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农村信用社职务犯罪与预防
浅议农村信用社职务犯罪与预防
职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贪污受贿、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或者侵犯公民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管理职能,依照国家法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市场的逐步放开,农村信用社也将进一步得到发展。在农村信用社发生的案件中,职务犯罪居多,在新形势下如何切实有效防范金融职务犯罪,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影响,对于稳定农村信用社、稳定农村经济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此谈点看法。
一、诱发农村信用社职务犯罪的原因
农村信用社发生的贪污、挪用、受贿、侵占等违法违纪行为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既有体制不完善、改革不力的原因,也有农村信用社内部思想、管理、用人、制度和队伍建设的原因。
1.职工的思想根源。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逐渐引发了人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变化,诱发了个别人的投机心理、冒险心理、侥幸心理,追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造成了一些人产生权钱交易、人情交易的心理,甚至不惜以职务、职权之便以身试法,满足自己的欲望。
2.农村信用社自身原因。从1996年行社脱钩以来,农村信用社经历2次改革,但改革的步伐和效果不是很理想,形成了农村信用社自身建设出现了问题。一是体制不健全,农村信用社在改革过程中,其制度的存在的漏洞和不完善之处,造成了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职务之便加以利用。二是有章不循,这是当前农村信用社诱发职务犯罪的重要原因,少数农村信用社制度执行不力,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制度形同虚设,起不到防范与制约的作用,三是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由于缺乏风险防范机制,对一些重要岗位监督制约失衡,起不到监督检查应有的作用。四是用人机制不当,农村信用社是一个特殊的企业,每天要与金钱打交道,一些人因拜金主义、享乐思想恶性膨胀,而铤而走险,加之用人把关不严,一味重视关系户,使个别品行差、素质差的人留在了重要岗位上。
3.科技防范差。从金融职务犯罪来看,有的利用先进的技术伪造、变造各种凭证,以假乱真,钻检查人员的空子,蒙混过关。特别利用计算机、信用卡等新型金融附生工具作案,其隐蔽性强,难以防范,加上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防范尤为薄弱,给品行差的内部员工留下了空档。
二、信合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 近年来,个别信合工作人员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败坏了党风党纪,在群众中造成了恶劣影响。从中国银监会[2008]190号文件通报情况看,2008年1至6月,全国农村信用社共发生案件44件,涉案金额2.27亿元,处理直接涉案人员77人,追究责任人员386人,其中追究领导责任120人,从以上数据分析,农村信用社案防形势严峻。1.职务犯罪表现形式多样化。从农村信用社发生的职务犯罪看,其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一是贪污、受贿是农村信用社职务犯罪的主要形式。从查处的案件来看,作案金额越来越大。现在涉案金额几十万元上百万元已经不算大案了,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从一个年轻的领导干部坠落为一个大贪官是发人深思的。农村信用社工作职务犯罪另一个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失职渎职,徇私舞弊。一些信合员工,为了徇私情、谋私利、违反规定,对应当按规定发放的贷款,却不坚持原则,违规发放跨区域贷款、顶名贷款、假名贷款、冒名贷款、化整为零贷款,抵押物价值高估贷款,甚至该抵押而不抵押,有的还伪造信贷材料、隐瞒真相、弄虚作假,给农村信用社加剧信贷风险,造成信贷资金损失。
2.连续作案时间长、次数多。这是农村信用社干部职务犯罪的又一个显著特点。涉案人一般都是在行政管理、信贷发放工作中作文章,多次贪污、受贿或挪用信贷资金和库款,连续作案,有些干部职工与借款人长期勾兑,双方成了“朋友”,借款人为了不按信贷政策、制度优先贷到款,个别领导和信贷人员从中收爱借款人的贿赂。
3.犯罪手段狡猾,隐蔽性强。由于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在行业上具有其自身特点,其文化素质、社会地位较高、社会接触面较宽,这就决定了一旦这些人从事犯罪活动,一般都深思熟虑,考虑周全,作案手段狡猾,在作案过程中和作案后,他们又能巧妙伪装,积极掩饰,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
三、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
预防农村信用社职务犯罪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又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做好农村信用社职务犯罪工作既要做好人的工作,又要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既要做好案后亡羊补牢工作,又要搞好超前防范,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只有我们强化预防教育,健全机制,深化“三权”监督,才能认真贯彻执行好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把农村信用社职务犯罪降到最低点。
㈠抓教育,增强预防职务犯罪意识
加强预防农村信用社职务犯罪教育,努力实现对职务犯罪的“不愿为”。扎实开展学习型组织的创建,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不断改善心智模式,努力提升自我素养,实现由“他律”走向“自律”,由“不敢为、不能为”走向“不愿为”。1.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农村信用社各级领导要把预防职务犯罪拿上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认真防范。对案件防范要有超前意识,新业务出台要有相应的防范措施。在实际工作中要克服麻痹思想、放松管理,要教育职工时常绷紧风险防范这根弦,堵塞各种漏洞,充分发挥各级组织作用,做到群策群防。
