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届高考语文总复习验收达标练(四十三)“传记阅读”综合提能练(二)外国人物传记剖析
(四十三)“传记阅读”综合提能练
(二)外国人物传记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文骢:追梦云霄间
三月春光里,一位老人却没能赶上他“孩子”的18岁生日。
3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歼10飞机总设计师、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宋文骢走完了他86年的人生旅程,错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日子——3月23日,歼10飞机首次试飞成功的日子。
最早与飞机的结缘,并不是美好的记忆。1930年3月,宋文骢出生在云南。他的童年是在防空警报和硝烟战火中度过的,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日本飞机对昆明没完没了的轰炸。
“防空警报,警报什么呢?——中国飞机跑了,日本飞机来了。我们没有抵抗力啊!”宋文骢扼腕,一个国家如果落后,那挨打起来是没完的。
“我们一定要有很好的飞机。”梦想如同种子般在他心底萌芽。
少年伤痛,心怀救国壮志。中年发奋,澎湃强国雄心。1949年,19岁的宋文骢成为一名侦察员。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宋文骢成为一名空军机械师。回国后第二年,他考入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开始了他的飞机设计生涯。
在祖国的航空工业体系里,宋文骢不断成长,儿时的梦想也越来越近。1980年,宋文骢任歼7C飞机总设计师,领导了第二代战斗机从设计到定型装备部队全过程,填补了我国轻型全天候战斗机装备的空白,使我国跨入自主研制第二代战斗机的国际行列。
1986年,时年56岁的宋文骢被任命为歼10飞机总设计师,肩负起了我国自主研发新一代先进战斗机的历史重任。歼10飞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当前唯一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第三代战斗机,技术跨度大、难度高,其战技要求集中体现了西方先进国家着手开发的2000年左右装备第三代先进战斗机的特点。
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航空领域研发了一大批高新技术,而那时,我国的航空工业可以说才刚刚起步,甚至在某些领域还是空白。
“技术、人才和实验条件等方面,和第三代先进飞机的要求相距甚远。”在漫长的研制过程中,宋文骢领导广大设计技术人员,一步一个脚印,默默地向目标迈进,先后攻克了先进气动布局、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高度综合化航电武器系统、CAD/CAE/CAM等关键技术。
一埋头就是12年。
1998年3月23日,歼10飞机终于做好了所有首次试飞的准备。当时已经68岁的宋文骢知道,国外第三代飞机无一例外都发生过坠机事故,这如同一个魔咒,笼罩在团队每一个人的心头。
“这种飞机没有不摔的,所以他当时压力很大。”歼10战斗机副总设计师戴川回忆,“宋老的方法就是反反复复、反反复复把工作做到位。” 一项项试验顺利通过,飞机终于平稳着陆。成功了,有人欢呼,有人落泪。歼10战斗机设计师杨伟说:“在那之前从未见过老头流泪,但是在那一刻他哽咽了。他毕生的精力,最终化作了一种战斗力。”
那一天,宋文骢执意把自己的生日改成了3月23日——歼10成功首飞的日子。“我想的不是说一架飞机首飞就完了,我考虑的是我们的飞机出来后它在什么层次上,最终一定要使我们的飞机进入世界的先进行列。”
生日成为又一个起点。经过数千次的定型试飞,歼10战斗机于2006年正式列装空军航空兵部队。
“青骥奋蹄向云端,老马信步小众山。”那一年,宋文骢76岁,离他受命为歼10总设计师之时,已经过去了20年。
在他的影响和培育下,以歼10双座飞机和枭龙飞机总设计师杨伟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航空新人,一大批站在航空科技前沿、全面掌握了航空高新技术的飞机设计师,航电专家,飞控专家和机械、软件开发等优秀人才,已经成长为各个领域的骨干和栋梁。
宋文骢的梦还在继续。
(摘自《光明日报》,2016年3月24日)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文骢的童年是在防空警报和硝烟战火中度过的,他想到“我们没有抵抗力啊”,便立志要建造一架性能良好的飞机。
B.抗美援朝战场上空军机械师的经历以及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飞机设计学习都有助于宋文骢实现他飞机设计师梦想。
C.1980年,宋文骢任歼7C飞机总设计师,领导了第二代战斗机从设计到定型装备部队全过程,为第三代战机的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D.宋文骢执意把自己的生日改成了3月23日——歼10成功首飞的日子,可见歼10在他心目中的位置非常重要,是他的第二生命。
解析:选C “为第三代战机的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无中生有。原文是“填补了我国轻型全天候战斗机装备的空白,使我国跨入自主研制第二代战斗机的国际行列”。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宋文骢因为从小就酷爱飞机,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很好的飞机”的梦想如同种子般在他心底生根、萌芽、壮大。
B.宋文骢被任命为歼10飞机总设计师时,我国的航空工业才刚刚起步,而西方发达国家在此领域已颇有成就。
C.在技术、人才和实验条件等方面欠佳的情况下,宋文骢独自埋头苦干12载,先后攻克了先进气动布局等关键技术。
D.国外第三代飞机无一例外都发生过坠机事故,所以,即使宋文骢做好了所有首次试飞的准备工作,歼10战斗机最终也没能逃脱这个魔咒。
E.文章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中国工程院院士宋文骢逝世的哀痛及惋惜,以及对宋老那种一直追梦精神的敬佩。
解析:选BE A项,由原文“最早与飞机的结缘,并不是美好的记忆”可知,宋文骢并不是从小就爱飞机的。C项,“独自”错,原文“宋文骢领导广大设计技术人员”。D项,“歼10战斗机最终也没能逃脱这个魔咒”错,歼10战斗机首次试飞成功了。
3.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宋文骢一直追梦云霄间,关于“梦想”,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 参考答案:(示例)宋文骢一直追梦云霄间,执着如一,令人钦佩,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实每个人都有梦想,对人生、对未来充满许多期许,但面对竞争、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丧失信心,畏缩不前,愿景就此“夭折”,梦想从此“凋零”。但古往今来也有许多古圣先贤、仁人志士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或忍辱负重,或至死不渝,或披肝沥胆,或以死明志,或百折不挠,或屡败屡战,或投笔从戎,或弃医从文,数十年如一日,或行程数千里„„让我们用信心播种梦想,用汗水浇灌梦想,用智慧耕耘梦想,用创造收获梦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鲍勃·迪伦:迷人之谜
柏 琳
鲍勃·迪伦是谁?
