审视和谋划未来发展,代表们一致认为,“两化”互动是巴中实现追赶跨越的战略选择,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的新方法。

巴中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双加速”的黄金时期,如何强力推进“两化”互动发展成为代表们讨论的焦点。

“巴中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条件已经具备,不能只注重扩量,更要提品,解决品位不高、功能不全的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茂琦认为。

副市长陈兴国说:“我们要准确把握巴中在‘两化’中所处的阶段性特征问题,在推进‘两化’互动中,必须适度超前发展城镇化,以此带动工业化。只有让群众真正体会到城市生活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才能增强‘两化’互动的内生动力。”

统筹规划 抓住“两化”互动的牛鼻子

“两化”互动,规划先行。特别是要以“两化”互动的新眼光来重新审视各类规划。与会代表不约而同地提出。

“过去年年都在做规划,但基本上没有严格按照规划执行。”通江县委书记范申华说,通江加快发展,推进“两化”是方向。要按照全域理念,强化规划引领,舍得花大钱请专家高起点、高水平做好通江的发展规划,构建县城-重点镇-中心村-产业聚集地的四级规划体系。

南江县委书记张长云表示,南江“两化”互动的目标已经明确,目前将着力加大城区、园区、景区“三区”建设。采用长藤结瓜、组团发展的模式,通过五路十桥拉大城市框架,促进南江县城由“丝瓜”变“冬瓜”再变成“南瓜”。

“科学规划是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最重要的前提。”平昌县委书记李映说,前期平昌县聘请了同济大学、复旦大学、重庆大学搞了规划,但是通过到发达地区考察,觉得差距很大。按照产城一体布局园区规划的要求,我们有必要对规划作出调整。

“规划编制必须满足两个基本要求:一方面要实现产城互动、产城结合。另一方面要实现公共空间资源合理配置。”袁太政表示,要高起点编制完成市域体系规划。今年内,编制完成巴城中心城区的总体规划,包括兴文新城、老城的拓展和公共设施配套,8月底完成总规纲要。

引进人才 破解“两化”互动发展难题

“巴中规划方面的人才极度缺乏,本地的留不住,外地的不愿来„„”袁太政的一番发言引起与会代表的共鸣。

李映也感同身受,他说,推进“两化”互动,必须在人才问题上要有重大突破,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注重长远发展。要用开放开明的态度和世界的眼光容纳人才、留住人才。

市委副秘书长、常委办主任李模建说:“我市‘两化’互动发展目标已经明确,要实现发展目标,必须解决规划人才、规划知识、规划资源的问题。”他建议,一要引进规划专业人才;二要加强规划知识的普及培训;三要鼓励干部继续教育,学习规划专业知识。党校培训可把规划基本知识纳入培训内容。

思想在碰撞,观念在升华。

巴中“两化”互动发展的大幕已经开启,巴中以更宽广的视野再度审视市情,“产城一体、产城互动”、“一城两翼三副五廊”等全新理念破茧而出。与会代表们深信,承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之舟,巴中必将成就“两化”互促共融的生动局面,引领巴中进入新的更高境界。

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

农业产业化是“两化”互动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必须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强化工业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带动力,大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大力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大力引进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实现巴中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市领导彭耀学、陈延荣、李晓春、任小娟及第三组代表围绕市委书记李刚在全市“两化”工作会上的讲话进行了热烈讨论。

科学研判巴中市情 准确定位发展方向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彭耀学在发言中说,李刚书记的讲话很深刻、很全面,对我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作出了科学的安排和具体的部署。这是市委立足我市市情,科学研判,准确定位,对于巴中发展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现实性。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延荣说,市委、市政府召开的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实际上是继市委工作会议之后的又一次重要会议,进一步明确和解决了巴中未来发展的途径。李刚书记的讲话思想深刻、内涵丰富、目标明确、措施具体,令人鼓舞和振奋。

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李晓春在发言中说,李刚书记的讲话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特别是一些重要的观点、思路都是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按照省委要求,“两化”互动结合了巴中的实际,为巴中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市水务局局长严敏、市农业局局长叶明生、市林业局局长向前等在发言中表示,李刚书记的讲话对部门而言,无论是在思想观念上,还是在工作作风上触动很大。作为部门负责人要抓好学习和落实。

务必坚持用抓工业 的理念去狠抓农业

“我市要实现‘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总体目标,不能在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工作步骤和工作措施等方面过于‘平静’。过于‘平静’就会导致境界低下、目光短浅和理念陈旧。要实现‘两化’互动、‘三化’联动就要打破常规,有全新的目标、思路、措施。”严敏在发言中说。

“要学习。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按过去的经验已不适应‘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和‘两化’互动、‘三化’联动的需要,必须加强学习;要坚持。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中可能会引发诸多新问题和新矛盾,但必须要坚持;要适应。要用搞工业的精神搞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和农业产业化。”彭耀学在发言中说。

