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课题申请指引-华南理工大学

时间:2019-05-14 18:5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开放课题申请指引-华南理工大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开放课题申请指引-华南理工大学》。

第一篇:开放课题申请指引-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省短距离无线探测与通信重点实验室

2016年开放课题基金申请指南

广东省短距离无线探测与通信重点实验室依托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主要研究短距离无线探测和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结合无线探测和无线通信进行数据融合以提升探测性能和拓展应用,并研制相应的应用样机。实验室的总体目标是利用最新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提升短距离无线探测精确度,并且将探测参数按照实际的应用转化成多种探测目标的属性参数。

实验室的研究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两大方向。

一、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包括:1)短距离高精度超声探测技术中发射信号的自适应优化;2).基于阵列信号处理技术的接收信号的联合检测技术;3).仿生探头设计技术;4).由探测参数来反演探测目标属性参数的相关技术;5).探测目标属性参数的视音频展示技术;通过以上理论研究,提出能够提高超声探测精度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二、应用技术研究,重点针对工业超声无损检测和民用领域的探测应用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新型短距离超声探测和视音频展示系统。

为了进一步发挥重点实验室的核心和辐射作用,加强与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合作研究,特别是促进国内一流人才和工程师短期或不定期进入实验室做技术指导,并加强合作交流,实验室特设有面向国内研究型大学、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的开放课题基金。实验室诚挚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通过承担开放课题来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凡符合《广东省短距离无线探测与通信开放课题基金管理条例》申请条件的研究人员均可提出申请,实验室将按照“公平、竞争、择优支持”的原则,资助与实验室研究方向相关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

开放课题基金的批准,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评审决定。实验室每年根据申请的研究内容批准5项左右开放课题,每项开放课题资助经费3万元人民币。2016年度开放课题基金申请受理的截至日期为2016年5月30日。开放课题研究周期为半年,起止时间为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课题研究期间,开放课题项目负责人或课题组成员须来实验室累计做3个月以上的客座研究。在实验室客座研究期间的机时费和住宿费由实验室承担。

申请开放课题基金必须按规定的格式实事求是地填写《广东省短距离无线探测与通信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申请书》。电子版申请书发送到邮箱(eeljling@scut.edu.cn,注明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纸质版申请书应由申请者所在单位学术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单位领导或院系负责人在申请书上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报送(或邮寄)到实验室相关负责人处。

联 系 人:凌丽娟 联系电话:020-22236361 E-Mail: eeljling@scut.edu.cn 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逸夫科学馆217室 邮政编码:510640 下载:

1.开放课题基金申请书 2.开放课题基金合同书

2016年度开放课题重点资助的研究方向

根据“广东省短距离无线探测与通信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目标,2016年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将重点资助以下研究方向的课题:

一、高精度超声探测信号处理技术

1、研究超声波的传播特性

2、基于仿生探头的超声探测发射信号自适应优化技术

• 探测信号的优化设计 • 探测信号的自适应调整

• 基于阵列信号的探测信号设计和优化

3、基仿生探头的探测接收信号联合检测技术 • 基于阵列信号的探测信号联合检测技术 • 基于信道联合估计的探测技术 • 基于阵列信号处理的噪声抑制技术

4、智能三维扫描技术

二、探测信号后处理和多样化展示技术

1、由探测参数来反演探测目标属性参数的相关技术,如由三维扫描探测距离转化成4D图像来进行高清晰多角度的成像;转化成为不同的音阶来进行演奏等。

• 高清晰超声成像技术

• 探测参数到音阶或五线谱的转换技术

2、探测目标属性参数的视音频展示技术;

第二篇:2008年开放课题申请指引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8年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华南理工大学。本实验室的总体研究范畴将以亚热带建筑科学技术研究为重点,探索亚热带地区建筑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集中优势力量在亚热带城市与建筑研究领域寻求新的突破,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建筑物理学、节能技术、历史建筑保护技术、建筑结构和防灾减灾技术等关键领域,取得高水平的自主创新性成果,推动我国及国际上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

实验室设立开放课题的目的是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的同行专家开展合作研究,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探讨新的研究领域,建立新的研究技术平台。设立和遴选开放课题的原则是:(1)符合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当年开放课题指南;(2)提倡创新,鼓励前瞻性探索;(3)以我为主、强强联合、优先支持国际合作类开放课题的申请。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如下:

一、亚热带空间环境与建筑设计

在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的建筑空间环境、城市空间环境、历史建筑环境等方向上,以设计方法与创作理论探索为主线,整合运用绿色生态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物理环境仿真技术,在设计创作中融入亚热带区域气候和地理信息等重要内容,拓展现代设计技术与方法在亚热带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环境设计实践中的应用能力。探索亚热带城市气候、住区微气候与住区规划设计模式之间的理论联系。针对亚热带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现代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历史街区与文物建筑进行分析。加强亚热带地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历史建筑保护与修缮技术研究。完善亚热带城市与建筑的防灾减灾规划设计原理与技术,形成完整的地域性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设计技术及其理论。本研究方向拟设立开放课题领域为:

1、现代建筑创作

(1)现代建筑创作的地域性、时代性、文化性整体研究(2)岭南建筑学派发展研究(3)校园空间发展及其环境评价(4)大型公共建筑的可持续设计方法

2、绿色建筑

(1)地域性传统建筑生态节能技术研究及传统建造技术(2)绿色建筑材料构造技术及设计

(3)亚热带建筑节能综合设计与评估方法(4)建筑设计的防火、交通等安全疏散体系(5)亚热带建筑外遮阳构造设计与技术(6)亚热带城市住区绿色评估理论与方法

3、生态城市规划

(1)生态型郊野公园建设与规划

(2)特色地区生态型城区的规划要素研究

(3)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基于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4)亚热带地区生态住区规划(5)东南亚地区城市类型研究