1985年,电影导演斯科特·科恩采访鲍勃·迪伦时这样描述他:桂冠诗人,身穿摩托夹克的先知,神秘的游民,衣衫褴褛的拿破仑,一个犹太人,一个基督徒,无数的矛盾集合体。完全不为人所知,像一块滚石。他曾经被分析、定级、分类,钉在十字架上,定义、剖析、调查、检验、拒绝;但是从来没有被弄明白过。
1941年5月24日,迪伦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少年时他便显示出音乐天赋,10岁自学了吉他、钢琴、口琴等乐器。高中时,他就加入了一个小型摇滚乐队。
1959年,他进入明尼苏达大学。同年,他读到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也读到另一本“垮掉的一代”的著作《裸体午餐》。他说:“我完全爱上垮掉的一代、波希米亚、咆哮那群人、凯鲁亚克、金斯堡、柯索、费林格提„„他们对我的影响就如同猫王对我的影响一样。”也许是受到某种感召,这个少年在刚满20岁时从大学辍学,孤身一人来到纽约,即将开始一段美国民谣的传奇。去纽约之前,他给自己起了“迪伦”的艺名。
1962年,他发行处女专辑《鲍勃·迪伦》。1963年,他第二张专辑中的《答案在风中飘》成为20世纪中下叶美国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的“圣歌”。1964年,《时代变了》发行,被认为是迪伦的“抗议专辑”。他的朋友艾伦·金斯堡在听到那首《暴雨将至》时号啕大哭,“薪火传承到了新的一代,从早期的波西米亚和垮掉的一代,到寻找光明和自我激励的这批年轻人。这些诗词简直就像《圣经》箴言一样,撼动人心。”《答案在风中飘》和《暴雨将至》等作品,使他迅速成为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这些表达对核武器军备赛的担忧,以及有关贫困、种族歧视、监狱、沙文主义、战争、反思原教旨主义等内容的歌曲,迪伦只花了20个月就全部写完了。此后,他对于加之于身的各种标签都感到厌倦,刻意要与60年代轰轰烈烈的反叛文化运动保持距离,他说:“我不想再为任何人写歌,不想成为什么代言人,我只想从我的内在出发来创作音乐。”1964年另一张专辑《鲍勃·迪伦的另一面》中,已经不见抗议歌曲的影子。“我不是任何一代人的宴会司仪”,当人们期待迪伦能成为民权运动的旗帜时,他这样回答。他走了另一个极端——1965年的新港音乐节上,鲍勃·迪伦给民谣音乐插上了电。1965年美国迎来了抗议运动的高潮,迪伦却带上一把电吉他,给一个彷徨的时代诊断了病症:“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孑然一身,你无家可归,你默默无闻,像一颗滚石。”这首收录在专辑《重返61号公路》里的摇滚乐,叫作《像一块滚石》,几十年后被《滚石》杂志评为500年来最佳歌曲的第一名。当时,迪伦不仅在政治上被视为脱逃的懦夫,也被视为民谣的叛徒。但对迪伦来说,这首歌不仅意味着他找到了文学和音乐间的通道,更意味着一场挣脱——从一个“抗议歌手”的躯壳逃往自己灵魂深处。此时,他的兴趣转移到了诗歌和小说上,因为这不受歌词长度限制。他呆在纽约的公寓里,埋首大堆书籍,陷入了疯狂的诗歌阅读中,读兰波也读布莱希特,喜欢艾略特,还曾为爱伦·坡的《钟》谱上吉他曲。“我就这样训练自己的思维,丢掉不好的习惯,并学着让自己沉静下来。我读了整本的拜伦的《唐璜》,从开始到结束都集中精神,同时还有柯勒律治的《忽必烈汗》。”
70年代末,当嬉皮士文化与政治风潮过去后,人们更关注他的诗歌天赋。1996年鲍勃·迪伦正式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垮掉的一代”中最杰出的作家艾伦·金斯堡在推荐信中写道:“他的作品帮我们恢复了音乐与诗歌之间至关重要的联系。”
迪伦的文学传统是深厚的。2000年,曾被誉为“每个诗人梦寐以求的评论家”的克里斯朵夫·瑞克斯曾在迪伦演出后台问他最近读什么书,迪伦脱口而出:莎士比亚。瑞克斯后来撰写了《迪伦对原罪的先见之明》,将迪伦称为“当代美国最好的用词专家”。
80年代至今,迪伦逐渐减少了发行唱片的数量,他全身心爱上了巡回演出,重新回到了行吟歌手的传统。怀旧者鲍勃·迪伦,用巡演的方式,做回了一个吟游诗人。事实上,这才是伟大文学的源头所在——无论是西方的《荷马史诗》还是东方的《诗经》,文学最初是用来歌唱的。
歌唱者本就是诗人,而诗人鲍勃·迪伦的灵魂,也是文学的灵魂。(选自2016年10月15日《新京报·书评周刊》,有删改)相关链接
①在诺奖历史上,曾数次把奖项授予“非文学”人士,最出名的当属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1950年)和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1953年),而2015年的诺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严格意义上也是一个记者,并非作家。但是,把文学奖颁给一个歌手,却是头一次。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予鲍勃·迪伦的颁奖辞是:“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
②鲍勃·迪伦的传记作者戴维·道尔顿称他为“最多变的灵魂”,但迪伦认为:“我确实从来都只是我自己:一个民谣音乐家,用噙着泪水的眼睛注视灰色的烟雾,写一些在朦胧光亮中漂浮的歌谣。”
4.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战之后,“垮掉的一代”风靡美国,这对年轻的迪伦有很深刻的影响。这种挑战体面的传统价值标准的思想或许催促着迪伦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寻找属于自己的传奇。
B.作为“垮掉的一代”作家群中的代表,艾伦·金斯堡在思想上与迪伦产生了高度共鸣,非常肯定迪伦音乐的价值与意义。
C.摇滚乐《像一块滚石》是迪伦的代表作,它体现了歌手对自身灵魂的探索,使迪伦迅速成为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
D.音乐与文学对于迪伦来说,具有相通性,都意义非凡,两者的价值与魅力在他身上得到了圆融体现。
解析:选C “使迪伦迅速成为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的是《答案在风中飘》和《暴雨将至》等作品。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鲍勃·迪伦喜好阅读,拥有深厚的文学传统。阅读训练了他的思维,也使他能沉静下来关注自身的灵魂深处。
B.鲍勃·迪伦用巡演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思想,好似呼应文学传播的源头,回到了行吟歌手的传统,做回了一个吟游诗人。
C.《像一块滚石》,几十年后被《滚石》杂志评为500年来最佳歌曲的第一名。从此鲍勃·迪伦不再热衷反叛文化运动,被视为民谣的叛徒。
D.诗歌和小说不受歌词长度限制,因此引起了鲍勃·迪伦浓厚的兴趣,他也因此找到了文学和音乐间的通道,恢复了音乐与诗歌之间至关重要的联系。
E.60年代人们期待迪伦能成为民权运动的旗帜,而他不再创作抗议歌曲,因此人们更关注他的诗歌天赋。
解析:选AB C项,原文“《答案在风中飘》和《暴雨将至》等作品„„迪伦只花了20个月就全部写完了。此后,他对于加之于身的各种标签都感到厌倦,刻意要与60年代轰轰烈烈的反叛文化运动保持距离”。时间不对,是在创作了《答案在风中飘》和《暴雨将至》等作品之后才不再热衷反叛文化。D项,“诗歌和小说不受歌词长度限制,因此引起了鲍勃·迪伦浓厚的兴趣”属于强加因果。E项,“人们更关注他的诗歌天赋”是在70年代末,“当嬉皮士文化与政治风潮过去后”的事,和民众对他不再热衷民权运动没有必然联系。
6.作者为什么称鲍勃·迪伦是“迷人之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①“谜”在于鲍勃·迪伦拥有多重身份,虽被不断研究、剖析、定义,但从来没有被人弄明白过;“谜”还在于他拥有“最多变的灵魂”,他永远在追求艺术的真谛,对加之于身的各种标签都感到厌倦,而不断地改变自己。②“迷人”首先在于他的创作成就斐然,引领了当时的音乐漫游,许多人听了他的作品便为之倾倒迷醉;更在于他忠于自我,呈现独特的人格魅力:他无论是辍学出走,还是从“抗议歌手”成为“民谣的叛徒”,又是可回归行吟歌手的传统都体现了
第二篇:2018届高考语文总复习验收达标练(三十七)“新闻阅读”综合提能练(一)剖析
(三十七)“新闻阅读”综合提能练(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互联网反腐热情如何纳入法律程序之中
范传贵
①针对网帖爆料的广东深圳龙岗街道办南联社区干部周伟思“坐拥20亿资产”一事,11月27日,龙岗区监察局牵头区相关部门成立了联合调查组,就此事展开调查,并暂停了周伟思的职务。
②在“坐拥20亿资产”的网帖被广泛关注后,当事人周伟思向媒体大吐苦水,自称遭人污蔑。他表示自己早已知道发帖人是谁,因为之前的一次拆迁工作,一些人和开发商发生了矛盾,转而针对他发起网络攻击。而对于自己名下的大量房产,他表示自己在到社区工作前,是开发公司做生意的,房子大部分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所建的。
