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政治试题分项版解析(第01期)专题12受教育权、建议权和监督权(含解析)

时间:2019-05-14 18:5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中考政治试题分项版解析(第01期)专题12受教育权、建议权和监督权(含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中考政治试题分项版解析(第01期)专题12受教育权、建议权和监督权(含解析)》。

第一篇:2018年中考政治试题分项版解析(第01期)专题12受教育权、建议权和监督权(含解析)

专题12 受教育权、建议权和监督权

1.(山东省威海市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试题)2018年3月,微视频《窑洞里的读书人》播出,讲述了习主席秉承着“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的坚定信念,在牧马放羊的艰苦环境下,仍时时不忘读书的感人经历。这启示我们要()

①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②多读书,提高品德修养③努力使自己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④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学习,完善自我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珍惜受教育权,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这个知识点。题目“窑洞里的读书人在牧马放羊的艰苦环境下,仍时时不忘读书的感人经历”告诉我们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多读书,提高品德修养,努力使自己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完善自我,同时学习对我们个人成长也非常重要,因此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故选D。2.(山东省青岛市2018年中考政治试卷)下列选项中属于履行公民义务的是 ①小萍到了上学年龄,父母送她到学校上学 ②小杰发现某网站上的中国地图不完整,马上举报 ③小伟年满18周岁,参加了区人大代表的选举 ④小凡尽管工作繁忙,但每周都去陪伴照料父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3.(2018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为深化监察体制改革,我国组建了各级监察委员会,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察。这样做能够更好地()A. 杜绝腐败行为发生 B. 制约和监督权力的行使 C. 保障公职人员权益 D. 扩大公民拥有的监督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行政监督体系这个知识点。A犯了绝对化的错误;为深化监察体制改革,我国组建了各级监察委员会,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察。这样做能够更好地制约和监督权力行使,故B正确;组建各级监察委员会,其目的并不是为了保障公职人员更好的依法办事,故C错误;组建了各级监察委员会,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察,与扩大公民拥有的监督权没有关系,故D错误;故选B。

4.(山东省威海市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十九大报告指出: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此举有利于()A. 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实现民意畅通 B. 杜绝违法乱纪现象,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 C. 公民行使监察权,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D. 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从源头上解决腐败问题 【答案】A 5.(山东省青岛市2018年中考政治试卷)合肥某学校门口,因停车不便,接送孩子的家长连续被电子警察抓拍到违法停车。家长在接受处罚的同时,给交警部门提出了建议。经实地考察,交警部门及时对该路段停车问题 进行了整改。这体现了 ①家长具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②交警部门正视群众需求 ③交警部门尊重公民的监督权 ④交警部门缺乏公信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公民意识和政治权利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题文中家长就停车问题向交警部门提建议,是具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积极行使监督权的表现;交警部门及时整改,体 2 现了对群众需求的重视,尊重公民的监督权,所以①②③观点正确,④观点不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选A。6.(湖北省武汉市201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思想品德试题)“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国家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这些要求 A. 有利于推进依法行政 B. 有利于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大事 C. 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D. 为公民依法行政、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法律依据 【答案】A 7.(湖北省武汉市201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思想品德试题)2018年5月18日,10余万市民参与武汉市政协3号建议案线上互动,就如何全面推进国际化大武汉建设,在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上建言献策。这是公民在行使 A. 文化权利 B. 经济权利 C. 政治权利 D. 人身权利 【答案】C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公民政治权利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题文中的关键信息“在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上建言献策”,表明我国公民积极行使建议权,建议权属于公民的政治权利,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C。

8.(陕西省2018年中考政治试卷)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有效破解,“巡回法庭”开在了百姓家门口,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今天的中国,人们更多地感受到了法治的温度。这()①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②表明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又向前迈进一步 ③有助于公民依法履行监督义务 ④提升了人民群众对司法机关的满意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9.(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试卷)(多选)我国宪法和法律陚予公民监督权。以下行使监督权的渠道正确的是()

A. 通过网络平台、微博等在线交流

B. 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 C. 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D. 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 【答案】ABD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根据所学,公民可以通过人大代表、相关部门、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方式,行使建议监督权,但是采取贴大字报和聚众闹事的做法是错误的,所以排除C,正确答案选ABD。

10.(湖南省娄底市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判断)《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为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提供了物质保障。【答案】错误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受教育权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根据所学,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受教育权,《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为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不是物质保障,所以题文中的观点是错误的。

11.(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试卷)当你遇到下列情境时,你的正确做法是什么?并简要说明理由。

情境一:周一早上你发现好友小明正在抄袭作业。正确做法: 理由:

情境二:放学回家路上遇到有人向你出售盗版书。正确做法: 理由:

情境三:中考前,同学向你请教问题。正确做法: 理由:

情境四:团委组织同学们参加“认领种植一棵树”活动。正确做法: 理由:

【答案】(1)做法:①劝阻小明不要抄袭作业,如有不会请教同学老师 ②可以报告老师 理由:①珍惜受教育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②我们要对自己负贵

③我们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护所谓的友谊(2)做法:①拒绝,并告诉他这是违法行为 ②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理由:①公民的智力成果权受法律保护 ②与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3)做法:耐心为同学讲解

理由:①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团结友善 ②要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共同进步,实现双贏(4)做法:积极参加,并号召同学们一起参与活动 理由:①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②参加公益活动是我们应该履行的道德义务 ③参加公益活动提升自身价值

【解析】(1)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受教育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首先要求学生认识到抄袭他人作业是不诚信的、不负责任的,没有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作为好朋友要劝阻或者报告老师,理由从对自己负责、讲究交友原则、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认真履行受教育义务回答即可。(2)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智力成果权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根据所学,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权不受侵犯,题文中出售盗版书的做法侵犯了他人的智力成果权,所以正确的做法是拒绝并举报,理由从法律保护公民智力成果权、同违法行为作斗争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回答即可。(3)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团结友爱,所以面对同学的请教,我们要热情帮助,理由从团结、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实现双赢等方面回答即可。(4)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社 5 会公益活动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题文中“认领一棵树”属于社会公益活动,所以正确的做法是积极参与并号召同学一起参加,理由从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提升自身价值、履行道德义务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12.(湖北省随州市2018年中考政治试题)明辨是非理性思考

(1)情境一:小明自从进入初中以来,开始迷上“王者荣耀”游戏,无心学习,无论父母怎样劝阻,都无济于事,并多次与父母发生冲突,学习成绩不断下滑。A.如果你是小明的同学,你认为小明应该: B.你会对小明说:

(2)情境二:小明在放学回家途中,路过王阿姨的小卖店,他递给王阿姨20元钱要买一瓶饮料,王阿姨却找给了她45元,原来王阿姨错把20元当成了50元。A.此时,小明应该: B.他这样做的理由是: 【答案】情境一:A.专心学习。

B.学习是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我们应该认真学习。还要学会换位思考,主动与父母沟通。情境二:A.把多找的钱退给王阿姨。B.我们为人处世、与人交往,要讲究诚信。

情境二:A:小明应该把多收的钱退给阿姨。

B:回答本问学生可从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等角度组织答案。

点睛:本题的背景材料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生活气息浓郁,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深化认识的作用,本题从知识角度讲,难度不大,本题的意义更在于指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13.(北京市2018年中考政治试题)阅读漫画,回答问题

(1)说明校园内外为什么要开展宪法宣传教育。

(2)从初中生乙或丙的观点中任选其一,辨别正误,并说明理由。

【答案】(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2)示例 1:

选择乙,说法错误。公民的权利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包括人身、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权 利。即使是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同样平等的享有公民权,享受法律赋予的公民基本权利,承担 公民的基本义务。

示例 2:选择丙,说法错误。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 选举权(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解析】本题以“初中生学习宪法”“高中成人礼赠送《宪法》”“国家宪法日宣传宪法”为背景,考查学生对遵守宪法、捍卫宪法尊严等的认识。

(1本问考查的是宪法的重要性。可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和法律地位、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这几个方面来考虑。

选择丙: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是三个,不仅仅是年满十八周岁,所以丙同学的观点错误。

点睛:解答辨析题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辨别正误,就是在阅读分析材料和观点的基础上,判断观点是正确还是错误,是部分正确还是部分错误;第二步,分析道理,就是结合教材知识阐述观点对或错的理由,这是解题的关键;第三步,总结观点就是强调正确的观点,正确的做法,或指出错误观点的危害。在总结时,语言要精练概括,做到首尾呼应,观点一致。

第二篇:最新人教版中考政治试题分项版解析(第01期)专题20共同富裕和财富源泉(含解析)

学习如果想有成效,就必须专心。学习本身是一件艰苦的事,只有付出艰苦的劳动,才会有相应的收获

专题20 共同富裕和财富源泉

1.(2018年湖南省衡阳市九年级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全面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更好地发展小微企业,需要 ①政府要出台多种有利于创业者和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②支持创业者和小微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③国家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④创业者要注重科技创新,增强社会责任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A 点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2.(2018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公有制经济

B.非公有制经济

C.个体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这个知识点的记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制度的基础,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学习如果想有成效,就必须专心。学习本身是一件艰苦的事,只有付出艰苦的劳动,才会有相应的收获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故A正确;BCD与题干无关,故选A。3.(2018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①缩小城乡差距 ②建设美丽中国

③确保同步富裕 ④共享发展成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C 4.(山东省威海市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试题)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指出,过去的一年有1000 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340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扶贫搬迁,有了温暖的家。这表明()

A.扶贫攻坚仍是现阶段的根本任务,要尽快实现全面小康 B.我国已打赢脱贫攻坚战,跨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我国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政府帮扶是精准扶贫的根本途径 D.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改革成果要由全体人民共享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共同富裕和共享发展理念。题目中说明我国扶贫工作的成就,体现了我国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故D符合题意;我国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故A错误;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B错误;精准扶贫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故C错误;故选D。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学习如果想有成效,就必须专心。学习本身是一件艰苦的事,只有付出艰苦的劳动,才会有相应的收获

5.(山东省威海市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试题)漫画反映的观点有()

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公有制经济是引导、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③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④我国的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同等重要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个知识点。题目中漫画反映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平等竞争、相互促进,表明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是引导、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故①②③符合题意;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主体,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不同等重要,故④错误;故选C。

6.(湖北省孝感市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试题)2018年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学习如果想有成效,就必须专心。学习本身是一件艰苦的事,只有付出艰苦的劳动,才会有相应的收获

【答案】A 7.(湖南省娄底市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试题)自2017年9月1日起,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全部取消国内手机长途漫游费(不含港澳台)。延续了20多年的国内手机长途漫游费终于谢幕。这

A.侵犯了运营商的权益

B.说明民生是我国工作中心 C.表明我国已跨越初级阶段

D.有利于人民共享改革成果 【答案】D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共享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我国取消国内手机长途漫游费,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致力于让全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维护人民的利益等,A不符合题意;B观点错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C观点错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正确答案选D。

8.(湖北省随州市2018年中考政治试题)绘制思维导图可以明晰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A.B.C.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学习如果想有成效,就必须专心。学习本身是一件艰苦的事,只有付出艰苦的劳动,才会有相应的收获

D.【答案】B

9.(北京市2018年中考政治试题)多年来,北京市一直对口支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发展,用心用情做好援疆工作。通过精准扶贫,助推30余万人脱贫。北京援疆有利于 ①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②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③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④发挥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北京对口援疆工作的开展,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缩小区域差距,有利于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①②③观点正确;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作用,④观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A答案。

10.(北京市2018年中考政治试题)下图是中国邮政在2017年3月9日发行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特种邮票。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学习如果想有成效,就必须专心。学习本身是一件艰苦的事,只有付出艰苦的劳动,才会有相应的收获

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

A.是推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B.表明我国对外开放是对所有国家的开放 C.说明我国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D.是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扶持的改革创新举措 【答案】A 11.(山东省青岛市2018年中考政治试卷)下列人员的工作单位属于个体经济的是 A.小宁夫妻经营的小餐馆

B.小红就职的国有企业 C.小君工作的村办企业

D.小安应聘的外资企业 【答案】A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我国经济形式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A夫妻经营的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学习如果想有成效,就必须专心。学习本身是一件艰苦的事,只有付出艰苦的劳动,才会有相应的收获

小餐馆属于个体经济;B国有企业属于国有经济;C村办企业属于集体经济;D外资企业属于外资经济,所以排除BCD,正确答案选A。

12.(湖北省武汉市201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思想品德试题)下列图示表示的是知识之间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A.B.C.D.【答案】D

13.(湖北省武汉市201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思想品德试题)2018年湖北省要确保104.6万人脱贫、17个贫困县摘帽,确保已脱贫人口可持续稳固脱贫。要完成这一目标,必须 ①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③合理调节收入差距,让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④健全以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为主体参与分配的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学习如果想有成效,就必须专心。学习本身是一件艰苦的事,只有付出艰苦的劳动,才会有相应的收获

【答案】B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要解决贫困问题,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合理调节收入差距,让人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所以①③观点正确,②④观点错误,正确答案选B。

14.(2018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2018 年是我国改革开放 40周年,某班同学成立兴趣小组,开展以“40年改革开放”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一起参与。

[感悟发展成就] 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学习如果想有成效,就必须专心。学习本身是一件艰苦的事,只有付出艰苦的劳动,才会有相应的收获

企业和人才活力。

(3)从改革开放两个角度,就激发人才活力分别提出一项建议。

【答案】(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村民自治制度,(3)改革:①深化科技改革,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

②加强人才奖励机制。③完善分配制度。开放:①加强人才交流,引进高素质人才。

②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个知识点的运用。考查学生的分析总结概括能力。

(1)本题考查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做这一类的问题,必须有分析材料,然后回归课本,找到相应的知识点,用规范的政治术语来回答问题。由材料“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学习如果想有成效,就必须专心。学习本身是一件艰苦的事,只有付出艰苦的劳动,才会有相应的收获

(3)要回答这个问题,要从改革和开放两个角度来回答;改革要从深化科技改革、加强人才奖励机制、完善分配机制来回答;开放要从加强人才交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等角度进行作答。

15.(湖北省襄阳市初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试题)(乡村振兴我向往)周末回家,王林发现村里出现了许多新鲜事: 村里举办农产品展销会,很多客商慕名而来,家家户户的农副产品供不应求村里开设了集教育、礼仪、娱乐为一体的“文化礼堂”

利用国家扶贫资金,村口盖了一溜白墙黑瓦的新房,山上的几家贫困户即将搬迁入住。(1)“村里的新鲜事”体现了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哪几项要求?(2)“文化礼堂”准备举行“传统文化知多少”演讲比赛,请你为演讲内容提供一些素材。(3)从经济角度看,如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答案】(1)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生态宜居。

(2)分类概述: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具 体形式:甲骨文;方块字;京剧;楚剧;书法;古诗词;太极拳;剪纸;旗袍;春节;端午节;等)(3)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③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④坚持改革开放;⑤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⑥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⑦实施“精准扶贫”等国家各项扶贫政策;⑧发展绿色农业、旅游业;等。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学习如果想有成效,就必须专心。学习本身是一件艰苦的事,只有付出艰苦的劳动,才会有相应的收获

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改革咖啡、共同富裕等方面回答,角度多元化,言之有理即可。16.(湖北省襄阳市初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试题)(民族复兴我向往)

中国共产党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学习如果想有成效,就必须专心。学习本身是一件艰苦的事,只有付出艰苦的劳动,才会有相应的收获

国家);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内容,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挽救和发展中国;⑥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⑦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

(4)①中国人民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中国人民开辟了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③中国人民确立了优越的中国特色社上会主义制度;④中国人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⑤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⑥中国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中心;⑦中国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有强大的思想武器);⑧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民族精神,具有伟大的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精神;⑨中国人民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的一系列国策和战略;⑩中国人民的梦想是科学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等。

其次,对此理解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三个代表”、符合我国国情,是历史选择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4)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实现中国梦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实现中国梦的步伐不可阻挡,其原因从党的正确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本路线、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第三篇:2017届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第01期专题19议论性文体阅读

专题19:议论性文体阅读

一、【2017届中考贵州安顺卷】阅读《假如人生没有磨难》,完成21-25题(18分)

假如人生没有磨难

贺铭华

①到过农村的人常发现这样一种农事现象:农民们对刚出土的青苗要进行碾压。开始人们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认为对柔嫩的幼苗采取如此高压手段,似乎近于残酷。后来有经验的老农告诉我们,碾压青苗恰恰是为了能让青苗长得更好!刚出土的青苗头重根浅,耐不住风吹雨打,必须施以重压才能扎稳根须,夯实基础。根扎得稳,苗才长得壮。

②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下来就掉进福堆里,左拥右抱,百般呵护,不经受种种磨砺,不遭受些许苦难,这种环境能培养出栋梁之材吗? 显然不能!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磨难是人生最好的礼物!

