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幸福广州建功立业,开创后亚运时代广州燃气行业新局面

时间:2019-05-14 18:06: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为建设幸福广州建功立业,开创后亚运时代广州燃气行业新局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为建设幸福广州建功立业,开创后亚运时代广州燃气行业新局面》。

第一篇:为建设幸福广州建功立业,开创后亚运时代广州燃气行业新局面

为建设幸福广州建功立业,开创后亚运时代广州燃气行业新局面

--徐建韵副主任在广州市燃气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4月28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1年广州市燃气管理工作会议,总结2010年工作情况,部署2011年工作任务,就是要通过理清广州市燃气行业工作思路和发展态势,分析存在的问题,交流工作经验,找准后亚运时代燃气管理工作的关键点和着力点,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努力开创后亚运时代燃气管理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幸福广州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和《广东省燃气管理条例》先后出台,为广州市燃气行业发展和管理提供了良好机遇。广州燃气行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安全运营、稳定供应这两个永恒的主题,圆满完成了亚运供气保障工作,切实加强了燃气安全管理,努力提高了服务水平,取得了良好成绩。这些工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燃气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无不凝聚着在座各燃气经营企业的辛勤汗水,值得认真总结。

(一)紧紧围绕工作重点,圆满完成亚运供气保障任务。

1、构建组织严密的亚运燃气供应保障体系。根据《广

州市亚运城市运行方案》,完成了《广州2010亚运会燃气供应安全保障方案》、《广州2010亚运燃气行业反恐工作方案》和《广州2010亚运会赛时亚运村燃气供应短缺事件应急处臵预案》,组建了广州2010亚运燃气供应保障及反恐工作领导小组。各区(县级市)燃气管理部门和燃气企业也根据各自的任务和特点,组建了保障机构,编制了供气保障方案,形成了上有领导小组,中有工作方案、下有“一馆一册”严密的组织保障体系,确保了亚运燃气供应保障工作的顺利推进。

2、争分夺秒按时完成亚运配套燃气工程建设。亚运燃气配套工程建设点多、线长、面宽、协调难度大,各燃气企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了征借地等困难,争分夺秒地工作,按时完成了供亚运村天然气高压管道、金市路天然气分输站、亚运村高中压调压站、亚运村燃气工程、番禺体育训练基地、花都九龙湖、从化养生谷国际会议中心等10个场馆和13个亚运接待宾馆的管道燃气工程建设,为落实亚运燃气供应保障打下良好基础。广州燃气集团和广州港华还完成亚运城中压燃气管网连接,既为亚运赛时应急处臵提供了保障,也为广州市燃气供应联动提供了良好范例。

3、切实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在完成工程建设的同时,各燃气企业切实落实了各项供气保障措施,认真组织力量对负责供气的场馆进行全面细致的安全检查,及时督促包括广

州亚运城、海心沙火炬、广东奥林匹克游泳跳水馆等重点场馆在内的用气单位按时消除安全隐患33项。各企业按照“一馆一策”的要求,编制专项预案87份,组建了召之既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场馆保障团队,实现了燃气企业保障团队与场馆、宾馆运行人员的无缝对接。

4、认真落实反恐防范工作责任。各燃气企业高度重视燃气行业反恐防范工作,对天然气门站、调压站、LNG气化站、液化气储灌站等设施进行了全面排查,实事求是地确定了39个重点反恐目标,并制定了反恐防范措施;为了进一步加强反恐防范工作,广州燃气集团协调武警对天然气门站、调压站实地把守,番禺区对三角洲气库也派驻公安民警值守。亚运城周边海鸥、宏碁及莲盛三家瓶装液化气经营企业不计得失,积极配合政府亚运赛时安保措施,按计划实施了停产。广州燃气集团还在原抢险队的基础上,组建了城镇燃气专业反恐应急分队,使反恐怖防范工作做到了人防力量到位、物防设施齐备、技防设备运行正常。

5、认真强化赛时应急处臵。亚运赛时期间,及时启动“每日一报”工作制度,认真分析供气信息,及时处理了天然气储备不足,燃气管道安全受道路施工危险。东永港华及时发现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出现燃气泄漏的事故苗头,快速组织应急处臵,彻底消除了危机,保证了亚运比赛项目的如期进行,避免了不良国际影响的产生,体现出了较强的应

急能力。

(二)构建应急救援体系,切实提高了燃气安全运营水平。

1、完善燃气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在发布《广州市燃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基础上,编制了《燃气应急管理手册》,建立了燃气应急指挥系统,组建了由22名专家组成的应急救援专家库,建立了应急通讯联络机制,明晰了企业应急队伍驻地、人员应急装备配备等;各区、县级市按照应急管理法规的要求都在积极编写燃气突发性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各燃气经营企业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企业的事故救援预案,初步建立了市、区、企业三级救援预案体系,为燃气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救援打下了基础。

2、认真组织开展燃气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模拟供亚运城天然气管线泄漏影响亚运城供气的场景,开展了有全市燃气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单位参加的燃气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启动了《广州市燃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三级响应,充分检验了市级燃气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外,各燃气企业还进行不同层级、不同规模、不同科目的应急演练共700多次,参加演练人员达1万多人次,通过演练有效提升了我市燃气应急救援能力。

3、深入开展隐患排查与整治行动。坚持将燃气安全作为燃气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不懈地开展安全隐患排查

与整治,全年各燃气企业共进行安全隐患排查2800多次,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1500多项,投入安全专项资金4100多万元,使我市燃气行业安全运营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

4、及时解决公共安全事件。按照“防控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采取防控措施,消除事故苗头,及时制止道路改造施工单位野蛮施工危及管道安全的违章行为,配合安监部门协调处理贵广铁路陈村水道特大桥工程3#墩威胁超高压天然气管道安全的隐患;妥善处理白云区春晖闲庭小区山体滑坡威胁液化气瓶组站安全及珍宝巴士公司建设停车场和管理中心综合楼危及力康气站安全运行事件,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确保了燃气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5、全面开展操作技能培训。为提高工商、公福用户燃气设施管理、操作人员的燃气安全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有效预防燃气事故的发生,市燃气行业协会根据《关于开展燃气工商、公福用户燃气设施管理和操作人员培训的通知》要求,举办了5期工商、公福用户燃气设施管理、操作人员培训班,使240多人接受了培训。

6、不断拓展安全宣传途径。采用多种方式向广大市民宣传燃气安全知识,围绕“迎亚运、树新风、保平安”和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广州燃气集团在天河城北门广场等公共场所举办了“燃气安全进万家”主题活动,现场接受咨询,向市民宣传安全用气常识;番禺区、花都区、南沙区、萝岗区、增城市、从化市燃气管理部门和各燃气经营企业在全市范围内向居民和外来工派发了《家庭燃气安全使用手册》41000册,宣传单张9800多张。

(三)稳步推进燃气工程建设,努力加快燃气市场发展。

1、大力推进天然气利用工程建设。广州燃气集团大力推进天然气利用工程建设,加快完善东门至南门、太和至田心等高压管道工程,完成西气东输二线广州配套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并已于2010年10月29日正式开工建设。截止2010年底,全市新增燃气管道长度289.11公里,其中高压管4.32公里。

2、积极拓展燃气供应范围。各燃气经营企业积极拓展燃气市场,推进燃气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截止2010年底,全市燃气用户达327.9万户,其中管道燃气用户128.7万户,燃气总销售量折合天然气为191494.94万立方米,约合168.1万吨,其中管道燃气销售量占41.8%。城市燃气气化率已达到99.21%,燃气用户数量、销售量分别比上一年增加2.1%和19.4%。

3、完善管网建设,保障供应安全。按照建设“全市一张网”的要求,推进高压管网统一规划和各燃气经营企业的管道联网。广州燃气集团积极推进荔湾区原芳村地区、萝岗区西区和增城市新塘镇与城区大管网连网工作。番禺区率先实现了不同经营企业间中压燃气管网的联通,为事故应急、保障供应提供了设施保障。

(四)给力创建文明城市,稳步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1、大力提升行业服务水平。以创文明为契机,加强对燃气企业服务窗口的检查,对燃气经营企业服务管理制度建立、信息公开、服务环境、监督投诉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检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经过整改,各燃气企业服务窗口的硬件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燃气行业的服务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妥善解决臵换遗留问题。针对市民、媒体和人大代表关心的天然气臵换补贴到位慢的问题,广州燃气集团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积极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使燃气具更新补贴落实工作于6月份全部完成,有效维护了燃气用户的权益。

