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时代主题练第87练晚清大变局的时代

时间:2019-05-14 23:49: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时代主题练第87练晚清大变局的时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时代主题练第87练晚清大变局的时代》。

第一篇: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时代主题练第87练晚清大变局的时代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时代主题练 第87练 晚清

大变局的时代

[训练目标] 1.政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不断加深;中国军民不断反抗外来侵略;洋务派试图挽救清政府;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出现了近代买办资产阶级和产业工人。2.经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民族工业兴起,经济结构变动;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大众传媒、社会生活与习俗等发生巨大变革。3.思想: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小题精练

1.(2016·新乡许昌平顶山一模)清代实行白银、铜钱双本位货币制度,清廷规定白银一两兑换制钱千文,但二者关系却不平衡,乾隆中期之前表现为钱贵银贱,道光年间表现为银贵钱贱,导致这一变化的应是()A.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长期出超 B.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C.国家减少了铜钱的铸造发行 D.对外贸易顺差变为逆差

2.(2016·资阳一模)1842年,“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清)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A.对外政策灵活务实 C.受西学东渐的影响

B.认识到闭关已无必要 D.国家主权观念较淡薄

3.(2016·自贡一模)太平天国运动留给历史的余响是长久的。在戊戌维新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这是用反清来促成革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A.搅乱了社会政治制度 C.改变了封建生产关系

B.促进了政治变革进程 D.实现了资本主义理想

4.(2017·武汉调研)1866年,奕在同文馆添设科学班,遭到大学士倭仁的反对;1877年,郭嵩焘劝李鸿章扩大留学,遭到大学者王闿运的谩骂;1880年,李鸿章、刘铭传请修建铁路,只修了天津附近的一小段,就遭到反对。这些现象表明当时()A.闭关锁国政策得以延续 C.西方科技大规模的传入

B.守旧势力主导政局 D.社会转型异常艰难

5.(2016·郑州一模)“惜该厂所有机器新旧羼杂,大都不甚齐全„„以致所出之械一经逐 件拆卸,厚薄宽窄互有参差,彼此不能调换。而局中自总办以至员司人等”,“并不详加验视”,“但造成后即盛箱发用。”“该厂所造之械整件零件逐细考察,疵累甚多。以如此钜厂岁糜经费一百四十万金,而各械无一完善者,殊为可惜。至于员司之冗滥,工作之宕延,各物购价之浮开,各厂用料之虚耗,种种积弊,又复不一而足。”材料表明()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管理腐败 B.洋务运动军事企业技术落后 C.洋务运动民用企业技术落后 D.洋务运动军事企业经营管理腐败

6.(2016·荆州一模)1896年,清政府设立商务局;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成为仅次于外务部的第二大部;1906年,清政府设立邮传部,同时将商部和传统的工部合并,成立农工商部。这些机构的设置说明清政府()A.将地方督抚的财权收归到中央 B.顺应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需要 C.加强中央政府发展实业的职能 D.达到通过行政改革以消弭革命目的

7.清军将领聂士成被义和团目为“二毛子”,被守旧人士攻击为“专攻义民以护洋人”,但他却在自己家人被拳民劫走的情况下英勇抵抗联军并壮烈牺牲。这反映出当时()A.君臣伦理与夷夏之辨的对立 B.现代意识与国粹观念的冲突 C.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相交织 D.小农思想与工业文明的矛盾

8.(2016·惠州二模)一场甲午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稍后的中国,循序渐进的洋务新政就此终止。自1895年算起,至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在二十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两百年的历史。这种剧烈的变化反映了()A.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 B.甲午战败引发中国人的政治激进 C.近代中国社会变革速度超过西方 D.革命成为社会变革唯一的主旋律

