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企预防职务犯罪
深入国企抓预防遏制腐败促发展
ZZ区地处ZZ市国有企业相对集中地,现有部、省、市属国有大中型企业14家,占全市国有大中型企业的39%,职工总人数2万余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国有企业内部转换机制,管理跟不上变化,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案件时有发生。自近几年以来,我院查处了30余件涉及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务犯罪案件,占立案总数60%。因此,如何把预防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务犯罪工作,作为预防的重点来抓,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是预防部门优先考虑的课题。所以,今年预防部门创新创优项目确定为:深入国企抓预防,遏制腐败促发展。具体措施是:
一、提高认识,把预防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摆在突出位置 树立“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执法思想和工作方针,积极探索预防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新途径,自觉地把预防职务犯罪作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服务的重要任务纳入日程,纳入检察工作目标管理,制定考评细则,与各项检察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评,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由“软任务”变为“硬指标”,由形式向实质转变,力求形成“在检查中参与,在参与中监督、在监督中服务、在服务中把关”的锁链式跟踪预防机制;要完善在区委统一领导下的大预防网络。建立了预防网络例会制度,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全体成员会议,通报、交流预防工作进展情况,认
真总结工作得失。努力把党委领导的政治优势、检察机关的职能优势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实践优势形成合力,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预防职务犯罪社会化的工作进程。
二、健全预防工作机制,从源头上遏制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发生。
一是健全重点预防机制,增强预防工作的目的性。针对辖区内国有大中型企业特点,做到“三个明确”:即重点预防目标明确,通过提供法律服务,使企业健全自身约束、防范机制,促进依法经营,保障企业的正常进行;预防内容明确,通过法制教育,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规范他们的职务行为;联络方法明确,在建立预防小组和确定联络人员后,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沟通,及时了解预防工作状态。
二是建立超前预防机制,增强预防工作的有效性。超前预防是为了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从根本上减少职务犯罪的有效手段之一。预防部门定期到辖区内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展预防调查活动,及时了解这些企业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摸清底数,建立档案,定期走访,使下步工作的开展有的放矢。同时,针对预防调查中发现的个别企业存在的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一些重要岗位存在违规操作的现象,及时向各单位通报辖区内职务犯罪发展态势、特点和规律,提出切实可行的检察建议,增强预防工作的有效性。
三是建立法制教育预防机制,增强预防工作的社会性。首
先,加强法制宣传,为领导干部敲响警钟。要使职工不违法违纪,要先保证领导干部的自身廉洁性。为了强化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每年要举办一期企业领导干部法制培训班,重点围绕理想信念、廉洁勤政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等方面开展教育。从近几年检察机关查办的有关国企领导犯罪的典型案例,结合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行以案释法教育,以提高企业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和法律水平。其次,运用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结合办案中的典型案例,组建预防宣讲团,院领导带头宣讲,深入辖区国有企业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第三、举办预防犯罪展览,主动送法上门。与院控申等部门配合将部分案例制作成图板,主动送法上门,深入辖区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宣传,让企业干部职工广泛受教育,还要经常在辖区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展法律咨询活动,联合反贪局、渎侦局、举报中心的负责同志到场,认真解答干部职工实际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向员工们发放法律手册,号召他们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不要误入歧途。