③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不会进化,社会也不会向前发展。人类长期生活在一顺百顺、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那么既淘汰不了劣者,也筛选不出强者。假如当初就如此,人体的各种功能必将全面退化,最后可能倒退回原始状态。真的那样,人类也许现在还同猿猴们称兄道弟,与野兽们同林为伍!④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可能会成为愚不可及的白痴蠢蛋。富贵温柔真如同一把无形利剑,它削去了人的铮铮铁骨、坚强意志、奋斗精神和冲天豪气,将猛虎变为猫咪,将雄狮变为绵羊,将雄鹰变为麻雀,将龙种变为跳蚤……古语说:“富贵不过三代”,又说“自古纨绔无伟男”。清代八旗子弟的历史悲剧就是明鉴。

⑤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会丧失很多优秀品质。胆识、进取、意志和坚韧等一串串闪光的字眼便没有任何社会意义,甚至可能会从字典中删除,黯然“下岗”。然而,现实中,正是这些千古不朽的社会理念在支撑着人生的框架,在构建着人生的坐标,在书写着人生的底蕴,在指引着人生的航向……

⑥所以,假如人生没有磨难,其本身就是一种灾难。

⑦磨难乃人类的良师。它令人振作,催人奋进,教人警醒,激人超越。正是磨难本身使人产生了对于环境的种种“适应性”,诱发了人的种种潜智潜能。环境需要听力,人便提高了耳朵的听觉功能;环境需要视力,人便提高了眼睛的视觉功能;环境需要思维,人便促使大脑日益聪睿精进。

⑧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关于磨难,司马迁曾深有感慨地说出下列掷地有声的话语:“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此真乃千古良言,历久弥珍!我们甚至还可以将司马迁的名句续写下来:太史公受辱而作《史记》,杜甫流落乃成《三吏》、《三别》,吴敬梓落第方有《儒林外史》,曹雪芹困顿而著《红楼梦》。中国历史上这些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无一不是因作者饱受磨难而成。假如当初这些文化先贤没有遭受如此磨难,恐怕人类就不会有这些文化精品出现了!

⑨有人说过,人的脸型就是一个“苦”字,天生就该受尽各种苦难。此言似乎不谬。想人之一生,在自己的哭声中临世,在亲人的哭声中辞世,中间百十年的生涯,无时无刻不在与艰难、困苦、疾病、灾祸

打交道。然而正是由于人类历尽磨难而甘之如饴,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

⑩因此,我们对于人生中的各种磨难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我们知道 “阳光总在风雨后”“吹尽黄沙始见金”。我们向磨难要勇气,要智慧,要韧性,要成功!只要是人生中不可摆脱的磨难,尽管来吧!早些来吧!我们昂首挺胸地站立着!绝不胆怯!绝不屈服!(选自《诗文选粹》第九辑)21.本文的中心论点。(4分)

22.请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用“//”将文章划分为三个部分。(3分)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23.第①段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24.文章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5分)

25.第⑧段说:“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请你举一个事例加以论证。(不能以文中出现的人物举例)(3分)【答案】

21.我那是人生最好的礼物!

22.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23.引出论点,为下文做铺垫;是对论点的一个有力证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4.比喻论证。作用:把“富贵温柔”比作“一把无形利剑”,形象生动地论述了富贵温柔对人的危害,从反面有力地证明了论点。25.示例:举世瞩著名的贝多芬

25.岁时双耳完全是通,但他能战胜人生中的磨难,最终完成《命运》《英雄》《月光曲》等世界著名的音乐作品。示例:奥斯托洛夫斯基在磨难中留下了旷世巨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解析】 21.

22.试题分析:论述类文文章的结构较为简单,围绕一个概念展开,主要的行文方式是总分总的结构,或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结构,在总分总的结构中“分”的部分又有并列式和层进式之分,注意结合文章进行具体的分析。此题为总分总的方式,注意答出各部分的内容。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3.

试题分析: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分析语段的作用一般为是理性语段,注意围绕文章的中心展开,属于论证和是引出观点,还是属于论据,为证明论点等。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4.

试题分析:议论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纳论证、演绎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引用论证等,和足以各自和特征,结合原文分析作用。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5.

试题分析:添加事例进行论证,注意要能够说明论点。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2017届中考贵州黔东南卷】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寒门贵子,贵在奋斗

①古人云:“自古寒门出贵子,从来纨绔少伟男。”在当今社会,这样的观点也许有些片面,但它对于当今处于寒门的青年来说确实是起到了一定的鼓励作用。

②谁才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

③“贵”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升官发财,也不意味着必须拥有多么高的社会地位,而是代表着人生进步的可能性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富二代、官二代无疑符合传统意义上的“贵”,但如果没有一技之长,不能凭借自身本领干事创业,所谓“贵”也不过停留在人生的浅表。相反,白手起家的寒门青年,凭借自身努力打拼出一片天地,创造了属于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贵子”的称谓自然当之无愧。作为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代表之一的中国寒门学子何江,曾讲到自己成功的经验:“每到一个更大的地方、更大的平台,你会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而我相对来说,好奇心比较多,我就会有压力去把它学会,让自己不断补足短处。”

④寒门贵子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拥有的社会信任和社会支持力量相关。在价值多元化、传播渠道扁平化的今天,“贵子”的意涵有了更为丰富的面向,同时,网络也为寒门青年走向成功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一位名为“搬家小伟”的湖北青年石神伟,凭借一系列自制的高难度健身视频,在短视频分享平台上吸引了超过百万粉丝。这位寒门青年从留守儿童、网瘾少年一路走来,用健身不断磨练和改变自己,传递着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正能量,感动了无数网友。今天,许多像“搬砖小伟”这样寒门出身的“网红”,借助网络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为社会进步传递着正能量。有人感慨,小伟的坚韧、低调和朴素,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他是真正属于今天的“寒门贵子”。

⑤当今社会,家庭出身、教育背景和工作平台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路径。但寒门贵子的诞在于自己打拼。一篇名为《寒门贵子》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门的,我们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这并不是鸡汤,而是说出了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寒门能否出贵子,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个关于“命运”的话题,而是一个关于“奋斗”的故事。

⑥由此看来,努力奋斗,成就寒门贵子。

(选自2017年5月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阅读全文,下列对文章的表述正确的两项是

A.湖北青年石神伟的成功,主要是借助了网络力量。

B.文章第三自然段加点字“传统意义”指的是“有一技之长,能凭借自身本领干事创业”。C.文所说的“寒门”,指的是贫穷,社会地位较低的家庭。

D.寒门贵子普遍具有“勤奋、坚韧、低调、朴素、积极进取、拼搏向上、创造社会价值、传递着正能量”等品质。

(2)请归纳这篇中心论点。

(3)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任选出其中一种并做出分析。

(4))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自然段画线句子“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的理解。【答案】

(1)C.D(C选项着眼于局部,1分;D选项着眼于全文,2分;A选项“主要是借助了网络力量”错误;B基,“传统意义”指的是“升官发财,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2)“寒门贵子,贵在奋斗”或“努力奋斗,成就寒门贵子”。(3)论证方法1分,作用2分。

示例:第③自然段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事例论证);对比论证:将富二代、官二代与白手起家的寒门青年的不同特点的“贵”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贵’代表的是人生进步的可能性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这一观点;举例论证:列举中国寒门学子何江取得成功经验的事例,具体地论证了“‘贵’代表的是人生进步的可能性以及发现人生价值的机会”这一观点.第④段运用了举例论证(事例论证),列举湖北青年石钟神成为“网红”的事例,具体地论证了“寒门贵子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们刻苦奋斗和拥有的社会信任以及社会支持力量相关”这一观点.第⑤段运用了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引用《寒门贵子》当中的话,论证了:寒门贵子的诞生,在于自己的打拼“这一观点。

(4)(围绕“寒门贵子,贵在奋斗”这一中心论点,并联系生活实际回答,言之有理即可给满分.)示例: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我们出身寒门,社会地位、教育背景、物质生活条件远不及富二代或官二代,但是我们只要凭借自身的本领,靠着坚韧的品质,通过自身的努力,积极进取,创造出一定的社会价值,我们就会成为当之无愧的贵子!【解析】

(1)试题分析:A.湖北青年石神伟的成功,主要是借助了网络力量错误,是他的精神感动了网民;B.“传统意义”指的是“升官发财,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议论文的论点一般是文章的标题,或出现在文章的首尾段,但也有的议论文论点需要根据文章内容自己概括。结合本文的内容,可以看出本文围绕“寒门贵子的成功”展开,结尾点明中心论点,用标题亦可。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如第③自然段的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第④段的举例论证,第⑤段的引用论证,结合每段论证的内容分析作用即可。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围绕“寒门贵子,贵在奋斗”这一中心论点,并联系生活实际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三、【2017届中考贵州遵义卷】(12分)

说“正” 李建永

①每一个汉字的组成结构部分,往往都包含着丰厚的意蕴。“正”字由“一”与“止”构成,故其本义乃“守一以止”。东汉许慎《说文》讲:“正,是也。从止,一以止。徐锴曰:‘守一以止也。’”

②那么,“一”是什么?何以守‘一’?

③《说文》讲:“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其大意与老子《道德经》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相近。我倒觉得,由于《易·乾卦》的六个阳爻(yáo),是由六个“一”组成的,因而“一”体现的正是《易·乾卦·文言》中阐释的“刚健中正”。故我认为,“一”的本义乃“刚健中正”。

④“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对于生长与天地之间的人来说,刚健中正的“正”来自于“中”,正气来自于中气,中气源自养气,正如孟子所谓“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儒家讲正心诚意,修齐治平,就是从自身的“养中持正”做起,蕴藉涵养胸中之正气,氤氲淳化为道德、智慧和力量,不仅道润自身,裨益家庭,而且成就事业,造福人民。

⑤然而,理论不能只停留于理论阶段,理想也不能仅止于理想化,迄今为止,在塞北的许多村庄,每逢村干部换届选举以及其他事宜的投票活动,仍然沿用老辈人传法,画下一个个“正”字来计票,这种计票方式,倒不完全因为“正”字恰好五画方便计数,其注重并寻求的正是“正”字所蕴含传统 政治文化意义。

⑥孔子曰:“政者,正也。”正直的全部要义,就在于一个“正”字。而“正”者,“守一以止”,当“止”于“刚健中正”。“刚健”乃精诚坚守,一以贯之;“中正”乃公平正义,一身正气。至于“守一以止”的“守”,对为政者来说,既要求人秉持公道正义,不越雷池半步的操守与坚守;亦包含我疆我理守土有责,对岗位事业的担当与使命。特别是各级机关单位的一把手——尤其是主政一方或一个方面的主官,“一”与“正”一身双荷,担子艰巨,责任重大,位高权重,影响深远,在其能否“守”“止”之间,不仅关乎一己之荣辱,同时还关系到一项事业的成败,关系到一方土地乃至一个系统的安危,“政”与“正”相较,多了一个反文旁,意为敲打、敲击、打击。所以,监督、约束、制约乃至惩治、法治、制裁等等,也是为政者必须接受的要求。

⑦俗话说:“出家如初,成佛有余”可见“止一”不易,“守一”更难;更何况有人明知故犯。倘若

有的人——特别是官员,不甘“守”,不愿“止”,不肯“养中持正”以厚德载物,不能“刚健中正”以自强不息,必然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现实中有太多反面教材给人以警示:迷失航向、偏离正道、贪赃枉法、行险侥幸者,就会像俗语所言“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⑧其实,做人做官,一个道理。

(选自2016年12月9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1.请用自己的话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12.文章对“为政者”提出了哪些要求?(3分)

13.文章对第⑦段划线句作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析其作用。(3分)14.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怎样“养中持正”。(3分)【答案】

11.人应刚健中正(3分)(人应具有正义、正气。答对1点给2分,共3分)

12.秉持公道正义,不越雷池半步的操守与坚守(要秉持公道正义,有不越雷池半步的操守与坚守)(1分);我疆我理守土有责,对岗位事业的担当与使命(对自己的岗位事业的担当和使命)(1分);接受监督、约束、制约乃至惩治、法治、制裁(1分)(共3分)

13.道理论证(引证法)(1分)。引用俗语通俗地阐述了不坚守正义,就会产生严重后果的道理(1分),进而论证了本文要坚守正义的论点,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1分)。(共3分)

14.实例:要有正气,有责任与担当;要守正气,守住底线,不忘初心,不随波逐流;要接受别人的批评与监督,听取别人好的意见。(每点1分,意近即可,共3分)【解析】 11.

12.试题分析:信息筛选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3.

试题分析:议论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纳论证、演绎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引用论证等,和足以各自和特征,结合原文分析作用。此题主要是道理(或引用)论证。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4.

