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国家语委科研网
国语函〔2012〕5号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关于印发《国家语委科研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的
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语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语委,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
为加强国家语委科研基地的建设和管理,规范日常科研管理活动,在总结试点单位经验和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特制定《国家语委科研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国家语委科研基地管理办法(试行)
二〇一二年五月四日 附件:
国家语委科研基地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家语委科研基地(以下简称科研基地)的建设,规范科研基地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科研基地是国家语委组织高水平科学研究、汇聚和培养优秀科研人才、加强学科建设、开展学术交流、提供语言服务的重要平台,是提升语言文字工作决策科学化水平、加强语言文字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
第三条
科研基地的任务是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提供战略与对策的咨询服务,为语言生活监测、管理以及语言服务提供智力支持,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基础资源建设提供科研支撑,全面服务于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第二章 管理体制
第四条
科研基地由国家语委和依托单位共建共管,鼓励政府有关部门支持建设。实行“竞争入选、定期评估、落后淘汰、择优递补”的动态管理模式,依据检查和评估的结果,采取奖惩措施,在动态管理中保持科研基地的先进性。
第五条
国家语委在科研基地建设中的主要职责是: 1.制定宏观的科研基地建设规划和规章制度。2.组织科研基地的申报、专家评审和检查评估。3.对科研基地的建设进行指导并提供专项经费资助。第六条
依托单位负责科研基地的直接管理,主要职责是:
1.组织本单位的科研基地推荐申报工作,并负责科研基地建设的具体实施和管理。
2.审定科研基地的具体建设计划和中长期学术研究计划,并负责检查、落实。
3.为科研基地提供基本运行经费、配套经费及良好的科研条件。
4.支持科研基地的重大学术活动。5.定期向国家语委报告科研基地工作。
第七条
科研基地实行主任负责制,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全面实施国家语委确定的科研基地建设目标;组织制定科研基地的具体建设计划和中长期学术研究计划;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2.负责聘任副主任、专兼职研究人员及行政和资料管理人员。
3.组织、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培养专业人才,打造高水平的科研团队。
4.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筹集和批准使用经费。5.负责向依托单位科研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以及国家语委汇报工作。
第八条
科研基地主任由依托单位聘任。双方须签订责任、权利、利益明确且具有法律效力的定期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受聘人员的目标责任、管理权限、生活待遇、奖惩措施和业绩考核标准。受聘者受聘时一般不应超过60岁,每届任期4年,连聘连任不超过3届。对任职期间因各种原因不能正常履行职责的主任,应及时予以调整。依托单位解聘或调整科研基地主任应与国家语委协商。受聘者如主动辞职并被依托单位接受,应报国家语委备案。
第九条
科研基地应设立学术委员会作为学术研究指导机构,其主要职责和工作程序如下:
1.审议科研基地的中长期学术研究计划,指导科研基地的学术研究;参与重大项目和其他开放研究课题的评审并提出资助额度建议;参与重大成果的评审鉴定工作;协调本学科领域全国性重大学术活动。
2.学术委员会组成人员应为单数且不少于7人。学术委员会委员应是国内同学科领域的著名学者,年龄原则上不超过70岁且身体健康,应注意吸收中青年学者。学术委员会成员(包括正副主任)中本单位学者不应超过1/3。学术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须报国家语委备案。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依托单位聘任,科研基地主任不能兼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3.学术委员会委员每届任期四年,每届更换人数不得少于1/3。学术委员会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全体会议。学术委员会成员的产生办法以及换届、增补、主任人选、民主表决程序等事项,科研基地应做出明确规定并报国家语委备案。
第三章 申请与审批
第十条
申请科研基地的基本条件:
1.有该研究领域国内外知名的学术带头人和团结协作、管理能力强的领导班子;有一支学术水平高、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善于创新的优秀研究团队,具备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有良好的科研传统和学术氛围;学术研究方向应围绕国家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2.科研基地一般应是依托单位直属的实体性科研机构,具体要求是:
(1)配备不少于5人的专职科研人员及必要的行政和资料管理人员。
(2)拥有独立的、能够满足工作需求的办公室、研究室、实验室、资料室及计算机、传真机、复印机、实验室仪器、国际互联网络终端等相关设备,用房总面积不少于150平米。
(3)自主安排科研工作和各种学术活动。
(4)自主聘任专兼职研究人员等,制定内部分配制度。(5)自主管理科研及办公经费。
(6)能够独立或相对独立地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第十一条
符合国家语委科研基地立项申请基本条件的科研机构,可根据有关要求填写《国家语委科研基地申请评审书》,依托单位审核申请书的相关内容,确保申请书内容的真实性,签署经费及条件保障支持等意见后,以依托单 5 位名义向国家语委行文请示。地方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立项申请需由省级语委向国家语委行文请示。