2.加大力度,抓好教育。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工作》的安排部署,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针对各个岗位、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职责,积极开展信合职业道德教育,强化纪律、作风和反腐倡廉教育。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和纪律作风教育。二是对职工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职工的优秀品质,树立良好的信合队伍形象,自觉爱岗敬业,大力弘扬正气,狠刹不正之风。三是开展警示教育。要利用有影响的案例和发生在本单位的案例适时对职工进行教育,剖析犯罪原因,深挖思想根源,让职工从思想上受到教育,吸取教训,让广大职工引以为戒,使有不良行为者悬崖勒马。
3.抓好教育,注重灵活性。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采取寓教于乐、寓教于管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不断创新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使教育历久常新,取得最佳效果。
㈡抓机制,夯实预防职务犯罪基础
当前,农村信用社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实施意见》。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提出要建立新机制,各级信合系统要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对新机制分别细化,具有可操作性。
1.建立领导机制。农村信用社“一把手”要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负总责,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建立协调工作制度。农村信用社要与检察机关按照《关于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通知》精神,制定协调制度,明确双方的职责,并强化落实,从源头上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3.建立防范机制。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必须着眼于防范于未然,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职务犯罪的原因、特点和规律,注意弥补制度的缝隙,从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上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一是坚持逐级签订廉政建设责任书,规范职工在工作中的行为,增强监督力度。二是坚持信贷审贷分离制,不得违规放贷,杜绝以贷谋私。三是坚持重要岗位轮换制,各重要岗位经常轮换,能及时发现问题。四是坚持重要物品保管制,农村信用社对重要空白凭证、印章、密押、有价单证等进行重点管理,消除案件隐患。
4.建立监督机制。把监督工作贯穿到权力运行的全过程。认真贯彻落实《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办法》,要抓好检查落实,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㈢抓重点,防范职务犯罪易发环节
农村信用社按照分级管理、下管一级的原则,紧密本单位的实际,探索总结预防职务犯罪的新举措和新经验。
1.规范领导干部行为。信合管理领导干部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很容易出现用权不当,以权谋私,失职渎职等行为,并可能走向犯罪,因此,凡属重大决策、干部任免、基建和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不准个人和少数人专断。
2.规范信贷人员行为。县联社要加强对信贷人员的管理和教育,社会上有些人员为了从农村信用社贷到款,不择手段与有权部门的人拉关系,甚至不惜重金收买一些意志薄弱的人,成为这些人的俘虏,为他们说话,为他们办事,放弃信贷原则违规放贷,形成新的信贷资金风险。
3.规范重要岗位人员行为。一是农村信用社管理人员经常对出纳库存现金进行检查,防止出纳人员贪污、挪用、盗窃库款。二是农村信用社要监督会计帐务是否做“五无六相符”,重空管理是否按规定,有无不严密之处。三是防止计算机操作人员利用管理上的漏洞盗取资金,只有通过对这些重要岗位人员的加强管理检查督促,才不会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㈣抓查处,纯洁信合干部队伍
上级农村信用社要经常对下级农村信用社进行检查监督,上级对下级的各网点负责人和信贷人员进行行为排查,各网点负责人对管钱、管帐、管信贷、计算机操作等重要岗位人员进行排查,稽核检查力度要加大,不仅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帐务、财务、信贷、制度执行等方面的稽核,还要加大监督各级、各职能部门对下级的监督排查是否到位。对确有问题的,而排查人员未排查出来的,要追究排查人员责任,对违章违制违纪的人员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对违法人员绝不手软无条件地移送司法机关查处,达到以政视听的效果,只有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才能纯洁信合干部队伍,才能减少和避免事故和案件的发生。
第二篇:预防职务犯罪
近年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区预防职务犯罪的指示精神,围绕“堵源头,抓建制,求实效”的工作要求,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法制教育为手段,增强全局干部队伍防范意识”的预防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构的职能作用,使我局的预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深入贯彻《条例》
做好预防职务犯罪有利于从根本
上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党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做好本部门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局党委高度重视,成立以党委书记陈祖芳为组长,纪委书记王国栋为副组长,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按照《武汉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把单位目标与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权利职责与工作人员的年终考评结合起来,规范本单位的依法行政行为。