③对于周伟思的辩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认为,不能完全否认其可能性。“‘网络反腐’要是没有利用好,很可能就会沦为打击报复、党同伐异的工具,这样的事情已经在很多地方发生过;也有人认为,互联网反腐倡廉具有广场效应,它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中国的腐败现象。”
④“而出路就在于将其内化为一种体制内的反腐制度。”乔新生说,“互联网在反腐败的过程中充其量只能扮演‘线索提供者’的角色,而无法从根本上打击腐败分子。正确的做法是,把互联网络使用者高涨的反腐败热情纳入法律程序之中,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向反腐败机构反映问题,然后通过正式立案调查程序,发现并且解决问题。”
⑤他向记者举了香港廉政公署的例子:“香港几乎没有‘网络反腐’这个概念,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市民更多地能够通过正常举报程序来反映问题,如果反映了24小时内没收到回复,可以投诉;另外,如果在网上发表的信息稍有不实,市民将受到法律的追究。”
⑥乔新生说:“只有把互联网反腐的热情逐渐地纳入到法律程序之中,才可以确保我国反腐倡廉有序推行。”
⑦“反腐倡廉走向制度化、法制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包括网络反腐,我们也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和进步。”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有将“网络反腐”纳入制度程序,才能进一步地去完善相关法律,对它进行规范。
⑧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也曾对此发表过看法,他认为针对网络举报,纪检监察部门应该建立相关的机制:“什么样的问题,给出什么样的机制来组织调查研究,应该把它制度化;如果是诬陷,他应该承担什么责任?两方面都给予规范,既保护监督人的权益,也对监督人本身发帖行为进行规范。”
⑨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在纪检监察领域已经建立起了一些针对互联网举报的反应机制。比如在处理雷政富案件中,重庆市纪检监察部门之所以能够快速反应,是因为近些年来中纪委要求全国各地的纪检监察机关建立专门的互联网络信息搜集反馈系统,正是这套系统让重庆市纪委搜集到网络信息后,可以迅速启动有关反腐败的预警机制,并且将调查和处理的结果公之于众。
⑩“但仍有需要完善之处。”乔新生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将现有的举报系统与互联网的举报模式相结合,“一方面进一步将互联网举报纳入制度体系,另一方面,现有的举报系统也应借鉴‘网络反腐’经验,充分重视举报信息的特殊性,为当事人匿名举报建立更加快捷的通道和反应机制。”
(选自《法制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针对“坐拥20亿资产”的网帖爆料,周伟思认为是因为拆迁工作引发矛盾而遭到开发商的打击报复,是开发商对他进行了网络攻击。
B.我国目前在网络反腐方面的最大弊端是:对于举报不实或诬陷的现象,目前还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和追责措施。
C.汪玉凯认为纪检监察部门应该建立相关的网络举报机制,对于被举报人和举报人的情况都要规范,既保护监督人的权益,也对监督人本身发帖行为进行规范。
D.虽然我国的网络反腐存在一些弊端,但近年来网络反腐也建立了一些有效机制,并为纪检监察机关反腐败活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解析:选B B项,“最大弊端”表述夸大其词,这只是我国目前在网络反腐方面的弊端之一。
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乔新生认为,不能否认周伟思的辩解,要利用好“网络反腐”这一途径,避免将其沦为打击报复、党同伐异的工具。
B.乔新生认为“网络反腐”只能提供线索,无法从根本上打击腐败分子,应该将其内化为一种体制内的反腐制度。
C.反腐需要一定的法律程序,即反腐机构首先要正式立案,调动“网络反腐”热情,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反映发现的问题,并去解决。
D.本文并未否定“网络反腐”,而是要将其纳入制度体系,也希望现有举报系统借鉴“网络反腐”经验,建立更快捷的反应机制。
E.乔新生向记者举香港廉政公署的例子,意在说明香港不允许“网络反腐”,否则追责;必须通过正常举报程序来反映问题。
解析:选BD A项,以偏概全,原文是说“不能完全否认”;C项,混淆时态,应该是调动网络反腐热情,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向反腐机构反映问题,然后反腐机构进入正式立案调查程序,由反腐机构进行处理,发现并且解决问题;E项,“意在说明香港不允许‘网络反腐’,否则追责”错误,原文举香港廉政公署的例子,意在说明“只有把互联网反腐的热情逐渐地纳入到法律程序之中,才可以确保我国反腐倡廉有序推行”。3.你认为当前在我国提倡合理利用网络反腐,有哪些积极意义?
答: 参考答案:①网络反腐具有快捷性和直接性的特点,有利于政府快速及时地发现腐败现象,并对其进行有效打击。②网络反腐,可以调动和保护广大群众参与反腐倡廉的积极性,可以有效加强政府对腐败现象的监察力度。③网络反腐,有利于政府机关和领导干部了解到真实民意,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刘醒龙:坚守的底线才是你真正的高度
都市时报:你很久以前就获得过“人民文学新人奖”,时隔20年,你再一次获得“人民文学奖”,感受有何不同?
刘醒龙:虽然已经无法回到从前,但感觉又被“励志”了一回,觉得自己与那些虎头虎脑的小伙子还有得一拼。
都市时报:《人民文学》的颁奖词说:“《蟠虺》可谓刘醒龙近年创作的巅峰之作。”你也曾说过:“30年的创作生涯,一直是在寻找文学的高度。”你认为这个高度是什么,你找到了它吗?
刘醒龙: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没想过活着回去!人生真的都是“蛮拼的”,当作家的也是一样,好作品是拼出来的,算不上好作品的作品也是要“蛮拼的”才写得出来。拼了多少年,以为站上一定高度了,定下神来一看,才发现自己所坚守的底线在哪里,那才是真正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自己达到了心想达到的高度。正如比萨斜塔,相比高度,其基础的底线才是举世无双的理由。
都市时报:你一向被视为中国当代“乡土文学”的领军人物,《蟠虺》的故事发生地却是在武汉这座大都市里,因此很多人将它称为你的“转型之作”。是这样吗?
刘醒龙:我在20年前就写过:城市是乡村的梦想,乡村是城市的故乡!在我这里,从来就没有所谓的“转型”概念。一个人骨子里的东西是不会变的,就是想变也变不了。脱胎换骨是神仙才有的本事,写作中的人最重要的反而是努力守住内心极度的秘密,与自己一辈子相伴相生。
都市时报:在你的长篇小说新作《蟠虺》中你创作了两首别致的赋,你曾说:“它在小说中的出现另有特别的理由。”能不能说一说这特别的理由是什么?
刘醒龙:以往的小说,往往会借助人物或别的什么,来一段长篇大论的议论,用以抒发那些特别的情怀。《蟠虺》中赋的运用,可以看作是这方面新的创意。比如“20载清流,怎洗涤血污心垢断肠?”“佳人做贼,丑墨污香。”“纵然上下其手,难抵董狐一笔。”“苍黄翻覆,霜天过耳,且与时光歃血会盟!”这些句子的力量与深意,可以成为小说的点睛之笔。还有一点,在现代化进程处于超高速的当下,对经典文体的重新实验,有助于我们放慢心律,品味人生的抒情性,消减让我们越来越觉得难以负重的占有欲。
都市时报:你的很多作品都搬上了大银幕,在你看来“文学作品”与“影视剧”两者传播方式有何不同?《蟠虺》有没有可能搬上大荧幕?
刘醒龙:小说能否改编成影视作品,我一向持随缘态度。《蟠虺》从问世到现在,影视界的人一直没断过联系,有些甚至谈得很深入,不过,直到今天还没有定盘。不确定的原因有很多,主要还是缘分不到。从文学的理由来看,好小说不一定非要改编成影视剧。也就是说,影视剧离不开文学,文学则可以与影视剧相隔八千里。
都市时报:你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从不写大人物,只写小人物。”为何总对小人物充满敬畏?
刘醒龙:我本来就是小人物,也只了解小人物,所以除了小人物,我写不了其他人物。话说回来,活在这个世界里的人其实都是免不了要吃喝拉撒的小人物,是男人的,见到美丽女子都会觉得赏心悦目,是女人的,见到鲜花宝马都会顾盼流连。
都市时报:都说现在网络和读图时代已经到来,你会经常在这些新媒体上阅读吗,你认为它们是否会取代传统阅读?
刘醒龙:我肯定不如此认为!人类将自己与动物区别开来的最伟大的发明便是文字。动物们不认识字,但动物没有不认识图像的。再美的图像也是图像,再现代化的图像也是图像。回到读图时代,就等于让人类回到与动物相差不大的原始社会。
都市时报:看了你的微博和博客,其中有不少你的书法作品,甚好!很好奇,你平时休闲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呢?