(6)城市发展的公交导引与集约型城市形态研究

4、数字媒体技术

(1)应用于建筑科学与工程领域的虚拟现实技术基础科学问题(2)应用于建筑设计领域的计算机智能化、信息化技术(3)建筑形式的数字设计和生成设计方法

(4)“空间句法”的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理论基础研究(5)多传感器集成的建筑物数据的快速获取与建模

5、GIS技术

(1)基于遥感影像的多尺度城市肌理的提取(2)GIS及相关技术的融合应用和开发(3)规划设计成果数据库建立与网络发布

(4)网络环境下三维城市模型的网络传输与自适应可视化(5)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城市路网数据的快速更新技术

6、传统建筑文化与保护

(1)亚热带地区古村落历史环境保护的试验性研究(2)亚热带地区传统民居保护与利用的试验性研究(3)亚热带地区文物建筑勘察新方法和新技术(4)亚热带地区古建筑木结构特有材种性能研究(5)文物建筑勘察仪器设备的配套技术开发

二、亚热带建筑物理环境与建筑节能

探索研究亚热带地区建筑物理环境和建筑能量过程相关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包括高温湿热地区建筑气候学、建筑热工学、建筑声学、建筑光学、现代建筑构造学等方面的基础科学问题。探索亚热带建筑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以及建筑能耗的模拟技术和评价方法,重点研究湿热地区城市微气候调节理论与设计方法,湿热地区城市微气候现代观测实验方法与技术,建筑被动式防热、防潮材料与构造技术和方法,湿热地区人体适应性研究,建筑能量系统动态控制及其模拟技术,声环境数值模拟与评价体系,视觉与听觉机理及其一体化仿真技术,建筑物理环境的缩尺模型技术等。本研究方向拟设立开放课题领域为:

1、亚热带建筑热环境与建筑节能

(1)亚热带建筑门窗通风、电扇调风、空调降温优化控制节能技术(2)亚热带建筑节能新技术

(3)亚热带城市热环境调节与设计

(4)亚热带地区高湿环境下新型室内湿度控制材料(5)亚热带地区高湿环境下室内有机污染物控制材料(6)亚热带建筑空间环境防热

2、建筑声学

(1)室内声场计算机仿真(2)环境噪声控制

(3)轻质屋面雨噪声测试与控制(4)声景观(5)声环境测试(6)虚拟声环境

三、亚热带建筑结构与防灾减灾

针对亚热带地区台风肆虐、湿热多雨、空气中盐份含量较高、光照充足、地震较频繁等特点,研究相适应的结构体系和防灾减灾技术,在结构抗风、抗震、抗火、抗侵蚀等方面不断发展新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内容包括:建筑结构新体系及其相应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大型复杂结构的施工监控理论与技术;建筑物灾害破坏机理;结构抗震、抗风、抗火的理论基础和设计方法;抗腐蚀耐久性材料及结构;适应高含水量软土地层特点的新型地基基础及地下结构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结构健康监测与智能结构;城市地下空间的高效利用技术等,为建设亚热带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提供结构体系和安全保障科学理论。本研究方向拟设立开放课题领域为:

1、建筑结构

(1)超高层建筑结构新体系及其抗风抗震性能研究

(2)基于性能的新建结构抗震研究与现役结构抗震加固

2、防灾减灾

(1)整体结构抗火性能与火灾倒塌机理研究(2)结构抗火的随机特性研究

(3)结构倒塌过程分析与抗倒塌研究

3、施工监控与健康监测

(1)大型复杂结构施工过程精细分析与施工监控关键技术(2)结构损伤识别与状态评估方法(3)结构随机及可靠性分析方法(4)科学与工程计算方法

(5)工程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6)多物理场计算力学软件系统研究与开发

4、岩土

(1)珠三角软土特性研究及地基处理技术(2)微细观土力学理论研究

(3)地下空间开发对环境的影响研究(4)防洪堤渗流控制理论与技术(5)岩土工程自动监测技术

(6)岩土工程数值模拟与数值计算方法

******

******

****** 我们热忱希望国内外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来实验室进行客座或合作研究。凡符合以上研究方向和内容的研究课题,均可向实验室提出开放课题基金的申请。资助金额视研究内容而定,一般每项资助课题可获得1~3万元的经费支持,完成期限为1~2年(特殊情况可申请延长)。

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对象是国内外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科技工作者,不符合上述条件者必须具有博士学位并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

本实验室在收到开放课题申请书后经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评审,择优资助。项目批准后申请人必须与实验室签订合同,确保研究任务按期完成。

申请截止日期:2008年5月30日

申请表可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信息栏下载,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Tel:010-22236019,Fax:010-22236019 通讯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街381号 华南理工大学励吾科技大楼506室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办公室

邮政编码:510640

附件:

1、《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试行)》

2、《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课题申请书》

第三篇:重点项目课题申请指引

附件3:

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与产品”

重点项目课题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农业用水效率低下与水资源短缺并存是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限制因素,也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加强现代节水农业前沿与集成技术研发,创制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现代节水农业新产品,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用水效益,缓解我国农业用水危机,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十一五”期间,本项目以作物用水生理调控技术与品种、降水资源转化利用技术与装备、作物精量给水技术与产品、异源水安全利用技术、技术集成与基地建设为主要内容,挖掘作物自身节水潜力,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实施智能化精量给水,开发新型农业水源,全面提高降水和灌溉水利用率,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农业综合用水效益。通过项目实施,形成一支高水平的研发队伍,建立现代节水技术创新平台,实现项目、人才、基地的紧密结合,提升我国现代节水农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此次发布的是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与产品”重点项目课题申请指南,拟支持19个研究课题,包括:(1)作物抗旱节水遗传性状鉴选与利用;(2)作物水分亏缺补偿技术;(3)基于作物生命健康需水的非充分灌溉技术;(4)降水资源转化利用技术;(5)再生水作物安全利用技术;(6)海冰资源淡化与利用技术;(7)水盐调控精量灌溉技术;(8)智能诊断控制灌溉技术;(9)作物需水信息实时采集设备;(10)激光控制平地与精细地面灌溉设备;(11)变量喷洒低能耗轻小型灌溉机组;(12)轻质多功能喷灌产品;(13)地下滴灌系统与产品;(14)微压滴灌系统与产品;(15)绿色环保多功能保水制剂;(16)全降解保水地膜;(17)农业水资源供需平衡与节水潜力研究;(18)技术集成基地建设;(19)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创新平台。

