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29练古代的手工业成就经营方式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29练 古代的手工业成就 经营方式
[训练目标] 1.古代冶金业、纺织业、制瓷业的突出成就。2.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特点、地位。3.民营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之间的关系。
小题精练
1.(2016·安徽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中国古代发明的某种工具,利用河水的冲力转动机械轮轴,使鼓风皮囊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用力少,见功多”。这项发明()A.是古代冶铜技术的一大进步 B.导致唐代筒车的出现 C.推动了当时冶铁技术的发展 D.促进了灌钢法的发展
2.(2016·北京海淀高三第一学期期中)下图引自王祯《农书·农器图谱集之十九》。与下图相关的历史解释表述正确的是()
A.黄道婆是棉纺织技术的革新和推广者 B.棉纺织品产量增多,丝织品产量减少 C.棉纺织技术推广导致官营手工业衰落 D.王祯的《农书》首倡推广棉纺织技术
3.(2016·巴中高三零诊)《清代外销瓷》一文作者认为:康乾时期大量外销并被西方人作为官窑精品收藏的外销瓷其实并不是官窑产品,而是出自民窑。作者的主要判断依据是()A.产品用途 C.器物纹饰
B.釉色的区别 D.产品质量
4.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 1 浮。”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A.制瓷业开始兴起
B.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 C.全员参与瓷器生产
D.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
5.《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方式 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6.(2016·荆州一模)据研究,南北朝中期,政府在对手工业者的管理上,出现了雇佣工匠制度和番役制度。这些制度的出现说明()A.民间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 B.国家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C.盐铁官营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 D.官营手工业者由籍匠变为丁民
7.(2016·海南七校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景德镇瓷业习俗是景德镇制瓷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德镇在宋代出现‘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景观,瓷业习俗已具雏形。„„由于分工不同,工匠必须各自掌握一种专门技艺,并以此为终身职业。”材料反映出景德镇()A.形成了具有区域特点的商帮 B.制瓷工艺导致瓷业生产分工细致 C.瓷业习俗助推工艺水平提高 D.瓷业习俗深刻影响新工艺的发明
8.(2016·潍坊高三期末)“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面临着一道难以突破的边界:在自身的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中,分工越细,体系越复杂,代理链越长,管理成本就越高,分工带来的利益也就越低。当管理成本高过分工所带来的收益的时候,分工发展的进程就会终止。”这反映了阻碍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分工过细 C.管理僵化
大题优练
9.(2016·张家界一中高三第五次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B.利益内耗 D.外部竞争 材料 按比较严格的标准,在16世纪,至少在苏、杭的丝织业、广东佛山的冶铁业和铸造业、浙江崇德的榨油业以及江西铅山的造纸业中,已有10人以上的工场手工业出现。工场手工业为数甚微,但毕竟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形式,它发展迟缓,但是不可逆的。它发展迟缓,恐怕主要是由于我国小农生产制度,而非市场需求不足。明代棉代替麻成为平民衣被主要材料是经济上一大变革,棉布成为大商帮经营的仅次于粮、盐的第三商品。但棉纺织这个引发现代化最重要的产业,到19世纪后叶才逐渐从小农经济中分离出来,工场手工业也在此后有巨大发展,在我国二元经济的发展中做出重要贡献。——吴承明《中国的现代化:市场与社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工场手工业发展迟缓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棉出现的影响。
答案精析
1.C [从“利用河水的冲力转动机械轮轴,使鼓风皮囊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可知,该发明是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故A项错误;水排用于冶铁,筒车是灌溉工具,故B项错误;水排可提高炉温,有利于冶铁技术的发展,故C项正确;灌钢法是炼钢技术,水排是冶铁工具,故D项错误。] 2.A [图片反映的是妇女纺棉,黄道婆是棉纺织技术的革新和推广者,故A项正确;图片体现不出棉纺织品增多,丝织品减少,故B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棉纺织技术的发展,无法得出官营手工业衰落的结论,故C项错误;D项“首倡”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3.A [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主要供政府和皇族使用,一般不会用于销售,而民营手工业的产品则主要是用于销售。根据题干中“大量外销”一词可知其体现的是产品的用途,选择A项符合题意。] 4.B [景德镇制瓷业兴盛,不能得出制瓷业开始兴起,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倚仗制瓷技能谋生的人,在当地超过了一半,故B项正确;制瓷业并不是全员参与,故C项错误;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的表述太绝对,故D项错误。] 5.A [B项结论与西周不符;C、D两项与材料不符。材料中“工商食官”反映了西周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由官府统一管理的史实。] 6.B [材料涉及政府对手工业的管理,并未涉及民间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故A项错误;据材料“出现了雇佣工匠制度和番役制度”可知国家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盐铁官营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官营手工业者由籍匠变为丁民,故D项错误。] 7.C [依据材料“景德镇瓷业习俗是景德镇制瓷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德镇在宋代出现‘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景观,瓷业习俗已具雏形。„„由于分工不同,工匠必须各自掌握一种专门技艺,并以此为终身职业”可知瓷业习俗助推了制瓷的工艺水平,故C项正确。] 8.B [根据材料分析,官营手工业如果分工过细会导致利益降低,最终结果就是分工发展被迫终止,分工过细只是导致效益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不是主要因素,故A项错误;利益内耗指的官营手工业下,分工过细,导致代理链拉长,管理成本增加,最终导致利益内耗增加,成为阻碍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故B项正确;材料仅仅提到管理成本增加,并 4 未涉及管理僵化,故C项错误;外部竞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9.(1)原因:①政治上,清朝落后的封建主义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以及清王朝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②经济上,长期以来,古代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封建经济政策的长期压抑。