二、以预防为主,狠抓思想教育
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必须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从思想教育上抓起,做到警钟长鸣。一是根据水务行业特点,我局仔细研究分析可能引发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领域和环节,重点关注水务工程建设。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方案,建立完善的制约机制。二是加强工作人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权力观,构筑思想政治防线。深入开展“三个代表”的学习教育活动,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强化党员干部对党的宗旨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三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工作人员的自律意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利用每周开展的政治学习时机,组织领导干部和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学习《武汉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等与工作实际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在公务活动中,正确使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不越权不失职,树立爱民意识,全心全意为服务对象服务,做依法行政的楷模。四是开展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在思想上敲警钟,在行动上行规范。组织观看《盛世警钟》、《公仆本色》等反腐倡廉录像片,在观看中邀请局主要领导干部配偶及职工家属共同参与。通过典型的案例剖析,加深干部职工对手中权利和肩负职责的认识,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公仆意识。领导干部配偶及职工家属积极争做“廉内助”,不利用亲情、友情做人情交易。五是开展思想交流,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大家撰写学习教育心得体会,开辟学习专栏和以会议的方式交流学习体会。局党委班子之间,党委班子与工作人员之间,工作人员与工作人员之间,广泛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坦诚交换意见和看法,解决工作和思想上的矛盾,增进大家相互之间的了解。通过教育使大家对“预防职务犯罪”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增强了法纪意识、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
三、抓好措施落实,建立自律机制
认真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做到廉洁不贪占,勤政不失职。一是认真开好民主生活会,对重大问题实行集体决策,坚持实事求是,民主集中的原则。敢于说真话讲实话,以事论事,有根据地提出个人的看法和意见,使领导在大事上能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进行科学决策,促进各项文秘家园工作正确实施。二是建立领导干部约束机制,严格执行“五不许”规定,坚持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责任
第三篇:职务犯罪及其预防
职务犯罪及其预防
目 录
内容提要—————————————————————————1 职务犯罪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 职务犯罪的特点———————— —————————————3 职务犯罪的原因——————————————————————4 职务犯罪的预防——————————————————————7
内容提要
【摘要】:体制改革还未形成具有预防职务犯罪的最佳机制,不能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认识职务犯罪的危害、特点、原因,是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前提。预防,应从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入手。控制,必须采取各种手段综合治理,方可取得最佳的控制效果,通过政治、法律的手段实现预防。
【关键词】职务犯罪;危害;特点;原因;预防。
1
从近年的工作实践看,虽然在预防职务犯罪方面作了许多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现实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澄清的认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搞好预防职务犯罪,必须对职务犯罪有充分的认识。职务犯罪是伴随着生产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公共权力的产生而产生,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科技发展的强大阻力,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一、职务犯罪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职务犯罪的概念。职务犯罪是一个比较现代的概念,到二十世纪中叶国际上才普遍使用“职务犯罪”一词,经查中外法律辞书,至今尚无“职务犯罪”一词的解释。在法学理论界,对“职务犯罪”的解释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极难有科学统一的解释。笔者认为,“职务犯罪”简言之就是指行为人的犯罪行为与职务相关的各种犯罪。但是,由于“职务”二字的含义极为广泛,我们必须从以下三点准确把握职务犯罪的科学内涵:一是职务犯罪的主体是国家任命与委托的从事公务的人员;二是其行为与职务有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如果其行为与职务没有联系,即使其行为构成犯罪也不能定为职务犯罪;三是其行为方式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或不正确作为,如滥用职权、超越职权、以权谋私等行为。
(二)、职务犯罪的基本特征
1、职务犯罪的主体标志,离不开“职务”二字。如前所述,我国目前职务犯罪的主体主要界定在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之内。新刑法有的职务犯罪还限定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之内。这一界
