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高三历史复习: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确立巩固及表现——民主法律[本站推荐]
2011高三历史复习:
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确立巩固及表现——民主法律汇编
《十二铜表法》
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制定的最早的成文法典。约公元前450年颁布,因刻在十二块铜牌上而得名。它的颁布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平民因其权利遭到贵族的侵害,要求制定法律保护自身利益。
《十二铜表法》内容广泛,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它对私有制度、财产继承、债务和刑法、诉讼等方面均做了规定,在本质上是保护私有财产和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条文反映了罗马奴隶占有制社会早期的情况。明文规定维护私有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权益,保护私有财产,严惩破坏私有权者。债务法规定债权人可以拘禁不能按期还债的债务人,甚至将其变卖为奴或处死。家庭法给予家长对其家庭成员的绝对权力,可把子女出卖为奴。该法典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继承法既实行遗嘱自由,又规定财产在氏族内继承;惩罚方法既采用罚金,又保存同态复仇。这表明当时社会中还存在氏族制度的残余。十二铜表法对贵族滥用权力作了一些限制,按律量刑,贵族不能再任意解释法律,是后世罗马法的渊源,对于中世纪和近代欧洲法学也有重要影响。
《民法大全》
民法大全又称查士丁尼法典或国法大全,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其内容主要是查士丁尼所组织的十人法学家委员会搜集过去法律的汇编和对罗马大法学家意见的摘录,此外还有法律基本纲要以及查士丁尼自己所立新法汇编。
《查士丁尼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备的奴隶制成文法,它系统地搜集和整理了自罗马共和时期至查士丁尼为止所有的法律和法学著作,卷帙浩繁,内容丰富。它标志着罗马法本身已发展到极其发达、完备阶段,对以后欧洲各国的法学和法律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
另外,法典的内容和立法技术远比其他奴隶制法更为详尽。它所确定的概念和原则具有措词严格、确切和结论明晰的特点,尤其是它所提出的自由民在“私法”范围内的形式上平等、契约以当事人同意为生效的主要条件和财产无限制私有等重要原则,为后世法律奠定了基础。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为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写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1848年2月在伦敦以单行本形式发表。1847年6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将恩格斯起草的纲领草案《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会后提交同盟各支部讨论。同年10月,恩格斯对《信条草案》进行修改,写成《共产主义原理》。此为同盟纲领的第二个稿本。1847年11月,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恩格斯起草一个准备公布的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纲领,会后马克思、恩格斯经过充分讨论,由马克思执笔,在前两个稿本的基础上写成《共产党宣言》。
《宣言》阐述了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指出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道路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明确表达了无产阶级专政思想。《宣言》还强调指出无产阶级专政的主要任务是“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第一次完整、系统、成熟的阐述。它 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49年国王查理一世以“暴君,叛国者,杀人犯与人民公敌”的罪名被处死,斯图亚特王朝被推翻。1689年10月,议会通过了“权利宣言”并制订为法律,是为《权利法案》。
《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法律文件,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具有宪法的性质,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权利法案》“十三条”主要有两方面内容:
一、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英王的实际统治权。
二、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英国《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权利法案》是英国历史上自《大宪章》以来最重要的一部法案之一,英国的《权利法案》可以被认为是美国宪法的前身。《权利法案》在英国起宪法作用,属于宪法性质文件,但它并不是成文宪法,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是美国《1787年宪法》。《权利法案》改变了人类历史,对英国对世界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701年英国议会又通过了一部《王位继承法》,被看作是《权利法案》的补充,这两个法案确立了英国“议会至上”原则——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原则,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是迈向君主立宪制度的重要一步,议会逐渐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权利法案》的内容:限制国王的立法权,征税权,军事权,司法权。确立议会的言论自由权和集会权。《王位继承法》的内容:限制国王的王位继承权和任命法官等权利。
共同的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共同的意义:使英国的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国王权力,司法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独立宣言》
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宣布独立的纲领性文件。1775年北美殖民地爆发了独立战争。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是日定为美国国庆日。资产阶级民主派杰斐逊是宣言的主要起草人。宣言继承和发展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理论,阐 述了殖 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理论根据。宣言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上帝赋予他们诸如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让与的权利。指出,为保障上述权利,人们才建立政府,任何政府一旦损害这些权利,人们就有权改换它或废除它,建立新政府。宣言列举和痛斥了英王对殖民地实施的暴政,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自由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正式成立。
《独立宣言》第一次以政治纲领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原则
人权原则。马克思称它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宣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自由独立的政治愿望。另一方面,由于屈从于种植园奴隶主的压力,宣言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天赋人权也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暴露了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和人权的局限性。《独立宣言》的发表对发动群众进行独立战争,起了重大作用。宣言对推动后来的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特别对法国大革命及其《人权宣言》产生了积极影响。
《1787年宪法》 《1787年宪法》是美国1787年制定并于1789年批准生效的美利坚合众国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1787年宪法不仅对美国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而且对当今世界其他很多国家的民主与法制建设都有借鉴意义。
1787年宪法强调加强国家权利,又在权利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其内容是:立法、司法与行政权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的核心精神在于权力平衡。其学说来自洛克和孟德斯鸠等人,美国人把思想、理论转变为行动、实践。
评价:
积极:(1)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法律基础。(2)西欧的启蒙思想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的结合,在整个政治制度史中堪称典范,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3)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联邦政府实行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原则,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4)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相结合,形成较为和谐统一的关系,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有利于地方的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5)这部宪法体现和维护了独立战争的重大成果,使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则的基础上,保证美国的长期稳定。(6)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7)建立了联邦制总统共和制,开创了近代政体新形式,既确保了共和,又加强了主权。
消极:(1)承认了黑人奴隶制(2)保留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人权宣言》
《人权宣言》,1789年8月26日颁布,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人权宣言以美国的《独立宣言》为蓝本,采用18世纪的启蒙学说和自然权论,宣布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肯定了言论、信仰、著作和出版自由,阐明了司法、行政、立法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
《人权宣言》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纲领性文件。又因为它宣传平等与民主来反对封建主义与封建等级制度有一定进步意义。而它保护资产阶级的财产而不是全法国人民利益,所以又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规定出版自由的正式文件,且正式写入法典。它明确的提出了人权和公民权,阐明了资产阶级民主和法制的基本原则,被誉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
《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1年4月帝国国会通过了《德意志帝国宪法》,实现了德国的统一。《德意志帝国宪法》是德国历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宪法,标志着德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于1871年4月,到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帝制被推翻时为止。《德意志帝国宪法》保存了很多封建残余,但是它的颁布是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对德国及其它亚洲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评价:
1、积极性:①宪法的颁布巩固了国家统一,将革命成果用法律的形式巩固下来。②宪法的颁布使德意志帝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标志着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是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③在帝国政府的保护下,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并使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④宪法的颁布对欧亚一些国家的宪法,特别是日本帝国宪法有很大影响。
2、局限性:①保留了很多封建专制主义残余,皇帝拥有极大的权力,议会无实权,广大民众并未获得多少实际的政治权利。②保留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最终导致德国引起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 带来深重灾难。③阻碍了民主政治改革的彻底完成。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于1875年,内容有:
1.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以普选方式选出。
2.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总统与参议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内政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3.法国议会享有真正的、独立的权力,它虽受总统的制约但与总统是并立的机构。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总统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最终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后,议会又对宪法做了修改和补充,从此堵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出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1.共和派掌握实权;2.共和体制的最终确立;3.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帝制独裁对比,共和体制的确立是历史的进步;4.随着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势力的上升,对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大日本帝国宪法》
日本于1889年2月11日正式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后来通称“明治宪法”,是1890年—1945年日本的国家根本大法。《大日本帝国宪法》是近代亚洲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保护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成果,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赋予了日本人民一定的权利。
内容:规定天皇依据宪法总揽统治权;议会协赞天皇行使立法权,只有审议国家预算案的权力;内阁对天皇负责;国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权力,但被称为天皇统治下的“臣民”,权力随时可能被剥夺和限制;天皇拥有军队统率权,内阁无权过问。
评价:它规定了人民的某些基本权利和参政权,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它的颁布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日本近代天皇政治体制,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它采取了君主立宪的形式,但实际上依然实行专制主义统治,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力,藩阀以天皇的名义掌握着政权,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南京临时政府公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1912年3月8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11日公布施行。《临时约法》体现了当时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要求,具有进步意义。但当时革命派还没有一个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纲领,又没有广泛地发动和组织可以依靠的人民群众的力量,随着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胜利成果,《临时约法》成为一纸空文,后为袁世凯所撕毁。
目的:防范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确保中国走上民主政治的道路。
内容:主权在民;民族平等;自由权力;参选权力;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总理有驳回权、副署权。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件。
意义:《临时约法》的指导思想是孙中山的民权学说,它确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制度和三权分 立的政治体制。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宪法性文件,肯定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宣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诞生和封建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灭亡,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一部进步的、革命的、民主的宪法性法律。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是中国政治民主化历程中的里程碑,因此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共同纲领》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且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作为新中国的根本大法,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纲领》还规定了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基本国策。它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外交的总原则。《共同纲领》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具体体现,是建国初期的施政方针。
《共同纲领》是建国初期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前进的政治基础和战斗纲领,是动员人民起来迅速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行动指南和法律保证。它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成为新中国在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时期内的总章程和根本大法,也为我国正式宪法的制定和实施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于1954年9月20日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票通过。因其在1954年颁布,故称其为“五四宪法”。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我国是社会主义性质国家,确立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五四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根本大法,是中国宪法史和宪政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它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并且在起草中吸收了国际经验。它的制定,确立了新中国宪政体制的基本模式,规划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格局,我国的民主宪政从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实践证明,这是一部比较好的国家根本大法,它在国家生活中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1957年以后,极“左”思潮抬头,法律虚无主义开始泛滥,宪法的权威和尊严受到严重的挑战。及至“文化大革命”时期,出现了“无法无天”的**局面,宪法成为“名存实亡”的一纸空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教训。
第二篇:2018年高三历史总复习模块一 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学案
课时模块一: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训练 考点一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1.夏朝
(1)建立:约公元前()年。(2)地位:中国古代的第一个()
(3)特点: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出现了王位继承的()制度。2.商朝
(1)政治制度:()制度。(2)政权特点:商王对()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弥漫着神权色彩,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1)内容
①核心: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②分封对象:()是分封的主体,还包括功臣、姻亲,也有原来的()。③诸侯还要对下属进行分封。(2)作用
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
②诸侯国与王室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确立了()的地位。③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的等级序列。2.宗法制
(1)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矛盾。(2)内容 ①核心:()继承制度。
②体系: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的。③关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关系。(3)作用:有利于(),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也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3.礼乐制度
(1)含义:是各级贵族的()准则。(2)实质:是维护()的工具。考点二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1.背景
(1)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兼并战争频繁。(2)战国时期,各国竞争激烈,争相()。(3)秦国经()后,逐渐强大起来。
2.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基本特征:权力的(),皇权至上,中央集权。2.主要内容
(1)皇帝制度:皇权至上,实行“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中央官制:由()组成,互相牵制,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3)地方制度:实行()。第二部分
能力训练 能力训练一
问题1 柳宗元称西周分封制为“封建”,其含义是否等同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社会?