三、抓好三个方面预防工作,增强预防国企职务犯罪的针对性。
一是抓好制度预防。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某些行业和领域出现了立法滞后的情况,有些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干部法制意识淡薄,依法经营管理水平低下;有些干部在经济往来中渎职被骗,还有些干部钻企业改革的空子,利用企业改制的机会,侵吞国有资产。要针对发案企业职务犯罪频发的原因,积极帮助企业查找原因,针对企业管理混乱的问题,协助该企业先后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
二是抓好专项预防。坚持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提供法律服务、确保帮助建章立制、确保实际操作监督。并注意准确把握预防工作尺度,做到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帮忙不添乱,对重点工程实行同步预防、分阶段推进。在工程承建双方签订工程承包合同的同时,我院就与工程承建双方签定了“廉政协议”和“工程廉政责任状”,依此进行监督,及时建立工程预防档案。预防、控申部门还定期到工地开展法律宣传,确保重大工程建成“阳光工程”、“典范工程”。
三是抓好个案预防。首先,深入发案单位分析发案原因,查找管理漏洞,帮助制定整改措施。其次,采取举办反腐败案例剖析、专题讲座播放录像片等多种形式,帮助发案单位加强法制教育。针对我院辖区内国有大中型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工业企业的特点,在个案预防工作中,我们注重从中归纳、总结一定时期内,发生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带有共性、倾向性的问题,结合工业企业的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向该行业中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和防范对策。通过深入开展个案预防工作,减少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职务犯罪,同时也有效地减少了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隐患。
第二篇:国企的职务犯罪及其预防培训大纲
《国企的职务犯罪及其预防》培训大纲
主讲人:西安交通大学 冯涛
2、常见职务犯罪的定义与立案标准
2.1 贪污罪 2.2 受贿罪 2.3 渎职罪
2.3.1定义与立案标准
2.3.2案例分析:签订合同被骗是否构成犯罪?
2.3.1案例分析:董事会通过的投资方案致使公司严重亏损,董事是否构成犯罪?
2.4 挪用公款罪 2.5 私分国有资产罪 2.6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2.7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2.8 侵犯知识产权罪
2.8.1定义与立案标准
2.8.2案例分析:收购破烂是否构成犯罪? 2.9 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 2.10 非法招标投标罪
2.10.1 是国企最常见的职务犯罪形式之一
2.10.2定义与立案标准
2.10.3案例分析:某国企如此招标是否构成犯罪? 2.11 非法占有财物罪
2.12 安全生产罪
2.12.1定义与立案标准
2.12.2案例分析:公司负责人如此组织生产是否构成犯罪?
2.13 环境保护罪
2.13.1定义与立案标准
2.13.2案例分析:某公司负责人是否构成犯罪? 2.14 商业贿赂罪
四、当前国企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
五、国企职务犯罪的成因
1、个人的原因
1.1 个人信念动摇,价值观念扭曲
1.2 贪婪的物质欲望 1.3 良莠不分的人际关系
1.4 染有消耗性恶习
1.5 法制纪律观念淡薄,工作随便、缺乏原则
2、企业的原因 2.1 监督制约不力 2.2 法制教育滞后
2.3 规章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松弛 2.4 惩处不力
一、职务犯罪的危害
1、对政治的危害:
2、对经济的危害:
3、对社会的危害
4、对个人的危害 4.1 失去自由甚至生命 4.2 失去家庭和亲情 4.3 失去朋友和社会 4.4 案例分析
4.4.1 李真的忏悔 4.4.2 张晓光的忏悔 二、十种犯罪心理
1、“见钱眼开”的贪婪心理。
2、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
3、难以自控的矛盾心理。
4、深感吃亏的补偿心理。
5、贪图享乐的虚荣心理。
6、按“劳”取“酬”的交易心理。
7、“有恃无恐”的攀比心理。
8、孤注一掷的赌徒心理。
9、捞了就跑的投机心理。
10、破罐破摔的对抗心理。
2.2 建立职务犯罪内部控制体系
2.2.1 建立职务犯罪内部控制体系的基本原理 2.2.2 建立职务犯罪内部控制体系的基本方法 2.2.3 对某公司职务犯罪内部控制体系案例分析
三、国企员工职务犯罪的自我预防
1、算一下职务犯罪的成本的七笔帐 1.1职务犯罪成本的七笔帐 1.2 鲁金荣的算术题
2、谨防小恶积大恶
3、慎独
4、珍爱自我,远离犯罪
5、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第三篇:预防职务犯罪
近年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区预防职务犯罪的指示精神,围绕“堵源头,抓建制,求实效”的工作要求,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法制教育为手段,增强全局干部队伍防范意识”的预防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构的职能作用,使我局的预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深入贯彻《条例》