第十二条
《国家语委科研基地申请评审书》由国家语委组织专家评审,经国家语委批准后开始立项建设,基地正式运行,依托单位同时聘任科研基地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
第四章 运行与管理
第十三条
科研基地实行“开放、流动、合作、竞争”的全员聘任制。基地主任应与受聘的专兼职人员签订责任、权利、利益明确的定期聘任合同。聘任合同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1.研究课题名称及来源; 2.研究经费来源及数额; 3.聘任时间及专职或兼职;
4.受聘期间的待遇(含福利待遇);
5.办公室、计算机设备使用及其他保障条件; 6.研究成果及考核标准; 7.奖惩措施。
第十四条
科研基地要紧密结合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开展科学研究。在与国家语委科研管理部门沟通的基础上,各科研基地根据国家语委的各项规划和本科研基地的学术研究计划,提出科研基地的年度重大项目,经基地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报国家语委。国家语委组织专家进行评审,通过评审的项目列为国家语委科研基地重大项目下 达。科研基地自筹经费的重大研究项目,经国家语委组织专家评审后,可作为国家语委科研基地重大项目立项。重大研究项目的过程管理和成果验收,按《国家语委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科研基地应积极吸收中青年学者参加重大项目研究,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积极吸收研究生参加课题组,加强硕士、博士等专门人才的培养;积极吸收博士后驻基地参加研究工作。
第十六条
各科研基地应主动承担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委托研究项目,积极争取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和港澳台地区的合作研究项目,积极开展咨询服务,广开研究课题和研究经费渠道,全面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第十七条
科研基地应注重加强国际(地区)学术交流,每年应开展不少于5次的国际(地区)交流活动,并且每年应为本基地研究人员提供出境访学机会。
第十八条
科研基地每4年至少主办一次高水平的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借以组织科研队伍、研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充分发挥基地作为学术交流中心的作用。科研基地举办的学术会议,必须在正式开会前两个月向国家语委备案。学术会议结束后,应及时报送相关材料。
第十九条
科研基地建设经费由国家语委和依托单位共同投入。国家语委每年对科研基地给予固定的经费投入,依托单位不应提取管理费。国家语委对科研基地建设的投入用于重大项目研究、图书资料购置、网站建设和组织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依托单位的配套经费投入不得少于国 家语委的数额,并将其列入单位年度经费预算。科研基地的日常办公经费由依托单位另行投入,财务部门据实核定安排,单独立项,列入单位年度经费预算。
由国家语委和依托单位下拨的科研基地建设经费须专款专用。其中,国家语委投入经费的使用比例为:科研课题经费占总经费的2/3;图书资料及网站建设经费(含知识库、数据库建设经费)占总经费的1/6,学术会议经费占总经费的1/6。学术会议经费可跨年度累积使用。科研基地全部经费必须由依托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单独建账,统一管理、核算。
第二十条
科研基地要紧密结合当前语言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开展对策性研究,为国家的重大决策提供富有建设性和有影响力的咨询报告,每年应向中央有关部门或省级政府报送两份权威咨询报告。鼓励科研基地依托已有资源,采用多样形式加强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和语言文字知识的大众化、普及化,为语言文字事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知识氛围。依托单位要支持科研基地做好网站(网页)建设工作,并主动配合国家语委做好基地科研资源的整合集成,以加强科研成果共享,切实为社会提供语言服务。
第二十一条
科研基地要注意保护知识产权,由科研基地经费资助的所有项目研究成果(包括论文、专著和研究报告等)的著作权由资助方、科研基地和作者共同所有,作者第一署名单位应是相应的科研基地或标注得到相应科研基地的经费资助,否则不统计为科研基地的科研成果。
第二十二条
各科研基地应建立工作季报制度,及时报送重大学术活动情况、重大项目进展情况、学术研讨会成果摘要、研究咨询报告摘要、主要论著摘要等材料。
第二十三条
学校图书馆应优先满足科研基地图书资料特别是外文图书资料的订购需要,并提供有关资料编目、信息查询服务。鼓励科研基地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建立与其研究方向相符的专业知识库或数据库,并加强资源的共享与合作。
第二十四条
各科研基地应建立完备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
第五章 考核与评估
第二十五条 科研基地建设计划每4年为一个周期,在检查和评估达标的基础上进入下一个建设周期。评估的同时受理新的同一研究方向相关科研机构的竞争申报。
第二十六条 依托单位应当每年对科研基地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国家语委备案。科研基地必须编制年度报表,并于每年1月30日前将上一年的工作进展情况报送国家语委;国家语委每两年对科研基地进行中期检查;在年度报表和中期检查的基础上,国家语委每四年对科研基地进行验收评估。对检查评估不合格的基地,予以黄牌警告,并减少经费投入,限期整改,一年后复查,复查不合格,撤销科研基地资格。根据评估结果,国家语委按照一定的比例确定 9 “优秀科研基地”,并对“优秀科研基地”予以经费和项目等方面的倾斜。评估办法及评估指标另行制定。
第二十七条
检查评估的重点是考察科研基地推进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队伍建设、学术交流、信息资料建设、咨询服务等方面的情况,检查依托单位在设施、经费、政策等方面支持科研基地建设的措施落实情况。检查评估要特别注重考察科研基地为国家和社会提供咨询服务和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的情况。
第二十八条