试题分析:注意明确观点,然后用文中的一些看法作答,再结合实际分析。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四、【2017届中考海南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 题。

俭以养德 张玮

①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追求奢侈,衣服买名牌,手机带高档。但你们知道吗,著名主持人汪涵的手机居然是个便宜的“老古董”,甚至连智能手机都不是。现在的他身价与日俱增,但他从不把多余的时间浪费在生活消费上,而是潜心学习,专心工作。因此,他的主持功力越来越强,修养和学识也不断提升,成为了中国主持界的翘楚。鲁迅说:“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生活和工作是相连的,一个人一旦在生活上抛弃了节俭的品格,追求了享受和安逸,他在工作上也就很难再经受住艰苦的考验,甚至会日渐堕落。

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一辈革命家堪称俭与廉的典范。周恩来总理一贯倡导勤俭节约,要求一切招待用品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不能铺张华丽。1962年夏天,周恩来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 余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新中国成立之初,物资匮乏,百废待兴,毛泽东主席一件睡衣穿了多年,朱德同志每顿不过是一碗米饭、三小碟菜、一个汤。回溯历史,从井冈山、延安到西柏坡,从“两个务必”到中央八项规定、反“四风”,我们党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奢靡享乐,发扬俭以养德的优良传统。

④可是有些人,终究不能坚守节俭底线,迷恋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生活,最终把自己送进了监狱。云南省省委书记白恩培自己一年工资十来万,爱人是央企领导,一年也有几十万收入,足够过上宽裕的生活。但他还是不能坚守“俭”字,丢弃了节俭的意识,纵容自己的贪欲,结果一步步滑向了罪恶的深渊,最终害人害己。在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中,他面对镜头失声痛哭、追悔莫及。

⑤《左传》中有这样一句话:“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勤俭节约不仅给人们带来富裕安宁的生活,还给人们带来许多益处。它培养人们自我克制的习惯,它使精明、谨慎渗入人们的生活,它使人们拥有安逸、闲适平和的心态。而奢侈是一只无形的魔爪,它会把你推向犯罪的深渊,难以回头。因为你获得越多,就愈贪婪,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正如白居易所说的“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个人要成功,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发展,就要不忘初心、坚持不懈,保持简朴的作风。试想,如果汪涵取得成就后,就开始追逐名利和享受,他还能不断取得进步成为主持界的精英吗?如果老一辈革命家不坚守节俭底线,而是贪图享乐,我们国家还能历经艰险成长起来吗?

⑦。

(选自《演讲与口才》2017 年04 期 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摘录原文语句回答。

(2)文章第④、第⑤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下面四个例子均来自课文,能够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A.在买牡蛎时,我给于勒10 个铜子的小费,母亲吓了一跳,骂我是疯子。﹣﹣《我的叔叔于勒》 B.父亲为了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今天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回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台阶》

C.在鲁镇,只有阔绰的穿长衫的人才要酒要菜,慢慢地坐着喝,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

D.杨二嫂由于生活不景气,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每日必到,或是拿走手套,或是拿碗碟等小东西。﹣﹣《故乡》

(4)请在第⑦段的横线上给文章补写结尾,回应论点,总结全文。【答案】

(1)(2分)俭以养德(或“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4 分)第④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云南省省委书记白恩培这一典型的事例,从反面有力地论证了“不能坚守节俭的底线,最终害人害己”的论点.第⑤段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引用了《左传》和白居易的名言警句有力的论证了“节俭可以给人带来益处,奢侈会把人推向深渊”这一论点.【评分标准:4 分.论证方法2分,作用2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3)(2分)B(4)(3分)示例:俭以养德,一个“俭”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有做到,我们才能保持自己的操守,砥砺自己的德行,不断提升自己!【评分标准:3分.回应论点给1分,能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语言总结全文给2分.有欠缺酌情扣分】 【解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文章第④段列举云南省省委书记白恩培的事例,是举例论证的方法,目的是以此论证“不能坚守节俭的底线,最终害人害己”的论点.第⑤段引用《左传》和白居易的名言,是道理论证,用这些名言论证了“节俭可以给人带来益处,奢侈会把人推向深渊”的论点.都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A.表现母亲的冷酷无情,六亲不认,与勤俭节约无关;B.表现父亲建屋子的积累过程,这个过程漫长但不花钱,表现了父亲以勤俭实现理想,与本文中心相符;C.表现孔乙己不愿放下读书人的架子,以劳动养活自己,与勤俭节约无关;D.表现贫穷的杨二嫂有小偷小摸的习惯,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与本文的观点正好相反。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审清题意,题目要求:补写结尾,回应论点,总结全文.可见补写的内容要再次强调“俭以养德”的重要性,可再以号召的形式来总结全文.注意语句通顺,并具有一定的号召力。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五、【2017届中考黑龙江龙东卷】阅读《培养自己的“静能量”》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①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年轻人。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待起来可不好受: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能待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

②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茶中滋味。遇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一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职业规划变了又变,跳槽成了家常便饭。有些年轻人想当然以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蹴而就。

③静的好处很多。《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告诫过我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

④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余年造林5万多亩。来访的记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待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

⑤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召之即来,要想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心沉下去,“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

⑥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赖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

⑦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以历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请为第④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4)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静能量”。【答案】

(1)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2)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引用《大学》的内容,诸葛亮的告诫,曾国藩的事例,论证了“静的好处很多”的观点,从而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

(3)示例一:闻一多潜心研究目不窥园,写出《唐诗杂论》。示例二:司马迁遭受宫刑在狱中依然静下心来完成《史记》。(4)评分标准:开放性试题,能结合自身谈出感受,语言简洁即可。

示例:读了此文,我认识到安静做人的好处,为了培养自己的“静能量”,我认为自己可以学习书法,让自己浮躁的心安静下来;在学习中,尽自己的能力学习,不过分的争名夺利,只求无愧于心,沉醉于自己的学习乐趣中。【解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结合第③段内容来看,前半段,引用《大学》和诸葛亮的名言,属引用论证(或道理论证),后半段举了曾国藩的例子,属于举例论证.以此来证明本段的分论点:“静的好处很多”,从而论证全文的中心论点。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补充论据需要明确需要论证的观点,然后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选择合适的事例,即可解答.第④段主要论证“安静是一种能量”,让人收获巨大,举出一个人在安静的研究中获得不凡的成绩的事例即可,如:我们在课文中学到的闻一多潜心研究,写出《唐诗杂论》。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阅读开放性试题,能结合自身谈出感受,语言简洁即可.如:练习书法,让心安静;忘却名利,自得其乐等。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六、【2017届中考黑龙江齐齐哈尔卷】阅读《寻找生命的意义》一文。回答20—23题。(共8分)

①生命犹如红酒,犹如画卷,犹如一首歌,有痛苦也有升华。可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它使我们匪夷所思!②悲观者认为,生命犹如地平线,即使看得见,却摸也摸不到。他想,生命中有太多挫折,需要承受太多,压力太大,心,太累了,身体也累了。就如某地一名小学生,老师也是为了他好,仅仅骂了他一句,他却承受不住,去了那个也许美好的世界。可他却不知道,他的家人有多伤心!③其实,我认为,生命是太阳,即使落下了,也能再次升起。虽然有些人很不幸,但仔细想想,他们能体会到常人所不能体会到的痛苦,而正是这些痛苦,才使他们成长。中国的校车也许出不了主席,但山沟里的孩子也许成得了总统,就如,林肯的父亲也只是个鞋匠。因此,这,也许是幸运的。

④北京男孩刘伟也以自己的行为诠释了生命的意义,“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的活着。”刘伟虽然失去了双臂,但他却没有因此放弃生的希望,他开始以另一种姿态生活,那就是用脚弹钢琴,他每天辛苦练习7个小时。终于,他在一年内获得了钢琴七级的水平。他可以独立了,可以养活自己了!它虽然很痛苦,但那也是痛并快乐着的!⑤坎坷使我们成长,困难使我们成功。贝多芬即使耳聋也不放弃自己的梦想,经过多倍的努力,梦终飞。只有努力,才有成功;只有付出,才有回报。我们有什么理由放弃? 那就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成长,共同放飞自己的理想吧!⑥生命的意义是不放弃生的希望,是能为他人带来欢乐,是为社会做出贡献,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⑦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色彩,有的绚丽,有的平凡,绚丽让我们品味绽放的热烈,平凡让我们品味落日的从容。只有实现人生的意义,才能让生命之花开的更加灿烂!⑧让我们一起寻找生命的意义,在漫漫的人生路途中留下最美好,最辉煌的记忆!

20.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21.第②段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2分)22.第④段内容删去好不好?请说明理由。(2分)23.请为第⑤段补写一个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2分)【答案】

20.面对困难,不要放弃希望和梦想,要努力实现生命的意义。21.第②段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

22.第④段不能删去。因为这一段举了刘伟的例子,与第②段形成对比,从正反两方 突出论证了“坎坷使我们成长,困难使我们成功”的观点,使论证更全面、更深刻、更有说服力。23.略 【解析】

(选文有改动)

20.试题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首先对文章进行层次的划分,找到文章论述从几个方面着眼,然后概括段意,根据段意概括中心。注意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以及文章的靠头和结尾的句子,从这些段落或语句中提取关键的词语作答。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1.

22.试题分析: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分析语段的作用一般为是理性语段,注意围绕文章的中心展开,属于论证和是引出观点,还是属于论据,为证明论点等,此题属于应用具体的事例进行论证。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3.

试题分析:只要举出能证明“坎坷使我们成长,困难使我们成功”观点的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即可。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七、【2017届中考黑龙江绥化卷】阅读议论文《敬业与乐业》节选,完成下列各题。(8分)

①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我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③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专为在职业及正在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④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⑤第二要乐业。“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感。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

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闷。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⑥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如此。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6.选文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2分)17.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2分)

18.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打造“工匠精神”。艺术创作需要精雕细琢,产品质量更要精益求精。结合“敬业、乐业”,谈谈你对“工匠精神”的理解。(2分)【答案】

15.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16.运用了举例论述的方法,有力地论证了“有也之必要”,进而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7.本文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从有也之B 必要、敬业、乐业三个方面进行论证;运用举例论、道理论证等方法分别进行论证;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全文,强调“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18.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发扬“工匠精神”,即凡做一件事,都要全力以赴,心无旁骛。凡职业都要达到孔子说的知之,好之,乐之的境界,并不懈努力追求,力争获得成功。作为学生对待学业更入脑、走心。【解析】 15.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6.

试题分析:议论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纳论证、演绎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引用论证等,和足以各自和特征,结合原文分析作用。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7.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文章的结构较为简单,围绕一个概念展开,主要的行文方式是总分总的结构,或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结构,在总分总的结构中“分”的部分又有并列式和层进式之分,注意结合文章进行具体的分析。此题为总分总的方式,注意答出各部分的内容。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8.

试题分析:注意从发扬“工匠精神”的角度谈。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八、【2017年中考湖北武汉卷】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读书的“体”与“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以往,“读书人”的称谓专属于少数人;如今,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读书已成为大众普遍拥有的权利。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生产的积累,读书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然而,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读书有用抑或是无用?这些围绕“读书”而产生的问题似乎都悬而未决。

关于读书,可以从“体”与“用”这两个方面来理解。大致上说,“体”指的是事物的本性、本根、本体,而“用”则是指“体”外化而生成的功用功能。

从“用”的层面看,开卷有益,学以致用。这里的“有益”和“致用”都意在表明读书确实包含着实用的功利诉求。从这个角度考量,读书利国利民、利人利己。通过读书,人们可以获得生存技能以创造财富改善生活;通过读书,人们可以到达更高的社会阶位而改变命运。

然而,对实用功利的追求只是读书的一个方面,过分地强调读书的实用功能,往往会遮蔽读书的根本要义。“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这种劝学篇,主要用读书的好处和用处来激励人们学习,会养育狭隘的读书观念。

从“体”的层面看读书,也就是探究读书这件事情的根本意义是什么。当我们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时,就意味着读书是一种专属于人的活动,读书与做人几乎就是同一件事情。读书的根本要义是“人性养成”,“人文化成”。从这种意义出发来理解读书才可能达到读书的至境。

一般来说,受功利之“用”驱使的读书可归为“要读书”一类,而怀有“体”之情怀的读书则可称之为“好读书”。“要读书”乃是“五经勤向窗前读”,与之相反,“好读书”偏偏是“闲来无事好读书”。以前读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里面说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常觉得不着边际。因为既然是读书,便应该正襟危坐,皓首穷经,衡量得失,怎么能“不求甚解”呢?读书而不好好学习,兴之所至,随性自然,算是什么好学上进?后来,渐有所悟,是因为明白了孔子的感叹:十年有五而志于学,五十而知天命。这是孔子对于知识与人生宿命的感叹,“知天命”后也就熄灭了“志于学”的功利之心,最终达到“从心所欲”、领悟人生的境界了。

归根到底,“要读书”致力于实用知识,“好读书”致力于人生体悟。后者往往可以不执着于书本身,前者却陷于斤斤计较。带着患得患失的心去读书,有时候就会执着于一念而忘记了风来水面与月到中天。

雅文深境,幽思明悟,在一方局促的生命空间里,俯仰于天地大化之间,不正是读书的根本意义之所在吗?

(文/杨平,有删改)

5.下列对读书的“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的“用”是指读书能满足人的实用功诉求。

B.人与一般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所有的人都追求读书之“用”。C.追求读书的“用”,在阅读时往往会执着一念,衡量得失。

D.过分强调读书的“用”会让读书的观念变得狭隘。6.下列对读书的“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的“体”指的是获得超越实用功利的人生体悟。

B.从“体”的层面看,作者对“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是认可的。C.不断追寻读书的“体”,就可能逐步达到“从心所欲”的境界。D.“好读书”就是从“体”的层面专心读书,只关注书本身的内容。7.下列对读书的“体”与“用”的联系和区别,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的“体”与“用”从不同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读书”这一问题。B.读书的“用”就是读书的“体”外化而生成的实用功能。C.读书的“体”与“用”的差别就是读书有用与无用的差别。D.对读书的“体”与“用”的不同追求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追求。【答案】 5.B 6.D 7.C 【解析】

5.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到与问题相对应的段落,对选项及其相对应的句子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即可作出正确的选择。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B项,结合文中的表述来看,读书分为两个层面,一个为“用”,一个为深层的“体”,并非所有的人都追求读书之“用”。【考点定位】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定位】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在上两题的理解基础上,明确二者的关系,正确辨析四个选项。其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结合文中相关的句子:“从‘用’的层面看”“表明读书确实包含着实用的功利诉求”;“从‘体’的层面看读书,也就是探究读书这件事情的根本意义是什么。”“从这种意义出发来理解读书才可能达到读书的至境”;可见二者都认为读书是有用的,但区别在于达到的境界不同,精神层面的深度不同。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九、【2017年中考湖北武汉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保持惊奇

①生命的第一瞬间就是惊奇。我们周围的世界,为什么由黑暗变得明朗?外界的声音为何如此响亮?

那个俯视我们、亲吻我们的女人是谁?

