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人教)大一轮复习专题练案

时间:2019-05-14 18:34: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高考语文(人教)大一轮复习专题练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高考语文(人教)大一轮复习专题练案》。

第一篇:2018高考语文(人教)大一轮复习专题练案

专题练案6 语言综合运用潜考点与新题型

本练案共18题,共90分,用时90分钟

一、微实用文训练(15分)1.(改编题)根据下面微信的内容,请你为社区宣传栏拟一则活动报名须知。要求:语言得体,内容完整,字数不超过80字。(5分)导学号 15650327

小雨滴:亲,我市国际金融中心的那座高楼内要举办摩天大厦爬楼梯大赛。哇赛,高432米啊,晕!

文公主:这么时尚的运动大赛,早就应该有了!时间?时间?

小雨滴:今年11月3日。你想爬的话,就要在10月11日前报名。冠军奖5万元!小武夫:小靓我身体单薄,怕爬不上去啊!

小雨滴:想要参赛需参加体能测试的,合格才能报名。竞赛组要攀2652级台阶,103层楼,身体弱的,就参加休闲组,挑战62层楼算了。

答:我市国际金融大楼爬楼梯大赛将于11月3日举行,冠军奖金5万元,分竞赛、休闲两个组别,参赛者可根据自身情况报名。有意者,请于10月11日前报名。

[解析]本题通过微实用文的形式,考查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比赛时间、组别、报名条件、报名时间等,语言表达要准确。

2.(改编题)假如你在生活中做了一件错事,请向你的父亲或母亲写一封道歉信的正文。要求叙述清楚,语言得体,格式规范,不超过85字。(5分)导学号 15650328

答:爸:昨天我吃完西瓜把瓜皮从阳台扔到楼下。您批评我,我粗暴地跟您顶嘴。经过反思,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不文明、不礼貌的错误,特向您真诚道歉,并努力改正这类错误。

[解析]本题通过微应用文的形式,考查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道歉信的内容、主题、格式、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要求。要写出道歉的原因、内容和态度等。

3.不管红绿灯,凑齐一群人,蜂拥过马路,被网友戏称为“中国式过马路”。针对这一现象,请拟出两条劝阻行人闯红灯的宣传语。要求:简明生动,幽默警醒;每条不少于10字,不多于20字。(5分)导学号 15650329

答:示例:①过马路不是过家家,遵守交规靠大家。②时间诚可贵,生命价更高。③别让汽车亲吻你的身体。④人再多,也挡不住一辆奔驰的车。⑤嘿,闯红灯的,你的素质丢啦!

[解析]拟宣传语,一要做到生动,最好采用对偶的句式,或应用其他修辞手法,或日常成语俗语的变式,力争吸引读者。二要有鲜明的主题,如本题就一定要针对行人闯红灯的问题,突出宣传事物的作用和意义。注意字数要求。

二、修辞题训练(15分)4.(原创题)仔细观察下面一幅题为“俺村新鲜事”的画面,运用一定修辞方法描写画面的内容,并概括画面寓意,不超过85字。导学号 15650330

答:示例:这个画面由两位年事已高的老奶奶构成。右边一位老奶奶拿着手机闭着双目,张着嘴巴,聚精会神地打着电话,整个身心好像飞到了电话的那一端。左边一位老奶奶靠在身边,显出羡慕的神情。

[解析]特定的人物及其动作与表情,这本题所要描写的中心,抓住了这个中心,附之以生动的修辞性语言,就能得到本题的满意答案。

5.(改编题)请仔细观察著名作家张洁画的一幅油画,然后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描绘画中豹子的外形、精神气质,以及让你产生的审美想象。要求:语言简洁,有文采,不超过85字。(5分)导学号 15650331

答:示例:①一头孤独的豹子,它那么年轻、华美、精悍,傲而且娇,它占据着画面的中心,回眸,但是并不看什么,它完全陷在它自己的深处。②荒野中,一只孤独的豹子,华丽而冷傲地回眸,机敏、高贵,它可能是张洁自身的写照。

[解析]这是一幅油画,需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外形”“精神气质”“审美想象”和“修辞方法”,描绘画面时要兼顾这四个方面。外形方面主要突出华美、孤独的特点,精神气质主要突出其“傲”。

6.下面是2016年“品读最柔美的乡愁”获奖作品,请你根据示例,运用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不作要求),选择另外三幅画中的一幅,再写一段关于乡愁的感悟。(5分)导学号 15650332

【注】上列四幅画上的文字分别是:舌尖上的乡愁、足迹上的乡愁、指尖上的乡愁、回家;图片分别是:汤圆、风筝、虎头鞋、火车票。

答:示例:乡愁是什么?甜的怡人,酸的爽洌,辣的动情,与沉甸甸的爱意融合在一起。乡愁是什么?圆圆的馒头,晶莹的馄饨,温润的米粥,与美滋滋的心情聚集在一起。乡愁是什么?那就是舌尖上的味道,母亲的爱。

示例:乡愁是什么?乡愁是圆圆的汤圆,流淌的汤馅,浓浓的汤汁,是全家人美美的团聚。乡愁是什么?乡愁是元宵的焰火,火红的灯笼,朦胧的灯谜,与孩子们的笑声融合在一起。乡愁是什么?乡愁是父亲的叮嘱,母亲的唠叨,微信朋友圈的迷恋,与浓浓的亲情纠葛在一起。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示例中写的是“舌尖上的乡愁”,“乡愁是什么”反复出现,运用比喻,化虚为实,把乡愁传达出来了。考生再选择三幅画中的一幅,围绕其内涵写作,不要求句式完全相同。

三、修辞性句式仿用题(15分)7.(改编题)把下面一段文字改写为一组排比句,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导学号 15650333

阎肃同志是红心向党、追梦筑梦的忠诚战士;阎肃同志勇立潮头、奋斗不息,堪称时代先锋;阎肃同志是一个文艺标兵,他以服务部队、奉献社会为宗旨;他一向严于律己,是德艺双馨的道德楷模。

答:阎肃同志是红心向党、追梦筑梦的忠诚战士,是勇立潮头、奋斗不息的时代先锋,是服务部队、奉献社会的文艺标兵,是严于律己、德艺双馨的道德楷模。

[解析]题干中要求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这就要求句式一致,由此可以确定“阎肃同志是红心向党、追梦筑梦的忠诚战士”为基本句式,其他的句子以此为依据进行改写,本题要遵照“两个定语+中心词”的结构来进行改写。

8.(江苏苏州市二模)下面是苏州名园西园的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5分)导学号 15650334

上联:最难得过来人,相逢香火有缘,即色即空,正婆娑春梦一场,苏台归鸟。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为: 却仿佛西湖三月,大好园林无恙,花港观鱼,宜晴宜雨,何处寻干净土?