③文化上,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一直是发现人才的好渠道,但到清朝以后,这种制度就出现了弊端,清朝的八股取士限制了文人思想,阻碍了科技的发展,从而遏制工场手工业的发展。(2)影响:①明朝时期棉取代麻成为主要纺织原料。②商品种类增多,棉布成为大商帮经营的仅次于粮、盐的第三商品。③19世纪后叶,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④为我国二元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第二篇: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47练百家争鸣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47练 百家
争鸣
[训练目标] 1.“百家争鸣”的原因、意义。2.儒家、法家、道家和墨家学派的思想主张。3.孟子思想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小题精练
1.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主要指()A.诸子“百家争鸣” C.士的兴起
B.商人地位提高 D.“学在民间”
2.(2017·凉山适应性检测)《子家语·观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孔子不主张对饥民实施救助 ②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 ③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 ④能够体现孔子“仁”的思想 A.②③④ C.③④
B.①②③ D.①④
3.(2016·淮南一模)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也承认“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符合两者观点的是()A.主张“因材施教” C.认为“人性本善”
B.重视人民群众力量 D.通过教化使人从善
4.(2017·茂名适应性考试)“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向’‘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该作者认为古代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受到哪一思想的影响()A.道家 C.程朱理学
B.佛教 D.陆王心学
5.(2016·重庆一模)有位学者这样评价我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他的学说开创了一个崭新时代,为秦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君主集权制国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以下符合其学说的观点是()A.“兼相爱,交相利” B.“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C.“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D.“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6.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基于()A.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 B.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 C.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 D.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
7.(2016·湖南五市十校模拟)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如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A.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 B.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 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
8.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三者立论相同,但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作考虑 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作考虑 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D.三者立论不同,但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大题优练
9.(2016·永州三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
答案精析
1.A [材料中“血腥”指的是诸侯争霸,而“宽容”主要是指诸子“百家争鸣”,属于文化方面宽容的政策,故A项正确;战国时期已经开始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地位开始下降,故B项错误;士的兴起属于诸子“百家争鸣”的条件,故C项错误;“学在民间”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也是诸子“百家争鸣”的条件,故D项错误。] 2.A [材料主要观点是主张政府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孔子的主张一方面体现了“仁”的思想,另一方面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担忧个人实施救济会损害到国君的权威,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②③④正确,故A项正确。] 3.D [“因材施教”的思想主张是孔子提出的,故A项错误;重视人民群众力量与“人皆可以为尧舜”,“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与强调人(或者人民)的向上的转变的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性善说只是孟子的思想主张,是指人天生具有道德意识,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孟子坚持“人性善”说,荀子坚持“人性恶”说,但是世间皆有善恶之人,引导人们弃恶从善成为圣贤的方法就是教化,故D项正确。] 4.A [道家思想讲求自然无为,重视辩证思维,材料中“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计白当黑”“有无相生”“虚实相象”,正是道家思想的体现,故A项正确;而佛教思想重视修性,材料没有体现个人修性的情况,故B项错误;程朱理学将儒家道德上升到世界本原的地位,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材料没有体现对儒家道德的强调,故C项错误;陆王心学认为心是世界本原,是主观唯心主义,材料没有强调个人的思想是世界本原,故D项错误。] 5.D [由材料可知该思想家观点符合法家思想。A项是墨家兼爱思想,故A项错误;B项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故B项错误;C项是儒家孟子的思想,故C项错误;D项强调用“法术”“赏罚”治理国家,符合材料法家思想主张,故D项正确。] 6.C [结合儒学主张可知儒家思想也能起到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故A项错误;主张国家统一是法家的思想,但从材料中“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可知诸侯国采用法家思想是为了变法图强,没有体现要求国家统一的内容,故B项错误;结合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兴起,诸侯争霸的政治军事形势,可知法家的加强君主权力、变法革新、实现统一等主张更适合当时的时代要求,是其被官方采用的原因,故C项正确;建立和谐社会是儒家的主张,不是导致官方采用法家思想的原因,故D项错误。] 