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语委“十三五”科研规划2018年度项目指南
附件:
国家语委“十三五”科研规划2018年度项目指南
一、重大项目
1.新时代语言文字新问题新需求及相关对策研究
2.语言文字事业服务文化强国战略的途径、方式和举措研究 3.“国家语言能力”内涵及提升方略研究
4.中华优秀文化典籍的话语转换与智能化传播模式研究
二、重点项目
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国家对外话语能力提升战略研究
6.新时代中国国家安全话语体系研究(厘清中国国家安全话语体系,为其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7.中国语言经济战略研究
8.少数民族地区推普的精准扶贫效应及完善路径研究 9.国际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移民语言政策研究 10.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语言需求及对策研究
11.文明美丽城市公共空间语言景观评估与规范化问题研究 12.人工智能背景下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策略研究(面对诸如神经网络机器翻译对传统人工翻译产生的影响,研究探索有效机制和平台促进先进技术在语言服务行业中的应用)
13.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宣传贯彻机制创新与资源建设研究 14.提升《汉语拼音方案》应用规范研究
15.大中小学语文教材建设统筹规划研究(打通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与中小学语文教育)
16.甲骨文等古文字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与功能开发 17.《汉语方言字字典》编纂
18.基于语言知识资源求解人工智能中的常识推理问题研究(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人工智能技术,在基于深度学习的概念、图形、语音或字符等分类和识别的基础上,调用表示相关概念的词汇的句法语义知识等来帮助进行常识推理)三、一般项目
19.新时期我国大学生语言态度研究 20.古籍文本词频统计及分词研究
21.城镇化进程中少数民族语言公共服务应用研究 22.丝路西端古典语言文字交流与文明互鉴研究(研究起源于丝路西端的古埃及语、古代楔文诸语言、古希腊语、古拉丁语等古典语言文字对古代文明发展及跨文明互动交流的作用,为甲骨文对比研究,东西文明互鉴,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等提供参考)
23.儿童语障成因与教育训练策略研究
四、“一带一路”语言文字研究专项(题目自定)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语言支撑和服务,以语言互通促进“五通”的实现,开展与“一带一路”有关的语言政策、语言规划、语言状况调查、语言保护、语种规划、汉语传播、语言服务、语言产 业等方面的研究。题目自定,在线申报时项目类别选择“‘一带一路’专项”。
五、语言文字信息技术与应用研究专项(题目自定)主要包括多语种机器翻译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运用于语言分析、语言知识获取及语义资源建设,智能辅助语言学习系统和语音识别关键技术与应用相关研究,语言理解、语言生成和语言评价的智能化理论和技术研究,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评测研究。题目自定,在线申报时项目类别选择“信息化专项”。
第二篇:东莞市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6课题指南
附件1:
东莞市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6
课 题 指 南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国家和省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东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及《东莞市教育局2016年工作要点》提出的教育科研目标任务,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促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坚持以应用研究和实践研究为主,以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主攻方向。选题应注重科学性、前瞻性、普遍性,具有大面积推广应用价值,论证设计科学;注重基础理论研究,推动理论创新,为改革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注重跨学科综合研究和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注重教育发展薄弱区域、课程改革薄弱环节、教育改革发展难点、社会关注热点等问题研究;注重学科德育研究、微课优课、传统文化教育等新领域的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应用与研究。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东莞“慧教育”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二、选题说明
1.本课题指南分为18个专题,供研究者选题参考,选题时应紧密结合教学实际,从真实的教学问题中具体确定课题。也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确定选题。
2.选题时,主持人应根据自己的角色特点,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突出关键问题,体现个性特征,坚持科学性、前瞻性、创新性、可行性、实效性的统一。
3.课题名称必须规范、简明,一般不超过20字。确定具体题目时尽可能避免“套题”“同题”现象。
三、研究重点
(一)学前教育发展研究
(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研究
(三)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研究
(四)全面提升初中教学质量研究
(五)教师队伍发展研究
(六)学校现代化管理研究
(七)学科德育研究
(八)慕课(MOOCS)等信息化教学应用研究
(九)国际理解课程
(十)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四、课题分类
(一)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专题 东莞“慧教育”的理论研究 东莞基础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东莞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机制研究 东莞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东莞基础教育对外交流合作研究
(二)教育教学调研咨询专题 东莞市青少年网络生活调查研究 新莞人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的调查研究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与监护的调查研究 中小学生假期活动调查研究 中小学校管理的调查研究 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调查研究
(三)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专题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研究 以“慕课”为代表的网络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
以微课、优课为代表的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的研究翻转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网络在线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研究
互联网思维下的教与学方式研究 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研究 学习科学与信息技术的研究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实践与研究
利用我市教育信息化平台开展教育教学及其管理的实践与研究
(四)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专题
东莞青少年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中小学生命教育实施策略研究 中小学校园生命教育体系的构建 学生心理障碍的归因与对策的研究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对策研究 网络时代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诚信教育、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研究 培养中小学生良好媒介素养的研究 学生社团活动与学生自主成长的研究 学校德育评价体系研究 网络环境与学校德育对策研究 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的研究
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关注个性化辅导,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研究 在德育中注重体验教育、实践教育、养成教育的研究 中小学开展生命德育、生活德育、生态德育的行动研究 班级、团队工作的研究 精细化班级管理策略研究 班主任工作教育案例研究 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成长研究 创建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 主题班会模式的创新研究
岭南文化的传承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学校社会实践教育的研究 青少年校外教育研究 学校安全教育长效机制研究 家长学校的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 良性家校互动的策略研究
家(庭)(学)校社(区)协同教育研究
(五)职业教育专题
创建广东省示范性职业学校研究 工学结合有效模式及政策制度研究 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职业教育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 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研究 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研究 就业导向的中职课程改革与教学研究 职业学校就业指导研究 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 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研究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职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研究 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六)教师专业发展专题