问题2 有人认为,西周宗法制是周天子为大宗、诸侯为小宗的绝对不变的等级关系。这种说法你是否赞同,该如何理解?
问题3 宗法制和分封制之间有何关系?
问题4 分封制、宗法制的影响
问题5 秦始皇确立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影响中国2 000多年。有人认为君主专制就是中央集权,这种说法正确吗?
问题6 封建专制制度是否等同于封建制度呢?
问题7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据此有人认为,秦始皇是郡县制的创立者,这种说法准确吗?
问题8 秦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特点及影响 能力训练二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2(2014·广州模拟)在分封诸侯国时,周公要求受封诸侯在治理诸侯国过程中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或“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要实行文王“德明慎罚”的方针,广求“殷先哲王”的“保民”办法。对画线部分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奴隶主和奴隶的阶级关系
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C.这是西周实行的民族分化政策的反映
D.有利于缓和部族间的矛盾,巩固西周统治和维护等级差别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4(2014·梅州模拟)中央集权是指地方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西周时分封制下的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所以分封制的实质就是中央集权制 B.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所以说中央集权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C.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从此中国历史进入黑暗时代
D.中央集权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不可能存在于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5、材料一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篇》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孟子·告子》
探究1:据材料分析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材料二(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史记·周本纪》
探究2: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你如何看待西周分封制瓦解与西周灭亡之间的关系?
材料三 宗者,何谓也?宗者,尊也,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卷上《德论》
探究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宗法制有何特点。
6:
材料一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千万世,传之无穷。”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探究1:结合材料分析皇帝制度的特点。
探究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材料二 明朝思想家李贽:“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探究3: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你是如何认识的?
能力训练一
参考答案
问题1
西周的分封制又称封建制,封邦建国,即封邦亲戚,以藩屏周,是由周天子以土地和义务为纽带,对周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建立诸侯国,形成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严格等级关系,与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制度不同。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封建制度是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个历史阶段,即封建社会。
问题2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而言的,而是相对而言的。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共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
问题3
(1)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2)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血缘纽带基础上的,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问题4
1.分封制
(1)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2)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3)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2.宗法制
(1)宗法制影响了后世人们对列祖列宗的崇拜,也影响了封建社会中的皇位继承的嫡长子继承制等原则的形成。(2)后世的百家姓系列丛书、家族家谱的修订、各地宗祠家庙的建立以及民间存在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都是宗法制的历史遗存。(3)宗法制对今天而言,其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等思想,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但是过分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使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有很大的违背。
问题5
不正确。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君主专制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是一种决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问题6
封建专制制度不等同于封建制度。“封建专制”专指封建社会的个人独裁统治;“封建制度”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封建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教育制度等。封建制度在我国确立于战国。
问题7:不准确。秦推行郡县制,但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秦朝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秦始皇不是郡县制的创立者。问题8
特点
(1)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集体对皇帝无条件负责。
(2)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两对基本矛盾。2.影响
(1)积极:①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中国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
②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③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消极: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激化,给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破坏。能力训练二
参考答案 C
D
C D 5:探究一
(1)分封诸侯的种类有亲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周王亲族占据富庶之处或战略要地。周天子对诸侯巡视检查,诸侯则定期朝觐述职。
探究二
(1)周幽王的行为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进而影响了分封制,动摇了西周的统治,因此周太史发出了“周亡矣”的感叹。关系:分封制的瓦解加速了西周的灭亡,但它不是西周灭亡的唯一原因。
探究三
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小宗有相对性;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和“家”紧密结合(嫡长子与其他诸子在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探究一
:皇权独尊;皇位世袭,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
探究二
(1)皇帝制度的确立: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掌握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与军事等大权。(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控制在皇帝一人手中。(3)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由朝廷任免。
探究三
(1)功绩:①结束长期的战乱纷争统一中国;②建立一套完备的中央集权制影响中国2 000多年;③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2)过错:①修皇陵建阿房宫滥用民力;②焚书坑儒钳制文化;③法律严苛导致农民起义。结论:功大于过。