刘醒龙:书法是我近两年才拿出手的,写和不写,写得好与不好,我只考虑自己的心境,以往写作是唯一能使我放下身外之物的方式,现在的书法能不能做到这一点还很难说,目前阶段,写书法时已经能使我身心变得轻松。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醒龙认为好作品是拼出来的,算不上好作品的作品也是要“蛮拼的”才写得出来。B.一向被视为中国当代“乡土文学”领军人物的刘醒龙,因为《蟠虺》的故事发生地是在武汉这座大都市里,因此把它称为自己的“转型之作”。
C.刘醒龙认为从文学的理由来看,好小说不一定非要改编成影视剧,文学可以与影视剧相隔甚远。
D.这篇访谈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作品获奖与写作转型,经典文学实验的缘由,文学作品与影视剧的异同,传统经典与网络读图。
解析:选B 文中说“城市是乡村的梦想,乡村是城市的故乡!在我这里,从来就没有所谓的‘转型’概念”。是“很多人”将《蟠虺》称为刘醒龙的“转型之作”,而不是他自己。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刘醒龙因作品《蟠虺》而第二次获得“人民文学奖”,这可谓他30年来创作的顶峰,也是他一直在寻找文学高度的见证。
B.小说《蟠虺》写法新颖,用两首别致的古体赋,还用了大量的非常用汉字,表明他坚持在作品中对经典文体的实验,及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崇。
C.《蟠虺》到现在还没有改编成影视作品。原因很多,主要是作者的认识问题,他认为好小说不一定非要改成影视剧,他想让人们慢慢品味纸质小说。
D.刘醒龙是当今为数不多的能坚守底线创作的作家之一,他喜欢写现实小人物,也只写小人物,对小人物充满敬畏,其作品只反映如今生活,接地气。
E.刘醒龙认为读图文学不能取代文字阅读,再美、再现代的图像也只是图像,无法与文字阅读相比。否则,社会就无法发展,还可能退回到原始时代。
解析:选AE B项,“及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崇”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两赋的用意在于为小说点睛和舒缓心情;C项,原文表述是“主要还是缘分不到”,“从文学的理由来看,好小说不一定非要改编成影视剧”,意即遵守创作的随缘性,不刻意强求,选项曲解文意,另外,选项中“他想让人们慢慢品味纸质小说”无中生有;D项,原文表述是“所以除了小人物,我写不了其他人物”,选项中“他喜欢写现实小人物”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6.请概括刘醒龙创作坚守的底线有哪些?结合现实谈谈你对人生底线的看法。答: 参考答案:底线:①坚守文学创作规律,追求文学高度;②坚守职业道德,抒写健康的反映现实的文学;③坚守阅读、创作经典作品与文字;④坚持创作随缘随性。看法:任何人做任何事都要有底线意识。坚守基本的道德,遵守法律法规,真诚坦荡做人,认真踏实做事,努力创新,多一份奉献与爱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发展。(能自圆其说即可)
第三篇:2018届高考语文总复习验收达标练(十九)“文言文阅读”综合提能练(二)课件
(十九)“文言文阅读”综合提能练(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钟同,字世京,吉安永丰人。父复,宣德中进士及第。历官修撰,与刘球善。球上封事,..约与俱,复妻劝止之。球诣复邸,邀偕行。复已他往,妻从屏间詈曰:“汝自上疏,何累他人为!”球出叹曰:“彼乃谋及妇人。”遂独上奏,竟死。居无何,复亦病死。妻深悔之,每哭辄曰:“早知尔,曷若与刘君偕死。”同幼闻母言,即感奋,思成父志。尝入吉安忠节祠,见所祀欧阳修、杨邦乂诸人,叹曰:“死不入此,非夫也。”
景泰二年,举进士,明年授御史。怀献太子既薨,中外望复沂王于东宫。同与郎中章纶.....早朝,语及沂王,皆泣下,因与约疏请复储。五年五月,同因上疏论时政,遂及复储事,其略曰:
近得贼谍,言也先使侦京师及临清虚实,期初秋大举深入,直下河南。臣闻之不胜寒心,而庙堂大臣皆恬不介意。昔秦伐赵,诸侯自若,孔子顺独忧之,人皆以为狂。臣今者之言,..何以异此。臣草茅时闻寺人构恶戕戮直臣刘球遂致廷臣箝口假使当时犯颜有人必能谏止上皇之行何至有蒙尘之祸。
„„
父有天下,固当传之于子。乃者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臣窃以为上皇之子,即陛下之子。沂王天资厚重,足令宗社有托。伏望扩天地之量,敦友于之仁,蠲吉具仪,建复储位,实祖宗无疆之休。
疏入,帝不怿,下廷臣集议。宁阳侯陈懋等请帝纳其言,因引罪求罢„„左右言事由同倡,帝乃封巨梃就狱中杖之,同竟死。时年三十二。
同之上疏也,策马出,马伏地不肯起。同叱曰:“吾不畏死,尔奚为者?”马犹盘辟再四,乃行。同死,马长号数声亦死。
英宗复位,赠同大理左寺丞,录其子启为国子生,寻授咸宁知县。启请父遗骸归葬,诏给舟车路费。成化中,授次子越通政知事,给同妻罗氏月廪。寻赐同谥恭愍,从祀忠节祠,与球联位,竟如同初志。
(选自《明史·钟同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臣草茅时闻寺人/构恶戕戮直臣刘球/遂致廷臣箝口/假使当时犯颜有人/必能谏止上皇之行/何至有蒙尘之祸
B.臣草茅时/闻寺人/构恶戕戮直臣刘球/遂致廷臣箝口/假使当时犯颜/有人必能谏止上皇之行/何至有蒙尘之祸
C.臣草茅时/闻寺人构恶/戕戮直臣刘球/遂致廷臣箝口/假使当时犯颜有人/必能谏止上皇之行/何至有蒙尘之祸
D.臣草茅时/闻寺人构恶/戕戮直臣/刘球遂致廷臣箝口/假使当时犯颜有人/必能谏止上皇之行/何至有蒙尘之祸
解析:选C 在给文言文断句时,要考虑文言文的句意及句子结构,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在这道题中,“闻寺人构恶”“戕戮直臣刘球”结构完整,句意通顺,其前后应断开,故选择C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宣德、景泰都是明朝皇帝的年号。如宣德炉,即明宣德年间所造的铜香炉;景泰蓝,即明景泰年间盛行的工艺品。
B.御史是中国古代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例如宋代的包拯就做过御史,他以刚正不阿、铁面无私著称。
C.薨是死亡的用语之一,天子死叫“崩”,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
D.庙堂,宗庙之堂。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的“庙堂”便是此含义。同时庙堂也借指朝廷。
解析:选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的“庙堂”指朝廷。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钟同的父亲钟复,死于病,而非死于谏,钟复的妻子对这事很后悔。钟同幼小时听到母亲说起这事就非常感奋,想完成父亲的志向。
B.怀献太子死后,朝廷内外都希望恢复沂王的储君身份。钟同与郎中章纶上早朝时,谈及沂王,都流下了眼泪,于是一同上书,陈述复储之事。
C.钟同冒死上书,所骑的马伏在地上不肯走,钟同叱骂道:“我不怕死,你怕什么?”钟同死后,他的马长号数声后也死了。
D.明英宗复位后,追赠钟同大理左寺丞的名号,录用他的儿子钟启为国子生,不久又授官为咸宁知县。钟启请求将父亲的遗骸归葬老家,英宗下诏拨给舟车路费。
解析:选B “钟同与郎中章纶上早朝时,谈及沂王,都流下了眼泪,于是一同上书,陈述复储之事”错误,原文说“同因上疏论时政,遂及复储事”,是钟同一人上书议论时政,于是谈及复储之事,选项中对“同”理解有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球诣复邸,邀偕行。复已他往,妻从屏间詈曰:“汝自上疏,何累他人为!” 译文:(2)寻赐同谥恭愍,从祀忠节祠,与球联位,竟如同初志。
译文: 参考答案:(1)刘球到钟复的住所,邀请钟复一同前往上书。钟复已经到别的地方去了,钟复的妻子从屏风的缝隙中责骂道:“你自行上书就好了,为什么要连累别人呢!”(关键点:“诣”“詈”“累”)
(2)不久,朝廷赐予钟同谥号恭愍,附祭忠节祠,牌位与刘球相连,竟然像钟同当年的志向一样。(关键点:“寻”“从祀”“竟”)
参考译文:
钟同,字世京,吉安永丰人。他的父亲叫钟复,宣德年间考中进士。历任修撰,和刘球关系很好。刘球上密封的奏章议论政事,约请他一起参加,钟复的妻子劝说阻止他。刘球到钟复的住所,邀请钟复一同前往上书。钟复已经到别的地方去了,钟复的妻子从屏风的缝隙中责骂道:“你自行上书就好了,为什么要连累别人呢!”刘球出来叹息说:“他竟然和妇人商量。”于是独自上奏章,最后死去。没过多久,钟复也病死了。他妻子很后悔这件事,每次哭泣就说:“早知道这样,为什么不和刘球君一起死。”钟同在小时候听到母亲说的话,就感慨激动,想完成父亲的志向。他曾经进入吉安的忠节祠,看见所祭祀的欧阳修、杨邦乂等人,叹息说:“死了不能进入到这里,不是大丈夫。”