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有效机制的研究 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效性的调查研究 东莞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运行机制的研究 中小学教师自主发展与激励机制的研究 促进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校本研训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校本培训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预防与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研究
(七)学校管理专题
优化现代学校治理结构的试点研究 基于现代学校制度的校内民主管理研究
现代学校制度视角下建设发展性评价制度的实践研究 学校文化战略纲要编制与实施研究——以××学校为例 建立学校、家庭、社区良性互动机制的实践研究
(八)体育与健康教育、艺术教育专题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调查研究 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性研究
建立体育教学与课外锻炼联动机制的研究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衔接的研究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运动负荷的实验研究 学校体育“一校一品”建设的研究
体育与健康课程校本化的构建研究学校健康体育实施模式研究学生健康行为养成教育研究 学生竞技运动能力研究 学校趣味体育研究 学校营养配餐研究 学生作息时间研究 学生肥胖症防控研究 学生近视预防和矫正研究 学生逃生避难教育研究 学校美术教育课程研究 学校音乐教育课程研究 学校艺术教学质量标准研究 学生规范书写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办学理念背景下的书法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利用地方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以特色项目带动学校艺术教育的实践研究
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研究 学生特殊才艺能力培养研究
(九)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专题
东莞市普惠性幼儿园的基本标准和维持体系研究 东莞市普惠性幼儿园质量建设与特色发展研究 东莞市普惠性幼儿园保育保教质量评价的有效性研究
东莞市普惠性幼儿园课程资源现状调查、开发与利用、评价研究
东莞市示范性幼儿园在公益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位置和作用研究东莞市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与管理研究
东莞市不同办园体制下幼儿教师生存状态、发展评价的研究 东莞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良性发展的机制与政策研究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研究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实施研究 园本课程开发研究 幼儿园一日活动实施研究 幼儿生活化教育研究 幼儿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 幼儿教师职业准入标准研究 幼儿教师供给保障机制研究 幼儿教学资源开发研究 幼儿游戏教学研究 幼儿园家园同育研究 幼儿亲子教育研究 学前保教结合研究
超常儿童早期教育追踪研究 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研究 幼小衔接研究
特殊教育学校职业高中教育研究 智障智儿童个别化教学实验研究
特殊教育学校班主任工作研究 特殊儿童全纳教育研究 特殊教育学校专业化研究 残疾学生早期融合教育研究 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分类研究 残疾学生职业教育研究 残疾学生体育康复活动研究
(十)民办教育专题 提升民办学校教学质量研究 民办教育发展的制度保障的研究 民办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与对策研究 民办教育办学特色的研究 民办学校发展模式的研究 民办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学校规范管理研究 民办学校优质化发展研究 民办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研究 民办学校校本教研的研究 民办学校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公民办学校结对帮扶机制研究
(十一)中小学教学专题
普通中小学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实践研究学科教学“减负增效”的研究 学科课程与教学法的研究 多学科协同教学的研究 中小学教学衔接的研究 因材施教研究 小班化教学研究
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
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 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研究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研究 综合实践课程的研究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普通高中选修课教学研究 研究性学习指导研究 少教多学模式研究 理科实验教学研究
新课程改革实施难点及改进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研究 教学模式创新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 教学质量保障、评价标准、监控体系的研究 教师备课、说课、上课、评课案例研究 学习困难学生教育援助机制研究
(十二)学科德育专题
学科德育与学校教学体系、考试体系和管理体系的关系研究学科教学中德育与智育的关系研究 学科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学科教学中德育功能呈现的实践研究 学科德育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研究 学校德育校本化研究 学科德育实施有效性的研究 学科德育的实施与教学创新研究 学科德育推进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理科教学推进学科德育的路径和策略研究 文科教学推进学科德育的路径和策略研究
(十三)教研与科研专题 区域教研实施研究
教研文化建设研究 校本教研创新研究 教研活动创新研究 学校教研组建设研究
学校教育科研与教研相结合的研究 教研科研区域、校际协作互动的研究 网络教研与传统教研相结合的研究 科研学术规范与评估体系的研究 优秀教研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研究; “校本研究”的研究;
科研型、学术型教师成长规律的研究 教育科研有效管理与指导的研究
(十四)高效课堂专题 高效课堂的内涵及特征研究 学科教学课堂低效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研究 高效课堂基本教学理念研究 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 高效课堂形成的内在机制研究 高效课堂形成的外在保障机制研究 高效课堂教学操作策略研究 高效课堂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研究 优化教学目标,促进高效课堂的研究 优化教学方法,促进高效课堂的研究 优化教学手段,促进高效课堂的研究 开发教学资源,促进高效课堂的研究 优化集体备课,促进高效课堂的研究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与高效课堂的研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高效课堂的研究
因材施教、培优辅差与高效课堂的研究 高效课堂师生辩证关系的研究 传统教育理论在高效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国外教育理论在高效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国内外高效课堂研究文献综述 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课堂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十五)慕课专题 量产化微课程模式研究 慕课传播方式的研究
体现知识产权价值的慕课生态研究 基础教育慕课平台的开发研究 学生学习大数据种类与收集方式的研究 教师教学行为大数据种类与收集方式的研究
单个终端设备(传统多媒体平台)支撑下的课堂慕课教学模式的研究多终端设备(平板电脑)支撑下的课堂慕课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现有网络平台整合应用的教学模式研究 课外慕课学习模式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教学大数据统计与应用研究(十六)学科教学专题 1.小学 小学语文
提高识字写字课堂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提高阅读教学课堂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提高口语交际课堂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提高习作教学课堂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提高综合性学习课堂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语文慕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基于慕课资源的“慧课堂”实践研究
小学生阅读评价模式和评价标准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生习作评价模式和评价标准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英语
在教学中实现过程性文本重构的研究 语篇推动语言学习的研究 高阶思维教学活动的设计研究 在课堂中实现人文化的研究 小学英语绘本阅读的研究 小学英语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
开展小学英语文化活动的实践研究(结合国际理解教育)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
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的研究 优质在线教育资源本土化的实践研究 过程性教学评价的研究
开展有效教研活动的研究(适用于科组长、教导主任和镇辅导员)课外慕课学习模式研究 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镇域小学英语学科均衡发展的研究(适用于镇辅导员)小学数学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研究
基于信息技术推动下的小学数学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研究 人教(修订)版教材有效使用研究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有效落实“四基”的研究 小学数学特色作业研究 小学数学学业质量评价研究
小学数学有效(校本、镇本)教研研究
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小学科学
小学科学核心概念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教学方式的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的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中评价内容与方法的研究 小学音乐
