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江西公务员面试热点:大学生传销悲剧
2018年江西公务员面试热点:大学生传销悲剧
【面试题目】
对于“传销”我们并不陌生,这个毒瘤谋财害命、荼毒百姓早就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近年来我们发现“传销”对大学生群体的戕害,开始呈现上升趋势。网恋、找工作、创业、好友介绍投资等,都可能成为传销组织诱惑大学生掉入陷阱的途径,这给大学生群体带来了巨大的身心伤害,甚至还会演变成刑事案件,影响社会稳定,这应引起我们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吸引这些“天之骄子”步入传销难以自拔?又该如何避免再次发生这样的悲剧呢? 【中公解析】
探究原因,我们发现,导致大学生深陷传销组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第一,创业赚大钱是一个最常见的诱因。大学生群体年龄普遍在90年左右,作为大学生虽然知识水平较高,但毕竟初入社会,涉世未深,容易轻信他人,再加上这些有理想和抱负的年轻人,都不安逸,很有想法,对传统工作不满意,梦想着有朝一日发大财,一旦遇到“完美”的创业方案,立马热血上涌,渴望通过这些方案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于是加入这一行业,最终导致被骗。
第二,传销组织本身的特点。传销组织的发展过程往往是“杀熟”,大学生把亲戚朋友都招引进来,即使后来醒悟,却已欲罢不能,没有退路,只能继续往下做。这是有些传销组织能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第三,对于有些大学生而言,情感上的缺失,也往往成为加入传销组织的诱导因素。在当前强压力快节奏的社会背景下,很多大学生从学校初入社会时很不适应,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而传销组织又很有一套“蛊惑”人心的说辞和流程,最终导致有很多传销组织里的大学生,把传销组织当作依靠,用“九分是情感,一分是事业”所谓的“组织文化”来麻痹自己,最终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不管怎样,传销组织的行为对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和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都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必须要予以严厉打击。但是,传销属于涉众型经济犯罪,涉及人数多,地域跨度大,资金面广量大,传销人员也经常采取各种反侦查手段,化整为零隐入居民区,隐匿资金流向,让证据链缺失,使得打击起来难度很大,这就需要我们社会各界共同行动起来,形成合力,共同应对这一问题。
首先,政府要继续加大对传销组织的打击力度。一方面,要落实公安、工商、房产、电信、金融等各相关部门的相关责任,强化对传销行为的联合执法;另一方面,对于发现的传销组织,不应简单地口头教育罚款了事,要按照情节严重程度适当加大处罚力度,加大从事传销行为的违法成本,形成震慑力。
其次,学校也要强化教育引导作用。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告诫他们所有成就都来自劳动,“不能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寄希望于一夜暴富,而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从小事做起。”尤其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项活动来开展防范传销的宣传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安全意识,避免他们陷入传销陷阱。
再次,大学生自身也要形成理性认知。作为即将踏入社会职场的年轻人,更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不急功近利,同时也要在平时多主动学习防范以及应对传销的技能,提升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在碰到传销危险时能采取恰当有效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如何在2018江西公务员面试中得高分