3、有效处理群众关心问题。2010年,市城管委共接到各类投诉件21宗,处理办结18宗,转办3宗,投诉案件数量有了显著减少。在投诉案件办理过程中,各燃气经营企业都能想方设法与投诉人直接联系,深入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仔细了解投诉人的真实诉求,设身处地的为投诉人着想,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的切身问题。

(五)全面加强质量监管,大幅度提高燃气质量。全面开展燃气质量抽检。2010年,市城管委协调市技监局共同加强燃气质量监管,投入专项经费120万元,委托广

州市能源检测研究院对全市65家液化气储罐站、35家车用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和12家管道气企业的燃气质量进行两次全覆盖检查,并对存在燃气质量不合格的违规企业进行了重点监查。全市共抽取检测燃气样品364个,先后发现13个气样质量不合格,9家企业液化石油气气样中含二甲醚量在3%以上,其中广州市南漖燃气有限公司2次气样质量不合格,广州永兴煤气有限公司20.02%、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湖山液化石油气购销公司19%、广州市震霖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15.1%、广州光明燃气有限公司12.1%。对这些违规行为,通过移送处理、行业内通报,网站上曝光等措施,有力地打击了掺假违法行为。通过一年来的专项抽查,全市各燃气经营企业普遍增强了燃气质量管理意识,不少企业购臵了燃气质量检测设备,加强了气源质量抽查,从源头上把好燃气质量关,使全市的燃气质量有了根本性的好转。

(六)加强燃气法规建设,进一步完善行业法制进程。

1、做好《广东省燃气管理条例》宣贯。为做好《广东省燃气管理条例》的实施,根据现行燃气法规,对燃气管理的法定职能和执法项目进行了全面梳理,明确了政府各管理部门、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协调解决燃气管理职能交叉、职责不清问题;着手制定燃气管理行政处罚标准,规范自由裁量权。组织召开全市《广东省燃气管理条例》宣贯会,为《广东省燃气管理条例》的实施打下了基础。

2、完成了立法后评估工作。按照市法制办的要求,积极推进市政府规章《广州市液化石油气汽车加气站管理办法》立法后评估工作,认真细致地制定评估方案,精心组织评估团队,虚心听取各方意见,实事求是地编写评估报告,按时完成了《广州市液化石油气汽车加气站管理办法》立法后评估工作,为该规章的后续处臵提供了决策依据。

3、推进地方技术规范建设。市燃气行业协会先后制定了《液化石油气企业设施、人员配备及安全管理规范》和《市政管道燃气设施巡查管理规范》,经市技监局审查后发布施行。这两个地方规范的实施,将对提高我市燃气安全运营水平,加强我市燃气行业的规范化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4、精心制作部门规范性文件。起草制定了《广州市燃气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和《广州市天然气气源供应保障管理办法》,完成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座谈研究、协商解决分歧问题等工作,并已经市法制办审核发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0年,广州市燃气行业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体燃气同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城管委及全市燃气管理部门向大家一年以来的辛勤劳动和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广州市燃气行业还存在一些急待解决问题。如燃气管理力量还比较薄弱,中心六区 的属地管理工作才刚刚起步;无照经营现象还较为严重;燃气使用事故时有发生;管道天然气气源紧张情况已经显现;行业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如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影响燃气经营者的信心,会影响人民群众的利益,会影响社会的稳定,我们应全力以赴加以解决。

三、2011年燃气管理工作任务

2011年是广州市“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广州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的关键年。随着燃气经营许可的实施,广州的液化石油气市场势必会有一次重组和整合的过程;随着西气东输二线天然气的到达,广州的天然气势必会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随着行政执法的加强,广州燃气市场秩序势必会有大的好转。我们要认清形势,紧紧围绕“安全运营”与“稳定供应”这两个永恒的主题,扎扎实实地做好燃气管理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十项工作任务。

(一)理顺燃气管理体系,加强燃气管理队伍建设。在现有燃气管理队伍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中心六区建立燃气管理机构,配备燃气管理人员,理顺市、区两级管理体系,做到事权下放和管理重心下移,真正实现燃气属地管理;加强对区(县级市)燃气管理工作的指导和培训,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燃气管理队伍;强化层级管理,加强检查考评,促进全市燃气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全面贯彻好“两个条例”,落实企业和管理部门 的责任。

在全行业组织学习、贯彻好“两个条例”,认真理清各级燃气管理部门和燃气企业在燃气储存、输配、销售等环节的责任和义务;发挥“以查促管”的作用,督促各类主体认真履行法规规定的管理责任。

(三)全面完成燃气经营许可证的颁发

根据《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和《广东省燃气管理条例》规定的条件及《广州市燃气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规定的细则,分步实施燃气经营许可的审核,颁发。在10月31日前完成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企业的燃气经营许可证的审核、颁发;在12月前完成管道气和车用气经营企业燃气经营许可证的审核、颁发。

(四)协调做好西气东输二线天然气的应用,切实保障燃气稳定供应。

协调推进西气东输二线天然气的利用,拓展天然气的气源供应途径,在西气东输二线天然气到达时,使所有管道燃气企业都能供应管道天然气。推进燃气行业公共服务均等化,协调物价部门推进管道天然气价格实现“同网、同质、同类用户同价”。组织实施《广州市天然气气源供应保障管理办法》,推进建立上下游管道燃气企业天然气供应保障协调机制,编制发布《广州市燃气供应短缺应急预案》,健全天然气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全市燃气的稳定供应。

(五)强化安全管理,保障燃气经营和使用安全。通过《液化石油气企业设施、人员配备及安全管理规范》和《市政管道燃气设施巡查管理规范》的实施,规范燃气企业安全管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企业的安全管理机构,强化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完善燃气安全设施,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开展燃气安全隐患的排查和隐患治理;完善燃气设施的安全评估,对2009年以来未进行评估的燃气储灌站、汽车加气站等设施进行安全评估。强化应急预案的演练,各燃气企业除在企业内部进行预案演练外,每年至少要开展一次与所在地政府管理部门联动的预案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落实免费上门安检制度,指导用户消除安全隐患。加强燃气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用户的燃气安全知识,各企业必须向每个用户派发安全用气手册,防止燃气使用事故的发生。

(六)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市场秩序。

在实施燃气经营许可制度的同时,组织开展对无证经营燃气、为无证经营者提供气源、销售充装单位擅自为非自有气瓶充装的瓶装燃气、短斤缺两等违法行为的打击,从源头上遏制违章经营瓶装液化气的行为,保护守法经营者和用户的合法权益。

(七)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规章制度。

按照两个条例的要求,配套完善燃气管理法规,按时完

成二项政府规章《广州市液化石油气汽车加气站管理办法》废止及《广州市燃气管理办法》的制定;制定《广州市燃气企业不良行为记录和公示管理办法》等一批部门规范性文件。

(八)规范燃气器具销售、安装和维修市场。加强对燃气器具销售市场的检查,防止未经气源适配性检验的产品流入市场。出台《广州市燃气热水器安装管理办法》,加强燃气器具安装维修管理工作,规范燃气热水器安装及通气点火程序,杜绝由于热水器安装维修导致的新用气安全隐患的产生。

(九)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提高行业信誉

进一步发挥燃气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功能,规范服务行为,加强行业自律。实施《广州市燃气企业不良行为记录和公示管理办法》,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和不良行为公示制度,及时、公平、公正地将企业的不良行为、责任投诉情况向社会公布,促进企业守法经营,提高行业信誉。

(十)强化燃气服务窗口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加强燃气行业窗口单位服务环境建设,完善各项服务管理制度,推行燃气行业办事公开制度,建立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函、来访,促进燃气行业服务质量的提高,以优异的状态迎接“国检”。

同志们,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的关键之年,让我们共同努力,以一流的工作态度、一流的工作精神、一流的工作业绩,共同保障燃气行业安全运营、稳定供气目标的实现,为建设幸福广州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二篇:后亚运时代广州城市管理

后亚运时代广州城市管理的探讨

摘要:亚运会在广州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提升广州的国际地位,促进广州的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了办亚运,国家和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和技术等力量和手段进行城市建设和管理,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亚运会的结束,如何使广州的各种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得到良好的运转和城市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城市管理是城市能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从亚运后广州市的体育场馆、交通、信息、社区管理等几方面简要分析了良好的城市管理对广州市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管理 后亚运时代 广州