②孩子大睁着纯洁的双眼,面对着未知的世界,不断地惊奇着,探索着,在惊奇中渐渐长大。③惊奇是幼稚的特权,惊奇是一张白纸。但人是不可以总是惊奇着的。在生命的某一个时辰,你突然因为你的惊奇,遭逢尴尬与嘲笑。你会发现,惊奇在更多的时侯,是稚嫩的表现,是少见多怪的代名词,是一种原始蛮荒的状态。在尊重老练成熟的社会心理中,惊奇是如胎发①一般的标志。

④于是人们开始厌恶惊奇。

⑤如果你看到丑恶,假装没有看到,依旧面不改色谈笑风生,人们就会送你“人情练达”的评价。你听到秽闻,仿佛在那一刻患了突发性耳聋,脸上毫无表情,人们会感觉你老于世故,可以信赖。你被美丽、美好、美妙的景色感动,只可以默默地藏在心底,脸上切不可露出少见多怪的惊奇,人们就会以为你少年老成,有大谋略、大气魄,是可做将帅的优良材料。你碰到可歌可泣的人间至情,要把心肠练得硬如钻石,脸不变色心不跳,就算是真搅得肝肠寸断,只可夜晚躲在无人之处暗自咀嚼……我们把惊奇视作一种性格缺憾,我们以为永不惊奇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于是,见怪不怪,我们的心灵渐渐在漠视中麻痹,更不消说有意识地掩饰我们的惊讶,会更猛烈地加速心灵粗糙,我们因此极快地丧失掉了惊奇的本能。

⑥其实,细细分析起来,惊奇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先有了惊,其次才是奇,如果说“惊”属于一种对陌生事物认识局限的愕然,“奇”则是对未知事物积极探讨的萌芽了。否认了“惊”,就扼杀了它的同胞兄第。我们将在无意之中,失去众多丰富自己的机遇。

⑦现代社会令人眼花缭乱,每个人在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孤陋寡闻的,你在你的行业里是行家里手,在其它领域完全可能是白痴。这不是羞愧的事情,坦率地流露惊奇,表示自己对这一方面的无知以及求知的探索,是一种可嘉的勇气。我认识一位82岁、肾脏功能已经衰竭的老人,他兴致勃勃地同我探讨电脑的种种输入方法。在自己的专业范畴里,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但对电脑的理解有很多谬误,就连我这个“二把刀”也听出了许多的破绽。但是,老人家充满探索之光的惊奇的眼神,却在这一瞬像探照灯一样扫过我的灵魂。

⑧惊奇是一种天然物,而不是制造出来的。它是真情实感的火花。惊奇不仅仅是稚嫩,惊奇不仅仅是无知,惊奇是在它们基础上的深化和前进。惊奇是流动的水,它使我们的思想翻滚着,散发着清新,抗拒着腐烂。

⑨然而,在城市里待得久了,常常使我们丧失惊奇的本能。我们蟮一样滑行着,浑身粘满市侩的黏液。⑩到自然中去吧,造化永远给我们以大惊喜。和寥廓的宇宙相比,个人的得失是怎样的微不足道啊。不要小看山水的洗涤,假如真正同天地对话,我们定会为自己重新获得活力而惊奇。

⑪同与自己没有利害关系的朋友,来一次促膝的谈心。和朋友坦诚地交往,会使我们留存着对真情的敏感,会使我们的眼睛抹去云蘙,心境重新开朗,惊奇就在这清明的心境中,翩翩来临了。

⑫你也可以在静夜中同自己对话,回忆那些经历中最美好的片段,温习曾经使心灵震撼的镜头。它也许是旷野里很小的一朵花,也许是苍茫的大漠暮色,也许是雄浑激荡的乐曲……总之,那是独属于你的一份秘密,只有你才知道它对于你的惊奇的意义,复习以往我们情感中最精彩的片段,常常会使我们整旧如新。

⑬保持惊奇,我常常这样对自己说。【注释】①胎发:初生婴儿未剃过的头发。

(文/毕淑敏,有删改)

13.文中第③段说“惊奇是如胎发一般的标志”,这里的“惊奇”具有怎样的特点?

14.文中第⑤段说“我们因此极快地丧失掉了惊奇的本能”,请结合本段内容概括我们惊奇的本能是怎样丧失的。

15.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语句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老人家充满探索之光的惊奇的眼神,却在这一瞬像探照灯一样扫过我的灵魂。16.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保持惊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答案】

13.稚嫩(幼稚、无知、稚弱、不成熟);原始蛮荒

14.①把惊奇视为性格缺憾,厌恶惊奇;②有意识地掩饰惊奇,训练自己习惯漠视,麻痹心灵。15.①对年老体弱的老人还能保持惊奇天性的钦佩(赞叹、佩服);②对我们已经丧失惊奇本能的愧疚(惭愧)。

16.①到自然中去与天地对话,使自己重新获得活力;②与没有利害关系的朋友谈心,留存对真情的敏感,保持开朗心境;③回忆震撼心灵的片段,使自己整旧好新。【解析】

13.试题分析:第③段集中描写了惊奇是幼稚的特权,是稚嫩的表现,是少见多怪的代名词,是一种原始蛮荒的状态。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考点定位】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5.试题分析:解答时应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结合语境进行分析。“老人家充满探索之光的惊奇的眼神,却在这一瞬像探照灯一样扫过我的灵魂。”表现了作者对年老体弱的老人还能保持惊奇天性的钦佩;对我们已经丧失惊奇本能的愧疚。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6.试题分析:方法:

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结合文章内容可概括为:到自然中去与天地对话,使自己重新获得活力;与没有利害关系的朋友谈心,留存对真情的敏感,保持开朗心境;回忆震撼心灵的片段,使自己

整旧好新。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十、【2017届中考湖南娄底卷】

品读经典,聆听高处的声音

白 龙

①站在不同高度的书籍上,人们看到的风景各异;从低处的一叶障目到高处的霞光万丈,阅读的厚度,决定了人生格局与眼界心胸。如果把人类文明比做一座山峰,那么雄踞高山之巅的,就是历经世代淘洗而筛选出的经典文本。

②阅读经典,如同聆听山巅之城的智者们穿越时空的遥远回响。经典作品代表着人类精神的复杂性,标志着我们共同的先辈曾经抵达过的精神高度和思想深度。它对人心的理解和体恤,犹如一双越过时空的温暖臂膀,环住一个个困在冰冷湖面的灵魂。它以锐利的穿透力,让那些只知和现实讨价还价的人们,懂得什么叫对这个世界爱得深沉、情之激越,什么叫思想的力道和思考的痛感。

③然而,在纷纭万状的信息社会,进入经典文本所构成的精神世界是困难的,也是奢侈的。那似乎是一个和我们厕身其间的世界相平行的空间,独立、缥缈而易碎,一个电话或者微信的侵扰,就能迅速把我们拉回现实。古人说,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而现在,对于奔波忙碌的现代人来说,仅仅闭门恐怕是不够的,只有在静谧无声的夜晚,待一天的工作结束,关上手机,才能翻开泛黄的书页,小心翼翼地捕捉来自遥远时空的细弱声响。那个高处的世界并不许诺我们具体的好处,但入得其门,自然会感受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产生一种“只有高贵纯洁心灵能够感受的欢愉”。

④正如登山需要阶梯,进入经典作品的世界同样需要拾阶而上。有时,理解经典作品的主题是困难的,需要借助思想的阶梯。理解经典作品中的主题,一般历千载而不变,充满泛着古老铜绿的端庄大词,重如千钧、庄严肃穆。诸如民族和命运、历史与兴衰等等。有时,通过一部经典去理解另一部经典,方能参透义理之精妙,醉心于云蒸霞蔚的经典意象,比如国学上“以传注经”的传统就是如此。有时,理解经典也需要人生的准备。正如陈年老茶需要用沸水才能浇出厚重余味,理解经典也需要我们用老水手般的人生阅历,用经久不息的温热内心,浇开经典作品中只属于独特个体的专属气息。惟其如此,方能找到每个人心中的哈姆雷特,让经典的鉴赏者代代不绝。

⑤经典只会让人变得谦逊,因为见识了大海而更懂得什么叫沉潜往复,登上了群山之巅而更能体会山花的璀璨只若指间流沙。而愈了解人类精神的由来和思想的系谱,人们才会愈发认清自己在这个世界所处的位置,从而拥抱真正属于自己的未来,写下属于我们时代的经典。(1)选文第③段的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在选文第⑤段中,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去理解经典?

(3)在互联网+时代,有不少同学热衷于网络小说、动漫作品,觉得这些比经典作品要通俗、有趣、刺激。结合选文,说说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答案】

(1)对比论证,将古人与现代人的阅读环境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在纷纭万状的信息社会,进入经典文

本所构成的精神世界是困难的,也是奢侈的”观点,使论证更加深刻。(2)阅读经典,理解经典,关键要读懂经典中暗含的精神,表现出的思想内涵。

(3)示例:我认为这些同学的观点是不对的.经典是思想丰富的作品,它重如千钧、庄严肃穆,阅读之后会让人思想厚重,给人以“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而网络小说、动漫作品虽然通俗、有趣、刺激,但思想肤浅,没有教育意义,甚至还会将读者引入歧途,作为一时的娱乐可以,长期阅读还是经典能提升一个人的气质与精神。【解析】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语段的内容.作者在本段中论述,阅读经典“会让人变得谦逊”,“愈了解人类精神的由来和思想的系谱,人们才会愈发认清自己在这个世界所处的位置,从而拥抱真正属于自己的未来,写下属于我们时代的经典”,这里面就告诉了读者阅读的方法,即读经典,关键在于了解经典暗含的精神与思想内涵。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解答此题根据阅读后对经典的了解,阐述网络小说、动漫作品的肤浅,对人类思想的触动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十一、【2017届湖南岳阳卷】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唐僧,为啥不飞过去

姜仲华

①小时候看《西游记》,心里总有个问题:唐僧取经那么难,其实有好办法呀,孙悟空会驾云,只要背起他,十万八千里,一飞不就到了吗?近日偶读《孟子》,看到有句话: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②“科”是俗语的“窠”,就是坑、洼。孟子的意思是,流水遇到坑、洼,要充满之后才继续向前流;不把坑、洼填满,就不向前流。联想起《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经历,忽然若有所悟:唐僧师徒不飞,原来如此啊!

③我豁然明白,唐僧师徒的取经路,像流水一样,遇到的每一个坑洼都填满了,再向前走一步。这是极其注重细节的人生。这每一个坑坑洼洼,都有上天的美意;这些坑坑洼洼,是熬人的苦杯,其实,也正是盛满祝福和营养的福杯啊!如果用巧法省下走哪个坑洼,坑洼里含着的福分和养分,就得不到了。师徒四人一个一个地战胜八十一难,一步一步地走过十万八千里,他们的心如钢铁,在反复灼烧、锤打,抵达西天时,已经不是取经最初的凡铁了,他们脱俗成圣了。

④盈科而后进,是一种厚实、沉着的坚守和忍耐;成就的,是不寻常的质地和品格。据说,如今的白

酒调酒师,能用酒精、香精、味素,快速调出美味的酒。但是真正的好酒,必须在地下默默无闻地埋藏、发酵多年。

⑤韩国围棋大师曹薰铉写了一篇围棋讲座稿,开头有段话,提醒学棋的人:“我以为,与其一心想着要赢棋,倒不如专心下好每一盘棋的每一步,以留内容充实的棋谱。人生的每一瞬间都有正道,围棋的每一手也都有其正确的方向。每一步都尽善尽美的人生是美丽的,围棋也是如此。”曹薰铉“专心下好一盘棋中的每一步”,不正是唐僧师徒扎实无比的取经之路吗?

⑥童年读《西游记》,读到的是巧;人近中年,读出的是拙。我为童年的小聪明而惭愧,也明白了,真正称得上美好的事业、真正品质恒久的果子,都来自流水一样的“盈科而后进”的精神啊。

(选自2015年第1辑《时文选粹》)

(1)第⑤段论证的观点是什么?

(2)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分析其作用。(3)下面链接的材料能不能作为本文的论据?请说明理由。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选自《孔孟论学习》)【答案】

(1)“下好每一盘棋的每一步”“每一步都尽善尽美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的每一瞬间都有正道”均可.(答对一个即给分)

(2)示例一:比喻论证.将“取经路”比为“流水填满空洼前行”,形象生动地阐明了“唐僧为啥不飞过去”的原因.示例二:比喻论证.将“师徒四人战胜八十一难”比为“钢铁在反复的灼烧、锤打”,形象生动地阐明了“唐僧为啥不飞过去”的原因。

(3)不能.因为“掘井”句阐述的观点侧重“坚持才能成功”,而本文论述的观点侧重“只有历经磨炼,品味过程,才是成功”,所以不能成为本文的论据。【解析】

(1)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根据段落论证的内容来判断.第⑤段主要是引用了韩国围棋大师曹薰铉的一段话,通过对话语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主要是为了论证句后总结的话语:“专心下好一盘棋中的每一步”。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判断论据是否符合原文的要求,关键是分析论据是否可以支撑论点.答题时首先明确观点:不能.题干中所给的链接材料,主要讲述“掘井”,表现不能坚持到底就无法成功的主题,而本文论述的观点侧重表现“磨炼”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历经磨炼,品味过程,才是成功”,所以此论据不合要

求。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十二、【2017年中考江苏连云港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在“无纸时代”,读纸质书

祝勇

①现在,读纸质书的人少了,手机阅读者却在增加。对此,写书的人感受最深,因为书的发行数早已不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壮观。对于一位写作者沤心沥血的文字,人们已经无暇顾及,这将写作者推向前所未有的尴尬位置,高纯度的文本也日益变成写作者的“独语”。

②书这个词,原本是指一本具体的书,就是《尚书》﹣﹣中国第一部历史文献集,后来意义变宽,指所有的著作。生活要人们去挣扎、奋斗,因此,一部手机,就是一个高浓缩的书房,在见缝插针的地铁里读一读手机上的文字,也不失为一种温暖的抚慰。现在手机上的书算不算书,我不知道。假若让我决断,我认为手机上的书不叫书,只有纸质书才是书。我认同手机阅读的便捷,同时担忧手机阅读的轻浅化和碎片化。我相信载体的变迁,必定带来内容的变化。当年我们古老的文字在甲骨、青铜、竹简、布帛、纸页上不断转移,与之伴随的必定是语言和内容的变化。比如青铜器上的文字必然是精简的,所记内容也一定是国家大事,所谓“祀”与“戎”,也就是祭祀和战争。当文字转移到纸页上,化作诗词、书札、文章,书写才自由自在,才成为一种均等的权利,抒情、议论也才成为可能,并蔓延出灿烂的文学史,有了我们浩大、辉煌的纸上文明,像王羲之《兰亭序》、李白《上阳台帖》、苏轼《寒食帖》,还有9亿字的《四库全书》。

③当书从纸页转移到电子屏幕上,改变的绝不仅仅是外壳,而是思维方式和传播方式。网络呼唤点击量,因此造就了“标题党”,而一些沉静的、意蕴深藏的文字,显然是不适合手机阅读的。手机的书库中当然也可以下载各类经典,但有谁会在手机上读黑格尔、韦伯、陈寅恪、钱锺书?

④有人说,纸的时代已然过去,就像甲骨时代、青铜时代终将过去一样。但我仍顽固地认为,纸质书的时代不会消亡。

⑤文字需要阅读,文化则需要抚摸、感受、相融。我们的文字,从来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我们碰触到的不应该仅仅是冰冷的显示屏,更应该是温润的纸页﹣﹣那是我们的文化,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纸从自然中来,带着生命的气息,牵动着汉字的呼吸筋脉,与我们的生命血乳交融。

⑥“中国最美的书”“世界最美的书”,都依托纸而存在。书的艺术,实际就是纸的艺术。抽去一张纸,美就会被抽空,文化也会被肢解。

⑦当然,我们还没有到悲观的时候。我们看到,书店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在各大城市不断进驻黄金地段。像诚品、言几又、方所、西西弗这些品位高尚的书店也不断刷新着我们对书店的老印象,让阅读和选购变得更加轻松、时尚和舒适,在书店里翻书的,绝大多数是年轻人。最近为拙著《故宫的隐秘角落》与读者面对面交流,我惊讶地发现,来聆听我回溯历史、讲述故宫的,居然多是年轻读者﹣﹣在电子时代长大的一代,对阅读,尤其是纸质书的阅读,竟然有着天然的好感。

⑧读纸质书,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因为这样的阅读,让我们的思想沉静、深入,体验文明的纯美与辉煌。这样的阅读是可贵的,哪怕只有短短几分钟。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4月21日)

20.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层次。

21.在作者看来,手机阅读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22.如何理解第②段中的“均等”一词?