第三篇: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阶段验收评估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含解析)
阶段验收评估(三)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河南师大附中模拟)“披萨马上诺”是一家高档连锁餐厅,上海市徐汇区永嘉路店新开业不久。2012年2月25日,袁先生和家人去永嘉路店用餐,看到店里的宣传广告册上,竟公开印着“法租界披萨马上诺盛大开业”的字样,店里服务员也以“法租界”来自我标榜。对此现象应持何态度()A.用“法租界”作广告宣传,无可厚作 B.“法租界”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不必在乎
C.“法租界”带有殖民主义色彩,会刺伤大家的民族自尊心 D.今天是个开放的世界,我们应多多包容
2.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发生于1856至1860年间,英国与法国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政府的战争,这次战争又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英法联军之役”或“第二次中英战争”。从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来判断当时中西方关系,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英法/发现 中西/文明遭遇 全球吏观/侵略 B.英法/侵略 中国/被侵略
全球史观/文明碰撞 C.英法/侵略 中西/文明遭遇 全球史观/侵略
D.英法/侵略 中西/文明碰撞 全球史观/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3.2012年11月8日,著名表演艺术家、电影《甲午风云》中邓世昌的扮演者李默然去世,享年85岁。李默然在电影《甲午风云》中掷地有声的经典台词“击沉吉野”最有可能出现在()A.丰岛海战中 B.平壤战役中 C.黄海大战中 D.威海卫战役中
4.“争天下,打天下,穷爷们天不怕来地不怕;杀到天津卫,朝廷快让位;杀到杨柳青,天子吓得发了懵。”以上歌谣反映的近代史实应该是()A.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
B.义和团运动 D.北伐战争
5.(2013·晋中第二次诊断)太平天国时期的歌谣有号召歌、响应歌、英雄歌、记事歌,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这一首歌谣()A.属记事歌,再现了太平天国辉煌的历史 B.便于传播,可作为研究起义原因的佐证 C.表明金田已是全国革命志士的向往之地 D.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权仍是一个封建王朝
6.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誓:“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文实遵之„„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誓词表明孙中山()①坚决推翻满洲政府,建立民国 ②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③不贪恋总统职位 ④追求民族强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7.以下是某学生搜集的一首中国某一历史时期天津市宣传抵制日货的歌谣。据此判断这一时期应是()青岛问题未决,福州交涉又起。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视公理。一方提倡国货,一面仇物制抵。本所专售国货,敢不牺牲利益。
国货日见完美,价目格外克己。普通家常用品,均有国货代替。非系本所自夸,敢请枉驾试比。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 请君快买国货,勿蹈五分之讥。天津北城马路,售品总所谨启。A.辛亥革命时期
C.国民大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8.(2013·咸阳月考)“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这首歌应该是()A.《北伐军军歌》
C.《八路军军歌》
B.《红军军歌》 D.《解放军军歌》
9.某学生在网上搜到一段歌词:“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六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此歌词反映了()A.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B.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长征的胜利 C.八路军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D.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西北地区的进攻 10.“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一首《松花江上》,唱出了民众对国难家仇的无限悲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激励国人共御外侮的决心 C.标志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D.国共两党由对峙转向合作
11.(2013·杭州师大附中模拟)雅虎知识堂评价某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同时也为新形势下的国共合作积累了经验。”依据所学,可得知此战役名称是()A.平型关战役 C.台儿庄战役
B.淞沪会战 D.百团大战
12.(2012·皖南高三联合测评)下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相对应的军事行动应该是()
A.日本军队分三路大军由武汉开进 B.国民党进攻山东解放区以失败告终 C.人民解放军分三路发动渡江战役 D.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揭开反攻序幕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13.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 应运而生
90多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从而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并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在五四运动开启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条件。(4分)
问题二 继承和超越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的发展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扬弃和超越。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革命精神,继承了孙中山等志士仁人的革命遗志和正确策略。同时,在民主革命的理论指导、政治纲领、依靠力量、阶段目标等方面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和资产阶级的自身弊端。
(2)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的理论指导、政治纲领、依靠力量、阶段目标等方面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8分)
问题三 走什么路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辛亥革命“走西方的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又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过程。
(3)在近代历史上,中国共产党“走俄国人的路”和“走自己的路”分别指的是什么?各自结果如何?(8分)
(4)你对中国“走什么路”的问题有何认识?(2分)
14.(2012·长春测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下图为八国联军侵华明信片——《向中国开战》
材料三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表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
材料四 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的签字仪式。(油画)
(1)材料一中的图
1、图2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历史事件?二者之间有什么关联?(8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心态有何变化?请你以图1和图3所示事件为例,说明“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的含义。(6分)
(3)不同的图片给人内心不同的感受。图3和图4让你震撼最大的是哪一幅?请表述你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4分)
答 案
阶段验收评估(三)1.选C 上海法租界是近代中国四个法租界中开辟最早、面积最大、也最繁荣的一个。清朝在鸦片战争中战败,于1849年被迫开辟法租界,20世纪40年代收回上海法租界,历时近百年。可见,“法租界”是带有殖民主义色彩的,会刺伤大家的民族自尊心。
2.选D 从战争性质讲,必须明确是英、法侵略中国;从文明史观讲,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西文明的碰撞;从全球史观讲,中国被迫成为世界整体的一部分,即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故答案为D。
3.选C 本题考查迁移理解能力。首先知道邓世昌是民族英雄,他在黄海海战中为了抵御日寇侵略英勇殉国。
4.选A 由“朝廷快让位„„天子吓得发了懵”排除B项;依据“穷爷们”排除C项;依据“杀到天津卫„„杀到杨柳青”排除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5.选B 材料“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说明其描绘的是金田起义之前的事情,“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描绘的是当时清政府的腐败黑暗,激化了阶级矛盾,这是金田起义的主要原因。
