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党员带动高校学风的实践与探索
学生党员带动高校学风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具有学生和党员的双重身份,具有较好的学业基础和较高的素质能力,可以成为提升高校学风状况的有力抓手。在高校学生党建和学风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引领作用的新途径、新方法,拓展学生党员带动学风建设的活动平台,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强、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必将能够改善高校学风,提升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关键词:学生党员;高校学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2-0143-02
学风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需要、动机、兴趣、能力等心理特征的总和,也是学校学生自觉接受教育、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行为方式和提升人生质量生活方式的总体表现,而学风建设的本质正是基于这种表现的大学理念的展现、人文精神的彰显以及生命价值的生成。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先锋力量,综合素质能够体现优良学风的总体特征,再加之长期与学生学习生活在一起,有影响带动身边同学的先决条件。构建体制,制定方案,搭建平台,发挥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生党员是学风建设的有力抓手
大学生党员经过严格的入党考察以及后期的教育培养,保证了群体的先进性,其自身所具备的素质和特点使得他们在学风建设中能够发挥榜样带动作用。
1.学生党员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其在学风建设中的独特优势
学生党员来源于学生,又回归于学生,兼具学生和党员的双重身份。他们最直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困惑,能够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他们与广大同学年龄相近,身份相同,同居一所学校,同读一个专业,有的甚至还受教于同一个老师,有着相同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他们对广大同学的理想、信念、追求和意见的影响具有现实基础,且易于为同学们所认同和接受。
2.学生党员学业基础普遍较好,为发挥其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提供了先决条件
一般情况下,高校在学生党员入党之初都会对学业基础做严格的规定,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普遍较好,成绩一般比较优异。依据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2011-2012年度的统计数据,北京市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获得者中学生党员比例分别为92.2%和94.1%;特等奖学金获得者中党员比例为89.9%,2012年甚至达到了100%;本科生保送的研究生中,70.6%为党员。
3.学生党员能力素质较高,具有为发挥其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学生党员注重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思想素质和政治敏锐性较高,为人正派,品行端正,能够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道德修养普遍较高,具有服务广大同学的先进意识,具有较好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向广大学生传递正能量,为学生指引正确方向的素质和能力。
二、学生党员带动学风的有效载体
近几年,高校不断探索、创新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引领作用的新途径、新方法,拓展学生党员带动学风建设的活动平台,改善了学校的学风,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我校经过多年的实践,开辟了党员助学小课堂、学生党员与广大学生结对子、学生党支部+教师党支部―― 一加一助学、新生引航助学工程等项目,以此助推了学校学风的全面提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党员助学小课堂
以学院或者专业为单位,根据学生的学业情况,由高年级学业成就较高的学生党员为同专业的学习困难学生集体以上课的形式进行辅导,传授学习方法或者讲解某门课程的疑难问题。助学小课堂可分为疑难课程定期辅导和考前答疑两个环节,可有效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业成绩,降低挂科率,从而改善学校的学风。同时,学生党员在开展助学工作的过程中,既可以提高群众基础,也可以提高能力素质,激发学习兴趣,更好地提升学业水平,以便更大程度地带动学风,从而达到自我、他人和学风三提高的效果。
2.学生党员与学业困难学生结对子助学
以某个专业或者某门课程为结对单位,将学生党员与学业困难学生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结成学习小组,明确学习困难学生学业提升目标,制定实施方案,切实开展学业困难生的帮扶工作。我校的学生党员与学业困难学生结对子助学活动起源于人文社科系。该助学模式从人文社科行政党支部的教师党员对少数民族学生的一对多结对子模式,发展到了选拔优秀学生党员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的一对一结对子模式,又发展到了学生党员全情参与针对系里所有学习困难生的一对多帮扶模式。活动一路走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截至2013年底,公管传媒学院71%的少数民族学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42%的学生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13%的学生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目前,该系在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员8人,占少数民族学生13%,没有1名少数民族学生退学或延迟毕业,而且有1名学生因学习成绩优秀顺利保研,4名少数民族学生应征入伍(其中包括两名少数民族党员)。开展学生党员与广大学生结对子助学活动,能够为全校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共同推动学风建设。
3.学生党支部+教师党支部―― 一加一助学
学生党支部作为教师党支部和广大学生的桥梁与纽带,能够起到信息沟通的作用,还可以充当在教师指导下助学活动组织者的角色。学生党员不断收集学业困难学生的相关信息,定期与教师党支部老师会商,共同确定助学帮困的方式和内容。我校经济管理学院的人力资源学生党支部与教师党支部结对助学多年,他们结合本专业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业成绩差距明显的情况,制定了《学生成长手册》,在新生入学之初下发给每个学生,指导学生在入学后一个月内做出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并在大学四年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详细记录每个学生在学业、思想、奖惩等各方面的信息。学生成长手册每学期由学生党支部组织填写,教师党员根据手册以一对多的形式为学生进行辅导。针对有学业问题特别严重的学生,由学生党支部制定补习计划,在教师党员的指导下,学生党员为学业困难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一对一辅导辅导,让学生少走弯路,更有效率地快乐生活和学习。同时,学生党支部与教师党支部还联合策划邀请了知名校友回母校为学生做报告,对广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建议和帮助。
4.大一新生学业辅导
大一新生由于对大学的学习生活适应不够、专业知识了解不足、自我评估不准确等问题,往往呈现学习的动力不足、方法不正确、挂科率较高的特点。在学校层面,可以选拔一批综合素质好、沟通能力强的高年级学生党员骨干组成学校新生引航教育宣讲团,开展全覆盖式的校情、学情、新生适应教育,帮助新生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在学院层面,可以聘任同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党员做新生班级的班主任助理,参加新生班级的主题班会,了解新生的行为表现、思想状况,适时开展谈心助学等活动。我校信息管理学院在学生党支部、教师党支部共建助学工作中推出了学长制,聘请高年级学生党员担任低年级同学的小导师,通过贴身对口式的沟通和引导,帮助低年级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大大提高了学院学生的学习成绩。