陈延荣说,要通过“两化”互动、“三化”联动解决巴中发展的增速问题。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通过对投融资体制、国有资产、农村产权体制等的改革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企业化;要有奉献精神。用顽强的毅力和务实的作风以及超常的付出和努力,进一步消化市委两次重要会议精神,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促进巴中“追赶跨越、加快发展”。

“要认真了解‘两化’互动、‘三化’联动的定位、内在联系以及具体的操作办法。要深刻认识‘两化’互动、‘三化’联动的保障要素。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与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助推我市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李晓春说。

严敏、叶明生、向前等在发言中表示,对巴中农口部门而言,农业产业化是“两化”互动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必须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强化工业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带动力,大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大力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大力引进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实现巴中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力破除“唯生态论”、“唯条件论”、“唯规定论”,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决心和信心,既要生态,又要发展;既要兴林,又要富民。

巴州区副区长邵瑜、通江县副县长岳映兵等表示,城镇化是我市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载体和平台,在今后工作中要研究农业产业如何为工业化提供更丰富的农副产品原材料,如何围绕城镇来思考统筹解决新农村建设,如何围绕农业现代化来发展农业产业等。

转变思维方式方法 融入市场化社会化

陈延荣说,李刚书记讲话通篇体现了“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总体取向,始终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体现了对外开放、扩大合作的理念,同时又体现了社会化、市场化和企业化的全新理念。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巴中发展的短板和目前存在的最大差距,也是巴中未来发展最具有的潜力和空间。全市上下一定要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市委书记李刚的重要讲话上来,工作重点放在怎么搞、怎么抓落实上来。

李晓春说,我们要进一步转变思维方式,深刻认识巴中市情,站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高度思考巴中的发展;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中坚持市场化、社会化的理念;要学习政策和相关文件,把自己的工作主动融入市场化、社会化。

严敏、叶明生、向前等表示,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是巴中求新、求变、求快的重大体现,在推进过程中要坚持市场化和社会化。

第四篇:某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问题研究(精)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问题研究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从地区生产总值结构来看,渭南的工业化水平比较低,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不仅与发达地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也落后于渭南市周边地区。探索渭南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加快实施优势资源的转换战略,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渭南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路

1、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及特点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强盛的象征,是现代化的基础和主体。工业化一般是指由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新型工业化也是一个转变过程,但新型工业化的内涵、特征、要求及其发展模式与传统的工业化不同。其科学内涵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新型工业化作为工业化的一种形式,具有以下特点:

(1)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并以信息化带动实现的赶超型的工业化。发达国家都是工业化之后推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是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推进信息化,其显著特征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2)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工业化。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以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为基础的工业化。强调加快科技进步,大力推广高新技术,把国民经济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之上,使工业化在高起点上迅速发展。(3)注重提高经济效益的工业化。用较少的投入,去获得最大的产出,是各国工业化进程中追求的目标。因此,新型工业化强调,提高资金投入产出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并努力使产品适应市场变化,不断提高产品质量。(4)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走的是“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资源消耗大。新型工业化突出工业化与治理污染同时并举,强调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使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中,注意努力降低资源消耗,不断提高水、能源、原材料的利用效率,合理开发,合理利用。

(5)使包括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内的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注重机械化和自动化,随之出现了一些失业问题。我们国家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低,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要处理好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

与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按照新型工业化特征,渭南市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既遵循世界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进程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又要正确处理好渭南市工业化过程中遇到的特殊矛盾、突出问题,克服传统工业化道路存在的种种弊端,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以国家宏观政策为导向,积极寻找一条符合渭南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渭南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工业已经成为渭南经济增长的主动力。2001-2011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每年都在30%以上,其中2006年和2010年比重分别超过40%。工业对GDP的贡献率从2001年的24.91%上升到2011年的59.87%,拉动率从2.41%上升到9.0%。可见,工业增长是全市经济增长的动力,是全市经济构成的主体。事实证明渭南工业兴,经济则兴。工业发展带给渭南市的不仅仅是财政上、基础设施建设上、人民生活水平上、国内知名度上的大踏步前进,更为渭南市解决就业问题、增加人民幸福感创造出了无与伦比的价值。但高速经济发展的背后也隐藏了诸多问题,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企业市场竞争力较弱、产品市场份额较小、GDP单位能耗过大、科技研发能力未实现突破发展、产品外销度低等,都已成为制约渭南市工业经济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当前这种以科技含量高、产品针对性强、节能环保发展迅猛、稀有资源全球争夺激烈的时期,要求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水平,加大技术创新、鼓励新能源推广、提倡绿色工业、低碳经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此,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家、广大老百姓的共识,并且已成为各地区竞相追逐的焦点。