景泰二年,考中进士,第二年授予御史的官职。怀献太子死后,朝廷内外都希望接回沂王立为太子。钟同和郎中章纶上早朝,谈论到沂王,都流下眼泪,于是相约上书请求恢复太子的职位。五年五月,钟同借着上书讨论当时的政务,于是谈到恢复太子职位的事情,文中大略说:
近来得到贼寇的谍报,说也先派人侦察京城和临清的虚实,约定在初秋大举深入侵犯,直接攻下河南。臣听说这件事后非常担心,当时朝廷大臣都处之泰然,满不在意。以前秦征伐赵,诸侯镇定自若,只有孔子顺担忧这件事,人们都认为他癫狂。臣现在所说的话,与他有什么区别。臣在当百姓的时候,听说宦官捏造罪名害人,杀害直臣刘球,于是使朝廷大臣闭口不敢说话。假使当时有人敢于冒犯皇帝的尊严,必定能够劝谏阻止上皇的做法,怎么会有蒙尘的灾祸。
„„
父亲拥有天下,本来就应该把它传给儿子。以前太子死去,足以推知天命的存在。臣私下认为上皇的儿子,就是陛下的儿子。沂王天资厚道稳重,足以让国家有所寄托。希望扩大天地的气量,崇尚兄弟的仁爱,选择吉期举行仪式,设立恢复太子职位,实在是祖宗无尽的福禄。
奏书送进宫里,皇帝不高兴,下交朝廷大臣一起商议。宁阳侯陈懋等人请求皇帝采纳他的话,于是承认罪过请求罢免„„左右进言事情是由钟同倡导,皇帝于是用一根很大的木棒在监狱里杖打他,钟同最终被打死。时年三十二岁。
钟同上书的时候,骑马出去,马趴在地上不肯起来。钟同呵斥说:“我不怕死,你怕什么?”马还是逗留了很久,才出去。钟同死后,马长长地嘶鸣几声后也死了。
英宗重新登上皇位,追赠钟同为大理左寺丞,录用他的儿子钟启为国子生,不久授官为咸宁知县。钟启请求把父亲的遗骸送回家乡安葬,皇帝下诏给予车船路费。成化年间,授予钟同的次子钟越通政知事,给予钟同的妻子罗氏月廪。不久,朝廷赐予钟同谥号恭愍,附祭忠节祠,牌位与刘球相连,竟然像钟同当年的志向一样。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元文遥,字德远,河南洛阳人。敏慧夙成,济阴王晖业每云:“此子王佐才也。”晖业尝大会宾客,有人将《何逊集》初入洛,诸贤皆赞赏之。河间邢卲试命文遥:“诵之几遍可得?”文遥一览便诵,时年十余岁。济阴王曰:“我家千里驹,今定如何?”邢云:“此殆古来未有。”
起家员外散骑常侍。遭父丧,服阕,除太尉东閤祭酒。以天下方乱,遂解官侍养,隐于....林虑山。武定中,文襄征为大将军府功曹。齐受禅,于登坛所受中书舍人,宣传文武号令。杨遵彦每云:“堪解穰侯印者,必在斯人。”后忽被中旨幽执,竟不知所由。如此积年。文宣后自幸禁狱,执手愧谢,亲解所著金带及御服赐之,即日起为尚书祠部郎中。孝昭摄政,..除大丞相府功曹参军,曲机密。及践祚,除中书侍郎,封永乐县伯,参军国大事。及帝大渐,与平秦王归彦、赵郡王睿等同受顾托,迎立武成。天统二年,诏特赐姓高氏,籍属宗正,子..弟依例岁时入朝。
文遥历事三主,明达世务,每临轩,多命宣敕,号令文武,声韵高朗,发吐无滞。齐因魏朝,宰县多用厮滥,至于士流耻居百里。文遥以县令为字人之切,遂请革选。于是密令搜扬贵游子弟发敕用之犹恐其披诉总召集神武门令赵郡王睿宣旨唱名厚加慰喻士人为县自此始也。既与赵彦深、和士开同被任遇,虽不如彦深清贞守道,又不为士开贪淫乱政,在于季、孟之间。然性和厚,与物无竞,故时论不在彦深之下。
初文遥自洛迁邺,惟有地十顷,家贫,所资衣食而已。魏之将季,宗姓被侮,有人冒相侵夺,文遥即以与之。及贵,此人尚在,乃将家逃窜。文遥大惊,追加慰抚,还以与之。彼人愧而不受,彼此俱让,遂为闲田。
(选自《北齐书·元文遥传》,有删改)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密令搜扬贵游子弟/发敕用之/犹恐其披/诉总召集神武门/令赵郡王睿宣旨唱名厚加慰喻/士人为县/自此始也
B.于是密令/搜扬贵游子弟/发敕用之/犹恐其披诉/总召集神武门/令赵郡王睿宣旨唱名/厚加慰喻士人/为县自此始也
C.于是/密令搜扬贵游子弟/发敕/用之犹恐/其披诉总召集/神武门令赵郡王睿宣旨/唱名厚加慰喻士人/为县自此始也
D.于是密令搜扬贵游子弟/发敕用之/犹恐其披诉/总召集神武门/令赵郡王睿宣旨唱名/厚加慰喻/士人为县/自此始也
解析:选D 解答本题,应该整体把握画波浪线部分的含意。“于是密令搜扬贵游子弟”句子结构完整,其后需要停顿,排除B、C。“恐”的宾语应该是“其披诉”,“诉”后要停顿,故选D。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家,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即受贬谪不做官被重新起用或平民做官。B.祭酒,职官名,汉置六经祭酒,秩上卿,后置博士祭酒,为五经博士之首,指各类主管官,首席。
C.摄政,代替君主处理国政,在古代摄政的可能是朝廷重臣、太后或者太上皇。D.赐姓,多指天子以国姓赐予功臣,以表恩宠;如汉代娄敬,高祖赐姓刘氏。解析:选A “受贬谪不做官被重新起用”错误,应该是一个人由平民出身而晋升为官员。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文遥少年聪明,受人赞美。元文遥被济阴王晖业称赞为有辅佐君王的才能,河间人邢卲看到十来岁的元文遥背诵文章的情况后说,元文遥大概是自古以来没有的神童。
B.元文遥突然入狱,数年后皇帝道歉。齐朝时,突然有圣旨将元文遥囚禁,过了好多年,文宣帝亲自到监狱,握着元文遥的手道歉,并解下佩带、脱下衣服赏赐给他,任命他为尚书祠部郎中。
C.元文遥分析时事,看法准确。齐朝的制度是沿袭魏朝的,朝廷任命的县令多是随便挑选的人,造成那些士流耻于做县令,元文遥认为县令是治理百姓的关键,于是请求朝廷选拔任用。
D.元文遥为人平和,不用官威。魏将灭亡时,有人侵占了元文遥家的土地,后来元文遥在齐朝官位显赫,这个人吓得带全家逃跑,元文遥知道后就亲自劝慰,态度特别谦和。
解析:选C “随便挑选的人”错误,“厮滥”的意思是出身低下的人。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晖业尝大会宾客,有人将《何逊集》初入洛,诸贤皆赞赏之。
译文:(2)初文遥自洛迁邺,惟有地十顷,家贫,所资衣食而已。
译文: 参考答案:(1)晖业曾经宴请宾客,有人带着《何逊集》初入洛阳,文人学士们都称赞《何逊集》。(关键点:“尝”“会”“将”)
(2)当初元文遥从洛阳迁到邺城,只有十顷地,家境贫困,只够提供穿衣吃饭罢了。(关键点:“迁”“资”“衣食”)
参考译文:
元文遥,字德远,河南洛阳人。元文遥敏捷聪明、成熟早,济阴王晖业常说:“这孩子有辅助君王的才能。”晖业曾经宴请宾客,有人带着《何逊集》初入洛阳,文人学士们都称赞《何逊集》。河间的邢卲测试元文遥:“读几遍可以背诵?”元文遥看一遍便背诵,当时他才十多岁。济阴王说:“我家的千里驹,今天到底怎么样?”邢卲说:“这大概是自古以来没有的(神童)。”
他被朝廷征辟,离开家任员外散骑常侍。他的父亲去世,守丧期满后,任太尉东閤祭酒。因天下**,便辞去官职回家奉养母亲,隐居在林虑山。武定年间,文襄召为大将军府功曹。齐接受禅让,在登坛时受中书舍人,宣布传达文武号令。杨遵彦常说:“能够解穰侯印的,必定是这个人。”后来忽然有圣旨将他囚禁,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这样过了好多年。文宣帝后来亲自到监狱,握着他的手惭愧地道歉,亲自解下身上所佩带的金带以及御服赐给他,从这一天起他被任命为尚书祠部郎中。孝昭帝代为管理国家朝政,任命他为大丞相府功曹参军,掌管机密。等到孝昭帝即位时,任命他为中书侍郎,封为永乐县伯,参与军国大事。等到皇帝病重,他与平秦王高归彦、赵郡王高睿等一起受孝昭帝的嘱托,迎立武成帝。天统二年,诏令特别赐姓为高,户籍属于掌管王室亲族的官吏,子弟们依例每年一定时间入朝。
元文遥先后侍奉三位帝王。他通达社会上的事务,天子每到前殿,多命他宣读朝廷的政令,号令文武百官。他的声音清晰响亮,说话流利顺畅。北齐沿袭魏朝的制度,县令多任用出身低下的人,以至于士人都耻于做县令。元文遥认为县令是治理百姓的关键,便请求朝廷淘汰选拔。于是朝廷秘密访求举拔无官的贵族子弟,下诏任用他们。还害怕他们陈诉,便将他们召集在神武门,命赵郡王高睿宣布圣旨,按名册喊出他们的姓名,深加抚慰晓谕。士人担任县令,就是从这里开始。元文遥与赵彦深、和士开一起被朝廷重用,他虽然不如赵彦深清贞守道,也不像和士开那样贪婪好淫、祸乱朝政,处在季、孟之间。然而他的性情温和厚重,与人无争,所以当时的评论认为他不在赵彦深之下。
当初元文遥从洛阳迁到邺城,只有十顷地,家境贫困,只够提供穿衣吃饭罢了。魏将到末世,皇族宗室都被侵犯,有人贸然侵夺他的土地,他便给了这人。等元文遥官位显赫,侵夺他土地的这个人还在,就带着全家逃跑。远文遥听说后十分吃惊,追上他加以宽慰,把土地还给他。那人因惭愧而不再接受,彼此互相谦让,这块地竟被闲置起来。
第四篇:2018届高考语文总复习验收达标练(五十八)“散文阅读”综合提能练(二)教案
(五十八)“散文阅读”综合提能练
(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父亲的旧怀表 [美]萨里娜·迈勒
敬爱的父亲去世两年了,我们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他的遗物也就一直放在他生前常呆的那间小屋里,没人去动它们。
夏天的一个早上,我和姐姐终于打起精神和母亲一起来整理他的房间。
一个破旧的皮箱打开了,母亲从里面翻出了一只旧怀表。母亲用围裙角擦了擦旧表,对我说:“这是你父亲当年用的表,不知德瑞克喜不喜欢?我想送给他。”德瑞克是我儿子。“就是不知这表还能不能走?”她接着说。