做好预防职务犯罪有利于从根本
上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党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做好本部门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局党委高度重视,成立以党委书记陈祖芳为组长,纪委书记王国栋为副组长,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按照《武汉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把单位目标与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权利职责与工作人员的年终考评结合起来,规范本单位的依法行政行为。
二、以预防为主,狠抓思想教育
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必须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从思想教育上抓起,做到警钟长鸣。一是根据水务行业特点,我局仔细研究分析可能引发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领域和环节,重点关注水务工程建设。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方案,建立完善的制约机制。二是加强工作人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权力观,构筑思想政治防线。深入开展“三个代表”的学习教育活动,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强化党员干部对党的宗旨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三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工作人员的自律意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利用每周开展的政治学习时机,组织领导干部和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学习《武汉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等与工作实际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在公务活动中,正确使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不越权不失职,树立爱民意识,全心全意为服务对象服务,做依法行政的楷模。四是开展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在思想上敲警钟,在行动上行规范。组织观看《盛世警钟》、《公仆本色》等反腐倡廉录像片,在观看中邀请局主要领导干部配偶及职工家属共同参与。通过典型的案例剖析,加深干部职工对手中权利和肩负职责的认识,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公仆意识。领导干部配偶及职工家属积极争做“廉内助”,不利用亲情、友情做人情交易。五是开展思想交流,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大家撰写学习教育心得体会,开辟学习专栏和以会议的方式交流学习体会。局党委班子之间,党委班子与工作人员之间,工作人员与工作人员之间,广泛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坦诚交换意见和看法,解决工作和思想上的矛盾,增进大家相互之间的了解。通过教育使大家对“预防职务犯罪”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增强了法纪意识、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
三、抓好措施落实,建立自律机制
认真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做到廉洁不贪占,勤政不失职。一是认真开好民主生活会,对重大问题实行集体决策,坚持实事求是,民主集中的原则。敢于说真话讲实话,以事论事,有根据地提出个人的看法和意见,使领导在大事上能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进行科学决策,促进各项文秘家园工作正确实施。二是建立领导干部约束机制,严格执行“五不许”规定,坚持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责任
第四篇:职务犯罪及其预防
职务犯罪及其预防
目 录
内容提要—————————————————————————1 职务犯罪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 职务犯罪的特点———————— —————————————3 职务犯罪的原因——————————————————————4 职务犯罪的预防——————————————————————7
内容提要
【摘要】:体制改革还未形成具有预防职务犯罪的最佳机制,不能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认识职务犯罪的危害、特点、原因,是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前提。预防,应从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入手。控制,必须采取各种手段综合治理,方可取得最佳的控制效果,通过政治、法律的手段实现预防。
【关键词】职务犯罪;危害;特点;原因;预防。
1