9.康有为说:“人道„„自族制而为部落,而成国家,由国家而成大统;由独人而渐立酋长,由酋长而渐正君臣,由君主而渐至立宪,由立宪而渐至共和„„盖自据乱进而升平,升平进为太平,因革有由,验之万国,莫不同风。”这体现了康有为()A.民主共和是终极目标 B.坚持进化论的历史观 C.借古讽今的宣传策略 D.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10.戊戌政变后,倾向于变法的总理衙门大臣张荫桓遭到弹劾并充军新疆,在路过保定时,观者数万,直呼他为“大奸臣”。材料主要表明()A.维新危害了广大人民利益 B.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C.总理衙门出卖了民族利益 D.列强侵略激起国人的反抗

11.(2017·安庆质检)1910年5月,有读者向汉口的《东方时报》投书批评新政:“现在什么东西都得上税,棉花、谷物、食油、燃料、牛,不管什么——并不光是一个田赋的问题。”《东方杂志》也发表文章称:“以前不办新政,百姓尚可安身;今办自治、巡警、学堂,无一不在百姓身上设法。”由此可知()A.新政没有实际成效 B.新政的推行激化了社会矛盾

C.清政府假改革真独裁的真实面目被揭穿 D.新政措施缺乏时代性及民众支持

12.19世纪80年代以后,一批来华的传教士中有人首先提倡天足;维新人士更率先反对缠足,主张放足;1901年,慈禧太后下达了劝禁缠足的懿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下令禁止缠足。这说明()A.近代放足运动具有反封建政治意义 B.传教士主张男女的社会地位平等 C.维新人士反对缠足的态度最为坚决 D.女性群体的地位受到社会的关注

大题优练

13.(2016·兰州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光绪十九年(1889年),张之洞移任湖广总督之后,原订炼铁厂设备也随之改运武汉。汉阳铁厂厂址设在汉阳龟山山麓,于1890年11月动工兴建,光绪十九年(1893年)9月建成,光绪二十年(1894年)6月投产,属于官办企业。由于铁厂是完全的官办企业,弊端丛生,从光绪二十年(1894年)投产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亏损累累„„朝廷已经无力支撑如此大的国企亏损,只好将官办改为官督商办,由盛宣怀接手,招募商投,铁厂慢慢艰难运行,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盛宣怀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二月,申请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经清廷批准后,遂遵照商律股份有限公司条例,在农工商部注册,改官督商办为完全商办公司。„„

——《清末汉阳铁厂与武汉地区早期城市化》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汉阳铁厂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两次发生转变的主要原因。

14.(2016·驻马店市高三第一学期期终考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清政府总理衙门正门旧照(摄于1878年)材料二 1901年,清政府为了使部分行政职能与西方接轨,同时也是迫于列强的压力,首先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改设外务部时的谕令说:“从来设官分职,惟在因时制宜。现当重订和约之时,首以邦交为重,一切讲信修睦,尤赖得人而理„„总理衙门著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鞠方安《试论清末官制改革(1901~1911)中的文官设置及其特点和影响》