5.运用新媒体引领学风
学生党员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风建设的有力抓手,运用人人、微博、QQ、微信等网络新媒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态,无间隙传递学习方法、学习思想,以及如何抓住学习中的重点、难点等,积极带头推动学校学风建设。同时,学生党员还可以利用网络新媒体,传递党的理论知识、方针政策,传递社会热点,加强舆论宣传等,形成良好的校园舆论氛围。近几年,我校理学院每年运用手机平台开展“短信(微信)党课”。“短信(微信)党课”设置了党的知识、政治理论、时事政治、法律法规、学业专授等内容,具有发布信息、收集信息、信息回复、手机党课、统计分析、系统管理六个作用,已形成了集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党员宣传教育平台,可供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远程教育,有效提升了广大学生的理论认知、思想境界和学业水平。
三、学生党员带动学风机制运行
学生党员带动高校学风应遵循“统一认识、试点启动、全面部署、务求实效”的十六字方针,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地域学生的的个性化特点,设定工作方案,激发学生党员的热情,使其在追求自身进步,不断提升综合素质的同时,带动广大同学积极进取,共同成才。
1.加强组织领导,理顺工作机制。
设立学生党员带动学风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党委组织部、学生工作部组成。工作领导小组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建立学生党员带动学风工作机制,由各学院党总支根据学院结合学院学生党支部党员情况和广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并负责落实实施。
2.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学生党员带动学风的落脚点在学院党总支,党总支需要认真研究学院学生学业状况,理清学业困难学生的问题所在,结合学院学生党员的现状,采用适当的方式开展助学工作,以学生党员为代表的精英团队带动广大学生群体,达到端正态度,共同进步的目标。
3.强化过程管理,加强监督检查
建立学生党员引领学风记录册,详细记录学生党员每学期的平均学业绩点、综合测评排名、助学活动次数、党员帮扶学生的成绩提升情况等,并详细记录每学期针对学生党员的民主测评结果。记录册每学期初由学生党员本人认真填写上一学期的情况,由党支部书记或辅导员、班主任、服务对象等签字确认,并在党、团支部内公示,接受同学们的监督。记录册可作为各学院党总支民主评议党员、党内评优、政治鉴定等的重要参考依据,并在适当的时候对带动学风效果明显的学生予以表彰。
学生党员带动高校学风既要注重学生党员自身素质的提升,发挥其在广大学生中的示范作用,又要注重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发挥其在广大学生中的带动帮扶作用,从而达到党员群众共进步的良好局面,有效促进学校学生党建、思政教育和学风建设共荣共进的良好态势。
参考文献:
[1]胡迅.以学生党建促进学风建设工作模式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研究,2010,(4).[2]李建峰,等.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建设高校优良学风[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20).[3]钟起万,等.创先争优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作用发挥问题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责任编辑:刘辉)
第二篇:创新教育带动学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论文关键词]:创新教育“三个课堂”学风建设
[论文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当前高校内的学风状况不容乐观。本文在分析创新教育与学风建设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教育带动学风建设的尝试性观点,并对本校“三个课堂”创新教育活动带动学风建设的情况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当前高校内的教风、学风状况不容乐观,部分教师职业意识淡薄、教学方法陈旧,在如何处理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关系中徘徊不定,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扭转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很多高校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教学纪律来规范教师、学生的行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教师、学生成为了学校管理监督的对象,从而影响了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教风和学风状况的改善不能起到持久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本校在“三个课堂”开展创新教育活动的一些思路和做法,探索学风建设的新途径。
创新教育是创新教育内容、创新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活动以及创新培养模式等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的总称,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创新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而学风建设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如何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创新教育来带动学风建设是一项新的尝试。
一、创新教育与学风建设的关系
创新教育是综合性、全面性的教育,它是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构建具有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形式,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有意识地将潜存于个体身上无意识的或潜意识的创新潜能引发出来,以自己的实践活动实现创新的思想。当前社会越来越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而在高校的教育实践中,学风建设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创新人才的培养既需要聪明才智、学习能力等智力因素,更需要正确而适度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饱满的学习热情、坚强的学习毅力以及完美的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所以,在培养品德高尚、意志坚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方面,非智力因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创新教育离不开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众所周知,学风建设的重点正是在于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此,创新教育与学风建设是紧密结合的,前者促进后者的建设效果,而后者影响前者的实施效果,通过创新教育来带动学风建设是一条既可行又易操作的有效途径。同时,通过创新教育改善的“学风”,将是持久的和稳固的。
二、“第一课堂”创新教育