调整后的下联为:示例:何处寻干净土?大好园林无恙,宜晴宜雨,却仿佛西湖三月,花港观鱼。

[解析]本题要根据对联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位臵相对、平仄相对的特点作答。9.运用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把下面一首诗中画线的诗句扩展成一段话。要求:表达生动,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85字。(5分)导学号 15650335

清明即事 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答:示例:桃花和杏花轻盈地飘荡着,小草齐刷刷地探出脑袋,瞪着好奇的眼睛打量着崭新的世界。群莺自由自在地翱翔,美丽的蝴蝶就像一对对恋人嬉戏着,一切生命都在尽享大自然的温馨。

[解析]这两个诗句描绘了“花”“草”“莺”“蝶”这四个物象,这四个物象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这就需要考生进入这首诗的意境,展开想象和联想,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将其表达出来。

四、变换句式题(15分)10.(安徽三模)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给“生态文学”下一个定义。要求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5分)导学号 15650336

生态文学的最高价值是生态系统整体利益。生态文学的一个目标是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的关系。生态文学的思想基础是生态整体主义。生态文学的另一个目标是探寻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

答:示例: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之关系、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的文学。

[解析]首先要注意短句的次序,要按照逻辑重新组合,由“思想基础”到“最高价值”,然后由“一个目标”到“另一个目标”。其次要建构一个恰当的句式:“生态文学是„„的文学”。最后要选择各个短句中最主要的信息加以组合,同时要注意长句的语法正确。

11.(山西四市二模)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3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5分)导学号 15650337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俄罗斯驻华使馆文化处共同推出的,以“美是生活”为主题,旨在表现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艺术伟大成就的俄罗斯写实油画艺术展于12月25日在北京开展。

答:①12月25日,俄罗斯写实油画艺术展在北京开展。②此次艺术展是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俄罗斯驻华使馆文化处共同推出的。③本次展览以“美是生活”为主题,表现了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的伟大成就。

[解析]长句变短句首先要分析所给长句,提炼出句子的主干,然后再将枝叶部分变成短小单句。分析该题,先提炼出的主干句为:俄罗斯写实油画艺术展于12月25日在北京开展。然后将“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俄罗斯驻华使馆文化处共同推出的”“以‘美是生活’为主题,旨在表现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艺术伟大成就”两部分整合成单句。

12.(吉林市三模)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退休金双轨制”下定义。(5分)导学号 15650338

在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我国的退休养老金制度有两种:一种是企业职工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退休养老金,另一种是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养老金由国家财政统一缴纳。这就是所谓的退休金双轨制。

答:退休金双轨制是指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执行的、企业职工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由国家财政统一缴纳的不同退休养老金制度。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题目要求是“整合成一个单句”为“退休金双轨制”下定义,而材料则有两句话。这就需要首先确定“定义”的基本句型应该形如:“退休金双轨制是„„的制度。”然后将材料中的其他内容整合成一个定语,臵于“制度”之前。

五、扩展语句题(15分)13.(改编题)请将“一路斜斜的夕阳,街道上景色被染黄”这句话扩写为一段文字,字数在70个左右。(5分)导学号 15650339

答:示例:①一路走来,斜斜的夕阳总是相伴在身旁,青石铺就的小街道上,景色被淡淡的夕阳轻轻镀染上一层浅黄,仿佛记取了岁月的印痕,在岁月时光中静静地流淌。②斜斜的夕阳把街道铺成温柔的金黄,脚下的青石板路也染上了一层晕黄,树木在微风中泛着金光,就连人们轻声细语的问答也是一派暖洋洋的金黄。

[解析]本题要求扩写一段文字,背景是“一路斜斜的夕阳,街道上景色被染黄”,至于其中的情感意境,则需要考生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进行大胆想象,并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

14.(山东潍坊二模)在文学家的笔下,常见的事物也能显现出它们独特的魅力,使读者回味无穷。请仿照示例,从“白云”“瀑布”中任选一个,用富有文采的语言作描述,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5分)导学号 15650340 示例:雨过天晴,小草犹如刚受过委屈而又活泼可爱的顽童,倔强地昂起头,擦干眼泪,向着太阳微笑。

答:示例:白云在天空顽皮地嬉戏,有时像白蝴蝶翩翩起舞,有时像小白兔向前奔跑,有时像魔术师迅速变换了面孔。

[解析]本题的本体为“白云”或“瀑布”,示例中运用的修辞方法为拟人、比喻。作答时,首先应考虑这两种修辞方法的运用,要想语言富有文采,还应当考虑排比句的运用。

15.请根据诗句“天寒红叶稀”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形象;③不超过60字。导学号 15650341

答:示例一:初冬时节,寒风飒飒,万木萧疏。几片黯淡枯瘦的红叶眷恋在僵硬的枝头,随风瑟瑟而舞,如风雨飘摇中苦苦挣扎的几叶小舟。

示例二:深秋时节,扑面而来的寒气弥漫在山中,几片红叶点缀在一片空旷寂寥的山色中,在晚霞的映照下如山花般绚烂。

六、压缩语段题(15分)1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筛选、整合主要信息,给“广场舞”下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50字。(5分)导学号 15650342

广场舞是舞蹈艺术中的一种,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舞蹈。因为民族的不同,地域的不同,群体的不同,所以广场舞的舞蹈形式也是不相同的。广场舞蹈是舞蹈艺术中最大的一个子系统,它具有自娱性与表演性,表演形式较为特殊,多为在公共场所多人参与的集体舞,参与者以娱乐和锻炼为目的,表演内容热情欢快,是非专业性的舞蹈艺术表演活动。据艺术史学家考证,人类生活最早出现的艺术形式是舞蹈。广场舞蹈源于社会生活,产生在人民群众之中,群众是广场舞的创作者和表演者。如今的广场舞中运用了各个舞种中形式多样的技巧,广场舞的参与者多为中老年人,其中又以妇女居多。

答:广场舞是在公共场所由多人参与的以娱乐和锻炼为目的非专业性的集体舞蹈艺术表演活动。

[解析]本题除了语言表达通顺外,需要包涵以下四个要点:“在公共场所由多人参与的”“以娱乐和锻炼为目的是”“非专业性的”“舞蹈艺术表演活动”。

17.(山东烟台三模)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容灾”为开头,概括文段主要内容。要求要点齐全,不超过50字。(5分)导学号 15650343

据业内人士介绍,根据容灾系统对灾难的抵抗程度,可分为数据容灾和应用容灾。数据容灾是指建立一个异地的数据系统,对关键的数据进行备份存储,当故障造成本地数据丢失时,可以通过备份找回;应用容灾层次更高,即在异地建立一套完整的、与本地数据系统相当的备份应用系统,在灾难出现后,远程应用系统迅速接管或承担本地应用系统的业务运行。业内人士称,现在对于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多数互联网企业都有清楚的认识,对于可能发生的系统故障的防范性准备很充分,数据的备份都做得比较完备。

答:示例:容灾是指互联网企业在异地对关键数据或应用设备进行备份,以应对系统故障,确保数据安全的举措。

[解析]本题首先要明确概念的本质作为主干句:容灾是一种举措。然后在材料中筛选概念的特征:具体措施是“互联网企业在异地对关键数据或应用设备进行备份”,目的是“应对系统故障,确保数据安全”。然后把特征作为定语与主干句组合成一句话。

18.下面是关于利用智能地毯预防老年人跌倒的一段报道。请依次概括出预防过程中的四个关键步骤,每个步骤不超过7个字。(5分)导学号 15650344

英国科研人员使用一种新颖的电磁层析成像技术,研发了一种先进的智能地毯。通过监控在地毯上行走者的步伐,地毯可以在老人即将摔倒时发出提示音,从而避免摔伤事故发生。地毯里的塑料光学纤维就是奥妙所在。只要有人踏上地毯,地毯里的光学纤维就会弯曲、实时记录下踩踏者的行走模式,然后地毯边缘的微型电子传感器就把记录下的信息传送给连接的电脑,电脑会自动分析这些信息,显示出踩踏者的足迹,同时识别其行走过程中的细小变化,以此判断其是否会突然跌倒。

答:记录行走模式、传送信息至电脑、分析并识别信息、发出提示音。

[解析]抓住动词性短语:“记录”“传送”“分析”“识别”“发出”,“发出提示音”是老人即将摔倒时,应是第四步,所以放在最后。

第二篇:2018年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专题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复习练案

