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农业血防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情况
***农业血防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情况
根据省畜牧兽医局《关于对全省农业血防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调研的通知》要求,我局对省发改委以鄂发改农经[2007]671号、鄂发改农经[2008]565号和鄂发改农经[2011] 号文件,下达给我市的2006年度、2007年度和2010年度等三批血吸虫病农业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汇总,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一)2006年和2007年项目资金使用及项目执行情况 2006年度血吸虫病农业综合治理项目计划总投资59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42万元,地方配套90万元,其他投资63万元。项目计划养殖灭螺400.04亩,水改旱5642.6亩,家畜圈养1040头,畜舍面积8320m2。2008年5月项目全部建设完成,实际总投资450.53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42万元,其他投资 万元,地方财政配套90万元未到位。项目建设水改旱6642亩,投资289.21万元;在低洼有螺地带开挖精养鱼池589.01亩,投资120.45万元;家畜圈养投资38.4万元,家畜圈养1040头,畜舍面积8320m2,投资45.519万元。
2007年度血吸虫病农业综合治理项目计划总投资569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34万元,地方配套85万元。项目计划水改旱7035亩,家畜圈养2570头,实验室改造面积200平方米,配套仪器设施。2010年7月项目全部建设完成,实 际投资477.8万元,其中:其中中央投资 万元,其他投资 万元,地方配套 万元。项目建设水改旱 亩,投资 万元;家畜圈养投资 万元,家畜圈养 头,畜舍面积平方米,投资 万元;实验室改造投资 万元,改造面积200平方米,配套仪器设备 台套。
***2006年和2007年血吸虫病农业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完成后,***畜牧兽医局和市发改局联合向省发改委和省畜牧局申请项目竣工验收,2011年6月,省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对我市农业血防综合治理项目就行了达标验收,对我市农业血防综合治理项目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收到《关于***血吸虫病农业综合治理项目整改的通知》(鄂发改农经函[2011]429号)文件后,市畜牧兽医立即对照整改意见制定整改方案,及时组织专班对照《通知》中指出的主要问题,逐条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及时向省发改委和省畜牧局进行了汇报。
(二)2010年项目资金使用及项目执行情况
2010年度血吸虫病农业综合治理项目计划投资 万元,其中:中央投资 万元,地方配套90万元。项目计划养殖灭螺 亩,水改旱 亩,家畜圈养 头。该项目于2011年开始建设,目前已经完成建设任务 %,投入资金 万元,预计2012年 月,可以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二、项目建设工程质量情况
我市的血吸虫病农业综合治理项目,从开始施工到项目竣工都严格按项目建设要求精心组织实施。为了确保工程质 量,全部采用招投标制,施工方必须出具工程质量保修书,并按规定预留5%的保修金。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聘请工程监理公司对工程质量实行全程监控,对于不按方案施工的,全部返工,直到合格为止。项目建设完成后,市发改局和市畜牧兽医局项目专班对照实施方案和施工合同,对项目项目所建设的鱼池、沟渠以及道路等内容进行逐项验收,发现问题及时补救,确保质检达标符合项目建设的设计要求。
三、项目建设管理的主要作法
(一)严把组织领导关。及时组建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农办、市发展改革、市畜牧兽医局、市财政局、市血办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血吸虫病农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市畜牧兽医局和项目所在乡镇也相应地成立了项目工作专班,对项目实施全程监督,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严把宣传发动关。为提高疫区广大干部群众对农业血防工作的重要性、科学性的认识,我们与项目所在地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一道,采取悬挂宣传条幅和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广泛开展宣传,让疫区群众认识到血吸虫病的危害性和血防农业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疫区干部群众自觉参与的积极性,为项目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三)严把规划设计关。项目规划设计充分考虑水利、交通、资源利用等涉及农业长远发展的方方面面,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一是对项目所在村组和田块进行实地勘 测,掌握当地水系、道路、面积和作物种情况,提出合理的施工方案,争取得到大多数群众的支持和理解;二是对疫区进行统一规划,把血防灭螺和农民增产增收放在同等位置,使工程发挥最大效益;三是对项目工程统一要求。无论是水改旱田块还是开挖精养鱼池,都要求做到成块成片、整体划一,能排能灌,无低洼湿地。
(四)严把招投标关。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纪检监察和司法公证部门全程参与,实行阳光操作。首先聘请有资质的代理公司,通过网络、电视等新闻媒众发布招标公告,然后经过资格预审,发布招标文件、现场勘察、答疑解惑等程序,代理公司主持,专家组成论证团把关,取得资格的建筑公司现场投标,公开公证,最后确定中标者,整个过程环环相扣,杜绝暗箱操作。
(五)严把质量关。一是科学合理的制定施工方案,承包方必须按图施工,清障除杂彻底;二是多部门组建专班共同监管质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三是监理公司全程监控,填写监理日志,及时指出并纠正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四是定期组织回头看,如出现工程与设计要求不符,受益乡镇群众不满意等问题一律整改返工;五是杜绝假冒伪劣产品进场,从源头上把好入口关。