根据上述材料,从国家主权、近代化的角度指出清末外交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精析

1.D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入超,故A项错误;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应该是钱贵银贱,而道光年间银贵钱贱,说明海外白银大量流出中国,故B项错误;国家减少了铜钱的铸造发行,与材料反映现象无关,故C项错误;对外贸易顺差变为逆差,说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变为大量流出中国,当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时,钱贵银贱,当白银大量流出中国时,银贵钱贱,故D项正确。] 2.D [“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清)帝国税率还高”体现了清政府在关税问题上对主权的出卖,与对外政策灵活务实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闭关的认识问题和西学东渐,故B、C项错误;为了眼前利益而放弃国家主权,体现了清政府国家主权观念较淡薄,故D项正确。] 3.B [题干中并未体现出社会政治制度被搅乱,故A项错误;题干中“康有为用反清来促成革新,孙中山接受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反面教训”说明了其促进政治变革进程,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并未改变封建生产关系,故C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并未实现资本主义理想,故D项错误。] 4.D [1840年,清朝被迫开关标志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束,故A项错误;材料提及洋务派的主张和行动遭到顽固派的反对,不能得出顽固派主导政局,故B项错误;材料提及洋务派学习西方科学和先进技术,不能得出西方科技大规模传入,故C项错误;洋务派近代化举动受到众多阻挠反映了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艰难,故D项正确。] 5.D [材料中“局中自总办以至员司人等”“至于员司之冗滥”表明是洋务企业,故A项错误;材料中“惜该厂所有机器新旧羼杂”表明也有新技术,故B项错误;材料中“该厂所造之械”表明是军事企业,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不详加验视”“至于员司之冗滥,工作之宕延,各物购价之浮开,各厂用料之虚耗,种种积弊”表明管理腐败,故D项正确。] 6.C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将地方督抚的财权收归到中央,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主要是发展民族实业的需要,并非顺应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需要,故B项错误;据材料“1896年,清政府设立商务局”“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和“1906年,清政府设立邮传部,同时将商部和传统的工部合并,成立农工商部”可知加强了中央政府发展实业的职能,故C项正确;材料中机构的设置并非是为了通过行政改革以消弭革命目的,史实错误,故D项错误。] 7.C [材料未提及君臣伦理,中国人对外态度体现传统夷夏之辨,故A项错误;材料中中 5 国人对聂士成的态度不能体现现代意识,以传统观念看待中外关系并非国粹,故B项错误;义和团运动和聂士成抵抗联军体现民族危机深重,聂士成镇压义和团体现阶级矛盾尖锐,故C项正确;义和团盲目排外体现了小农意识,不过材料未提及人们对工业文明的态度,故D项错误。] 8.B [材料反映了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没有体现洋务运动的破产问题,故A项错误;“一场甲午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自1895年算起„„在二十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两百年的历史”说明了甲午战败引发中国人的政治激进,故B项正确;近代中国社会变革速度超过西方和革命成为社会变革唯一的主旋律不符合史实,故C、D项错误。] 9.B [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人道的发展、人的发展、国家的发展历程等,符合进化论的观点,故B项正确;借古讽今未体现,故C项错误;建立君主立宪制是维新派的观点,但不符合材料,故D项错误。] 10.B [维新变法过快过急,许多人处于观望中,无所适从,故A项错误;戊戌变法害怕群众,害怕革命,变法运动缺乏一个广泛的群众基础,故B项正确;戊戌变法意在挽救民族危亡,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列强侵略,故D项错误。] 11.B [清末新政有一定的效果,故A项错误;由“今办自治、巡警、学堂,无一不在百姓身上设法”,可见新政推行激化了社会矛盾,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假改革真独裁”,故C项错误;新政措施有一定的时代性,故D项错误。] 12.D [传教士提倡天足,与反封建政治意义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传教士提出该主张的目的,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推断维新人士反对缠足的态度最为坚决,故C项错误;废除缠足表明女性群体的地位受到社会的关注,故D项正确。] 13.官办企业向官督商办转变的原因:①政治腐败,弊端丛生,亏损严重;②甲午战争。官督商办向商办企业转变的原因:①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和规模;②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办企业的限制。14.(1)变化:清朝中央机构趋于半殖民地化。

说明:1861年设立的总理衙门,为西方列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打开了方便之门,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1901年,在列强的威逼下,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更加(或完全)半殖民地化。(2)清政府职能(或:中央机构)日趋近代化。

说明:总理衙门的设立,改变了中国以往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有利于中外之间的 交往,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近代化的标志;外务部的设立,是清末“新政”的产物,同时也是清政府被动适应时代潮流,政府机构进一步近代化的体现,促进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第二篇: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47练百家争鸣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47练 百家

争鸣

[训练目标] 1.“百家争鸣”的原因、意义。2.儒家、法家、道家和墨家学派的思想主张。3.孟子思想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小题精练

1.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主要指()A.诸子“百家争鸣” C.士的兴起

B.商人地位提高 D.“学在民间”