专题6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选择题

1.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网络安全法》。根据该法,2017年2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开《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审查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将成立网络安全审查委员会,统一组织网络安全审查工作。材料说明(D)①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促进立法 ②我国国家机关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③国家机关服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管理 ④国家行政机关要对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 材料中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立法权,而不是决定权,①不选;材料中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根据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网络安全法》开展工作,这体现了国家行政机关要对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受其监督,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因此②④正确;其他国家机关要对人大负责,受其监督,但人大并不对其他国家机关进行管理,③不选。

2.2017年1月1日,两部与国家安全和国防相关的法律正式实施,《国防交通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一部国防军事立法;《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则是为规范、引导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境内的活动,保障其合法权益,促进交流与合作制定的一部重要法律。下列选项符合这两部法律出台程序的是(D)A.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法律草案——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法律草案进行初审——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实施的决定

B.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法律草案进行初审——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法律草案——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实施的决定

C.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法律草案进行初审——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法律草案——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实施的决定

D.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法律草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法律草案进行初审——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实施的决定

【解析】 这两部法律都涉及政府部门,因此法律的出台首先是由政府部门审议,审议通过报全国人大审议,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最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实施的决定,因此答案D正确;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3.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不少人大代表建议: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在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尽快用法律科学界定三权的内涵、权利及相互关系,特别是明确土地经营权的法律地位,转化为法律规范。人大代表提建议说明(A)

①人大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②人大代表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 ③人大制度有利于协调国家机关的工作

④人大代表提议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A.①②

C.②④

B.③④ D.①③

【解析】 人大代表建议的内容符合人民的利益,体现了人大和人民的关系,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故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故③和题意不符;材料没有体现人大决策的原则,故④和题意不符。

4.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决定: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它将和党的机构“合署办公”。依据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C)

①人大与监察委的关系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 ②共产党与纪检委的关系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 ③监察委是人大的职能部门,纪检委是国家机关 ④监察委监督本区域的党员干部,纪检委监督本区域的公职人员

A.①④

C.①②

B.①③ D.②③

【解析】 从图中产生的程序看,监察委是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属于国家机关,故①符合题意;纪检委是由党产生对党负责,是党的部门,但不是国家机关,监督本区域国家机关的公职人员,纪检委是党的部门,监督党员干部,故③④错误。

5.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从严治党不仅是党长期执政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狠抓作风建设,强力反腐肃贪,突出明规立矩,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十九大强调,今后的党建更要“猛药去疴,刮骨疗毒,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正激励、正能量、正效应”。这(A)①有利于提升党的执政水平②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化 ③确立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④实现了党内政治生活的令行禁止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十八大、十九大对全面从严治党的严格要求,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①正确;十八大到十九大对全面从严治党一以贯之的重视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化,②正确;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早已确立,③错误;④说法夸大且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6.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取得可喜成绩,一大批宝贵少数民族“非遗”入选世界级和国家级保护名录,但依旧有众多优秀的少数民族“非遗”濒临灭绝。为此,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浙江省委副主委赵光育在今年递交“两会”的提案中建议,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与教育相融合。这一提案(D)①目的在于实现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 ②体现出民主党派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能 ③致力于维护各民族人民的文化权益 ④彰显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巨大优势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与教育相融合”的提案,致力于维护各民族人民的文化权益,彰显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巨大优势,故选项③④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②说法错误,民主党派不是国家机关,不能履行国家职能,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7.2017年4月26日,我国首艘国产航母成功下水,其被动防御能力达到世界水准。国产航母成功下水(B)①是国家行使自卫权,加强现代国防建设保卫国家安全的表现 ②是以科技力和军事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增强的体现 ③有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国家利益 ④彰显我国军事实力,利于我国与军事大国结盟发展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③④

【解析】 选项②说法错误,综合国力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选项④说法错误,我国奉行不结盟政策;选项①③符合题意且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选B。

8.“芝麻官虽小,责任不小;村书记不大,关系千家。我是一名村书记,我会永远把脚泡在泥水里,用我的毕生追求,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柘汪镇党委副书记、西棘荡村党委书记钟佰均代表如此理解新使命。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C)①坚持依法执政的执政理念

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 ③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④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履行管理职能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员干部明确自身责任,履行职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②③适合题意;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党的执政理念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①是错误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政府是我国的行政机关,积极履行管理职能,④是错误的;故本题选C。

9.强化党的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工作目标是“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B)①有利于全面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②要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完善行政监督体系 ③党员干部必须廉洁用权,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④要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我国当前工作的中心环节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十九大强调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建设,有利于全面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①适合题意;②错误,材料与完善行政监督体系无关;党员干部必须廉洁用权,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③适合题意;要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我国当前工作的重要而非中心环节,经济建设是中心,④是错误的;故本题选B。

10.近年来,西藏通过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创新“合作社+能人+贫困户”、“党支部+能人+贫困户”等精准扶贫模式,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农牧区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明显改善,西藏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西藏精准扶贫(D)①有利于消除各民族经济生活的差异 ②完善和发展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贯彻了共享理念,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④增强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经济生活方式,消除各民族经济生活差异的说法错误,①不选;西藏精准扶贫与完善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没有直接关联,②不选;西藏精准扶贫有利于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因此它贯彻了共享理念,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③正确;西藏精准扶贫,实现西藏地区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④正确。

11.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论述了“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这一西藏工作重要原则,以确保西藏的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贯彻西

藏工作重要原则要求(C)①国家落实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政府依法保障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公民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④国家尊重“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 ①说法错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符合题意,贯彻西藏工作重要原则要求政府依法保障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③符合题意,贯彻西藏工作重要原则要求公民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④不合题意,该选项不符合材料中提到的原则;故本题选C。

12.2017年5月1日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在中央的领导和其他兄弟省份帮助下,自治区人民艰苦奋斗,努力进取,在经济结构调整、民生改善、牧区生态建设、文化教育、民主法治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这说明(D)①民族地区的稳定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 ②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需要56个民族的共同奋斗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贯彻促进了该地区的发展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 国家统一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故①错误;内蒙古自治区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在中央和其他兄弟省份的帮助和自治区人民艰苦奋斗下实现的,说明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需要56个民族的共同奋斗,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贯彻促进了该地区的发展,故②④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故③错误。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2782票赞成的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通过,不仅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而且意味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保障公民和社会拥有更多的自由和自主权。这些规定不是简单的文字变动,而是意味着我国已经从计划经济思维中走了出来,更加尊重公民个体的意志和意愿,更加尊重社会和市场的自治能力。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就应当是这样的,只有“让政治的归政治,经济的归经济,社会的归社会”,国家治理才能有条不紊。

结合材料,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通过是如何保障国家治理有条不紊的。

【答案】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通过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尊重和保障人权;②人大通过行使立法权,使我国在民事领域更好地做到有法可依;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通过有利于国家机构简政放权,明确职责,提高效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通过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意义,可以缓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的权利,提高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推动法治国家的建设等角度回答。注意结合材料和知识点作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在2017年3月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部分全国人大代表针对如何“去产能”这一话题提交了议案。其中,人大代表谢超英认为,政府在去产能过程中需要为失业人员根据不同情况提供失业救济、转岗培训、低保救助,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社保方面“托底”。人大代表卜昌森建议,在去产能煤矿资产与债务处置等方面,尽快修订和完善“破产法”,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破产清算等多种渠道,提高产业集中度及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