(六)严把协调配合关。在项目可行性方案编制、实施方案编制和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与项目所在乡镇、村组的沟通协调,努力达成共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阻力时,及时同当地政府一起想办法,及时化解矛盾,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确保正常施工环境。
(七)严把资金拨付关。按照“***农业血防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坚持专人专账、专款专用、专户拨付,确保项目资金的顺利使用。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始终按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的原则进行拨付,每次资金拨付,发改、财政、畜牧三家部门共同察看施工现场,共同确定额度,共同签字发放,保证了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四、项目实施后效益情况
(一)疫区有螺面积大幅下降。通过挖鱼池和水改旱的实施,减少了有螺低洼地面积、阻断了钉螺的生存环境,达到了工程灭螺的目的。经过我市血办抽检,项目所在地灭螺效果达85%左右,大大地减少了我市的血吸虫病的疫源面积。
(二)疫区疫情明显下降。据监测数据统计,项目建设区2006年家畜血吸虫病阳性感染率是4.9%,项目初步建成后的2010年家畜血吸虫病阳性感染率是1.9%,同比下降3%;项目建设区2006年人的血吸虫病阳性感染率是6.9%,项目初步建成后的2010年人血吸虫病阳性感染率是2.7%,同比下降4.2%。
(三)疫区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经济效益明显。一是实行家畜集中圈养,对耕牛粪便集中收集、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净化了环境;二是梳洗开挖杂草丛生、排水不畅的沟渠,消除了钉螺滋生环境,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群众的 生产条件,使昔日的螺窝变成了旱涝保收的粮仓,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项目实施后,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种田积极性,达到了血防灭螺、增产增收的目的,且效果较好。实施水改旱后平均每亩增加收入300元;三是开挖精养鱼池,调整了农业生产结构,减少了疫区群众感染机会。在低洼地开挖精养鱼池后平均每亩增加收入800元。
五、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区施工协调任务重,产生较大费用。血防项目分布于不同乡镇,涉及若干村组和农户,且血吸虫疫区一般都是经济较差地区,部分疫区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对因施工造成的道路、农田和庄稼损失,漫天要价,阻碍施工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了额外的调解和补偿费用。
(二)疫区群众惜田心理相当严重,在路渠配套建设上有一定的影响。随着近几年国家对农村惠农政策的落实及农作物价格的上涨,部分农户对项目实施所占的农田、道路补偿标准期望过高,有抵触情绪,影响了施工进度和工程整体规划。
(三)竣工交付使用与项目验收时间跨度大,势必影响验收效果。农业血防综合治理项目主要是水改旱,在实践中发现,工程结束后如果维护和保养措施跟不上,土建工程验收时难现竣工原貌。
(四)项目资金有限,地方配套资金难已落实到位。我市属全省重点疫区,疫区面积大,流域广,家畜存栏量大,急需治理的疫区较多,由于项目资金投入不连贯和资金有限,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阻断血吸虫病源,在路渠配套建设上建设标准还不够高,特别是田间机耕路没有硬化。
(五)项目管理费严重不足。按有关规定农业项目管理费用只能按总投资额的7%计提,但编制可研报告、实施方案、招投标、工程监理、组织协调、青苗补偿、清杂除障等费用已经严重超出了标准。
(六)家畜圈养建设资金投入标准过低。按照每个牛舍8平方米计算,目前需要建超资金为 元,而项目批复建超资金仅为 元,相差太远。
六、做好农业血防项目的意见和建议
(一)切合实际,允许适当调整。由于项目建设周期比较长,有许多新情况在设计之初无法预计,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与原来申报项目时的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是实施“以机代牛”工程以后,疫区村耕牛存栏量大幅下降。我市有多个乡镇成为“无牛乡镇”,如果继续按照原设计方案实施,即使建成了牛舍也无牛可圈养,会造成有限的项目建设资金的浪费。可以将项目资金补充到水改旱或养殖灭螺建设中。二是由于批复的家畜圈养资金标准过低,可以按实际建设的牛舍验收,只要全额将资金用于牛舍建设。三是对个别乡镇群众不配合不支持项目建设,阻碍施工的,可以将项目资金在报请上级部门的前提下,调往其他疫区乡镇实施。建议上级部门给予项目实施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允 许项目建设内容报上级部门批复后可以作灵活机动的调整。
(二)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一是现在物价上涨较快,原材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以及项目施工投入品成本大幅上涨,;二是地方配套资金难以到位;三是现在外出打工群众比较多,群众义务投工投劳难以落实;四是项目运行管理成本不断上升。因此,我们建议一是加大项目建设投资额度,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二是调整项目建设资金投向,把发展替代养殖列为项目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设多功能圈舍,大力发展家禽替代养殖,不断调整疫区农民的养殖结构,增加疫区养殖户收入。
(三)取消地方政府配套。由于地方财力偏紧,项目地方配套资金难以到位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建议取消地方配套资金,项目建设全部由国有资金投入。目前,国土部门的土地平整项目和财政部门的农业开发项目已经取消了地方配套资金。