2.(2017·凉山适应性检测)《子家语·观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孔子不主张对饥民实施救助 ②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 ③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 ④能够体现孔子“仁”的思想 A.②③④ C.③④

B.①②③ D.①④

3.(2016·淮南一模)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也承认“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符合两者观点的是()A.主张“因材施教” C.认为“人性本善”

B.重视人民群众力量 D.通过教化使人从善

4.(2017·茂名适应性考试)“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向’‘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该作者认为古代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受到哪一思想的影响()A.道家 C.程朱理学

B.佛教 D.陆王心学

5.(2016·重庆一模)有位学者这样评价我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他的学说开创了一个崭新时代,为秦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君主集权制国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以下符合其学说的观点是()A.“兼相爱,交相利” B.“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C.“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D.“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6.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基于()A.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 B.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 C.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 D.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

7.(2016·湖南五市十校模拟)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如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A.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 B.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 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

8.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三者立论相同,但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作考虑 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作考虑 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D.三者立论不同,但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大题优练

9.(2016·永州三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

答案精析

1.A [材料中“血腥”指的是诸侯争霸,而“宽容”主要是指诸子“百家争鸣”,属于文化方面宽容的政策,故A项正确;战国时期已经开始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地位开始下降,故B项错误;士的兴起属于诸子“百家争鸣”的条件,故C项错误;“学在民间”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也是诸子“百家争鸣”的条件,故D项错误。] 2.A [材料主要观点是主张政府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孔子的主张一方面体现了“仁”的思想,另一方面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担忧个人实施救济会损害到国君的权威,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②③④正确,故A项正确。] 3.D [“因材施教”的思想主张是孔子提出的,故A项错误;重视人民群众力量与“人皆可以为尧舜”,“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与强调人(或者人民)的向上的转变的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性善说只是孟子的思想主张,是指人天生具有道德意识,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孟子坚持“人性善”说,荀子坚持“人性恶”说,但是世间皆有善恶之人,引导人们弃恶从善成为圣贤的方法就是教化,故D项正确。] 4.A [道家思想讲求自然无为,重视辩证思维,材料中“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计白当黑”“有无相生”“虚实相象”,正是道家思想的体现,故A项正确;而佛教思想重视修性,材料没有体现个人修性的情况,故B项错误;程朱理学将儒家道德上升到世界本原的地位,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材料没有体现对儒家道德的强调,故C项错误;陆王心学认为心是世界本原,是主观唯心主义,材料没有强调个人的思想是世界本原,故D项错误。] 5.D [由材料可知该思想家观点符合法家思想。A项是墨家兼爱思想,故A项错误;B项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故B项错误;C项是儒家孟子的思想,故C项错误;D项强调用“法术”“赏罚”治理国家,符合材料法家思想主张,故D项正确。] 6.C [结合儒学主张可知儒家思想也能起到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故A项错误;主张国家统一是法家的思想,但从材料中“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可知诸侯国采用法家思想是为了变法图强,没有体现要求国家统一的内容,故B项错误;结合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兴起,诸侯争霸的政治军事形势,可知法家的加强君主权力、变法革新、实现统一等主张更适合当时的时代要求,是其被官方采用的原因,故C项正确;建立和谐社会是儒家的主张,不是导致官方采用法家思想的原因,故D项错误。] 7.B [材料中仅列举了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 4 子主张“兼爱”思想,而韩非子等法家思想家主张社会是向前发展的而不是开历史倒车,故A项错误;社会进步有时导致社会秩序遭到破坏,道德沦丧,因而孔子提出“克己复礼”等主张,说明社会的进步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二者在短时间内是矛盾的,故B项正确;材料中主要体现的是对三代时期的向往,并未体现出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潮流的观点,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讲述了对三代向往的思想家的主张,并没有体现先秦诸子的各派主张,没有反映出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故D项错误。] 8.B 9.(1)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理想的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