我的手指轻轻地划过旧怀表的外壳,它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泽。抚摩着这只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父亲的音容笑貌。它多像我的父亲!那么朴实、无华、简洁,而又如此忠实、可靠。
这只旧怀表令我想起父亲曾经买过的旧车。
“爸,你买这车干吗呀?油漆都掉了,这么破旧难看!”
“傻丫头,尽管它的外面已经油漆剥落,可它跑起来可轻快了。嘿,爸爸可捡了个便宜啦!”原来爸爸看中的是更重要的东西,真的,旧车的引擎还相当完好。
我还想起早年父亲在我们的房子外面搭建的卫生间,它里面虽然干干净净,但外表简陋,甚至显得寒碜。
我想到了父亲收集在他小房子里的东西:一个旧燃气炉,一盏好用的灯,一张舒服的躺椅。在这间房子里,他常常自己动手修理着各种收集来的旧玩意儿。他捣鼓好了被别人扔掉的坏收音机,为丢弃的破玩具配上零件。这些都是别人因为坏了随手扔掉的,他,默默地捡回来,修好,再用。
是不是那会儿我们的家庭经济很困难?
两年前,在父亲的葬礼上,一位中年男子走上前来,悲伤地,带着怀念的口吻问我姐姐:“女士,你可知道,早些年,我们家因为有你父亲的帮助,才熬过一个又一个的年关?全家因为有了你父亲经常地照顾,才免于饥饿?”我们都摇头说,从没听父亲说起过这码事儿。中年男子接着告诉我们,当年,他们家兄弟姐妹一大堆,经济拮据,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
我把这个中年男子的话转述给母亲,并询问说:“妈,我们还真的从没有听您和爸说过这事儿。当时咱们家不是也很困难吗?”母亲说:“咱们家那会儿是不宽裕,可毕竟还可以维持生活。所以呀,你爸和我就常省下一些东西来帮助比我们还困难的人家。你们姐妹几个不知道吧,你们父亲给这山里边多少人家都送过食物和柴火。他自己呢,省吃俭用,什么都舍不得扔掉。”
是的,我们还真的不知道,我们眼见的只有自己家的破车,只关心什么时候,父亲才把它换成新的,让我们的小伙伴也羡慕羡慕我们?我们只关心自己家的卫生间,什么时候也能像别人家一样,与卧室配套?而不是建在房子外的陋室一间,让我们脸上无光,遭人耻笑。母亲的话,令我恍然大悟。怪不得父亲会如此节俭。
德瑞克接受了他外公的遗物。我们有一个叫霍布的朋友,家里是珠宝商。德瑞克把旧怀表拿去请他修理。两周后,怀表修好送了回来,并重新做了抛光处理。霍布告诉我们说:“知道吧?早些年,人们买表的时候,是可以自己在商店选择表壳,然后再配上挑好的表芯的。所以,当怀表不是人人都能拥有的奢侈品的时候,人们都注重表的外壳,好向别人炫耀呀!经我手修过的旧表大多数有豪华的外壳,但是,一看内芯,质量却马马虎虎。”
但父亲的这只旧怀表却很稀罕:它的内芯质量上乘,几十年后的今天还能正常使用,而它的外壳,毫不张扬,价格也是最便宜的那种。
“什么样的人才会这样选表呀?”霍布惊讶地接着问道。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的父亲。”
我那敬爱的父亲。他知道最重要、最宝贵的只有那内在的美,那才是最值得珍藏的东西。父亲默默地帮助着最需要帮助的人,为此他宁愿自己过着节俭的日子。父亲的旧怀表,如他本人,在那朴实无华的外表里深藏的,是一颗金子般的心。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采用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行文,摘取父亲生活中的小片断,表现父亲俭朴的生活作风、崇高的人格情怀。
B.“一只旧怀表”不仅是父亲的爱物,也很受母亲的重视,母亲把它送给我的儿子,就是想让他成长为我父亲一样的人。
C.“父亲默默地帮助着最需要帮助的人,为此他宁愿自己过着节俭的日子”流露出作者对父亲辛劳、俭朴一生的遗憾之情。
D.作者在追忆父亲的同时,对家中狭窄的小屋、寒碜的卫生间、破旧汽车,仍刻骨铭心,说明心灵的伤痕永远也难以抚平。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题重点是将原文相关内容与题干选项相对照。B项,“母亲把它送给我的儿子,就是想让他成长为我父亲一样的人”分析主观性太强;C项,“流露出作者对父亲辛劳、俭朴一生的遗憾之情”分析不当,实际是对父亲的理解与赞扬;D项,“说明心灵的伤痕永远也难以抚平”分析偏执,作者写“狭窄的小屋、寒碜的卫生间、破旧汽车”说明家庭的经济情况并不太好,从而突出父亲帮助别人的可贵品质。
2.试简要分析画线部分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叙事类的散文中材料的作用,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一是材料本身的意义、作用;二是材料对表现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如表现父亲的节俭;三是从表达技巧或修辞效果的角度思考。
参考答案:①从人物形象的角度看,这段对父亲生活环境、日常活动的描写,表现了家庭并不富裕的经济状况,说明父亲日常生活的节俭。②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看,这些内容对父亲慷慨地帮助比他更为穷困的家庭起到了反衬作用,突出了父亲的善良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格。
3.试从主题表现、人物塑造、结构安排三个方面,探究标题“父亲的旧怀表”的作用。答: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作品思想意蕴的能力。探究题的解答,要从题干的要求出发,这里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围绕“父亲的旧怀表”展开探究;二是探究必须涉及“主题表现、人物塑造、结构安排”三个方面。联系原文内容,将二者结合起来思考,便可写出正确的答案。
参考答案:①主题表现:作者不仅通过“父亲的旧怀表”赞美父亲的高尚人格精神,而且还寄托着对父亲的思念。②人物塑造:“父亲的旧怀表”是父亲的爱物,也是外表朴实、心灵高尚的父亲的象征。③结构安排:“父亲的旧怀表”是文章结构的明线,由怀表引出对父亲生活的回忆,使文章选材自由,而又有清晰的思路、线索。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地泉之灵 林 子
十月。一场秋雨。
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广西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缀饰静静扬弃。山舒缓,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水吟唱,像秋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是的,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的时候,心,也实现了一次飘然的出走。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然,与云嬉戏。秋天,我们真该遗忘一回,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开目光的翅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神秘。
来到山裙水袂之间的兴安灵渠。突然有恍然如梦的感觉,突然生出乡愁的幽渺。想着清澈美丽的漓江水,是从灵渠流淌过来,再看享有“世界奇观”美称的灵渠之水,怎么看都像一部百读不厌的素书。绵延而凝重,巧思而奇绝,蕴含诸多世间奥义。①她婉约,曼转,不骄不躁,不温不火,不愠不喜,用柳暗花明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百转千回的境界。听任着心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米泉”,指的是酒。用“米泉”称酒,该是多么性感而陶醉!而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灵渠,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字:地泉!在历史的土壤和积淀中,万斛泉源,潺潺流淌。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
回首过往,灵渠曾引导过诸多千帆望尽的舟船,也曾有过千百度众人追寻的风光;它滋养土地,济世济人达两千多年。②今天,它安详得就像一位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不喜,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悠然独饮时光泡制的清清泉茗。更像一只大隐于市的鹤。是的,我也突然聊发白日狂,梦见一只千年白鹤,梦见一道激越灵巧的白翅凌空。这就是灵渠的魂魄呵。他连着地气,张望天空,一步步盈盈而蹈于泉脉和地脉之上,像佛陀地涌金莲,惹人惊叹而静思。这也是生活的诗,每一字每一句都从土里冒出来,弥漫开来,荡漾而去,导引着你一起去体认着那一份份宽阔、坦荡、从容和深邃。
