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执法监督 预防职务犯罪
加强执法监督 预防职务犯罪
税务人员职务犯罪是指国家税务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滥用职权或者放弃职责、玩忽职守而危害国家机关正常活动及其公正、廉洁、高效的信誉,致使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多年来,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和机制改革,税务机关已逐步形成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腐败现象得到很大程度的遏止,税务机关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促进了税收执法水平的不断提高。但是就整个税务系统来讲,如何有效地开展职务犯罪的预防工作,谋划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思路和对策,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职务犯罪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新课题。切实加强税收执法监督是规范税收执法行为,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保护税收执法人员,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具体措施。
一、税收执法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还不足。
当前,对执法监督的整体思想认识还不足,不同程度地存在。执法监督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干部,规范依法行政,发展国税事业。但部分人片面地理解为是某个人、某个部门对某些部门过不去,更有少数人,把接受执法监督当成一种负担,把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不信任。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心不平,气不顺,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抵触情绪。使得在推行执法监督工作的过程中,各项制度落实不力,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影响了税收执法监督工作的开展。
(二)监控乏力
一是目前在职责、规程以及相关配套监督制度上未能实现计算机考核,要对所有执法行为进行一个全面客观公正的考核检查,难以发现违法的细节问题;二是政策公开不够,透明度不高,信息流通不畅,没有形成内外监督制约机制;三是行风监察员大多由各单位自行指定或聘请,存在征纳关系或其他利益关系,起不到真正的监督作用。
(三)机构设置不稳定,岗责不匹配。
税收执法责任制要求对每个岗位都规定具体的工作要求和标准。尽管目前岗职体系对岗位的权限、职责和责任规定明确,但由于兼岗的原因,这就成倍加大了个人承担的执法责任,但个人的能力素质与所承担的责任也存在着较大差距,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有岗无事”或“岗多事多”的情况。
(四)执法权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备。
一是权力集中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税收征管权集中部分科室,但监督制约措施和手段比较缺少。二是制度不够规范,可操作性不强。目前关于加强执法权监督的规定、制度较多,也比较全,但由于这些制度是陆续出台的,加上制定这些制度时的侧重点不同,制度与制度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令基层执法人员无所适从。三是部分单位有为了集体荣誉和个人利益缺乏经常性的监督管理,致使有的问题不能在日常管理检查中及时予以纠正和解决。
二、税收执法监督的重点
税务行政执法中导致税务人员职务犯罪行为的主要环节往往发 2 生在“权”与“利”的结合部位,也就是权力相对集中或与纳税人关系较为密切的关口上,涉案税务人员玩忽职守或者徇私舞弊,使国家税收遭受重大损失。
一管理环节,主要是“自由裁量权” 问题。在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发票管理、纳税核定、纳税评估、税款结算、税收减免缓审批等税收法规、税收政策的实施到位,依赖于一线税收管理员、纳税评估员工作责任心、执法政策水平、廉政勤政的自我约束意识。税收的管理,具体到某一特定纳税人,基层税务人员实施日常管理中就有对某些纳税事项进行定夺权,政策执法因素也就掺进了个人的执法政策水平,个人情感,社会公共关系等诸多因素。把关不严,该调查的不调查,该审批的不审批,不该审批的乱审批,偷税该移送稽查而不移送。
二征收环节,主要是收人情税、关系税。为了照顾熟人、亲友等,丧失基本的执法原则,采取改变税目、缩小征收范围、不按规定核定税款、提退税款不核实等形式少征税款。
三税务稽查环节,主要是“避重就轻、查多报少”,稽查处于征纳双方矛盾的焦点,权力相对集中,从选案到实施检查,从审理定性到做出处罚决定,都与纳税人的利益密切相关,特别是检查环节。一些纳税人为了偷税,或为了减轻、逃避法律的制裁,往往采取请客送礼、拉关系等手段寻找突破口和保护伞,而受人情、行政权力干扰税务人员人情选案,选而不查,查而不报,查多报少或避重就轻,使税款流失。
四是处罚环节,主要是对处罚的“定性难”,应罚不罚,重责轻罚,高定低罚,以补代罚等问题发生。
三、提高税收执法监督的思想认识
一是要增强监督的观念意识。对税收执法的监督既是正确贯彻实 施国家税收政策,法律法规必要的制度设置,又是税务机关正确履行职责,关心爱护保护干部,使其准确行使公权必要的约束手段。强化制约监督,防止税收行政执法权的滥用,是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税务机关建设的需要,也是坚持从严治队,依法治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税收法治建设的需要。
二是执法监督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税务这一特殊的职业决定每一名税务人员手中都有一定的权力,监督不力很容易滋生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大量的事实充分证明,一些腐败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关键在于监督不力。