(2)特点: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

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先河;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有利于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和“兼容并包”;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解析 第(1)问根据儒家对君民关系的思想主张进行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信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不同诸侯国盛行不同的思想,这体现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第二小问回忆所学知识,结合思想解放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回答即可。

第三篇: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14练辛亥革命[模版]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14练 辛亥

革命

[训练目标] 1.辛亥革命的纲领、过程、成败认识。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意义。3.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4.多元史观认识辛亥革命。

小题精练

1.(2017·芜湖一中月考)一份由“上海军政分府”发布的安民告示记载:“„„凡我义旗所指,罔不踊跃欢迎;„„兹已纷纷归顺,具见敌忾同情;惟愿亲爱同胞,仍各安分营生;洋人生命财产,切勿乘机相侵;转瞬民国成立,人人共享太平。”从中可以推断出当时()A.义和团民阻击列强侵略 B.清政府的统治面临土崩瓦解 C.反袁护国运动风起云涌 D.北伐战争进程势如破竹

2.(2016·玉林、贵港、梧州二模)史学家左舜生认为“辛亥革命是合政治与种族的两个因素而形成的,其成功只限于种族的一面,政治则四十年来并没有表现什么显著的成绩。”该观点()A.肯定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 B.承认政治民主化取得突破 C.认为辛亥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 D.不满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3.(2016·肇庆三模)文学家沙汀在回忆故乡——川西北的绵阳在辛亥革命后服装的变化时说:“那时,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男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后头吊半截,说是给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戴孝。”这反映了()A.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反封建、反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4.(2017·“江淮十校”高三第三次联考)民国初年,辛亥革命一词使用并不广泛,称呼辛亥年武昌起义至清帝退位这段史事的词汇,名目繁多。民国初年的报章,如《申报》《大公报》以及政府公报中,“武昌首义”“共和成立”“民国肇生”“辛亥之役”等名词连篇累牍。这表明()A.辛亥革命对封建正统思想批判不彻底 B.北洋军阀对新兴思想严格控制和打压 C.民主共和已成为近代思想界主流思想 D.媒体和舆论对革命的名称未达成共识

5.(2016·资阳三模)1912年1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临时大总统“宣战、媾和缔结条约”“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设立中央临时裁判所”等权力。据此推断,修正“组织大纲”意在()A.迅速稳定国内局势 C.制约袁世凯专权

B.创建责任内阁制 D.贯彻主权在民原则

6.(2016·邢台一中月考)在下列《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诸条内容中,最能体现约法本质的是()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结社等自由 C.国民有选举与被选举权力 D.实行责任内阁制

7.“自辛亥革命以后,就是民主主义成了正统。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对这段材料的正确理解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 B.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C.辛亥革命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D.辛亥革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8.1935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此评论()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B.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 C.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 D.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大题优练

9.(2016·锦州高三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时的清政府,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那样,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彻底的腐朽了”,“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可见,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情势使然,而不是什么“激进主义思潮”的产物。因此,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 事件,“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而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 两个问题的评价》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摘编自徐兆玮《棣秋馆日记》

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的?并说明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两段材料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应如何理解?