第一步:审题要明确:在答题的过程中很多同学不能很好地审清题目,在答题的时候只是凭自己直觉去答题,所有的题目都按照自己固有的思路去作答并没有很好地根据题干要求去答题,甚至有些同学审题的时候把题型审错了,在答题的时候非常的混乱,所以在审题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题型和题干,根据不同的题型用不同的作答思路进行作答。建议同学们要多练习审题,形成条件反射,保证在考场紧张的情况下答题思路的正确。
第二步:答题要有针对性:在模拟练习的后期很多同学会出现答题套路化,思维模式固化,进到考场之后会存在想要快速地答完题目的心态,这个是要克服的心态,在答题的时候不能很好地知道答题的思路,总是很盲目的进行答题,在答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每种题型的答题思路都熟记于心,以便答题的时候能够更有针对性,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把讲过的题目烂熟于心,一旦遇到类似的题目便可以很快地完成答题,而且对于自己模拟过和知道的题目也要做到非常的熟悉,以便帮助自己在遇到生题完全没见过的题目的时候至少有话说,不至于让自己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当自己有话说的时候就不会特别紧张,让自己能够很好的表现。
第三步:考前的冲刺:在考前学生们容易出现紧张、不安的情绪,并且有的同学会出现头晕恶心的现象,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放松心态、调试心情,在考场上要面带微笑,因为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答题的时候面带微笑,自信、从容地坐在考场里。
面试的结果是由你的努力程度决定的,你的面试成绩和你的努力是成正比的,要和时间赛跑,在有限的时间里,超越自己,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希望大家能够努力一把,在人生的转折点上,有一个完美的转身。
第二篇:2014年江西公务员面试热点
2014年江西公务员面试热点:“城市病”缘何而生? 北上广等特大城市“城市病”比发达国家严重,好于一些发展中国家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这样说。
然而,在当下中国的一些城市,品咂这句话却让人别有一番滋味。
早上一上班,北京的白领王梅就赶紧打开电脑查询空气质量,家里老人正等她回电话,看能否带孩子出去活动。看到PM2.5浓度在300微克/立方米以上,王梅不由地叹了口气。下午下班,广州的公务员龚翔一出单位就遇到了大堵车,10分钟的车程竟然开了1个多小时,踩刹车直踩到脚软。一看手机,拥堵级别为深橙色的“严重拥堵”。
晚上到家,上海的打工者李小柱推开出租屋房门,一股方便面的味道扑鼻而来。20平方米的小屋住了8个人,每张床铺每天租金19元。为了这19元,“蚁族”们省吃俭用,有人甚至一天三顿都吃方便面„„
日复一日,这样的场景正在今天中国的许多城市上演。人口膨胀、住房紧张、就业困难、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公共安全事件频发,我们在享受城市生活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愈演愈烈的“城市病”。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的‘城市病’问题已较为严重”,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坦言。
先看交通。资料显示,美国人上班平均单程花费25.1分钟,其中纽约34.6分钟,为全美最高。而北京通勤时间平均为1.32小时,单程约为40分钟,上海单程约为36分钟。再看环境。美国最出名的“污染城市”洛杉矶,其PM2.5年均浓度也仅20多;日本东京则在20以下。而去年我国北京、上海、广州PM2.5年均浓度分别高达89.5、62、53。“我国北上广等特大城市的‘城市病’状况,比发达国家严重,比一些发展中国家则要好些”,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教授陆铭说,在泰国首都曼谷,由于车速过慢,甚至出现过3个月内有900名孕妇因堵车被迫在轿车中分娩的情况。曼谷的交通警察不但会指挥交通,还会替孕妇接生!
截至去年底,我国超过1000万人口的城市有6个,超过400万人口的城市为21个,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已达127个。面对蔓延加剧的“城市病”,大城市的发展倍感纠结。
那么,我国的“城市病”究竟因何而起?城市“生病”就是因为太大吗?