(四)及时组织项目竣工后的达标验收。由于水改旱、养殖灭螺等土建工程维护保养难度大,如果项目竣工交付使用与项目验收时间跨度较大,地容地貌容易复原。建议在项目县市提出验收申请半年内组织验收。
(五)提高项目管理费标准。由于项目管理成本和运行成本的不断上升,以前管理费占总投资额7%的计提标准,已不能满足项目建设需要,建议将管理费计提标准恢复到占总投资额10%的计提标准。
(六)改变项目验收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建议采取分段式验收的形式,注重于项目建设效果,可以通过一看、二查、三走访、四调查问卷的办法进行。一看: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先看施工现场,看沟、渠、路的实际建设完成情况,看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二查:查工程建设实施的相关资料,查招投标方案是否健全,查施工监理日志是否详细完整,查财务审计报告,查项目拨款是否到位;三走访:走访项目所在村的干部群众,听取他们对项目实施的意见;四问卷调查:项目建设完工后进行问卷抽查,调查对象可以为乡镇干部、村组干部、村民代表,调查内容包括对项目规划设计、建设标准、施工方式方法、项目实施后灭螺效果的总体评价,以及他们对今后类似项目的建议。最后汇总计分,作为总体验收依据记录在案。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五日
第二篇:农业血防综合治理工作现状及对策
农业血防综合治理工作现状及对策
历史上潜山县是血吸虫病重疫区,有4镇1乡1区1个国有农场流行血吸虫病。历史累计钉螺面积超过802 hm2,病人10 115人,病畜5 673头,有近10万人直接受到血吸虫病的危害。经过50多年的积极防治,取得了一定效果,在1984年全县达到疫情控制标准。“九五 ”期间,分别又有黄铺镇、油坝乡和王河镇的王河、中河、天丛3个村达到传播阻断标准。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农业部门坚持“综合治理、科学防治”的方针,实施以控制家畜传染源为主的防治策略,紧紧围绕实现《安徽省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2005—2010年)》确定的防治目标,切实加强领导,积极履行部门职责,努力克服各种困难,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全面开展家畜血吸虫病查治和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农业血防工作为疫区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现状
潜山县自1956年始成立县委血防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历时3年对全县的疫区范围及流行因素进行调查,基本查清血吸虫病流行范围在县域东南部,东起余井大桥沿皖水西侧,南至油坝,西跨潜水至万岭,南抵王河张家坦,西南经天井湖沿五丰河,北至梅城。南北长20 km,东西宽13 km,为一三角形地带,集中有4镇1乡1区1个国有农场流行血吸虫病。疫区人口93 545人,确定潜山县发现钉螺面积802 hm2,感染性钉螺最高达72%,居民患病率22.4%,少数地区高达65%。经过50多年的积极防治,潜山县螺病情均大幅度降低。至2009年底,潜山县实有二类村7个,三类村1个,五类村32个,现有钉螺面积42.7 hm2,有螺点36处,分布在王河镇河镇、庆丰、新发、薛家岗、永和、陈家井、龙湖、丰收等8个行政村。其中99%集中在王河镇的洋荡圩,易感地带面积5.5 hm2。据2009年统计资料显示,疫区王河镇现有16个行政村,总人口达54 136人,二类村血检阳性率为3.86%,三类村血检阳性率为5.5%,五类村血检阳性率为1.4%,现存栏耕牛1 576头,耕牛感染率为0.32%,最高感染率为1.18%。疫区王河镇为圩畈区,境内地势低洼,河湖交织,港汊密布,水体流向多变,雨季易涝,夏水冬陆,植被茂盛,圩内百姓有放养家畜习惯,粪便污染严重,加之多方面原因,农业血防综合治理工作任重而道远。2取得的成效
潜山县委、县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血防工作,为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十五”期间,农业部门坚持“围绕农业抓血防,送走瘟神奔小康”血防思路,“十一五”期间,实施以“四个突破”为核心的综合治理,对部分重疫区村,如王河镇的河镇、庆丰、永河、新发、薛家岗村实施综合治理,并做到治病与治穷相结合,开创潜山县农业血防工作新局面,防治成效显著。经过治理的重疫区村家畜感染率、阳性钉螺感染率、村民感染率等明显下降,有效控制了疫情,受到疫区人民欢迎。在农业血防综合治理项目示范和辐射作用下,大量社会资金投入血防工程,共完成水改旱、水旱轮作154.93 hm2,低洼有螺地带挖鱼池14.33 hm2,种草11.87 hm2,圈养家畜1 200头,调整养殖结构发展水禽48.7万羽,建沼气池2 456口,以机代牛370头,沟渠硬化41 km。同时,抓住动物传染源控制这个难点,贯彻在减少放牧基础上进行查治的防治策略,疫区放牧耕牛大幅度下降。完成家畜查病5 586头,治疗和扩大预防性投药3 976头,耕牛感染率从“十五”初的1.18%下降到目前的0.59%,下降50%。3存在的问题
潜山县农业部门多年来加强领导,密切合作,坚持“综合治理,科学防治”,农业血防综合治理初见成效,但相对防治的目标任务、疫区现状和工作实际,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农业血防综合治理工作涉及到农业、卫生、林业、水利等多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有血防工作任务,工作中很难协调一致,出现各自为政、难以整合资源、无法集中精力抓治理的问题;二是疫区经济发展比较滞后,农业还保持着传统的耕作方式,群众有接触水田、水沟疫水生产生活的习惯,同时百姓有放养家畜的习惯,粪便污染严重,出现家畜圈养难,导致传染源难以控制的问题;三是潜山县是贫困山区县,县级财政相当困难,政府对血防投入有限,国家安排的血
防项目资金少,综合治理工作难以实施,出现规划的防治目标任务难以完成的问题;四是一些部门和乡镇对血防工作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认识严重不足,麻痹大意、盲目乐观的思想不同程度存在,出现对血防工作重视不够,支持配合不够的问题;五是农业血防查治工作主要由基层兽医站承担,基层兽医站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工资无保障,多年来血防技术人员均是无私奉献,出现血防技术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动物血防工作后继无人的问题。
4对策