三是执法监督是保证税务部门健康有序的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方法,目的是规范税收执法行为,促进依法行政。因此,要从思想上彻底消除广大干部存在的执法监督就是税务机关自己和自己过不去的错误认识,转变观念,增强搞好规范执法的自觉性。只有强化税收执法监督,及时的纠正工作中出现的偏差,认真分析研究找出行政执法行为中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能保证税务部门健康有序的发展和自我完善。
四、创新税收执法监督有效机制,筑牢职务犯罪预防机制(一)认真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彻底分解权力,细分岗位责任。
通过推行执法责任制,明确各个执法岗位执法职责、执法程序以及考核评议标准,对执法中的过错行为给予及时、公正、严肃追究。一是修订完善征管业务操作规程,根据对税收执法权监督的要求,科学设置税务管理各个岗位,细化各个环节的职能;二是明确监督实施的对象,量化考核指标,增强监督的可操作性;三是减少自由裁量权,设定必要的复查程序,切实把住集体审议关、减免税权的审批关,解决因自由裁量权过大,导致执法不公的问题。
(二)推进执法监督工作的日常化。
1、理顺监督职能。实行以上级领导机关与同级内设机构管理并重的内部监督组织机构。从建立组织机构入手,成立以单位“一把手”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执法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执法监督工作的领导。法规部门负责实施本单位执法责任制的具体事项,结合实际拟定检查计划,确定检查项目,组织有关科室人员等,增强执法监督的全面性和时效性,能使税收执法监督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
2、明确执法监督内容和重点。执法检查的目的是加强和改进税收执法工作,实现规范执法,要根据各部门岗位职责,工作规程,加强对税收管理、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人员在减免缓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专用发票核定、税收定期定额核定、纳税评估或检查是否依法进行,有无擅自减免、擅自放行等容易出现以税谋私,权钱交易的违法行为的重点监督检查,对执法责任的落实情况、执法工作的开展情况、执法错误的纠正情况以及涉及执法工作的各环节进行监督。
3、开展日常执法检查,加大重点监督检查的力度。要按照市局重点检查为主,县(市)区以日常监督检查为主的两级监督机制,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重点,而且不留死角。强化下查一级工作机制,加强上级局对下级局查处的力度。确立检查结果的权威性,增强检查的效能,避免同级执法监督不深入、不全面局限 性。及时的纠正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以强化监督检查的力度,形成较强的震慑力。
4、建立税收执法评价机制。积极实施税收执法评价,采取日常与重点相结合、调研与评价相结合方法,对税收政策执行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以及税收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区别不同情况提出整改意见和预警,使各项税收法律、法规、政策得到正确、及时、全面、公正地贯彻执行。
(三)完善重大税务案件执法监督方式。
深入贯彻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制度,切实履行案审办的职能,对每个案件处理上对证据确认和处理结果做到基本一致,提高审理质量。严格对检查环节认定的每一项违法事实及定性处理意见与证据材料进行核对,从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定性是否正确、适用法规是否适当、计算是否正确、程序是否合法、主体是否正确等方面进行审理,重点监督是否存在有案不查、有税不查、查而不细、查而不处、处而不罚、罚而不刑、查后不报现象。扩大案审面,对所有移交案审办的案件都提交案审委员会集体讨论,切实起到税务机关内部对行政执法权的监督,使稽查案件的集体审议制度、复审制度共同组成较为完备的稽查案件监督制约机制,预防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
(四)建立规范的执法检查程序。
认真执行税收执法检查规则,要采取案头审计和实地检查相结合,要善于把握全貌,抓住主要问题,深挖细究。实行执法检查底稿工作制,对查出的执法过错问题要认真做好事实的认定和取证工作,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实行执法检查建议制,对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在建议整改具体执法错误的同时,注重被检单位在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整体问题和税收业务工作流程中存在的不足,做到检查、整改并重。
(五)加快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计算机监控管理体系统。
要用高科技手段管理税收,减少人为因素,加大对税收管理全过程的监控,把税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都纳入到统一的征管软件中,实现由“人管人”到“机器管人”的转化。同时,税收执法监督也必须信息化,实行计算机自动考核为主、手工考核为辅,把每一个执法岗位的岗位职责、执法规程、执法标准等执法业务流程,纳入计算机管理,提高执法监督手段的信息化水平,加强日常监控。
(六)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大力推行“阳光办税”,把税收政策、税额核定、案件查处、减免缓税、税前扣除等一些带有实质性、敏感性的情况向系统内外全部公开,把执法各环节公开在社会、公众面前,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同时,改善监督环境,要从怕外部监督向接受、欢迎、约请外部监督转变,有利于对干部的提前保护,解决自身想解决,但内部机制难有作为的“内政”问题,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七)严格执法责任过错追究制度。