“城市病”病因多元
规划布局不完善、功能定位不合理、管理方式不科学,深层次看有体制机制性原因根据世界城镇化发展规律,当城镇化率在30%—50%时,“城市病”处于显性阶段;城镇化率为50%—70%时,“城市病”可能集中爆发。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率30%—70%的快速发展阶段,又在短短30多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城市化进程,因此,我国的‘城市病’往往是‘急症、慢症、并发症’共现”,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说。
具体分析,我国“城市病”的成因是多元的。
——规划布局不完善。
以北京的交通为例,在一般人印象中,北京堵车似乎是因为人口大量涌入、机动车增长过快造成的,于是,北京出台了限牌、限行等措施,但收效不明显。
“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并不必然导致交通拥堵,东京市区汽车保有量早已突破800万辆,但因出行需求少、管理规范,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拥堵状况”,陆铭说,长期以来,北京将政府部门、商业中心、公共服务机构集中在市中心,人口到郊区居住,这种“职住分离”的规划布局导致城市建设“摊大饼”及居住点、工作点、活动点分离,使人们的出行需求倍增,必然会加大交通压力。
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距京30公里的河北燕郊,对于住在这里的30万人来说,家只是一张供晚上睡觉的床,他们工作在北京,每天都要“跨省上下班”。
曾几何时,我国城里人过的是“工作在前院,睡觉在后院,上学看病一个院”的生活,许多机关大院、企业大院成为人们最主要的活动范围,几乎不会给社会带来出行压力。如今,这种被我国大多数城市抛弃的生活模式,却被一些发达国家重新拾起。在新加坡,政府大力倡导“垂直城市”的规划理念。一个大的楼宇群,楼上居住,中间是商圈、服务加餐饮,底层是地铁和公交,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生活。要出门时,电梯坐到一楼,公交地铁就来了。——功能定位不合理。
时下,我国许多城市想追求的定位太高,想承担的功能太多,使城市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到2012年,全国有3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设金融中心,几乎涵盖了主要的省会城市,其中也包括金融基础薄弱的西部城市。有意思的是,东北三省省会和大连市都提出要建设区域金融中心,西北的乌鲁木齐、兰州和西安也都提出要建设区域金融中心。
——管理方式不科学。
“我国香港人口稠密,人均道路仅一尺左右,但在高峰期却不会大堵车,奥妙就在于精细化管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说,内地一些城市红绿灯时长固定不变,而在香港,政府经常调查每个路口在高峰期的车流量、每个灯放行的车辆数,进而灵活调整红绿灯时长;内地一些城市路面上很少见到交警,而在香港,不仅电子摄像设备密布,1700多名交警还骑着摩托车四处巡视;香港还提高汽车的牌照费、停车费、燃油税和环境税,只有不足10%的香港市民每天开着私家车出行。
从深层次看,我国的“城市病”有政绩考核体系、财税体制不完善等体制机制性原因。一段时间以来,在过于看重GDP指标的考核“指挥棒”下,一些城市重“项目”轻“承载”,争抢大型项目,拒绝产业外移;一些城市重“面子”轻“里子”,宏伟的摩天大楼与脆弱的下水道并存,一遇暴雨就会造成内涝和交通瘫痪;还有一些城市“亲商”有余“亲民”不足,商业地产开发往往超出规划强度,致使周边基础设施容量不足。城市华丽而羸弱,“城市病”也就不请自来了。
“以土地财政为代表的不合理财税体制,是一些城市房价高企的重要因素”,蔡继明说,一些地方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卖地收益,想方设法人为推高地价;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房地产税费,则对房价上涨听之任之,对中央政策消极敷衍。
由此可见,“城市病”的病因是多方面的,这些病因大城市有,很多中小城市也有,不能把“城市病”看成是大城市的“专属病”。
“城市病”与城市大小无关
发达国家的不少大城市已告别“城市病”,而国内一些二、三线城市正在“发病”“‘城市病’与城市大小没有必然联系。再大的城市,只要规划合理、管理有力,‘城市病’也会缓解;再小的城市,如果定位贪大求洋、管理混乱无序,也会爆发严重的‘城市病’”,陆铭说。
事实上,发达国家的不少大城市已告别“城市病”。
1910年,美国纽约人口不足200万,却遭受着严重的空气污染,只有5%的人活到60岁,20%的幼儿活不到5岁。如今,纽约大都会区人口超过1800万,不仅治好了“城市病”,还获得美国最佳旅游城市桂冠。
上世纪50年代,英国伦敦人口不足800万,却发生了世界上最为严重的“烟雾”事件。警察大白天要打着火把才能指挥交通,伦敦城里到处都是咳嗽声,一次烟雾事件,仅4天时间就死亡4000多人。如今,伦敦大都会区人口超过1200万,却重现了蓝天白云。
与之相反,国内一些二、三线城市却正在爆发“城市病”。
——《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显示,北京因交通拥堵使人均上班出行比正常时间多耗时14分钟,位居全国最堵城市。然而,接下来的排名让人颇感意外,常住人口只有760万人的河北唐山市以人均上班出行多耗时13分钟位居第二。
——据环保部监测,2013年我国空气质量最差的十大城市是:邢台、石家庄、邯郸、唐山、保定、济南、衡水、西安、廊坊和郑州。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均不在其列„„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
大城市特有的规模效应反而更有利于治理“城市病”
国内外实践已充分证明,不能将大城市与“城市病”画等号。实际上,大城市特有的规模效应反而更有利于治理“城市病”。
“打个比方,一个20名学生的班需要1个老师,一个40名学生的班也只需要1个老师。换句话说,同样的公共服务支出在大城市能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不仅如此,有些公共服务的提供必须在大城市才可行”,陆铭说。