(1)加强领导,密切部门间合作。血防工作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政府出面组织,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实行综合治理,才能真正抓出成效[1]。县级要成立血防领导小组,建立多种形式的责任制,明确职责、任务、目标,定期考核,并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县、乡形成健全的血防组织领导体系,为血防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2)坚持“综合治理,科学防治”方针,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农田水利建设抓好血防工作。抓住当前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机遇,加强领导,切实把血防工作列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规划中去,积极引导并组织群众,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把血防工作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田水利建设和封洲育林结合起来,改变生产环境,有组织、有计划的对血吸虫病流行区优先安排,真正做到兴利除害,开创投资少、效益高的新局面。
(3)强化血吸虫病重疫区村综合治理。多年血防工作实践证明,单一防治技术措施不能有效防治血吸虫病,应根据血吸虫病流行特点、传播规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首先,实施水改旱或水旱轮作,切断血吸虫病传播途径[2]。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对现有钉螺分布的低产水田实施水改旱或水旱轮作,因地制宜种植旱地或经济作物,有效减少人、畜水田作业接触疫水机会,降低血吸虫病感染率,同时,也可改变钉螺滋生环境,逐步消灭钉螺,控制疫情。其次,实施挖塘养鱼,改造钉螺滋生环境灭螺。目前常用的方法:一是开挖精养鱼塘,实施立体养殖。在疫区低洼有螺潮湿地带,通过挖池养鱼虾等,水淹灭螺,既发展渔业,又改善疫区农村经济;二是矮埂高网蓄水养鱼灭螺,综合治理垸外易感地带。在防洪大堤外洲,修建一批矮埂高网蓄水养鱼灭螺工程,通过开发湖州治理易感地带,取得养鱼、灭螺、防病等综合效益。最后,实施家畜圈养,控制传染源扩散。从改变家畜饲养方式入手,实行圈养、禁牧等疫区控制血吸虫病流行措施,让家畜远离疫水,避免重复感染,防止病原散播,从而切断血吸虫病循环链,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疫情。同时,通过沼气池处理圈养家畜粪便,为种植业提供大量有机肥料,发展生态农业。
(4)扎实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和以机代牛工程。在血吸虫病疫区乡镇,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沼气池建设与改水、改厕、改厨相结合,改变农村生活环境,减少群众接触疫水,防止血吸虫病感染[3]。在疫区实施以机耕代牛耕,实行“五统一”(统一作业、统一调配机具、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负责维修、统一收费标准),实现稻田耕作机械化,减少耕牛饲养量,减少传染源数量,控制阳性钉螺形成,控制血吸虫病传播。
(5)强化疫区家畜查病和预防性治疗。抓好以耕牛为主家畜血吸虫病检查和治疗工作,对于阻断血吸虫病流行尤为重要,从杀灭病原体着手,以净化草洲草坡为目的,采取普遍投药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病畜体内病原体散布,净化环境。根据钉螺繁殖规律,确定每年对易感家畜实行局部抽查和全面预防相结合的查治措施,即每年8月查病1次,9、11月2次全面预防性投药治疗,确保家畜不排出血吸虫卵,有效控制阳性钉螺数量和感染率。
(6)逐步建设完善县级家畜血吸虫病专业实验室。配备必要的诊断检测设备,进行实验室改造,提高实验室诊断检测能力,满足基层血防工作需要[4]。
(7)增加投入,稳定和加强血防专业队伍建设,提高防治工作质量。在基层兽医站体制改革中,要将基层兽医站纳入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使血防工作人员工资有保障,解决 “老有
所养、病有所医”的问题,让他们能安心工作,同时要有计划地引进血防专业技术人才,保证动物血防工作后继有人,保证农业血防综合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5参考文献
[1] 陈弘,邹永根,朱仕英.常州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新发现钉螺环境调查[J].江苏卫生保健:学术版,2010,12(3):11-12.[2] 李秋娟,史丽娟,徐岷,等.江西省2005—2007年血防改厕效益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87-88.[3] 杨建洲,赵正元,张建斌.洞庭湖区洲垸亚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疫情分析及防治[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7,21(2):104-106.[4] 李以义,李晓阳,蔡凯平,等.洞庭湖区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及防治对策[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6,18(2):112-115.
第三篇:2021年全镇血防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2021年全镇血防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为持续推进全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明确任务与职责,促进各项防治措施落实,进一步巩固传播阻断达标成果,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全国和省、市血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以血防综合治理项目为支撑,按照“政府领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铅华防治措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二、主要目标
以行政村为单位,不出现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人、病畜;查不到感染性钉螺;垸内钉螺面积逐步下降;建立以行政村为单位,能反映当地病情、螺情变化的档案资料;建立和健全敏感、有效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卫生血防
