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14练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时间:2019-05-14 18:29: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14练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14练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一篇: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14练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14练 五四

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训练目标] 1.五四运动的原因、初步发展、意义;五四精神。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的中心任务;中共一大、中共二大的纲领。

小题精练

1.20世纪上海闸北一家虫鸟店曾经贴过一副对联:“三鸟害人,鸦雀鸨;一群卖国,鹿獐螬”。此对联应写于()A.太平天国运动时 C.新文化运动时

B.义和团运动时 D.五四运动时

2.“废除二十一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这是北京的大学生在某次爱国运动中喊出的口号。这次爱国运动是()A.维新变法运动 C.国民革命运动

B.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3.(2017·扬州月考)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这说明五四运动()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 B.是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 C.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 D.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4.(2016·南京、盐城二模)五四运动期间,上海学生会建立“讲习团”,宣讲朝鲜、越南、印度等国衰亡史,以及山东、日本介入中国及巴黎和会等问题。毛泽东则提出应定期给学生提供世界各地的报道。这些现象反映出()A.南方学运注意与工运相结合 B.五四运动实际是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放眼于全球的特征 D.五四运动呼唤了共产党诞生

5.(2016·淮安二模)五四运动发生,北大教授梁漱溟反对以“国民公意”或事物本身的正义性为借口,走上背离法治、任意采用非法手段的道路。他的让痛打“卖国贼”的学生接受法庭的审判的观点,在当时被人们视之为冒天下大不韪的迂腐之见。这主要是因为()A.救亡图存仍是时代的主流 B.五四运动有广泛群众基础 C.国内的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D.中国人亟需接受启蒙思想

6.(2016·南京三模)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其影响是()A.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7.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8.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评价为“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一些学者认为这次大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这次会议()A.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探索 B.提出了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纲领 C.探索出中国特色的武装斗争的道路 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大题优练

9.(2016·徐州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意识到,中国势必在战后提出山东问题,遂抓紧进行秘密外交,寻求霸占山东的法理依据。英法希望日本向地中海派遣舰队护航,日本趁机要求英法保证,在将来的媾和会议上,支持日本获得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以及占领南洋德属诸岛;英国提出,日本应以同样精神支持英国对赤道以南德国各岛屿的领土要求,两国一拍即合,达成密约。随后,日本以类似手段,与法、俄、意签订了有关山东问题的密约。

——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材料二 美总统与英法等对于意国之出会已极感其困难,今见日本态度如此,则和会殆有动摇之虞,山东问题或将因此而生极大之变化。明知日本利用机会,而三国不能不有所踌躇。至日本最近所藉口者,为四年五月二十五日中日间二十一款及去年九月之中日协定,此种条 约如不废除,日本即永远据为外交口实。一方又有可惊之消息,英法因山东问题其先亦与日本订有密约,故英法虽明知日本之野心欲对我国有所尽力,然为条约所束缚,亦甚难于为力。我国代表奔走呼号,请求各国支持正道,亦已力竭声嘶。国内若再无一致之精神以对外,则此次外交之失败殆足以亡国云。

——1919年5月1日天津《大公报》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妄图侵占中国山东的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公报》对“山东问题”的报道对当时中国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答案精析

1.D [“鹿獐螬”分别谐音陆宗舆、章宗祥、曹汝霖三个卖国贼的姓,由此可知答案为D。] 2.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废除二十一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五四运动时期北京的大学生喊出的口号。故选B项。] 3.D [五四运动的导火索为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并深受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故D项正确。] 4.C [南方学运注意与工运相结合不符合材料,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实际是新文化运动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宣讲朝鲜、越南、印度等国衰亡史,以及山东、日本介入中国及巴黎和会等问题。毛泽东则提出应定期给学生提供世界各地的报道”可见五四运动放眼于全球的特征,故C项正确;五四运动呼唤了共产党诞生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5.A [根据时间“五四运动”可知,五四运动爆发时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依然是中国的主要矛盾,故A项正确。] 6.A [材料“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和材料“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A项正确。] 7.C [中共二大制定了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解决了中国革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道路,故C项正确。] 8.B [中共七大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探索,故A项错误;中共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故B项正确;井冈山的斗争探索出中国特色的武装斗争的道路,故C项错误;八七会议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故D项错误。] 9.(1)因素:日与英法俄意订有密约;意大利态度的变化;日本的要挟;英法美态度的转变;日本的所谓借口。