地泉之灵,使我感到股股泉眼在心底静静开凿,深深被这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感动。开凿灵渠,古人先在湘江中用石堤筑成分水铧嘴和大小天平,把湘江隔断。在铧嘴前开南北两条水渠,北渠仍通湘江,南渠就是灵渠,和漓江相通。湘江上游,海阳河流来的水被铧嘴一分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连接了湘江和漓江。灵渠选择在湘江和漓江相距很近的地段,这里水位相差不大,水势平缓,便于行船。于是,便有了美丽的相约与离别,有了亘古的传奇和现实。灵渠,婀娜蜿蜒于起伏的青山碧水,联姻湘江、漓江,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滋养出一代又一代流光溢彩的繁华。
灵渠的不朽,在于非常之“灵”。其中的每一块石料,每一道石缝,每一个细节,都是天衣无缝地配合与交结,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环节都通灵般地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成为屹立两千多年的“神灵”。当然,灵渠能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灵渠的“灵”,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魂灵。现代的灵渠,用依然不变的灵气和谐演绎着时光的走向、历史的延伸。面对灵渠,面对挥手指点江山的铧嘴,你可能会感慨,强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往往就是挥手之间的力量。很多的事,拐个弯或许就海阔天空,万里无云。很多时候,或许绕一下路,前方就一笑见天。此时,灵渠像明亮的眼,凝视着我们,教导着我们:把内心放在水中,慢慢清洗。淘洗多余的存储,让尘世的灵光照亮内心的圣洁和单纯。然后,再让心与心靠近,让心灵相通。我想,这也正是地泉千年不变的灵魂所系吧。
(选自《南方日报》2011年11月30日,略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A.“十月。一场秋雨。”简洁明了而意味深长地交代了时间,营造了凄清惆怅的氛围。B.灵渠从漓江水流淌过来,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给人一种厚重飘逸的感觉。C.当海阳河流来大水时,通过灵渠把洪水排泄到湘江故道,保证运河和行船的安全。D.灵渠的坚固固然在于它无与伦比的设计和天衣无缝的施工,也与人们的精心保护有关。
解析:选D A项,应为“清静神秘的氛围”;B项,应是“漓江水从灵渠流淌过来”;C项,从“海阳河流来的水被铧嘴一分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连接了湘江和漓江”来看,应是排泄到湘江和漓江。
5.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画线的①②两处分别加以赏析。
答: 参考答案:第①处:句式由短而长,结构简单整齐,用“婉约”“不骄不躁”等词写出灵渠的性情,用“引”写出灵渠的飘逸特点,拟人手法赋予了灵渠鲜明的个性。第②处:运用一个比喻兼拟人的长句,语言含蓄,且多用修饰语,用“安然”“从容淡泊”“悠然”等一连串的形容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灵渠从容、淡泊、安详(宽阔、坦荡、从容、深邃)的特点。
6.请结合全文探究标题“地泉之灵”的意蕴和作用。
答: 参考答案:意蕴:①从历史的角度看,灵渠承载地泉精灵,厚重而飘逸;②从建筑角度看,灵渠拥有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③从功用的角度看,灵渠作为一条运河,它引导舟船,滋养繁华,济世济人;④从现实的角度看,灵渠屹立两千年不毁,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⑤从启示的角度看,灵渠昭示着我们要淘洗污浊,保持圣洁,让心与心沟通。
作用:①是全文的线索;②是全文的文眼。
第五篇:2018届高考语文总复习验收达标练(三十一)“论述类文本阅读”综合提能练(三)时评剖析
(三十一)“论述类文本阅读”综合提能练(三)时评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用“绿色+”把蓝天留住
魏建国
前天晚间的一场“及时风”吹散了笼罩北京106个小时的雾霾,重见蓝天的北京市民纷纷在网络上留言,希望把这份蓝留下来。环保当然不能靠风吹,蓝天也不能单靠365天多少天达标来衡量。要彻底遏制由碳排放带来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趋势,我们需要一场“绿色+”革命。
无论对政府、企业还是民众,“绿色+”首先是一场观念革命。未来应当将这一理念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绿色发展作为我们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抓手。与“互联网+”一样,“绿色+”也可以同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外交相结合,渗透到企业发展观、居民消费观和人民健康观中去,改变我们的生产、消费和生存的方式。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把“绿色+”定位到生产全过程中,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促进全程化绿色,形成一条真正的绿色生产线。
不少地方的企业在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中比较迷茫,转型缺门路,也不知道哪些产能该保留。实际上产能是必要的,问题是怎么把落后产能转化为绿色产能,淘汰高耗能、高污染、高资源消耗的部分。“绿色+”理念可以给企业启示:以“绿色+”指导生产和销售,企业的发展就符合国家需要、未来需要、市场需要。以“绿色+”理念生产出的产品,比低质、粗糙的传统产品更加对得上中国中产阶层的眼光和需求,也更能令国外市场的消费者满意。以手机行业为例,2014年中国生产的手机产品出口1 154亿美元,如此庞大的出口量,中国手机品牌却始终无法代替苹果的龙头老大位置。我认为中国的手机厂商应该提出“绿色+”手机的概念,在手机信号、电池辐射、健康使用和废弃手机处理等方面加强创新,以绿色技术实现弯道超车。
与“互联网+”一样,“绿色+”也需要市场这双看不见的手来起作用。目前在钢铁行业,一些高耗能、高污染、高亏损的“僵尸企业”不肯熄火,是京津冀等地区常遭遇雾霾的祸首。想靠市场撵走这些“僵尸企业”,碳排放权交易是一个已经被别国证明过的有效手段。所谓碳排放权交易,就是温室气体将配额排放,这个配额本身会成为一种商品。一家企业排放量超过了配额,就需要购买新的配额,反之,如果其排放量没有达到配额,可以出售其配额。2017年,中国将建立起一个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系统。我建议明年碳排放权交易一定要重点在二三线城市展开,在重污染企业展开。
放开思路,可以与“绿色+”结合的领域是广阔的。从产业领域来说,可以有绿色+能源、绿色+冶金、绿色+农业。从生产和销售领域来说,可以有绿色+制造、绿色+管理、绿色+技术、绿色+物流。现在物流快递小车在城市中到处穿梭,快递纸箱遍地丢弃,能不能在物流业实现“绿色+”?从政策领域来说,每一项社会政策的出台,都应当将“绿色+”的理念考虑进去,比如绿色+二孩、绿色+养老,让老百姓享受到更优质、绿色的服务。
为什么老百姓对“阅兵蓝”那么留恋?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走一条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之路,现在的中国是个什么样?历史不能假设,雾霾也只是提醒了我们环境污染一个方面的危害。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这些我们平时还未多加留意的问题,更是全人类的共同威胁。目前,由于欧债危机、恐怖主义的影响,欧美国家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应付难民潮、罢工潮和恐怖主义上,对产业绿色改造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中国的“绿色+”有政府支持、有充足的资金,老百姓又深受环境污染之害。我们应该抓住时机,大力践行“绿色+”理念,使之成为改变人类命运的重大举措。
(选自《环球时报》2015年12月11日,有改动)1.下列关于“绿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绿色+”是一场观念革命,应当将这一理念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绿色发展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抓手。