广州市主办2010年第16届亚运会,是广州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难得机遇,也是向国际社会宣传广州、介绍广州,让世界了解广州,让广州走向世界的难得机遇。要把2010年广州亚运会办成具有中国特色、广东风格、广州风采的和谐亚运、绿色亚运、文明亚运,不仅要有一流的设施,更要有一流的服务。而亚运会后广州的城市管理,比如的体育场馆、交通、信息、环境等方面的管理对广州今后的发展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城市管理是指以城市这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为对象,以城市基本信息流为基础,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指挥等一系列机制,采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互动,围绕城市运行和发展进行的决策引导、规范协调、服务和经营行为。广义的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一切活动进行管理,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市政的管理。狭义的城市管理通常就是指市政管理,即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及城市运行相关联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一般城市管理所研究的对象主要针对狭义的城市管理,即市政管理。

一、亚运后广州市体育场馆的管理 1.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馆分析

2010年广州亚运会共使用70个体育场馆,包括53个比赛场馆、17个独立训练场馆。这些场馆主要分布在广州市,其中4个场馆分别设置在广东佛山、东莞、汕尾。在70个体育场馆中,新建12个,改建、扩建58个。新建12个场馆包括广东奥林匹克游泳跳水馆、广东奥林匹克网球中心、广州亚运城综合体育馆、广州自行车轮滑极限运动中心、广州飞碟

训练中心、广州体育学院体育馆、南沙体育馆、花都新体育馆、黄埔体育中心体育馆、海珠体育馆、广州棋院和广东重竞技综合馆。

广州亚运会在场馆建设投资和场馆坐席规模上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届亚运会,而且,亚运场馆的技术装备和水平都达到了举办国际赛事的标准,在亚运后广州市体育场馆的质量和树立都将出现大幅度的提升。

2.广州亚运会场馆的特点与规划概况 1)场馆分布在偏远县区,多中心布局。

亚运场馆安排充分考虑了广州市各区、县级市体育事业均衡发展的需求,采取了多中心、多功能的战略布局,将比赛、训练场馆合理分布到10个区和2个县级市。此次广州亚运会使用53个比赛场馆,19个训练场馆,改扩建60个,新建12个。广州主赛区的比赛场馆相对集中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天河体育中心、广州大学城等亚运场馆群;运动员村、技术官员村、媒体村、国际广播电视中心和主媒体中心等非比赛场馆,则集中设在番禺区新建的亚运城。

上述个体育场馆和配套设施遍布广州市10个区2个县级市和佛山、东莞、汕尾3个分赛区城市,形成了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天河体育中心、大学城、亚运城及花园酒店(总部酒店)周边场馆等五大亚运会场馆群。全部场馆遵从距亚运地30分钟车程路程的原则来安排。亚运会场馆布局形成了多中心、多功能的空间格局。这种多中心的场馆群布局:既有效拓展新区,又兼顾旧区优化提升。2)场馆数量和规模有所控制

这次亚运会新建场馆数量12个。其中4个为省级体育场馆,4个为市级体育场馆,4个为区县级体育场馆。这个数字小于前几届亚运会新建场馆数。这些新场馆大多坐落在城市的新发展地区和需要重点发展的地区。

广东奥林匹克游泳跳水馆和网球中心都建在原来的奥体中心内,以进一步强化这个地区的设施密度,为未来的进一步开发建设做准备。而广州新城亚运体育综合馆、广州自行车轮滑极限运动中心、广州棋院都位于广州新开发(或即将开发)的地区,如广州新城、大学城。广州飞碟训练中心、南沙体育馆、海珠体育中心体育馆、花都新体育馆、黄埔体育中心体育馆、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等都位于公共配套设施相对落后的行政区。3)场馆设计突破创新

此次场馆设计上借鉴了国外经验,在满足比赛要求的同时,考虑了赛后的后续利用。亚运的游泳馆是所有场馆中考虑赛后利用最多的场馆,设计上对场馆功能进行了区分,在空间

利用上形成互补。游泳跳水馆的比赛池中设置了移动池岸,以满足赛后训练和进行短池比赛等多方面要求。游泳跳水馆的部分附属用房,直接设计成了覆土建筑,减少了因为阳光照射而需要降温的费用,为场馆运营者尽可能节省了开支。4)亚运新城的双重定位,带动城市薄弱地带发展

面向2010年亚运会的广州城市发展将构筑“一主三副”和“两心四城”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提升城市品质。“一主”即中心主城区,重点建设珠江新城、大学城及周边地区、铁路新客站周边地区、广州新城等地区;“三副”指在中心主城区南、东、北各发展一个副城区,即南沙、萝岗-新塘、花都副城区。“两心”主要是指天河新城中心、广州新城中心;“四城”主要是指奥体新城、大学城、白云新城、花地新城。

亚运城选址番禺中东部,占地面积约2.73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面积约1.99平方公里,其中建筑密度12.2%。绿地率55.9%,是规划的广州新城建设启动区,主要包括运动员村、媒体村、技术官员村、后勤服务区、体育馆区、亚运公园六大部分,赛时容纳44800人进驻。亚运会结束后,亚运城将转换为商品房住宅小区,成为娱乐、购物、餐饮、医疗、中小学等各项公共设施一应俱全的高品质生活社区,进一步推进广州“南拓”,带动广州新城及周边区域快速发展。

亚运城的定位是双重的,既要满足亚运会的需要,同时它也是广州新城的启动区,因此规划之初就充分考虑了赛时和赛后两方面需求的结合,包括交通设施,都是为城市的发展和路网对接、为未来城市的扩展作考虑。赛后,亚运城将通过进一步的建设,形成高品质的居住、文化、体育、商业、市政等综合配套设施,打造成为可容纳10万人口规模、具有示范性意义的新型人居示范宜居社区,带动周边城市的整体发展,推动城市“南拓”战略的实施。3.亚运后广州体育场馆利用的建议

1)部分场馆向市民开放,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亚运使广州在硬件设施上的确有了质的飞跃,但与此同时,政府也应该注重市民的素质的提高,使城市的变化可以带动市民素质的变化。在向市民免费开放场馆的同时,市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一些措施来制约市民的行为以及进行一些相关的教育,从而使向市民免费开放部分场馆这个措施真正的可行。希望能够通过部分场馆免费开放这种惠民的措施,带动整座城市市民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素质的提高。

大型体育场馆必须摒弃只搞体育的传统模式,迎合大众的需求,必须以组织大型活动为核心,走多元化经营的道路,以提高其利用率,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北京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将形成项目齐全、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多元化经营格局:体育场馆不

仅要举办体育赛事,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发展体育培训等,还要进行非体育产业的经营活动,如商务活动、娱乐、餐饮以及无形资产经营等。

从广州具体状况出发,广州亚运会场馆赛后需求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居民的休闲健身需求和体育竞赛表演及体育训练组成的体育产业对体育场馆或社会需求施的需求;二是演唱会、音乐会、居民文化活动等组成的文化产业和事业对场馆设施的需求;三是会展业对体育场馆的需求。另外可能还有其他一些零散的商业。

因此,广州亚运会场馆在赛后利用过程中,其经营项目可以灵活多样:表演比赛、竞技训练、大众健身娱乐、大型汇演、展览会、餐饮、住宿、购物等,但都要围绕体育场馆拥有丰富的场馆资源,赛事资源和人力资源等资源来开展和开发。例如,利用场馆的硬件设施进行场馆出租,组织承办各种赛事,承接广告,承办各种会展,商业汇演,文艺演出,出售、出租场地冠名权,发行场馆项目贵宾卡;利用城市名片的荣誉接待旅游开发,吸引社会赞助;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优势开发体育商城,形成餐饮、住宿、购物一体化经营,也可以利用自身的各项资源投资或与社会其他行业合作开发新项目。2)科学规划场馆布局,合理配置

科学规划主要指场馆的选址和布局。大型体育场馆选址对赛后运营、甚至对其周边地区的综合效益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场馆的规划设计,既要有利于体育比赛,又要充分考虑赛后利用,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与城市交通系统相结合;二是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三是与区域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结合。而最核心的因素就是让场馆靠近居民生活区。第四,赛后拆除那些临时性的体育比赛场地设施,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赛后维修保养费用和工作人员的开支费用等。