“第一课堂”创新教育主要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当前,高等教育的主渠道依然是课堂教学,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方法的更新决定了教育内容的更新,也就决定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墨守成规、循规蹈矩、教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会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我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本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国家、省级的各类师资培训活动,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去短期进修,参加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支持创新方法领域的重点任务项目——“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在高等学校教学创新中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等,开阔教师的视野,更新其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同时,在校内组织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以及不同主题的教学研讨与教学观摩活动,增加教师间的学习交流,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教师将各种先进知识、先进文化、先进思想全面、细致、生动地传授给学生,用优良的教风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高尚的师德就是一本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青少年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往往是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终身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创造和传播知识,更要以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去影响学生。我校传承老工科院校“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的优良教风,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师德教育机制,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每位教师都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从科学知识、思想情感、行为方式等多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培育。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努力以其自身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做到教书育人。因此,“第一课堂”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使教师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教风,同时也促进了学风建设,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第二课堂”创新教育
“第二课堂”创新教育即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该活动与良好的专业基础和实验技能密不可分。因此,我校充分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以及各实验教学中心、开放实验室等资源条件,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创新教育活动,如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课外科研立项、专家讲座、科技论文报告会及科技节等这类大众性、普及性的创新实践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科技创新、探索性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整体化知识的消化吸收,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我校还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教育活动的保障机制,在资金、设备、场地和指导教师等方面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有力保障,制定了教师及学生的奖励政策和激励措施,积极鼓励、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动漫设计、外语演讲等国家和省级学生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开发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与潜能,增加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此外,我校还利用“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实施高校的有力条件,组织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立项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地促进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格情操、诚信意识、互助合作等精神文明教育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推动了良好学风的养成。
四、“第三课堂”创新教育
“第三课堂”创新教育即社会实践,它是“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创新教育的进一步拓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社会实践更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创新性的特点,它与理论教学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社会实践使学生真正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而社会生活正是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良好环境,对磨练学生意志、修炼其品行、锻炼其能力、提高其素质,促使学风的转变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我校精心安排“思政课”的社会实践活动,建立了稳定的实践基地,通过学习、讨论、调查和实践等形式,理论联系实际,实现课外教学与课内教学的有机融合,达到心理素质与意志力的共生相长,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共同提升。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锤炼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作风。同时,社会实践活动还有助于学生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培养与人相处的合作精神,对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五、培养模式的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必须满足国家发展战略转变的需要,当前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我国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普遍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重复、教学内容单