(2)影响:①《大公报》对“山东问题”的报道使中国民众比较详细、全面地了解巴黎和会的情况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②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及爱国民众的呼声和要求。③报道助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总之对当时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和积极的影响。

第二篇: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59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59练 毛泽

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训练目标] 1.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与理论探索;社会主义政权建设与经济建设的探索。2.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探索的共同点。

小题精练

1.(2016·南通一模)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大,尤其是帮助城市斗争、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所以,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努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由此可以推断当时中共党内()A.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存在着分歧 B.达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共识 C.普遍赞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

2.(2016·启东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很清楚,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毛泽东的这段论述应出自()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新民主主义论》

3.苏共二十大召开前夕,毛泽东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在中央领导集体内提出了“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的思想。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著作是()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论人民民主专政》

B.《新民主主义论》 D.《论十大关系》

4.(2016·泰州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平C.全盘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5.(2015·盐城高三第二学期期末)1957年,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区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作出这一论断主要是为了()A.加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B.营造经济建设的国际国内环境 C.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 D.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民主制度

6.邓小平在1978年曾说,“社会主义要表现出它的优越性,哪能像现在这样,搞了二十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这句话从本质上说明了()A.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 B.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C.要从根本上变革社会主义制度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7.“文革”结束后,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到邓小平南巡讲话,我国出现了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这两次思想解放分别是指()A.否定文化大革命和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 B.纠正“左”倾错误和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C.破除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和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崇拜 D.确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确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8.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深刻阐明了()A.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C.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大题优练

9.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揭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辛之路。

峥嵘岁月 时间跨度:1912~1949年。本集以辛亥革命后各种政治力量探索中国道路为线索,重点表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挫折到壮大并赢得胜利的历史。

中国新生 时间跨度:1949~1976年。本集以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

B.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D.破除迷信的重要性 义工业化取得的重大成绩为核心内容,表现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探索国家发展道路的经验和教训„„1950年美国的钢产量为8 700万吨,中国只有61万吨,双方相差140多倍。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突出贡献有哪些?产生了什么影响?

(2)1958年前,新中国取得哪些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答案精析

1.A [依据材料内容可知,存在畏惧农村斗争的发展和抛弃城市斗争两种错误观点,故A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而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是国民革命失败后,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内容可知,争论很明显,没有普遍赞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故C项错误;1935年遵义会议才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与题干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2.D [材料反映出这段论述的创作时间是抗日战争时期。《论十大关系》创作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故A项错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也创作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故B项错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创作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C项错误;《新民主主义论》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故D项正确。] 3.D [根据材料“苏共二十大召开前夕”应为1956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故A项错误;《新民主主义论》写于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故B项错误;《论人民民主专政》写于1949年,故C项错误;《论十大关系》写于1956年,故D项正确。] 4.D [毛泽东没有坚持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其坚持的是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故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对毛泽东思想和列宁主义做全面比较,仅仅就某一个方面的主张说毛泽东甚至超过了列宁,故B项错误;毛泽东思想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并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而不是全盘吸收,故C项错误;毛泽东认识到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和帝国主义在世界政治中的关键地位,这是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的表现,故D项正确。] 5.C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加快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建设的内容,而且是国内政治措施,不会产生营造经济建设国际和国内环境的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把各阶层的问题作为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可见是要调动各阶层的积极性,为国家建设服务,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没有涉及民主制度的完善,故D项错误。] 6.A [材料“搞了二十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说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故A项正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体现题干的“从本质上说明”,故B项错误;邓小平主张改革,不是变革社会主义制度,是变革不适应生产力方面的环节,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信息,故D项错误。] 4 7.C [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之一,不是材料所述的内容,故A项错误;纠正“文革”错误的本质就是纠正“左”倾错误,都是真理标准大讨论解决的对象,没有涉及南巡讲话,故B项错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主要讨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是领袖的指示还是实践,针对当时“两个凡是”表面上坚持领袖崇拜实质上坚持“左”倾错误的教条主义作了解放,南巡讲话针对改革开放进入内外交困时期的思想困境,从发展生产力的本质上破除了人们传统观念中关于社会主义的僵化认识,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深入发展,故C项正确;“确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8.A [材料强调了“一切从本本出发”的危害,证明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 9.(1)贡献:探索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领导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影响:洗刷了百年国耻,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国家赢得民族独立。