比如,只有城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时,发展地铁才是经济上比较有效率的,而只有建成大规模的地铁网络,人们才可能摆脱对小汽车的依赖,乘坐公共交通出行,从而缓解交通拥堵。
再如,服务业的发展有条“进门人口数量”法则:开店要装修、要租金,只有进门消费的人多到一定数量,才能抵消这些成本进而盈利。因此服务业往往更多集中在人口集聚的大城市。大城市通过提高服务业比重,不仅能吸纳大量就业,还能降低单位GDP的排污量。“21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两件事,一是美国的高科技产业;二是中国的城市化。”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如此预言。大城市的出现是市场的选择,人口向大城市集聚是世界城市化的主要模式,发展大城市对中国经济意义重大。既然“城市病”不是因为大造成的,我们就不应因噎废食、因“病”废大,而应在发展中小城市的同时,重视大城市的发展,同时治理其“城市病”,使整个城市化进程科学健康,形成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的合理结构。
第三篇:2014年江西大学生村官面试热点
2014年江西大学生村官面试热点:中国经济金腰带
热点概述长江经济带建设回顾
1985年9月 “七五”计划提出东中西部的概念,要求加快长江中游沿岸地区的开发,大力发展同东部、西部地带的横向经济联系。
2005年 长江沿线7省两市签订《长江经济带合作协议》,但因各省市行政壁垒等因素,使得长江流域的航运和经济一直被割裂,该协议效果不大。
2013年9月 国家发改委会同交通运输部在京召开关于《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研究起草工作动员会议,当时包括上海、重庆、湖北、四川、云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9个省市。
2014年3月5日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这意味着长江经济带建设明确为国家战略,将给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014年4月25日,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时提出,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
三天之后4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重庆召开11省市座谈会,研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国家发改委负责人汇报了长江经济带建设总体考虑和相关规划。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11个长江经济带覆盖省(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汇报了对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思考和建议,贵州和浙江两省确定被纳入。
如果说,一代伟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恢宏史诗;那么,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调整战略布局,在中国腹地画的“一条线”,必将舞活“一条龙”。
相关评论
长江商报:湖北位于长江中游,是长江流径最长,岸线资源最丰富,经济关联度最高的省份,工业体系比较齐全,科教文化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经济总量位居长江中游地区第一位、在沿江11个省市中居第四位。湖北长江经济带是全省优质粮棉油和水产品的主产区,是汽车、冶金、化工、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的聚集区,是全省大中城市连绵带,具有联系“两圈”的“链条功能”,是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空间主轴。
湖北建设长江经济带,将依托湖北科技、产业、市场和区位优势,发挥在中国经济新支撑带建设中的关键性承启作用和“领唱”作用。同时,进一步增强发展实力和活力,贯通“中三角”、“长三角”和成渝城市群,建成经济新支撑带的重要支点。
湖北日报:长江经济带承东启西、辐射南北,是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去年8月,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落子长江龙头城市上海,长江流域的改革开放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华龙网:长江经济带贯穿11个省市,这是每个省份跨越发展的绝佳良机,抱团发展、优势互补就能实现大于11的整体效应;继续沿用以往的模式,不互通有无、消除各种壁垒,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就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沿线省市要主动投身大的环境中去,取长补短、借鉴吸收,融入经济带发展大势的同时,全面深化本省的改革,实现整体和局部的“双丰收”。建设长江经济带,最重要的依托在于长江,所以要更加注意长江水质的保护,只有这样,经济带才能又快又好的健康发展。
网易:“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在于经济,长江则标注了经济带的地域。就目前而言,长江经济带没有统一明确的产业整体规划,上游做什么,下游做什么,中游做什么,需要有国家层面的调控。再不能“各敲各的锣,各唱各的戏”,而应整合资源、物产、人力、技术、资金等多个方面的基础。就落实层面而言,沿江产业带的税收标准、高速路费、农产品流通认证等环节,都可以实行“一票制”、“互惠通”,从而让长江真正成为带动小半个中国都
活跃起来的黄金水道。
模拟题
谈谈你对“长江经济带”建设的认识?