一、教材陈旧等问题,这就直接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能动性下降,从而影响到学风建设。考虑到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我校根据行业需求、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以及我校的总体定位与办学指导思想,经过认真探索和反复论证,按照“社会需求调研—培养目标论证—资源条件分析—国内同类专业比较—专家论证评审”等程序重新修订培养计划,创新培养模式,推出了体现“一心”(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二优”(优化课程体系和优化教学内容)、“三强”(强化工程教育、强化专业教育和强化个性培养)和“四结合”(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共性要求与尊重个性相结合、工程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以及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相结合)等现代教育理念、特色鲜明、科学实用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创新知识体系,灵活务实地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有机结合起来,在强化工程教育、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和育人观念的创新,为学风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使我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得到了提高。
六、结束语
学风是高等学校育人的文化环境,是校风的重要方面。学风建设涉及到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以及学生管理等多个方面,需要学校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将创新教育与学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及管理过程中系统考虑,统筹规划,采取灵活、务实、积极有效的措施去不断探索与实践,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是不断改善学风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于化东。地方高校如何开展创新教育的思考。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7,(S1)。
[2]李明良,曾方。创新教育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中国成人教育,2002,(12)。
[3]李岚清同志在1997年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谷雨。在推进教学改革过程中实现教风与学风的转变。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6):106。
第三篇:高校新生学风建设实践探索论文
摘要:
学风建设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大一阶段作为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阶段,严抓学风建设显得尤为关键。本研究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二本高校新生学风建设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影响高校新生学风建设的因素入手,结合实际情况,从严抓高校新生学风建设的措施、对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分析等方面展开研究,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优良学风建设及传承。
关键词:
高校新生;学风建设;教学效果
学风是学校长期形成的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风指某所高校师生在治学方法、治学态度和治学精神等方面经长期发展所形成的独特风格;狭义的学风指学生的学习风气。①②③在新时代环境条件下,高等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学风建设为高校建设最核心的内容。优良的学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抓好学风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是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是一所高校谋求发展、树立品牌的基础。近年来,伴随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就业制度的改革,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高校学风建设中也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在少数民族高校担任辅导员工作的管理与实践经验,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新生为例,从影响高校新生学风建设的因素入手,结合实际情况,从严抓高校新生学风建设的措施、对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分析等方面展开研究,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优良学风建设及传承。
1影响高校新生学风建设的主要因素
当前高校学风总体来说尚好,但由于受社会环境,高校环境等客观因素及学生自身因素,高校新生学风建设也存在不少问题,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社会环境与高校环境是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客观因素
(1)教学方式。大学教学中,合班课多、课堂教学知识量大、进度快、复习回顾少、很难安排课后辅导等情况普遍存在。这些情况有可能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理解知识的程度下降、遗忘知识的速度加快、积累的疑难问题越来越多等问题。
(2)课程设置。大一的课程多以公共基础课为主,以理论课为主,学生缺少系统了解专业背景及发展前景的机会,缺少实践认知的机会,如果不能对专业形成理性的认识,学生很难形成对专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做出合理的学习和发展规划。
(3)生活环境的变化。多数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离开家乡和亲人朋友,进入全新的环境,结识新的老师和同学,接受与以往不同的学习、生活习惯,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适应过程中,学生如果出现适应不良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
(4)学习氛围。大一新生处于好奇探索阶段,喜欢尝试,容易受大环境的影响。如舍友里有爱玩、吵闹的学生,自己也很难静下心学习,互相影响;从高年级的学生那里接受到的经验有好有环;大学环境相对开放和多样,交友恋爱、社团活动、打工创业、聚会娱乐等都对大一学生有着相当的吸引力。“学习无用论”正在大一学生当中逐渐蔓延。
(5)作息安排。相对高中而言,大学的作息安排对学生来说是完全不同的模式,在大一学生适应这种变化之前,很难合理利用课余时间,甚至有些学生还会投机取巧,迟到、旷课、委托同学答到、坐在教室后排等行为在大一学生当中出现得越来越多。
1.2学生自身因素是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主要因素
(1)学习态度。高校新生入校前,长期在老师、家长督促下学习的学生对“为谁学?为什么学?”等这类问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不自觉地会为满足家长的期待,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去学习,导致学生无法充分认识学习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遑论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进入高校后,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督促,学生容易开始放松学习要求。
(2)学习目标。高校新生入校前,主要是以通过考试、考取高分为目标,而大学的学习,更注重课堂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为就业和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加强实践创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实现长远发展。
(3)学习方法。进入大学后,学生难以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主动阅读参考书籍等学习习惯难以养成。
(4)基础薄弱。进入少数民族地区普通二本学校的学生,在高考中,多数存在偏科的情况,知识基础不甚牢固,而大一的课程设置多以公共课程为主,课程难度比高中时更大,部分学生会出现跟不上、学不懂的现象,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和兴趣。
2加强新生学风建设工作的实践措施