(2)短期内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第三篇: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9练美国联邦的总统共和制

(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9练 美国联

邦的总统共和制

[训练目标] 1.联邦制与邦联制的区别。2.1787年联邦宪法体现的内容、影响。3.美国宪法确立的分权制衡原则的体现、实施结果及存在问题。

小题精练

1.(2017·无锡联考)18世纪80年代,美国政治家麦迪逊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全世界将初次看到一种以颠倒一切政府的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全世界将看到整个社会权力到处服从于各部分权力;全世界将看到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此“怪物”是指()A.君主立宪制国家 C.邦联体制的国家

B.联邦体制的国家 D.民主共和制国家

2.美国的政治制度赋予了各州教育行政自主权,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造成美国高校考试制度相对灵活的重要原因是()A.联邦体制 C.邦联体制

B.三权分立原则 D.民主共和政体

3.(2016·扬州一模)在费城制宪会议的过程中,虽然各州、派系之间有利益冲突,但为了实现共同的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治秩序,大家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因此,美国确立了()A.中央集权制 C.联邦制

B.共和制 D.两党制

4.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法官任职终身,除因违法失职经国会弹劾程序予以罢免之外,总统和其他机关均不得任意将其免职。”这一规定的主要用意是()A.防止法官滥用权力 C.用司法独立保障民主

B.建立三权分立体制 D.限制总统行政权力

5.(2016·常州期中测试)麦迪逊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从严格意义上讲既不是国家宪法,也不是联邦宪法,而是二者的结合”。这种认识主要基于该宪法()A.协调了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间的权力分配 B.构建了三权分立的中央政府

C.调和了大州与小州关于国会席位的矛盾 D.达成了南方黑奴计算人口总数的方案

6.美国大法官杰克逊说:“如果在我们宪法的星空上有一颗不变的星辰,那就是无论是在 政治、民族主义、宗教,还是其他舆论的问题上,任何官员,不管其职位高低„„无权用言语或行动来强迫公民表达他们的信念。如果有什么情形允许这一例外,那么我们现在决不允许它们发生。”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尊重美国司法独立 B.尊重公民的言论、信仰自由 C.重申三权分立原则 D.强调宪法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7.(2017·镇江名校检测)美国前总统布什发表过一次著名的演讲:在人类历史上,“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

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美国总统之所以会被“关在笼子里”主要是由于()A.总统仅是国家元首而非政府首脑 B.总统的权力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 C.执政党随时会被在野党击败

D.最高法院和国会经常联合起来对付总统

8.(2016·兴化二模)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一书中指出:“《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为“警惕”专制统治,宪法的制定者们采取的措施有()①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②总统对宪法负责,对立法有绝对否决权 ③总统任命的官员须经参议院批准 ④联邦法院司法不受行政权力干预 A.①②③ C.①③④

大题优练

9.(2016·苏州高三期末·改编)中国和西方的政治制度各具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国宪法是人类法制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制定将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想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

——《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史学界和政治学界历来对美国1787年宪法多有讨论,大体有如下角度:①宪法是一种妥协的产物;②宪法是对英国宪政体制的继承和创新;③宪法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政治体

B.①②④ D.②③④ 制设计。请回答:

(1)美国宪法“将„„对理想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结合史实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加以说明。

(2)关于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你更倾向于材料二中哪一种看法?试结合史实加以论述。(只列看法,不加论述不得分)