2
定的法律意义在于:标志着职务犯罪与非职务犯罪界限的明确划分;标志着与国家工作人员以外,职务身份主体上的区别;给打击与预防职务犯罪提供了准确、鲜明的法律依据。
2、犯罪的行为标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犯罪与职务的关联性,职务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其犯罪行为必须是与职务相联系。而且,法律规定这种联系还应有必然的、并具有因果关系。否则,既是执行职务期间实施的犯罪行为,也不能构成职务犯罪。二是犯罪行为方式的多重性。行为方式的多重性,是职务犯罪又一个基本特征。从目前法理上讲有三种行为方式,即利用职务、滥用职务、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务。利用职务,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犯罪,如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刑讯逼供、报复陷害等;滥用职务是指,行为人把人民赋予的职责与权利,当作私利,胡作非为,滥用权力,亵渎只能的行为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务,是指应当预见到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危害人民利益的严重结果,玩忽职守,造成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这不仅是职务犯罪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区别非职务性其它犯罪的重要依据。因为,其它非职务性的任何犯罪行为,都不存在利用、滥用与不用职务的问题。
二、职务犯罪的特点
1、在行为的严重性上,大案要案急剧增多。过去贪污受贿数万元可算是大案,而现在犯罪金额在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屡屡出现。
2、在行为的主体上,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卷入腐败活动的人
3
数有上升趋势。虽然所涉及人员的绝对数量不大,但由于卷入者位高权重,所造成的破坏性后果极为惊人。陈希同、王宝森、褚时健、成克杰、胡长清案件就是典型。
3、有组织的团伙作案日益增加。近年来出现大量窝案和串案,一些腐败分发在权力部门内结成有领导、有分工的违法犯罪团体,有组织地滥用权力。湛江走私本、厦门走私案令人触目惊心。
4、在腐败现象发生的领域方面,职务犯罪广为蔓延。腐败不使在经济管理和资源分配部门大量发生,而且在文化、科技、教育、司法等传统上认为是“清水衙门”的部门也出现。如金融机构的公职人员利用特权之便,贪污、挪用资金案件的频频发生。
5、企业中的腐败现象日益严重。我国拥有庞大的国有企业群,用于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存在着深刻弊端,发生在国有企业中的贪污腐败事件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并且已构成了当前腐败现象的多发区和高发区,近年来,企业中发生的领导利用职权贪污受贿、挥霍浪费、挪用公款等现象日益突出,部分国有企业陷入亏损的原因之一,就是某些企业领导和其他经营管理人员对国有资产实施猖狂掠夺和恣意浪费而造成的。
6、权力的廉洁度普遍下降。在任何社会,对腐败行为的判断都有一定的量和质的标准。这些标准构成了追究违法违纪责任的起点。但我循知道,公职人员行为规范的底线往往高于这一基点。于是在权力的廉洁状态和腐败状态之间,形成了一种未达到追究违法责任的地步但权力本身并不干净的空间,这种状态被称为“准腐败”。“准腐败”
4 的大量发生使权力的廉洁度普遍下降,而其严重性是它构成了职务犯罪等腐败现象群发的丰厚土壤。
三、职务犯罪的原因
职务犯罪现象如此严重,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微观层次上个人素质方面的,也有宏观层次上制度结构方面的,而究其根本原因则应该是权力的失控。
(一)从政治层面来看,我国政治生活和公共管理中所发生的权力失控现象,主要由于现行政治体制中权力配臵上存在一些弊端,概而析之,其原因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首先,权力过于集中。权力过分集中是我国党政领导体制中传统的弊端。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的主要弊端之一是权力过分集中,过分集中往往把党的领带变为个人领导。“必然造成官僚主义,必然要犯各种错误”“不少地方和单位,都有家长似的人物,他们的权力受限制,别人都要惟命是从,甚至形成对他们的人身依附关系”。有些人自恃大权在握,专横跋扈,违法乱纪,贪污受贿,最终滑入腐败的深坑固然,腐败分子的堕落有其个人品质的原因,但是他们的腐败活动既然发生于体制内,这就要求我循必须认真检讨制度环境存在的内在疏漏。在实践中,很多腐败活动在其初期已初群众发现和举报,但集权体制为其提供了排队障碍的力量,直至违法行为不可收拾,对国家和人民造成极大损害,才受到制止和追究。
其次,权力过程中缺乏有力的制约监督。权力现象的一个客观
5
规律是,没有制约的权力容易被滥用。在失控和约束不力的情况下,个人意志常常会由于没有压力和牵制而轻易地进入权力过程,从而使用权人形成不谨慎甚至是随意的精神状态。由于缺乏制约机制作保障,权力行为的规范也往往流于形式,丧失应有的权威和严肃性,得不到真正贯彻。正因为制约监督不力,才使得某些 人有恃无恐,肆意妄为。
第三,权利对权力的监控力不足。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人们的参与手段主要是两种,公职人员依靠公共权力,而公共大众主要运用宪法所规定的权利。在具体生活中,公共权力是为实现公民的权利而服务。为了保证权力行使用权的合理正当,通常必须建立和完善权利对权力的监控控制制度,防止权力践踏和侵犯人民的权利和利益。权利对权力的监控是现代权力制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这样的制度尚未健全。
(二)从权力的实施一看,公共权力过程中的腐败活动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具有致命性的危害。这一过程导致职务犯罪的原因,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政治上,权力腐败破坏国家的政治和法制的统一,引发和激化社会矛盾,破坏政治稳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国家实现政治整 合的进程,它要求有统一的法制实践和程定的政治局面。而官员的腐败行为使统一的权力体系陷入了被各种私欲分割隔离的境地,导致法制权威的极度削弱。近年来行政权和司法权的职能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就是一种典型表现。各种滥用权力的行为侵
6
犯着公民的合法权装,刺激社会矛盾和冲突的爆发。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动荡直接导因于权力的严重腐败。我国过去政治局势的波动也有类似教训。