基于小学音乐“智慧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基于小学音乐“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小学音乐“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童声发声训练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美术
小学美术教师专业能力与高效课堂的关系研究 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制约因素与策略研究
小学美术“联动教研”模式下的高效课堂实践研究 基于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评价方法研究 小学美术教师专业能力与高效课堂的关系研究 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制约因素与策略研究
小学美术“联动教研”模式下的高效课堂实践研究 基于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评价方法研究 小学体育
1.体育教学与文化学科融合的实践研究 2.小学体育模块化单元教学的实验研究 3.小学校园足球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 小学信息技术
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促进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12
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促进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开发课堂教学反馈与评价分析平台,促进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优化课堂教学管理,促进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开发“文化主题”性教学资源,创建信息技术特色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课型中教学目标细化与课堂实施策略研究 实践活动中学生活动表现性评价的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有效途径的研究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落实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的实践研究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核心素养与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
“莞邑文化”与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融合的实践与研究
“莞邑文化”主题微课系列化的创作及其与小学品德教学的有机融合的实践研究基于公民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改革的实践研究 以儿童生活及其变化为核心的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提高小学品德教学的德育影响力的实践研究
基于小学品德课程不同主题内容的课堂形态的实践研究
2.初中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 初中语文智慧课堂教学实施与反思的研究与实验 初中语文自学辅导教学的实践研究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及其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及其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及其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课程化及其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教材中写作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基于“学的活动”的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智慧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初中数学“慕课”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与研究 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初中数学后进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初中数学学科德育渗透的实践与研究 初中英语
在初中英语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研究 初中英语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初中英语智慧课堂不同课型研究 初中英语智慧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初中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与研究 初中物理
基于智慧课堂的导学案设计研究 物理实验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实践研究 物理概念教学优化策略的实践研究 物理实验课设计与实施研究
物理教学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研究。物理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物理教学资源共享技术、模式、机制研究。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研究。初中美术
在新课标理念下用活美术实验新教材的实践研究 发掘教材趣味点促进美术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 整合学科优势促进美术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 转变美术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
初中美术高效课堂的评价方法研究 初中美术创意教学的实践研究 美术特长生有效培养的实践研究 初中美术与高中美术衔接的实践研究 微课在智慧课堂中的高效应用的实践研究 初中音乐
初中音乐学科课堂教学低效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初中音乐“智慧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研究 初中音乐“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初中音乐“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促进初中“智慧课堂”形成的外在保障机制研究初中体育
建立体育教学与课外锻炼联动机制的研究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衔接的研究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运动负荷的实验研究 学校体育“一校一品”建设的研究 体育与健康课程校本化的构建研究 初中生物
初中生物学慕课的行动研究;
初中生物学慕课资源在反转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初中生物学慕课资源在双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初中生物学在线课堂中慕课资源的应用与研究 初中生物学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的研究; 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模式策略研究 初中生物学实验技能培养与评价的行动研究 初中生物学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生物学渗透德育的研究
初中生物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索
初中历史
历史学科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历史教学核心目标的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地方历史、身边历史与历史教学整合的研究 初中地理
开发乡土/社区资源,促进地理教学的实践研究 利用地方教材《东莞地理》践行学科德育 开发地理活动,落实学科德育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 初中信息技术
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促进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促进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开发课堂教学反馈与评价分析平台,促进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优化课堂教学管理,促进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开发“文化主题”性教学资源,创建信息技术特色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的研究 初中化学学生实验考核及评价的研究 初中化学实验的有序统筹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化学理论概念类知识(元素化合物等)教学策略的研究 初中化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的研究 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提问(有效练习等)的研究 初中化学(XXX知识块)有效复习的研究 XXX教学策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障碍的分析与对策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各学科、德育、校团队活动、心理教育、科技艺术节、科技创 16 新活动、乡土文化等)整合的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资源(主题活动案例、课件、微课、优课、慕课、资源包等等)开发的研究
校本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开发的研究 综合实践基本课型教学的研究
推动东莞市中学综合实施常态、规范实施的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促进老师、学生、学校发展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
公民核心素养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思想品德课前策动与导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思想品德课堂中互动与灵动策略的实践研究 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德育影响力的实践研究 3.高中 高中政治 高中政治
思想政治课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研究 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与开展 思想政治“慧课堂”研究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建设及慕课研究 思想政治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高中语文