3、渭南特色新型工业化的构想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必须以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为主线,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这个主题,突出优化升级和战略转型这条主线,依靠科技转化和自主创新两大动力,以园区开发为载体,以产业集聚为关键,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整合优质要素,通过大项目带动产业链延伸,扩充增量、提升存量,着力打造一批在国内外知名、有品牌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和一批强、精、专、特的中小企业集群,努力建设新型工业化强市。通过五年的努力,使渭南市工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工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1)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筑适宜的投入机制。渭南市工业以煤焦电铁钼为主,结构单一畸重、且行业间关联度高,市场运行风险较大,必须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一是要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加快延伸传统产业链条,让传统产业在产业链充分拉伸中实现利益最大化和传统产业新型化。如依托煤炭资源,坚持在煤向电、煤向载能工业、煤油气向化工业

“三个转化”的基础上,深入推进电源大型化、载能特色化、化工高端化;依托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以低能耗、低排放为目标,以综合回收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在开采、加工、生产及废弃物排放等环节构建闭合型循环产业链。二是要迅速壮大潜力产业,培育新的工业支柱产业,优化经济结构。如依托现有装备制造业为基础,以高端化和重型化为方向,以研制、总装为核心,以零部件专业协作、完整配套为突破,大力构建现代化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依托生物工程技术,以创新药物研发为龙头,强化政策引导和资本运作,引入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做大以绿色农药、现代医药为主导的生物制药产业链。

(2)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步伐,提升产业竞争力。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不高,制约了渭南市工业规模化发展。而当前规模化发展是实现企业安全发展、转型发展的最佳途径,也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实现规模效应的有效手段。渭南市应以国家和省上产业振兴和调整规划为指导,积极培育核心骨干企业集团,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步伐,提高产业聚集度。

(3)加快推进企业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培育品牌产品和核心技术,提高产品竞争力。目前,渭南市仍以原煤、焦炭、钢铁、发电为主,主导产品初级特征明显、技术含量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企业的科技投入和奖励基金,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引进先进技术;企业自身应加大对产品研发的投入和奖励基金,培育品牌产品和核心技术,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工业园区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依托工业园区上项目,是产业升级、产业链延伸、增加产品附加值及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渭南市按照“产业发展集群化、集群发展园区化”的思路,不断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吸引项目向园区集中、企业向园区聚集。以渭北产业园、澄城工业园和韩城循环经济工业园、渭南蒲城通用航空项目集中区为重点,创优发展环境,瞄准省内国内知名企业,引进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大的工业项目,扩大规模,完善功能,建成全市工业发展的核心区,实现聚集发展的目标,发挥工业园区聚集效应,发挥园区经济在工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努力实现渭南市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5)加快中心城市发展,增强对县域的辐射力,带动县域工业的发展。渭南地处陕西关中东部,距西北最大的城市西安仅50多公里,交通便捷,虽中心城市工业基础薄弱,但处于陕西“一线两带”的核心位置,科技教育实力强,人才优势突出,具有优先发展的区位优势。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首先要做好中心城市的规划工作,要有超前意识和前瞻性,要把中心城市和周边县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起来规划,实行错位发展实现优势互补。要着力加快渭南高新区工业发展的步伐,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按照跨越式发展的思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突破口,重点发展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医药制造业、精细化工和新材料生产和农副食品加工业,使其成为县域工业发展的龙头,带动全市工业的发展。

(6)加快建立全市工业企业市场需求和价格预警体系,提高全市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在产品价格波动较大的时期,正确认识价格变化原因,及早对市场预期做出判断,对工业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应搭建更多的信息平台,及时为企业提供生产、销售、库存、价格等各方面信息,形成强大的信息网络,从而将市场需求变化和价格波动的风险降到最低,减少企业亏损,提高全市工业经济运行质量。

二、渭南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因素分析

“十一五”以来,渭南市工业化进程稳步向纵深发展,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产业布局日趋合理,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经济效益稳步提高,支柱产业、龙头企业、特色产品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形成了龙头企业为主,辐射带动中小企业向产业化、特色化的格局。这些都成为渭南市加速推进新型化工业城市的优势所在,但从全市工业结构及发展现状看,仍存在诸多制约全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不利因素,现对渭南市发展现状做一简要分析:

1、渭南市发展新型工业化城市的有利困素:

(1)规模总量快速增长。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360.03亿元,增加值431.37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40.5%和23%,分别超年初目标10.5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由2010年的16.1、:49.2:34.7发展到2011年的15.6、:53.0:31.4,二产提高了3.8个百分点,依次拉动GDP增长1.1、10.1、3.8个百分点,表明随着“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渭南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在加快,国民经济已经进入以工业为主导的加速发展阶段。