6.选C 从“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可知①正确;从“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可知③正确;从“民国卓立于世界”可知④正确;在辛亥革命时,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和主张,材料只是要求列强承认民国,可知②错误。7.选B 根据“青岛问题未决”“强邻无理”等可知,这是一战后日本在巴黎和会上取得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而引发的国内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由此判断B项正确。
8.选A 材料中“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说明了这首歌是为北伐战争所作。
9.选B 材料中的“腊子口”“六盘山”“陕甘军民”“征师”“吴起”等关键信息,反映了红军的长征和胜利。
10.选B 《松花江上》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大好河山的侵略,它激励着中华儿女抵御外侮的决心,B项正确。A项,蒋介石发表《国共合作宣言》是其标志;C项,七七事变是全面侵华的开始;D项由对峙转向合作的转折是西安事变。
11.选A 根据材料信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可排除B、C、D三项,B、C两项是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进行的,八路军没有参加;D项百团大战是由八路军单独发动的。本题选A项,平型关战役是太原会战的组成部分,两党紧密配合、团结作战。
12.选D 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依据图中的地点“大别山”和图片上的作战战略(两翼牵制,三军配合)可知,这是解放军挺进大别山的示意图。故选D。
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及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注意提取材料有效信息“五四运动„„十月革命”“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第(2)问可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所说的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第(3)问,所谓“走俄国人的路”是指向苏联学习,“走自己的路”是指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注意分清两个时间段,即新民主主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4)问,根据“走俄国人的路”体现了学习外国经验、“走自己的路”体现了实事求是进行回答。
答案:(1)国际条件: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国内条件;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2)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政治纲领: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依靠力量:依靠人民大众。阶段目标:完成了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3)“走俄国人的路”指以城市为中心,在大城市进行武装起义,推翻反动政府,夺取全国胜利。结果:革命力量遭到巨大损失,证明城市起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走自己的路”指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结果:推翻了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4)中国革命和建设不管走什么路,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又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14.解析:第(1)问,图1标示的区域在渤海、黄海一带,又有朝鲜半岛的丰岛、平壤,山东半岛的威海卫等地点,据此判断此为甲午海战示意图,图2表示西方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图1所示事件是图2所示事件的历史背景,回答时要根据题意进行具体说明。第(2)问,据材料二、三可以判断,本题要求回答的是八国联军侵华前后西方国家对中国态度的变化;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回答只要符合图片主旨,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图1:甲午中日战争。图2: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关联: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获胜的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这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列强竞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
(2)变化:材料二认为中国已丧失反抗能力,中国将很快成为其殖民地;材料三则认为中国人民富有民族精神,坚决捍卫民族尊严,西方不可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举例:中日甲午战争时期,北洋海军在黄海海战中与日军英勇作战,邓世昌等将土英勇牺牲;丘逢甲、徐骧、刘永福等率领台湾军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北京、天津、河北一带的义和团战士英勇抵抗,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3)图3:“悲愤”。“悲”——中华民族从此落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愤”——清政府苟且偷安,丧权辱国。图4:备受鼓舞。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御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任选一幅图片说明即可)
第四篇:山高中学2018高三历史复习近平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选择训练题
海口山高中学2018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选择训练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4小题,共68分)
1.2015年 10月 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唐宁街首相府同英国首相卡梅伦举行会谈。双方决定共同构建中英面向二十一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中英关系“黄金时代”。下列对于英国政治制度表述错误的是()A.光荣革命主要解决了国家政权的归属问题B.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立宪制的确立
C.1721年沃波尔开始经常主持内阁会议标志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D.英国的国王和内阁首相都掌握国家行政大权 2.19世纪,英国政治家评论道:“在选任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授予维多利亚女王多么大的自由,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这反映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突出特征是 A.国王是国家元首B.国王“统而不治” C.国王任命内阁首相D.国王是国家权力中心 3.下列文献中,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直接相关的是
①《权利法案》②《邦联条例》③1787年宪法④《王位继承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1997年,香港回归时,英国王储查尔斯代表英国参加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这说明英国王室 A.仍行使外交权力B.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C.政治地位有所提高D.可以取代内阁和首相
5.在英国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中,剥夺了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56个城镇议员的名额,而将这些名额分配给新的工业城市。这一改革举措最有利于:
A.金融资产阶级 B.商业资产阶级 C.工业资产阶级 D.工业无产阶级
6.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均宣布废除封建贵族等级制度,代之以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这为社会成员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舞台。这种制度变革 A.为下层民众社会革命树立了榜样 B.促成国家权力转移到议会 C.有利于欧洲政党政治的普遍形成 D.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7.学者余秋雨曾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的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他评价的是
A.法国共和政体 B.美国民主共和制 C.英国君主立宪制 D.德国君主立宪制