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人大代表针对“去产能”提出意见、建议的依据。【答案】 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享有提案权,应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呼声,代表人民提出议案。政府应履行组织社会建设的职能,应完善失业救济、转岗培训、低保救助等相关制度。人大应履行立法权,完善《破产法》,为去产能提供法律保障。

【解析】 回答本题,考生可从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拥有提案权,所以要针对“去产能”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人大应履行立法权,所以人大代表提出要尽快修订完善《破产法》;政府有履行组织社会建设的职能,所以人大代表提出政府应完善失业救济、转岗培训、低保救助等相关制度来说明人大代表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的依据。

15.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关注“三农”问题,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民主党派聚焦“三农”议题,民进、农工党中央建议国家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支持政策,补足村级集体经济“短板”。3月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会议上,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相关部门、全国人大代表与各民主党派人士、政协委员们共商国是,面对面交流,吸纳合理化建议。

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在破解“三农”问题过程中如何发挥协商民主的作用。

【答案】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

②党中央对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做出全面部署,发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领导核心作用。

③各民主党派积极参与农业农村发展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通力合作致力于农业改革。

④人民政协通过政治协商、参政议政,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建言献策。

【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在破解“三农”问题过程中如何发挥协商民主的作用。此题为措施类试题,抓住设问中的“协商民主”,可从如下角度着手:首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其次,党中央对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做出全面部署,发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领导核心作用;再次,各民主党派积极参与农业农村发展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通力合作,致力于农业改革;最后,人民政协通过政治协商、参政议政,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建言献策。

第三篇:2018年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专题9民族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复习练案

专题9 民族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选择题

1.中国火星探测工程名称和图形标识全球征集活动近期进入了评审、网络投票阶段。从所征集的作品和说明中可以发现,很多作品引入了中国传统的太极两仪、阴阳五行、易经八卦、天人合一、天圆地方、甘石星经等思想观念,注入了中国龙、火凤凰、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等古老图腾,添加了麒麟、貔貅、赤兔、熊猫等文化元素。这一征集活动的开展(C)①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丰富,增加了文化自信

②再次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③能够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拓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④为时代注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提高了文化软实力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 该活动没有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①选项夸大了此次征集活动的作用。排除。④选项中“提高了文化软实力”的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这一征集活动的开展再次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能够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拓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故②③入选。选C。

2.儒家思想深入人心,深刻影响两岸的风土人情、行为方式和道德取向。同说汉语,同写汉字。读一本历史,抚—张古琴,文化像氧气,融化在血液中„„。13亿加2300万人口共同植根于此,使我们精神上融为一体而不可分割,上述材料表明(D)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②爱国主义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③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A.②③

C.①②

B.①④ D.③④

【解析】 材料并没有体现民族精神的相关内容,①不选;爱国主义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不选;“13亿加2300万人口共同植根于此,使我们精神上融为一体而不可分割”这说明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③正确;“同说汉语,同写汉字”说明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④正确。

3.从韩庆邦《海上花列传》中的吴依软语,到老舍《正红旗下》的京腔京韵,再到沙汀《淘金记》里的川腔辣语„这些文学作品运用方言所表达的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都让它们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文学作品创作运用不同的方言(A)①有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 ②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③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能够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④体现不同民族文

化特色,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 文学作品运用方言表达出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有利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区域性特征(不是民族性特征),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故①③符合题意,排除④;文化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故②错误。故选A。

4.2017年清明节前夕,海南海警第三支队在琛航岛西沙海战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民族精神”活动,缅怀在西沙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革命先烈,官兵们纷纷表示今后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为祖国海防奉献青春和热血。这一活动(B)①把“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工作实践 ②有利于推动爱国主义由抽象转为具体 ③表明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源远流长 ④有利于激发人们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

A.②③

C.①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 ②说法错误,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③与题意无关;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为祖国海防奉献青春和热血体现了①;缅怀先烈、崇尚英雄的社会氛围能够对人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发人们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表明④符合题意。故选B。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于2017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分别作了详细规定。此部法律的实施(D)①有利于提升人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②能够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将有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提升服务效能 ④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 抓住关键信息“公共文化服务”,由此可以推断出③④符合题意,应选;此部法律的实施与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没有关系,因此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D正确。

6.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就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文艺发展之所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因为

(B)①以人民为中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 ②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满意不满意是衡量文化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准 ④以人民为中心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 ①错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是提高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④错误,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材料强调的是人民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②③符合题意。

7.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要出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和加快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意见,全面启动“双一流”建设,使教育迈上新台阶。我国加快教育改革的原因有(A)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教育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现实手段 ③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④教育是培育“四有公民”的重要手段

A.①④

C.③④

B.①② D.②③

【解析】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培育“四有”公民的重要手段,①④正确;教育不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现实手段,②说法错误;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③说法错误。

8.从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推进评选表彰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再到各地各行业涌现的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他们身上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又闪烁着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光芒。这体现了(C)①道德总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②我们要选择与自己的价值观相同的道德典范来学习③人们对道德的评判会因为不同的体验而有所差异 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相承接的

A.②③

C.①④

B.①③ D.②④

【解析】 道德模范身上体现的道德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说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我国的传统美德是相互承接的,故④符合题意;同时“闪烁着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光芒”体现了道德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同的时期道德典范会带着该时代的印记,故①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并非一定要选择与自己的价值观相同的道德典范来学习;材料没有体现人们对道德的评判有差异,故③与题意不符。

9.为推进儒学普及教育,弘扬民族文化,某地实施“一村一名儒学讲师”,深入推进“百姓儒学”工程,突出对村民进行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今,该地孝亲

敬老风气渐浓,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形成“村村讲儒学,户户颂和风”的新景象。这一景象之所以形成,是因为(A)①推进儒学工程,树立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高度的文化自信 ②开展系列活动,把握了精神文明创建这一文化强国的关键 ③立足人民需求,发挥了教育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④加强儒学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民族振兴基石的根本任务

A.①④

C.②④

B.①③ D.②③

【解析】 该地推进儒学工程,正是基于对中华传统文化作用的深刻认识及其对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主动担当起弘扬传统儒学的历史责任,故①符合题意,应选;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推进“百姓儒学”工程,加强对村民的儒学教育,培育和弘扬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体现,故④符合题意,应选;②说法错误,文化强国的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排除;③说法错误,发展先进文化的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排除。

10.“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挥更大威力。我们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活力”。下列选项中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是(D)①漳州市大力发展服务业,实施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20个市级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

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 ③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完全免费向社会开放服务 ④开展全城寻找“最美家庭”活动

A.①③

C.②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 题干要求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大力发展服务业,实施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100个省级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属于经济建设,故排除①;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故②错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完全免费向社会开放服务和开展全城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故③④符合题意。

11.当前,一些地方的“美好乡村”建设,比较注重文化硬件设施,如文化墙、活动广场、体育设施等。但文化软件建设投入不够,比如先进文化素材的挖掘整理、好人好事的宣传教育、提升村民文化素养的培训引导等。之所以要重视文化软件建设,是因为(D)①先进文化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 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 ③可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④有利于挖掘和弘扬生活中的优秀文化,培育“四有”公民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②④

【解析】 根据材料一些地方重视文化硬件设施的建设,但忽视文化软件设施的建设,可知重视文化软件建设的原因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有利于挖掘和弘扬生活中的优秀文化,培育“四有”公民,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先进文化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排除①;可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这一表述太绝对,排除③。

12.公益众筹在技术上创新了做慈善的方式,但公益的根本永远在于人。如果全社会的人都秉持爱心、善心,无论是用何种方式,善心都会惠及他人,净化心灵,沉淀浮躁。公益众筹(D)①丰富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 ②提高了人们的科学文化素养 ③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注重道德实践引领社会思潮