本次课题申请指南安排总经费为1.505亿元,其中国拨经费0.85亿元,地方、企业配套和单位自筹0.655亿元。

二、指南内容

课题1.作物抗旱节水遗传性状鉴选与利用

研究目标:以挖掘和发现作物抗旱节水遗传性状,鉴选和利用抗旱节水型、水分高效利用型作物品种为目标,利用作物自身节水遗传特性,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主要研究内容:以我国北方旱区主要农作物为研究对象,从渗透调节、忍耐干旱、强吸水低散失、协调生育进程四条途径整合现有鉴定筛选指标,鉴选作物抗旱节水遗传性状,研究抗旱节水型、水分高效利用型作物品种筛选技术;在北方干旱代表性地区,筛选节水抗旱、水分高效利用型作物品种。

主要考核指标:确定与作物节水相关的关键生理指标,建立水分高效利用型和抗旱节水型主要农作物品种筛选鉴定优化指标体系及鉴选技术;筛选出抗旱节水型主要农作物品种20个以上,中等干旱条件下,产量比对照品种提高10%以上;筛选出水分高效利用型农作物品种20个以上,在相同供水条件下,产量比对照品种提高8%以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以上。获发明专利3-5件,制定相关技术规范或标准;形成抗旱节水型作物品种筛选基地2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450万元。课题2.作物水分亏缺补偿技术

研究目标:以揭示作物生理需水与用水过程,探明作物自身生理节水潜能为目标,挖掘作物节水潜力,实现作物抗旱节水增产。

主要研究内容:以主要农作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水—作物水—生物量—经济产量的转化过程,探明水分亏缺下作物产生适应─补偿的高效用水生理过程;研究作物各生育期个体、群体对水分亏缺产生适应、伤害、补偿的条件,作物产生生长补偿、光合补偿、代谢补偿的类型、强度,以及作物生理节水潜力;研究可有效调控作物水分传导、气孔反应、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和根系吸水能力的技术与方法。

主要考核指标:建立作物水分补偿效应产生的条件和类型及其对作物光合、蒸腾和产量形成的关系;提出主要农作物的生理节水潜力;提出对作物产量和干物质形成具有明显补偿效应的调控技术,开发出1~2种生理节水调控制剂,其成本与节水调控效果明显优于现有产品水平。获发明专利3—5件。技术应用后使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5%—30%。应用面积10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350万元。课题3.基于作物生命健康需水的非充分灌溉技术

研究目标:揭示节水灌溉条件下作物需水规律,建立作物经济需水量标准,构建田间非充分灌溉技术体系,确定作物节水灌溉制度。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主要农作物不同水分环境与产量水平下的作物需水特征和水分生长模型,确定作物经济需水量标准与最优蒸腾量;研究区域作物生命需水信息时空变异仿真及尺度转换技术,研制全国数字化作物需水信息管理系统;研制基于作物水分、土壤水分、气象信息的智能化灌溉预报系统及决策支持软件。

主要考核指标:提出主要农作物的经济需水量标准;建立全国数字化作物需水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内插查询或预测某点作物需水量的相对误差小于15%;形成基于土壤水分、作物水分和气象信息的智能化非充分灌溉预报系统及决策支持软件,建立田间非充分灌溉技术体系,开发出适合非充分小定额灌溉的施灌控制设备与产品3—5种。获发明专利3—5件。上述技术应用后使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5%—30%。应用面积10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350万元。课题4.降水资源高效转化利用技术

研究目标:提高降水—土壤水转化效率、抑制农田土壤无效蒸发,实现作物充分高效利用自然降水。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农田降水再分布特征与转化过程动态模型,确定农田土壤水库的有效库容与扩蓄潜力;研究能有效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有效孔隙的扩蓄增容技术,以及农田地表径流调控及利用技术;开发可抑制土壤表面无效蒸发、有效改善土壤持水保水能力的高分子材料和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建立降雨径流调控和作物高效利用的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构建降水资源转化与作物高效利用技术体系。

主要考核指标:形成降水资源转化与作物高效利用技术规程或标准;提出降水—土壤水再分布与转化过程动态模型,确定主要区域农田土壤水库有效库容与扩蓄潜力;研制出具有土壤水库扩蓄能力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使土壤蓄水能力提高5%-10%,提出农田地表径流调控及利用技术,径流利用率提高10%。获发明专利3—5件。综合技术应用后,降水利用率增加10%—15%,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2—0.3kg/m3。应用面积10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600万元。课题5.再生水作物安全利用技术

研究目标:充分利用城市污水资源,开发新型农业水源,扩大农业水资源利用量,降低环境污染压力。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再生水灌溉对土壤环境、作物品质的影响及监测与评价技术;主要农作物再生水安全灌溉的量化指标体系及技术标准,不同再生水灌溉方式下的作物安全高效灌溉制度;研究再生水灌区多水源联合调度与调蓄技术及规范。