答案精析

1.B [依据所学及材料的内容可知,材料描述的应是武昌起义后,全国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中华民国即将成立的情况。这时,由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王朝的统治面临土崩瓦解的局面。所以应选B。A、C、D三项时间上明显不符。] 2.A [材料信息“其成功只限于种族的一面”肯定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政治则四十年来并没有表现什么显著的成绩”,故B项错误;认为辛亥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不符合材料信息,也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后中国相继出现袁世凯北洋军阀和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在这两个时期内,政治上都没有表现什么显著的成绩,故D项错误。] 3.B [材料“男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不能体现移风易俗,故A项错误;材料“那时,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得出反对清朝统治,是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故B项正确;材料“说是给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戴孝”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不一致,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明确反帝,材料也没有直接涉及到帝国主义,故D项错误。] 4.D [材料反映的是对辛亥革命的称呼,不能反映对封建思想的批判程度,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北洋军阀的思想控制,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民主共和成为主流思想,故C项错误;根据“‘武昌首义’‘共和成立’‘民国肇生’‘辛亥之役’等名词连篇累牍”可知媒体和舆论对革命的名称未达成共识,故D项正确。] 5.A [赋予总统“宣战、媾和缔结条约”“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设立中央临时裁判所”等权力,有利于迅速稳定国内局势,故A项正确。] 6.A [首先理解“约法的本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有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性质。据此分析选项可知:A项所述的内容实质就是反封建专制制度,最能体现约法的资产阶级性质。] 7.D [根据材料信息分析,把民主主义提高到神圣不可侵犯的高度,体现了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材料中侧重思想的变化,A、B两项强调的是政治意义;C项说法不正确。] 8.C [“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说明存在一定的封建残余,因此答案选C项。] 9.(1)角度:政治意义(或民主政治)。

功绩:推翻了中国2 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看法:第一段材料反映出民国初期共和观念风行,反映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城市里的知识分子群体中;第二段材料反映出辛亥革命并未带来什么变化,反映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偏远县城的普通民众中。

理解: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其影响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中是不一样的,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

第四篇: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20练十月革命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20练 十月

革命

[训练目标] 1.俄国十月革命的条件、特点、历史意义。2.俄国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的异同。3.俄国十月革命时期颁布的重要文献。

小题精练

1.“冬宫、大本营和邻近的各点已经包围起来„„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政权转到了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手里„„”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A.推翻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宣告苏联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2.(2016·南宁期末)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中写道:“革命把俄国从底层翻腾出来。现在是底层人跃升到上层来了。”这主要表明俄国十月革命()A.推翻了统治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 B.走的是从城市到农村的革命道路 C.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 D.使工农群众掌握了国家政权

3.(2016·新乡许昌平顶山二模)列宁说:“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据此可知列宁认为()A.俄国参加一战引发了二月革命 B.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具有历史必然性 C.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D.“一战”前夕的沙皇政府的统治最脆弱

4.(2016·泉州一模)1917年3月15日,布尔什维克党代表在苏维埃全体会议上建议,由苏维埃建立临时革命政府。孟什维克党代表则主张利用资产阶级来巩固对沙皇制度的胜利。结果,苏维埃以多数通过了执行委员会的建议,把政权交给资产阶级,成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这一结果说明当时()A.资产阶级代表在苏维埃占多数

B.布尔什维克党对民主革命前途认识的局限 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D.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5.(2017·南京、盐城联考)1921年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胜利四周年时指出:“我们比谁都更彻底地进行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我们完全是自觉地、坚定地和一往直前地向着社会主义革命前进,我们知道社会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之间并没有隔着一道万里长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二月革命的完成非常有助于十月革命的展开 B.二月革命是一场最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可随时转为社会主义革命 D.两场革命都充分体现了列宁高超的领导艺术

6.《和平法令》宣布:“本政府认为„„俄国工人在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的、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文中“本政府”是指()A.1861年改革后的沙俄政府 B.二月革命后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二月革命后的工兵代表苏维埃 D.十月革命后的工农苏维埃政府

7.(2016·宜春二模)在农民土地问题上,1917年8月前,布尔什维克尽管支持农民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要求,但并不同意按农民的要求平分土地。6月,社会革命党把平分土地写进了自己的党纲,遭到了布尔什维克的强烈批评。但到8月底,布尔什维克把社会革命党的这个口号接了过来,变成自己的口号。这反映了当时的布尔什维克()A.在土地问题上缺乏成熟的考虑 B.试图削弱其他各党派的影响 C.真正重视农民问题和粮食问题 D.意在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8.(2016·金华十校一模)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俄罗斯1917年的革命风暴》将俄国1917年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将其划分为“2月阶段”和“10月阶段”,认为“它们不是相互矛盾的”。它们不矛盾主要表现在()A.努力实现和平民主 C.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大题优练

9.(2016·浙江教育考试院高考抽测样题·改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的意义的时候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的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材料二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D.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图一 攻打冬宫

图二 井冈山会师

(1)材料一中列宁所说的“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什么?俄国为什么能够成功地选择这条道路?