2.1为高校新生上好大学的第一课——入学教育在大一学生正式进入学习阶段前,一般都会经历军训和入学教育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对大学充满了好奇心,谁在这个时候掌握为大一学生答疑解惑的主动权,谁就能率先对大一学生的观念和行为产生积极影响。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新生为例,大一学生注册报到后的三天内,学院党政领导以及班主任就协同学生干部走访学生宿舍,关心问候学生,了解学生心态。一周内,包括院长、“天山学者”在内的领导、专家从不同方面为新生开展了入学教育讲座。内容包括:校史、院情,专业的培养目标、主干课程、就业方向,学籍管理及教学管理规定,责任人生,新生引航教育,考研指导等内容。通过教师专家学者及时的指导与建议,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大学新生活。
2.2引导高校新生认清专业,掌握学习方法,适应高校学习生活,有的放矢想要纠正学生“大学很轻松”、“六十分万岁”等错误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建立起“为自己学”、“重在自学”的观念,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学生对“学习与就业”、“考试与实践”、“专业与行业”、“四年的课程分布及学习重点”等问题有清晰的了解,学生才会意识到学习的一点一滴都是为将来的长远发展打基础,而不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新生为例,学院在2015年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安排所有本科专业的教研室主任或本专业的优秀教师进入对口专业班级,开展以专业课程介绍与学习方法,行业发展及就业指导等为主题的讲座,因为针对性强,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3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宿舍文化,积极发挥“优秀典型”影响力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细胞,宿舍是班级的基本细胞,“细胞”的好坏影响着整体的“健康”,班级风气对学生发展的导向作用,宿舍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树立“比帮赶超”的班风,构建和谐高雅的宿舍文化,积极发挥“优秀典型”的影响力,将会带动整个班级甚至整个学院学风的良性发展。④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新生为例,学院依靠班主任为主要负责人,在2015年10月至11月开展以“建设学习型班级,树立优良学风”为主题的学风建设月活动。通过持续地严抓考勤、严抓纪律,及时教育违规违纪学生,帮助学生改正迟到、不认真听课等不良习惯;通过学风主题班会、优秀学生学习经验分享会、文明宿舍评比检查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4以晚自习为抓手,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学风建设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各部门齐抓共管、常抓不懈,不断研究学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特点,扎实落实学风建设目标。⑤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新生为例,学院以晚自习为抓手,建立起严格的大一学生晚自习制度,成立五支队伍通过晚自习开展工作,分别是以院领导为主的督导检查组,以工程制图任课老师为主的课外辅导组,以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为主的纪律检查组,以优秀研究生为主的学生互助组,以本科高年级优秀学生为主的经验分享组。这五支队伍根据各自特点,从不同角度发挥功效,对大一学生形成了全方位的指导与帮助。学院还与高数课程开课学院举行学风座谈会,掌握学生学习动态,不断完善学风建设措施。
3加强新生学风建设对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分析
3.1及时的“观念引导”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转化为提升教学效果的动力从入校开始,从课内到课外,从教室到宿舍,对高校新生从学习理念到专业理论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与帮助,有效地遏制了“大学很轻松”、“学习无用论”等思想在学生中的蔓延。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新生为例,及时全面的入学教育,专业教师面对面讲座,让新生对大学、对专业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顺利毕业并不容易”,“学好专业才能更好地就业”等观念深入学生当中,促使学生以更加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为提升教学效果添加动力。
3.2有效的管理模式促使学生主动构建与之适应的学习模式,为提升教学效果提供制度保障以严格的晚自习制度为代表,严抓各项学习纪律,使学生“迷茫”、“混日子”的时间少了,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完成学习任务上,为提升教学效果提供制度保障。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新生为例,一年级的课程设置相对较多,学生课外活动比之中学更加丰富,在严格实施加强学风建设的措施后,很多学生的感觉是“比高中还要充实,时间不够用。”定期与不定期的考勤检查、教学督察,及时教育处理违规学生的管理方式,使学生旷课、迟到、违反课堂纪律等现象明显减少。
3.3坚持不懈的课外辅导有助于学生应对“薄弱课程”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普通二本学校的学生,因受高考分数的限制,大一不通过的课程中,以理工科的课程较多,其中又以高数、物理等课程为主,学生有对薄弱课程进行课外辅导的现实需要,以提升教学效果。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新生为例,通过采取上述严抓学风建设的措施并予以实践,在进行了一学年任课老师及优秀学生的课外辅导后,从任课教师的教学过程及整体的教学效果反馈看,2015级新生较往年相比(见表1),对高校教学的适应性明显提高,旷课迟到现象有显著改善,教学互动性有所提高,教学效果有明显改善。
4结语
学风建设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大一阶段作为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阶段,严抓学风建设显得尤为关键。本研究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二本高校新生学风建设工作,针对近年来学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社会环境、高校环境以及学生自身,剖析了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新生为例,通过采取为高校新生上好入学教育第一课、引导高校新生认清专业、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宿舍文化、严抓晚自习并采取任课教师和优秀学生开设课外辅导等举措严抓高校新生学风建设,通过一个学年的实践,无论从任课教师教学过程的反映,还是从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体会,亦或是整体教学效果提升的反馈等,均表明,严抓高校新生学风建设对于提升高校教学效果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该工作必须依靠各部门齐抓共管、常抓不懈,不断研究学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特点,扎实落实学风建设目标,才能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基本保障。
注释:
①钟新谷,汪建群,易贵元.促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10):49-52.②张文彬.民族地区高校学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4):61-63.③李振兴.新生辅导员在学风建设工作中的定位与实践研究[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08.10:257-260.④刘盈泽.浅谈大一学生的学风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181.⑤周广林,陈娇,钱兵羽.加强学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8):43-46.