23.第③段中的脚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4.作者为什么坚定地认为“纸质书的时代不会消亡”? 【答案】

20.首先点出当下“读纸质书的人少了”这一事实;其次提出“只有纸质书才是书”这一观点并阐述理由;接着结合现实论述了“纸质书的时代不会消亡”的观点;最后强调指出“读纸质书,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21.优点:方便快捷;容量很大。

缺点:轻浅化,不能用于阅读一些沉静的、意菹深藏的文字;碎片化,只能见缝插针地进行阅读,阅读内容通常短小零碎。

22.不再受书写材质的束缚,文字不再要求精简。内容不冉限亍国家大事,文字的形式变得丰富(吋以创作诗词、书札、文章等),表达方式变得多样(可以进行抒情、议论),书写变为自由自在。23.举例论证。论证了手机不适合阅读沉静的、意蕴深刻的文字这一观点,进而论证了手机阅读改变了思维方式和传播方式的观点。

24.纸质书是文化的承载和传递者;纸质书具有艺术的美,书依托纸而存在;书店的增加,方便了纸质书的阅读和购买;年轻读者对纸质书有天生的好感。【解析】

步骤三:根据内容层次决定答题时使用连接词语,如“首先、接着、然后、最后” 连接你的分析句子。本文首先点出当下“读纸质书的人少了”这一事实;其次提出“只有纸质书才是书”这一观点并阐述理由;接着结合现实论述了“纸质书的时代不会消亡”的观点;最后强调指出“读纸质书,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考点定位】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1.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应该认真阅读的原文,在弄懂原文意思的基础上,总结出作者的中心观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这样,该题做起来就得心应手了。在作者看来,手机阅读优点是方便快捷;容量很大。

在作者看来,手机阅读缺点是轻浅化,不能用于阅读一些沉静的、意菹深藏的文字;碎片化,只能见缝插针地进行阅读,阅读内容通常短小零碎。此题答案都在文章第二段寻找。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时,应该结合原文,要分析出里面的引申义和比喻意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其含义。

第②段中的“均等”一词指的是:不再受书写材质的束缚,文字不再要求精简。内容不冉限亍国家大事,文字的形式变得丰富(吋以创作诗词、书札、文章等),表达方式变得多样(可以进行抒情、议论),书写变为自由自在。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举例论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了xx例,证明了xx观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此句运用了举例论证。论证了手机不适合阅读沉静的、意蕴深刻的文字这一观点,进而论证了手机阅读改变了思维方式和传播方式的观点。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回答此题,应该认真阅读的原文,在弄懂原文意思的基础上,总结出作者的中心观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这样,该题做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回答此题,应该仔细阅读文章6.7.8自然段,很容易获得【答案】纸质书是文化的承载和传递者;纸质书具有艺术的美,书依托纸而存在;书店的增加,方便了纸质书的阅读和购买;年轻读者对纸质书有天生的好感。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十三、【2017届中考辽宁辽阳卷】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15分)

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

①看中国诗词大会,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自己脑子里残存的诗词记忆好像一下子被激活了。当电视屏幕上那些零零散散的字句呈现出来的时候,或许你已记不清诗的作者是谁,也说不出上下句还有些什么内容,但那些我们小时候背诵过的诗词,似乎自然而然地就浮现于脑海。

②可见,小时候熟记的古诗文,长大后也很难忘记,即使长时间不用,但只要一提起,与之相关的记忆便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这种扎根在脑海深处的诗词印象,这是浸透在血液之中的古文积淀,这就是“童子功”的厉害之处。因此,我们要从小诵读古诗文,让中华传统文化内化于心。

③古人云,“,”。想要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必须要多读多记,才会烂熟于心、出口成章。若是腹内草莽,必然不可能口吐莲花。诗词大会舞台上,选手们精彩的表现背后,又何尝不是他们从小的阅读背诵和长年的储存积累!

④当然,多读多记不等于死记硬背,理解体会至关重要。在当前古诗文教育中,有些家长只看重孩子背诵的数量和准确度,有些老师“考什么就教什么”,这样的填鸭式灌输不仅把传统文化弄得意境全无,也让学生们在实际运用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⑤比如,我们说杜甫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许多孩子只记住了这四个字,但究竟什么叫沉郁顿挫、怎么沉郁顿挫的、为什么沉郁顿挫却一概不知,更不用说再进一步去了解杜甫这个人和他背后的时代。某地考试时,出题人出了一首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明明是赏心乐事,但学生总认为杜甫就应该是沉郁顿挫的,所以强行歪解,硬要把诗意往愁闷失意上引。如此古诗文教育显然与文化传承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⑥古诗文的底子要从小打下,更要常读常新。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它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就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来说,小时候我们按照表面意思理解,或许只能明白这是苏轼借月亮表达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但若干年后,当我们一个人身居异乡,又恰逢中秋之夜,当我们抬头仰望圆月,心中再次涌现出这句诗时,自然别有一番滋味,对词的意境和感情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层。所以,从小打下深厚的古诗文功底会终身受益。

⑦当我们从小诵读古诗文、练就“童子功”时,不妨想想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显摆炫耀、获得关注,为了提高成绩、寻求加分,还是为了让我们获得审美的体验,为了让传统文化得以血脉相传?恐怕后者才是我们期待的答案。就个人而言,读古诗文能让我们成长在一个美的环境中,用古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就民族而言,读古诗文能让我们接续古人的思绪,继承先人的智慧,让古今文化互联互通,从而建立起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自信。

⑧中华上下五千年,诗词歌赋浩如烟海,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让我们在诗书雅乐的环境中成长,练就一身古诗文的“童子功”,在我们心中刻下传统文化的基因,如此,中华文化才有十足的底气,才能生生不息。

24.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5.在下列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论据填在选文第③段空格上。()(3分)...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B.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C.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D.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26.选文第⑤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27.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⑥段的论证思路。(4分)

28.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所炼就的古诗文“童子功”对你的影响。(3分)【答案】

24.我们要从小诵读古诗文,让中华传统文化内化于心。计2分。25.D 26.举例论证,1分,列举了由于学生不理解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在考试中对他的诗句进行了歪解的事例,1分,具体有历地论证了“多读多记不等于死记硬背,理解体会至关重要”的观点,进而证明了中心论点,有说服力。1分,计3分。

27.首先提出了“古诗文的底子要从小打下,更要常读常新”的观点,1分,然后引用古语作道理论据,1分,再用小时候我们对诗句的粗浅理解和若干年后的深刻理解的事例作事实论据,来证明这一观点,1分,最后得出“从小打下深厚的古诗文功底会终身受益”的结论。1分,计4分。28.答案不唯一。答案要点:影响1分,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论证,2分,计3分。

参考示例:从小打下的古诗文功底,提高了我写作水平,1分,如:我在作文中引用古诗文,语言简洁又有文采,作文多次在《校园周报》上发表。2分,计3分。【解析】 24.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5.

试题分析:注意后面的内容“必须要多读多记,才会烂熟于心、出口成章”。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6.

试题分析:议论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纳论证、演绎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引用论证等,和足以各自和特征,结合原文分析作用。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7.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文章的结构较为简单,围绕一个概念展开,主要的行文方式是总分总的结构,或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结构,在总分总的结构中“分”的部分又有并列式和层进式之分,注意结合文章进行具体的分析。此题为总分总的方式,注意答出各部分的内容。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8.

试题分析:结合实际作答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十四、【2017届中考内蒙古呼和浩特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文章第一段三次说是“事实”,用意何在?用文中的短语概括这一段论证的内容

(2)本文在论证中心论点之外,还明示了民族自信力在当时的作用,请你在文中找到并摘抄下来。(3)依照文中画线句子的逻辑关系,选择恰当的关联词。

A.只要……就 B.只有……才 C.即使……也 D.虽然……也

(4)文中加点字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说说它的作用。(5)请你选取一个体现当代中国富有自信力的例子并加以概述。【答案】

(1)强调对方的论据是事实,但是这三个事实论据无法证明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观点,自欺力。(2)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3)D(4)反问,肯定“这一类的人们”人数很多。

(5)示例:国产飞机C919成功研发,C919是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大型客机,一举打破了国外公司对大飞机行业的垄断,展示和提升了我们民族在推动创新发展方面的自信力。【解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文本内容,根据理解筛选出符合题意的句子。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文章第④段的“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一句,暗示了自信力的重要。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正史”是指官修的纪传体史书,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而前一句所列举的四类人,是无法进入正史记载的,但作者认为他们所具有的精神品质,虽然无法记载入“正史”但却为人们所熟知,为人们所敬佩,可以判断前后两句之间应是转折关系,应选择:D。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常用的修辞,结合句子内容作出具体分析。从句子内容来看,这个句子运用的是反问的修辞,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肯定的语气,强调现在“这一类的人们”有很多。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试题分析:补充论据需要明确需要论证的观点,然后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选择合适的事例,即可解答.补充时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只能从“现当代中国”的事例中选择。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十五、【2017届中考内蒙古赤峰卷】阅读《最美的姿态》,完成下列小题。(16分)

最美的姿态 张鸣

①阅读与不阅读,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②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偷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③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④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最美的姿态》阅读附答案《最美的姿态》阅读附答案。一个识字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

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

⑤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⑥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选文有删改)

17.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经?(3分)

18.文章①-③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19.文章④⑤段论证了读书的好处,请你再为“读书有益”补充一个道理论据。(3分)20.简述本文的论征过程。(3分)

21.联系你的阅读经历,谈谈读书给你带来的好处。(3分)【答案】

17.(3分)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18.(4分)对比论证(或正反对比论证)(2分),通过对比,论证了阅读与不阅读,会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如在方式,突出了阅读的重要性。(2分)19.(3分,所写道理论据契合“读书有益”即可)

示例一:腹有诗书气自华。

示例二: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0.(3分,简述论证过程时,做到思路清晰、表述准确即可得分

示例:文章首先运用对比论证,突出了阅读的重要性;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分析了读书的 好处;最后得出了“人类最美的姿态是读书”这一结论。21.略 【解析】 17.

试题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首先对文章进行层次的划分,找到文章论述从几个方面着眼,然后概括段意,根据段意概括中心。注意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以及文章的靠头和结尾的句子,从这些段落或语句中提取关键的词语作答。此题注意文章的标题。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8.

试题分析:议论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纳论证、演绎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引用论证等,和足以各自和特征,结合原文分析作用。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此题主要是对比论证。19.

试题分析:注意紧扣中心论点“读书最美”。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此题主要是对比论证。20.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此题主要是对比论证。21.

试题分析:(3分)学生能联系自身的“阅读经历”谈读书的好处,言之成理即可。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十六、【2017届中考宁夏卷】

阅读,让中国更有力量

①阅读力是一个充满张力的概念。在国际上,包括中小学生的指标性评价中,阅读能力一直是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可以说,阅读力与“智商”“情商”“财商”等概念一样,也是现代人特别需要提升的能力。从更大层次上看,阅读力不仅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也是社会

整体的阅读水平,因而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竞争力。

②阅读力就是精神力。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就很难从精神上得到更多智慧的滋养。可以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是一种精神生活,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力,这影响到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人生价值的实现。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阅读都是精神发育和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

③阅读力就是凝聚力。共读共写,一起交流,才能拥有共同的语言和思想,拥有共同的愿景和价值,这样的文化共同体,让一片土地上的人们不会成为生活在同一个屋顶下的陌生人。所以,阅读力也是一个国家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一个阅读率低下、阅读力不足的民

族,难以在当下世界立足,也难以引领人类的明天。

④阅读力就是竞争力。我很喜欢《朗读手册》一书里的一句话:“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之前歼灭它们。”对于个体来说,阅读是学习的工具,而学习是成功的途径。对于国家民族来说,在知识快速累积、科技突飞猛进的当下,阅读力意味着对人类智慧经验的搜集、整合和应用,意味着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发现,国家越重视阅读教育,国民的阅读力就越好,整体素质就越高,国家的竞争力也就越强。

⑤阅读力就是幸福力。真正的幸福是心灵的(A)与(B).阅读需要专注,在知识的积累之外,也是一

种精神的修行。通过阅读感受书香,能满足人类的内在需求,使人获得精神上的陶冶与升华,拥有更充实、更丰盈的生活,从而增加幸福感。书香的涵养,也能形成一个社会的氛围、一个时代的气质,让喧嚣的沉静下来,让浮躁的厚重起来。

⑥阅读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就是“改变”。我坚定地相信:阅读,让中国更有力量!(文/朱永新,有删改)

(1)请指出第②段所论述的分论点,并为其补充一个正面论据。(2)第④段引用《朗读手册》中的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3)将“充实”“宁静”两个词语分别填写在第⑤段中A.B两处,并说说理由。(4)文章②③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根据全文内容,简要分析第⑥段的作用。【答案】

(1)分论点:阅读力就是精神力.论据:台湾农民陈阿土,在参加豪华旅游团时历尽了服务生的嘲笑,发奋读书,终于可以听懂别人跟他说的英文句子,他意识到了有钱并不代表一切,读书才是硬道理。(2)引用论证,对本文的分论点进行论证,增强说服力;突出了阅读的重要性,强调阅读是我们学习的工具,只有阅读才能使我们成功,阅读可增强国家的竞争力。

(3)A 宁静B 充实与本段所论述的顺序一致:一个人只有心灵得到宁静,才能专注去阅读,积累知识,满足内心的需求,精神获得陶冶与升华,最终生活得到充实;阅读让喧嚣的沉静,让浮躁的厚重。(4)不能调换.这四个段落分别提出了本文的四个分论点,它们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阅读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力,民族才能有凝聚力,民族有了凝聚力,国家在世界上才能有竞争力,最终增加人们的幸福感。

(5)由对阅读力的论述,得出阅读的意义和价值;总结全文论述的内容,提出中心论点。【解析】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在议论文中,引用名言属于引用论证(或道理论证),从句子的内容来看,论证了阅读可以消灭无知,增强一个人的竞争力,论证了本段的分论点,使文章具有说服力。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从后一句话:“ 通过阅读感受书香,能满足人类的内在需求,使人获得精神上的陶冶与升华,拥有更充实、更丰盈的生活,从而增加幸福感.” “使人获得精神上的陶冶与升华”即为人心灵宁静的表现,这之后才“拥有更充实、更丰盈的生活”,从文章写作前后一致,可以确定A处应填写“ 宁

静”,B处填写“充实”。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4)试题分析:段落之间的安排,是有一定顺序和用意的,结合本文的四个分论点来看,“精神力、凝聚力、竞争力和幸福力”,它们之间很明显是层层递进的关系,阅读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力,民族才能有凝聚力,民族有了凝聚力,国家在世界上才能有竞争力,最终增加人们的幸福感.所以不能调换顺序。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内容上的作用就是这段论证了什么内容,结构上的作用要结合语段的位置进行考虑.结合本文的末段,内容上,再次强调阅读的意义和价值,提出中心论点;结构上:总结全文论述的内容,篇末点题。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十七、【2017届中考山东济宁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10分)

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

刘根生

①研究者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训练发现,相同情况下,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握动作,顶尖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未掌握动作。是停留在“舒适区”巩固技能,还是在困难中超越自我?选择,影响着结局。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

②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放下过往成就的包袱,苦苦实验二十载,解决了火炸药领域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周有光50岁前是经济学教授,50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00岁还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不为已有功名所累,变顶点为新起点,生命之树自然会挂满累累果实。