8.有人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外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也不做。由此可见,国王在英国 A.无所事事 B.统而不治 C.掌控议会 D.领导内阁 9.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开启了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河,该法案旨在限制 A.商人的权力 B.国王的权力 C.平民的权力 D.教会的权力
10.有人认为维多利亚的女王(1837—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这一评价恰好反映出英国女王 A.独断专行 B.统而不治 C.掌控议会 D.领导内阁 11.在西方代议制中,突出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的法律文件是()
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
12.英国的君主制,究竟还能维持多久,谁也无法预料。但伊丽莎白二世对于成为平民似乎并不恐惧,她说:“到那时,我将悄悄走开。”英王“统而不治”的地位源于 A.《权利法案》 B.1787年宪法 C.《人权宣言》 D.《独立宣言》
13.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君主立宪制”的含义是()A.君主的权力受法律制约B.宪法由君主负责制定 C.君主按法律程序选举产生D.君主向议会负责 14.要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的情况,下列文献可供参考的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15.近代英国的崛起主要得益于三大优势:一是制度优势,二是科技优势,三是工业优势。其中的“制度优势”是指()
A.君主立宪制、联邦制B.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 C.总统制、共和制D.总统制、联邦制
16.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权利法案》的主要目的是()
削弱和限制国王的权利D.废除国王
A.剥夺国王的权利 B.按宪法选举国王 C.17.历史学家在评论大英帝国的盛衰时说:“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出了多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没做。”由此可见女王在英国: A.“统而不治” B.掌控议会 C.领导内阁 D.碌碌无为
18.2008 年11月,轰轰烈烈的美国总统大选终于落下帷幕,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诞生,奥巴马顺利当选。而在英国,2007年6月却很平静地更换了首相,布朗接替布莱尔成为英国首相。在美国当选总统和在英国就任首相的不同点在
A.美国总统民选间接产生,而英国首相议会选举产生B.美国总统议会选举产生,而英国首相民选产生 C.两国总统和首相皆为民选产生D.两国总统和首相皆为议会选举产生
“作为一批由联邦主义领袖们强加给这个国家的一次名副其19.法国史学家雅克•索雷曾这样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实的政变,这部宪法给这个新生的共和国带来它亟需的平衡和团结。”雅克•索雷实际指出了美国1787年宪法 A.制宪过程类似于“光荣革命” B.在制宪程序上具有非法性 C.规定的新体制具有协调功效 D.解决了南北方分裂的隐患
第1页,共2页 20.在美国1787年宪法的讨论中,有人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甚至试图在宪法中加入国会有权否决各州立法的条款。有人则要求保护各州的自主权,将联邦体制——对政府的不同层次、不同部门权力进行特别划分——视为防止过多国家集权的保障。它反映
A.大州与小州的利益之争B.南方与北方的权力之争 C.立法与行政的职权之争D.联邦与各州的权限之争
21.美国政府机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个系统,每个系统起着各自的作用,同时又相互制约。另外,美国各种社会力量如政党、利益集团、媒体同样参与政策制定。这说明美国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A.直接民主 B.权力多元与制衡 C.全民决策 D.多党合作与监督
22.美国国会参议院可以以三分之二的多数否决总统(政府)的提案,国会与政府可以出现重大政治分歧。这表明()A.总统要对国会负责B.总统无权 C.国会对总统有制约作用D.国会拥有最高权力
23.用“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比喻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十分贴切,因为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恶作剧就能够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而同时产生良好的协作效果。这种政体的核心就是 A.全体人民的共同监督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三权分立D.革命的彻底性
24.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人民主权则成了法律的法律,而且并没有像在其他国家那样被虚捧而架空。”下列选项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总统可否决国会提出的法律 B.总统是美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 C.美国以联邦制取代邦联制 D.美国总统、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25.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条文中体现出 A.人权至上 B.制约王权 C.三权分立 D.议政合一
26.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共和制 B.联邦制 C.邦联制 D.总统制 27.法国共和制的艰难历程说明了()
①由封建专制到共和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发展 ③当时法国的封建主义还比较强大④法国人民反对共和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8.“玛丽安”(Marianne)是法国的标志,但在历史上她的命运却不尽相同。法国大革命时期,“战斗的玛丽安”形象影响法国各地;第二帝国时期,对玛丽安形象的描绘被迫转入地下;1880年,玛丽安的雕塑被置于巴黎市政厅前。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判断玛丽安最可能是
A.法国时代女性的代表B.法国民族的象征 C.法国自由民主的象征D.法国贵族的代表
29.《从法国大革命看法兰西民族的一种文他特性》-文的作者说:“法国革命者在谈人权的‘人’字时是非常抽象的,不带任何种族、宗教、国家乃至阶级的差异。不长时间就给包括新教徒、犹太人在内的几乎所有法国人公民权„„在不太长一段时间里实现了普选制和人民大众的政治参与权,并且彻底的摧毁了封建大地产而让广大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小块土地。”据此判断,该文作者认为法国人在革命的价值取向上更侧重于()A.自由 B.法制 C.共和 D.平等 30.法国媒体每当提到总统的时候从不说“法国总统”,而是称之为“共和国总统”:总统发表讲话时也要高喊“共和国万岁”。法国人倍加珍惜共和观念是因为法国()
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D.走向共和的历程艰难 A.总统有权任命内阁 B.有二百多年的共和国历史
C.31.“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皇帝任命帝国官吏,有创制法律之权;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这体现了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A.专制主义色彩 B.军国主义色彩 C.民族主义色彩 D.民主主义色彩
32.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在联邦议会中只要14票反对就能阻止对宪法的修改”.当时普鲁士王国占17票,其他各邦最多6票,多数邦只有1票.此规定能够通过的主要原因是()A.普鲁士领导王朝战争完成统一 B.长期分离的德意志各邦不团结 C.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吞并各邦 D.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令各邦屈服
“19世纪末期,33.《大外交》中写道:它的议会建立在欧洲第一个男性普遍参政的基础上,国会还是无法控制政府,政府由国王指派,只有国王能解散。宰相和国王的关系,比国王和议会的关系更亲密„„”其中的“它”指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国 34.由于各国的国情及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同,近代西方国家建立的民主代议制程度也有差异。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D.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A.《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 C.第2页,共2页
第五篇:山高中学2018高三历史复习近平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选择训练题-答案
„„„„○„„„„内„„„„○„„„„装„„„„○„„„„订„„„„○„„„„线„„„„○„„„„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选择训练题(答案解析)
【答案】
1.D 2.B 3.D 4.B 5.C 6.D 7.C 8.B 9.B 10.B 11.B 12.A 13.A 14.A 15.B 16.C 17.A 18.A 19.C 20.D 21.B 22.C 23.B 24.D 25.C 26.B 27.A 28.C 29.D 30.D 31.A 32.A 33.C 34.C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相关内容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可知:A项“光荣革命主要解决了国家政权的归属问题”,正确;B项,即属于基础知识,正确;C项,即英国首相制度产生的标志,正确。D项“都掌握国家行政大权”,表述错误,在君主立宪政体之下,英国国王是虚君,逐渐处于“统而不治”地位。综上,本题答案选D。