评估(竞评)工作采取通讯评审和专家组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办法。评估前三个月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向全国发布被评估的科研基地名单,允许新的同一研究方向相关科研机构参与竞评。参与竞评机构的《申请书》和被评估科研基地的《评估报告书》同时发给专家进行评审,平等竞争,最后以专家考察组无记名差额投票、2/3多数票通过的办法,择优胜者列入新一周期科研基地建设。通过评估的基地和新列入科研基地建设计划的研究机构名单,由国家语委公布。
第二十九条
在检查和评估中发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视具体情况给予警告、减少拨款、停止拨款、限期整改、撤销资格等处理:
1.科研基地的专职科研人员数量、用房、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网络建设等不达标;2.依托单位的配套经费未到位或违反科研基地资助经费使用的有关规定;3.依托单位支持科研基地的政策措施没有落实;4.无正当理由,未按计划开展重大项目研究工作,或没有取得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5.评估中发现有弄虚作假、谎报数据等现象;6.重大项目成果存在抄袭剽窃问题和其他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科研基地,英文全称:Research Center of State Language Commission。各科研基地对外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科研基地 XX(单位)XX中心。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各科研基地依托单位应根据本办法制定本单位的具体实施细则,并报国家语委备案。各单位制定的实施细则和各科研基地制定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不得与本办法冲突。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篇:国家语委“十三五”科研规划2018项目指南
附件:
国家语委“十三五”科研规划2018项目指南
一、重大项目
1.新时代语言文字新问题新需求及相关对策研究
2.语言文字事业服务文化强国战略的途径、方式和举措研究 3.“国家语言能力”内涵及提升方略研究
4.中华优秀文化典籍的话语转换与智能化传播模式研究
二、重点项目
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国家对外话语能力提升战略研究
6.新时代中国国家安全话语体系研究(厘清中国国家安全话语体系,为其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7.中国语言经济战略研究
8.少数民族地区推普的精准扶贫效应及完善路径研究 9.国际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移民语言政策研究 10.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语言需求及对策研究
11.文明美丽城市公共空间语言景观评估与规范化问题研究 12.人工智能背景下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策略研究(面对诸如神经网络机器翻译对传统人工翻译产生的影响,研究探索有效机制和平台促进先进技术在语言服务行业中的应用)
13.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宣传贯彻机制创新与资源建设研究 14.提升《汉语拼音方案》应用规范研究
15.大中小学语文教材建设统筹规划研究(打通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与中小学语文教育)
16.甲骨文等古文字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与功能开发 17.《汉语方言字字典》编纂
18.基于语言知识资源求解人工智能中的常识推理问题研究(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人工智能技术,在基于深度学习的概念、图形、语音或字符等分类和识别的基础上,调用表示相关概念的词汇的句法语义知识等来帮助进行常识推理)三、一般项目
19.新时期我国大学生语言态度研究 20.古籍文本词频统计及分词研究
21.城镇化进程中少数民族语言公共服务应用研究 22.丝路西端古典语言文字交流与文明互鉴研究(研究起源于丝路西端的古埃及语、古代楔文诸语言、古希腊语、古拉丁语等古典语言文字对古代文明发展及跨文明互动交流的作用,为甲骨文对比研究,东西文明互鉴,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等提供参考)
23.儿童语障成因与教育训练策略研究
四、“一带一路”语言文字研究专项(题目自定)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语言支撑和服务,以语言互通促进“五通”的实现,开展与“一带一路”有关的语言政策、语言规划、语言状况调查、语言保护、语种规划、汉语传播、语言服务、语言产 业等方面的研究。题目自定,在线申报时项目类别选择“‘一带一路’专项”。
五、语言文字信息技术与应用研究专项(题目自定)主要包括多语种机器翻译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运用于语言分析、语言知识获取及语义资源建设,智能辅助语言学习系统和语音识别关键技术与应用相关研究,语言理解、语言生成和语言评价的智能化理论和技术研究,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评测研究。题目自定,在线申报时项目类别选择“信息化专项”。
第三篇: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
2017年2月,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学生目标是:普通话水平达标,口语表达清晰达意,交流顺畅;掌握相应学段应知应会的汉字和汉语拼音,具有与学段相适应的书面写作能力、朗读水平和书写能力,高校学生应具有一定的书法鉴赏能力;具有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语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语委,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党和国家的语言文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及《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切实发挥学校在语言文字工作中的基础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认识