“读整本的书”的依据与意义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研究” 高中语文“以写促读”研究
高中语文培养学生“说读”能力的实践研究 高中语文培养学生“思辨思维”的策略研究 高中数学
基于整体理解数学本质的实践研究
基于优化学生学习的高中数学智慧课堂建设的研究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 高中数学例题教学智慧课堂操作策略研究
基于优化教学方法,促进高中数学智慧课堂建设的研究 基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高中数学智慧课堂高建设的研究 推进高中数学智慧课堂建设中师生辩证关系的研究
“微课”“慕课”资源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相融合的实践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慕课”教学的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 高中英语
高中英语学科教学课堂低效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效听说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慧教育”视角下高效课堂教学操作策略研究 优化教学手段,促进“慧课堂”的行动研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高效课堂的研究 国外教育理论在“慧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慕课、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效果的调查研究 高中美术
美术鉴赏文学化解读的实践与研究(美术鉴赏模块)基于具象意识下的意象绘画教学实践与研究(绘画模块)创意为先在设计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设计模块)以高雅艺术进校园,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实践研究 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路径与方法的研究 美术特长生培养的有效方法与路径研究 有效运用慕课提高美术教学的方法研究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各学科、德育、校团队活动、心理教育、科技艺术节、科技创新活动、乡土文化等)整合的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资源(主题活动案例、课件、微课、优课、慕课、资源包等等)开 18 发的研究
校本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开发的研究 综合实践基本课型教学的研究
推动东莞市中学综合实施常态、规范实施的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促进老师、学生、学校发展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研究 高中物理
物理优质慕课教学资源建设与科学应用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与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高中物理特色区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 高中物理教学方式优化策略的实践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全国卷物理命题特征分析与备考策略研究 高中生物
高中生物学慕课的行动研究;
高中生物学慕课资源在反转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 高中生物学慕课资源在双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高中生物学在线课堂中慕课资源的应用与研究 高中生物学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的研究; 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模式策略研究 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创新研究 高中生物品牌科组建设的行动研究
高中生物学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新高考方案的高中生物学高效复习的实践研究;高中生物学渗透德育(或者人文素养)的研究
高中历史
历史学科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历史教学核心目标的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地方历史、身边历史与历史教学整合的研究 高中地理
地理特色科组/品牌学科建设的行动研究 中学地理核心概念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基于互联网微课/优课资源的教学策略 3s技术融入中学地理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课堂学习策略研究 高中化学不同课型高效模式构建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复习策略研究 高中音乐
高中音乐“智慧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研究 高中音乐“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基于高中普通学生音乐素质考评的实践与研究 基于开发高中音乐术科教学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
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促进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促进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开发课堂教学反馈与评价分析平台,促进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优化课堂教学管理,促进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开发“文化主题”性教学资源,创建信息技术特色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高中通用技术
通用技术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通用技术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通用技术教学分析与教学评价研究
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策略研究
通用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高中体育
创新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选项模式的研究 建立学校体育社团有效活动机制的研究 不同运动项目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
普通高中体能素质与运动技术相长的教学实践研究学习团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中小学智能机器人
中小学机器人课程资源建设的研究 中小学机器人教与学的评价研究 中小学机器人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 中小学机器人核心素养的研究 中小学机器人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十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题 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结合的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校本实施途径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教育活动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与乡土文化资源开发应用的研究 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研究(十七)民族教育专题
民族团结教育区域(校本)实施研究 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研究 内地新疆班管理方式创新研究 内地新疆班教学实践研究
新疆中职班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研究 内地新疆班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机制研究 内地新疆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十八)国际理解教育专题
国际理解教育专题
中学(高中、初中)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实施研究 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学科渗透策略研究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研究 国际理解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与指导研究
以国际理解教育促进办学国际化特色研究
第三篇:十三五科研规划
****学院“十三五”科研规划
科研水平是衡量高校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学校和教师立足的根本,在师资队伍建设及学校的生存、改革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加快科研工作的发展和推进实现我院发展目标,学院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将科研工作放在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力求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研工作推动学校的发展,达成“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的宗旨。为此,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科研状况
“十二五”是我校实现大发展的时期。自2008年教育部批准我院为本科院校以来,学院实现了由专科学校向本科院校的历史性跨越,为学院科研工作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更为学院科研工作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十二五”期间,在学院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院科研工作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硕成果。
(一)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
1、学科建设得到加强,科研教学互促共进 根据地方发展需要和学校自身发展实际,学院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形成了以农学为龙头,工学为主体,工商、经管、师范、艺术为两翼,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园艺专业入选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园艺专业被列入山东省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支持计划,《造园景观》、《园艺概论》2门课程被确定为“鲁台职业教育交流对接学校特色课程”;软件技术专业、园艺技术专业等4个省级特色专业和示范专业,集群发展,辐射带动,特色鲜明;轻工生物技术等5个省级企校合作专业,人才汇聚,资源共享,工学相长;VisualBasic程序设计、房屋建筑学等10门省级精品课程,多科并举,引领推动,优势突出。