A.①④

C.③④

B.②④ D.①③

【解析】 公益众筹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表现,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①③符合题意;公益众筹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②错误;公益众筹是道德实践的范畴,但是不能起到引领社会思潮的作用,④不选。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住脚跟的根基。如今,中国传统文化更与时俱进地凝聚于“中国梦”之中,成为国人自信面对外来多元文化的底气,更成为中国自信面对世界的基石。走向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散发着无尽魅力,它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曾经我们一度迷失过,归根结底是文化自信心出了问题,今天我们更需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全国各地旅游纪念品回归传统文化起点去开发,全国中小学校甚至是幼儿园开始重视国学教育,说明我们并不是只停留于扼腕相叹,我们已经在反思躬行。大胆地破除西方迷思,树立中国自信和中国主体意识,坚持从中国出发、从实践出发、从问题出发,把自己的工作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着力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学术体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坚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依据。

【答案】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和强大的生命力。②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利于促进经济、政治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③大胆破除西方迷思,坚持从中国出发,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信心。

【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依据,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本题考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原因,从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角度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来自于中华文化的力量;从综合国力的角度看,这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要求;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必要性角度看,这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潮流看,有利于在文化交流中坚持以我为主。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道德是社会人民大众公认的善恶标准和价值尺度,但如今道德现状让人堪忧,出现了道德缺失、信仰缺失,道德失德,道德绑架等现象,也产生了理想信仰的淡漠、道德的滑坡、价值观念的扭曲、诚信的缺失等诸多问题。价值观作为一种具有明显倾向性的实践精神,在个体生存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如果一个根本性的价值观错误,可能会导致整个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错误,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道德重构显得尤为重要。

感动中国的模范人物所体现的精神,其实是我们对优秀精神的一种寄托,是虚无缥缈的灵魂与现实接轨的媒介,是美好品质发扬传承的载体。与其说评选感动中国人物是对道德模范、学术精英的嘉奖表彰,不如说是对崇高精神、优秀精神的宣扬与传播,当获奖者的事迹通过感动中国传遍大街小巷,那些曾经默默无闻的他或她赫然已经成为了亿万中国人的榜样,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与其说是被获奖者的无私感动,不如说是被他们人性中的那种真善美感化、激励,那些崇高的精神在我们内心翻腾,化作一种独特的动力,使我们不自觉地向他们靠拢,向他们学习,社会的风气因此而改变。

结合材料,说明评选感动中国的道德模范人物对于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答案】 ①道德模范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集中表达了人民群众的道德追求,集中反映了社会进步的时代精神,因而是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最有说服力、最有影响力的鲜活教材。

②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引领作用,有利于引导人民群众向身边的道德模范学习,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道德风尚,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③道德模范人物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感染力,推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有利于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解析】 解答此题注意理解设问关键信息:评选道德模范人物的作用,首先需要分析道德模范人物是先进文化的代表,也就是说通过评选道德模范人物,能够传播先进文化,树立表率,从而引导人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其次要评选道德模范人物与建设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是息息相关的。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4月6日,《人民日报》刊发了《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群策群力、共建共享、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创举,是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是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要求落实到城乡基层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结合材料,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知识,分析说明应如何搞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答案】 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文化的需求。

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知识,分析说明应如何搞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属于分析类的解答题。考生可以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第四篇: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38讲三民主义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复习练案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38讲 三民主义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复习练案 岳麓版必修3

一、选择题

1.(2016·赣州)方汉奇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中指出,同盟会一国民党系统新创报纸《民生报》、《民立报》、《民强报》,共和党一进步党《民声日报》、《共和民报》,自由党《民权报》,国家学会《国权报》,国民联合会《中华日报》,中华民国工党《觉民报》。这些报纸的创办导学号 42442474(C)A.表明中国民主政治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B.推动了新文化运动民主思想传播 C.反映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初步尝试 D.说明三民主义革命任务基本完成

[解析] 材料中没有表明“正常”的信息,也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的民主思想是由资产阶级民主派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集中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与题干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列举了一批政党和它们创办的报纸,作为各自的喉舌,报纸和党派名称中的“共和”、“民权”等关键词反映出它们存在并活动的立足点,故C项正确;三民主义的革命任务是否完成在题干材料中反映不出来,也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2.孙中山提倡,“鄙人对于社会主义,实欢迎其为利国福民之神圣„„实行社会主义之日,即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我中华民国之国家,一变而为社会主义之国家矣”。该文“社会主义”意为(C)A.倾覆满清君主专制的民族主义 C.推广节制资本的民生主义

B.创建民主共和国的民权主义 D.铲除私人资本的科学社会主义

[解析] 从材料中“实欢迎其为利国福民之神圣”“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可分析出该文的“社会主义”主要是解决民众的生活问题。故选C。

3.20年代初,孙中山曾认为:“集权专制,为自满清以来之秕政,今欲解决中央与地方永久之纠纷,唯有使各省人民完成自治„„中央分权于各省,各省分权于各县„„不必穷兵黩武,徒苦人民。”这表明孙中山主张(D)A.民主共和

C.三权分立

B.联俄联共 D.联省自治

[解析] 材料意思是“专制集权是清朝以来的弊端,今天要永远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纠纷,唯一的途径是各省自治。中央把权力分给各省,各省分给各县。这样就不用穷兵黩武,让老 百姓受害。”材料未涉及民主共和,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联俄联共,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故C项错误;由译文可知,孙中山主张联省自治,故D项正确。

4.(2016·吉林五校联考)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文指出:“(中国)每省对于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统御整理之责;但于各省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连贯矣。”此语表明孙中山(D)A.认同自由平等的观念 C.主张三权分立的原则

B.放弃民主共和的道路 D.汲取分权制衡的思想

[解析] 材料说的是政治体制分权,故A项错误;放弃民主共和的道路,说法明显错误,故B项错误;三权分立体现的是国家机构中的分权,故C项错误;材料认为各省应该有内政的完全自由,但是涉及到国家范围内的事务需要由中央政府管理,这是学习的美国的中央和地方分权制衡的思想,故D项正确。

5.(2016·湖北联考)列宁在评价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时说:“在亚洲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中,是什么经济必要性使得最先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土地纲领能够被人接受呢?这是因为必须摧毁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封建主义。”这反映了导学号 42442475(A)A.封建土地制度依然在中国占支配地位 B.“平均地权”政策具有很大空想性 C.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是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 D.俄国革命受到了“平均地权”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材料强调的是反对封建主义的必要性使中国人能接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土地纲领,A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土地纲领“平均地权”中国人能接受,没有论述其是否能落实即具有空想性与否,B项排除;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任务不仅是反封建,还有反侵略,因为封建土地制度是封建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中国人要“摧毁”,但不能反映是否是首要任务,C项排除;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6.(2016·河南联考)1919年,李大钊发文赞成“由人类以至禽兽都有他的生存权,依协和与友谊的精神构成社会本身的法则”的道理。从人类互助进化的过程来看,他认为这是“由个人主义向协和与平等的方面走的一个长路程”。1921年,梁漱溟发文,公开打出“东方化”和“新孔学”的旗帜。这反映了导学号 42442476(B)A.新文化运动阵营开始分裂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知识分子积极探索救国的道路 D.保守主义思想在中国迅速发展