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体现了税收执法责任制的生命力,是执法责任制得以落实的有力保障,对于税收执法各个环节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 都要进行追究,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对岗位责任人出现违章操作,或未尽岗位职责的要做到严肃追究和查处,防止以权谋私、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职务犯罪行为的发生。
(八)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联合预警机制。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税务机关要加强与当地检察院、纪检监察等部门的联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作的沟通和协调,及时交流信息。形成强有力的预防工作预警机制,对容易引发税务人员职务犯罪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健全防范机制,努力做到了关口前移,遏制和减少税务系统职务犯罪的发生,从而营造有利于事业发展、有利于干部成长的工作环境。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通过对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可以起到打击一小撮,教育一大片的作用,推动税务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顺利进行。
主要参考资料:
1、周佰科 李莉《预防基层税务执法人员职务犯罪的几点思考》
2、黄增柏《税收执法权宜倡导内外监督并重》
3、《当前基层税收执法权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篇:预防职务犯罪
近年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区预防职务犯罪的指示精神,围绕“堵源头,抓建制,求实效”的工作要求,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法制教育为手段,增强全局干部队伍防范意识”的预防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构的职能作用,使我局的预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深入贯彻《条例》
做好预防职务犯罪有利于从根本
上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党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做好本部门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局党委高度重视,成立以党委书记陈祖芳为组长,纪委书记王国栋为副组长,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按照《武汉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把单位目标与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权利职责与工作人员的年终考评结合起来,规范本单位的依法行政行为。
二、以预防为主,狠抓思想教育
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必须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从思想教育上抓起,做到警钟长鸣。一是根据水务行业特点,我局仔细研究分析可能引发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领域和环节,重点关注水务工程建设。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方案,建立完善的制约机制。二是加强工作人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权力观,构筑思想政治防线。深入开展“三个代表”的学习教育活动,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强化党员干部对党的宗旨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三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工作人员的自律意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利用每周开展的政治学习时机,组织领导干部和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学习《武汉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等与工作实际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在公务活动中,正确使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不越权不失职,树立爱民意识,全心全意为服务对象服务,做依法行政的楷模。四是开展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在思想上敲警钟,在行动上行规范。组织观看《盛世警钟》、《公仆本色》等反腐倡廉录像片,在观看中邀请局主要领导干部配偶及职工家属共同参与。通过典型的案例剖析,加深干部职工对手中权利和肩负职责的认识,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公仆意识。领导干部配偶及职工家属积极争做“廉内助”,不利用亲情、友情做人情交易。五是开展思想交流,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大家撰写学习教育心得体会,开辟学习专栏和以会议的方式交流学习体会。局党委班子之间,党委班子与工作人员之间,工作人员与工作人员之间,广泛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坦诚交换意见和看法,解决工作和思想上的矛盾,增进大家相互之间的了解。通过教育使大家对“预防职务犯罪”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增强了法纪意识、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