“十二五”期间,发展并巩固了科研和教学的密切结合,特别是把教师科研与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专业实践教学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有效结合,如本科生学士学位论文所选题目绝大多数来源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出自教师的研究方向,鼓励、支持并并广泛组织学生开展和参与各种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共获多项省级以上的奖励。
2、科研水平跃上新台阶,并取得新突破
“十二五”期间,我院的科研成果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明显进步,科研整体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2011至2014年,共发表论文3122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0篇以上,被SCI、EI、ISTP等收录206篇;出版教材、著作251部;科研立项课题共251项,其中崔景香博士和李春雷博士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申请国家专利677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117项。
3、学术交流不断扩大,科研氛围日趋活跃 为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进一步加大科技研讨及学术交流工作力度,通过邀请有关专家来校讲学和学术交流,有效地促进了科研工作的开展。近年来,先后邀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社会科学项目评审专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等来学院进行学术报告及咨询。同时积极加强与兄弟院校联系,分别到山东大学、潍坊学院等院校学习、调研,商谈交流合作事宜。学院还积极鼓励教师开展学术活动。
4、人才队伍建设凸显成效 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积极鼓励教职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和到国外知名大学访学。截止2015年3月,学院启动了“十百千”教师队伍建设工程,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教授为名誉院长和特聘教授。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075多人,其中教授、研究员,副高级以上教师358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579人,学科带头人17人,“千人计划”海外特聘教授慈立杰、国家级教学名师曹春英等一批知名学者、教授受聘担任学校特聘或兼职教授。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一批学术团队逐渐形成,在争取高层次项目和高水平成果方面取得了较明显成效。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管理和考核,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和发展平台,尊重人才、崇尚学术、默默奉献的良好风气正在形成。
5、科研管理体初步建立近年来,我们把建立科学合理、运行有序的科研管理体制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来抓。2011年以来,为了加强科研管理,学院逐步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和科研奖励制度,认真制订和修订科研管理工作的有关条例和章程,相继出台了《****学院科研道德与学术行为规范》、《****学院科研促进教学工作管理暂行规定》、《****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科研工作的办法》、《****学院纵向科研项目管理规定》、《****学院加强横向课题研究的意见》、《****学院科研奖励办法》、《****学院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暂行规定》等制度、条例。这些制度的建立健全使科研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和科学化。学术委员会的运行进一步完善,在审议专业设置、审定科研项目立项、评审科研成果奖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6、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学院坚持科研兴校,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建有农业科学和环境科学两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工程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山东大学合作建立了济南院,与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大学合作建立了青岛院,形成了“一院三地”的发展格局。设施园艺实验教学中心为山东省普通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蔬菜工程技术、蔬菜花卉、植物病虫害防治、网络技术、环境检测等106个实验、实训室和研究所,在生物组培、病虫害防治、海洋化工、软件研发、化妆品研制等方面开展了50多项应用研究。成功选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鲁硕红”蔷薇新品种,“潍科”号系列大葱、番茄系列新品种等蔬菜花卉新品种,研发的“金陵十二钗”获国家专利局外观设计12项专利,研制的“美高斯麦”牌三大系列化妆品畅销市场,《蔬菜病虫害防治图谱》系列丛书入选“全国农家书屋重点建设工程体系图书”,由农业部、财政部、新闻出版总署等部委联合出资免费为全国各农村书屋配送。2013年,菜博会9号厅由学院建设管理(2014年改为“学院厅”),成为学院自主知识产权蔬菜花卉新品种和国内外值得推广的蔬菜新品种展示厅,科研成果转化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对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开展科学研究的自觉性不强 我院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师队伍的思想业务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许多教师的研究仅停留在纯粹的经验总结,缺乏理论的概括、提升和创新的理念;着眼于论文的发表,而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不够,忽视了科研成果对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缺乏树立整体化知识的理念;还有的不是以解决教育教学实践所遇到的问题为出发点而确立研究课题,而是搞形式主义,缺乏树立营造良好学术环境的理念。
2、科研整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均衡
一是高层次的科研立项、获奖、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较少,甚至是空白,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亟待提高。二是科研横向经费来源渠道亟需拓展。三是不同系部、不同学科间科研工作发展不均衡。
3、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 对地方经济建设发展与需求情况的研究不够,主动与地方经济建设接轨和服务地方的认识不到位,服务地方的意识不强;科研综合实力相对薄弱,在科学研究和科技研发方面,基础理论研究多,应用研究内容少;研究中单兵、小股作战多,集体攻关少;思辨研究多,实证研究少;低层次研究成果多,重大突破、重大成果少;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规模气势小、力度不够,学院社会影响小;服务地方的运行与激励机制尚不健全;相关部门和广大教师服务地方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没有完善的与地方联系沟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制度,因而不能更多的争取到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学院的关心和支持。
4、学科带头人匮乏,缺少特色学科 对学科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十二五”期间,尽管我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我们在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引进和使用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仍不理想,致使我们许多学科在省内,甚至在潍坊市的相关领域都没有话语权。
二、“十三五”科研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院总体规划为指导,牢固树立“育人是立校之本,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协调发展”的理念,坚持科技创新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科学的学术评价为导向,以科研投入为保障,以科研激励机制为手段,加强学术组织和学术梯队建设,广泛联合、优势互补、内外交流,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和整体科技实力,构建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的科技创新平台,促进学院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突破性发展。
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两个原则”和“四个结合”。
两个原则:以建地方特色大学为已任,重点突破、组建梯队、提高质量、强化管理的原则;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已任,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和人力资源支持的原则。
四个结合:坚持学科建设与项目研究相结合,实现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相促进;坚持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相结合,实现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相促进;坚持校、企产学研相结合,实现学院事业与地方经济发展相促进;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应有技术研究相结合,实现科学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相促进。
(二)工作目标
1、总体目标