从近年的工作实践看,虽然在预防职务犯罪方面作了许多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现实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澄清的认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搞好预防职务犯罪,必须对职务犯罪有充分的认识。职务犯罪是伴随着生产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公共权力的产生而产生,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科技发展的强大阻力,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一、职务犯罪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职务犯罪的概念。职务犯罪是一个比较现代的概念,到二十世纪中叶国际上才普遍使用“职务犯罪”一词,经查中外法律辞书,至今尚无“职务犯罪”一词的解释。在法学理论界,对“职务犯罪”的解释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极难有科学统一的解释。笔者认为,“职务犯罪”简言之就是指行为人的犯罪行为与职务相关的各种犯罪。但是,由于“职务”二字的含义极为广泛,我们必须从以下三点准确把握职务犯罪的科学内涵:一是职务犯罪的主体是国家任命与委托的从事公务的人员;二是其行为与职务有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如果其行为与职务没有联系,即使其行为构成犯罪也不能定为职务犯罪;三是其行为方式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或不正确作为,如滥用职权、超越职权、以权谋私等行为。
(二)、职务犯罪的基本特征
1、职务犯罪的主体标志,离不开“职务”二字。如前所述,我国目前职务犯罪的主体主要界定在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之内。新刑法有的职务犯罪还限定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之内。这一界
2
定的法律意义在于:标志着职务犯罪与非职务犯罪界限的明确划分;标志着与国家工作人员以外,职务身份主体上的区别;给打击与预防职务犯罪提供了准确、鲜明的法律依据。
2、犯罪的行为标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犯罪与职务的关联性,职务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其犯罪行为必须是与职务相联系。而且,法律规定这种联系还应有必然的、并具有因果关系。否则,既是执行职务期间实施的犯罪行为,也不能构成职务犯罪。二是犯罪行为方式的多重性。行为方式的多重性,是职务犯罪又一个基本特征。从目前法理上讲有三种行为方式,即利用职务、滥用职务、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务。利用职务,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犯罪,如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刑讯逼供、报复陷害等;滥用职务是指,行为人把人民赋予的职责与权利,当作私利,胡作非为,滥用权力,亵渎只能的行为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务,是指应当预见到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危害人民利益的严重结果,玩忽职守,造成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这不仅是职务犯罪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区别非职务性其它犯罪的重要依据。因为,其它非职务性的任何犯罪行为,都不存在利用、滥用与不用职务的问题。
二、职务犯罪的特点
1、在行为的严重性上,大案要案急剧增多。过去贪污受贿数万元可算是大案,而现在犯罪金额在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屡屡出现。
2、在行为的主体上,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卷入腐败活动的人
3
数有上升趋势。虽然所涉及人员的绝对数量不大,但由于卷入者位高权重,所造成的破坏性后果极为惊人。陈希同、王宝森、褚时健、成克杰、胡长清案件就是典型。
3、有组织的团伙作案日益增加。近年来出现大量窝案和串案,一些腐败分发在权力部门内结成有领导、有分工的违法犯罪团体,有组织地滥用权力。湛江走私本、厦门走私案令人触目惊心。
4、在腐败现象发生的领域方面,职务犯罪广为蔓延。腐败不使在经济管理和资源分配部门大量发生,而且在文化、科技、教育、司法等传统上认为是“清水衙门”的部门也出现。如金融机构的公职人员利用特权之便,贪污、挪用资金案件的频频发生。
5、企业中的腐败现象日益严重。我国拥有庞大的国有企业群,用于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存在着深刻弊端,发生在国有企业中的贪污腐败事件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并且已构成了当前腐败现象的多发区和高发区,近年来,企业中发生的领导利用职权贪污受贿、挥霍浪费、挪用公款等现象日益突出,部分国有企业陷入亏损的原因之一,就是某些企业领导和其他经营管理人员对国有资产实施猖狂掠夺和恣意浪费而造成的。
6、权力的廉洁度普遍下降。在任何社会,对腐败行为的判断都有一定的量和质的标准。这些标准构成了追究违法违纪责任的起点。但我循知道,公职人员行为规范的底线往往高于这一基点。于是在权力的廉洁状态和腐败状态之间,形成了一种未达到追究违法责任的地步但权力本身并不干净的空间,这种状态被称为“准腐败”。“准腐败”