参考解析
李克强总理在重庆召开的座谈会上,陈述了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构想。这想法多年前便已提出,却一直未有具体规划和全面推行,今次能否有更大的政策驱动尚待观察,但或许可寄予较高期望,其原因有:(一)建带条件更趋成熟。(二)中国经济总体发展对建带的需要更为迫切。(三)中央领导班子更为积极进取,重实干而少空话。
建设长江经济带,打造中国式“莱茵河经济”优势明显:
一是交通便捷,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腹心地带,经济腹地广阔,不仅把东、中、西三大地带连接起来,而且还与京沪、京
九、京广、皖赣、焦柳等南北铁路干线交汇,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
二是资源优势。首先是具有极其丰沛的淡水资源,其次是拥有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此外还拥有闻名遐迩的众多旅游资源和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三是产业优势。这里历来就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走廊之一,集中了一大批高耗能、大运量、高科技的工业行业和特大型企业。此外,大农业的基础地位也居全国首位。
四是人力资源优势。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之一,人才荟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
五是城市密集,市场广阔。这一地区人口密集,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各种消费需求也十分可观,对于国内外投资者有很强的吸引力。
打造长江经济带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
从空间维度看。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从沿海起步先行、溯内河向纵深腹地梯度发展,是世界经济史上一个重要规律,也是许多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经历。
长江经济带将与沿海一线构成“一纵一横”的T形格局,撑起未来中国经济空间的主干骨架
从时间维度看。长江经济带从提出概念和设想到成为战略决策,大约历经了30年。目前,付诸实施的条件已经成熟。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相对饱和、遭遇“瓶颈”制约的现实,正与中西部内陆地区加快开发开放的需求相呼应、相契合,横贯东西的长江经济带是把这两者对接起来的再合适不过的载体。
从国际合作的角度看。长江经济带能够融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形成东西双向,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的中国开放新棋局。
当然,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最大难点仍在于破除行政藩篱,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流域现代市场体系。
第四篇:江西公务员面试热点:公车标识化
公车标识化
2017年以来,多个省份发文要求推行公车标识化。通过相关新闻报道,我们不难发现,截至目前,至少已有17个省份在全省范围内推行公车标识化。同时,多地为公车加装GPS、建立公车管理服务平台,公车改革正向深处推进。那么,针对“公车标识化”,多地为公车加装GPS等行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呢?接下来我们就对这一热点现象进行全面分析。
公务用车是指由政府财政为各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执行公务需要所配备的车辆,主要分为各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固定用车和公务人员公务活动用车两大类。公车超标、公车私用、公车浪费等成为多地纪检监督部门和媒体曝光的热点。在这种情况下,近几年,全国推行公务用车统一标识、GPS定位等制度,加大了惩治力度,公车改革已进入“深水区”。