主要考核指标:提出再生水灌溉对土壤与农作物质量的影响规律,制定再生水灌溉技术规范,形成利用再生水灌溉的安全控制指标体系及主要作物的再生水灌溉制度。再生水灌溉不会引起土壤质量退化,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量达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节水20%—25%,增产10%—15%。获发明专利3—5件。应用面积5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350万元。课题6.海冰资源化与利用技术

研究目标:以缓解我国环渤海地区农业缺水矛盾,有效解决滩涂盐碱地综合开发用水问题为目标,开发新型农业水源,扩大农业可利用水量。

主要研究内容:研发海冰淡化实验处理装置,开发海冰淡化技术,研究滩涂陆基海冰开发集成化技术;研究海冰资源化及作物高效安全灌溉利用控制指标,盐碱地海冰淡化种植技术,基于海冰高效利用的无害化与高效灌溉技术;研究不同淡化标准海冰农业灌溉利用技术。

主要考核指标:建立利用淡化海冰灌溉的安全控制指标体系,形成滩涂陆基海冰资源开发技术,海冰农业高效利用技术体系与灌溉制度;建立滩涂陆基海冰农业利用技术规程。淡化海冰含盐量≤3‰,海冰淡化灌溉不会引起土壤质量退化。获发明专利3—5件。应用面积5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300万元。课题7.水盐调控精量灌溉技术

研究目标:以解决节水灌溉条件下和采用微咸水灌溉所产生的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为目标,降低农业用水过程中的土地质量退化风险,综合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保证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安全利用。

主要研究内容:重点研究温室、大田滴灌条件下,农田水分、养分、盐分迁移与累积过程,及其对土壤质量与作物生长的作用和影响;研究基于作物健康生长与土壤质量安全的水盐调控技术体系与精量灌溉技术及其灌溉模式;研究微咸水与淡水混灌技术,微咸水与淡水轮灌技术,微咸水与雨水合理利用技术等,建立主要农作物的微咸水灌溉制度。

主要考核指标:建立基于作物健康生长与土壤质量安全的水盐调控精量灌溉技术,形成水盐调控精量灌溉模式与技术标准;建立微咸水灌溉的安全控制指标体系,主要作物微咸水灌溉制度及灌水技术规程,形成微咸水灌溉水盐监测技术。技术应用后,保持土壤的盐分平衡,不导致土壤质量退化,作物增产10%—15%,获发明专利3—5件。应用面积10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400万元。课题8.作物用水信息实时采集设备

研究目标:以解决土壤、环境对作物用水信息采集的过度干扰性,以及土壤剖面水分采集的多点、定位监测问题为目标,开发作物用水信息采集装备,实现作物用水信息实时管理。

主要研究内容:研制适用于多点、定位监测土壤剖面水分分布状况的新设备,适用于温室和田间条件的土壤水分自动监测新设备,以及相应的数据处理技术;研制适用于连续自动监测作物用水信息的新设备,用水信息监测探头布设方法与数据处理技术;研制基于环境信息的农田墒情预测和灌溉预报技术,适用于主要农作物的便携式灌溉预报装备;研究不同监测方法监测结果的相互关系,探索多种监测方法的集成应用技术,建立基于多种监测方法的作物用水信息集成处理系统,构建基于作物-环境节水技术的分布式、数字化灌溉管理决策系统。

主要考核指标:研制的土壤水分传感器,对各类土质均有较好的适用性,误差不超过2%;研制的定位土壤剖面水分分布监测设备,误差不超过2%;开发的以作物信号为基础的作物信息采集设备,监测误差不超过5%;研制的灌溉预报装备适用于主要农作物和灌溉方式,数量误差小于5%,时间误差小于3天。获发明专利4—5件,获得软件登记5~6个,设备应用面积5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40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及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课题9.智能诊断控制灌溉技术

研究目标:以提高农田需水信息诊断与控制灌溉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水平为目标,解决农业用水过程中的智能控制与自动化问题,逐步实现农田灌溉及管理的科学化和智能化。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基于信息采集、传输技术、变频与多路分区控制技术相结合的智能诊断控制灌溉系统,实现土壤墒情和作物需水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以及田间灌溉过程的实时控制和信息反馈;开发灌溉系统智能诊断与自动控制的支持决策软件。

主要考核指标:建立智能诊断控制灌溉技术系统,开发支持软件,获发明专利3—5件,软件著作登记3—4项。使管理成本减低15%以上。技术应用控制面积5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40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及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课题10.激光控制平地与精细地面灌溉设备

研究目标:为了保证地面灌溉质量,研制与不同牵引设备动力相适应的激光控制土地精平系统,为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提供技术装备保障。

主要研究内容:研发土地精细平整工程优化设计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开发集光学、机械、电子、液压为一体的低能耗、高效率,具有良好整体性能的激光控制土地精细平整成套设备;研究改进传统地面灌溉技术的灌溉过程控制反馈理论与方法,开发适用于地面灌溉过程控制反馈与精量自控的灌溉设备,建立具有监测、传输、诊断、决策功能的精量控制地面灌溉决策支持管理系统;研究控制性作物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方式下优化设计水肥资源高效利用的灌溉技术要素组合应用模式,开发相关的灌溉控制设备。

主要考核指标:开发出与不同动力相匹配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能耗、高效率激光控制土地精细平整成套设备,及工程优化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土地平整精度达到2cm,产品成本降低30%以上,灌水均匀度提高30%以上,应用面积500亩;开发精量自控灌溉设备,根系分区交替灌溉,设备应用后,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以上,应用面积500亩。获发明专利4—5件。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35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及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课题11.变量喷洒低能耗轻小型灌溉机组

研究目标:以解决轻小型喷灌机组整机配套性差、均匀度低、能耗高、适应性差等问题为研究目标,提高喷灌系统的适应性、配套性,开发变量喷洒低能耗轻小型灌溉机组,提高喷灌效率。