(2)经济结构逐步改善。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了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医药、食品、轻纺、非金属矿物制品、有色冶金等八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2011年八大主导产业产值占比分别为32.6%、6.5%、6.6%、0.6%、10.2%、1.1%、3.1%、36.9%,其中能源、有色、装备制造三大行业分别较上年增长29.14%、38.4%、82.92%,依次拉动规模工业增长9.93、13.81、4.02个百分点。同时,以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和新材料、新能源开发制造为代表的新兴、高科技产业快速起步,展现出较强的发展势头。

(3)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先后建设工业园区13个,实现工业总产值858.1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经过多年努力,渭南高新区发展为全国精细化工、钼产品研发及土方机械、印刷机械、纺织机械生产基地,韩城龙门成为国家以循环、生态为特征的新型煤化工示范区,经开区、卤开区的节能环保及通

用航空凸显优势,以煤电、铝电、硅电联营为典型的载能工业和以光伏为主导的新能源、新材料工业也呈现园区化、集聚化发展态势。

(4)龙头企业不断壮大。2011年,全市产值过亿元企业发展到97户,较2010年增加了22户,其中,产值上10亿元的企业达到22户,较2010年增加了6户。龙钢集团工业产

值达到246.47亿元,成为渭南首家入围中国500强企业;金堆城钼业公司产值达到139.26亿元,于2008年4月7日在沪挂牌上市,是渭南首家、也是唯一的上市企业。陕化、渭化、蒲电、韩电、尧柏水泥等在国内同行业具有较强影响力。龙头企业的产能大幅提高,有力地带动了全市工业的较快发展。

(5)企业效益大幅提升。2011年,全市工业平均产销率达到94.7%,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23.2亿元,较上年增长25.5%。实现利税121.8亿元,增长18.0%,其中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77.5亿元,增长37.7%;税金44.2亿元,增长3.3%。提供就业岗位17.06万人次,较上年增长2.3%,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中八大主导产业的效益增长十分明显,成为拉动全市工业经济上台阶的重要支柱

2、渭南市发展新型工业化城市的不有利困素:

(1)工业经济总量偏小。纵向看,全市工业经济扩张的势头强劲,“十一五”期间,基本实现了翻番的目标。但横向看,总量明显偏小,与兄弟地市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具有支撑和带动作用的大型企业很少,其中全市年产值超百亿元的行业只有冶金工业,年产值上10亿元的企业仅有22户,上市公司仅1户,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处于靠后位置。

(2)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一方面,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85%以上;另一方面,高耗能、资源型工业比重过大,高新技术产业少,仅能源化工、冶金建材业就占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受国家环保政策影响,企业准入门槛不断提高,发展的环境压力增大,且各行业企业分布点多面广不集中,没有规模优势,无法形成优势互补,行业难以做大做强,带动和辐射能力不强。(3)工业资金投入不足。突出地表现在大集团、大企业、大项目不多,上市公司少,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目前,全市工业生产流动资金年缺口10多亿元,每年至少影响工业产值30多亿元。银行对企业进行诚信评级,信贷员放款终身追究制推行,地市一级银行没有贷款审批权等,企业所用生产资金成本加大。许多企业技术改造、新上工业项目由于资金不足而难以付诸实施。招商引资项目配套资金落实难问题,直接影响到工业的加快发展。2011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6.2亿元,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7.8%。

(4)产业集群效应不高。产业园区之间关联性小,县域间工业差异较大,市域内技术、资金、人才要素难以得到优化整合和高效配置,导致产业链短,附加值不高,且企业销售产品多以原材料、初加工产品、中间产品为主,把大量利润空

间让给了域外最终产品生产商。因此多年来工业企业增加值与产值之比徘徊在30%左右。

(5)核心竞争能力不强。企业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自主研发和品牌建设滞后,研发投入所占GDP的比重不足1%,产品技术含量低,产业外向度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渭南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之受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影响,一些高

耗能型、资源型企业的技改投入将会更多,利润空间将会变得更小。因此,渭南市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愈加严峻。

三、加快渭南新型工业化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组织管理,建立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指标评价和考核体系

新型工业化在其内涵、特征、要求、发展方向、评判准则及其发展模式上,与传统工业化相比较存在着很大的甚至是本质上的不同。全市各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如何走、怎样走,结果如何,需有完善的评价体系加以引导和管理。通过评价工作,全面、客观、科学地反映全市工业化进程状况,新型工业化的实现程度和发展状态,找出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明确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主要任务、改进方向和关键所在,引导和促进各级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集中精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最终实现科学发展。

2、抢抓历史机遇,推动渭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省委、省政府“建设陕西东大门”战略决策的适时提出以及关天经济区和陕晋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拓宽了渭南市发展的外部空间,使渭南市成为三个国家级经济区叠加的地级市,政策利好叠加将对渭南市实现跨越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有利于实现与周边兄弟市区在激烈竞争中的合作共赢。同时,随着渭南市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固有的区位交通优势、资源能源优势、文化旅游优势等更具影响力和吸引力,有利于形成“洼地”效应,聚集资金流、人才流和信息流,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