2.本题考查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理解和掌握,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时间19世纪,可知英国责任内阁制已经确立并得到完善,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这与题干信息“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相符,故B项正确;AC项不能说明题干“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的信息,故排除;议会是英国的权力中心,故D项错误。故选B。
3.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完善,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1701年又通过了《王位继承法》,均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故①④两项符合题意;第②项于1777年由美国第二届大陆会议制定,第③项于1787年由美国费城制宪会议制定,均与设问要求“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直接相关的是”不符,排除含有第②项或第③项的ABC三项。故选D。
4.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英国王储查尔斯”、“代表英国参加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可知英国国王是国家的象征,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B项符合史实,正确;其余ACD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
5.本题考查1832年议会改革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识记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大大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因此C项说法正确,ABD项说法说法可以排除。故选C。
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题干材料的内容可知,6.本题考查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都是以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基于出身的不平等,这突出地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工业经济社会的到来。故D正确。ABC均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故选D。
7.本题考查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的认识,旨在考查材料分析理解能力。联系所学的政治制度,“较少的腥风血雨”“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体现了和平性、渐进性、创新性,联系史实可知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具有渐进性、创新性的特点,符合材料的描述,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材料之意。故C。
8.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旨在考查解读信息和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国家的元首,出访对外代表国家,并非无所事事,国王无实权,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掌握行政权,因此ACD均错误;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因此“享有盛誉” B正确。故选B。
9.本题考查对英国《权利法案》的认识,旨在考查理解所学知识的能力。《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议会至上”原则,是使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逐渐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起来,B符合题意。ACD明显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知识运用能力。依据材料信息“不是因为她做
B符合题意,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也不做。”可知,排除A;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女王“统而不治”,没有实权,CD不符合史实,可排除。故选B。
美国1787年宪法关于中央政府的构建:体现了三11.本题考查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旨在考查学生知识的再现能力。权分立的原则——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最高司法机关归最高法院。因此B符合。英国《权利法案》强调以法律限制君权,故排除A;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总统、议会分掌行政和立法权,故排除C;《德意志帝国宪法》带有专制主义色彩,故排除。故选B。
12.本题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旨在考查对基础史实的识记能力。根据材料中英王“统而不治”指的是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英国国王的权利受到法律的制约,结合所学可知源于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故A项正确;
第1页,共3页
1787年宪法是美国的宪法,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法律,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独立宣言》指的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颁布的法律,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A。
13.此题考查对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掌握,旨在考查识记、准确判断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君主立宪制的内涵,即君主的权力要受到法律的制约,A项表述正确;B项说法错误,英国君主立宪制之下,英国君主(国王)没有实权;C项错误,君主立宪制之下,君主是世袭的;D项没有揭示出君主立宪制的内涵,排除。故选A。
14.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是通过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确立起来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法律限制了王权,保障了他们的利益和统治地位,成为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A项正确;《独立宣言》是美国的,排除B项;《人权宣言》和《拿破仑法典》是法国的,排除CD项。故选A。
15.此题考查了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知识的掌握,考查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和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英国崛起的“制度优势”是指英国较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责任内阁制,故B正确。所以ACD不对,故选B。
1689年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权利法案》16.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的颁布确立了议会权高于王权的原则,故A、D两项的表述错误,C项的表述正确。本题应选C项;英国国王由世袭产生,故B项的表述错误。
17.本题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不是因为她做出了多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没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因此A项正确;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因此B项错误;内阁掌握国家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因此C项错误;英国国王是国家的元首,出访对外代表国家,并非无所事事,因此D项错误。由此分析,可以排除BCD,故选A。
18.本题考查对美国民主共和制政体与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掌握,旨在考查识记、知识迁移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总统不是由议会选举产生,而是由选民选出,BD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英国首相由议会选出,而不是由选民选出,C项错误;A项表述准确,符合史实,正确,故选A。
考查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美国1787年宪法”、19.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给这个新生的共和国带来它亟需的平衡和团结”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部宪法兼顾了各种政治势力的利益,新体制具有协调功效,C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美国制宪过程是一种讨价还价的妥协进程,英国“光荣革命”是一场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国王承诺议会权利至上,为确立君主立宪制奠定基础,但是没有制宪活动;BD两项与史实不符合。故选C。