B.“绿色+”可以定位到生产全过程中,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是它的特点,如果深入发展还会形成一条真正的绿色生产线。
C.与“互联网+”一样,“绿色+”也需要市场这双看不见的手来起作用。只要市场发挥调节功能,雾霾就会风吹云散。
D.放开思路,与“绿色+”结合的领域是广阔的,它可以同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外交等结合,改变人们的理念和生活。
解析:选C 选项武断绝对。C项,“只要市场发挥调节功能,雾霾就会风吹云散”的说法过于绝对,文中第5段只是说“‘绿色+’也需要市场这双看不见的手来起作用”,并不是“只要„„就„„”的条件关系。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我们需要一场“绿色+”革命来彻底遏制由碳排放带来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趋势,以此促进环保的健康绿色发展。
B.以“绿色+”指导生产和销售,企业的发展就符合市场需要、国家需要、未来需要。传统产品不符合“绿色+”的要求。
C.2017年,中国将建立起一个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购买排放配额的能力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届时可以撵走很多“僵尸企业”。
D.从政策角度看,未来社会政策的出台,如果不把“绿色+”的理念考虑进去,老百姓就很难享受到更优质、绿色的服务。
解析:选B B项,“传统产品不符合‘绿色+’的要求”于文无据,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属于无中生有。现实中,很多传统产品都是符合“绿色+”的要求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企业转换产能的方式是必要的,关键是怎么把落后产能转化为绿色产能,淘汰高耗能、高污染、高资源消耗的部分。
B.中国手机厂商提出的“绿色+”手机的概念,在手机信号、电池辐射、健康使用等方面加强创新,实现了弯道超车。
C.目前,京津冀等地区常遭遇雾霾的祸首是一些高耗能、高污染、高亏损的钢铁行业中的“僵尸企业”不肯熄火。
D.老百姓对“阅兵蓝”那么留恋,是因为深受环境污染之害。应大力践行“绿色+”理念,来改变人类的命运。
解析:选B 选项混淆时态。B项,“中国手机厂商提出的‘绿色+’手机的概念”“实现了弯道超车”变未然为已然。原文第4段说的是“我认为中国的手机厂商应该提出‘绿色+’手机的概念”,这只是作者的主观想法,中国手机厂商还未实施。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微电影也可负载大主题
牛梦笛
普通观众一般将筷子兄弟的《老男孩》作为微电影的代表,这部当时还被称为“网络短片”的作品讲述了小人物的梦想故事,贴近普通年轻人的生活视角,既具备当下网络文化的一系列特征,也有着基本的电影品质和完整的人物故事链条。自《老男孩》之后,此类网络视频有了新的概念与定义,成为一种在互联网平台上传播能力较强的艺术作品。
短,是微电影显著的特征。这个特征赋予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灵活的展示手法,并使拍摄变得更为简易。近年来,中国微电影产业的总产值已达700亿元左右,具有艺术、商业价值的年产量达2万部。据预测,未来3年内,总产值将超过1 000亿元。它的兴盛,开始牵动大众文化产品的发展态势,也折射出了其自身在创作和推广上的问题。
首先,不少打着“微电影”旗号的网络视频存在依靠软色情、软暴力来增加点击量的现象,内容低俗;其次,不少与微电影相关的创投和赛事活动流于形式,成为商业机构和一些地方的门面活动,很少产生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和导演。还有一些批评者担忧,微电影正在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概念,进而消解微电影应有的艺术品质,让这一独特的影视形态在艺术上过早凋谢。
一般来说,内容上的泥沙俱下,是一个新的艺术类型在初创时期难以避免的情况。在加强管理和引导的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微”时代的影视产品,也可以利用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创意,消化大的主题,在赢得市场的同时,承担起大众教化和艺术探索的功能。
艺术性、公益性已经成为优秀微电影的重要标识。央视公益广告《筷子篇》用5分钟微电影的形式,以中国最常见的饮食工具“筷子”为切入点,以小见大,传递了感恩、明礼、睦邻、关爱等中华传统美德,表达出“教会感恩,学会分享”的含义,浓缩了全球华人最深邃的情感。影片虽短,但它所蕴含的意义却深入人心。微电影《再不爱就晚了》曾在3天的时间内火爆网络获得了500万的点击量,这个呼吁年轻人关爱父母的短片,让不少年轻人看了之后潸然泪下,想到自己渐渐长大,然而父母却一天天老去,心里很不是滋味。短短的一个电影,却承载了孝老敬亲这个巨大的伦理内核。
微电影也可以通过其独特的方式,承载起普通人的中国梦。近年来,一批由农民、建筑工人、医护人员等特定群体自导自演的微电影备受关注。虽然这些影片未必有其他微电影那么高的艺术水准,但故事都取材于真实经历,感情真挚,也特别能够打动观众,从而通过网络向观众传递了核心价值观,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互信。这当中的真实情感和文化情怀,展示了所有艺术作品万变不离其宗的成功之道;这些题材和拍摄方式,也为微电影承载社会价值提供了更多可能。因此,充分认识微电影的作用,做到扬长补短,“物”尽其用,是当前创作界的一道重要课题。
(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11月9日第2版,有删改)4.下列关于微电影的论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微电影既具备当下网络文化的一系列特征,也有着基本的电影品质和完整的人物故事链条,是在互联网平台上传播能力较强的艺术作品。
B.微电影短的特征赋予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灵活的展示手法,并使拍摄变得更为简易,这是其蓬勃发展的一个原因。
C.一些批评者担忧,微电影正在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概念,进而消解其应有的艺术品质,使其在艺术上过早凋谢。
D.微电影可以利用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创意负载大主题,既能赢得市场,也能承担起大众教化和艺术探索的功能。
解析:选A A项,张冠李戴,根据原文第1段“筷子兄弟的《老男孩》作为微电影的代表,这部当时还被称为‘网络短片’的作品„„”可知,选项叙述的是《老男孩》的特征,不能进而推广为整体微电影的特征。
5.下列关于微电影作品的论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微电影的代表作《老男孩》讲述了小人物的梦想故事,贴近普通年轻人的生活视角。自此以后,此类网络视频有了新的概念与定义。
B.衡量一部优秀微电影的重要指标是艺术性、公益性,央视公益广告《筷子篇》可以称得上这方面的代表作。
C.《再不爱就晚了》呼吁年轻人关爱父母,虽短短的一部电影,却承载了孝老敬亲这个巨大的伦理内核,是一部优秀的微电影。
D.近年来,一批由农民、建筑工人、医护人员等特定群体自导自演的微电影之所以备受关注,凭借的是高的艺术水准以及真挚的感情。
解析:选D 选项曲解文意。D项,根据原文第6段“虽然这些影片未必有其他微电影那么高的艺术水准”推断,这些微电影“未必有”高的艺术水准,高的艺术水准不是“备受关注”的必需条件。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近年来,中国微电影产业的总产值已达700亿元左右,这一数值还在不断攀升,可以肯定这一艺术形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B.一般来说,一个新的艺术类型在初创时期难以避免内容上泥沙俱下的情况,微电影也难逃这一魔咒,所以我们要加强管理和引导。
C.所有艺术作品万变不离其宗的成功之道是作品当中的真实情感和文化情怀,微电影也不例外,例如《筷子篇》传递了中华传统美德。
D.当前创作界应该充分认识微电影的作用,做到扬长补短,规避其在创作上内容低俗、推广上流于形式等问题,“物”尽其用。
解析:选A 选项混淆时态。A项,原文第2段是说“近年来,中国微电影产业的总产值已达700亿元左右,具有艺术、商业价值的年产量达2万部。据预测,未来3年内,总产值将超过1 000亿元”,这里“据预测”的未必会实现,而本项“这一数值还在不断攀升”,描述成了既成事实。另外,不能因产值这一单一数据就绝对化地肯定微电影有“广阔的发展前景”。