主要研究内容:开发变量喷洒喷头与设计软件,研制压力/流量控制装置,开发低压变量喷洒小型移动灌溉机组,降低能耗,提升轻小型喷灌机组的整机性能;利用智能控制技术,研制可智能控制的轻型移动喷灌机组,开发喷灌和软管灌溉两用的轻小机组,提高轻型喷灌机组的适应能力;利用材料改性技术,研制抗磨损、耐腐蚀的配套管材及管件,形成适用于移动喷灌的配套产品。

主要考核指标:研制出低能耗轻小型移动灌溉机组,能耗降低10%,装置效率提高5%—8%,系统成本降低15%-20%;形成轻小型移动灌溉机组研发和生产基地,获发明专利4—5件;应用面积10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40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及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课题12.轻质多功能喷灌产品

研究目标:以解决半固定管道式喷灌系统主要部件(喷头、移动管道、给水栓等)形式单

一、功能有限、使用不便等问题为目标,开发轻质多功能喷灌产品,提高喷灌装备质量与技术水平。

主要研究内容: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理论,研制扇形旋转喷头、低压雾化喷头、仰角/雾化程度可调喷头,提高喷灌头的适用性;针对铝合金管道强度低、易腐蚀的不足,研究镁合金挤出技术和防腐工艺,开发薄壁镁合金喷灌管材及管件,增加喷灌移动管道的品种和抗腐性能;利用3S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记忆型半固定式喷灌给水控制阀,实现喷灌系统的网络化、智能化控制;研究自反馈机制,开发智能控制恒压喷灌系统及支持软件,提升恒压喷灌系统性能;利用CAD技术,开发喷灌系统智能化设计软件,形成标准化、自动化的喷灌设计技术。主要考核指标:研制出扇形旋转喷头、低压雾化喷头、仰角/雾化程度可调喷头,正常使用寿命达到2000小时,开发出低投入性能优良的喷灌管材及配套设备,比同规格铝合金管材成本降低15%—20%,恒压喷灌系统能耗降低15%以上;设备成本低于同类产品的20%—30%,开发出记忆型半固定式喷灌给水控制阀,控制误差小于10%。获发明专利4—5件;应用面积5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40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及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课题13.地下滴灌系统与产品

研究目标:以解决滴灌系统堵塞问题为目标,研究抗堵塞滴灌灌水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下滴灌系统与产品。

主要研究内容:研制抗根系入侵、防鼠害、抗堵塞地下滴灌灌水器,以及自适应地下滴灌灌水器,提高产品的适用性;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利用精准灌溉理论,开发水、肥、药一体化的地下滴灌自动控制设备,形成作物优质、高产微环境;利用仿生技术,开发新型高效自洁净过滤装置,提高系统的抗堵性能;依据人工智能技术,研制多功能地下滴灌布设和回收机具,支撑环保型地下滴灌;利用GIS和面向对象的设计技术,研发标准化地下滴灌系统设计软件等,实现标准化、智能化的地下滴灌设计技术。

主要考核指标:开发出抗根系入侵、防鼠害、抗堵塞地下滴灌灌水器及自适应地下滴灌灌水器,制造偏差率小于7%;研制出自洁净过滤装置,自洁净率达到80%以上,开发出地下滴灌系统设计软件,形成地下滴灌技术规程;获发明专利4—5件。应用面积5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50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及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课题14.微压滴灌系统与产品

研究目标:以降低滴灌系统一次性投资,解决系统运行成本较高问题为研究目标,开发经济节能型滴灌系统,降低滴灌系统成本和运行能耗,提高滴灌工作效能。

主要研究内容:利用微观水力学理论,建立基于CFD模拟模型和激光快速制造研发平台,研究微压(滴头工作压力水头<5m)滴灌灌水器流道结构设计技术和方法,开发微压滴灌系统设计软件,构建微压滴灌技术体系;利用微交联塑化技术和自反馈机制,开发微压滴灌灌水器及超薄壁滴灌带、大流量低压压力调节器,完善微压滴灌配套产品,提升系统配套性能。

主要考核指标:开发出微压滴灌灌水器,微压超薄壁滴灌带壁厚小于0.1mm,成本降低30%左右,制造偏差率小于7%;开发出低压压力调节器,起调压力不高于5m;开发出微压滴灌系统设计软件,形成微压滴灌技术规范。获发明专利4—5件。技术应用后,可降低系统能耗30%以上,应用面积5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50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及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课题15.绿色环保多功能节水制剂

研究目标:以解决节水制剂功能单一问题、确保土壤质量安全,降低节水制剂成本为目标,开发环境友好型多功能节水制剂。

主要研究内容:以生物和原生矿物质材料为基质,研究低成本新型节水材料复配技术和合成工艺;开发吸水倍率适中、水分有效性较高、融保水、保土和赋肥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保水剂,形成不同性状和功能的保水剂系列化产品,完成新产品登记;研制可减少作物奢侈耗水的叶面蒸腾抑制剂;研究节水制剂的田间应用技术模式。

主要考核指标:提出新型节水制剂生产工艺,研制出新型低成本高效绿色保水剂,吸水倍率达100倍左右,有效使用期内释水效率达90%;开发出叶面抑制蒸腾剂,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增加20%以上;建立节水制剂田间应用模式及规程。获发明专利4—5件。节水制剂应用后,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30%。应用面积达10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35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及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课题16.全降解保水地膜

研究目标:开发降解速率可控、可全部实现降解的保水地膜,减小地膜覆盖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业综合节水效益。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以生物质材料为主要原料、符合农业生产要求的全降解地膜成膜工艺、性能指标,以及降解速率可控制的保水地膜复合配方;开发降解速率可控保水全降解地膜新产品,建立生产技术标准;开展产品田间考核试验与应用,提出产品应用技术规程或技术标准。