[解析] 新文化运动阵营开始分裂是李大钊与胡适的问题和主义之争,故A项错误;李大钊思想属于社会主义思潮,而梁漱溟思想属于文化保守主义,材料反映的是两种不同思想,说明知识分子积极探索救国的道路,故B项正确;梁漱溟思想不属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故C 2 项错误;李大钊思想属于社会主义思潮,不属于保守主义思想,故D项错误。

7.毛泽东在谈到一份党代会的政治报告时说:“报告里边有这几个大题目,都可以讲。但是重点是两个,一个是社会主义改造,一个是经济建设。这两个重点中主要还是在建设,这个报告的主要部分,三万字有三分之一是讲建设。”可见,这次会议最主要议题是(B)A.总结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B.探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作出人民公社化的决定

[解析] 从材料“一个是社会主义改造,一个是经济建设。这两个重点中主要还是在建设,这个报告的主要部分,三万字有三分之一是讲建设”予以分析。总结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是议题,但不是最主要议题,故A项错误;“这两个重点中主要还是在建设”、“三万字有三分之一是讲建设”说明最主要议题是关于建设问题,故B项正确;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后的1958年,故C项错误;作出人民公社化的决定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故D项错误。所以应选B项。

8.(2016·海南七校联盟)1922年出版的《先驱》创刊号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了“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这说明当时导学号 42442477(C)A.中国共产党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成为一个学术问题 C.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必须发展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 D.中国共产党还未认清中国的客观情形

[解析] 依据材料“1922年出版的《先驱》创刊号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了‘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可知中国共产党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可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不是成为一个学术问题,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了“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可知马克思主义者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故C项正确;依据题干材料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了“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地结合国情研究马克思主义,服务于中国,故D项错误。

9.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加拿大国际友人的谈话中,谈到了“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主张(A)A.有利于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建设 B.确定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D.推动安徽、四川开始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解析] 本题知识依托主要是邓小平理论及1979年中国经济发展等相关史实,主要考查运用基础知识解析材料信息的能力。B、C两项的史实完成的时候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早期,D项的史实则是在1978年,均与材料信息不相符。正确答案为A项。

10.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邓小平的这段话(D)A.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

B.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 D.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的思想特点,考查学生准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邓小平的这一主张前提是认识到中国在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上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巨大差距,进而主张学习西方,反映邓小平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A、B、C三项错误。

11.“小平同志晚年提出了许多十分重要的思想,特别是他一九九二年的南方谈话,澄清了当时困扰着人们思想的一些十分重大的问题,为我们这一代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南方谈话澄清的重大问题是(D)A.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B.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D.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邓小平理论以及材料的理解。从材料“一九九二年的南方谈话,澄清了当时困扰着人们思想的一些十分重大的问题”可知邓小平南方谈话主要解决困扰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问题,即社会主义的本质论述,故本题选择D项。

12.(2016·岳阳)“南方谈话”是在总结国内**和国际变局、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和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产生的,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它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邓小平“南方谈话”(D)A.最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B.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 C.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D.打破了认识误区坚定了改革信心

[解析] 1985年3月,邓小平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重要论断,故A项错误;1979年11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社编委会副主席时,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故B项错误;1997年中共15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 导思想,故C项错误;“南方谈话”阐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核心命题,深刻地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6·芜湖)最近几年民生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民生”一词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话语之一。

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压倒全场)时代也。„„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而况追逐于人已然之末轨者之终无成耶!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1905年10月20日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请结合中外史实,评述孙中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提示:(1)论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应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一同进行;或在进行社会变革的同时要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

(2)论证:(材料)二十世纪以民生主义为主流的时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虽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由于不重视民生,致使人民贫困、社会动荡;我国目前时机有利于将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一同解决。(史实)三民主义的弊端,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辛亥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

(3)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想法美好,不可能实现。14.(2016·株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12月)材料二 这个贫农大众,合共占乡村人百分之七十,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没有贫农阶级(照绅士的话说,没有“痞子”),绝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绝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偏向。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批判地接受中国的与外国的历史遗产,反对任何唯心主义的或机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部分)》

(1945年6月11日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基本主张。

(2)毛泽东在材料二中提出了什么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是如何实践这一观点的?其成效如何?

(3)依据材料三,你是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意义。

[答案](1)主张:分清敌友,是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首要问题。(2)观点:贫农是最革命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中坚。

实践:在农村发动武装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成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并领导中国人民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科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批判地继承了中外文明遗产。

意义:总结了我国民主革命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错误思想,使全党的认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达到了空前团结;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五篇:《高考领航》2013年高考大一轮复习

2013高考领航诗歌鉴赏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赏析:

此词 首句直出“恨”字,“千万”直贯下句“极”字,并点出原因在于行入远“在天涯”,满腔怨恨喷薄而出。“山月”三句写景,旨在以无情的山月、水风、落花和碧云,与“千万恨”、“心里事”的有情相形,突出思妇内心的悲戚和哀伤。同时也寄寓着诗人遭受统治阶级排挤,不受重用的悲凉心情,也是感慨怀才不遇的作品。在在堪恨,在在堪伤。而远韵悠然,令人讽诵不厌。

“摇曳碧云斜”,碧云动荡间,日已西斜,联起前句,有陡然将镜头拉之开阔之地的感觉,结局虽短促,但余思袅袅,咀味绵长。此词写得朴素自然,明丽清新,没有刻意求工、雕琢辞句,却能含思凄婉,臻于妙境。

作者:

温庭筠(约801—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3lian.com温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著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居江淮,后定居于鄠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早年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淮间。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性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清新明快,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集》。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巽子》,原本不传,《太平广记》引录甚多。

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

黄庭坚

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

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

②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

③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试题】

1.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

2.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的声音: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

2.不恰当。表面看,这首诗确有不合常理之处,但其实十分高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欣赏画中景而产生幻觉的以中国独特感觉,从而赞赏画的高度逼真。批评者确未能领悟诗的这种佳趣。

(201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辽宁卷)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中国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四年(1067)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遭到贬谪。黄庭坚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是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鉴赏】

《题郑防画夹》共有五首,是作者题咏郑防画夹中作品的诗,这是第一首。郑防是藏画的人,画夹大概相当于现代的集锦画册之类。

这首诗题惠崇的画。惠崇是僧人,能诗善画。《图绘宝鉴》说他“工画鹅、雁、鹭鸶”;《图画见闻录》说他“尤工小景,为寒江远渚,潇洒虚旷之象,人所难到”。正因为惠崇的山水、花鸟饶有诗意,才格外引起诗人品题的兴味。王安石、苏轼都有诗题咏他的画。苏轼的七绝《惠崇春江晚景》,更是脍炙人口。黄庭坚这首诗的首句六字,既点明画的作者,又描绘出画境。画中景物并不止“烟雨”、“归雁”,但作者有念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诗中给人们展现了一幅烟雨归雁图。二三句承上,一气而下,写因欣赏画中景色而生幻觉:恍惚之间,好像坐在潇湘、洞庭的烟波之上,目送行行归雁,乡情油然而生。诗人很想唤一叶扁舟,回归故乡。第三句中的“唤”字,有的版本作“买”。“买”字不如“唤”字灵活。这三句不仅笔致疏朗轻淡,传写出画中的“虚旷之象”,而且化画境为实境,融入思归之情。第四句从前三句中跌落,描写诗人身心已沉浸于幻境之中,忽听得友人说:“这是丹青!”才恍然省悟,知道错把画境当作真境。这样结尾,峰回路转,饶有情趣。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郭熙《林泉高致》),诗画有相通之处。因此,诗歌可再现画境。但以诗题画,一般不宜于全写真境,更不宜全写画境。全写真境,变成了山水景物诗,不成其为题画诗;全写画境。用诗句一一描述画中景物,无异于舍弃诗歌的想象和抒情之长,容易写得呆滞而无生气。沈德潜说杜甫题画诗“全不粘画上发论。如题画马、画鹰,必说到真马真鹰,复从真马、真鹰发出议论。后人可以为式。”(《说诗晬语》)他的《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便从画面引出真景,又由真景返回画景。黄庭坚这首诗,便学习了杜甫题画诗的手法,使画中之景与画外真景水乳交融,并同人的感情发生交流。