(一)学校是语言文字工作的基础阵地。学校是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养国民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增强国民文化自信的重点领域,使用和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法定义务,是学校依法办学的基本要求。学校教育教学是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人力资源素质的主要渠道。学校师生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扎实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是切实发挥语言文字事业基础性、全局性作用的关键环节。
(二)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内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良好的口语、书面语表达水平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是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要素,在个人成长成才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坚实基础。学校做好语言文字工作,对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三)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语言文字事业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力量,与社会同发展、与时代共进步,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培养及社会辐射作用,将语言文字工作从校园向社会延伸,提高全民尤其是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学生和青壮年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内在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环节。
二、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打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两种意识”。“一种能力”即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两种意识”即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
(二)教师目标。熟悉党和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普通话水平达标,汉字应用规范、书写优美,具有一定的朗诵水平和书法鉴赏能力,熟练掌握相关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普遍具有自觉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和自豪感。
(三)学生目标。普通话水平达标,口语表达清晰达意,交流顺畅;掌握相应学段应知应会的汉字和汉语拼音,具有与学段相适应的书面写作能力、朗读水平和书写能力,高校学生应具有一定的书法鉴赏能力;具有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机制建设。各级各类学校要深入贯彻执行党和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建立完善语言文字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在学校内涵建设和育人目标中明确语言文字工作要求,定位准确,目标明晰,措施到位。建立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和评价体系,相关要求贯穿于学校常规工作和主要环节,常抓不懈,确保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有序开展,取得实效。
(二)坚持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相互促进。各级各类学校要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日常管理,列入科研项目的总体计划,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列入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融入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社会实践等各项教育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高标准的语言文字工作要求,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通过加强语言文字能力培训,促进整体师资水平的提升;通过增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三)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建设。各地根据《中小学语言文字工作指导标准》(见附件)的要求,结合原有工作基础和本地区实际情况,制订适合各级各类学校的建设标准和评分细化方案,开展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高等学校应更加注重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的宣传推广,语言文字科学研究、工作方法和活动组织的创新实践;幼儿园应更加注重校园语言文字环境规范建设、教师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建设,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积极发展幼儿的倾听、理解和表达能力,民族地区双语幼儿园应注重为幼儿创设普通话交流的语言环境。有条件的地区,应在2020年前完成所有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暂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适当推迟达标时限,所有学校最迟应在2025年前完成达标建设工作,2020年前应完成一半以上。各地可在学校达标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各级语言文字示范校创建工作。