③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模拟太空失重条件训练,航天员若感到身体不适,可随时按下警报器终止,但中国航天员从未发出过警报。在模拟失重的水槽里,景海鹏一泡就是三四个小时,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动。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使人痛苦者,往往蕴藏着促人强大的因子。

④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杨善洲说,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位置上卸任后,他毅然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广东湛江市政协原主席陈光保离休后,荷着锄头进山开荒,造福一方百姓。这般自讨苦吃,体现了心念苍生、以苦为乐,更以实绩彰显了行动的力量。

⑤哲人有言,有些人过了30岁就“死”了,因为之后的岁月里全在模仿自己,机械地重复习惯之事。模仿自己,就是待在舒适区的惯性使然。比如用新瓶装旧酒,反复显摆曾经的成果,如同照了相洗了很多张照片,底片却还是一张;比如习惯于守成、放弃了创新,在踟蹰不前中被他人超越;比如陷入工作怪圈,忙忙碌碌装样子,有难度的不愿干,没有先例的不敢干。不日新者必日退,模仿自己,难免会在舒适中“过早地死亡”。

⑥非洲有种蝙蝠,能把毛驴杀死。开始时,它会用舌尖轻轻地舔舐毛驴脚踝,接着再咬个小口吸血,毛驴浑然不觉;一只只蝙蝠接力,毛驴终于轰然倒地。安逸享乐,会让人停留于表面的舒适区。这种舒适背后,隐藏着致命的陷阱。摒弃守成心态、抵制“舒适”吞噬,一个人才能在进取中不断赢得新优势,内心也方有长久的安宁。

⑦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的目标伟大。高远的目标,寄托着理想和信仰,能激励精神、催人奋进。高原之上有高峰,目标远大者从不满足于某个特定高度,他们常常自觉选择离开舒适区,艰难踏上新征程。面对生命这颗长满可能性的大树,只要肯努力,向上向善总有无限的拓展空间。(选自《人民日报》2017﹣04﹣18.有删改)14.从全文来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15.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4分)

16.指出第⑤段运用的一种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答案】

14.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有高远的目标,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只答第一段最后一句2分)15.首先提出分论点;然后用航天员训练的事例进行证明;再引用孟子的话加以强调;最后得出“求极限”虽使人痛苦,却促人强大的结论。(每层次1分)

16.示例:(1)举例论证,连用三个“比如”列举一系列事例,有力论证了待在舒适区的危害。(2)比喻论证,用洗照片比喻反复显摆成果,形象说明模仿自己、机械重复这一现象,进而有力论证了待在舒适区的危害。(论证方法1分,分析1分,作用1分)【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提取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学生明确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作者的主要观点是: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有高远的目标,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5.

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要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为论点服务的作用。①举例论证,连用三个“比如”列举一系列事例,有力证明了待在“舒适区”的危害。②比喻论证,用洗照片比喻反复显摆成果,形象说明模仿自己,机械重复这一现象,进而有力的论证了待在“舒适区”的危害。文章由普通运动员和顶尖运动员喜欢训练的动作不同,这一现象,引出了论点“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有高远的目标,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接着从“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

‘再出发’”、“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从正面论证了论点.⑤⑥段从反面论证了论点,最后作者指出人要有伟大的目标,进一步深化主旨。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十八、【2017年中考四川巴中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5-29题。(18分)

①很多人可能想不到,网络文学在短短10余年光景中,竟然发展成一个规模如此巨大的产业,堪称世界级文化现象。

②据统计,网络文学的读者在中国已超过3亿人、产业规模超过100亿元。部分“神作”甚至能够辐射影视、游戏、动漫等多个行业,实现全版权开发。如此高光表现,自然引得互联网巨头纷纷投身其中,跑马圈地。

③有人惊叹,看网络小说每千字虽然只要几分钱,但累计起来竟成了一门数以亿计的大生意。而有专家的表述更为精辟:网络文学由原生时代进入资本时代。

④网络文学这个曾经不起眼的行业,如今正在成为很多人眼中的金矿。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巨头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产业布局,在经历多次洗牌和整合后,盛大文学和腾讯文学合并,成立阅文集团,成为目前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网络文学集团。

⑤在强大资本的支持下,网络文学产业也不仅仅满足于文学作品的销售,而是走向全版权运营,围绕一些当红IP,打造游戏、动漫、影视等衍生产品,以网络文学为起点,撬动更大的产业发展。近几年,《琅琊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择天记》等几乎所有热播电视剧,都是改编自网络小说。

⑥网络文学的影响力不再仅仅停留在网上。对于很多平时不看网络文学的人来说,不知不觉间,网文已经通过其他形式,进入了他们的生活。

⑦网络文学甚至都已走出国门,开始影响海外的年轻人。2016年,一个名为“武侠世界”的网站开始走入媒体视野。这个有着中国色彩名字的美国网站,专注于翻译中国网络文学原创作品。虽然诞生仅两年,却在美国拥有大批粉丝,并进一步获得其他国家读者的追捧与点赞。

⑧据了解,在大部分网络文学网站,作品刚刚发布时均称之为公共章节,供用户免费阅读,用户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开始向订阅用户收取每千字2—5分钱,网站则通过一系列激励机制与作者分享利益。在这种商业模式下,写作的速度和长度就直接关系到作者和网站的收入。这就导致了作品越写越长,100万字往往只是起步,一部叫《武神空间》的作品一共写了4178章,总字数达到1000多万字,《从零开始》从2005年开始连载,一直到2016年3月份才完本,一共写了11年,总字数超过2000万字。

⑨有专家指出,这种商业模式的确让网络文学实现了超大规模的类型化生产,但是否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值得深思,同时,网络文学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同样值得关注。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25.根据选文提供的信息,下来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互联网巨头纷纷投身于影视、游戏、动漫等多个行业,促成网络文学由原生时代进入资本时代。B.网络文学的影响力不是停留在网上,而是走出国门,影响海外年轻人。

C.许多网络文学网站的作品刚发表时供用户免费阅读,当用户积累到一定数量后,订阅用户则需要支

付费用才能继续阅读。

D.大部分网络文学网站。通过一系列激励机制与作者分享利益,让网络文学实现大规模的类型化生产。26.结合选文③④⑤三段文字简要分析,为什么“网络文学这个不起眼的行业,如今正在成为很多人眼中的金矿”?(3分)

27.选文第⑤中加点的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28.文章结尾说“网络文学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同样值得关注”。你认为网络文学对我们青少年的成长有哪些影响?请从利、弊两方面谈谈你的看法。(4分)【答案】 25.A 26.(1)网络文学进入资本时代,“看网络小说每千字虽然只要几分钱,但累计起来竟成了一门数以亿计的大生意”;(2)网络文学“走向全版权运营,围绕一些当红IP,打造游戏、动漫、影视等衍生产品,以网络文学为起点,撬动更大的产业发展”。

27.不能。因为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之一就是严谨,删掉后,表述意思绝对,和原文意思不符。

28.答案示例:利的方面,拓展了青少年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生活;弊的方面,沉迷于网络小说,可能会忽略现实的生活,浪费时间和金钱。【解析】

25.试题分析:第二段中有相关表述。“看网络小说每千字虽然只要几分钱,但累计起来竟成了一门数以亿计的大生意”,这表明网络文学进入资本时代。

【考点定位】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6.试题分析:题干中的关键词是“金矿”,就是表明网络文学的经济价值。需要学生从相关语段中找到相关的表述,作为答案。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7.试题分析:分析语言特色,需要学生明确文体特点,能从文体的表达需要角度出发。表达时,要抓住相关词语的含意和文体的特点结合起来分析。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8.试题分析:本题是拓展型题目,解答时,要根据文意和题干要求;拓展时不可脱离原文文意,不可乱弹一气,要言之成理。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十九、【2017届中考云南曲靖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周国平

①尼采曾经指出: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良好的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我完全赞同他的见解。

②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而母语是心智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心智生活的严肃态度。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

③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最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写只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和语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因为教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

④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向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真不知他会作何感想。我本人认为,网络语文的繁荣极大地拓宽了写作普及的范围和发表自由的空间,诚然是好事,但也因此更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网络语文往往是急就章,因此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内容上的浅薄,缺乏酝酿和积累,成为即兴发泄和时尚狂欢的娱乐场;二是语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马虎对待母语的习气,成为错别字和语病的重灾区。

⑤所以,我提倡,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它们理应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而不该是网络语文。

(摘自《中国教育报》)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②③段从母语环境的重要性及母语是教养的基本功两个方面,正面论述了中心论点。B.作者坚决否定了网络语文学习母语的做法,并指出了网络语文的缺点及危害。C.作者善于引用,巧妙分析,使文章富有文化底蕴。

D.作者号召我们要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母语学习的范本应该是民族的经典作品。

(4)书写,是母语教育的基础;键盘打字,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合文本,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对汉字书写及键盘打字的看法。【答案】

(1)母语是教育的起点(或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

(2)答题示例: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把“母语”比全“文化母乳”,形象生动地论述了母语在心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在思考、表达和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使深奥抽象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

(3)B(4)答题示例:汉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写一手好字,不但便于与人交流,还体现我们个人的修养和情趣.同时,我们在书写过程中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还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血脉.用键盘打字,字体规范、速度快,准确性高,所以,我们既要重视汉字书写,也要重视键盘打字,把键盘打字作为学习汉语的辅助手段。(言之有理即可)【解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结合句子内容,可以看出句子将“母语”比作“文化母乳”,运用的是比喻论证的方法,来形象地论证了母语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使说理更加浅显易懂。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选择题,从文中找出与四个选项相对应的内容,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即可作出正确的选择.其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从第四段内容来看,作者对网络语文既有肯定,同时也指出其不足,并非全盘否定。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解答此题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即可,但要注意观点不要过于极端化。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第四篇: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第01期)专题02 词语(包括成语)(含解析)

专题02 词语(包括成语)

1、【2018年中考甘肃武威卷】下面文段中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甘肃平凉的崆峒山,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高峡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神韵。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气宇轩昂,底蕴丰厚。

A、奇险灵秀B、水天一色C、凝重典雅D、气宇轩昂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气宇轩昂:多形容精神饱满,气概不凡,也可形容植物高大挺拔,朝气蓬勃,富有活力。不能形容“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故选D。

2、【2018年中考广州卷】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端午时节,珠三角各地都会 组织龙舟竞赛,广州市也会举办国际龙舟邀请赛。邀请赛当日,竞赛河段封航,起点处的龙舟成队依次排列,等候比赛。一声锣响,早已 的龙舟如离弦之箭,向终点飞驰。河岸上锣鼓喧天,人们 ,好不热闹!

A、因地制宜 迫在眉睫 拍手称快B、因地制宜 迫不及待 欢声雷动 C、因人而异 迫在眉睫 欢声雷动D、因人而异 迫不及待 拍手称快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再弄清词语的感情色

3、【2018年中考湖北武汉卷】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人们所肯定和赞赏的血性,应当属于性格评价和审美取向的范畴。血性是个 而又朴拙的词汇,本身就具有张力和亢奋色彩。因此在理解和使用上应该有所 ,否则就会混淆粗犷与、豪壮与莽撞、文明与野蛮、人性与兽性。

A、古老 限制 粗野B、原始 界定 粗野 C、古老 界定 粗放D、原始 限制 粗放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古老”指“经历了久远年代的”,“原始”指“最古老的”,“原始”用在这里比较贴切,排除AC;“界定”指“划定界限”,“限制”指“规定范围,不许超过”,这里应该用“界定”。故选B。

4、【2018年中考湖南邵阳卷】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真是汗牛充栋。....B、这次的学习经验交流会,学校很多同学和老师都认真聆听了我的发言。..C、领导们应该事先未雨绸缪,正确防范问题的出现,而不是出现问题以后亡....羊补牢。

D、交通网络飞速发展,铁路桥梁鳞次栉比,人们出行方便快捷。....【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词语(成语)的正确使用。A汗牛充栋:形容著作或藏书极多。望文生义,与语境不符。B聆听: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适用对象错误。C未雨绸缪:喻事先做好预防、准备工作。与语境相符,使用正确。D鳞次栉比:用来形容建筑物、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适用对象错误。据此,答案为C。

5、【2018年中考江苏连云港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经过初步筛选、公众投票、专家评审等环节,由湖南周浩创作的,旨在提升我市老字号品牌竞争力的“连云港老字号”标识设计方案脱颖而出。....B、随着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推进,花果山景区变得更加漂亮,那些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让游客流连忘返,赞不绝口。....C、汉字集形体、声音和辞义于一体,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辉煌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这一宝藏,我们责无旁贷。....D、连云港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围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我市正在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之路。

【答案】B

6、【2018年中考江苏无锡卷】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多家长强逼本该享受快乐童年的幼儿到早教机构上提高班,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不可取。.B、神舟飞船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C、中国诗词大会影响巨欠,上海复旦附中武亦妹现场的不俗表现至今让人记.忆犹新。...D、朱主任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地向上级领....导请教。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词语或成语的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理解词语或成语的意思。选择题一般可用排除法选择出正确答案。“不耻下问”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不及自己

的人请教,明显不符合该句的语境。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写作中,注意多积累,多思考,正确使用成语,拿不准的多查字典。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

7、【2018年中考江苏扬州卷】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一拿到语文试卷,小明忍不住笑了,拿起笔开始答题,信心满满,手不释卷。....B、危机时刻最能看出人的胆识,勇者首当其冲,怯者畏缩不前,我们当做前....者。

C、时光的淬炼、岁月的磨砺让他日渐成熟,处理事情变得优柔寡断,毫不迟....疑。

D、我们应做“文明有礼二十四条”的践行者,不能让它在我们手中成为一纸..空文。..【答案】B

8、【2018年中考江西卷】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姑妈是宽宏大量的人,难道还在我们小孩子身上计较不成? ....B、同学们喜欢在课余阅读一些经典作品,每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C、春天到了,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D、双方代表经过几轮艰难谈判,一拍即合,签署了合作协议。....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A宽宏大量:待人宽厚,度量大,能容人。使用正确。B开卷有益:打开书本阅读,就会有所得益。使用正确。C草长莺飞:形容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使用正确。D一拍即合:比喻双方很容易一致,也比喻因情意相投或有利害关系,一下子就说到一起或结合在一起。与语境不符。据此,答案为D。

9、【2018年中考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兴安盟卷】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B、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C、作家曹文轩荣获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消息传来,骇人..听闻。..D、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C项“骇人听闻”意思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凶残的事情,用在句中不恰当。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10、【2018年中考山东德州卷】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一系列藩篱的不断消失,游戏行业的天花板被不断突破,整个行业又..将迎来黄金期。

B、新版《鹿鼎记》将于2018年6月开拍,制作方所选的演员都是近年来炙.手可热的明星。...C、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嘉宾们就如何平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达成了共识,那就是用好政府、市场“两只手”,让政府和市场各行其是,相得益彰。....D、小明买了一束玫瑰花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小丽,但被她毫不客气地退了回来,他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词语(成语)的正确使用。A藩篱:本义是指用竹木编成的篱笆或栅栏,引

11、【2018年中考山东泰安卷】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那些野马远比大多数家马来得强壮、轻捷和遒劲。..B、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得益彰。....C、那些屏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D、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细节。....【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B项运用错误,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与句中意