第四篇:发挥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带动作用
浅谈发挥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带动作用
论文摘要:学风建设是高校“促三风、建三高”党建工作的前提基础,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骨干力量。因此,围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一中心任务,需要坚持学风建设与党建工作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引导学生党员成为思想政治上的引领者、专业学习上的标兵、班级管理中的骨干、校园活动中的组织者、寝室生活中的服务者,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动作用。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学风建设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按照党和国家的统一部署,重庆市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建工作,大力促进高校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为建设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的‘三高’大学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由此可见,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一、充分认识学风建设在“促三风、建三高”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1.学风建设是“三风”建设的基础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要有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来保证。“三风”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学风与教风共同构成一所高校的校风。其中,学风是基础,促进教风,推动校风。所谓学风,主要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治学、读书的精神状态和文化风气。它是学校校风的集中反映,是孕育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沃土,也是大学的立校之本。加强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良好校风的客观需要,是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保证,因此学风建设是落实高校“三风建设”的重要基础。
2.优良学风是推进“三高”建设的前提
校风、教风和学风决定着高等教育质量,影响着高校“三高”建设目标的实现。学生的学习风气是校风和教风的生动体现,优良的学风包括明确的学习目的、强大的学习动力、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优良的学风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力量,对学生的思想境界、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个性修养等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也是提升教师素质、加大科研力度的目标所在。因此,学风建设是推进“三高”建设的前提条件,是高等教育质量评判的重要标准。
二、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模范带动作用
大学生是高校学风建设的主体,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在高校“三风”、“三高”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表率作用。学生党员来自于学生,生活在学生之中,能取得同学们的信任,有利于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学生党员是师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学风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学生工作的排头兵,学生工作的各项任务需要他们贯彻落实。因此,要推进高校学风建设,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就要坚持学风建设与党建工作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把握好思想政治、专业学习、班级管理、校园活动、寝室生活五个方面的学生工作,发挥学生党支部在学风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模范带动作用。
1.发挥学生党员在思想政治上的引领作用
21世纪是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改革开放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促成了多种思想观念并存的社会局面。大学生是一个容易受外界影响的群体,对市场经济的种种负面作用“免疫力”不强。大学生党员具有年龄小、党龄短、接受党的理论教育时间不长、对党的精神要义理解不深等特点。因此,大学生党员更要注重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时刻保持党员的先进性。这就要求学生党员更为主动、自觉地进行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此外,大学生党员在职责履行上不能把自己等同于普通学生,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整体提升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大学生党员应该主动成为党组织和普通同学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一方面让同学们从党员的实际行动中感受共产党的先进性,进而将他们吸引到党组织中来;另一方面,自身的党性修养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得到提高和升华。例如,建立学生党员联系人制度,要求每位学生党员负责培养两名入党积极分子;建立班级党课学习小组,要求每位学生党员负责小组成员的政治理论知识学习。同时,党支部要发挥其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召开争创优秀学风为主题的民主评议会和民主生活会。在民主评议会上,要求学生党员就近期学习态度、课堂纪律、学习效果、班级建设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汇报,参会同学对学生党员进行评议并通报结果。在民主生活会上,要求学生党员汇报在班级学风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学生党员之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出现存不足,提出意见建议,明确改进方向。
2.发挥学生党员在专业学习上的标兵作用