7.B [材料中仅列举了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 4 子主张“兼爱”思想,而韩非子等法家思想家主张社会是向前发展的而不是开历史倒车,故A项错误;社会进步有时导致社会秩序遭到破坏,道德沦丧,因而孔子提出“克己复礼”等主张,说明社会的进步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二者在短时间内是矛盾的,故B项正确;材料中主要体现的是对三代时期的向往,并未体现出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潮流的观点,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讲述了对三代向往的思想家的主张,并没有体现先秦诸子的各派主张,没有反映出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故D项错误。] 8.B 9.(1)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理想的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
(2)特点: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
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先河;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有利于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和“兼容并包”;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解析 第(1)问根据儒家对君民关系的思想主张进行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信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不同诸侯国盛行不同的思想,这体现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第二小问回忆所学知识,结合思想解放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回答即可。
第三篇: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14练辛亥革命[模版]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14练 辛亥
革命
[训练目标] 1.辛亥革命的纲领、过程、成败认识。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意义。3.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4.多元史观认识辛亥革命。
小题精练
1.(2017·芜湖一中月考)一份由“上海军政分府”发布的安民告示记载:“„„凡我义旗所指,罔不踊跃欢迎;„„兹已纷纷归顺,具见敌忾同情;惟愿亲爱同胞,仍各安分营生;洋人生命财产,切勿乘机相侵;转瞬民国成立,人人共享太平。”从中可以推断出当时()A.义和团民阻击列强侵略 B.清政府的统治面临土崩瓦解 C.反袁护国运动风起云涌 D.北伐战争进程势如破竹
2.(2016·玉林、贵港、梧州二模)史学家左舜生认为“辛亥革命是合政治与种族的两个因素而形成的,其成功只限于种族的一面,政治则四十年来并没有表现什么显著的成绩。”该观点()A.肯定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 B.承认政治民主化取得突破 C.认为辛亥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 D.不满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3.(2016·肇庆三模)文学家沙汀在回忆故乡——川西北的绵阳在辛亥革命后服装的变化时说:“那时,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男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后头吊半截,说是给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戴孝。”这反映了()A.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反封建、反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4.(2017·“江淮十校”高三第三次联考)民国初年,辛亥革命一词使用并不广泛,称呼辛亥年武昌起义至清帝退位这段史事的词汇,名目繁多。民国初年的报章,如《申报》《大公报》以及政府公报中,“武昌首义”“共和成立”“民国肇生”“辛亥之役”等名词连篇累牍。这表明()A.辛亥革命对封建正统思想批判不彻底 B.北洋军阀对新兴思想严格控制和打压 C.民主共和已成为近代思想界主流思想 D.媒体和舆论对革命的名称未达成共识
5.(2016·资阳三模)1912年1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临时大总统“宣战、媾和缔结条约”“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设立中央临时裁判所”等权力。据此推断,修正“组织大纲”意在()A.迅速稳定国内局势 C.制约袁世凯专权
B.创建责任内阁制 D.贯彻主权在民原则
6.(2016·邢台一中月考)在下列《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诸条内容中,最能体现约法本质的是()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结社等自由 C.国民有选举与被选举权力 D.实行责任内阁制
7.“自辛亥革命以后,就是民主主义成了正统。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对这段材料的正确理解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 B.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C.辛亥革命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D.辛亥革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8.1935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此评论()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B.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 C.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 D.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大题优练
9.(2016·锦州高三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时的清政府,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那样,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彻底的腐朽了”,“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可见,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情势使然,而不是什么“激进主义思潮”的产物。因此,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 事件,“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而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 两个问题的评价》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摘编自徐兆玮《棣秋馆日记》
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的?并说明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两段材料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应如何理解?