三、抓好措施落实,建立自律机制
认真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做到廉洁不贪占,勤政不失职。一是认真开好民主生活会,对重大问题实行集体决策,坚持实事求是,民主集中的原则。敢于说真话讲实话,以事论事,有根据地提出个人的看法和意见,使领导在大事上能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进行科学决策,促进各项文秘家园工作正确实施。二是建立领导干部约束机制,严格执行“五不许”规定,坚持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责任
第三篇:职务犯罪及其预防
职务犯罪及其预防
目 录
内容提要—————————————————————————1 职务犯罪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 职务犯罪的特点———————— —————————————3 职务犯罪的原因——————————————————————4 职务犯罪的预防——————————————————————7
内容提要
【摘要】:体制改革还未形成具有预防职务犯罪的最佳机制,不能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认识职务犯罪的危害、特点、原因,是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前提。预防,应从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入手。控制,必须采取各种手段综合治理,方可取得最佳的控制效果,通过政治、法律的手段实现预防。
【关键词】职务犯罪;危害;特点;原因;预防。
1
从近年的工作实践看,虽然在预防职务犯罪方面作了许多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现实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澄清的认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搞好预防职务犯罪,必须对职务犯罪有充分的认识。职务犯罪是伴随着生产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公共权力的产生而产生,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科技发展的强大阻力,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一、职务犯罪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职务犯罪的概念。职务犯罪是一个比较现代的概念,到二十世纪中叶国际上才普遍使用“职务犯罪”一词,经查中外法律辞书,至今尚无“职务犯罪”一词的解释。在法学理论界,对“职务犯罪”的解释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极难有科学统一的解释。笔者认为,“职务犯罪”简言之就是指行为人的犯罪行为与职务相关的各种犯罪。但是,由于“职务”二字的含义极为广泛,我们必须从以下三点准确把握职务犯罪的科学内涵:一是职务犯罪的主体是国家任命与委托的从事公务的人员;二是其行为与职务有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如果其行为与职务没有联系,即使其行为构成犯罪也不能定为职务犯罪;三是其行为方式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或不正确作为,如滥用职权、超越职权、以权谋私等行为。
(二)、职务犯罪的基本特征
1、职务犯罪的主体标志,离不开“职务”二字。如前所述,我国目前职务犯罪的主体主要界定在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之内。新刑法有的职务犯罪还限定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之内。这一界
2
定的法律意义在于:标志着职务犯罪与非职务犯罪界限的明确划分;标志着与国家工作人员以外,职务身份主体上的区别;给打击与预防职务犯罪提供了准确、鲜明的法律依据。
2、犯罪的行为标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犯罪与职务的关联性,职务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其犯罪行为必须是与职务相联系。而且,法律规定这种联系还应有必然的、并具有因果关系。否则,既是执行职务期间实施的犯罪行为,也不能构成职务犯罪。二是犯罪行为方式的多重性。行为方式的多重性,是职务犯罪又一个基本特征。从目前法理上讲有三种行为方式,即利用职务、滥用职务、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务。利用职务,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犯罪,如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刑讯逼供、报复陷害等;滥用职务是指,行为人把人民赋予的职责与权利,当作私利,胡作非为,滥用权力,亵渎只能的行为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务,是指应当预见到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危害人民利益的严重结果,玩忽职守,造成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这不仅是职务犯罪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区别非职务性其它犯罪的重要依据。因为,其它非职务性的任何犯罪行为,都不存在利用、滥用与不用职务的问题。
二、职务犯罪的特点
1、在行为的严重性上,大案要案急剧增多。过去贪污受贿数万元可算是大案,而现在犯罪金额在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屡屡出现。