4 的大量发生使权力的廉洁度普遍下降,而其严重性是它构成了职务犯罪等腐败现象群发的丰厚土壤。
三、职务犯罪的原因
职务犯罪现象如此严重,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微观层次上个人素质方面的,也有宏观层次上制度结构方面的,而究其根本原因则应该是权力的失控。
(一)从政治层面来看,我国政治生活和公共管理中所发生的权力失控现象,主要由于现行政治体制中权力配臵上存在一些弊端,概而析之,其原因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首先,权力过于集中。权力过分集中是我国党政领导体制中传统的弊端。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的主要弊端之一是权力过分集中,过分集中往往把党的领带变为个人领导。“必然造成官僚主义,必然要犯各种错误”“不少地方和单位,都有家长似的人物,他们的权力受限制,别人都要惟命是从,甚至形成对他们的人身依附关系”。有些人自恃大权在握,专横跋扈,违法乱纪,贪污受贿,最终滑入腐败的深坑固然,腐败分子的堕落有其个人品质的原因,但是他们的腐败活动既然发生于体制内,这就要求我循必须认真检讨制度环境存在的内在疏漏。在实践中,很多腐败活动在其初期已初群众发现和举报,但集权体制为其提供了排队障碍的力量,直至违法行为不可收拾,对国家和人民造成极大损害,才受到制止和追究。
其次,权力过程中缺乏有力的制约监督。权力现象的一个客观
5
规律是,没有制约的权力容易被滥用。在失控和约束不力的情况下,个人意志常常会由于没有压力和牵制而轻易地进入权力过程,从而使用权人形成不谨慎甚至是随意的精神状态。由于缺乏制约机制作保障,权力行为的规范也往往流于形式,丧失应有的权威和严肃性,得不到真正贯彻。正因为制约监督不力,才使得某些 人有恃无恐,肆意妄为。
第三,权利对权力的监控力不足。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人们的参与手段主要是两种,公职人员依靠公共权力,而公共大众主要运用宪法所规定的权利。在具体生活中,公共权力是为实现公民的权利而服务。为了保证权力行使用权的合理正当,通常必须建立和完善权利对权力的监控控制制度,防止权力践踏和侵犯人民的权利和利益。权利对权力的监控是现代权力制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这样的制度尚未健全。
(二)从权力的实施一看,公共权力过程中的腐败活动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具有致命性的危害。这一过程导致职务犯罪的原因,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政治上,权力腐败破坏国家的政治和法制的统一,引发和激化社会矛盾,破坏政治稳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国家实现政治整 合的进程,它要求有统一的法制实践和程定的政治局面。而官员的腐败行为使统一的权力体系陷入了被各种私欲分割隔离的境地,导致法制权威的极度削弱。近年来行政权和司法权的职能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就是一种典型表现。各种滥用权力的行为侵
6
犯着公民的合法权装,刺激社会矛盾和冲突的爆发。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动荡直接导因于权力的严重腐败。我国过去政治局势的波动也有类似教训。
其次,在经济上,权力腐败制造分配不公,刺激不正当竞争,催发经济利益的恶性冲突。腐败分子以权创收,以权获利,直接破坏了按劳分配的等价交换的原则。而当权力一旦成为交换或掠夺的手段,成为侵犯市场法则都能带来丰厚利润的特殊商品;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必然遭到破坏,最终必然造成经济局面的混乱以及整个社会健康的经济机体的毁损。
第三,在精神文化方面,权力腐败步长腐朽没落思想,瓦解了民群众对现代化事业的信心,滋生对执政党的政府的离心离德倾向。我国社会近年来泛滥的极端个人,义和拜金主义思潮,同腐败浊流的推波助澜有直接关系。
四、职务犯罪的预防
职务犯罪等腐败现象已经侵蚀着社会结构的每一环节,已经泛及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党和国家一贯清楚地认识到腐败的严重危害性,一贯重视与腐败斗争。检察机关应加强宣传教育,推行法制,实施监督,这也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履行法定的检察职责是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核心。
但是,反思我国历次的反腐败斗争,虽然功不可没,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针对目前现实,深感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任重而艰难,似乎是被动的预防,以我个人看来,预防职务犯罪是一项全方
7
位的系统工程,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强化权力制。这是根本,因为腐败的根源在权力失控,这是制度、机制的问题,我们道德应着眼于此。
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的问题应当通过推动现代化的全工建设予以克服,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为清除腐败、实现、立法政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在战略上大力推进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外历史的实践表明,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的过程。我高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这是一个全方位的目标。它告诉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决不等于经济现代化的价值压倒一切。如果政治现代化如政治民主、政治效率、权力结构科学化等没有相应的发展,经济增长创造的财富就很可能成为腐败分子饱食的美餐或被其挥霍浪费。以国有资产为例,一方面在不断增值,另一方面却因企业单位中管理、经营权力滥用而大量流失,进入小集体和个人私囊。严峻地现实提醒我循,必须坚持经济和政治局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在经济现代化的同时加速政治现代化的进程。所以必须依照经济发展的要求切实改革权力结构的种种弊端。这一点应当是反腐败斗争重要 战略性指导思想。