其次,在经济上,权力腐败制造分配不公,刺激不正当竞争,催发经济利益的恶性冲突。腐败分子以权创收,以权获利,直接破坏了按劳分配的等价交换的原则。而当权力一旦成为交换或掠夺的手段,成为侵犯市场法则都能带来丰厚利润的特殊商品;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必然遭到破坏,最终必然造成经济局面的混乱以及整个社会健康的经济机体的毁损。
第三,在精神文化方面,权力腐败步长腐朽没落思想,瓦解了民群众对现代化事业的信心,滋生对执政党的政府的离心离德倾向。我国社会近年来泛滥的极端个人,义和拜金主义思潮,同腐败浊流的推波助澜有直接关系。
四、职务犯罪的预防
职务犯罪等腐败现象已经侵蚀着社会结构的每一环节,已经泛及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党和国家一贯清楚地认识到腐败的严重危害性,一贯重视与腐败斗争。检察机关应加强宣传教育,推行法制,实施监督,这也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履行法定的检察职责是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核心。
但是,反思我国历次的反腐败斗争,虽然功不可没,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针对目前现实,深感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任重而艰难,似乎是被动的预防,以我个人看来,预防职务犯罪是一项全方
7
位的系统工程,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强化权力制。这是根本,因为腐败的根源在权力失控,这是制度、机制的问题,我们道德应着眼于此。
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的问题应当通过推动现代化的全工建设予以克服,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为清除腐败、实现、立法政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在战略上大力推进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外历史的实践表明,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的过程。我高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这是一个全方位的目标。它告诉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决不等于经济现代化的价值压倒一切。如果政治现代化如政治民主、政治效率、权力结构科学化等没有相应的发展,经济增长创造的财富就很可能成为腐败分子饱食的美餐或被其挥霍浪费。以国有资产为例,一方面在不断增值,另一方面却因企业单位中管理、经营权力滥用而大量流失,进入小集体和个人私囊。严峻地现实提醒我循,必须坚持经济和政治局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在经济现代化的同时加速政治现代化的进程。所以必须依照经济发展的要求切实改革权力结构的种种弊端。这一点应当是反腐败斗争重要 战略性指导思想。
其次,完善权力体制,强化制约监督。腐败表现为权力的滥用,因此应当在权力体制和结构的改革上寻求对策,改善权力运作的体制环境和相关环境。针对传统体制中过分集权、缺乏制约功能的弊端,主要应做到:①权力体制的调整和改革应在民主和科学的原则下进
8
行。②改革过分集权的弊端。③建立系统严密的权力监督机制。
第三,强化对权力的社会监督充分发挥舆论对权力的监督作用。社会监督是指公民、企事业、社团和其他社会组织依法定权利对公共管理权力进监控和督促。它是权力监督和制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行社会对国家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力量。权力腐败损害着社会公共利益,那么,动员各种社会力量保卫自身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管理秩序,必然构成对违法犯罪的有力抵制。
(二)以法治腐,把反腐败斗争纳入法制化的轨道。面对性质恶劣危害极大的腐败现象,加大惩治力度不失为一种有效做法。其中,主要应该作好三方面的工作:一要抓紧制定从宏观强化反腐败、廉政建设地位的法律,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取得法律上的保证;二要抓紧制定规范市场经济行为的法律;三要抓紧制定对违法违纪和犯罪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严惩的法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机制。
(三)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反腐斗争光有外在的约束机制还不够,还必须从干部自身的素质里育入手,我国宪法规定,国家通过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纪律和法制等各个领域的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针之一。邓小平同志说:“要教育全党民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我们要加强对干警的各面的教育,使他们自己充分意识到腐败的严重危害,并坚决制止此类现象在自己身上和身边发生。在进行教育的同时,9
也要注意有效的教育方法的运用,可以开展学习讨论,进行法制观念教育,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党性、建章立制,纠正错误问题等。
总之,预防职务犯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从职务犯罪产生的内因和外因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多管齐下,彻底铲除职务犯罪滋生蔓延的一切主客观条件,使其主观上不想犯罪,客观上不能犯罪,监督上不让犯罪,从力度上不敢犯罪,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控制和解决职务犯罪,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
参考文献
①李键化、周小毛:《论腐败》,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 ②张穹:《职务犯罪概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1年7月。④樊风林、宋涛:《职务犯罪法律对策及治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1月。
⑤王昌学:《职务犯罪特论》,北京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4月。⑦储槐植:《刑事一体的关系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