1.人群查治病。落实人群查治病政策要求和技术规范,年内开展查病11300人,其中血检粪检4180人;治疗及扩大化疗1000人次。加强病例管理,落实现症病人流行病学调查354人,更新、充实数据库,全面建立病人档案资料。根据省核定晚血病人救治名单,定点免费救治26人,提升治疗有效率和好转率。
2.查灭钉螺。开展查螺378.14万㎡,药物灭螺130.53万㎡。加大查螺力度,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汨罗方式,提高灭螺功效。压缩钉螺孳生空间,逐年减少钉螺面积,建立垸内生产生活安全区。
3.疫情监测预警。根据《XX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以螺情、病情、突发疫情监测及家畜、野粪调查为主,同步做好毗邻地区的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为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数据信息。加强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的疫情监测,按市级安排,我镇为依湾村,要加强对监测点工作的领导、协调与服务,在技术力量、监测设施、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保证监测点工作顺利开展。
4.风险监测。根据《XX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方案》,对全镇8个重点村从螺情、野粪、水体等方面,科学地开展风险监测,落实发现、处置、回访等措施,不留隐患。
5.健康教育。通过多样化、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开展血防健康教育,加大血防知识、政策宣传普及力度,增强疫区群众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血防正确行为形成率。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广泛宣传血防知识。利用标语、专栏、宣传单等形式,让血防知识深入人心。教育部门要将中小学生血防普及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广泛开展上一次血防知识课、写一篇血防主题作文、组织一次血防知识考试、办一期血防知识专刊的活动,积极创建“无血吸虫病人学校”。
6.联防联控。与周边县市镇开展联防联控工作,建立健全血吸虫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在加强信息互通的基础山做到“五同步一联合”,即同步传染源管控、同步查灭螺、同步查治病、同步急感防控、同步健康教育,联合开展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评估。
(二)农业血防
1.严防耕牛复养反弹。要防止耕牛复养反弹,切实把耕牛管控工作管严、管实。肉牛必须实行圈养,粪便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一经发现因工作不力导致耕牛复养反弹的村,严格依规实行责任追究。
2.家畜查治。认真开展家畜查治及化疗,杜绝家畜感染,减少粪便污染。
3.家畜疫情监测。开展家畜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实行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掌握疫情动态。
4.加快农机化进程。大力扶持发展农机合作组织,推行农业耕作机械化,巩固并扩大“淘汰耕牛、以机代牛”成果。
5.洲滩禁牧。按照《血吸虫病防治条例》、《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淘汰耕牛和洲滩禁牧暂行办法的通知》(X政办发【2017】X号)的有关精神,大力开展洲滩禁牧工作。落实禁牧人员及经费,在东荆河沿线及外滩、汉江分洪道采取建禁牧哨棚、立禁牧标志、刷宣传标语、设禁牧围栏等措施,实现洲滩无放牧目标。
6.农业工程灭螺。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对符合条件的水田实施水改旱或水旱轮作。在有钉螺分布的低洼湖田地带开挖鱼塘,发展优质水产养殖,实行蓄水灭螺。
(三)水利血防
开展河流综合治理,灌区改造。实施水利血防工程,开展有螺沟渠清淤及硬化护坡,改造有螺环境。在改扩建、新建引水涵闸等工程中,严格按照水利部颁发的《水利血防导则》进行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和管理,达到控制源头、压缩有螺面积、降低钉螺密度的目的。
(四)林业血防
建抑螺防病林。根据省“绿满荆楚行动”造林绿化任务要求,按照相对集中、集中连片治理布局要求,结合实际,采取适宜的造林模式,结合翻耕套种农作物,构建林农复合生态系统,改变钉螺孳生环境,压缩钉螺孳生面积。
(五)交通血防
根据改造公路两旁钉螺孳生地,方便农机作业要求,在疫区开展通村公路建设。
(六)国土血防
按照血防工程灭螺技术要求和以机代牛工作需要,抓好土地整理和农业综合灭螺项目。
四、保障措施
各村(居、场)、各单位要做好血防工作的组织领导、经费投入和技术保障。要根据本工作方案,统筹规划各类项目,科学制定实施细则。血防工作将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农业农村工作一票否决制,切实强化责任。
镇血防领导小组将组建血防综合治理技术指导专班,负责项目的征询、技术指导、督促检查、验收评价等工作,确保综合治理工程质量。
第四篇:东岳庙小学血防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东岳庙小学血防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东岳庙小学血防综合治理工作,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疫情,根据县镇有关精神和县血防办、县教育局《关于切实加强中小学生暑期急性血吸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目的,以控制传染源为重点,按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方式,深入推进血防综合治理,逐步消除血吸虫病流行环境,大力推行科学防治,切实减轻血吸虫病的危害,不断提高血防工作水平。
二、工作目标
(一)提高健康教育覆盖率、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
(二)进一步推进我校“无血吸虫病人学校”达标创建工作;
(三)有效控制暑期急性血吸虫病的发生,杜绝突发疫情;
(四)实现我校学生血吸虫病急感零发生的目标。
三、工作任务