(四)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和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在按照《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办法》开展督导工作时,要将学校作为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的重点领域,切实按照每5年一轮的频度对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进行督导评估,确保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建设有序推进,达标建设任务按时完成。
(五)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有主管语言文字工作的职责,应有专门机构和人员专管或兼管语言文字工作。各级语言文字工作机构要主动协调教育行政部门内部的相关职能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切实负起责任,共同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各级各类学校语言文字工作。
(六)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语言文字管理部门要保障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经费,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工作开展。
教育部 国家语委 2017年1月17日 [2]
第四篇: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科研工作“十一五”规划(国语函〔2007〕4号)
【发布单位】国家语委
【发布文号】国语函〔2007〕4号 【发布日期】2007-04-30 【生效日期】2007-04-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教育部
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科研工作“十一五”规划
(国语函〔2007〕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语委、民语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语委:
“十五”期间,我国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研制、面向信息处理的语言文字应用研究、社会语言生活状况的跟踪监测研究以及研究手段与信息服务手段的现代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
为进一步推动“十一五”期间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工作和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促进社会语言生活的和谐发展,现将《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科研工作“十一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参照此规划,结合本地实际,安排好“十一五”期间语言文字应用科研工作。
附件: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科研工作“十一五”规划
国家语委
二○○七年四月三十日
附件: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科研工作“十一五”规划
一、“十五”期间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科研工作的回顾
“十五”期间,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科研工作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围绕“以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制定为核心,以信息化为主线,以评测认证为抓手,以语言工程建设和科学研究为基础”的工作思路,取得了较大成绩。
1.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取得新进展。成立了国家语委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建立了由汉语语音与拼音、汉字、汉语语汇、汉语语法和篇章、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外语应用等6个分技术委员会构成的国家语言文字标准技术委员会,建立了中国文字整理与规范研究中心和“中国文字字体设计与研究中心”。制定并发布了《汉语拼音方案的通用键盘表示规范》、《GB13000.1字符集汉字折笔规范》、《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中国通用音标符号集》等规范标准,审定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类标记集》、《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等。以《规范汉字表》为核心的汉字系列规范标准研制,进展顺利。
2.策划、出版《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建立了《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的入选和编辑出版的长效机制。通过“软性”规范(A类)和语言生活状况(B类)的发布,及时对社会语言生活进行引导。
3.语言基础工程建设迈上新台阶。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十五”重大项目“现代汉语语料库建设及深加工”完成并免费上网,“基于ISO10646的维、哈、柯、傣文电子出版系统的研发”项目获“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统一平台上主要民族文字文档识别系统的研发”、“汉字属性库的建设”、“中国古籍用字在ISO/IEC10646CJK汉字中分布研究”以及多种动态流通语料库的建设,为语言文字信息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初步建立了社会语言生活的监测与研究机制。成立了由平面媒体语言、有声媒体语言、网络语言、教育教材语言、海外华语等5个分中心(中心)构成的中国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建立若干动态流通语料库,向社会发布了2005的语言生活状况。