(2)材料二中图

一、图二两个历史事件选择的革命道路有何差异?简要说明选择道路差异的原因。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答案精析

1.D [“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政权转到了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手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A项是二月革命的成果;B项是巴黎公社的意义;C项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的意义。] 2.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革命„„底层人跃升到上层来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使工农群众掌握了国家政权,故B、C两项错误,D项正确。] 3.A [一战激化了沙皇俄国社会固有矛盾,成为社会革命的导火线,故A项正确;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具有历史必然性是对材料的曲解,故B项错误;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与材料论述无关,故C项错误;沙皇政府的统治最脆弱材料缺乏依据,故D项错误。] 4.B [材料中苏维埃全体会议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孟什维克党代表则主张利用资产阶级来巩固对沙皇制度的胜利”说明他们对民主革命的前途认识不明确,故B项正确;无产阶级政党是布尔什维克党,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与材料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5.A [十月革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形成了两个阶段不同性质的革命紧密相连的特点,与材料中“我们知道社会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之间并没有隔着一道万里长城”相符,故A项正确。] 6.D [A、B、C三项均出现在俄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前,故A、B、C三项错误;《和平法令》是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政府颁布的,故D项正确。] 7.A [根据材料“并不同意按农民的要求平分土地”到“把社会革命党的这个口号接了过来,变成自己的口号”,说明布尔什维克就农民土地问题缺乏成熟的考虑,故A项正确。] 8.A [1917年俄国革命是由于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社会矛盾而引发的。所以,二月革命、十月革命都是为实现和平民主而奋斗,故A项正确;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是二月革命的成果,故B项错误;二月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故C项错误;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是十月革命的要求,故D项错误。] 9.(1)通过暴力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原因: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无产阶级力量强大和无产阶级政党成熟。(2)俄国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取得革命胜利;中国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原 4 因:根本原因在于两国国情差异。俄国是相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力量强大,城市里革命力量强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城市敌人力量强大。

认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第五篇:2014云南高考一轮复习综合练

云南新思考教育

2014云南高考一轮复习综合练

(昆明新思考教育文综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1.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A.分封制全面崩溃B.宗法制荡然无存

C.郡县制初现雏形D.实行郡国并行制

解析 材料的关键是关于“朱方之县”即后来的丹徒县的记载,说明公元前544年已经有了县级辖区,这是郡县制的雏形。A、B与材料无关,排除;郡国并行制实行于西汉初年,排除D。答案为C项。

答案 C

2.明末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对盛泽有这样一段描写:“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一材料可用来作为()。

A.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

B.反映明代北方市镇经济发展的第二手材料

C.说明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

D.研究明代短篇小说写作的直接材料

解析 文学作品能反映一定的历史,但经过了文学加工不是原始资料;盛泽镇在南方;材料的描写没有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是否瓦解,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答案 D

3.在量子力学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如果不去测量对象(电子),对象(电子)便没有位置。有科学家便把这一结果比喻为:月亮在无人看它时,它不存在。当然,这一论断的主旨意在突出微观研究领域的特殊性,并能在历史学那里找到了知音。这与中国古代某一学者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位学者是()。

A.老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干的材料所表达的思想,尤其是对“月亮在无人看他时,它不存在”的正确理解,这种思想与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思想有相一致的地方。故选D项。

答案 D

4.1930年,闽西苏区掀起文化建设热潮,有一首红歌《你追我赶实在忙》唱道:“哥哥栽禾妹送秧,横直疏密要适当,但愿今年多产谷,支援红军打胜仗。”这反映出()。

A.苏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起来

B.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积极性

C.苏区人民期盼结束内战的美好愿望

D.苏区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解析 材料信息反映了苏区人民对红军的支持,这本质上是中共在苏区实行土地革命的结果。故选B项。