2、在行为的主体上,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卷入腐败活动的人
3
数有上升趋势。虽然所涉及人员的绝对数量不大,但由于卷入者位高权重,所造成的破坏性后果极为惊人。陈希同、王宝森、褚时健、成克杰、胡长清案件就是典型。
3、有组织的团伙作案日益增加。近年来出现大量窝案和串案,一些腐败分发在权力部门内结成有领导、有分工的违法犯罪团体,有组织地滥用权力。湛江走私本、厦门走私案令人触目惊心。
4、在腐败现象发生的领域方面,职务犯罪广为蔓延。腐败不使在经济管理和资源分配部门大量发生,而且在文化、科技、教育、司法等传统上认为是“清水衙门”的部门也出现。如金融机构的公职人员利用特权之便,贪污、挪用资金案件的频频发生。
5、企业中的腐败现象日益严重。我国拥有庞大的国有企业群,用于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存在着深刻弊端,发生在国有企业中的贪污腐败事件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并且已构成了当前腐败现象的多发区和高发区,近年来,企业中发生的领导利用职权贪污受贿、挥霍浪费、挪用公款等现象日益突出,部分国有企业陷入亏损的原因之一,就是某些企业领导和其他经营管理人员对国有资产实施猖狂掠夺和恣意浪费而造成的。
6、权力的廉洁度普遍下降。在任何社会,对腐败行为的判断都有一定的量和质的标准。这些标准构成了追究违法违纪责任的起点。但我循知道,公职人员行为规范的底线往往高于这一基点。于是在权力的廉洁状态和腐败状态之间,形成了一种未达到追究违法责任的地步但权力本身并不干净的空间,这种状态被称为“准腐败”。“准腐败”
4 的大量发生使权力的廉洁度普遍下降,而其严重性是它构成了职务犯罪等腐败现象群发的丰厚土壤。
三、职务犯罪的原因
职务犯罪现象如此严重,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微观层次上个人素质方面的,也有宏观层次上制度结构方面的,而究其根本原因则应该是权力的失控。
(一)从政治层面来看,我国政治生活和公共管理中所发生的权力失控现象,主要由于现行政治体制中权力配臵上存在一些弊端,概而析之,其原因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首先,权力过于集中。权力过分集中是我国党政领导体制中传统的弊端。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的主要弊端之一是权力过分集中,过分集中往往把党的领带变为个人领导。“必然造成官僚主义,必然要犯各种错误”“不少地方和单位,都有家长似的人物,他们的权力受限制,别人都要惟命是从,甚至形成对他们的人身依附关系”。有些人自恃大权在握,专横跋扈,违法乱纪,贪污受贿,最终滑入腐败的深坑固然,腐败分子的堕落有其个人品质的原因,但是他们的腐败活动既然发生于体制内,这就要求我循必须认真检讨制度环境存在的内在疏漏。在实践中,很多腐败活动在其初期已初群众发现和举报,但集权体制为其提供了排队障碍的力量,直至违法行为不可收拾,对国家和人民造成极大损害,才受到制止和追究。
其次,权力过程中缺乏有力的制约监督。权力现象的一个客观
5
规律是,没有制约的权力容易被滥用。在失控和约束不力的情况下,个人意志常常会由于没有压力和牵制而轻易地进入权力过程,从而使用权人形成不谨慎甚至是随意的精神状态。由于缺乏制约机制作保障,权力行为的规范也往往流于形式,丧失应有的权威和严肃性,得不到真正贯彻。正因为制约监督不力,才使得某些 人有恃无恐,肆意妄为。
第三,权利对权力的监控力不足。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人们的参与手段主要是两种,公职人员依靠公共权力,而公共大众主要运用宪法所规定的权利。在具体生活中,公共权力是为实现公民的权利而服务。为了保证权力行使用权的合理正当,通常必须建立和完善权利对权力的监控控制制度,防止权力践踏和侵犯人民的权利和利益。权利对权力的监控是现代权力制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这样的制度尚未健全。
(二)从权力的实施一看,公共权力过程中的腐败活动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具有致命性的危害。这一过程导致职务犯罪的原因,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政治上,权力腐败破坏国家的政治和法制的统一,引发和激化社会矛盾,破坏政治稳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国家实现政治整 合的进程,它要求有统一的法制实践和程定的政治局面。而官员的腐败行为使统一的权力体系陷入了被各种私欲分割隔离的境地,导致法制权威的极度削弱。近年来行政权和司法权的职能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就是一种典型表现。各种滥用权力的行为侵
6
犯着公民的合法权装,刺激社会矛盾和冲突的爆发。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动荡直接导因于权力的严重腐败。我国过去政治局势的波动也有类似教训。
其次,在经济上,权力腐败制造分配不公,刺激不正当竞争,催发经济利益的恶性冲突。腐败分子以权创收,以权获利,直接破坏了按劳分配的等价交换的原则。而当权力一旦成为交换或掠夺的手段,成为侵犯市场法则都能带来丰厚利润的特殊商品;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必然遭到破坏,最终必然造成经济局面的混乱以及整个社会健康的经济机体的毁损。
第三,在精神文化方面,权力腐败步长腐朽没落思想,瓦解了民群众对现代化事业的信心,滋生对执政党的政府的离心离德倾向。我国社会近年来泛滥的极端个人,义和拜金主义思潮,同腐败浊流的推波助澜有直接关系。
四、职务犯罪的预防
职务犯罪等腐败现象已经侵蚀着社会结构的每一环节,已经泛及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党和国家一贯清楚地认识到腐败的严重危害性,一贯重视与腐败斗争。检察机关应加强宣传教育,推行法制,实施监督,这也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履行法定的检察职责是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核心。
但是,反思我国历次的反腐败斗争,虽然功不可没,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针对目前现实,深感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任重而艰难,似乎是被动的预防,以我个人看来,预防职务犯罪是一项全方