答案精析
1.B [依据所学及材料的内容可知,材料描述的应是武昌起义后,全国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中华民国即将成立的情况。这时,由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王朝的统治面临土崩瓦解的局面。所以应选B。A、C、D三项时间上明显不符。] 2.A [材料信息“其成功只限于种族的一面”肯定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政治则四十年来并没有表现什么显著的成绩”,故B项错误;认为辛亥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不符合材料信息,也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后中国相继出现袁世凯北洋军阀和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在这两个时期内,政治上都没有表现什么显著的成绩,故D项错误。] 3.B [材料“男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不能体现移风易俗,故A项错误;材料“那时,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得出反对清朝统治,是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故B项正确;材料“说是给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戴孝”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不一致,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明确反帝,材料也没有直接涉及到帝国主义,故D项错误。] 4.D [材料反映的是对辛亥革命的称呼,不能反映对封建思想的批判程度,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北洋军阀的思想控制,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民主共和成为主流思想,故C项错误;根据“‘武昌首义’‘共和成立’‘民国肇生’‘辛亥之役’等名词连篇累牍”可知媒体和舆论对革命的名称未达成共识,故D项正确。] 5.A [赋予总统“宣战、媾和缔结条约”“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设立中央临时裁判所”等权力,有利于迅速稳定国内局势,故A项正确。] 6.A [首先理解“约法的本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有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性质。据此分析选项可知:A项所述的内容实质就是反封建专制制度,最能体现约法的资产阶级性质。] 7.D [根据材料信息分析,把民主主义提高到神圣不可侵犯的高度,体现了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材料中侧重思想的变化,A、B两项强调的是政治意义;C项说法不正确。] 8.C [“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说明存在一定的封建残余,因此答案选C项。] 9.(1)角度:政治意义(或民主政治)。
功绩:推翻了中国2 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看法:第一段材料反映出民国初期共和观念风行,反映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城市里的知识分子群体中;第二段材料反映出辛亥革命并未带来什么变化,反映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偏远县城的普通民众中。
理解: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其影响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中是不一样的,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
第四篇: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20练十月革命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20练 十月
革命
[训练目标] 1.俄国十月革命的条件、特点、历史意义。2.俄国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的异同。3.俄国十月革命时期颁布的重要文献。
小题精练
1.“冬宫、大本营和邻近的各点已经包围起来„„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政权转到了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手里„„”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A.推翻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宣告苏联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2.(2016·南宁期末)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中写道:“革命把俄国从底层翻腾出来。现在是底层人跃升到上层来了。”这主要表明俄国十月革命()A.推翻了统治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 B.走的是从城市到农村的革命道路 C.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 D.使工农群众掌握了国家政权
3.(2016·新乡许昌平顶山二模)列宁说:“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据此可知列宁认为()A.俄国参加一战引发了二月革命 B.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具有历史必然性 C.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D.“一战”前夕的沙皇政府的统治最脆弱
4.(2016·泉州一模)1917年3月15日,布尔什维克党代表在苏维埃全体会议上建议,由苏维埃建立临时革命政府。孟什维克党代表则主张利用资产阶级来巩固对沙皇制度的胜利。结果,苏维埃以多数通过了执行委员会的建议,把政权交给资产阶级,成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这一结果说明当时()A.资产阶级代表在苏维埃占多数
B.布尔什维克党对民主革命前途认识的局限 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D.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5.(2017·南京、盐城联考)1921年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胜利四周年时指出:“我们比谁都更彻底地进行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我们完全是自觉地、坚定地和一往直前地向着社会主义革命前进,我们知道社会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之间并没有隔着一道万里长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二月革命的完成非常有助于十月革命的展开 B.二月革命是一场最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可随时转为社会主义革命 D.两场革命都充分体现了列宁高超的领导艺术
6.《和平法令》宣布:“本政府认为„„俄国工人在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的、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文中“本政府”是指()A.1861年改革后的沙俄政府 B.二月革命后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二月革命后的工兵代表苏维埃 D.十月革命后的工农苏维埃政府
7.(2016·宜春二模)在农民土地问题上,1917年8月前,布尔什维克尽管支持农民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要求,但并不同意按农民的要求平分土地。6月,社会革命党把平分土地写进了自己的党纲,遭到了布尔什维克的强烈批评。但到8月底,布尔什维克把社会革命党的这个口号接了过来,变成自己的口号。这反映了当时的布尔什维克()A.在土地问题上缺乏成熟的考虑 B.试图削弱其他各党派的影响 C.真正重视农民问题和粮食问题 D.意在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8.(2016·金华十校一模)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俄罗斯1917年的革命风暴》将俄国1917年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将其划分为“2月阶段”和“10月阶段”,认为“它们不是相互矛盾的”。它们不矛盾主要表现在()A.努力实现和平民主 C.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大题优练
9.(2016·浙江教育考试院高考抽测样题·改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的意义的时候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的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材料二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D.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图一 攻打冬宫
图二 井冈山会师
(1)材料一中列宁所说的“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什么?俄国为什么能够成功地选择这条道路?