答案 B

5.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天津—南京浦口)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上述报道是对下列哪一战役发表的评论()。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解析 本题考查抗战防御阶段台儿庄战役。从材料关键词“1938年4月9日”、“津浦”、“中国军获胜”即可判断选择C项。

答案 C

6.20世纪60年代初,某一国际组织成立宣言中指出:“坚持独立自主、和平中立和非集团的原则,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当时中国处理与该组织关系的原则是()。

A.求同存异,团结多数B.勇于担当,敢于领导

C.重视联系,保持合作D.权衡利弊,保持中立

解析 从材料可知该组织为不结盟运动,中国与其的关系是重视联系,保持合作。

答案 C

7.1989年1月,胡耀邦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领导人之一)说:“中国的出路是‘民主’和‘科学’四个字,我们为之奋斗了近70年,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现在还需要继续努力。”近代史上,“民主”与“科学”的首倡者为()。

A.林则徐、魏源B.李鸿章、左宗棠

C.康有为、梁启超D.陈独秀、李大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领袖的理解能力。中国近代首倡“民主与科学”的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陈独秀和李大钊。

答案 D

8.下图为某学者关于中国国际现代化的“和平鸽”战略设想概念结构图。这一设想符合或顺应了()。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不结盟政策 ③经济全球化潮流 ④多极化趋势

A.①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由“和平鸽”设想可知①正确,这一和平的外交设想本身是立足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故③④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所以②正确。

答案 D

9.“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下列不能作为史料佐证这—观点的是()。

A.古代希腊的海外殖民扩张

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的开辟

D.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解析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史料中的“追求利润,从事商业”不适合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是一种宣扬国威的政治行为,并非追求利润的经济行为。选择B项。

答案 B

10.“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地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这则材料能够反映()。

A.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B.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

C.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

D.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和历史事件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题干材料“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分析,应选C项。其余选项不符合材料内容。

答案 C

11.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对此理解正确是()。

A.1787年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

B.美国联邦宪法是美国人排除外部思想的影响而独自发明的C.美国的联邦宪法是一件好看不实用的美丽艺术品

D.美国的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题干引文通过比喻性的描述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背景做了说明,1787年宪法的制定是在邦联制无法解决当时存在的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的条件下形成的。其余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D

12.1932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罗斯福赢得了南部白人、城市工人、移民、农民、工人和黑人等选民的广泛支持。罗斯福执政后,哪些政策相对体现了这些选民的利益()。

①建立福利制度 ②调整农业 ③复兴工业 ④以工代赈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 建立福利制度符合广大选民的利益;调整农业有利于保障农民的利益;复兴工业有利于保障城市工人的利益;以工代赈体现广大选民利益。故选D。答案 D

13.2012年7月5日,中山大学人类学专业的大学生们在海南岛的南湾猴岛对猕猴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追踪观察。为了研究人类而研究猴群,其科学理论依据是

()。

A.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

B.伽利略的观察与实验的方法

C.达尔文创立的生物进化论

D.施莱登等人提出的细胞学说

解析 人与猴都属于灵长类,人是由古猿演化而来,其依据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答案 C

14.19世纪后半期,在绘画方面,出现了新的流派,该画派对光和色进行了科学探讨。它着重于描绘自然的霎那景象,使一瞬间成为永恒。该画派观察、直接感受表现色彩变化的微妙的画风,影响后来的现代艺术非常深远。属于该画派作品的是()。

解析 根据印象画派的特点和材料中“描绘自然的霎那景象”,可判断出正确选项。

答案 C

昆明新思考,打造云南最好的高考学习资源!

下载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时代主题练第87练晚清大变局的时代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时代主题练第87练晚清大变局的时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