在新型工业化建设过程中,应立足渭南资源特点及优势,重点培育以下四大产业:

(1)做强能源化工产业。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建设西卓、山阳、王峰等现代化矿井,实施渭北老矿区挖潜改造,稳步提高煤炭产能,打造关中煤炭生产基地。深度转化能源资源,重点建设韩城等矿区煤矸石发电和煤层气抽采利用项目,加快实施秦岭电厂扩建、富平热电联产等一批电源项目,建设渭南煤化工园区,促进甲醇制烯烃(DMTO)三代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广应用,承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基本化工原料发展下游深加工产业,大力开发煤制甲醇、二甲醚、烯烃、醋酸醋酐、丁二醇、丙烯酰胺等化工产品,完善化肥、煤制醋酸等产业链,提升附加

值,构建现代煤化工接续基地。到2015年,煤炭产量达到3000万吨,能源化工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2)整合提升优势特色产业。以陕钢集团龙钢公司为龙头,开发特种钢、优质钢等高附加值产品,建设西部千万吨钢城。以金堆城钼业集团为龙头,加快建设国家级钼及钼化工、钼合金产业聚集区,打造“中国钼谷”。培育集勘探、采选、冶炼、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黄金产业集群,打造全国重要的黄金产业基地。推进铝电一体化,发展以煤矸石、粉煤灰及冶

金化工废渣为原料的新型建材。壮大生物制药产业,开发现代中药、医药保健品以及绿色农药。

(3)做大物流业和人才技能密集型产业。加快物流园区、果蔬冷链物流、粮油物流、棉花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引进和培育物流龙头企业,重点建设潼关物流港、卤阳湖快递物流园区、富平陕汽物流园、韩城龙门物流中心、大荔汽车货运物流园以及农产品物流设施等项目,尽快形成高效便捷、功能完备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终端环节加工业、大型企业配套组装加工业,以及轻纺电子等技能密集型产业。支持壮大个性化设计、技能培训、中介咨询等服务业。拓展皮影、石刻、陶艺等技能型文化艺术产品市场。

(4)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扩大土方机械、冷热连轧设备、凹版印刷机械、新型煤化工装备、垃圾资源化设备等产品的市场份额。培育新能源产业,推进半导体照明、太阳能电池、高能蓄电池、光伏太阳城、光电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有序发展风能、生物质发电和地热能利用。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推进集通用飞机制造、航空物流、航空旅游为一体的产业园区建设。不断延伸钼、铝、镁合金等新材料产业链,积极开发硅材料和新型功能材料,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新型材料产业示范基地。

3、坚持科学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渭南各地工业化水平差异大,工业结构、工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也不尽相同,有的县还处在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因此,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一哄而上。而应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重点突破,以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要求及本地区工业基础和可能的条件确定工业化发展目标和实施途径,走适合各地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中的“新”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如何界定“新型工业化”无法一概而论。对于工业化水平比较低的县,在建设新型工业化的同时,不应忽视发展传统工业,对“新型”的要求可以适度降低,但上的工业项目一定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而不是盲目地招商引资,什么项目都上,或干脆无序开发资源,只进行了初级加工,走“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老路。对于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关键在“新

型”,“新型”的重点又在于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节能降耗。按照科学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4、培育高新技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新型工业化是“科技含量高”的工业化,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是增强工业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搞新型工业化建设离不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目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驱动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是21世纪企业技术进步的方向和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是新的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和推动力,也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和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由于环境、人才、资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渭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步伐缓慢,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企业不多。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应当从渭南的实际出发,着力有计划地发展全市迫切需要又有优势的高科技项目。为此,应重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重点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力度,下功夫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尤其要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渭南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快全市新型工业化进程。

5、重视节能降耗,促进可持续发展。

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是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要求。渭南虽然是一个资源富集市,但也是资源消耗大市,煤炭、有色、建材、化工、电力等高耗能企业多。2011年,渭南市产值单耗为1.03吨标准煤/万元,比2010年下降24.15%,高与全省8.61个百分点。要实现在“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17%的目标,又要发挥利用好渭南丰富的资源优势,节能降耗任务十分艰巨。对此,应当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通过技术创新,降低主要产品单位产量的能耗、水耗和矿产资源消耗。对于新引进的项目,要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条件,严把技术水平关、资源消耗关、环境保护关。避免不论规模大小企业无条件进入渭南自然资源领域,减少对渭南资源进行掠夺式开采和低水平的加工利用,以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总之,建设新型工业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应当通过不断实施产业化升级工程、企业自主创新工程、规模企业培育工程、节能降耗示范工程、人才高地建设工程等一系列举措,积极推进渭南市的新型工业化建设。