思不符。

12、【2018年中考山东威海卷】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他们的感觉里,时间似乎已经过去了数千亿光年。..B、他在北京大学上了10年学,从本科利到博士,期间,获得过9次奖学金。..C、这件小事把他的虚伪暴露得淋漓尽致。....D、他这次一下子拿出100多万元帮助乡亲们修路,真是大方之家。....【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词语(成语)的正确作用。A光年:天文学中计量距离的一种单位。即光线

点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做出判断。解答时要辨析词语(成语)本身的意义、使用范围、语意轻重、情感色彩等方面的差别,重点从是否望文生义、褒贬误用、张冠李戴、不合语境、重复累赘等几个方面去分析。

13、【2018年中考山东潍坊卷】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不我待,青年一代要勇立时代潮头,只争朝夕,在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B、行驶在滨海路上,一边是苍茫的大海,一边是无际的农田,沧海桑田,美景....如画,令人目不暇接。

C、我们要提高电信安全意识,因为每天接到的让人不厌其烦的骚扰电话,有....不少以诈骗为目的。

D、美国采取大规模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霸凌行径直指中国,大有挑起贸易战之势,其图谋无可非议。....【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加点成语使用恰当。B项: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大。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C项:不厌其烦,不嫌烦琐。指很有耐心。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D项: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指做得妥当。与语境矛盾。

14、【2018年中考四川巴中卷】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面对文化传承创新这张有难度的时代考卷,我们不仅要善于做好选择题,敢于做好应用题,还要精于做好综合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她_____个体心灵、__________民族精神、__________民众心智,___________中华民族数千年坚毅前行。

A、安顿 振奋 启迪 引领 B、启迪 引领 安顿 振奋 C、安顿 引领 振奋 启迪 D、启迪 安顿 振奋 引领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依次填词语,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抓一个词义比较简单的词语与句子比照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首先通读句子,读懂句意,然后分析所给四个词语,发现解答此题从词语搭配习惯入手最好,与“民族精神”最搭的词语应该是“振奋”,跟“民众心智”最搭的应该是“启迪”,根据这些判断,对照四个选项,符合的选项为A、然后把A选项词语带入句子通读,最后判定为A。

15、【2018年中考四川巴中卷】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杜鹃花开的光雾山,像穿着盛装的仙女,巧夺天工,让人流连忘返。....B、《诗词大会》竞答过程扣人心弦,主持人风趣幽默,选手对答如流,嘉宾妙....

语连珠。

C、闻一多先生“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D、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蹿跳。....【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A项使用错误,巧夺天工: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16、【2018年中考四川成都卷】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第54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决赛中,半决赛淘汰了瑞典队的中国队卷土重来,....成功卫冕。

B、在这片劫后重生的土地上,人人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满怀信心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

C、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的纽带作用,可以让历史背景不同的亚欧各国息息相通,....共同繁荣。

D、《经典咏流传》以崭新的形式推介古典诗词,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不容置...疑的作用。.【答案】A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17、【2018年中考四川乐山卷】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秀丽壮美的山川,神秘繁茂的森林,湛蓝高远的天空,都是大自然给我们的馈赠。..B、羽毛球飞到了树枝上,小明故意逞能,噌噌噌地爬了上去,球没捡到人却下..不来了。

C、著名演员王刚把和珅这个老谋深算的角色演得入木三分,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美国特朗普政府实施制裁“中兴通讯”、发动中美贸易战、打击叙利亚政府等举措,其实是他们根深蒂固的霸权主义思想在作祟。....【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C项“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用在句中不恰当。

18、【2018年中考四川南充卷】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看日出,徒步登山队队员趁着夜色早早爬上泰山山顶。他们登峰造极....的精神真让人钦佩。

B、五星花园四周的建筑鳞次栉比,在夜晚灯光的映衬下,尽显城市别样风情。....C、作案者周密的谋划和熟练的手法相得益彰,使案情扑朔迷离,增大了侦破....的难度。

D、留守学生普遍存在内向胆怯、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许多外出务工家长却不以为然。....【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A登峰造极:意指到达最高点。比喻精绝的造诣。适用对

19、【2018年中考天津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真正的诗意,不应只是优雅时光里读书弄茶的闲情逸致,更应是纵使身处 ,依然不忘抬头看那柳梢的月、檐角的星。诗意不能带你渡过所有现实的难关,却能 智慧, 心灵,让平凡的生命,身在井隅,心向璀璨,追寻属于自己的不平凡。

A、困境 启迪 抚慰B、困境 启发 抚恤 C、困难 启迪 抚恤D、困难 启发 抚慰 【答案】A

第五篇: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第01期)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课内)(含解析)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课内)

一、基础小题

1、【2018年中考山东泰安卷】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①夸父与日逐走(跑)。(《夸父逐日》).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立)。(《爱莲说》).B、①虽乘奔(飞奔的马)御风不以疾也。(《三峡》).②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未能远谋。(《曹刿论战》).C、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和)其奇者。(《答谢中书书》).②余立侍左右,援(引、提出)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D、①下车引(拉)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繁茂)而繁阴。(《醉翁亭记》).【答案】C

2、【2018年中考浙江衢州卷】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1)未复有能与其寄者(______).(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____).A、yūB、yù

【答案】(1)(1)B(2)(2)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本题注意根据词语在句中的意思选择读音。“未复有能与其寄者”的“与”意思是:参与,这里指欣赏的意思,因此应读yù。

3、【2018年中考浙江衢州卷】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将军宜枉驾顾之 ..B、河曲智臾亡以应 今亡亦死 ..C、陶后鲜有闻 鲜妍明媚 ..D、邹忌修八尺有余 讲信修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A项,意思都是“拜访”。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B:通“无”/逃跑。C:很少/有光彩的。D:长,这里指身高/培养。

4、【2018年中考浙江绍兴卷】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作注释。(1)居《塞翁失马》).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2)策《马说》).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一鼓作《曹刿论战》).气,再.而衰,三而竭。(①居:____ ②将:____ ③策:____ ④食:____ ⑤作:____ ⑥再:____ 【答案】(1)①居:经过(2)②将:带领(3)③策:用鞭子打(4)④食:通“饲”,喂(5)⑤作:振作(6)⑥再:第二次 ⑤

⑥③

④①

5、【2018年中考浙江义乌卷】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作注释。(1)居(《塞翁失马》).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2)策(《马说》).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一鼓作(《曹刿论战》).气,再.而衰,三而竭。

⑥③

④①

②①居:____ ②将:____ ③策:____ ④食:____ ⑤作:____ ⑥再:____ 【答案】(1)①居:经过②将:带领(2)③策:用鞭子打④食:通“饲”,喂(3)⑤作:振作 ⑥再:第二次

【解析】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识记、积累,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考查“居”“将”“策”“食”“作”“再”的意思,其中“将”和“策”是名词作动词;“食”是通假字;“再”是古今异义词,要注意识记与积累。

6、【2018年中考浙江宁波卷】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1)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司马相如《喻巴蜀檄》)().A、少。例 陶后鲜有闻B、新鲜。例 芳草鲜美(2)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A、苟且。例 故不为苟得也B、如果。例 苟富贵,无相忘(3)人孰无过?改之为贵。(王阳明《寄诸弟》)().A、仔细。例明日徐公来,孰视之B、谁。例吾孰与徐公美(4)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中庸》)().A、有人。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B、有时。例或置酒而招之 【答案】(1)A(2)B(3)B(4)A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

7、【2018年中考浙江湖州卷】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君子养心,莫善于城。(【战国】《荀子》)(______).②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汉】张衡《应问》)(______).③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小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_____)

(2)由上面三句话推断“君子”的内涵,下面没有提到的一项是(_____)A、诚实守信B、重德修身C、内敛含蓄D、轻财重义

【答案】(1)(1)①善:好,(2)②患:担心,忧虑。(3)③为:当作,作为。(4)(2)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患:担心,忧虑。

8、【2018年中考广州卷】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1)沿河求之,不亦颠乎(《河中石兽》).(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4)父利其然也(《伤仲永》).(5)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答案】(1)颠倒,错乱(2)消失(3)案件(4)以为……有利(5)屡次。【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文言词语用法的积累,同时要认真读句子,结合句子内容去理解词语的意思。(1)根据句意“沿着河边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可知“颠”是通假字,通“癫”疯狂。(2)根据句意“空荡的山谷中传来(猿声)的回响,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可知“绝”是“消失”的意思。(3)根据句意“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查,(查明了的)一定按实情处理”可知“狱”是“案件”的意思。(4)根据句意“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可知“利”是词类活用,属于意动用

法,“认为…有利可图,以…为利”的意思。(5)根据句意“扶苏因为屡次上谏的原因,皇帝派他在外边带兵”可知“数”是“多次、屡次”的意思。

9、【2018年中考江苏无锡卷】下面文段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古代称皇帝死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秋天 .C、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懈:松懈 .D、欲报之于陛下也 报:报答 .【答案】B

二、【2018年中考安徽卷】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稿,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

【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节选自《国语》)

【注】①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又何间焉 .

①(2)小惠未编 .(3)必以信 .(4)必以情断之 .(5)智虽弗及 .

1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是则可矣。

17、【甲】【乙】两段文字刻两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描写,【甲】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________。

18、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答案】

15、(1)参与(2)通“遍”,遍及,普遍(3)实情(4)代指案件、案情(5)够,达到

16、(1)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这就能(开)战了。

17、(1)对话(语言);(2)对比

18、①鲁庄公任人唯贤 ②曹刿的远见卓识。【解析】选自《左传》 作者:左秋明 年代:春秋时期

15、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

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 “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7、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的描写方法和表现手法的理解。两篇文章都使用了人物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的。【甲】文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比照、映衬的技法。把曹刿与“乡人”进行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把曹刿与鲁庄公进行对比,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据此理解,概括填写作答即可。

18、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在整体感知两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概括作答。作答时,可从曹刿和鲁庄公这两个人身上的优点来分析。鲁庄公虽愚,但他最终能明白“取信于民”的道理,也能做到任人唯贤。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通过对话表现出他的远见卓识,在作战中又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这些是长勺之战最终取胜的原因。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参考译文: 【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乙】长勺之战,曹刿向鲁庄公问(与齐国)作战依靠的是什么。庄公说:“我处理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查,一定凭实情裁决。”曹刿回答说:“这就能战

了、如能衷心地为人民利益考虑,智能即使有不够的地方,也必定将达到目的。”

三、【2018年中考甘肃武威卷】阅读《桃花源记》,完成后面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6、本文有“意同字不同”和“字同意不同”的现象。请依照示例,任选一种现象,从文中举例并解释。

示例: 意同字不同:“缘溪行”的“缘”和“便扶向路”的“扶”,都有“沿、顺着”的意思。

字同意不同:“忘路之远近”“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前者是助词“的”;后者是代词,代“发现桃花源一事”。

17、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8、出自本文的成语较多,请选择两个写在田字格中。

19、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案】

16、示例:意同字不同:“具答之”的“具”和“咸来问讯”中的“咸”意思相同,均为“全、都”。(答“悉”“皆”亦可)“便要还家”中的“要”,同“邀”,邀请;“各复延至其家”中的“延”,邀请。字同意不同:“寻向所志”中的“寻”意思是“寻找”;“寻病终”的“寻”是“随即、不久”。“处处志之”“寻向所志”中的“志”,前者是动词“做标记”,后者是名词“标记”。

17、(他们的祖先)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

18、世外桃源 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鸡犬相闻 黄发垂髫 怡然自乐 无人问津

19、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安宁和乐,自由平等,丰衣足食。(意对即可)【解析】

16、本题考查学生对意同字不同和字同意不同(一词多义)等文言现象的把握,针对这种类型,考生

【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18、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积累。结合本文的学习,把出自本文的成语按要求写出两个即可。

19、本题考查学生对主旨的理解和把握,结合作者对桃花源人生活的描绘,没有战争,没有压迫,人们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等,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追求。

四、【2018年中考广州卷】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横无际涯 受任于败军之际 ..B、薄暮冥冥 不宜妄自菲薄 ..C、去国怀乡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D、至若春和景明 四时之景不同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微斯人,吾谁与归?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主,描写景象是为了引出“览物之情”。

B、文中的“迁客骚人”触景生情,因物(景)一暗一明而引发情一悲一喜。这是作者反对的“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感态度。

C、文中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叙事扼要,写景生动,议论简明,衔接极其自然,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悲喜之情。

D、文中大量运用四言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等,结构相同,整齐对称,增强了表达效果。

【答案】

11、C

12、(1)政事通顺,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复兴起来了。(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3、C 【解析】选自《范文正公集》 作者:范仲淹 年代:北宋 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1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

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

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1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涉及的考点有对内容的把握、表达方式和理解文章语言。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各项的表述,注意判断即可。C、本文写景不是为了抒情,而是为了议论,强调要向古仁人那样有胸怀抱负,所以“带着浓郁的抒情色彩”不正确。故选C。

五、【2018年中考湖南邵阳卷】古诗文阅读

【甲】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乙】 夫君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

③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①广才:增长才干。②淫慢:放纵懈怠。③险躁:轻薄浮躁。④意:意志。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后值倾覆:(_________________).(2)遂许先帝以驱驰:(__________________)..(3)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_).(4)悲守穷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翻译下列句子。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1、用“/”划分朗读节奏(各划一处)。

(1)咨臣以当世之事(2)险躁则不能治性

12、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是诸葛亮脍炙人口的名篇。甲文集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忠心可鉴;乙文则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期待殷切。

B、甲文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刚柔相济,富有音韵美;乙文则以骈句为主,句式对称,整齐和谐,富有韵律美。

C、甲文内容丰富,情深辞切,追述先帝的知遇之恩,启发后主励精图治;乙文是一封语言质朴的家书,表明作者望子成龙,愿其达官显贵。

D、甲文可以看出作者心忧汉室,劝后主广开言路,纳谏治国;乙文体现作者情操高洁,教育儿子修身养性,淡泊明志。

13、乙文中“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有着强烈的画面感,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赏析“驰”和“去”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14、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几乎是神的化身。你了解的诸葛亮还具有哪些可贵品质?他的这些品质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请任写两点谈启示)

【答案】

9、(1)遇到,正好碰到(2)比喻奔走效力(3)用来(4)穷困之人居住的房屋

10、(1)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急患难之间(我)受到委任。(译对“受任”“于”两个核心词给1分;译对“奉命”“危难”两个核心词给1分)

(2)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不坚定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

11、(1)咨臣/以当世之事(2)险躁/则不能治性

12、C

13、“驰”与“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时光流逝速度之快,一去不复返的状态,告诫儿子珍惜光阴,坚定意志。(能写出“驰”与“去”所形容的状态及表达效果,意思接近即可)

14、忠心耿耿,知恩图报,心系家园,以天下为己任,教子修身明志,重视德行等。现实意义:现代社会有些孩子不知感恩,诸葛亮知恩图报的品质是一种美德,令人敬佩。诸葛亮爱家爱子、重视孩子德行的情怀令人感动,等。

【解析】选自《三国志》作者:诸葛亮 年代:三国时期 选自《艺文类聚》 作者:诸葛亮 年代:三国时期

9、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 “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1、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点睛: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⑧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来句读。

1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综合分析。《诫子书》内容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阐述了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据此,C项,“表明作者望子成龙,愿其达官显贵”的理解是错误的。故答案为C。

13、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

参考译文: 【甲】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乙】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

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六、【2018年中考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兴安盟卷】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 .(2)空乏其身 空乏: ..(3)衡于虑 衡: .(4)创业与守成孰难 孰: .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管夷吾举于士 所欲有甚于生者 ..B、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C、故知创业之难 温故而知新 ..D、必先苦其心志 其如土石何 ..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10、请用“/”标示出下面语句的停顿之处。(标两处)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

11、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甲文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答案】

7、(1)举:任用、选拔,这里指被选拔的意思。(2)空乏: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3)衡:通“横”,梗塞、不顺。(4)孰:哪一个,哪一样

8、B

9、(1)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2)然而创业的艰难,已经成为往事了。

10、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

11、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认为在富贵中易滋生骄奢,在疏忽中易产生祸乱,这与甲文中孟子所认为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是相似的。

【解析】(甲)选自《孟子》 作者:孟子 年代:战国(乙)选自《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迁 年代:北宋 参考译文:(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

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乙)唐太宗问身边大臣:“创业与守成哪个难?”房玄龄:“建国之前,与各路英雄一起角逐争斗而后使他们臣服,还是创业难!”魏征说:“自古以来的帝王,莫不是从艰难境地取得天下,又于安逸中失去天下,守成更难!”太宗说:“玄龄与我共同打下江山,出生入死,所以更体会到创业的艰难。魏征与我共同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富贵而导致骄奢,忘乎所以而产生祸乱,所以懂得守成更难。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为过去的往事,守成的艰难,正应当与诸位慎重对待。”玄龄等人行礼道:“陛下说这一番话,是国家百姓的福气呀!”