确立“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的指导方针和广大教师在科研工作中的核心和主导地位,激励教师多出成果、出好成果,逐步推进各学科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与教学、产业的有机结合,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领域的渗透和向产业的转化。重点培育、扶持在省内甚至国内有较为重要影响和知名度的学科和实验室,同时在科技创新与教学的结合上培育新的知识与学科增长点,提高我院教师的整体学术水平,在科技创新与产业的结合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我院的知名度和竞争力。立足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夯实基础,面向应用,加快转化,突出特色,重点突破,实现学院“十三五”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
科研处作为学院科研工作的主管部门,有责任和义务为我院科研发展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了解国家、山东省和潍坊市科技发展需求,根据学院总体规划要求,锻造学科科研队伍,凝练学术研究方向,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等各项保障制度和措施,为我院科研工作更好、更快的发展做出贡献。
2、具体目标
(1)瞄准前沿,提倡创新,突出特色,争创品牌
各学科要瞄准科学研究前沿,强化基础研究,拓展应用领域,为学院争地位、创品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要发挥现有优势,突出服务地方的特色,为区域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地方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理工类研究要紧紧围绕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求,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材料开发、光电信息技术、生物制药、食品开发、湿地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创新研究,为潍坊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辅助决策。
(2)搭建研究平台,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及科研团队的培植 “十三五”期间,学院将再确定重点学科2-4个、重点培育学科3-5个,经几年努力,创出****学院的品牌学科,争取省级重点学科1-2个,并积极培育新的重点学科增长点;培养出省内拔尖的学术带头人2-3名。加强优势学科研究所的建设、管理和考评,形成若干个按科学机制运行的精干、高效的研究机构。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再确定校级重点实验室2-4个,以校级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培育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力争省级重点实验室1-2个;并结合此项工作,培养出若干个具有省内领先水平的科研创新团队。
(3)广辟立项渠道,拓宽研究领域,提高立项的数量和层次
“十三五”期间,力争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上有所突破。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的立项数量的稳步上升,并使这些立项领域进一步向重点学科、新兴学科、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研究机构所确定的方向集中,使学科建设具有强有力的项目支撑。到2020年,力争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及市厅级科研项目多项。
(4)完善激励机制,促进科研成果实现重大突破
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院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鼓励多出成果、出高质量成果。“十三五”期间,全院在SCI、EI、ISTP等检索系统和统计源期刊上发表和摘引的论文总量要有明显增加;学术论文、著作在总量增加的基础上,核心期刊以上发表的论文力争每年以15-20%的速度增长。提高各类科研成果获奖数量,力争实现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的新突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引导广大师生积极申请专利,并加快其转化速度。
(5)加强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服务地方,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鼓励以各种方式进行成果产业化,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为高新技术产业奠定基础;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加大对横向课题的支持力度,增加其在学院课题构成中的权重系数,到“十三五”末,横向合作经费力争达到科研经费总额的30%以上,使其能够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切实发挥高校服务地方区域经济效能。
(6)保证科研经费争取额度,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
“十三五”期间,努力为学院争取各级各类科研经费和科技成果创收,同时,学院将逐步增加科研经费投入,不断改善科研条件,大幅度提高对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投入的经费主要用于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优势学科研究所和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经费配套和资助、校级科研基金项目资助、科研奖励和开展学术活动等。
(7)有效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促进学院办学层次和水平的全面提高
学院将以“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有效载体,高度重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工作,积极探索合作模式,完善合作机制,拓宽合作渠道,加强沟通与联系,切实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并实现合作共赢,为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我院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主要措施
为了实现“十三五”科研工作的奋斗目标,我们将采取如下措施:
1、加强科研在学院整体工作中的先导地位,积极推进科研与教学的有机渗透,促进科学研究工作的协调发展。
加强和改进科技工作的政策研究,积极推进科研与教学的有机渗透,稳定、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和较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师资队伍,以确保学院科技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加大对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科研新成果的奖励力度,对那些为学科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和在高层次立项和评奖中实现新突破的人员给予重奖;对长期团结合作有重大贡献的集体和组织者,在荣誉、资助等方面优先考虑;建立效益与任务相结合、激励和惩戒相结合、个人利益和实际贡献相结合的有效激励机制。
2、加强科研对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以创建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为基础,积极为一线教师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在科研选题上,要从本学科专业的长远发展出发,选择有利于巩固和拓展学科专业领域、有利于形成学科特色、有利于促进学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课题,发挥科研在优化调整学科布局、凝练学术方向中的作用,锻造学科学术队伍,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
一方面,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集中力量先形成一两个特色品牌学科,使其真正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带动、促进学科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另一方面,在争创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同时,对那些发展势头强劲的学科,有意识的进行培育,争取使其尽快进入省级重点学科行列。学院将增加投入支持重点学科建设,通过这些优势、特色学科的发展,示范带动其它学科的发展。
加快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力度,学院在近五年,每年投入一定的专项资金对先期建设的科技创新平台进行重点支持,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建设一个。
3、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目标、分步骤地提升我院各个学科的研究水平。
学院将坚持重点扶持与协调发展并重、发挥个人积极性与鼓励联合攻关并重的原则,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组织争取重大项目为核心,有目标、分步骤地提升我院各学科专业的科研整体水平和实力。在总结以往项目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项目论证,健全重大项目申报的专家预审制,加大基础项目前期预研投入力度;加强组织协调,积极推进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在强调项目负责人领导作用的同时,注意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合作;为确保我院高质量课题的申请数量,协助教师做好各级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进一步加大对重大课题的管理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评估、评价和监督体系,保证项目顺利完成。
4、积极开展应用研究,逐步形成一批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的智囊群体。
应用研究要以解决潍坊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问题和关键技术为突破口,发挥学院人才优势,组织跨学科优势团队。
做好学院优势与社会优势的有机结合,制定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制度保障,健全激发教师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积极性的政策措施。要大力开展横向合作研究,增强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直接服务的能力,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开辟我院独具优势的科技产业和科技应用领域。对既有影响又对地方经济有牵动作用的横向合作课题,学院将进行一定比例的资金匹配;加大横向合作课题的奖励力度,确保横向合作课题的顺利完成;加强与地方联合,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高效转化。
5、采取有力措施,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锻造科技创新团队。