5.语言文字研究与信息服务手段的现代化进程加快。语料库、知识库和一些数字化工具,为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和语言文字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便利。连续召开了多次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信息化方面的会议,启动了“电子语委”工作,建成了以中国语言文字网为龙头、由100多个网站(网页)构成的中国语言文字工作网络系统。
6.语言测试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十五”科研重点项目“智能语音技术在普通话辅助学习中的应用研究”和“汉语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的主要成果,促进了普通话学习、测试和管理工作手段的现代化,是我国推广普通话历史上重大的技术创新。完成汉字应用水平测试标准的研制工作,即将开展试点测试。
7.少数民族文字规范化、信息化工作取得可喜成绩。中国少数民族文字字符总集进行了初步的收集整理,《维、哈语人名汉字转写规范》社会应用效果良好,蒙语规范化工作、藏语规范化工作、少数民族术语规范工作等,进展顺利。
8.语言规划、推广普通话等理论、实践与对策研究,取得不少成果。地方语言文字工作机构重视对当地语言生活的调查研究。
二、“十一五”期间语言文字应用科研工作面临的形势
步入新世纪,社会高速发展,教育逐渐大众化,媒体样式多覆盖广,交通通讯空前发达,人口流动量加大、流动半径加大、流动速度加大,信息化的技术成果介入生活的各个领域,语言、方言之间的交流碰撞频繁,这些使我国又一次进入语言生活的快速发展期。语言文字应用科研工作面临新机遇和新课题。保护、开发中华语言资源,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成为国家语言文字应用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成为国家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十五”期间,我国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与国家对语言文字应用研究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例如:
1.科研经费筹措困难,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2.未形成中央和地方协调统一的科研机制,各地区、各行业科研工作开展不平衡。
3.汉语文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技术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还不多。
4.语言资源和成果的共享还有很大局限,网络上对公众开放的中国语言文字资源还很少,远不能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信息化事业对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要求。
5.应用语言学的学科建设比较薄弱,应用语言学人才缺乏。
三、“十一五”期间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重点研究方向
1.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根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和要求,继续坚持“以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制定为核心,以信息化为主线,以评测认证为抓手,以语言工程建设和科学研究为基础”的工作思路,关注社会语言生活,加强学科协作,紧跟时代步伐,重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形成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局面,构建和谐语言生活,为促进社会和谐、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2.重点研究方向
(1)国家语言战略研究。语言战略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近些年来世界上一些大国都在制定自己的语言战略,利用语言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对内消解社会矛盾,凝聚民心,向外传播自己国家的理念,赚取外汇收入。我国当前语言生活正快速发展变化,语言生活中各种矛盾凸显,社会需要提供语言服务的类型与方式与日俱增,虚拟空间迅猛拓展,汉语走向世界的脚步空前加快,争取国际话语权正成为民族的自觉意识。此种情况下,我国必须及时研究宏观语言战略,设计落实语言战略的行动计划,提出应对重大语言问题的科学预案。
(2)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研制。适应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国家标准化发展战略需要,加强语言文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其各分技术委员会的建设,加紧研制和实施关系重大、需求急迫的汉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尤其是要加快中文信息处理、汉语教育等领域规范标准的研制。
做好《规范汉字表》送审发布工作,围绕规范汉字表,制定、审定一批现代汉字的规范,包括简繁汉字的对应系统(简繁汉字的计算机自动转换系统),与计算机字库相关的汉字规范,基本建立起现代汉字的规范体系。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汉字(包括古汉字)进行收集整理,对中国少数民族的现行文字和历史上的文字进行收集整理,构成“中华大字符集”的基本轮廓。
开展新世纪的普通话审音工作。建立“普通话数字样本库”、“普通话口语语料库”和“普通话审音用知识库”,完善普通话语音的基本规范,制定普通话的声学参数标准,满足新世纪普通话推广的需求,满足各种普通话电子产品的需求。
建立科学有效的规范标准测试系统,着力抓好规范标准的测查认证工作。
(3)建立符合时代需求的语言能力评测体系。进一步完善普通话水平测试,推进普通话水平测试及其管理的现代化。启动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加快研制汉语能力的测评体系,形成立体的汉语能力评测体系,满足汉语母语教育及各行业劳动准入制度等需求。