答案精析

1.C [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使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与“18世纪80年代”“全世界将初次看到”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与“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显然相反,故B项错误;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独立之初的美国实际上是13个州组成的松散的邦联,国家无权征税,也不掌握军队,各州的权力很大,符合材料“整个社会权力到处服从于各部分权力„„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故C项正确;16世纪尼德兰革命是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材料是指邦联体制,而没有涉及民主共和制,故D项错误。] 2.A [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体制,中央权力加强的同时,各州还保持了一定程度的自治地位,拥有一些州权,故A项正确;三权分立原则是政府权力构建中的相互制约与平衡,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邦联体制是美国独立之初体制,故C项错误;民主共和政体主要体现在总统通过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3.C [中央集权,与材料“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不符,故A项错误;共和制主要突出国家领导由选举产生,且有任期,与材料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为了实现共同的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治秩序„„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与既加强联邦政府权力,又保证地方有一定的自主权的联邦制原则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两党制内容,故D项错误。] 4.C [“法官任职终身„„不得任意将其免职”强调了司法独立,这有助于防止其他权力机构、尤其是行政机构影响司法,也是西方国家保障民主的重要举措,故C项正确。] 5.A [抓住关键信息“从严格意义上讲既不是国家宪法,也不是联邦宪法,而是二者的结合”。“联邦宪法”说明赋予联邦政府实权,建立了联邦制国家;“国家宪法”说明赋予地方一定的自治权,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选A项。B项是关于中央政府内部的权力分立,C项是关于大州与小州的关系的协调,D项是关于南方与北方的关系的处理,都与题意无关,排除B、C、D三项。] 6.B [根据材料信息“任何官员,不管其职位高低„„无权用言语或行动来强迫公民表达他们的信念”说明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尊重公民的言论、信仰自由,故B项正确。] 7.B [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三权分立的原则,总统的权力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实 4 现了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的梦想,故B项正确;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A项错误;执政党在执政期间具有一定稳定性,C项错误;D项违背三权分立的原则,故排除。] 8.C [三权分立将国家权力交给几个平行机关分别行使,相互之间形成监督与平衡,有效地防止独裁,故①正确;在共和政体下,总统代表的行政权对国会的立法权有初次否决权,若国会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则为有效,故②错误;总统与外国缔结的条约及总统任命的官员须经参议院同意,有效地对行政权进行了牵制,有助于防止独裁,故③正确;联邦法院独立行使司法权,不受行政权力干预,加强了对行政权的牵制,有利于防止专制统治,故④正确,故C项符合题意。] 9.(1)说明:宪法规定,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分,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同时规定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

(2)倾向于①:从邦联制到联邦制是中央和地方妥协的产物;南方人口的计算方法体现南方和北方的妥协;参、众议员的产生方式体现了大小州的妥协。

倾向于②:继承:保持了英国分权制衡的原则,是代议制的重要形式。创新:创立了联邦制度和三权分立的中央权力构建原则。

倾向于③:宪法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把五个黑人折合成三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打上种族歧视的烙印。

第四篇: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47练百家争鸣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47练 百家

争鸣

[训练目标] 1.“百家争鸣”的原因、意义。2.儒家、法家、道家和墨家学派的思想主张。3.孟子思想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小题精练

1.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主要指()A.诸子“百家争鸣” C.士的兴起

B.商人地位提高 D.“学在民间”

2.(2017·凉山适应性检测)《子家语·观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孔子不主张对饥民实施救助 ②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 ③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 ④能够体现孔子“仁”的思想 A.②③④ C.③④

B.①②③ D.①④

3.(2016·淮南一模)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也承认“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符合两者观点的是()A.主张“因材施教” C.认为“人性本善”

B.重视人民群众力量 D.通过教化使人从善

4.(2017·茂名适应性考试)“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向’‘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该作者认为古代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受到哪一思想的影响()A.道家 C.程朱理学

B.佛教 D.陆王心学

5.(2016·重庆一模)有位学者这样评价我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他的学说开创了一个崭新时代,为秦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君主集权制国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以下符合其学说的观点是()A.“兼相爱,交相利” B.“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C.“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D.“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6.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基于()A.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 B.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 C.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 D.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

7.(2016·湖南五市十校模拟)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如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A.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 B.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 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