20.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在1787年宪法制定的过程中有人主张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威,有人主张各州要有自主权,这体现了联邦政府与各州权力的斗争,故D项正确;ABC项都是与材料信息明显不符,排除。故选D。
21.本题考查近代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立法、行政、司法三个系统,每个系统起着各自的作用,同时又相互制约。”、“美国各种社会力量如政党、利益集团、媒体同样参与政策制定”,这表明美国的民主政治的特点是权力的多元与相互制衡,B项符合题意;AC不符合史实,表述错误;D项多党合作表述错误。故选B。
22.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考查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总统对宪法负责,故A错误;美国总统拥有最高行政权,是武装部队的总司令,故B错误;三权分立体制中,任何一方的权力不能大于另外两方权力的总和,故D错误;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国会对总统的制约,故C正确。故选C。
23.本题主要考查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旨在考查正确解读相关史料并评述的能力。根据所学材料中没有全体人民的共同监督,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是说明权利的制约,没有提到三权分立,故C项错误;材料中也没有涉及革命的彻底性问题,故D项的表述不符合题意;题目中的信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体......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表明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下,在权力结构中突出体现了“制约与平衡”的原则。B项的表述符合题意,故选B。
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没有像在其他国家24.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关知识,那样被虚捧而架空”体现了人民主权的特点,而“美国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则反映了这种情况,故D项符合题意。A项体现权力制衡,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两项说法正确,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故选D。旨在考查基础知识再认再现能力。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25.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掌握,实行联邦制、民主共和制、按三权分立原则构建国家权力机构,C正确;ABD不符合史实。故C。
第2页,共3页
„„„„○„„„„外„„„„○„„„„装„„„„○„„„„订„„„„○„„„„线„„„„○„„„„ „„„„○„„„„内„„„„○„„„„装„„„„○„„„„订„„„„○„„„„线„„„„○„„„„
26.本题考查了美国联邦制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从宪法的条文当中可以看出,各州的权力受到了明显的制约,体现的是中央集权的原则。中央集权的原则即是联邦制的原则,所以B符合题意;共和制是从政治体制的角度分析的,分权制和权力制衡在材料中都未体现,因此ACD错误,排除。故选B。
27.本题考查对法国共和制艰难历程的理解,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根据所学,①和②属于法国共和制确立直接说明的问题;③属于法国共和制确立从反面说明的问题,故A项正确。法国共和制是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经过无数仁人志士数十年的不懈奋斗而最终确立的,故④错误,排除含④选项,BCD三项错误,故排除。故选A。
28.本题考查法国政体变迁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题目里“玛丽安”地位变化的时期,然后从总体上进行把握,法国大革命时期宣传“自由、平等”,第二帝国时期恢复了封建统治,对玛丽安形象的描绘被迫转入地下,说明“玛丽安”此时是符合资产阶级诉求的,即可判断出资产阶级宣传自由民主的主张。排除ABD,故选C。
29.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法国大革命的理解和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材料“不带任何种族、宗教、国家乃至阶级的差别”、“包括新教徒、犹太人在内的几乎所有法国人以公民权”表明平等与民主的观念,D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自由、共和、法制的观点,ABC错误。故选D。
30.本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和准确归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法国民主共和制的建立,从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到1875年宪法的“一票共和”,历经83年,异常艰辛。因此,法国人民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资产阶级政治文明成果。综上,ABC三项均与题干主旨不相符合,属于无关项,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31.根据德意志宪法规定,皇帝拥有巨大权力,君主专制是实,立宪是虚,体现了这部宪法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因此A项正确,D项错误;BC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故选A.
本题考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说明皇帝掌握的权力之大,带有专制特点.
1871年,德国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宪法规定:帝国皇帝由世袭产生,作为国家元首,拥有实权.皇帝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公布法律和决定对外政策.帝国宰相及内阁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帝国议会拥有立法权,但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制约.因此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的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32.A、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普鲁士王国”占17票,其他各邦最多6票,多数邦只有1票,显示出普鲁士在德意志帝国中的主导地位.这主要是因为“普鲁士王国”为德意志的建立做出的贡献最大,正是由于普鲁士领导王朝战争德意志才得以完成统一,德国这个政权其实就是“普鲁士王国”建立的,所以此规定能够通过的主要原因只能是选项A.
B、德国1871年宪法颁布的背景是德国统一,所以B项不符题意;
C、普鲁士领导王朝战争实现德意志的统一,后建立联邦制国家,所以普鲁士并没有吞并其他各邦,故C错误;D、俾斯麦的铁血政策是针对障碍德国统一的强大的国内外势力而采取的武力统一德国的政策,他依靠其“铁血政策”,先后发动了对丹麦的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自上而下地统一了德国.所以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主要是对外而不是为了令各邦屈服.故D错误.故选D.
本题考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德国统一及德意志帝国的成立,主要考查王朝战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三次王朝战争对德国统一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的作用.
33.本题考查德国的政体特点,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19世纪末,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国王无实权,内阁只对议会负责,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19世纪末法国确立了共和制政体,法国宪法规定政府要对议会负责,且此时法国并无国王,故B项错误;由题干19世纪末,“国会无法控制政府,政府由国王指派,只能由国王解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近代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皇帝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等,宰相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俄国在19世纪末期并未确立资本主义政体,仍为沙皇专制,于1905年确立君主立宪制,故D项错误。故选C。
34.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相关内容。根据题干“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可知:A项,即英国的,可知,议会权力大;BD两项,涉及的是美国和法国,可知,议会的权力也比较大。C项,即能够体现“德国皇帝具有相当大的权力,而议会的权力比较小”,C项符合题干要求。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C。
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