结合学科队伍建设,构筑学校人才高地,制定优惠政策,稳定人才、引进人才、聚集人才。调动学院的整体资源,在职称评定、稳才引才、科研奖励等方面统一政策导向,鼓励学科交叉、提倡协作攻关、培育团队精神;要在工作中重点培养若干名德才兼备的学科带头人,使他们具有厚实的学术功底、深邃的学术眼光、宽阔的学术胸怀,团结和带领一批学术骨干全身心地投入专业研究,带动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6、积极探索合作模式,大力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进程。
科学定位,合理规划,积极探索构建具有学院特色的研究生联合培养体系,创新管理机制、培养机制与培养模式,强化研究生联合培养的过程管理;明确研究生教育的指导思想、理论体系、高端人才的培养理念和思路,着力提高研究生的研究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两支队伍综合素质,确保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建立健全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监控和保障体系,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7、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拓展我院科学研究的国内、国际空间。
抢抓各种机遇,创造条件,争取开展跨学科、跨国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营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学术环境。鼓励和支持各院、系、所承办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会议,学校将在经费上给予一定的支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主动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学术联系,积极开展和扩大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通过各种途径,扩大我院科学研究在全省以及全国的影响,拓展我院开展国内、国际合作研究的空间。
8、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为科学研究工作提供组织保障。把建立科学合理、运行有序的科研管理体制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来抓,逐步建立健全的各项管理制度和科研奖励制度,认真制订和修订科研管理工作的有关条例和章程,使科研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和科学化。进一步完善学术委员会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审议专业设置、审定科研项目立项、评审科研成果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9、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学院每年增加一定比例的经费投入到科研与科技创新工作中。推行目标管理,对全年科研任务主要指标向院、系及研究所进行分解,年终组织考核,考核业绩与奖罚挂钩,充分调动院、系及各研究所的科研积极性。加强科研信息的收集,疏通科研渠道。倡导团队精神,对重点、重大项目组织团队提供支持、跟踪管理。完善科技工作管理机制,加强科研管理的引导、组织与协调能力,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确保“十三五”科研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第四篇: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课题指南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课题指南
(2012-2013)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加快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为适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民生改善与和谐社会构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服务。
二、紧密结合所在区域(地方)或行业(企业)对产业结构优化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选择我国职业教育(包括初、中、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和各级各类职业培训)体系及其人才培养模式、机制、策略、方法等方面的热点和重点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开展应用性的研究。
三、本指南仅列出可供参考的若干主要选题范围。申报者可以此为基础自行设计具体课题,也可根据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或者地方、行业的特点另行设计具体课题。课题研究内容重在提出具有现实性、普适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推广意义的思路建议,避免过分强调纯学术理论或局限于某个单一的教研领域。
本指南所列出的参考选题范围,一般不宜直接作为课题名称。以参考选题范围“区域(产业)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与战略规划研究”为例,具体课题可结合实际设计为“A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B行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战略与策略研究”、“C省(市、县)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与专业设置研究”、“D产业系统职业院 1
校布局与专业调整研究”,或者“不同区域的县级职教中心发展模式比较研究”、“西部农村职业学校发展重心调整的实验研究”、“沿海城市开展境内外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的案例研究”、“行业企业举办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规划研究”等等。
四、参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职业教育发展任务及其相关要求,学会2012-2013规划项目的主要参考选题范围如下:
(一)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关研究
1.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和模式改革研究;
2.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政策环境建设研究;
3.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改革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研究;
4.改革与完善职业院校考试招生制度研究;
5.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研究;
6.职业教育改革示范院校和优质特色院校建设研究;
7.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多种学制并重的办学模式研究;
8.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与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研究;
9.推进职业教育依法治教问题的研究;
10.职业院校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研究;
11.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研究;
12.加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研究;
13.民办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
14.特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
15.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
16.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研究;
17.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研究;
18.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研究。
(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问题研究
1.区域(产业)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与战略规划研究;
2.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3.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4.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特点与学习能力研究;
5.职业院校以就业导向的课程开发研究;
6.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7.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顶岗实习环节的实践研究;
8.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
9.职业院校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研究;
10.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11.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研究;
12.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专业)的基本办学标准研究;
13.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职称评聘办法研究;
14.职业技能竞赛及其对教学改革的意义与实践研究。
(二)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研究
1.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研究;
2.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的地方性法规的工作研究;
3.职业院校促进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研究;
4.新形势下行业组织或企业举办职业学校的体制机制研究;
5.职业院校面向行业企业职工培训的体制机制研究;
6.吸收企业参加质量评估、健全职业院校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
7.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的优惠政策研究;
8.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健全职业教育多渠道投入机制的研究。
(三)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研究
1.职业院校开展面向农村相关专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新时期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统筹问题研究;
3.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促进农科教结合问题研究;