7
位的系统工程,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强化权力制。这是根本,因为腐败的根源在权力失控,这是制度、机制的问题,我们道德应着眼于此。
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的问题应当通过推动现代化的全工建设予以克服,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为清除腐败、实现、立法政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在战略上大力推进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外历史的实践表明,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的过程。我高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这是一个全方位的目标。它告诉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决不等于经济现代化的价值压倒一切。如果政治现代化如政治民主、政治效率、权力结构科学化等没有相应的发展,经济增长创造的财富就很可能成为腐败分子饱食的美餐或被其挥霍浪费。以国有资产为例,一方面在不断增值,另一方面却因企业单位中管理、经营权力滥用而大量流失,进入小集体和个人私囊。严峻地现实提醒我循,必须坚持经济和政治局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在经济现代化的同时加速政治现代化的进程。所以必须依照经济发展的要求切实改革权力结构的种种弊端。这一点应当是反腐败斗争重要 战略性指导思想。
其次,完善权力体制,强化制约监督。腐败表现为权力的滥用,因此应当在权力体制和结构的改革上寻求对策,改善权力运作的体制环境和相关环境。针对传统体制中过分集权、缺乏制约功能的弊端,主要应做到:①权力体制的调整和改革应在民主和科学的原则下进
8
行。②改革过分集权的弊端。③建立系统严密的权力监督机制。
第三,强化对权力的社会监督充分发挥舆论对权力的监督作用。社会监督是指公民、企事业、社团和其他社会组织依法定权利对公共管理权力进监控和督促。它是权力监督和制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行社会对国家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力量。权力腐败损害着社会公共利益,那么,动员各种社会力量保卫自身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管理秩序,必然构成对违法犯罪的有力抵制。
(二)以法治腐,把反腐败斗争纳入法制化的轨道。面对性质恶劣危害极大的腐败现象,加大惩治力度不失为一种有效做法。其中,主要应该作好三方面的工作:一要抓紧制定从宏观强化反腐败、廉政建设地位的法律,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取得法律上的保证;二要抓紧制定规范市场经济行为的法律;三要抓紧制定对违法违纪和犯罪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严惩的法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机制。
(三)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反腐斗争光有外在的约束机制还不够,还必须从干部自身的素质里育入手,我国宪法规定,国家通过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纪律和法制等各个领域的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针之一。邓小平同志说:“要教育全党民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我们要加强对干警的各面的教育,使他们自己充分意识到腐败的严重危害,并坚决制止此类现象在自己身上和身边发生。在进行教育的同时,9
也要注意有效的教育方法的运用,可以开展学习讨论,进行法制观念教育,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党性、建章立制,纠正错误问题等。
总之,预防职务犯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从职务犯罪产生的内因和外因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多管齐下,彻底铲除职务犯罪滋生蔓延的一切主客观条件,使其主观上不想犯罪,客观上不能犯罪,监督上不让犯罪,从力度上不敢犯罪,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控制和解决职务犯罪,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
参考文献
①李键化、周小毛:《论腐败》,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 ②张穹:《职务犯罪概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1年7月。④樊风林、宋涛:《职务犯罪法律对策及治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1月。
⑤王昌学:《职务犯罪特论》,北京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4月。⑦储槐植:《刑事一体的关系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
⑧郭星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犯罪研究》,文物出版社,1999年5月。
10
第四篇:预防职务犯罪
举办预防职务犯罪讲座
邀请人民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科的领导为全体干部职工举行了一场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