(一)成立学校血防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有工作专班;
(二)学生中有血防监督员,负责血防监督;
(三)班主任与学校签订血防教育责任状;
(四)健康课老师和班主任认真上好血防健康教育课,切实做到“六有”。
四、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我校要把血防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目标管理责任。
(二)广泛开展宣传。采取制作血防流动宣传栏、刷写宣传标语、播放电视公益广告等方式,广泛宣传《血吸虫病防治条例》、血吸虫病防治基本知识和有关血防政策,切实加强对我校学生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防治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血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学生广泛参与、群防群控的工作局面。要落实血防工作责任,将血防普及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并积极组织开展创建“无血吸虫病人学校”活动。
(三)强化工作职责。血防领导小组各成员要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完成血防综合治理任务。
第五篇:全县项目农业建设工作意见
为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村稳定,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宽裕型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现就XX年全县项目农业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线,进一步强化以工业理念抓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突出农业项目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学先进,赶先进,立足南通,进位争先,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的特色化、规模化、高效化、外向化和集约化,不断推进农村的城镇化和农民的非农化,不断开展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新局面。
二、发展目标推进粮油稳定发展和蔬菜优质化,XX年全县优质粮食播种面积110万亩,粮食产量50万吨;双低油菜播栽面积10万亩以上,总产2万吨;蔬菜设施栽培面积3.8万亩。推进蚕桑生产标准化和畜禽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全县桑园面积15万亩,蚕茧产量1.8万吨;生猪饲养量110万头,其中三元杂交商品猪占60%以上;家禽饲养量4500万羽,出栏2100万羽,产禽蛋20万吨;山羊饲养量78万只,出栏43万只;水产品养殖面积16.8万亩,水产品总产量2.2万吨。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龙头企业建设,XX年全县新(扩)建投资额超100万的现代农业园区160个,投资额超200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50个。推进“三资”开发农业,XX年全县吸引“三资”开发农业投资总额5亿元,其中县外民资1亿元,新批注册外资额XX万美元,注册外资到账额500万美元。推进农村剩余劳力转移,XX年全县新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1万人,非农收入在农民收入增长中份额达80%以上。推进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建设,XX年全县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3个以上,品牌农产品超市销售额2亿元。推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XX年全县农业增加值增长5%,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达6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5%。
三、工作重点
1、充分利用挖掘资源潜力,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资源是决定项目农业建设发展的重要条件,按照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和挖掘资源潜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规模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建立和培育十大特色产业,即:优质稻米、弱筋小麦、双低油菜、蚕桑、家禽、家畜、水产、蔬菜、海洋特色产业和绿色生态产业。在保证粮食安全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建立优质稻米、弱筋小麦、“双低油菜”三大产业的优质高产示范基地。XX年,全县在河北里下河地区建立20万亩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在河东、河南地区建设20万亩优质弱筋小麦生产基地和10万亩“双低”油菜生产基地;推广种植弱筋小麦“宁麦9号”、“扬麦13号”;油菜推广“秦油7号”;玉米大力推广种植“苏玉19”;水稻推广抗条纹叶枯病的“扬粳9538”,淘汰抗病性差的“武育粳3号”。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高品质、产业配套的发展思路,全力提升蚕桑主导产业。加大桑园基础建设投入力度,大力组织实施桑园更新改造和填平补齐新扩工程,加快老桑更新步伐,着力消除水旱互包,在河北里下河适度发展新扩成片桑园,稳定桑园面积15万亩。大力推广蚕桑新品种、小蚕饲育自动加温补湿器,小蚕共育率90%以上、方格簇使用率95%以上。实施桑园合理套夹种,提高夹种指数,提高桑园综合经济效益。大力培育家禽、家畜产业,加大畜禽品种改良力度,大力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稳步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规模蛋鸡养殖场良种普及率达100%,二元母猪存栏提高10%,三元商品瘦肉猪出栏提高8%,食草动物肉鹅、羊子等存栏提高20%以上。同时围绕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要求,规范畜禽生产环节,强化产品质量监控,扩大市场份额,全县经认证的无公害畜禽产品占生产总量的70%以上。大力提升蔬菜产业发展档次,XX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增加1~1.5万亩,发展设施栽培面积确保3.8万亩,力争4万亩。充分利用河道沟塘,大力培育水产养殖产业,XX年全县河豚养殖450万尾、鳗鱼养殖3000万尾、鲟鱼养殖20万尾、双季虾养殖XX亩以及6万多亩的“四大家鱼”的养殖。大力培育海洋特色产业,开发利用浅海滩涂发展紫菜、贝类养殖,全年海水养殖面积10万亩,其中紫菜养殖2.5万亩,贝类养殖7.5万亩。开发深度加工,着力提高紫菜产品的附加值。大力培育绿色生态产业,围绕改善优化投资和人居环境,建设绿色生态林业产业,进一步加强城镇绿化,完善绿色通道,实施镇村绿化示范工程。全县成片造林3000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10万亩,四旁植树50万株。