第五篇: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研究

武汉科技大学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研究无材0803班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这条新路子,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科学把握国内国际发展环境及发展趋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条前无古人的崭新的工业化道路,本文试图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概括,以期对实践有所裨益。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通过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两种形式进行。纸质问卷主要针对本校学生,网络问卷则是针对其他各高校学生以及社会人士。

二、基本经验

1、新型工业化的概念。

新型工业化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而言的,与传统工业化相比,新型工业化具有更为丰富的理论内涵、更加强烈的时代特征和较为鲜明的中国特色。概括起来说,新型工业化,就是要充分运用最新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和加速科技进步的工业化,是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工业化,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工业化,是能够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这一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已走过的传统工业化道路,也有别于我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起步的、迄今长达半个世纪的工业化历程。所谓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时代特点,既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又面向世界,既从现实出发又面向未来发展的工业化道路,即“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发展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强烈的时代特征的工业化道路,是工业化模式的重大创新,是对工业化理论的重大贡献。

2、新型工业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1)新型工业化是融入全球的工业化。我国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自力更生的较为封闭的工业化道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国以后,我国经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局面形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中国经济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同时,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势头迅猛发展,世界经济以全球为版图配置资源,表现出了极强的经济活力,世界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中心分工,我们面临着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面对这样的发展态势,我国必须面向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经济与发达国家接轨和融合,走开放型工业化道路。

(2)新型工业化是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引入信息化生产方式的工业化。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是与工业社会相对应的,信息化生产方式是与知识经济社会相对应的。工业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是标准化,是一种以分工分业、规模经济、批量生产、实体关联等为特征的大批量、单一产品、高效率的“刚性”生产方式。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是非标准化,是一种以产业融合、网络经济、柔性生产、虚拟关联等为特征的小批量、多品种、高效率的“柔性”生产方式。与工业经济遵循“收益递减”原理不同,知识经济表现为“收益递增”,生产和消费规模的扩张不一定非要由高物耗来支撑,完全可以由知识投入的“收益递增”、信息传输与转换的改善所导致的经济效率提高而建立在低成本基础之上。因此,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引入信息化,本质上是引入一种新型的生产方式。这种新型的生产方式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精髓所在,也是“新型工业化”中“新型”二字的本质含义。

(3)新型工业化以新技术革命为动力,由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传统工业化的推动力量,是传统的蒸汽机技术和电气技术。英国是自十八世纪30年代至十九世纪40年代,在-1-

世界上第一个基本上完成工业化革命的国家。当时英国工业革命的动力主要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是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机械化带动了英国的工业化。法、德、美、意、日等国于十九世纪先后开始并基本上完成了本国的工业革命,是因为电的发明和电动机的广泛使用,电气化起了巨大的带动作用。二战后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由电子化、自动化带动的。新型工业化的推动力量,主要是电子信息技术革命。20世纪90年代以来涌现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革命,推动国际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再一次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方式。中国现在刚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继续推进我们的工业化进程,必须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路子。

(4)新型工业化是统筹协调的工业化。由于我国在过去一个较长时期的工业化进程中,片面强调重工业优先发展,走的是一条高消耗低产出、重经济轻社会、重城市轻乡村的工业化道路,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承受能力之间、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产业之间发展出现极不协调的现象,目前这种现象还较为严重。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求我们走低资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工业化道路,不能再走只讲产值和产量,不重视质量和效益,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的工业化老路;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工业化道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不能再走过于看重经济总量及其增长速度,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老路;走城市乡村一体化发展的工业化道路,把农村的发展放在国民经济的循环中,把农村的进步放在整个社会的进步之中,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逐步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机制,不能再走城乡分割、依靠农业进行工业化积累的老路;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工业化道路,避免区域发展差距过大,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分享工业化的成果;走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工业化道路,促进三大产业结构及其就业结构合理化,使工业包括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成为农业现代化和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而不是走孤立片面地发展工业的老路。

(5)新型工业化是环境污染少、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实现工业化,不能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不能危害子孙后代和整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走“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劳民伤财,延缓了整个现代化的进程。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占有的资源比较少,在工业化进程中,必须始终注意节约资源,与环境友好,给后人留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

(6)新型工业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工业化。新型工业化确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的新发展观,摒弃了以经济增长本身为目的、见“物”不见“人”的片面发展观,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人民共享工业化成果的工业化。人力资源丰富是我国的突出优势。人是生产力诸因素中首要的决定性因素。但是,由于我国教育和科技比较落后,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素质偏低,而且绝大部分国民生活在农村。根据这一重要国情,在工业化过程中,必须实行资金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共同发展,妥善处理工业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扩大就业的矛盾,充分发挥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