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0、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这句话意思是“莫不是从艰难境地取得天下,又于安逸中失去天下”,根据意思划分节奏即可。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拓展能力。解答时,结合选文中唐太宗关于“创业”与“守业”的看法,体会他的治国思想,并联系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论述,找到两人治国思想的相似点进行分析整理。乙段中唐太宗与房玄龄和魏征探讨关于“创业与守成孰难”的问题时,提出“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说明唐太宗认为国家安定后,君主因为富贵而变得骄奢淫逸,因为忽视治理而产生祸乱,这与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不谋而合。唐太宗和孟子都认识到了君主需要居安思危,才能守住基业。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七、【2018年中考山东德州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0、下列与“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一句中“国”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荆州)此用武之国B、等死,死国可乎

C、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D、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11、根据本文,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庄子的思想,并从正反两面进行分析。【答案】

10、C11、淡泊名利 正面:面对物欲横流、争权夺利的社会现实,他能够独善其身,保持高洁傲岸的精神品质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反面:他的思想消极避世、知难而退、不思进取,对社会发展有不利的方面。

【解析】

10、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题目中的“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中的“国”是“国都”;A

参考译文: 惠施在梁国做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八、【2018年中考山东聊城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ying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释】①荀罃(yīng):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克,攻取、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④遽:迅速、6、解释加点的词语、①公将驰之(_____).②彼竭我盈(_____).③皆初气过锐(_____).④渐就衰竭之故(_____).

7、翻译句子

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②此善于用气者也、8、对文本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B、【甲】文“将鼓”“将驰”说明鲁庄公是军事上无知的昏君、C、【乙】文“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引出下文作者对“气”的思考、D、【甲】文用对话的方式说出观点,【乙】文则用举例和对比的方式证明观点、9、在对战争取胜原因的认识上,【甲】【乙】两文有何不同? 【答案】

6、(1)①驱车(追赶)(2)②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3)③都(4)④原因,缘故

7、①我发现他们的车辙乱了,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②这是善于利用士气作战(的人)。

8、B

9、【甲】文论述了战时要善于观察,把握战机。【乙】文强调战时不仅要“存有余不尽之气”,还要善于用“气”。

【解析】甲文选自:《左传》 作者:左丘明 年代:春秋时期 乙文选自:《挺经》 作者:曾国藩 年代:清 甲文译文: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乙文译文: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枯竭了。我对这几句话,经常思索玩味。大概用兵并无其它奥妙,经常保持锐气不可用尽就可以罢了。三国时,孙权攻打合肥,受挫于张辽;诸葛亮攻打陈仓,受挫于郝昭,两者失败都因起初气势太盛,过于锐不可当,渐渐就衰竭无力的缘故。只有荀罃攻克逼阳,士气衰竭而又重新振作;陆

抗攻克西陵,事先预料难以迅速取胜,因而养精蓄锐,先安排好外援,等待城中敌人力尽自毙。这也是善于利用士气作战的人了。

6、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8、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B项理解不正确,战争开始后,鲁庄公和曹刿共乘一辆战车不计较两人身份的差异,体现出鲁庄公礼贤下士。在战争结束后,鲁庄公向曹刿请教战争的有关问题,体现出他善于思考、不耻下问的特点。在长勺战争中,鲁庄公任用之前并不出名的曹刿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体现出鲁庄公的知人善任。由此可知他的身上也有可取之处。

9、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甲文论述了战时要善于观察,把握战机。乙文强调战时不仅要“存有余不尽之气”,还要善于用“气”。

九、【2018年中考山东威海卷】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述,不复得路。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渔人甚异之 ②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B、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C、①此中人语云 ②卒中往往语 ..D、①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9、如何辩证地看待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 【答案】

7、A

8、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

9、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表达了古代人民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不可能实现。

【解析】选自《陶渊明集》 作者:陶渊明 年代:东晋

7、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项中的“异”都是意动用法,“以……为异”;B项中其积极意义。但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是一种空想。据此理解作答。

参考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

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十、【2018年中考山东枣庄卷】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③①

②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注】①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②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③毳(cuì)衣:细毛皮衣。④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相与步于中庭。(2)是日更定矣。...

10、翻译下列句子。

④(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1、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相与步于中庭。B、独往湖心亭看雪。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D、更有痴似相公者。

12、【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

13、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幅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

【答案】

9、(1)一起。(2)这。

10、(1)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2)(想不到)湖中哪能还会有您这样的人!

11、B

12、角度1: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的皎洁空灵,清亮无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巯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角度2: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先正面写月色之透明皎洁,后侧面写“水草”交横可见,衬托“水”之清澈,即月色清亮无比,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角度3: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以一种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

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13、横批:闲 痴 “闲”字,表现苏轼安闲自适,乐观旷达的心境;“痴”字,点明张岱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闲”、“痴”二字为两文的点睛之笔,是二人闲情逸致、天人合一境界的高度概括。

【解析】甲文选自:《东坡志林》 作者:苏轼 年代:北宋 乙文选自:《陶庵梦忆》 作者:张岱 年代:明 甲文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文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9、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掌握。根据平时对文言文的学习可以知道,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装句式,省略句式,疑问句式,否定句式。B项句式不同,其他三项都是倒装句式。

1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可以从内容和修辞手法两个方面进行,还要写出表达的情感。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可以从以下角度赏析:比喻的修辞,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

13、本题考查对联,需要注意以下情况:①上下句字数相等。②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反,有时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③上下句对应位置的字眼词性相对、结构相同、不重复用字。横批:闲痴,“闲”字,表现苏轼安闲自适,乐观旷达的心境,“痴”字,点明张岱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十一、【2018年中考四川巴中卷】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

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魏学洢《核舟记》)

【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节选林嗣环《口技》)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两膝相比者 __________________ .(2)如有所语 __________________ .(3)两股战战 __________________ .

16、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启窗而观 俄而百千人大呼 ..B、佛印绝类弥勒 群响毕绝 ..C、中轩敞者为舱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高可二泰许 珠可历历数也 ..

17、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

(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8、【甲】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作者采用了______说明顺序;【乙】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通过刻画“宾客”的神态、动等细节,运用_____描写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善”。

19、【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民间艺人微雕和口技技艺的高超。这样有着独特魅力的中华文化遗产,正逐渐消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来保护或传承它们1呢?(写出两条合理建议)

【答案】

15、(1)靠近(2)说话(3)大腿

16、C

17、(1)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2)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18、(1)空间(2)侧面(间接)

19、示例:①宣传倡导,全民参与。②开展技艺表演进校园(社区)活动。(或:建议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学习技艺……)

【解析】甲文选自:《虞初新志》 作者:魏学洢 年代:明 乙文选自:《虞初新志》 作者:林嗣环 年代:清 甲文译文: 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苏轼),佛印(苏轼的好友)位于右边,鲁直(黄庭坚)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是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的轮廓)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露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乙文译文: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着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发出;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许许的声音,抢救东西的声音,救火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要争先恐后地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风一看里面,(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15、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

B:极、非常/消失。D:大约/可以。

17、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容:神情。寂:平静。若:好像。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18、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甲文采用空间顺序,乙文运用侧面描写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善”。

19、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对于主观题,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可以提出建议:宣传倡导,全民参与。开展技艺表演进校园(社区)活动。

十二、【2018年中考四川成都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搂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5、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而或长烟一空 空:空中 .B、野芳发而幽香 发:开放 .C、而乐亦无穷也 穷:穷尽 .D、于时冰皮始解 解:融化 .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喜洋洋者矣 其真无马耶 ..B、朝而往 面山而居 ..C、若脱笼之鹄 何陋之有 ..D、山峦为晴雪所洗 不足为外人道也 ..

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A、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归来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由昏暗变得明亮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B、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花朵开放了,烟云聚拢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由昏暗变得明亮的景象,就是山间的甲晨和晚上。

C、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问的花朵开放了,烟云归来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D、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缘,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三段短文都围绕春天而写。甲文描绘生机盎然的湖上春色,乙文描绘山水相映的山间春景,丙文描绘万物复苏的田野春光。

B、三段短文都通过人的活动表现景色之美。甲文的渔歌互答,乙文的朝往暮归,丙文的如鹄出笼,都侧面写出景色的美好。

C、三段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愉悦。甲文抒发心旷神怡的喜悦,乙文表现乐意无穷的欢愉,丙文则有自由舒畅的兴奋。

D、三段短文都用词精妙。甲文用“浮”“跃”,写出月下湖面的动态;乙文用“开”“暝”,写出早晚景象的变化;丙文用“微”“始”等,写出大地初醒的状态。

【答案】

5、A6、B7、D8、A 【解析】甲:选自《范文正公集》 作者:范仲淹 年代:北宋 乙: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作者:欧阳修 年代:北宋 丙:选自《袁中郎集笺校》 作者:袁宏道 年代:明 参考译文: 甲: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

兴极了。

乙: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丙: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这时河的冰面刚刚融化,波光才刚刚开始明亮,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光亮的样子,好像明镜新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美好的样子,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光亮,(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髻寰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散开,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

5、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答案。A项有误,乙文段描写了山间的四季之景,其中的“水落而石出”描写的是秋天的山景,所以选项中的“乙文描绘山水相映的山间春景”有误。

十三、【2018年中考四川南充卷】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苦其心志 苦:_______(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_______ ..(3)至于鄙 鄙:_______(4)卒得反国 卒:_______ ..

23、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喟然叹日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B、被服以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故宋昭公亡而能悟 温故而知新 ..D、孙叔敖举于海 所恶有甚于死者 ..

24、请翻译下列句子。(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25、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答案】

22、(1)使……痛苦(2)通“横”,梗塞、不顺(3)边境(边远的地方)(4)最终(终于,最后)

23、C

24、(1)从脸色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2)朝内朝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

25、“谄谀者众”; 无“法家拂士” 【解析】

22、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 “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25、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在理解两文内容的基础上, 分析概括作答。从“吾朝臣千人,发豉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可以看出朝廷中缺少“法家拂士”是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之一。从“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可以看出“谄谀者众”也是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之一。据此理解作答。

参考译文: 【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甲】宋昭公出外逃亡,到达了边境(邻国),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千把人,干政事的时候,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者卫士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王长得美!’朝内朝外都听不到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个地步!”在宋君看来,做君王的之所以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话的人太多。所以宋昭公亡了国但是能够醒悟,最后得以重振国家。

十四、【2018年中考天津卷】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

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 畎亩:田间,田地 ..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责任,使命 .C、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告诉 .

10、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百里奚举于市 B、必先苦其心志 C、空乏其身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B、文章开篇以六位先贤的经历证明: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C、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D、本文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对今天的写作仍具借鉴意义。【答案】

9、D10、D11、B 【解析】

点睛: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在考试中主要在解释词语意思和文言翻译中考核,平时注意积累。一般通假有两类:同音(或音近)通假和形声通假(相同的声旁的字或声旁)。

11、试题分析:B项“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此句说法过于绝对。这六个人的经历都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典型例子。论证了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

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十五、【2018年中考浙江宁波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与知识连结,更懂“记”】

15、初中已学的“记”有“修造记”“游览记”“器物记”,下面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岳阳楼记》②《核舟记》③《醉翁亭记》④《满井游记》⑤《小石潭记》 A、①③/④⑤/②B、①②/③④/⑤C、①③/④/②⑤D、④⑤/②③/①

16、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包含了作者哪些感叹? 【与材料连结,更懂“人”】

17、阅读下面《宋史·范仲淹传》中的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范仲淹)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材料二:夷简①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材料三:延州②诸砦③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注释】①夷简:人名。②延州:地名。③砦,同“寨”。【任务一】材料一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B、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C、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D、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任务二】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相关注释,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义项。

(1)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A、丰富,充足B、供给,供养 .(2)帝谕仲淹使释前憾()A、遗憾,心感不足,不满意B、怨恨 .

【任务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坚守的信条,请联系三则材料,说说他是怎样践行的。

【答案】

15、A16、(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2)【示例1】有对世人的感叹,有对朋友的感叹,也有对自己的感叹。【示例2】当今世上志同道合的人何其少啊!老朋友啊,让我们一起努力,追寻古仁人的脚步!

17、【任务一】D【任务二】(1)B(2)B【任务三】范仲淹心系百姓,在乡族中设置义庄,赡养族人,自己及家人却过着“非宾客不重肉”,“衣食仅能自充”的俭朴生活;以国家大事为重,不计个人私怨;为了边境安宁,主动请缨,抵御外敌等;这些都是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体现。

【解析】 选自《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 年代:北宋

15、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岳阳楼记》是“修造记”;《核舟记》是“器物记”;《醉翁亭记》是“修造记”;《满井游记》《小石潭记》都是“游览记”。据此,答案为A。

16、试题分析:(1)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文言文翻译,在初中阶段尽量此用直译法,要求逐字逐句地落实,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微、斯、与、归”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2)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背景和主题分析作答。这句话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以及对滕子京遭贬谪的慰勉。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⑧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来句读。

参考译文:(1)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

参考译文(材料):(1)因母亲在世时家中贫穷,以后虽然显贵,没有宾客就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够自足。喜欢施舍给予别人,在里巷中设义庄,以赡养族人。

(2)吕夷简第二次入朝担任宰相,皇帝告诫范仲淹让他消除先前的怨恨。范仲淹磕头道歉说:“臣先前争论的是国家的事情,我对于吕夷简没有怨恨。”

(3)延州很多防御工事失守,范仲淹就亲自向(皇帝)请求抵御外敌,迁任户部郎中并做延州的知州。

下载2018年中考政治试题分项版解析(第01期)专题12受教育权、建议权和监督权(含解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中考政治试题分项版解析(第01期)专题12受教育权、建议权和监督权(含解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