2、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强化项目农业建设载体
资金是发展项目农业的基础,要抓住国际产业资本加速向长三角积聚和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猛攻农业招商引资,投资项目农业建设。突出优势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鼓励引导投资者增资扩股,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连带扩散效益。一是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围绕产业特色、区域优势,集聚各类资源,整合生产要素,限制休闲观光业的发展。建立健全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其中XX年全县建立各类生产示范区90个,即粮油业建成万亩无公害优质弱筋小麦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个、万亩无公害优质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个、千亩无公害双低油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个;蚕桑业建成万亩蚕桑标准化示范区2个、千亩丰产桑园示范区5个、百亩优质高产高效桑园示范方50个;畜牧业建成禽蛋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个、无公害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示范小区5个、新建标准化万羽鸡场5个,标准化千头猪场5个,标准化百只羊场5个;水产业建成无公害优质水产养殖示范区5个。二是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坚持“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龙头企业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和技术改造,实施品牌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带动力和辐射力。XX年全县要新增省、市级龙头企业各1家、县级龙头企业5家,全县年销售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6家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上年增长25%。严禁发展简易大米加工企业,重点培育四种类型的龙头企业。(1)催生一批劳动密集型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围绕蚕桑、畜禽两大支柱产业,鼓励投资者兴办农产品深度加工企业,鼓励现有企业开发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2)培大一批有科技创新开发能力的成长型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和引导中洋集团、家惠油脂公司、康德生物制品公司等企业,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抓好科研开发、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一体化经营。(3)做强一批有核心竞争优势的骨干型龙头企业。重点做好茧丝绸加工产业链、紫菜加工产业链的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加大对茧丝绸集团、兰波公司等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加快与农户间结成利益共同体,建成外向型、产业化经营的“骨干型”龙头企业。(4)配套一批产业发展服务流通型农业企业。积极引导天成饲料公司、海安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服务型农业企业瞄准市场发展生产,组织销售,加强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关系,全县提升年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市场2个。同时龙头企业要积极实施生产标准化、产品名牌化、营销外向化战略,扩大农产品出口。XX年全县要新增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5个。积极储备县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项目,XX年县级、市级和省、国家级龙头企业要分别有200万元、1000万元和XX万元以上发展项目。3、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战略,促进农民收入显著增长