基于广州亚运城的双重定位,比赛后将新建大量住宅、完赛各项配套设施,成为广州另一个市中心区,实现广州南拓的发展。另外,广州在场馆布置的时候采用多中心模式布局,场馆分布在广州市10个区2个县级市和佛山、东莞、汕尾3个分赛区城市,尤其是增城、从化这些经济发展较薄弱的地带,多中心赛区布局模式,可以很好兼顾比赛和城市发展的需要,首先,方便赛事的交通组织,只要解决给赛区的交通,就可以满足比赛的需要。其次,将多种体育馆分布在城市各处,使体育设施具有相对合适的服务半径,从而方便赛后利用。3)将场馆的赛后利用与旅游观光相结合

大型体育赛事早已成为城市间、国家间的文化、精神、价值交流的平台。例如。2002年釜山亚运会期间举行的文化与国际哲学学术大会、亚洲古典音乐学术研讨会、亚洲国际艺术研讨会等活动非常有效地提升了举办城市的品位。所以,亚运会带来的并不仅仅是体育意

识,更多的是文化的交流,同时,亚运会的结束也并不代表其影响力结束,尤其是对旅游业的影响是长期的。亚运会每一个场馆的设计理念都不相同,都具有特别的意义,像亚运城综合体育馆,其设计师邵巧明介绍其的设计理念是富有动感,强调其的流线型,除此之外,还在体操馆和台球馆、壁球馆之间建设了综合体育馆的核心—亚运历史博物馆,并把这个核心做成了醒目的红色。因为亚运场馆赛后还可做为旅游观光的用途,把其与旅游业结合起来,开发成为新的旅游线路供游人参观。例如位于大学城的场馆,可将它们与大学城内的岭南印象园结合起来形成一条新的亚运文化游的旅游线路。岭南印象园是一座极能体现岭南特色的建筑、风貌、民俗、文物估计以及岭南文化的服饰、语言、生活方式等特色的综合主题公园。这样可以让游客在参观亚运场馆的同时,领略独特的岭南文化。这样即增加了旅游收益,又为场馆往后的维护增加了经费,同时又宣传了广州。

4)亚运体育场馆管理引入市场机制,根据场馆的特点,采取适当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

我国亚运会场馆一般是国家一次性投资兴建,日后只是差额补助场馆的维护成本,场馆的二次开发资金只能靠积累,而由于二次开发所需的资金一般比较大,体育场馆自身特点决定了依靠自身资金积累是很难进行项目开发的,所以体育场馆要通过资源整合、资源置换、项目捆绑、场馆冠名等多种方式与社会上一些投资商进行长期的合作,这将有利于解决场馆二次开发所需资金问题,也有利于场馆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规模效应,促进场馆经济效益的提高。大规模的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除了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之外,还面临赛后大量场馆的开发利用问题。因此,广州市政府和广州亚运会组委会借鉴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项目法人招标的市场化运作成功的经验,通过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亚运会场馆的后续建设和经营,减少政府的投资、经营风险,探索出一条利用社会资金建设公益设施的融资新渠道。5)综合利用场馆

亚运场馆可仿效鸟巢和水立方,在后亚运时期加强其的综合利用性,像是开放游览收取费用,像是鸟巢的游览分为外观和内观,外观免费,内观其贵宾路线则要收取一定的费用,亚运某些具有代表的场馆,也可效仿这样的做法。另外,鸟巢和水立方还会不一定期的举行演唱会、表演、大型文艺演出。鸟巢从原来的单一运动场馆转型为以精品旅游、高端演出以及大型文化体育赛事等为一体的多功能产业基地,水立方将成为大型的文艺演出场所。广州众多的亚运场馆可根据每个场馆的不同的特点,设计规划其不同的功能,提升它们的综合利用性。从现在到2014年的仁川亚运会,这段时期是一大商业契机,如果我们能够抓紧整理并大力推展广州亚运遗产,想方设法进行多种合理的经营,有可能又会创造出多一个广州亚

运的奇迹。

二、后亚运时期的广州交通管理

近年来,伴随着广州经济的高速发展,市民对城市交通的需求迅速扩大,但乘车难、行车难的局面仍在不断加剧。随着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的扩展,市民出行对交通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城市公共交通现状的改善提出了迫切的需求。随着2010年亚运会的临近,广州市参照国外成功经验,通过城市公交体系的优化,整合交通资源,逐步形成了政策、规划、设施一体化的良好格局。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与完善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在城市交通的重点区域和重点阶段,还要制定专项个性化疏导维护方案。交管部门还将继续深化亚运期间交通科技的应用,成功实施“单双号出行”等交通管制措施,给了我们许多的启示。1.限行对广州交通的正面影响

1)限行前后主干道时速差一倍。限行前,全城交通拥堵情况严重,车流量巨大、轻微事故频发。在广州各大主干道中,南北走向的广州大道很多时候几近瘫痪,东西走向的黄埔大道更是挪不动步。单双号实行后,交通十分顺畅,大部分主干道均能保持60公里左右的时速。从“不限行”到“限行”,实在是“冰火两重天”!

2)市区停车位增多,机动车出行花费减少。由于限行后广州市一半的车辆不能出行,大大降低了对停车场的使用率,使得设在道路两边的停车场使用量大减,为车辆的顺畅通行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并且机动车时速提高,耗油量降低,出行花费也相应减少。

3)限行实行后公交车准点率提高。限行实行对于公交族来说,也是有影响的。根据调查数据显示,BRT开通后,公交车的到站时间与站台上的告示屏显示的时间不一致,这与某些交通路段经常塞车有关系。通常情况下会推迟5-10分钟,甚至更长。但自从限行实行后,公交车准点率提高大大提高。广州市交委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机动车限行后,广州全市公交车准时率却达到了95%以上,比非限行期间动辄受到交通堵塞影响时好了很多。2.限行对广州交通的负面影响

1)公交压力倍增。限行前,广州的公共交通压力已经非常大,自从限行后,公交车的载客压力倍增。很多时候,甚至出现乘客连等几辆车都无法挤上车的局面。地铁、出租车的压力也大大增加。

2)限行对广州市的驾校行业造成致命打击。广州市约有一千三百万人口,驾校行业的潜力非常巨大,为国家税收作出不少贡献。一旦实行单双号限行,务必影响驾校的招生率,而且也会对驾校的车辆调控和考务预约带来很大的难度。3.治理交通拥堵的措施

既然实行单双号限行的代价如此之大,很多学者建议亚运后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整治广州交通。

1)广州市应该根据道路的容量和空气环境容量来限制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在恢复建筑工程施工的同时严格限制黄标车的出行,规定报废一辆车才能增加一辆车;根据新增道路容量来增加汽车的上牌量。

2)在财政上增加对公共交通工具的补贴力度,大力发展公交事业,以更优惠的公交车、地铁、轮渡等的价格,鼓励广大市民自愿选择公交出行。

3)借鉴香港经验,倡导公共交通和私家车的城乡无缝接驳,减少进入城市区域的交通流量,把公交和地铁的运输能力发挥到最大的程度后才考虑增加道路容量。4)城市规划与设施建设方面

①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体系,提升公交的便捷性、准时性及舒适性水平。

目前私家车的使用率之所以高,是由于开车比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更为方便快捷。只有通过完善公共交通体系,才能引导有车族在上下班的时候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例如:发展高速轻轨、适当延长地铁运营时间,合理规划线路,根据不同时段调整发车次数;优化道路设施等。这一方式在日本东京就得到很好的体现,现在东京几乎是家家都有车,但是市民上班下班出行方式90% 都是选择公共交通工具,这也得益于他们公共交通体系的便捷、准时、快速,特别是地铁和轻轨。

②要适度增加私家车的使用成本,收取‘拥堵费’

像英国伦敦、新加坡,汽车进入中心城区,系统就会自动额外收费。华东师范大学宁越敏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达了相同观点,认为对私人占有公共资源收费,实际上就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市中心交通流量的举措。政府可以通过税费的杠杆,增加汽车购置和使用成本,比如上调购置税、开征燃油税等手段来有效控制私家车的盲目消费,引导市民合理有效地使用私家汽车。

③按照不同时间段对不同区位的停车场收取相应的停车费

在香港,中心城区停车收费是郊区几倍甚至几十倍。实行香港模式实行综合治理,让人需要的时候才开车,平时尽量不开车,有效合理地把私家车主分流到公共交通中去。④错开各单位上下班时间,契合现有公交运输能力。