3、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特征。

新型工业化道路也是一条对传统工业化予以扬弃的道路,即对传统工业化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道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工业化步伐虽然突飞猛进,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高度工业化水平相比,差距是非常大的。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就是采取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实现工业化目标。这不仅是我们实现工业化的捷径,也是必由之路。和传统工业化相比,我国的新型工业化有如下一些新的特征:

(1)开放性。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充分抓住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参与世界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以实现工业化的快速、高效推进。

(2)跨越性。在工业化中引入信息化,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及精髓。在工业化进程中引入信息化,不仅大大丰富了工业化的内容,而且势必改

变传统经济的商业模式,推动业务流程重组、生产要素重组,进而推动传统经济的转型,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工业化的性质。这也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抓住后起发展的机会,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的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

(3)整体性。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下提出的,不是哪一方面的单兵突进,而是全方位、立体化、协同性推进,以避免产生新的结构失衡,保持经济实现一个长达20年左右的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融工业化、信息化、农业产业化和知识经济为一体的发展道路,是追求科技创新、农村城市化、高速增长、充分就业、劳动和要素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的全面发展途径,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核心所在。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我们必须把工业发展和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协调统一起来,使工业化同时成为农业现代化和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把速度同质量、效益、结构等有机地结合和统一起来,使我国工业真正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把工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和消费需求能力的提高协调统一起来,把工业增长建立在消费需求不断扩大的基础上;把技术进步、提高效率同实现充分就业协调统一起来,使更多的人能够分享工业化的成果和利益,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把当前发展和未来可持续发展衔接统一起来,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使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起来,走文明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4)特色性。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充分考虑到我国人口数量大、人均资源不足、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突出的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我国新世纪将要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区别于传统工业化道路,具有鲜明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是反映时代特征,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三、存在的基本问题

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制约因素

未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也是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的过程,各种新旧矛盾和问题必将交织和叠加,对新型工业化顺利推进构成制约。这些制约因素较为突出的有以下一些。

(1)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和冲击。

知识经济是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人们所提到的网络经济、信息经济、高科技经济、创新型经济等都仅仅反映了知识经济某一方面的特征,只有它们的整体才构成知识经济本身。其中,信息经济是知识经济构成的主体;网络经济是知识经济运行的基础;创新型经济是新经济发展的灵魂。知识经济国际化的特点,将对我们的国家管理体系、政策和传统经济产生冲击,导致就业机会减少、国民收入分配差异扩大等的负面因素远远超过知识经济对发达国家的影响;那些缺乏竞争力和企业产品将出现严重的过剩,部分产业失去了生存空间。我们的社会组织方式还不适应新经济时代出现的企业组织“扁平化”、整个社会网络化的需要。特别是我们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和变化缺乏前瞻性的、战略性的、系统性的应对措施。在知识经济的关键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只占我国GDP的10%左右。后发优势在工业经济时代是完全可能的,但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有收益递增效应,知识越多发展才越快,这样后发优势就难以取得,给我国赶超发达国家增加了难度。面对知识经济的兴起,我们既要发展传统的以资本、技术、劳动为基本生产要素的产业,又要促进以知识要素为主的“知识产业”的发展;既要完成工业化的历史性任务,又要为向知识经济形态迈进创造条件,任务十分艰巨。

(2)人口与就业的压力巨大。

人口与就业压力巨大就是我们选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其面临的一个突出难题。缓解这一压力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3)资源利用粗放,生态环境恶化形势比较严峻。

我国资源相对短缺,同时利用粗放,工业化耗水严重,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到20%,总回收率为30%,分别比国外先进水平低30和20个百分点,资源消耗速度是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2倍多,单位产值能耗量是国外先进水平的2-4倍。生态恶化现象严重,生态改善的任务艰巨。

(4)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

工业化的过程,就是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提高城市化水平的过程,但受到我国比较突出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一方面,我国三农问题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向非农产业转移困难,农村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等都十分落后。另一方面,我国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同时城乡关系不协调,城乡分割的体制还有待进一步改革。

(5)工业制造业的素质不高。

突出表现是:劳动生产率低,生产经营规模小;制造业内部产业结构不合理,配套能力差,对国外技术装备依赖性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对传统产业的改造程度也不够。这与新型工业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

(6)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总体较低。

我们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条件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基本实现工业化,面临着与发达国家争夺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及与我们的产品争夺市场份额的严峻现实。我国经济实现国际竞争力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难易。目前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较低。根据一项研究,从收入上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不到1000美元,而发达国家这一指标在2万美元以上。从技术上看,我国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在30%左右,而发达国家在70%以上,我国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2000年为1%,低于发达国家2.3%的水平,我国许多尖端技术和重大核心技术的开发能力不强,多数行业的关键技术和装备依赖进口。从产品上看,不少高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依赖进口,化工医药产品大部分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计算机芯片几乎全依赖进口,高技术品种钢每年需进口700-800万吨,高档合成树脂自给率不足50%,不锈钢80%要靠进口。从人才上看,我国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相当于发达国家1/3-1/4;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仅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7.5%,中专以下的人员占一半以上,高级人才仅占5.5%。从体制看,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上述问题集中表现为综合竞争实力较为低下。