主要考核指标:提出全降解保水地膜成膜工艺及配方,研制出全降解地膜新产品,降解速率可控,且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家有关行业标准,提出产品生产标准,提出产品农田应用结果与使用规程;产品应用后可减少土壤表面蒸发30%以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以上,无有害残留。获发明专利4—5件。应用面积达5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25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及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课题17.农业水资源供需平衡与节水潜力研究

研究目标:以解决我国未来农业用水安全问题为目标,建立节水农业数据平台,为国家节水农业发展宏观决策提供信息与数据支持。

主要研究内容: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系统、尺度效应、供给能力、用水成本等因素对水资源供需关系的影响,以准确预测农业用水需求及区域节水潜力,制定农业用水安全发展战略为目标,从人口与经济两大驱动农业需水增长的因素入手,利用全国及不同区域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粮食生产、农业种植结构等统计数据以及节水农业发展规划成果,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前提,研究全国及不同区域中长期农业用水供需关系及节水潜力;研究农业用水与粮食生产关系的变化特征,分析不同时期降水和灌溉水利用率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建立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综合信息数据平台。

主要考核指标:建立我国主要区域农业用水量、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与粮食产量的动态关系;提出主要区域农业节水潜力及变化规律;形成我国农业需水量及农业供水量预测技术;提出我国现代节水农业宏观战略研究报告。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150万元。课题18.技术集成基地建设

研究目标:以发挥现代节水农业综合技术效益,引领技术发展方向为目标,建设现代节水农业技术集成基地,集中展示我国现代节水农业技术成果与应用效果。

主要研究内容:结合项目实施,在我国主要缺水区域重点建设抗旱节水作物品种筛选技术、降水资源转化与高效利用技术、水盐调控灌溉技术、精量控制灌溉技术、精细地面灌溉技术等现代节水农业技术集成与展示基地,研究不同技术与产品的区域适应性及集成方法,集中展示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与产品,形成区域现代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

主要考核指标:在西北、华北代表性干旱半干旱地区建成3-5个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及产品集成与展示基地,单个基地面积在200亩以上,总面积600—1000亩,基地农业综合用水效率比同区域提高15%以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以上,提出不同区域现代节水农业综合技术规程。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1000万元,课题承担单位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2:1。

课题19.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创新平台

研究目标:以增强我国现代节水农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研究基础条件的差距,构建综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为目标,全面提高我国现代节水农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主要研究内容:依据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内涵,结合我国国情及技术创新需求,在提出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方案的基础上,建立以现代生物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以及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降水资源转化与高效利用,新产品设计与快速制造,智能控制精量灌溉,以及现代节水农业数据平台等室内实验室;建立现代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基地,形成我国现代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探讨平台开放、联合、共享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主要考核指标: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建成1个开放、联合、共享的现代节水农业技术集成与研发平台,平台硬件设施齐全,仪器设备先进,室内实验室面积不小于1000m2,形成精干高水平研发队伍,能开展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与设备等研究与集成创新。形成1个现代节水农业综合技术集成与展示基地,面积200亩,技术集成与展示基地农业用水技术水平和用水效率达到节水农业发达国家水平。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1000万元,课题承担单位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1:1。

三、注意事项

1、课题申请要求

(1)课题1承担单位要求所在区域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200亩以上固定品种试验研究场所及稳定的科学研究团队。

(2)课题17承担单位要求具有较强的宏观战略研究能力,具有较长的数据积累和雄厚的研究基础;组织协调能力强,能够组织和调动节水农业领域相关科研力量开展研究。课题负责人要求熟悉国内外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发展现状和前沿,具有现代节水农业宏观战略研究经历。

(3)课题18申请时可根据课题内容涉及的区域类型和要求,以基地为单元单独申请,基地必须选择在西北、华北代表性干旱半干旱地区;课题承担单位原则上优先选择具有长期从事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具有技术集成和示范基地建设的丰富经验;课题承担单位能够为课题实施提供充足的配套经费,且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2:1。

(4)课题19承担单位原则上优先选择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国家级研究基地的,拥有节水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学科和高水平研究队伍,承担过节水农业领域国家项目,取得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能够为课题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充足的配套经费。

第四篇:课题申请指引-农业部

附件1:

课 题 申 请 指 南

草业是我国近几年飞速发展的朝阳产业,草原生态保护与治理工程、草产品业、草种业和草坪业共同构成了现阶段我国的草业主体框架。为加快我国草业可持续发展,科技部将“草业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列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旨在攻克一批关键技术,提高我国草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促进草业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一、申请课题

课题1.草地植被恢复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攻关内容

1.草地植被恢复技术的研究

退化草地封育、低扰动补播植被恢复技术;抗旱、抗寒草种选择应用技术;保水剂包衣及抗旱促苗保苗技术;退耕还草草地植被演替调控技术。

2.饲草地建植与牧草丰产技术研究

高产优质牧草种和品种的筛选;牧草丰产栽培优化模式;高产牧草田间水肥优化调控技术;牧草主要病虫害高效防除技术;优质牧草产品加工及饲草轮供技术。

3.草畜平衡草地持续利用技术的研究 草地禁牧、休牧、限牧临界点的确定;舍饲与半舍饲家畜营养平衡技术;草地划区轮牧技术;草地生态系统草畜界面与农牧界面耦合。

考核指标

1.在干旱、半干旱草原区建立200公顷试验区(其中干旱草原区天然草地植被恢复70公顷,人工草地和饲草基地30公顷,半干旱草原区天然草地植被恢复60公顷,人工草地和饲草基地40公顷)。试验区草地植被盖度恢复到60-70%,地上生物量提高1倍。