由市政府牵头,改变各单位上下班时间过于集中的局面,对本市各单位和政府机关分别制定如下3个上下班时间,并鼓励各单位实行弹性工作时间。

目前,世界各国学者们对于交通拥堵的问题都做了不少研究,在是否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

方面赞成和反对双方更是喋喋不休,相互争论。唯一认可的一点是:必须通过分析各国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才能下定论。所以,在没有实行限行的情况下,采取相应措施完善交通体系,合理规划和建设市政设施才是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途径。

三、亚运后广州城市信息管理 1.城市管理信息化的概念

城市管理信息化是指利用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手段进行城市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处理和分析城市管理中的问题,管理整个城市,使城市接近最佳管理状态。它包括城市管理主体的信息化和城市管理物质对象的数字化。管理主体信息化是指城市政府等管理主体广泛采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其内部办公自动化和各专业部门间的网络互联,以提高信息沟通能力和整体运行效率。城市管理物质对象的数字化是指在城市管理活动中,将城市管理对象的地域特征、形象特征、属性特征等数字化,并将这些数字化的特征采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存储、传输、整合、分析,最终以文字、音像、图形等形式输出,作为城市管理的技术依据,以维护和拓展城市综合功能的过程。

城市管理信息化的内容主要有电子政务、城市应急救灾指挥信息系统、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城市社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城市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城市环境监控信息系统等很多方面。

城市管理信息化,是城市管理和建设的基础环节,是政府加强城市管理的有效手段。改变以前城市管理工作中信息沟通不畅、被动管理、封闭管理、管理不科学的状况。努力实现城市管理由定性向定量,由单一渠道向多元化、多维度,由静态向动态的转变,进而有效提高整个城市管理的效率。

2.亚运后加快广州城市管理信息化的建议

举世瞩目的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圆满结束了,人们在感受盛会带来的各种便利和好处之后,都是讨论亚运后的城市管理如何进行,如何保持亚运期间那种井然有序的生活,出门不堵车,满城鲜花打扮,空气清新等等,这些美好的东西在广州亚运后如何保持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关键。也是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全省“首善之区”,让全市人民生活更加加美好幸福而需要思考的东西。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加快广州城市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快城市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利用3s技术加快建立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城市交通管理、城市防灾、地下综合管线维护、城市生态监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

面的系统;加强与城市发展和管理相关的信息资源和综合集成的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2)加快培养城市信息化管理的人才。尽快造就一批集信息网络技术和专业知识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尤其是具备综合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信息深度加工、系统分析的资深人才队伍。

3)加快提高城市公民的信息素养。城市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这个行为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之间起作用才能发挥作用,所以要加强对城市公民信息素养的培养,引导他们正确的利用城市网络。

4)重视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一个城市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是实现城市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所以必须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四、后亚运时代的社区管理

广州是一个善用体育事件的大城市,早在亚运会申办初期,广州就不是把亚运会看出简单的体育比赛,而是希望借助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触媒效应”,迈向国际化,提升城市竞争力,实现建设“两个适宜”的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为此,广州市将城市发展目标与“亚运会”这一战略工具的作用很好地的结合,全面推进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区管理的改造工程,促使城市管理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实现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和战略目标的实现,也为后亚运时代广州的发展积累了非常宝贵的财富。

1)继续推进“重心下移、立足基层”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广州市应把社区建设作为后亚运时代切实提高市民幸福指数的重中之重来抓,把社区建设工作列为制订之中的全市“十二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走出一条具有广州特色的社会管理服务新路。要从体制、内容、方式、手段上完善社区管理服务,使居民的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心理压力、就业、生老病死等问题需求都能在社区、街道得到帮助解决。2)转变社区更新改造观念

此次社区管理改造推行的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造模式。改造对象的确定、改造方案的制定都是政府说了算。实践证明,这种独断专行的改造模式容易忽视社区居民的利益,甚至引发各种社会矛盾。首先,政府要改变理念。政府应树立起市场经济下的“公平自愿”原则,充分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在城市更新改造中的主体性地位,积极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增加公众参与渠道,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切实保障群众利益。

其次,开发商要转变观念。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商在旧城更新改造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获取商业开发利润自然是开发商的主要目的,但是开发商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

养,加强社会责任感,推动公众参与,在商业利润与公众利益之间谋求合理的平衡,才能使拆迁安置的矛盾减少到最小,才能得到住户的支持,进而加快更新改造的速度,最终达到实现开发利润与企业形象提升的双重目标。

再次,社区居民自身也要转变观念上。社区居民应该充分认识自己在更新改造中的主体性地位,明确只有积极参与到社区更新改造中,才能更好地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才能使自己生活的环境得到真正改善。因而,居民既要充分认识自身在社区更新改造中的权力和义务,又要加强相关的规划设计知识的学习,以提高在旧城更新改造中的参与能力。3)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健全社区服务中心信息网络平台

我们可以借鉴新加坡的“邻里中心”模式,根据广州实际,在一些街道社区开展社区服务中心试点,待取得经验后再全面铺开。在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基础上,要高度整合全市的行政和社会资源,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健全社区服务中心信息网络平台,使之一头连着社区广大居民,一头连着全市各地各有关部门,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齐抓共管”解决居民生活需求问题的社区服务网络。将来市民有什么投诉,都可以找到各区党政一把手直接投诉,而不用跑到市一级的部门来投诉。在街道建立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对于群众满意、评价较高的街道干部,可以破格提拔,比如“副局级街道书记”,让基层干部更安心、更热心、更尽心地扎根社区、服务居民。4)加强社会力量培育

社区尤其是低收入社区,其社会经济地位状况决定了其在决策体系中的地位,难以与政府和市场抗衡。因而要维护社区的合法权益,必须加强社会力量的培育,提高社会力在更新改造决策体系中的影响力,以制衡政府与市场的“权钱”联盟。所以要加强社区能力的培育。社区是更新改造中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然而社区自身又是弱势群体,这主要是因为其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以及它和生产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壮大社区力量,提高社区对于更新改造的认知能力,提升自身维权能力,以保障社区自身的合法利益。然而,社区居民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难以在决策体系中发挥作用,往往也容易被“权钱”联盟各个击破。社区能力的培育必须从社区居民个体抓起。一方面,要提高社区居民参与更新改造的积极性,提升居民的参与能力——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于更新改造项目的认知来实现;另一方面,在社区居民个体参与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加强社区组织能力培育。5)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目前,中国的官员实行任免制,而非西方那种由市民选举产生,即使“权钱”联盟以牺牲低收入群体的利益为代价来促进城市发展,公众也无法通过换届选举的方式来拆散这种联

盟,唯有加强社会舆论监督,才有效制衡这种联盟。主要方式是通过新闻、媒体以及大众对更新改造全过程进行监督,提高更新改造操作的曝光度。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政府和市场为了保持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便会有所收敛,从而限制“权钱"联盟的行为。

五、结语

进入后亚运时代,广州又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城市管理是与老百姓关系最密切、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政府要想进一步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和公共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就必须继续深入和提高城市管理这个以人为本的工程,真正的让市民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综上来看,亚运后广州城市管理要从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以人为本,从广州居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完善交通、信息、社区、体育场馆、环境等方面的管理,让亚运的投入要做到短期投入长期受益,使亚运期间与亚运后所创造的收获与成绩真正的融入市民的生活中和整个广洲市及周边地区,才是更为重要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进陈华.欧阳静仁.2010广州亚运会场馆赛后利用的思考.体育学刊.2010.05.第17卷.第5期

[2]潘华山.广州大学城2010年亚运会场馆建设和前后期管理的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01.第28卷.第1期

[3]李圣旺.广州亚运场馆投资、建设与经营的对策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01.第26卷.第1期

[4]广州亚运城逾七成设施赛后改造 有望成新旅游线路[J],南方日报 2010 [5]赵义.广州交通的崩溃危言.双周刊.200907第二期 [6]王文华.广州交通突破警戒线.博识文萃杂志,201005 [7]王新文,郭东法,吕洪涛.城市管理信息化:内涵、特征与理念更新[J],山东社会科学,2002(4)

[8]陈辉.城市管理信息化战略探讨[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6)[9]张建.实现城市管理信息化的初步研究[J],中国标准化,2004(5)

[10]王洪钟.树立现代城市管理理念提高城市信息化管理水平[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8(10)