⑧郭星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犯罪研究》,文物出版社,1999年5月。
10
第四篇:预防职务犯罪
举办预防职务犯罪讲座
邀请人民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科的领导为全体干部职工举行了一场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
该讲座结合近阶段典型案例,重点围绕职务犯罪的特点、发展趋势、原因、危害性和预防措施等方面,以案说法,以案释法,以案明纪,教育干部职工正确对待和谨慎使用手中的权力,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把好履职尽责,规范执法。讲座深入浅出,发人深省,对提高海事人员慎权、慎独、慎微和依法行政意识,促进海事管理工作起到了警示教育作用。
讲课结束后,作了总结讲话,希望全体干部职工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进一步加强道德文化修养,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维护管理相对人权益,提高海事监管与服务能力。
第五篇:浅谈预防职务犯罪
论预防职务犯罪的三个机制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总结反腐倡廉的经验,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高度,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提出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既要严肃党的纪律,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严惩腐败分子;更要注重预防,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和措施之中,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防止腐败。其中必须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三者统一于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挥作用。既要从严治标,更要着力治本,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重视宣传教育工作,积极构建思想防线
法制宣传教育是预防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是提高全社会的法制观念、培养廉政意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只有做到深入持久,方能收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法制宣传教育一定要面向全社会。注重结合预防对象实际情况的同时,在宣传教育形式上不拘一格,灵活多样,把集中授课、问卷调查、座谈讨论、上街宣传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使受教育单位和干部群众感到贴切易懂,愿意接受。同时把思想教育、纪律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增强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意识,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建立健全新闻发布制度,适时通报反腐倡廉工作情况,加强反腐倡廉的网络宣传教育。
只有以 “服务于民”为出发点,以“预防宣传活动”为载体,全面拓展预防工作的宣传覆盖面,不断提升全民、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才能真正把预防工作做成惠及广大群众的民心工程。
以制度建设为保证,完善权力运行机制
推进廉政建设,制度保障是关键。要在坚持教育为主,牢牢构筑反腐倡廉思想体系的基础上,注重防范,把制度建设作为预防职务犯罪的一项重要工作,以制度来管理人、约束人、规范人。将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作为大事来抓,促使广大干部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严格执行各项法规制度。更好地用制度和法律规范权力的运行、约束干部的从政行为。对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落实情况要定期督促检查,加强责任追究,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要加强内部管理,健全完善机关内部考核、奖惩等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强化经常性管理和教育,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制,使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要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坚持领导干部述职述廉、个人重大事项报告以及各类谈话制度,形成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人人有责、齐抓共管的局面。加强民主监督,强化权力制衡和约束。
职务犯罪的发生与权力失去监督有着密切的关系。要以“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为方针,加大对党员、干部、职工的教育与监督,重点检查反腐倡廉各项制度规定的落实情况,突出抓好人、财、物等重点管理部门以及权力行使人的制约与监督;重大事项和重大工作执行情况的监督。加强对推荐、提名、讨论决定等各个环节的监督,健全对干部的考核考察,重视对监督和民主测评结果的运行。要综合运用党内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等形式,扩大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拓宽对施政行为的监督渠道,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批评、建议、控告、检举等权利。
“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只有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加强党性修养,廉洁自律,反对和防止孵化堕落,牢记“两个务必”,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才能自觉经受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的长期执政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