《晓至湖上》

[清代]厉鹗(五言古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

厉鹗(1692─1752)清代诗人。字太鸿,号樊榭,钱塘人。公元1720年(康熙五十九年)考中举人,但未能考中进士。公元1736年(乾隆元年)参加“博学鸿词”考试,再次名落孙山。此后,终身未仕。在词方面具有极高的造诣,为浙西词派中期的代表。在词派问题上,推祟姜夔、张炎等人为首的宋词南宗,贬低辛弃疾等人的北宗。厉鹗以“清”与“雅”作为词好坏的标准。也长于写诗,特别是五言诗,与杭世骏齐名。读书搜奇嗜博,钩深摘异,尤熟于宋元以后的掌故。著有《樊榭山房集》、《辽史拾遗》、《东城杂记》、《宋诗纪事》、《南宋杂事诗》等书。其中《南宋杂事诗》一书,采诸书为之注,征引浩博,为考史事者所重。作品注释

1、湖:杭州西湖。

2、折:弯曲。

3、景:影。

4、红树:指开满红花的树。

5、乱莺啼:指到处都是黄莺的啼叫。

6、长(cháng):茂盛。

7、人意:游人的心情。

8、萧鼓:吹箫击鼓,指游船上奏着音乐。

9、几船归:意为有许多船归去。

10、舴(ze)艋;小舟。

作品简析

《晓至湖上》载于《清诗选》,是清代浙西词派的代表人物厉鹗的作品。此诗曾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的语文试题中。

这首诗情感丰富。从“人意静”、“寒雾生”等语可以看出作者喜爱幽静;“临水”、“稍见初日开”等词句则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之意;而从“安得学野凫”、“逐清景”又可看出作者向往自由以及对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是写景名句。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看,此联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听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同时采用了对偶的手法,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形象丰满,层次分明,构建了开阔、淡雅、幽静、清新的意境。

春暮西园

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

菜畦:指菜地,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种蔬菜的田。清阮元《江定甫梦游益都冯相国佳山堂作诗一首余曾游其地因和其韵》:“宰相荒园半菜畦,石屏风外是沙堤。” 洪深《劫后桃花》三:“园的那一头,大洋屋旁边,还有小小的一个菜畦。”

【试题】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参考答案】

答案角度提示:

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彩。

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作具体分析,也可以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

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暮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2011年高考湖南卷语文试题)

【作者简介】

高启(1336~1374)元末明初文学家。字季迪,号青丘子,晚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少有志于功名,张士诚据苏州时,为其参政饶介所赏识,结交甚广,然终未仕。后对政治完全失望,隐居乡里。明初应召赴南京参与修撰《元史》,后任翰林院编修,不久授户部侍郎,他坚辞不受,仍归田里。朱元璋以为他肯不合作,借苏州知府魏观改修府治案,将其牵连斩决,年仅39岁。高启大部分活动是在元末,许多诗作体现了元末的文学精神。高启著作,诗歌数量较多,初编有5集,2000余首;后自编为《缶鸣集》,存937首。词编为《扣舷集》,文编为《凫藻集》,另刊于世。明人徐庸编有《高太史大全集》。

【鉴赏】

这首《春暮西园》诗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

一、并有“明代诗人之冠”美誉的诗人高启的作品。从诗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田园诗,写的是晚春时景。首句“绿池芳草满晴波”,“绿”、“芳”,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春天美景,“晴波”即阳光,“满”字形象地写出阳光洒满水池的景象。次句“春色都从雨里过”,点明春天的气候特点以及春色将尽的情景,从春天的多雨更衬托出阳光的可贵。

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末句“菜畦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畅流转,意象动静皆备,丰富唯美,写景状物虚生相生,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王国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幽远深沉,凄婉哀怨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赏析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山河无定数,画角①声中,牧马频来往。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幽怨从前何处诉,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②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①画角,古乐器名。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制成,也有铜制的。因外加彩绘,故名。②“青冢黄昏路”化用了杜甫的《咏怀古迹》中的诗句——“独留青冢向黄昏”。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清贵族公子,隶属满洲正黄旗。是康熙的御前侍卫,康熙出行,总令他随驾出征。纳兰词酷似李后主,清初著名词人陈维崧认为:“《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陈维崧甚至把李煜与李璟的成就加到纳兰性德的身上。他的词凄婉哀怨,冷峭绝伦,而又清新隽秀,真率超逸。

这首《出塞》词是纳兰性德到关外巡察时所写。

词的上片写眼前之景,景象广袤空阔,荒凉凄冷,情感凄婉哀怨。

词人一开篇就感慨古往今来的兴亡盛衰,从古到今,山河是没有定数的,此时姓觉罗氏,彼时有可能姓叶赫那拉氏,江山的轮回是不以人的意愿而发生逆转的。这句写意气势博大,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法言语的无奈。从纳兰性德的身世来看,他虽然贵为皇族,但也没有主宰江山的机会,然而跟从皇帝出行的经历,使他对国家的理解更为深刻,使他对时局的变迁更为敏感。作者并没有沉溺于伤感,而是把思绪从对历史拉回到了现实,在眼前,他看到了塞外营训的场景。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往”,此句看似平淡,却让人浮想联翩。军营中,号角声起,只见战士们横刀立马,神情严峻,将帅一声令下,他们便在马背上来来回回地操练,拼杀,好一幅壮观的场面。可是,此时的威武严整,并不一定能够使一个国家长久持续下去,它也许会在一夕之间烟消云散,这怎能不让人伤感?一代一代的王朝不都是这样轰轰烈烈而来,又这样失魂落魄而去?战场上的撕杀声,似乎也暗藏着几份悲伤。从结构上来说,第一句是后两句的一个概括,而后两句又是第一句的具体展现。

虽然塞外的景象广袤壮美,作者并没有因此而心情愉悦,在他眼中,弥望的仍是一片荒凉,这满目的荒凉又能给谁诉说呢?“荒凉”一词,既是自然景象的真实写照,又是作者心绪的如实昭示。秋天,万物凋零,落叶满地,一派衰败之象,可谁又能说这不是作者心境凄凉的抒写呢?作者贵为皇族,虽然没有出生入死的经历,但仍然心存忧患,多少王朝就是在这起起落落中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中,清王朝也不例外。西风,即秋风。枫叶经霜会更红艳,越红离凋谢就越近。季节地逝去,风干了自然界的一切,但却风干不了作者满腹的忧愁。在此,作者借景烘托,把幽深的情愫收藏在深秋的枫叶里。

词的上片,无论写景抒情,都没有雕琢的痕迹,以复杂的思绪引出眼前的景象,片末看似以景收束,却景中带情。景中情感的流露,水到渠成,不事雕饰。

词的下片抒发自己的报国志向无法实现的幽怨,景象气势磅礴,纵横驰骋,情感婉约深沉。“幽怨从前何处诉”,应为从前幽怨何处诉,古人作词,为了韵律的需要,往往在词序上作以调整。“从前幽怨”到底指的是什么幽怨呢?就下文“铁马金戈”而言,应该指的是不能报效国家,纵横沙场的幽怨。纳兰性德是康熙帝的御前侍卫,按理说,他有条件也有能力领兵打仗,但作为一个封建帝王的臣子,做事是不能随心所欲的,其所作所为还得服从皇帝的安排。“何处诉”一语,就道出了他内心深深的孤独,也许是英才盖世,也许是位高权重,才使他的周围变得冷清。

作者虽然志向高远,可又能如何呢?最后不也是像王昭君那样“独留青冢向黄昏”?王昭君曾经因为没有贿赂画工毛延寿而被汉元帝错选作单于呼韩邪的妻子。为了汉与匈奴的和好,她远离家乡,可是最终还不是变成了一堆黄土,有什么用呢?自己空有一腔铁马金戈,气吞万里的报国之志,可拥有这样的志向不也是徒劳的吗?