其次,完善权力体制,强化制约监督。腐败表现为权力的滥用,因此应当在权力体制和结构的改革上寻求对策,改善权力运作的体制环境和相关环境。针对传统体制中过分集权、缺乏制约功能的弊端,主要应做到:①权力体制的调整和改革应在民主和科学的原则下进
8
行。②改革过分集权的弊端。③建立系统严密的权力监督机制。
第三,强化对权力的社会监督充分发挥舆论对权力的监督作用。社会监督是指公民、企事业、社团和其他社会组织依法定权利对公共管理权力进监控和督促。它是权力监督和制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行社会对国家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力量。权力腐败损害着社会公共利益,那么,动员各种社会力量保卫自身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管理秩序,必然构成对违法犯罪的有力抵制。
(二)以法治腐,把反腐败斗争纳入法制化的轨道。面对性质恶劣危害极大的腐败现象,加大惩治力度不失为一种有效做法。其中,主要应该作好三方面的工作:一要抓紧制定从宏观强化反腐败、廉政建设地位的法律,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取得法律上的保证;二要抓紧制定规范市场经济行为的法律;三要抓紧制定对违法违纪和犯罪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严惩的法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机制。
(三)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反腐斗争光有外在的约束机制还不够,还必须从干部自身的素质里育入手,我国宪法规定,国家通过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纪律和法制等各个领域的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针之一。邓小平同志说:“要教育全党民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我们要加强对干警的各面的教育,使他们自己充分意识到腐败的严重危害,并坚决制止此类现象在自己身上和身边发生。在进行教育的同时,9
也要注意有效的教育方法的运用,可以开展学习讨论,进行法制观念教育,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党性、建章立制,纠正错误问题等。
总之,预防职务犯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从职务犯罪产生的内因和外因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多管齐下,彻底铲除职务犯罪滋生蔓延的一切主客观条件,使其主观上不想犯罪,客观上不能犯罪,监督上不让犯罪,从力度上不敢犯罪,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控制和解决职务犯罪,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
参考文献
①李键化、周小毛:《论腐败》,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 ②张穹:《职务犯罪概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1年7月。④樊风林、宋涛:《职务犯罪法律对策及治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1月。
⑤王昌学:《职务犯罪特论》,北京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4月。⑦储槐植:《刑事一体的关系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
⑧郭星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犯罪研究》,文物出版社,1999年5月。
10
第五篇:预防职务犯罪
举办预防职务犯罪讲座
邀请人民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科的领导为全体干部职工举行了一场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
该讲座结合近阶段典型案例,重点围绕职务犯罪的特点、发展趋势、原因、危害性和预防措施等方面,以案说法,以案释法,以案明纪,教育干部职工正确对待和谨慎使用手中的权力,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把好履职尽责,规范执法。讲座深入浅出,发人深省,对提高海事人员慎权、慎独、慎微和依法行政意识,促进海事管理工作起到了警示教育作用。
讲课结束后,作了总结讲话,希望全体干部职工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进一步加强道德文化修养,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维护管理相对人权益,提高海事监管与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