[11]郑静.论广州城中村的形成、演变与改造对策[J].规划与观察,2004(1)

[12]黄向平,朱子丹,杨明.2010年广州亚运会与珠江三角洲都市圈经济发展及其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5):26-29

第三篇:建设绿色公交 创建幸福广州

建设绿色公交 创建幸福广州

摘要:当前,我国大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现象,交通不畅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之

一。改革开放以来,以大城市继续改造与扩张、中小城市快速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步入高速发展时期。城市的规模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建设绿色公交就是为了解决我们交通的问题,让人们出行方便,出行舒适才能够创建更好的幸福广州。

关键字:绿色公交、公共交通、幸福

在土地资源的约束、汽车的大量增加、公共交通的萎缩、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以及整体交通发展战略的缺失,现代交通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其负面影响日益突出。研究制订科学的绿色交通发展战略,系统、全面、有效地解决交通发展与资源约束、交通发展与城市建设、交通发展与交通事故、交通发展与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成为政府乃至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而祁慧书记所说的在广州当前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要求,落实“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广州”的城市发展理念,正是解决公交发展的问题同时可见创建绿色交通和绿色公交的重要性。

“绿色公交交通”是指适应人居环境发展趋势的城市公交交通系统。以建设方便、安全、高效率、低公害、景观优美、有利于生态和环境保护的、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多元化城市交通系统为目标,以推动城市交通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提高交通效率、保护城市历史文脉及传统风貌、净化城市环境为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技术、措施,营造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城市交通环境。

众所周知,全球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在上世纪中叶以后经历了高速但是无计划的经济发展。时至今日,过度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以及私人汽车的盲目普及使得这些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由于城市规划、土地使用和交通规划的脱节,这些国家的大城市交通状况拥挤不堪,管理混乱,污染严重,很大程度上桎梏了经济的成长,并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作为现代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系统对于维持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合理控制生态环境污染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建立有效的交通系统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总是需要和土地使用、城市规划和其他许多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在一起全盘考虑。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人口的膨胀和不断恶化的环境使现代交通系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建设绿色公交就有其迫切性和必要性。

寻求持久有序的发展和进步是人类永恒的目标,而在都市发展中贯彻绿色交通的理念应该是提供城市的公交质量和数量,并且以公交作为主要的运输公交,保证人民出行的问题。

绿色公交交通则着眼于减低交通拥挤,降低污染,促进社会公平,节省建设维护费用而发展低污染的有利于城市环境多元化的城市交通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协调交通运输系统。即:追求城市交通的通达和有序、安全和舒适、低能耗和低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研究制订科学的绿色公交交通发展战略,系统、全面、有效地解决交通发展与资源约束、交通发展与城市建设、交通发展与交通事故、交通发展与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成为政府乃至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同时我们也提出一些作为绿色公交的方案:

1)以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为背景,提升区域交通运输系统。

2.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为目标,构筑快速公交交通骨架系统。

3)以科学的交通组织为指导,完善道路公交基础设施。

4.以改善居民出行条件为根本,提高公交服务水平。

在经历了都市膨胀和过度汽车化带来的噩梦之后,人类终于开始认识合理的公交交通体系、健康的公交交通秩序和优质的公交交通服务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在21世纪的今天,城市化和工业化在中国大陆方兴未艾,充满希望的中国正站在真正崛起的黎明时刻。因此,把握这一契机,以绿色公交的理念来指导城市发展的方向,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千秋功业的基本战略。

实施城市绿色公交交通,为城市交通指明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城市绿色交通,符合国际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绿色公交交通体系,任重道远,但只要我们明确方向,坚持不懈、努力奋斗,一定会达到和赶上世界城市公交交通发展先进水平。

第四篇:以亚运为契机提升广州文化软实力

以亚运为契机提升广州文化软实力

摘要:广州以举办亚运会为契机,不断提升广州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

关键字:2010年亚运会 文化软实力 契机

广州市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全省“首善之区”的进程中,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以举办亚运会、亚残运会为契机,努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不断增强城市文化生产力、竞争力和辐射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是拓宽对外宣传渠道,邀请境外知名媒体来穗采访,引导世界主流媒体全面客观报道广州,将广州文化推向世界;

二是打造市民文化活动核心品牌,精心组织“书香羊城”、“广州讲坛”、“羊城学堂”、“羊城手机学堂”、“都市在线”等活动,让文化走进市民,深入人心;

三是张扬城市文化个性,精心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她说,广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位于祖国南大门的一座美丽的现代化城市,被称为“千年羊城,南国明珠”。今后广州将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新定位,结合举办亚运会亚残运会的契机,充分利用广州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现代中国革命策源地和改革开放前沿地的“四地”文化资源,凸显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宣传形式大力宣传广州越来越亮丽的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广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要进一步挖掘岭南建筑、园林、书画、戏曲、诗歌、音乐、饮食、民俗和民间工艺的丰富内涵,“羊城八景”、“广州美食”,成为广州市历久弥新的文化名片;

四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提升文化软实力夯实基础。我市已建立起市、区、街(镇)、社区(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市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室建设率达到100%,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覆盖率达到100%,城市“10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的目标基本实现。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数字家庭、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全市文化站建站率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率均已达100%;五是将文化软实力与生产力创新相结合,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整合市广播电视资源,组建广州广播电视台和广州广电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深化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体制改革,推动广传媒重组。

开闭幕式各项准备工作顺利推进

每次大型运动会的开幕式都备受关注,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将以珠江为舞台、以城市为背景,这场别具一格的视觉盛宴,更加备受期待。亚组委庆典和文化活动部部长何继青介绍说,亚运会开闭幕式制作团队已经进驻场馆排练节目,开幕式安保、交通、礼宾、运动员和观众服务等运行筹备工作也在同步推进。即将于9月30日举行综合演练,11月初进行预演、彩排。亚运会开闭幕式选择在珠江江心的海心沙岛上举行,海心沙位于广州新中轴线上,南向广州新电视塔,北靠珠江新城。岛上看台、喷泉、码头、舞美景观等建设项目已基本完工。亚运会开幕式将以珠江为舞台,城市为背景,展现广州的无限魅力。还将以珠江巡游作为开幕式的序幕,形成运动员与市民互动,全城同庆的壮观场面,极具震撼力和创新力

下一步广州市将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文化名城为目标,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一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二是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三是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四是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第五篇:为开创文明新城区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为开创文明新城区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在宗汉街道2002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张吉青

同志们: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今天在这里隆重召开2002总结表彰大会,回顾总结去年一年的工作,表彰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部署今年的工作目标任务,动员全街道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加快文明新城区建设步伐,为在新世纪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代表党工委、办事处讲两个方面。

一、2002年工作总结

2002年是宗汉撤镇设街道以来的第一个整年,街道上下紧紧围绕营造“经济发展新优势、现代化城区新格局、文明进步新氛围”的总要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抓发展主线,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2002年全街道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1亿元,比去年增长14.8%,其中农业总产值8700万元,工业总产值77.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8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3.9亿元,街道可用资金1.24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33.96%和12.91%,农民人均收入7149元。

农业方面:坚持城郊型、集约型、外向型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区域性优势,抓基地、抓规模,大力培植蔬菜这一主导产业,努力实现农业“双增”。一是农田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2002年完成水利建设土石方36.437万方,占市下达任务的149.1%,在实施第二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建设中,改造中低产田1万亩,建设标准农田3000亩;投入资金884.6万元,在三塘至四塘,宗庵公路以西新建一个千亩“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即200亩大棚蔬菜生产区、300亩韭菜种籽繁育区和500亩创汇蔬菜生产区,运转半年来,基地亩均产值已超千元。二是优新品种引种面扩大,特色农业正在兴起。共引入泰国产白花菜 “耐热45”、以色列产番茄“146”、法国产番茄、秋甜玉米等新品种20只;新技术方面,春季大棚小西瓜立式栽培获得成功,座果率明显高于爬地栽培,亩收入超过4000元;养殖方面,引入优质羊种波尔山羊90头,建立波尔山羊繁育场,目前已形成了200头杂交波尔山羊的规模,波尔山羊杂交利用课题列入2002年市科技项目。三是规模经营面积和设施农业进一步扩大。目前全街道已有18374亩土地开展规模经营,占总耕地面积的66%,大棚栽培面积扩大到4000亩,大棚平均亩产值达到5100元。