该讲座结合近阶段典型案例,重点围绕职务犯罪的特点、发展趋势、原因、危害性和预防措施等方面,以案说法,以案释法,以案明纪,教育干部职工正确对待和谨慎使用手中的权力,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把好履职尽责,规范执法。讲座深入浅出,发人深省,对提高海事人员慎权、慎独、慎微和依法行政意识,促进海事管理工作起到了警示教育作用。
讲课结束后,作了总结讲话,希望全体干部职工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进一步加强道德文化修养,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维护管理相对人权益,提高海事监管与服务能力。
第五篇:浅谈预防职务犯罪
论预防职务犯罪的三个机制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总结反腐倡廉的经验,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高度,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提出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既要严肃党的纪律,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严惩腐败分子;更要注重预防,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和措施之中,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防止腐败。其中必须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三者统一于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挥作用。既要从严治标,更要着力治本,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重视宣传教育工作,积极构建思想防线
法制宣传教育是预防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是提高全社会的法制观念、培养廉政意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只有做到深入持久,方能收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法制宣传教育一定要面向全社会。注重结合预防对象实际情况的同时,在宣传教育形式上不拘一格,灵活多样,把集中授课、问卷调查、座谈讨论、上街宣传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使受教育单位和干部群众感到贴切易懂,愿意接受。同时把思想教育、纪律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增强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意识,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建立健全新闻发布制度,适时通报反腐倡廉工作情况,加强反腐倡廉的网络宣传教育。
只有以 “服务于民”为出发点,以“预防宣传活动”为载体,全面拓展预防工作的宣传覆盖面,不断提升全民、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才能真正把预防工作做成惠及广大群众的民心工程。
以制度建设为保证,完善权力运行机制
推进廉政建设,制度保障是关键。要在坚持教育为主,牢牢构筑反腐倡廉思想体系的基础上,注重防范,把制度建设作为预防职务犯罪的一项重要工作,以制度来管理人、约束人、规范人。将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作为大事来抓,促使广大干部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严格执行各项法规制度。更好地用制度和法律规范权力的运行、约束干部的从政行为。对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落实情况要定期督促检查,加强责任追究,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要加强内部管理,健全完善机关内部考核、奖惩等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强化经常性管理和教育,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制,使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要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坚持领导干部述职述廉、个人重大事项报告以及各类谈话制度,形成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人人有责、齐抓共管的局面。加强民主监督,强化权力制衡和约束。
职务犯罪的发生与权力失去监督有着密切的关系。要以“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为方针,加大对党员、干部、职工的教育与监督,重点检查反腐倡廉各项制度规定的落实情况,突出抓好人、财、物等重点管理部门以及权力行使人的制约与监督;重大事项和重大工作执行情况的监督。加强对推荐、提名、讨论决定等各个环节的监督,健全对干部的考核考察,重视对监督和民主测评结果的运行。要综合运用党内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等形式,扩大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拓宽对施政行为的监督渠道,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批评、建议、控告、检举等权利。
“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只有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加强党性修养,廉洁自律,反对和防止孵化堕落,牢记“两个务必”,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才能自觉经受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的长期执政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