作者心情沉重,他自我叩问:如果有人问我对理想的情意有多深?那就去看看深山中的夕阳与深秋中的细雨。“深山”“夕阳”“深秋”“雨”这几个意象悲凉凄冷,让人生发出一种挥之不去又无法形容的伤感。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是很执着的,但却没有一个实现的途径,所以他的心头淤积着太多的郁闷。但这种情感的表达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对景象的具体描绘展现出来的,婉约深沉,耐人寻味。

这首词从整体上来说,景象博大磅礴,情感凄婉幽怨,自然流畅。面对塞外景象,作者以景写情,又以情带景,使情与景、形与意融为一体。而上片写眼前之景,下片写从前之志,虚实形成对比。就整首词来看,手法娴熟而精到。

《蝶恋花•出塞》赏析

今古山河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注]此词为纳兰性德从康熙皇帝出塞之作,时年29岁。

1.今古山河无定据。

定据,一定的准则。

翻译:古往今来,大好河山并没有一定属于谁的准则。

首句破空而来,对苍茫大地之变化无常作了诗哲式思考,奠定了全诗的深沉雄浑的格调。作为皇室贵族,跟随一代明主康熙出巡,纳兰性德却有如此超凡感悟。

2.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画角:军队中的号角。牧马:战马,此指铁骑,征骑。

翻译:在高亢的号角声中,征骑频繁地来来往往。

此句是诗人出塞时眼前所见之景,通过“画角”“牧马”意象的捕捉,传达了边塞特有的雄壮、紧张、激昂场景。

3.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满目:满眼所见。西风:秋风。

丹枫:深秋树叶变红后的枫树。

翻译:满眼所见边塞之景一片荒凉死寂,我可以与谁交流这种复杂的感受呢?深秋的寒风已把枫树的叶子也吹红了。

此两句在前两句的基础上,情绪又是一转,词人不只看到了眼前荒凉艰苦的边地环境,也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人生无常的荒诞感。

4.从前幽怨应无数。

从前:往昔,先前。幽怨:郁结于心的愁恨。

翻译:在边地上,往昔郁结于心的愁恨应该有无数个。

下阙此句词人由眼前的边塞展开联想,追想边地上发生过的恩怨情恨。

5.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铁马金戈:战争。青冢:王昭君墓。

翻译:在战事频仍中,王昭君孤身出塞和亲,黄昏时分踏着小路走向昭君墓。

此句承下阙首句,以点代面,从王昭君的边塞“幽怨”入笔,传达词人的慨叹。

6.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几许:多么,何等。

翻译:王昭君对边地的无限深情到底有何等地深沉呢?边地深山的落日无言地散发出余晖,深秋时节的冷雨无声地飘飞。

7.此词的表达方式有描写,有抒情,有议论,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此词在表现手法上最大的特色是,点面结合,借用典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词人所精选的意象,组成了一幅既壮阔悠远又凄清怅惘的意境,传达了词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其中,词人最特别的思想情感就是作为一个年轻有为的贵族,对江山无常、人生意义的思考。

纳兰性德悼亡伤逝之词哀感顽艳,令人不忍卒读,边塞行吟之篇则清怨苍凉,另是一番风味;但一个“情”字却是共同的。谢章铤说:“长短调并工者,难矣哉。国朝其惟竹坨、迦陵、容若乎。竹坨以学胜,迦陵以才胜,容若以情胜。”(〈赌棋山庄词话〉)而读这首词,深知谢氏此言不虚。

这首出塞词,当为纳兰性德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奉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塞远赴梭龙途中所作,那时他二十九岁。

“今古河山无定据”,是一句断语,也是词人的感叹。它横空出世,有上下千年、纵横万里之慨。从中可以看出史学家的深沉,哲学家的睿智,以及文学家的深情。

情语之后,紧接以景语:“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词人挥舞画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充满动感的边塞景物图。这既是眼前的实景,又使人联想起历史上的一幕幕活剧。这里有秦始皇“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有“汉家自失李将军,单于公然来牧马”;„„等等,等等。画角声声,牧马频骤,这不正是“今古河山无定据”的形象写照吗?

岁月倏忽,往事已矣。今天,当词人风尘仆仆,奔走在边塞道路上的时候,只间满目荒凉,惟有如火如血的片片枫叶在萧瑟西风中飘摇,似乎在诉说着无穷的幽怨„„

词人仿佛听见了“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呐喊,也仿佛听见了“出师为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仰天长叹„„

词人仿佛看见了“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的美人身影,也仿佛听见了“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的哀伤旋律„„

不论是肝肠如火的英雄,还是色笑如花的美人,不论是彪炳青史的古贤,还是俯仰古今的来者,都笼罩在这一往深情之中。不信,请看那深山夕照,深秋烟雨„„

下载2018高考语文(人教)大一轮复习专题练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高考语文(人教)大一轮复习专题练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 文 教 案(最终定稿)

    语文 教 案 ------人教版第一册冯晓溪 北星小学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案 入学教育 教材简析: 本课由四幅图画组成,分别以“欢迎新同学”、“学习语文很快乐”、“良好的读写......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2讲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复习练案(共5篇)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22讲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复习练案 岳麓版必修2 一、选择题 1.(2015·重庆)1920~1929年,美国工厂生产率增长了55%,工人的......

    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练案5图文转换

    专题练案5 图文转换 本练案共20题,每题6分,共120分,用时120分钟 一、基础训练(30分) 1.(原创题)下面是某校清明节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

    语文人教五年级下册 草船借箭 练习题

    《草船借箭》习题 -、给加粗的字注音 丞相( ) 饮酒( )都督( )惩罚( ) 水寨( ) 呐喊( ) 调( )度 二、课文中出现了很多带“然”的词,请用线把他们和后面的解释准确地连起来,并选择带“然”的......

    一 年 级 语 文 复习教 案(大全五篇)

    一 年 级 语 文 复习教 案 第一课时(拼音) 教学目标: 1、复习字母表。 2、能熟练地拼读音节,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母表。 1、背诵字母表。 2、按字形......

    音 乐 复习教 案

    音 乐 复习教 案 三 年 级 凌 河 小 学 潘 建 凤 2011、6 课型:复习教学目的: 1、能用正确的气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复习讲解每首歌曲的重、难点及......

    作 文 复习教 案

    作 文 复习教 案 作文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要写好一篇作文,除了平时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认识和掌握事物的特点,积极积累写作素材外,还必须具备审题、确定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文......

    2018高考英语大一轮复习Module1LifeintheFuture检测

    Module 1 Life in the Future Ⅰ.语法填空 What might the future be like? Here are some interesting 1. (prediction). More than 2 billion Chinese travel during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