(7)如何顺利地解决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的资本等要素短缺问题。农业产业化、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和知识经济的实现,对资本这一生产要素的需求远远超过传统的工业化。

四、今后的建设方向

(一)走以知识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为了应对全球范围内的知识革命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带来的挑战,完成工业化这一历史性任务,并在此基础上顺利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从现在起,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起步阶段,就需要着力于营造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经济体制基础和社会发展环境,在教育、人才、创新和政策等方面建立和不断完善知识经济的基础结构,使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建立在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架构上。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将克服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形成的各种困境并把人类推向更高级的物质生产方式和文明形态,为新型工业化推进提供强大的技术、制度和文化方面的支持、资源供给和观念引导,并赋予工业化崭新的内容。走顺应知识经济发展趋势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切实把握知识经济的概念及其本质特征。

2、充分认识发展知识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着力构筑推进工业化、现代化所依托的知识经济体系框架。

(二)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发达国家过去的工业化和我国传统工业化基本上走的是一条数量扩张和规模扩大为主线的工业化道路,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为在短期建立工业化基础,忽视了成本—收益核算,特别是未将对外部环境的污染考虑到成本之中,以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污染为代价建立了工业化体系,“先发展,后治理”、“先破坏、后建设”的特征十分明显,造成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紧张与失调,付出了巨大的生态环境代价。

新型工业化不再以牺牲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走的是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了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把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和追求经济增长放在同样重要位置,在注重低能耗、少污染和实现工业发展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强调人、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同时,新型工业化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为主基调,在经济增长方式上注重利用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在实现工业化的增长过程中,既重视工业化量的扩张,更重视工业化质的提高。

(四)走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世界多数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出现过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特别强调机械化、自动化,结果带来严重失业的社会问题。新型工业化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意义的变化是“人的变化”,即众多农业劳动者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民变市民,最终使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福利最广泛地惠及到广大人民。目前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巨大。为此,要从我国实际出发,走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

(五)走开放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对于传统工业化相对封闭的环境而言,新型工业化走的是一条开放型的道路,是抓住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加速与国际接轨、经济全球化深化发展的机遇,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的新型道路。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经贸发展和资金技术流动加快,大大缓解了许多发达国家在工业化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会遇到的严重资金、技术和市场的瓶颈制约问题。走开放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引进资金和技术,扩大出口,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

(六)走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长期以来,我国工业化走的是一条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沿海与内地非均衡的发展道路,这在工业化初期的原始积累阶段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但也带来了大范围、多层次、较严重的结构性偏差问题,各种累积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已经成为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严重阻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推进工业化必须注重克服和解决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避免只增长而无发展局面出现,走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包含了统筹、协调发展的内容,是实现增长与发展统一的重要路径。为此,除了前述的突出抓好人与自然的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外,还需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1、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确保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2、促进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

3、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合理分工和优势互补。

五、参考文献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2008年修订版);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胡锦涛。

成绩评定:

1.评语:

2.等级:

3.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下载新型工业化条件下加快自主创新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型工业化条件下加快自主创新问题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乡统筹与涪陵新型工业化发展问题研究

    城乡统筹与涪陵新型工业化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新型工业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动力,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可以增加城镇聚集和辐射功能,加快农民向城镇和非农产转移,促进农业产业化......

    加快新型工业化的演讲稿(推荐五篇)

    招商引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招商引资-农业康庄。 农业现代化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进程,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

    坚持科学发展观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坚持科学发展观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对我市工业化发展的思考------------------ 发布时间:2008-6-12 9:02:46 点击:1111 来源:驻马店日报 编辑:徐明霞 〖大 中 小〗--------......

    浅析如何加快屏山县新型工业化进程

    浅析如何加快屏山县新型工业化进程屏山县政府办课题组近年来,屏山县通过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大力优化投资环境,全力打造工业园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的思考

    工业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是社会经济结构演变的必然结果,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阶段与水平的重要标志。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

    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样例5)

    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自党的十六大提出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来,***作为一个地处偏远的以农业为主的团场,要实现工业化是我团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任务,加快推进我团工业化,对于拓展工业......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从我做起(共5篇)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从我做起”主题实践活动实例登记表填报单位:祁家湾街“我为新型工业化献一策”登记表填报单位:祁家湾街......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讨论总结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讨论总结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广大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对市工业发展形势的正确认识上来,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