工业方面:一是外向拓展力度加大。全年完成外贸出口9.94亿元,自营出口6900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6.2%和42%,全街道出口工业产品涉及12大类、280多个品种,外贸供货企业超过40家,与此同时外资工作再创佳绩,全年合同利用外资1492.8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比去年翻了一翻,达到700万美元。二是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完成技改财务投入3.96亿元,比上年增长41.9%,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全街道纺织、化纤、医药等五个主要行业全部建立了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其中人健化学制药公司成为浙江省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兴业公司承担的“引线框架用铜带的研制和开发”课题被列入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计划,成为慈溪实施的第一个“863”项目。2003年全街道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6亿元,新产品产值率在10%以上。三是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占地1750亩的潮塘工业园区,2002年完成基础设施投入超过500万元,今年上半年可以有11个重点项目在园区落户,年创产值2.5亿元,新园路工业园区三期建设已经动工,占地650亩的新金轮工业园区也已通过规划论证。

三产方面:抓住城市化推进的契机,不断拓宽三产领域,2002年街道出台了三产奖励政策和考核办法,总投入达2600万元,全年完成三产增加值6.2亿元,比去年增长16%,在规范现有市场的基础上完善了城区的商业网点规划,着重做好了马家路、新华路、北二环西路、宗汉大道等两侧网点的建设。

(二)抓发展品位,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全街道坚定不移地实施“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高品位”的方针,以创新为动力,坚持大投入,构筑大格局,建设新城区,努力创造最宜人居和投资创业的良好环境。一是旧城改造步伐加快。今年大面积改造四个旧城区块,拆迁总面积达1.9万平方,其中中横线拆迁9000平方,江滨公园拆迁2900平方,西三环、北三环和行知职高拆迁达8500平方,前期已完成准备工作的新华路北延和西北二环交叉口旧城改造地块也正加紧启动。二是城市建设更具现代气息。2002年完成四路三桥改造,即史家路、周塘横路、曙光路、宗庵公路潮塘段,总投资180万元,三桥即新塘桥、洋山路江桥及高王桥,总投资56万元,与此同时全长2.8公里,总投资355万元的宗汉大道人行道改造正抓紧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手笔,使得城市建设更具现代气息、现代功能和现代水准。三是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曙光小区、杨贤江中学、协和医院的安家落户,以及中横线、北三环等市级重点工程的推进,宗汉城市化进程加快,与此同时,高王路建设前期工程的启动拉开了城区框架,农村城市化进程正加速推进。

(三)抓发展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深入。深入贯彻“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全民动员,精心组织,大力度推进环境综合治理,抓环境促发展的共识和氛围进一步形成。在改善路边形象方面:新增城区公共绿化14.4万平方米,建设生态林18.9万平方米,占地800亩的工业园区生态林已植树630亩,占地73亩的江滨公园已初具规模;在整顿交通秩序方面:重点是街道“三乱”整治开展,集中整治行动48次,共查处交通违章31起,查处“乱占道、乱停放、乱搭建”160起,迁建1个路边市场,新建6900平方停车场一个;在拆除不良建筑方面:重点对城区内的不良建筑进行调查摸底,共查出151处违法建筑,面积13579平方,在组织三次执法集中行动中,行政强制拆除违法建筑82处,面积7800平方;在消除环境污染方面:总结前两年对165户小熔炼企业搬迁整治和42家废塑料退镀企业实施关闭的经验,继续加大企业环境的整治力度,11户小熔炼企业搬进了占地72亩的熔炼区,对4家不肯搬迁和不肯停产的熔炼企业进行了强制执行。

(四)抓发展合力,精神文明建设同步推进。

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一是创建工作扎实深入。在2001年被命名为宁波市文明城镇的基础上,2002年进一步巩固成果,深化创建,我们适时提出了创建宗汉大道和新华路两条文明示范街的目标,16个村申报文明村创建,创建面达89%,到年底,6家单位被评为文明单位,6个村经街道文明办验收上报为星级文明村,随着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可以说“文明之花”在我们街道遍地盛开。二是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村落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更加活跃,全街道举办大型文体活动10余次,其中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6次,广场文化5次,3月份在宗汉大道举行了“共庆佳绩,再铸辉煌”大型文艺巡游活动,4月份承办了宗汉、浒山、坎墩三街道体育联谊赛,5月份在时代广场举行了宁波市首届农民艺术节暨宗汉杯乡镇企业文化形象展示,10月份又组织开展了迎十六大“红旗颂”文化系列活动。三是宣传文化阵地不断巩固。在巩固和完善“六个一”文化阵地的基础上,2002年街道对村落文化宫创建进行了重点扶持,百两和金堂村村落文化宫创建基本完成,高王、联兴村村落文化宫已成为全市乃至宁波市村落文化宫的“知名品牌”,2002年街道和村两级党校建设也迈出大步,街道党校被命名为2002全市唯一一个省级示范性党校,高王和联兴村党校则被命名为市村级党校建设示范点。

扎实营造安居乐业治安环境。本着“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建立健全长效的综治网络体系和运转机制,深入开展了平安街道创建活动。司法工作方面:积极推进“四五”普法教育,切实加强民间纠纷的调处,今年发生的371起民间纠纷,调处率100%,调处成功率97%,末发生一起民转刑事案件。信访工作方面:以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62件,其中要信要访2件,结案率100%。暂住人口管理方面:着力推进外口公寓建设,目前已有百兴、新界、联兴、怡园、马家路、新塘等6个村、4家企业尝试推行外口集中管理,外口入住率达40%,社会各项事业协调推进。计生工作:深入开展“村村清”,计生符合率达99%,综合避孕率91%,外口计生服务率达95%。02街道荣获宁波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教育工作:加快了现代化步伐,今年锦纶中学、中心小学等5所学校跨入了宁波市现代化学校的行列,由我们街道组织开展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五”重点课题--借鉴多元智能教与学的实践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普遍好评。信息化工作:在编制完成宗汉数码桥建设方案的基础上,8月份完成了机关局域网建设,CAD、CRM等信息技术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金轮、天龙、中发灯饰等企业已开始应用ERP技术,使企业管理逐步走上了科学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可以说:2002年,以电子政务为龙头的街道信息化建设,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各乡镇、街道的前列。

(五)抓发展保证,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今年以来我街道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作为全年的“第一任务”,在深入对照中找差距,狠抓整改上见实效,党的各项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干部作风得到进一步转变。以“三个代表”教育为载体,深入推进“转变作风年”和“调查研究年”活动,牢固树立机关干部宗旨意识,增强工作的进取心和紧迫感,进一步深化落实街道领导干部“六联系”制度和一般干部联村结对工作,5月份顺利实施了街道机构改革,明确了“规划、监管、协调、服务”的政府职能,规范了机构设置,使政府机关从“行政控制型管理”逐步向“规划服务型管理”转变,通过改革,机关干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大增强。二是基层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6月份我们坚持“民主、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顺利完成了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一批群众拥护、思想好、作风正、有文化、年富力强又真心实意为广大群众办实事的同志选进村委会班子,新一届村委会群众满意度和自身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与此同时我们还顺利完成了市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和市十四届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三是廉政之风得到进一步弘扬。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工作,严格执行机关干部下村“四不准”,制定出台了村级招待费零开支和街道工程招投标等一系列制度,树立了街道各级干部廉洁自律的新形象,与此同时积极抓好干部廉政谈话教育,全面深化了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制度。

回顾今年工作,成绩比较明显,但我们街道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困难和矛盾。从经济社会运行角度看,一是产业结构调整滞缓,企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状况尚未明显改进,区域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提升不快;二是新一轮的要素制约矛盾明显加剧,尤其是土地、劳动力素质、供电、供水及环境等问题进一步突出;三是征地、就业、治安、稳定等各类社会矛盾进一步凸现;四是横向比较,各乡镇、街道之间竞争加剧,相对领先的发展态势正受到更大的挑战和压力。从政府自身工作看,我们工作抓落实、抓实施力度不足,客观上延误了部分工作的有效推进。以上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克服和改进。

二、关于2003年工作思路

2003年工作总体思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大桥建设和新城区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建设经济实力强、人居环境佳、文化素养优、城市品位高的文明新城区。

2003年经济发展总目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亿元,保持20%的增长速度,财政收入保持3.6亿元,街道可用收入达到8500万元。