2.通过关键技术的攻关与已有技术共同集成应用,结合国家现有工程在不同类型区建示范推广区10000公顷(其中干旱草原区天然草地植被恢复4000公顷,人工草地和饲草基地1000公顷,半干旱草原区天然草地植被恢复3000公顷,人工草地和饲草基地2000公顷)。示范区草地植被盖度恢复到50-60%,地上生物量提高70%。

3.人工草地和饲草料基地的平均产草量达到6000kg/hm,生产力达到天然草地的8倍以上。

经费投入

国家攻关拨款200万元,要求申请单位提供不低于400万元的配套和自筹资金。

课题2.牧草良种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攻关内容

1.牧草种子高产田间管理与收获加工技术

2适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和牧业兼用的主要牧草冰草、新麦草、杂花苜蓿、披碱草、无芒雀麦、沙打旺等区域性种子产量形成规律及种子生产技术规程;种子高产田间密度控制、水肥调控技术;种子收获捡拾脱粒、清选分级技术。

2.牧草种子质量检验与认证技术

主要牧草种子活力等质量标准与技术;主要牧草种子认证技术标准的研制;主要牧草种子质量控制最低标准。

3.牧草良种繁育综合技术体系与产业化示范

集成各单项技术,形成包括地域选择、建植、管理、收获、清选、加工、认证、检验的牧草种子良种繁育综合技术体系;选择适宜区域进行产业化示范。

考核指标

1.建牧草种子生产试验区200公顷,产业化示范区4000公顷,试验区牧草种子产量提高2倍达1200公斤/公顷,示范区产量提高3倍达1000公斤/公顷。

2.筛选出1—2个种牧草抗倒伏植物生长调节剂,完成所选择牧草种子认证参数标准1套,牧草良种繁育综合技术体系1套,牧草种子质量达到国家1—2级质量分级标准。

经费投入

国家攻关拨款150万元,要求申请单位提供不低于400万元的配套和自筹资金。

课题3.草地灾害控制与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示范 攻关内容

1.草地蝗虫、鼠害监测预警及可持续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亚洲小车蝗、布氏田鼠、长爪沙鼠发生数据库、动态模型和监测预警;杀虫剂、杀鼠剂筛选和剂型研制;可持续控制技术集成、配套及应用示范。

2.牧草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苜蓿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的研究;苏丹草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的研究;重要牧草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建立与示范。

3.草地火灾预警与风险评估系统及生态监测标准的研究 火灾预警指标体系、预报模型、预警技术系统;草地火灾风险性评价与综合管理对策;草原生态资源监测规范标准。

考核指标

1.研究建立草地蝗虫、害鼠和火灾爆发的监测预警模型各1套,模型精度大于80%,建立基于“3S”技术的虫鼠火灾害发生数据库管理和预报系统。

2.研制虫鼠病害控制药剂和技术2项。建立重要牧草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3.编制草原火灾风险区划图系,研制国家及分区域的草原火灾风险评价、预警技术系统。

4.提出我国草地灾害可持续控制的措施和对策,示范面积10000公顷。制定草原生态资源监测标准2项。经费投入

国家攻关拨款150万元,要求申请单位提供不低于200万元的配套和自筹资金。

所有课题实施年限均为2004-2006年

二、申请资格

1.课题申请单位应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不包括外资企业)、事业单位,须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好的研究条件。每个单位最多可以牵头申报2个课题。

2.鼓励联合申请,尤其是鼓励企业牵头与科研单位联合申请,产、学、研结合。联合申请各方须签订共同申请协议,明确规定各自所承担的工作和责任。原则上联合申请单位不超过4个。

3.根据不同课题,要求申请单位及示范区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提供相应的自筹资金或配套资金。

4.课题负责人应是正在第一线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年龄不超过55周岁。同一申请人不能作为两个课题负责人。

5.课题申请要有先进、创新的研究思路,科学、可行的技术路线,明确、可考核的研究目标。

6.超出指南范围的课题申请不予受理。

三、申请文件的编制与递交

1.申请文件编写:以中文编写,要求语言精练,数据真实、可靠。

2.申请文件的规范要求:一律用A4纸,仿宋体四号字打印并装订。

3.申请文件构成:(1)申请函

(2)申请人资格审查文件(3)申请书

4.申请书及有关资料应有法定代表人(或委托授权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全部申请文件须包装完好,封皮上写明申请课题、申请单位名称、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联系人及注明“不准提前启封”字样,并加盖单位公章。

5.申请文件一式15份,正本1份,副本14份,每份申请书要注明正本和副本,正、副本分别封装并在封面上注明。一旦正本和副本不符,则以正本为准。

6.申报工作自本指南公布之日起开始,欲申报单位必须根据《申请指南》要求参与申报活动。

7.送交或寄达申请文件的截至日期:2004年7月21日,寄达时间以北京邮局签收日为准。

8.地址:农业部畜牧兽医局行业发展与科技处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1号 邮编:100026 联系人和电话:吴凯锋、叶素成、钱洪源 电话:010-64192857 传真:010-64192869

四、课题评审

项目组织部门负责组织专家对课题申请材料进行评审。

(一)形式审查

项目管理办公室会同评审专家委员会对申请文件进行形式审查。在形式审查中发现有下列问题之一者,申请视为无效:

申请文件未加盖申请单位公章或法人未签字、盖章; 申请文件印刷不清、字迹模糊;

申请文件与本指南规定的研究内容要求不符; 申请文件没有满足本指南规定的其他条件; 无效申请不参加评审。

(二)专家评审

评审专家委员会依据申请文件、申请报告,提出书面初评报告,向项目组织部门推荐候选课题的承担单位。

必要时,项目组织部门根据初评报告,组织评审专家委员会对课题承担单位进行现场考察和评议。科技部审批课题承担单位并正式公布。

第五篇:岩土力学重点试验室IRSM开放课题申请指引

空间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大学)