(2)材料二中图
一、图二两个历史事件选择的革命道路有何差异?简要说明选择道路差异的原因。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答案精析
1.D [“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政权转到了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手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A项是二月革命的成果;B项是巴黎公社的意义;C项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的意义。] 2.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革命„„底层人跃升到上层来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使工农群众掌握了国家政权,故B、C两项错误,D项正确。] 3.A [一战激化了沙皇俄国社会固有矛盾,成为社会革命的导火线,故A项正确;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具有历史必然性是对材料的曲解,故B项错误;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与材料论述无关,故C项错误;沙皇政府的统治最脆弱材料缺乏依据,故D项错误。] 4.B [材料中苏维埃全体会议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孟什维克党代表则主张利用资产阶级来巩固对沙皇制度的胜利”说明他们对民主革命的前途认识不明确,故B项正确;无产阶级政党是布尔什维克党,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与材料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5.A [十月革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形成了两个阶段不同性质的革命紧密相连的特点,与材料中“我们知道社会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之间并没有隔着一道万里长城”相符,故A项正确。] 6.D [A、B、C三项均出现在俄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前,故A、B、C三项错误;《和平法令》是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政府颁布的,故D项正确。] 7.A [根据材料“并不同意按农民的要求平分土地”到“把社会革命党的这个口号接了过来,变成自己的口号”,说明布尔什维克就农民土地问题缺乏成熟的考虑,故A项正确。] 8.A [1917年俄国革命是由于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社会矛盾而引发的。所以,二月革命、十月革命都是为实现和平民主而奋斗,故A项正确;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是二月革命的成果,故B项错误;二月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故C项错误;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是十月革命的要求,故D项错误。] 9.(1)通过暴力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原因: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无产阶级力量强大和无产阶级政党成熟。(2)俄国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取得革命胜利;中国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原 4 因:根本原因在于两国国情差异。俄国是相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力量强大,城市里革命力量强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城市敌人力量强大。
认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第五篇: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6练雅典民主政治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6练 雅典民
主政治
[训练目标] 1.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2.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3.雅典民主政治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小题精练
1.“据统计,当时希腊共有300多个城邦,其中90%左右的小邦都是弹丸之地,人口不超过几千,面积不过几十平方千米或更小。”这段材料能够说明古希腊城邦的特点是()A.独立自治 C.封闭保守
B.小国寡民 D.彼此隔绝
2.(2016·天津滨海新区五校联考)“(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A.商业流通是政治平等的现实基础 B.商业贸易尊重自由和平等的原则 C.海外贸易活动推动平等观念形成 D.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
3.(2016·广安二模)克利斯提尼改革建立了“陶片放逐法”制度;伯利克里宣称:“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这表明古代雅典()A.公民享有立法权和决策权 B.体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法律针对意欲独裁者而定 D.重视维护公民合法利益
4.古雅典城邦的克利斯提尼执政期间,极力发展梭伦构想的政策,为了促进雅典政治制度进一步民主化,减少政治混乱,以民主的方法反对民主的敌人,特意制定了()A.五百人议事会 C.陶片放逐法
B.民众法庭 D.平民保民官
5.(2016·福州一模)公元前4世纪,雅典官员在任职前要接受陪审法庭的任职资格审查,还要在一年的任期内接受公民大会10次的信任投票,在任期结束时还要接受账目审计。这些规定的直接作用是()A.维护民主制度 C.实现轮番而治
B.体现法治精神 D.防止权力滥用
6.(2017·德州联考)伯利克里曾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 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最能够反驳伯利克里的依据是()A.公民大会的运行机制 C.陶片放逐法
B.法庭审判人员的产生办法 D.奴隶没有民主权利
7.(2016·厦门一模)古雅典著名喜剧家阿里斯托芬(约前446~前385)屡屡在作品中批评和讽刺当权人物,晚年他
夸耀自己因此而受过多至七十五次的控告,但每次总是被判无罪。据此可以推断,当时雅典()A.城邦民主陷入危机 C.名人享有一定特权
B.法制建设尚未完善 D.创作自由不受限制
8.(2017·宜宾调研)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城邦废除了陶片放逐法,限制了抽签产生的公职人员的职权,规定了担任轮值主席一职者的财产和身份标准。这些举措()A.导致雅典民主政治由盛转衰 B.直击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C.推动雅典国家机构最终形成 D.改变了雅典贵族专权的局面
大题优练
9.古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雅典的民主制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领导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材料二 „„是通过抽签从数个部落中各选数十人组成的。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
(2)假如你生活在雅典的民主制全盛时期,作为一名合法公民,你能享受到哪些权利?