作为先进文化代表的大学生,应高度重视并积极专注于学业,学生党员的首要任务也是搞好自身业务学习。这就要求大学生党员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还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不仅要上课认真听讲,还要在课外按时保质地完成学习任务;不仅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完善知识结构;不仅要吸收已学的知识,还要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总之,大学生党员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强化个人文化修养,在学业上发挥旗帜标兵作用。更重要的是,党员同学还要关心学习困难同学,促进班级学风全面好转。由于个体差异,再好的班级也有个别后进生,如果这部分学生的问题解决不好,还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这就需要党员同学与学习后进生形成学习互助关系,通过连续一贯的督促帮助后进生有效减少迟到、旷课、违纪等不良行为的发生。同时发挥班集体的监督作用,使这部分同学逐步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最终增强班级学风建设的成效。值得注意的是,学业表现是衡量一个群体学风好坏的重要标准,因此要把学业表现作为学生入党、党内评优的重要指标,从源头上保证并在过程中提升党员群体的素质水平。
3.发挥学生党员在班级管理中的骨干作用
高校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仅仅依靠几名专职辅导员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选拔优秀学生党员担任学生干部、辅导员助理既能为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配备得力助手,又能锻炼学生党员的组织协调能力,也能体现学生党员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性。因而,构建以辅导员为主导,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为骨干,学生民主自治的班级管理模式,以点带面、依靠骨干带动群体,依靠群体带动全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班级日常管理的有效方式。要实现学生党员组织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就要设岗定责,把党章中对党员的普遍要求与校纪班规有机结合起来,用制度规范学生党员的日常言行,把学风建设的任务细化落实到每一名学生党员身上。总之,大学生党员应该热情为同学服务,积极配合老师,全力支持班委开展工作,尽职尽责创建先进班集体。
4.发挥学生党员在校园活动中的组织作用
作为学生工作的骨干力量,学生党员应以饱满的热情策划、参与并鼓励同学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活动本身也是学生党员发挥先锋作用的载体。特别是组织学术报告会、专题讨论会、学科竞赛活动,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引向学习,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通过寓教于乐的校园活动,帮助同学们激发学习热情、提高能力素质,进而不断增强高校的学术氛围,不断改善高校的学习风气。同时,学生党员还应设法将支部活动与班团活动、学生会活动联系在一起,避免学生党支部活动资源短缺、形式单一的缺陷,从而拓展大学生党员发挥凝聚带头作用的阵地。
5.发挥学生党员在寝室生活中的服务作用
学生寝室既是大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课外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发挥学生党员在寝室生活中的服务作用,带头创建良好的寝室环境和寝室文化,对于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以及促进广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可以在学生宿舍楼建立党员工作站,负责协调团委学生会工作,组织卫生与安全常规检查,开展寝室文体联谊活动,使宿舍楼的学生管理工作得到直接的组织支持。其次,通过开展“宿舍结对”、“党员宿舍行”、“党员寝室风采展”等活动,一方面让党员的“声音”在学生寝室响起,促进党员在生活中以身作则带动周围同学,另一方面也使党员更好地接受同学们的监督,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再次,实行学生党员“责任制”,营造“有事找党员”的寝室生活氛围。开设党员工作信箱,定期调研、汇报同学们的寝室学习生活情况,及时发现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真正发挥学生党员联系同学、贴近同学、服务同学的渗透教育作用。
总之,“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大学生党员是青年大学生中最具影响力的优秀群体,是学校党组织与青年学生建立紧密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动作用是党组织赋予大学生党员的一项任务,也是党组织用先进带动全体、促进高校建设的一项措施。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探索高校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动作用是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学生党员应该在思想政治、专业学习、班级管理、校园活动、寝室生活等方面发挥凝聚带头、示范激励作用,为营造良好学风、建设和谐校园尽职出力。学生党员模范带动作用的发挥,一方面需要学校党委和各级党组织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强化教育宣传,在原有做法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学生党员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形式;需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创建各种规则体系,明确学生党员在思想作风、业务学习、班级管理、活动参与、宿舍建设等方面表现情况的具体标准;需要建立群众同学参与、监督和评价学生党员的各项运行机制,在实践中探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模式,拓展学生党员发挥导向表率作用的途径。另一方面,学生党员则应该以班级、公寓、课堂、网络、实践活动为载体,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充分利用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的活动平台,学习知识、锻炼能力、提升素质,影响人、带动人、教育人,进而扩大学生党员发挥模范带动作用的覆盖范围。
第五篇:高校辅导员工作实践探索
高校辅导员工作实践探索
作者:刘婷 潍坊职业学院商务与管理系