2016年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根据教育部对重点实验室的要求,本实验室面向国内外开放。为使国内外同行专家、青年学者了解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内容,以便向本实验室申请课题,特制定2016年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一、课题申请范围

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是数据或信息从采集到应用的两个关键环节。空间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LSDMIS)是以多源、异构数据,特别是大容量、多尺度的地理空间数据为对象,探索地理过程建模和遥感信息机理的基础理论,发展对地观测数据的获取与处理新方法,研发地理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网络共享服务、可视化表达与虚拟仿真的前沿技术;开展数字省/智慧城市的标准、规范和信息化应用成套关键技术,建立信息与知识共享平台,推进政务大数据的共享与服务;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理空间信息管理与服务、电子政务、地理决策、地理知识云服务、虚拟地理环境等应用支撑软件系统;开展资源环境与生态、新型城镇化、文化传承与公共事业的信息化应用示范,致力于智慧城市建设。2016年实验室重点接受以下学科方向的开放课题申请:

1、资源与环境遥感:

(1)高光谱高分辨遥感影像(“双高影像”)城市地物自动识别(2)遥感影像稀疏表达及其时空融合方法(3)高光谱亚像元目标探测、定位与超分辨制图(4)分布式环境下的遥感影像半监督分类高性能计算方法(5)面向生态文明、新型城镇化的专题信息提取与动态监测研究

2、地理过程建模与分析:

(1)复杂地理过程的核心算法及其应用

(2)空间数据挖掘、空间决策模型的分布式、并行化技术(3)空间数据的产品增值服务技术方法(4)大范围、高复杂度自然场景的几何建模与实时绘制技术(5)面向地理问题求解的分布式地理建模环境

3、地理信息共享服务:

(1)空-天-地一体化应急监测数据的获取、组网与融合服务技术(2)语义网环境下的地理空间信息的集成与共享技术(3)面向语义Web的地理信息服务组合关键技术问题研究(4)海量异构地理信息的自动语义标注技术(5)地理大数据网络共享服务与高效表达技术(6)地理空间决策云服务技术

(7)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指标体系与业务模型研究

4、时空数据处理与决策理论方法:

(1)空间数据仓库模式与多尺度挖掘算法(2)基于约束的空间聚类分析算法(3)非均衡地理大数据的分类挖掘算法(4)大容量、高维数据集的离群数据挖掘算法(5)面向多源数据的数据挖掘原型系统(6)顾及停车的路径规划与优化方法研究

5、地表变化检测方法及其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1)建筑物变化检测方法及其在土地执法中的应用研究(2)土地利用自动分类与数据更新方法研究(3)基于土地利用变化检测的人地关系研究

二、选题原则

1.瞄准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的前沿课题; 2.解决区域信息化工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

3.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新型城镇化建设; 4.促进海峡两岸合作交流;

5.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的基础理论; 6.面向相关学科交叉的新方法、新手段等

三、申请条件与要求

1.在实验室发布的开放课题指南范围内,凡具有中级职称以上(含中级职称)的海内外教学科研人员(含在职博士生)、博士后研究人员以及在生产应用部门的科技工作者均可申请本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空间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重点实验室人员原则上也可以独立申请;

2.申请者在拟申请课题的相关领域范围内有一定的研究与开发基础; 3.申请者能自觉遵守国家有关科研城信建设的法律法规、管理办法,课题执行没有科研不端行为,并能根据“空间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大学)开放基金管理暂行条例(2016年修订版)”执行课题任务,提交科研成果,及时填写研究进展报告和课题结题报告。

四、申请办法及审批手续

1.课题执行周期为二年,资助强度为2.0-4.0万元。

2.申请时间为5月1日至7月30日,逾期不受理。申请书需申请人依托单位签署意见。依托单位根据公章填写全称,具体所在单位请写到院(系)、处、所、中心。

3.课题经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评审或函审通过,实验室主任批准即生效。

4.重点实验室鼓励在基础性研究方面提出好的申请,并优先考虑充分利用本实验室的设备、条件,特别是跨学科交叉领域的课题申请。

5.必要时,可由实验室聘请客座专家,直接组织有发展前景的高水平的研究工作,这些研究工作应当是经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确认的学科前沿重大课题。

6.申请者按如下地址来信来电索取课题申请书及开放课题系列文件,或从本所网址下载:http://lsdmis.fzu.edu.cn;http://www.xiexiebang.com

下载开放课题申请指引-华南理工大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开放课题申请指引-华南理工大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SIBCB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指南及管理办法 为创造良好的科学研究条件和学术环境,吸引、凝聚国内优秀学者,在科学技术的前沿开展高水平的基础性研究,促进新兴和交叉学科......

    福建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重点试验室2018年开放课题申请指引

    福建省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闽江学院) 2018年度开放基金申请指南 一、宗旨和目标 福建省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围绕社会服务以及福建省产业结构调整,以图像处......

    2011年开放课题基金申请指南(含5篇)

    2011年开放课题基金申请指南 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991年建于四川大学(成都科技大学),是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发展项目”建设的7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并被认定为其......

    主要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重大项目课题申请指引

    附件1: 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主要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重大项目课题申请指南 一、 指南说明 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为人类认识生物、改造生物提供重要基础,已成为农业高......

    重点项目申请指引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面向软件无线电的宽带数据变换和可重构射频集成电路” 重点项目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集成电路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国家中......

    2014年度课题研究方向指引

    说明: 本“参考”只是提供给大家一个课题研究的选题方向,提供基本思路,它不可能把当前教育所面临的所有问题或课题涵盖,也无意使“参考”成为束缚大家课题选择的框框。需要特别......

    2013年课题申报指引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2013年度课题指南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 2013年1月 目 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选题 .....................................................................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6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现面向国内外科学家,设立专项经费,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