(4)加强面向信息处理的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和基础工程建设。汉语言文字和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有自己的特点,也较有可能形成高新科技的自主知识产权。在信息时代,在重视语言文字的本体研究的基础上,必须加强基于信息处理的应用研究和基础工程建设,迅速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提高我国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的质量和效率,提升中文在虚拟世界中的影响力,增强中文信息技术与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共享机制,为国家信息化提供有力的支持。
(5)加强对社会语言生活的监测和研究。随着社会语文生活更趋活跃,规范语言文字与保护中华传统文化问题,方言和繁体字的价值问题,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问题,濒危语言问题,母语教育问题,外语教学问题,以及大陆、港、澳、台四地语言文字交流和海内外汉语汉字沟通问题等,将成为语言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语言国情是国家语言决策及其他相关决策的基础。要通过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的建设,筹划语言文字主要应用领域的研究基地建设,指导各地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对当地语言生活的调研,进一步加强对社会语言生活的监测和研究。努力创造条件,力争启动新世纪语言普查工作,包括方言普查、民族语言普查和外语使用状况的调查,包括对农民工、移民、语言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的语言状况调查。用《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等形式,及时向社会报告语言国情。要跟踪研究语言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和建议。
(6)促进汉语走向世界。研究世界华人社区的语言状况,促进华人社区的语言传承和各社区之间的语言沟通。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及语言文字教学等方面,满足汉语国际传播的需求。
(7)加强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应用语言学是支撑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最为重要的学科,抓好应用语言学的学科建设,关系到应用语言学的人才培养,关系到语言文字应用研究的质量,关系到语言文字工作的学术推进力。优先发展当代社会急需的分支学科,如语言规划学、语言教学、计算语言学、法律语言学、播音语言学、病理语言学等等。应用语言学基本上都是交叉学科,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其中多个分支还涉及到工程技术,因此要根据各分支学科的实际需求,组建复合型的科研队伍和教师队伍,通过新的教育理念和机制,培养知识复合型人才,逐渐建成我国应用语言学的学科教育体系。社会上很多职业需要应用语言学人才,要注意社会急需人才的培养,有条件时要促进社会上一些新的语言职业的形成,如文字速记师、语言工程师、语言治疗师等等。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平台建设,凝练学科方向和聚集人才,推动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四川省社科联和省教育厅联合颁发的《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重点研究基地实行“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合同管理”的运行机制。
第二章 管理体制
第三条 重点研究基地主要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二级单位为依托的实体性重点研究机构。第四条 重点研究基地实行基地主任负责制。校级重点研究基地主任由依托单位推荐,学校任命;建设成为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后由学校根据相关规定程序聘任。受聘者年龄不超过60岁,任期不少于3年,连续聘任不超过三届,任职期间连续出国或病(事)假不超过4个月。
第五条 基地主任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制定并实施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发展和全面建设规划。2.负责制定并实施重点研究基地各项管理规章制度。3.负责提名副主任聘任人选并报基地学术委员会批准。
4.负责聘任专兼职研究人员、科研秘书及资料网络管理人员。5.负责基地日常管理,筹集和批准使用经费。
6.负责向学校科技处、主管校领导及相关主管部门汇报工作。第六条 基地学术委员会是重点研究基地学术研究指导机构。1.学术委员会组成人员应为单数且不少于5人。学术委员会委员应是省内、国内同学科领域的著名学者,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5岁且身体健康;应注意吸收中青年学者。学术委员会成员(包括正副主任)中本校学者不应超过三分之一。学术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报科技处备案,主任经全体学术委员会成员选举产生,由依托院系院长聘任。建设成为省部重点研究基地后由学校聘任。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所长)不能兼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2.学术委员每届任期四年,每届更换人数不得少于三分之一。学术委员会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全体会议。学术委员会成员的产生办法以及换届、增补、主任人选、民主表决程序等事项,应在章程中做出明确规定。学术委员会章程应报科技处或主管部门备案。
第七条 人员管理。围绕基地建设研究目标,人员由各学科、各院系科研人员组成,人事关系仍在本院系,以项目为纽带,自由流动。基地人员由基地主任聘任,双方签订合同,合同交科技处和人事处备案。
第八条 学校科技处为负责重点研究基地管理的职能部门。
第三章 建设目标和条件