8.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三者立论相同,但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作考虑 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作考虑 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D.三者立论不同,但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大题优练

9.(2016·永州三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

答案精析

1.A [材料中“血腥”指的是诸侯争霸,而“宽容”主要是指诸子“百家争鸣”,属于文化方面宽容的政策,故A项正确;战国时期已经开始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地位开始下降,故B项错误;士的兴起属于诸子“百家争鸣”的条件,故C项错误;“学在民间”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也是诸子“百家争鸣”的条件,故D项错误。] 2.A [材料主要观点是主张政府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孔子的主张一方面体现了“仁”的思想,另一方面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担忧个人实施救济会损害到国君的权威,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②③④正确,故A项正确。] 3.D [“因材施教”的思想主张是孔子提出的,故A项错误;重视人民群众力量与“人皆可以为尧舜”,“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与强调人(或者人民)的向上的转变的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性善说只是孟子的思想主张,是指人天生具有道德意识,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孟子坚持“人性善”说,荀子坚持“人性恶”说,但是世间皆有善恶之人,引导人们弃恶从善成为圣贤的方法就是教化,故D项正确。] 4.A [道家思想讲求自然无为,重视辩证思维,材料中“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计白当黑”“有无相生”“虚实相象”,正是道家思想的体现,故A项正确;而佛教思想重视修性,材料没有体现个人修性的情况,故B项错误;程朱理学将儒家道德上升到世界本原的地位,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材料没有体现对儒家道德的强调,故C项错误;陆王心学认为心是世界本原,是主观唯心主义,材料没有强调个人的思想是世界本原,故D项错误。] 5.D [由材料可知该思想家观点符合法家思想。A项是墨家兼爱思想,故A项错误;B项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故B项错误;C项是儒家孟子的思想,故C项错误;D项强调用“法术”“赏罚”治理国家,符合材料法家思想主张,故D项正确。] 6.C [结合儒学主张可知儒家思想也能起到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故A项错误;主张国家统一是法家的思想,但从材料中“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可知诸侯国采用法家思想是为了变法图强,没有体现要求国家统一的内容,故B项错误;结合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兴起,诸侯争霸的政治军事形势,可知法家的加强君主权力、变法革新、实现统一等主张更适合当时的时代要求,是其被官方采用的原因,故C项正确;建立和谐社会是儒家的主张,不是导致官方采用法家思想的原因,故D项错误。] 7.B [材料中仅列举了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 4 子主张“兼爱”思想,而韩非子等法家思想家主张社会是向前发展的而不是开历史倒车,故A项错误;社会进步有时导致社会秩序遭到破坏,道德沦丧,因而孔子提出“克己复礼”等主张,说明社会的进步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二者在短时间内是矛盾的,故B项正确;材料中主要体现的是对三代时期的向往,并未体现出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潮流的观点,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讲述了对三代向往的思想家的主张,并没有体现先秦诸子的各派主张,没有反映出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故D项错误。] 8.B 9.(1)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理想的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

(2)特点: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

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先河;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有利于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和“兼容并包”;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解析 第(1)问根据儒家对君民关系的思想主张进行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信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不同诸侯国盛行不同的思想,这体现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第二小问回忆所学知识,结合思想解放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回答即可。

第五篇: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14练辛亥革命[模版]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14练 辛亥

革命

[训练目标] 1.辛亥革命的纲领、过程、成败认识。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意义。3.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4.多元史观认识辛亥革命。

小题精练

1.(2017·芜湖一中月考)一份由“上海军政分府”发布的安民告示记载:“„„凡我义旗所指,罔不踊跃欢迎;„„兹已纷纷归顺,具见敌忾同情;惟愿亲爱同胞,仍各安分营生;洋人生命财产,切勿乘机相侵;转瞬民国成立,人人共享太平。”从中可以推断出当时()A.义和团民阻击列强侵略 B.清政府的统治面临土崩瓦解 C.反袁护国运动风起云涌 D.北伐战争进程势如破竹