致富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坚持就地转移与劳务输出并重,促进就业与鼓励创业并举,提高素质与加强服务并行,大力组织实施剩余劳力转移的“三有”致富工程,即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岗位、收入有增长。XX年,全县新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1万人,农村劳力非农产业收入比上年增长 4.5%。一是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进一步整合全县职业教育资源,确立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定点单位,不断强化劳动力素质教育的培训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其由体力劳务型向智能创业型转变。XX年,全县培训农村劳动力1.2万人,力争1.5万人。二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展农民就地就业空间。加快小城镇和镇工业集中区的建设,扶持乡镇企业特别是农村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总结推广农村回乡创业典型,鼓励外出打工者返乡创业,形成劳务经济良性循环。三是大力发展出国劳务,促进劳动力县外转移。进一步组织全县建筑行业劳动力的安全培训和技能培训,加大宣传力度,叫响海安建筑业的劳务品牌。引导农民走出国门,积极向国外输出劳务人员。规范全县对外劳务中介公司的管理,努力维护劳务人员合法权益和对外劳务市场的经营秩序。四是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组织协调体系。建立健全全县农村劳动力就业登记和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制度,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搞好劳动力转移监测,加强劳务市场信息发布,为农民外出就业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4、扶持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着力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生产水平,推进产业化,增强农业竞争力和提高组织化程度的重要载体。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引导合作组织逐步向产前指导、产中服务、产后销售等领域延伸,逐步实现由松散型技术服务为主向紧密型的经济共同体方向发展。鼓励和扶持农村干部、农村经济能人、龙头企业等牵头领办合作组织,鼓励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采用“订单收购”、“代购代销”等形式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XX年全县选择5个以上合作组织开展合作机制、运行机制、约束机制、利益机制等的试点,重点抓紧好海安县蔬菜协会、海安县禽蛋协会、海安县里下河大米协会的运作和规范管理,培育成为带动作用大、自律性强、产业链结合紧密、利益机制合理、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推行“公司+农户”模式,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壮大农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大户)队伍,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营销体系,不断搞活农产品市场流通,XX年全县新增持证农民经纪人1000人以上。扶持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配送、超市等现代流通方式,提高农产品营销水平,XX年全县品牌农产品超市销售额达2亿元。5、强化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按照现代农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要求,切实加强水利、农机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XX年全县要立足抗灾夺丰收、保平安,重点实施县镇河道的疏浚工程、雅周省级节水示范项目、胡墩河配套工程、串场河配套工程、里下河圩堤加固工程等,完成总土方850万方,完成配套建筑物650座。立足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机综合效率,加快推广水稻插秧机150台、油菜收割机5台、秸杆还田机50台,修建里下河排涝车口30座。立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抢抓国家开发农业政策优惠机遇,积极做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编制、立项申报工作,精心组织在建农业开发项目的实施。XX年全县完成中低产田改造任务2万亩,在项目区改建电灌站10座,新建防渗渠40公里,新筑机耕路40公里,XX年新建小农桥96座。高质量做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第六期项目验收准备工作,确保顺利通过上级验收。强化滩涂管理,做好海域勘界工作。立足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加强气象服务,建成高速、稳定、安全的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和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立足优化、美化人居发展环境,在全县农村继续深入开展以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为重点的“三清工程”,并取得明显成效。立足建立精干、高效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稳步推进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强化科技兴农服务,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新技术。健全植物病虫草综合防治和动物重大疫病防治体系,为全县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安全保证。四、保障措施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全县上下要从实践“xxxx”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继续把强化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县工作的重点,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地以项目农业为第一抓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以发展农村经济为第一要务,广泛宣传,培育典型,强化服务,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新跨越;突出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