围绕上述目标,2003年的工作重点是要坚持一个主题,做好两篇文章,突出三个重点,同时注重抓好政府自身建设。

(一)坚持一个主题就是坚持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全面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全力以赴抢占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高点,努力增创发展新优势,实现宗汉街道在新世纪初叶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1、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建立农村发展新机制。以市场为导向,深化城郊型、外向型和集约型农业发展路子,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全街道农业的基础地位。2003年农业总产值保持899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680元。一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优化农业结构,东片以发展绿化园艺为主,北片以发展蔬菜为主,西片以发展特色作物为主,重点办好一批名优蔬菜、瓜果、种子、园艺和花卉示范基地。二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努力推广新型栽培等先进技术,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能力,使耕地亩均产值达到2320元,确保年递增5%。三是加大农业基础

建设。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灌溉项目,在现有宗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基础上,计划投资615万元,建设农业节水灌溉项目,搭建180亩的钢管大棚,铺设10000米的地下网管和200亩棚区喷滴灌设施,通过推广相应配套技术措施使该项目成为宁波市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灌溉的样板。

2、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构筑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明年工业经济总体思路是以科技为先导,以园区为依托,以服务为抓手,以效益为目标来提升产业,巩固基础,全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88亿元,争取保持13.4%的增幅。一是培植科技优势。2003年继续实施科技兴镇(街道)的战略,依靠科技带动产业的提升,一方面加大 科技投入,另一方面在申报国家级项目上有新的突破,全年计划投入技改资金4亿元,研发新产品35只,其中宁波市级7只,争取完成千万以上技改项目12只,同时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项目的申报开发工作,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巩固宗汉的科技大镇(街道)地位。二是培植产业优势。2003年我们计划对重点工业项目实施“一厂一策”,在用地、配套服务等相关政策上予以重点扶持。对磁性材料、渔具、健身器材、制药等近年来新崛起的团块产业进行悉心培育,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此同时,设想组建青年企业家联谊会,加大对青年企业家的培养和锻炼,从提高企业家整体素质入手,来推进产业层次的升级。三是培植外向优势。力争全年实现外贸出口12亿元,保持20%的增长速度,自营出口完成9000万美元,引资额超过600万美元。四是培植规模优势。实施扶优扶强政策,抓好实力工程企业、重点骨干企业和苗子企业,争取1亿元以上企业新增3家,5千万元以上企业新增5家,同时坚持园区建设与招商引资并举,高规格打造潮塘工业园区,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提高产业集聚度。

3、大力发展服务业,积极培育第三产业新亮点。一是着重抓好优化升级。吸引外来资金兴办商贸企业,完善建成区商业网点规划,做好新华路、马家路、光华路等主要道路商业网点建设,着重抓好新增亮点。二是大力培植新型流通业和新兴产业。通过新建太阳大厦、老年公寓以及吸引会计、审计、法律等中介机构在我街道设立分部,不断将三产经营领域向新型住宅出租、社区管理、中介等服务业拓展,着重抓好市场开拓,明年力争三产增加值达到

6.4亿元。

(二)做好二篇文章就是要做好环境和维稳两篇文章。

1、做好创一流人居环境文章。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第一要素的地位已日益突出,我们必须坚持环境优先的发展战略,下大力改善发展环境,前三年,我们街道的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畅、洁、绿、美”的面貌已初步呈现。明年,我们一方面要通过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来巩固已取得的成果,防止回潮反复,另一方面,要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制订新的阶段性目标,一抓到底,力求抓一项成一项,使街道环境面貌能再上一个新台阶,与此同时,要重点在“畅”字上做好文章,在旧村改造上有实质性的启动。

2、做好维护社会稳定文章。全面落实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责任制,完善社会稳定预警机制,加强不安定因素的排查调处工作,及时化解和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及苗头。一是扎实做好社会治安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化、规范化,“依法建制、以制治村”,巩固和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全面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与此同时,强化社会控制力,深化“平安街道”的创建工作,对暂住人员在继续加强规范管理的同时,要采取措施做好服务、引导工作,更好地发挥他们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二是坚持“严打”方针,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对抢劫、凶杀、盗窃和带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活动,适时开展各种专项斗争和集中整治行动,努力实现社会治安的明显好转。三是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完善街道、村两级安全生产网络,强化基层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单位的检查、整治,严防各种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四是全力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工作。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明年要认真开展街道重点骨干企业和村级个私企业的调查摸底工作,培育社保扩面新的增长点,努力实现市政府提出的“三年全覆盖”的总目标。

(三)突出三个重点就是要突出城市建设、文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三个重点。

1、城市建设要做大做优。城市化发展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点,今年我们街道要启动大规模的新一轮城市建设,为建设现代化新城区打好扎实基础。一是依托科学决策完善规划。加快形成较为完善的宗汉街道规划体系,指导各村搞好村庄道路网络、三产用地和公共设施的布局规划。二是高质量推进城市设施建设。对宗汉大道改造、江滨公园建设等一大批在建的项目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力争早日完工。对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的新华路北延、西北三环交叉口旧城改造地块要加紧启动。三是抓好重点工程建设。明年要着重抓好文化中心、陆一飞艺术院、新世纪实验学校二期、高王路及历庵公路宗汉段等重点工程的建设,预计2003年全街道城市建设资金投入超过1.2亿元。与此同时要配合市政府抓好西外环南段、新江路北延和曙光路等市级重点工程的建设。

2、文化建设要做深做新。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两手抓”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城区西部文化设施相对贫乏的现状,今年街道将着力建设文化中心,力争从建设慈溪城区西部文化中心的高度,打造精品工程。与此同时坚持以提高人的素质和城乡文明为根本目的,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文明单位“三大创建”工作,全面宣传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快村落文化宫和村级业余文化队伍建设,2003年力争有70%以上的村达到宁波市“六个一”二级标准。

3、信息化建设要做先做强。围绕建设现代化新城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以电子政务为先导,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效整合”的方针,突出重点,加速全街道的信息化进程。今年要启动宗汉数码桥建设,上半年要将机关局域网延伸到各行政村和41家重点骨干企业,同时大力推广ERP、CRM等信息技术在规模企业的应用,试点建设宗汉企业电子商务网和宗汉e家园,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全街道范围内构造一个连接政府部门、村、企业和社区居民的四通八达的网络系统,并利用这一网络实现信息的发布、交互、共享、公开和增值开发。2003年的政府工作我们还要继续完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措施,稳定低生育水平,力争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抓好农村合作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提高全社会的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推进教育现代化,今年力争新增4所宁波市现代化学校;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组织举办街道首届全民运动会。继续重视抓好人武、统战、老龄、民政、统计、档案等工作,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四)加强政府队伍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增强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全面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努力开创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1、抓队伍。认真抓好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学习贯彻,以十六大精神鼓舞斗志,明确目标,理清思路,增加干劲。对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查找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良行为,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多形式、多渠道地搞好干部的素质教育和宗旨教育,完善机关和村干部的考核制度,建立群众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并把评议结果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深化街道机关干部联村、联企业、联贫困户、联职能部门的“六联系制度”,提高干部的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性。

2、重规范。以健全制度入手,进一步规范办事行为。规范便民服务中心的各项制度,简化办事程序,履行服务承诺,推行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完善村级工程招投标制度,进一步增强基层干部照章办事的意识。

3、控源头。深化政务公开,切实把群众关心的办事程序、执罚标准、办事结果进行全方位公开,进一步做好村财务公开制度,广泛接受群众监督。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责任分工和职责内容,认真抓好廉政谈话。深化村招待费零开支工作,并加强监督和检查。大力倡导勤俭办一切事业的良好风气,坚决制止任何铺张浪费的行为,加强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同志们,迎接大桥经济时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实现现代化的庄严使命已历史地落在我们的肩上,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召唤我们,宏伟的发展蓝图在激励我们,宗汉人民的发展期望在鞭策我们,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担负起历史使命,以更多的智慧和力量,以更大的手笔和气魄,开拓进取,顽强拼搏。2003年是宗汉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谋求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要紧紧抓住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继续坚持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在发展的理念与观念、体制与机制、载体与要素、环境与保障、团队与人才等各方面作好理性、科学的应对和准备,把大桥和新城区机遇转化为加快发展的现实优势,努力开创文明新城区建设的新局面。

二○○三年二月十七日

下载为建设幸福广州建功立业,开创后亚运时代广州燃气行业新局面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为建设幸福广州建功立业,开创后亚运时代广州燃气行业新局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