(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对雅典民主制进行评价。答案精析
1.B [材料并没有反映出希腊城邦都独立自治的特点,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小邦都是弹丸之地,人口不超过几千,面积不过几十平方千米或更小”可知城邦的特点是小国寡民,故B项正确;城邦为了自身的生存,对外进行殖民扩张或者是贸易,不能体现其封闭保守,C项错误;各个城邦之间联系密切,不彼此隔绝,故D项错误。] 2.D [材料论述的是商业流通是政治的经济基础,故A项错误;材料中“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说明自由和平等的原则由商业发展决定,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海外贸易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说明古希腊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自由和平等的理念,是民主政治制度的经济基础,故D项正确。] 3.D [“陶片放逐法”是为防止出现个人独裁,保证公民充分享有民主权利而制定的,而“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的目的也是为了保证公民个人的合法权利,故D项正确。] 4.C [五百人议事会主要是打破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与题干无关,故A项错误;民众法庭是梭伦时期设立的,故B项错误;陶片放逐法是克利斯提尼时期针对破坏民主的野心家制定的,目的是维护民主制度,故C项正确;平民保民官是罗马时代的官职,与希腊无关,故D项错误。] 5.D [据材料“雅典官员在任职前要接受陪审法庭的任职资格审查,还要在一年的任期内接受公民大会10次的信任投票,在任期结束时还要接受账目审计”可知要防止权力滥用,故D项正确。] 6.D [根据所学可知,雅典公民大会允许所有合法公民参加公民大会,与材料观点一致,不能作为反驳伯利克里的依据,故A项错误;雅典法庭审判人员由抽签选举产生,反映了雅典民主轮番而治的特点,也不能作为反驳伯利克里的依据,故B项错误;陶片放逐法是一种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也不能作为反驳伯利克里的依据,故C项错误;雅典社会存在阶级差别,奴隶没有民主权利,最能作为反驳伯利克里的依据,故D项正确。] 7.A [根据材料“受过多至七十五次的控告,但每次总是被判无罪”可知,体现了司法成本的巨大浪费与低效,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法制建设是否完善,故B项错误;雅典民主制法律至上,不存在名人特权和自由不受限制,故C、D项错误。] 8.B [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如轮番而治、抽签选举等导致雅典民主由盛而衰,故A项错误; 材料“废除了陶片放逐法„„的财产和身份标准”针对雅典民主政治抽签选举、轮番而治的不合理之处,故B项正确;雅典民主国家机构在克利斯提尼时期最终形成,故C项错误;材料“财产和身份标准”不能改变贵族专权的状况,故D项错误。] 9.(1)材料一:人民主权;材料二:轮番而治。
(2)享有公民大会的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权进入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和规模不大的行政和军事机关。
(3)积极性: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多数人的决策往往更全面、正确;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民主权利保证了公民的自由,造就了大量的思想家、艺术家;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为后世提供了值得参照的民主政体形式和运行机制。
局限性:雅典民主仅对公民群体而言,只限于本邦成年男性公民,这造成了社会的不公平。解析 解答第(1)问需要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一“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和材料二“抽签”“轮流执政”等关键信息,概括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第(2)问据材料一中“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再联系教材有关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进行回答。第(3)问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