联系电话:*** 邮箱:luxing1104@163.com 地址:潍坊市北海路636号 邮编:261031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宽广,个性也越来越鲜明。针对学生的诸多变化,作为引导学生成长的高校辅导员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辅导员工作方法的重要性。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高校辅导员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字:辅导员工作 五个一 五心 规范管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宽广,个性也越来越鲜明。针对学生的诸多变化,作为引导学生成长的高校辅导员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学生工作中一直坚持“夯实基础,突出特色、以点带面、力求突破”的总思路,把学生学习风气、宿舍秩序、班级建设、安全保障、学生干部建设等日常工作当作重要基础抓牢抓好,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突出专业特色,求实创新,务求实效。
1、对学生充满爱心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心灵是学生永不枯竭的知识源泉。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学生有了健全的人格,才能健康地成长,而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用深厚的爱心浇灌他们的心田。
对我而言,辅导员只不过是我教师生涯中的一小部分,而对于学生们来说,大学三年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三年,这三年的学校教育,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将来的人生。作为与他们接触最多最密切的辅导员,我有责任为他们这三年引路,护航。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等于选择了奉献。为此,我把全身心的爱献给我的学生们。
2、新生教育创新实行“五个一”工程和“五心”教育。
针对新生的特点,我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创新实行了“五个一”工程和“五心”教育;“五个一”工程:一是新生管理工作抓一个“严”字;二是利用好新生军训机会;三是搞好一次调研;四是开好一次交流会;五是培养一批新生优秀学生干部。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生时期做好了这五个一工作后,就会水道渠成,也为形成和谐的系部文化奠定了基础。“五心”教育:用爱心对父母说一声我爱你,用细心做一次家务,用孝心给父母洗一次脚,用信心给父母写一封家书,用开心照一张全家福;用爱心对父母说一声我爱你,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用细心做一次家务,让学生体会承担一个家庭的不易;用孝心给父母洗一次脚,俗话说人老脚先老,让学生感受父母的艰辛;用信心给父母写一封家书,俗话说二十年看老子,二十年后看小子,在书信中写出自己的人生规划,和未来生活的追求,让父母对自己的晚年有安全感和靠山;用开心照一张全家福;这张全家福我们将张贴在班级墙报单独开辟的专栏,让学生随时随地能感受家庭的支持和温暖等等多种形式,学生能够广泛参与的情感活动,激发他们的感情世界的丰富和敏感,培养他们感恩的意识,懂得学会关爱自己的同时关心自己的亲人、朋友、同学,以及周围所有的人,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等等。
3、注重加强沟通,积极与人协作。
通过建立多种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如每周召开专职辅导员碰头会;每周召开班长、团支书例会,学生会例会;公布网上意见反馈电子箱等渠道,广泛收集学生管理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处理,及时与其他班主任、辅导员进行沟通,相互配合,拾遗补缺,形成齐抓共管的学生管理局面。
4、做好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
由于我系学生管理面临学生多,管理人员少,分东西两校管理,管理幅度大,所以仅仅靠专兼职辅导员管理,远远不够,为此我作为系学生会的指导老师,经常性对学生会干部队伍的建设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学生会干部的管理作用和纽带作用:通过举办学生会干部培训班,提高了学生会干部的工作水平;建立了学生干部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学生会例会、班长团支书例会,听取他们的工作总结,安排下一周的工作要点,进行工作上的指导和思想上的引导;建立起学生干部工作绩效评比机制,动态管理,充分调动了学生干部的积极性。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建立起了一支思想过硬、能力较高的学生干部队伍。
5、根据商务与管理系学生管理的具体情况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在工作中制定了《商务与管理“百日竞赛”学生个人量化考核办法》、《商务与管理系学生违纪处罚暂行规定》等21项制度,并把其中的九项制度汇总成《商务与管理系学生工作职责汇编》,其中的十项有关学生会制度汇总成《商务与管理系学生会制度汇编》,同时坚持深入开展“学生一日规范”《百日竞赛》活动,在实践中不断修订与完善,认真的指导学生会进行《百日竞赛》的各项考核,在考核中做到公平公正,各项考核细致透明,杜绝工作的失误,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6、活动构建德育平台
在学院的每年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中积极组织承办了明日之星主持人大赛、校园吉尼斯挑战赛、校园体育花样活动周等各种大型文化互动和点钞大赛、打字比赛、辩论赛等专业技能比赛活动,融学术交流、体育竞赛、爱国影视展映、写作辩论等活动于一体,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生活,带动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
7、充分认识新形势下的竞争压力,勤于学习,志于进取,不断提高驾驭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为更有利于和商管系学生的沟通,平时注重阅读相关书籍,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在全省第九届高校辅导员培训中成绩合格取得结业证书。积极开展对工作的思考和研究,积极编写学生管理论文,编写的《商务与管理系学生管理1234管理模式》荣获院级工作创新奖。
结束语: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真挚的情感是获得学生信任的基础,只有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在工作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与学生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主动地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的忧愁、烦闷和苦恼,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走出心灵的困境,用关爱开启与学生心灵沟通的大门。让学生在被爱的同时学会如何去爱。
参考文献:
1、倪敏:怎样做好班主任.江苏人民出版社第一版 2007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