第九条 重点研究基地以建设成为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为最终目标。具体要求是: 1.科学研究:围绕四川省和国家发展战略,针对学科前沿和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组织高水平科研项目,产出创新性成果,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调发展与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使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居省内第一,国内领先,并在国际同类研究领域享有一定学术声誉,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创新平台。
2.人才培养:通过科学研究,培养高素质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建立一支团结协作、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通过课程开发和吸收研究生参加课题组,促进最新研究成果
向教学层面转化,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培养硕士、博士等高级专门人才;为社会各界提供以知识更新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使其成为全国同类研究领域的专门人才库和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3.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建设:通过举办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接收国内外访问学者,建立图书资料库、数据库和专业化的信息网络等措施,协调本研究领域的省或全国性学术活动,发挥对外学术交流窗口作用,成为本学科或研究领域的省或全国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基地。
4.咨询服务:通过主动承担应用部门的研究课题、吸收实际部门工作人员参加课题组开展合作研究、鼓励专兼职研究人员担任实际工作部门顾问等措施,面向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开展咨询服务,提高解决重大实践问题的综合研究能力和参与重大决策的能力,成为省或全国知名的思想库和咨询服务基地。
5.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应把制度创新作为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关键,通过建立课题组研究人员聘任制,形成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内外联合、竞争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运行机制,不断探索创新,在学校和高校科研体制改革方面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各重点研究基地应全面落实上述五项任务,充分发挥“思想库”、“信息库”和“人才库”的作用。各依托单位应以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为龙头和契机,推动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体制改革和科研工作的全面发展。
第十条 校级重点研究基地的申建条件
1.申建校级重点研究基地须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跨学科性质。2.申建校级重点研究基地须具有明显的开拓性研究领域。3.有相对独立的办公、资料场所。
第十一条 校级重点研究基地5年为一个建设周期,如成功申建省部重点研究基地,校内培育建设即结束。
第四章 经费管理
第十二条 校级重点研究基地经费来源主要包括: 1.学校投入的建设经费,每个基地50万元。2.重点研究基地从各级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国际合作组织等争取的纵横向科研项目经费。
3.重点研究基地通过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和短期培训等而获得的各种经费。4.社会捐赠。
第十三条 重点研究基地所有经费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第十四条 学校经费按照建设周期每年拨付10万元。
第五章 校级重点研究基地申建审批程序
第十五条 申建校级重点研究基地的程序如下:
1.校级重点研究基地的申请由院(系、所)推荐。推荐名额与推荐材料以当年发布的通知要求为准。
2.申建校级重点研究基地须填写《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申请书》,所在学科群学术委员会签署推荐意见,依托单位主要领导签署担保承诺意见,按要求上报科技处。
3.校级重点研究基地的评审采取校外专家通讯评审和校内公开答辩相结合的方式。科技处根据申请条件,对申报材料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通过后,将申报材料送校外专家通讯评审。校外专家评审之后,科技处组织专家组听取重点研究基地的申请者的公开答辩。
4.科技处结合申报材料、校外专家评审意见和答辩情况,提出校级重点研究基地拟建名单,报校长办公会议决定,并予以公示。
第十六条 校级重点研究基地遵循“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容许空缺”的原则。
第六章 考核评估
第十七条 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
1.经费:校级重点研究基地进校经费不少于10万元。
2.科学研究:省部级及以上纵向项目不少于2项,横向科研项目不少于5项;科研成果中CSSCI来源期刊系列学术论文不少于5篇、被采纳研究咨询报告不少于2篇。
3.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建设:至少举办1次国内学术会议;开办基地网站,信息更新速度快;图书资料每年新增不少于500册。
第十八条 建设周期结束考核
1.申建省部重点研究基地成功,即考核合格。
2.建设周期结束不能成功申建省部重点研究基地者,根据考核情况和建设总结报告,经专家评审,确定是否继续资助建设。
第十九条 考核程序和材料
1.考核由基地在每年12月底基地上报考核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科技处根据上报材料和本办法提出考核意见。
2.建设周期完成考核,由基地提交建设总结报告及相关材料,科技处组织考核专家组,听取基地汇报,专家提出考核意见,科技处上报校领导。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由学校科技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