2.(2016·玉林、贵港、梧州二模)史学家左舜生认为“辛亥革命是合政治与种族的两个因素而形成的,其成功只限于种族的一面,政治则四十年来并没有表现什么显著的成绩。”该观点()A.肯定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 B.承认政治民主化取得突破 C.认为辛亥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 D.不满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3.(2016·肇庆三模)文学家沙汀在回忆故乡——川西北的绵阳在辛亥革命后服装的变化时说:“那时,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男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后头吊半截,说是给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戴孝。”这反映了()A.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反封建、反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4.(2017·“江淮十校”高三第三次联考)民国初年,辛亥革命一词使用并不广泛,称呼辛亥年武昌起义至清帝退位这段史事的词汇,名目繁多。民国初年的报章,如《申报》《大公报》以及政府公报中,“武昌首义”“共和成立”“民国肇生”“辛亥之役”等名词连篇累牍。这表明()A.辛亥革命对封建正统思想批判不彻底 B.北洋军阀对新兴思想严格控制和打压 C.民主共和已成为近代思想界主流思想 D.媒体和舆论对革命的名称未达成共识

5.(2016·资阳三模)1912年1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临时大总统“宣战、媾和缔结条约”“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设立中央临时裁判所”等权力。据此推断,修正“组织大纲”意在()A.迅速稳定国内局势 C.制约袁世凯专权

B.创建责任内阁制 D.贯彻主权在民原则

6.(2016·邢台一中月考)在下列《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诸条内容中,最能体现约法本质的是()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结社等自由 C.国民有选举与被选举权力 D.实行责任内阁制

7.“自辛亥革命以后,就是民主主义成了正统。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对这段材料的正确理解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 B.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C.辛亥革命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D.辛亥革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8.1935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此评论()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B.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 C.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 D.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大题优练

9.(2016·锦州高三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时的清政府,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那样,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彻底的腐朽了”,“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可见,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情势使然,而不是什么“激进主义思潮”的产物。因此,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 事件,“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而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 两个问题的评价》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摘编自徐兆玮《棣秋馆日记》

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的?并说明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两段材料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应如何理解?

答案精析

1.B [依据所学及材料的内容可知,材料描述的应是武昌起义后,全国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中华民国即将成立的情况。这时,由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王朝的统治面临土崩瓦解的局面。所以应选B。A、C、D三项时间上明显不符。] 2.A [材料信息“其成功只限于种族的一面”肯定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政治则四十年来并没有表现什么显著的成绩”,故B项错误;认为辛亥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不符合材料信息,也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后中国相继出现袁世凯北洋军阀和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在这两个时期内,政治上都没有表现什么显著的成绩,故D项错误。] 3.B [材料“男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不能体现移风易俗,故A项错误;材料“那时,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得出反对清朝统治,是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故B项正确;材料“说是给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戴孝”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不一致,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明确反帝,材料也没有直接涉及到帝国主义,故D项错误。] 4.D [材料反映的是对辛亥革命的称呼,不能反映对封建思想的批判程度,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北洋军阀的思想控制,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民主共和成为主流思想,故C项错误;根据“‘武昌首义’‘共和成立’‘民国肇生’‘辛亥之役’等名词连篇累牍”可知媒体和舆论对革命的名称未达成共识,故D项正确。] 5.A [赋予总统“宣战、媾和缔结条约”“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设立中央临时裁判所”等权力,有利于迅速稳定国内局势,故A项正确。] 6.A [首先理解“约法的本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有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性质。据此分析选项可知:A项所述的内容实质就是反封建专制制度,最能体现约法的资产阶级性质。] 7.D [根据材料信息分析,把民主主义提高到神圣不可侵犯的高度,体现了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材料中侧重思想的变化,A、B两项强调的是政治意义;C项说法不正确。] 8.C [“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说明存在一定的封建残余,因此答案选C项。] 9.(1)角度:政治意义(或民主政治)。

功绩:推翻了中国2 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看法:第一段材料反映出民国初期共和观念风行,反映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城市里的知识分子群体中;第二段材料反映出辛亥革命并未带来什么变化,反映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偏远县城的普通民众中。

理解: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其影响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中是不一样的,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

下载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14练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14练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