4.地方政府统筹职业教育发展与资源整合的方案研究;
5.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与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研究;
6.推进城乡、区域合作的服务“三农”发展模式研究;
7.加强涉农专业建设、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实践研究;
8.各级各类学校参与新型农民培养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
(四)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研究
1.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的实施步骤与关键环节研究;
2.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问题的研究;
3.改革职业院校招生和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4.推进“双证书”制度与完善就业准入制度的研究;
5.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的实验研究;
6.拓宽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通道的实证研究;
7.学生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及其生涯规划发展研究;
8.提高技能型人才社会地位和待遇的对策措施研究。
第五篇:贵州省职业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课题指南(2012~2013)
附件二:
贵州省职业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课题指南
(2012—2013)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贯彻《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加快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为适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民生改善与和谐社会构建、建设创新型贵州和人力资源强省服务。
二、紧密结合贵州以及市(州)、县或行业(企业)对产业结构优化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选择我国省职业教育(包括初、中、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和各级各类职业培训)体系及其人才培养模式、机制、策略、方法等方面的热点和重点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开展应用性的研究
三、本指南仅列出可供参考的若干主要选题范围。申报者可以此为基础自行设计具体课题,也可根据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或者地方、行业的特点另行设计具体课题。课题研究内容重在提出具有现实性、普适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推广意义的思路建议,避免过分强调纯学术理论或局限于某个单一的教研领域。
本指南所列出的参考选题范围,一般不宜直接作为课题名称。以参考选题范围“区域(产业)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与战略规划研究”为例,具体课题可结合实际设计为“某某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某某行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战略与策略研究”、“ 某某市(州)或县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与专业设置研究”、“ 某某产
业系统职业院校布局与专业调整研究”,或者“不同区域的县级职教中心发展模式比较研究”、“贵州或某某市(州)农村职业学校发展重心调整的实验研究”、“贵州城市开展境内外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的案例研究”、“行业企业举办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规划研究”等等。
四、为了使我省政府的职教科研与全国保持一致,根据《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职业教育发展任务及其相关要求,我省2012—2013科研规划项目的选题范围参照中国职教学会2012—2013科研规划项目选题范围如下:
(一)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关研究
1.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和模式改革研究;
2.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政策环境建设研究;
3.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改革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研究;
4.改革与完善职业院校考试招生制度研究;
5.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研究;
6.职业教育改革示范院校和优质特色院校建设研究;
7.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多种学制并重的办学模式研究;
8.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与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研究;
9.推进职业教育依法治教问题的研究;
10.职业院校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研究;
11.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研究;
12.加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研究;
13.民办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
14.特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
15.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
16.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研究;
17.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研究;
18.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研究。
(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问题研究
1.区域(产业)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与战略规划研究;
2.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3.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4.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特点与学习能力研究;
5.职业院校以就业导向的课程开发研究;
6.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7.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顶岗实习环节的实践研究;
8.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
9.职业院校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研究;
10.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11.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研究;
12.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专业)的基本办学标准研究;
13.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职称评聘办法研究;
14.职业技能竞赛及其对教学改革的意义与实践研究。
(二)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研究
1.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研究;
2.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的地方性法规的工作研究;
3.职业院校促进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研究;
4.新形势下行业组织或企业举办职业学校的体制机制研究;
5.职业院校面向行业企业职工培训的体制机制研究;
6.吸收企业参加质量评估、健全职业院校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
7.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的优惠政策研究;
8.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健全职业教育多渠道投入机制的研究。
(三)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研究
1.职业院校开展面向农村相关专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新时期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统筹问题研究;
3.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促进农科教结合问题研究;
4.地方政府统筹职业教育发展与资源整合的方案研究;
5.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与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研究;
6.推进城乡、区域合作的服务“三农”发展模式研究;
7.加强涉农专业建设、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实践研究;
8.各级各类学校参与新型农民培养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
(四)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研究
1.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的实施步骤与关键环节研究;
2.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问题的研究;
3.改革职业院校招生和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4.推进“双证书”制度与完善就业准入制度的研究;
5.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的实验研究;
6.拓宽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通道的实证研究;
7.学生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及其生涯规划发展研究;
8.提高技能型人才社会地位和待遇的对策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