全国推行公务用车统一标识等举措首先可以强化公众对公务用车的监督,使得公车真正行驶在阳光下,真正为了公务而用,使得“公务用车”名副其实。其次,多地为公车加装GPS、建立公车管理服务平台等行为可以使政府相关公车管理部门加强对公务用车的管理,明确公车的去向和行程,提高公车的使用率,促进公车资源的合理利用,使得公务用车物尽其用,在为人民服务的路上发挥更大的价值。第三,“公车标识化”对公职人员以及其他有机会使用公车人员的心理也能形成震慑,有助于破除他们私用、乱用公车的侥幸心理,增强风险意识和自律意识,从而从源头减少公车私用、乱用行为,为公车改革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
当前,公车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车改的监管对于车改的成功至关重要,公车改革是一项好政策,如何将公车改革落实好、监管好,正是当前公车改革的关键点。那么为了使得公车改革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些制度进行完善。第一,除了标识“公务用车”,还应标明监督电话,方便群众监督。比如,浙江省规定,执法执勤用车按相关管理办法和规定喷涂统一标识图案,尚未规定统一标识图案的部门,先喷涂“执法”字样及监督电话“12345”作为过渡。第二,为了保证制度的实施效果,在加强监督的同时还要加大惩处力度,不按规定喷涂标识、故意遮挡擅自损毁标识的,将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按有关规定追责。第三,鉴于公车统一标识各地的做法有些不同,有的是喷涂、有的是张贴,所以要加强执行,提高执行力,防止被“有心”的官员钻空子。第四,在实行“公车标识化”的同时,还应该积极探索更为市场化的方式。比如,杭州市政府与滴滴签订协议,将滴滴作为公务员出行的网约车首选服务平台,为杭州市13个区县(市)公务员提供普通公务出行及上下班通勤服务,并给予一定优惠幅度。
“公车标识化”是公车的紧箍咒,是监督公车的法宝,通过以上措施,不断积极推进“公车标识化”工作,完善“公车标识化”的方案和措施,拓展“公车标识化”的宽度和深度,让“公车标识化”真正成为监督的标配。
第五篇:2014年江西公务员面试热点模拟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近日,南京秦淮警方正式推出“卡通警察”形象,将民警真人头像与卡通身体拼接在一起。首批17个“卡通警察”走进社区,它们宣传治安防范知识的同时,还提供社区民警的电话,随时接受市民报警、求助和业务预约。另外,居民只要用手机扫一下展板上的二维码,秦淮警方微博发布的网络电信诈骗信息等都会显示出来。对于这项便民服务创新举措,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秦淮警方把一向严肃的警察设计成卡通形象,图案轻松活泼,且警示功能、报警功能一应俱全。这一做法不仅可以使百姓从卡通形象中获得便捷服务,同时还可以展现公安队伍的人文素质和中国警察亲民、爱民的形象,有效地拉近了警民之间距离,值得其他地区借鉴。
可能有些人对警察的卡通形象提出质疑,认为卡通警察形象容易给人一种很随便的感觉,使警察缺乏了法律的严肃性。但是,我认为警察的管理实质上就是服务,它并不是警察对百姓的管理,而是法律对百姓行为的制约。因此,有了法律这个标准,警察也就没必要板着脸、端着架子“管”人了,警察形象也就可以卡通起来了。
在此之前,老百姓在社区内找民警不太容易,社区民警的服务也常被居民诟病,原因主要是:社区民警公示栏不够醒目,老百姓看不到;有的贴在社区公示栏中的民警照片很快就会被各类广告所“淹没”,让宣传效果大打折扣。而如今,“卡通民警”的出现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秦淮警方通过卡通艺术独有的夸张手法,借助卡通形象感染力、亲和力强的特点,来提高社区民警在辖区老百姓中的熟悉度和知晓率;第二,运用二维码新技术不但使民警服务更贴心,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而且有利于打击违法犯罪,真正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第三,秦淮警方推出“卡通警察”形象,能够树立热情、亲切、和蔼的服务性警察形象,展示警察的时代风貌,反映新时期警民关系的本质变化,即从过去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转变到现在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更多详情请进江西公务员考试网http://jx.offcn.com/?wt.mc_id=bk10383 也可加入江西中公教育官网微信平台:jx-offcn-com 或加入新浪官方微博:江西中公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